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渔业,,推进新农村建设

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渔业,,推进新农村建设

发布时间:2022-11-07 09:05:08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甘肃渔业发展起步晚,基础薄弱,渔业产值占大农业总产值的比例很低;同时,冷水资源非常丰富,冷水性鲑鳟鱼类占全国产量的50%左右,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各地设施渔业和休闲渔业发展很快,为现代渔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现代渔业;新农村建设

渔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发展现代渔业,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重大现实意义。甘肃省渔业发展滞后,更需加快现代渔业发展步伐,不断实现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促进我省新农村建设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1立足实际,充分发挥冷水性鱼类生产优势,加快产品结构调整,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现代渔业生产发展

1.1我省渔业发展现状由于自然条件所限,我省渔业发展起步晚,基础设施薄弱,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大量的水面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和利用,产业化经营滞后,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渔业生态环境监测、水产品质量监测、水生动物防疫检疫、水产品产地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建设等方面发展不足。水库、塘坝等大型水面闲置浪费情况比较严重,水产品养殖面积小、品种少、数量不多、质量不高,2006年全省水产品养殖面积3 317hm2,总产量1.64万t,渔业总产值2.10亿元,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1%,人均水产品占有量仅为0.64kg,而全国人均水产品占有量为31.92kg。所生产的水产品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80%的水产品要靠外省供给。加快我省现代渔业发展速度,提高现代渔业效益是摆在我们面前非常迫切的现实任务。

1.2我省渔业发展的优势我省冷水资源丰富,近几年冷水鱼类的产量一直占全国的50%以上,2007年,我省冷水性鱼类总产量达2 018t,占全省鱼类总产量的11%。我省是冷水鱼类生产大省,这一特色产业优势得到了省渔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加大了投资力度,建立了冷水鱼类繁育中心和虹鳟鱼省级良种养殖场,加大了科技推广覆盖面,使得冷水性鲑鳟鱼类养殖在全省范围内蓬勃发展,有条件的市县都建立了冷水鱼养殖场,鱼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地。2007年由我省自主研发的“甘肃金鳟”通过了全国水产原(良)种的审定,确定为适宜全国推广的优良品种。冷水性鱼是我省渔业的名优特产品、拳头产品,要继续加快发展,力争做强做大,形成产业化。

2探索进一步加快我省现代渔业发展步伐的举措,挥起渔业主产区新农村建设的有为之手,进而带动全省渔业的大发展

2.1建设安全、生态的现代水产养殖业

2.1.1加强养殖关键环节的控制结合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的转变行动,加强水产原良种体系建设,实施水产良种补贴工程,提高良种覆盖率;推进水产饲料基础研究,加快开发高效、安全、环保型水产饲料,提高优质饲料的使用率;完善水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提高水生动物防疫、检疫、监测、预警等预报及防控能力;健全水产品质量监控体系,加快县级水生动物疫病防疫站建设,更新监测仪器设备,完善监督检查机制,提升养殖业质量安全水平。

2.1.2加强先进适用养殖技术的推广推广水产良种和渔业科技,在完善国家原良种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思路,加大对水产良种的推广、扶持力度,提高水产苗种自主创新和选种保种能力;搞好渔业科技入户,推广“甘肃金鳟”、虹鳟、三文鱼、鲟鱼、斑点叉尾、团头鲂等主导品种和水质调控、水库网箱养殖等主推技术,使渔民通过科技入户工作实现增产增收。

2.1.3加强优势养殖区域的建设结合优势区域进行布局规划,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品种优势,重点培育一批“一县一品”、“一村一品”工程,提高渔业产业化水平,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广大渔民增收。在优势养殖区域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水域滩涂规划和养殖证发放工作,加强渔业权立法协调,保护渔民的水域滩涂使用权。

2.1.4加强健康生态养殖示范区创建活动为了促进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转变,2007年,农业部实施了“健康生态养殖推进行动计划”,全国各地通过农业部评比、审查、推选,确定了100个健康生态养殖示范区,我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的刘家峡水产养殖基地是其中之一。通过2a多的实践,为推动渔业健康养殖技术和“以鱼养水、以水养鱼”的生态养殖理念的推广,促进水产养殖向优质、高效、安全的增长方式转变做出巨大贡献。今后,要通过示范区的带动,进一步加大健康生态养殖方式推广力度,彻底摒弃落后的传统养殖方式,促进渔业产业升级,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2.2发展负责任、可持续的捕捞业从控制捕捞强度、改进捕捞作业方式和增殖渔业资源3个方面着手推进捕捞渔业增长方式的转变,稳步发展负责任、可持续的捕捞业。

2.2.1有效降低刘家峡水库、陇南碧口水库等大水面渔业养殖区的捕捞强度继续严格执行捕捞许可制度,实行采捕规格和网目尺寸限制措施,试行捕捞限额制度。同时,应进一步加大渔民培训工作力度,增强渔民的资源保护意识,加强渔政执法能力建设。

2.2.2努力改进捕捞作业方式引导和扶持渔民重点发展节能型、环境友好型作业方式,采用选择性较好的刺、钓作业和利用中上层鱼类为主的围网、灯光诱网作业等方式。此外,拖网、张网不得与其他作业类型兼作,其他作业类型也不得改为拖网、张网作业。

2.2.3加强增殖放流和保护区建设继续完善和实施大水面伏季休渔制度和内陆江河的禁渔制度,加强禁渔区、禁渔期和渔具渔法管理,大力开展渔业增殖放流工作。休渔禁渔制度是符合我省现阶段大水面渔业持续健康发展、行之有效的重要的水产资源养护措施。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加大管理力度,把这些制度执行好。同时,科学开展增殖放流,恢复渔业资源;规划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重要渔业资源和湿地保护区,对重要渔业资源和渔业生态区实行重点保护;健全水生生物多样性和濒危物种保护体系,扩大濒危物种种群,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

2.3推进现代化、高水平的水产加工业

2.3.1形成水产品生产和加工产业带因地制宜,发展有优势和有特色的水产品加工业,逐步形成适合不同区域的水产品生产加工产业带。具体可选择一些易加工、市场需求量大的重点品种,建设一批从种苗培育到养殖、加工等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生产基地,通过加工与原料基地结合,上下游产品衔接,实现布局合理,保证良性循环。

2.3.2培育龙头企业重点扶持一批水产加工龙头企业,对已有一定基础和竞争力的企业进行扶持,推动水产加工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2.3.3加强水产标准体系建设制定、修订一批水产品质量、品种、生产技术、生态环境等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消灭无标生产,培植水产名牌产品,提高产品竞争力。

2.4优化渔业产业结构和生产增长方式

2.4.1以项目为依托,推进结构调整充分发挥项目对渔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特色渔业生产,促进当地渔业经济发展,提高农(渔)民的养殖收益,尽快使特色品种的养殖实现产业化和高效化,形成优势产业,为产业结构调整、渔业增效和渔民增收发挥积极作用。

2.4.2积极发展名特优养殖,促进渔业提质增效各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在保持传统优良品种和资源的基础上,加大对名特优新品种的引进、试验、推广力度,继续发展质优价高,市场前景好的名优品种养殖。近几年,在我省各地主推的名特优品种主要有:南美白对虾、河蟹、金鳟、虹鳟、三文鱼、鲟鱼、斑点叉尾、团头鲂等。

2.4.3使设施渔业成为渔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设施渔业具有占地面积小、用水量少、无污染、不受地域、环境和气候影响等优点,是一种新型养殖模式,逐步代替了传统的粗放型养殖模式。设施渔业已悄然在全省范围内兴起,前景非常广阔,今后应重点大力发展,使之真正成为渔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2.5提高渔业科技入户工作成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2.5.1大力开展培训工作开展以渔业病害防治、水生动物防疫检疫技术、无公害养殖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培训工作,通过灵活多样的培训、讲座、技术咨询、现场指导,普及科技知识,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渔民的养殖水平和自身素质。

2.5.2开展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引进、试验与示范立足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和资源优势,面向市场,积极开展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引进、试验与示范工作,逐步扩大养殖规模,提高质量,建立品牌,形成具有区域优势的特色,带动周边养殖品种和技术的更新换代,达到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目的。

2.5.3改进服务方式,增加服务内容建立健全与渔户对接的便捷通道,了解渔民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做好技术推广和指导工作,促进科学技术直接到户、到人、到塘;采取领导包片,技术人员包村、包点、包户的方式,深入生产第一线,积极帮助农户开展健康养殖、生态养殖等新型养殖技术。

2.5.4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促进水产养殖持续健康发展加大科学养殖安全用药宣传和指导力度,推广生态健康养殖理念,促进水产养殖业发展从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加大水产品生产产地认证、市场准入和防疫检疫工作力度,保证向市场提供无公害的绿色产品,促进水产养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6培育多功能的休闲渔业“立足渔业、跳出渔业”求发展,不断拓展渔业的观赏、休闲、娱乐、美化环境等功能,培育渔业新的增长点。

2.6.1突出经营特色在经营上打破单一生产、单一垂钓的简单模式,打破行业、部门和地域界限,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创建品牌,因地制宜发展渔家乐、农家乐、观光休闲渔业。

2.6.2加强技术培训加强宣传教育,进行人员技能培训,提高休闲渔业的安全性,提供给游客更好的服务和指导,以推进休闲渔业的发展,保证休闲渔业的质量。

2.6.3实现资源环境和谐发展在开发中坚持保护生态平衡,把生态文化、生态养鱼、生态捕捞等融入休闲渔业开发的全过程,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今后要进一步加大渔业投资力度,做好统筹规划,重点发展,不断提高渔业效益。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创新工作方法,尽快提高我省渔业发展的现代化水平。

推荐访问:新农村 大力发展 渔业 立足 发挥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