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和制止工作场所暴力制度的区别19篇预防和制止工作场所暴力制度的区别 精品word完整版-行业资料分享 学校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 为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加强法制教育,建设平安和谐校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预防和制止工作场所暴力制度的区别19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预防和制止工作场所暴力制度的区别
精品word完整版-行业资料分享学校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
为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加强法制教育,建设平安和谐校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加强对此类事件的预防和整治,从而切实维护文明和谐的校园秩序,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人身及财产安全,特制定此预防及处理制度。建立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机制和制度。建立应急处置预案,建立早期预警、事中处理及事后干预等机制。一、加强预防,防患与未然
1、加强校园值班和校园巡查工作,重要时间(早上上学、中午休、放学后)和重要场所(教学楼、操场、宿舍楼)的巡逻和查看,并做好相关记录。
2、督促学校安保人员加强校园巡视;加强对安保人员的培训考核,将巡视的频率和发现、制止突发问题纳入考核和奖惩。
3、在部分重要场所增加高清监控摄像头,对已有的非高清摄像头进行部分更换,从技术上提高防范、发现、制止校园欺凌事件的能力。
4、加强学校督导人员督导和巡视,对发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上报学校。
5、督促值周教师加强宿舍管理和巡视,提高巡视频率;同时要求监控室值班人员认真负责,通过校园监控发现校园内的学生打斗及欺凌事件,要求加强与宿管、巡逻保安、行政值班人员的联系和沟通。
6、要求班主任利用加强家校沟通和联系,发现苗头问题及时提醒,并共同教育。
7、向学生公布学校“校园欺凌”救助电话。
精品word完整版-行业资料分享
8、利用教职工会议、班主任会议、校行政会议等加强宣传教育,明确全体教职员工的全员育人职责和要求。
9、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发现校园欺凌的苗头或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跟进解决,防止事态恶化。二、及时处理,教育惩戒。
对已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学生发展处应及时调查处置,根据学籍管理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涉嫌违法犯罪的,由学校或受欺凌学生及其监护人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三、事后干预,健康成长
对事情进行总结分析,开展此类的相关教育活动,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以保给予学生一个快乐健康的学习环境。
篇二:预防和制止工作场所暴力制度的区别
学校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为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加强法制教育,建设平安和谐校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加强对此类事件的预防和整治,从而切实维护文明和谐的校园秩序,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人身及财产安全特制定此预防及处理制度。建立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机制和制度。建立应急处置预案,建立早期预警、事中处理及事后干预等机制。
一、加强预防,防患与未然
1、加强校园值班和校园巡查工作,重要时间(早上上学、中午休、放学后)和重要场所(教学楼、操场、宿舍楼)的巡逻和查看,并做好相关记录。
2、督促学校安保人员加强校园巡视;加强对安保人员的培训考核,将巡视的频率和发现、制止突发问题纳入考核和奖惩。
3、在部分重要场所增加高清监控摄像头,对已有的非高清摄像头进行部分更换,从技术上提高防范、发现、制止校园欺凌事件的能力。
4、加强学校督导人员督导和巡视,对发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上报学校。
5、督促值周教师加强宿舍管理和巡视,提高巡视频率;同时要求监控室值班人员认真负责,通过校园监控发现校园内的学生打斗
1/2
及欺凌事件,要求加强与宿管、巡逻保安、行政值班人员的联系和沟通
6、要求班主任利用加强家校沟通和联系,发现苗头问题及时提醒,并共同教育。
7、向学生公布学校“校园欺凌”救助电话。8、利用教职工会议、班主任会议、校行政会议等加强宣传教育,明确全体教职员工的全员育人职责和要求。9、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发现校园欺凌的苗头或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跟进解决,防止事态恶化。二、及时处理,教育惩戒。对已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学生发展处应及时调查处置,根据学籍管理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涉嫌违法犯罪的,由学校或受欺凌学生及其监护人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三、事后干预,健康成长对事情进行总结分析,开展此类的相关教育活动,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以保给予学生一个快乐健康的学习环境。
2/2
篇三:预防和制止工作场所暴力制度的区别
10精选制度整理小学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20206688小学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xx小学小学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xx小学二一六年九月二十八日xx小学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为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加强法制教育建设平安和谐校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XX小学
XX小学二〇一六年九月二十八日
XX小学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工作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
制度
为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加强法制教育,建设平安和谐校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加强对此类事件的预防和整治,从而切实维护文明和谐的校园秩序,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人身及财产安全,特制定此制度。
一、加强预防,防患与未然1、加强校园值班和校园巡查工作,重要时间(早上上学、中午午休、放学后至晚自习前、晚自习后)、重要场所(操场、食堂、校园角落、宿舍楼、教学楼)的巡逻和查看,并做好相关记录。2、督促学校安保人员加强校园巡视;加强对安保人员的培训考核,将巡视的频率和发现、制止突发问题纳入考核和奖惩。3、在部分重要场所增加高清监控摄像头,对已有的非高清摄像头进行部分更换,从技术上提高防范、发现、制止校园欺凌事件的能力。4、加强学校督导人员督导和巡视,对发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上报。5、督促宿管人员加强宿舍管理和巡视,提高巡视频率;同时要求监控室值班人员认真负责,通过校园监控发现校园内的学生打斗及欺凌事件,要求加强与宿管、巡逻保安、行政值班人员的联系和沟通。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
6、班主任利用加强家校沟通和联系,发现苗头问题及时提醒,并共同教育。
7、向学生公布学校“校园欺凌”救助电话。8、利用教职工会议、班主任会议、校行政会议等加强宣传教育,明确全体教职员工的全员育人职责和要求。9、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发现校园欺凌的苗头或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跟进解决,防止事态恶化。二、及时处理,教育惩戒。对已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学生发展处应及时调查处置,根据学籍管理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涉嫌违法犯罪的,由学校或受欺凌学生及其监护人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
XX小学二〇一六年九月二十八日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篇四:预防和制止工作场所暴力制度的区别
学校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根据上级要求,我校为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加强法制教育,建设平安和谐校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加强对此类事件的预防和整治,从而切实维护文明和谐的校园秩序,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人身及财产安全,特制定此预防及处理制度。建立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机制和制度。建立应急处置预案,建立早期预警、事中处理及事后干预等机制。
一、加强预防,防患与未然1、加强校园值班和校园巡查工作,重要时间(早上上学、中午休、放学后)和重要场所(教学楼、操场、宿舍楼)的巡逻和查看,并做好相关记录。2、督促学校安保人员加强校园巡视;加强对安保人员的培训考核,将巡视的频率和发现、制止突发问题纳入考核和奖惩。3、在部分重要场所增加高清监控摄像头,对已有的非高清摄像头进行部分更换,从技术上提高防范、发现、制止校园欺凌事件的能力。4、加强学校督导人员督导和巡视,对发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上报学校。5、督促值周教师加强宿舍管理和巡视,提高巡视频率;
同时要求监控室值班人员认真负责,通过校园监控发现校园内的学生打斗及欺凌事件,要求加强与宿管、巡逻保安、行政值班人员的联系和沟通。
6、要求班主任利用加强家校沟通和联系,发现苗头问题及时提醒,并共同教育。
7、向学生公布学校“校园欺凌”救助电话。8、利用教职工会议、班主任会议、校行政会议等加强宣传教育,明确全体教职员工的全员育人职责和要求。9、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发现校园欺凌的苗头或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跟进解决,防止事态恶化。二、及时处理,教育惩戒。对已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学生发展处应及时调查处置,根据学籍管理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涉嫌违法犯罪的,由学校或受欺凌学生及其监护人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三、事后干预,健康成长对事情进行总结分析,开展此类的相关教育活动,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以保给予学生一个快乐健康的学习环境。
篇五:预防和制止工作场所暴力制度的区别
工作场所性骚扰防治法(建议稿)
目录
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用人单位和雇主的义务第三章救助措施第四章法律责任第五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为防治工作场所性骚扰,保障劳动者的人身权利,维护安全、平等、健康的工作环境,
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工作场所性骚扰的定义)国家保护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各项权益,禁止在工作场所以交换利益为目的或以剥夺受害
人现有的工作利益而对受害人施以的性骚扰行为。禁止用人单位中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雇主与受雇人之间、受雇者之间以及服务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任何形式的性骚扰行为。
本法所称工作场所性骚扰,是指下列违背他人意愿,在工作场所肢体行为、语言、文字、音像、电子信息等方式实施的与性或性别有关的行为:
(一)明示或暗示地将提供性好处或者性行为作为雇用、晋升、薪酬条件;(二)违背对方意愿的性提议及性行为;(三)接触或侵犯对方身体的行为;(四)展示或传播不受欢迎的具有性暗示的图片、物体、信件、纸条、电子信息等;(五)使用不受欢迎的具有性特征的名字、绰号,有性意味的笑话、粗俗语言;(六)其他与性或性别有关的骚扰行为。
第三条(基本原则)
防治工作场所的性骚扰应当坚持预防为主,对发生在工作场所的性骚扰必须及时制止,公平、公正处理;处理工作场所的性骚扰应当坚持性别平等,优先保护受害人,防止受害人再次受到伤害。
对于受性骚扰侵害的女性当事人应当给予特殊保护。
第四条(政府责任)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和加强防治工作场所性骚扰工作。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应当设立防治工作场所性骚扰的专门机构,指导、检查、监督
用人单位和雇主开展预防和制止性骚扰工作。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防治工作场所性骚扰的工作。
第五条(社会责任)防治工作场所性骚扰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工会、共青团、妇女联合会等社会组织应当积极开展防治工作场所性骚扰的宣传、培训、
咨询和信息服务等工作。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应开展预防与制止工作场所性骚扰的宣传,揭露、谴责工作场所
性骚扰行为,提高公众对工作场所性骚扰的敏感性及反对工作场所性骚扰的意识。报纸、广播、电视、广告、出版、电子信息、计算机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不得贬损性骚扰受害人的人格尊严。
第二章用人单位和雇主的义务
第六条(单位义务)
用人单位和雇主对防治工作场所的性骚扰负有特定义务,应当采取必要措施预防和制止工作场所的性骚扰,为劳动者提供安全、平等、健康的工作环境。
第七条(签订合同时的义务)用人单位和雇主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或聘任合同中应当有预防和禁止性骚扰的条
款。
劳动合同签订时没有预防和禁止性骚扰的条款的,劳动者在劳动合同存续期间有权要求用人单位和雇主签订相关的补充协议。第八条(订立制度并公示的义务)
用人单位和雇主应当制定和建立工作场所防止性骚扰的规则或守则,报有关部门备案;并在工作场所的明显位置张贴告示。
第九条(设立或指定有关机构的义务)用人单位和雇主应当设立或指定专门的机构、人员负责处理本单位发生的性骚扰行为。
第十条(培训教育员工的义务)用人单位和雇主应当对本单位成员进行预防和制止工作场所性骚扰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和培训。第十一条(及时处理的义务)
用人单位和雇主接到受害人遭受性骚扰的举报后,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和并防止性骚扰行为再次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性骚扰行为给受害人造成的损失。第十二条(固定、保存证据的义务)
用人单位和雇主对在工作场所中发生的性骚扰个案,应当及时调查,并采取有效措施收集、固定、保存相关证据。第十三条(非歧视的义务)
当受害人拒绝其上司具有性要求方面的主动表示,并向上一级上司报告时,用人单位不得采取对受害人不利的行动。第十四条(处理性骚扰行为人的义务)
用人单位和雇主经调查证实有性骚扰事件发生的,应当根据性骚扰行为人情节轻重予以处理。情节严重的,应当报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处理。第十五条(支持受害人的义务)
性骚扰行为的受害人向公安机关报案或向人民法院起诉的,用人单位和雇主应当支持受害人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行为。
第十六条(接受监督的义务)
用人单位和雇主应当接受主管部门和工会、妇联等组织对本单位有关用人单位和雇主工作场所性骚扰防治工作的检查、监督。
第三章救助措施
第十七条(报案与投诉)性骚扰受害人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也可以向当事人所在单位和有关组织投诉。对工作场所性骚扰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进行检
举或控告。
第十八条(申请调解)性骚扰当事人可以向下列组织申请调解:(一)用人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二)行业或用人单位专门设置的性骚扰防治机构;(三)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四)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五)工会、共青团、妇女联合会及其他妇女社会团体或社会组织。
第十九条(申请仲裁)性骚扰当事人可以依法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当地的人事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第二十条(提起诉讼)性骚扰受害人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第二十一条(调查收集证据)人民法院审理性骚扰类民事案件,受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证
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行调查收集。
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取、收集以下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一)当事人之外的第三人持有的证据;(二)用人单位或雇主持有但拒绝向受害人提供的证据;(三)愿意作证但拒绝出庭的证人的证言。
经审查确需由人民法院取证的,人民法院可以直接取证,也可以应当事人或其代理人申请签发调查令,由其代理人到相关部门取证。
第二十二条(证据的审查判断)
对于主张性骚扰事实存在的受害人所作的陈述或提供的其他证据,人民法院应根据受害人陈述的可信度高于加害人陈述的一般原则和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审查判断,并对采纳或拒绝的理由予以充分说明。
第二十三条(证明标准)人民法院审理性骚扰民事案件,对于性骚扰行为的事实认定,应当适用优势证据标准,
根据逻辑推理、经验法则做出判断。第二十四条(法律援助与司法救助)
篇六:预防和制止工作场所暴力制度的区别
防范校园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一)学校要设立校园欺凌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负责校园欺凌防范工作,根据《毕节市加强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建立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二)每一个月通过主题班会、专题讲座对学生开展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校园欺凌案例警示教育。(三)完善校园内视频监控全覆盖无死角无盲区,值班教师和安保人员在课间对校园、宿舍、厕所、学生课间活动开展巡逻查防,及时处置学生暴力(欺凌)行为。(四)建立发现预警机制,在每一个班级、每一间学生宿舍明确一名学生作为观察员,及时向班主任反馈学生中间的矛盾纠纷,及时开展化解疏导。(五)建立家校联系制度,通过家访、家长会、电话定期向家长(监护人)沟通,随时掌握学生思想和行为动态,发现苗头问题及时提醒家长。(六)建立特殊学生档案,对存在校园欺凌行为的学生开展心理帮教。涉及校外人员和涉嫌违法犯罪的,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七)对发现的欺凌和暴力事件,学校应在10日内完成调查,根据有关规定处置。
篇七:预防和制止工作场所暴力制度的区别
XX中心幼儿园校园防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为有效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维护和确保校园的稳定和发展,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根据全县学习落实《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的通知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建立XX幼儿园校园防欺凌和暴力制度。一、领导组成员
组长:副组长:成员:工作职责:
组长:对校园欺凌和暴力负总责。审订《XX幼儿园校园防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对治理活动督查并评定实施情况。
副组长:对《XX幼儿园校园防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的科学性、可操作性进行评审,治理过程督促各园园长、安保员、宣传员宣传教育到位,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并召开以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为主题的知识讲座。
成员:服从领导,各司其职。各学校备好“三防”等相应防范器械;安保员做好门卫出入安全管理工作和校园巡查监督工作;班主任等做好对学生的一日安全教育管理、宣传工作,为学生保驾护航。
二、校园防欺凌和暴力制度:
1、相关岗位教职工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实行全体教职工一岗双责制,对玩忽职守,对园所安全造成不良后果的,追究其责任。
2、加强校园欺凌和暴力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的建设,如有丢失、损坏、不健全的相关器械总务处要及时配备。
3、班主任要经常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公布幼儿救助或者是校园欺凌和暴力治理的电话号码。
4、当天值班教师要认真负责,对幼儿厕所等容易发生纠纷的地段要做好巡查工作。
5、校园利用主题班会、教育讲座、国旗下讲话等对幼儿进行宣传教育。
6、如发生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及时向园长汇报,副组长及成员要及时到位并严肃处理实施欺凌的幼儿,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向当地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
XX镇中心幼儿园
篇八:预防和制止工作场所暴力制度的区别
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为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加强法制教育,建设平安和谐校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加强对此类事件的预防和整治,从而切实维护文明和谐的校园秩序,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人身及财产安全,特制定此预防及处理制度。建立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机制和制度。建立应急处置预案,建立早期预警、事中处理及事后干预等机制。
一、加强预防,防患与未然1、加强校园值班和校园巡查工作,重要时间(早上上学、中午休、放学后)和重要场所(教学楼、操场、宿舍楼)的巡逻和查看,并做好相关记录。2、督促学校安保人员加强校园巡视;加强对安保人员的培训考核,将巡视的频率和发现、制止突发问题纳入考核和奖惩。3、在部分重要场所增加高清监控摄像头,对已有的非高清摄像头进行部分更换,从技术上提高防范、发现、制止校园欺凌事件的能力。4、加强学校督导人员督导和巡视,对发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上报学生发展处。5、督促宿管人员加强宿舍管理和巡视,提高巡视频率;同时要求监控室值班人员认真负责,通过校园监控发现校园内的学生打斗及欺凌事件,要求加强与宿管、巡逻保安、行政值班人员的联系和沟通。
6、要求班主任利用加强家校沟通和联系,发现苗头问题及时
提醒,并共同教育。7、向学生公布学校“校园欺凌”救助电话。8、利用教职工会议、班主任会议、校行政会议等加强宣传教育,
明确全体教职员工的全员育人职责和要求。9、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发现校
园欺凌的苗头或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跟进解决,防止事态恶化。二、及时处理,教育惩戒。对已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学生发展处应及时调查处置,根据
学籍管理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涉嫌违法犯罪的,由学校或受欺凌学生及其监护人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
三、事后干预,健康成长对事情进行总结分析,开展此类的相关教育活动,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以保给予学生一个快乐健康的学习环境。
篇九:预防和制止工作场所暴力制度的区别
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
古城示范小学为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加强法制教育,建设平安和谐校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加强对此类事件的预防和整治,从而切实维护文明和谐的校园秩序,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人身及财产安全,特制定此预防及处理制度。建立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机制和制度。建立应急处置预案,建立早期预警、事中处理及事后干预等机制。一、加强预防,防患与未然1、加强校园值班和校园巡查工作,重要时间(早上上学、中午休、放学后)和重要场所(教学楼、操场)的巡逻和查看,并做好相关记录。2、督促学校安保人员加强校园巡视;加强对安保人员的培训考核,将巡视的频率和发现、制止突发问题纳入考核和奖惩。3、在部分重要场所增加高清监控摄像头,对已有的非高清摄像头进行部分更换,从技术上提高防范、发现、制止校园欺凌事件的能力。4、加强学校督导人员督导和巡视,对发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上报学生发展处。5、要求班主任利用加强家校沟通和联系,发现苗头问题及时提
醒,并共同教育。6、向学生公布学校“校园欺凌”救助电话。7、利用教职工会议、班主任会议、校行政会议等加强宣传教育,明确全体教职员工的全员育人职责和要求。8、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发现校园欺凌的苗头或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跟进解决,防止事态恶化。二、及时处理,教育惩戒。对已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学生发展处应及时调查处置,根据学籍管理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涉嫌违法犯罪的,由学校或受欺凌学生及其监护人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三、事后干预,健康成长
对事情进行总结分析,开展此类的相关教育活动,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以保给予学生一个快乐健康的学习环境。
二〇一八年三月
篇十:预防和制止工作场所暴力制度的区别
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
古城示范小学
为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加强法制教育,建设平安和谐校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加强对此类事件的预防和整治,从而切实维护文明和谐的校园秩序,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人身及财产安全,特制定此预防及处理制度。建立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机制和制度。建立应急处置预案,建立早期预警、事中处理及事后干预等机制。
一、加强预防,防患与未然
1、加强校园值班和校园巡查工作,重要时间(早上上学、中午休、放学后)和重要场所(教学楼、操场)的巡逻和查看,并做好相关记录。
2、督促学校安保人员加强校园巡视;加强对安保人员的培训考核,将巡视的频率和发现、制止突发问题纳入考核和奖惩。
3、在部分重要场所增加高清监控摄像头,对已有的非高清摄像头进行部分更换,从技术上提高防范、发现、制止校园欺凌事件的能力。
4、加强学校督导人员督导和巡视,对发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上报学生发展处。
5、要求班主任利用加强家校沟通和联系,发现苗头问题及时提醒,并共同教育。
6、向学生公布学校“校园欺凌”救助电话。
7、利用教职工会议、班主任会议、校行政会议等加强宣传教育,明确全体教职员工的全员育人职责和要求。
8、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发现校园欺凌的苗头或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跟进解决,防止事态恶化。
二、及时处理,教育惩戒。
对已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学生发展处应及时调查处置,根据学籍管理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涉嫌违法犯罪的,由学校或受欺凌学生及其监护人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
三、事后干预,健康成长
对事情进行总结分析,开展此类的相关教育活动,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以保给予学生一个快乐健康的学习环境。
二〇一八年三月
篇十一:预防和制止工作场所暴力制度的区别
暴力攻击风险评估与防范制度1.及时进行暴力风险评估,确定暴力高危人群,建立警示标识,严格交接班。
2.防范措施
(1)高风险患者安置于一级病房,24小时监护,必要时遵医嘱予约束。
(2)接触时注意方式方法,满足合理需要,不激惹、不刺激患者。
(3)及时发现暴力行为的先兆,给予干预。
(4)对妄想丰富的患者尽量避免触及其病理体验,不与其争辩是否有妄想的内容。
(5)患者所处环境中无可用来伤人、毁物的物品。
(6)教会患者以适当的方式表达和宣泄情感。
(7)安排适当的工娱疗活动,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或精力得到宣泄。
篇十二:预防和制止工作场所暴力制度的区别
表示明口对方的感受尽量拖延暴力的发展不主动加强对抗气氛强调自己的专业知识如强调零售业的行规和个人行业经验强调公司规章制度要求表示一视同仁处理强调自己权力有限需要与上司确定坦白承认工作失误适当提供物质补偿在对方面前做出积极跟进行动强调做出不当行为对对方个人和家庭都将产生负面影响以过去的某同类事件的结果提醒对方唤起对方对某些人或某些事的感情称赞对方的好意向对方解释有关规章制度但要掌握分寸严守公司机密婉转回答在未查清事实真相时不要轻易做出判断或承诺49当工作场所暴力事故发生时应注意以下儿个方面防损部工作场所暴力预防程序
1.目的:
1.1预防工作场所暴力事故,为员工和顾客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和购物环境。1.2最大程度上降低工作场所暴力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的严重性,减少和控制工作场
所暴力事故给公司带来的负面声誉影响。
2.适用范围:
2.1本程序适用于防损部员工预防和处理工作场所暴力事故。2.2工作场所暴力预防的主要预防对象是造成人身伤害的行为暴力和威胁伤害他人的语言
暴力。
3.定义:
3.1工作场所暴力-工作场所暴力是指员工、管理层、供应商、顾客或同事的亲友在工作场所或因为工作的原因遭受人身或语言的暴力行为,造成对其安全、幸福和健康明确或含蓄的挑战。暴力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口头恐吓(类似说“小心一点”之类的语句;包括恐吓电话、恐吓短信、恐吓信件等)•恶语伤人、恐吓行为、威胁伤害他人•在公司范围内,公司车辆内或在公司组织和赞助的活动中携带枪支、非法刀具、易燃物品、炸药或其它武器•参与危险、威胁或不必要的打闹行为•伤害他人身体、斗殴或挑衅他人斗殴•跟踪或骚扰他人
3.2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类型-防损部员工所面临的工作场所暴力事故类型以及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类型:•组织内部型:指由员工之间的个人冲突或员工对企业组织不满而导致的暴力事件。•客户型:指由顾客的不满、愤怒和沮丧而导致顾客对防损部员工实施暴力伤害或威胁实施暴力伤害的事件。
•犯罪型:指因为犯罪嫌疑人针对财物犯罪或其它利益冲突引起的暴力事件。对于防损部员工,此类暴力事件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犯罪嫌疑人实施暴力伤害和威胁实施暴力伤害,其发生的地点既可能在商场/办公室内,也可能在商场/办公室外。
•工作违纪型:指防损部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违反公司政策和程序,对他人如顾客或当事人实施暴力行为的事件。
3.3防损部工作场所暴力预防的责任人包括商场/办公室防损部经理和防损部每一位同事。防损部同事应执行工作场所暴力预防政策,不得实施工作场所暴力,并承担预防工作场所暴力和处理工作场所暴力事故的责任。
3.4严重的工作场所暴力事故的发展过程分为出现让人注意的行为、出现语言暴力和口头威胁、出现危险的动作、造成身体伤害和严重情况下导致死亡这几个阶段。工作场所暴力预防的关键在于在事故萌芽阶段进行预防和控制,阻止事故的发生或扩大。
3.5防损部员工遇到的工作场所暴力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与不诚实的顾客乃至犯罪嫌疑人的冲突•工作场所为公共场所•工作地点可能位于高犯罪率区域•遭遇脾气暴躁,思维偏执和有暴力行为倾向的顾客•遭遇有精神障碍的顾客•遭遇受酒精或毒品影响的顾客•需要保护现金和昂贵的商品•夜间值班和夜间返回住所•与传染病病毒携带者发生直接身体接触
3.6近年来的暴力事故记录统计显示,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发生频率较高的区域包括:•收银线•前台和服务台•防损部接待室•食品销售区,尤其是生鲜销售区•上下班线路•收货区
4.工作场所暴力预防
4.1工作场所暴力预防政策–工作场所暴力行为是不可以接受的行为而且违反公司政策。任何违反政策的同事将会受到纪律处分,甚至解聘。任何因为违反这一政策而被解聘的员工将不得被重新聘用。在必要的情况下,公司会因此提出指控或寻求法律机关的合作。
4.2致力于为每一位员工提供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为此,我们期望每一位同事都能协助公司,共同营造一个没有骚扰、暴力和恐吓的工作环境。这包括了保障一个对员工、管理层、供应商、顾客、会员、以及员工的亲友均没有潜在暴力威胁的环境。
4.3防损部员工在入职安全培训和定期安全更新培训中都需要接受有关工作场所暴力预防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工作场所暴力的定义、风险因素、预防措施和报告程序。相关安全更新培训应至少每年进行一次,由本单位经理统筹安排。
4.4商场/办公室内工作场所暴力预防的硬件设施和管理性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风险较高的区域包括收银线、前台和服务台、防损部接待室都安装有闭路电视监控摄像头。•保持良好照明。•防损部办公室的门和连接接待室与监控室的门有牢固的锁,这些房间可以成为被人追袭时的躲避场所。•防损部接待室内不存放可能成为武器的物品如啤酒瓶、木棍等。•防损部接待室的桌椅布置可以将防损部同事和带入谈话的当事人分开,在当事人对防损部同事实施暴力侵害时这些桌椅可以起到隔离的作用,方便防损部同事闪躲和逃离。•在商场/办公室内尽可能少的保存现金。•避免个人持有大量现金。•避免隔离的工作区域和独自工作。•在交班时交代上一轮班中遇到的“不满而情绪激动”的顾客的情况。
4.5预防工作场所暴力事故的发生需要密切注意暴力行为的前兆和工作场所暴力的初期表现,发现这些暴力行为前兆和暴力初期行为时应通过沟通的方式阻止暴力行为的发生和发展,必要时需要向上级管理层报告。暴力行为前兆和初期行为表现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情况:•直接或隐晦地表示有一些不幸的事情将会发生在某人身上。•出现恐吓、骚扰、欺凌及其它不当及侵略性的行为(包括行为上或语言上)。
•携带武器返回工作地点,在工作地点挥动武器,或扬言随时会使用武器。•在言谈间显示出崇尚以武力解决问题,并同情以暴力杀人的人或行为。•遇到一些个人问题,包括家庭、财政、健康及个人方面的困扰,表示出厌世情绪。•有吸毒或酗酒的行为。•日常行为模式出现突发及不寻常的改变,包括工作业绩恶化、突然增加旷工等违纪
行为和家庭关系不稳定等。•有偏执的行为。•有暴力行为的前科。•与上司和同事关系紧张,经常怀疑或认为有人向他攻击。•不能容忍别人的批评及承担犯错的责任,表示要教训及向某人报复。•难以控制个人之脾气,经常感到愤怒,挑战正常行为的底线,漠视其它人的安全。•在工作上遇到危机,例如面对被开除、纪律处分,及因工作调动而忧虑失去已有的
地位。•送警方处理,表现出强烈不满或情绪激动的当事人。4.6在发现组织内部型暴力事件的预兆或初期行为时,防损部员工应尽量通过沟通消除个人冲突和对企业组织不满,避免导致的暴力事件。任何知悉员工之间可能发生暴力行为的第三方应马上通知本单位防损部经理。防损部经理在了解情况后,应立即与相关员工沟通,尽量获得相关员工理解,并向其申明公司对工作场所暴力的零容忍态度。当防损部经理认为此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人身伤害威胁在努力沟通后仍未能得到有效控制时或确认相关员工确有威胁伤害他人的语言威胁事实时,应按照工作场所暴力投诉报告要求进行书面报告。4.7在面临可能造成人身伤害的工作场所暴力事故的威胁时,应主动考虑以下可能影响暴力事故发生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因素:•潜在施暴者人物特征:人数、体型、情绪表现(如挫败、生气、挑衅或具侵略性)、
外表、衣着、头发凌乱、衣冠不整、脏的及不剃须等。•可预测的行为:相识并有过往冲突、有精神病、智力障碍、情绪失控、受毒品或酒
精影响。•物件:持有武器或利器,可作为武器的周围对象,身体、头、手、脚(与自己的距
离),做好躲避对方施暴的准备。
•周边环境:光暗、隔离或密闭空间、出口、楼梯、嘈吵、人多拥挤、旁观者,考虑一旦对方施暴时躲避的空间和逃离路线。
•其他情况:时间、进行特别任务、安保行动或执行工作、公众安全、撤离现场的准备和能力。
4.8在工作场所暴力事故发生前应尽可能通过沟通缓和紧张气氛,避免发生暴力事故,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技巧:•向对方展示一种友好的和无恶意的身体语言和姿势:对方可能正表现出一副挑战性的姿态,例如与你面对面地站立、大声说话、撑腰、交叉手、用手指指向你及用眼睛一直盯着你,但此刻要冷静地收藏自己的负面情绪及对立的姿态,并保持正面、乐意协助、专业及肯定的态度,否则,可能会令事件激化。向对方展示一种友好的和无恶意的身体语言及姿势,如挺直站立,双手放在前方让对方看见,向对方表示无恶意及无侵犯性,及双脚可稍为分开(左右及前后),让双腿略弯曲。采用这种姿势,万一受到袭击,双手可以做出第一时间的防卫,同时能快速闪躲。•保持适当的身体距离以降低被暴力袭击的风险。宜与对方保持1.5米以上距离,避免进入对方个人空间(约半米距离)及避免被直接袭击。•保持适当眼神接触,留心聆听。对对方所讲的话表现有兴趣,让当事人平静的表达。尽量减缓语速,语气尽量冷静而亲切。•以正面的态度接纳问题。当对方做出的指控是有理由时,应该回应:“您说的是对的”或“这个方面我们的确有不对的地方”等。若对方所指的是毫无事实根据,你便应该做出解释。在与对方的沟通中,注意以下方面:-表示明白对方的感受-尽量拖延暴力的发展,不主动加强对抗气氛-强调自己的专业知识,如强调零售业的行规和个人行业经验-强调公司规章制度要求,表示一视同仁处理-强调自己权力有限,需要与上司确定-坦白承认工作失误-适当提供物质补偿-在对方面前做出积极跟进行动-强调做出不当行为对对方个人和家庭都将产生负面影响-以过去的某同类事件的结果提醒对方
-唤起对方对某些人或某些事的感情-称赞对方的好意-向对方解释有关规章制度,但要掌握分寸,严守公司机密,婉转回答-在未查清事实真相时,不要轻易做出判断或承诺4.9当工作场所暴力事故发生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面对工作场所暴力事故,最重要的是保护人身安全。•遭遇暴力袭击的同事应尽量躲避,降低暴力袭击的严重程度。•在店内暴力事故发生时应立即向同事求救,防损部同事应对遭遇暴力事故的同事提供支援。•在店内遭到暴力袭击时可快速跑到可锁门的房间(如防损部办公室)内躲避。•报警或请求其他同事协助报警。•允许遭受暴力侵害的同事进行法律允许范围之内的正当防卫。(正当防卫:为了使本人的人身、财产或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没有超过必要限度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当怀疑暴力实施者可能携带严重血源性传染病病毒如艾滋病病毒时,应务必注意避免与其发生身体接触尤其是体液接触,避免被传染。•发生身体伤害应立即提供急救或联系医院。4.10为了避免被有利益冲突的人实施报复,在家及上下班途中应注意:•变化上下班路线和往返时间,走人多的路线,避免走夜间没有照明的路线•如果有个人户外锻炼习惯,个人锻炼的路线和时间也应经常变化,不应在偏僻路段独自跑步•尽可能随时携带手机•对周围环境保持警惕,包括正常和不正常的人和车•与家人、好友、同事和上司保持联系,使其知道自己的行踪•与家人、好友和同事商定一套“暗语”,使其知道自己处在需要报警求助的困境•保持家门上锁•有安全顾虑时应与家人沟通,讨论和告知安全注意事项•相信自己的直觉,感到不安全时应致电家人、同事或公安局求助4.11工作场所暴力事故发生后应按照工作场所暴力投诉报告要求进行书面报告。当顾客受到暴力伤害需要就医并且产生了费用或者员工受到暴力伤害可被当地社会保险机构认
可为员工工伤事故,应根据员工/顾客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制度要求进行第一时间报告和事故调查报告。
5.工作场所暴力投诉报告
5.1报告:如觉察不安全或暴力行为,员工必须马上向防损部经理报告。•任何目击或知悉上述暴力行为或知道可能发生暴力行为的第三方必须马上通知本单位防损部经理。如果员工认为他的直接主管涉嫌此事,那么员工可以通过向上一级没有涉嫌此事的防损部管理层反映情况。•事件经过必须尽可能详细的陈述,陈述内容包括:-事件发生的日期、时间、地点及经过-确认事件相关人员,包括证人-相关人员的相貌、身材、衣着及其他身体特征-报告者(或目击者)对事件的看法•如果暴力行为引发的后果已经造成严重的影响和后果,符合危机事件成立的条件,商场危机响应小组应依据《危机管理程序》要求发送危机事件报告。
5.2保密:一旦管理层收到报告通知,必须马上采取行动,并最大限度保密。•报告人或证人的身份以及报告的内容都将作为机密信息被保存,但有必要了解事件相关情况和协助调查的人员除外。•所有与报告有关的书面陈述、文件、或其他资料都将被单独保存,并不会记录在员工的个人档案中。上述资料将不会被公开、披露给第三方或任何无须获得此类信息的人。•违反保密规定将被视为重大过失,将直接导致解聘。
5.3投诉调查:5.3.1为确保调查的公正、客观以及严谨准确,所有涉及骚扰、暴力威胁、暴力事件内部调查的权限、投诉/举报的受理、面谈的基本要求、调查结果的沟通以及文档管理,均应依据相应规定进行。5.3.2如果暴力行为已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符合危机事件成立的条件,各级危机响应小组应依据《安全事故事件管理程序》进行事故调查。
5.4行动措施:骚扰、暴力威胁、暴力事件都将根据改进指导指南进行处理。如果被投诉的行为被确认为是骚扰、暴力威胁、暴力、或持有武器的行为,则将被认为是重大过
失,而总经理或各部门主要负责人(除非该管理层是受害者)将有权解雇违反本政策的员工,而该员工将不会被再次聘用。如果事实不足以证实被投诉的行为违反了本政策,公司将不会采取进一步行动。5.5打击报复:公司不会容忍任何因诚实报告不正当行为事件而遭受或进行打击报复的情形发生:•任何员工都将不会因诚实报告不正当行为的事件而受到打击报复。•公司将认真调查、严肃处理。•员工的打击报复将被视为重大过失而直接导致解聘,且将不会被再次聘用。
篇十三:预防和制止工作场所暴力制度的区别
防治工作场所暴力、歧视制度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关于开展健康企业建设的通知》的要求,致力于为公司所有员工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促使同事之间应相互合作、尊重,特制定本制度。第二条在日常工作中发生暴力、歧视等行为的预防、处理、调查适用本制度。第三条规范性引用文件(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二)《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19号));(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
第二章术语和定义第四条工作场所暴力、歧视是指工作场所发生的可导致工人健康损害和安全危险的暴力行为,通常以身体攻击和语言威胁的形式出现第五条身体暴力拍、打、咬、推、扎等行为。第六条心理暴力辱骂、威胁、言语攻击等行为。
第七条歧视歧视是由偏见的认识和态度引起的,直接指向偏见目标或受害者的那些否定性的消极行为的表现。
第三章职责第八条经理职责经理是本制度落地执行的第一责任人,负责为所有员工创造安全、健康、没有性骚扰的工作环境,具体职责包括:(一)确保本制度得到及时和有效实施;(二)组织并实施防治工作场所暴力、歧视等行为培训与宣传;(三)及时了解职工心理健康状态,组织并实施心理健康辅导;(四)如果暴力、歧视被证实,根据管理部门建议确定最终采取的处罚措施。第九条工会职责工会是本制度的具体执行的监察、管理部门,具体职责包括:(一)分析排查职工产生暴力、歧视等行为产生的原因,不断优化、完善防控机制;(二)定期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及时掌握、分析职工心理健康状态;(三)定期对公司重点岗位人员进行心理评估,(如:司机、设备操作工等)确保该岗位人员心理状态健康,避免发生报复性
事件;(四)对员工遭受暴力、歧视等行为进行调查核实,确定处
理意见。第十条负责培训的部门职责(一)组织并实施防治工作场所暴力、歧视等行为培训与宣
传;(二)按照心理评估结果合理优化岗位人员配置,确保人身
安全及生产安全;(三)在进行企业职工招聘时,应进行心理评估,确保被聘
人员心理健康;(四)完善公司激励机制,重视职工个人成就感,促进心理、
情绪健康发展。第十一条应急办公室职责(一)组织并实施发生工作场所暴力等行为时的应急处置演
练;(二)配足配齐人员控制器材,定期维护保养;(三)加强场区巡查,发现暴力事件发生时,立即上报并采
取相应措施;(四)落实监控室24小时双人值班,定期场区监控设备进
行检查,确保所有系统完好,确保视频监控数据保存30天以上,可随时配合调查,举证。
第十二条员工的职责包括:
(一)积极参与公司开展的防治工作场所暴力、歧视等行为培训与宣传活动;
(二)在产生负面情绪时及时与主管领导沟通或通过工会组织协调,疏导;
(三)积极接受心理健康咨询,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第三章处理流程
第十三条投诉员工可通过以下任何一种方式提出在受到暴力威胁、歧视挑衅等行为的投诉:电话、邮箱、工作人员。如果以口头方式提出投诉,应记录下当事人提供的所有细节,如事件发生时间、地点、在场人员等。第十四条调查事件发生后,应成立即组织开展调查工作。调查组成员应由发生事件的部门,工会、纪检风控部等与双方当事人无亲属关系并和本案无利害关系的人员组成,如案情复杂或事件重大,可聘请外部机构参与调查。调查人员应约见相关的目击者,并在能力范围内调取其他与投诉内容有关的录音录像等物证、书证,所有接受约见的人都有权阅读与自己相关的笔录,以确保其准确性。调查组完成调查后,应向公司领导小组提出处理建议,并提交调查报告,报告至少应包括:(一)事件发生的情况说明;(二)被投诉人的解释;
(三)从目击者、证人或其他证据处获悉的信息摘要;(四)综合考虑各种事实和证据的基础上,做出是否发生的认定;(五)对该事件的处置意见。调查组应在投诉发生之日起7日内完成全部调查工作并提交调查报告,并随时将相关工作进展情况告知当事人。第十五条处置如果暴力、歧视等行为被证实,施害人应采取口头或书面道歉、补偿等补救措施,公司将视情况对施害人采取如下惩戒措施:(一)罚款;(二)调职;(三)降职;(四)开除;(五)将掌握的情况依法移送给相关部门。
第四章其他措施和信息保密第十六条受害者也可以就相关事实向公安部门、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公司将根据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予以配合。第十七条所有参与人员,均应遵守相关规定并承担保密义务,严格保护员工个人信息。
第五章附则第十八条本制度由编制部门负责解释、补充及修订。第十九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篇十四:预防和制止工作场所暴力制度的区别
门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分析及对策姜丽英;金红珍;倪霞娟
【摘要】目的了解门诊护士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情况,分析原因,为预防、干预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医院工作场所暴力调查表,对本医院50名门诊护士遭受暴力情况进行调查。结果50名护士中有46人遭受过暴力,暴力的总发生率为92.0%;语言暴力发生率为90.0%,口腔科及服务台是门诊发生暴力的常见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主要原因依次是就诊等候时间长、沟通不良、患者要求未得到满足、服务态度问题;社会地位低下、不安全感是门诊护士遭受暴力后的主要负面心理反应。结论门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象普遍存在,必须引起重视。应从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确保护理人员身心健康。%ObjectiveLearnviolenceforoutpatientnursesinworkplaceandanalyzethecauses,whichwouldbeabasisforthepreventionofviolenceinworkplace.MethodSurveyed50outpatientnurseswithself-designedquestionnaireofviolenceinhospitalworkplace.Result46outof50outpatientnursesoncesufferedviolence,whichaccountedfor92.0%.Incidenceoflanguageviolencewas90.0%whiledepartmentofstomatologyandservicecounterweremorelikelytooccurviolence.Mostoftheviolencewereduetolongwaitingtime,poorcommunication,patients'requirementswerenotmetandserviceattitude.Lowsocialstatusandinsecuritywerethemainnegativepsychologicalimpactsforoutpatientnurseswhosufferedviolence.ConclusionMoreattentionshouldbepaidasviolenceinworkplaceforoutpatientnurseswerecommon.Effectivemeasuresshouldbetakentopreventandcontrol
theoccurrenceofviolenceinworkplacesoastoensurethephysicalandpsychologicalhealthofnurses.【期刊名称】《医院管理论坛》【年(卷),期】2014(000)009【总页数】3页(P16-18)【关键词】门诊护士;工作场所暴力;调查分析;对策【作者】姜丽英;金红珍;倪霞娟【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正文语种】中文
医院工作场所暴力是指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其工作场所受到辱骂、威胁或袭击,从而造成对其安全、幸福和健康的明确或含蓄的挑战[1]。医院的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已经愈演愈烈,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安全问题。目前国内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率为55-63%[2]。门诊是医院的窗口,是患者流动量最大、护患接触最多的部门,现实工作中门诊患者与护士之间存在接触时间短,相互了解少,期望值高的现状[3]。门诊护士接触各个科室的患者,服务面广、站立服务时间长、容易产生疲劳、烦躁等心理变化[4],发生护患纠纷和工作场所暴力。以往文献对急诊、儿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报道较多,而对门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报道较少,我们通过调查了解门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为预防、干预暴力的发生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及方法1.调查对象。2014年3月,对本医院50名门诊护士(包括助理护士)在过去一年中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情况进行调查。被调查者年龄20-54岁,平均年龄40.9岁;工龄1-36年;性别:均为女性;学历:高中5名,中专4名,大专32名,大学本科9名;职称:助理护士5名,护士2名,护师20名,主管护师20名,副主任护师3名。2.调查方法。根据WHO有关暴力的定义标准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工作背景(工作性质、工龄、工作的科室);调查对象所遭遇的暴力事件(遭遇暴力的方式、施暴者、地点、伤害程度、影响、应对方式)等。结果1.门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在调查的50名护士中有46人遭受过暴力,暴力的总发生率为92.0%;其中遭受过2次及2次以上暴力者22人,发生率为47.8%;语言暴力发生率为90.0%,身体暴力发生率为4.0%,性暴力(性骚扰)发生率为2.0%。2.门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软暴力的来源。患者和家属76%,出诊医生14%,同事6%,上级4%。3.门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所在科室。口腔科门诊34%,服务台28%。内科门诊16%,骨科门诊9%,儿科门诊7%,其他6%。4.门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原因。从表1可见,门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就诊等候时间长。表1门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原因暴力发生的原因人数(n)百分比(%)就诊等候时间长8053.3沟通不良7248.0服务不到位5536.6患者要求未得到满足3221.3预检分诊错误2013.3认为收费不合理1812.0操作技术问题10
6.6突发状况:断电、计算机瘫痪、医保系统瘫痪85.35.门诊护士应对工作场所暴力的方式。耐心解释72.3%,忍让回避60.4%,求助周围的同事及领导51.6%,报警20.0%,直接与肇事者对质12.0%。6.门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遭受软暴力后的心理反应。社会地位低下68.8%,不安全感60.5%,委屈65.0%,愤怒59.8%,自卑30.5%,羞耻26.8%,离职意向25.2%。讨论1.门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原因及特点。医院暴力已经成为全世界威胁医务工作者健康和生命的重要卫生问题,而护理人员是主要的受威胁群体之一。根据本次调查结果,门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为92%,以语言暴力为主,发生率90.0%。门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1患者等候时间长。门诊人流量大,候诊时间长,真正的就诊时间却很短,已经成为门诊医疗服务中的主要矛盾[5]。候诊时间越长,患者的焦虑程度越高,尤其在口腔科及内科门诊,口腔科门诊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医师对患者进行治疗操作为主要的诊疗手段,加上患者口腔状况的复杂性和口腔治疗的精细性,治疗时间无法精确把握,使患者等候时间较长。内科患者年老体弱,一方面长期受疾病的折磨,经济负担、心理压力大,另一方面对医院的期望值过高,尤其是治疗效果不显著时易产生急躁、激动情绪。另外,内科门诊由于农村和外地患者多,这部分患者预约意识薄弱,一般都是当日取号排队候诊,增加了候诊等待时间。候诊过程中,如果有医生未按时出诊或熟人插队,更易引起患者的愤怒,工作场所暴力也易在候诊时间段内发生。我院骨科门诊患者多,当出诊医生因急诊手术而延迟出诊,常引起患者及家属不满。患者及家属对医生的不满,发泄在护士身上,护士便成了“出气筒”,这是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重要社会因素。1.2沟通不良。临床护理工作中,许多语言暴力的发生均与护患沟通障碍有着直接
或间接的关系。门诊就诊患者来自社会各类人群,特别是农村和外地患者多,这些患者对就诊流程和环境不熟悉,缺乏就医知识,加上语言表达习惯的不同,使得在护患沟通、语言交流和理解上存在着偏差,易引起误会。同时门诊人流量大,空间狭小,给沟通带来困难,沟通阻断行为普遍存在,许多护士都在有意或无意地表现出各种阻断沟通的行为[6],如交谈时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冷漠、没有反应或反应不正确等,这些都是产生工作场所暴力的主要原因。1.3服务不到位。门诊护士奖金低,大多是“老弱病残”,对自己的要求降低,容易存在职业倦怠,没有真正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能切身做到换位思考,主动服务意识不够。门诊空间拥挤,环境嘈杂,患者的某些行为,如拍护士肩膀、拉衣服、凑得太近,使护士反感,表现出嫌弃的表情,引起患者不满。门诊护士每天需面对大量患者,重复回答同样的问题,工作繁琐,导致缺乏耐心,解释不到位甚至敷衍和推诿患者。有些护士性格内向、不善言语表达、面容刻板或倔强,更容易受攻击[7]。1.4患者要求未得到满足。主要发生在服务台,服务台为患者提供各种咨询服务、预检分诊,有时护士因专业知识有限而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如要求回答化验单异常的原因,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等,使患者不满而对护士实行语言暴力。2.门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软暴力的来源。护士遭受暴力、软暴力主要是患者及家属,占76%。门诊患者流量大,门诊患者与护士之间存在接触时间短,大部分患者及家属医学知识贫乏,相互了解少,期望值高。当不能达到他们的期望时,往往会把责任归咎到门诊护士,所以患者及家属成为门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主要来源。其次为出诊医生,最后是同事和上级。出诊医生每天接诊大量的患者,如果诊间秩序差,有围观患者及家属,容易引起出诊医生不满,甚至对导诊护士实行语言暴力。门诊护士相对年纪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做事较计较,容易与同事和上级发生摩擦。
3.工作场所暴力对门诊护士的影响。门诊护士大多“老弱病残”,常伴有慢性疾病和妇科疾病,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常表现为情绪激动、神经过敏、哭泣、不能集中注意力,产生委屈、愤怒、地位卑微以及离职的意向。4.对策4.1优化就诊环境,简化就诊流程。推行“综合预约”和“一站式付费”方式能更好地方便患者就诊,减少患者等候时间及就诊往返次数,缓解“三长一短”(挂号时间长、候诊时间长、交费配药时间长、就诊时间短)的矛盾。充分发挥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对患者进行帮助、解释和引导。4.2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注重护患沟通,提高人文素质,改善护患关系,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国内的研究证实,在众多的护理纠纷投诉中,技术性纠纷少,大多数集中在服务态度、服务质量、责任心等方面,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护士缺少耐心、解释简单、沟通障碍等引起[8]。故对门诊护士进行软技能的培训刻不容缓,可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如面授法、小组讨论法、情境模拟教学法、反思日记法等,进行医患沟通培训、礼仪培训、换位思考培训,职业道德、人文素质和心理素质培训,护士职业态度培训等。实行患者体验日,每位新来门诊的护士扮演患者的角色,体验挂号、排队、取药、就诊等环节,从而能够换位思考,体验患者就医服务的困难,就诊流程中存在的缺陷,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4.3强化门诊服务管理。(1)根据职称、学历、职务、工作经验对门诊护士进行分级管理,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增设门诊3位护理组长:服务台组长、治疗组长、导诊组长,实行竞聘上岗,分别管理相应的岗位。实施门急诊总护士长、门诊护士长、护理组长、护士、助理护士层级管理模式,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实施护理过程动态质控[9]。(2)完善监督、激励机制。每月对不同层级的护士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每季度评选门诊优质护理明星护士,以提高工作积极
性。(3)实行弹性上班制,针对门诊上午患者多、护士工作量大、负荷重,增设机动班,提高服务质量。(4)为使服务台功能延伸、完善、提高,推行服务台“一站式”服务[10],由收费、药剂、门诊部、护理、医患关系办公室人员组成,形成医疗咨询、医保政策咨询、价格咨询、药物咨询、处理医患矛盾等一体化的综合服务体系。4.4门诊部制订预防、登记报告和处理暴力事件的书面流程,建立暴力事件登记制度。完善监控和报警系统,医院设立警务站,要求每位护理人员熟悉警务站电话,及时求救。加强保安人员巡视、监控,特别对多发暴力事件的科室,如口腔科、内科,长期驻守一名保安,确保护理人员人身安全。4.5鼓励护理人员说出自己的心理感受,护士长关注其工作状态,及时沟通,给予帮助与支持,促进心理健康。医院定期组织巴林特小组活动,使医护人员有效处理工作中各种人际冲突,释放医护人员内心负性情绪,缓解职业压力,理解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和行为,构建和谐护患关系,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感受工作的美好和快乐。
参考文献1余婷,胡爱玲,温瑞娟,等.广州市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应激障碍发生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2):41-442潘菲,韩学美.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10B):6-93张红鹰.25起门诊护理投诉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3):53-544李齐,吴乐贤.对门诊护士心理素质培养的研究和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5):8754
5殷立敏.门诊预约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应用[J].社区卫生保健,2011,10(5):315,3176昌子艳,刘红,戴莉.急诊科护患沟通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0):86-887卫娟,霍月红,贾仙林.工作场所暴力对护士心理影响的调查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3):444-4458齐艳,崔文香,金锦华.低年资护士护理软技能培训内容体系的研究与构建[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6):8-109刘秀英.护士层级管理经验探讨[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7):3072-307310范英华.门诊护士老龄化的护理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65
篇十五:预防和制止工作场所暴力制度的区别
工作场所暴力的预防与控制策略工作场所暴力是指发生在工作或与工作相关场所的,针对人实施的身体侵害或心理威胁行为。除对人造成身体上的伤害外,辱骂、威胁和性骚扰等行为也属于暴力范畴。据国际劳工组织2006年6月公布的研究报告《工作场所暴力》称,工作场所的肢体暴力和心理暴力在全世界蔓延,在许多工业化国家已达到“泛滥程度”。该研究称,从恃强凌弱、聚众滋扰到精神状态不稳定同事的威胁、性骚扰和他杀,工作场所暴力在全球出现增加趋势。甚至恐怖主义行为,也出现在工作场所中。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或发达国家,曾经被视为“安全”的职业,诸如教师、社会服务工作者、图书馆员和医务工作者等,也越来越多地暴露在工作场所暴力之中。
在我国,尽管对工作场所暴力问题的研究属于新兴领域,但其已经广泛存在于工厂、企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不同性质的工作场所之中。尤其是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人口、资源、环境、效率和公平等社会矛盾较为严重,比较容易形成社会失序、经济失调和心理失衡等问题,并导致恶性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发生。上海闸北公安局袭警案、不久前发生的长沙某税务分局爆炸案等就是典型案例。工作场所暴力的存在不仅严重危害职业安全,破坏单位内部稳定和工作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而且其产生的连带反应甚至影响社会治安秩序和公共安全。
工作场所暴力的产生原因具有综合性,既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法制等因素,又涉及生理、心理、行为等因素;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既有直接因素,又有间接因素,而且往往是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笔者认为,可以从四方面预防和控制工作场所暴力。
一、预防与控制工作场所暴力的法律保障
一方面,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及《集体合同规定》中增加工作场所暴力的相关规定和内容;另一方面,可以从我国实际出发,借鉴国外经验,制定一部专门的全国性“防范工作场所暴力法规”,对工作场所暴力的定义、类型、法律责任、救济途径等内容进行规定。当前,在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发达城市,企业和务工人员较多,人员构成复杂、流动性大,属于工作场所暴力多发地区;医疗卫生服务、银行、销售等行业由于自身特点决定了工作场所暴力的频繁发生,这类城市或行业可以先行立法对工作场所暴力进行规制。此外,还应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加大执法和法律援助力度。
二、预防与控制工作场所暴力的制度保障
公正的单位内部规章制度。单位应建立科学、公正的薪酬、绩效考核和晋升制度,并培育公正的组织文化和价值追求,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员工背景调查制度。在保证客观、公正的前提下,单位根据工作性质安排调查内容,通过审查把握求职者的性格特点、教育和工作经历、个人品质、道德水平、交往能力、工作能力等信息,以决定去留和安排具体的岗位。
安全培训制度。单位应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工作场所暴力防范教育,提高员工防范暴力的能力。培训的内容包括:本部门防止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政策、引发暴力的危险因素、对暴力行为的识别及防范措施、岗前技能培训等。
日常巡防督察制度。单位应加强日常的巡防督察,并建立快速求助报警机制,保证保安人员和警察在紧急情况下能够以最短时间到达现场,及时对暴力事件进行控制和处理。
干预教育制度。单位应畅通上下级和平级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培养员工适当沟通、积极认知、心理放松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完善员工诉求解决机制,加强信息收集和矛盾化解工作,落实对受到暴力威胁或伤害的员工安抚和心理疏导,最大程度上消除工作场所暴力火花。
“零容忍”制度。单位应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以及对各种轻微行为和暴力倾向的处理,防止一般行为转化为暴力行为和暴力行为的升级,将预防和控制工作场所暴力的重点从“对暴力的快速反应”转移到“减少暴力和暴力威胁”上来。
三、预防与控制工作场所暴力的组织保障
逐步建立起由政府、单位、工会、医院、社区以及各专业机构(如律师事务所、心理咨询中心、法律援助中心等)组成的防范和援助网络,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防范工作场所暴力合力。单位管理者应会同相关人员(由安全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员工援助部门、律师、顾问等组成)成立工作场所暴力威胁评估小组和暴力事件应急处置小组,对单位员工易于遭受攻击的脆弱性进行评估,并制定应对暴力威胁的行动建议、干预策略及处置预案。工会要不断提高表达诉求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能力,并充分履行教育职能,通过广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等手段做好职工的教育引导工作,防范叛逆心理、仇视心理和消极情绪等不稳定因素的出现。政府应充分发挥协调、规范、监督、调解和保障等作用,为劳动者提供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
四、预防与控制工作场所暴力的实体保障
实体保障即通过环境设计消除产生工作场所暴力潜在的风险因素。如员工进出单位时佩戴统一证件及使用门禁卡,出入口的控制,安装监控系统和报警系统,配备保安人员等,以此甄别和阻止有暴力和不良动机的人员进入工作场所,有效防范外来人员实施的暴力。此外,可以通过工作区域的环境布局和物品的合理摆放、员工通道和紧急出口的设置等有效预防和控制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发生及危害后果。
篇十六:预防和制止工作场所暴力制度的区别
学校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为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加强法制教育,建设平安和谐校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加强对此类事件的预防和整治,从而切实维护文明和谐的校园秩序,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人身及财产安全,特制定此预防及处理制度。建立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机制和制度。建立应急处置预案,建立早期预警、事中处理及事后干预等机制。
一、加强预防,防患与未然
1、加强校园值班和校园巡查工作,重要时间(早上上学、中午休、放学后)和重要场所(教学楼、操场、宿舍楼)的巡逻和查看,并做好相关记录。
2、督促学校安保人员加强校园巡视;加强对安保人员的培训考核,将巡视的频率和发现、制止突发问题纳入考核和奖惩。
3、在部分重要场所增加高清监控摄像头,对已有的非高清摄像头进行部分更换,从技术上提高防范、发现、制止校园欺凌事件的能力。
4、加强学校督导人员督导和巡视,对发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上报学校。
5、督促值周教师加强宿舍管理和巡视,提高巡视频率;同时要求监控室值班人员认真负责,通过校园监控发现校园内的学生打斗及欺凌事件,要求加强与宿管、巡逻保安、行政值班人员的联系和沟通。
1/2
6、要求班主任利用加强家校沟通和联系,发现苗头问题及时提醒,并共同教育。
7、向学生公布学校“校园欺凌”救助电话。8、利用教职工会议、班主任会议、校行政会议等加强宣传教育,明确全体教职员工的全员育人职责和要求。9、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发现校园欺凌的苗头或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跟进解决,防止事态恶化。二、及时处理,教育惩戒。对已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学生发展处应及时调查处置,根据学籍管理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涉嫌违法犯罪的,由学校或受欺凌学生及其监护人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三、事后干预,健康成长对事情进行总结分析,开展此类的相关教育活动,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以保给予学生一个快乐健康的学习环境。
温馨提示:最好仔细阅读后才下载使用,万分感谢!
篇十七:预防和制止工作场所暴力制度的区别
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的管理制度为进一步遏制校园欺凌事件发生,严厉打击校园暴力,保证在校学生有一个文明、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提高认识。确保师生生命安全,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1、建立以靖建军校长为组长的校园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工作领导小组。
2、定期召开法制教育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法制教育工作。
3、每学期认真制订法制教育工作计划。
4、聘请法制副校长到校向全体师生作法制讲座,每学期一次。
5、抓好班队会、升旗仪式、思品课、宣传板报等一切教育阵地,加强对师生的法制教育工作。
6、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律、法规。要求教师加强师德修养,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得歧视、侮辱、殴打、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7、办好家长学校,加强对家长学校的法制宣传,配合学下一篇校共同抓好育人工作。
8、积极开展社区教育、观看法制教育电影,采用多种形式搞好学校法制教育。
9、每学期认真做好法制教育工作总结,不断改进法制教育工作。
10、做好法制教育工作考核,评选法制教育先进工作者,并给予表彰、鼓励。
篇十八:预防和制止工作场所暴力制度的区别
对方可能正表现出一副挑战性的姿态例如与你面对面地站立大声说话撑腰交叉手用手指指向你及用眼睛一直盯着你但此刻要冷静地收藏自己的负面情绪及对立的姿态并保持正面乐意协助专业及肯定的态度否则可能会令事件激化防损部工作场所暴力预防程序
1.目的:
1.1预防工作场所暴力事故,为员工和顾客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和购物环境。1.2最大程度上降低工作场所暴力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的严重性,减少和控制工作场
所暴力事故给公司带来的负面声誉影响。
2.适用范围:
2.1本程序适用于防损部员工预防和处理工作场所暴力事故。2.2工作场所暴力预防的主要预防对象是造成人身伤害的行为暴力和威胁伤害他人的语言
暴力。
3.定义:
3.1工作场所暴力-工作场所暴力是指员工、管理层、供应商、顾客或同事的亲友在工作场所或因为工作的原因遭受人身或语言的暴力行为,造成对其安全、幸福和健康明确或含蓄的挑战。暴力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口头恐吓(类似说“小心一点”之类的语句;包括恐吓电话、恐吓短信、恐吓信件等)•恶语伤人、恐吓行为、威胁伤害他人•在公司范围内,公司车辆内或在公司组织和赞助的活动中携带枪支、非法刀具、易燃物品、炸药或其它武器•参与危险、威胁或不必要的打闹行为•伤害他人身体、斗殴或挑衅他人斗殴•跟踪或骚扰他人
3.2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类型-防损部员工所面临的工作场所暴力事故类型以及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类型:•组织内部型:指由员工之间的个人冲突或员工对企业组织不满而导致的暴力事件。•客户型:指由顾客的不满、愤怒和沮丧而导致顾客对防损部员工实施暴力伤害或威胁实施暴力伤害的事件。
•犯罪型:指因为犯罪嫌疑人针对财物犯罪或其它利益冲突引起的暴力事件。对于防损部员工,此类暴力事件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犯罪嫌疑人实施暴力伤害和威胁实施暴力伤害,其发生的地点既可能在商场/办公室内,也可能在商场/办公室外。
•工作违纪型:指防损部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违反公司政策和程序,对他人如顾客或当事人实施暴力行为的事件。
3.3防损部工作场所暴力预防的责任人包括商场/办公室防损部经理和防损部每一位同事。防损部同事应执行工作场所暴力预防政策,不得实施工作场所暴力,并承担预防工作场所暴力和处理工作场所暴力事故的责任。
3.4严重的工作场所暴力事故的发展过程分为出现让人注意的行为、出现语言暴力和口头威胁、出现危险的动作、造成身体伤害和严重情况下导致死亡这几个阶段。工作场所暴力预防的关键在于在事故萌芽阶段进行预防和控制,阻止事故的发生或扩大。
3.5防损部员工遇到的工作场所暴力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与不诚实的顾客乃至犯罪嫌疑人的冲突•工作场所为公共场所•工作地点可能位于高犯罪率区域•遭遇脾气暴躁,思维偏执和有暴力行为倾向的顾客•遭遇有精神障碍的顾客•遭遇受酒精或毒品影响的顾客•需要保护现金和昂贵的商品•夜间值班和夜间返回住所•与传染病病毒携带者发生直接身体接触
3.6近年来的暴力事故记录统计显示,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发生频率较高的区域包括:•收银线•前台和服务台•防损部接待室•食品销售区,尤其是生鲜销售区•上下班线路•收货区
4.工作场所暴力预防
4.1工作场所暴力预防政策–工作场所暴力行为是不可以接受的行为而且违反公司政策。任何违反政策的同事将会受到纪律处分,甚至解聘。任何因为违反这一政策而被解聘的员工将不得被重新聘用。在必要的情况下,公司会因此提出指控或寻求法律机关的合作。
4.2致力于为每一位员工提供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为此,我们期望每一位同事都能协助公司,共同营造一个没有骚扰、暴力和恐吓的工作环境。这包括了保障一个对员工、管理层、供应商、顾客、会员、以及员工的亲友均没有潜在暴力威胁的环境。
4.3防损部员工在入职安全培训和定期安全更新培训中都需要接受有关工作场所暴力预防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工作场所暴力的定义、风险因素、预防措施和报告程序。相关安全更新培训应至少每年进行一次,由本单位经理统筹安排。
4.4商场/办公室内工作场所暴力预防的硬件设施和管理性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风险较高的区域包括收银线、前台和服务台、防损部接待室都安装有闭路电视监控摄像头。•保持良好照明。•防损部办公室的门和连接接待室与监控室的门有牢固的锁,这些房间可以成为被人追袭时的躲避场所。•防损部接待室内不存放可能成为武器的物品如啤酒瓶、木棍等。•防损部接待室的桌椅布置可以将防损部同事和带入谈话的当事人分开,在当事人对防损部同事实施暴力侵害时这些桌椅可以起到隔离的作用,方便防损部同事闪躲和逃离。•在商场/办公室内尽可能少的保存现金。•避免个人持有大量现金。•避免隔离的工作区域和独自工作。•在交班时交代上一轮班中遇到的“不满而情绪激动”的顾客的情况。
4.5预防工作场所暴力事故的发生需要密切注意暴力行为的前兆和工作场所暴力的初期表现,发现这些暴力行为前兆和暴力初期行为时应通过沟通的方式阻止暴力行为的发生和发展,必要时需要向上级管理层报告。暴力行为前兆和初期行为表现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情况:•直接或隐晦地表示有一些不幸的事情将会发生在某人身上。•出现恐吓、骚扰、欺凌及其它不当及侵略性的行为(包括行为上或语言上)。
•携带武器返回工作地点,在工作地点挥动武器,或扬言随时会使用武器。•在言谈间显示出崇尚以武力解决问题,并同情以暴力杀人的人或行为。•遇到一些个人问题,包括家庭、财政、健康及个人方面的困扰,表示出厌世情绪。•有吸毒或酗酒的行为。•日常行为模式出现突发及不寻常的改变,包括工作业绩恶化、突然增加旷工等违纪
行为和家庭关系不稳定等。•有偏执的行为。•有暴力行为的前科。•与上司和同事关系紧张,经常怀疑或认为有人向他攻击。•不能容忍别人的批评及承担犯错的责任,表示要教训及向某人报复。•难以控制个人之脾气,经常感到愤怒,挑战正常行为的底线,漠视其它人的安全。•在工作上遇到危机,例如面对被开除、纪律处分,及因工作调动而忧虑失去已有的
地位。•送警方处理,表现出强烈不满或情绪激动的当事人。4.6在发现组织内部型暴力事件的预兆或初期行为时,防损部员工应尽量通过沟通消除个人冲突和对企业组织不满,避免导致的暴力事件。任何知悉员工之间可能发生暴力行为的第三方应马上通知本单位防损部经理。防损部经理在了解情况后,应立即与相关员工沟通,尽量获得相关员工理解,并向其申明公司对工作场所暴力的零容忍态度。当防损部经理认为此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人身伤害威胁在努力沟通后仍未能得到有效控制时或确认相关员工确有威胁伤害他人的语言威胁事实时,应按照工作场所暴力投诉报告要求进行书面报告。4.7在面临可能造成人身伤害的工作场所暴力事故的威胁时,应主动考虑以下可能影响暴力事故发生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因素:•潜在施暴者人物特征:人数、体型、情绪表现(如挫败、生气、挑衅或具侵略性)、
外表、衣着、头发凌乱、衣冠不整、脏的及不剃须等。•可预测的行为:相识并有过往冲突、有精神病、智力障碍、情绪失控、受毒品或酒
精影响。•物件:持有武器或利器,可作为武器的周围对象,身体、头、手、脚(与自己的距
离),做好躲避对方施暴的准备。
•周边环境:光暗、隔离或密闭空间、出口、楼梯、嘈吵、人多拥挤、旁观者,考虑一旦对方施暴时躲避的空间和逃离路线。
•其他情况:时间、进行特别任务、安保行动或执行工作、公众安全、撤离现场的准备和能力。
4.8在工作场所暴力事故发生前应尽可能通过沟通缓和紧张气氛,避免发生暴力事故,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技巧:•向对方展示一种友好的和无恶意的身体语言和姿势:对方可能正表现出一副挑战性的姿态,例如与你面对面地站立、大声说话、撑腰、交叉手、用手指指向你及用眼睛一直盯着你,但此刻要冷静地收藏自己的负面情绪及对立的姿态,并保持正面、乐意协助、专业及肯定的态度,否则,可能会令事件激化。向对方展示一种友好的和无恶意的身体语言及姿势,如挺直站立,双手放在前方让对方看见,向对方表示无恶意及无侵犯性,及双脚可稍为分开(左右及前后),让双腿略弯曲。采用这种姿势,万一受到袭击,双手可以做出第一时间的防卫,同时能快速闪躲。•保持适当的身体距离以降低被暴力袭击的风险。宜与对方保持1.5米以上距离,避免进入对方个人空间(约半米距离)及避免被直接袭击。•保持适当眼神接触,留心聆听。对对方所讲的话表现有兴趣,让当事人平静的表达。尽量减缓语速,语气尽量冷静而亲切。•以正面的态度接纳问题。当对方做出的指控是有理由时,应该回应:“您说的是对的”或“这个方面我们的确有不对的地方”等。若对方所指的是毫无事实根据,你便应该做出解释。在与对方的沟通中,注意以下方面:-表示明白对方的感受-尽量拖延暴力的发展,不主动加强对抗气氛-强调自己的专业知识,如强调零售业的行规和个人行业经验-强调公司规章制度要求,表示一视同仁处理-强调自己权力有限,需要与上司确定-坦白承认工作失误-适当提供物质补偿-在对方面前做出积极跟进行动-强调做出不当行为对对方个人和家庭都将产生负面影响-以过去的某同类事件的结果提醒对方
-唤起对方对某些人或某些事的感情-称赞对方的好意-向对方解释有关规章制度,但要掌握分寸,严守公司机密,婉转回答-在未查清事实真相时,不要轻易做出判断或承诺4.9当工作场所暴力事故发生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面对工作场所暴力事故,最重要的是保护人身安全。•遭遇暴力袭击的同事应尽量躲避,降低暴力袭击的严重程度。•在店内暴力事故发生时应立即向同事求救,防损部同事应对遭遇暴力事故的同事提供支援。•在店内遭到暴力袭击时可快速跑到可锁门的房间(如防损部办公室)内躲避。•报警或请求其他同事协助报警。•允许遭受暴力侵害的同事进行法律允许范围之内的正当防卫。(正当防卫:为了使本人的人身、财产或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没有超过必要限度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当怀疑暴力实施者可能携带严重血源性传染病病毒如艾滋病病毒时,应务必注意避免与其发生身体接触尤其是体液接触,避免被传染。•发生身体伤害应立即提供急救或联系医院。4.10为了避免被有利益冲突的人实施报复,在家及上下班途中应注意:•变化上下班路线和往返时间,走人多的路线,避免走夜间没有照明的路线•如果有个人户外锻炼习惯,个人锻炼的路线和时间也应经常变化,不应在偏僻路段独自跑步•尽可能随时携带手机•对周围环境保持警惕,包括正常和不正常的人和车•与家人、好友、同事和上司保持联系,使其知道自己的行踪•与家人、好友和同事商定一套“暗语”,使其知道自己处在需要报警求助的困境•保持家门上锁•有安全顾虑时应与家人沟通,讨论和告知安全注意事项•相信自己的直觉,感到不安全时应致电家人、同事或公安局求助4.11工作场所暴力事故发生后应按照工作场所暴力投诉报告要求进行书面报告。当顾客受到暴力伤害需要就医并且产生了费用或者员工受到暴力伤害可被当地社会保险机构认
可为员工工伤事故,应根据员工/顾客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制度要求进行第一时间报告和事故调查报告。
5.工作场所暴力投诉报告
5.1报告:如觉察不安全或暴力行为,员工必须马上向防损部经理报告。•任何目击或知悉上述暴力行为或知道可能发生暴力行为的第三方必须马上通知本单位防损部经理。如果员工认为他的直接主管涉嫌此事,那么员工可以通过向上一级没有涉嫌此事的防损部管理层反映情况。•事件经过必须尽可能详细的陈述,陈述内容包括:-事件发生的日期、时间、地点及经过-确认事件相关人员,包括证人-相关人员的相貌、身材、衣着及其他身体特征-报告者(或目击者)对事件的看法•如果暴力行为引发的后果已经造成严重的影响和后果,符合危机事件成立的条件,商场危机响应小组应依据《危机管理程序》要求发送危机事件报告。
5.2保密:一旦管理层收到报告通知,必须马上采取行动,并最大限度保密。•报告人或证人的身份以及报告的内容都将作为机密信息被保存,但有必要了解事件相关情况和协助调查的人员除外。•所有与报告有关的书面陈述、文件、或其他资料都将被单独保存,并不会记录在员工的个人档案中。上述资料将不会被公开、披露给第三方或任何无须获得此类信息的人。•违反保密规定将被视为重大过失,将直接导致解聘。
5.3投诉调查:5.3.1为确保调查的公正、客观以及严谨准确,所有涉及骚扰、暴力威胁、暴力事件内部调查的权限、投诉/举报的受理、面谈的基本要求、调查结果的沟通以及文档管理,均应依据相应规定进行。5.3.2如果暴力行为已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符合危机事件成立的条件,各级危机响应小组应依据《安全事故事件管理程序》进行事故调查。
5.4行动措施:骚扰、暴力威胁、暴力事件都将根据改进指导指南进行处理。如果被投诉的行为被确认为是骚扰、暴力威胁、暴力、或持有武器的行为,则将被认为是重大过
失,而总经理或各部门主要负责人(除非该管理层是受害者)将有权解雇违反本政策的员工,而该员工将不会被再次聘用。如果事实不足以证实被投诉的行为违反了本政策,公司将不会采取进一步行动。5.5打击报复:公司不会容忍任何因诚实报告不正当行为事件而遭受或进行打击报复的情形发生:•任何员工都将不会因诚实报告不正当行为的事件而受到打击报复。•公司将认真调查、严肃处理。•员工的打击报复将被视为重大过失而直接导致解聘,且将不会被再次聘用。
篇十九:预防和制止工作场所暴力制度的区别
单位应畅通上下级和平级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培养员工适当沟通积极认知心理放松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完善员工诉求解决机制加强信息收集和矛盾化解工作落实对受到暴力威胁或伤害的员工安抚和心理疏导最大程度上消除工作场所暴力火花工作场所暴力的预防与控制策略
工作场所暴力是指发生在工作或与工作相关场所的,针对人实施的身体侵害或心理威胁行为。除对人造成身体上的伤害外,辱骂、威胁和性骚扰等行为也属于暴力范畴。据国际劳工组织2006年6月公布的研究报告《工作场所暴力》称,工作场所的肢体暴力和心理暴力在全世界蔓延,在许多工业化国家已达到“泛滥程度”。该研究称,从恃强凌弱、聚众滋扰到精神状态不稳定同事的威胁、性骚扰和他杀,工作场所暴力在全球出现增加趋势。甚至恐怖主义行为,也出现在工作场所中。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或发达国家,曾经被视为“安全”的职业,诸如教师、社会服务工作者、图书馆员和医务工作者等,也越来越多地暴露在工作场所暴力之中。
在我国,尽管对工作场所暴力问题的研究属于新兴领域,但其已经广泛存在于工厂、企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不同性质的工作场所之中。尤其是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人口、资源、环境、效率和公平等社会矛盾较为严重,比较容易形成社会失序、经济失调和心理失衡等问题,并导致恶性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发生。上海闸北公安局袭警案、不久前发生的长沙某税务分局爆炸案等就是典型案例。工作场所暴力的存在不仅严重危害职业安全,破坏单位内部稳定和工作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而且其产生的连带反应甚至影响社会治安秩序和公共安全。
工作场所暴力的产生原因具有综合性,既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法制等因素,又涉及生理、心理、行为等因素;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既有直接因素,又有间接因素,而且往往是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笔者认为,可以从四方面预防和控制工作场所暴力。
一、预防与控制工作场所暴力的法律保障
一方面,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及《集体合同规定》中增加工作场所暴力的相关规定和内容;另一方面,可以从我国实际出发,借鉴国外经验,制定一部专门的全国性“防范工作场所暴力法规”,对工作场所暴力的定义、类型、法律责任、救济途径等内容进行规定。当前,在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发达城市,企业和务工人员较多,人员构成复杂、流动性大,属于工作场所暴力多发地区;医疗卫生服务、银行、销售等行业由于自身特点决定了工作场所暴力的频繁发生,这类城市或行业可以先行立法对工作场所暴力进行规制。此外,还应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加大执法和法律援助力度。
二、预防与控制工作场所暴力的制度保障
公正的单位内部规章制度。单位应建立科学、公正的薪酬、绩效考核和晋升制度,并培育公正的组织文化和价值追求,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员工背景调查制度。在保证客观、公正的前提下,单位根据工作性质安排调查内容,通过审查把握求职者的性格特点、教育和工作经历、个人品质、道德水平、交往能力、工作能力等信息,以决定去留和安排具体的岗位。
安全培训制度。单位应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工作场所暴力防范教育,提高员工防范暴力的能力。培训的内容包括:本部门防止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政策、引发暴力的危险因素、对暴力行为的识别及防范措施、岗前技能培训等。
日常巡防督察制度。单位应加强日常的巡防督察,并建立快速求助报警机制,保证保安人员和警察在紧急情况下能够以最短时间到达现场,及时对暴力事件进行控制和处理。
干预教育制度。单位应畅通上下级和平级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培养员工适当沟通、积极认知、心理放松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完善员工诉求解决机制,加强信息收集和矛盾化解工作,落实对受到暴力威胁或伤害的员工安抚和心理疏导,最大程度上消除工作场所暴力火花。
“零容忍”制度。单位应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以及对各种轻微行为和暴力倾向的处理,防止一般行为转化为暴力行为和暴力行为的升级,将预防和控制工作场所暴力的重点从“对暴力的快速反应”转移到“减少暴力和暴力威胁”上来。
三、预防与控制工作场所暴力的组织保障
逐步建立起由政府、单位、工会、医院、社区以及各专业机构(如律师事务所、心理咨询中心、法律援助中心等)组成的防范和援助网络,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防范工作场所暴力合力。单位管理者应会同相关人员(由安全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员工援助部门、律师、顾问等组成)成立工作场所暴力威胁评估小组和暴力事件应急处置小组,对单位员工易于遭受攻击的脆弱性进行评估,并制定应对暴力威胁的行动建议、干预策略及处置预案。工会要不断提高表达诉求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能力,并充分履行教育职能,通过广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等手段做好职工的教育引导工作,防范叛逆心理、仇视心理和消极情绪等不稳定因素的出现。政府应充分发挥协调、规范、监督、调解和保障等作用,为劳动者提供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
四、预防与控制工作场所暴力的实体保障
实体保障即通过环境设计消除产生工作场所暴力潜在的风险因素。如员工进出单位时佩戴统一证件及使用门禁卡,出入口的控制,安装监控系统和报警系统,配备保安人员等,以此甄别和阻止有暴力和不良动机的人员进入工作场所,有效防范外来人员实施的暴力。此外,可以通过工作区域的环境布局和物品的合理摆放、员工通道和紧急出口的设置等有效预防和控制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发生及危害后果。
推荐访问:预防和制止工作场所暴力制度的区别 制止 暴力 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