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涉海高校海洋学科特色游泳课程的开发实践研究

涉海高校海洋学科特色游泳课程的开发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07 09:15:06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从涉海高校海洋学科特点与人才培养需求出发,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分析了海洋学科特色游泳课程开发的必要性与作用,结合中国海洋大学的教学实际,开发了具有海洋学科特色游泳课程的教学内容,填补了目前海洋学科实践能力层面教学的空白。课程的开发对提高海洋学科学生的实践能力,满足海洋学科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  涉海高校;学校体育;游泳课程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5)10-0093-03

一、引言

目前,我国涉海高校普遍开设游泳课程,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以蝶泳、仰泳、蛙泳、自由泳四种竞技游泳技术与健身理论知识为主,考核指标主要有游

泳距离、游泳速度、技术评定等。课程的设置对传授大学生水上求生技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但是,上述游泳课程缺少对涉海专业的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常用的水上运动技能的教学内容,不能满足涉海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层面教学的需求。国内一些专家学者对此也提出涉海高校应结合学科专业的特点,在游泳课程中适当增加涉海学科

所需的水上运动技能教学内容,可以锻炼学生的身

体,还能提高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当前在涉海高校中尚未开发、开设具有学科特色的游泳课程。

本研究以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学科为着眼点,通过文献分析法对海洋学科的海洋生命、水产养殖、海洋环境等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细致研究;拜访海洋学科的专家,探询海洋学科各专业在实践中常用的水上运动技能;结合中国海洋大学教学条件,开发出具有海洋学科特色的游泳课程。希望课程的开设能弥补目前海洋学科实践层面教学的空白,并且成为提高海洋学科学生实践能力的必修课程。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查阅中国期刊网相关论文30余篇,深入了解现阶段海洋学科体育课程开发的研究现状;查阅海洋学科各专业教学大纲,了解海洋学科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阅读相关著作包括教育学、体育学等方面的著作。

(二)访谈法

对20名海洋学科专家、教师进行了访谈,了解他们在科研工作中需要的水上运动理论知识与

技能。

(三)问卷调查法

向参与课程学习学生发放问卷160份,回收160份,有效问卷160份,问卷有效率达100%。

访问提纲及学生问卷设计完成后,分别向8位专家发放了提纲及问卷,对问卷的有效性做了评价。专家们认为提纲及问卷的内容、结构具有较高的有效性。用再测法对学生问卷信度进行检验,回收后计算相关系数r=0.81(p<0.01),说明问卷具有较高的

信度。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学科特色游泳课程的研究背景

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以海洋学科为特色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以培养国家海洋事业的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为学校的办学目标。为完成这一目标,学校高度重视以海洋学科为特色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涉海高校海洋学科特色游泳课程的开发建设受到学校教学主管部门的重视,主管领导与专家认为学校应该开设具有海洋学科特色的游泳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以满足海洋学科人才培养的需要。本课题在2011年获校级本科教学立项。此后,课题组在2011—2013学年进行了六个学期的海洋学科特色游泳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

(二)海洋学科特色游泳课程的概念

本研究在分析了游泳课程与海洋学科的人才培养方案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海洋学科特色游泳课程的概念: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依据海洋学科特色、人才培养需求、学校优势条件及可开发利用的资源,以教师为主体,带动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多种水上运动技能的练习,达到提高海洋学科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与身体素质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三)海洋学科特色游泳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课程开发的必要性是作为客体的课程与其主体需要之间的一种肯定或否定关系的反映。海洋学科特色游泳课程开发的必要性是决定课程建设质量的重要因素。对于海洋学科特色游泳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向20名海洋学科专家、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2.能够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3.能够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4.能够丰富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5.能够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6.能够体现学校的教学成果;7.符合当代体育的教改趋势。排序前五位的内容得到了海洋学科专家、教师的一致认可,有九位专家认为课程开发对于“能够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效果不显著,只有四位教师认同这一观点。根据对教师与专家的调查结果表明,有必要开发具有海洋学科特色的游泳课程。

(四)海洋学科特色游泳课程开发的原则

海洋学科特色游泳课程作为学校游泳课程体系的一部分,都属于学校体育课程的范畴,它的开发应遵循体育课程编制的一般原理,但也有一些特殊原则,即互补性原则,作为现有海洋学科实践课程的补充;针对性原则,针对海洋学科各专业学生;多样性原则,满足海洋学科不同专业的实践需求。

(五)海洋学科特色游泳课程开发的作用

海洋学科特色游泳课程开发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有助于提高学生水上的专业实践能力与身体素质;有助于利用体育与健康课程进行海洋学科特色教育;有助于实现学校的教学目标和形成办学特色;有助于弥补海洋学科实践能力层面教学的空白。

(六)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学科特色游泳课程教学内容的确立

通过对教育学相关著作研究发现,当代课程改革越来越倾向于采取“混合取向”的课程内容,即主张课程内容是学科知识、学生兴趣、社会需求三者的统一。课程内容是构成课程的基本要素,任何形式的课程都必须包括一定的理论化知识和技能技巧,它们构成了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中知识的选择与当代知识价值观有密切的关系。教师的知识价值观是教师在学习、工作中得到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互交叉融合,形成对知识经验的价值取向。因此,教师对课程知识的选择基本体现当代社会和学科的需要。依据我校海洋学科特色,向海洋生命专业、海洋环境专业、水产养殖专业的专家或教师关于海洋学科特色游泳课程的教学内容征求了意见,充分考虑我校游泳馆教学条件,筛选出以下内容,按照重要性排名如下:(1)游泳技能;(2)潜水安全守则与技能;

(3)水下摄像;(4)救生技能;(5)船用救生设备的使用;(6)航海知识;(7)心肺复苏术;(8)游泳健身理论与方法。

在对海洋学科不同专业的专家、教师的访谈中,他们认为以上八大方面应是海洋学科特色游泳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这其中排名前六位的游泳技能、潜水安全守则与技能、水下摄像、救生技能、船用救生设备的使用、航海知识是海洋学科专业的学生在工作实践中需要用到的实践技能,差异检验发现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差异性,海洋生命专业的专家更倾向于潜水安全守则与技能(p<0.01),水产养殖专业的专家更倾向于水下摄像技能(p<0.01)。这说明上述教学内容既能体现海洋学科专业特色,又能满足海洋学科不同专业的需求,由此,海洋学科特色的游泳课程教学内容形成。

(七)学生感兴趣的海洋学科特色游泳课程教学内容

学习动机和学习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学生学业成就的优劣,学习兴趣对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正相关的,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影响着自身在学业上的成就,因此学习兴趣在课程开发中非常重要。通过六个学期的实践教学后,课题组对学生感兴趣的特色游泳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感兴趣的特色游泳课程教学内容依次是:(1)潜水安全守则与技能;(2)救生技能;(3)心肺复苏术;(4)游泳技能;(5)游泳健身理论;(6)水下摄像;(7)船用救生设备的使用;(8)航海知识。

对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内容调查时发现,学生对特色游泳的课程中的潜水、救生技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可能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难接触到这些水上运动技能有关。对比中发现教师或专家认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还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体现出施教者(专家、教师等)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建立在学生实践能力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还是建立在满足自身情感的需要上。根据以上的调查研究,海洋学科专业特色游泳课程内容框架如下:

理论部分——使用船用救生设备、游泳健身理论与方法、航海知识。

实践部分——游泳技能、潜水安全守则与技能、水下摄像、救生技能、心肺复苏术。

参考文献:

[1]苗鹏.高校游泳教学的内容方法及其模式的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07(5):111-113.

[2]宋义增.普通高校游泳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3):393-394.

[3]岳新坡,李文静.基于技术链的分层累加教学法在游泳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4):509-512.

[4]陈建.运用蛙泳评分方法提高普通高校游泳课蛙泳教学质量的实验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3):80-82.

[5]叶新新.游泳教学中教学评价法的设计与应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1):80-81.

[6]鹿徽,唐国宪.海洋学科院校应加强水上技能教育[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114-117.

[7]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8]杨明全.课程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9]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推荐访问:学科 游泳 海洋 实践 特色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