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在我国各省的经济发展中属于中等水平,然而海南省丰富的自然资源及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它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对该地区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合理的产业结构无疑会促进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不适当的产业结构就会阻扰经济的增长。因此,对海南省现存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寻找出合理的调整优化路径,必定会促进海南省经济的发展。
产业结构是决定经济是否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对国家或地区产业间相互联系的动态反应。海南省地处我国南部海疆,在海洋生物、油气、旅游观光等方面优势尽显。然而,海南省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却处于中等水平的位置,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它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导致了海南省经济增长速度相对于我国其他省份而言较为缓慢。本文主要通过对海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来分析探讨产业结构的调整对海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海南省产业结构分析
一个合理的产业结构,第一产业产值小于第二产业产值,第二产业指小于第三产业产值。海南省产业结构自建省以来大体可以分为1987-1991、1992-1996、1997至今三个阶段。在第一次产业结构调整阶段,第一产业产值有了很大的下降。第二阶段中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有了明显的增长,海南省的经济也有了一个快速的发展。到第三阶段,海南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却偏离了合理的结构,导致第三产业产值下降到了90年代初的水平。1987年海南省各个产业占GDP比值为50∶19∶31,2004年比值为34∶25.1∶40.9。也就是说海南省的产业结构是由建省前的“一三二”演变成了“三一二”模式,产业结构从以农业为主导的开发阶段直接发展为以服务业为主导的高层次阶段。这样的产业结构演进过程是不合理的。
就海南省目前的产业结构现状而言,农业在海南省的国民经济中依旧占据主导地位,但在创新上明显存在不足;工业发展过于缓慢,属于经济发展中出现“短腿”现象;缺少第一、二产业的支持,海南省的第三产业内部层次低,关键性的金融、文化、保险等服务领域发展相对滞后。另外,海南省的第二产业基础薄弱,支撑第三产业的支柱是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这就造成了经济发展的后继无力。农业技术含量不高,使得传统农业无法向集约化、生态化的方向发展;工业化程度低,使得知识和技术的密集程度不够。所以从本质上说,海南省并没有达到高层次的服务阶段,依旧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
二、海南省产业结构调整策略
(一)对第一产业进行内部优化
海南省的地理位置、气候决定了以农业为代表的第一产业对海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很重要的支撑作用,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依旧要抓好优势产业,合理规划发展路径,进一步发挥产业优势,促进第一产业内部的优化。在对第一产业进行规划时,要注意把战略重点从传统农业转换到现代农业上来,对竹木材的采运及狩猎、淡水捕捞等要加以控制,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利用科学技术发展热带水果、反季节瓜菜和深海淡水养殖。这样既能实现第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又能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拉动第三产业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
(二)实现工业跨越式发展
发展工业一定要以不破坏环境为主题,通过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新兴工业、反哺农业型工业。继续实施大企业带动策略,积极稳妥地发展本地区的循环经济,形成一个稳定可靠、能长期循环发展的产业链结构。同时,要注意控制工业对环境的影响,保护好生态环境,在延长第二产业短板的基础上,维护第三产业的发展前景。在工业布局上,要采取集中化的策略,采取清洁生产和资源的循环利用,节约成本。通过加强排污控制、废弃物处理等方式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展第三产业
海南省的地理位置、资源及环境相对于我国其他省份而言有很明显的优势,这对海南省第三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对海南省第三产业而言,一定要认清楚自身的优势所在,进一步深化旅游管理制度改革,形成规范化的管理。提高顾客服务意识,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做好治安工作,打造轻松愉悦的生活坏境。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增加自身的文化底蕴,打造休闲旅游、养老越冬、体育冬训和海洋研发四大基地,形成物流信息中心以及商务会展中心。在加强第一、二产业的基础上使第三产业能长期、健康发展,为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
三、结论
通过海南省的产业结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海南省的经济主要由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推动。海南省想要实现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加强第二产业,以此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然而由于海南省地理、周边环境的限制约束,在发展第二产业时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这就说明海南省发展第二产业存在一定的限制。因此要继续改进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生产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产出比重,从而促进海南省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