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07 09:35:06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农村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的升级,农村环境污染势态日益严峻,污染治理势在必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农村生态人居规划、污染治理规划以及生态环境管理规划等。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将绿色环保带入乡村,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农村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以望城区为例,分析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出了新的思路,新的模式。

[关键词] 农村环境 连片整治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 X321;[X17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3-0250-01

一、前言

农村一般是指农、牧、渔、畜业生产活动发生地以及从事这些生产活动人员所居住的地域空间。在国内,农村通常包括乡(镇)和村(社区)两级行政单元。由于高度的城镇化,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农村仅仅是与城市相对而言的一个概念,通常是以一个地区居住的人口总量或人口密度来划分。湖南省是农业大省,农村地域广阔,农村人口众多,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村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农业生态功能脆弱,土地退化,饮用水源和农业用水遭受严重污染,农产品的水产品质量下降,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农村经济的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为做好湖南省“十二五”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强力推进我省农村自然生态和农村环保工作跃上新台阶,课题组主要针对长沙市望城区的农村环境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为其他县、市、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供借鉴和依据。

二、望城区环境污染现状

1. 基本概况

望城区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的故乡,被江泽民同志誉为“希望之城”,是历史文化名城长沙近郊一座正在崛起的新城,地处湘中东北部,湘江下游两岸。东临长沙县,南接长沙市区,西至宁乡,北连湘阴、汨罗市,总面积969平方公里。人口53万,全境已纳入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核心区。2011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望城正式撤县设区,成为长沙市的第六区,开辟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纪元。望城作为湖南省首批纳入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示范区,全区共计14个乡镇,126个村,30个社区居委会,其中金洲片区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区范围包括白箬铺、黄金、高塘岭、乌山及雷锋5个镇、25个村,总面积207.8平方公里,涉及24878户、89873人。整治工程内容包括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工程、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处置工程和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等。

2. 环境现状

望城区饮用水水源以地下水为主要水源,水质较好。随着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农村种植业的农药、化肥使用,在暴雨径流或田间排水过程中污染地表水源,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因此仍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建设与发展、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农村环境污染成为了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居民生活垃圾布置了集中收集点,但村庄人口多,分布比较分散,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点不够,收集点离居民房屋较远,因此个别居民有随意倾倒的现象;农村养殖业及粪便、尿水经冲洗而排放,仅有少数采用了沼气池技术,大多数采用化粪池或沉淀池,部分养殖户没有任何处理设施,且多数养殖户距离居民区和水面较近,从而导致污染地下水、地表水;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无力大范围推广,生活垃圾处理未达到理想效果,严重影响农村生活环境。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化的不断发展,工业企业落户农村和牲猪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工业企业的污水没有通过净化直接流失到农田和塘坝,造成水质变化,酸碱明显出现反应不良,地块板结,土质不松疏,对植物生长带来严重不利。另外鱼塘出现死鱼现象频繁,牲猪养殖虽说粪便进入了沼气池的处理,部分利用于稻田施灌,还有部分也渗入池塘,水质培肥超标,池塘不适应养殖等问题。

三、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存在的问题

从整治示范项目实施过程以及取得的实际效果来看,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归纳总结如下:

1. 农户环保意识仍需增强,农村面源污染仍然存在

目前,广大农民群众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性以及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特别是在农村,长期传统的生活习惯短期内难以改变,也缺乏遏制环境污染的主观能动性。滥施滥用农药化肥、随意丢弃生产生活废弃物,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等行为随处可见。农村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土壤、河流、湖泊和地下水受到污染,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要想改变这些状况,首先得增强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不少基层领导对加快发展农村经济,解决农民温饱问题比较重视,但往往只注重一时的经济发展,而忽略了农村的环境保护,认为农村天广地阔,有点污染没多大关系。

随着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低碳、无污染的农村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环境中的污染因素和污染因子在逐渐增多。比如,农村生活垃圾中不可回收、难以降解的成分越来越多,农用地膜、农药化肥等的大量使用对农村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加之近几年来乡镇企业、郊区工矿企业以及集镇第三产业等的快速发展,使得工业污染由城市向农村逐渐转移,对传统小农经济体制下的农村社会、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少数地区已不复过去青山绿水环绕的村貌,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迫在眉睫[1,3]。

2. 农村环境保护起步较晚,环保资金投入仍然不足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瑞典、德国等欧洲少数发达国家就开始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并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污染治理。在开展立法、政策方面研究的同时还建立了成套的农村环境监管体系。这些国家在乡村规划和环境保护方面都独具特色,相比之下,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起步较晚,基础较差,历史欠账较多,治理任务艰巨,并且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属于新生事物,需要探索和解决的矛盾问题还有不少。当前,我国环境保护以政府投资为主,但政府有限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环境保护的实际需求。且环保资金大多投放在城市,农村环保资金的投入还很欠缺,农村环保经费投入不足使得农村环保工作不能有效开展,进一步扩大了农村环境质量与城市环境质量之间的差距。农村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如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畜禽污染防治等面源污染治理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资金不足将严重制约后期的持续运营与管理[2]。

3.3 长效保障机制尚未建立,环保设施管理维护困难

发达国家大多是通过法制化途径实现农村环境保护目标,而我国起初的环保法律法规基本上都是针对城市区域的发展和工业企业污染问题而制定,在农村环境管理方面暂时还没有健全的体制机制,农村环保法律法规的缺失也使得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失去了制度性保障。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如果缺乏有效的政策保障和具体的监督管理措施,地方政府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农村环境保护规定,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则会处于被动,甚至陷于困境。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成投运后,要使其长期、有效、稳定地运行,就需要相当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对设施进行管理和维护,势必需要大量专项资金来作保障。目前部分乡镇还没有建立相应的环境保护管理机构,缺乏环保专业人员,加之乡镇及村级财力大都比较吃紧,拿不出额外的资金来维持垃圾车等环保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设施的运行效果和环境效益将大打折扣。

四、做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的对策建议

1. 加强舆论监督宣传力度,普及农村生态环保知识

要利用各种网络、报纸、电视台等新闻媒介,加大农村环保知识宣传力度,努力增强基层干部和群众的环保理念,形成全民参与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氛围。首先要使得各级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农村环境保护的必要性、紧迫性,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摒弃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积极开展生态环境警示教育活动,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播放环保公益广告,利用举办展览,发放环保书籍、宣传册,表演文艺节目等形式,逐步在农村普及日常环境保护知识,使环保观念深入人心,促使他们在生产生活中自觉地把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视为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加强对农民环保技术的培训,开发利用农村绿色能源、可再生资源,发展循环经济,让农民了解有机肥补贴、有机农产品发展、秸秆和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方面财政政策,使农民享受到环保技术给自己带来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民更新观念,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好农村环境。从而自觉地应用环保技术发展生态农业,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的污染问题。

2. 多方筹措环保项目资金,争取中央省市财政支持

近年来,望城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生活污染和面源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治理,难以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要求。湖南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启动后,作为示范点的望城积极响应,组建了专门班子,努力推进整治工作。但由于整治资金一次性投入较大,资金配套能力短时间内难以满足大范围整治需求。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通过直接投入、优惠贷款、税收减免等财政补贴政策,大力支持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积极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建设了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以及养殖业污染防治等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在美国,政府每年从农业税中拿出几十亿美元,专门用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资源保护工作,各州政府也都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列入专项开支。借鉴国外经验,建议中央、省、市加大农村环境保护资金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发挥资金示范效应。农村环境设施建成后,运行维护经费较大,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运行经费筹集困难,为进一步发挥工程设施的作用,应考虑安排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用于设施的后期运行维护管理,真正把连片整治设施管好、用好。环境保护的公益性决定了各级政府将成为环境保护的投资主体。同时,政府部门也应该合理地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各种激励措施鼓励和引导企业和个人加入到环保事业中来,拓宽环保资金的融资渠道,推动农村环保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3. 健全农村环境管理机制,加强农村环保队伍建设

首先要加强农村基层环保机构和素质队伍建设,在连片整治示范片区所在乡镇全部设置环保办公室,配备专、兼职环保工作人员,所有行政村设置专、兼职环保监督员,这些机构和人员的工作经费由县(市、区)和乡镇财政统筹安排。同时还须制定农村污染防治设施长效运行管理制度,解决运行经费,明确责任单位或部门,鼓励按照“政府主导、部门监管、财政补贴、市场运营”的模式,保障污染治理设施长效运行。其次是要尽快建立农村环境监测体系,特别是要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人口稠密地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区等重点区域的环境监测。还要定期开展农民环境保护知识教育方面的培训,指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业水土资源利用率以及开展有机农产品生产等,使农村环保获得广泛的群众基础。再次要建立健全的农村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体系,必须进一步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目标考核责任机制,推动各级政府把农村环保工作纳入重要日程,尽快制定颁布如土壤污染防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方面法律法规防止城市和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4]。

五、结束语

1. 农村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开始重视农村环保工作,加大了资金投入,相继开展了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改观。但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农民传统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环保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2. 在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之前,应该科学编制实施方案,合理选址,尽量少占耕地,选择有技术实力、业绩好、信誉好的环保公司参与连片整治项目建设,环保部门还应认真审查项目设计图纸,选用技术经济可行、投资省、效率高、易维护管理的先进工艺。

3. 在完善农村环境管理与政策体系的基础上,还需加强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如清洁生产技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禽畜粪便综合利用技术以及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等。面源污染作为农村环境整治的重要环节,必须实施总量控制,运用最新的“4R技术”,从源头上减量,从污染过程阻断,充分再利用废弃物的养分,并利用自然水环境进行生态修复,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面源污染问题。

4. 农村环保设施运行维护要有相应的环境管理体制作保障。在实行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责任制的基础上,加强农村环保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人员培训,培养农村环保专业技术人才,逐步建立起一支能够适应农村环保工作的人才队伍。同时,在总结国内外农村环境保护成功经验和探索实践基础上,把握住农村自然环境内在规律,为制定符合中国实际的特色农村环境保护政策提供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陈进春.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节能与环保论坛.2011,(22):70-72

张蒙,张智.重庆市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技术研究[J].山西建筑.2012,38(23):229-230

孙晓伟.论我国农村工业化过程中环境污染的成因及治理的路径选择[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33(2):225-229

作者简介:童兴无(1971-),男,副研究员,湖北鄂州人 ,从事环保技术方面的研究

推荐访问:整治 连片 现状分析 农村 对策研究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