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中村”改造问题调研报告 关于“城中村”改造问题调研报告“城中村”是指在改革开放以来,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由于疾风暴雨式的城市建设和快速城市化,导致城市用地的急剧膨胀,把以前围绕城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城中村”改造问题调研报告 ,供大家参考。
关于“城中村”改造问题调研报告
“城中村”是指在改革开放以来,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由于疾风暴雨式的城市建设和快速城市化,导致城市用地的急剧膨胀,把以前围绕城市周边的部分村落及其耕地纳入城市用地的范围,大部分耕地的性质由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转化为国家公有,而在征地过程中返还给乡村的用地、自留山、丘等则维持以前的集体所有制性质不变,在这些用地上以居住功能为主所形成的社区则被称为“城中村”。
一.城中村基本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其间,城市发展将其周围的一些农村用地逐渐转化为城市化地区。这些农村的耕地被征用,其就业方式发生根本转变,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也产生一些变化,逐渐朝城市化道路发展,形成“城中村”现象。在城市进一步扩展的过程中,“城中村”现象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如何使这些城中村在城市化过程中具有活力,并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们较为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有着较多的问题。这些城中村的大量存在,已严重制约城市化进程和城乡协调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土地和空间资源利用粗放,影响城市功能拓展。从土地利用来看,城中村居民住宅设计标准低,空间利用率低,多为一层两层、独户独园,合法建筑容积率通常在1.2以下,建设用地综合利用效率低。从空间利用来看,城中村村落布局零乱分散,造成土地分割,影响城市开发和功能拓展,城市道路、公交、绿化等公用设施建设延伸受阻。
2.村落内部规划建设落后,环境和安全问题严重。城中村大多缺乏规划,住宅、工厂和商店相互交织,建筑风格与城市不相协调,影响城市综合景观。由于缺少规划,城中村供水、供电、电讯、煤气、排水等市政设施不完善,随意拉线铺管现象随处可见;排污不畅,垃圾堆积,环境脏乱差;道路狭窄弯曲,消防通道受堵严重,防灾抗灾能力差。
3.管理服务体系不完善,影响居民生活质量。村落内生活服务要素缺乏,多数城中村没有幼儿园、菜市场、卫生服务站、文化娱乐等眼务设施。村民社会保障滞后,城中村住户基本仍享受农民待遇,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项目少,水平低。居民安全感差,城中村外来人口多,人员混杂,治安防范和矛盾化解机制弱,社会治安面临很大挑战。
二.制约城中村改造的主要因素
1.首先,由于在城市建设扩展过程中,政府部门忙于追求城市经济的增长,对农村的规划重视不够,在将原有耕地征用之后,对村庄采取了“围而纵之”的发展态度,也就是用道路网或其他实体将其围起来,留给它一定的发展空间,任其发展,这样以来,村庄的建设就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形成后来与城市整体环境格格不入的局面。另外,政府部门在征用土地后,没有考虑原有村民的具体情况,例如文化教育状况、人员构成、年龄层次,没有考虑被征地农民今后的谋生问题,甚至对被征地地区土地的潜在经济价值缺乏长远的考虑,造成后来我们所介绍的一系列社会和环境问题。
2.其次,虽然都市村庄的经济已迈入城市化,但村民的思想观念还停留在原来“小农经济”的状态,因而在指导村庄的经济发展思路和城市建设上表现出明显痕迹。村民凭借所处的优越的地理位置,在未作科学规划的条件下,对有限土地进行了高强度、超常规的违章建设,加之其服装业作坊式的生产方式使村庄“脏、乱、差”面貌更加恶化,这实际上是对李家村良好的区位及交通运输条件的巨大浪费,在巨大的经济效益背后,是发展的不经济
3.从建筑环境方面。无论是公共建筑还是村民住宅,其设计大多经不起推敲,往往不能满足现代都市生活的标准和需求,建筑造型上则更是缺乏时代新意和地方特色。同时建筑结构的不合理和安全隐患的存在更为严重,希望政府个主管部门予以关注。
4.对村庄建设的监察力度不够也是原因之一。由于早期的监察工作是城建部门孤军奋战,在人员编制有限的情况下,监察力量明显不足,而违章建筑又比比皆是,这迫切需要城管部门与公安、工商、税务等部门配合,进行综合执法。
5.改造的政策法规配套滞后。政策法规配套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拆迁补偿政策不尽一致、不够完善。二是拆迁程序不够规范。三是对集体资产的处置缺乏规范。在征地拆迁中,由于对一些农村的道路、公建等基础设施和“边角料”地块未实施征用、补偿,侵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了部分城中村的综合改造工作难以为继。
三.对问题的思考
我们必须肯定,在城市发展初期村庄廉价出让了大量的集体用地,为城市发展做出过一定的贡献,但实事求是的讲,没有城市的征地、建设和发展,村庄剩余用地不会有如今的高价位,更不会有一度繁荣的租赁业。因此,为公平使用国有土地,对村庄用地要适当实行有偿使用。对村庄所处不同地理位置,根据土地的级差,为都市里村庄制定出一系列的土地部分有偿使用的政策指引,强调土地的集约使用,走持续发展的道路。为此:
1.加强管理,统一规划,将村庄纳入统一的规划中。要把“城中村”当作城市的一个细胞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培育,为其指定土地开发强度指标,进行公共设施、市政设施尤其是环卫设施的配套建设。不能重复以前的做法,将其“圈”起来,任其自由发展,否则将成为城市里的“恶性肿瘤”,影响城市的健康“肌理”,阻碍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努力改善现有的空间结构、经营方式,建立现代化的步行商业环境。
其次,应跳出过去村庄规划模式,进行改造策略研究。摒弃以村民宅基地为单位的“棋盘式”的规划模式,代之以花园式、联排式的城市住区的规划理念。对处于城市景观敏感区、核心区的村庄,还要侧重城市设计研究。
2.加强对村庄建设的有效监管。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综合监管措施,再高水平的规划及法规都会流于形式,失去本来的作用。另外,成立一支综合性的执法检查队伍,对违章建筑、违规建设行为进行坚决查处。两手都要硬,经济和实体的处罚并行,要让违规者痛定思痛,引以为戒。
3.满足村子女教育、再教育的需求,使经济的发展与精神面貌的改善同步进行,提高人口的综合素质。
4.转变观念,发挥集体效应,改变现有的作坊式生产方式。逐步地将居住与生产经营活动空间相分离,提高居住环境的品质。
调查虽然结束了,但城中村许多不合理的现象仍然存在着,我们相信这只是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诸多不良现象中的一幕。随着我国法制的不断健全,以及城市规划被更加重视,相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诸如此类的问题,并在它处于初级阶段时就得到妥善的解决。这次的调查只是我们课程的一部分,今后我们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学好书本的知识,还要关心身边存在着和发展着的社会事物,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国家建设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
1.耿慧志,清徐县乡镇企业调查及空间集聚对策研究,《城市规划汇刊》,2002.12.唐子来,居住小区服务设施的需求形态,《城市规划》,1999.53.冯
蓉,可持续发展的建成区用地,《城市规划》,2000.24.王殿海等,城市向郊区发展对中心区交通影响研究,《城市规划》,2000.45.杨洪烈、潘光庆,论出租屋管理,《
城市问题》,2001.26.房保国、沙国华,中国社会对沉默权的容忍度有多大——“沉默权在中国”调查报告,《政治与法律》,2001.57.李俊夫,《城中村的改造》,科学出版社
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
课程调查报告
课程名称: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姓
名:学
号:指导老师:
任延婷
063308147苏继会
推荐访问:城中村治理调研报告 关于“城中村”改造问题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城中村 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