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旧金山湾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启示3篇

旧金山湾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启示3篇

发布时间:2022-11-18 13:10:04 来源:网友投稿

旧金山湾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启示3篇旧金山湾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启示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粤港澳大湾区目前已步入三地合作的新阶段,这一阶段的核心之处是协同发展。三地历经了长达40多年的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旧金山湾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启示3篇,供大家参考。

旧金山湾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启示3篇

篇一:旧金山湾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启示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粤港澳大湾区目前已步入三地合作的新阶段,这一阶段的核心之处是协同发展。三地历经了长达40多年的合作,湾区发展已经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同时粤港澳大湾区与国内各个省(区、市)乃至世界多个国家的经济来往都十分频繁,并且在下游终端产业环节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如今,随着内部消费市场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增长动力由以外贸为主要推动力逐渐转化为内需拉动。粤港澳大湾区拥有7000万人口的消费市场规模,而且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处于我国领先水平,香港、澳门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如果能够有效地与珠三角雄厚的产业基础相结合,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壁垒,充分实现三地市场的一体化发展,将有利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成为国际一流湾区。

  一、粤港澳大湾区的竞争优势

  (一)产业基础与联系效应

  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2.2万美元,成功迈进发达经济地区行列。粤港澳大湾区内产业经济基础雄厚、生产体系完备、要素禀赋间互补性高,拥有相对明显的集群优势和完善的产业结构。其中,香港是全球著名的金融中心之一,金融中心指数位列全球第三,全世界离岸人民币支付交易的70%都在该地完成。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不仅逐步完善了电子科技、新型材料、通用设备等种类繁多的先进制造业体系,而且催生了新一代通信设备和新型显示等7个产值金额逾千亿元的新兴产业集群。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的专利合作条约(PatentCooperationTreaty,PCT)国际专利的申请数量约占全国五成,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为第16名,拥有发明专利总量25.8万件,粤港澳大湾区技术自给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均符合创新型地区水平。

  此外,广东省与其他地区的产业联系效应在全国排名中居首位,下游的终端产业与其他地区的联系尤为紧密。例如,2016年,维科网发布的手机行业报告显示,手机及相关产品的出口额超过了广东省整体出口额的20%。目前,广东省手机年产量大约是11亿台,全国的年产量是19亿台,全球的年产量是27亿台,广东省手机年产量分别约占我国和全球总产量的58%和41%。华为、魅族、金立、vivo、OPPO等国内知名手机生产制造商在全球范围内大额采购集成电路板

  等上游原材料,并在广东省内完成手机成品组装,直接售往全球市场。在广东发达的制造业推动下,供应链产业发展迅速。深圳有怡亚通和飞马国际两家供应链企业,二者均为国内民营企业500强,广州则有林安、宝供等多个知名物流公司,这些大型供应链企业能高效地整合珠三角地区的资源。香港也有以利丰公司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贸易物流公司,为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资源奠定了基础。因此,粤港澳大湾区内外结合的供应链能够实现中国与世界在产业上的完美对接。

  (二)粤港澳大湾区的开放程度及国内外资源配置优势

  世界四大湾区都强调包容与开放,提高包容开放程度有利于发挥要素资源的集聚效应,促进湾区内部的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世界一流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是最早享受我国对外开放红利的区域之一,不仅打造了港澳两个国际自由港,还在内地催生了深圳与珠海两个经济特区。这样的优势在我国是独有的,在机制创新上也更加灵活和便利,因此粤港澳大湾区具备了较强的对外开放属性。根据以往研究的测度,无论是以地区进出口量在全世界的份额,还是以营商环境的四大维度为测量指标,结果均显示粤港澳大湾区的开放度远高于其他城市群。我国一些新的贸易业态、新的商务模式也最早出现在粤港澳大湾区,如“一达通”等。贸易、供应链以及终端产业方面等优势的汇聚,使得粤港澳大湾区整合国际市场资源的能力较强。

  二、粤港澳大湾区由贸易红利转向市场一体化红利机遇期

  (一)中国贸易红利盛极而衰与内需红利爆发

  新中国在经过前30年的封闭发展和后40年的开放发展后,进出口贸易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能力逐年增强,在2001年加入WTO后的变化尤为突出。2001年的外贸依存度不足40%,2006年则上升至64%,5年间提升了24个百分点。

  近现代以来香港一直是中国打开国门之窗。我国改革开放之初取得的首批外资源于香港。1978年改革开放时,中国内地开始“走出去”与世界产业链相拥,香港商人率先对内地进行投资,广东抓住这一契机大力发展自身制造业,将加工贸易作为主导产业为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制造业基础,是引领我国改革步调的排头兵,开启了我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历史变革。1978年以来,内地使用外资的数据显示,来自香港的外资占这一指标的七成左右,同时内地企业“走出去”时首选地也是香港。广东在外经贸活动中有毗邻香港的优势,在1978年到2018年进出口贸易额大幅度增加,从16亿美元到1.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21%。广东省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25%,高于广东省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占全国的比例。2018年,香港贸易额为1.2万亿美元,其中内地经香港转口贸易额为7000万美元。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成为世界上贸易密度最高的区域。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外部需求不振,中国经济的增长红利逐步转换,开始从主要依靠外贸拉动经济增长转型到主要依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中国外贸依存度从峰值的64%急转直下降低到2017年的34%,经济增长更多地依靠内需来拉动(见图1)。2008年我国人均GDP跨越3000美元大关,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2008~2017年,内需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105.7%。2017年我国(港澳台除外)人均GDP已经超越9000美元,在这10年间,全国性的内需红利已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崛起于这一时期的腾讯、阿里、美团、拼多多、字节跳动等互联网龙头企业,均以互联网技术抢占内地大市场,把握了我国内需井喷的时机,发展成龙头企业。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近2.2万美元,珠三角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9万美元,是国内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最高的区域,已经超过了联合国认定的高收入地区,中产收入阶层大规模出现,消费升级和内需市场日益繁荣,也意味着产业升级步入快车道。

  

篇二:旧金山湾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启示

  协同创新视阈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问题研究——以旧金山湾区为例

  钟嘉毅【摘要】与纽约、东京湾区比较,粤港澳大湾区更接近旧金山湾区.从产业结构的角度看,两者都以科创产业闻名;从市场环境的角度看,两者都拥有较完善的市场机制,靠市场的力量崛起.如何在协同创新的发展模式下,高等院校作为知识创新源头,企业作为创新主体,中间机构和政府作为创新的粘合剂与催化剂,充分释放\"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资源和要素的活力,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世界一流湾区,旧金山湾区的经验值得借鉴.【期刊名称】《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18)006【总页数】3页(P106-108)【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旧金山湾区;协同创新【作者】钟嘉毅【作者单位】广州工商学院,广州5108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7

  一、理论基础

  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协同创新的模式、机制、效应、体系等方面。陈劲、阳银娟(2012)认为协同创新是以知识增值为核心,企业、中介、研究机构、政府和用户等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王卫东(2011)认为阻碍区域协同创新的主要因素有创新动力机制不健全、创新要素流动不畅、科技资源共享缺乏长效机制等;何郁冰,张迎春(2015)指出协同创新网络使合作各方能保持长期、稳定、互惠、共生的协作关系,使网络化组织的协同创新效应最大化;许彩侠(2012)提出包括研究机构、技术中介、企业以及政府在内“四位一体”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这些学术成果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即如果将粤港澳大湾区看作是国家创新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如何将该子系统内部各要素整合起来,找出阻碍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发展的短板弱项并提出解决之道,提升区域整体绩效,实现“9+2>11”的效果。二、旧金山湾区及其特点旧金山湾区,地处美国西海岸,面积17955平方公里,人口700多万。无论是人口总量、经济规模或是经济增速均排在美国前列。核心城市有旧金山,东部的奥克兰及南部的圣何塞。目前旧金山湾区是全球最重要的高科技研发中心,世界著名的“硅谷”即位于湾区南部。(一)旧金山湾区是全球科创高地,主打以硅谷为特色的高科技产品研发与开发旧金山湾区云集了成千上万家高新科技企业,其中以中小型高科技公司为主,并拥有众多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大公司。范围涉及通信、互联网、计算机、新能源等多个产业,集科学、技术、生产为一体,在人工智能、新材料、大数据、半导体、社交媒体等领域全球领先。“硅谷”是湾区典型代表,高技术从业人员密度居全国之首,基于创新的就业岗位所占比重超过美国其他地区。硅谷是美国青年心目中的圣地,也是世界各国人才的淘金场和竞技场。(二)旧金山湾区具备将科技创新成果快速产业化的能力

  科技要发展,必须要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旧金山湾区正是全球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的领导者。湾区南部的硅谷,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半导体技术、80年代的个人电脑、90年代的互联网到现在最炙手可热的人工智能,充当了引领革命性技术与新兴产业交替发展的领头羊。事实上硅谷最大的优势在于理解每一项技术对社会可能产生的颠覆性影响,通过孵化科技成果,将新技术、新发明产业化,实现其商业价值。产业化所带来的经济利润和社会效益又会反过来促使企业更加注重创新创造,硅谷也因此被誉为全球“创新工厂”。(三)旧金山湾区是美国科技金融中心旧金山湾区的发展依靠科技推动,而科技产业的发展需要金融的强力助推。旧金山湾区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极其发达,种类繁多、专业化程度高,市场竞争力强。如官方性质的美国小企业管理局,以旧金山湾区科技联盟为代表的半官方协会组织,高科技企业孵化器、技术转移办公室、特定领域的专业服务机构等民间力量有力推动了湾区科技创新要素快速整合。高科技产业通常也是高风险产业,有较为强烈的融资需求。目前全美45%~50%的风险投资集中在旧金山湾区,以天使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为代表的风险投资机构构成了湾区完整的投资体系。企业需要资金,可以来硅谷、来湾区寻找资金,各类风险资金也会主动寻找湾区内初创型企业的投资机会。在硅谷门罗帕克的沙丘路,聚集了全球最大、最多的风险投资公司,他们是硅谷成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四)旧金山湾区构建了高等院校、中间机构、风险投资、企业、政府“五位一体”的创新生态体系旧金山湾区一共有73所大学,有9所大学进入全球100强。高等院校注重科学研究,培养各类人才,在湾区科技创新中作用巨大。各高校透过制定产业联盟计划直接与科技研发单位、金融服务单位联系,鼓励科研人员在校外创新创业,实现学术研究与开发应用无缝对接,推动研究成果的转移与商业化。另一方面,由于旧金

  山湾区的鼓励创业、包容失败的文化环境,使得大量资金、人才集聚在这里,又进一步推动了高等院校的发展。从政府层面来看,政府重视与科技公司合作,从制度、环境、政策等方面鼓励科技创新活动,并按照市场化机制直接购买科技成果,缩短了研究成果从技术理论到市场化的时间,极大的推动了以硅谷为核心的旧金山湾区科技产业链的发展。旧金山湾区将创新要素优化整合,构建了“五位一体”的创新生态体系,充分调动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对区域知识传播、人才流动、技术转化、资源配置、公平高效、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三、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制约因素长期以来,珠江口东西两岸一直面临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东岸经济发达,而西岸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产业和人口聚集度较低,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同时,粤港澳大湾区还面临创新资源分布不均、资源浪费严重、发明创新质量不高、跨境创新合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这些短板限制了粤港澳大湾区的持续发展。(一)珠江口东西两岸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大湾区内部存在明显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广州—深圳—香港为代表的珠江东轴经济圈聚集了经济总量的60%以上,而佛山、中山、珠海等珠江西岸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连接珠江东西两岸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阻碍了人流、物流、金流、技术等创新资源和要素的跨区域高效流动。深圳、香港的产业转移和经济辐射无法有效扩散到珠西地区,在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收益率差异明显的情况下,大量创新资源必然从粤港澳大湾区西轴转移到东轴。(二)创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穗深港是大湾区三大核心城市,其中深圳是国内科技创新龙头城市,代表“湾区硅谷”和对接香港的金融中心,最具创新基因;广州是“千年商都”,湾区商贸中心、物流中心、政策中心,在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政策宣导等方面优势明显;香港是

  窗口,国际金融中心,对外充当“超级联络人”的角色,拥有4所世界一流大学,创新能力强劲,但创新绩效却受到了制造业衰竭的限制。穗深港集聚了湾区大量的创新资源和创新能力,而其他地区特别是珠江西岸创新资源相对匮乏,创新能力不足。这些地方普遍存在研究经费不足、高层次人才数量少、专利数量不多、产业转型升级困难等问题。创新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新要素的流动效率,各地无法有效整合互补性资源,出现创新能力的空间异质性。(三)创新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由于发展不平衡,诉求、利益也不相同,“9+2”之间既有合作,又有博弈。受到地方保护主义和体制机制上的束缚,出现了“大门敞开、小门关闭”等新问题。各城市带有明显地“合作式博弈”倾向,表现为既有与其他地区互补互通的强烈愿望,又唯恐过度开放会损害自身的利益。这一现象不可避免导致大湾区产业结构雷同、城市分工不明确,同质竞争严重。创新资源和要素的跨城市流动陷入“囚徒困境”,也致使“搭便车”现象出现和蔓延,使得各创新主体的联系和协同度偏低,不利于创新成果快速产业化,影响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潜力的发挥。此外,“9+2”之间还缺乏良性互动机制,创新体系和网络建设并不完善,创新主体之间不能很好地资源共享互补,结果一方面创新资源总体上供给不足,而另一方面又存在创新资源严重浪费的现象。四、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能力的对策无论是从国际一流湾区的发展经验来看,还是从粤港澳大湾区的现实基础来看,科技创新都应该是大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粤港澳大湾区要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优化区域创新合作机制。应积极构建跨区域的高等院校、中介、企业、金融机构、政府的创新合作体系,克服体制机制障碍,彼此通过交互协同与互利共享形成知识链、技术链、产业链和价值链的纵向延伸,最终推动“9+2”城市群协同发展。

  (一)协同科技创新与制造业优势,助推科创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从整体大环境来看,珠三角科技创新的生态系统非常发达,双创氛围浓厚,许多高端人才和领军企业都聚集在粤港澳大湾区。各地企业、中介、高等院校、政府应加强创新资源和要素的运用与共享,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并进行不同形式的协同,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推动形成穗深港的科学技术优势与腹地制造业互补互通、交错发展的产业格局;同时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同发展的新政策、新平台,提升高科技产业实力,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依托大湾区的高端制造、金融服务业、消费升级、自贸区政策红线等优势激发企业将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潜力。(二)大力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旧金山湾区的成功充分证明了高等院校对科学技术创新的巨大推动力,高等院校与企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斯坦福大学早期的科技园,成就了后来举世闻名的硅谷;硅谷的高科技企业和人才也为斯坦福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技术设备和研究资金。深圳的科创基因,就像圣何塞的硅谷一样,但是科技创新若没有强大的科研扶持和金融支持注定是要失败的。粤港澳大湾区需要建立起高效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引导企业以更开放的姿态与高等院校合作交流,高等院校也要鼓励研究人员去企业兼职、创新创业。通过鼓励人才与高校和企业更紧密互动,实现理论与实践在更深层次契合。要以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历史契机为抓手,大力引进国内外一流高校、企业和实验室进驻大湾区,集聚高端人才,构建完整的“产学研用”生态链。(三)全面深化粤港澳合作《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方案》指出,要全面深化粤港澳创新发展合作。“一国两制”是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制度优势,应利用好这一优势,实现粤港澳三地产业和政策优势互补,高效合作。可以透过国家政策统筹一揽子规划,发挥三地高等

  院校、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高端人才、核心企业等创新资源的协同性与联动性,构建粤港澳三地协同创新网络;同时借助创新广东自贸三大片区与港澳合作模式、打造粤港澳货物服务贸易升级版、成立粤港澳高校联盟等方式方法,积极推动港澳及国际科研项目在广东的产业化,重点打造几个标杆性合作案例,进一步营造粤港澳三地利益共同体氛围,不断向大湾区输入产业发展新动能。五、结语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包含港澳在内的珠三角城市群融合发展的升级版,是从前店后厂模式转变为教育、科技、人文、产业全方位合作最重要的示范区,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支撑节点,是国家实现更高水平、更高层次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必然选择。创新理应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第一品牌,协同创新则是大湾区引领全球新一轮创新发展的核心命题。

  【相关文献】

  [1]白俊红,蒋伏心.协同创新、空间关联与区域创新绩效[J].经济研究,2015(7):174-187.[2]丘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路向选择的维度分析[J].广东社会科学,2017(4):15-20.[3]蔡赤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挑战[J].广东社会科学,2017(4):5-14,254.[4]申明浩,杨永聪.国际湾区实践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启示[J].改革前沿,2017(7):9-13.[5]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科学学研究,2012(2):161-164.[6]丁旭光,借鉴旧金山湾区创新经验,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共同体[J].探求,2017(6):27-30,59.[7]龙建辉,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的合作机制及其政策建议[J].广东经济,2018(2):62-65.[8]王静田.国际湾区经验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启示[J].经济师,2017(11):16-18,20.[9]甘荣俊,江丽鑫.广州创新要素集聚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J].荆楚学刊,2017(12):30-36.

  

  

篇三:旧金山湾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启示

  粤港澳大湾区与旧金山湾区新经济发展比较

  粤港澳大湾区与旧金山湾区是中美两国最为知名的新经济领先发展区域。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知名的科技和产业创新中心,是我国新经济发展的南方主战场;旧金山湾区是美国西海岸以高新技术中心闻名的世界科技创新中心,“硅谷”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科技聚集区的代名词。两地独特的湾区经济发展区位,相似的高新技术产业定位,类似的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使两者在新经济发展上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本文分析比较粤港澳大湾区和旧金山湾区新经济的发展情况,以期为我国湾区新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一、两大湾区新经济发展的产业分析1.粤港澳大湾区新经济的相关产业粤港澳大湾区一般分为湾区西岸、东岸以及港澳地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西岸主要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带,以现代服务业、装备制造业和优势传统农业为主,主要包括新材料、新能源、农业产品、电子加工等产业类型。东岸主要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带,以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为主,主要包括互联网、人工智能、电子制造等产业类型。港澳地区在大湾区中起到促进向外发展、加强对内融合的作用。其中,澳门积极发展旅游休闲服务业、博彩旅游,同时也担任葡语国家交流平台中心的角色;香港重点发展金融服务业、贸易及物流业、专业及工商业支援服务业、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产业类型,担任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等角色。粤港澳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港群和空港群,是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制造中心、投资中心、企

  业孵化中心和新经济策源地,区内产业结构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有300多个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互补性、协同性较强,综合竞争优势明显。

  从新经济发展的产业类型来看(见表1),香港、深圳、广州、珠海等粤港澳大湾区各具体城市的优势产业各不相同,但城市间的产业链条相对完整,产业生态较为完善。比如:香港有金融服务业、旅游业、贸易及物流业、专业及工商业支援服务业四大支柱产业;深圳在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金融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互联网产业上具有明显优势;广州传统汽车制造业、电子制造业、石油化工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动能强劲;珠海在电力能源、生物医药、精密机械制造、家电电气、电子信息、石油加工等产业发展迅速。总体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新经济产业的覆盖面广,产业生态相对成熟,产业市场潜力巨大。粤港澳大湾区新经济发展的产业类型,正从过去三十年“前店后厂”单一加工贸易和港口经济的经贸格局,向科技创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有机融合转型。全球先进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互联网、新材料、国际金融、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正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新经济发展的核心主导产业。打造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新经济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2.旧金山湾区新经济的相关产业

  旧金山湾区内新经济相关产业主要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包括计算机和电子产品、通信、多媒体、生物科技、环境技术,以及银行金融业和服务业等产业类型(见表1)。旧金山湾区分成北湾、旧金山市区、东湾、半岛和南湾共5个区域。具体来看,旧金山市是重要海军基地和著名贸易港,产业类型以旅游业、商业服务业和金融业为主,工商业尤其发达,是美国西部最大的金融中心。东湾是湾区最早发展起来的区域,港口经济是旧金山湾区经济的起点,二战期间军事造船业涌入东湾的奥克兰,奥克兰造船业由此兴起。目前东湾的产业类型以重工业、金属加工和船运为主,主要包括电动设备、玻璃、化学、数控机械、儿童食品、汽车和生物制药等重点产业。北湾是美国著名的酒乡和美食之都,北湾的产业类型以葡萄酒产业、休闲养老产业为主,据称全美90%的葡萄酒都产于此。北湾的马林县被认为是美国最富有的行政区,这里有眺望旧金山市的最好豪宅。南湾是硅谷的所在地,许多高科技企业诸如英特尔、升阳、AppliedMaterials、NVIDIA、AMD、雅虎等公司的总部位于此地,连接旧金山市和南湾的半岛,则房地产业发达。总体来看,旧金山湾区包括硅谷,是美国乃至世界信息技术的摇篮和中心,主要新经济产业有信息技术业、生物医药业、金融业、对外贸易和旅游业等类型。目前,湾区内部产业联系紧密,产业集群相对成熟,产业结构趋向于生态化,湾区内产业分工缺乏政府主导,主导产业的类型相对简单。作为曾经的军事电子产品生产基地,随着半导体、微处理器和基因技术的出现,科技创新导致的硅谷崛起成为旧金山湾区新经济发展的最大助推力。

  表1两大湾区新经济相关产业比较

  湾区

  核心城市

  新经济支柱产业

  旧金山

  金融业、旅游业及生物制药

  旧金山湾区圣何塞(南湾)信息通信、电子制造、航天航空装备等高新技术产业

  奥克兰(东湾)装备制造、临港经济

  香港

  金融服务、旅游、贸易及物流、专业及工商服务业

  广州

  汽车制造业、电子制造业、石油化工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

  深圳

  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金融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互联网产业

  珠海

  粤港澳大湾东莞

  区澳门

  电力能源、生物医药、精密机械制造、家电电气、电子信息、石油加工电子信息、电气机械及设备、纺织服装鞋帽、食品饮料加工、造纸及纸制品业博彩业、旅游业

  佛山

  家具、家电、灯饰、陶瓷、机械设备

  惠州

  数码、石化、服装、制鞋、水泥、汽车及零部件

  中山

  医药、电子、电器、化工、五金、灯饰、服装、家具

  江门

  机电、纺织服装、食品、电子信息、造纸及纸制品、建材

  肇庆

  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

  3.两大湾区新经济发展的产业比较

  新经济产业在两大湾区的发展主要有两个相同点。一是科技创新

  产业都是两大湾区的主导产业。旧金山湾区的硅谷是世界级高新技术

  的创新之都,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圳则是中国创新城市的后起之秀,两

  大湾区新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十分类似。以信息通信、电子制造、航

  天航空装备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是硅谷的支柱产业,谷歌、脸书、

  

推荐访问:旧金山湾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启示 旧金山湾 产学研 协同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