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总结报告3篇
2022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总结报告篇1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安排,加快提升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水平,结合我市实际,制定XX市2022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要点。下面是星星阅读网小编为您推荐2022年XX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要点。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省党代会精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发展摆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导向,以绿色技术创新为动力,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企业低碳转型,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以更大力度推动全市经济和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全市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基本原则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把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以创新驱动加快传统产业绿色转型,促进绿色新兴产业集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源。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化、绿色化发展。
系统推进,重点突破。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为总体导向,统筹减污降碳和资源高效利用,统筹经济增长和绿色低碳转型,统筹各行业绿色发展,避免“一刀切”和“运动式”降碳,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着力解决重点行业、企业的绿色转型问题,充分发挥试点示范的带动作用,力争重点行业率先碳达峰。
绿色低碳,质效优先。把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放在首位,推进能源资源科学配置、高效利用,优化生产流程和工艺,促进节能降耗、提质增效。推行绿色低碳生产方式,持续降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发挥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推进绿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持续构建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政府引导的绿色发展推进机制。
二、重点任务
(一)坚定不移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1.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继续按照国家、省的统一安排部署,持续推进我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深化完善工作,统筹科学划定三条控制线,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指导各县(市、区)积极推进县级总规和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加强与上位规划的衔接,高质量完成规划编制工作。强化规划监督实施,严格审批和监管,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布局,开展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盘活利用工作,严格执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严禁新上不符合功能定位的产业项目。〔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行政审批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市、区)政府,循环化工园区、高新区管委会,下同〕
(二)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2.持续开展蓝天保卫战。巩固大气污染“退后十”成果,深入开展重点行业治理,做好工业炉窑、涉VOCs企业整治工作。扩展“双在线”监控平台建设,加强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做好重型柴油货车深度治理工作,开展冒黑烟非道路移动机械专项整治。加强道路、工地扬尘和建筑垃圾运输管控,扎实开展黄土裸露地面整治、农村“双代”等工作。坚持分类分级管控,按照差异化减排、降尘标准,深入开展重点行业差异化精准治理,实行生态环境监管正面清单制度,争取更多企业进入正面清单,严禁“一刀切”式停限产。强化扬尘精细化管控,全市建筑工地全面落实“六个百分之百”“两个全覆盖”,推动具备条件的城市道路“水洗机扫”全覆盖,强化线性工程扬尘治理,抓好矿山、砂场、工业企业堆料场扬尘防治,严防“散乱污”企业死灰复燃,严禁秸秆垃圾露天焚烧。(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自然资源局)
3.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的若干措施》,严格执行产能置换、污染物区域削减等政策,严格环境准入,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全面梳理排查拟建、在建和存量“两高”项目,实行分类、动态管理,对不符合政策要求的,进行全面整改。对违规上马、未批先建的,严格依法依规查处。对标先进,推动在建和拟建“两高”项目提升能效和环保水平,推进存量“两高”项目改造升级。对确需民生需求、产业链延伸、影响国家战略部署等项目,要区别对待,加强项目节能审查,新上高耗能项目能效应达到行业或国际先进水平,必须选用Ⅰ级能效的主要耗能设备。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严厉打击无证排污、不按证排污等各类违法行为,及时曝光典型案例。采取强有力措施,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有效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
(三)有效提升生态系统质量
4.加强水土污染防治。重点开展水源地保护、河流治理、白洋淀上游流域治理、工业污水达标整治、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农村环境整治等专项行动。聚焦地表水水质年度目标,对国考断面,逐一进行分类分析,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加大水污染物减排力度,推进工业园区配套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开展排污口整治,推进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抓好土壤、重金属和危险废物三类防控,严格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开展危废经营单位“增负荷、清库存、提水平”专项整治。严格管控废旧汽车非法回收拆解产生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处置等违法行为。继续做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风险管控工作,按照省要求督导11个县(市、区)完成上级下达的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任务目标。持续开展涉重金属行业企业排查整治,严防新增土壤污染。积极开展国土绿化,全年完成营造林65万亩。(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城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林业局)
5.开展县城建设攻坚和村镇建设。以“五城创建”为抓手,持续开展县城建设提质升级三年行动,加快打造独具特色、靓丽多彩的现代化美丽新县城。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品质提升,强化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继续开展美丽乡村及美丽庭院建设,推进国家森林乡村创建,提升生态品质,打造精品工程。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无害化处理率保持在98%以上。年内改造户厕13万座,公.文思.享文.库出.品,完成221个村生活污水治理和覆盖974个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工作,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林业局、市城管局)
6.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开展矿山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按照省有关矿山综合治理要求,制定方案措施,持续推进矿山综合治理工作。坚持“节、引、调、补、蓄、管”多措并举,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农村生活水源置换、生态补水等工程建设,大力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持续开展自备井关停工作。坚持太行山绿化、“三沿三旁”营造林绿化与其他营造林绿化工程相结合,造林绿化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专业造林与群众造林相结合,开展森林县(市、区)、森林乡村创建活动。结合绿地系统规划及现状做好项目谋划,增加园林绿化建设项目数量,逐步补齐现有城市绿地缺口。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严禁违规占用耕地和违背自然规律绿化造林、挖湖造景,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全力推进湿地保护恢复,继续推进河湖生态补水。巩固完善采砂管理长效机制,打击河道非法采砂,维护河道采砂正常秩序。(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林业局、市园林局)
(四)按时间节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7.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积极和省对口部门沟通,研究制定我市实施意见、行动方案、分领域达峰实施方案、保障方案等,按计划组织实施。大力优化产业结构,坚持调整能源结构,积极调整运输结构。全面践行绿色低碳理念,积极扶持低碳行业项目,鼓励企业实施提质增效、节能减排、产业链延伸等改造升级项目。推广应用控制碳排放新技术、培育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试点示范。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持续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2022年完成省下达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任务。(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碳达峰碳中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8.有序开展约束性资源使用权交易。有序开展约束性资源使用权交易,运用市场化机制加快能源转型升级步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激发节能降耗的内生动力。引导社会资本向节能领域、绿色技术加大投入,倒逼企业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加大投入发展绿色生产。通过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运用价格手段促使企业减排,进一步提高市场效率。以市场机制推动节能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能源资源配置更为高效、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促进高质量发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水利局)
9.开发推广先进低碳技术。加快低碳技术开发,围绕钢铁、建材、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推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高效储能、能源电子、先进制氢储氢用氢、碳捕集利用封存、温和条件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等低碳技术,开发一批前瞻性、战略性、颠覆性技术。建立先进低碳技术推广新机制,探索建立以技术创新、技术引进、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等为主要内容的低碳技术推广公共服务平台,加快专利转化和技术交易。筛选一批水平先进、经济性好、推广潜力大、市场急需的工艺技术装备,组织推介对接活动,引导企业加强设备更新和新产品规模化应用。(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五)积极推动绿色发展
10.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按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和《XX市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导向目录》,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向重点方向发展,明确钢铁、石化、建材等行业转型升级重点和技术改造投资方向,积极推进“千企转型”,谋划新开工项目319个,续建项目355个,年度继续滚动实施重点技改项目100项以上。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有效推进产业集聚集约发展,提升产业发展质量。2022年,将继续抓好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提质升级工作,继续开展小微双创基地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建设,大力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认定工作,引导中小企业加大创新投入,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力争年内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家以上。(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
11.大力实施绿色制造工程。聚焦钢铁、建材、石化化工、医药、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依据国家、省制造业先进绿色低碳工艺技术装备目录,明确绿色化改造升级方向,加快实施传统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支持一批绿色低碳化改造项目。开展新一轮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工程,加大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创建力度,培育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领军力量。(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12.持续推进工业企业节能诊断服务。根据不同行业、企业的特点,依据企业需求,依托节能诊断机构对工业企业工艺技术装备、能源利用效率、能源管理体系开展公益性全面诊断,帮助企业发现用能问题,查找节能潜力,提升能效和节能管理水平,推进企业绿色发展。(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13.大力倡导绿色生活。加大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力度,进一步细化实化分类类别、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等方面的要求,加快与生活垃圾分类相匹配的收集、运输、处理设施建设,生活垃圾分类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编制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相关规划,提高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生活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等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水平。强化塑料污染治理,持续加大监督执法、替代产品推广和宣传引导力度,有序禁止限制一批塑料制品。落实支持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推进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建设进度。深入推进绿色生活创建行动。(责任单位:市城管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妇联、市教育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发展改革委)
(六)有效推进三大结构调整
14.持续调整产业结构。深入落实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指导意见,加快发展旅游业,推进文化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创新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积极开展环境检测技术研发和服务,推进市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推动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振兴发展。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充分发挥园区经济发展主战场、主阵地作用,大力推进新一代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两大产业率先突破,强力培育现代食品、商贸物流、装备制造等产业向千亿级产业集群“进军”,大力构建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70家。(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文广旅局)
15.加快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全市基本实现平原地区散煤清零(改造户数达到98%以上),加强气源和电力供应保障,健全“压非保民”应急预案,抓好煤源落实,落实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政策。加强劣质散煤治理,全面加强散煤生产、加工、储运、销售、使用环节监管,推进火电、钢铁等重点工业耗煤企业炉前煤质检测体系建设,加大炉前煤质检测力度,安装监控视频,驻厂监管,杜绝劣质煤燃烧。增加区外受电能力,持续加大外购电力度,新增用电量争取依靠区域内非化石能源发电和区外送电满足。加快新能源发展、集中式充电桩和快速充电桩建设,加快氢能重点项目建设,完善氢能产业链布局。新能源的装机总量新增95万千瓦,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耗总量比例达到17%以上。(责任单位:市城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生态环境局)
16.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进物流园区及大型工矿企业铁路专用线等“公转铁”项目建设,完成敬业钢铁铁路专用线建设,推动大宗货物及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向铁路有序转移。推动煤炭等大宗货物年货运量150万吨以上的工矿企业、物流园区提高铁路专用线接入比例,其他企业推广使用“铁路+新能源接驳或封闭式皮带管廊”运输模式。推进城市物流“内集外配”公铁联运。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出租车更换为新能源汽车或清洁能源车辆。(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
(七)强化资源高效利用
17.持续推进节能降耗。以“百千万”家重点用能企业节能行动为抓手,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加大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工作力度。优化布局数据中心、5G等新基建并着力提升能效水平。实施重点耗能行业节能工程,支持工业园区因地制宜实施集中供气供热、余热余能利用、能源梯级利用等重点工程。坚持能耗双控管理制度,继续强化节能监察,持续开展重点耗能行业节能监察、节能审查和煤炭替代方案落实情况“双随机、一公开”监察。(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投促局)
18.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围绕“宏观着眼,微观入手,筑牢用水底线,强化节水提升”整体工作目标,严格用水定额管理,从严下达年度用水计划。推进农业节水,加快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继续做好节水型工业企业创建工作,加快钢铁、石化、印染、制革、食品、医药等高耗水行业节水改造,培树一批节水标杆企业。推进节水型城市创建,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按照即有即改原则动态更新维护供水管网,降低管网漏损率。(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管局)
19.加强资源循环利用。加强城市主要再生资源利用体系建设,针对废旧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建筑垃圾等典型城市废弃物,打通循环利用难点和堵点,构建现代化回收体系。狠抓冶金渣、化工渣等大宗固废综合利用。持续深化循环经济示范试点,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加快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积极参与省级示范园区评选活动。持续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化肥农药使用量继续保持零增长。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通过机械还田的形式利用秸秆,能够有效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通过青贮,把秸秆转化为优质饲料,发展畜牧养殖。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按照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的利用方向,加强农作物秸秆离田利用,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7%以上。农膜回收率保持在90%以上。(责任单位:市供销总社、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商务局、市投促局、市农业农村局)
(八)加强政策约束
20.完善政策体系。落实“三线一单”,不断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全面推行固定污染源“一证式”管理模式,建立以排污许可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体系,加强排污许可与环评、执法等领域的衔接。全力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研究制定社会组织参与环境治理工作方案,健全全民参与环境治理的行动体系。完善涉气工业企业污染源排放清单。继续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全面推行林长制。落实环境治理专项评价考核办法和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行政审批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市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各县(市、区)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要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全力以赴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二)优化营商环境。树牢“店小二”意识,坚持“干”字当家,健全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家制度。落实好“证照分离”改革,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实现准入即准营。增强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保障,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及时为企业减负纾困、解决问题。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知识产权保护,打造投资洼地、兴业沃土。
(三)狠抓工作推进。市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统筹协调,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督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加强与各金融机构的协调服务,积极引导各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绿色信贷政策规定,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持。
(四)强化评价考核。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评价考核指挥棒、助推器和风向标作用,把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指标纳入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依据重点任务和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结合有关专项考核,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引导各县(市、区)找差距、补短板、抓落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2022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总结报告篇2
xx年,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上来,贯彻落实xx同志在xx区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创新、拼搏、务实、奉献的新时代xx创业精神,为xx区加快打造“四新”经济集聚区,高水平打造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核心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高品质新城区,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争当全市促进共同富裕的先行区贡献住建力量。重点工作计划如下:
一是经济运行保持稳中向好
着力抓好建设工地、物业管理等重点区域和行业疫情防控,完善常态化管理措施,提升疫情防控综合能力。强化“管行业、管经济”的责任担当,深化“高位调度+问题清单”模式,完成各项经济指标,力争各项指标排名位居全市前列。用好惠企便企政策,设立奖补资金xx万元,及时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兑现惠企政策,落实政府承诺。持续开展“扫楼扫街”纳统企业培育工作,全年新增纳统xx家企业。强化招商引资,引进具备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业进驻xx,为行业发展持续助力。
二是智慧住建建设深入推进
结合xx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深入开展以CIM支撑平台、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智慧工地和智慧物业综合管理平台为主要内容的“新城建”建设。打造智慧物业管理平台,包涵物业小区基础数据管理、物业监管和考核、物联体验等x项功能,使业主生活更加安全便捷,物业管理更加智能高效。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包涵工地安全监管,质量监管,AI视频智能监管等x项功能xx个功能模块,可实现项目实时感知、智能监管、移动监管等监管应用,提升工地智慧化监管水平。根据《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的实施意见》,结合xx区实际,研究编制《xx区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规划》,重点规划打造xx湾国际生态健康城绿色生态城区,建成绿色建筑xx万平方米。探索搭建xx市绿色建材/绿色建筑数字化协同平台,积极引导支持建设项目绿色建材应用,打造xx市绿色建材高地。
三是房地产市场发展健康平稳
进一步加强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完成人才住房建筹任务、产权型人才住房配售任务和租赁型人才住房、公租房分配任务。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分析研判,严格落实调控政策不放松,继续科学、合理完善商品住宅预售价格定价机制。持续开展房地产交易市场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工作,组织开展房地产开发企业、中介行业“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加大商品房预售许可事中事后监管力度。不断规范新建商品房交付工作。
四是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更趋完善
做好三年行动“巩固提升年”工作,动态更新“两个清单”,针对重点难点问题,加强整治攻坚,完善治理措施,推动建立健全建筑工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预防控制体系。强化企业教育培训,着力提高一线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和水平。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加强主管部门和企业之间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完善应急装备、物资、队伍等。突出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安全和重要结构材料等方面的监督抽查抽测,严把材料进场检验关。试点实施住宅工程质量安全综合保险,有效提升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新竣工住宅工程全面推广业主开放活动,实现业主“先验房后收房”。强化施工过程质量监督和消防验收联动,将消防工程施工质量纳入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重点,进一步提升消防工程施工质量与验收效率。加大企业扶持力度,落实企业“惠企政策”,力争实现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二级升一级x家,专业承包企业二级升一级x家;力争培育鲁班奖x个,泰山杯x个,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x个。
五是事中事后监管更加高效
做好审批优化,根据相关法规继续精减审批要件、时限等要素,尽力做到最优,更好地为项目推进提供服务。制订零基础办理指南及样本,使建设单位能够掌握审批材料的填报,明确事项的流程,有效办理好每一个手续。修订完善局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机制和联动工作机制,增强事中事后监管联合执法检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细化检查内容、细分检查阶段、强化后续执法,最大程度减少对企业影响。加强市场主体不良行为惩戒工作,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六是城市居住环境进一步提升
健全完善物业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分级研究解决问题。着力提高物业服务质量,引导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通过合同约定物业服务价格调整方式;会同价格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建立物业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和服务等级动态调整机制。健全物业行业信用体系,充分运行“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加大对服务质量差、投诉多的物业公司的依法查处和诚信惩处力度,建立xx区优质物业公司储备库,鼓励开发企业和业主大会选聘库内优质物业公司。加快推进执法进小区,梳理出物业管理领域突出问题涉及各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责,形成“协同联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物业管理格局。在xx年老旧小区改造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提速老旧小区改造,计划完成xx个老旧小区改造。同时,将改造后的老旧小区逐步实现物业服务全覆盖,所在街道指导社区居委会成立业委会,选聘优秀的物业服务企业参与改造后老旧小区的后续管理,对于无物业企业愿意承担管理的小区,鼓励国有平台公司规模化进行物业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有序推进集中连片加装模式。
七是乡村振兴建设积极展开
加快《xx区乡村风貌规划》和《xx区农村住宅推荐设计通用图集》的推广和应用。整合优质设计院、专业审图机构、造价咨询机构、街道办事处、实力开发建设单位,联合梳理拟定需改进的方案与成本标准,根据最新住宅设计规范等各类设计标准依据,高标准编制《xx区村庄改造安置区建设基本标准》。会同区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等相关单位加强对我区村庄规划和村庄设计的指引,结合新型绿色农房试点研究、美丽村居试点建设,形成互相关联的有机体系,系统性引导我区新农村建设。推进第三批美丽村居省级试点创建工作,充分利用不同社区的自然资源条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建设,打造具有xx特色的村居新范式。继续开展华东沿海地区低层装配式钢结构农宅的研究与应用课题研究,并结合我区美丽村居省级试点创建开展试点工程建设。按照动态筛查机制开展农村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实现“应改尽改”。
八是加快xx片改造项目收尾工作
启动xx新增安置区工程结算审计,组织工程财务决算。研究提出整个xx片区项目资产移交方案,完成资产移交和划转工作。会同金家岭街道,完成xx家园及新增安置区办证工作;加快推进xx家园室外消防管道消防设施维修改造工程,启动xx家园房屋渗漏维修工程;由金家岭街道总牵头,区住建局、公安、社区、物业公司等相关部门和单位配合,年内基本完成涉及xx家园的物业管理、改造工程及剩余房源处置,社区集体经济利益梳理和信访遗留问题处置等工作。抓好xx信访积案的化解工作,与未化解信访户逐户约谈,讲明政策,同时协助有意愿符合条件的信访人申请公租房;通过提供法律援助,鼓励信访人通过法律诉讼解决诉求;定期与信访人沟通,做好心理疏导,与区信访局、金家岭街道等部门一起共同做好信访人稳控工作。
九是强化人防综合能力建设
进一步优化“xx”信息化指挥功能,力争xx年投入使用并在全市处于领先。全面推进人口疏散体系建设,新建区内应急疏散点至少xx处。主动衔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完善全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人防总体规划,促进地上、地下一体化发展,不断提升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水平。抓好防护工程建设管理,严格防空地下室结建标准,全区人防竣工面积力争达到xxx万平方米,惠民车位增加x万个,人均掩蔽面积力争达到x㎡/人。对项目监督工作实施以工程管理为核心,将人防工程检查与质监、安监、消防等监管相融合,提高工作效率,编制《人防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手册》等手册。深入推进人防宣传教育“五进”工作,打造x所学校人防宣传长廊和x个人防宣传教育标准化社区宣传阵地。
十是打造担当作为干部队伍
严格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提高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成效。进一步提升支部党建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以党建为引领、共建为平台,在机关、社区、部队、行业领域组织党建共建活动,持续开展爱党爱国教育,促进党建业务深度融合,积极培育行业领域党建文化。扎实开展纪检监察工作,抓好廉政风险防控常态化管理办法运行,做到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全覆盖、见实效,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定期在开展工作作风纪律检查,不断提高红线意识。组织开展科长大讲堂、“三述”等活动,不断提高全局业务水平。用好用足各种荣誉评比,打造担当作为干部队伍。
2022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总结报告篇3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为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安排,加快提升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水平,结合我市实际,制定XX市2022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要点。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省党代会精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发展摆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导向,以绿色技术创新为动力,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企业低碳转型,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以更大力度推动全市经济和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全市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基本原则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把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以创新驱动加快传统产业绿色转型,促进绿色新兴产业集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源。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化、绿色化发展。
系统推进,重点突破。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为总体导向,统筹减污降碳和资源高效利用,统筹经济增长和绿色低碳转型,统筹各行业绿色发展,避免“一刀切”和“运动式”降碳,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着力解决重点行业、企业的绿色转型问题,充分发挥试点示范的带动作用,力争重点行业率先碳达峰。
绿色低碳,质效优先。把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放在首位,推进能源资源科学配置、高效利用,优化生产流程和工艺,促进节能降耗、提质增效。推行绿色低碳生产方式,持续降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发挥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推进绿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持续构建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政府引导的绿色发展推进机制。
二、重点任务
(一)坚定不移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1.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继续按照国家、省的统一安排部署,持续推进我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深化完善工作,统筹科学划定三条控制线,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指导各县(市、区)积极推进县级总规和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加强与上位规划的衔接,高质量完成规划编制工作。强化规划监督实施,严格审批和监管,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布局,开展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盘活利用工作,严格执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严禁新上不符合功能定位的产业项目。〔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行政审批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市、区)政府,循环化工园区、高新区管委会,下同〕
(二)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2.持续开展蓝天保卫战。巩固大气污染“退后十”成果,深入开展重点行业治理,做好工业炉窑、涉VOCs企业整治工作。扩展“双在线”监控平台建设,加强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做好重型柴油货车深度治理工作,开展冒黑烟非道路移动机械专项整治。加强道路、工地扬尘和建筑垃圾运输管控,扎实开展黄土裸露地面整治、农村“双代”等工作。坚持分类分级管控,按照差异化减排、降尘标准,深入开展重点行业差异化精准治理,实行生态环境监管正面清单制度,争取更多企业进入正面清单,严禁“一刀切”式停限产。强化扬尘精细化管控,全市建筑工地全面落实“六个百分之百”“两个全覆盖”,推动具备条件的城市道路“水洗机扫”全覆盖,强化线性工程扬尘治理,抓好矿山、砂场、工业企业堆料场扬尘防治,严防“散乱污”企业死灰复燃,严禁秸秆垃圾露天焚烧。(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自然资源局)
3.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的若干措施》,严格执行产能置换、污染物区域削减等政策,严格环境准入,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全面梳理排查拟建、在建和存量“两高”项目,实行分类、动态管理,对不符合政策要求的,进行全面整改。对违规上马、未批先建的,严格依法依规查处。对标先进,推动在建和拟建“两高”项目提升能效和环保水平,推进存量“两高”项目改造升级。对确需民生需求、产业链延伸、影响国家战略部署等项目,要区别对待,加强项目节能审查,新上高耗能项目能效应达到行业或国际先进水平,必须选用Ⅰ级能效的主要耗能设备。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严厉打击无证排污、不按证排污等各类违法行为,及时曝光典型案例。采取强有力措施,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有效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
(三)有效提升生态系统质量
4.加强水土污染防治。重点开展水源地保护、河流治理、白洋淀上游流域治理、工业污水达标整治、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农村环境整治等专项行动。聚焦地表水水质年度目标,对国考断面,逐一进行分类分析,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加大水污染物减排力度,推进工业园区配套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开展排污口整治,推进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抓好土壤、重金属和危险废物三类防控,严格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开展危废经营单位“增负荷、清库存、提水平”专项整治。严格管控废旧汽车非法回收拆解产生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处置等违法行为。继续做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风险管控工作,按照省要求督导11个县(市、区)完成上级下达的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任务目标。持续开展涉重金属行业企业排查整治,严防新增土壤污染。积极开展国土绿化,全年完成营造林XX万亩。(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城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林业局)
5.开展县城建设攻坚和村镇建设。以“五城创建”为抓手,持续开展县城建设提质升级三年行动,加快打造独具特色、靓丽多彩的现代化美丽新县城。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品质提升,强化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继续开展美丽乡村及美丽庭院建设,推进国家森林乡村创建,提升生态品质,打造精品工程。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无害化处理率保持在XX%以上。年内改造户厕XX万座,完成XXX个村生活污水治理和覆盖XXX个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工作,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林业局、市城管局)
6.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开展矿山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按照省有关矿山综合治理要求,制定方案措施,持续推进矿山综合治理工作。坚持“节、引、调、补、蓄、管”多措并举,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农村生活水源置换、生态补水等工程建设,大力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持续开展自备井关停工作。坚持太行山绿化、“三沿三旁”营造林绿化与其他营造林绿化工程相结合,造林绿化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专业造林与群众造林相结合,开展森林县(市、区)、森林乡村创建活动。结合绿地系统规划及现状做好项目谋划,增加园林绿化建设项目数量,逐步补齐现有城市绿地缺口。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严禁违规占用耕地和违背自然规律绿化造林、挖湖造景,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全力推进湿地保护恢复,继续推进河湖生态补水。巩固完善采砂管理长效机制,打击河道非法采砂,维护河道采砂正常秩序。(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林业局、市园林局)
(四)按时间节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7.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积极和省对口部门沟通,研究制定我市实施意见、行动方案、分领域达峰实施方案、保障方案等,按计划组织实施。大力优化产业结构,坚持调整能源结构,积极调整运输结构。全面践行绿色低碳理念,积极扶持低碳行业项目,鼓励企业实施提质增效、节能减排、产业链延伸等改造升级项目。推广应用控制碳排放新技术、培育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试点示范。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持续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2022年完成省下达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任务。(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碳达峰碳中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8.有序开展约束性资源使用权交易。有序开展约束性资源使用权交易,运用市场化机制加快能源转型升级步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激发节能降耗的内生动力。引导社会资本向节能领域、绿色技术加大投入,倒逼企业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加大投入发展绿色生产。通过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运用价格手段促使企业减排,进一步提高市场效率。以市场机制推动节能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能源资源配置更为高效、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促进高质量发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水利局)
9.开发推广先进低碳技术。加快低碳技术开发,围绕钢铁、建材、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推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高效储能、能源电子、先进制氢储氢用氢、碳捕集利用封存、温和条件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等低碳技术,开发一批前瞻性、战略性、颠覆性技术。建立先进低碳技术推广新机制,探索建立以技术创新、技术引进、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等为主要内容的低碳技术推广公共服务平台,加快专利转化和技术交易。筛选一批水平先进、经济性好、推广潜力大、市场急需的工艺技术装备,组织推介对接活动,引导企业加强设备更新和新产品规模化应用。(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五)积极推动绿色发展
10.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按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和《XX市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导向目录》,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向重点方向发展,明确钢铁、石化、建材等行业转型升级重点和技术改造投资方向,积极推进“千企转型”,谋划新开工项目XXX个,续建项目XXX个,年度继续滚动实施重点技改项目XXX项以上。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有效推进产业集聚集约发展,提升产业发展质量。2022年,将继续抓好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提质升级工作,继续开展小微双创基地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建设,大力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认定工作,引导中小企业加大创新投入,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力争年内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XX家以上。(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
11.大力实施绿色制造工程。聚焦钢铁、建材、石化化工、医药、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依据国家、省制造业先进绿色低碳工艺技术装备目录,明确绿色化改造升级方向,加快实施传统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支持一批绿色低碳化改造项目。开展新一轮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工程,加大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创建力度,培育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领军力量。(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12.持续推进工业企业节能诊断服务。根据不同行业、企业的特点,依据企业需求,依托节能诊断机构对工业企业工艺技术装备、能源利用效率、能源管理体系开展公益性全面诊断,帮助企业发现用能问题,查找节能潜力,提升能效和节能管理水平,推进企业绿色发展。(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13.大力倡导绿色生活。加大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力度,进一步细化实化分类类别、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等方面的要求,加快与生活垃圾分类相匹配的收集、运输、处理设施建设,生活垃圾分类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编制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相关规划,提高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生活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等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水平。强化塑料污染治理,持续加大监督执法、替代产品推广和宣传引导力度,有序禁止限制一批塑料制品。落实支持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推进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建设进度。深入推进绿色生活创建行动。(责任单位:市城管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妇联、市教育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发展改革委)
(六)有效推进三大结构调整
14.持续调整产业结构。深入落实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指导意见,加快发展旅游业,推进文化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创新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积极开展环境检测技术研发和服务,推进市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推动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振兴发展。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充分发挥园区经济发展主战场、主阵地作用,大力推进新一代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两大产业率先突破,强力培育现代食品、商贸物流、装备制造等产业向千亿级产业集群“进军”,大力构建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XXX家。(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文广旅局)
15.加快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全市基本实现平原地区散煤清零(改造户数达到98%以上),加强气源和电力供应保障,健全“压非保民”应急预案,抓好煤源落实,落实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政策。加强劣质散煤治理,全面加强散煤生产、加工、储运、销售、使用环节监管,推进火电、钢铁等重点工业耗煤企业炉前煤质检测体系建设,加大炉前煤质检测力度,安装监控视频,驻厂监管,杜绝劣质煤燃烧。增加区外受电能力,持续加大外购电力度,新增用电量争取依靠区域内非化石能源发电和区外送电满足。加快新能源发展、集中式充电桩和快速充电桩建设,加快氢能重点项目建设,完善氢能产业链布局。新能源的装机总量新增XX万千瓦,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耗总量比例达到XX%以上。(责任单位:市城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生态环境局)
16.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进物流园区及大型工矿企业铁路专用线等“公转铁”项目建设,完成敬业钢铁铁路专用线建设,推动大宗货物及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向铁路有序转移。推动煤炭等大宗货物年货运量XXX万吨以上的工矿企业、物流园区提高铁路专用线接入比例,其他企业推广使用“铁路+新能源接驳或封闭式皮带管廊”运输模式。推进城市物流“内集外配”公铁联运。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出租车更换为新能源汽车或清洁能源车辆。(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
(七)强化资源高效利用
17.持续推进节能降耗。以“百千万”家重点用能企业节能行动为抓手,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加大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工作力度。优化布局数据中心、5G等新基建并着力提升能效水平。实施重点耗能行业节能工程,支持工业园区因地制宜实施集中供气供热、余热余能利用、能源梯级利用等重点工程。坚持能耗双控管理制度,继续强化节能监察,持续开展重点耗能行业节能监察、节能审查和煤炭替代方案落实情况“双随机、一公开”监察。(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投促局)
18.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围绕“宏观着眼,微观入手,筑牢用水底线,强化节水提升”整体工作目标,严格用水定额管理,从严下达年度用水计划。推进农业节水,加快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继续做好节水型工业企业创建工作,加快钢铁、石化、印染、制革、食品、医药等高耗水行业节水改造,培树一批节水标杆企业。推进节水型城市创建,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按照即有即改原则动态更新维护供水管网,降低管网漏损率。(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管局)
19.加强资源循环利用。加强城市主要再生资源利用体系建设,针对废旧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建筑垃圾等典型城市废弃物,打通循环利用难点和堵点,构建现代化回收体系。狠抓冶金渣、化工渣等大宗固废综合利用。持续深化循环经济示范试点,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加快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积极参与省级示范园区评选活动。持续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化肥农药使用量继续保持零增长。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通过机械还田的形式利用秸秆,能够有效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通过青贮,把秸秆转化为优质饲料,发展畜牧养殖。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按照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的利用方向,加强农作物秸秆离田利用,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XX%以上。农膜回收率保持在XX%以上。(责任单位:市供销总社、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商务局、市投促局、市农业农村局)
(八)加强政策约束
20.完善政策体系。落实“三线一单”,不断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全面推行固定污染源“一证式”管理模式,建立以排污许可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体系,加强排污许可与环评、执法等领域的衔接。全力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研究制定社会组织参与环境治理工作方案,健全全民参与环境治理的行动体系。完善涉气工业企业污染源排放清单。继续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全面推行林长制。落实环境治理专项评价考核办法和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行政审批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市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各县(市、区)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要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全力以赴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二)优化营商环境。树牢“店小二”意识,坚持“干”字当家,健全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家制度。落实好“证照分离”改革,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实现准入即准营。增强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保障,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及时为企业减负纾困、解决问题。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知识产权保护,打造投资洼地、兴业沃土。
(三)狠抓工作推进。市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统筹协调,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督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加强与各金融机构的协调服务,积极引导各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绿色信贷政策规定,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持。
(四)强化评价考核。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评价考核指挥棒、助推器和风向标作用,把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指标纳入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依据重点任务和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结合有关专项考核,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引导各县(市、区)找差距、补短板、抓落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