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江苏: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

江苏: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

发布时间:2022-11-07 09:20:06 来源:网友投稿

乡镇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健全率列为全省农业现代化进程监测指标,充分发挥江苏科教、经济和技术优势,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中的应用。2005年、2010年省政府先后印发《关于实施农业信息服务工程的通知》、《关于实施农业信息服务全覆盖工程的通知》两个专门文件,明确全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目标和重点,组织实施农业信息服务工程。南通市出台了物联网技术应用重点项目补助办法。睢宁县为推广“沙集模式”,先后出台多项扶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和政策,建湖、滨海等出台了农产品电子商务补贴政策。

2.抓科学规划,确保建设有序推进。2000年以来,江苏省农委紧紧围绕农业现代化建设,组织专家和信息工作人员深入农村和农业生产一线,全面了解广大农民、基层农技干部和各类农业市场主体的信息化需求,研究分析发展现状和趋势,确定江苏省“十一五”期间以信息服务为主、“十二五”期间信息服务与信息技术应用并重的发展思路。坚持与农业部信息化发展规划相衔接、与全省经济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相一致的原则,先后制定了2005—2007年、2008—2010年江苏省农业信息服务工程建设规划、2011—2015年江苏省农业信息服务全覆盖工程建设规划,明确不同阶段江苏省农业信息化的目标任务和建设重点。南京、无锡、丹阳等不少地方也认真组织制定规划,保障当地农业信息化工作有序开展。

3.抓项目实施,推动面上工作发展。项目带动、示范推广是加快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十一五”以来,江苏省级财政先后投入巨资,组织实施“三电合一”、“12316”三农热线及短信服务、“四电一站”、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农产品网络营销、农业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省级农业产业化(物联网平台)、智能温室、智能农业等一批项目,有力推进了农业信息化发展。及时总结各地农业信息化项目建设模式和典型经验,宣传推广了沭阳花木网上销售、丹阳生猪智能化养殖、宜兴水产智能化养殖、丰县农业信息服务、常熟农村“三资”管理等一批信息化示范项目。各市县也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实施了一批农业信息化项目,泰州、南京、无锡、宜兴等地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和物联网项目建设。常州康乐农牧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大群母猪智能化管理项目,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母猪产仔率和疫病防控水平,经济效益显著增加。

4.抓资源集聚,形成信息工作合力。农业信息化工作内容广、涉及部门多、科技含量高,需要融汇各方资源,才能形成合力快速推进。在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各地农业部门积极争取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支持配合,在农业信息化规划论证、工程立项、资金安排等方面,争取发改、经信、财政、科技等政府部门支持;在平台建设、软件开发等方面,争取移动、电信、联通等通信运营商和IT企业支持;在项目建设、资源建设、用户发展、业务培训等方面,争取民主党派、妇联、相关涉农部门及科研院所的广泛支持。目前,江苏省已初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农业信息化建设格局。

5.抓体系建设,保障工作有力开展。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改善服务条件是农业信息化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江苏省不断完善市县农业信息化工作职能机构,加快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建设,积极发展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每年在阳光工程、农民创业等培训中安排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对广大农民的信息化知识和计算机网络操作技能培训,每年平均培训3万多人次,初步建立了一支覆盖全省农村的农业信息化服务队伍。泗洪、沭阳、丰县、东台等地编委发文要求在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增挂农业信息服务站牌子,明确专人从事农业信息服务工作。省里制定农业信息化发展评价指标,建立项目绩效考评机制,每年对市县开展专项考核,有力保障了各项工作的落实。

江苏农业信息化的成效

1.服务平台不断完善。着力打造省级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了江苏农业网、为农服务网、优质农产品营销网、“12316”惠农短信和《农家致富》手机报等现代新型信息化服务平台。大力推进市县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全省90%以上县(市、区)建成“四电合一”(电视、电台、电话、电脑网站)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48个市、县(市、区)建立了“12316”为农服务工作站,“12316”惠农热线及短信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盐城市整合农业专家热线、农家致富手机报、农信通短信等,打造了移动农业信息专家平台。完善镇村农业信息服务站点建设,全省近80%的乡镇建立了符合“五个一”标准(一间房、一套上网设备、一个信息发布栏、一本服务台帐、一套服务制度)的农业信息服务站,3000多个行政村安装了“农业一点通”触摸屏信息服务终端。江苏省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数量较多、功能较全,较好解决了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常州市实施了“农视通”工程,丰县完善县乡村三级网络远程视频直播系统。

2.技术应用逐步深入。加强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智能生产有了可喜进展。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采集动植物生育参数和环境因子数据,在动植物生育模型和专家决策系统支持下,实现实时远程调控生育环境和生产过程智能化控制。在畜禽养殖领域,全省规模养殖场广泛推行养殖环境因子远程调控和预警预报,研发应用了母猪定量饲喂、发情侦测、防疫标识、繁育、粪便清理等环节个性化、智能化、精准化控制系统,减少劳动用工30%以上,并有效提升了养殖和疫病防控水平。在园艺生产领域,全省各地建设了程度不同的智能温室,实时监测调控光、热、水、气、肥等环境因子,使产量和效益提高10%以上。积极推进肥水一体化自动喷滴灌,消化引进花卉播种、间苗、移栽、分级智能化系统,开展工厂化智能生产。研发食用菌智能化生产设备,大面积推广使用生产环境监控系统,大幅减少搬运、巡查等劳动用工。在水产养殖领域,在螃蟹、河虾、河豚等高附加值水产品主产区大力推广应用以调控水体溶解氧为主要目标的智能控制系统,有效提高了水产品规格、产量和质量,效益普遍提高10%以上,同时有效减少了水体环境污染。在大田种植领域,研发建立水稻、小麦等主要农作物目标产量栽培管理专家模型和作物生物质(如叶绿素)含量、环境因子感知设备,实现栽培管理定量化、精确化,积极发展“精确农业”,据测算,减少农药、化肥等农资投入10%以上,亩均增产5%-10%。目前已在江苏省金坛、武进、常熟、高邮、江都、如皋等县(市、区)及省外大面积推广。积极推广应用智能茶园防霜装置。据初步统计,2013年江苏规模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面积比例达10%左右。2011年,江苏省无锡市被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列为全国三个农业物联网示范区之一。2013年,无锡市、常州市、宜兴市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宜兴市水产养殖溶解氧智能监控设备被列入2013年省农机补贴名录。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化领跑全国,有力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3.电子政务全面普及。利用信息技术,着力改变传统为农管理服务方式。一是网络应用不断深化。不断强化农业网站政务公开、网上办事、投诉举报、在线交互等功能,江苏农业网在农业部组织的全国农业网站绩效测评中,连续多年位居前列,在省政府网站绩效测评中连续七年被评为优秀政府网站。2013年被省委宣传部、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评为2013年度新媒体创新奖。常州、南京、仪征等许多市县农业网站在政府考核中经常名列前茅。省农委建设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实现行政权力行使流程标准化、处理网络化、结果公开化;积极推进统计、项目申报评审等业务工作网络化,扬州县域耕地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在全国推广,全省50多个县(市、区)推广应用农村集体“三资”、土地流转管理软件;南京、丹阳、宿迁、泰州等20多个市县建成农产品生产远程监管系统,省农委,无锡、常州等地农业部门还开通了政务微博、微信,增强了农业部门应急指挥调度能力。二是质量监管有长足进步。近几年来,江苏各级农业部门集成应用电子标签、条码、二维码、传感器网络、移动通信和计算机网络,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平台建设,全过程、多方式采集、贮存农产品生产现场、环境因子、投入品使用和检测结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供需求者查询,真正实现农产品 “来可追溯、去可跟踪、信息可保存、责任可追查、产品可召回”,为农产品质量问题追溯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力提升了江苏农产品质量监管水平。目前,省农委建设了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和生猪屠宰远程监控平台。常州、扬州等十多个市县开发应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江阴市以RFID(射频识别标签)为主要信息载体,建立了“放心肉”安全信息追溯平台,构建“从养殖场到餐桌”的追溯系统。宿豫区建成禽类防疫视频监控系统,全面、直观、实时采集禽类生长、环境和疫病防控信息。泗洪县、江阴市奶牛全部使用动物标识,提高了生产管理和疫病防控水平。三是指挥调度能力较大提升。多年来,江苏加强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管理领域应用,省市县乡建立了一批现场监视、生产监管、森林防火、节水灌溉、疫病防控等农业指挥调度系统,大幅提高实时、全面掌握农业生产信息的能力,初步实现农业生产指挥调度的可视化、快速化、科学化和广覆盖,有力提高农业部门指挥调度能力。2007年,省农委在全国率先建成了省市专线视频和互联网视频系统,开展远程监控、诊断,举办视频会议,农业行政工作部署快速化、网络化、数字化水平明显提升。南京市农委建成集防火信息管理、应急指挥于一体的森林防火远程监测及应急通信指挥系统,实现网络化远程监控,开展视讯会商、现场扑救指挥部署。泰州、丹阳、金坛、太仓、建湖等地建成连接高效农业生产基地的指挥调度系统,实时掌握农产品生长、环境动态,开展预警预报等生产指挥调度。常熟董浜镇建成覆盖全镇的智能化灌溉调度系统,对全镇万亩蔬菜示范区、优质水稻种植区、葡萄果品生产区进行智能节水灌溉,既节约用水成本,又节省劳动用工,同时还达到科学化、集约化调度水资源的目的。

4.电子商务蓬勃开展。全面开展农产品网络营销技能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网络营销水平。大力组织农业市场主体上网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在知名电子商务网站开设网店,建成70多个农业特色网站。农产品网上营销氛围日浓,“沙集模式”叫响全国,丰县苹果、沭阳苗木、苏州阳澄湖螃蟹、无锡水蜜桃、高邮咸鸭蛋等特色农产品上网营销蔚然成风。高淳区在淘宝网开设省内首家县级特色馆——“特色中国高淳馆”,主要销售固城湖大闸蟹。泰州在5月下旬也开设了“寻鲜之旅”主题的泰州馆。苏州优尔集团着力打造“淘豆”网购品牌,以“会员定制食品”为电商流通模式,网络营销发展迅猛。常州凌家塘、无锡朝阳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展农产品刷卡电子交易。南京众彩农产品批发市场利用分析系统开展农产品市场行情(价格)分析预测,引导农产品流通经营。利用网络、电话,扬州惠生活、苏州南环桥批发市、无锡天蓝地绿公司、南京市优质安全农产品协会、江阴菜菜网等开展农产品订购配送业务,实现“田头到餐桌”无缝对接,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2013年全省利用网络营销农产品达150亿元以上。

今后一段时期,江苏省各地将认真吸收借鉴国内外农业信息化建设经验,结合现代农业建设发展需要,进一步明确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思路、发展重点、主要措施和政策建议,加快农业信息化发展,促进现代农业建设。

推荐访问:江苏 化与 深度 融合 农业现代化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