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坊七巷导游词1 各位团友,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旅行社欢迎各位来到福建省省会——福州市旅游观光。我是××旅行社的导游。我姓×,大家叫我小×或×导都行。我旁边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师傅,这两天都由我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三坊七巷导游词【10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三坊七巷导游词1
各位团友,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旅行社欢迎各位来到福建省省会——福州市旅游观光。我是××旅行社的导游。我姓×,大家叫我小×或×导都行。我旁边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师傅,这两天都由我和××师傅为你们服务,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得到各位的大力支持,希望我们的服务,能使您的福州之行留下美好的回忆。
福州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名城。唐开元十三年(725年)设福州都督府始称福州。五代梁开*二年(908年)闽王王审知扩建城池,将风景秀丽的乌山、于山、屏山圈入城内,从此福州成为“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独特城市。“三山”成了福州的别名。
福州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市总面积11968*方公里,其中市区总面积1043*方公里;总人口48O多万,其中城区人口116万。“因州北有福山”,故名福州,又因900多年前就遍植榕树,“绿阴满城,暑不张盖”,故又有“榕城”的美称。现辖鼓楼、台江、仓山、马尾、晋安五个区和福清、闽侯、罗源、连江、长乐、*潭、闽清、永泰等二市六县。居民以汉族为主,还有畲、满、苗、回等20多个少数民族。福州依山傍海,气候宜人,绿树常青,属暖湿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为19.6℃,最冷1月*均气温为10.5℃,最热7月*均气温为28.6℃,年均降水量1 342.5毫米。最佳旅游季节为每年4~11月。市区内有闻名全国的温泉。
各位团友,今天我讲解的内容是福州明清时期古建筑瑰宝——三坊七巷。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居民3678户,人口14000余人。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由于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改建为马路,现在保存的实际只有二坊五巷。即使如此,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居民区内,仍然保留着丰富的文物古迹,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明清时代的建筑。在这居民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青瓦,结构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闽江文化的荟萃之所,被建筑界喻为一座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三坊七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的主要标志,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近代诗人陈衍诗云:“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这大约就是“三坊七巷”的由来。三坊七巷的民风民俗也是福州民风民俗的代表,许多节俗活动常以三坊七巷为中心,它包括民间信仰、岁时节庆活动、建筑物中的民俗等。“月光光,照池塘;骑竹马,过洪塘;洪塘水深难得渡,等妹撑船来接郎。问郎长,问郎短,问郎几时返?”这是唐朝观察使常衮作的一首民谣。它曾给居住在三坊七巷的几代百姓带来多少童年的回忆。直到现在,特别是老一辈人听到这首琅琅上口的民谣仍激动不已。三坊七巷,以它近300座的明清民居古建筑物闻名于世。古老的街巷,完整的坊里,配以古河道、古桥梁、古榕树,形成了古朴而富有特色的传统风貌,引起了国内外许多文物考古专家的广泛兴趣,成为游客前来福州的必到之处。可以说,它是“全国少见,江南仅有”。而老家在福州的海外游子,三坊七巷是他们魂牵梦绕、难以忘怀的故园乡土。
“三坊七巷”的路,绝对是小路,也许几百年来就是这样小,小得只能并排走两顶轿子吧!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路不在大,有人则名。就是从这样的小巷里,历代走出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他们走出幽深的坊巷,走向八闽大地,走向五湖四海,成就了一番大事业。他们为“三坊七巷”增光,“三坊七巷”也为有他们而骄傲。
三坊七巷的古建筑风貌主要表现在:石板深巷,青瓦粉墙。各式精雕细刻的门罩,风火墙式的多进院落,从高处俯视犹如海上层层波浪,那此起彼伏的万顷波涛既无比壮观又震撼人心。三坊七巷不仅以它的古建筑闻名于世,它还代表了福州人重教育、好读书的优良传统,科举之盛,在全国也属罕见。南宋著名学者,被称为与朱熹、张轼齐名的东南三贤之一的吕祖谦,在福州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路逢十客九青衿,半是同袍旧弟兄。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这首诗也是三坊七巷的生动写照,说明了福州读书人之多以及深夜苦读的生动景象。
“三坊七巷”是福州历史的见证;“三坊七巷”是闽江流域人民智慧的结晶;“三坊七巷”更是福州人文荟萃的缩影。它记录了唐末五代时闽王王审知立国的史实,记录了宋末端宗南明隆武皇帝在福州称帝的经历。它吹洒着辛亥革命的风雨,传播着北京“五四”运动在福州的影响。这些坊巷内曾经居住过上百名*显贵、学者名流。唐著名学者黄璞,宋理学家陈襄,晚唐诗人陈烈、状元郑性之,明抗倭名将张经,清巡抚沈葆桢,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等都曾在三坊七巷居住过,还有黄花岗著名烈士林觉民。说到林觉民我们不能不提到他的《与妻书》。林觉民牺牲后,全家为了避祸匿居在光禄坊早题巷一处许家院宅。一天晚上,有人悄悄地将林觉民写给父亲及妻子的遗书塞进门缝,林觉民的妻子一直将这封信珍藏到辛亥革命福州光复后。这一如诗如画的名篇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不仅表达了夫妻间深深的歉疚和殷殷的情意,而且表达了“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谋永福"的革命精神和伟大情怀,激励了千千万万的热血青年,具有极为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与妻书》中也十分细腻地表达了烈士对故里“三坊七巷”的眷恋之情,有一段是这样描写的`:“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屋,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看到这,我们怎能不为烈士牺牲前对亲人和美丽家园——“三坊七巷’’深深眷恋之情所震撼呢!谁没有亲人,谁没有自己的家园?可林觉民却英勇奋战,在负伤被捕受审时仍表示:“只要革除*,建立共和,能使国家富强则吾死瞑目矣。”这就是革命者的博大情怀!
“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让我们再一次感悟到故乡“三坊七巷”古老厚重的文化对我们的培养和熏陶。眷恋之情,有一段是这样描写的:“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屋,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看到这,我们怎能不为烈士牺牲前对亲人和美丽家园——“三坊七巷”深深眷恋之情所震撼呢!谁没有亲人,谁没有自己的家园?可林觉民却英勇奋战,在负伤被捕受审时仍表示:“只要革除*,建立共和,能使国家富强则吾死瞑目矣。”这就是革命者的博大情怀!
“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让我们再一次感悟到故乡“三坊七巷”古老厚重的文化对我们的培养和熏陶。
各位团友,“三坊七巷”的讲解就到这里。我们集合的时间是×时×分,各位朋友可以在附近自由活动、照相,我们准时在这里集中上车,谢谢大家。
三坊七巷导游词2
各位游客:
福州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就已经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
“三坊七巷”的“三坊”,系指衣锦坊、文儒坊和光禄坊。三坊均位于南后街之西侧,隔街与东侧之“七巷”相通。
衣锦坊,旧名通潮巷。宋代宣和年间(1119—1125年)陆蕴、陆藻兄弟居于此地,两兄弟才华横送,名重一时。陆蕴官任福州知州,陆藻官任泉州知州,两人回乡时命此坊为“棣锦坊”。南宋淳熙年间(1174—11*),王样任江东提刑,退休后也居于此地,将棣锦改名为衣锦,以示衣锦返乡之意。
文儒坊,旧名山阴巷,初名儒林坊,以宋代祭酒郑穆居于此,改为文儒坊。因为坊里除了郑穆之外,还先后住有九门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抗倭名将、七省经略张经,清光绪皇帝老师陈宝琛之父陈承裘,《福建通志》主编陈衍等儒林名士,故称儒林坊名符其实。
光禄坊,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以光禄大夫身份任福州知州的程师孟,常到坊里的法禅寺游览,见池畔有一块大岩石,便登石吟诗,故被称为“光禄吟台”,而此坊也改名为光禄坊。程师孟题吟的“光禄吟台”四个篆字石刻今尚存。
“三坊七巷”中的七巷均位于南后街之东侧,由北向南分别为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三坊七巷导游词3
各位游客:
大家好!今天我讲解的内容是福州明清时期古建筑瑰宝----三坊七巷。
榕城福州,鼓楼区繁华闹市的高楼之侧,有一片巷陌纵横、青石铺地的古老街区。这就是被建筑界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的福州三坊七巷。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向西三条称“坊”,向东七条称“巷”,自北而南依次为: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总占地面积38.35公顷(575.25亩)。。由于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改建为马路,现在保存的实际只有二坊五巷。即使如此,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居民区内,仍然保留着丰富的文物古迹,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明清时代的建筑。在这居民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青瓦,结构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闽江文化的荟萃之所,被建筑界喻为一座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三坊七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的主要标志,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近代诗人陈衍诗云:“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这大约就是“三坊七巷”的由来。
三坊七巷的民风民俗也是福州民风民俗的代表,许多节俗活动中心常集中在三坊七巷,它包括民间信仰、岁时节庆活动、建筑物中的民俗等。
“月光光,照池塘;骑竹马,过洪塘;洪塘水深难得渡,等妹撑船来接郎。问郎长,问郎短,问郎几时返?”这是唐朝观察使常衮作的一首民谣。它曾给居住在三坊七巷的几代百姓带来多少童年的回忆。直到现在,特别是老一辈人听到这首琅琅上口的民谣仍激动不已。
三坊七巷,以她近三百座的明清民居古建筑物闻名于世。古老的街巷,完整的坊里,配以古河道、古桥梁、古榕树,形成了古朴而富有特色的传统风貌,引起了国内外许多文物考古专家的广泛兴趣,成为游客前来福州的必到之处。可以说,她是“全国少见,江南仅有”。而老家在福州的海外游子,三坊七巷是他们魂牵梦绕、难以忘怀的故园乡土。
“三坊七巷”的路,绝对是小路,也许几百年来就是这样小,小得只能并排走两顶轿子吧!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路不在大,有人则名。就是从这样的小巷里,历代走出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他们走出幽深的坊巷,走向八闽大地,走向五湖四海,成就了一番大事业。他们为“三坊七巷”增光,“三坊七巷”也为有他们而骄傲。
三坊七巷的古建筑风貌主要表现在:石板深巷,青瓦粉墙,各式精雕细刻的门罩,风火墙式的多进院落,从高处府视犹如海上层层波浪,那此起彼落的万倾波涛既无比壮观又震撼人心。
三坊七巷不仅以她的古建筑闻名于世,她还代表了福州人重教育,好读书的优良传统,科举之盛,在全国也属罕见。南宋著名学者,被称为与朱熹、张轼齐名的东南三贤之一的吕祖谦,在福州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路逢十客九青矜,半是同袍旧弟兄。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这首诗也是三坊七巷的生动写照,说明了福州读书人之多,以及深夜苦读的生动景象。
“三坊七巷”是福州历史的的见证;“三坊七巷”是闽江流域人民智慧的结晶;“三坊七巷”更是福州人文荟萃的缩影。它记录了唐末五代时闽王王审知立国的史实,记录了宋末端宗南明隆武皇帝在福州称帝的经历。它吹洒着辛亥革命的风雨,传播着北京“五四”运动在福州的影响。三坊七巷历代累计出过举人300多名、进士150多名,这些坊巷内曾经居住过上百名*显贵、学者名流,唐著名学者黄璞,宋理学家陈襄、晚唐诗人陈烈、状元郑性之、明抗倭名将张经、清巡抚沈葆桢、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等等都曾在三坊七巷居住过,还有黄花岗著名烈士林觉民。说到林觉民我们不能不提到他的《与妻书》。林觉民牺牲后,全家为了避祸匿居在光禄坊早题巷一处许家院宅。一天晚上,有人悄悄地将林觉民写给父亲及妻子的遗书塞进门缝,林觉民的妻子一直将这封信珍藏到辛亥革命福州光复后。这一如诗如画的名篇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不仅表达了夫妻间深深的歉疚和殷殷的情意,而且表达了“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谋永福”的革命精神和伟大情怀,激励了千千万万的热血青年。具有极为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与妻书》中也十分细腻地表达了烈士对故里“三坊七巷”的眷恋之情,有一段是这样描写的:“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屋,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看到这,我们怎能不为烈士牺牲前对亲人和美丽家园----“三坊七巷”深深眷恋之情所震憾呢!谁没有亲人,谁没有自己的家园?可林觉民却英勇奋战,在负伤被擒受审时仍表示:“只要革除*,建立共和,能使国家富强则吾死瞑目矣”,这就是革命者何等博大情怀!
“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让我们再一次感悟到故乡“三坊七巷”古老厚重的文化对我们的培养和熏陶。
各位团友,“三坊七巷”的讲解就到这里。我们集合的时间是×时×分,各位朋友可以在附近自由活动、照相,我们准时在这里集中上车,谢谢大家。
三坊七巷导游词4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三坊七巷景区参观游览,我是讲解员**首先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三坊七巷景区的总体概况。
三坊七巷景区位于千年古城福州市中心,占地面积约40公顷。三坊七巷最早形成是在西晋308年,建筑格局形成于唐天复元年代(901年),繁荣于明清时期,至今已有1700年的历史。以南后街为中轴,向西伸出了三个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向东伸出七条巷(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排列整齐,纵向有序,形成“鱼骨状”传统街巷格局,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为“三坊七巷”。历经千余年来,仍完整保留着唐宋遗留下来的坊巷格局,这在全国范围内都极为罕见,被誉为“里坊制度活化石”;现存较为完好的明清古建筑200多座159处,包括国家级9处,省市级19处,历史保护古建筑131处,文保单位众多,集中程度堪称全国唯一,被我国建筑学界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不仅如此,三坊七巷还是历代名人聚居地,在这不足40公顷的土地上曾先后走出历代名人达400多位,尤其是曾涌现出了林则徐、严复、林觉民、冰心、林徽因、沈葆桢、陈宝琛等一大批对*近代史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也因此而获得了“一片三坊七巷,半部*近现代史”的美誉;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领略三坊七巷历史神韵和闽都文化的精髓。
大家所看到的这是一座居住着近现代两位名人的故居,一位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另一位就是著名的女作家谢冰心。林觉民是辛亥广州起义杰出代表人物,林觉民遇难后,临时知县的岳父陈元凯连夜托人到福州告知此事,全家为避祸搬到光禄坊的早题巷。后来,谢冰心的祖父谢銮恩买下了这栋旧居。
说到林觉民我们不能不提到他的《与妻书》。这一如诗如画的名篇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不仅表达了夫妻间深深的歉疚和殷殷的情意,而且表达了“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谋永福”的革命精神和伟大情怀,激励了千千万万的热血青年。具有极为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三坊七巷的主入口牌坊。福州三坊七巷不仅仅是三条“坊”和七条“巷”,还有一条闻名遐迩的南后街。在南后街中我们可以看到福州的三宝,福州的脱胎漆器,牛角梳和油纸伞,还有福州著名的寿山石和软木画,各色各样的福州小吃。
各位团友!走过了杨桥路,我们首先来到左边的这条巷就是七巷之一的郎官巷。为什么这叫郎官巷呢?北宋有个叫刘涛的人,他是郎官,他的子孙皆为郎官,所以叫此巷为郎官巷。接下来请大家参观严复晚年的居所———严复故居。严复是*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近代“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人物的杰出代表。严复还担任过北京大学、上海复旦公学校长等职。严复译述《天演论》。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黄巷,历史上出现了衣冠南渡,八姓入闽,其中较大的一支黄氏家族入闽后,聚居于此,开始有了黄巷的地名。该巷以小黄楼著称。
我们来到三坊中的第一坊——衣锦坊。衣锦坊最早的名字叫“通潮巷”,是三坊七巷中最靠近福州西湖的。据说,当年西湖的湖水与巷子里的沟渠相通。衣锦坊的水榭戏台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让我们再一次感悟到故乡“三坊七巷”古老厚重的文化对我们的培养和熏陶。
各位团友,“三坊七巷”的讲解就到这里。我们集合的时间是×时×分,各位朋友可以在附近自由活动、照相,我们准时在这里集中上车,谢谢大家。
三坊七巷导游词5
习惯上讲,我们都先说三坊后讲七巷,其实,从建筑位置来分析应该是先有七巷后有三坊。唐代的先民们先是沿着城市的轴线——南街,建起了一组排列工整的""新村"。然后,再隔一条南后街,向西发展,建起一组坊巷,成为以南后街为中心轴线的"非"字形结构的街区。经过千百年的风雨变迁,大多于宋代定下坊巷之名,于明清时代形成今天建筑格局,成为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
从建筑空间的处理来看,三坊七巷在中轴线上的主厅堂,比北方的厅堂明显高、大、宽,与其他廊、榭等建筑形成高低错落,活泼而又极富变化的空间格局。厅堂一般是开敞式的,与天井融为一体。特别要指出的是,为了使厅堂显得高大、宽敞、开放,一般在廊轩的处理上着力,承檐的檩木,或再加一根协助承檐的檩木,都特意采用粗大的而长的优质硬木材,并用减柱造的办法,使的厅堂前无任何障碍,这在北方建筑及其他南方建筑中,都极少见到。例如宫巷林聪彝故居之轿厅以及祠庙的戏台,均是如此处理。这是福州古建筑的重要特色之一。
三坊七巷除了在布局结构上与众不同之外,在围墙、雕饰、门面上都很有特色。
马鞍墙
三坊七巷民宅沿袭唐末分段筑墙传统,都有高、厚砖或土筑的围墙。墙体随着木屋架的起伏做流线型,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俗称马鞍墙。墙只作外围,起承重作用全在于柱。江南建筑中,绝大多数是成90度角的直线构成的阶梯形的山墙,福州仅个别建筑有,包括福建的闽北、闽南、闽东也有存在,惟独福州三坊七巷民居的马鞍墙是曲线形的马鞍墙。一般是两侧对称,墙头和翘角皆泥塑彩绘,形成了福州古代民居独特的墙头风貌。
雕饰
三坊七巷在建筑装饰方面最有特色的要数对门窗扇的雕饰。普通居民梁柱多不加修饰,简洁朴实,而在门窗扇雕饰上则煞费苦心。其窗棂制作之精致,镶嵌的木雕之华美,是其他省份居民难以企及的。窗饰的类型特别丰富,有卡榫式图案漏花,有纯木雕式窗扇,也有两者相间使用。可以说是江南艺术的集大成者。在卡榫式漏花中,工匠通过精心编排,构成不同的装饰效果,有直线型、曲线型、混合型--直线型疏密有致,曲线型富有动感,混合型变化多端,且各有吉祥寓意。在木雕式窗扇中,有透雕,有浮雕,题材有飞禽走兽,人物花卉,整个窗扇雕饰有对称式有不对称式。如文儒坊尤恒盛的明代古宅,在二进厢房的门窗隔扇上,透雕了较复杂的瓶花图案,花瓶寓意住居*安。涤环板上是浅浮雕的花开富贵.这些用卡榫斗拼或木材镂空精雕而成的花窗雕饰,充分显示了福建民间工匠的高超技艺。
建筑门
三坊七巷建筑门的处理也极具特色,约有四种。一种是在前院墙正中,由石框构成的与墙同一*面的矩形师门,另一种则是两侧马鞍墙延伸作飞起的牌堵,马鞍墙夹着两面坡的屋盖形成较大的楼,像沈葆桢故居、陈承裘故居、林聪彝故居都是这种门楼。
宣言
《三坊七巷宣言》是在20xx年7月20日在福州举办的“老城保护与整治———三坊七巷国际学术研讨会”上通过。宣言就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如下共识和行动倡议: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基因,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要格外珍惜自己的文化遗产,它不仅属于一个城市,也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每个城市都有责任和义务保护。
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的保护是社会发展的进步。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应不仅注重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应注重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重视建立民众与文化遗产间的情感联系,应建立、积极、合理、有效的途径,使文化遗产为民众所关注与分享,使文化遗产真正为社会发展提供取之不尽的动力。
文化遗产对于经济社会的影响力,是潜移默化而深刻长远的,是不可复生的精神资本、文化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文化遗产的丧失是无法补偿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要格外珍惜自己的文化遗产,每个城市都有她应保护的“紫禁城”。
主题展馆
用于展示三坊七巷文化价值的博物馆拟选地址现已基本确定,将开辟8个博物馆和3个展示区:
1.三坊七巷历史人物博物馆,拟选址刘家大院。理由是刘家大院是福州乃至全国领先的城市公共事业的先驱,又临近光禄坊,是三坊七巷的“客厅”。
2.福州艺术中心(闽都文化大观园),选址蓝建枢故居。理由这里紧贴光禄坊公园,对带动人流,提高知名度,方便参观都极为有利。20xx年国庆节起向游客开放。
3.当代漆艺博物馆,拟选址南后街中心地段的叶氏民居。理由是这里是福州百年老店与老行当和现代生活嫁接的中转*台。
4.福州民俗展示与演艺中心,拟选址郭柏荫故居。
5.戏剧戏曲演艺中心,拟选址水榭戏台。
6.茶文化世术馆和国宾级接待中心,拟选址林聪彝故居。
7.福建民俗博物馆,选址二梅书屋。是福建省内唯一一家省级民俗博物馆,展出福建民俗文物近千件,场景式陈列,还原明清时期闽都人生活场景,弘扬福建优秀传统文化。20xx年春节起向游客开放。
8.楹联博物馆拟选址梁章钜故居(梁章钜是福州先贤楹联学鼻祖)。
拟开辟的3个展示区为:“一个专项展示区”,即“七巷”中自郎官巷至黄巷之间的展示区,主要展示闽台亲缘关系;“第一综合展示区”为黄巷至吉庇路之间的展示区,主要展示林氏价值的各种文化和船政文化;“第二综合展示区”即“三坊”中各展示点有机结合形成的展示区,主要展示文人墨客的相关文化。
此外,三坊七巷还将借助“一水一节点两街两片区”的结构,构建不同功能区。其中“一水”即安泰河的滨水休闲风情带。“一节点”规划是拟将光禄坊的“光禄吟台”作为三坊七巷南节点。“两街”为南后街传统特色商业带和南街商业更新发展带,“两片区”规划是结合北入口,将郎官巷、塔巷及水榭戏台部分作为旅游集中展示区。宫巷—安民巷有大量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保护建筑,将作为博物馆建筑集中区;文儒坊南北段两侧作为会馆会所片区,以创意和休闲为主。
三坊七巷导游词6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到了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地标意义的“明清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之称的中华第一街——“三坊七巷”参观游览。在2009年6月揭晓的首届“*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评选”中,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与北京国子监街、*遥南大街、哈尔滨中央大街等共同参选,以最高票获得*、国家*授予的“*十大历史文化名街”荣誉称号。
公元前202年,福州城初建时,称“冶城”,统治者是勾践的后裔无诸。过了两百多年,西晋时期的福州已经稍有规模了。晋安郡首任太守严高嫌城太小,便在今屏山南麓建成一座郡城,称为“子城”。三坊七巷源于唐末闽王王审知扩建新城。王审知当政时,嫌原有子城太小,在子城外以钱纹砖砌筑起“罗城”,据说这是当时全国唯一的砖城。罗城南面以安泰河为界,城北是政治中心,多为贵族居住;城之南为*民居住区及商业区,也就是在此时,三坊七巷成为罗城西南的重要区域,坊巷格局初步形成。
今天的“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以南后街为中心轴线从北到南排列整齐,纵向有序,形成“棋盘状”的传统街巷格局。在城市变迁过程中,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被改建为马路,因此:我们今天讲三坊七巷实际只有二坊五巷。
“三坊七巷”历经许多年,格局依旧,基本保留着唐宋遗留下来的坊巷格局,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民国建筑计200多座,其中水榭戏台、严复故居、沈葆桢故居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9处,是*目前在市中心保留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街区。“三坊七巷”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体现福州古名居特有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建筑结构布局、建筑用材上适应福州潮湿温热的气候特点;院落庭院布局上体现传统家族伦理观念;园林精巧雅致,体现亲近山水的风雅情趣,被建筑界喻为一座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除明清时代的建筑外,更令人惊叹的是三坊七巷的文化底蕴。近代诗人陈衍作诗提到:“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三坊七巷自晋、唐代形成起,便是贵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特别是到了清代中后期,福州士子固有的忧国忧民意识在世道变迁之中表现得更加强烈。这里涌现出一批对当时社会乃至*近现代史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林则徐、沈葆桢、林旭、严复、林觉民、林纾、林徽因、冰心、庐隐、郁达夫、郭化若、吴石……翻动历史,你会惊奇地发现,一大串在*近现代舞台上风起云涌的人物,他们的生活背景都或多少映现在三坊七巷,可圈可点的达150多人之众。
可以说,三坊七巷成为福州人文荟萃的缩影,凸显着福州人追求正统教化的人文性格与开拓进取的海洋文化精神的相互融合。作为福州城市精神集结地、福州名贤文化纪念地、福州传统商贾文化传承地、福州民俗文化展示地,三坊七巷承载了福州城市发展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充分体现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特色与价值,是名符其实的*名片。
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基因,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要格外珍惜自己的文化遗产。福州也曾走过弯路。上世纪末,全国旧城改造热中,三坊七巷也曾面临相同的被“改造”危险。福建省、福州市及时调整思路,终止了用于房地产开发的原有改造项目。近年来,福建省委、省*和福州市委、市*高度重视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修复工作,将保护修复福州三坊七巷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三坊七巷由开发、改造转为整体保护、修复,*投入逐步加大,保护修复工程支出主要投向民生,使三坊七巷的改造不仅成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工程,更是改善市民的居住条件、生活条件的安居工程、民心工程。
“三坊七巷要成为活态的文化遗产”国家*局长单霁翔给予三坊七巷修复改造工程很高的评价。福州市的探索之可贵,在于同时保护生活形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修复后的三坊七巷不是排斥了原有居民原生态的旅游区,而是将三坊七巷打造成保持传统文化特色的居住社区,成为具有独特文化景观的城市活力地带。*福建省委、宣传部长唐国忠说的好:三坊七巷是福州人文荟萃的缩影,闽台深厚渊源活化石,她的成功保护不仅仅是福州的财富,更是海峡*、海西经济区的共同荣耀,需要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三坊七巷导游词7
各位游客:
福州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就已经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
“三坊七巷”的“三坊”,系指衣锦坊、文儒坊和光禄坊。三坊均位于南后街之西侧,隔街与东侧之“七巷”相通。
衣锦坊,旧名通潮巷。宋代宣和年间(1119—1125年)陆蕴、陆藻兄弟居于此地,两兄弟才华横送,名重一时。陆蕴官任福州知州,陆藻官任泉州知州,两人回乡时命此坊为“棣锦坊”。南宋淳熙年间(1174—11*),王样任江东提刑,退休后也居于此地,将棣锦改名为衣锦,以示衣锦返乡之意。
文儒坊,旧名山阴巷,初名儒林坊,以宋代祭酒郑穆居于此,改为文儒坊。因为坊里除了郑穆之外,还先后住有九门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抗倭名将、七省经略张经,清光绪皇帝老师陈宝琛之父陈承裘,《福建通志》主编陈衍等儒林名士,故称儒林坊名符其实。
光禄坊,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以光禄大夫身份任福州知州的程师孟,常到坊里的法禅寺游览,见池畔有一块大岩石,便登石吟诗,故被称为“光禄吟台”,而此坊也改名为光禄坊。程师孟题吟的“光禄吟台”四个篆字石刻今尚存。
“三坊七巷”中的七巷均位于南后街之东侧,由北向南分别为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三坊七巷导游词8
马尾船政文化
各位游客朋友,我们现在来到的是福州马尾船政文化主题公园,它位于福州市马尾区。马尾地处福建闽江下游出海口,与台湾仅一水之隔,自古是福州母城的水上门户,近代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在*战争、洋务运动的背景下,早在1866年,左宗棠、沈葆桢就在这里创办了福建船政,这是近代*创办的第一家专业机器造船厂,由此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建船厂、造兵舰、制飞机、办学堂、引人才、派学童出洋留学等一系列富国强兵活动,培养和造就了严复、詹天佑、萨镇冰、邓世昌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的*近代工业技术人才和杰出的海军将士,并提出“冷眼向洋看世界”的大胆口号,被称为*近代历史的“活化石”。有史学家认为,读懂了“船政”,就读懂了近代史。因而,船政文化主题公园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船政文化基地和福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各位朋友都知道,马尾不仅是*般政和造船业的发祥地,近代海军的摇篮,也是中法马江海战的遗址地。马尾船政主题公园便是在这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以罗星塔和马限山两座公园为基础,景点主要有“两园两馆一船玛”。“两园”即罗星塔公园、马限山公园,“两馆”是马江海战纪念馆和*近代海军博物馆,“一船坞”则是一号船坞遗址。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船政“时空遂道”,它将带我们一起去了解马尾四十余载的造船史。里面的这三个台阶展示的是船政造船四十余年中的三个阶段。大家有没有发现它们所用的材料都是不一样的呢?第一个阶梯是木制地板,反映的是船政的第一个时期,称为“木船时代”,就是从1869年到1875年,在这个时间里船政所造的十几艘船,都是木船,如*第一艘千吨级轮船“万年青”号。-但是,很快我们就走进了钢木合构时代,从1875年到1886年,这个时期有第一艘铁胁船“威远”号,它标志着*摆脱了木船制造时代,逐渐拉近了与先进造船国家的距离。再登上第三个台阶,就意味着我们进人了钢船时代,这个时代的代表是“威龙”号,它是由船政学堂毕业生所监造的,标志着近代*造船的最高水*,而且这也是一艘*人自己制造的铁甲舰,后来这艘船还被编入北洋水师,改名为“*远”号,成为了北洋八大远之一。虽然整个船政的发展只有40多年,但它却产生了许多的*第一:如制造出兵商舰船40艘,是*当时最大的造船和舰艇的工业基地;建立*海军第一所学校一福建船政学堂;还有培养出*第一批海军名将,有刘步蟾、萨镇冰及*第一代工程专家魏翰、詹天佑等人。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前方的“磨心”二字?过去整座罗星山是由屹立在江心的岩礁形成,形状就像石磨的心,于是取名“磨心”。因为福州方言“磨心”有“无心”“没心”之意,为避不吉利,所以取其谐音“罗星”,而山便得名罗星山。罗星塔公园中以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塑形式展示了当年船政人物的风采,再现了船政的创办情况。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组雕塑是“左沈右襄”,端坐在中间的就是船政的创始人左宗棠,是晚清的军事重臣、洋务派的重要人物、*近代海军的积极倡建者。他于1866年奏请朝廷设局造船,获得批准后,他便决定在马尾选地办船厂。船政工作才刚开始,西北边警又起,他只得奉命赴疆,此时船厂的工作又刚起步,千头万绪,又苦于分身乏术,于是他便物色并大力举荐右边的这位来接任他的工作,他就是沈葆桢。大家知道沈葆桢是谁吗?没错,他就是林则徐的外甥兼女婿。因此,沈葆桢就成了船政的首任*大臣。任职期间,他克服了重重困难,把船厂扩大为十三厂,创办船政学堂,为国家造就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和海军骨干。可以说,整个船政是“始于左宗棠,成于沈葆桢”。因此他也被尊称为“*近代海军之父”。而左手边的这位是当时的船政监督日意格。
各位游客朋友,请看这组雕塑,叫“同舟共练”,船政学堂可以说是我国最早培养科技人才的专科学校,学堂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实际能力。这里表现的就是船政后学堂首届驾驶班学员航海的情景。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我方12艘舰船的管带就有11名是船政学堂驾驶班的毕业生,因此有人说:中日甲午战争,我国是用一个班的力量与日军一个国家的力量相抗衡。他们不畏强敌,英勇奋战,为国捐躯,在*近代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作为海军摇篮的马尾,船政后学堂培养的海军军官数量约*国近代海军的五分之三。
三坊七巷
各位游客朋友,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福州著名的三坊七巷旅游区。它位于福州市中心,占地约383500*方米。三坊七巷起于晋,完善于唐五代,鼎盛于明清,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是*都市仅存的一块“里坊制度活化石”。它以南后街为中轴线,两侧形成坊、巷,呈鱼骨状散开。其中“三坊”是指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分别是杨桥巷、朗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坊巷内至今保存有200余座古建筑,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9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保护建筑更是数量众多。这里还是“闽都名人的聚居地”,曾先后走出历代名人400多位,尤其如林则徐、沈葆桢、严复、陈宝琢、林觉民、林旭、冰心、林纾等,都是曾对*近现代历史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使得这块不足400000的热土充满了特殊的人文价值和不散的灵性及才情,从而成就了“一片三坊七巷,一部*近现代史”的美誉。2015年,三坊七巷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先去看看“三坊”:一是衣锦坊,旧名通潮巷。宋代宣和年间(公元1119一1125年)陆蕴、陆藻兄弟居住在此,两兄弟才华横溢,名重一时。陆蕴官任福州知州,陆藻官任泉州知州,两人回乡时曾命名此地为“棣锦坊”。南宋淳熙年间(公元1174—11*),王样任江东提刑,退休后也居于此地,将棣锦改名为衣锦,以示衣锦返乡之意。二是文儒坊,旧时叫山阴巷,最初叫儒林坊,到了宋代祭酒郑穆居住于此,改为文儒坊。因为坊里除了郑穆之外,还先后住有九门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抗倭名将、七省经略张经、清光绪皇帝老师陈宝琛之父陈承裘、《福建通志》主编陈衍等儒林名士,因此称儒林坊也是名副其实。三是光禄坊,是福州“三山藏”之一。北宋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以光禄大夫身份任福州知州的程师孟,常到坊里的法禅寺游览,见池畔有一块大岩石,便登石吟诗,故被称为“光禄吟台”,而此坊也改名为光禄坊。程师孟题吟的“光禄吟台”四个篆字石刻至今尚存。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去看看“七巷”。杨桥巷是“七巷”中最北面的一条巷,古名登俊坊,后因西能通杨桥而改名。民国时因城市建设需要,已被扩建为马路,所以后来也叫“杨桥路”。在杨桥路与南后街交叉处的林姓大宅,是林觉民烈士生前的住处,这一烈士故居,后来卖给作家冰心的祖父谢銮恩。冰心小时候在这里居住过,《我的故乡》中,就有对这一故居的生动描述。
杨桥巷往南,就到了郎官巷,巷的东头通福州市内闹区八一七北路东街口。郎官巷也是宋代就有的坊埠。据清《榕城考古略》记载:“宋刘涛居此,子孙数世皆为郎官。”故名郎官巷。宋代诗人陈烈迁居福州时也住在郎官巷。*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的故居也坐落在巷内。郎官巷西头巷口立有牌坊,坊柱上有副对联写道“译著辉煌,今日犹传严复宅;门庭鼎盛,后人远溯刘涛居。”
郎官巷再往南,就到了塔巷。塔巷有千年的历史,顾名思义,这里曾经有座塔,这便是唐代闽王王审知的部下建造的“育王塔”。这座塔位于巷北,并有塔院看管,曾被视为是福州文运兴盛的象征。可惜在明代,这座塔就废弃消失了。到了清代,有人在巷内砌造了半;H的袖珍小塔,作为古迹纪念。20世纪50年代,小塔移置巷口坊门之上。塔巷旧有旌孝坊,为明代孝子高惟一所立,并流传有一首赞誉他的诗:“三年流水如君少,一片天然孝子心。昨夜三山明月照,不知甘露洒幽人。”至今仍传为美谈。
黄巷在塔巷之南,晋永嘉二年(公元308年)固始人黄元方避乱人闽,落户于此,故称黄巷。到了唐朝末年,崇文官校书郎黄璞退隐归居这里。黄巢军人福州时,因黄璞的大名,命令兵士夜过黄巷时均要“灭烛而过”,不得打扰其家,从此黄巷名声大振。
安民巷名称的由来,也与黄巢有关,据说他人闽时曾在这里出示安民,因此得名。旧时这里多为社会贤达居住之所。宫巷里的豪门住宅结构精巧,单是室内的木雕石刻构件就令人叹为观止。可以说是福州古建筑艺术集大成者。吉庇巷俗称“吉避巷”。宋代郑姓之中状元衣锦还乡时,巷中居民因*过他而赶紧回避,遂称“急避巷”。明代以谐音改名为“吉庇巷”,取吉祥如意之意。
各位游客朋友,三坊七巷不仅仅是三条“坊”和七条“巷”,还有一条闻名遐迩的南后街。曾经这里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现在是一条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休闲文化商业街,您可以在这里品尝鱼丸、肉燕等福州传统特色小吃。
三坊七巷导游词9
大家好!一路辛苦了!首先,我代表旅行社欢迎各位来到福建省会---福州市旅游观光。我是中旅的导游。我姓×,大家叫我小×或×导都行。我旁边这位是我们的司机陈师傅,这两天都由我和陈师傅为你们服务,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希望我的工作能得到各位的大力支持,希望我们的服务,能使您的福州之行留下美好的回忆。
福州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名城。唐开元十三年设福州都督府始称福州。五代梁开*二年闽王王审知扩建城池,将风景秀丽的乌山、于山、屏山圈入城内,从此福州成为“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独特城市。“三山”成了福州的别名。
福州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市总面积11,968*方公里,其中市区总面积1043*方公里;总人口480多万,其中城区人口116万。“因州北有福山”,故名福州,又因九百多年前就遍植榕树,“绿荫满城,暑不张盖”,故又有“榕城”的美称。现辖鼓楼、台江、仓山、马尾、晋安五个区和福清、闽侯、罗源、连江、长乐、*潭、闽清、永泰等二市六县。居民以汉族为主,还有畲、满、苗、回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福州依山傍海,气候宜人,绿树长青,属暖湿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为19.6℃,最冷一月*均气温为10.5℃,最热七月*均气温28.6℃,年均降水量1342.5毫米。最佳旅游季节为每年4-11月。市区内有闻名全国的温泉。
各位团友,今天我讲解的内容是福州明清时期古建筑瑰宝----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居民3678户,人口14000余人。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由于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改建为马路,现在保存的实际只有二坊五巷。即使如此,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居民区内,仍然保留着丰富的文物古迹,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明清时代的建筑。在这居民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青瓦,结构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闽江文化的荟萃之所,被建筑界喻为一座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三坊七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的主要标志,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近代诗人陈衍诗云:“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这大约就是“三坊七巷”的由来。
三坊七巷的民风民俗也是福州民风民俗的代表,许多节俗活动中心常集中在三坊七巷,它包括民间信仰、岁时节庆活动、建筑物中的民俗等。
“月光光,照池塘;骑竹马,过洪塘;洪塘水深难得渡,等妹撑船来接郎。问郎长,问郎短,问郎几时返?”这是唐朝观察使常衮作的一首民谣。它曾给居住在三坊七巷的几代百姓带来多少童年的回忆。直到现在,特别是老一辈人听到这首琅琅上口的民谣仍激动不已。
三坊七巷,以她近三百座的明清民居古建筑物闻名于世。古老的街巷,完整的坊里,配以古河道、古桥梁、古榕树,形成了古朴而富有特色的传统风貌,引起了国内外许多文物考古专家的广泛兴趣,成为游客前来福州的必到之处。可以说,她是“全国少见,江南仅有”。而老家在福州的海外游子,三坊七巷是他们魂牵梦绕、难以忘怀的故园乡土。
“三坊七巷”的路,绝对是小路,也许几百年来就是这样小,小得只能并排走两顶轿子吧!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路不在大,有人则名。就是从这样的小巷里,历代走出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他们走出幽深的坊巷,走向八闽大地,走向五湖四海,成就了一番大事业。他们为“三坊七巷”增光,“三坊七巷”也为有他们而骄傲。
三坊七巷的古建筑风貌主要表现在:石板深巷,青瓦粉墙,各式精雕细刻的门罩,风火墙式的多进院落,从高处府视犹如海上层层波浪,那此起彼落的万倾波涛既无比壮观又震撼人心。
三坊七巷不仅以她的古建筑闻名于世,她还代表了福州人重教育,好读书的优良传统,科举之盛,在全国也属罕见。南宋著名学者,被称为与朱熹、张轼齐名的东南三贤之一的吕祖谦,在福州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路逢十客九青矜,半是同袍旧弟兄。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这首诗也是三坊七巷的生动写照,说明了福州读书人之多,以及深夜苦读的生动景象。
“三坊七巷”是福州历史的的见证;“三坊七巷”是闽江流域人民智慧的结晶;“三坊七巷”更是福州人文荟萃的缩影。它记录了唐末五代时闽王王审知立国的史实,记录了宋末端宗南明隆武皇帝在福州称帝的经历。它吹洒着辛亥革命的风雨,传播着北京“五四”运动在福州的影响。这些坊巷内曾经居住过上百名*显贵、学者名流,唐著名学者黄璞,宋理学家陈襄、晚唐诗人陈烈、状元郑性之、明抗倭名将张经、清巡抚沈葆桢、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等等都曾在三坊七巷居住过,还有黄花岗著名烈士林觉民。说到林觉民我们不能不提到他的《与妻书》。林觉民牺
三坊七巷导游词10
马尾船政文化
各位游客朋友,我们现在来到的是福州马尾船政文化主题公园,它位于福州市马尾区。马尾地处福建闽江下游出海口,与台湾仅一水之隔,自古是福州母城的水上门户,近代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在*战争、洋务运动的背景下,早在1866年,左宗棠、沈葆桢就在这里创办了福建船政,这是近代*创办的第一家专业机器造船厂,由此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建船厂、造兵舰、制飞机、办学堂、引人才、派学童出洋留学等一系列富国强兵活动,培养和造就了严复、詹天佑、萨镇冰、邓世昌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的*近代工业技术人才和杰出的海军将士,并提出“冷眼向洋看世界”的大胆口号,被称为*近代历史的“活化石”。有史学家认为,读懂了“船政”,就读懂了近代史。因而,船政文化主题公园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船政文化基地和福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各位朋友都知道,马尾不仅是*般政和造船业的发祥地,近代海军的摇篮,也是中法马江海战的遗址地。马尾船政主题公园便是在这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以罗星塔和马限山两座公园为基础,景点主要有“两园两馆一船玛”。“两园”即罗星塔公园、马限山公园,“两馆”是马江海战纪念馆和*近代海军博物馆,“一船坞”则是一号船坞遗址。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船政“时空遂道”,它将带我们一起去了解马尾四十余载的造船史。里面的这三个台阶展示的是船政造船四十余年中的三个阶段。大家有没有发现它们所用的材料都是不一样的呢?第一个阶梯是木制地板,反映的是船政的第一个时期,称为“木船时代”,就是从1869年到1875年,在这个时间里船政所造的十几艘船,都是木船,如*第一艘千吨级轮船“万年青”号。-但是,很快我们就走进了钢木合构时代,从1875年到1886年,这个时期有第一艘铁胁船“威远”号,它标志着*摆脱了木船制造时代,逐渐拉近了与先进造船国家的距离。再登上第三个台阶,就意味着我们进人了钢船时代,这个时代的代表是“威龙”号,它是由船政学堂毕业生所监造的,标志着近代*造船的最高水*,而且这也是一艘*人自己制造的铁甲舰,后来这艘船还被编入北洋水师,改名为“*远”号,成为了北洋八大远之一。虽然整个船政的发展只有40多年,但它却产生了许多的*第一:如制造出兵商舰船40艘,是*当时最大的造船和舰艇的工业基地;建立*海军第一所学校一福建船政学堂;还有培养出*第一批海军名将,有刘步蟾、萨镇冰及*第一代工程专家魏翰、詹天佑等人。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前方的“磨心”二字?过去整座罗星山是由屹立在江心的岩礁形成,形状就像石磨的心,于是取名“磨心”。因为福州方言“磨心”有“无心”“没心”之意,为避不吉利,所以取其谐音“罗星”,而山便得名罗星山。罗星塔公园中以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塑形式展示了当年船政人物的风采,再现了船政的创办情况。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组雕塑是“左沈右襄”,端坐在中间的就是船政的创始人左宗棠,是晚清的军事重臣、洋务派的重要人物、*近代海军的积极倡建者。他于1866年奏请朝廷设局造船,获得批准后,他便决定在马尾选地办船厂。船政工作才刚开始,西北边警又起,他只得奉命赴疆,此时船厂的工作又刚起步,千头万绪,又苦于分身乏术,于是他便物色并大力举荐右边的这位来接任他的工作,他就是沈葆桢。大家知道沈葆桢是谁吗?没错,他就是林则徐的外甥兼女婿。因此,沈葆桢就成了船政的首任*大臣。任职期间,他克服了重重困难,把船厂扩大为十三厂,创办船政学堂,为国家造就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和海军骨干。可以说,整个船政是“始于左宗棠,成于沈葆桢”。因此他也被尊称为“*近代海军之父”。而左手边的这位是当时的船政监督日意格。
各位游客朋友,请看这组雕塑,叫“同舟共练”,船政学堂可以说是我国最早培养科技人才的专科学校,学堂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实际能力。这里表现的就是船政后学堂首届驾驶班学员航海的情景。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我方12艘舰船的管带就有11名是船政学堂驾驶班的毕业生,因此有人说:中日甲午战争,我国是用一个班的力量与日军一个国家的力量相抗衡。他们不畏强敌,英勇奋战,为国捐躯,在*近代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作为海军摇篮的马尾,船政后学堂培养的海军军官数量约*国近代海军的五分之三。
三坊七巷
各位游客朋友,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福州著名的三坊七巷旅游区。它位于福州市中心,占地约383500*方米。三坊七巷起于晋,完善于唐五代,鼎盛于明清,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是*都市仅存的一块“里坊制度活化石”。它以南后街为中轴线,两侧形成坊、巷,呈鱼骨状散开。其中“三坊”是指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分别是杨桥巷、朗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坊巷内至今保存有200余座古建筑,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9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保护建筑更是数量众多。这里还是“闽都名人的聚居地”,曾先后走出历代名人400多位,尤其如林则徐、沈葆桢、严复、陈宝琢、林觉民、林旭、冰心、林纾等,都是曾对*近现代历史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使得这块不足400000的热土充满了特殊的人文价值和不散的灵性及才情,从而成就了“一片三坊七巷,一部*近现代史”的美誉。2015年,三坊七巷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先去看看“三坊”:一是衣锦坊,旧名通潮巷。宋代宣和年间(公元1119一1125年)陆蕴、陆藻兄弟居住在此,两兄弟才华横溢,名重一时。陆蕴官任福州知州,陆藻官任泉州知州,两人回乡时曾命名此地为“棣锦坊”。南宋淳熙年间(公元1174—11*),王样任江东提刑,退休后也居于此地,将棣锦改名为衣锦,以示衣锦返乡之意。二是文儒坊,旧时叫山阴巷,最初叫儒林坊,到了宋代祭酒郑穆居住于此,改为文儒坊。因为坊里除了郑穆之外,还先后住有九门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抗倭名将、七省经略张经、清光绪皇帝老师陈宝琛之父陈承裘、《福建通志》主编陈衍等儒林名士,因此称儒林坊也是名副其实。三是光禄坊,是福州“三山藏”之一。北宋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以光禄大夫身份任福州知州的"程师孟,常到坊里的法禅寺游览,见池畔有一块大岩石,便登石吟诗,故被称为“光禄吟台”,而此坊也改名为光禄坊。程师孟题吟的“光禄吟台”四个篆字石刻至今尚存。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去看看“七巷”。杨桥巷是“七巷”中最北面的一条巷,古名登俊坊,后因西能通杨桥而改名。民国时因城市建设需要,已被扩建为马路,所以后来也叫“杨桥路”。在杨桥路与南后街交叉处的林姓大宅,是林觉民烈士生前的住处,这一烈士故居,后来卖给作家冰心的祖父谢銮恩。冰心小时候在这里居住过,《我的故乡》中,就有对这一故居的生动描述。
杨桥巷往南,就到了郎官巷,巷的东头通福州市内闹区八一七北路东街口。郎官巷也是宋代就有的坊埠。据清《榕城考古略》记载:“宋刘涛居此,子孙数世皆为郎官。”故名郎官巷。宋代诗人陈烈迁居福州时也住在郎官巷。*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的故居也坐落在巷内。郎官巷西头巷口立有牌坊,坊柱上有副对联写道“译著辉煌,今日犹传严复宅;门庭鼎盛,后人远溯刘涛居。”
郎官巷再往南,就到了塔巷。塔巷有千年的历史,顾名思义,这里曾经有座塔,这便是唐代闽王王审知的部下建造的“育王塔”。这座塔位于巷北,并有塔院看管,曾被视为是福州文运兴盛的象征。可惜在明代,这座塔就废弃消失了。到了清代,有人在巷内砌造了半;H的袖珍小塔,作为古迹纪念。20世纪50年代,小塔移置巷口坊门之上。塔巷旧有旌孝坊,为明代孝子高惟一所立,并流传有一首赞誉他的诗:“三年流水如君少,一片天然孝子心。昨夜三山明月照,不知甘露洒幽人。”至今仍传为美谈。
黄巷在塔巷之南,晋永嘉二年(公元308年)固始人黄元方避乱人闽,落户于此,故称黄巷。到了唐朝末年,崇文官校书郎黄璞退隐归居这里。黄巢军人福州时,因黄璞的大名,命令兵士夜过黄巷时均要“灭烛而过”,不得打扰其家,从此黄巷名声大振。
安民巷名称的由来,也与黄巢有关,据说他人闽时曾在这里出示安民,因此得名。旧时这里多为社会贤达居住之所。宫巷里的豪门住宅结构精巧,单是室内的木雕石刻构件就令人叹为观止。可以说是福州古建筑艺术集大成者。吉庇巷俗称“吉避巷”。宋代郑姓之中状元衣锦还乡时,巷中居民因*过他而赶紧回避,遂称“急避巷”。明代以谐音改名为“吉庇巷”,取吉祥如意之意。
各位游客朋友,三坊七巷不仅仅是三条“坊”和七条“巷”,还有一条闻名遐迩的南后街。曾经这里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现在是一条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休闲文化商业街,您可以在这里品尝鱼丸、肉燕等福州传统特色小吃。
三坊七巷导游词10篇扩展阅读
三坊七巷导游词10篇(扩展1)
——三坊七巷导游词10篇
三坊七巷导游词1
各位团友,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旅行社欢迎各位来到福建省省会——福州市旅游观光。我是××旅行社的导游。我姓×,大家叫我小×或×导都行。我旁边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师傅,这两天都由我和××师傅为你们服务,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得到各位的大力支持,希望我们的服务,能使您的福州之行留下美好的回忆。
福州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名城。唐开元十三年(725年)设福州都督府始称福州。五代梁开*二年(908年)闽王王审知扩建城池,将风景秀丽的乌山、于山、屏山圈入城内,从此福州成为“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独特城市。“三山”成了福州的别名。
福州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市总面积11968*方公里,其中市区总面积1043*方公里;总人口48O多万,其中城区人口116万。“因州北有福山”,故名福州,又因900多年前就遍植榕树,“绿阴满城,暑不张盖”,故又有“榕城”的美称。现辖鼓楼、台江、仓山、马尾、晋安五个区和福清、闽侯、罗源、连江、长乐、*潭、闽清、永泰等二市六县。居民以汉族为主,还有畲、满、苗、回等20多个少数民族。福州依山傍海,气候宜人,绿树常青,属暖湿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为19.6℃,最冷1月*均气温为10.5℃,最热7月*均气温为28.6℃,年均降水量1 342.5毫米。最佳旅游季节为每年4~11月。市区内有闻名全国的温泉。
各位团友,今天我讲解的内容是福州明清时期古建筑瑰宝——三坊七巷。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居民3678户,人口14000余人。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由于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改建为马路,现在保存的实际只有二坊五巷。即使如此,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居民区内,仍然保留着丰富的文物古迹,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明清时代的建筑。在这居民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青瓦,结构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闽江文化的荟萃之所,被建筑界喻为一座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三坊七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的主要标志,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近代诗人陈衍诗云:“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这大约就是“三坊七巷”的由来。三坊七巷的民风民俗也是福州民风民俗的代表,许多节俗活动常以三坊七巷为中心,它包括民间信仰、岁时节庆活动、建筑物中的民俗等。“月光光,照池塘;骑竹马,过洪塘;洪塘水深难得渡,等妹撑船来接郎。问郎长,问郎短,问郎几时返?”这是唐朝观察使常衮作的一首民谣。它曾给居住在三坊七巷的几代百姓带来多少童年的回忆。直到现在,特别是老一辈人听到这首琅琅上口的民谣仍激动不已。三坊七巷,以它近300座的明清民居古建筑物闻名于世。古老的街巷,完整的坊里,配以古河道、古桥梁、古榕树,形成了古朴而富有特色的传统风貌,引起了国内外许多文物考古专家的广泛兴趣,成为游客前来福州的必到之处。可以说,它是“全国少见,江南仅有”。而老家在福州的海外游子,三坊七巷是他们魂牵梦绕、难以忘怀的故园乡土。
“三坊七巷”的路,绝对是小路,也许几百年来就是这样小,小得只能并排走两顶轿子吧!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路不在大,有人则名。就是从这样的小巷里,历代走出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他们走出幽深的坊巷,走向八闽大地,走向五湖四海,成就了一番大事业。他们为“三坊七巷”增光,“三坊七巷”也为有他们而骄傲。
三坊七巷的古建筑风貌主要表现在:石板深巷,青瓦粉墙。各式精雕细刻的门罩,风火墙式的多进院落,从高处俯视犹如海上层层波浪,那此起彼伏的万顷波涛既无比壮观又震撼人心。三坊七巷不仅以它的古建筑闻名于世,它还代表了福州人重教育、好读书的优良传统,科举之盛,在全国也属罕见。南宋著名学者,被称为与朱熹、张轼齐名的东南三贤之一的吕祖谦,在福州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路逢十客九青衿,半是同袍旧弟兄。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这首诗也是三坊七巷的生动写照,说明了福州读书人之多以及深夜苦读的生动景象。
“三坊七巷”是福州历史的见证;“三坊七巷”是闽江流域人民智慧的结晶;“三坊七巷”更是福州人文荟萃的缩影。它记录了唐末五代时闽王王审知立国的史实,记录了宋末端宗南明隆武皇帝在福州称帝的经历。它吹洒着辛亥革命的风雨,传播着北京“五四”运动在福州的影响。这些坊巷内曾经居住过上百名*显贵、学者名流。唐著名学者黄璞,宋理学家陈襄,晚唐诗人陈烈、状元郑性之,明抗倭名将张经,清巡抚沈葆桢,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等都曾在三坊七巷居住过,还有黄花岗著名烈士林觉民。说到林觉民我们不能不提到他的《与妻书》。林觉民牺牲后,全家为了避祸匿居在光禄坊早题巷一处许家院宅。一天晚上,有人悄悄地将林觉民写给父亲及妻子的遗书塞进门缝,林觉民的妻子一直将这封信珍藏到辛亥革命福州光复后。这一如诗如画的名篇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不仅表达了夫妻间深深的歉疚和殷殷的情意,而且表达了“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谋永福"的革命精神和伟大情怀,激励了千千万万的热血青年,具有极为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与妻书》中也十分细腻地表达了烈士对故里“三坊七巷”的眷恋之情,有一段是这样描写的`:“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屋,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看到这,我们怎能不为烈士牺牲前对亲人和美丽家园——“三坊七巷’’深深眷恋之情所震撼呢!谁没有亲人,谁没有自己的家园?可林觉民却英勇奋战,在负伤被捕受审时仍表示:“只要革除*,建立共和,能使国家富强则吾死瞑目矣。”这就是革命者的博大情怀!
“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让我们再一次感悟到故乡“三坊七巷”古老厚重的文化对我们的培养和熏陶。眷恋之情,有一段是这样描写的:“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屋,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看到这,我们怎能不为烈士牺牲前对亲人和美丽家园——“三坊七巷”深深眷恋之情所震撼呢!谁没有亲人,谁没有自己的家园?可林觉民却英勇奋战,在负伤被捕受审时仍表示:“只要革除*,建立共和,能使国家富强则吾死瞑目矣。”这就是革命者的博大情怀!
“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让我们再一次感悟到故乡“三坊七巷”古老厚重的文化对我们的培养和熏陶。
各位团友,“三坊七巷”的讲解就到这里。我们集合的时间是×时×分,各位朋友可以在附近自由活动、照相,我们准时在这里集中上车,谢谢大家。
三坊七巷导游词2
各位团友,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旅行社欢迎各位来到福建省省会——福州市旅游观光。我是××旅行社的导游。我姓×,大家叫我小×或×导都行。我旁边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师傅,这两天都由我和××师傅为你们服务,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得到各位的大力支持,希望我们的服务,能使您的福州之行留下美好的回忆。
福州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名城。唐开元十三年(725年)设福州都督府始称福州。五代梁开*二年(908年)闽王王审知扩建城池,将风景秀丽的乌山、于山、屏山圈入城内,从此福州成为“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独特城市。“三山”成了福州的别名。
福州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市总面积11968*方公里,其中市区总面积1043*方公里;总人口48O多万,其中城区人口116万。“因州北有福山”,故名福州,又因900多年前就遍植榕树,“绿阴满城,暑不张盖”,故又有“榕城”的美称。现辖鼓楼、台江、仓山、马尾、晋安五个区和福清、闽侯、罗源、连江、长乐、*潭、闽清、永泰等二市六县。居民以汉族为主,还有畲、满、苗、回等20多个少数民族。福州依山傍海,气候宜人,绿树常青,属暖湿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为19.6℃,最冷1月*均气温为10.5℃,最热7月*均气温为28.6℃,年均降水量1 342.5毫米。最佳旅游季节为每年4~11月。市区内有闻名全国的温泉。
各位团友,今天我讲解的内容是福州明清时期古建筑瑰宝——三坊七巷。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居民3678户,人口14000余人。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由于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改建为马路,现在保存的实际只有二坊五巷。即使如此,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居民区内,仍然保留着丰富的文物古迹,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明清时代的建筑。在这居民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青瓦,结构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闽江文化的荟萃之所,被建筑界喻为一座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三坊七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的主要标志,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近代诗人陈衍诗云:“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这大约就是“三坊七巷”的由来。三坊七巷的民风民俗也是福州民风民俗的代表,许多节俗活动常以三坊七巷为中心,它包括民间信仰、岁时节庆活动、建筑物中的民俗等。“月光光,照池塘;骑竹马,过洪塘;洪塘水深难得渡,等妹撑船来接郎。问郎长,问郎短,问郎几时返?”这是唐朝观察使常衮作的一首民谣。它曾给居住在三坊七巷的几代百姓带来多少童年的回忆。直到现在,特别是老一辈人听到这首琅琅上口的民谣仍激动不已。三坊七巷,以它近300座的明清民居古建筑物闻名于世。古老的街巷,完整的坊里,配以古河道、古桥梁、古榕树,形成了古朴而富有特色的传统风貌,引起了国内外许多文物考古专家的广泛兴趣,成为游客前来福州的必到之处。可以说,它是“全国少见,江南仅有”。而老家在福州的海外游子,三坊七巷是他们魂牵梦绕、难以忘怀的故园乡土。
“三坊七巷”的路,绝对是小路,也许几百年来就是这样小,小得只能并排走两顶轿子吧!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路不在大,有人则名。就是从这样的小巷里,历代走出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他们走出幽深的坊巷,走向八闽大地,走向五湖四海,成就了一番大事业。他们为“三坊七巷”增光,“三坊七巷”也为有他们而骄傲。
三坊七巷的古建筑风貌主要表现在:石板深巷,青瓦粉墙。各式精雕细刻的门罩,风火墙式的多进院落,从高处俯视犹如海上层层波浪,那此起彼伏的万顷波涛既无比壮观又震撼人心。三坊七巷不仅以它的古建筑闻名于世,它还代表了福州人重教育、好读书的优良传统,科举之盛,在全国也属罕见。南宋著名学者,被称为与朱熹、张轼齐名的东南三贤之一的吕祖谦,在福州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路逢十客九青衿,半是同袍旧弟兄。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这首诗也是三坊七巷的生动写照,说明了福州读书人之多以及深夜苦读的生动景象。
“三坊七巷”是福州历史的见证;“三坊七巷”是闽江流域人民智慧的结晶;“三坊七巷”更是福州人文荟萃的缩影。它记录了唐末五代时闽王王审知立国的史实,记录了宋末端宗南明隆武皇帝在福州称帝的经历。它吹洒着辛亥革命的风雨,传播着北京“五四”运动在福州的影响。这些坊巷内曾经居住过上百名*显贵、学者名流。唐著名学者黄璞,宋理学家陈襄,晚唐诗人陈烈、状元郑性之,明抗倭名将张经,清巡抚沈葆桢,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等都曾在三坊七巷居住过,还有黄花岗著名烈士林觉民。说到林觉民我们不能不提到他的《与妻书》。林觉民牺牲后,全家为了避祸匿居在光禄坊早题巷一处许家院宅。一天晚上,有人悄悄地将林觉民写给父亲及妻子的遗书塞进门缝,林觉民的妻子一直将这封信珍藏到辛亥革命福州光复后。这一如诗如画的名篇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不仅表达了夫妻间深深的歉疚和殷殷的情意,而且表达了“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谋永福"的革命精神和伟大情怀,激励了千千万万的热血青年,具有极为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与妻书》中也十分细腻地表达了烈士对故里“三坊七巷”的眷恋之情,有一段是这样描写的:“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屋,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看到这,我们怎能不为烈士牺牲前对亲人和美丽家园——“三坊七巷’’深深眷恋之情所震撼呢!谁没有亲人,谁没有自己的家园?可林觉民却英勇奋战,在负伤被捕受审时仍表示:“只要革除*,建立共和,能使国家富强则吾死瞑目矣。”这就是革命者的博大情怀!
“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让我们再一次感悟到故乡“三坊七巷”古老厚重的文化对我们的培养和熏陶。眷恋之情,有一段是这样描写的:“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屋,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看到这,我们怎能不为烈士牺牲前对亲人和美丽家园——“三坊七巷”深深眷恋之情所震撼呢!谁没有亲人,谁没有自己的家园?可林觉民却英勇奋战,在负伤被捕受审时仍表示:“只要革除*,建立共和,能使国家富强则吾死瞑目矣。”这就是革命者的博大情怀!
“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让我们再一次感悟到故乡“三坊七巷”古老厚重的文化对我们的培养和熏陶。
各位团友,“三坊七巷”的讲解就到这里。我们集合的时间是×时×分,各位朋友可以在附近自由活动、照相,我们准时在这里集中上车,谢谢大家。
三坊七巷导游词3
马尾船政文化
各位游客朋友,我们现在来到的是福州马尾船政文化主题公园,它位于福州市马尾区。马尾地处福建闽江下游出海口,与台湾仅一水之隔,自古是福州母城的水上门户,近代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在*战争、洋务运动的背景下,早在1866年,左宗棠、沈葆桢就在这里创办了福建船政,这是近代*创办的第一家专业机器造船厂,由此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建船厂、造兵舰、制飞机、办学堂、引人才、派学童出洋留学等一系列富国强兵活动,培养和造就了严复、詹天佑、萨镇冰、邓世昌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的*近代工业技术人才和杰出的海军将士,并提出“冷眼向洋看世界”的大胆口号,被称为*近代历史的“活化石”。有史学家认为,读懂了“船政”,就读懂了近代史。因而,船政文化主题公园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船政文化基地和福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各位朋友都知道,马尾不仅是*般政和造船业的发祥地,近代海军的摇篮,也是中法马江海战的遗址地。马尾船政主题公园便是在这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以罗星塔和马限山两座公园为基础,景点主要有“两园两馆一船玛”。“两园”即罗星塔公园、马限山公园,“两馆”是马江海战纪念馆和*近代海军博物馆,“一船坞”则是一号船坞遗址。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船政“时空遂道”,它将带我们一起去了解马尾四十余载的造船史。里面的这三个台阶展示的是船政造船四十余年中的三个阶段。大家有没有发现它们所用的材料都是不一样的呢?第一个阶梯是木制地板,反映的是船政的第一个时期,称为“木船时代”,就是从1869年到1875年,在这个时间里船政所造的十几艘船,都是木船,如*第一艘千吨级轮船“万年青”号。-但是,很快我们就走进了钢木合构时代,从1875年到1886年,这个时期有第一艘铁胁船“威远”号,它标志着*摆脱了木船制造时代,逐渐拉近了与先进造船国家的距离。再登上第三个台阶,就意味着我们进人了钢船时代,这个时代的代表是“威龙”号,它是由船政学堂毕业生所监造的,标志着近代*造船的最高水*,而且这也是一艘*人自己制造的铁甲舰,后来这艘船还被编入北洋水师,改名为“*远”号,成为了北洋八大远之一。虽然整个船政的发展只有40多年,但它却产生了许多的*第一:如制造出兵商舰船40艘,是*当时最大的造船和舰艇的工业基地;建立*海军第一所学校一福建船政学堂;还有培养出*第一批海军名将,有刘步蟾、萨镇冰及*第一代工程专家魏翰、詹天佑等人。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前方的“磨心”二字?过去整座罗星山是由屹立在江心的岩礁形成,形状就像石磨的心,于是取名“磨心”。因为福州方言“磨心”有“无心”“没心”之意,为避不吉利,所以取其谐音“罗星”,而山便得名罗星山。罗星塔公园中以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塑形式展示了当年船政人物的风采,再现了船政的创办情况。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组雕塑是“左沈右襄”,端坐在中间的就是船政的创始人左宗棠,是晚清的军事重臣、洋务派的重要人物、*近代海军的积极倡建者。他于1866年奏请朝廷设局造船,获得批准后,他便决定在马尾选地办船厂。船政工作才刚开始,西北边警又起,他只得奉命赴疆,此时船厂的工作又刚起步,千头万绪,又苦于分身乏术,于是他便物色并大力举荐右边的这位来接任他的工作,他就是沈葆桢。大家知道沈葆桢是谁吗?没错,他就是林则徐的外甥兼女婿。因此,沈葆桢就成了船政的"首任*大臣。任职期间,他克服了重重困难,把船厂扩大为十三厂,创办船政学堂,为国家造就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和海军骨干。可以说,整个船政是“始于左宗棠,成于沈葆桢”。因此他也被尊称为“*近代海军之父”。而左手边的这位是当时的船政监督日意格。
各位游客朋友,请看这组雕塑,叫“同舟共练”,船政学堂可以说是我国最早培养科技人才的专科学校,学堂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实际能力。这里表现的就是船政后学堂首届驾驶班学员航海的情景。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我方12艘舰船的管带就有11名是船政学堂驾驶班的毕业生,因此有人说:中日甲午战争,我国是用一个班的力量与日军一个国家的力量相抗衡。他们不畏强敌,英勇奋战,为国捐躯,在*近代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作为海军摇篮的马尾,船政后学堂培养的海军军官数量约*国近代海军的五分之三。
三坊七巷
各位游客朋友,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福州著名的三坊七巷旅游区。它位于福州市中心,占地约383500*方米。三坊七巷起于晋,完善于唐五代,鼎盛于明清,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是*都市仅存的一块“里坊制度活化石”。它以南后街为中轴线,两侧形成坊、巷,呈鱼骨状散开。其中“三坊”是指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分别是杨桥巷、朗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坊巷内至今保存有200余座古建筑,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9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保护建筑更是数量众多。这里还是“闽都名人的聚居地”,曾先后走出历代名人400多位,尤其如林则徐、沈葆桢、严复、陈宝琢、林觉民、林旭、冰心、林纾等,都是曾对*近现代历史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使得这块不足400000的热土充满了特殊的人文价值和不散的灵性及才情,从而成就了“一片三坊七巷,一部*近现代史”的美誉。2015年,三坊七巷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先去看看“三坊”:一是衣锦坊,旧名通潮巷。宋代宣和年间(公元1119一1125年)陆蕴、陆藻兄弟居住在此,两兄弟才华横溢,名重一时。陆蕴官任福州知州,陆藻官任泉州知州,两人回乡时曾命名此地为“棣锦坊”。南宋淳熙年间(公元1174—11*),王样任江东提刑,退休后也居于此地,将棣锦改名为衣锦,以示衣锦返乡之意。二是文儒坊,旧时叫山阴巷,最初叫儒林坊,到了宋代祭酒郑穆居住于此,改为文儒坊。因为坊里除了郑穆之外,还先后住有九门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抗倭名将、七省经略张经、清光绪皇帝老师陈宝琛之父陈承裘、《福建通志》主编陈衍等儒林名士,因此称儒林坊也是名副其实。三是光禄坊,是福州“三山藏”之一。北宋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以光禄大夫身份任福州知州的程师孟,常到坊里的法禅寺游览,见池畔有一块大岩石,便登石吟诗,故被称为“光禄吟台”,而此坊也改名为光禄坊。程师孟题吟的“光禄吟台”四个篆字石刻至今尚存。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去看看“七巷”。杨桥巷是“七巷”中最北面的一条巷,古名登俊坊,后因西能通杨桥而改名。民国时因城市建设需要,已被扩建为马路,所以后来也叫“杨桥路”。在杨桥路与南后街交叉处的林姓大宅,是林觉民烈士生前的住处,这一烈士故居,后来卖给作家冰心的祖父谢銮恩。冰心小时候在这里居住过,《我的故乡》中,就有对这一故居的生动描述。
杨桥巷往南,就到了郎官巷,巷的东头通福州市内闹区八一七北路东街口。郎官巷也是宋代就有的坊埠。据清《榕城考古略》记载:“宋刘涛居此,子孙数世皆为郎官。”故名郎官巷。宋代诗人陈烈迁居福州时也住在郎官巷。*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的故居也坐落在巷内。郎官巷西头巷口立有牌坊,坊柱上有副对联写道“译著辉煌,今日犹传严复宅;门庭鼎盛,后人远溯刘涛居。”
郎官巷再往南,就到了塔巷。塔巷有千年的历史,顾名思义,这里曾经有座塔,这便是唐代闽王王审知的部下建造的“育王塔”。这座塔位于巷北,并有塔院看管,曾被视为是福州文运兴盛的象征。可惜在明代,这座塔就废弃消失了。到了清代,有人在巷内砌造了半;H的袖珍小塔,作为古迹纪念。20世纪50年代,小塔移置巷口坊门之上。塔巷旧有旌孝坊,为明代孝子高惟一所立,并流传有一首赞誉他的诗:“三年流水如君少,一片天然孝子心。昨夜三山明月照,不知甘露洒幽人。”至今仍传为美谈。
黄巷在塔巷之南,晋永嘉二年(公元308年)固始人黄元方避乱人闽,落户于此,故称黄巷。到了唐朝末年,崇文官校书郎黄璞退隐归居这里。黄巢军人福州时,因黄璞的大名,命令兵士夜过黄巷时均要“灭烛而过”,不得打扰其家,从此黄巷名声大振。
安民巷名称的由来,也与黄巢有关,据说他人闽时曾在这里出示安民,因此得名。旧时这里多为社会贤达居住之所。宫巷里的豪门住宅结构精巧,单是室内的木雕石刻构件就令人叹为观止。可以说是福州古建筑艺术集大成者。吉庇巷俗称“吉避巷”。宋代郑姓之中状元衣锦还乡时,巷中居民因*过他而赶紧回避,遂称“急避巷”。明代以谐音改名为“吉庇巷”,取吉祥如意之意。
各位游客朋友,三坊七巷不仅仅是三条“坊”和七条“巷”,还有一条闻名遐迩的南后街。曾经这里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现在是一条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休闲文化商业街,您可以在这里品尝鱼丸、肉燕等福州传统特色小吃。
三坊七巷导游词4
马尾船政文化
各位游客朋友,我们现在来到的是福州马尾船政文化主题公园,它位于福州市马尾区。马尾地处福建闽江下游出海口,与台湾仅一水之隔,自古是福州母城的水上门户,近代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在*战争、洋务运动的背景下,早在1866年,左宗棠、沈葆桢就在这里创办了福建船政,这是近代*创办的第一家专业机器造船厂,由此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建船厂、造兵舰、制飞机、办学堂、引人才、派学童出洋留学等一系列富国强兵活动,培养和造就了严复、詹天佑、萨镇冰、邓世昌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的*近代工业技术人才和杰出的海军将士,并提出“冷眼向洋看世界”的大胆口号,被称为*近代历史的“活化石”。有史学家认为,读懂了“船政”,就读懂了近代史。因而,船政文化主题公园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船政文化基地和福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各位朋友都知道,马尾不仅是*般政和造船业的发祥地,近代海军的摇篮,也是中法马江海战的遗址地。马尾船政主题公园便是在这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以罗星塔和马限山两座公园为基础,景点主要有“两园两馆一船玛”。“两园”即罗星塔公园、马限山公园,“两馆”是马江海战纪念馆和*近代海军博物馆,“一船坞”则是一号船坞遗址。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船政“时空遂道”,它将带我们一起去了解马尾四十余载的造船史。里面的这三个台阶展示的是船政造船四十余年中的三个阶段。大家有没有发现它们所用的材料都是不一样的呢?第一个阶梯是木制地板,反映的是船政的第一个时期,称为“木船时代”,就是从1869年到1875年,在这个时间里船政所造的十几艘船,都是木船,如*第一艘千吨级轮船“万年青”号。-但是,很快我们就走进了钢木合构时代,从1875年到1886年,这个时期有第一艘铁胁船“威远”号,它标志着*摆脱了木船制造时代,逐渐拉近了与先进造船国家的距离。再登上第三个台阶,就意味着我们进人了钢船时代,这个时代的代表是“威龙”号,它是由船政学堂毕业生所监造的,标志着近代*造船的最高水*,而且这也是一艘*人自己制造的铁甲舰,后来这艘船还被编入北洋水师,改名为“*远”号,成为了北洋八大远之一。虽然整个船政的发展只有40多年,但它却产生了许多的*第一:如制造出兵商舰船40艘,是*当时最大的造船和舰艇的工业基地;建立*海军第一所学校一福建船政学堂;还有培养出*第一批海军名将,有刘步蟾、萨镇冰及*第一代工程专家魏翰、詹天佑等人。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前方的“磨心”二字?过去整座罗星山是由屹立在江心的岩礁形成,形状就像石磨的心,于是取名“磨心”。因为福州方言“磨心”有“无心”“没心”之意,为避不吉利,所以取其谐音“罗星”,而山便得名罗星山。罗星塔公园中以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塑形式展示了当年船政人物的风采,再现了船政的创办情况。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组雕塑是“左沈右襄”,端坐在中间的就是船政的创始人左宗棠,是晚清的军事重臣、洋务派的重要人物、*近代海军的积极倡建者。他于1866年奏请朝廷设局造船,获得批准后,他便决定在马尾选地办船厂。船政工作才刚开始,西北边警又起,他只得奉命赴疆,此时船厂的工作又刚起步,千头万绪,又苦于分身乏术,于是他便物色并大力举荐右边的这位来接任他的工作,他就是沈葆桢。大家知道沈葆桢是谁吗?没错,他就是林则徐的外甥兼女婿。因此,沈葆桢就成了船政的首任*大臣。任职期间,他克服了重重困难,把船厂扩大为十三厂,创办船政学堂,为国家造就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和海军骨干。可以说,整个船政是“始于左宗棠,成于沈葆桢”。因此他也被尊称为“*近代海军之父”。而左手边的这位是当时的船政监督日意格。
各位游客朋友,请看这组雕塑,叫“同舟共练”,船政学堂可以说是我国最早培养科技人才的专科学校,学堂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实际能力。这里表现的就是船政后学堂首届驾驶班学员航海的情景。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我方12艘舰船的管带就有11名是船政学堂驾驶班的毕业生,因此有人说:中日甲午战争,我国是用一个班的力量与日军一个国家的力量相抗衡。他们不畏强敌,英勇奋战,为国捐躯,在*近代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作为海军摇篮的马尾,船政后学堂培养的海军军官数量约*国近代海军的五分之三。
三坊七巷
各位游客朋友,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福州著名的三坊七巷旅游区。它位于福州市中心,占地约383500*方米。三坊七巷起于晋,完善于唐五代,鼎盛于明清,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是*都市仅存的一块“里坊制度活化石”。它以南后街为中轴线,两侧形成坊、巷,呈鱼骨状散开。其中“三坊”是指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分别是杨桥巷、朗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坊巷内至今保存有200余座古建筑,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9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保护建筑更是数量众多。这里还是“闽都名人的聚居地”,曾先后走出历代名人400多位,尤其如林则徐、沈葆桢、严复、陈宝琢、林觉民、林旭、冰心、林纾等,都是曾对*近现代历史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使得这块不足400000的热土充满了特殊的人文价值和不散的灵性及才情,从而成就了“一片三坊七巷,一部*近现代史”的美誉。2015年,三坊七巷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先去看看“三坊”:一是衣锦坊,旧名通潮巷。宋代宣和年间(公元1119一1125年)陆蕴、陆藻兄弟居住在此,两兄弟才华横溢,名重一时。陆蕴官任福州知州,陆藻官任泉州知州,两人回乡时曾命名此地为“棣锦坊”。南宋淳熙年间(公元1174—11*),王样任江东提刑,退休后也居于此地,将棣锦改名为衣锦,以示衣锦返乡之意。二是文儒坊,旧时叫山阴巷,最初叫儒林坊,到了宋代祭酒郑穆居住于此,改为文儒坊。因为坊里除了郑穆之外,还先后住有九门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抗倭名将、七省经略张经、清光绪皇帝老师陈宝琛之父陈承裘、《福建通志》主编陈衍等儒林名士,因此称儒林坊也是名副其实。三是光禄坊,是福州“三山藏”之一。北宋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以光禄大夫身份任福州知州的程师孟,常到坊里的法禅寺游览,见池畔有一块大岩石,便登石吟诗,故被称为“光禄吟台”,而此坊也改名为光禄坊。程师孟题吟的“光禄吟台”四个篆字石刻至今尚存。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去看看“七巷”。杨桥巷是“七巷”中最北面的一条巷,古名登俊坊,后因西能通杨桥而改名。民国时因城市建设需要,已被扩建为马路,所以后来也叫“杨桥路”。在杨桥路与南后街交叉处的林姓大宅,是林觉民烈士生前的住处,这一烈士故居,后来卖给作家冰心的祖父谢銮恩。冰心小时候在这里居住过,《我的故乡》中,就有对这一故居的生动描述。
杨桥巷往南,就到了郎官巷,巷的东头通福州市内闹区八一七北路东街口。郎官巷也是宋代就有的坊埠。据清《榕城考古略》记载:“宋刘涛居此,子孙数世皆为郎官。”故名郎官巷。宋代诗人陈烈迁居福州时也住在郎官巷。*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的故居也坐落在巷内。郎官巷西头巷口立有牌坊,坊柱上有副对联写道“译著辉煌,今日犹传严复宅;门庭鼎盛,后人远溯刘涛居。”
郎官巷再往南,就到了塔巷。塔巷有千年的历史,顾名思义,这里曾经有座塔,这便是唐代闽王王审知的部下建造的“育王塔”。这座塔位于巷北,并有塔院看管,曾被视为是福州文运兴盛的象征。可惜在明代,这座塔就废弃消失了。到了清代,有人在巷内砌造了半;H的袖珍小塔,作为古迹纪念。20世纪50年代,小塔移置巷口坊门之上。塔巷旧有旌孝坊,为明代孝子高惟一所立,并流传有一首赞誉他的诗:“三年流水如君少,一片天然孝子心。昨夜三山明月照,不知甘露洒幽人。”至今仍传为美谈。
黄巷在塔巷之南,晋永嘉二年(公元308年)固始人黄元方避乱人闽,落户于此,故称黄巷。到了唐朝末年,崇文官校书郎黄璞退隐归居这里。黄巢军人福州时,因黄璞的大名,命令兵士夜过黄巷时均要“灭烛而过”,不得打扰其家,从此黄巷名声大振。
安民巷名称的由来,也与黄巢有关,据说他人闽时曾在这里出示安民,因此得名。旧时这里多为社会贤达居住之所。宫巷里的豪门住宅结构精巧,单是室内的木雕石刻构件就令人叹为观止。可以说是福州古建筑艺术集大成者。吉庇巷俗称“吉避巷”。宋代郑姓之中状元衣锦还乡时,巷中居民因*过他而赶紧回避,遂称“急避巷”。明代以谐音改名为“吉庇巷”,取吉祥如意之意。
各位游客朋友,三坊七巷不仅仅是三条“坊”和七条“巷”,还有一条闻名遐迩的南后街。曾经这里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现在是一条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休闲文化商业街,您可以在这里品尝鱼丸、肉燕等福州传统特色小吃。
三坊七巷导游词5
三坊七巷是福建省福州市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形成的坊巷(改造过)。三坊七巷街区是*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约有38公顷。
福州自汉始,先后建成了冶城、子城等六次城垣,城市由北向南扩展,整个布局,以屏山为屏障,于山、乌山相对峙,以南街(八一七路)为中轴,两侧成坊成巷,讲究对称,逐步形成三坊七巷一条街(“街”指南后街)。
“三坊七巷”这一街区形成于唐王审知罗城,罗城南面以安泰河为界,政治中心与贵族居城北,*民居住区及商业区居城南,同时强调中轴对称,城南中轴两边,分段围墙,这些居民成为坊、巷之始,也就是形成了今日的三坊七巷。
在这个街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瓦屋,曲线山墙、布局严谨,匠艺奇巧;不少还缀以亭、台、楼、阁、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正房、后房窗以双层通长排窗为多,底层为固定式,上层为撑开式或双开式。正房的主门朝大厅敞廊,多为4开式,门上雕有丰富的图案花饰,以增添大厅的气派。“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三坊七巷人杰地灵,出将入相的所在,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有的坊名、巷名就可看出当年的风姿和荣耀。福州市三坊七巷,作为*在都市中心保留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街区,在首届“*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评选”中,以高票获选“*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20xx年7月19日,“*历史文化名街·福州三坊七巷”在福州南后街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
福州这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中心,坐落着这片遐迩闻名的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它占地约40公顷,由三个坊、七条巷和一条中轴街肆组成,分别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和南后街,因此自古就被称为“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起于晋,完善于唐五代,至明清鼎盛,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是*都市仅存的一块“里坊制度活化石”坊巷内保存有200余座古建筑,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九处,省、市级文保单位和历史保护建筑数量众多,是一座不可多得的“明清建筑博物馆”。
三坊七巷因地灵而人杰,这里一直是“闽都名人的聚居地”林则徐、沈葆桢、严复、陈宝琛、林觉民、林旭、冰心、林纾等大量对当时社会乃至*近现代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皆出自于此,使得这块热土充满了特殊的人文价值和不散的灵性及才情,成为福州的骄傲。
三坊七巷导游词6
亲爱的各位团友:
大家好!
习惯上讲,我们都先说三坊后讲七巷,其实,从建筑位置来分析应该是先有七巷后有三坊。唐代的先民们先是沿着城市的轴线——南街,建起了一组排列工整的"新村"。然后,再隔一条南后街,向西发展,建起一组坊巷,成为以南后街为中心轴线的"非"字形结构的街区。经过千百年的风雨变迁,大多于宋代定下坊巷之名,于明清时代形成今天建筑格局,成为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
从建筑空间的处理来看,三坊七巷在中轴线上的主厅堂,比北方的厅堂明显高、大、宽,与其他廊、榭等建筑形成高低错落,活泼而又极富变化的空间格局。厅堂一般是开敞式的,与天井融为一体。特别要指出的是,为了使厅堂显得高大、宽敞、开放,一般在廊轩的处理上着力,承檐的檩木,或再加一根协助承檐的檩木,都特意采用粗大的而长的优质硬木材,并用减柱造的办法,使的厅堂前无任何障碍,这在北方建筑及其他南方建筑中,都极少见到。例如宫巷林聪彝故居之轿厅以及祠庙的戏台,均是如此处理。这是福州古建筑的重要特色之一。
三坊七巷除了在布局结构上与众不同之外,在围墙、雕饰、门面上都很有特色。
马鞍墙
三坊七巷民宅沿袭唐末分段筑墙传统,都有高、厚砖或土筑的围墙。墙体随着木屋架的起伏做流线型,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俗称马鞍墙。墙只作外围,起承重作用全在于柱。江南建筑中,绝大多数是成90度角的直线构成的阶梯形的山墙,福州仅个别建筑有,包括福建的闽北、闽南、闽东也有存在,惟独福州三坊七巷民居的马鞍墙是曲线形的马鞍墙。一般是两侧对称,墙头和翘角皆泥塑彩绘,形成了福州古代民居独特的墙头风貌。
雕饰
三坊七巷在建筑装饰方面最有特色的要数对门窗扇的雕饰。普通居民梁柱多不加修饰,简洁朴实,而在门窗扇雕饰上则煞费苦心。其窗棂制作之精致,镶嵌的木雕之华美,是其他省份居民难以企及的。窗饰的类型特别丰富,有卡榫式图案漏花,有纯木雕式窗扇,也有两者相间使用。可以说是江南艺术的集大成者。在卡榫式漏花中,工匠通过精心编排,构成不同的装饰效果,有直线型、曲线型、混合型——直线型疏密有致,曲线型富有动感,混合型变化多端,且各有吉祥寓意。在木雕式窗扇中,有透雕,有浮雕,题材有飞禽走兽,人物花卉,整个窗扇雕饰有对称式有不对称式。如文儒坊尤恒盛的明代古宅,在二进厢房的门窗隔扇上,透雕了较复杂的瓶花图案,花瓶寓意住居*安。涤环板上是浅浮雕的花开富贵.这些用卡榫斗拼或木材镂空精雕而成的花窗雕饰,充分显示了福建民间工匠的高超技艺。
建筑门
三坊七巷建筑门的处理也极具特色,约有四种。一种是在前院墙正中,由石框构成的与墙同一*面的矩形师门,另一种则是两侧马鞍墙延伸作飞起的牌堵,马鞍墙夹着两面坡的屋盖形成较大的楼,像沈葆桢故居、陈承裘故居、林聪彝故居都是这种门楼。
宣言
《三坊七巷宣言》是在2009年7月20日在福州举办的“老城保护与整治——三坊七巷国际学术研讨会”上通过。宣言就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如下共识和行动倡议: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基因,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要格外珍惜自己的文化遗产,它不仅属于一个城市,也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每个城市都有责任和义务保护。
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的保护是社会发展的进步。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应不仅注重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应注重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重视建立民众与文化遗产间的情感联系,应建立、积极、合理、有效的途径,使文化遗产为民众所关注与分享,使文化遗产真正为社会发展提供取之不尽的动力。
文化遗产对于经济社会的影响力,是潜移默化而深刻长远的,是不可复生的精神资本、文化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文化遗产的丧失是无法补偿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要格外珍惜自己的文化遗产,每个城市都有她应保护的“紫禁城”。
主题展馆
用于展示三坊七巷文化价值的博物馆拟选地址现已基本确定,将开辟8个博物馆和3个展示区:
1.三坊七巷历史人物博物馆,拟选址刘家大院。理由是刘家大院是福州乃至全国领先的城市公共事业的先驱,又临近光禄坊,是三坊七巷的“客厅”。
2.福州艺术中心(闽都文化大观园),选址蓝建枢故居。理由这里紧贴光禄坊公园,对带动人流,提高知名度,方便参观都极为有利。
3.当代漆艺博物馆,拟选址南后街中心地段的叶氏民居。理由是这里是福州百年老店与老行当和现代生活嫁接的中转*台。
4.福州民俗展示与演艺中心,拟选址郭柏荫故居。
5.戏剧戏曲演艺中心,拟选址水榭戏台。
6.茶文化世术馆和国宾级接待中心,拟选址林聪彝故居。
7.福建民俗博物馆,选址二梅书屋。是福建省内唯一一家省级民俗博物馆,展出福建民俗文物近千件,场景式陈列,还原明清时期闽都人生活场景,弘扬福建优秀传统文化。
8.楹联博物馆拟选址梁章钜故居(梁章钜是福州先贤楹联学鼻祖)。
拟开辟的3个展示区为:“一个专项展示区”,即“七巷”中自郎官巷至黄巷之间的展示区,主要展示闽台亲缘关系;“第一综合展示区”为黄巷至吉庇路之间的展示区,主要展示林氏价值的各种文化和船政文化;“第二综合展示区”即“三坊”中各展示点有机结合形成的展示区,主要展示文人墨客的相关文化。
此外,三坊七巷还将借助“一水一节点两街两片区”的结构,构建不同功能区。其中“一水”即安泰河的滨水休闲风情带。“一节点”规划是拟将光禄坊的“光禄吟台”作为三坊七巷南节点。“两街”为南后街传统特色商业带和南街商业更新发展带,“两片区”规划是结合北入口,将郎官巷、塔巷及水榭戏台部分作为旅游集中展示区。宫巷—安民巷有大量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保护建筑,将作为博物馆建筑集中区;文儒坊南北段两侧作为会馆会所片区,以创意和休闲为主。
三坊七巷导游词7
各位团友,今天我讲解的内容是福州明清时期古建筑瑰宝——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居民3678户,人口14000余人。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由于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改建为马路,现在保存的实际只有二坊五巷。即使如此,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居民区内,仍然保留着丰富的文物古迹,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明清时代的建筑。在这居民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青瓦,结构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闽江文化的荟萃之所,被建筑界喻为一座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三坊七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的主要标志,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近代诗人陈衍诗云:“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这大约就是“三坊七巷”的由来。
三坊七巷的民风民俗也是福州民风民俗的代表,许多节俗活动常以三坊七巷为中心,它包括民间信仰、岁时节庆活动、建筑物中的民俗等。
“月光光,照池塘;骑竹马,过洪塘;洪塘水深难得渡,等妹撑船来接郎。问郎长,问郎短,问郎几时返?”这是唐朝观察使常衮作的一首民谣。它曾给居住在三坊七巷的几代百姓带来多少童年的回忆。直到现在,特别是老一辈人听到这首琅琅上口的民谣仍激动不已。
三坊七巷,以它近300座的明清民居古建筑物闻名于世。古老的街巷,完整的坊里,配以古河道、古桥梁、古榕树,形成了古朴而富有特色的传统风貌,引起了国内外许多文物考古专家的广泛兴趣,成为游客前来福州的必到之处。可以说,它是“全国少见,江南仅有”。而老家在福州的海外游子,三坊七巷是他们魂牵梦绕、难以忘怀的故园乡土。
三坊七巷导游词8
各位游客:
大家好!今天我讲解的内容是福州明清时期古建筑瑰宝----三坊七巷。
榕城福州,鼓楼区繁华闹市的高楼之侧,有一片巷陌纵横、青石铺地的古老街区。这就是被建筑界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的福州三坊七巷。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向西三条称“坊”,向东七条称“巷”,自北而南依次为: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总占地面积38.35公顷(575.25亩)。。由于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改建为马路,现在保存的实际只有二坊五巷。即使如此,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居民区内,仍然保留着丰富的文物古迹,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明清时代的建筑。在这居民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青瓦,结构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闽江文化的荟萃之所,被建筑界喻为一座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三坊七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的主要标志,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近代诗人陈衍诗云:“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这大约就是“三坊七巷”的由来。
三坊七巷的民风民俗也是福州民风民俗的代表,许多节俗活动中心常集中在三坊七巷,它包括民间信仰、岁时节庆活动、建筑物中的民俗等。
“月光光,照池塘;骑竹马,过洪塘;洪塘水深难得渡,等妹撑船来接郎。问郎长,问郎短,问郎几时返?”这是唐朝观察使常衮作的一首民谣。它曾给居住在三坊七巷的几代百姓带来多少童年的回忆。直到现在,特别是老一辈人听到这首琅琅上口的"民谣仍激动不已。
三坊七巷,以她近三百座的明清民居古建筑物闻名于世。古老的街巷,完整的坊里,配以古河道、古桥梁、古榕树,形成了古朴而富有特色的传统风貌,引起了国内外许多文物考古专家的广泛兴趣,成为游客前来福州的必到之处。可以说,她是“全国少见,江南仅有”。而老家在福州的海外游子,三坊七巷是他们魂牵梦绕、难以忘怀的故园乡土。
“三坊七巷”的路,绝对是小路,也许几百年来就是这样小,小得只能并排走两顶轿子吧!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路不在大,有人则名。就是从这样的小巷里,历代走出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他们走出幽深的坊巷,走向八闽大地,走向五湖四海,成就了一番大事业。他们为“三坊七巷”增光,“三坊七巷”也为有他们而骄傲。
三坊七巷的古建筑风貌主要表现在:石板深巷,青瓦粉墙,各式精雕细刻的门罩,风火墙式的多进院落,从高处府视犹如海上层层波浪,那此起彼落的万倾波涛既无比壮观又震撼人心。
三坊七巷不仅以她的古建筑闻名于世,她还代表了福州人重教育,好读书的优良传统,科举之盛,在全国也属罕见。南宋著名学者,被称为与朱熹、张轼齐名的东南三贤之一的吕祖谦,在福州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路逢十客九青矜,半是同袍旧弟兄。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这首诗也是三坊七巷的生动写照,说明了福州读书人之多,以及深夜苦读的生动景象。
“三坊七巷”是福州历史的的见证;“三坊七巷”是闽江流域人民智慧的结晶;“三坊七巷”更是福州人文荟萃的缩影。它记录了唐末五代时闽王王审知立国的史实,记录了宋末端宗南明隆武皇帝在福州称帝的经历。它吹洒着辛亥革命的风雨,传播着北京“五四”运动在福州的影响。三坊七巷历代累计出过举人300多名、进士150多名,这些坊巷内曾经居住过上百名*显贵、学者名流,唐著名学者黄璞,宋理学家陈襄、晚唐诗人陈烈、状元郑性之、明抗倭名将张经、清巡抚沈葆桢、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等等都曾在三坊七巷居住过,还有黄花岗著名烈士林觉民。说到林觉民我们不能不提到他的《与妻书》。林觉民牺牲后,全家为了避祸匿居在光禄坊早题巷一处许家院宅。一天晚上,有人悄悄地将林觉民写给父亲及妻子的遗书塞进门缝,林觉民的妻子一直将这封信珍藏到辛亥革命福州光复后。这一如诗如画的名篇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不仅表达了夫妻间深深的歉疚和殷殷的情意,而且表达了“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谋永福”的革命精神和伟大情怀,激励了千千万万的热血青年。具有极为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与妻书》中也十分细腻地表达了烈士对故里“三坊七巷”的眷恋之情,有一段是这样描写的:“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屋,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看到这,我们怎能不为烈士牺牲前对亲人和美丽家园----“三坊七巷”深深眷恋之情所震憾呢!谁没有亲人,谁没有自己的家园?可林觉民却英勇奋战,在负伤被擒受审时仍表示:“只要革除*,建立共和,能使国家富强则吾死瞑目矣”,这就是革命者何等博大情怀!
“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让我们再一次感悟到故乡“三坊七巷”古老厚重的文化对我们的培养和熏陶。
各位团友,“三坊七巷”的讲解就到这里。我们集合的时间是×时×分,各位朋友可以在附近自由活动、照相,我们准时在这里集中上车,谢谢大家。
三坊七巷导游词9
三坊七巷是福建省福州市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形成的坊巷(改造过)。三坊七巷街区是*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约有38公顷。
福州自汉始,先后建成了冶城、子城等六次城垣,城市由北向南扩展,整个布局,以屏山为屏障,于山、乌山相对峙,以南街(八一七路)为中轴,两侧成坊成巷,讲究对称,逐步形成三坊七巷一条街(“街”指南后街)。
“三坊七巷”这一街区形成于唐王审知罗城,罗城南面以安泰河为界,政治中心与贵族居城北,*民居住区及商业区居城南,同时强调中轴对称,城南中轴两边,分段围墙,这些居民成为坊、巷之始,也就是形成了今日的三坊七巷。
在这个街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瓦屋,曲线山墙、布局严谨,匠艺奇巧;不少还缀以亭、台、楼、阁、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正房、后房窗以双层通长排窗为多,底层为固定式,上层为撑开式或双开式。正房的主门朝大厅敞廊,多为4开式,门上雕有丰富的图案花饰,以增添大厅的气派。“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三坊七巷人杰地灵,出将入相的所在,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有的坊名、巷名就可看出当年的风姿和荣耀。福州市三坊七巷,作为*在都市中心保留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街区,在首届“*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评选”中,以高票获选“*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20xx年7月19日,“*历史文化名街·福州三坊七巷”在福州南后街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
福州这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中心,坐落着这片遐迩闻名的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它占地约40公顷,由三个坊、七条巷和一条中轴街肆组成,分别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和南后街,因此自古就被称为“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起于晋,完善于唐五代,至明清鼎盛,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是*都市仅存的一块“里坊制度活化石”坊巷内保存有200余座古建筑,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九处,省、市级文保单位和历史保护建筑数量众多,是一座不可多得的“明清建筑博物馆”。
三坊七巷因地灵而人杰,这里一直是“闽都名人的聚居地”林则徐、沈葆桢、严复、陈宝琛、林觉民、林旭、冰心、林纾等大量对当时社会乃至*近现代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皆出自于此,使得这块热土充满了特殊的人文价值和不散的灵性及才情,成为福州的骄傲。
三坊七巷导游词10
马尾船政文化
各位游客朋友,我们现在来到的是福州马尾船政文化主题公园,它位于福州市马尾区。马尾地处福建闽江下游出海口,与台湾仅一水之隔,自古是福州母城的水上门户,近代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在*战争、洋务运动的背景下,早在1866年,左宗棠、沈葆桢就在这里创办了福建船政,这是近代*创办的第一家专业机器造船厂,由此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建船厂、造兵舰、制飞机、办学堂、引人才、派学童出洋留学等一系列富国强兵活动,培养和造就了严复、詹天佑、萨镇冰、邓世昌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的*近代工业技术人才和杰出的海军将士,并提出“冷眼向洋看世界”的大胆口号,被称为*近代历史的“活化石”。有史学家认为,读懂了“船政”,就读懂了近代史。因而,船政文化主题公园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船政文化基地和福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各位朋友都知道,马尾不仅是*般政和造船业的发祥地,近代海军的摇篮,也是中法马江海战的遗址地。马尾船政主题公园便是在这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以罗星塔和马限山两座公园为基础,景点主要有“两园两馆一船玛”。“两园”即罗星塔公园、马限山公园,“两馆”是马江海战纪念馆和*近代海军博物馆,“一船坞”则是一号船坞遗址。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船政“时空遂道”,它将带我们一起去了解马尾四十余载的造船史。里面的这三个台阶展示的是船政造船四十余年中的三个阶段。大家有没有发现它们所用的材料都是不一样的呢?第一个阶梯是木制地板,反映的是船政的第一个时期,称为“木船时代”,就是从1869年到1875年,在这个时间里船政所造的十几艘船,都是木船,如*第一艘千吨级轮船“万年青”号。-但是,很快我们就走进了钢木合构时代,从1875年到1886年,这个时期有第一艘铁胁船“威远”号,它标志着*摆脱了木船制造时代,逐渐拉近了与先进造船国家的距离。再登上第三个台阶,就意味着我们进人了钢船时代,这个时代的代表是“威龙”号,它是由船政学堂毕业生所监造的,标志着近代*造船的最高水*,而且这也是一艘*人自己制造的铁甲舰,后来这艘船还被编入北洋水师,改名为“*远”号,成为了北洋八大远之一。虽然整个船政的发展只有40多年,但它却产生了许多的*第一:如制造出兵商舰船40艘,是*当时最大的造船和舰艇的工业基地;建立*海军第一所学校一福建船政学堂;还有培养出*第一批海军名将,有刘步蟾、萨镇冰及*第一代工程专家魏翰、詹天佑等人。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前方的“磨心”二字?过去整座罗星山是由屹立在江心的岩礁形成,形状就像石磨的心,于是取名“磨心”。因为福州方言“磨心”有“无心”“没心”之意,为避不吉利,所以取其谐音“罗星”,而山便得名罗星山。罗星塔公园中以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塑形式展示了当年船政人物的风采,再现了船政的创办情况。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组雕塑是“左沈右襄”,端坐在中间的就是船政的创始人左宗棠,是晚清的军事重臣、洋务派的重要人物、*近代海军的积极倡建者。他于1866年奏请朝廷设局造船,获得批准后,他便决定在马尾选地办船厂。船政工作才刚开始,西北边警又起,他只得奉命赴疆,此时船厂的工作又刚起步,千头万绪,又苦于分身乏术,于是他便物色并大力举荐右边的这位来接任他的工作,他就是沈葆桢。大家知道沈葆桢是谁吗?没错,他就是林则徐的外甥兼女婿。因此,沈葆桢就成了船政的首任*大臣。任职期间,他克服了重重困难,把船厂扩大为十三厂,创办船政学堂,为国家造就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和海军骨干。可以说,整个船政是“始于左宗棠,成于沈葆桢”。因此他也被尊称为“*近代海军之父”。而左手边的这位是当时的船政监督日意格。
各位游客朋友,请看这组雕塑,叫“同舟共练”,船政学堂可以说是我国最早培养科技人才的专科学校,学堂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实际能力。这里表现的就是船政后学堂首届驾驶班学员航海的情景。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我方12艘舰船的管带就有11名是船政学堂驾驶班的毕业生,因此有人说:中日甲午战争,我国是用一个班的力量与日军一个国家的力量相抗衡。他们不畏强敌,英勇奋战,为国捐躯,在*近代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作为海军摇篮的马尾,船政后学堂培养的海军军官数量约*国近代海军的五分之三。
三坊七巷
各位游客朋友,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福州著名的三坊七巷旅游区。它位于福州市中心,占地约383500*方米。三坊七巷起于晋,完善于唐五代,鼎盛于明清,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是*都市仅存的一块“里坊制度活化石”。它以南后街为中轴线,两侧形成坊、巷,呈鱼骨状散开。其中“三坊”是指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分别是杨桥巷、朗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坊巷内至今保存有200余座古建筑,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9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保护建筑更是数量众多。这里还是“闽都名人的聚居地”,曾先后走出历代名人400多位,尤其如林则徐、沈葆桢、严复、陈宝琢、林觉民、林旭、冰心、林纾等,都是曾对*近现代历史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使得这块不足400000的热土充满了特殊的人文价值和不散的灵性及才情,从而成就了“一片三坊七巷,一部*近现代史”的美誉。2015年,三坊七巷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先去看看“三坊”:一是衣锦坊,旧名通潮巷。宋代宣和年间(公元1119一1125年)陆蕴、陆藻兄弟居住在此,两兄弟才华横溢,名重一时。陆蕴官任福州知州,陆藻官任泉州知州,两人回乡时曾命名此地为“棣锦坊”。南宋淳熙年间(公元1174—11*),王样任江东提刑,退休后也居于此地,将棣锦改名为衣锦,以示衣锦返乡之意。二是文儒坊,旧时叫山阴巷,最初叫儒林坊,到了宋代祭酒郑穆居住于此,改为文儒坊。因为坊里除了郑穆之外,还先后住有九门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抗倭名将、七省经略张经、清光绪皇帝老师陈宝琛之父陈承裘、《福建通志》主编陈衍等儒林名士,因此称儒林坊也是名副其实。三是光禄坊,是福州“三山藏”之一。北宋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以光禄大夫身份任福州知州的"程师孟,常到坊里的法禅寺游览,见池畔有一块大岩石,便登石吟诗,故被称为“光禄吟台”,而此坊也改名为光禄坊。程师孟题吟的“光禄吟台”四个篆字石刻至今尚存。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去看看“七巷”。杨桥巷是“七巷”中最北面的一条巷,古名登俊坊,后因西能通杨桥而改名。民国时因城市建设需要,已被扩建为马路,所以后来也叫“杨桥路”。在杨桥路与南后街交叉处的林姓大宅,是林觉民烈士生前的住处,这一烈士故居,后来卖给作家冰心的祖父谢銮恩。冰心小时候在这里居住过,《我的故乡》中,就有对这一故居的生动描述。
杨桥巷往南,就到了郎官巷,巷的东头通福州市内闹区八一七北路东街口。郎官巷也是宋代就有的坊埠。据清《榕城考古略》记载:“宋刘涛居此,子孙数世皆为郎官。”故名郎官巷。宋代诗人陈烈迁居福州时也住在郎官巷。*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的故居也坐落在巷内。郎官巷西头巷口立有牌坊,坊柱上有副对联写道“译著辉煌,今日犹传严复宅;门庭鼎盛,后人远溯刘涛居。”
郎官巷再往南,就到了塔巷。塔巷有千年的历史,顾名思义,这里曾经有座塔,这便是唐代闽王王审知的部下建造的“育王塔”。这座塔位于巷北,并有塔院看管,曾被视为是福州文运兴盛的象征。可惜在明代,这座塔就废弃消失了。到了清代,有人在巷内砌造了半;H的袖珍小塔,作为古迹纪念。20世纪50年代,小塔移置巷口坊门之上。塔巷旧有旌孝坊,为明代孝子高惟一所立,并流传有一首赞誉他的诗:“三年流水如君少,一片天然孝子心。昨夜三山明月照,不知甘露洒幽人。”至今仍传为美谈。
黄巷在塔巷之南,晋永嘉二年(公元308年)固始人黄元方避乱人闽,落户于此,故称黄巷。到了唐朝末年,崇文官校书郎黄璞退隐归居这里。黄巢军人福州时,因黄璞的大名,命令兵士夜过黄巷时均要“灭烛而过”,不得打扰其家,从此黄巷名声大振。
安民巷名称的由来,也与黄巢有关,据说他人闽时曾在这里出示安民,因此得名。旧时这里多为社会贤达居住之所。宫巷里的豪门住宅结构精巧,单是室内的木雕石刻构件就令人叹为观止。可以说是福州古建筑艺术集大成者。吉庇巷俗称“吉避巷”。宋代郑姓之中状元衣锦还乡时,巷中居民因*过他而赶紧回避,遂称“急避巷”。明代以谐音改名为“吉庇巷”,取吉祥如意之意。
各位游客朋友,三坊七巷不仅仅是三条“坊”和七条“巷”,还有一条闻名遐迩的南后街。曾经这里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现在是一条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休闲文化商业街,您可以在这里品尝鱼丸、肉燕等福州传统特色小吃。
三坊七巷导游词10篇(扩展2)
——三坊七巷导游词10篇
三坊七巷导游词1
马尾船政文化
各位游客朋友,我们现在来到的是福州马尾船政文化主题公园,它位于福州市马尾区。马尾地处福建闽江下游出海口,与台湾仅一水之隔,自古是福州母城的水上门户,近代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在*战争、洋务运动的背景下,早在1866年,左宗棠、沈葆桢就在这里创办了福建船政,这是近代*创办的第一家专业机器造船厂,由此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建船厂、造兵舰、制飞机、办学堂、引人才、派学童出洋留学等一系列富国强兵活动,培养和造就了严复、詹天佑、萨镇冰、邓世昌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的*近代工业技术人才和杰出的海军将士,并提出“冷眼向洋看世界”的大胆口号,被称为*近代历史的“活化石”。有史学家认为,读懂了“船政”,就读懂了近代史。因而,船政文化主题公园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船政文化基地和福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各位朋友都知道,马尾不仅是*般政和造船业的发祥地,近代海军的摇篮,也是中法马江海战的遗址地。马尾船政主题公园便是在这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以罗星塔和马限山两座公园为基础,景点主要有“两园两馆一船玛”。“两园”即罗星塔公园、马限山公园,“两馆”是马江海战纪念馆和*近代海军博物馆,“一船坞”则是一号船坞遗址。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船政“时空遂道”,它将带我们一起去了解马尾四十余载的造船史。里面的这三个台阶展示的是船政造船四十余年中的三个阶段。大家有没有发现它们所用的材料都是不一样的呢?第一个阶梯是木制地板,反映的是船政的第一个时期,称为“木船时代”,就是从1869年到1875年,在这个时间里船政所造的十几艘船,都是木船,如*第一艘千吨级轮船“万年青”号。-但是,很快我们就走进了钢木合构时代,从1875年到1886年,这个时期有第一艘铁胁船“威远”号,它标志着*摆脱了木船制造时代,逐渐拉近了与先进造船国家的距离。再登上第三个台阶,就意味着我们进人了钢船时代,这个时代的代表是“威龙”号,它是由船政学堂毕业生所监造的,标志着近代*造船的最高水*,而且这也是一艘*人自己制造的铁甲舰,后来这艘船还被编入北洋水师,改名为“*远”号,成为了北洋八大远之一。虽然整个船政的发展只有40多年,但它却产生了许多的*第一:如制造出兵商舰船40艘,是*当时最大的造船和舰艇的工业基地;建立*海军第一所学校一福建船政学堂;还有培养出*第一批海军名将,有刘步蟾、萨镇冰及*第一代工程专家魏翰、詹天佑等人。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前方的“磨心”二字?过去整座罗星山是由屹立在江心的岩礁形成,形状就像石磨的心,于是取名“磨心”。因为福州方言“磨心”有“无心”“没心”之意,为避不吉利,所以取其谐音“罗星”,而山便得名罗星山。罗星塔公园中以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塑形式展示了当年船政人物的风采,再现了船政的创办情况。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组雕塑是“左沈右襄”,端坐在中间的就是船政的创始人左宗棠,是晚清的军事重臣、洋务派的重要人物、*近代海军的积极倡建者。他于1866年奏请朝廷设局造船,获得批准后,他便决定在马尾选地办船厂。船政工作才刚开始,西北边警又起,他只得奉命赴疆,此时船厂的工作又刚起步,千头万绪,又苦于分身乏术,于是他便物色并大力举荐右边的这位来接任他的工作,他就是沈葆桢。大家知道沈葆桢是谁吗?没错,他就是林则徐的外甥兼女婿。因此,沈葆桢就成了船政的"首任*大臣。任职期间,他克服了重重困难,把船厂扩大为十三厂,创办船政学堂,为国家造就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和海军骨干。可以说,整个船政是“始于左宗棠,成于沈葆桢”。因此他也被尊称为“*近代海军之父”。而左手边的这位是当时的船政监督日意格。
各位游客朋友,请看这组雕塑,叫“同舟共练”,船政学堂可以说是我国最早培养科技人才的专科学校,学堂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实际能力。这里表现的就是船政后学堂首届驾驶班学员航海的情景。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我方12艘舰船的管带就有11名是船政学堂驾驶班的毕业生,因此有人说:中日甲午战争,我国是用一个班的力量与日军一个国家的力量相抗衡。他们不畏强敌,英勇奋战,为国捐躯,在*近代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作为海军摇篮的马尾,船政后学堂培养的海军军官数量约*国近代海军的五分之三。
三坊七巷
各位游客朋友,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福州著名的三坊七巷旅游区。它位于福州市中心,占地约383500*方米。三坊七巷起于晋,完善于唐五代,鼎盛于明清,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是*都市仅存的一块“里坊制度活化石”。它以南后街为中轴线,两侧形成坊、巷,呈鱼骨状散开。其中“三坊”是指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分别是杨桥巷、朗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坊巷内至今保存有200余座古建筑,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9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保护建筑更是数量众多。这里还是“闽都名人的聚居地”,曾先后走出历代名人400多位,尤其如林则徐、沈葆桢、严复、陈宝琢、林觉民、林旭、冰心、林纾等,都是曾对*近现代历史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使得这块不足400000的热土充满了特殊的人文价值和不散的灵性及才情,从而成就了“一片三坊七巷,一部*近现代史”的美誉。2015年,三坊七巷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先去看看“三坊”:一是衣锦坊,旧名通潮巷。宋代宣和年间(公元1119一1125年)陆蕴、陆藻兄弟居住在此,两兄弟才华横溢,名重一时。陆蕴官任福州知州,陆藻官任泉州知州,两人回乡时曾命名此地为“棣锦坊”。南宋淳熙年间(公元1174—11*),王样任江东提刑,退休后也居于此地,将棣锦改名为衣锦,以示衣锦返乡之意。二是文儒坊,旧时叫山阴巷,最初叫儒林坊,到了宋代祭酒郑穆居住于此,改为文儒坊。因为坊里除了郑穆之外,还先后住有九门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抗倭名将、七省经略张经、清光绪皇帝老师陈宝琛之父陈承裘、《福建通志》主编陈衍等儒林名士,因此称儒林坊也是名副其实。三是光禄坊,是福州“三山藏”之一。北宋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以光禄大夫身份任福州知州的程师孟,常到坊里的法禅寺游览,见池畔有一块大岩石,便登石吟诗,故被称为“光禄吟台”,而此坊也改名为光禄坊。程师孟题吟的“光禄吟台”四个篆字石刻至今尚存。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去看看“七巷”。杨桥巷是“七巷”中最北面的一条巷,古名登俊坊,后因西能通杨桥而改名。民国时因城市建设需要,已被扩建为马路,所以后来也叫“杨桥路”。在杨桥路与南后街交叉处的林姓大宅,是林觉民烈士生前的住处,这一烈士故居,后来卖给作家冰心的祖父谢銮恩。冰心小时候在这里居住过,《我的故乡》中,就有对这一故居的生动描述。
杨桥巷往南,就到了郎官巷,巷的东头通福州市内闹区八一七北路东街口。郎官巷也是宋代就有的坊埠。据清《榕城考古略》记载:“宋刘涛居此,子孙数世皆为郎官。”故名郎官巷。宋代诗人陈烈迁居福州时也住在郎官巷。*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的故居也坐落在巷内。郎官巷西头巷口立有牌坊,坊柱上有副对联写道“译著辉煌,今日犹传严复宅;门庭鼎盛,后人远溯刘涛居。”
郎官巷再往南,就到了塔巷。塔巷有千年的历史,顾名思义,这里曾经有座塔,这便是唐代闽王王审知的部下建造的“育王塔”。这座塔位于巷北,并有塔院看管,曾被视为是福州文运兴盛的象征。可惜在明代,这座塔就废弃消失了。到了清代,有人在巷内砌造了半;H的袖珍小塔,作为古迹纪念。20世纪50年代,小塔移置巷口坊门之上。塔巷旧有旌孝坊,为明代孝子高惟一所立,并流传有一首赞誉他的诗:“三年流水如君少,一片天然孝子心。昨夜三山明月照,不知甘露洒幽人。”至今仍传为美谈。
黄巷在塔巷之南,晋永嘉二年(公元308年)固始人黄元方避乱人闽,落户于此,故称黄巷。到了唐朝末年,崇文官校书郎黄璞退隐归居这里。黄巢军人福州时,因黄璞的大名,命令兵士夜过黄巷时均要“灭烛而过”,不得打扰其家,从此黄巷名声大振。
安民巷名称的由来,也与黄巢有关,据说他人闽时曾在这里出示安民,因此得名。旧时这里多为社会贤达居住之所。宫巷里的豪门住宅结构精巧,单是室内的木雕石刻构件就令人叹为观止。可以说是福州古建筑艺术集大成者。吉庇巷俗称“吉避巷”。宋代郑姓之中状元衣锦还乡时,巷中居民因*过他而赶紧回避,遂称“急避巷”。明代以谐音改名为“吉庇巷”,取吉祥如意之意。
各位游客朋友,三坊七巷不仅仅是三条“坊”和七条“巷”,还有一条闻名遐迩的南后街。曾经这里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现在是一条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休闲文化商业街,您可以在这里品尝鱼丸、肉燕等福州传统特色小吃。
三坊七巷导游词2
马尾船政文化
各位游客朋友,我们现在来到的是福州马尾船政文化主题公园,它位于福州市马尾区。马尾地处福建闽江下游出海口,与台湾仅一水之隔,自古是福州母城的水上门户,近代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在*战争、洋务运动的背景下,早在1866年,左宗棠、沈葆桢就在这里创办了福建船政,这是近代*创办的第一家专业机器造船厂,由此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建船厂、造兵舰、制飞机、办学堂、引人才、派学童出洋留学等一系列富国强兵活动,培养和造就了严复、詹天佑、萨镇冰、邓世昌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的*近代工业技术人才和杰出的海军将士,并提出“冷眼向洋看世界”的大胆口号,被称为*近代历史的“活化石”。有史学家认为,读懂了“船政”,就读懂了近代史。因而,船政文化主题公园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船政文化基地和福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各位朋友都知道,马尾不仅是*般政和造船业的发祥地,近代海军的摇篮,也是中法马江海战的遗址地。马尾船政主题公园便是在这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以罗星塔和马限山两座公园为基础,景点主要有“两园两馆一船玛”。“两园”即罗星塔公园、马限山公园,“两馆”是马江海战纪念馆和*近代海军博物馆,“一船坞”则是一号船坞遗址。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船政“时空遂道”,它将带我们一起去了解马尾四十余载的造船史。里面的这三个台阶展示的是船政造船四十余年中的三个阶段。大家有没有发现它们所用的材料都是不一样的呢?第一个阶梯是木制地板,反映的是船政的第一个时期,称为“木船时代”,就是从1869年到1875年,在这个时间里船政所造的十几艘船,都是木船,如*第一艘千吨级轮船“万年青”号。-但是,很快我们就走进了钢木合构时代,从1875年到1886年,这个时期有第一艘铁胁船“威远”号,它标志着*摆脱了木船制造时代,逐渐拉近了与先进造船国家的距离。再登上第三个台阶,就意味着我们进人了钢船时代,这个时代的代表是“威龙”号,它是由船政学堂毕业生所监造的,标志着近代*造船的最高水*,而且这也是一艘*人自己制造的铁甲舰,后来这艘船还被编入北洋水师,改名为“*远”号,成为了北洋八大远之一。虽然整个船政的发展只有40多年,但它却产生了许多的*第一:如制造出兵商舰船40艘,是*当时最大的造船和舰艇的工业基地;建立*海军第一所学校一福建船政学堂;还有培养出*第一批海军名将,有刘步蟾、萨镇冰及*第一代工程专家魏翰、詹天佑等人。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前方的“磨心”二字?过去整座罗星山是由屹立在江心的岩礁形成,形状就像石磨的心,于是取名“磨心”。因为福州方言“磨心”有“无心”“没心”之意,为避不吉利,所以取其谐音“罗星”,而山便得名罗星山。罗星塔公园中以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塑形式展示了当年船政人物的风采,再现了船政的创办情况。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组雕塑是“左沈右襄”,端坐在中间的就是船政的创始人左宗棠,是晚清的军事重臣、洋务派的重要人物、*近代海军的积极倡建者。他于1866年奏请朝廷设局造船,获得批准后,他便决定在马尾选地办船厂。船政工作才刚开始,西北边警又起,他只得奉命赴疆,此时船厂的工作又刚起步,千头万绪,又苦于分身乏术,于是他便物色并大力举荐右边的这位来接任他的工作,他就是沈葆桢。大家知道沈葆桢是谁吗?没错,他就是林则徐的外甥兼女婿。因此,沈葆桢就成了船政的首任*大臣。任职期间,他克服了重重困难,把船厂扩大为十三厂,创办船政学堂,为国家造就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和海军骨干。可以说,整个船政是“始于左宗棠,成于沈葆桢”。因此他也被尊称为“*近代海军之父”。而左手边的这位是当时的船政监督日意格。
各位游客朋友,请看这组雕塑,叫“同舟共练”,船政学堂可以说是我国最早培养科技人才的专科学校,学堂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实际能力。这里表现的就是船政后学堂首届驾驶班学员航海的情景。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我方12艘舰船的管带就有11名是船政学堂驾驶班的毕业生,因此有人说:中日甲午战争,我国是用一个班的力量与日军一个国家的力量相抗衡。他们不畏强敌,英勇奋战,为国捐躯,在*近代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作为海军摇篮的马尾,船政后学堂培养的海军军官数量约*国近代海军的五分之三。
三坊七巷
各位游客朋友,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福州著名的三坊七巷旅游区。它位于福州市中心,占地约383500*方米。三坊七巷起于晋,完善于唐五代,鼎盛于明清,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是*都市仅存的一块“里坊制度活化石”。它以南后街为中轴线,两侧形成坊、巷,呈鱼骨状散开。其中“三坊”是指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分别是杨桥巷、朗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坊巷内至今保存有200余座古建筑,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9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保护建筑更是数量众多。这里还是“闽都名人的聚居地”,曾先后走出历代名人400多位,尤其如林则徐、沈葆桢、严复、陈宝琢、林觉民、林旭、冰心、林纾等,都是曾对*近现代历史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使得这块不足400000的热土充满了特殊的人文价值和不散的灵性及才情,从而成就了“一片三坊七巷,一部*近现代史”的美誉。2015年,三坊七巷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先去看看“三坊”:一是衣锦坊,旧名通潮巷。宋代宣和年间(公元1119一1125年)陆蕴、陆藻兄弟居住在此,两兄弟才华横溢,名重一时。陆蕴官任福州知州,陆藻官任泉州知州,两人回乡时曾命名此地为“棣锦坊”。南宋淳熙年间(公元1174—11*),王样任江东提刑,退休后也居于此地,将棣锦改名为衣锦,以示衣锦返乡之意。二是文儒坊,旧时叫山阴巷,最初叫儒林坊,到了宋代祭酒郑穆居住于此,改为文儒坊。因为坊里除了郑穆之外,还先后住有九门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抗倭名将、七省经略张经、清光绪皇帝老师陈宝琛之父陈承裘、《福建通志》主编陈衍等儒林名士,因此称儒林坊也是名副其实。三是光禄坊,是福州“三山藏”之一。北宋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以光禄大夫身份任福州知州的程师孟,常到坊里的法禅寺游览,见池畔有一块大岩石,便登石吟诗,故被称为“光禄吟台”,而此坊也改名为光禄坊。程师孟题吟的“光禄吟台”四个篆字石刻至今尚存。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去看看“七巷”。杨桥巷是“七巷”中最北面的一条巷,古名登俊坊,后因西能通杨桥而改名。民国时因城市建设需要,已被扩建为马路,所以后来也叫“杨桥路”。在杨桥路与南后街交叉处的林姓大宅,是林觉民烈士生前的住处,这一烈士故居,后来卖给作家冰心的祖父谢銮恩。冰心小时候在这里居住过,《我的故乡》中,就有对这一故居的生动描述。
杨桥巷往南,就到了郎官巷,巷的东头通福州市内闹区八一七北路东街口。郎官巷也是宋代就有的坊埠。据清《榕城考古略》记载:“宋刘涛居此,子孙数世皆为郎官。”故名郎官巷。宋代诗人陈烈迁居福州时也住在郎官巷。*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的故居也坐落在巷内。郎官巷西头巷口立有牌坊,坊柱上有副对联写道“译著辉煌,今日犹传严复宅;门庭鼎盛,后人远溯刘涛居。”
郎官巷再往南,就到了塔巷。塔巷有千年的历史,顾名思义,这里曾经有座塔,这便是唐代闽王王审知的部下建造的“育王塔”。这座塔位于巷北,并有塔院看管,曾被视为是福州文运兴盛的象征。可惜在明代,这座塔就废弃消失了。到了清代,有人在巷内砌造了半;H的袖珍小塔,作为古迹纪念。20世纪50年代,小塔移置巷口坊门之上。塔巷旧有旌孝坊,为明代孝子高惟一所立,并流传有一首赞誉他的诗:“三年流水如君少,一片天然孝子心。昨夜三山明月照,不知甘露洒幽人。”至今仍传为美谈。
黄巷在塔巷之南,晋永嘉二年(公元308年)固始人黄元方避乱人闽,落户于此,故称黄巷。到了唐朝末年,崇文官校书郎黄璞退隐归居这里。黄巢军人福州时,因黄璞的大名,命令兵士夜过黄巷时均要“灭烛而过”,不得打扰其家,从此黄巷名声大振。
安民巷名称的由来,也与黄巢有关,据说他人闽时曾在这里出示安民,因此得名。旧时这里多为社会贤达居住之所。宫巷里的豪门住宅结构精巧,单是室内的木雕石刻构件就令人叹为观止。可以说是福州古建筑艺术集大成者。吉庇巷俗称“吉避巷”。宋代郑姓之中状元衣锦还乡时,巷中居民因*过他而赶紧回避,遂称“急避巷”。明代以谐音改名为“吉庇巷”,取吉祥如意之意。
各位游客朋友,三坊七巷不仅仅是三条“坊”和七条“巷”,还有一条闻名遐迩的南后街。曾经这里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现在是一条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休闲文化商业街,您可以在这里品尝鱼丸、肉燕等福州传统特色小吃。
三坊七巷导游词3
各位游客:
福州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就已经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
“三坊七巷”的“三坊”,系指衣锦坊、文儒坊和光禄坊。三坊均位于南后街之西侧,隔街与东侧之“七巷”相通。
衣锦坊,旧名通潮巷。宋代宣和年间(1119—1125年)陆蕴、陆藻兄弟居于此地,两兄弟才华横送,名重一时。陆蕴官任福州知州,陆藻官任泉州知州,两人回乡时命此坊为“棣锦坊”。南宋淳熙年间(1174—11*),王样任江东提刑,退休后也居于此地,将棣锦改名为衣锦,以示衣锦返乡之意。
文儒坊,旧名山阴巷,初名儒林坊,以宋代祭酒郑穆居于此,改为文儒坊。因为坊里除了郑穆之外,还先后住有九门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抗倭名将、七省经略张经,清光绪皇帝老师陈宝琛之父陈承裘,《福建通志》主编陈衍等儒林名士,故称儒林坊名符其实。
光禄坊,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以光禄大夫身份任福州知州的程师孟,常到坊里的法禅寺游览,见池畔有一块大岩石,便登石吟诗,故被称为“光禄吟台”,而此坊也改名为光禄坊。程师孟题吟的“光禄吟台”四个篆字石刻今尚存。
“三坊七巷”中的七巷均位于南后街之东侧,由北向南分别为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三坊七巷导游词4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叫郑嵘,你们可以叫我小郑。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游览世界有名的五A级景区——三坊七巷。
这是大名鼎鼎的三坊七巷,它被人们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三坊七巷占地约38.35*方公顷。其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分别是杨桥巷、朗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大家跟我来,这是衣锦坊。到了衣锦坊,我就要给大家说一个故事。相传,古代有一位书生,才高八斗,可次次应试都名落孙山,街坊邻居都看不起他。后来,他终于考中了进士,做了官。晚年衣锦还乡,其地就叫衣锦坊。
大家再看看这朗官巷,朗官巷是宋代有名的坊埠,因宋代刘涛居住在此,子孙数代皆为朗官。故名叫朗官巷。
你们瞧,这是宫巷里的沈葆桢故居。他于道光20年中举人,过了七年中了进士。他是林则徐的次婿,是清代第一任船政大臣。
现在,我们要求品尝一下福州的特色小吃——鱼丸。鱼丸是我们福州的美食亮点。那白白的鱼丸皮,像棉花一样软软的,咬一小口,肉的香味扑鼻而来,味道香浓,就是你一点儿也不想吃,也会被那香气迷住。
时间过得真快,到了自由活动的时间了,我们可以自由玩耍,记住1小时后在这里集合,请您注意以下几点:
1、请不要乱扔垃圾。
2、请不要乱刻乱画。
3、请不要折花。
4、请不要爬树。
希望您能做到,谢谢!
三坊七巷导游词5
亲爱的各位团友:
大家好!
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叫郑xx,你们可以叫我小郑。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游览世界有名的五A级景区――三坊七巷。
这是大名鼎鼎的三坊七巷,它被人们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三坊七巷占地约38.35*方公顷。其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分别是杨桥巷、朗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大家跟我来,这是衣锦坊。到了衣锦坊,我就要给大家说一个故事。相传,古代有一位书生,才高八斗,可次次应试都名落孙山,街坊邻居都看不起他。后来,他终于考中了进士,做了官。晚年衣锦还乡,其地就叫衣锦坊。
大家再看看这朗官巷,朗官巷是宋代有名的坊埠,因宋代刘涛居住在此,子孙数代皆为朗官。故名叫朗官巷。
你们瞧,这是宫巷里的沈葆桢故居。他于道光20年中举人,过了七年中了进士。他是林则徐的次婿,是清代第一任船政大臣。
现在,我们要求品尝一下福州的特色小吃――鱼丸。鱼丸是我们福州的美食亮点。那白白的鱼丸皮,像棉花一样软软的,咬一小口,肉的香味扑鼻而来,味道香浓,就是你一点儿也不想吃,也会被那香气迷住。
时间过得真快,到了自由活动的时间了,我们可以自由玩耍,记住1小时后在这里集合,请您注意以下几点:
1、请不要乱扔垃圾
2、请不要乱刻乱画
3、请不要折花
4、请不要爬树
希望您能做到,谢谢!
三坊七巷导游词6
亲爱的各位团友:
大家好!
习惯上讲,我们都先说三坊后讲七巷,其实,从建筑位置来分析应该是先有七巷后有三坊。唐代的先民们先是沿着城市的轴线——南街,建起了一组排列工整的"新村"。然后,再隔一条南后街,向西发展,建起一组坊巷,成为以南后街为中心轴线的"非"字形结构的街区。经过千百年的风雨变迁,大多于宋代定下坊巷之名,于明清时代形成今天建筑格局,成为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
从建筑空间的处理来看,三坊七巷在中轴线上的主厅堂,比北方的厅堂明显高、大、宽,与其他廊、榭等建筑形成高低错落,活泼而又极富变化的空间格局。厅堂一般是开敞式的,与天井融为一体。特别要指出的是,为了使厅堂显得高大、宽敞、开放,一般在廊轩的处理上着力,承檐的檩木,或再加一根协助承檐的檩木,都特意采用粗大的而长的优质硬木材,并用减柱造的办法,使的厅堂前无任何障碍,这在北方建筑及其他南方建筑中,都极少见到。例如宫巷林聪彝故居之轿厅以及祠庙的戏台,均是如此处理。这是福州古建筑的重要特色之一。
三坊七巷除了在布局结构上与众不同之外,在围墙、雕饰、门面上都很有特色。
马鞍墙
三坊七巷民宅沿袭唐末分段筑墙传统,都有高、厚砖或土筑的围墙。墙体随着木屋架的起伏做流线型,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俗称马鞍墙。墙只作外围,起承重作用全在于柱。江南建筑中,绝大多数是成90度角的直线构成的阶梯形的山墙,福州仅个别建筑有,包括福建的闽北、闽南、闽东也有存在,惟独福州三坊七巷民居的马鞍墙是曲线形的马鞍墙。一般是两侧对称,墙头和翘角皆泥塑彩绘,形成了福州古代民居独特的墙头风貌。
雕饰
三坊七巷在建筑装饰方面最有特色的要数对门窗扇的雕饰。普通居民梁柱多不加修饰,简洁朴实,而在门窗扇雕饰上则煞费苦心。其窗棂制作之精致,镶嵌的木雕之华美,是其他省份居民难以企及的。窗饰的类型特别丰富,有卡榫式图案漏花,有纯木雕式窗扇,也有两者相间使用。可以说是江南艺术的集大成者。在卡榫式漏花中,工匠通过精心编排,构成不同的装饰效果,有直线型、曲线型、混合型——直线型疏密有致,曲线型富有动感,混合型变化多端,且各有吉祥寓意。在木雕式窗扇中,有透雕,有浮雕,题材有飞禽走兽,人物花卉,整个窗扇雕饰有对称式有不对称式。如文儒坊尤恒盛的明代古宅,在二进厢房的门窗隔扇上,透雕了较复杂的瓶花图案,花瓶寓意住居*安。涤环板上是浅浮雕的花开富贵.这些用卡榫斗拼或木材镂空精雕而成的花窗雕饰,充分显示了福建民间工匠的高超技艺。
建筑门
三坊七巷建筑门的处理也极具特色,约有四种。一种是在前院墙正中,由石框构成的与墙同一*面的矩形师门,另一种则是两侧马鞍墙延伸作飞起的牌堵,马鞍墙夹着两面坡的屋盖形成较大的楼,像沈葆桢故居、陈承裘故居、林聪彝故居都是这种门楼。
宣言
《三坊七巷宣言》是在2009年7月20日在福州举办的“老城保护与整治——三坊七巷国际学术研讨会”上通过。宣言就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如下共识和行动倡议: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基因,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要格外珍惜自己的文化遗产,它不仅属于一个城市,也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每个城市都有责任和义务保护。
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的保护是社会发展的进步。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应不仅注重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应注重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重视建立民众与文化遗产间的情感联系,应建立、积极、合理、有效的途径,使文化遗产为民众所关注与分享,使文化遗产真正为社会发展提供取之不尽的动力。
文化遗产对于经济社会的影响力,是潜移默化而深刻长远的,是不可复生的精神资本、文化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文化遗产的丧失是无法补偿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要格外珍惜自己的文化遗产,每个城市都有她应保护的“紫禁城”。
主题展馆
用于展示三坊七巷文化价值的博物馆拟选地址现已基本确定,将开辟8个博物馆和3个展示区:
1.三坊七巷历史人物博物馆,拟选址刘家大院。理由是刘家大院是福州乃至全国领先的城市公共事业的先驱,又临近光禄坊,是三坊七巷的“客厅”。
2.福州艺术中心(闽都文化大观园),选址蓝建枢故居。理由这里紧贴光禄坊公园,对带动人流,提高知名度,方便参观都极为有利。
3.当代漆艺博物馆,拟选址南后街中心地段的叶氏民居。理由是这里是福州百年老店与老行当和现代生活嫁接的中转*台。
4.福州民俗展示与演艺中心,拟选址郭柏荫故居。
5.戏剧戏曲演艺中心,拟选址水榭戏台。
6.茶文化世术馆和国宾级接待中心,拟选址林聪彝故居。
7.福建民俗博物馆,选址二梅书屋。是福建省内唯一一家省级民俗博物馆,展出福建民俗文物近千件,场景式陈列,还原明清时期闽都人生活场景,弘扬福建优秀传统文化。
8.楹联博物馆拟选址梁章钜故居(梁章钜是福州先贤楹联学鼻祖)。
拟开辟的3个展示区为:“一个专项展示区”,即“七巷”中自郎官巷至黄巷之间的展示区,主要展示闽台亲缘关系;“第一综合展示区”为黄巷至吉庇路之间的展示区,主要展示林氏价值的各种文化和船政文化;“第二综合展示区”即“三坊”中各展示点有机结合形成的展示区,主要展示文人墨客的相关文化。
此外,三坊七巷还将借助“一水一节点两街两片区”的结构,构建不同功能区。其中“一水”即安泰河的滨水休闲风情带。“一节点”规划是拟将光禄坊的“光禄吟台”作为三坊七巷南节点。“两街”为南后街传统特色商业带和南街商业更新发展带,“两片区”规划是结合北入口,将郎官巷、塔巷及水榭戏台部分作为旅游集中展示区。宫巷—安民巷有大量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保护建筑,将作为博物馆建筑集中区;文儒坊南北段两侧作为会馆会所片区,以创意和休闲为主。
三坊七巷导游词7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欢迎来到三坊七巷景区参观游览,我是讲解员xx首先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三坊七巷景区的总体概况。
三坊七巷景区位于千年古城福州市中心,占地面积约40公顷。三坊七巷最早形成是在西晋308年,建筑格局形成于唐天复元年代(901年),繁荣于明清时期,至今已有1700年的历史。以南后街为中轴,向西伸出了三个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向东伸出七条巷(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排列整齐,纵向有序,形成“鱼骨状”传统街巷格局,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为“三坊七巷”。历经千余年来,仍完整保留着唐宋遗留下来的坊巷格局,这在全国范围内都极为罕见,被誉为“里坊制度活化石”;现存较为完好的明清古建筑200多座159处,包括国家级9处,省市级19处,历史保护古建筑131处,文保单位众多,集中程度堪称全国唯一,被我国建筑学界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不仅如此,三坊七巷还是历代名人聚居地,在这不足40公顷的土地上曾先后走出历代名人达400多位,尤其是曾涌现出了林则徐、严复、林觉民、冰心、林徽因、沈葆桢、陈宝琛等一大批对*近代史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也因此而获得了“一片三坊七巷,半部*近现代史”的美誉;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领略三坊七巷历史神韵和闽都文化的.精髓。
大家所看到的这是一座居住着近现代两位名人的故居,一位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另一位就是著名的女作家谢冰心。林觉民是辛亥广州起义杰出代表人物,林觉民遇难后,临时知县的岳父陈元凯连夜托人到福州告知此事,全家为避祸搬到光禄坊的早题巷。后来,谢冰心的祖父谢銮恩买下了这栋旧居。
说到林觉民我们不能不提到他的《与妻书》。这一如诗如画的名篇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不仅表达了夫妻间深深的歉疚和殷殷的情意,而且表达了“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谋永福”的革命精神和伟大情怀,激励了千千万万的热血青年。具有极为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三坊七巷的主入口牌坊。福州三坊七巷不仅仅是三条“坊”和七条“巷”,还有一条闻名遐迩的南后街。在南后街中我们可以看到福州的三宝,福州的脱胎漆器,牛角梳和油纸伞,还有福州著名的寿山石和软木画,各色各样的福州小吃。
各位团友!走过了杨桥路,我们首先来到左边的这条巷就是七巷之一的郎官巷。为什么这叫郎官巷呢?北宋有个叫刘涛的人,他是郎官,他的子孙皆为郎官,所以叫此巷为郎官巷。接下来请大家参观严复晚年的居所——严复故居。严复是*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近代“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人物的杰出代表。严复还担任过北京大学、上海复旦公学校长等职。严复译述《天演论》。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黄巷,历史上出现了衣冠南渡,八姓入闽,其中较大的一支黄氏家族入闽后,聚居于此,开始有了黄巷的地名。该巷以小黄楼著称。
我们来到三坊中的第一坊——衣锦坊。衣锦坊最早的名字叫“通潮巷”,是三坊七巷中最靠近福州西湖的。据说,当年西湖的湖水与巷子里的沟渠相通。衣锦坊的水榭戏台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让我们再一次感悟到故乡“三坊七巷”古老厚重的文化对我们的培养和熏陶。
各位团友,“三坊七巷”的讲解就到这里。我们集合的时间是x时x分,各位朋友可以在附近自由活动、照相,我们准时在这里集中上车,谢谢大家。
三坊七巷导游词8
各位团友,今天我讲解的内容是福州明清时期古建筑瑰宝——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居民3678户,人口14000余人。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由于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改建为马路,现在保存的实际只有二坊五巷。即使如此,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居民区内,仍然保留着丰富的文物古迹,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明清时代的建筑。在这居民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青瓦,结构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闽江文化的荟萃之所,被建筑界喻为一座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三坊七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的主要标志,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近代诗人陈衍诗云:“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这大约就是“三坊七巷”的由来。
三坊七巷的民风民俗也是福州民风民俗的代表,许多节俗活动常以三坊七巷为中心,它包括民间信仰、岁时节庆活动、建筑物中的民俗等。
“月光光,照池塘;骑竹马,过洪塘;洪塘水深难得渡,等妹撑船来接郎。问郎长,问郎短,问郎几时返?”这是唐朝观察使常衮作的一首民谣。它曾给居住在三坊七巷的几代百姓带来多少童年的回忆。直到现在,特别是老一辈人听到这首琅琅上口的民谣仍激动不已。
三坊七巷,以它近300座的明清民居古建筑物闻名于世。古老的街巷,完整的坊里,配以古河道、古桥梁、古榕树,形成了古朴而富有特色的传统风貌,引起了国内外许多文物考古专家的广泛兴趣,成为游客前来福州的必到之处。可以说,它是“全国少见,江南仅有”。而老家在福州的海外游子,三坊七巷是他们魂牵梦绕、难以忘怀的故园乡土。
三坊七巷导游词9
各位游客朋友: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福州马尾船政文化主题公园,它位于福州市马尾区。马尾地处福建闽江下游出海口,与台湾仅一水之隔,自古是福州母城的水上门户,近代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在*战争、洋务运动的背景下,早在1866年,左宗棠、沈葆桢就在这里创办了福建船政,这是近代*创办的第一家专业机器造船厂,由此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建船厂、造兵舰、制飞机、办学堂、引人才、派学童出洋留学等一系列富国强兵活动,培养和造就了严复、詹天佑、萨镇冰、邓世昌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的*近代工业技术人才和杰出的海军将士,并提出“冷眼向洋看世界”的大胆口号,被称为*近代历史的“活化石”。有史学家认为,读懂了“船政”,就读懂了近代史。因而,船政文化主题公园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船政文化基地和福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各位朋友都知道,马尾不仅是*般政和造船业的发祥地,近代海军的摇篮,也是中法马江海战的遗址地。马尾船政主题公园便是在这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以罗星塔和马限山两座公园为基础,景点主要有“两园两馆一船玛”。“两园”即罗星塔公园、马限山公园,“两馆”是马江海战纪念馆和*近代海军博物馆,“一船坞”则是一号船坞遗址。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船政“时空遂道”,它将带我们一起去了解马尾四十余载的造船史。里面的这三个台阶展示的是船政造船四十余年中的三个阶段。大家有没有发现它们所用的材料都是不一样的呢?第一个阶梯是木制地板,反映的是船政的第一个时期,称为“木船时代”,就是从1869年到1875年,在这个时间里船政所造的十几艘船,都是木船,如*第一艘千吨级轮船“万年青”号。但是,很快我们就走进了钢木合构时代,从1875年到1886年,这个时期有第一艘铁胁船“威远”号,它标志着*摆脱了木船制造时代,逐渐拉近了与先进造船国家的距离。再登上第三个台阶,就意味着我们进人了钢船时代,这个时代的代表是“威龙”号,它是由船政学堂毕业生所监造的,标志着近代*造船的最高水*,而且这也是一艘*人自己制造的铁甲舰,后来这艘船还被编入北洋水师,改名为“*远”号,成为了北洋八大远之一。虽然整个船政的发展只有40多年,但它却产生了许多的*第一:如制造出兵商舰船40艘,是*当时最大的造船和舰艇的工业基地;建立*海军第一所学校一福建船政学堂;还有培养出*第一批海军名将,有刘步蟾、萨镇冰及*第一代工程专家魏翰、詹天佑等人。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前方的“磨心”二字?过去整座罗星山是由屹立在江心的岩礁形成,形状就像石磨的心,于是取名“磨心”。因为福州方言“磨心”有“无心”“没心”之意,为避不吉利,所以取其谐音“罗星”,而山便得名罗星山。罗星塔公园中以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塑形式展示了当年船政人物的风采,再现了船政的创办情况。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组雕塑是“左沈右襄”,端坐在中间的就是船政的创始人左宗棠,是晚清的军事重臣、洋务派的重要人物、*近代海军的积极倡建者。他于1866年奏请朝廷设局造船,获得批准后,他便决定在马尾选地办船厂。船政工作才刚开始,西北边警又起,他只得奉命赴疆,此时船厂的工作又刚起步,千头万绪,又苦于分身乏术,于是他便物色并大力举荐右边的这位来接任他的工作,他就是沈葆桢。大家知道沈葆桢是谁吗?没错,他就是林则徐的外甥兼女婿。因此,沈葆桢就成了船政的首任*大臣。任职期间,他克服了重重困难,把船厂扩大为十三厂,创办船政学堂,为国家造就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和海军骨干。可以说,整个船政是“始于左宗棠,成于沈葆桢”。因此他也被尊称为“*近代海军之父”。而左手边的这位是当时的船政监督日意格。
各位游客朋友,请看这组雕塑,叫“同舟共练”,船政学堂可以说是我国最早培养科技人才的专科学校,学堂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实际能力。这里表现的就是船政后学堂首届驾驶班学员航海的情景。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我方12艘舰船的管带就有11名是船政学堂驾驶班的毕业生,因此有人说:中日甲午战争,我国是用一个班的力量与日军一个国家的力量相抗衡。他们不畏强敌,英勇奋战,为国捐躯,在*近代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作为海军摇篮的马尾,船政后学堂培养的海军军官数量约*国近代海军的五分之三。
三坊七巷导游词10
各位游客:
福州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就已经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
“三坊七巷”的“三坊”,系指衣锦坊、文儒坊和光禄坊。三坊均位于南后街之西侧,隔街与东侧之“七巷”相通。
衣锦坊,旧名通潮巷。宋代宣和年间(1119—1125年)陆蕴、陆藻兄弟居于此地,两兄弟才华横送,名重一时。陆蕴官任福州知州,陆藻官任泉州知州,两人回乡时命此坊为“棣锦坊”。南宋淳熙年间(1174—11*),王样任江东提刑,退休后也居于此地,将棣锦改名为衣锦,以示衣锦返乡之意。
文儒坊,旧名山阴巷,初名儒林坊,以宋代祭酒郑穆居于此,改为文儒坊。因为坊里除了郑穆之外,还先后住有九门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抗倭名将、七省经略张经,清光绪皇帝老师陈宝琛之父陈承裘,《福建通志》主编陈衍等儒林名士,故称儒林坊名符其实。
光禄坊,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以光禄大夫身份任福州知州的程师孟,常到坊里的法禅寺游览,见池畔有一块大岩石,便登石吟诗,故被称为“光禄吟台”,而此坊也改名为光禄坊。程师孟题吟的“光禄吟台”四个篆字石刻今尚存。
“三坊七巷”中的七巷均位于南后街之东侧,由北向南分别为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三坊七巷导游词10篇(扩展3)
——福州三坊七巷导游词5篇
福州三坊七巷导游词1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叫郑嵘,你们可以叫我小郑。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游览世界有名的五A级景区——三坊七巷。
这是大名鼎鼎的三坊七巷,它被人们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三坊七巷占地约38.35*方公顷。其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分别是杨桥巷、朗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大家跟我来,这是衣锦坊。到了衣锦坊,我就要给大家说一个故事。相传,古代有一位书生,才高八斗,可次次应试都名落孙山,街坊邻居都看不起他。后来,他终于考中了进士,做了官。晚年衣锦还乡,其地就叫衣锦坊。
大家再看看这朗官巷,朗官巷是宋代有名的坊埠,因宋代刘涛居住在此,子孙数代皆为朗官。故名叫朗官巷。
你们瞧,这是宫巷里的沈葆桢故居。他于道光20年中举人,过了七年中了进士。他是林则徐的次婿,是清代第一任船政大臣。
现在,我们要求品尝一下福州的特色小吃——鱼丸。鱼丸是我们福州的美食亮点。那白白的鱼丸皮,像棉花一样软软的,咬一小口,肉的香味扑鼻而来,味道香浓,就是你一点儿也不想吃,也会被那香气迷住。
时间过得真快,到了自由活动的时间了,我们可以自由玩耍,记住1小时后在这里集合,请您注意以下几点:
1.请不要乱扔垃圾
2.请不要乱刻乱画
3.请不要折花
4.请不要爬树
希望您能做到,谢谢!
福州三坊七巷导游词2
习惯上讲,我们都先说三坊后讲七巷,其实,从建筑位置来分析应该是先有七巷后有三坊。唐代的先民们先是沿着城市的轴线——南街,建起了一组排列工整的"新村"。然后,再隔一条南后街,向西发展,建起一组坊巷,成为以南后街为中心轴线的"非"字形结构的街区。经过千百年的风雨变迁,大多于宋代定下坊巷之名,于明清时代形成今天建筑格局,成为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
从建筑空间的处理来看,三坊七巷在中轴线上的主厅堂,比北方的厅堂明显高、大、宽,与其他廊、榭等建筑形成高低错落,活泼而又极富变化的空间格局。厅堂一般是开敞式的,与天井融为一体。特别要指出的是,为了使厅堂显得高大、宽敞、开放,一般在廊轩的处理上着力,承檐的檩木,或再加一根协助承檐的檩木,都特意采用粗大的而长的优质硬木材,并用减柱造的办法,使的厅堂前无任何障碍,这在北方建筑及其他南方建筑中,都极少见到。例如宫巷林聪彝故居之轿厅以及祠庙的戏台,均是如此处理。这是福州古建筑的重要特色之一。
三坊七巷除了在布局结构上与众不同之外,在围墙、雕饰、门面上都很有特色。
福州三坊七巷导游词3
各位团友,大家好!旅途一路辛苦了。非常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游览福州三坊七巷。首先我代表集大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我姓郑,是大家此次旅行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郑或郑导都行,这位是陈师傅,今天的游览将由我和陈师傅为大家提供服务,我们将本着“宾客至上”的`原则竭诚为大家服务,预祝各位团友玩得开心、愉快。
福州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州北有福山”,故名福州,又因900多年前就遍植榕树,“绿阴满城,暑不张盖”,故又有“榕城”的美称。福州依山傍海,气候宜人,绿树常青,属暖湿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最佳旅游季节为每年4~11月。市区内有闻名全国的温泉。
今天我们来到了福州三坊七巷——明清时期古建筑瑰宝。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居民3678户,人口14000余人。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由于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改建为马路,现在保存的实际只有二坊五巷。即使如此,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居民区内,仍然保留着丰富的文物古迹,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明清时代的建筑。在这居民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青瓦,结构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闽江文化的荟萃之所,被建筑界喻为一座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三坊七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的主要标志,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近代诗人陈衍诗云:“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这大约就是“三坊七巷”的由来。
三坊七巷的民风民俗也是福州民风民俗的代表,许多节俗活动常以三坊七巷为中心,它包括民间信仰、岁时节庆活动、建筑物中的民俗等。
三坊七巷,以它近300座的明清民居古建筑物闻名于世。古老的街巷,完整的坊里,配以古河道、古桥梁、古榕树,形成了古朴而富有特色的传统风貌,引起了国内外许多文物考古专家的广泛兴趣,成为游客前来福州的必到之处。可以说,它是“全国少见,江南仅有”。而老家在福州的海外游子,三坊七巷是他们魂牵梦绕、难以忘怀的故园乡土。
“三坊七巷”的路,绝对是小路,也许几百年来就是这样小,小得只能并排走两顶轿子吧!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路不在大,有人则名。就是从这样的小巷里,历代走出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他们走出幽深的坊巷,走向八闽大地,走向五湖四海,成就了一番大事业。他们为“三坊七巷”增光,“三坊七巷”也为有他们而骄傲。
三坊七巷的古建筑风貌主要表现在:石板深巷,青瓦粉墙。各式精雕细刻的门罩,风火墙式的多进院落,从高处俯视犹如海上层层波浪,那此起彼伏的万顷波涛既无比壮观又震撼人心。
三坊七巷不仅以它的古建筑闻名于世,它还代表了福州人重教育、好读书的优良传统,科举之盛,在全国也属罕见。南宋著名学者,被称为与朱熹、张轼齐名的东南三贤之一的吕祖谦,在福州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路逢十客九青衿,半是同袍旧弟兄。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这首诗也是三坊七巷的生动写照,说明了福州读书人之多以及深夜苦读的生动景象。
“三坊七巷”是福州历史的见证;“三坊七巷”是闽江流域人民智慧的结晶;“三坊七巷”更是福州人文荟萃的缩影。它记录了唐末五代时闽王王审知立国的史实,记录了宋末端宗南明隆武皇帝在福州称帝的经历。它吹洒着辛亥革命的风雨,传播着北京“五四”运动在福州的影响。这些坊巷内曾经居住过上百名*显贵、学者名流。唐著名学者黄璞,宋理学家陈襄,晚唐诗人陈烈、状元郑性之,明抗倭名将张经,清巡抚沈葆桢,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等都曾在三坊七巷居住过,还有黄花岗著名烈士林觉民。
“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让我们再一次感悟到故乡“三坊七巷”古老厚重的文化对我们的培养和熏陶。
各位团友,“三坊七巷”的讲解就到这里。我们集合的时间是×时×分,各位朋友可以在附近自由活动、照相,我们准时在这里集中上车。如果服务有不周之处还望大家包涵。谢谢!
福州三坊七巷导游词4
各位游客:
福州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就已经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
“三坊七巷”的“三坊”,系指衣锦坊、文儒坊和光禄坊。三坊均位于南后街之西侧,隔街与东侧之“七巷”相通。
衣锦坊,旧名通潮巷。宋代宣和年间(1119—1125年)陆蕴、陆藻兄弟居于此地,两兄弟才华横送,名重一时。陆蕴官任福州知州,陆藻官任泉州知州,两人回乡时命此坊为“棣锦坊”。南宋淳熙年间(1174—11*),*样任江东提刑,退休后也居于此地,将棣锦改名为衣锦,以示衣锦返乡之意。
文儒坊,旧名山阴巷,初名儒林坊,以宋代祭酒郑穆居于此,改为文儒坊。因为坊里除了郑穆之外,还先后住有九门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抗倭名将、七省经略张经,清光绪皇帝老师陈宝琛之父陈承裘,《福建通志》主编陈衍等儒林名士,故称儒林坊名符其实。
光禄坊,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以光禄大夫身份任福州知州的程师孟,常到坊里的法禅寺游览,见池畔有一块大岩石,便登石吟诗,故被称为“光禄吟台”,而此坊也改名为光禄坊。程师孟题吟的“光禄吟台”四个篆字石刻今尚存。
福州三坊七巷导游词5
各位团友,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旅行社欢迎各位来到福建省省会——福州市旅游观光。我是××旅行社的导游。我姓×,大家叫我小×或×导都行。我旁边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师傅,这两天都由我和××师傅为你们服务,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得到各位的大力支持,希望我们的服务,能使您的福州之行留下美好的回忆。
福州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名城。唐开元十三年(725年)设福州都督府始称福州。五代梁开*二年(908年)闽王王审知扩建城池,将风景秀丽的乌山、于山、屏山圈入城内,从此福州成为“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独特城市。“三山”成了福州的别名。
福州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市总面积11968*方公里,其中市区总面积1043*方公里;总人口48O多万,其中城区人口116万。“因州北有福山”,故名福州,又因900多年前就遍植榕树,“绿阴满城,暑不张盖”,故又有“榕城”的美称。现辖鼓楼、台江、仓山、马尾、晋安五个区和福清、闽侯、罗源、连江、长乐、*潭、闽清、永泰等二市六县。居民以汉族为主,还有畲、满、苗、回等20多个少数民族。福州依山傍海,气候宜人,绿树常青,属暖湿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为19.6℃,最冷1月*均气温为10.5℃,最热7月*均气温为28.6℃,年均降水量1 342.5毫米。最佳旅游季节为每年4~11月。市区内有闻名全国的温泉。
各位团友,今天我讲解的内容是福州明清时期古建筑瑰宝——三坊七巷。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居民3678户,人口14000余人。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由于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改建为马路,现在保存的实际只有二坊五巷。即使如此,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居民区内,仍然保留着丰富的文物古迹,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明清时代的建筑。在这居民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青瓦,结构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闽江文化的荟萃之所,被建筑界喻为一座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三坊七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的主要标志,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近代诗人陈衍诗云:“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这大约就是“三坊七巷”的由来。三坊七巷的民风民俗也是福州民风民俗的代表,许多节俗活动常以三坊七巷为中心,它包括民间信仰、岁时节庆活动、建筑物中的民俗等。“月光光,照池塘;骑竹马,过洪塘;洪塘水深难得渡,等妹撑船来接郎。问郎长,问郎短,问郎几时返?”这是唐朝观察使常衮作的一首民谣。它曾给居住在三坊七巷的几代百姓带来多少童年的回忆。直到现在,特别是老一辈人听到这首琅琅上口的民谣仍激动不已。三坊七巷,以它近300座的明清民居古建筑物闻名于世。古老的街巷,完整的坊里,配以古河道、古桥梁、古榕树,形成了古朴而富有特色的传统风貌,引起了国内外许多文物考古专家的广泛兴趣,成为游客前来福州的必到之处。可以说,它是“全国少见,江南仅有”。而老家在福州的海外游子,三坊七巷是他们魂牵梦绕、难以忘怀的故园乡土。
“三坊七巷”的路,绝对是小路,也许几百年来就是这样小,小得只能并排走两顶轿子吧!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路不在大,有人则名。就是从这样的小巷里,历代走出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他们走出幽深的坊巷,走向八闽大地,走向五湖四海,成就了一番大事业。他们为“三坊七巷”增光,“三坊七巷”也为有他们而骄傲。
三坊七巷的古建筑风貌主要表现在:石板深巷,青瓦粉墙。各式精雕细刻的门罩,风火墙式的多进院落,从高处俯视犹如海上层层波浪,那此起彼伏的万顷波涛既无比壮观又震撼人心。三坊七巷不仅以它的古建筑闻名于世,它还代表了福州人重教育、好读书的优良传统,科举之盛,在全国也属罕见。南宋著名学者,被称为与朱熹、张轼齐名的东南三贤之一的吕祖谦,在福州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路逢十客九青衿,半是同袍旧弟兄。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这首诗也是三坊七巷的生动写照,说明了福州读书人之多以及深夜苦读的生动景象。
“三坊七巷”是福州历史的见证;“三坊七巷”是闽江流域人民智慧的结晶;“三坊七巷”更是福州人文荟萃的缩影。它记录了唐末五代时闽王王审知立国的史实,记录了宋末端宗南明隆武皇帝在福州称帝的经历。它吹洒着辛亥革命的风雨,传播着北京“五四”运动在福州的影响。这些坊巷内曾经居住过上百名*显贵、学者名流。唐著名学者黄璞,宋理学家陈襄,晚唐诗人陈烈、状元郑性之,明抗倭名将张经,清巡抚沈葆桢,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等都曾在三坊七巷居住过,还有黄花岗著名烈士林觉民。说到林觉民我们不能不提到他的《与妻书》。林觉民牺牲后,全家为了避祸匿居在光禄坊早题巷一处许家院宅。一天晚上,有人悄悄地将林觉民写给父亲及妻子的遗书塞进门缝,林觉民的妻子一直将这封信珍藏到辛亥革命福州光复后。这一如诗如画的名篇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不仅表达了夫妻间深深的歉疚和殷殷的情意,而且表达了“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谋永福"的革命精神和伟大情怀,激励了千千万万的热血青年,具有极为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与妻书》中也十分细腻地表达了烈士对故里“三坊七巷”的眷恋之情,有一段是这样描写的:“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屋,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看到这,我们怎能不为烈士牺牲前对亲人和美丽家园——“三坊七巷’’深深眷恋之情所震撼呢!谁没有亲人,谁没有自己的家园?可林觉民却英勇奋战,在负伤被捕受审时仍表示:“只要革除*,建立共和,能使国家富强则吾死瞑目矣。”这就是革命者的博大情怀!
“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让我们再一次感悟到故乡“三坊七巷”古老厚重的文化对我们的培养和熏陶。眷恋之情,有一段是这样描写的:“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屋,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看到这,我们怎能不为烈士牺牲前对亲人和美丽家园——“三坊七巷”深深眷恋之情所震撼呢!谁没有亲人,谁没有自己的家园?可林觉民却英勇奋战,在负伤被捕受审时仍表示:“只要革除*,建立共和,能使国家富强则吾死瞑目矣。”这就是革命者的博大情怀!
“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让我们再一次感悟到故乡“三坊七巷”古老厚重的文化对我们的培养和熏陶。
各位团友,“三坊七巷”的讲解就到这里。我们集合的时间是×时×分,各位朋友可以在附近自由活动、照相,我们准时在这里集中上车,谢谢大家。
三坊七巷导游词10篇(扩展4)
——三峡的导游词10篇
三峡的导游词1
各位朋友: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武汉快乐旅行社欢迎大家的到来!能和大家相逢在这美丽的宜昌并和大家一齐度过这段完美的时光我感到十分的荣幸。我是导游员小张,大家能够叫我张导,这是我们司机唐师傅,唐师傅开车十几年,有很高的水*和丰富的经验,大家能够放心欣赏窗外的风景。在接下来的时光将由我们两个为大家服务,我必须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大家如果在旅途过程中有什么问题,能够尽管提出来,我们会尽量想办法替您解决。期望我和唐师傅的服务使您在这次旅途中感到开心,愉快。我们这天要去参观的就是举世礼貌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既我们通常简称的“三峡大坝”。
三峡大坝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中段,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三斗坪。古往今来,地球上发生频率最高,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莫过于洪水。人类与洪水抗挣的历史久远,并在抗挣中催生了人类的早期礼貌。华夏民族尤重治水,且在治水中表现了无与伦比的胆量和智慧。治水者名垂千古,水利工程福泽万代,古代大禹和李冰父子及古都江堰工程就是很好的例证。
世界第三长河长江,源于世界屋脊,上经“天府之国”,中贯“鱼米之乡”,下串“人间天堂”,给*以灌溉之利和舟楫之便。然而,它一旦暴怒,便为浩劫,沃野成为泽国,民众或为鱼鳖,是中华民族一大心腹之患。尤其在险段荆江,每至汛期,千余万人头枕悬河,夜不成寐。所以,解决长江中下游地区,个性昌荆江河段的防洪问题是兴建三峡工程的首要出发点。1942年4月3日,全国*大会第七届五次会议(即七届*第五次会议)透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自此,*历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进入具体实施阶段。1994年12月14日,时任**的*向全世界正式宣布三峡工程开工。三峡大坝为钢筋混凝土重力坝,全长2335米,坝顶高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相当于4个分洪区的库容。电站装机26台,单机热量70万千瓦,总容量1820万千瓦,年均发电量847亿千瓦时。电厂一年上交的利税能够建一座葛洲坝枢纽工程。大坝通航建筑物年单向一级垂直升船机可快速透过3000吨级客货轮。三峡大坝建成后构成的三峡水库将淹没陆地面积632*方公里,范围涉及湖北的四个县,重庆市的16个县市区,共计20个县(市、区)。须迁移的总人口将达113、18万人,称为“百万大移
民”,任务十分繁重。长江三峡工程采用“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方案。主体工程总工期17年,分3个阶段进行,一期工程5年,二期工程和三期工程均为6年。1997年实现大江截流,20xx年启用永久通航建筑物和首批机组发电,20xx年工程竣工。
大家或许会问:如此宏伟的工程需要多资金投入呢?这么多钱又是如何去筹集呢?1993年7月,*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批准的枢纽工程概算为500、9亿元(按1993年5月末价格水*),库区移民安置概算400亿元,两项合计,三峡工程按1993年5月末水*的静态投资总额为900、9亿元。筹集这些资金有以下主要途径:一、三峡工程建设基金。全国除*自治区、贫困地区农业排灌用电外,每度电征收厘钱;从1996年起,直理解益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每度电加征到7厘钱,其余地区仍征收4厘。由此看来,我们每个人都对三峡工程建设作出了贡献。二、葛洲坝水电站利润,在每度电上网价格4、2分的基础上,从1993年起每度电提升1分,到1996年提高到8、2分后不再提高。三、三峡水电站利润,20xx年首批机组发电所得到的利润。此外,还需要从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国外商业借贷、发行债券、用卖方出口信贷等方式筹集资金。
那么,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究竟有哪些好处呢?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防洪。前面已讲过,防洪是兴建三峡工程的首要出发点。三峡工程正常蓄水位175米,有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防洪效率十分显著,可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从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若配合运用荆江分洪工程和其他分、蓄洪区,可将防洪标准提高到千年一遇,基本上可消除洪涝灾害的影响。调查资料显示,三峡工程*均每年的直接经济效益为25亿元。若遇1870年那样的特大洪水时,经三峡工程调节可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为:可减少农村淹没损失510亿元,减少城镇淹没损失240亿元,减少江汉油田淹没损失9亿元,以上各项合计达769亿元。此外还可避免大堤、垸堤溃决而造成的超多人口伤亡;避免洪水对武汉市的严重威胁,避免京广、汉丹等铁路干县中断或不能正常运行;避免灾区疾病流行,传染病蔓延;避免洪灾带来的饥荒、救灾、灾民安置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效益是很难用经济指标来具体表示的。二、发电。“长江滚滚向东流,流的都是煤和油”。流经长江三峡的江水,如不加以利用,就相当于每年有5000万吨原煤或2500万吨原油白白流入了大海。三峡水电站建成后,无论是装机容量还是年*均发电量,在必须时期内都将是世界上第一大水电站。其装机总容量达
1820万千瓦,*均年发电量到达847亿度,相当于我国1992年全年发电量的七分之一,每年信电收入达181亿元,除在几年时光内还清贷款本息外,还可成为国家缴纳利税的大户。三、巨大的环境效益。与燃煤发电相比,每年可少排放1亿吨氮氧化合物,以及超多灰尘、废渣,将减轻环境污染和因有害气体的排放而引起的酸雨等危害。同时,三峡工程还能够使长江中下游枯水季节的流量显著增大,有利于珍稀动物白鳍豚和其他鱼类安全越冬,减免因水浅而发生的意外死亡事故,还有利于减少长江口盐水上溯长度和入侵时光。有此可见,三峡工程的环境效益是巨大的。四、航运。三峡水库将改善航运里程660公里,使万吨级船队能够从重庆直达汉口。经三峡水库调节,每年枯水季节可使中游航道水深*均约增加0、5米,保证3万吨级船队的通行。
然而,世上的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兴建三峡工程也有其不利因素,主要表此刻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三峡工程对水生珍稀动物的影响。(一)对白鳍豚的影响。白鳍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我国特有珍稀水生哺乳动物,有“水中熊猫”之称,已被列入世界濒危物种名录中。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干流的湖北枝城到长江口约1600公里的江段内。总头数已下降到200头左右,其中50%分布在湖北石首县至武汉江段。三峡工程建成后,中上游段航运事业将发达起来,轮船密度增大,白鳍豚被轮船螺旋桨击毙事件将会增加;白鳍豚的分布范围将缩短200公里。为保护白鳍豚,*拟建立严格管理、设备先进的自然保护区。(二)对中华鲟的影响。中华鲟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一种大型洄游鱼类;是一亿四千万年前和恐龙同时代的生物,素有“活化石”之称,最大可达500公斤以上。中华鲟主要生活在海区,只是到性腺发育成熟后即从东每进入长江口,一向上溯到金沙江下游交尾产卵,然后再游回大海。葛洲坝工程1981年1月大江截流后,阻断了中华鲟的洄游路线。国家为了保护中华鲟物种,除明令禁止商业性捕捞外,还在宜昌建立了中华鲟人工繁殖研究所,1983年人工繁殖成攻,并将幼鲟放流入长江中。1985年又研究成攻采用人工合成激素代替雄鲟脑垂体给
雌鲟催产。自1984年至1987年,共放流入长江的幼鲟达77万尾。三峡工程位于葛洲坝上游,不再存在阻隔中华鲟洄游路线问题。但三峡工程在每年10月份开始蓄水将使下游泄流量比天然流量有所减少,这就有可能干扰中华鲟在葛洲坝工程下游的栖息和产卵活动。此外,三峡工程还将对其他的动物和库区气候产生不一样程度的影响。第二,三峡工程对三峡地区名胜古迹和自然风光的影响。这也是包括在座的所有旅游者所关心的问题。大家都很担心:大坝建好蓄水后,三峡那雄伟秀丽的自然风光会不会被淹没呢?是不是就要“告别三峡”呢?其实不然,三峡工程位于西陵峡的中上段,三峡工程实际上只影响两个半峡,即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上半段。而三峡*的山峰峰顶海拔高度都在1000米~1500米,神女峰上秀丽婀娜的神女的海拔高度为922米,而江面宽仅150米~200米。三峡水库蓄水后,即使在冬季枯水季节蓄水水位升高难70米~80米,水位最高也不会超过175米海拔高程,三峡的.峡谷感丝毫不会减弱,游客仍要引颈仰视,才能一睹神女峰的风采。瞿塘峡雄伟险峻、巫峡幽深秀丽的自然风光依然存在。但有些景观如“粉壁墙”、“孟良梯”、“古栈道”以及“涪陵白鹤梁石刻群”和“云阳张飞庙”等将被淹没,国家将组织有关专家将它们照原样或
移刻在175米高程以上,或建水下石刻博物馆、或整体搬迁等方法加以保护,仍可供游人观赏。综上所述,三峡水库蓄水后,“瞿塘雄、巫峡幽、西陵秀”的自然风光总格局不会改变,雄伟壮丽的三峡仍然会以迷人的风采使游人流连忘返。
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库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三峡江段库区*幽谷深涧中的一批新景观将相继出现,此刻有些交通不便的奇山秀水,那时可乘坐游艇前去游览。三峡水利枢纽建成后,它那多种现代化的巨型建筑物,大坝泄流时构成的气势磅礴的人工瀑布,必将成为三峡旅游线上游人必看的宏伟景观。
好了,各位朋友,宏伟的三峡工程建筑工地就要到了,我将带大家登上整个坝区的最高点——坛子岭,让大家和我一齐去感受一番那气势恢宏、热火朝天的建筑场面吧!
三峡的导游词2
各位朋友: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长江三峡开发总公司(和大三峡国旅)欢迎您的到来,感谢您对三峡工程的关心和支持。(自我介绍和司机介绍略)相逢就是有缘,我觉得非常高兴能陪同大家参观。如果您在旅游过程中有什么意见,建议和要求,我们将尽力为您服务。
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总有关系国计民生的骨干工程,影响深远,泽被后世。宜昌市是*有名的水电之城,七十年代破土动工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给宜昌市的经济带来了第一次腾飞,而在新千年到来之际,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更是成为世人注目的焦点,所以各位在世际之交参观世纪工程一定会成为你一生中最难忘的旅程。
今天,我们将经过享有“公路桥梁隧道博物馆”之美誉的三峡专用公路进入封闭式管理的坝区,一睹现代工程的壮观场面,同时可享受幽静的峡谷风光。
我们的车现在正行驶在三峡专用公路上,三峡专用公路是三峡工程的配套工程之一,目前已成为连接宜昌市与封闭性坝区的唯一干道,属于准一级限速公路,全长28.64公里。三峡工程的对外交通运输是以公路为主,水路为辅。三峡工程的人员,设备物质正是通过这条公路源源不断地运往位于崇山峻岭中的三峡工程工地的。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三峡工程建设者不怕困难,大胆采用了先进技术,历时两年,耗资14亿,三峡专用公路终于在1995年竣工通车。三峡专用公路上的桥梁、隧洞的长度比例占了40%,而且桥梁设计各异,充分体现了现代桥梁的施工艺术,这也许正是它被称为“公路工程博物馆”的由来吧。
所有驶入三峡专用公路的车辆,必须装有“黑匣子”,此黑匣子实际上是行车记录仪,它能有效地控制驾驶员超速行驶、疲劳驾驶、突然加速减速等不良驾驶行为,对车辆技术状况分析、交通事故鉴定分析、保证游客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很好的帮助。没有“黑匣子”的车辆,一经查出,将没收其专用公路车辆行使证。
现在,我们将通过黄柏河特大桥,它是三峡专用公路上四座特大桥之一,桥身长280M,跨度160米,为上承式桥梁。桥身下的黄柏河是长江葛洲坝水利工程上游的一条小支流,河水非常清澈,而珍稀鱼类“中华鲟”便在黄柏河江心小岛上中华鲟研究所找到了安居立命之地。中华鲟是与恐龙同时代的古老物种,距今已有1千4百万年了,被科学家誉为“活化石”,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生活于东海,软骨硬鳞,成鱼可长达4米,寿命长达60岁。每年9至11月间,便由长江口溯江而上,经3000多公里长途跋涉,回到四川宜宾市以上的金沙江江段产卵,待幼鲟长到15CM左右,又顺江而下,但由于葛洲坝水利工程的修建,大坝阻隔中华鲟回游路线,为了保护中华鲟以及其它鱼类,经科学家考察,在宜昌县晓溪塔黄柏河的河心岛上,建立了中华鲟人工繁殖研究所,这是我国长江第一个中华鲟人工繁殖基地。各位游客若有雅兴,可以去观赏一下国宝中华鲟,它是一种十分绅士的鱼类……(介绍葛洲坝水利工程的情况)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公路两边的地形地貌已经开始发生变化,由河口*原过渡到丘陵山地和高山峡谷。正是这种剧烈的海拔高度的变化形成了河流的水位落差,使得宜昌成为世界上少有的水电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讲述宜昌的水电资源分布和三峡的形成)公路两边的石壁看得出明显的层次,这就是破碎的石灰岩。(讲述喀斯特地貌和溶洞)
各位朋友,下牢溪特大桥已经出现在前方了。这是我们今天经过的第二座特大桥。下牢溪位于宜昌县境内,长35公里。溪*峰峦横峙,上合下开,河床由下向上逐渐变窄。溪水清澈碧透,曲折奔流,溪边有公路延伸,游人可在此避暑消夏。葛洲坝竣工以后,回水使下牢溪水位提高20米,所以每当夏天,许多朋友总爱来这里游泳健身,而关于下牢溪的种种传说更为下牢溪*添了几分诗情画意。今天给大家讲一个关于爱情的传说。据说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曾到此游玩,不慎将其表妹唐婉送他的定情之物一个玉镯落到了溪流之中,陆游十分着急,忙请人下去打捞,结果一无所获,而陆游与唐婉之间的一段情也终没有结局,江水的溪水却从此清澈碧绿,为人之所神往。下牢溪汇入长江的地方,就是长江三峡之西陵峡的入口——南津关峡口风景区。岩壁有著名的三游洞,白马洞,龙泉洞风景区。三游洞得名于唐代3个大文豪白居易、白行简、元稹。唐元的14年,大诗人白居易由江州司马改任忠州刺史,赴任途中与其弟白行简经边夷陵(今宜昌),在这里巧遇另一位大诗人元稹,3人遂结伴到西陵山一游,他们先在下牢溪荡舟饮酒,忽然听见山崖上石间有泉声,就弃舟登岸,到山腰时,发现这“天生一洞”。三位诗人兴奋之中在洞中竟玩了三个通宵,他们赞不绝口“斯景胜地,天地间其有几乎?”于是各自赋诗一首,书于崖壁,并由白居易作序以记之,因此洞因三人始游而得名“三游洞”。距此,137年后的北宋年间,又有三位大文豪同游此洞,他们是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三游洞同样使苏氏父子灵感顿生,也各题诗一首留于洞壁。从此“三游洞”名声大振。白氏兄弟与元稹史称“前三游”,苏氏父子之行史称“后三游”,对此,后人有诗咏之“夷陵有夷山,夷山多名洞,三游最著名,喧传自唐宋”。 三游洞附近开展了一项适用于勇敢者的项目—蹦极跳,引得无数少男少女在这里挑战自我。
大家右手方向的盘山公路是宜莲公路,通向三峡中的秭归县。从这条老公路走到三峡坝区内需要2个多小时的时间,从我们这条三峡专用公路走只需要半个多小时的时间,中间时间差是一个多小时,修建三峡工程需要17年的时间,那么这十几年来可以为国家节约多少时间,所谓时间就是金钱,也就是说可以为国家节约多少金钱呢?
前方的仙女索道由一位福建投资商兴建,索道长888米、吉利的8字或许表达了这位老板想“发”的愿望,索道上有64把双人座椅,乘坐索道可以体会一下有惊无险的感觉。
各位朋友,马上我们将穿过五条双管式隧道。
现在经过的为仙人溪1号隧道,仅长175米,一眨眼的.功夫,车便将进入第二条隧洞——仙人溪2号隧道,这条隧道长1442米,高7.5米,宽7.5米,隧道洞壁边有大、小两种拱门,小拱门为装置设备而建,而大拱门则有左右遂道的边通道,以防出现紧急情况。洞顶部还装有管状的设备,为通风所用,第三条隧道为碴盐山隧道,全长880米。我们所建的五条隧道均以隧道所在山体命名。不知大家有没有记住这几条隧道的长度,它们分别为175米,1442米,880米,现在请大家感受一下时间的长短,因为马上我们将进入*公路上最长的一条隧道,各位能不能估计一下它的到底有多长?(木鱼槽隧道单线造价5600万人民币)。
第四条隧道长3610米,名为木鱼槽隧道,至于木鱼槽名称的来历,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但是我现在不忙告诉大家,待会儿我会顺带告诉大家,不过大家可要注意留心了。最后一条隧洞为长1100米的天柱山隧洞,在黑暗之中穿越这么久,在出了天柱山隧洞之后,想念大家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三峡地区气候变化大,“十里不同天”,经常是在未进隧道前,,这一边是阳光灿烂,等出了隧道后,那一边是细雨迷朦,真可谓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现在我们在隧道里要穿行三、四分钟,这儿的照明设备所用的电全部是来自葛洲坝。葛洲坝共拥有21台机组,年发电量度157亿度,21台机组中的一台便专门供应三峡坝区。现在我们就过最后一个隧道了,这便是天柱山隧道,全长1170米,这个隧道与刚才过的隧道相比,两边的洞表面要显得凹凸不*些,为什么路修到这里,墙面未整理得那么光滑呢?当年修这两个连续隧道时,山高施工难度相当大,并且这边的岩石从松软破碎的石灰岩逐渐过渡到坚硬的花岗岩成分。所以完工后,就尽量让隧道保持原状。朋友们,不知不觉五个连续隧道就走完了,我们现在可谓是又一次重见天日了,因而我们可以打开天窗说亮话了。
各位朋友,我们现处于长江北岸,西陵峡的中段。从车窗左侧,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河流向我们奔涌而来,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河---长江。长江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主峰各*冬南侧的沱沱河,全长6300米,是世界第三大河,全流域面积180万*方公里,流经青海、*、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市、自治区,可与黄河齐名,均为中华古老文明的发祥地。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都为之自豪。现在你所看到的是长江三峡之西陵峡中段的风光,长江三峡以其雄伟壮丽而吸引了众多游客,它西起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由西至东依次为矍塘峡、巫峡、西陵峡。而西陵峡为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谷,113公里,以“险”著称。现在大家看到江水*缓,是因为长江经过了多次治理并且由葛洲坝水利工程水位提高20米的缘故。可能大家都听过“青滩泄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这样一句民谣,那么青滩、泄滩、崆岭正处于西陵峡江段。
前方的莲沱特大桥犹如一道彩虹镶嵌在峡谷之中,造型十分优美,桥边有人家居住,这个镇也就是莲沱镇。“莲沱”字中莲字意为莲花,沱意为漩涡,以前这个地方的水流因为碰到暗礁常形成三个莲花状的漩涡,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莲沱三漩”。那么大家不仅为问为什么会有三个漩涡,而且只有三个漩涡呢?其实这里也有一个神奇的传说。话说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被涛涛江水所拦住,正愁无法过河,这时江中的一只千年老龟爬过来,主动驮唐僧师徒过江,过江之后老龟就说,我有一事相求,等你功德圆满面见西天佛祖之时,帮我问一下我还要修炼多久才能成仙。唐僧满口应答。之后老龟就一直在这里守候,等他们师徒返回。功夫不负有心人,唐僧师徒取到真经,沿途返回,老龟又驮他们过江,在江中心老龟问唐僧他要多久才能成仙,唐僧一拍脑门说“哎呀,我忘记问了!”孙悟空忙给师傅使眼神,但为时已晚。老龟一听大怒,心想我辛辛苦苦驮你们过江,又苦苦地在此等候,没想到你们竟全不放在心上,故连打了三个滚,形成了“莲沱三漩”,将唐僧四人及经书打入水中,并想将四人沉入江水才甘心。情急之中孙悟空拨下自己身上一根汗毛,吹一口气让它变成了他们师徒四人,并把他们放在对面山尖上(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灯影峡),老龟上当了,直奔对面的山上。唐僧师徒慌忙抢起经书,并在江岸选了一块*地,晒干经书,后人就把那块地方称为晒经坪,那个村子也被称为晒经坪村。检查经书时,他们发现少了一本《起死回生经》,一定是被老龟偷走了,孙悟空把老龟抓到,但老龟躲到龟壳中就是不出来,无法孙悟空只好出拿他的棒子敲它,老龟无法逃走,就变了成了一个木鱼,我们前面见到的木鱼山就是偷经书的老龟的化身。这就是后来为什么和尚要敲木鱼并念经了。大家以后注意听和尚念经时,还可以听到“老龟还我经书来”的声音。同时这也是为什么乌龟能长寿的秘密。漩涡的响声极大,几里之外让人听了仍胆颤心惊,许多人称此水为“笑水”。笑水在千百年来不知使多少人在这儿葬身江底,而现在人战胜了自然,由于葛洲坝的修建抬高了水位,许多暗礁已沉入了江底,江面*缓,人们可以乘船游览三峡(可讲旅游线路及行程安排)。三峡的雄伟壮观如果要淋漓尽致地体会,那么您就得坐船了,这正是*元帅所说的“三峡天下壮,请君乘船游。”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长江三峡画廊上镌刻出了许多奇峰秀峦,现在大家看到的是黄牛岩。相传黄牛曾助大禹开江,为纪念开山不止的黄牛,当地老百姓便称这座山为黄牛岩,并在附近建有黄牛庙。黄牛岩高耸入云,长江水路在这一带九曲回环,而古代西陵峡这一带滩险水急,航行缓慢,乘客多逆江而上几天,似乎还在黄牛岩跟前徘徊,走不出这头神奇的老黄牛的牵绊。因而唐代大诗人李白路过此地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请大家仔细观察位于长江南岸黄牛岩山顶起伏的轮廓线,好象一个人仰卧在高山之巅。由银白色山石组成,头东脚西,安详仰卧,其头发、额头、眉眼、鼻嘴、中山装衣领、胸腹惟妙惟肖,清晰可见。他究竟是谁呢?(具体指出毛公山的方位)对!一代伟人*。而我们的车现在正在经过乐天溪特大桥,是观看*仰卧全身像的最佳观景点,各位朋友可以仔细看一看。1956年*横渡长江之后,写下了一首《水调歌头游泳》(可朗诵)其中一句“高峡出*湖”表现了*想在这建一个大坝的豪情壮志,而三峡工程历经七、八十年的论证研究,终于将坝址选在了处于黄牛岩山脚的三斗坪镇,正巧,在*诞辰100周年之际的1993年,毛公山被发现,无论是天意还是人为附会,都反映了兴建三峡工程应了天时、地利、人和,是利国利民的大业。在“一江万里独当险,三峡千山无比奇”的黄牛山顶的*安卧像,如此巧合令人拍案称奇。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桥叫乐天溪特大桥,桥下的小溪就是乐天溪。据传在唐元和14年春三月的一天,大诗人白居易自江州赴忠州任刺史,曾与其弟白行简乘木船经过这里。当时正值黄昏,加上滩险水急,只好进溪泊舟过渡。诗人上岸,或沿溪而行,或登高远眺,面对美好江山,眼看蜀道之艰难,回顾仕途风波,不由感慨万端,大为咏叹,在此泊舟夜。白居易字“乐天”,所以地名乐天溪便应运而生。
一晃,28.64公里的三峡专用公路又快到了尽头,我们将通过公路上的出口大象溪检查站,而置于三峡专用公路两端的两个检查站与普通检查站作用是不相同的,它专门用来检查通行证,车辆是不能任意进出的,这是三峡坝区施工期间封闭式管理的体现。整个三峡坝区封闭式管理红线区域为15.28*方公里,它的业主为*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经理为李永安,著名水电专家。坝区绿化非常漂亮,昔日荒僻的西陵峡各变成了规划整齐,清洁安静的三峡坝区,沿坝区主干道江峡大道,我们可以观赏到长江三峡线上的最大古建筑——黄陵庙,可以看到坝区内的管理中心、接待中心、环保公园,亲临施工现场,游览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
三峡的导游词3
各位朋友,我们今天参观举世文明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既我们通常简称的“三峡大坝”。三峡大坝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中段,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三斗坪。
古往今来,地球上发生频率最高,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莫过于洪水。人类与洪水抗挣的历史久远,并在抗挣中催生了人类的早期文明。华夏民族尤重治水,且在治水中表现了无与伦比的胆量和智慧。治水者名垂千古,水利工程福泽万代,古代大禹和李冰父子及古都江堰工程就是很好的例证。
世界第三长河长江,源于世界屋脊,上经“天府之国”,中贯“鱼米之乡”,下串“人间天堂”,给*以灌溉之利和舟楫之便。然而,它一旦暴怒,便为浩劫,沃野成为泽国,民众或为鱼鳖,是中华民族一大心腹之患。尤其在险段荆江,每至汛期,千余万人头枕悬河,夜不成寐。所以,解决长江中下游地区,特别昌荆江河段的防洪问题是兴建三峡工程的首要出发点。
大家或许会问:如此宏伟的工程需要多资金投入呢?这么多钱又是如何去筹集呢? 1993年7月,*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批准的枢纽工程概算为500、9亿元(按1993年5月末价格水*),库区移民安置概算400亿元,两项合计,三峡工程按1993年5月末水*的`静态投资总额为900、9亿元。
三峡的导游词4
各位远道而来的游客:
大家好!我是你们此次长江三峡四日游的导游员。我姓谢,大家叫我小谢就可以了。在这次旅程中,我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感到开心愉快。现在,我们站在像巨型游轮的朝天门广场,马上就要扬帆开始我们的美妙旅程。在旅程开始之前,我就对大家将要游览的长江三峡的一些情况给大家做个简要的介绍。
大家都知道,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它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沱沱河起步,纳百川千流,自西向东,横贯*腹地,全长6300余公里。它满载四季浪歌,永不停息地直奔东海。长江是仅次于南美亚马逊河和非洲尼罗河的世界第三大河,她是孕育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摇篮。它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东起湖北宜昌市南津关,西至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全长193公里。它是长江风光的精华,神州山水中的瑰宝,古往今来,闪耀着迷人的光彩,无数中外游客为之倾倒。朋友们,让我们开始神奇壮丽的三峡之旅吧长江三峡,*10大风景名胜之一,长江三峡,地灵人杰。这里是*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著名的大溪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奇光异彩;这里,孕育了*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千古名女王昭君;青山碧水,曾留下李白、白居易、刘禹锡、范成大、欧阳修、苏轼、陆游等诗圣文豪的足迹,留下了许多千古传颂的诗章;大峡深谷,曾是三国古战场,是无数英雄豪杰驰骋用武之地;这里还有许多著名的名胜古迹,白帝城、黄陵庙、南津关……它们同这里的山水风光交相辉映,名扬四海
因为有了三峡,长江变得更加雄伟,风光变得格外秀丽。三峡风光是长江风光的精华,神州山水中的瑰宝,古往今来,三峡留下了历代骚人墨客畅游的千古绝唱,三峡旅游一直是万里长江不变的主题。三峡因长江而存在,长江以三峡而骄傲。,长江三峡,国之骄傲。好了,给大家的游前简介就做到这里,现在请大家随着我一起登上我们的游轮,开始我们为期四天的长江三峡游。请大家在上船的时候注意安全哦!!
三峡的导游词5
各位游客,欢迎你们来到三峡。
长江三峡旅游,可以从重庆顺流而下,快镜头地观赏三峡奇特风光,也可以从上海、南京或武汉逆流而上,慢节奏地饱览长江沿途美景。然而,从长江三峡门户宜昌出发,畅游神奇美丽的长江三峡,是长江三峡旅游最佳起始点。
长江三峡东起湖北宜昌南津关,西至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全长193公里。它是长江风光的精华,神州山水中的瑰宝,古往今来,闪耀着迷人的光彩,无数中外游客为之倾倒。让我们现在开始神奇壮丽的三峡之旅吧......
西陵峡
风光绮丽的西陵峡,西起秭归县香溪河口,东至宜昌市南津关,全长76公里,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谷。因位于“楚之西塞”和夷陵(宜昌古称)的`西边,故得名。西陵峡以“险”出名,以“奇”著称,奇、险化为西陵峡的壮美。西陵峡中有三滩(泄滩、青滩、崆岭滩)、四峡(灯影峡、黄牛峡、牛肝马肺峡和兵书宝剑峡),峡中有峡,滩中有滩,大滩含小滩,滩多水急,自古三峡船夫世世代代在此与险滩激流相搏。“西陵峡中行节稠,滩滩都是鬼见愁”。随着葛洲坝工程的建成蓄水,回水白里,水位上升,险滩礁石永睡于江底,加上*后的航道整治,西陵峡中滩多水急的奇观、船夫搏流的壮景不复见了。今天我们沿途可欣赏博大恢弘的三峡工程及西陵峡*的美妙景色。
南津关
这就是南津关,长江三峡的起始点,长江上游的分界线。这里有著名的西陵峡口风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旅游渡假区。主要景点有嫘祖庙、桃花村、白马洞、三游洞、下牢溪、龙泉洞、仙人溪和五洲休闲乐园等景点,导游词《三峡的导游词》。穿过南津关后,江面由2000多米骤然左右变窄到300米,展现在你眼前的便是色彩斑斓、气象万千的壮丽画卷。
灯影峡
过南津关西行约10公里,就到了灯影峡。灯影峡又名明月峡,峡虽不长,但景致不凡,可谓“无峰非峭壁,有水尽飞泉”。峡壁明净可人,纯无杂色,如天工细心打磨而出。当这明净的峡壁被明净的天空映衬着时,酷似一幅水墨国画,崖壁映入江水中,静影澄碧;江水瑟瑟,更添明丽之趣。若晚间过此,月悬西山,月光之下的山光水色形成的那种“净界”,难以言喻,所谓“明月峡”,由此得名。灯影峡得以以形取景,船左方(南岸)的马牙山上有四块奇石,酷似《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高兴归来的生动形象:手搭凉蓬、前行探路的孙悟空;捧着肚皮、一步三晃的猪八戒;肩落重担、紧步相随的沙和尚;安然座骑,合掌缓行的唐僧。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妙不可言。每当夕霞晚照,从峡中远望。极似皮影戏(当地人叫灯影戏),故名灯影峡。
仙人桥
船继续西行不久,在江北可见一跨径15米,宽仅1米有余的天然石桥,这就是仙人桥。这里是欣赏西陵秀色的最佳点,站在仙人桥上俯视,上下百里的西陵峡里大半尽收眼底,但见,云卷细浪,雾散轻烟,千轮万舟,形如柳叶,使人仿佛置身天上。传说有一樵夫为仙女所爱,但仙凡路隔,难结连理,仙女乃抛下裙带化为仙人桥,引渡樵夫登台而上。宋代诗人田钧有诗云:“仙人桥上白云封,仙人桥下水汹汹,行舟过此停桡问,不见仙人空碧峰!”
黄牛峡
乘船继续西上约10公里,翘首南望,便可于彩云间见一排陡峭的石壁,绝壁下九条蜿蜒下垂的绿色山脊,宛如九龙奔江,气势十分雄伟壮观。那横空出世的石壁便是黄牛岩,岩下河谷便是黄牛峡。
黄牛峡中乱市星罗棋布,犬牙交错。其间,河道似九曲回肠,泡漩如沸水翻滚,水急礁险,号称黄牛滩。古歌谣发出了:“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行太迟。三朝有又三暮,不觉鬓成丝。”这反映了以往木船上水的艰难,因为这段江流,不但水急,暗礁也多,木船上水,十分吃力,又要时刻小心,所以行驶缓慢。
感慨黄牛一名由来,贯穿着夏禹开江治水的神话故事。相传玉帝降生夏禹到人世来治理洪水,同时又派遣天神下界来协助他。当他率民开凿到现在的黄牛峡,天神化为神牛前来协助。一日,天刚麻亮,有一民妇送茶饭给治水的民夫。她来到江边,猛然看到一头巨大、雄壮的黄牛,身绕霞光,扬蹄腾越,愤怒地以角触山,顿时天崩地裂,响声如雷鸣。民女吓的瞠目结舌,大声呼喊起来。喊声惊动了神牛,便一下跳下山岩。从此把影像留在石壁间。传说诸葛亮撰写的《黄陵庙记》也有这样的记述:熟视于大江重复石壁间,有影象现焉,鬓发须眉,冠堂宛然如彩画者。前竖旗旌,右驻以黄犊;前面还有块岩石呈黑色,吉人牵牛壮。“策牛者何人,尔行何日也?”这是人们对征服大自然的美丽想象,黄牛象征人民改造河山的伟大创造力。黄牛助禹开江有功,古人便在山下修了黄牛庙来四时祭祀;今日,在这里投资3.9亿元的国债支持项目黄牛岩生态旅游区正在抓紧建
三峡的导游词6
各位朋友: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武汉快乐旅行社欢迎大家的到来!能和大家相逢在这美丽的宜昌并和大家一齐度过这段完美的时光我感到十分的荣幸。我是导游员小张,大家能够叫我张导,这是我们司机唐师傅,唐师傅开车十几年,有很高的水*和丰富的经验,大家能够放心欣赏窗外的风景。在接下来的时光将由我们两个为大家服务,我必须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大家如果在旅途过程中有什么问题,能够尽管提出来,我们会尽量想办法替您解决。期望我和唐师傅的服务使您在这次旅途中感到开心,愉快。我们这天要去参观的就是举世礼貌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既我们通常简称的“三峡大坝”。
三峡大坝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中段,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三斗坪。古往今来,地球上发生频率最高,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莫过于洪水。人类与洪水抗挣的历史久远,并在抗挣中催生了人类的早期礼貌。华夏民族尤重治水,且在治水中表现了无与伦比的胆量和智慧。治水者名垂千古,水利工程福泽万代,古代大禹和李冰父子及古都江堰工程就是很好的例证。
世界第三长河长江,源于世界屋脊,上经“天府之国”,中贯“鱼米之乡”,下串“人间天堂”,给*以灌溉之利和舟楫之便。然而,它一旦暴怒,便为浩劫,沃野成为泽国,民众或为鱼鳖,是中华民族一大心腹之患。尤其在险段荆江,每至汛期,千余万人头枕悬河,夜不成寐。所以,解决长江中下游地区,个性昌荆江河段的防洪问题是兴建三峡工程的首要出发点。1942年4月3日,全国*大会第七届五次会议(即七届*第五次会议)透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自此,*历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进入具体实施阶段。1994年12月14日,时任**的*向全世界正式宣布三峡工程开工。三峡大坝为钢筋混凝土重力坝,全长2335米,坝顶高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相当于4个分洪区的库容。电站装机26台,单机热量70万千瓦,总容量1820万千瓦,年均发电量847亿千瓦时。电厂一年上交的利税能够建一座葛洲坝枢纽工程。大坝通航建筑物年单向一级垂直升船机可快速透过3000吨级客货轮。三峡大坝建成后构成的三峡水库将淹没陆地面积632*方公里,范围涉及湖北的四个县,重庆市的16个县市区,共计20个县(市、区)。须迁移的总人口将达113、18万人,称为“百万大移
民”,任务十分繁重。长江三峡工程采用“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方案。主体工程总工期17年,分3个阶段进行,一期工程5年,二期工程和三期工程均为6年。1997年实现大江截流,20xx年启用永久通航建筑物和首批机组发电,20xx年工程竣工。
大家或许会问:如此宏伟的工程需要多资金投入呢?这么多钱又是如何去筹集呢?1993年7月,*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批准的枢纽工程概算为500、9亿元(按1993年5月末价格水*),库区移民安置概算400亿元,两项合计,三峡工程按1993年5月末水*的静态投资总额为900、9亿元。筹集这些资金有以下主要途径:一、三峡工程建设基金。全国除*自治区、贫困地区农业排灌用电外,每度电征收厘钱;从1996年起,直理解益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每度电加征到7厘钱,其余地区仍征收4厘。由此看来,我们每个人都对三峡工程建设作出了贡献。二、葛洲坝水电站利润,在每度电上网价格4、2分的基础上,从1993年起每度电提升1分,到1996年提高到8、2分后不再提高。三、三峡水电站利润,20xx年首批机组发电所得到的利润。此外,还需要从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国外商业借贷、发行债券、用卖方出口信贷等方式筹集资金。
那么,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究竟有哪些好处呢?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防洪。前面已讲过,防洪是兴建三峡工程的首要出发点。三峡工程正常蓄水位175米,有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防洪效率十分显著,可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从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若配合运用荆江分洪工程和其他分、蓄洪区,可将防洪标准提高到千年一遇,基本上可消除洪涝灾害的影响。调查资料显示,三峡工程*均每年的直接经济效益为25亿元。若遇1870年那样的特大洪水时,经三峡工程调节可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为:可减少农村淹没损失510亿元,减少城镇淹没损失240亿元,减少江汉油田淹没损失9亿元,以上各项合计达769亿元。此外还可避免大堤、垸堤溃决而造成的超多人口伤亡;避免洪水对武汉市的严重威胁,避免京广、汉丹等铁路干县中断或不能正常运行;避免灾区疾病流行,传染病蔓延;避免洪灾带来的饥荒、救灾、灾民安置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效益是很难用经济指标来具体表示的。二、发电。“长江滚滚向东流,流的都是煤和油”。流经长江三峡的江水,如不加以利用,就相当于每年有5000万吨原煤或2500万吨原油白白流入了大海。三峡水电站建成后,无论是装机容量还是年*均发电量,在必须时期内都将是世界上第一大水电站。其装机总容量达
1820万千瓦,*均年发电量到达847亿度,相当于我国1992年全年发电量的七分之一,每年信电收入达181亿元,除在几年时光内还清贷款本息外,还可成为国家缴纳利税的大户。三、巨大的环境效益。与燃煤发电相比,每年可少排放1亿吨氮氧化合物,以及超多灰尘、废渣,将减轻环境污染和因有害气体的排放而引起的酸雨等危害。同时,三峡工程还能够使长江中下游枯水季节的流量显著增大,有利于珍稀动物白鳍豚和其他鱼类安全越冬,减免因水浅而发生的意外死亡事故,还有利于减少长江口盐水上溯长度和入侵时光。有此可见,三峡工程的环境效益是巨大的。四、航运。三峡水库将改善航运里程660公里,使万吨级船队能够从重庆直达汉口。经三峡水库调节,每年枯水季节可使中游航道水深*均约增加0、5米,保证3万吨级船队的"通行。
然而,世上的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兴建三峡工程也有其不利因素,主要表此刻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三峡工程对水生珍稀动物的影响。(一)对白鳍豚的影响。白鳍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我国特有珍稀水生哺乳动物,有“水中熊猫”之称,已被列入世界濒危物种名录中。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干流的湖北枝城到长江口约1600公里的江段内。总头数已下降到200头左右,其中50%分布在湖北石首县至武汉江段。三峡工程建成后,中上游段航运事业将发达起来,轮船密度增大,白鳍豚被轮船螺旋桨击毙事件将会增加;白鳍豚的分布范围将缩短200公里。为保护白鳍豚,*拟建立严格管理、设备先进的自然保护区。(二)对中华鲟的影响。中华鲟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一种大型洄游鱼类;是一亿四千万年前和恐龙同时代的生物,素有“活化石”之称,最大可达500公斤以上。中华鲟主要生活在海区,只是到性腺发育成熟后即从东每进入长江口,一向上溯到金沙江下游交尾产卵,然后再游回大海。葛洲坝工程1981年1月大江截流后,阻断了中华鲟的洄游路线。国家为了保护中华鲟物种,除明令禁止商业性捕捞外,还在宜昌建立了中华鲟人工繁殖研究所,1983年人工繁殖成攻,并将幼鲟放流入长江中。1985年又研究成攻采用人工合成激素代替雄鲟脑垂体给
雌鲟催产。自1984年至1987年,共放流入长江的幼鲟达77万尾。三峡工程位于葛洲坝上游,不再存在阻隔中华鲟洄游路线问题。但三峡工程在每年10月份开始蓄水将使下游泄流量比天然流量有所减少,这就有可能干扰中华鲟在葛洲坝工程下游的栖息和产卵活动。此外,三峡工程还将对其他的动物和库区气候产生不一样程度的影响。第二,三峡工程对三峡地区名胜古迹和自然风光的影响。这也是包括在座的所有旅游者所关心的问题。大家都很担心:大坝建好蓄水后,三峡那雄伟秀丽的自然风光会不会被淹没呢?是不是就要“告别三峡”呢?其实不然,三峡工程位于西陵峡的中上段,三峡工程实际上只影响两个半峡,即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上半段。而三峡*的山峰峰顶海拔高度都在1000米~1500米,神女峰上秀丽婀娜的神女的海拔高度为922米,而江面宽仅150米~200米。三峡水库蓄水后,即使在冬季枯水季节蓄水水位升高难70米~80米,水位最高也不会超过175米海拔高程,三峡的峡谷感丝毫不会减弱,游客仍要引颈仰视,才能一睹神女峰的风采。瞿塘峡雄伟险峻、巫峡幽深秀丽的自然风光依然存在。但有些景观如“粉壁墙”、“孟良梯”、“古栈道”以及“涪陵白鹤梁石刻群”和“云阳张飞庙”等将被淹没,国家将组织有关专家将它们照原样或
移刻在175米高程以上,或建水下石刻博物馆、或整体搬迁等方法加以保护,仍可供游人观赏。综上所述,三峡水库蓄水后,“瞿塘雄、巫峡幽、西陵秀”的自然风光总格局不会改变,雄伟壮丽的三峡仍然会以迷人的风采使游人流连忘返。
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库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三峡江段库区*幽谷深涧中的一批新景观将相继出现,此刻有些交通不便的奇山秀水,那时可乘坐游艇前去游览。三峡水利枢纽建成后,它那多种现代化的巨型建筑物,大坝泄流时构成的气势磅礴的人工瀑布,必将成为三峡旅游线上游人必看的宏伟景观。
好了,各位朋友,宏伟的三峡工程建筑工地就要到了,我将带大家登上整个坝区的最高点——坛子岭,让大家和我一齐去感受一番那气势恢宏、热火朝天的建筑场面吧!
三峡的导游词7
各位游客,欢迎你们来到三峡。
长江三峡旅游,可以从重庆顺流而下,快镜头地观赏三峡奇特风光,也可以从上海、南京或武汉逆流而上,慢节奏地饱览长江沿途美景。然而,从长江三峡门户宜昌出发,畅游神奇美丽的长江三峡,是长江三峡旅游最佳起始点。
长江三峡东起湖北宜昌南津关,西至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全长193公里。它是长江风光的精华,神州山水中的瑰宝,古往今来,闪耀着迷人的光彩,无数中外游客为之倾倒。让我们现在开始神奇壮丽的三峡之旅吧......
西陵峡
风光绮丽的西陵峡,西起秭归县香溪河口,东至宜昌市南津关,全长76公里,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谷。因位于“楚之西塞”和夷陵(宜昌古称)的西边,故得名。西陵峡以“险”出名,以“奇”著称,奇、险化为西陵峡的壮美。西陵峡中有三滩(泄滩、青滩、崆岭滩)、四峡(灯影峡、黄牛峡、牛肝马肺峡和兵书宝剑峡),峡中有峡,滩中有滩,大滩含小滩,滩多水急,自古三峡船夫世世代代在此与险滩激流相搏。“西陵峡中行节稠,滩滩都是鬼见愁”。随着葛洲坝工程的建成蓄水,回水白里,水位上升,险滩礁石永睡于江底,加上*后的航道整治,西陵峡中滩多水急的奇观、船夫搏流的壮景不复见了。今天我们沿途可欣赏博大恢弘的三峡工程及西陵峡*的美妙景色。
南津关
这就是南津关,长江三峡的起始点,长江上游的分界线。这里有著名的西陵峡口风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旅游渡假区。主要景点有嫘祖庙、桃花村、白马洞、三游洞、下牢溪、龙泉洞、仙人溪和五洲休闲乐园等景点,导游词《三峡的导游词》。穿过南津关后,江面由2000多米骤然左右变窄到300米,展现在你眼前的便是色彩斑斓、气象万千的壮丽画卷。
灯影峡
过南津关西行约10公里,就到了灯影峡。灯影峡又名明月峡,峡虽不长,但景致不凡,可谓“无峰非峭壁,有水尽飞泉”。峡壁明净可人,纯无杂色,如天工细心打磨而出。当这明净的峡壁被明净的天空映衬着时,酷似一幅水墨国画,崖壁映入江水中,静影澄碧;江水瑟瑟,更添明丽之趣。若晚间过此,月悬西山,月光之下的山光水色形成的那种“净界”,难以言喻,所谓“明月峡”,由此得名。灯影峡得以以形取景,船左方(南岸)的马牙山上有四块奇石,酷似《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高兴归来的生动形象:手搭凉蓬、前行探路的孙悟空;捧着肚皮、一步三晃的猪八戒;肩落重担、紧步相随的沙和尚;安然座骑,合掌缓行的唐僧。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妙不可言。每当夕霞晚照,从峡中远望。极似皮影戏(当地人叫灯影戏),故名灯影峡。
仙人桥
船继续西行不久,在江北可见一跨径15米,宽仅1米有余的天然石桥,这就是仙人桥。这里是欣赏西陵秀色的最佳点,站在仙人桥上俯视,上下百里的西陵峡里大半尽收眼底,但见,云卷细浪,雾散轻烟,千轮万舟,形如柳叶,使人仿佛置身天上。传说有一樵夫为仙女所爱,但仙凡路隔,难结连理,仙女乃抛下裙带化为仙人桥,引渡樵夫登台而上。宋代诗人田钧有诗云:“仙人桥上白云封,仙人桥下水汹汹,行舟过此停桡问,不见仙人空碧峰!”
黄牛峡
乘船继续西上约10公里,翘首南望,便可于彩云间见一排陡峭的石壁,绝壁下九条蜿蜒下垂的绿色山脊,宛如九龙奔江,气势十分雄伟壮观。那横空出世的石壁便是黄牛岩,岩下河谷便是黄牛峡。
黄牛峡中乱市星罗棋布,犬牙交错。其间,河道似九曲回肠,泡漩如沸水翻滚,水急礁险,号称黄牛滩。古歌谣发出了:“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行太迟。三朝有又三暮,不觉鬓成丝。”这反映了以往木船上水的艰难,因为这段江流,不但水急,暗礁也多,木船上水,十分吃力,又要时刻小心,所以行驶缓慢。
感慨黄牛一名由来,贯穿着夏禹开江治水的神话故事。相传玉帝降生夏禹到人世来治理洪水,同时又派遣天神下界来协助他。当他率民开凿到现在的.黄牛峡,天神化为神牛前来协助。一日,天刚麻亮,有一民妇送茶饭给治水的民夫。她来到江边,猛然看到一头巨大、雄壮的黄牛,身绕霞光,扬蹄腾越,愤怒地以角触山,顿时天崩地裂,响声如雷鸣。民女吓的瞠目结舌,大声呼喊起来。喊声惊动了神牛,便一下跳下山岩。从此把影像留在石壁间。传说诸葛亮撰写的《黄陵庙记》也有这样的记述:熟视于大江重复石壁间,有影象现焉,鬓发须眉,冠堂宛然如彩画者。前竖旗旌,右驻以黄犊;前面还有块岩石呈黑色,吉人牵牛壮。“策牛者何人,尔行何日也?”这是人们对征服大自然的美丽想象,黄牛象征人民改造河山的伟大创造力。黄牛助禹开江有功,古人便在山下修了黄牛庙来四时祭祀;今日,在这里投资3.9亿元的国债支持项目黄牛岩生态旅游区正在抓紧建
三峡的导游词8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代表宜昌国际旅行社欢迎大家的到来。我叫李乐,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将由我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服务,我一定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感到开心愉快。俗话说,风景美不美,全靠导游一张嘴,还有句老话是“观景不如听景”,但我们今天要游览的景点,就算我一句话都不说,您还是会由衷的赞叹一个字——“美”!老子说“大美无言”,今天就让您体会体会!
好,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去游览著名景点——长江三峡。有人说:“不走三峡,不算到过长江。不游三峡,不算了解长江。下面我们去了解一下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位于*的腹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它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迄湖北宜昌的南津关,跨重庆奉节、重庆巫山、湖北巴东、湖北秭归、湖北宜昌,长二百零四公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自西向东主要有三个大的峡谷地段:重庆瞿塘峡、重庆巫峡和湖北西陵峡,三峡因而得名。三峡*高山对峙,崖壁陡峭,山峰一般高出江面1000———1500米。最窄处不足百米。三峡是由于这一地区地壳不断上升,长江水强烈下切而形成的,因此水利资源极为丰富。
长江三峡,它是*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大峡深谷,曾是三国古战场,是无数英雄豪杰用武之地;这儿有许多名胜古迹:白帝城、黄陵、南津关孙夫人庙等。他们同旖旎的山水风光交相辉映,名扬四海。长江三峡是世界大峡谷之一,以壮丽河山的天然胜景闻名中外。
三峡全长193公里(千米),*悬崖绝壁,江中滩峡相间,水流湍急,唐代大诗人李白经过这里留下了优美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三峡特产:美景、美人、美石,美景有:三峡自然风光、三峡人家、三峡大坝,美人:有王昭君;美石有:景观奇石幻彩虹、三峡浪。
长江三峡,是世界上唯一可以乘船游览的大峡谷,是*最早向世界推荐的两条黄金旅游线之一(另一条为丝绸之路)。
瞿塘峡
瞿塘峡,位于重庆奉节境内,长8公里,是三峡中最短的一个峡。它是雄伟险峻的一个峡。 端入口处,*断崖壁立,相距不足一百公尺,形如门户,名燮门,也称瞿塘峡关,山岩上有“夔门天下雄”五个大字。左边的.名赤甲山,相传古代巴国的赤甲将军曾在此屯营,尖尖的山嘴活像一个大蟠桃,右边的名白盐山,不论天气如何,总是迂出一层层或明或暗的银辉。瞿塘峡虽短,却能“镇渝川之水,扼巴鄂咽喉”,有“西控巴渝收万壑,东连荆楚压摹山”的雄伟气势。古人形容瞿塘峡说,“案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
(1)重庆奉节白帝城
重庆奉节地处长江三峡西首和库区腹心,东临三峡大坝,西靠重庆万州,南连张家界,北接西安,是渝东、陕南、鄂西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幅员面积约为 4099 *方公里,总人口 100 万,是长江三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一部分和绝世奇观天坑地缝所在地。
白帝城历史悠久回味无穷,在奴隶社会时期,这一带曾是巴、蜀两国的领地,并于西周武王十一年(公元前 1016 年)建为夔子国。封建社会时期,无论是设县、设州、设路,这里一直都保持着行政和军事的显赫地位。唐时设夔州府,辖十九州县。宋时置夔州路。奉节在周赧王元年(公元前 314 年)建为鱼复县,时我国早期所建县邑之一,距今已有 2300 多年的历史。唐贞观 23 年(公元 649 年),为旌表诸葛亮“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夺”的忠君爱国思想而改为奉节县沿用至今。
长江三峡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境内有世界最大的小寨天坑、世界最长的天井峡地缝、世界级暗河龙桥河、*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旅游胜地四十佳的长江三峡第一峡的瞿塘峡,有*历史文化名胜白帝城、刘备托孤的永安宫、诸葛亮的八阵图、瞿塘峡内的摩崖石刻、悬棺群等自然、人文景观,构成了分别以白帝城瞿塘峡和天坑地缝为中心的两大特色旅游区。
水陆交通四通八达。210 国道和渝巴高等级公路在县境内纵横交错,并背靠 206 国道、 318 国道、县内通车里程 6000 余公里;黄金水道长江横贯县境 43 公里,港口年货物吞吐量 400 多万吨,居重庆市第二位。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将两大特色旅游区连贯成有机整体。
(2)重庆夔(kuí)门
夔门位于长江三峡瞿塘峡之口,为三峡西大门,南白盐山,北赤甲山,拔地而起,双峰欲合,如门半开,故称夔门,素有“夔门天下雄”之称。与“剑门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并称巴渝名胜。在奉节前往小寨天坑的路上,还有一座”旱夔门”。
西陵峡
西陵峡在湖北宜昌市秭归县境内,西起香溪口,东至南津关,约长66公里,是长江三峡中最长、以滩多水急闻名的山峡。
整个峡区由高山峡谷和险滩礁石组成,峡中有峡,大峡套小峡;滩中有滩,大滩含小滩。自西向东依次是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崆岭峡、灯影峡四个峡区,以及青滩、泄滩、崆岭滩、腰叉河等险滩。
(1)兵书宝剑峡
长江北岸,有一叠层次分明的岩石,看似一堆厚书,还有一上粗下尖的石柱,竖直指向江中,酷似一把宝剑,故得名。传说是诸葛亮存放兵书和宝剑的地方。
(2)牛肝马肺峡
长江三峡旅游线上的牛肝马肺峡,*峰峦崔嵬,江面狭窄,江流湍急,北岸两团重叠而悬的钟乳石最为有趣。它们一团形似牛肝,一团形似马肺,牛肝马肺峡因此而得名。过去的“马肺”上,长有一株古松,船在远处即可看到,俨如峡中的卫士,成为天然的航标。遗憾的是,今天已不能看到“牛肝马肺”的全貌了。
长江三峡
(3)崆岭峡
内有崆峪滩,是长江三峡中“险滩之冠”。滩中礁石密布,枯水时露出江面如石林,水涨时则隐没水中成暗礁,加上航道弯曲狭窄,船只要稍微不小心即会触礁沉没。
(4)灯影峡
又名明月峡,河谷狭窄,岸壁陡峭,峰顶奇石腾空,岩间瀑布飞泉。南岸马牙山上,有四块岩石屹立,形似《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陈运和《长江三峡》诗称“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犹如性格相似又各具特征的兄弟般 讲述优美的神话传说,新鲜 指点众多的历史古迹,耐看”。
好啦,我的解说完毕了,祝你们今天玩得开心。
三峡的导游词9
女士们,先生们:
长江三峡旅游,可以从重庆顺流而下,快镜头地观赏三峡奇特风光,也可以从上海、南京或武汉逆流而上,慢节奏地饱览长江沿途美景。
长江三峡东起湖北宜昌南津关,西至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全长193公里,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峡谷,被誉为山水画廊,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1年荣登“*旅游胜地四十佳”榜首,1995年被评为“*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朋友,从长江三峡门户宜昌出发,畅游神奇美丽的长江三峡,是长江三峡旅游最佳起始点。三峡的起始点,长江上游的分界线。这里有著名的西陵峡口风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旅游渡假区。主要景点有嫘祖庙、桃花村、白马洞、三游洞、下牢溪、龙泉洞、仙人溪和五洲休闲乐园等景点。穿过南津关后,江面由2000多米骤然左右变窄到300米,展现在你眼前的便是色彩斑斓、气象万千的壮丽画卷。过南津关西行约10公里,就到了灯影峡。灯影峡又名明月峡,峡虽不长,但景致不凡,可谓“无峰非峭壁,有水尽飞泉”。峡壁明净可人,纯无杂色,如天工细心打磨而出。若晚间过此,月悬西山,月光之下的山光水色形成的那种“净界”,难以言喻,所谓“明月峡”,由此得名。灯影峡得以以形取景,船左方(南岸)的马牙山上有四块奇石,酷似《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高兴归来的生动形象:手搭凉蓬、前行探路的孙悟空;捧着肚皮、一步三晃的猪八戒;肩落重担、紧步相随的沙和尚;安然座骑,合掌缓行的唐僧。每当夕霞晚照,从峡中远望。极似皮影戏(当地人叫灯影戏),故名灯影峡。船继续西行不久,在江北可见一跨径15米,宽仅1米有余的天然石桥,这就是仙人桥。这里是欣赏西陵秀色的最佳点,站在仙人桥上俯视,上下百里的西陵峡里大半尽收眼底,但见,云卷细浪,雾散轻烟,千轮万舟,形如柳叶,使人仿佛置身天上。传说有一樵夫为仙女所爱,但仙凡路隔,难结连理,仙女乃抛下裙带化为仙人桥,引渡樵夫登台而上。宋代诗人田钧有诗云:“仙人桥上白云封,仙人桥下水汹汹,行舟过此停桡问,不见仙人空碧峰!”
乘船继续西上约10公里,翘首南望,便可于彩云间见一排陡峭的石壁,绝壁下九条蜿蜒下垂的绿色山脊,宛如九龙奔江,气势十分雄伟壮观。那横空出世的石壁便是黄牛岩,岩下河谷便是黄牛峡。黄牛峡中乱市星罗棋布,犬牙交错。其间,河道似九曲回肠,泡漩如沸水翻滚,水急礁险,号称黄牛滩。古歌谣发出了:“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行太迟。三朝有又三暮,不觉鬓成丝。”这反映了以往木船上水的艰难,因为这段江流,不但水急,暗礁也多,木船上水,十分吃力,又要时刻小心,所以行驶缓慢。我们眼前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就是巫峡,其又称大峡,西起巫山县大宁河口,东至湖北巴东县官渡河口,全长40公里,以幽深秀丽著称.巫峡*青山如带,沟壑纵横,群峰竞秀。“万峰磅礴一江通,锁钥荆襄气势雄,田野纵横千嶂里,人烟错杂半山中”是其真实的写照。这是闻名的大宁河,古称巫水,发源于川,鄂,陕交界的大巴山南麓,在巫峡的西口巫山县城附近注入长江,全长近300公里,是三峡中的第一支流。大宁河小三峡从巫山至大昌,长约60公里,由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组成。这一段峡谷比长江三峡更为狭窄陡峭,石怪,水清,滩多,山清水秀加上纤夫号子成了大宁河的独特风光。位于巫峡大宁河口上的是巫山古城,古城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巫山称巫县,隋朝始用今名。据说在远古尧舜时,有一御医巫死于此,因而得名巫.又有一说法:巫山对岸南陵山形如巫字而得名。当汛期来临时立于古城码头上观看大宁河河水汹涌澎湃,场面十分壮观。
现在我们来到瞿塘峡,此又称夔峡,西起奉节县白帝山,东迄巫山县大溪镇,长八公里,是三峡中最短的一个,以“雄”著称。西端入口处,*断崖壁立,高数百丈,宽不及百米,形同门户,名“夔门”,素有“夔门天下雄”之称;左边的名为赤甲山,右边的名为白盐山,不管天气如何,总是迂出一层层或明或暗的银辉。奉节位于瞿塘峡西口的长江北岸,素有“全蜀咽喉”之称,在近1000多年来的历史中,一直是川东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是渝东、陕南、鄂西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
这里最早是巴、庸两国的领地,并曾建立过夔子国,周朝时建立鱼复县,因“鳇鱼至此而复洞庭”而得名,是我国最早建立县邑的城镇之一,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瞿塘峡口北岸在一片绿荫中隐约闪现着飞檐楼阁,这就是三峡名胜白帝城。据说白帝城系公孙述为拒东汉光武帝刘秀军而筑。白帝城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是观赏瞿塘峡的最佳地方。粉壁墙即夔门处长江南岸白盐山陡岸上的题刻石壁,因石壁略呈斑白色和宋代摩岩时刷过灰粉而得名。船过峡口,首先看到的是“夔门”、“瞿塘”两组大字。粉壁墙题刻满壁,广数百步,高数十米,自宋代起多有记录。书法兼有篆、隶、楷、行,刻艺亦精。白帝城下游约2公里处,在江北岸黄褐色石壁上,有几条断岩裂缝,岩缝高处,有物酷似风箱,传说那是鲁班的风箱,所以人们便称这段峡谷为风箱峡。乘船旅行,转眼而过,很难辨认“风箱”,但“风箱峡”三个大字倒是显而易见的。看“风箱”最佳处是在峡中栈道上。
位于白帝城下北岸的绝壁上是夔巫古栈道,一直通向巫山清莲溪,全长65公里,为清代光绪十四年(1888年)夔州知府汪鉴等人集资,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历史3年开凿完成的峡路。在白盐山的绝壁上是孟良梯,乃自下而上呈“之”字形排列的正方形石孔,孔宽八寸、深一尺,孔距三尺,一直到山腰。传说是宋朝的孟良思念老令公杨继业,欲将葬于望乡台的老令公尸骨盗运回乡,半夜驾小舟入峡,凿孔攀援而上的遗迹。我们的旅程马上要结束了,我也要跟大家说再见了。临别之际没什么送大家的,就送大家四个字吧。
首先第一个字是缘,缘分的缘,俗话说“百年休的同船度,千年修的共枕眠”那么和大家今天的共处,算算也有千年的缘分了!接下来这个字是原谅的原,在这天中,我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在这里说声对不起了!再一个自就是圆满的圆,此次行程圆满的结束多亏了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我说声谢谢了!最后一个字还是源字,财源的源,祝大家的财源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也祝大家工作好,身体好,今天好,明天好,现在好,将来好,不好也好,好上加好,给点掌声好不好!在此,祝大家有一段美好回忆!
长江三峡,*10大风景名胜之一,长江三峡,地灵人杰。这里是*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著名的大溪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奇光异彩;这里,孕育了*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千古名女王昭君;青山碧水,曾留下李白、白居易、刘禹锡、范成大、欧阳修、苏轼、陆游等诗圣文豪的足迹,留下了许多千古传颂的诗章;大峡深谷,曾是三国古战场,是无数英雄豪杰驰骋用武之地;这里还有许多著名的名胜古迹,白帝城、黄陵庙、南津关……它们同这里的山水风光交相辉映,名扬四海。
在我们到达景点之前呢,我想先向大家简要的介绍一下三峡的概况。长江三峡是我们*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也是全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她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至我们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93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峡谷之一。之所以称为三峡呢,是因为她是由著名的三段峡谷组成的,分别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而她们又分别以“雄伟,秀丽和险峻”而著称。三峡的风景是非常漂亮的,而其人文景观和地域的历史文化更令她增色不少。唐代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就曾三过三峡,并留下《朝发白帝城》这首千古名诗。三峡不光是楚文化的摇篮,也是巴文化的发祥地,而这两种文化经过长时间的交融,早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巴楚文化。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龙舟赛,就是楚乡人民为表的对屈原的崇敬而进行的一种祭祀活动。还有巴东的`背篓世界和土家族人的独特婚俗也是独具民族特色的。除了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三峡地区还有着丰富的民间曲艺,像花鼓,评书啦。
而三峡民间工艺的美术魅力则主要体现在:服饰,首饰,雕刻,建筑等方面了,建筑艺术最具地方特色的当属“吊脚楼”和“回水归池”的天井屋了。那么接下来的旅程呢,我们会一一的感受到三峡非同凡响的魅力所在。
三峡的导游词10
领队随员先生,请快通知您的"团员到观景台上来,前面*,就是三峡工程工地。这一带的地层全是坚硬的花岗岩地质结构,是建大坝最理想的地方,大坝的中轴线从这里横截长江。请大家靠近点。我把三峡工程的有关情况向大家介绍一下:
1992年4月3日,全国七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r《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从此完成了三峡工程的立法程序,转入实施阶段。1994年12月14日,**向国内外宣布:“今天,三峡工程正式开工了!”
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治理长江三峡由来已久。在古代,有巫山神女协助大禹治水和西陵峡中神牛助禹开江的美好传说。在近代,孙中山率先策划利用长江三峡水能资源。美国萨凡奇对长江三峡水能资源“一见钟情”。“世界地质之父”缪勒和“*地质之父”李四光曾来长江三峡进行地质考察。早在1946年,中美专家合作在美国丹佛研究并设计三峡工程和船闸。1956年7月,*畅游长江,写下了名词《水调歌头?游泳》,描绘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湖”的三峡工程宏伟蓝图。新*成立以来,*、*、*、*、*、*、*、*等曾来三峡工程坝址和工地考察、规划及视察。
三峡工程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长1983米,坝顶总长度3035米,坝顶高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每秒排沙流量2460立方米,泄洪坝段每秒泄洪能力为ll亿立方米。共装机26台,单机容量70万千瓦,总容量1820万千瓦,年*均发电量847亿度。左岸的通航建筑物,年单向通过能力5000万吨。双线5级船闸,可通过万吨级船队。单线一级垂直升船机,可快速通过3000吨客货轮。水库最终淹没耕地 43.13万亩,最终动迁移民113.18万人。
按1993年物价水*计算,三峡工程静态总投资954.6亿元,其中枢纽工程500.9亿元,移民安置300.7亿元,输变电工程153亿元。采取“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案。三峡工程总工期为17年。按“5.6.6”的进度安排,分三期施工:一期工程5年,1993年至1997年大江截流;二期工程6年,至20xx年第一批两台机组发电,永久性船闸和升船机投入运行;三期工程6年,每年有4台机组投产,到20xx年三峡工程全部建成。
三峡工程有许多技术指标居世界同类工程之首: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站(装机26台、单机发电机组70万千瓦、装机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847亿度)、世界最大的混凝土坝(体积1527万立方米)、世界最大的通航建筑物(船舶3000吨级、提升总量1.18万吨、最大提升高度为113米)、世界最大的主体工程土石方开挖量(10260万立方米)、世界最大的土石方填筑量(2930万立方米)、世界最大的混凝土浇筑量(2715万立方米)和世界最大的金属结构安装量 (28l万吨)。
三峡工程竣工后,将发挥防洪、发电、航运、养殖、旅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开发性移民、南水北调、供水灌溉十大效益。这是世界上任何巨型电站都无法比拟的。
三峡工程是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也是*历史上自建长城、开运河以来最伟大的工程,更是中华民族饮马长江、扬鞭三峡、奉功当代、造福千秋之开辟历史新纪元的伟大工程。
大家看!工地上气吞山河的施工场面。这是45吨、77吨、140吨的自卸车,那是巨大的铲扬机,伸出长臂的是装载机,那是80多米高的围堰……。
请看前面的跨江悬索桥!叫西陵长江大桥,蹄三峡工程4.5公里。桥北地名叫铁条树,桥南地名叫大沱。1993年12月动工,1996年6月竣工,总投资3.5亿元。这座桥全长1165.86米、宽18.4米(4车道),载荷290吨。最大跨径900米,誉称“神州第一跨”。西陵长江大桥的建成,解决了三峡工程*繁忙的运输任务,确保万吨级船队通过,并为三峡画廊添上了一道绚丽的彩虹。
现在旅游船驶进了河道似“九曲回肠”的黄牛峡。因“黄牛助禹开峡有功”,人们便在黄牛岩下修建了黄牛祠。后将黄牛祠改为黄牛庙、黄陵庙。殿前石碑上刻有诸葛亮到此感禹王治水的功绩而题写的碑记,还有诸葛亮手植的铁树。1983年铁树开花,引起轰动。庙内有许多记载历史上三峡水文情况的碑刻。其中一块记载同治九年(1870年)发大水,淹到“玄功万古”匾额下,这是三峡的最高水位。这些历史资料都为建设葛洲坝和三峡工程提供了重要的水文地质依据。
三坊七巷导游词10篇(扩展5)
——南锣鼓巷导游词10篇
南锣鼓巷导游词1
南锣鼓巷地区是北京城内的一片居民区,与皇城只有一街之隔,已有700多年的历史。胡同、四合院、绿树,相对于红墙金瓦的皇家文化,这里的灰墙灰瓦,呈现出另一种独特的民间色彩。南锣鼓巷地区位于东城区的西部。东邻交道口南大街,西靠地安门外大街,北接鼓楼东大街,南是地安门东大街。占地约一*方公里。是元大都的中心区。
南锣鼓巷也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也位列规划中的25片旧城保护区之中。但是近几年,却成为许多时尚杂志报道的热点,不少电视剧在这里取景拍摄,许多国外旅行者把其列为在北京的必游景点。其实,明清以来,这里一直是“富人区”,居住过许多达官贵人、社会名流,从明朝将军到清朝王爷,从北洋*总统到*总裁,从文学大师到画坛巨匠,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留下历史的痕迹。
按照*古代的营国思想,首都的道路在南北与东西方向应该各有九条干道。南北的道路称经,东西的道路称纬,简称九经九纬。今天的交道口南大街、地安门外大街,是大都九经的遗存。鼓楼东大街,地安门东大街。是大都九纬的遗存。南锣鼓巷地区便位于这四条经纬之间。它的南边是皇城,北边是大都路总管府、警巡院、万宁寺与中心阁。大都路总管府相当于明清两朝的顺天府,万宁寺是皇家的寺院,中心阁是大都的中心,是重要的城市标志。它的西部是万宁桥与烟波骀荡的什刹海。西南是通惠河。万宁桥今天还在,是元代的重要建筑遗存。什刹海旧称海子,当时大运河的北端,大都的漕运码头,最繁华的地方。通惠河也还在,只是改为暗河。暗河上面的道路即今天的东不压桥胡同。在元代,南锣鼓巷地区位于大都的中心区域。
这些胡同宽阔、笔直,基本上保持了那一时代胡同的原貌。这些胡同的集合,便是那一时代坊内的布局。根据历史记载,在坊的制度下,坊内不可以进行经营活动。宋以后,坊的制度开始解构,但这是一个漫长过程,不能说,在元代,这个过程,已然彻底结束,最明显的证据是,南锣鼓巷地区的胡同在那时均没有称谓,说明大都的城市单元依然是坊,而不是巷,也就是北京人所说的胡同。至今,这一带的胡同里,基本没有商业设施,只是在两坊之间的南锣鼓巷内设有不多的商店,便是坊制的遗风。
里坊,是*古代居住区组织的基本单位,也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单位。在先秦称为“里”、“闾”或“闾里”。从北魏开始,出现了“坊”的称呼。唐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全城共建108坊。元大都规划设计时仍延续了里坊制,全城分为50坊,坊与坊之间是宽阔*直的街巷,犹如棋盘。
明朝时,将北京划为28坊,两坊合并称“昭回靖恭坊”。清代属镶黄旗。南锣鼓巷曾叫罗锅巷,乾隆15年(1750年)绘制的《全城全图》改称为南锣鼓巷。
现在的南锣鼓巷街区北边是鼓楼东大街,南边是地安门东大街,西边是地安门外大街,东边是交道口南大街。由这4条街围合的这块长方形地块,正是元大都的两个坊。
唐朝长安的里坊早已无存,元大都里坊构造在8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也已面目全非,但是,南锣鼓巷地区却还极为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的历史遗存。胡同格局那么完整,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真可谓是北京古都风貌中一块保存完整的“碧玉”。
在北京炎热夏季中一个少有的细雨霏霏的凉爽午后,我又一次来到南锣鼓巷。南锣鼓巷在近几年被时尚人士和国外旅游者关注,是因为从新世纪开始,不经意间,许多酒吧在这条古老的小街上出现。现在这里已经成为继三里屯、什刹海之后,北京又一条酒吧街。
有人说三里屯酒吧街是彩色的,什刹海酒吧街是暗红色的,而南锣鼓巷酒吧街是翠绿色的。这样的评说可能不仅是指自然的色彩,或许还指向其不同的文化内涵吧。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有丰厚的"文化积淀,每一个宅院里都诉说着老故事。
秦老胡同35号是晚清时期内务府总管大臣索家的花园,建有假山、亭台、池榭,还有一座模仿江南建筑的船形敞轩。这座花园称绮园,至今还有刻石流传下来。帽儿胡同11号为清末协办大学士文煜所建。分三路。东路是下房,中路是花园,西路是住宅的主体部分,总共有五进院落。中路的花园,是著名的可园,北京最美丽的私家园林。与绮园不同,可园分前后两园,前园的北面构有一座秀丽的建筑,其东是爬山游廊。后园则槐香满园,极为幽静。
南锣鼓巷地区的历史深厚,也是人文荟萃之地。自明至清,迨至民国,代有人出,而且留下了斑斑可考的遗踪。
在今南锣鼓巷65号,是明清之际著名人物洪承畴的家祠。在明的崇祯时期,洪承畴做过三边总督、蓟辽总督,后来降清,做了招抚南方,经略五省的大学士,帮助清人敉*了江南。据《燕京访古录》:洪承畴府第在后门外方砖厂东口外路东,今已废,唯府门外二铁狮巍然独存,府后门在南锣鼓巷,尚居洪氏子孙。这个府后门即今65号,院内的北房尚好,据说是原物。
南锣鼓巷导游词2
南锣鼓巷南北走向,长约800米,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着,从南向北,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东边的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这些胡同在元朝时没有名称,名称是明朝以后逐渐演变来的。
比如菊儿胡同,明代叫局儿胡同,后来改称橘儿胡同,清代宣统时才称菊儿胡同,后延续至今。整个街区犹如一条大蜈蚣,所以又称蜈蚣街。
近几年,成为许多时尚杂志报道的热点,不少电视剧在这里取景拍摄,许多国外旅行者把其列为在北京的必游景点。其实,明清以来,这里一直是“富人区”,居住过许多达官贵人、社会名流,从明朝将军到清朝王爷,从北洋*总统到*总裁,从文学大师到画坛巨匠,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留下历史的痕迹。
南锣鼓巷导游词3
南锣鼓巷地区是北京城内的一片居民区,与皇城只有一街之隔,已有700多年的历史。胡同、四合院、绿树,相对于红墙金瓦的皇家文化,这里的灰墙灰瓦,呈现出另一种独特的民间色彩。南锣鼓巷地区位于东城区的西部。东邻交道口南大街,西靠地安门外大街,北接鼓楼东大街,南是地安门东大街。占地约一*方公里。是元大都的中心区。
南锣鼓巷也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也位列规划中的25片旧城保护区之中。但是近几年,却成为许多时尚杂志报道的热点,不少电视剧在这里取景拍摄,许多国外旅行者把其列为在北京的必游景点。其实,明清以来,这里一直是“富人区”,居住过许多达官贵人、社会名流,从明朝将军到清朝王爷,从北洋*总统到*总裁,从文学大师到画坛巨匠,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留下历史的痕迹。
按照*古代的营国思想,首都的道路在南北与东西方向应该各有九条干道。南北的道路称经,东西的道路称纬,简称九经九纬。今天的交道口南大街、地安门外大街,是大都九经的遗存。鼓楼东大街,地安门东大街。是大都九纬的遗存。南锣鼓巷地区便位于这四条经纬之间。它的南边是皇城,北边是大都路总管府、警巡院、万宁寺与中心阁。大都路总管府相当于明清两朝的顺天府,万宁寺是皇家的寺院,中心阁是大都的中心,是重要的城市标志。它的西部是万宁桥与烟波骀荡的什刹海。西南是通惠河。万宁桥今天还在,是元代的重要建筑遗存。什刹海旧称海子,当时大运河的北端,大都的漕运码头,最繁华的地方。通惠河也还在,只是改为暗河。暗河上面的道路即今天的东不压桥胡同。在元代,南锣鼓巷地区位于大都的中心区域。
这些胡同宽阔、笔直,基本上保持了那一时代胡同的原貌。这些胡同的集合,便是那一时代坊内的布局。根据历史记载,在坊的制度下,坊内不可以进行经营活动。宋以后,坊的制度开始解构,但这是一个漫长过程,不能说,在元代,这个过程,已然彻底结束,最明显的证据是,南锣鼓巷地区的胡同在那时均没有称谓,说明大都的城市单元依然是坊,而不是巷,也就是北京人所说的胡同。至今,这一带的胡同里,基本没有商业设施,只是在两坊之间的`南锣鼓巷内设有不多的商店,便是坊制的遗风。
里坊,是*古代居住区组织的基本单位,也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单位。在先秦称为“里”、“闾”或“闾里”。从北魏开始,出现了“坊”的称呼。唐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全城共建108坊。元大都规划设计时仍延续了里坊制,全城分为50坊,坊与坊之间是宽阔*直的街巷,犹如棋盘。
明朝时,将北京划为28坊,两坊合并称“昭回靖恭坊”。清代属镶黄旗。南锣鼓巷曾叫罗锅巷,乾隆15年(1750年)绘制的《全城全图》改称为南锣鼓巷。
现在的南锣鼓巷街区北边是鼓楼东大街,南边是地安门东大街,西边是地安门外大街,东边是交道口南大街。由这4条街围合的这块长方形地块,正是元大都的两个坊。
唐朝长安的里坊早已无存,元大都里坊构造在8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也已面目全非,但是,南锣鼓巷地区却还极为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的历史遗存。胡同格局那么完整,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真可谓是北京古都风貌中一块保存完整的“碧玉”。
在北京炎热夏季中一个少有的细雨霏霏的凉爽午后,我又一次来到南锣鼓巷。南锣鼓巷在近几年被时尚人士和国外旅游者关注,是因为从新世纪开始,不经意间,许多酒吧在这条古老的小街上出现。现在这里已经成为继三里屯、什刹海之后,北京又一条酒吧街。
有人说三里屯酒吧街是彩色的,什刹海酒吧街是暗红色的,而南锣鼓巷酒吧街是翠绿色的。这样的评说可能不仅是指自然的色彩,或许还指向其不同的文化内涵吧。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有丰厚的文化积淀,每一个宅院里都诉说着老故事。
秦老胡同35号是晚清时期内务府总管大臣索家的花园,建有假山、亭台、池榭,还有一座模仿江南建筑的船形敞轩。这座花园称绮园,至今还有刻石流传下来。帽儿胡同11号为清末协办大学士文煜所建。分三路。东路是下房,中路是花园,西路是住宅的主体部分,总共有五进院落。中路的花园,是著名的可园,北京最美丽的私家园林。与绮园不同,可园分前后两园,前园的北面构有一座秀丽的建筑,其东是爬山游廊。后园则槐香满园,极为幽静。
南锣鼓巷地区的历史深厚,也是人文荟萃之地。自明至清,迨至民国,代有人出,而且留下了斑斑可考的遗踪。
在今南锣鼓巷65号,是明清之际著名人物洪承畴的家祠。在明的崇祯时期,洪承畴做过三边总督、蓟辽总督,后来降清,做了招抚南方,经略五省的大学士,帮助清人敉*了江南。据《燕京访古录》:洪承畴府第在后门外方砖厂东口外路东,今已废,唯府门外二铁狮巍然独存,府后门在南锣鼓巷,尚居洪氏子孙。这个府后门即今65号,院内的北房尚好,据说是原物。
南锣鼓巷导游词4
南锣鼓巷是*唯一完整地保存着,最赋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周边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厚重深邃。南锣鼓巷及周边区域曾是元大都的市中心,明清时期则更是一处大富大贵之地,这里的街街巷巷挤满了达官显贵,王府豪庭数不胜数,直到清王朝覆灭后,南锣鼓巷的繁华也跟着慢慢落幕。
它紧邻皇城,是历朝皇族、名流的.聚居处,从明朝将军到清朝王爷,从北洋*总统到*总裁,从文学大师到画坛巨匠都曾居住此地。这里至今仍保留着北京规划最大、保存最完好、品级最高的四合院建筑群。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真可谓是北京古都风貌中一块保存完整的“碧玉”。千年的风雨,也不过如胡同里的大槐树,枯荣交替,不增不减、不垢不净。
南锣鼓巷导游词5
南锣鼓巷是*唯一完整地保存着,最赋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周边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厚重深邃。南锣鼓巷及周边区域曾是元大都的市中心,明清时期则更是一处大富大贵之地,这里的街街巷巷挤满了达官显贵,王府豪庭数不胜数,直到清王朝覆灭后,南锣鼓巷的繁华也跟着慢慢落幕。
它紧邻皇城,是历朝皇族、名流的聚居处,从明朝将军到清朝王爷,从北洋*总统到*总裁,从文学大师到画坛巨匠都曾居住此地。这里至今仍保留着北京规划最大、保存最完好、品级最高的四合院建筑群。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真可谓是北京古都风貌中一块保存完整的“碧玉”。千年的风雨,也不过如胡同里的大槐树,枯荣交替,不增不减、不垢不净。
南锣鼓巷导游词6
游过南锣鼓巷的人大都会用这样几个字来形容它“有感觉!”感觉是触动心灵的东西,是再多的珠光宝气也无法匹敌的。西单王府井带给人们的是数字上的震撼,而它带给大家的是记忆的回温。感情是买不来的,但感情也是人最难割舍最放不下的,感觉南锣鼓巷“卖”的最多的就是感情。它是个有故事的地方,能让人的某份感情找到寄托。
像“一朵一果”中被那些天南海北的游客留下的句子,不管是对未来的祝福还是让人唏嘘的对往事的回忆,都带给人一份感动。我也忍不住写了一张,看着快被贴满的墙壁和书橱,看着那么多心里最放不下的那份感情,让人觉得一切都还有希望,这个世界“多情人”还是比较多的。
除了那些小纸条外,还有一个触动我的就是店里老板写给女儿的那本成长纪念册。看着一张张抓拍下来的小孩子的照片,读着父母给孩子的话,心里暖暖的。两个孩子一个叫朵朵,一个叫果果,一朵一果就是个温馨的小店。
店门口贴了对联,一边是“人生若只如初见”一边是“当时只道是寻常”。虽然不是一个出处,也不押韵,但带着一种落寞与历经沧桑后的淡定,鼓励着人们带着心中那份永不消逝的美好,继续前行。即使前方袭来寒风冷雨,也有最初的感动温暖着你。我想起来了汪国真的《热爱生命》。
南锣鼓巷导游词7
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北起鼓楼东大街,南止地安门东大街,全长786米,宽8米,与元大都(1267年)同期建成,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而如今,在南北向的主巷以及相串联的东西两侧的胡同里,云集了上百家别具特色的小店,咖啡馆、创意小店、特色酒吧、民俗工艺品店以及美食餐厅等。即延续着老北京的市井风情,又点缀着时尚的元素。南锣鼓巷以其独具一格的复古时尚、国际接轨的先锋时尚,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亚洲25处必去之地。古老的四合院与尽情挥洒个性的各色小店,吸引着中外游客来此徜徉。
漫步南锣鼓巷,你不仅会惊讶于在城中心还有这样的“桃源”,更会惊艳于它的时尚,它的旧貌与新颜完美结合,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在这里,你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古老文化与时尚竟可以对接得如此天衣无缝。白天感受胡同街景浓郁的老北京韵味,夜晚则可以游荡在独具个性创意的小店,或随意挑选自己喜爱的.物品,或打开肚子吃遍美食小吃、或尽情融入时尚先锋的自我放纵。有人说,三里屯没有做到的南锣鼓巷做到了;后海失去的南锣鼓巷又给找了回来。
南锣鼓巷导游词8
到了北京,南锣鼓巷不可不游。由极其挑剔的美国《时代周刊》精心挑出来的、让你不得不去的少数好玩儿的地儿之一,就有南锣鼓巷,要是不去一趟,还真对不起自己。
于是10月27日下午趁空到地安门附近小时住过的的油漆作胡同和厂桥胡同怀旧一番、眼眶湿润一阵之后,不顾天色渐黑,腹中饥饿,又赶往附近据称是唯一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风貌、最富有老北京风情的的南锣鼓巷看看。
南锣鼓巷至今已有740多年的历史,坐落在北京鼓楼与地安门之间。实际上南锣鼓巷是个大胡同群,其主街南北走向,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相连,整个街区犹如一条大蜈蚣,所以又称蜈蚣街。这里在绝无仅有的北京胡同原貌的基础上,又冒出风格百变的各色时尚小店、酒吧、咖啡屋、食肆,以致在近几年,已经逐渐取代三里屯和后海,成为北京新的时尚地标。
有一篇文章这样形容南锣鼓巷:“门外是古老*胡同的往日尘烟,门里是熟悉的蓝山咖啡和杜松子酒。似有似无间,你仿佛在古今交错的时间里徜徉,在中西合壁的空间里感受传统与时尚的激情碰撞。就是这般矛盾,却又难以置信地和谐。让人不禁感叹,原来北京可以如此悠然。”其实归纳起来,现在的南锣鼓巷就是个土洋结合、中西结合、新旧混血的混搭。
南锣鼓巷周边的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帽儿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雨儿胡同、秦老胡同、寿比胡同、黑芝麻胡同等地曾是元大都的市中心,明清时期则更是一处大富大贵之地,这里的街街巷巷挤满了达官显贵,王府豪庭数不胜数,名人府邸比比皆是:僧格林沁王府、段祺瑞与靳云鹏旧宅、清末大学士文煜的可园、末代皇后婉容的娘家、茅盾故居、蒋介石行辕、齐白石住宅......这些老房子浓缩了厚重的*历史,有着最地道的北京味儿,加上南锣鼓巷主街时尚繁华的新元素,使得海内外游客都爱来此“迷失北京”。
南锣鼓巷主街约一华里半长,我在里边“迷失”了有两个小时,天黑黑的,周边胡同那些名人住过的府邸也去不了。忽然想起还有一件天大的事没办:老北京最正宗的爆肚、炒肝、豆汁、焦圈还没尝过呢,于是赶紧出了巷子,搭车直奔鼓楼附近的姚记炒肝店而去……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如果不是那天恰好伴随着涟涟星光,如果不是在带着一丝丝微风的弄堂,如果不是误打误撞闯入了你的怀抱,我怎么会遇见你——南锣鼓巷。
听说到了南锣鼓巷,一定要去颇负盛名的“文宇奶酪店”尝尝鲜,享受唇齿味蕾被鲜奶的嫩滑清香纵情裹挟的舒畅感。这家店面并不大,10*米左右,能同时招待12名顾客的样子。纵观整个店面,很小却很精致。店面很小,名声很大,慕名而来的顾客倒不少,所以经常要等位,眼前犹如长龙一般的队伍让我不得不感叹自己真是“龙的传人”呢。走进这个店面,耳畔传来阵阵欢声笑语。白色的墙壁,整洁的桌子,一盆盆茉莉散发着清香,沁人心脾。旅途劳累的我们似乎都因为这一缕缕清香而变得愉快、轻松起来。一份小小的双皮奶端上了桌,乳白润滑,浓郁的奶香扑鼻,我忍不住“下口”了。入口嫩滑,再细细品尝,浓浓的鲜味中还伴随糯米与红豆的微甜,甘美清爽,畅快无比。
“我们都是匆匆过客,更需要真诚的交流,其实旅行本身就是一种深沉的交流。”这样耐人寻味的词句,出自南锣鼓巷的一间酒吧。当你读到这番动人的词句,你一定会驻足,并且带着几分好奇,但无须太过讶异,南锣鼓巷的酒吧就是靠这样一种姿态,一种特立独行的姿态深深吸引着南北的过客。不得不说,南锣鼓巷中的酒吧带着一种清冷,坐落在繁华之中却有遗世独立之感。被一圈圈爬山虎缠绕而上的酒吧入口,沙哑的歌喉在轻轻地诉说,我们打歌声里缓缓走过。仿佛听见了七百多年的悠悠历史,一种古老怀旧的情愫顿时漫溢开来。
一路走来,看见各种形制厚重深邃的府邸,路边吆喝卖兔儿爷的胡同大叔,橱窗里穿着漂亮礼服的彼得兔,小小的店面前高高挂起的红灯笼,露台上摆着的一排排的“酒墙”,阳台上的青砖红瓷,四合院里别具风味的咖啡厅……徜徉这片老北京街巷,穿越条条胡同,我感受到了原汁原味地地道道的老北京风情,它淳朴而深邃,热闹却又透着宁静古雅。
生命中这场美丽的遇见——南锣鼓巷,如果恰似那终将逝去的“昨夜星辰昨夜风”而成为我生命中的那个昨天,那就让我拿起笔,记录下我心中的这幅画卷吧。
再见了,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导游词9
“呵呵,今天一定要好好的玩一回。”“嗯,对,不能空手而归的!”“就是,就是,不能白来一趟!”“那你们可要看好自己的钱,小心花完了回不去了,那里听说很贵的!”“呵呵呵!”这一席话便出自我们四个女生之口。这一次的目的地便是“传说”中的南锣古巷。到了车站来来*的坐了几趟公交才到了目的地。
我们四个女生走在小巷中,感受着古巷的魅力与气息。没有高楼大厦,长宽公路,只有由红砖砌成的小四合院,狭窄的小巷。行了几步便到了南锣鼓巷。我们从左边开始,只要是开着们的店我们基本都逛了一遍。
听说这里有一家全国最好吃的奶酪店。我们便慕名而来。我们早早的就在店门前排队,随着开门时间的一点点离近,人也随之多了起来,门口已排成了长龙。当我们走进店中,发现这里并不像其它家店,没有过多的装饰,没有漂亮的墙纸,只是一个柜台,一个电冰箱两张桌子,外加8个椅。当然有一样和其它家是相同的,那便是价格贵得出奇。一小盒奶酪10元钱,两片奶酪卷10元钱。就这样20元钱便从我们的手中飘走了
我们四个女生肩并肩手里捧着奶酪走在古巷中。午后的阳光撒在我们的身上,十分的惬意。看看身边的三位好友,突然让我发现3年时间过的好快,再有一年,我们便会各自分开了,奔向自己的理想,时间在每个人的身上留下了印记,那个印记便是成长。我们都长大了,为了学习在不停的努力,没有当初那单纯的想法。好想好想我们四个就这样肩并肩的走下去。
南锣鼓巷,一次难忘的旅行……
南锣鼓巷导游词10
北京位于北纬39°56′,东经116°20′。其雄踞于华北大*原的西北端,西部、北部、东北部,由太行山(西山)与军都山及燕山山脉所环抱,造成形似“海湾”之势,故自古就有“北京湾”之称。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全国政治、文化、交通、旅游和国际交往的中心。全市由11个区和7个县组成。总面积16800*方公里,其中市区占地1040*方公里。人口1150万。北京为我国四大直辖市之首。
北京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春花、秋月、夏雨、冬雪,是其各季气候的不同特色,不论你何时来京观光,均有迷人的风彩。北京春秋季较短,夏冬季稍长。一月份较冷,月均气温-4.7℃,七月份稍 热,月均气温26.1℃。年均降雨量650毫米,无霜期180天。这里地理位置显赫,山川雄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故历来被视为藏龙卧虎的神州宝地。
北京,已有3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历史和悠久的城建沿革。远在70~50万年前,这里就是人类祖先的发祥地,“北京猿人”便在京西南的周口店等地繁衍生息。公元前586年,周朝的封侯国—燕国,在此建都,名 “蓟”,从此“燕京”之名流传至今。公元前三世纪后,此地历为秦、汉、隋、唐各朝的北方重镇。公元十世纪初,我国东北的契丹族建立辽朝,将这里作为陪都,名南京。1120___年,女真族兴起,灭辽而建金朝,正式于此建都,定名中都,并大兴土木,建起三十六座豪华的宫殿。中都城在今广安门一带,但1220___年毁于兵火。这一年,我国北方的蒙古族举兵南下,相继灭了金朝和避于杭州的南宋王朝而统一了*。1267年,元朝以金代的大宁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都城,改名为大都,此是今天旧北京城的前身。1368年朱元璋率领农民起义军推翻了元朝,建立明朝,都城设于南京,将大都改称北*。1420___年朱棣夺得皇位,迁都北*,并改名为北京,北京之名从此开始。不久兴建紫禁城等,经过十五年施工于1420___年建成,1420___年正式迁都北京。1644年清军入关,明朝灭亡,清朝也在北京建都。各朝在此建都共达800多年历史。1949年新*成立后,古老的北京获得了新生,被确定为新*的首都。
古老的北京城,经过历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在此留下了中华民族极其光辉灿烂的文化。全城的建筑布局以紫禁城为中心,从南到北贯穿一条全长8公里的中轴线。其前朝后市,左祖右社(太庙与社稷坛);街道纵横,殿宇辉煌;坛庙神奇,园陵壮美;河湖穿绕,风光如画。全城既有*面布局,又有立体造型,这不仅是*古都的典范,而且在世界城建史上也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北京历来以丰富的名胜古迹和迷人的自然风光著称于世。这里有天下奇观的万里长城,世界之最的皇宫建筑群,美不胜收的古典园林,以及宏伟壮观的坛庙、帝陵、古塔、石刻等。而且十渡、松山、龙庆峡、石花洞等自然景观,和1920___年“五四”运动等众多史迹纪念地,均是让人大饱眼福,乐而忘返的旅游胜地。
三坊七巷导游词10篇(扩展6)
——北京南锣鼓巷的导游词3篇
北京南锣鼓巷的导游词1
南锣鼓巷是北京东城区的一条很古老的街道,南锣鼓巷街道不宽,仍保持着元大都街巷、胡同的规划。其南口在地安门东大街,北口在鼓楼大街。它始建于元朝,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各有8条对称的胡同,整齐地排列在两侧,从外形看犹如一条蜈蚣,所以又名"蜈蚣街",是北京市重点保护的四合院街道。从南至北,东侧的八条胡同是:妙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西侧的八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
元代将大都城规划为50坊,今南锣鼓巷的位置正是"昭回坊"和"靖恭坊"两坊之间的分界巷。明代将北京内城分为28坊,将"昭回""靖恭"二坊合并,称"昭回靖恭坊",南锣鼓巷的位置正是该坊的南北中心线,巷名为"罗锅巷"。此名有可能是从元代沿袭来的。乾隆十五年(1750年)绘制的《京城全图》已将明代的罗锅巷改称南锣鼓巷,并将鼓楼东大街中段路北与南锣鼓巷相对的街道称为"北锣鼓巷"。北锣鼓巷在元代为"灵椿坊"与"金台坊"的交界,明代仍为两坊,此两坊的南半部在元代均为官署和寺院,且在明代没有大的变动。清初南、北锣鼓巷均属镶黄旗。清廷规定北京兵、民分城居住,八旗兵住内城,汉民等住外城。南北锣鼓巷的定名,应早于乾隆十五年,当在清初。
自清初至三四十年代,南锣鼓巷内的10多条胡同中由满族镶黄旗户逐渐发展而成。既有大户世家,也有不少小户市民,居民逐渐稠密。南锣鼓巷内的小商号也发展起来,有粮店、菜店、油盐店、猪肉铺、羊肉铺、切面铺、蒸锅铺、炸货屋子(制作焦圈、油炸鬼)小酒铺、饽饽铺、豆腐房、煤铺、井窝子、砖瓦麻刀铺、席箔铺、棚铺、黑白铁铺、喜轿铺、杠房、医馆、药铺、裱糊铺、理发铺、成衣铺、绱鞋铺、绒线铺、文具店、茶馆、当铺等。虽然规模都不很大,但近30种行业也比较齐全了。至于大的商号如绸缎店、茶店、大饭店、金店、银号等,则云集在地安门外大街、鼓楼。
南锣鼓巷南北走向,北起鼓楼东大街, 南止地安门东大街, 全长786米, 宽8米,与元大都(1267年)同期建成, 在元大都"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城市格 局中, 南锣鼓巷是"后市"的组成部分。元代, 以南锣鼓巷为轴线, 东侧地区属昭回坊,西侧地区属靖恭坊。明代属昭回靖恭坊。清代乾隆年间属镶黄旗, 光绪末年至宣统年间属 内左三区。民国时期属内五区。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着, 呈"鱼骨状",又如同一条"蜈蚣"。因此, 南锣鼓巷也称为"蜈蚣巷"。从南向北,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东边的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这些胡同在元朝时没有名称,名称是明朝以后逐渐演变来的。比如菊儿胡同,明代叫局儿胡同,后来改称橘儿胡同,清代宣统时才称菊儿胡同,后延续至今。她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
里坊,是*古代居住区组织的基本单位,也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单位。在先秦称为"里"、"闾"或"闾里"。从北魏开始,出现了"坊"的称呼。唐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全城共建108坊。元大都规划设计时仍延续了里坊制,全城分为50坊,坊与坊之间是宽阔*直的街巷,犹如棋盘。
明朝时,将北京划为28坊,两坊合并称"昭回靖恭坊"。清代属镶黄旗。南锣鼓巷曾叫罗锅巷,乾隆15年(1750年)绘制的《全城全图》改称为南锣鼓巷。
现在的南锣鼓巷街区北边是鼓楼东大街,南边是地安门东大街,西边是地安门外大街,东边是交道口南大街。由这4条街围合的这块长方形地块,正是元大都的两个坊。以南锣鼓巷为界,东面是"昭回坊"。西边是"靖恭坊",南锣鼓巷是两坊间的分界巷。
唐朝长安的里坊早已无存,元大都里坊构造在8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也已面目全非,但是,南锣鼓巷地区却还极为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的历史遗存。胡同格局那么完整,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真可谓是北京古都风貌中一块保存完整的"碧玉"。
在北京炎热夏季中一个少有的细雨霏霏的凉爽午后,我又一次来到南锣鼓巷。南锣鼓巷在近几年被时尚人士和国外旅游者关注,是因为从新世纪开始,不经意间,许多酒吧在这条古老的小街上出现。现在这里已经成为继三里屯、什刹海之后,北京又一条酒吧街。
有人说三里屯酒吧街是彩色的,什刹海酒吧街是暗红色的,而南锣鼓巷酒吧街是翠绿色的。这样的评说可能不仅是指自然的色彩,或许还指向其不同的文化内涵吧。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有丰厚的文化积淀,每一个宅院里都诉说着老故事。
三坊七巷导游词10篇(扩展7)
——北京南锣鼓巷导游词3篇
北京南锣鼓巷导游词1
有句老话叫做“百闻不如一见”。对于*五岳之一——衡山,我是早已“百闻”了,可是一直没有机会“一见”。直至去年寒假,我才停止了对衡山的幻想,因为我要去美丽南岳衡山游玩。
出发那天,天气晴朗,太阳公公的旁边有着云儿的相伴。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乘着高铁踏上了去衡山的征途。一个多小时后,车到站了,我第一个兴冲冲地跑了出去。虽然这里没有下雪,但真冷。即使我穿了厚厚的棉袄,身体还是在不停地发抖。接着,我们坐了一个小时的汽车才到达衡山。
一下车,我看到了一座座巨大的山峰。虽然离我们不近,但也能清晰地看到山峰上披的“雪衣”。这些山峰颜色绿葱葱的,有些较深,有些较浅。有些“神秘”的山峰喜欢和我们玩“捉迷藏”,竟然害羞地“躲”在了其他山峰的背后。我们一步步地接近这些山峰,真想快点走进这些山峰里。
我们坐了一会儿的缆车,顺利到达了衡山山脚下。我们将要沿着这些路登上山顶。虽然山上没有下雪,却能看到厚厚的积雪和冰块。这些冰一直“蔓延”在这条路上。踩着这些滑滑的冰,我们“步步难行”。可这些并没有难倒我们,小孩和年轻人扶着老人,一步步向前走。
走了十几米,我们看到了一大片雪地在右手边。我二话不说,马上奔向了这辽阔的雪地,就算摔倒也不怕。接着,姐姐、妈妈、二伯娘也跑过来了。我们在雪地上拍了许多照片,也堆了几个小雪人。这时,爸爸向我打招呼:他挥了挥手,又指了指前方的路,仿佛在告诉我,前方还有更美的风景。我连忙跑了过去。这是童话世界中的森林吗?橙黄的阳光照着郁郁苍苍的树木和洁白的积雪,小鸟停在枝头上唱歌,蝴蝶在空中飞来飞去。这阳光照射着大地,有一种闪耀与神秘之感。正是这些阳光与冰的完美结合,才能呈现出优美的景色。那景色美得让人舍不得离开,让人过目不忘。等人齐了,我们继续走向这童话世界般的森林。我们才刚走几十米,便看到“南天门”三个字牢牢地刻在高大的牌坊上。我立马站在牌坊下,让爸爸给我照照相。“咔嚓”一声,爸爸给我做了个“ok”的手势,我一看照片,这南天门如一把伞,在“伞”下,我就像一只小小的蚂蚁。照完相后,我们又踏上了“童话森林”之旅。我们一边艰难地在冰上行走,一边看着这直勾人心和眼球的美景。走了很久,我们才到达了“望日台”——衡山最高的观景处。妈妈看到有热的小吃,飞快地跑了过去。而我呢,却站在“望日台”的中心,一直在用心观赏着衡山的景色:蓝天白云都像是一个个天使,他们露出了善良温和的微笑。温和的阳光照在若隐若现的山峰上,一座座寺庙和一棵棵树木“直插”在山腰间。而这“童话森林”像是源源不断的水,连对面的山峰也有如此美丽的景色。当我沉醉在这迷人的景色时,突然间,旁边有人叫道:“下雪了!”我连忙转过身来。啊!真的下起雪来了。白雪如春雨点点,洒在大地上,也洒落在人们的心房里。我心里一乐,闭上双眼,“呼呼”地转起圈来,让雪儿们触碰到我的指尖,感受我指尖的温暖。
由于赶时间的原因,我们只好离开“望日台”下山了。半小时后,我们又回到了山脚下,再一看,这衡山依然是那么美丽,刚才我们去过的“南天门”、“望日台”等景点都尽收眼皮底下。
衡山的风景,美得让人快乐,美得让人幸福。
因为旅程安排,我们不得不离开衡山。我实在舍不得这树木、这山峰,这所有的一切。上车时,我幸福地转过头,把新买的军帽戴在头上,敬了个军礼,对美丽的衡山露出了一个最美的微笑……
北京南锣鼓巷导游词2
南锣鼓巷地区是北京城内的一片居民区,与皇城只有一街之隔,已有700多年的历史。胡同、四合院、绿树,相对于红墙金瓦的皇家文化,这里的灰墙灰瓦,呈现出另一种独特的民间色彩。南锣鼓巷地区位于东城区的西部。东邻交道口南大街,西靠地安门外大街,北接鼓楼东大街,南是地安门东大街。占地约一*方公里。是元大都的中心区。
南锣鼓巷也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也位列规划中的25片旧城保护区之中。但是近几年,却成为许多时尚杂志报道的热点,不少电视剧在这里取景拍摄,许多国外旅行者把其列为在北京的必游景点。其实,明清以来,这里一直是“富人区”,居住过许多达官贵人、社会名流,从明朝将军到清朝王爷,从北洋*总统到*总裁,从文学大师到画坛巨匠,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留下历史的痕迹。
按照*古代的营国思想,首都的道路在南北与东西方向应该各有九条干道。南北的道路称经,东西的道路称纬,简称九经九纬。今天的交道口南大街、地安门外大街,是大都九经的遗存。鼓楼东大街,地安门东大街。是大都九纬的遗存。南锣鼓巷地区便位于这四条经纬之间。它的南边是皇城,北边是大都路总管府、警巡院、万宁寺与中心阁。大都路总管府相当于明清两朝的顺天府,万宁寺是皇家的寺院,中心阁是大都的中心,是重要的城市标志。它的西部是万宁桥与烟波骀荡的什刹海。西南是通惠河。万宁桥今天还在,是元代的重要建筑遗存。什刹海旧称海子,当时大运河的北端,大都的漕运码头,最繁华的地方。通惠河也还在,只是改为暗河。暗河上面的道路即今天的东不压桥胡同。在元代,南锣鼓巷地区位于大都的中心区域。
这些胡同宽阔、笔直,基本上保持了那一时代胡同的原貌。这些胡同的集合,便是那一时代坊内的布局。根据历史记载,在坊的制度下,坊内不可以进行经营活动。宋以后,坊的制度开始解构,但这是一个漫长过程,不能说,在元代,这个过程,已然彻底结束,最明显的证据是,南锣鼓巷地区的胡同在那时均没有称谓,说明大都的城市单元依然是坊,而不是巷,也就是北京人所说的胡同。至今,这一带的胡同里,基本没有商业设施,只是在两坊之间的南锣鼓巷内设有不多的商店,便是坊制的遗风。
里坊,是*古代居住区组织的基本单位,也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单位。在先秦称为“里”、“闾”或“闾里”。从北魏开始,出现了“坊”的称呼。唐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全城共建108坊。元大都规划设计时仍延续了里坊制,全城分为50坊,坊与坊之间是宽阔*直的街巷,犹如棋盘。
明朝时,将北京划为28坊,两坊合并称“昭回靖恭坊”。清代属镶黄旗。南锣鼓巷曾叫罗锅巷,乾隆15年(1750年)绘制的《全城全图》改称为南锣鼓巷。
现在的南锣鼓巷街区北边是鼓楼东大街,南边是地安门东大街,西边是地安门外大街,东边是交道口南大街。由这4条街围合的这块长方形地块,正是元大都的两个坊。
唐朝长安的里坊早已无存,元大都里坊构造在8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也已面目全非,但是,南锣鼓巷地区却还极为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的历史遗存。胡同格局那么完整,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真可谓是北京古都风貌中一块保存完整的“碧玉”。
在北京炎热夏季中一个少有的细雨霏霏的凉爽午后,我又一次来到南锣鼓巷。南锣鼓巷在近几年被时尚人士和国外旅游者关注,是因为从新世纪开始,不经意间,许多酒吧在这条古老的小街上出现。现在这里已经成为继三里屯、什刹海之后,北京又一条酒吧街。
有人说三里屯酒吧街是彩色的,什刹海酒吧街是暗红色的,而南锣鼓巷酒吧街是翠绿色的。这样的评说可能不仅是指自然的色彩,或许还指向其不同的文化内涵吧。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有丰厚的文化积淀,每一个宅院里都诉说着老故事。
秦老胡同35号是晚清时期内务府总管大臣索家的花园,建有假山、亭台、池榭,还有一座模仿江南建筑的船形敞轩。这座花园称绮园,至今还有刻石流传下来。帽儿胡同11号为清末协办大学士文煜所建。分三路。东路是下房,中路是花园,西路是住宅的主体部分,总共有五进院落。中路的花园,是著名的可园,北京最美丽的私家园林。与绮园不同,可园分前后两园,前园的北面构有一座秀丽的建筑,其东是爬山游廊。后园则槐香满园,极为幽静。
南锣鼓巷地区的历史深厚,也是人文荟萃之地。自明至清,迨至民国,代有人出,而且留下了斑斑可考的遗踪。
在今南锣鼓巷65号,是明清之际著名人物洪承畴的家祠。在明的崇祯时期,洪承畴做过三边总督、蓟辽总督,后来降清,做了招抚南方,经略五省的大学士,帮助清人敉*了江南。据《燕京访古录》:洪承畴府第在后门外方砖厂东口外路东,今已废,唯府门外二铁狮巍然独存,府后门在南锣鼓巷,尚居洪氏子孙。这个府后门即今65号,院内的北房尚好,据说是原物。
北京南锣鼓巷导游词3
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北起鼓楼东大街,南止地安门东大街,全长786米,宽8米,与元大都(1267年)同期建成,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而如今,在南北向的主巷以及相串联的东西两侧的胡同里,云集了上百家别具特色的小店,咖啡馆、创意小店、特色酒吧、民俗工艺品店以及美食餐厅等。即延续着老北京的市井风情,又点缀着时尚的元素。南锣鼓巷以其独具一格的复古时尚、国际接轨的先锋时尚,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亚洲25处必去之地。古老的四合院与尽情挥洒个性的各色小店,吸引着中外游客来此徜徉。
漫步南锣鼓巷,你不仅会惊讶于在城中心还有这样的“桃源”,更会惊艳于它的时尚,它的旧貌与新颜完美结合,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在这里,你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古老文化与时尚竟可以对接得如此天衣无缝。白天感受胡同街景浓郁的老北京韵味,夜晚则可以游荡在独具个性创意的小店,或随意挑选自己喜爱的物品,或打开肚子吃遍美食小吃、或尽情融入时尚先锋的自我放纵。有人说,三里屯没有做到的"南锣鼓巷做到了;后海失去的南锣鼓巷又给找了回来。
三坊七巷导游词10篇(扩展8)
——浙江杭州河坊街景区导游词-浙江导游词 (菁选3篇)
浙江杭州河坊街景区导游词-浙江导游词1
“市声到海迷红雾,花气涨天成彩云。一代繁华如昨日,御街灯火月纷纷。”这是元代诗人萨都刺描写杭州清河坊的诗句,仿佛让我们又看到了七百多年前灯火辉煌,游人如织的繁华热闹场面。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们一家三口来到了河坊街。那里的建筑古色古香,木雕的门窗就像我家里的屏风一样。
河坊街上有许多店铺,有一个挂着“琉璃坊”三个字的店铺,陈列着用半个葫芦做的工艺品,有脸谱、百子图。还有用稻草做的娃娃,大大小小,有的穿着公主裙,有的穿着长今裙,有的缠着头巾,憨态可掬,可爱极了。
在看拉大片的时候,我坐在条凳上,透过一个装着玻璃的圆洞往里看,看到了《西游记》、《水浒传》、《秦香莲》等好看的故事,旁边一个穿着大褂的叔叔一边敲着小锣,一边唱着我在圆洞里看到的故事内容。
一路上还有卖芦苇画的,还有用蒲草编的非洲象、恐龙、山羊、猴子、小兔。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一边走,还看到许多风味小吃,有香喷喷的糖炒栗子,甜甜的、像雪一样白的棉花糖,还有一个老奶奶在现做现卖的、热乎乎的、非常好吃的定胜糕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华一绝——蛋雕”。它既有国画的古朴大方,又有雕刻艺术的顿挫刚劲,在薄薄易碎的蛋壳上以刀代笔,采用透雕、浮雕、镂空雕等各种技法,写字作画,堪称一绝。
它们最大的是用鸵鸟蛋雕的,有的雕了雄伟的万里长城,有的雕了威武的巨龙;最小的是用鹌鹑蛋雕的山水画;而更多的是用普普通通的鸡蛋壳雕的,有双龙戏珠,有喜鹊登梅,有西湖十景,有十二生肖,有雄鹰展翅,那只雄鹰好像看到了猎物,正准备俯冲而下。
浙江杭州河坊街景区导游词-浙江导游词2
大家好!我是来自胜利导游学院的张伟杰,你们就叫我张导游吧!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何方基恩的特色吧。
河坊街,是一条有着悠久文化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街。它曾是古代都城杭州的“皇城根儿”。东起江城路,由东往西起从建国路,中河中路,中山中路,华光路,劳动路西至南山路,路长1800米,吴山广场至中山中路段为步行街,青石板路面,路宽13米,其余路宽32米。
大家看,街上有很多老字号商铺,如孔凤春香粉店,万隆火腿庄,宓大冒旱烟店,王顺兴面馆。即使在今天也依然为杭州人耳熟能详。
河坊街维持了清明时期的古风,像经营玉器,明清瓷器,名人字画的古董店;穿着长袍,拎着长嘴壶为客人斟茶的“茶博士”,摇着木纺车,为游客现场纺纱的“吴越人家”布艺店。连小店卖麦芽糖的男子,也穿着长衫摇着拨浪鼓招徕客人。橙黄色的瓦片,青白的骑墙,明亮的牌楼,夜晚的河坊街历史街在冷暖交替的`灯光照耀下显得更加韵味十足。人们在被勾勒出的古代建筑的线条中徜徉,仿佛回到了明清时代。
好了,我的讲解就结束了,接下来就请大家自行游赏,希望大家都不虚此行。
浙江杭州河坊街景区导游词-浙江导游词3
“市声到海迷红雾,花气涨天成彩云。一代繁华如昨日,御街灯火月纷纷。”这是元代诗人萨都刺描写杭州清河坊的诗句,仿佛让我们又看到了七百多年前灯火辉煌,游人如织的繁华热闹场面。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们一家三口来到了河坊街。那里的建筑古色古香,木雕的门窗就像我家里的屏风一样。
河坊街上有许多店铺,有一个挂着“琉璃坊”三个字的店铺,陈列着用半个葫芦做的工艺品,有脸谱、百子图。还有用稻草做的娃娃,大大小小,有的穿着公主裙,有的穿着长今裙,有的缠着头巾,憨态可掬,可爱极了。
在看拉大片的时候,我坐在条凳上,透过一个装着玻璃的圆洞往里看,看到了《西游记》、《水浒传》、《秦香莲》等好看的故事,旁边一个穿着大褂的叔叔一边敲着小锣,一边唱着我在圆洞里看到的故事内容。
一路上还有卖芦苇画的,还有用蒲草编的非洲象、恐龙、山羊、猴子、小兔。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一边走,还看到许多风味小吃,有香喷喷的糖炒栗子,甜甜的、像雪一样白的棉花糖,还有一个老奶奶在现做现卖的、热乎乎的、非常好吃的定胜糕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华一绝——蛋雕”。它既有国画的古朴大方,又有雕刻艺术的顿挫刚劲,在薄薄易碎的蛋壳上以刀代笔,采用透雕、浮雕、镂空雕等各种技法,写字作画,堪称一绝。
它们最大的是用鸵鸟蛋雕的,有的雕了雄伟的万里长城,有的雕了威武的巨龙;最小的是用鹌鹑蛋雕的山水画;而更多的`是用普普通通的鸡蛋壳雕的,有双龙戏珠,有喜鹊登梅,有西湖十景,有十二生肖,有雄鹰展翅,那只雄鹰好像看到了猎物,正准备俯冲而下。
三坊七巷导游词10篇(扩展9)
——狼巷迷谷导游词
狼巷迷谷导游词1
狼巷迷谷风景区位于凤阳县城东南35公里处,在韭山国家森林公园和省级凤阳山风景区的东端,面积约9*方公里。
景区分为古刹礼佛和迷谷探奇两大主题,有大小景点50余处。其主要景点有:禅窟古刹、禅窟洞天、玉泉净心、摩崖石刻、谷中黄山、天落石、狼牙巷、瘦人谷、响石谷、千层岩、摩腹巷等五十多处。
始建于汉武年间的千年石寺禅窟寺,不仅可以烧香礼佛,更可以为您研究佛教的悠远历史提供素材。北宋时期苏轼来此游玩,取[参禅旁窟居"之意,正名禅窟寺,并挥毫题写了寺名。天然溶洞[禅窟"洞内景观千姿百态,您即可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又可在洞内对佛教文化寻根问祖。自唐以来的摩崖石刻不仅书法各异,还真实记载了历代文人墨客对禅窟寺的钟爱。有诗云:三月莺啼花满山,天风飞暖树无间。不知洞内何年月,石自嵯峨水自潺。
狼巷迷谷因旧时常有野狼出没而得名。迷谷内地形奇特、沟壑纵横、明谷暗涧、沟沟相连、谷谷相通,谷深处抬头望天如一线,谷浅处举目观山如层峦。其岩石千姿百态、形神兼备,有的似鳄鱼探路、有的如野狼挡道、有的.层层叠叠如天书万页。灰褐色的岩石千疮百孔,苍劲朴野,凝聚着远古的风韵。生长在岩石上的树木更具有特色,虽历经沧桑,不那么挺拔高大,歪曲的身材即能经得风霜雪雨,不屈不挠,倔强地生长,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给人启迪,催人奋进。
迷谷内石灰岩形成于5.4亿年前的古生代寒武纪。此处地貌为典型的石灰岩溶地貌。这片石灰石经专家研究,其石质极易被水溶蚀。整个景区大多是水蚀作用形成的,另外树根和土壤对迷谷的作用也比较明显。我们到迷谷里可以看见许多锯齿状或漩涡状岩石,也可以看见许多植物就扎根生长在岩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