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团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基层团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鲁甸县是云南省的特困县之一,属国家级扶贫攻坚县。区域内最高海拔3356米,最低海拔556米,海拔高差大,自然气候条件比较恶劣,立体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基层团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 ,供大家参考。
关于基层团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
鲁甸县是云南省的特困县之一,属国家级扶贫攻坚县。区域内最高海拔3356米,最低海拔556米,海拔高差大,自然气候条件比较恶劣,立体气候特性十分明显,在江边河谷地带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由于受地理区位、经济基础和传统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近年来鲁甸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发展的有利机遇,在认真挖掘和剖析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障碍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发展路子,千方百计加快经济社会的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为团组织建设和青年工作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但在加快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伴随着社会的逐步转型,团组织建设和青年工作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难与问题。为客观分析当前基层团建和青年工作的实际,准确把握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科学探寻解决问题、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在驻点鲁甸工作期间,在团县委和各基层团组织的大力支持下,对鲁甸县基层团组织建设和青年工作开展了一次调研。调研活动通过座谈调查、访谈对话、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本文根据调查数据,结合访谈材料和有关档案文献材料,进行初步的整理分析,形成了基本调研报告。
一、当前鲁甸县基层团建和青年工作基本情况
(一)团员青年。全县有14至35周岁青年106309人(14至28周岁青年78170人),团员23748,团青比例%;少数民族团员7659人,占团员总数32%;XX年全县共推荐68名,经批准入党数45名,占推荐总数66%。
(二)基层组织。全县应建团单位数744个,已建团单位数640,建团率86%,其中基层团委25个(企业2个),152个团总支,463个团支部。
(三)团干部。全县现有乡镇以上团干部32人,除了团县委5人外,乡镇、中学均为兼职团干部,村、社区、企业、机关团总支书记、团支部书记多数以村社干部、乡村教师兼任为主。在乡镇以上团干部32人中,25周岁以下11人,26至30周岁19人,31至35周岁5人;大学学历23人,中专学历9人;女干部10名,少数民族3名,党员30名。
(四)经费情况。由于鲁甸县财政紧张,除了团县委有点人头经费外,其没有什么经费来源,致使共青团工作经费紧缺。
(五)流动团员量大。由于打工潮兴起和县委政府劳务输出力加度,每年团员流动量急增,近三年统计表明,团员每年流动人数达4500人左右,但实际流动量远远超过统计数据。这给团员的管理教育及团组织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鲁甸基层团建和青年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调研的整体情况来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基层团建和青年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矛盾、新问题、新变化。
目前,全县基层团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在:
(一)党政重视方面。大部分乡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会对团组织的作用和价值认识不清,对“党建带团建”的精神缺乏落实,思想上就忽视了团的工作。有的思想上重视,但经济支持跟不上,也制约了共青团的发展。
(二)乡(镇)村和县直机关团员数量逐年减少。一方面由于近年来新招入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较少,团员缺少来源,但超龄退团人数却逐年增加,县直机关团组织(除县直中学团委)在册团员数逐年减少,团员不够3人以上的单位占50%,已不符合建团要求。另一方面各乡镇外出务工青年逐年增加,回乡青年学生又很少,据调查统计,全县农村外出青年约占在册青年总人数60%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团组织的建设和作用的发挥。
(三)团的组织建设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团组织的有效覆盖率低。据调查,目前全县基层团组织中,有组织无青年,有青年无组织的情况十分普遍。一方面,共青团原有的阵地没有得到巩固和加强,部分地方、领域正在逐步丢失,功能逐步丧失。在农村表现尤为突出,全县行政村(社区居委会)都未落实专职团干。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的经济、社会组织(如专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不断涌现,团组织还没有来得及往这些新的领域发展,阵地拓展不够,对这部分组织的青年缺乏引导,而往往这些地方是青年构成最复杂、思想最敏锐、最需要共青团来组织和引导的地方。
(四)团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不强。存在着有领导班子却无团员青年、无活动场所和经费、无工作制度、无团日活动的现象,越到基层,情况越是严重。团干部兼职现象也很普遍,开展团工作的精力难以保证。从此次调研的情况来看,除了极少数团委有专职团干部外,其他的团干都不同程度的兼有其他职务,兼职分散了团干部的精力,使团的工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目前全县大部分基层团组织均没有安排活动经费,要确保正常运转都很困难,再加上县内大型企业极少,可整合资源缺乏,影响了有些基层团组织开展活动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到目前为止,全县仅有小寨青年活动中心一处专为团员青年活动的场地。
(五)团干部年龄普遍偏大,业务素质良莠不齐。从调研情况看,目前,全县各级共青团干部年龄在25周岁以下的不到20%,26-30周岁的占60%,31周岁以上的占20%。团干年龄偏大,对共青团工作往往缺乏激情,更缺乏创造性和开拓精神。与此同时,团干受训机会少,加上团干自身学习不够,导致了团干部业务知识和工作水平参差不齐。调查表明,大多数基层团干部要么有热情缺少经验,要么有经验却又缺乏热情,二者不能有机统一,严重影响到基层团工作的开展。
(六)部分青年团员的团员意识和组织观念谈薄。调研表
明,近年来,全县各级特别是非学生团员的团员意识不强比较普遍,主要表现在交纳团费不积极,参加团的活动不踊跃,配带团徽不自觉,团的知识不熟悉等方面。甚至有部分团员青年对于作为一名共青团员的光荣感也在逐渐丧失,青少年对团的认识不够,入团意识和意愿不强,团青比还不高。受市场经济的影响,金钱至上、利益至上的拜金主义思想正在冲击着青少年的信仰,腐朽的“赌、毒、黄”文化也逐步渗透着青少年的思想,这些因素导致青年们的价值观正在发生改变,广大青年不再因是否是团员而感到光荣和自豪。
(七)团员流动性大。随着社会择业的多元化,农村青年再也不安于田间地头,纷纷外出打工、做生意谋生路。许多农村青年中学一毕业,就“孔雀东南飞”,造成团员大量流失。团员人数日益减少,团的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团组织的作用就难以发挥,对团员难以实行有效的教育管理。流动团员是新形势下团员队伍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对他们的教育管理,是新时期团建工作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我县集中表现为团组织教育管理上的“五难”和流动团员自身面临的“五个矛盾”。“五难”是:去向难掌握、管理难落实、教育难适应、活动难开展、设置难建全。“五个矛盾”是:找组织与找工作的矛盾、团员找组织与组织找团员的矛盾、团员的权利与义务的矛盾、管理与服务的矛盾、先进性与新环境的矛盾。
三、存在困难和问题的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目前全县共青团工作存在的这些问题不仅有团组织内在的多方面的原因,更与整个社会大环境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调查表明,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经济基础薄弱。鲁甸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国家扶贫工作开发重点县。总面积1478平方公里,耕地33万亩,97%是山区,而且大部分是高寒山区,土地贫瘠,各种自然频繁。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828万元,支出242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86元,农民人均有粮292公斤,全县贫困人口接近12万(特困6万余人)。经济基础相当薄弱,而基层团组织建设取决于党政的投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为经济实力不强,各级党政拿不出足够的钱来进行基层政权建设。团县委只有固定的人头经费,团的活动经费缺乏保证。经济不发达,社会资源奇缺,缺乏社会化运作活动的条件,活动开展困难。既使开展,也局限城区,无法延伸到农村。农村偏僻、闭塞,缺乏集体积累,大多数属于“空壳村”,更是没有团组织活动的经费来源。大多数村一年开展不了一次活动。对于共青团来说,活动决定活力,没有活动,活力也就无从谈起了。
(二)就整个社会大环境而言,普遍存在对共青团工作认识淡化的趋势。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各界存在对共青团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越来越淡化的现象。乡镇党委政府对共
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党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和社会政权的重要支柱作用”认识不到位。在实际工作中,对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强调得多一些,而忽视共青团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和社会政权的重要支柱作用。所以,对共青团就如何联系青年,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如何凝聚青年,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等问题思考得少。因思想上没有引起重视,所以就不可能有工作措施。于是,对共青团工作不闻不问、不管不说,顺其自然发展,久而久之形成了现在的局面。村两委会更是认识不到团的作用和价值,认为这个组织可有可无,特别是已经解决报酬的村,因兼职兼薪,一些两委会成员便把村团支部书记职务兼上,但对团的工作从不过问,既不团结带领团员青年,也不教育培养青年。从而出现了广大青少年不愿入团,不求上进的现象,继而形成了农村基层党员老化、基层组织后继乏人的严峻形势。
(三)青少年团员意识不强。共青团是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团员青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但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追求、思维方式也呈现多元性、多样性、多变性的特点。人们固有的利益观念、思维方式、价值追求发生了深刻变化。青少年具有领社会风气之先的特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
件下,特别是在农村,广大青少年在计划经济时代普遍具有的入团倍感光荣,入团体现先进的意识已经不复存在。对他们来说,入不入团无所谓,入不入团一个样,入了团也没有什么好处,不入团也不存在什么坏处。加之全县的特殊县情,共青团这个组织对广大农村青少年来说没有什么吸引力、凝聚力。于是农村共青团组织也就缺乏号召力、战斗力。
(四)从共青团自身建设的情况来看,团组织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能力不强。一方面,在应对内外环境变化上,当前,我们自身还没有很有效的办法,工作方法还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另一方面,部分团干部对从事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足,短期行为和形式主义严重,主动性不强,对于开展团的活动,应对团工作中的新问题,被动应付了事的多。这些,都制约了我县基层团建和青年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鲁甸基层团建和青年工作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当前鲁甸共青团工作的现状,我认为,既要看到当前问题的严重性和新时期新形势下做好基层团建和青年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又要增强做好全县基层团建和青年工作的信心,冷静思考,沉着应对。在此就鲁甸基层团建和青年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党对团的领导。党对共青团的重视支持是做好团的工作的政治基础和根本保证。共青团作为党的忠实助手和后备军,是党联系青年的纽带和桥梁。党组织应该重视团
的工作,象抓经济工作一样,布置经济工作时,同样布置团的工作,检查经济工作时,同样检查团的工作,把团的工作纳入党组织的岗位目标责任制,加强党对团组织的领导和指导,把素质较好、能力较强、热情较高、潜力较大的年轻干部选拔到乡镇团干部岗位上,使干部得到锻炼,使事业得到发展。规范和完善团干部的管理工作,不随意轮岗交流团干部,确因工作需要调整,需按《团章》规定,征得上级团组织同意,并保证有人接替工作的前提下再调整,从而保证工作的连续性。进一步多听取汇报,多作指示,多压担子,多解决实际困难,充分调动团干部的积极性。努力为共青团工作创造宽余的经济环境。把团的活动经费纳入年初财政预算,保证团的活动经费。充分发挥团组织的作用,带领青年团员全身心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潮中,为经济建设服务,在经济建设的涌流中,大显身手,冲锋陷阵。
(二)进一步落实“党建带团建”,把基层团建纳入基层党建工程常抓不懈。县、乡(镇)党委应树立“大党建”观念,把基层团组织建设作为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基层团组织建设视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活力和后劲所在,从而把基层团组织建设纳入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总体规划中进行同规划、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和同考核,使基层团组织建设与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同步进行,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真正实现“党带团,团促党”的良好局面。建立相
应的责任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团组织建设的良好局面。基层团组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唯有县委高度重视,加强领导,部门明确责任,形成合力,乡镇党委具体负责,狠抓落实,才能出成效。
(三)提高基层团干部能力、增加基层团干部积极性。把基层团干部纳入各县科级、村级干部培训范畴。充分发挥县委党校的作用,每年培训一定数量的基层团干部,逐步培养他们的能力。落实村团支部书记报酬。把村团支部书记纳入农村三职干部范畴,解决其工作报酬,调动其积极性,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实施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工程,加大“推优”
工作力度,使基层干部有干头、有奔头。
(四)加强对农村青年进行正面引导。农村青年最盼的是致富,最迫切的是科技。如何正确引导农村青年人,是基层团组织在新时期的一项新任务,各级基层团组织,要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方式,变管理为服务,变政治说教为典型示范。当前基层团的工作重点是大力实施服务农村青年致富工程。基层团组织可以组织青年团员进行科技培训,使他们拥有一技之长成为青年星火致富带头人,充分发挥青年人接受新事物快的特点,让他们在技术应用、推广、转化中发挥作用,引导和帮助广大农村青年成才致富,使他们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发展先进文化的代表。进而,大造“一人致富,全家光荣;一人致富,致富一方”的舆论氛围,使青年人的青
春活力,在广大农村大有作为,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把广大青年的敢闯、敢为的精神,融入到经济建设之中,融入到民族振兴之中,融入到建设一个“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之中。充分展示共青团组织和共青团员在整个社会的积极影响作用。
(五)加强团员意识教育。结合县情,深入开展学习《江泽民文选》活动,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人格品德、敬业的工作态度、务实的工作作风、无私的奉献精神。
推荐访问:团组织工作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基层团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 团组织 基层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