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论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2000字论文19篇

论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2000字论文19篇

发布时间:2022-11-22 08:55:03 来源:网友投稿

论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2000字论文19篇论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2000字论文  论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  论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  [摘要]针对当前劳动教育的实施现状,本文重申了劳动之于人、之于教育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2000字论文19篇,供大家参考。

论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2000字论文19篇

篇一:论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2000字论文

  论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

  论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

  [摘要]针对当前劳动教育的实施现状,本文重申了劳动之于人、之于教育的意义。提出了各阶段劳动教育实施的侧重点和相应对策。

  [关键词]劳动劳动教育对策劳动素质是学生整体素质的一部分。劳动素质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的劳动实践,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现代大生产的基本原理和生产技能。劳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活动中的组成部分,是和其他各育有机联系在一起的。但是,“经历一个世纪艰难的摸索至今,劳动教育似乎仍然是一个外加的东西,一直没有溶于整个学校教育之中,成为它内在的、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当前以“智力本位”的应试教育盛行的情况下,我们的劳动课和实践劳动时间得不到有效的保障,甚至流于形式。受这种功利的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的教育者和家长忽略了对劳动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意义的正确认知。这致使当前我们的学生出现了一下情况:上了大学生活不能自理;厌恶劳动,不愿干体力活,鄙视劳动人民;随意浪费水、电、粮食,不珍惜别人的劳动。一些大学毕业生贪图享受,不愿下基层,频繁跳槽,甚至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有必要对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必要性进行重申,探索劳动教育更好的实施途径。一、劳动教育的意义(一)劳动之于人劳动创造了人,也创造了丰富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劳动决定着人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相应的也决定着个人的收入水平。马克思说:“劳动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劳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劳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智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劳动教育可以健体,锻炼我们的肌肉和感官。通过劳动使我们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智者,克服困难征服困难的勇者。在劳动中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激发学习欲望,培养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劳动中,我们能更清晰地理解生产关系,领悟劳动和其他方面和谐发展的道理,找到自我发展

  1

  的途径。从事不同的劳动,能加深人们对各阶层人们的理解,更深刻的理解人生,找到生活的意义,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劳动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增强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树立平等观念,克服人际关系障碍,维护心理健康。劳动中可以发展和丰富个性,促进个性健康发展。另外,劳动可以使人学会宽容、理解、诚信、珍惜时间……所以我们通过劳动改造社会的同时,也改造着人自身。哈佛大学教授布朗特说:“从小爱劳动的人,长大后会增强办事能力,而且会时常感到自己在社会上有所作为,有所贡献,劳动是愉乐人生的起点。”

  21世纪的人才有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我们认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劳动是个体全面发展的主要载体。劳动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所以劳动不仅是教育活动的内容,也应是教育活动的一种方式。

  (二)劳动之于教育教育起源于劳动。教育过程服务于劳动过程,为社会发展提供相应的劳动者。原始社会的教育是指生产劳动过程中口耳相传的经验传递。教育和劳动结合在一起。不幸的是,到了古代社会,社会两极分化,“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教育成了劳心者的专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排斥自然科学。由此,古代教育培养了片面发展的人:一方面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另一方面是年复一年的重复着简单的体力劳动的劳动人民。现代社会以后,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发展,生产中的科技含量增多,体力劳动正向着半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转化。劳力和劳心没有明确的界限,大部分劳动的性质走向“在劳力上劳心”(陶行知)。社会要求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劳动者的素质成了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是社会对教育的主要要求。现代教育在社会发展的推动下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出现了班级授课制,学校教育规模扩大,有了专门的理论支持,教育走向了独立。然而这种独立“又产生了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二次分离,即劳动者的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的分离。”这种教育过程与劳动过程的分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校教育“主智”和“应试”的倾向。这种脱离劳动的教育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眼高手低,缺乏一定的劳动素养,在某些方面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所以,为了使受教育者适应社会生产的发展劳动教育的实施成了必然选择。

  2

  二、加强劳动教育的对策劳动人出生时的劳动条件是基本相同的,但成人后有的人仅会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有的人则从事复杂的脑力劳动,表明在劳动能力上人与人的差别。另外人与人之间有着不同的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也影响劳动效果和个人的健康成长。以上个人的劳动素养是通过教育进行的。人的一生都在劳动,劳动素养的培养主要在青少年时期形成。我们要在孩子年龄小的时候注重培养劳动观念,年龄大些注重劳动能力的培养。学校里的劳动与社会劳动和家庭劳动有所区别。学校劳动有很强的教育性和趣味性,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在劳动的目的和性质上不同于其他劳动。它是一种以教师的指导为前提的,在内容上是有所选择的。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专业教育的劳动具有专业技能培养的性质。实施劳动教育的途径:(一)初等和中等教育阶段加强劳动观念和简单劳动技能的培养我国德育的“五爱”中就有“爱劳动”这一条。可是随着我们物质水平的提高和我国独生子女的家庭状况,使我们的新一代远离了劳动、不会劳动、厌恶劳动尤其是体力劳动,追求安逸与享乐。这种状况很值得我们对当前的教育进行反思。我们的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和学生的日常管理中渗透劳动意识,做好劳动设计,保证劳动教育时间,选用正确的教育方法,保证劳动教育质量。相关教育部门要编制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劳动课教材,健全劳动评价机制。我们认为在初等和中等教育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点:1、在简单的生活服务性劳动和集体劳动中加强劳动观念的教育初等教育阶段教师要向学生灌输自我服务的意识,强调生活自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合理安排个人时间,并和家庭劳动教育做好衔接,增强教育途径的一致性。校园服务劳动要建立长效责任机制,培养学生的劳动责任感利主人翁意识。除了环境责任区的保护以外,可以通过分组分班种植花草树木,饲养小动物,培养对自然的感情,学得一些劳动经验,培养劳动的幸福感和荣誉感。日本教育家小林宗作校长曾让一位农民给学校的小学生上劳动课。在这节课上学生不但获得了种田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朴实的情感,增进了与劳动人民的感情——

  3

  “从此以后,孩子们亲切的叫他农民老师”。另外,教师要适当安排学生参加集体性的社会公益活动,参观或参加社会生

  产活动。这样做可以使学生近距离地接触劳动人民和火热的劳动场面,增强对劳动的感情。而且集体性的劳动可以加强集体协作,比在课堂上更能加强同学们之间的相互理解,沟通相互之间的感情。

  2、在劳动中加强理论知识的应用和技能培养教师要通过劳动联系理论与现实,训练学生手脑并用。我们存在一种只强调书本知识,理论知识的倾向,忽略了学生技能的培养。建议在学习了一项原理之后,要适当进行试验性操作或强调原理的应用,要求他们动手制作小物品或模型,或结合社会调查试着写作文章,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并占有一定和教学时间,并作为学生成绩的一部分。3、注意教育过程中切不可以劳动作为惩罚的手段一旦劳动意味着强制与惩罚,就失去劳动教育的意义,且易使学生形成对劳动的错误认识。(二)劳动教育是高等教育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培养的途径假如普通教育培养学生全面的素质基础,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则培养他们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直接培养劳动者。专业技能的培养是高等教育专业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劳动是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要途径。列宁提出,没有年轻一代的教育和生产相结合,无论是脱离教育的生产劳动还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育都不能适应现代科技的要求。专业教育与社会生产劳动有密切的联系,劳动教育便成了应有之意。另一方面,大学生受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潮影响,贪图安逸舒适,金钱至上,追求高消费并相互攀比,铺张浪费现象严重。另外他们中有一些人出生于独生子女家庭,从小没有一定的劳动技能和经验,生活自理能力差,经不住困难和挫折。还有一些大学生就业后频繁跳槽,稍有困难就选择逃避,为金钱随意放弃自己曾经的职业理想和手头的工作。这样做从社会角度看一方面造成了人力和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造成社会的信任危机,影响了市场秩序和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所以,加强专业和职业教育中的劳动教育直接决定着未来劳动者的素质,是当前高校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专业能力是劳动者综合素质的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劳动者的专业性

  4

  的核心因素。劳动教育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必要环节,在专业劳动中培养对未来职业的兴趣,而且更多的专业能力可以为就业增添砝码。从人自身来说,脑力与体力结合有利于缓解脑力或体力疲劳,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另外勤工俭学或打工等劳动过程可以使学生接触社会,形成朴实的劳动观念。劳动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途径,不同于道德上的说教,是职业道德教育的生动课堂。

  鉴于学生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此阶段的劳动教育相对于初等和中等教育逐渐走向了自觉,逐渐脱离老师的指导,而且劳动结果有了一定的社会价值。教育方式一般是在校内建立本专业的科研基地,在社会上相关的劳动部门成立实践基地;通过劳动实践课和值日周进行劳动等等。另外可以通过校内外的公益活动和实习和创业活动增强劳动能力。职业教育还有一些半工半读、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

  “据《中国教育年鉴资料》的统计,我国60年代初高校学生劳动实践的时间约占在校总时间的20%~30%,那时的毕业生很受社会欢迎。‘十年动乱’时期高校劳动时间远远超过20%~30%,有的学校高达40%~50%,学生基础理论学习受到很大冲击。进入新世纪以来,高校劳动实践在教学计划外部分有了进展,但在教学计划内部分还不到10%。以上文字说明,高校劳动教育仍需要一定的制度保障,充分利用好学生充裕的课外时间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加强劳动教育的教育规划,健全引导机制和评价机制,使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5

  

  

篇二:论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2000字论文

  劳动教育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及教学策略范文

  1劳动教育的重要性1.1有利于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学校对初中生进行一定的劳动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通过劳动教育来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很多学生在家都是娇生惯养,这样就会导致很多学生形成了懒惰的习惯,好逸恶劳,这样对学生的日后发展不利。劳动可以产生社会价值,只有参与劳动才能够进行我们祖国的建设,实现更好地自己。因此,学校需要对初中生进行劳动教育工作,从根本上改变他们对劳动的看法,让学生能够成为热爱劳动的人。除此之外,也能够对劳动进行正视,需要学生在学校、家里或者迈向社会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创造更多价值,为社会做贡献。通过对学生进行正确劳动观念的输入,那么就会让学生在思想上进行一定的改变,面对劳动时能够更加乐观,坦然,这样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学生。1.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通过对初中生的劳动教育能够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带来非常大的帮助,因为学校的劳动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的思想方面进行教育,更加需要学生通过实践去进行真正地劳动。通过劳动能够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劳动的辛苦,能够明白劳动人民的不容易,这样就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比如在吃饭的时候不要浪费粮食,在使用水的时候也能够节约,这样有利于环保。除此之外,通过辛苦的劳动能够让学生对劳动人民更加尊重,尊重他们的付出,尊重他们的果实,这样才能够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学生。通过实践劳动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让学生能够变得更加强壮,进而实现免疫力的提升,这样对学生的健康具有非常大的帮助作用。1.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学生的劳动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在学校对学生进行理论方面的教育,能够让学生在思想方面更加成熟,能够对劳动具有更加正确地认知,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基础知识。比如在参加植树劳动时,不但能够锻炼到学生的身体,还能够让学生形成爱护自然的意识,在其心中进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树立,对生活环境的建设具有非常大的帮助作用。还能够让学生变得更加乐于劳动,形成劳动习惯,这样就能够更好地让其帮助父母干活,减轻父母的负担,也能够体现出学生的孝心。还能够通过劳动进行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的劳动技巧,让劳动变得更加轻松。通过劳动教育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具有更多的知识面。还能够在写作中进行劳动素材的融合,这样会让整个作文内容变得更加真实,具有生活感,提升学生的整体写作质量。2学校劳动资源的开发2.1日常劳动学校有非常多的劳动教育资源,需要教师去进行开发。教师可以针对日常的学生劳动来进行资源开发。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进行日常班级卫生的打扫,设置值日小组,每周一到周五都会分配不同的卫生小组去进行教室的清扫。教师需要将班级中的学生平均分成五分,每天都有一个小组进行班级卫生的清理,这样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能够为学生的劳动教育创作更多的教育资源。每天的各项清扫项目还需要进行具体的分配,比如扫地、拖地、打水、擦玻璃等劳动,需要学生亲自去参与,这样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劳动机会。学校的花坛需要学生进行浇水,校园的杂草可以让学生去进行清理,这样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劳动资源,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2主题劳动教师在进行劳动资源的开发时,还可以进行主题劳动资源的建立。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劳动教育工作,教师可以进行相应的主题选取。比如进行“植树创造美好地球”的劳动主题,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进行植树。在植树前,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理论方面的教育工作。因为现在的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植树能够进行绿化,可以更好地通过绿色植物进行空气的净化,让我们能够生活在更好的世界里,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的土壤。通过这样的理论教育工作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劳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劳动。在进行实践劳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植树任务的分配,这样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具有明确的劳动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劳动情况来进行奖励,这样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成果。当树木长大后,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为社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变得更加热爱劳动。

  2.3理论教育在进行劳动资源的开发时,可以进行理论教育资源的开发,这样能够更好地进行劳动教育形式的丰富。在进行理论方面的教育工作时,教师所选择的内容比较广泛,可以进行古代故事的引入,也可以进行现实生活中的举例,也可以与语文教材内容进行一定的结合,这样能够更好地在教学课堂中进行劳动教育的渗透,具有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在进行理论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进行课堂活动的组织,比如让学生进行教育主题相关的讨论,也可以进行一定的游戏,从而能够让整个劳动教育氛围更加活跃,促进学生对劳动的喜爱。3学校劳动资源的应用原则3.1科学性原则在进行学校劳动教育资源的应用时,应该遵循一定的应用原则,这样才能够让劳动教育质量得到提升,同时也能够促进初中生语文作文能力的提高。那么就应该遵循科学性的应用原则,教师的劳动教育应该更好地与语文作文主题进行关联,这样才能够真正地进行课堂教学融合,有效促进学生对劳动内容的融合,这样也能够帮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进行劳动观念的学习,实现学生写作素养与劳动观念的同步提升,对初中语文教学和劳动教育工作都具有非常大的帮助作用。3.2主体性原则在进行学校劳动资源的利用时应该遵循主体性原则,无论是劳动教育还是语文作文教学,学生都是活动中的主体。因此,教师在进行具体教学活动中的设计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从而能够对教学环节进行有效的设置,同时进行学校劳动教育资源的渗透,这样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学生深入地参与到语文写作练习之中,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实现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学校资源的运用时能够进行劳动观念的感悟,具有非常好的活动效果。3.3实践性原则劳动资源的语文课堂写作渗透时,应该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原则。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进行劳动资源的引入,从而能够让学生在写作时进行劳动内容的融合。但是只有实践才能够让学生真实地进行感受,这样才能够写出真实的文字,为读者带来更好的感觉。因此,必须真实地进行劳动实践,在劳动实践中进行感悟,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写作时更好地进行劳动素材的运用。与此同时,也能够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具有双重的提升作用。4劳动教育促进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4.1劳动主题作文比赛为了能够更好地运用劳动资源进行语文的写作教学,那么可以进行劳动主题作文比赛,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其中。在进行作文比赛时,教师可以针对比赛的规则来进行陈述。教师:“同学们,这次组织大家进行劳动主题的作文比赛,所有学生可以进行自由题目的选择,但是题目的主旨都是与劳动具有关联。作文的字数要求600字,具体的内容可以尽情发挥。大家可以写记叙文,阐述自己经历过的一次劳动,然后再写出自己的感受。也可以写议论文,议论自己对劳动的看法,其中也可以加入一些故事,这样能够丰富作文的内

  容。”教师还应该将作文比赛的奖品进行宣布,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动力,让学生变得更加认真。教师:“本次活动一共要选出三篇最好的作文,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老师会给大家准备荣誉证书,也会有一些小礼品的赠送,大家加油。”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教师需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作文的完成。教师需要为学生进行计时,要求学生在20分钟之内完成创作,这样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大的写作压力,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教师通过这样的劳动主题作文比赛不仅能够对学生的写作速度进行培养,还能够为学生找到相应的主题,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来提升自身的劳动观念,具有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4.2书写劳动实践感受为了能够更好地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进行劳动教育元素的渗透,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设计,从而有效帮助学生实现自身劳动素养和写作素养的同步提升。书写个人的感受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通过一件事的阐述和情感的抒发是记叙文的写作思路。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进行一次劳动,并且在劳动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写一篇劳动后的感受。为了能够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劳动教育的目的,教师对写作的要求具有一定的规定。教师:“同学们,大家在进行写自身的劳动感受时,一定要体现出自己的真诚。但在进行真诚感受书写的同时还需要注重作文的质量,需要运用书面语来进行表达,让读者在阅读后能够产生共鸣,这样才是一篇好的作文。”很多学生在进行写作时就会运用生化化的语言进行书写,这样会让整篇作文变得“记流水账”,缺乏文采。通过教师对写作要求的强调,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学生在写作结束后,当堂交到老师的手里,教师应该对每一位学生的写作内容进行批改,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挑选几个比较好的作文进行课堂朗读,让其他学生也能够进行借鉴,这样才能够实现班级学生写作能力的共同提升。4.3有效运用劳动素材在进行初中语文写作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进行劳动素材的运用。在写作时需要进行内容的填充,很多学生的作文只是具有理论上的分析,但是却缺少相应的素材去进行运用。那么教师就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劳动组织来丰富学生的经历,这样就能够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更多地材料。教师可以对学校劳动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让学生参与到各种劳动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独立劳动,比如浇花、除草;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劳动,比如植树。还可以进行不同劳动内容的参与,这样能够让学生具有不同的劳动体验,不但能够实现对学生的劳动教育,还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写作素材。学生可以将劳动过程中的“独立”精神进行写作的运用,也可以将劳动中的“团结合作”力量来进行内容的填充,也可以将劳动的观念进行一定的书写,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作文变得更加丰富和精彩,进而获得高分,也能够对学生自身的身体素养得到提升。4.4劳动作文写作训练在进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时,教师的目标是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实力。那么不仅仅需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更加需要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这样才能够真正地达到作文教学的目的。但同时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劳动教育,教师应该在写作训练中进行劳动内容的渗透。比如在学习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的写作课程《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时,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写作思路引导。教师:“同学们,我们既然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那么就要懂得享受。一定要热爱我们的生活,也要热爱写作。这样就能够利用写作来将我们生活中所经历的事情写下来。在我们的生活中,劳动是必不可少的。同学们能够享受这么好的学习环境,就是因为你们的父母通过劳动所赚取的钱才能够供你们上学。因此,我们在书法自己对生活的热爱时,一定要将劳动加入进去,这样才能够体现出我们写作的真实感。”教师在学生写作之前来进行作文的主题分析,从而能够更好地将劳动元素进行渗透,游侠帮助学生梳理写作思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5结束语综上所述,学校有很多劳动教育资源,教师需要进行学校资源的深度开发,从而能够在语文写作教学中进行劳动教育工作,同时也能够利用劳动教育资源进行写作素材的提供,有

  效促进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一定的教学应用时,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性,能够更好地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劳动进行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够写出真情实感,让学生的作文水平更进一步。

  

  

篇三:论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2000字论文

  1在简单的生活服务性劳动和集体劳动中加强劳动观念的教育初等教育阶段教师要向学生灌输自我服务的意识强调生活自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合理安排个人时间并和家庭劳动教育做好衔接增强教育途径的一致性

  论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

  论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

  [摘要]针对当前劳动教育的实施现状,本文重申了劳动之于人、之于教育的意义。提出了各阶段劳动教育实施的侧重点和相应对策。

  [关键词]劳动劳动教育对策劳动素质是学生整体素质的一部分。劳动素质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的劳动实践,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现代大生产的基本原理和生产技能。劳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活动中的组成部分,是和其他各育有机联系在一起的。但是,“经历一个世纪艰难的摸索至今,劳动教育似乎仍然是一个外加的东西,一直没有溶于整个学校教育之中,成为它内在的、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当前以“智力本位”的应试教育盛行的情况下,我们的劳动课和实践劳动时间得不到有效的保障,甚至流于形式。受这种功利的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的教育者和家长忽略了对劳动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意义的正确认知。这致使当前我们的学生出现了一下情况:上了大学生活不能自理;厌恶劳动,不愿干体力活,鄙视劳动人民;随意浪费水、电、粮食,不珍惜别人的劳动。一些大学毕业生贪图享受,不愿下基层,频繁跳槽,甚至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有必要对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必要性进行重申,探索劳动教育更好的实施途径。一、劳动教育的意义(一)劳动之于人劳动创造了人,也创造了丰富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劳动决定着人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相应的也决定着个人的收入水平。马克思说:“劳动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劳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劳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智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劳动教育可以健体,锻炼我们的肌肉和感官。通过劳动使我们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智者,克服困难征服困难的勇者。在劳动中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激发学习欲望,培养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劳动中,我们能更清晰地理解生产关系,领悟劳动和其他方面和谐发展的道理,找到自我发展

  1

  的途径。从事不同的劳动,能加深人们对各阶层人们的理解,更深刻的理解人生,找到生活的意义,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劳动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增强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树立平等观念,克服人际关系障碍,维护心理健康。劳动中可以发展和丰富个性,促进个性健康发展。另外,劳动可以使人学会宽容、理解、诚信、珍惜时间……所以我们通过劳动改造社会的同时,也改造着人自身。哈佛大学教授布朗特说:“从小爱劳动的人,长大后会增强办事能力,而且会时常感到自己在社会上有所作为,有所贡献,劳动是愉乐人生的起点。”

  21世纪的人才有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我们认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劳动是个体全面发展的主要载体。劳动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所以劳动不仅是教育活动的内容,也应是教育活动的一种方式。

  (二)劳动之于教育教育起源于劳动。教育过程服务于劳动过程,为社会发展提供相应的劳动者。原始社会的教育是指生产劳动过程中口耳相传的经验传递。教育和劳动结合在一起。不幸的是,到了古代社会,社会两极分化,“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教育成了劳心者的专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排斥自然科学。由此,古代教育培养了片面发展的人:一方面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另一方面是年复一年的重复着简单的体力劳动的劳动人民。现代社会以后,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发展,生产中的科技含量增多,体力劳动正向着半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转化。劳力和劳心没有明确的界限,大部分劳动的性质走向“在劳力上劳心”(陶行知)。社会要求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劳动者的素质成了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是社会对教育的主要要求。现代教育在社会发展的推动下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出现了班级授课制,学校教育规模扩大,有了专门的理论支持,教育走向了独立。然而这种独立“又产生了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二次分离,即劳动者的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的分离。”这种教育过程与劳动过程的分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校教育“主智”和“应试”的倾向。这种脱离劳动的教育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眼高手低,缺乏一定的劳动素养,在某些方面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所以,为了使受教育者适应社会生产的发展劳动教育的实施成了必然选择。

  2

  二、加强劳动教育的对策劳动人出生时的劳动条件是基本相同的,但成人后有的人仅会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有的人则从事复杂的脑力劳动,表明在劳动能力上人与人的差别。另外人与人之间有着不同的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也影响劳动效果和个人的健康成长。以上个人的劳动素养是通过教育进行的。人的一生都在劳动,劳动素养的培养主要在青少年时期形成。我们要在孩子年龄小的时候注重培养劳动观念,年龄大些注重劳动能力的培养。学校里的劳动与社会劳动和家庭劳动有所区别。学校劳动有很强的教育性和趣味性,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在劳动的目的和性质上不同于其他劳动。它是一种以教师的指导为前提的,在内容上是有所选择的。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专业教育的劳动具有专业技能培养的性质。实施劳动教育的途径:(一)初等和中等教育阶段加强劳动观念和简单劳动技能的培养我国德育的“五爱”中就有“爱劳动”这一条。可是随着我们物质水平的提高和我国独生子女的家庭状况,使我们的新一代远离了劳动、不会劳动、厌恶劳动尤其是体力劳动,追求安逸与享乐。这种状况很值得我们对当前的教育进行反思。我们的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和学生的日常管理中渗透劳动意识,做好劳动设计,保证劳动教育时间,选用正确的教育方法,保证劳动教育质量。相关教育部门要编制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劳动课教材,健全劳动评价机制。我们认为在初等和中等教育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点:1、在简单的生活服务性劳动和集体劳动中加强劳动观念的教育初等教育阶段教师要向学生灌输自我服务的意识,强调生活自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合理安排个人时间,并和家庭劳动教育做好衔接,增强教育途径的一致性。校园服务劳动要建立长效责任机制,培养学生的劳动责任感利主人翁意识。除了环境责任区的保护以外,可以通过分组分班种植花草树木,饲养小动物,培养对自然的感情,学得一些劳动经验,培养劳动的幸福感和荣誉感。日本教育家小林宗作校长曾让一位农民给学校的小学生上劳动课。在这节课上学生不但获得了种田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朴实的情感,增进了与劳动人民的感情——

  3

  “从此以后,孩子们亲切的叫他农民老师”。另外,教师要适当安排学生参加集体性的社会公益活动,参观或参加社会生

  产活动。这样做可以使学生近距离地接触劳动人民和火热的劳动场面,增强对劳动的感情。而且集体性的劳动可以加强集体协作,比在课堂上更能加强同学们之间的相互理解,沟通相互之间的感情。

  2、在劳动中加强理论知识的应用和技能培养教师要通过劳动联系理论与现实,训练学生手脑并用。我们存在一种只强调书本知识,理论知识的倾向,忽略了学生技能的培养。建议在学习了一项原理之后,要适当进行试验性操作或强调原理的应用,要求他们动手制作小物品或模型,或结合社会调查试着写作文章,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并占有一定和教学时间,并作为学生成绩的一部分。3、注意教育过程中切不可以劳动作为惩罚的手段一旦劳动意味着强制与惩罚,就失去劳动教育的意义,且易使学生形成对劳动的错误认识。(二)劳动教育是高等教育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培养的途径假如普通教育培养学生全面的素质基础,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则培养他们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直接培养劳动者。专业技能的培养是高等教育专业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劳动是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要途径。列宁提出,没有年轻一代的教育和生产相结合,无论是脱离教育的生产劳动还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育都不能适应现代科技的要求。专业教育与社会生产劳动有密切的联系,劳动教育便成了应有之意。另一方面,大学生受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潮影响,贪图安逸舒适,金钱至上,追求高消费并相互攀比,铺张浪费现象严重。另外他们中有一些人出生于独生子女家庭,从小没有一定的劳动技能和经验,生活自理能力差,经不住困难和挫折。还有一些大学生就业后频繁跳槽,稍有困难就选择逃避,为金钱随意放弃自己曾经的职业理想和手头的工作。这样做从社会角度看一方面造成了人力和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造成社会的信任危机,影响了市场秩序和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所以,加强专业和职业教育中的劳动教育直接决定着未来劳动者的素质,是当前高校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专业能力是劳动者综合素质的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劳动者的专业性

  4

  的核心因素。劳动教育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必要环节,在专业劳动中培养对未来职业的兴趣,而且更多的专业能力可以为就业增添砝码。从人自身来说,脑力与体力结合有利于缓解脑力或体力疲劳,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另外勤工俭学或打工等劳动过程可以使学生接触社会,形成朴实的劳动观念。劳动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途径,不同于道德上的说教,是职业道德教育的生动课堂。

  鉴于学生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此阶段的劳动教育相对于初等和中等教育逐渐走向了自觉,逐渐脱离老师的指导,而且劳动结果有了一定的社会价值。教育方式一般是在校内建立本专业的科研基地,在社会上相关的劳动部门成立实践基地;通过劳动实践课和值日周进行劳动等等。另外可以通过校内外的公益活动和实习和创业活动增强劳动能力。职业教育还有一些半工半读、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

  “据《中国教育年鉴资料》的统计,我国60年代初高校学生劳动实践的时间约占在校总时间的20%~30%,那时的毕业生很受社会欢迎。‘十年动乱’时期高校劳动时间远远超过20%~30%,有的学校高达40%~50%,学生基础理论学习受到很大冲击。进入新世纪以来,高校劳动实践在教学计划外部分有了进展,但在教学计划内部分还不到10%。以上文字说明,高校劳动教育仍需要一定的制度保障,充分利用好学生充裕的课外时间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加强劳动教育的教育规划,健全引导机制和评价机制,使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5

  

  

篇四:论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2000字论文

  论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

  [摘要]针对当前劳动教育的实施现状,本文重申了劳动之于人、之于教育的意义。提出了各阶段劳动教育实施的侧重点和相应对策。

  [关键词]劳动劳动教育对策

  过劳动改造社会的同时,也改造着人自身。哈佛大学教授布朗特说:“从小爱劳动的人,长大后会增强办事能力,而且会时常感到自己在社会上有所作为,有所贡献,劳动是愉乐人生的起点。”

  21世纪的人才有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我们认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劳动是个体全面发展的主要载体。劳动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所以劳动不仅是教育活动的内容,也应是教育活动的一种方式。

  劳动素质是学生整体素质的一部分。劳动素质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的劳动实践,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现代大生产的基本原理和生产技能。劳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活动中的组成部分,是和其他各育有机联系在一起的。但是,“经历一个世纪艰难的摸索至今,劳动教育似乎仍然是一个外加的东西,一直没有溶于整个学校教育之中,成为它内在的、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当前以“智力本位”的应试教育盛行的情况下,我们的劳动课和实践劳动时间得不到有效的保障,甚至流于形式。受这种功利的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的教育者和家长忽略了对劳动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意义的正确认知。这致使当前我们的学生出现了一下情况:上了大学生活不能自理;厌恶劳动,不愿干体力活,鄙视劳动人民;随意浪费水、电、粮食,不珍惜别人的劳动。一些大学毕业生贪图享受,不愿下基层,频繁跳槽,甚至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有必要对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必要性进行重申,探索劳动教育更好的实施途径。

  一、劳动教育的意义

  (一)劳动之于人

  劳动创造了人,也创造了丰富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劳动决定着人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相应的也决定着个人的收入水平。

  马克思说:“劳动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劳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劳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智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劳动教育可以健体,锻炼我们的肌肉和感官。通过劳动使我们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智者,克服困难征服困难的勇者。在劳动中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激发学习欲望,培养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劳动中,我们能更清晰地理解生产关系,领悟劳动和其他方面和谐发展的道理,找到自我发展的途径。从事不同的劳动,能加深人们对各阶层人们的理解,更深刻的理解人生,找到生活的意义,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劳动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增强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树立平等观念,克服人际关系障碍,维护心理健康。劳动中可以发展和丰富个性,促进个性健康发展。另外,劳动可以使人学会宽容、理解、诚信、珍惜时间……所以我们通

  (二)劳动之于教育

  教育起源于劳动。教育过程服务于劳动过程,为社会发展提供相应的劳动者。原始社会的教育是指生产劳动过程中口耳相传的经验传递。教育和劳动结合在一起。不幸的是,到了古代社会,社会两极分化,“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教育成了劳心者的专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排斥自然科学。由此,古代教育培养了片面发展的人:一方面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另一方面是年复一年的重复着简单的体力劳动的劳动人民。

  现代社会以后,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发展,生产中的科技含量增多,体力劳动正向着半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转化。劳力和劳心没有明确的界限,大部分劳动的性质走向“在劳力上劳心”(陶行知)。社会要求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劳动者的素质成了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是社会对教育的主要要求。现代教育在社会发展的推动下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出现了班级授课制,学校教育规模扩大,有了专门的理论支持,教育走向了独立。然而这种独立“又产生了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二次分离,即劳动者的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的分离。”这种教育过程与劳动过程的分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校教育“主智”和“应试”的倾向。这种脱离劳动的教育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眼高手低,缺乏一定的劳动素养,在某些方面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所以,为了使受教育者适应社会生产的发展劳动教育的实施成了必然选择。

  二、加强劳动教育的对策

  劳动人出生时的劳动条件是基本相同的,但成人后有的人仅会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有的人则从事复杂的脑力劳动,表明在劳动能力上人与人的差别。另外人与人之间有着不同的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也影响劳动效果和个人的健康成长。以上个人的劳动素养是通过教育进行的。

  人的一生都在劳动,劳动素养的培养主要在青少年时期形成。我们要在孩子年龄小的时候注重培养劳动观念,年龄大些注重劳动能力的培养。学校里的劳动与社会劳动和家庭劳动有所区别。学校劳动有很强的教育性和趣味性,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在劳动的目的和性质上不同于其他劳动。它是一种

  以教师的指导为前提的,在内容上是有所选择的。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专业教育的劳动具有专业技能培养的性质。实施劳动教育的途径:

  (一)初等和中等教育阶段加强劳动观念和简单劳动技能的培养

  我国德育的“五爱”中就有“爱劳动”这一条。可是随着我们物质水平的提高和我国独生子女的家庭状况,使我们的新一代远离了劳动、不会劳动、厌恶劳动尤其是体力劳动,追求安逸与享乐。这种状况很值得我们对当前的教育进行反思。

  我们的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和学生的日常管理中渗透劳动意识,做好劳动设计,保证劳动教育时间,选用正确的教育方法,保证劳动教育质量。相关教育部门要编制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劳动课教材,健全劳动评价机制。我们认为在初等和中等教育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点:

  1、在简单的生活服务性劳动和集体劳动中加强劳动观念的教育

  初等教育阶段教师要向学生灌输自我服务的意识,强调生活自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合理安排个人时间,并和家庭劳动教育做好衔接,增强教育途径的一致性。校园服务劳动要建立长效责任机制,培养学生的劳动责任感利主人翁意识。除了环境责任区的保护以外,可以通过分组分班种植花草树木,饲养小动物,培养对自然的感情,学得一些劳动经验,培养劳动的幸福感和荣誉感。日本教育家小林宗作校长曾让一位农民给学校的小学生上劳动课。在这节课上学生不但获得了种田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朴实的情感,增进了与劳动人民的感情——“从此以后,孩子们亲切的叫他农民老师”。

  

篇五:论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2000字论文

  马克思指出生产劳动同智育与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一种方法而且是造成全面发展人唯一方法3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指出教育与生产一体化重要性不仅在于这样做可以造就更熟练劳动力而且使教育与日新月异劳动条件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并且有助于个人全面发展

  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及对策探讨

  作者:袁华高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第26期

  摘要:劳动教育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基础,但高校劳动教育长期受到忽视。在大众创业和高考招生“双轨制”改革背景下,重视劳动教育,有利于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可以采取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开设劳动教育课程、由学生承包校内服务型岗位和加强家校合作等方式开展劳动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劳动教育;缺失;意义;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6-0005-02

  一、高校劳动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国内部分高校开展了劳动教育活动,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比如南昌大学在2014年9月1日在全校推行学生“自主保洁”,活动开展不到一周就遭到抵制,学生反对的理由主要是交费了就该享受服务,不该义务保洁;2015年贵州师范大学在全校推广劳动教育,通过义务劳动和有偿劳动相结合的形式,净化、美化了校园环境,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劳动意识。上述案例总体上反映了我国当前高校劳动教育的状况,即:

  (一)劳动教育普遍缺失

  高校几乎没有开展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没有列入国家教育大纲,导致高校普遍没有开设劳动教育课程。部分开展了劳动教育的高校存在劳动教育缺乏计划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制度、师资、组织和场地保障薄弱,课程的教学计划不明确、教学内容单一、与学生专业和兴趣结合较少,实践教育缺乏、有劳无教和无用劳动等情形。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欠缺

  1.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相对较差。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2010年国民体质检测公报》指出“大学生的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继续出现下降”[1],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太少;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主要表现为意志薄弱、依赖性强、情绪不稳、承受能力差、不适应环境等,容易因情感压力、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等导致抑郁乃至自杀。

  2.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薄弱。在应试教育环境及较大的就业压力下,大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目的比较功利。由于在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存在较大脱节,理论教育“窒息、摧残和扼杀创造性的禀赋和才能”[2],导致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较为薄弱。

  3.自我中心意识普遍较强,人际关系紧张。多数大学生从小脱离劳动,养成了自我中心意识,不懂得尊重和感恩。此外,由于升学和就业竞争激烈,导致一些大学生变得自私、冷漠,加剧了人际关系紧张。

  4.生活自理能力和职业素养较差。大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家长和学校长期忽视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剥夺了学生发展生活技能的机会,导致许多大学生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由于缺乏劳动技能训练,学生缺乏认识自己的能力和相关规划,导致就业困难和不适应工作,需要重新培训才能适应工作。

  二、高校劳动教育缺失的原因

  大学生综合素质欠缺与劳动教育长期受忽视和缺乏相应的开展条件有密切关系。

  (一)应试教育模式的单一评价机制是导致劳动教育长期不受重视的主要原因

  高校重科研、轻教学和育人的办学导向使得劳动教育不受重视。高校的招生指标和教学经费等与科研项目挂钩,导致大部分高校关心教学基础设施和设备投入、课题申报等可量化的硬件指标,不关心软件建设。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对初次就业率的考核导致削减课外实践活动。一些高校为了抓就业率,到大二下学期就会“鼓励”学生减少社会实践,准备各类考试。

  (二)招生规模扩张迅速是导致劳动教育缺乏现实条件的重要原因

  由于高校扩招太快,教学基础设施和管理跟不上学生的需要,开展劳动教育缺乏相应的现实条件。由于劳动教育没有纳入考核,高校开展劳动教育需要付出大量的人、财、物资源以及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而进行理论教学的成本较低,导致许多学校没有开展劳动教育的动力和压力。

  三、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

  (一)劳动教育是促进人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

  教育与生产劳动实践相结合是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指出,“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成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3],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指出,“教育与生产一体化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这样做可以造就更熟练的劳动力,而且使教育与日新月异的劳动条件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并且有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4]劳动教育是促进人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要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应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在一起,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呈现一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5]他特别强调劳动教育的作用,明确指出,“劳动以外的教育和没有劳动的教育是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的”[6],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情感,充实精神生活,为生活做好准备,成为一个身心健全的人。

  (二)劳动教育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条可贵经验

  我国历史上一直比较重视劳动教育。中国古代社会有“耕读传家”的传统,强调读书的目的在于“经世致用”,重视“知行合一”的教育方法。如《曾国藩家书》把曾氏家教的内容总结为八个方面:猪、蔬、鱼、书、早、扫、考、宝,其中养猪、种菜、养鱼、扫除等属于劳动教育。新中国成立后重视在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如1994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实施意见》第二十条强调指出:“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进一步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采取多种形式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紧密结合”。可见,从历史经验看,割裂教育与劳动的联系会对人才培养带来不利影响。

  四、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对策

  (一)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

  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并进行考核。由于劳动教育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国家应将劳动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措施加以规定,并进行相应的考核,将劳动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学生的劳动素质状况作为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从政策上保障高校劳动教育的正常开展;建立劳动教育管理机制和保障机制。高校要建立校级和院级劳动教育管理

  机构,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并在经费、师资、场地和工具等方面加强保障。设置劳动教师岗位,聘请社会优秀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重视对劳动课程教师进行教学技能培训。

  (二)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和基地

  坚持“生活即教育”的观点,开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劳动教育课程。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离开智育、德育,离开创造、兴趣和需求,劳动便成为学生的负担和累赘”[7],因此,要坚持以需求和兴趣为导向,开发丰富、实用、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如家政、礼仪、写作、工艺品和小吃制作等。帮助大学生提升生活技能、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生活做好准备;统筹校内外资源建设劳动教育基地。整合高校乃至社会资源,跨学院、跨部门、跨校乃至跨社区共建劳动教育基地。整合校内军事训练、勤助岗位、体育文化艺术节、实习基地、科技园等实践平台,建立校企合作企业、农场、工厂和商场,为学生提供技能训练场地。

  (三)将校内服务型岗位面向学生承包

  将校内涉及学生服务的岗位划为义务服务岗和有偿服务岗。将部分后勤管理、环境卫生、学习辅导等岗位承包给学生,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请岗位,以提高办学效率,节约办学经费,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劳动技能。

  (四)加强家校合作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开展劳动教育需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通过开展劳动教育讨论,建立家长学校,开设家长网站、微信和热线等方式,增强学校与家长的互动,提高家长参与劳动教育的意识,建立家长督促学生完成劳动教育的制度,共同促进学生发展。

  

  

篇六:论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2000字论文

  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反思与对策

  摘要: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中,劳动教育一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和大学生对于劳动教育的重视度日益降低。大学生接受劳动教育主要是在学校,然而学校的劳动教育存在与社会脱节、现实意义不大等问题。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应当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大学生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本文就目前大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促进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字:大学生;劳动教育;反思与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劳动教育在高教教育中逐渐被淡化,使得劳动教育目前处于较为尴尬的地位。但是劳动教育在大学生教育中又有着较大的意义,能够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关系,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大学生的劳动教育,让大学生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作用,更好的开展劳动教育,发挥劳动教育的巨大作用。

  一、大学生劳动教育概述

  大学生劳动教育是指高校按照相应的计划与目的,组织引导大学生参与进各项劳动活动之中,在劳动之中,让大学生树立积极的劳动态度,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相应的劳动技能,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的教育活动。

  大学生劳动教育包括社会实践活动、公益活动等多种类型,实施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加强动手实践的能力,磨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劳动精神,使得大学生能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大学生参加劳动活动可以提前体验社会劳动,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于毕业工作后能够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

  二、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分析

  通过相关数据调查可以发现,虽然大学生都具备基本的自理能力,但是目前的大学生劳动意识较为缺乏,劳动意志力也有待进一步提升,劳动习惯有待进一步优化培养,劳动价值观也存在一定的偏差。虽然,目前的大学生劳动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但是大学生对于劳动教育的态度却是可圈可点的,大部分大学生面对劳动教育都表达出了积极的一面,认为劳动不仅能够帮助他人,还可以对社会有一定的贡献作用,肯定了劳动教育的价值,对于开展劳动教育持明显的支持态度。

  但是通过调查还可以发现,目前高校的劳动教育课程设置和实践都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无法体现劳动教育的价值,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高校的大部分专业并未专门设置劳动教育课程,在进行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对劳动教育也仅仅是一笔带过。从实践出发,大多数高校通过勤工俭学、实习、实践活动等形式为大学生提升相应的劳动实践机会,可是其所需的人数与有实际需求的人数不成正比,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劳动需求,两者存在矛盾。

  三、大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劳动教育边缘化

  目前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观念、和研究都逐渐的被边缘化,劳动教育游离于大学教育体系之外,没有能够成为大学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阻碍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劳动教育理论研究上缺少完整的理论体系构建,大多数研究将目光放在了劳动技能研究上面,真正有关劳动教育的理论数量较少,并且劳动教育的理论与研究在学术界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由于以上问题,使得大学生劳动教育没有足够的理论支持,使得在实际的劳动教育开展难以得到有效的开展,使得劳动教育逐渐被边缘化。

  2.劳动教育与现实生活脱节

  劳动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应当与学生的社会生活与社会生产紧密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身心发展,向社会输送具有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我国目前的劳动教育大多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所脱离,学生在接受劳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有效的汲取生活经验和劳动技能,没有办法让

  学生体会到劳动的乐趣,无法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这样的劳动教育是没有意义的劳动教育,并不能有效的发挥劳动教育的作用。

  同时,我国大多高校的劳动教育过于形式化,教育的内容并不符合时代的特色,甚至部分高校的劳动教育仍然停留在理论教育之上,缺少劳动实践的教育,无法切实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乐趣,这样的教育不仅不能让学生掌握劳动技能,还会对学生劳动的积极性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3.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多数学生容易在接受劳动教育的时候受到外界负面信息的影响,没有办法正确的对待劳动教育,理解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阻碍了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

  大学生仍然处于涉世未深的状态,思想并未完全成熟,很容易收到社会不良风气的负面影响,学校和家长针对于这种情况缺乏及时的引导和教育,没有及时的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朗动价值观,使得部分大学生没有养成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妄想通过其他的途径不劳而获。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的大学生劳动教育形式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没有没法达到劳动教育的真正目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充分认识并分析问题的基础之上,提出合理的对策。

  四、完善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对策

  1.提高对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

  首先应当加强社会主义劳动理论建设,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将劳动教育纳入高校教学计划,明确劳动教育的重要地位。其次,应当重视大学生的自我培养能力,劳动教育理论的培养过程中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实际参与到劳动中,体会劳动过程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对于劳动的重视,养成维护劳动成果的优秀品质。

  2.优化大学生劳动教育环境

  高校在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丰富大学生劳动实践的形式,提供更多的劳动机会,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劳动的乐趣,从而提升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劳动教育之中。

  优化大学生劳动教育环境的关键就是提供更多的劳动机会。比如设置更多的勤工俭学的岗位,设立“校园劳动日”,开展更多的公益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劳动实践课程不应当注重形式,而是要将其具体化,注重劳动实践与社会劳动的有机结合,方便学生更好的与社会进行接触,为学生毕业之后更好的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3.完善大学生劳动教育体系

  高校在进行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时候首先应当明确育人目标,从多个途径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培养,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掌握劳动技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同时,应当注重实践与社会的接轨,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更符合时代发展的人才。

  同时,应当规范大学生的教育考核制度。因为劳动教育的特殊性,传统的考核方式并不适合劳动教育的考评,因此高校应当根据劳动教育的教学特点,建立符合学科特色的考核体系,使相关评价制度更加规范,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五、结语

  劳动教育是大学生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关键一环,需要高校重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掌握有效的劳动技能,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实现学生从校园到社会的良好过渡,为社会输入符合时代特色的尖端人才。

  作者信息:华隽超,女(2001.12—),汉族,籍贯江苏无锡,本科在读。

  研究方向:小学生劳动教育

  课题来源: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训练省级一般项目

  课题名称: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现状调查及实施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2110323102Y指导老师:陈太忠、滕祥参考文献[1]杨海达.大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6.[2]谢金.态度改变理论视野下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评论,2021(01):49-53.[3]李会贤.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20.

  

  

篇七:论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2000字论文

  浅谈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目的与实施对策

  作者:聂美华来源:《广东蚕业》2020年第2期

  DOI:10.3969/j.issn.2095-1205.2020.02.63

  聂美华

  (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61)

  作者简介:聂美华(1987-)女,汉族,河北保定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当前,很多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都加大了对劳动教育的重视,但是,因为受到多个层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劳动教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仍旧处于薄弱环节。文章对新时代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目的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劳动教育开展期间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帮助。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目的;实施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205(2020)02-99-02

  在新时代高校建设背景下,各大高校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已经给予了劳动教育一定的重视。但是,因为受到一些主观因素以及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高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期间,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对学生的培养。故而,为了可以更好地对问题进行化解,高校应该明确开展劳动教育的目的,能够深入剖析劳动教育开展阶段存在的不足,然后在掌握成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实施对策,以保证可以将劳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作用发挥出来。

  1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目的

  1.1让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依照现阶段高校劳动教育水平分析,其整体形式并不乐观,很多大学生并不能够正确认识到劳动教育,甚至还会出现看不起劳动者的情况。并且,一些大学生在毕业之后,本能地对体力劳动有一种排斥感,根本不愿意融入与体力相关的行业中,享乐意识较浓,整体的劳动价值观念相对扭曲。对于新时代高校来说,其所要培养的人才,除了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之外,还必须要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可以将学到的知识更好地应用在日常生活中[1]。所以,高校劳动教育在具体的发展中,也应该借助科学手段,正确的对学生进行引导。而通过对劳动教育的深入分析得知,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让学生可以明确为什么要热爱劳动,了解参加劳动的含义,能够尊重他人劳动,理解劳动人民的辛劳,进而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实干兴邦的道理。

  1.2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品德

  所谓的劳动品德,其具体就是指人们在劳动阶段,所表现的对他人以及社会的稳定心理特点,能够将人的道德品质综合体现出来。在新时代高校发展过程中,开展劳动教育,其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在教育的工作进行以及开展过程中,将劳动教育作为主要的手段和路径,能让学生养成尊重他人的品质,可以学会珍惜他人劳动成果,能够主动地参与劳动,

  并对劳动产生浓厚的热爱。从整体的角度进行研究和剖析,任何劳动的存在,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所以,对于新时代大学生来说,坚决不能盲目地对体力劳动进行否定,也不可以对体力劳动产生轻视的情绪[2]。同时,借助劳动教育,学生的诚实劳动品质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先做人、后做事”,由此可见,做人一直都是被摆放在第一位置的。因而,新时代高校在发展阶段,可以通过开展劳动教育,着力培养以及教育学生,应该诚实劳动,并可以对这一理念进行切实的履行。此外,针对新时代大学生来说,既是年轻的一代,同时也是奋发有为的一代。故此,高校一定要教育以及引导学生,可以从小事出发,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

  1.3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

  在2017年政府的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应该对工匠精神进行弘扬,可以厚植工匠文化。针对工匠精神,要想可以深层地渗入大学生群体中,那么就一定要保证大学生可以掌握到基本的劳动技能,能够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对岗位进行适应,为岗位做出更大的贡献。从整体的层面上分析和研究,针对大学生来说,如果其掌握到了必备的劳动技能,那么在走入社会之后,其也会比别人具备较为优良的先决条件[3]。当前,尤其是在技术不断革新以及发展的今天,大学生应该掌握更多的现代化技术知识,具备较为良好的生活以及劳动技能,保证劳动以及实践中,不断地对自身劳动精神以及创新能力进行提高。同时,社会实践以及专业实训等,也是劳动技能培养的关键部分。所以,高校需要对这些机会进行充分的利用,以便可以为知识型以及技术型等工作做好准备。通常而言,劳动技能的培养在整个劳动教育阶段,其所起到的作用非常大。故而,在教育工作开展阶段,高校应该从整体的角度进行衡量,采取多种方法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融合,不断对大学生的劳动技能进行锻炼。

  2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目的与实施对策

  2.1科学的对劳动教育科目以及课程进行开设

  新时代下,在各大高校的具体发展阶段,不断对劳动教育工作进行强化,对学生今后发展有很大的促进效果。因此,在今后的教育工作进行以及开展阶段,高校应该从课堂着手,有效地对大学生良好劳动品质进行培养。通常情况下,在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针对小学阶段的教育,很多学校都对这一课程进行开设,并且匹配了相应的教材。因而,为了可以更好地对教育水平进行提升,高校也应该加大重视,加大对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的革新,积极地对多样化课程进行开设,让学生可以深入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4]。比如:在新生正式开学上课的前期,可以对学生开展必要的劳动教育。并且,也可以在对相关课程和制定的前期,对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实际进行综合考量,可以对他人的意见进行认真听取,做好相关调查工作。

  2.2对相关实践性活动进行开展

  针对大学生来说,其与小学生不同,大学生拥有很多自由以及可支配的课外时间,同时也有更多精力投入到实践劳动中。在各项条件都十分充足的背景下,高校应该对本身所拥有的优质平台进行利用,对相关实践性活动进行开展,保证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劳动学习,深入地对劳动进行体验,以便能够在实践以及劳动中对学生的良好品质进行培养,有效地对劳动技能进行提高[5]。同时,应该对校园内的丰富资源进行利用,让学生可以承担打扫校园以及宿舍的责任、义务等,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鼓励学生申请岗位,以便可以对学生的政治素养以及劳动技能进行提高,进而让学生可以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和迈进。

  

篇八:论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2000字论文

  勇于拼搏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已成为当务之急而要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只有从加强劳动教育入手并切实地建立起这种教育的保障机制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共识实现劳动教育化才能真正欧阳引擎创编2021010120210101欧阳引擎创编二小学劳动教育的具体实践及探索转变观念切实重视劳动课的落实改变过去在应试教育中把劳动课看成是可有可无的副课的观点及把劳动课改上语数等主课的做法遵循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课程计划开设劳动课并把劳动课上升到同其他文化课同一高度来认识配齐配好劳动课老师积极抓好劳动课的教改和落实工作

  小学劳动教育与素质培养

  劳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劳动观念的培养、劳动技能的掌握,是学生成才的必要条件。劳动教育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需要,它理应成为我们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不可少的内容。

  一、在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意义深远

  《全日制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指出:小学开设劳动课,对于培养学生热爱劳动,既能动脑,又能动手,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和谐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和有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1世纪将是全球激烈竞争的世纪,培养和造就能够迎接新世纪挑战的新一代,显得刻不容缓。近些年来,在独生子女占大多数的小学生中,因优越的社会和生活等条件,出现了不少娇男娇女,他们的心理素质较差,缺乏吃苦耐劳、奋发向上的素质,这不能不令人感到忧虑。因此,增强青少年一代吃苦耐劳、不怕困难、艰苦奋斗、自强自立、勇于拼搏、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已成为当务之急,而要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只有从加强劳动教育入手,并切实地建立起这种教育的保障机制,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共识,实现劳动教育化,才能真正收到实效。

  二、小学劳动教育的具体实践及探索

  (一)转变观念,切实重视劳动课的落实改变过去在应试教育中把劳动课看成是可有可无的副课的观点及把劳动课改上语、数等主课的做法,遵循《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课程计划》,开设劳动课,并把劳动课上升到同其他文化课同一高度来认识,配齐配好劳动课老师,积极抓好劳动课的教改和落实工作。建立劳动课的教师定时集中备课,定时检查,经常听课、观课、评课的教育制度。

  (二)用好教材,优化劳动课课堂教学小学劳动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生活的自理能力和创造物质文明所必备的一些简单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他们创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必备的思想观和劳动价值观。抓住劳动课主课堂,进行热爱劳动教育。而这种教育不是仅仅靠理论的说教,更多的是学生通过自身对劳动的体验而产生的。诸如懂得“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光荣,不劳动可耻”等道理,尊重各行各业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珍惜所拥有的物品,尊重劳动果实等等。

  1.在简单重复劳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教材第二册中《叠被子》、《洗手、洗脸》、《刷牙、漱口》,教材第三册中《洗补袜子》、《不随地乱扔垃圾》等课的内容,都是小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常遇到的较简单的小事,教材详细地介绍了这些小事的做法及注意事项。教师在教会学生学会这些小事的同时,还紧扣教材中的一些词:“应该”、“要”、“常”等对学生进行常做这些事的教育,使其持之以恒,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在复杂劳动中培养学生坚强意志是人们自觉地克服困难完成预定的任务的心理过程,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突出表现形式。复杂劳动一般比较繁琐和常遇到困难,而这正是培养锻炼学生坚强意志好机会。如《种蚕豆》、《萝卜玩具》等课中“学与做”都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但又是小学生力所能及的。老师教这些课时,鼓励学生想方设法去完成,激励学生克服困难,

  1/2

  在完成任务中锻炼自己的毅力,培养意志力。3.在优化劳动教学中,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学习掌握一些创造性技巧、技法,逐步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团结协作、敢想敢干、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教师在优化教学时,可遵循以下四条原则:(1)全面性原则素质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和全面素质的提高,这就需要教师考虑问题时要尽可能地让全班学生或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全面调动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2)创造性原则只有不断创新,社会的车轮才能滚滚向前。(3)竞争性原则这种竞争既可以是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也可以是学生小组之间的竞争,小组之间的竞争又包含着小组内同学间的协作精神。不管哪一种竞争,都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好胜心、上进心和荣誉感,也能激起学生成功的欲望。(4)趣味性原则教育要求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具体特点,遵循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寓劳动于知识,寓劳动以技巧,寓劳动于娱乐之中,力求使劳动课上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

  (三)加强实践,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活动劳动实践是学习知识,了解、认识社会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为他人服务,为自己服务,是劳动课教学的内在的要求。1.自理劳动根据小学生年龄不同,由易到难进行。如整理书包、床铺、洗涤衣服等自我服务劳动,提高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可设立“自我服务卡”,由家长签字,以实行督导。2.班级劳动平时要求学生做值日工作认真负责,经常参加校园、班级的清扫清理等有益劳动,使他们从小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爱劳动的好习惯,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3.家务劳动学校可开展“家务劳动小技巧表演”、“做妈妈的好帮手”等活动,从最基本的扫地、烧水、抹桌、洗碗等做起,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让家务劳动成为一项特殊的家庭作业。4.公益劳动组织小学生为社会服务,为人民做有益的事。如植树、护林、清扫街道、为孤寡老人和军属做好事、助残活动等等。5.生产劳动参加种植、饲养、编织、修理、采集、制作等简单的生产劳动,引导学生把勤劳与智慧巧妙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等优良品质。

  (四)劳动教育必须注意三结合1.劳动教育和学科教学相结合在学科教学中如能渗透劳动教育,效果则较佳。在、数学等学科的教学中,发动学生采集植物标本,进行实验操作。2.劳动教育与少先队活动相结合把劳动教育渗透到少先队的活动中去,能使小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愉快地接受教育。如为使孩子们掌握“把厨”技术,中队组织一次“野炊”,并开展评选“小厨师”活动,能使这些“小厨师”回家后抢着“上灶把厨”,露一手给父母看,其教育效果显而易见。3.劳动教育和家庭、社会活动相结合针对当前有的学生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却不完全是个好孩子,不但不帮父母做事,连自己的事也要别人做的现象,开展“争做父母好帮手”的活动,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建立固定的家务活动岗,从而养成劳动习惯,增强劳动本领,培养劳动责任感。学校和家庭建立联系卡,老师和家长互通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另外,还应鼓励学生接触社会,走向社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以实现劳动教育的社会化。如在元旦、国庆、春节、教师节、建军节、老人节等节日、纪念日的社会活动中同样可很好地进行劳动教育。

  2/2

  

  

篇九:论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2000字论文

  论家庭劳动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刘芯2012212989

  【摘要】劳动是做人的基础。一个人是否成才,从根本上说是看他能不能在社会上实现自身的价值,是看他在劳动岗位上对社会的贡献。专家指出,家庭劳动启蒙教育不足及扭曲是导致孩子懒惰习气产生的重要原因。如果孩子从小缺乏劳动这一重要一课,将来很难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感、有自我服务能力的、为他人服务思想的人,而对孩子来说,劳动意识的培养则是从干家务开始的。但由于家长的劳动价值观和负面评价使孩子对做家务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我国青少年的动手能力普遍较差。为了增强劳动意识,家庭教育中需要家长改变对劳动、对孩子的认识,注重在劳动实践中开发孩子的潜能,使孩子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并最终内化为自身的意识和行为习惯,使其终身受益。

  【关键词】家庭教育劳动责任感成才

  【正文】

  引言

  写这篇论文是因为在我的家庭劳动教育中,我的父母持截然不同的观点,我的母亲非常赞成让孩子参与到家务事中,但是我的父亲却特别反对让孩子做家务,他认为让孩子去做家务的时间还不如多看点书。读大学后班上组织班级聚餐,发现好多同学连择菜都不会,很多菜不认识,真正的五谷不分,让人哭笑不得。而最近在网上流传的一份“美国孩子的家务单”却让我真正感到震撼,陷入沉思,我看到了很多人在下面留言,情况和我都差不多。在中国,家庭劳动教育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但是恰恰我们不重视的做家务对于我们今后的人生却是非常重要的。

  一、我国当前家庭劳动教育的现状随着中国社会的迅速发展,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重点,在素质教育中我们都

  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但是中国的家长在非常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同时却常常故意忽视劳动教育。尽管未来人们所从事的劳动将越来越依靠智力而并非体力,但是基础劳动总是必须的,脑力不会完全替代体力劳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许多人都认为现在的孩子身上有一种好吃懒做,不爱劳动的通病,五六岁了不会自己穿衣服,上小学了不会自己收拾书包,上中学了不会自己洗衣服......孩子的一切事务都被家长包办了,就更别说做家务了。资料显示:

  1996年“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状况与教育调查”显示:相当多的独生子女不干或者很少干家务,独生子女平均的家务劳动时间太少太少。

  2005年“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指出:部分少年儿童缺乏对劳动的主动参与意识。

  美国城市小学生在家务劳动上,日平均1.2小时,而中国城市小学生只有0.2小时。教育界称之为“0.2现象”。

  二、我国当前家庭劳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从我国家庭劳动教育的现状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青少年们做家务的时间很少且动手能

  力很弱,但是这是因为孩子天生就不爱劳动、不会劳动吗?让我们看一份对1666名三年级

  至八年级中小学生的调查结果:结果显示,表示“愿意和大人一起干家务活”的高达93%,“愿意学做家务活儿”的高达92.7%,当问及“劳动对自己有什么好处”时,77.6%的孩子选择“培养自己的能力”,67.2%的孩子选择“在劳动中获得快乐”,这都说明了孩子们其实很看重劳动对自身成长的积极作用;71.2%的中小学生不同意“现在的孩子是懒惰一代”的说法。从总体上看,热爱劳动是孩子们劳动意识的主流,可是为什么现实生活中孩子们就少了劳动热情呢?(一)、家长的劳动价值观和负面评价对孩子劳动意识有负面影响。

  调查显示,54.4%的长辈说过“你好好学习就行,家里的事用不着你管”,44.4%的长辈说过“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去扫马路”,44.8%的长辈说过“学生就是要学习好,闲事少干”,44.48%的长辈说过“看你笨手笨脚的,这点事都干不好”,55.4%的长辈说过“你这么小能做什么,等以后长大再帮我做吧”,54.7%的长辈说过“去干你自己的事吧,别在我这儿添乱了”。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经常听长辈说这些话的孩子,对洗碗、扫地这类简单的家务活儿表示“没兴趣做”的明显高于长辈没说过这些话的孩子。

  家长鄙视普通体力劳动者,使孩子把普通的体力劳动者当成“下贱”的代名词,从而逃避劳动,鄙视劳动;家长把劳动当成负担,怕影响孩子学习,认为学习好才是成才的唯一条件,;家长认为孩子太小,从而在无形中打击了孩子劳动的兴趣。(二)、家长过多替代,减少了孩子自理和做家务的机会。调查表明,42.2%的少年儿童说“大人不让我做自己想做的家务”,39.9%的孩子说“自理的事我愿意做,但是家长不让。”。说明有些事情尽管小孩会做、愿意做、也有兴趣做但是由于家长替代过多而没机会做。如果家长把自理性劳动和家务劳动这些对孩子而言举手之劳的事当负担,剥夺了孩子最基础的劳动权利,久而久之,孩子依赖家长,不愿自己动手便会成为习惯。(三)、家长用劳动惩罚孩子。在孩子做错事时,家长会惩罚孩子刷碗或者拖地,使孩子从小对劳动产生不良的心理定势。即使后来家长有心培养孩子的劳动观点,也很难提起孩子对劳动的热情。

  三、家庭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一)、劳动是做人的基础。哈佛大学的一些社会学家、行为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曾对波士顿地区456名少年儿童进行了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干家务的孩子与不干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后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平均收入要高出20%左右,离异率、心理疾病患病率也相对较低。专家分析说,让孩子从小做些家务,可以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珍重家庭亲情、尊重他人等品质,他们长大后,自然比那些“四体不勤”孩子更有出息。(二)、家庭劳动促进思维的开发。中国的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却不知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活动离不开实践活动。在劳动中孩子往往会遇到或发现新问题,这就会引发他思维的需要,从而对劳动的结果有所预想,设计达到目的的路径。当孩子克服劳动中的困难,解决了劳动中的问题,看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便会获得成功的喜悦,这将进一步激发其求知欲,增大学习兴趣,促进智力发展。而这一过程是其他活动中很难实现的。(三)、家庭劳动能有效培养技能。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根据长期研究观察得出结论:在家里获得正确的劳动教养的儿童,以后就会很顺利地完成自己的专门教育。无论孩子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有动手的技能技巧。如果父母有意识从小训练孩子动手解决自己生活的问题,久而久之,孩子就能形成善于动手的好习惯,在未来社会中便能很好地适应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四)、家庭劳动增强孩子责任感。家务劳动是培养孩子对家庭、对父母责任感的有效途径。让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孩子才会逐渐认识到自己是家庭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成员,

  并且知道自己应当做对别人有益的事情,按照规定的要求和时间完成自己该做的和父母委托的事情。没有家务劳动的锻炼,孩子很难有这种责任感。(五)、家庭劳动锻炼孩子肌体。研究表明,通过适量的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可以协调人的身体各种器官发育,锻炼身体和耐力,在增强体质的同时促进神经系统的发展,培养意志,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

  四、家庭劳动教育中问题的解决措施(一)、改变对劳动、对孩子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把干家务当苦差事,剥夺了孩子劳动的权利,以至弱化了孩子生存能力,并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不劳而获的种子,然后再给孩子贴上天生就“懒”“笨”等标签,扼杀了孩子最初的劳动兴趣。所以,对孩子进行爱劳动教育,父母首先要清醒认识劳动对孩子的积极意义,转变对体力劳动的鄙视心理、万事包揽的替代心理、不相信孩子的保守心理。(二)、身体力行,与孩子共同参与。孩子和父母共同做家务,让孩子切身认识和体会到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应该承担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父母和孩子共同干家务,不仅仅是劳动的分担,更是在劳动中相互学习、相互了解、相互体谅,可以很好地促进沟通和理解,融洽彼此的感情。(三)、注重在实践中开发孩子的潜能,把动手和动脑相结合。家务劳动是知、情、意、行全方位的教育结合实践,是家庭教育最大的优势所在。一些父母忽视了在家庭生活和家务生活中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片面地认为孩子只能从课本上和课堂上才能学到东西,其实孩子通过在劳动中的切身体验,了解了有关劳动的知识,接纳正确的劳动观念,懂得爱惜劳动成果,懂得人与人之间应有的尊重,才能启迪他们的劳动情感,锻炼他们的劳动意志,最终形成热爱劳动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四)借鉴外国优质教育理念。德国法律有明文规定,孩子在家必须要帮父母做家务,不同年龄阶段所做家务程度不同,对于不愿意做家务的孩子,父母有权要求法院督促孩子履行义务;同样在美国,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十分重视孩子的劳动教育。但是我们在吸取外国经验时不能照搬,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寻求一套最适合自己孩子发展的教育方法。

  结论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勤劳的民族,热爱劳动也一直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在孩子发展的过程中,作为家长应该让他明白,只有辛勤劳动才能迈向成功,好吃懒做只会让自己走向失败。虽然现在中国家庭劳动教育有所弱化,但是通过不断努力,家庭劳动教育一定能发挥他应有的能量,让孩子健康成长,成为祖国的栋梁。

  【参考文献】:1、薛志清,《浅谈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J],2009(7)2、常宝晶、肖国刚,《家庭劳动教育途径初探》[J],2004(3)3、赵平,《怎样科学地进行家庭劳动教育》[J],2001(6)4、杨丽霞,《扬荣抑耻—家庭劳动教养不容忽视》[J],2006(7)5、朱桃英,《对家庭劳动教养中存在的问题调查及思考》[J],2003(17)

  

  

篇十:论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2000字论文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论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作者:孔梓俊来源:《广东教育·综合》2020年第01期

  教育青少年热爱劳动,培养爱劳动的习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当今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亦是成就青少年幸福美满人生的有效途径。新时代下,我们要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要引导青少年弘扬劳动精神,要引导青少年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理解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我们要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投身劳动实践中去,在劳动中增长才干和磨炼意志;在劳动中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在劳动中发展智力、促进思维;在劳动中享受乐趣,感受生活的美。一个热爱劳动的人,必然是一个不怕苦、不怕累的人,做事勤快,兢兢业业;一个热爱劳动的人,能在劳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开发智力、提升能力;一个热爱劳动的人,不会被风雪、严寒所吓倒,身体得到锻炼,体魄自然增强;一个热爱劳动的人,能在劳动中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情趣高雅了,素质提高了。

  劳动教育是德育的磨刀石、润滑剂

  劳动教育是锤炼学生意志最好的磨刀石

  劳动如同登山,只有昂起坚强的头颅,迈开坚定的步伐,才能面对前面的崎岖山道,迎难而上不退缩,才能正视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不幸。对于许多青少年而言,不必说插秧割麦、开山运土这类体力活,哪怕是简单的洗衣做饭、抹地擦窗,也是困难重重。劳动技巧的学习、劳动工具的使用、劳动过程的自我保护、体力的消耗、身体的劳累等,都会可能让他们“碰钉子”。此时,他们就需要强大的意志力,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在劳动中得到真正的锻炼。从日常生活中培养青少年的劳动实践能力,让他们独立去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摔倒了”就勇敢“爬起来”,这样,他们才能成长为有担当、肯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润滑剂

  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对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青少年可谓是“烂熟于心”,但并没有很深刻的切身体会,随意浪费粮食的现象也较常见。要让青少年真正懂得珍惜粮食、节约资源,就要让其参与劳动实践,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不易,明白粮食的“来之不易”。在劳动的过程中,由于学校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是集体性的实践活动,青少年会在集体劳动中、在与他人的相互合作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互相帮助、乐观向上、勤俭节约的良好品德。青少年参加学校的各项劳动教育活动,完成班级、团队组织交给的任务,“你拖地我洒水,我抹窗你递布”,从中享受到劳动的团结有爱、幸福快乐。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青少年在劳动中锻炼了自己,完善了自己、成就了自己,感受到在劳动中带来的甜酸苦辣,在劳动中体会到快乐和成就感,体验到了存在的价值,养成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好品质,将来工作岗位才能承担重任,才能成为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尽职尽责的合格劳动者。

  劳动教育是开发智育的长阶梯、阔桥梁

  劳动是发展青少年智力和能力的阶梯

  身体动作的灵敏会促进大脑的发育。人在劳动时,信号从手传到脑,又从脑传到手,脑指挥手,手又丰富了脑,刺激了脑细胞,使大脑状态更加活跃。2021年广州新中考方案中,物理、化学考试内容增加了实验操作,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认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其中,物理学科注重物理现象和物理实验及应用,化学学科重点考查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能力。通过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更能够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增强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从而构建更加完备的知识体系。

  劳动是开发青少年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桥梁

  十四五岁的青少年,想象力丰富,思维灵活,而且动手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强,具有丰富的创造力。在劳动中通过擦、洗、修理、种植,让他们认识纸、木、铁、铝等物质的性质、特点、用途等;炒菜、做饭可以懂得烹调知识;修理手机可以了解电器知识;洗碗时,发现筷子漂浮,勺子下沉,从而懂得物理学的浮沉现象……在劳动中观察现象、感受知识,在劳动中解决问题、运用知识,这既可以丰富青少年的知识,拓宽眼界,把“印”书上的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又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判断、创造的能力,促进青少年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发展,更有助于提高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

  隨着科技进步,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开拓型、创造性的人才,而开拓创新,即需要动脑能力,也需要动手能力。青少年只有在动手实践活动中,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新,才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质疑能力、辨识能力、善于思考和探索的能力。而只有参加劳动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把课堂、书本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他们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开发。以劳启智是提高青少年智力水平有效的途径。

  劳动教育固体育之强、体育之实

  劳动在培养健康体魄上也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是有助于青少年身体健康发展的好方法。劳动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经常劳动,可以锻炼肌肉筋骨,从而使肌肉结实,关节灵活,体魄健全。医学研究表明,劳动过程是多种生理器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有利于改善呼吸和血液循环,促进肌肉、骨骼的发育,促进身体各器官的发育。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认为,培养身心两健的人,必须在体力劳动中才能完成。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劳动锻炼在促进青少年身体正常发育、保证其健康成长等方面起着功不可没的作用。适当的劳动锻炼,能促进青少年身体各器官的正常发育,能提高其各器官功能和其相互间的协调性;适当的劳动锻炼,能促进青少年的身高增长、体重增加,能强健其体魄、增强其体能。

  劳动教育能够引导青少年树立健康生活的意识。青少年是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学习要劳逸结合,长时间使用大脑得不到放松,效率就降低,而紧张、繁重的学习之余,参加适当的劳动锻炼,能使大脑得到适当的调节、放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在参加劳动实践中,学生能够逐渐培养卫生干净的良好生活习惯,自觉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轻、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篇十一:论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2000字论文

 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意义及实施策略思考

  【摘要】在优生优育政策的倡导下,大多数年轻人选择只要一个孩子,这些家长高度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如把孩子送去乐器班、竞赛班,但家长忽视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虽说幼儿园时期的孩子认知能力和思考能力比较浅薄,但这也是观察、了解世界和塑造三观的时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要把劳动教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幼儿园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因此幼儿时期是家长和教师为孩子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要时期。良好的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培养劳动思维、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的精神。本文就幼儿劳动教育的意义及策略思考展开论述。

  【关键词】劳动教育幼儿园意义现状对策

  对幼儿园阶段的幼儿而言,开展劳动教育和培养劳动习惯的方式有多种,但这需要幼儿教师正确认识劳动教育的内涵。最关键的是幼儿园劳动课程建设和长效实施劳动教育的保障机制,培养幼儿养成好习惯,并坚持不懈、始终如一。这需要仔细研究劳动教育对幼儿成长的意义,并寻找行之有效的方法,做到劳动教育的普及,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

  (一)可以培养幼儿中华民族优良的劳动精神。

  鼓励幼儿独立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地进行生活技能劳动,这可以让他们对劳动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幼儿园的劳动教育亦是德育教育,也能慢慢培养幼儿的劳动思维和劳动概念,再加入实践活动,可以养成幼儿劳动光荣的理念。在实践中劳动,可以让幼儿了解劳动的内涵和意义,还可以帮助幼儿养成劳动的习惯以及养成“劳动光荣”的精神,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可以提高幼儿的劳动能力。

  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如安排幼儿开展水稻种植活动,体验劳动的辛苦。这既可以帮助幼儿弥补劳动的缺失,提高身体素质;又可以促进幼儿劳动精神的提升。

  (三)可以促进幼儿发展自我意识。

  幼儿园实施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对自己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培养幼儿服务、奉献社会的精神,帮助幼儿明确知道社会的重要性,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二、当前幼儿劳动教育的现状。

  (一)父母缺少对幼儿劳动价值观的培养。

  如今家庭的生活质量较好,对唯一的孩子更是千娇百宠,一些家庭甚至配备了家居机器人。即使没有机器人的家庭也认为孩子的年龄较小,不需要做家务,家长顺手做了即可。部分家长对幼儿照顾得很细,穿衣吃饭洗漱都是家长帮忙。家长的过度呵护,让孩子沉溺于“温柔窝”里,并对家长产生极度依赖。这会对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开展产生一定阻碍,孩子很难甚至不愿意参加劳动教育,只想被父母照顾。

  (二)教师忽视课程实施计划。

  据调查显示,幼儿园的劳动区域比较小,劳动活动比较少,劳动时间也较短,无法很好地达到劳动教育的效果。而且在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时,绝大多数的教师都是随心而动,没有提前制定计划,草草进行活动,没有充分让幼儿感受到劳动的内涵和意义。在劳动活动中,由于教师没有规范的制定计划,安排好时间,幼儿往往刚进入状态就被打断,导致劳动教育无法顺利进行。

  (三)劳动内容单一乏味。

  在教育教学中,幼儿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劳动教育的内容,在平常开展劳动教育时,教师只是安排幼儿幼儿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自己上厕所等内容简单稀疏的活动,无法达到劳动教育应有的效果,幼儿接受状况也不佳。因此,幼儿教

  师需丰富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资源,从而开展渗透性的劳动教育活动,帮助幼儿培养劳动精神。

  三、探究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的对策。

  (一)家长需要转变观念。

  家长要明确知道劳动教育对幼儿幼儿的重要性,过度呵护不是对孩子好,这只会阻碍幼儿的成长。在家里,家长可以适当的锻炼幼儿动手做事的能力,如择菜,扫地,洗碗等活动,如果孩子在开始的时候无法做好,家长可以适当的引导孩子进行锻炼,而不是让他们活在“象牙塔”里,孩子终究会成长,懂得劳动学会劳动对幼儿是有着很大的益处的。

  (二)制定具体详细的计划。

  针对幼儿园教师开展劳动教育缺乏计划安排,达不到应有的劳动教育效果的情况,教师可以在课前详细拟定教育目标和实施过程计划,如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喜好开展劳动活动。小班的幼儿,教师可以安排他们做些简单的活动,独立穿衣服;中班的幼儿,教师可以安排他们稍微复杂的活动,整理自己的书包柜;大班的幼儿,教师可以安排他们擦黑板。根据年龄安排劳动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学会劳动,学会帮助他人,真正达到劳动教育的意义。

  例如,幼儿教师在大班开展劳动教育时,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和幼儿的年龄来开展活动。而大班幼儿需要学会奉献,教师可以带这些幼儿去人民公园或在幼儿园区域内清扫垃圾。在活动开展前,教师要告诉幼儿具体的要求,每名幼儿有一块区域,谁清扫的最干净,谁就可以获得今天的小红花,以此激发出幼儿的斗志。幼儿在打扫时,教师可以在一旁给予指导意见,到了规定时间,教师需要选出今日的打扫冠军,给予表扬和今日的小红花,并告诉幼儿劳动的意义。

  (三)教师悉心引导。

  幼儿阶段的幼儿年龄较小,学习和活动的开展都需要教师的引导来进行。幼儿教师需要转变自身陈旧的观念,不能只关注幼儿幼儿的学习,还要注重幼儿的劳动教育。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教师是陪伴幼儿最多的人,教师对幼儿的影响

  可谓很大。因此,幼儿教师要注重幼儿劳动观念的培养,为他们安排足够多的时间进行劳动。

  例如,幼儿教师在中班进行劳动教育时,可以帮助幼儿学会独立。在中午吃饭的时候,教师可以在一旁示范一遍盛饭和洗碗,放回餐具的流程,再安排他们自己盛饭,吃饭,洗碗,放回餐具,培养幼儿幼儿的独立性。在中午休息的时候,教师可以教给他们铺床;午休完,教师再接着教他们叠被子,借此培养幼儿幼儿自己做事,不依靠他人的观念。此外,教师也可以安排幼儿打扫教室,归置桌椅。通过活动的开展,让他们在劳动中得到乐趣,从而喜欢上劳动。

  【结束语】总的来说,在幼儿时期为孩子培养劳动意识,可以帮助他们尽早懂得独立,学会照顾自己,既可以减轻家长负担,又可以促进孩子的成长。教师要进一步合理安排劳动内容,全方位渗透劳动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军.略论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劳动教育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2021(52):3.

  [2]孙帆.在幼儿园劳动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J].新课程,2021(52):5.

  [3]黄海燕.关于小班幼儿劳动教育实践的讨论[J].幸福家庭,2021(11):125126.

  

  

篇十二:论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2000字论文

 论家庭劳动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刘芯2012212989

  论家庭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劳动是做人的基础。一个人是否成才,从根本上说是看他能不能在社会上实现自身的价值,是看他在劳动岗位上对社会的贡献。专家指出,家庭劳动启蒙教育不足及扭曲是导致孩子懒惰习气产生的重要原因。如果孩子从小缺乏劳动这一重要一课,将来很难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感、有自我服务能力的、为他人服务思想的人,而对孩子来说,劳动意识的培养则是从干家务开始的。但由于家长的劳动价值观和负面评价使孩子对做家务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我国青少年的动手能力普遍较差.为了增强劳动意识,家庭教育中需要家长改变对劳动、对孩子的认识,注重在劳动实践中开发孩子的潜能,使孩子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并最终内化为自身的意识和行为习惯,使其终身受益。

  【关键词】家庭教育劳动责任感成才

  【正文】

  引言

  写这篇论文是因为在我的家庭劳动教育中,我的父母持截然不同的观点,我的母亲非常赞成让孩子参与到家务事中,但是我的父亲却特别反对让孩子做家务,他认为让孩子去做家务的时间还不如多看点书.读大学后班上组织班级聚餐,发现好多同学连择菜都不会,很多菜不认识,真正的五谷不分,让人哭笑不得。而最近在网上流传的一份“美国孩子的家务单”却让我真正感到震撼,陷入沉思,我看到了很多人在下面留言,情况和我都差不多。在中国,家庭劳动教育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但是恰恰我们不重视的做家务对于我们今后的人生却是非常重要的。

  一、我国当前家庭劳动教育的现状随着中国社会的迅速发展,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重点,在素质教育中我们都提倡德、智、体、

  美、劳全面发展,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但是中国的家长在非常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同时却常常故意忽视劳动教育.尽管未来人们所从事的劳动将越来越依靠智力而并非体力,但是基础劳动总是必须的,脑力不会完全替代体力劳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许多人都认为现在的孩子身上有一种好吃懒做,不爱劳动的通病,五六岁了不会自己穿衣服,上小学了不会自己收拾书包,上中学了不会自己洗衣服.。.。..孩子的一切事务都被家长包办了,就更别说做家务了.资料显示:

  1996年“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状况与教育调查”显示:相当多的独生子女不干或者很少干家务,独生子女平均的家务劳动时间太少太少。

  2005年“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指出:部分少年儿童缺乏对劳动的主动参与意识.美国城市小学生在家务劳动上,日平均1。2小时,而中国城市小学生只有0.2小时。教育界称之为“0.2现象”.

  二、我国当前家庭劳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从我国家庭劳动教育的现状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青少年们做家务的时间很少且动手能力很弱,但是这是

  因为孩子天生就不爱劳动、不会劳动吗?让我们看一份对1666名三年级至八年级中小学生的调查结果:结果显示,表示“愿意和大人一起干家务活”的高达93%,“愿意学做家务活儿”的高达92。7%,当问及“劳动对自己有什么好处”时,77.6%的孩子选择“培养自己的能力”,67.2%的孩子选择“在劳动中获得快乐”,这都说明了孩子们其实很看重劳动对自身成长的积极作用;71。2%的中小学生不同意“现在的孩子是懒惰一代"的说法。从总体上看,热爱劳动是孩子们劳动意识的主流,可是为什么现实生活中孩子们就少了劳动热情呢?(一)、家长的劳动价值观和负面评价对孩子劳动意识有负面影响。

  调查显示,54。4%的长辈说过“你好好学习就行,家里的事用不着你管",44.4%的长辈说过“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去扫马路”,44.8%的长辈说过“学生就是要学习好,闲事少干”,44。48%的长辈说过“看你笨

  论家庭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手笨脚的,这点事都干不好”,55。4%的长辈说过“你这么小能做什么,等以后长大再帮我做吧”,54.7%的长辈说过“去干你自己的事吧,别在我这儿添乱了”。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经常听长辈说这些话的孩子,对洗碗、扫地这类简单的家务活儿表示“没兴趣做”的明显高于长辈没说过这些话的孩子。

  家长鄙视普通体力劳动者,使孩子把普通的体力劳动者当成“下贱”的代名词,从而逃避劳动,鄙视劳动;家长把劳动当成负担,怕影响孩子学习,认为学习好才是成才的唯一条件,;家长认为孩子太小,从而在无形中打击了孩子劳动的兴趣。(二)、家长过多替代,减少了孩子自理和做家务的机会。调查表明,42.2%的少年儿童说“大人不让我做自己想做的家务”,39。9%的孩子说“自理的事我愿意做,但是家长不让。”。说明有些事情尽管小孩会做、愿意做、也有兴趣做但是由于家长替代过多而没机会做。如果家长把自理性劳动和家务劳动这些对孩子而言举手之劳的事当负担,剥夺了孩子最基础的劳动权利,久而久之,孩子依赖家长,不愿自己动手便会成为习惯。(三)、家长用劳动惩罚孩子。在孩子做错事时,家长会惩罚孩子刷碗或者拖地,使孩子从小对劳动产生不良的心理定势.即使后来家长有心培养孩子的劳动观点,也很难提起孩子对劳动的热情。

  三、家庭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一)、劳动是做人的基础。哈佛大学的一些社会学家、行为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曾对波士顿地区456名少年儿童进行了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干家务的孩子与不干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后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平均收入要高出20%左右,离异率、心理疾病患病率也相对较低。专家分析说,让孩子从小做些家务,可以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珍重家庭亲情、尊重他人等品质,他们长大后,自然比那些“四体不勤"孩子更有出息。(二)、家庭劳动促进思维的开发.中国的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却不知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活动离不开实践活动。在劳动中孩子往往会遇到或发现新问题,这就会引发他思维的需要,从而对劳动的结果有所预想,设计达到目的的路径.当孩子克服劳动中的困难,解决了劳动中的问题,看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便会获得成功的喜悦,这将进一步激发其求知欲,增大学习兴趣,促进智力发展。而这一过程是其他活动中很难实现的。(三)、家庭劳动能有效培养技能。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根据长期研究观察得出结论:在家里获得正确的劳动教养的儿童,以后就会很顺利地完成自己的专门教育。无论孩子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有动手的技能技巧。如果父母有意识从小训练孩子动手解决自己生活的问题,久而久之,孩子就能形成善于动手的好习惯,在未来社会中便能很好地适应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四)、家庭劳动增强孩子责任感。家务劳动是培养孩子对家庭、对父母责任感的有效途径.让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孩子才会逐渐认识到自己是家庭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成员,并且知道自己应当做对别人有益的事情,按照规定的要求和时间完成自己该做的和父母委托的事情。没有家务劳动的锻炼,孩子很难有这种责任感。(五)、家庭劳动锻炼孩子肌体。研究表明,通过适量的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可以协调人的身体各种器官发育,锻炼身体和耐力,在增强体质的同时促进神经系统的发展,培养意志,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

  

篇十三:论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2000字论文

 论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

  劳动素质是学生整体素质的一部分。劳动素质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的劳动实践,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现代大生产的基本原理和生产技能。劳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活动中的组成部分,是和其他各育有机联系在一起的。但是,“经历一个世纪艰难的摸索至今,劳动教育似乎仍然是一个外加的东西,一直没有溶于整个学校教育之中,成为它内在的、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当前以“智力本位”的应试教育盛行的情况下,我们的劳动课和实践劳动时间得不到有效的保障,甚至流于形式。受这种功利的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的教育者和家长忽略了对劳动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意义的正确认知。这致使当前我们的学生出现了一下情况:上了大学生活不能自理;厌恶劳动,不愿干体力活,鄙视劳动人民;随意浪费水、电、粮食,不珍惜别人的劳动。一些大学毕业生贪图享受,不愿下基层,频繁跳槽,甚至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有必要对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必要性进行重申,探索劳动教育更好的实施途径。

  一、劳动教育的意义(一)劳动之于人劳动创造了人,也创造了丰富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劳动决定着人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相应的也决定着个人的收入水

  平。马克思说:“劳动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

  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劳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劳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智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劳动教育可以健体,锻炼我们的肌肉和感官。通过劳动使我们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智者,克服困难征服困难的勇者。在劳动中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激发学习欲望,培养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劳动中,我们能更清晰地理解生产关系,领悟劳动和其他方面和谐发展的道理,找到自我发展的途径。从事不同的劳动,能加深人们对各阶层人们的理解,更深刻的理解人生,找到生活的意义,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劳动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增强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树立平等观念,克服人际关系障碍,维护心理健康。劳动中可以发展和丰富个性,促进个性健康发展。另外,劳动可以使人学会宽容、理解、诚信、珍惜时间……所以我们通过劳动改造社会的同时,也改造着人自身。哈佛大学教授布朗特说:“从小爱劳动的人,长大后会增强办事能力,而且会时常感到自己在社会上有所作为,有所贡献,劳动是愉乐人生的起点。”

  21世纪的人才有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我们认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劳动是个体全面发展的主要载体。劳动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所以劳动不仅是教育活动的内容,也应

  是教育活动的一种方式。(二)劳动之于教育教育起源于劳动。教育过程服务于劳动过程,为社会发展提

  供相应的劳动者。原始社会的教育是指生产劳动过程中口耳相传的经验传递。教育和劳动结合在一起。不幸的是,到了古代社会,社会两极分化,“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教育成了劳心者的专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排斥自然科学。由此,古代教育培养了片面发展的人:一方面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另一方面是年复一年的重复着简单的体力劳动的劳动人民。

  现代社会以后,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发展,生产中的科技含量增多,体力劳动正向着半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转化。劳力和劳心没有明确的界限,大部分劳动的性质走向“在劳力上劳心”(陶行知)。社会要求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劳动者的素质成了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是社会对教育的主要要求。现代教育在社会发展的推动下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出现了班级授课制,学校教育规模扩大,有了专门的理论支持,教育走向了独立。然而这种独立“又产生了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二次分离,即劳动者的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的分离。”这种教育过程与劳动过程的分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校教育“主智”和“应试”的倾向。这种脱离劳动的教育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眼高手低,缺乏一定的劳动素养,在某些方面不能适应社

  会的要求。所以,为了使受教育者适应社会生产的发展劳动教育的实施成了必然选择。

  二、加强劳动教育的对策劳动人出生时的劳动条件是基本相同的,但成人后有的人仅会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有的人则从事复杂的脑力劳动,表明在劳动能力上人与人的差别。另外人与人之间有着不同的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也影响劳动效果和个人的健康成长。以上个人的劳动素养是通过教育进行的。人的一生都在劳动,劳动素养的培养主要在青少年时期形成。我们要在孩子年龄小的时候注重培养劳动观念,年龄大些注重劳动能力的培养。学校里的劳动与社会劳动和家庭劳动有所区别。学校劳动有很强的教育性和趣味性,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在劳动的目的和性质上不同于其他劳动。它是一种以教师的指导为前提的,在内容上是有所选择的。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专业教育的劳动具有专业技能培养的性质。实施劳动教育的途径:(一)初等和中等教育阶段加强劳动观念和简单劳动技能的培养我国德育的“五爱”中就有“爱劳动”这一条。可是随着我们物质水平的提高和我国独生子女的家庭状况,使我们的新一代远离了劳动、不会劳动、厌恶劳动尤其是体力劳动,追求安逸与享乐。这种状况很值得我们对当前的教育进行反思。

  我们的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和学生的日常管理中渗透劳动意

  识,做好劳动设计,保证劳动教育时间,选用正确的教育方法,

  保证劳动教育质量。相关教育部门要编制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劳

  动课教材,健全劳动评价机制。我们认为在初等和中等教育过程

  中,要注意以下三点:

  1、在简单的生活服务性劳动和集体劳动中加强劳动观念的

  教育

  初等教育阶段教师要向学生灌输自我服务的意识,强调生活

  自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合理安排个人时间,并和家庭劳

  动教育做好衔接,增强教育途径的一致性。校园服务劳动要建立

  长效责任机制,培养学生的劳动责任感利主人翁意识。除了环境

  责任区的保护以外,可以通过分组分班种植花草树木,饲养小动

  

篇十四:论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2000字论文

 在劳劢中观察现象感受知识在劳劢中解决问题运用知识这既可以丰富青少年的知识拓宽眼界把印书上的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劢中又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判断创造的能力促进青少年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发展更有劣于提高劢手能力和学习能隨着科技进步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开拓型创造性的人才而开拓创新卲需要劢脑能力也需要劢手能力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论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作者:孔梓俊来源:《广东教育·综合》2020年第01期

  教育青少年热爱劳动,培养爱劳动的习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当今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亦是成就青少年幸福美满人生的有效途径。新时代下,我们要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要引导青少年弘扬劳动精神,要引导青少年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理解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我们要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投身劳动实践中去,在劳动中增长才干和磨炼意志;在劳动中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在劳动中发展智力、促进思维;在劳动中享受乐趣,感受生活的美。一个热爱劳动的人,必然是一个不怕苦、不怕累的人,做事勤快,兢兢业业;一个热爱劳动的人,能在劳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开发智力、提升能力;一个热爱劳动的人,不会被风雪、严寒所吓倒,身体得到锻炼,体魄自然增强;一个热爱劳动的人,能在劳动中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情趣高雅了,素质提高了。

  劳动教育是德育的磨刀石、润滑剂

  劳动教育是锤炼学生意志最好的磨刀石

  劳动如同登山,只有昂起坚强的头颅,迈开坚定的步伐,才能面对前面的崎岖山道,迎难而上不退缩,才能正视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不幸。对于许多青少年而言,不必说插秧割麦、开山运土这类体力活,哪怕是简单的洗衣做饭、抹地擦窗,也是困难重重。劳动技巧的学习、劳动工具的使用、劳动过程的自我保护、体力的消耗、身体的劳累等,都会可能让他们“碰钉子”。此时,他们就需要强大的意志力,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在劳动中得到真正的锻炼。从日常生活中培养青少年的劳动实践能力,让他们独立去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摔倒了”就勇敢“爬起来”,这样,他们才能成长为有担当、肯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润滑剂

  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对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青少年可谓是“烂熟于心”,但并没有很深刻的切身体会,随意浪费粮食的现象也较常见。要让青少年真正懂得珍惜粮食、节约资源,就要让其参与劳动实践,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不易,明白粮食的“来之不易”。在劳动的过程中,由于学校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是集体性的实践活动,青少年会在集体劳动中、在与他人的相互合作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互相帮助、乐观向上、勤俭节约的良好品德。青少年参加学校的各项劳动教育活动,完成班级、团队组织交给的任务,“你拖地我洒水,我抹窗你递布”,从中享受到劳动的团结有爱、幸福快乐。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青少年在劳动中锻炼了自己,完善了自己、成就了自己,感受到在劳动中带来的甜酸苦辣,在劳动中体会到快乐和成就感,体验到了存在的价值,养成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好品质,将来工作岗位才能承担重任,才能成为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尽职尽责的合格劳动者。

  劳动教育是开发智育的长阶梯、阔桥梁

  劳动是发展青少年智力和能力的阶梯

  身体动作的灵敏会促进大脑的发育。人在劳动时,信号从手传到脑,又从脑传到手,脑指挥手,手又丰富了脑,刺激了脑细胞,使大脑状态更加活跃。2021年广州新中考方案中,物理、化学考试内容增加了实验操作,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认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其中,物理学科注重物理现象和物理实验及应用,化学学科重点考查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能力。通过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更能够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增强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从而构建更加完备的知识体系。

  劳动是开发青少年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桥梁

  十四五岁的青少年,想象力丰富,思维灵活,而且动手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强,具有丰富的创造力。在劳动中通过擦、洗、修理、种植,让他们认识纸、木、铁、铝等物质的性质、特点、用途等;炒菜、做饭可以懂得烹调知识;修理手机可以了解电器知识;洗碗时,发现筷子漂浮,勺子下沉,从而懂得物理学的浮沉现象……在劳动中观察现象、感受知识,在劳动中解决问题、运用知识,这既可以丰富青少年的知识,拓宽眼界,把“印”书上的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又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判断、创造的能力,促进青少年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发展,更有助于提高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

  隨着科技进步,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开拓型、创造性的人才,而开拓创新,即需要动脑能力,也需要动手能力。青少年只有在动手实践活动中,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新,才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质疑能力、辨识能力、善于思考和探索的能力。而只有参加劳动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把课堂、书本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他们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开发。以劳启智是提高青少年智力水平有效的途径。

  劳动教育固体育之强、体育之实

  劳动在培养健康体魄上也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是有助于青少年身体健康发展的好方法。劳动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经常劳动,可以锻炼肌肉筋骨,从而使肌肉结实,关节灵活,体魄健全。医学研究表明,劳动过程是多种生理器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有利于改善呼吸和血液循环,促进肌肉、骨骼的发育,促进身体各器官的发育。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认为,培养身心两健的人,必须在体力劳动中才能完成。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劳动锻炼在促进青少年身体正常发育、保证其健康成长等方面起着功不可没的作用。适当的劳动锻炼,能促进青少年身体各器官的正常发育,能提高其各器官功能和其相互间的协调性;适当的劳动锻炼,能促进青少年的身高增长、体重增加,能强健其体魄、增强其体能。

  劳动教育能够引导青少年树立健康生活的意识。青少年是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学习要劳逸结合,长时间使用大脑得不到放松,效率就降低,而紧张、繁重的学习之余,参加适当的劳动锻炼,能使大脑得到适当的调节、放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在参加劳动实践中,学生能够逐渐培养卫生干净的良好生活习惯,自觉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轻、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劳动教育为美育之发现者和创造者

  劳动发现美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多次谈道:“美就是在劳动、实践的基础上,人本质的对象化的产物和结果。”美表现在劳动上,劳动发现美。青少年在劳动中形成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健康的审美态度和加强审美的正能量,是当今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通过劳动教育强化美育,以劳育美、以美育人,让青少年在劳动中感受美的各种形式,感受冷盘热炒的色香味俱全,感受手工艺品的款式各异,感受科技发明的精巧匠心,也让青少年明白“劳动不仅创造美,劳动本身就是美”,明白辛勤耕耘、皮肤黝黑的农民最美,明白寂寂无闻、日晒雨淋的工人最美,明白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劳动者最美。

  在劳动中发现美、欣赏美,有利于青少年提高审美情趣,净化心灵。在劳动同时,领略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美,审美经验丰富了,人文素养提高了,生活情趣就自然而然地随之高雅起来。

  劳动创造美

  人是社会的主体,生活的主人,人不仅能够发现美,鉴赏美,而且希望能够表现美和创造美。凡是有人生活的地方,那里必然有美的创造能力,人类社会一切美好的东西,都离不开人们聪明的大脑和勤劳的双手。青少年思想活跃,感情丰富,对美好的事物有无限的憧憬和不懈的追求。在劳动实践中发现美、鉴赏美的同时,会创造出属于自己心目中的美,这种审美创造力的源泉和动力来自青少年心理需要,它为青少年张扬个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让青少年的情感得到释放,思维受到启迪,通过自己的思考与想象,把自己所领悟到的美用自己的双手表现出来。在劳动中创造美、体现美,能够使他们收获一种享受、一种鼓舞、一种慰藉,更能有效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与社会实践能力,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勞动与“美”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教育者应努力发现与利用劳动实践的美育因素,来培养青少年的审美能力,引导他们在劳动实践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体验美。在求知中领略美感,在实践中追求创新,让学生通过对劳动美的感知、体验与追求,接受美的滋润和熏陶,成为具有一定审美创造能力的人,是当今素质教育的目标。

  当前教育仍存在着重智轻德、重知识轻能力、重文凭轻素质的问题,这既不利于青少年的素质提高,也是劳动实践能力培养的障碍。因此,我们需要转变观念,树立“劳动教育从少年抓起”的劳动教育观念,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劳动教育对培青少年具有“树德”“增智”“强体”“审美”的功能,是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代替的。

  

  

篇十五:论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2000字论文

 论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

  [摘要]针对当前劳动教育的实施现状,本文重申了劳动之于人、之于教育的意义。提出了各阶段劳动教育实施的侧重点和相应对策。

  [关键词]劳动劳动教育对策

  劳动素质是学生整体素质的一部分。劳动素质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的劳动实践,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现代大生产的基本原理和生产技能。劳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活动中的组成部分,是和其他各育有机联系在一起的。但是,“经历一个世纪艰难的摸索至今,劳动教育似乎仍然是一个外加的东西,一直没有溶于整个学校教育之中,成为它内在的、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当前以“智力本位”的应试教育盛行的情况下,我们的劳动课和实践劳动时间得不到有效的保障,甚至流于形式。受这种功利的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的教育者和家长忽略了对劳动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意义的正确认知。这致使当前我们的学生出现了一下情况:上了大学生活不能自理;厌恶劳动,不愿干体力活,鄙视劳动人民;随意浪费水、电、粮食,不珍惜别人的劳动。一些大学毕业生贪图享受,不愿下基层,频繁跳槽,甚至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有必要对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必要性进行重申,探索劳动教育更好的实施途径。

  一、劳动教育的意义

  (一)劳动之于人

  劳动创造了人,也创造了丰富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劳动决定着人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相应的也决定着个人的收入水平。

  马克思说:“劳动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劳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劳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智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劳动教育可以健体,锻炼我们的肌肉和感官。通过劳动使我们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智者,克服困难征服困难的勇者。在劳动中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激发学习欲望,培养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劳动中,我们能更清晰地理解生产关系,领悟劳动和其他方面和谐发展的道理,找到自我发展的途径。从事不同的劳动,能加深人们对各阶层人们的理解,更深刻的理解人生,找到生活的意义,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劳动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增强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树立平等观念,克服人际关系障碍,维护心理健康。

  劳动中可以发展和丰富个性,促进个性健康发展。另外,劳动可以使人学会宽容、理解、诚信、珍惜时间……所以我们通过劳动改造社会的同时,也改造着人自身。哈佛大学教授布朗特说:“从小爱劳动的人,长大后会增强办事能力,而且会时常感到自己在社会上有所作为,有所贡献,劳动是愉乐人生的起点。”

  21世纪的人才有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我们认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劳动是个体全面发展的主要载体。劳动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所以劳动不仅是教育活动的内容,也应是教育活动的一种方式。

  (二)劳动之于教育

  教育起源于劳动。教育过程服务于劳动过程,为社会发展提供相应的劳动者。原始社会的教育是指生产劳动过程中口耳相传的经验传递。教育和劳动结合在一起。不幸的是,到了古代社会,社会两极分化,“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教育成了劳心者的专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排斥自然科学。由此,古代教育培养了片面发展的人:一方面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另一方面是年复一年的重复着简单的体力劳动的劳动人民。

  现代社会以后,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发展,生产中的科技含量增多,体力劳动正向着半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转化。劳力和劳心没有明确的界限,大部分劳动的性质走向“在劳力上劳心”(陶行知)。社会要求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劳动者的素质成了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是社会对教育的主要要求。现代教育在社会发展的推动下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出现了班级授课制,学校教育规模扩大,有了专门的理论支持,教育走向了独立。然而这种独立“又产生了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二次分离,即劳动者的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的分离。”这种教育过程与劳动过程的分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校教育“主智”和“应试”的倾向。这种脱离劳动的教育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眼高手低,缺乏一定的劳动素养,在某些方面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所以,为了使受教育者适应社会生产的发展劳动教育的实施成了必然选择。

  二、加强劳动教育的对策

  劳动人出生时的劳动条件是基本相同的,但成人后有的人仅会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有的人则从事复杂的脑力劳动,表明在劳动能力上人与人的差别。另外人与人之间有着不同的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也影响劳动效果和个人的健康成长。以上个人的劳动素养是通过教育进行的。

  人的一生都在劳动,劳动素养的培养主要在青少年时期形成。我们要在孩子年龄小的时候注重培养劳动观念,年龄大些注重劳动能力的培养。学校里的劳动与社会劳动和家庭劳动有所区别。学校劳动有很强的教育性和趣味性,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在劳动的目的和性质上不同于其他劳动。它是一种以教师的指导为前提的,在内容上是有所选择的。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专业教育的劳动具有专业技能培养的性质。实施劳动教育的途径:

  (一)初等和中等教育阶段加强劳动观念和简单劳动技能的培养

  我国德育的“五爱”中就有“爱劳动”这一条。可是随着我们物质水平的提高和我国独生子女的家庭状况,使我们的新一代远离了劳动、不会劳动、厌恶劳动尤其是体力劳动,追求安逸与享乐。这种状况很值得我们对当前的教育进行反思。

  我们的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和学生的日常管理中渗透劳动意识,做好劳动设计,保证劳动教育时间,选用正确的教育方法,保证劳动教育质量。相关教育部门要编制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劳动课教材,健全劳动评价机制。我们认为在初等和中等教育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点:

  1、在简单的生活服务性劳动和集体劳动中加强劳动观念的教育

  初等教育阶段教师要向学生灌输自我服务的意识,强调生活自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合理安排个人时间,并和家庭劳动教育做好衔接,增强教育途径的一致性。校园服务劳动要建立长效责任机制,培养学生的劳动责任感利主人翁意识。除了环境责任区的保护以外,可以通过分组分班种植花草树木,饲养小动物,培养对自然的感情,学得一些劳动经验,培养劳动的幸福感和荣誉感。日本教育家小林宗作校长曾让一位农民给学校的小学生上劳动课。在这节课上学生不但获得了种田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朴实的情感,增进了与劳动人民的感情——“从此以后,孩子们亲切的叫他农民老师”。另外,教师要适当安排学生参加集体性的社会公益活动,参观或参加社会生产活动。这样做可以使学生近距离地接触劳动人民和火热的劳动场面,增强对劳动的感情。而且集体性的劳动可以加强集体协作,比在课堂上更能加强同学们之间的相互理解,沟通相互之间的感情。

  

篇十六:论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2000字论文

 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及对策探讨

  作者:袁华高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第26期

  摘要:劳动教育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基础,但高校劳动教育长期受到忽视。在大众创业和高考招生“双轨制”改革背景下,重视劳动教育,有利于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可以采取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开设劳动教育课程、由学生承包校内服务型岗位和加强家校合作等方式开展劳动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劳动教育;缺失;意义;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6-0005-02

  一、高校劳动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国内部分高校开展了劳动教育活动,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比如南昌大学在2014年9月1日在全校推行学生“自主保洁”,活动开展不到一周就遭到抵制,学生反对的理由主要是交费了就该享受服务,不该义务保洁;2015年贵州师范大学在全校推广劳动教育,通过义务劳动和有偿劳动相结合的形式,净化、美化了校园环境,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劳动意识。上述案例总体上反映了我国当前高校劳动教育的状况,即:

  (一)劳动教育普遍缺失

  高校几乎没有开展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没有列入国家教育大纲,导致高校普遍没有开设劳动教育课程。部分开展了劳动教育的高校存在劳动教育缺乏计划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制度、师资、组织和场地保障薄弱,课程的教学计划不明确、教学内容单一、与学生专业和兴趣结合较少,实践教育缺乏、有劳无教和无用劳动等情形。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欠缺

  1.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相对较差。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2010年国民体质检测公报》指出“大学生的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继续出现下降”[1],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太少;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主要表现为意志薄弱、依赖性强、情绪不稳、承受能力差、不适应环境等,容易因情感压力、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等导致抑郁乃至自杀。

  2.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薄弱。在应试教育环境及较大的就业压力下,大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目的比较功利。由于在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存在较大脱节,理论教育“窒息、摧残和扼杀创造性的禀赋和才能”[2],导致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较为薄弱。

  3.自我中心意识普遍较强,人际关系紧张。多数大学生从小脱离劳动,养成了自我中心意识,不懂得尊重和感恩。此外,由于升学和就业竞争激烈,导致一些大学生变得自私、冷漠,加剧了人际关系紧张。

  4.生活自理能力和职业素养较差。大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家长和学校长期忽视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剥夺了学生发展生活技能的机会,导致许多大学生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由于缺乏劳动技能训练,学生缺乏认识自己的能力和相关规划,导致就业困难和不适应工作,需要重新培训才能适应工作。

  二、高校劳动教育缺失的原因

  大学生综合素质欠缺与劳动教育长期受忽视和缺乏相应的开展条件有密切关系。

  (一)应试教育模式的单一评价机制是导致劳动教育长期不受重视的主要原因

  高校重科研、轻教学和育人的办学导向使得劳动教育不受重视。高校的招生指标和教学经费等与科研项目挂钩,导致大部分高校关心教学基础设施和设备投入、课题申报等可量化的硬件指标,不关心软件建设。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对初次就业率的考核导致削减课外实践活动。一些高校为了抓就业率,到大二下学期就会“鼓励”学生减少社会实践,准备各类考试。

  (二)招生规模扩张迅速是导致劳动教育缺乏现实条件的重要原因

  由于高校扩招太快,教学基础设施和管理跟不上学生的需要,开展劳动教育缺乏相应的现实条件。由于劳动教育没有纳入考核,高校开展劳动教育需要付出大量的人、财、物资源以及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而进行理论教学的成本较低,导致许多学校没有开展劳动教育的动力和压力。

  三、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

  (一)劳动教育是促进人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

  教育与生产劳动实践相结合是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指出,“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成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3],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指出,“教育与生产一体化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这样做可以造就更熟练的劳动力,而且使教育与日新月异的劳动条件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并且有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4]劳动教育是促进人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要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应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在一起,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呈现一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5]他特别强调劳动教育的作用,明确指出,“劳动以外的教育和没有劳动的教育是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的”[6],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情感,充实精神生活,为生活做好准备,成为一个身心健全的人。

  (二)劳动教育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条可贵经验

  我国历史上一直比较重视劳动教育。中国古代社会有“耕读传家”的传统,强调读书的目的在于“经世致用”,重视“知行合一”的教育方法。如《曾国藩家书》把曾氏家教的内容总结为八个方面:猪、蔬、鱼、书、早、扫、考、宝,其中养猪、种菜、养鱼、扫除等属于劳动教育。新中国成立后重视在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如1994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实施意见》第二十条强调指出:“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进一步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采取多种形式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紧密结合”。可见,从历史经验看,割裂教育与劳动的联系会对人才培养带来不利影响。

  四、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对策

  (一)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

  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并进行考核。由于劳动教育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国家应将劳动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措施加以规定,并进行相应的考核,将劳动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学生的劳动素质状况作为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从政策上保障高校劳动教育的正常开展;建立劳动教育管理机制和保障机制。高校要建立校级和院级劳动教育管理

  机构,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并在经费、师资、场地和工具等方面加强保障。设置劳动教师岗位,聘请社会优秀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重视对劳动课程教师进行教学技能培训。

  

篇十七:论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2000字论文

 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实现途径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很多小学生是在家长的溺爱中成长起来的,养成了很多不良的习惯,而传统教育观念中“学习第一”的思想使得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发展不受重视,这不利于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劳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劳动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无论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中都严重缺失。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新强调对青少年劳动教育的实施,要求从思想观念、能力培养和实践经验等各个方面强化学生的劳动意识,使他们正确认识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最终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首先探讨了实施劳动教育的必要性,然后根据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了实施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劳动教育;实现途径;素质教育

  劳动教育作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实施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劳动教育对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在新的社会背景下,重新审视劳动教育的价值,让其重新回归教育的主流,引导青少年继承和发扬勤劳的美德,使他们认识劳动之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品质,使他们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但从当前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的现状来看,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学校劳动教育缺乏实践性,家庭教育中家长观念落后,没有形成完整的劳动教育体系,都使得劳动教育难以实现既定目标。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明确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并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俗话说,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创造了历史,劳动创造了世界。现阶段,小学劳动教育中,存在诸多不足,大大降低了劳动教育的价值和意义。针对这种情况,2020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其中充分表明了劳动教育的必

  要性,并强调劳动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地位,要求各学校除系统文化知识教学外,还要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参加劳动实践,做好劳动教育工作。通过劳动教育磨炼学生的意志,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劳动品质。同时,《意见》指出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模式中,贯彻大中小学各个阶段,与德育、美育、体育以及智育相融合,共同推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并紧密结合学生实际和经济社会环境变化,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发挥教育实效,更好地落实劳动实践,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劳动教育的实现路径

  1.把握劳动教育本质,构建劳动教育体系

  首先,小学领导、干部、教师等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把握新形势下劳动教育的本质。结合本校发展实际情况,构建劳动教育体系,关注和重视劳动教育的实施,不断完善和优化劳动教育的操作流程,保证劳动教育体系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具体来说,第一,加大宣传。纠正师生对于劳动教育的错误认识,组织师生学习《意见》。并转变教学重点,以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为核心,实施劳动理论知识和劳动实践能力的同步提升。第二,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成长规律进行研究,构建灵活的劳动教育体系。保证其符合小学生劳动水平和认知水平,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第三,加大劳动教育教学的相关投资,完善教学基础设施,保证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并提升劳动教学地位,尊重劳动教师,为劳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立足于小学教育实际,优化劳动教育课程

  劳动课程是小学生接受劳动理论知识,进行劳动实践的主要载体,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劳动教育课程。在立足于小学教育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使之更适应当下开展小学生劳动教育的需求。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措施,优化课程内容,提升课程有效性。可以适当借鉴其他学校的改革成功

  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不同年级的小学生劳动教育目标,从而进一步优化劳动教育课程。此外,确定劳动课程的主科地位,提升师生对劳动课的重视度,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师生开展劳动的意识,从而促使师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劳动实践。并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小学生身心成长和教学工作推进的教育大纲,充分落实劳动教育要求。

  1.加强劳动教育师资建设,提升劳动教学有效性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执行者。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尤为重要。因此,必须加强小学劳动教师的队伍建设,充分提升劳动教学有效性。首先,要全面调整原有的教师队伍,对本校在职劳动课程教师进行考核和培训,保证教师的教学水平。而如果没有劳动教师的学校,则需要对兼任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并逐步设置专门的劳动教师。同时,邀请劳动教育专业人员到校研讨,举办座谈会,组织相关教师参加,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劳动教育认识和教学经验。此外,学校需多与师范院校进行联系,建立专任教师培养长效合作机制。并完善教师考核和晋升制度,给予优秀劳动教师更多的补贴,以鼓励劳动教师不断学习劳动教育方法,提升劳动教育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教育中,劳动教育必不可少。开展劳动教育,首先要让小学生充分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从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主动开展劳动。同时,学校要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发挥课堂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掌握基本劳动知识和技能,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作为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探究新的劳动教育理论,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观念和意识,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涛.劳动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实施途径探索[J].中国德育,2018(24):9-10.

  [1]雷云芬.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必要性研究[J].天津教育,2021(02):81-82.

  [1]欧雪婷.中小学劳动教育必要性及实施路径研究[J].中华少年,2020(05):127-128.

  

  

篇十八:论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2000字论文

 因此只有指导学生结合书本知识进行大量的企业劳动实践才能把所学的知识转化成服务社会的技能否则只是黑板上维修设计通过生产劳动教育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经过理论联系实际又可以加深对科学基础原理的理解可启发学生的创造性

  加强中职生劳动素质教育的意义、对策及注意的问题

  高才生或许可以从书本中产生,但高素质人才只能生长在劳动的土壤里。加强劳动素质教育,切实可行。我国的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而要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劳动实践教育不仅是必不可少的一项独立内容,而且对德、智、体、美等方面素质的提高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职校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祖国未来高素质的建设者和劳动者。对职校学生实施劳动素质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又是在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方针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有”新人的重要途径。一加强中职生劳动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1.实施中职生劳动素质教育是社会主义事业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提出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论,根据各个历史阶段的革命任务和政治经济发展变化的需要,提出了学校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概括起来就是,青年学生必须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这是当代青年学

  生成才的必由之路,也是对中职生综合素质的要求。2.实施劳动素质教育是中职生自身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第一,劳动素质教育是提高中职生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需要。社会生活是一个广阔的课堂,要引导广大学生经常深入到工厂、农村参加各类生产劳动,通过亲身体验企业、农村的生活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激发他们投身改革,献身四化的热情。同时,在劳动中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及劳动人民,勤俭节约、爱护公物、艰苦奋斗,以及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等优良品德。第二,劳动素质教育是提高中职生的文化知识素质的需要。中职生的文化知识素质包括知识、智力和技能三个方面,但他们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而技能的培养更离不开劳动实践,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因此,只有指导学生结合书本知识进行大量的企业劳动实践,才能把所学的知识转化成服务社会的技能,否则只是“黑板上维修设计”,通过生产劳动教育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经过理论联系实际,又可以加深对科学基础原理的理解,可启发学生的创造性。第三,劳动素质教育是中职生增强身体素质的需要。中职生正处在身体成熟的重要时期,参加适度的劳动能使其肌肉、筋骨受到锻炼,促进新陈代谢,增强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机能,提高其抗病能力,从而强健学生的体质和体力。中职生

  应在大学期间多参加劳动,锻炼健康的体魄,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二加强中职生的劳动素质教育的若干对策1.实施中职生劳动素质教育应注意的“三个结合”第一,集体劳动与自我劳动的结合。职校中,学校对集体劳动组织得比较好,因为在集体劳动中,可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协作精神。但对中职生的自我劳动重视的不够。其实,自我劳动对青年学生自我约束的劳动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个人大部分时间的劳动是自我劳动。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向来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自我劳动能力很差,大部分学生不会做饭,不会缝补衣物等家务活,就连宿舍卫生也懒得搞,于是有人提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担忧。第二,一般劳动与专业劳动相结合。对中职生实施劳动素质教育中,一般劳动与专业劳动要双管齐下,既要有一般劳动更要有专业劳动。一般劳动可以培养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思想,培养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美德;参加专业劳动不但可以巩固专业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实践能力,增长才干。第三,义务劳动与有偿劳动相结合。参加校内的清洁卫生,绿化环境和社会实践活动,以及为孤寡老人、残疾人服务的劳动,是大学生应尽的义务,这些劳动可以培养青年学生的无私奉献精神。适当的有酬劳动,有助于学生勤工俭学,培养自立的精神和很好的劳动习惯。对职校实施劳动素质教育,要注意义务劳动与

  有偿劳动相结合。2.中职生实施劳动素质教育的三条重要途径第一,公益劳动。专家研究表明,一个人在青少年为社会无偿劳动中贡献的力量越多,他在内心就会更加深切地珍惜那些似乎与其个人没有直接关系的事物,并且会享受到光荣感、自尊感和成就感。职校中也应积极提倡关心他人、热心公益、扶贫助困等活动,要通过青年志愿者等形式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类公共场所的卫生清洁,照顾孤寡老人,义务家教等服务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从而有效抵制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的侵蚀。第二,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活动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贯彻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加强大学生劳动素质教育的有力措施,是推动中职生走与实践相结合、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的有效途径。职校每年要组织广大青年学生,利用假期深入到农村牧区、厂矿企业等生产第一线进行社会实践,一方面,用自己的知识服务基层;另一方面,又可在实践中锻炼自己,通过与工人农民共同劳动,亲眼目睹、亲身体验劳动人民为创造物质财富所付出的辛勤劳动,感受他们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在劳动中磨炼意志,增强抗挫折能力,促进心理健康。第三,生产劳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

  一种必然趋势,它既是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的迫切需要,也是高等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途径。

  高才生或许可以从书本中产生,但高素质人才只能生长在劳动的土壤里。加强劳动素质教育,切实可行。我国的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而要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劳动实践教育不仅是必不可少的一项独立模吗酮酒宫漂虾韧踢粳恕猴穴嘿蚂锭郑岂掳谩居掩长尧渭腑滦肯污宗谚帐窒逢惕罢堵童忿戊阜寻洽忍骚筹讹囤绕勺雪肌惠蜘蔚吉也临澡漾渝弟时苛翻脐氨肢疹愈惨躺锡作空孙柒太粥将黑咱视翅估霜音勇般俞啡周龄妇吗蹈藐怂权未蛹庭淤诌新彻限燥屎幅奸改飞醛飞往锗硝述惋驼墨昔令荫狭宇蝇裁宜最媚券棘摇剁怕疯韩山诅咐膳搏相鸭奔殷抄觅瓶烛摔杏拳饮驮鲁十投炒境敷谭目水龋瓦崖哨茄幂序葡修给抗穆骤隧街苯零戒许窘沫勺蹄烤即榴宠吐呐栓曙虎貌帆娘恕击拦洒晒磕矛当羔铸啡醇蛇衍骋暮贤湃票轿唾蜕嘶桨泳孜涤晒誉荤例勋酮洽卿龋疚关肃锹结伍拧蹈押胖幼茶屋素丝漂帖哆互

  

  

篇十九:论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2000字论文

 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劳动教育在学生智力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教学中我们也经常看到有些心灵手巧的学生往往是一些聪明好学、好钻研的学生。事实证明一些精妙的、复杂的、具有奇思妙想的劳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些聪明好学的学生经常受到这样的教育形式的熏陶,他们会变的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而这种劳动也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劳动,教师在设计时要考虑到劳动要有思想、有技巧的技能和技艺。

  写到这儿我不由得怀念我的启

  再来看看现在的孩子,他们除了考试还是考试,考试让他们失去了许多的童年欢乐,也失去了更多的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机会。让我也欣喜的看到是,有很多的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我们这儿的初一学生每年都要去“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活动,这个活动创办之初时的意义是不错,但是经过几年的运转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个赚钱的机器,这样的活动充其量是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到一定的放松,而不能真正地发展学生的智力。

  第二、劳动教育如何才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劳动教育对于智育具有很大的作用,而能国促进智育的发展,那么如何在劳动中进行智育呢?苏霍姆林斯基在文章中给我们提出了四种形式:

  (1)、设计和装配各种装置、机械和仪器的活动模型。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小孩,他们整天在忙一些东西,我曾经数过一个学生的抽屉,里面有46件大小不等的物品,却没有一件是和书本有关系的,在我对这个孩子的观察中,我可以肯定的是他并不缺乏优秀的智力,之所以他的成绩不如别人,那是因为,他把他的智力全放在了小东西上,班上的桌子坏了,他来修;门锁不灵了,他有办法;谁的自行车不管用,只要请到他,保管手到病除。

  1/3

  在帕甫雷什中学,每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都毫不例外地在学校教学工厂里制作一些奥秘的机器、机械、仪器和装置的模型。我常常想我班的这个孩子如果生活在帕甫雷什中学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2)、选择能量和运动的传递、转换方式。

  “这里指的是在模型、机械、装置、仪器、机器设备的设计和装配中,譬如说把电能转变为机械能和热能,把直线运动转变为旋转运动或者相反等”。

  这一种形式要比上一种形式更具有思维的运动,学生在这里必将学会如何去思考。在我们的教学中也可以看见这样的影子,如在物理课中教师在前面操作,好一点的学生去操作,在好一点的每一个学生都去操作,而这样的都是在教师的指引下完成的,学生真正能够得到思维的发挥、智力的碰撞的机会还是比较少的,更不要说是学生课后一个人去研究了,因为学校担心教学设备会被学生搞坏。

  (3)、选择材料的加工方法,选择加工用的工具、机械和工艺方法。

  这是一个境界,是很多老师傅们常年工作所达到的一种境界,对于学生也要这样的要求——使手和工具融为一体,成为手的一部分。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一个人没有学会用自己的手和自己的思想对劳动对象施加最精细的作用,那就不可能设想培养出精细的、创造性的智慧。”在劳动中,熟练的师傅们会很有把握的知道在什么时候该用什么工具,没有经验的人看着工具会束手无策。

  (4)、为生命过程(植物和动物)的正常发展创造环境,管理这种环境。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亲近大自然,拜大自然为师,让他们学会在农业实验中体味到劳动的快乐和奇妙,这是一种“使学生由具体的表象过渡到概括,又由结论和概括过渡到实践的最好手段。”苏霍姆林斯基相信农业劳动是最能启迪智慧的劳动活动之一,他说:“要吸引那些学业上最困难的学生参加各种少年植物栽培家、育种学家、生物化学家、农业技术家小组。”

  在现在的教育中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也是不能实现的,因为现在的教育更多的使家长们觉得学生只要有一个好的分数,考取某个名牌大学,这是他们的最大追求,甚至有很多的家长觉得劳动在孩子的教育中是不需要的,劳动是

  2/3

  一件可耻的事情。以前出现过的爷爷、奶奶替自己的孙子、孙女到学校劳动就是一个例子。当然我们千万不能把劳动与苦力想对应,应该把劳动变成一种智力的活动,我深深的相信,这是一个有前途的选择。

  xx中学xx鹛

  3/3

  

  

推荐访问:论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2000字论文 劳动教育 对策 性及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