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生态渔业山区库区移民致富的新途径

生态渔业山区库区移民致富的新途径

发布时间:2022-11-07 08:15: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生态渔业,是一个大课题。在这里通过看到的现实,探讨山区库区移民如何通过被淹没土地所形成的水面,发展生态渔业,实现发展致富的途径。

关键词:生态渔业;库区移民;致富途径

中图分类号: S974.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1032051

生态渔业是根据鱼类与其它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水陆物质循环系统,通过采取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模式。

发展生态渔业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循环利用废弃物,节约能源,提高综合生态效益,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渔业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渔业的有效途径,是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渔业的发展方向。

水库移民即水工程移民,是居住地由于水利工程的需要,必须根据政府安排搬迁到他处的群众,也叫库区移民。

鹤峰,地处鄂西南山区,过去有江垭电站、水布垭电站,以及本地的4座中型水库,还有正处在建设中的大型电站江坪河电站、淋溪河电站,因为工程建设的需要,或是居住地,或是赖以生存的土地,被淹没于水下,产生了大批的移民。虽说移民都得到了按政策规定的补偿,但因为失去了土地,相当一部分人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果能利用水库的可养殖水面发展生态渔业,解决山区库区移民的生存发展和致富,我认为是可行的。

1 水库移民有愿望,国家有政策支持

1.1 由于水库建设的需要,使相当一部分人失去了土地和原有的居住环境

移驻到新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因此,寻找新生存条件和发展致富的途径,成为多数移民的迫切愿望。

1.2 国家对水库移民一致十分关心

相继岀台了《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目的是为了帮助水库移民脱贫致富,通过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采取前期补偿、补助与后期扶持相结合的办法,使移民生活达到或者超过原有水平。

2 水库养殖水面宽阔,库内天然饵料丰富

2.1 鹤峰县现有的中型水库4座

水面493.33hm2,加上在建的江坪河水库,建成后可养水面达2160hm2,为水库移民发展生态渔业提供了丰富的养殖资源。以芭蕉河水库为例,芭蕉河一级水库的面积为255hm2。

2.2.1 芭蕉河一级电站水资源论证报告书记

“共有浮游生物25种。其中浮游植物有4个门20种,包括硅藻门10种,绿藻门2种,蓝藻门7种,裸藻门2种;浮游动物2类,包括轮虫动物门2种,节枝动物门3种。”(摘自《湖北省鹤峰县芭蕉河一级水电站水资源论证报告书》水生生物评价)

水库建成以后,2003年有2户农民在水库搞网箱养鱼,逃入库中的草、鲤,生长速度惊人,2005年有人捕获到逃出的草鱼就重达7kg,鲤鱼达3kg。对这2条鱼的鳞片进行观察,发现该鱼的实际鱼龄不到五岁,而且近3a的生长,在鳞片的生长环上可以看出其速度之快。

2.2.2 2013年,一群钓鱼爱好者集资进行增殖放流活动

从捕获上市的鱼来看,投放的翘嘴鲌和长春鳊苗,一年多时间就长到近1kg,说明了山区水库周边因植被茂盛,被雨水带入库内的营养物质丰富,十分适合鱼类生长。同时,如果这些营养物质不及时消耗化解,也会带来水库的富养化的问题。

3 发展生态渔业,有利于防止水库的富营养化问题

3.1 通过生物措施防治水库富营养化

为了寻找芭蕉河水库富营养化的治理方案,2006年3月,县政府特别邀请了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员杨存岱和湖北省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教授邹叶茂进行实地考察,他们提出了通过饲养滤食性鱼类来控制藻类等浮游生物过量繁殖的建议。

《中国基础水利、水资源与水处理实务》水处理卷中,富营养化的控制,内环境防治法,就有植草、养鱼等生物处理措施:“湖泊中氮磷转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被水生动植物所吸收,因而采取植草养鱼等措施,可减轻湖泊富营养化的危害,同时又能获得一定经济效益。

据粗略估计,每100g鲜鱼可带走大约2.5g氮和0.2g磷,随鱼的种类不同和湖泊富营养化程度不同而有所变化,因此,养鱼可去除相当一部分氮和磷。”(罗湘成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

3.2 水库建成后

由于淹没区内的植被腐烂、农田淹没后氮磷元素的释放、库区周边的农业生产影响、人居的污水排放以及降水带进库区的各种物质,都会不断增加水库的氮、磷等元素的总量,从而使藻类等浮游生物过量繁殖,造成水质污染。

3.3 为了减少和控制这种状况

通过投放适量的以浮游生物和腐蚀碎屑为主要食物的鱼类,如鲢、鳙、鲤、鲫、鳊、鲂、鲴等品种,以控制藻类等浮游生物的过量繁殖,减少水库氮、磷等元素的总量,达到防治水库富营养化的目的。

通过水库营养物质的转化,得到了鱼类资源的增殖,实现化害为利。

4 发展生态渔业,是水库移民致富途径

4.1 只有发展生态渔业,应用新型生态渔业发展模式

构建生态合理性、经济高效性、良性循环性的现代渔业体系,实现渔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采取生物、物理措施调控水质,使渔业水域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通过不但营造良好的水域生态环境,有效提高渔业资源利用率。

4.1.1 土地变成水域,将土地上失去的再通过水上找回来,把向土地讨要生活,改变为向水域讨要生活

移民随着土地的淹没,不能不改变传统的生产习惯,把过去向土地讨要生活的能力,转变为向水域讨要生活的方式。使移民将从土地上失去的,再从水域中找回来,这种转变,不仅必要,而且可能。

4.1.2 水电站的受益人,应当为水库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承担一定的义务

根据《渔业法》第32条规定,在鱼、虾、蟹洄游通道建闸、筑坝,对渔业资源有严重影响的,建设单位应当建造过鱼设施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这条规定,就是要水电站业主,因为电站建设对渔业资源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必须通过切实有效的补救措施加以挽回。也就是说,电站受益者有义务对受损害水域的水产资源承担补救义务,并促使其将淹没的土地转化为增加水产资源的能力。

4.1.3 建设鱼类资源保护基地,定期进行增殖放流,以修复遭受破坏的渔业资源,实现水库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2 并不是所有水库都能建设过鱼通道的,也不是建了过鱼通道就能解决所有鱼类资源自然增殖的问题

因为,河道通过筑坝以后,己经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自然特性,水域由原来的急流变成了静态,使一些只有在急流水域里才能繁殖的鱼类,己经无法再进行自然繁殖。就如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曹文宣在三峡工程建设技术与管理论坛上指出的,我国的大部分河流,特别是长江上游,不存在洄游性鱼类,保护上游的鱼类资源,不是修建过鱼设施能够实现的。并且上游的鱼类,特别是当地的特有种类,多数适应于急流环境,大坝修建形成水库的静水环境对它们是不适应的,特别是进行梯级开发时,急流生境丧失殆尽,对这些鱼类的保护问题不是修建鱼道就能够解决的。因此,“修建鱼道不是长江流域鱼类保护有效手段”。(摘自腾讯网)

5 发展渔业生产,不能忽视水资源保护、以保持水库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库渔业资源当然包括鱼类和鱼类的生存环境,在倡导发展渔业生产的时候,为了避免走上“先发展后治理”的恶性怪圈,需要采取以下措施:科学编制渔业发展规划,要把对水资源的保护和渔业生产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实施规划的有效机制,保证规划的执行到位;通过推行养殖证和捕捞证制度,把失地农民和其他生产者在管理和资源费征收中适当区别;严格执法,通过对渔业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把渔业资源带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以确保实现水库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6 我的建议

6.1 水库修建 按照所截流域的面积和受影响的渔业资源种类,建设相适应的鱼种繁殖基地;

6.2 每年从电 站发电收入中提取一定的资金,用于鱼种繁殖基地(包括科研)的运转(这一点,在《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切莫忽略对渔业资源的保护》中有过此类建议);

6.3 保证每年 向被截流域投放相应规模和种类的鱼种,修复该流域的渔类资源;

6.4 以渔业资 源的不断丰富,弥补淹没土地所造成的损失。

通过上述措施,实现水库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移民发展致富提供新的途径。

推荐访问:库区 渔业 致富 山区 移民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