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浅析渔业科研安全的管理及对策

浅析渔业科研安全的管理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2-11-07 09:20:06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随着科研事业的发展,渔业科研新学科在良好的新形势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使得科研人员面对着水产科研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科研安全隐患。本文以东海水产研究所为例,分析了渔业科研安全的特殊性,结合实践总结,消除渔业科研的安全隐患。

关键词:渔业科研;科研安全;安全管理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有国家级渔业科研单位7家,各省市地方渔业科研单位75家,高校科研实验室26个,科研队伍人员10000多人,在读渔业科技专业学生10万人以上,主要涉及的专业领域有: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渔业生态环境、水产生物技术、水产遗传育种、水产病害防治、水产养殖技术、水产加工与产物资源利用、水产品质量安全、渔业工程与装备、渔业信息与发展战略等几大方面。

随着科研事业的发展,渔业科研新学科在良好的发展新形势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使得科研人员面对着科研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科研安全隐患。我们不能将科研安全简单地归并为公共安全。

安全是个永恒的主题,任何一个人都与安全息息相关,每个人都不能有一点疏忽大意,都不能敷衍了事。科研单位是高科技人才的聚集点,因其较强的专业性,除了常规的实验室安全以外,还存在其他不安全因素,例如海上、野外作业安全,动物、特殊实验材料的安全管理、保密管理等,成为潜在危险最多的高危点。科研单位的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往往非常巨大,社会影响往往也极其恶劣。

因此,科研單位的安全管理是我国安全生产中尤其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本人结合多年的科研安全管理实践,剖析实际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思路和对策,并希望通过本文抛砖引玉,为今后的渔业科研单位的安全管理提供交流和参考。

一、渔业科研单位安全管理现状

渔业科研的防火、防盗、人身安全、信息安全等安全工作具有普遍性,同时因为其专业性质,也具有渔业科研的专业特殊性。因此加强安全管理对于渔业科研极为重要。

捕捞学科和资源调查学科随着社会需求发展和国家规划,探捕重点从80年代的近海渔业逐渐延伸到了远洋领域,甚至包括极地捕捞考察。普遍存在科研租用的渔船船员安全意识淡薄,设备简陋陈旧,海难救助系统不完善等隐患,再加上海上不确定的气候因素较多,远洋出海未知的危险性大幅度提高。渔船水上事故大幅增加,突发灾害性天气多发,渔业安全生产压力大,形势十分严峻。在2010年,江苏省一个月就发生水上事故9起,死亡(失踪)人数高达34人,水上安全防范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

生物技术学科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给科研单位带进了以细胞培养、实验标本、实验动物和废弃物为主的上百种易制毒、剧毒的生物试剂和生物毒素等生物安全隐患;同时,也新添了新品种的保管和保密等安全问题。4名民工偷吃实验新品种葡萄的“2003年天价葡萄案”,直接经济损失暂且不谈,但科研损失是无可估量的。

近年来,大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食品安全检测学科涉及大容量可燃性检测用气体和很多附带重金属、药残等污染源样品,大大降低了实验室的安全系数。也正因为在安全管理上的疏忽,才导致出现了“2013年复旦大学投毒惨案”,双方当事人一人死亡一人被判死刑,这也是非常沉重的代价。

环境监测学科则涉及滩涂采样等户外科研活动,由于时节要求,也面临夏暑冬寒的恶劣天气考验。复旦大学有位教师到长江口取样,遇到海水涨潮,不幸遇难。所以,尽管渔业科研单位的各后勤保障部门经历几番改革措施,但由于以上水产科研安全隐患的客观性,科研安全管理始终是后勤保障工作的一个难题。怎样根据其特征,将安全防护设施的快速出动、智能跟踪、高清监控、快速处置、智能分析、高清监督等作用有效发挥出来,怎样持续性提升渔业的预防破坏能力,提升治安安全能力,需要更为深入的探索。

本文中主要举例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以下简称东海水产研究所)创建于1958年10月,是我国面向东海和远洋的国家综合性渔业研究机构,2003年被科技部、财政部、农业部、中编办列为“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后,实行了科研创新体系绩效管理,为渔业科研事业在接下来的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然而根据当时的科研体制改革的总体思想,由于科研资源有限,改革也造成了原科研探捕船员、中试车间工人等职工无法安置到科研体系岗位,简编减岗后,工勤人员为主的职工重新组建了后勤保障体系,主要负责科研发展保障工作,其中科研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由于单位地处所在市区的东南角,背靠江河,属边缘地区,周边环境相对整个地区比较落后,并且人员混杂。随着社会发展和科研需求,科研单位跟社会交集的事务逐日增多,与相邻单位也因各种业务需要未设置隔墙,属开放式管理。所以,以警卫班为主的安保队伍承担了较重的科研单位社会安全保障任务,科研安全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强化管理东海水产研究所,是提升安全技术防范意识,拓展服务生产、打击犯罪、科研安全防控等环节的重要前置条件,对其科研安全防范能力系统性提升,预防出现不必要的保密安全及经济损失,起着特别关键的作用。

二、安全隐患的成因分析

经基层反馈和往年情况的统计研究显示,虽然上级和基层部门都非常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在安全设施建设方面,投入财政经费不少,包括监控系统建设、公共安全器材购置、科研安全设施改造、个人防护用品及安保补助等各方面,平均每年开支估算约人民币数十万元,但成效不够明显,有些方面安全状况甚至出现倒退恶化的情况,不可避免地出现过一些问题。盗窃案件时有发生,多多少少造成了集体和个人经济损失,也导致了科研成果受到影响。实验室安全方面也防不胜防,多次发现险情,虽经及时处理没造成人员伤亡和资产损失,但足以引起重视。为什么安全管理“大投入少产出”,归纳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1.客观上不重视

由于安全管理表面上没什么工作量,工作成绩的体现就是“没有事”,往往容易被人忽视。安全防范觉悟整体不高,甚至极少数领导把工作重点放在科研业务上而不重视安全管理,因此很少有人认识到自己有可能成为安全隐患,很多管理措施只局限于表面,成为一种摆设,无法很好地贯彻及实施。

2.管理理念滞后

缺乏有效的培训机制,人力资源配置上的不合理。大部分安保人员缺乏专业安全知识和事故应急处理能力,长期的放松管理导致队伍较涣散,跟不上现代科研安全的系统管理和快速应变要求。

3.安保队伍素质较低

目前大多数安保人员以非安全专业的分流待岗老职工为主,整体素质提高较难,新政策落实不到第一线,新举措新方法也不容易进行推广,直接导致安全隐患排查执行力打折扣。

4.实验用房紧张

这导致危险化学品的储存条件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甚至存在不同类别危险化学品混放的情况,这些都极易造成安全事故。而各种科研场所在应急设施方面投入不足,无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突发事件,从而造成大量的损失。

三、管控隐患的思路与对策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渔业安全生产仍然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单位领导和安全管理部门要积极开创新思路,采取有效对策。

1.切实强化渔业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进一步加大督察检查工作力度,突出抓好“两个健全、两个落实、两个完善、两个强化”,即健全领导体制和机构队伍、落实监管责任和主体责任、完善管理制度和设施设备、强化培训教育和应急处置。

2.预防为主

我国的安全管理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在安全管理工作中,我们要做到未雨绸缪,以积极响应上级开展安全月大检查,做到安全检查日常化,无时无刻地要考虑改善科研场所布局,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中,防范于未然。

3.加强安全教育

最稳妥的安全措施,就是加强安全教育,提高每个人的安全意识。教育的方法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效果比较显著的有两种方式:第一,将已发生的事故和案例作为教材,邀请安全管理经验丰富者和当事人现身说法,开展讲座,最大限度刺激受教育者的感官,发挥警示作用。第二,结合专业特点,整理现有的安全管理法规和专业操作流程,全面系统地进行安防教育,让受教育者更全面地养成好习惯,不至于顾此失彼,往往能起到终身受益的效果。

4.合理安排岗位

由于现有安全保障队伍人员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只有根据个人情况,考虑身体状况、年龄及个人意愿,合理安排分工,才能将安全管理的水平最大化。比如,对年纪较轻、身体素质较好、主动性高的工作人员,可以安排机动巡逻工作,从而增加巡查范围和执行效果。也可对曾经参与实验室辅助工作的,对实验室流程较熟悉人员,安排科研物资安全管理,特别是剧毒、易制毒药品的使用和保存,效果将更胜一筹。再将工龄较大,对我所各方面情况较为熟悉的人员,安排科研场所管理,可以有效控制闲杂人员进出入。总的来说,让每一个人都发挥最适合本人的作用,安全管理的整个体系就能环环相扣,更无破绽。

5.加强管理制度建设

时代的步伐是永不停滞的,不同的历史时期,安全保障的意义和重点也是不同的。为了安全管理能顺应历史潮流,我们应该坚持百分之百安全保障的原則,及时修订新制度,同时,我们也要适当激励为安全管理默默奉献的同志,这样才能真正将安全管理理念武装到每一个人,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角落。

6.积极应用新技术

随着IT的发展,智能科技日新月异,为了更有效地处理越来越多的安全隐患,我们必须要学会使用新科技。智能监控设施是21世纪最普及的安保设备,监控追踪也是最有效的侦查技术,方便调查取证,具备较强的信息回溯性和警示威慑力。利用新科技重视监控,加强机动巡逻,能更加有效地加强安全监督,消除安全隐患。

通过以上措施,安保队伍将更贴近水产科研,科研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也会大幅度提高,再通过机防、人防双重保障,确保对来访的外来车辆和人员基本做到全方位监控,总体上营造了良好的科研安全环境,水产科研安全管理的保障更全面,效果更显著。安全管理工作者更有义务和权利,为保障新时期的安全开拓新思路,最大限度为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牛焕双,等.化学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8).

2.周皓明.围绕以科研发展为中心 提高后勤服务保障能力.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后勤工作会议东海水产研究所材料,2007.

3.程莉.高校科研工作安全管理制度研究.商,2014(4).

4.赵庆双,等.加强安全教育是保障高校实验室安全的关键.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9).

5.刘艳杰.浅谈海洋渔业安全生产隐患及对策.齐鲁渔业,2009(8).

6.李德忠.油田基层科研单位安全管理的实践和思考.科技向导,2013(03).

7.顾杰.科研实验中心生物安全隐患及应对策略浅谈.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9).

8.傅雅娟,等.浅谈高校科研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教育教法探讨与实践,2015(5).

(责任编辑:王文龙)

推荐访问:浅析 渔业 对策 科研 管理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