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江苏农业物联网建设情况

江苏农业物联网建设情况

发布时间:2022-11-07 09:00:05 来源:网友投稿

“十二五”以来,我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农业信息化精神,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智慧江苏建设行动方案(2014-2016年)的通知》要求,深入实施农业信息服务全覆盖工程,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主要目标,加快推进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积极发展智能农业、感知农业,努力构建智慧型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创新农业管理手段,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央电视台多次在焦点访谈、 “聚焦三农”、经济半小时等栏目进行了宣传报道。有关情况如下。

一、工作特点

一是起步早、水平高。在全国率先开展农业视频系统专网建设、农业智能化生产、农产品质量监测、农业专家决策系统建设等农业物联网相关工作。瞄准国际国内一流水平,母猪大群饲养智能化管理系统及花卉播种、间苗、移栽、分级智能化系统,具世界水平。宜兴水产养殖环境智能监控系统国内一流。拥有一批国家级招牌,2011年,无锡市被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列为全国三个农业物联网示范区之一。2013年,我省无锡、常州、宜兴3家被认定为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认定数量全国最多。

二是政策好、投入大。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出台相关文件政策。近几年均把农业物联网建设建设列为省委l号文件重要内容,省政府农业现代化工程十项行动计划把农业物联网列入其中。省政府办公厅于2005和2010年先后印发农业信息服务工程、农业信息服务全覆盖工程的文件,是全国其他省份所没有的。把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水平纳入农业基本现代化指标监测考评,推动各地加大力度。集聚项目资源,持续加大投入。省财政安排农业信息化专项扶持资金,扶持信息服务、智能农业、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建设,高效规模设施农业、现代农业园区、农业产业化、农业“三新”工程等项目均把智慧农业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南京、无锡、盐城等不少地方也安排经费用于智慧农业建设。通信运营商、科研院校、农业市场主体也加大对智慧农业基础设施、技术研发、推广应用等方面投入。建立合作机制,加强研发与人才培养。我委组建农业物联网技术创新团队,成立智能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协作组,与中国农业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省农科院、IT企业等建立协作机制,利用宜兴、如东等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推进物联网技术试验示范,培养智慧农业应用人才。

三是领域广、势头好。应用范围逐步渗透到农业各个领域,从设施农业到大田生产,从生产范围到质量管理,从产中环节到加工流通,在智能生产、远程监控、质量监管、指挥调度等领域都有许多成功的典型,部分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节本增效效果明显,通过智能化生产管理,一般可提高劳动生产率20%以上,农产品生产效益提高l0%以上,减少农资投入l0%左右。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农业物联网已经成为农业转型升级重要支撑,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各地竞相发展,“十三五”期间,将为推动现代农业迈上新台阶发挥更好的作用。

二、建设成效

近几年来,我委切实加大农业信息化工作,组织实施了智能农业、精确农业、远程监控、质量监管等一批农业物联网项目,建成了一批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据初步统计,2014年我省规模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面积比例达11.5%,有力促进了江苏农业提档升级。

(一)智能生产有了可喜进展。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采集动植物生育参数和环境因子数据,在动植物生育模型和专家决策系统支持下,实现实时远程调控生育环境和生产过程智能化控制。在畜禽养殖领域,全省规模养殖场广泛推行养殖环境因子远程调控和预警预报,研发应用了养殖舍环境智能调控、母猪定量饲喂、发情侦测、防疫标识、繁育、粪便清理等环节个性化、智能化、精准化控制系统。减少劳动用工30%以上,并有效提升了养殖和疫病防控水平。常州市康乐农牧有限公司应用母猪大群饲养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对所有母猪进行单独的个性化饲喂,对母猪、猪舍环境异常情况自动报警,自动汇总母猪生长性能数据,并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等远程调控猪舍内温湿度、饲喂、供水、清粪等,可节省劳动用工80%以上,母猪年产仔量由原先的17头提升到24头。在园艺生产领域,全省各地建设了程度不同的智能温室大棚,实时监测调控光、热、水、气、肥等环境因子,使产量和效益提高l0%以上。积极推进肥水一体化自动喷滴灌,消化引进花卉播种、间苗、移栽、分级智能化系统,开展工厂化智能生产。研发食用菌智能化生产设备,大面积推广使用生产环境监控系统,大幅减少搬运、巡查等劳动用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工厂化育苗智能控制温室,利用自主研发的无线传感器,实现对育苗温室环境的温湿度、光照、C02浓度等数据的全天候自动采集与控制,并提供了基于互联网和手机的远程监控平台。丹阳江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连云港国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及泗阳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均不同程度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劳动用工20%以上,同时提高了菌菇产量和品质。在水产养殖领域,在螃蟹、河虾、河豚等高附加值水产品主产区大力推广应用以调控水体溶解氧为主要目标的智能控制系统,有效提高了水产品规格、产量和质量,效益普遍提高l0%以上,同时有效减少了水体环境污染。宜兴市农林局与中国农业大学研发了水产养殖环境智能监控系统,该系统具有数据实时自动采集、无线传输、智能处理和预测预警信息发布、辅助决策等功能,可实现对河蟹养殖池水质特别是溶解氧的实时监测与智能调节,有效改善河蟹生长环境,提高河蟹产量和品质,并可减少水体环境污染,亩均增收600元以上。在大田种植领域,研发建立水稻、小麦等主要农作物目标产量栽培管理专家模型和叶绿素含量,环境因子感知设备,实现栽培管理定量化、精确化,据测算,可减少农药、化肥等农资投入10%以上,亩均增产5-10%。推广应用茶园自动防霜装置,有效防止茶叶冻害发生,确保茶叶质量产量和效益。南京农业大学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作物栽培,实现不同空间尺度下产前栽培方案设计、产中指标动态设计、因苗实时管理调控等功能。目前已在金坛、武进、吴江、常熟、高邮、江都、如皋等很多县(市、区)大面积推广,水稻亩均增产50-100斤。溧阳、宜兴、高淳等地推广应用自动防霜系统,有效防止了寒冷气候对茶叶产生的冻害,可减少损失20%以上。

(二)质量追溯管理有了长足进步。我省各级农业部门集成应用电子标签、条码、传感器、移动通信和计算机网络,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平台建设,全过程、多方式采集、贮存农产品生产现场、环境因子、投入品使用和检测结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供需求者查询,真正实现农产品 “来可追溯、去可跟踪、信息可保存、责任可追查、产品可召回”,为农产品质量问题追溯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力提升了江苏农产品质量监管水平。目前,我委建设了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和生猪屠宰远程监控平台。常州、扬州、江阴等十多个市县也开发应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宿豫区建成禽类防疫视频监控系统,采集全区禽类规模养殖场实时全景视频信号,全面、直观、实时监测禽类生产全过程环境要素变化,实现远程调控与监管,有效防控疫情,同时为养殖户提供远程指导和诊疗服务,为加工企业科学制定加工计划提供决策参考。江阴市以RFID(射频识别)标签为主要信息载体,依托网络通讯、系统集成及数据库应用等技术,建立了“放心肉”安全信息追溯平台,实现养殖、屠宰、销售等环节全程监管,构建从“农场到餐桌”的追溯系统,让广大市民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三)指挥调度能力有了较大提升。我委加强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管理领域应用,省市县乡建立了一批现场监视、生产监管、森林防火、节水灌溉、疫病防控等农业指挥调度系统,大幅提高实时、全面掌握农业生产信息的能力,初步实现农业生产指挥调度的可视化、快速化、科学化和广覆盖,有力提高农业部门指挥调度能力。2007年,我委在全国率先建成省市专线视频和互联网视频系统,开展远程监控、诊断,召开视频会议。2008年,南京市农委建成集防火信息管理、应急指挥于一体的森林防火远程监测及应急通信指挥系统,实现网络化远程监控,开展视讯会商、现场扑救指挥部署。泰州、丹阳、金坛、太仓、建湖等地建成连接高效农业生产基地的指挥调度系统,实时掌握农产品生长、环境动态,开展预警预报等生产指挥调度。

三、今后打算

紧紧围绕推动现代农业迈上新台阶的总体目标,大力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装备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农业,重点开展精准监测控制、智能化养殖、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等技术创新和示范推广,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到“十三五”末,80%以上县(市)初步实现动植物生育环境远程监控可视化、管理决策智能化、生产控制自动化、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数字化,全省规模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面积比重达20%以上。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规划引导。根据江苏现代农业建设和生产实际需求,借鉴国内外实践经验,在调研基础上,编制“互联网+农业”发展规划,制定江苏农业物联网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农业物联网建设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示范基地(企业)、推进措施等,快速、有序推进江苏智慧农业建设。

二是建好省级平台。集中力量,加强投入,建设集生产监控、环境监测、疫病防控、质量追溯、森林防火、视频会议等功能于一体的,省市县三级上下协同、资源共享、调度灵敏、功能完善的全省智慧农业决策指挥平台,提升现代农业管理水平。

三是组织技术研发攻关。重点在经济实用的农用传感器、电子标识、专家智能决策系统、系统集成和开放性平台技术、数据自动采集发送、自动控制装置研制、大数据管理和挖掘、组网和协同处理技术研发方面加大力度。

四是加快示范推广。以实用、适用、可用为原则,重点建设一批智能化生产、行政管理、质量追溯、远程监管等示范项目,熟化一批价廉物美的智慧农业行业应用系统,评选一批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对近年来已经成功的实践和发展模式,加大扶持,加快推广,提高覆盖率,在“十三五”现代农业提档升级中发挥作用。

五是形成推进合力。建立完善农业物联网建设推进机制,争取政府和市场主体支持投入。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及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联系和协作。强化农业内部各行业智慧农业信息、平台等资源的统筹协调,组建一支农业物联网研究高端人才与应用管理队伍,形成农业物联网建设合力,更大力度推进我省农业物联网建设。

推荐访问:江苏 联网 情况 农业 建设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