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口诀评课稿1 听了张老师和李老师执教的《9的乘法口诀》之后,感觉耳目一新,两位老师运用不同的思路执教同一课,彰显了个性的教学风格。现将听后所感归纳如下: 首先,李老师的教学以动画情境的创设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乘法口诀评课稿【10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乘法口诀评课稿1
听了张老师和李老师执教的《9的乘法口诀》之后,感觉耳目一新,两位老师运用不同的思路执教同一课,彰显了个性的教学风格。现将听后所感归纳如下:
首先,李老师的教学以动画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做到寓教于乐。再让学生编口诀,同桌互背口诀来巩固知识,9的乘法口诀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编出后该怎样记住呢?李老师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规律,寻找记忆口诀的途径。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在找到规律后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而张老师的课,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在记忆口诀时,采用联想记忆法,如《西游记》中孙悟空在炼丹炉中呆了七七四十九天,九九八十一难,还有不管三七二十一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亲自体验到了数学知识的形成、产生的过程,使数学课堂充满了活力。另外张老师根据班级学生特点,把乘法的含义提前渗透给学生,且学生掌握得很好,学得兴致很高,做到了不仅让学生吃得饱,还能吃得好。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乘法口诀评课稿2
用乘法口诀求商是数学计算中一块重要的基石,它在整个计算领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第二单元就已经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本节课学习的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方法与前面的一致,所不同的只是数目大了些。下面我就杨其鹏老师教学这一课肤浅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一开始,杨老师创设同学们喜欢的“六一”儿童节,同学们为了庆祝自己的节日,正忙着准备彩旗、五角星和爱心气球。有效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有了兴趣,才能掘发孩子们巨大的潜能。出示主题图,林老师:“同学们,你们能从图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同学们纷纷举手,争着把自己观察到的信息告诉老师。在练习中,通过游戏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进一步激起学习的高潮。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教学例1时,杨老师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注意知识的迁移。由于学生已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老师在课堂上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思路,培养学生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技能。老师在课堂上注意对学生的评价,如:“你回答问题声音真响亮!”“你说得很完整!”老师在课堂上有目的的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表述,形成良好的数学表达习惯。使学生通过对已有的数学条件进行分析理解,从而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用已有知识去解决,让学生经历了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概括计算方法。
三、老师的课堂评价
过于单一,课堂评价有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和学生自评等几种形式。杨老师在课堂上只是老师评价学生,没有生生互评和学生自评。
乘法口诀评课稿3
今天上午有幸听了施老师的讲课,讲了一节二年级数学上册关于“9的乘法口诀”的课程,从听课中可以总结出一下几点:
一、 课堂以复习旧知引入新知,回忆前面学过的乘法口诀并理解乘法的含义,过度到本节课学习9的乘法口诀,迁移知识,学习新知。学习开始给出来小袋鼠跳远,一步为一个9,从而让学生从几个9开始着手理解9的乘法口诀含义。
二、 前三个口诀教师和学生共同来得出,后面的口诀教师留给学生自己探究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学习的主体性,还加以强调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然后根据口诀写出乘法算式,理解两个乘法算式,并说明特殊情况,9乘9之有一个。对于记忆9的乘法口诀有给出来很多种不同的方法,如找规律,口算,同桌互查,手指记忆等等。
三、 练习题的设计形式多样又有深度,在找9的乘法口诀规律种提到来很多规律,一是方便学生记忆,二是为后面学习9的倍数特征打下基础,还有就是在计算胶棒的实际问题上又有突破,提到一个数量关系: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对知识有来延伸。
四、 对学生表达能力训练比较关注,首先是在乘法含义上的表述,让学生能够完整的说完一句话,其次是在当小老师的环节上,学生登台说,且都表述的很流畅准确。
五、通过儿歌的形式总结了学习内容。
对本节课意见和建议:1、在找9的乘法口诀规律时,提到了一种方法,9×1=10-1,可以借助借还小棒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2、加强练习题的全面性,增加加法转化乘法,乘法转化加法的题型,提高难度,如5个9和4个9各是多少,他们合起来是多少。
乘法口诀评课稿4
今天,陈老师上了《9的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这节课,觉得上得很好,下面来说说我的学习体会。
一、巧妙地构思了本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首先以《西游记》主题曲《白龙马》和故事导入,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揭示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在学习9的乘法口诀这一主环节时,陈老师先引导学生观察一行10格9星的方格图,让学生依据先前的知识,找到规律填写表格,根据表格编写口诀,找出口诀规律帮助记忆口诀。接着陈老师通过“想想做做”第一题的练习,出示两张图表,先引导学生看图填写表格第一行,接着让学生自己发现其中的规律,完成表格。通过表格启发学生发现关于9的乘法口诀的记忆方法,总结出记忆9的乘法口诀方法的多样化,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然后陈老师还通过“手指记忆法”的视频教会学生还能通过自己的双手记忆9的乘法口诀。
最后,通过四道练习题的巩固,帮助学生加深对9的乘法口诀的记忆,在学会9的乘法口诀后,在练习题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二、准确地把握了本节课的重点。在学习9的乘法口诀之前,学生已学过了1-8的乘法口诀,已经有了多次编口诀的经历,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除了是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更主要的是探索口诀中蕴含的规律来记忆口诀并加以应用。陈老师在本节课中很好地把握住了这个重点,引导学生探讨出了口诀中的好多规律:十位数+个位数=9,得数依次加9,五九、六九的得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刚好相反,1个9比10少1等等,学生在自己探索出的规律的基础上记忆口诀,效果是明显的。在形式多样的练习中,学生较好地应用了口诀去解决。
三、合理地采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因为学生已有了编口诀的经验,因此教学中洪老师没有做知识的灌输者,而是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空间:发现星星方格图排列规律后学生独立完成剩余表格的填写,探索口诀规律、如何记忆口诀等,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陈老师这节课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接下来,我想说说我的建议:在做练习时,找出关于算式中的错误,陈老师没有将改正过来的得数用其他颜色表示出来,还是用的跟原题中的颜色一样,为了防止有开小差的学生,可以用其他颜色表示出来。
乘法口诀评课稿5
初识美丽的丛xx老师是在一次赛课的时候,第一眼看到她的时候,就被她的气质吸引住了,问了同事,才知道她是丛老师,以前也已听过她的名字,说她的课讲得很好,这次终于把脑海中的名字和人对号入座了,心想这么美丽、大气的老师当然讲课不一般了!也算有缘,今年丛老师就来我们学校任教了,我们成为了同事,这下学习的机会可多了!
今天上午,听了她讲的《7的乘法口诀》这节课,下面就是我听课的具体感受:
一、闪光点:
1、复习口算环节设计巧妙
口算练习在数学练习中已司空见惯,如果只是口答学生会没兴趣,而丛老师设计了“口算大王挑战赛”这一形式,老师手*有34道乘法口算题,学生回答,老师计时在一分钟之内谁算对的口算题多,谁就是今天的“口算大王”。如果长此以往这样训练下去,就培养了学生的仔细看题的能力,快速口算的能力,使乘法口诀烂熟于胸,达到看到题目得数就脱口而出的程度。
2、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安排教学步骤
在学习《7的乘法口诀》之前,已经学过了2——6的乘法口诀,学生对乘法与加法之间的联系,对乘法口诀的由来都已了解,所以这节课丛老师安排了半扶半放的教学步骤,当师生共同总结出“三七二十一”这句口诀后,后面的口诀就要求学生自己写出“4个7是多少——7个7是多少?”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等学生写完后,再全班集体订正。这样安排教学步骤,既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又优化了课堂时间,做到有的放矢。
3、练习题注意联系生活,具有趣味性、实用性
﹝1﹞小学生很喜欢孙悟空,出示一段孙悟空的故事,让学生从中找出数学口诀,使学生在开心之余,加深了口诀的印象。
﹝2﹞教师有心地选了《小池》这首古诗,“因为这首古诗每句7个字,算这首诗一共有多少个字?”恰巧用到7的乘法口诀,使学生发现学数学有用处。
﹝3﹞教师出示钢琴键的图片,提示“一组白键有7个,3组白键一共多少个?”这道题使学生再次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4、注意挖掘知识点
课件出示一张“月历图”,再出示填空题:1个星期有7天,2个星期有﹝﹞天……7个星期有﹝﹞天,当填到4个星期有﹝﹞天的时候,丛老师引导学生发现一个月最多有4个整星期,使学生建立对这一生活常识的印象,于教学细微处体现出了老师的教学功力。
二、困惑之处:
丛老师按说相当有教学经验,可听课时发现班里的学生听课习惯、课堂常规不大好,这也需要老师以后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上下大工夫,即使课讲得再好,如果学生不会听,那教学效果不就大打折扣了吗?
乘法口诀评课稿6
6的乘法口诀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乘法口诀教学中的一个教学难点。贾*老师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于通过学生合作整理乘法口诀,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感受探索知识的乐趣来克服这一教学难点。这堂课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贾老师用带小朋友去上海水族馆游览,看见一条特别的鱼,出示课件,激起学生观察鱼身上有几个三角形的兴趣。随后又出示其他的五条鱼,让学生依次回答有几条鱼就有几个三角形,并逐一填表。在填表后观察、思考,发现规律的基础上,合作整理出6的乘法口诀。由于学生已具有学习2、3、4、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这堂课的设计体现了让学生独立编写乘法口诀的意图,加强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体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
二、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数学知识是一条明线,得到数学教师的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是一条暗线,容易被教师所忽视。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比交待知识更重要,因为这是数学的精髓和灵魂。教给学生思考方法、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未来发展服务,让学生在脑海里留下数学意识,长期下去,学生将终身受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都是呈隐蔽式的,靠教师在*时的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并选择适当时机进行渗透。这节课贾老师在让学生观察6的乘法口诀实物图并依图填写表格的过程,揭示了鱼的条数与三角形的对应关系,渗透了函数和对应关系,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质。
三、重视学生的合作意识,及时帮助学困生。
由于中心本部班级里人数多,老师不可能关注每一位学生。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或相互间发现,并及时纠正。同时,合作也是学生走向社会必备的情商。这堂课贾老师很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学生独立编完乘法口诀后,老师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口诀,让生自己发现编写过程中的问题,及时纠正。有一部分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把二十四写成二四,及时改正了错误。在巩固口诀时,老师又让生同桌交流乘法口诀,课堂气氛很热烈,一看就知道老师*时很注意在数学课上培养学生间的合作。
四、以多种形式巩固6的乘法口诀,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老师设计了对口令,开火车,摘萍果等游戏的形式巩固乘法口诀,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最后老师设计的一道练习题,让学生帮助老师买门票,既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开阔学生思路,又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际中感受数学问题,体会乘法数学知识的应用,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充分认识学习乘法知识的意义。
贾老师这堂课思路清晰,数学语言表述准确,提问率面广,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同时,她教态亲切自然,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热烈,是一堂成功的数学课。
乘法口诀评课稿7
9月30日,全体数学组成员听了于xx老师和王xx老师两位刚转入数学学科的老师执教的《认识位置》和《9的乘法口诀》两节课,两位教师经过精心准备,教学效果很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于老师执教的《认识位置》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老师教态从容、大方,语言简练、又有亲和力,能及时的评价和鼓励学生,值得我们学习。
这节课从游戏导入新课,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于老师在自主练习环节设计了三个教学活动:找一找、说一说、贴一贴,练习形式多样有趣,由易到难,这样的练习设计不仅使学生在游戏中巩固了新知,而且潜移默化培养了了学生的观察、交流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王老师的《9的乘法口诀》在这节课的教学伊始,王老师用让学生欣赏音乐《一个师傅三个徒弟》,并提出在这首歌曲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字?当学生说到72和81时,张老师又提问:这两个数字相差多少?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自然出示情景图引出本课的教学。对有限的资源加以利用,不但引起学生的热情,也让学生体会数学是无处不在的。
9的乘法口诀是学生在学习的前面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了,应该说学生对于9的口诀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在这里王老师也是让生自主编口诀,利用知识的迁移作用,加深对口诀的理解。并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说自己的想法,完全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精神。
在课堂的主要部分:编写乘法口诀和寻找乘法口诀表格中的规律,都是通过合作学习进行的。一方面发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从学生汇报交流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来看,学生不仅很好地归纳出9的乘法口诀,而且对于每句口诀的意义表述也非常清楚。我想王老师是因为留给了他们的足够时间去思考,又给予了他们充分展示发言的机会。学生在自主探究、汇报交流中学到了新知识,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通过自己编口诀,培养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新方法,同时他们在编口诀过程中,也会产生了一种成就感。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乘法口诀评课稿8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李老师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本节课,李老师以学生们感兴趣的七巧板引课,学生们非常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才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去参与。让学生根据数字的规律,接着写出后面的数,这样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初步感知了7的乘法口诀所有得数,分散了后面的教学难点,从而顺利地引入新课,也使学生在课的一开始就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二、注重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主动获取新知。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获得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发展。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因而对一个问题的解决不是要教师将现成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中,李老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7的乘法口诀的方法。主动、自主的获取新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了主导、主体作用。根据数字,利用学生编口诀的经验独立编口诀。学生因为有了前面口诀的学习经验,以及生活中的生活经验,可以很容易利用旧知迁移进行新知的学习,可能这时学生颇感困难的是口诀的得数,教师在上一环节已为学生搭建了脚手架,于是教师就放手让学生进行口诀的编制,并且进行小组交流,利用集体的智慧,写出所编写的口诀,从后面口诀的汇报可以看出教师这一环节的编排是非常的成功的,学生完全可以独立编写出7的乘法口诀。
三、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口诀最终是帮助学生进行计算的工具,既然是如此,那么,让学生准确的记忆口诀是十分必要的。当然不能让学生机械的记忆口诀,怎样让学生快速。准确的记忆口诀呢?李老师可谓是费了一番脑子的,先是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经验方法记忆口诀,接着让学生谈谈那些口诀比较难记?那些口诀记忆比较容易?教师再利用一些生动的素材(西游戏动画片段)来帮助学生记忆,并且理清口诀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明白即使自己忘记了哪一句口诀,也是可以凭借他们之间的关系,找出结果。在记忆口诀时老师紧密联系学生实际情况,从学生中来,回到学生中去,使口诀的记忆充满挑战和快乐。
乘法口诀评课稿9
听课是很好的学习方式,每听一节课都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今天听了叶老师的解决问题让我受益匪浅。我先从学.习课堂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一、 温故环节。叶老师通过让学生分男女背7、8的乘法口诀。开火车做口算题,复习旧知,为讲授新课做好铺垫。
二、 知新环节。叶老师做的非常的好,先让学生自己收集数学信息,然后让学生提出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解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经历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三、 习.练环节。叶教师讲练结合,由易到难,层层提高,练习题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扩大了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提出和解决与自己直接相关的实际问题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 唯一遗憾的是由于时间紧张,没有梳理这一环节。
下面谈谈我的感受1、在口算环节,教师把口算规则说在前,让学生明白规则再去回答问题,课堂秩序较好。2.在讲例题时教师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3.在讲第一个例题时教师讲完后,我觉得老师把算式写在黑板上较好。
这节课给我的反思是,要很好的组织教学,首先备课一定要充分,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那样上课时你心里就有底,不慌乱,有计划有步骤。其次,要有有秩序课堂纪律要具备。上课时要灵活变通。有些知识点学生一会儿就掌握了,有些学生掌握需要反复强调。而这些重点跟备课时有时会有一定的出入。你觉得难的,学生说不定一会儿就掌握了,你觉得简单的,学生说不定掌握得很慢。
乘法口诀评课稿10
乘法口诀是熟练计算的基础,也是我国古老而特有的计算教学方法之一。研究表明,乘法口诀朗朗上口,简洁明了,对提高儿童的记忆能力有一定作用。“7”的乘法口诀教学是口诀教学的后一阶段,学生学习时已有相当的口诀基础,杨红萍老师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提供给学生一定的故事情境和生活场景,让学生学习口诀深得其趣,学有所用。
课前用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导入,学生都耳熟能详,一下子就将问题引到本课的学习重点上来。通过对7、14、21这三个有序排列数字的观察,学生发现了规律,至少得知了两点信息,一是跟“7”有关,二是再往后排应该是“28,35,……”此后老师的思路是这样的:先说这一列数字是由几个“7”构成的,再让学生根据数中有几个“7”来写不同的算式,然后由算式让学生自编“7”的乘法口诀。这一过程紧凑自然,尤其是让学生自编口诀的过程,留下了足够的思考时间,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在编口诀的过程中得到强化。
口诀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先让学生熟练地记住口诀,然后才是用好口诀。杨老师怎么落实这一目标的呢?她在学生自编以后,再同桌交流,然后在黑板上展示出了同学们得出的口诀,说:“看,同学们的劳动成果,一起自豪地读一读!”给学生充分接触口诀、深入口诀学习的机会,还给了学生强烈的学习信心。
写完了,读过了,再来观察一下,“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呢?第三个同学的规律是:第三排只有第一句是“得”,其它都是数字。师乘势引出数字之间的规律。了解了规律之后,学生的记忆兴趣更强烈了,这时老师再让学生自由读记,并在四人小组里背一背,然后再在班内指名背,背过了之后再交流哪句最好记。这些环节看似繁琐,却十分细腻;看似*淡,却体现重点。学生在口诀记忆的过程中有自主探究,有个性张扬,有活动体验,有情感交流。
在课堂练习的选择上,杨老师也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与其它学科的联结,如语文课本中的七言古诗有多少个字,《西游记》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练了多少天;科学课本中人的各个成长时期是多少岁,3个七星瓢虫背上有多少个黑点;生活中常见的钢琴上的白键有多少个,七巧板拼的图案用了多少块板等等,这些层次分明的练习,将本课学习的知识反复实践,不断强化,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让学生对数字“7”有了很深的体验,以至于学生的交流生活中的数字“7”时,都想到了“一个星期有7天”等。
还有,本节课以童话故事导入,再以同题材的编儿歌游戏结束,既是对情境的二次利用,也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自我总结。
不过,在听课时翻开学生的课本,看到书上有这样的练习:6个7比5个7多(),比7个7少(),个人认为这样的练习可以起到锻炼学生思维的能力,应该在课堂上让学生试试。另外,杨老师注意了课堂教学中的强化艺术,如袁汝俊在其他同学发言时坐姿很端正,杨老师表扬道:“看袁汝俊同学的坐姿多好看,老师就喜欢他。”这种课堂强化策略,对于老师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纪律的管理,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大家不妨一试。
乘法口诀评课稿10篇扩展阅读
乘法口诀评课稿10篇(扩展1)
——乘法口诀评课稿10篇
乘法口诀评课稿1
用乘法口诀求商是数学计算中一块重要的基石,它在整个计算领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第二单元就已经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本节课学习的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方法与前面的一致,所不同的只是数目大了些。下面我就杨其鹏老师教学这一课肤浅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一开始,杨老师创设同学们喜欢的“六一”儿童节,同学们为了庆祝自己的节日,正忙着准备彩旗、五角星和爱心气球。有效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有了兴趣,才能掘发孩子们巨大的潜能。出示主题图,林老师:“同学们,你们能从图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同学们纷纷举手,争着把自己观察到的信息告诉老师。在练习中,通过游戏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进一步激起学习的高潮。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教学例1时,杨老师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注意知识的迁移。由于学生已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老师在课堂上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思路,培养学生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技能。老师在课堂上注意对学生的评价,如:“你回答问题声音真响亮!”“你说得很完整!”老师在课堂上有目的的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表述,形成良好的数学表达习惯。使学生通过对已有的数学条件进行分析理解,从而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用已有知识去解决,让学生经历了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概括计算方法。
三、老师的课堂评价
过于单一,课堂评价有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和学生自评等几种形式。杨老师在课堂上只是老师评价学生,没有生生互评和学生自评。
乘法口诀评课稿2
6的乘法口诀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乘法口诀教学中的一个教学难点。赵静老师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于由教师引导,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中归纳出乘法口诀,加深学生对乘法含义的理解,突破了教学难点。这节课具体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设情景,引导观察,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新课导入由赵老师带同学们到海底世界游览,看见一条特别的鱼,出示图片,激起学生观察的兴趣,发现1条小鱼是由6个三角形组成,从而得出1条鱼是1个6,可以写成乘法算式1×6=6,6×1=6,口诀是一六得六,接着赵老师又出示一条鱼,让大家观察现在有几条鱼?学生们很快发现有两条鱼共是12个三角形组成,也就是2个6相加,写成乘法算式是2×6=12,6×2=12,口诀是二六十二,根据两次引导观察,随后教师又出示如果有3条鱼、4条鱼、5条鱼、6条鱼你们又能知道它们是由几个三角形组成?并能写出相应的算式和乘法口诀吗?把后面的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在发现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与合作整理出6的乘法口诀。由于学生已具有学习2、3、4、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这节课的设计体现了教材的编写意图,让学生独立编写乘法口诀,加强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体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
二、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合作意识,及时帮助学困生。
由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或相互间发现,并及时纠正。同时,合作也是学生走向社会必备的情商。这节课赵老师很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学生独立填写乘法算式编完乘法口诀后,老师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口诀,让学生自己发现编写过程中的问题,做到及时纠正和改正错误。学生不仅学地积极主动,而且课堂气氛热烈,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扮演的是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的角色。通过观察学生之间的合作就知道赵老师*时很注意在数学课上培养学生间的合作。
三、以多种形式巩固6的乘法口诀,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老师设计了对口令、摘苹果以及乘加乘减的变式练习来巩固乘法口诀,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最后老师设计让学生说出生活中有那些计算可以用到6的乘法口诀,既开阔学生思路,发散学生思维,又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际中感受数学问题,体会乘法在数学知识中的应用,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充分认识学习乘法知识的意义。
赵老师这节课思路清晰,数学语言简练,很具有感染力,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同时,她教态亲切自然,注重课堂中的评价语,师生关系融洽,老师上得轻松,学生学得专注,是一堂成功的数学课。
乘法口诀评课稿3
乘法口诀是熟练计算的基础,也是我国古老而特有的计算教学方法之一。研究表明,乘法口诀朗朗上口,简洁明了,对提高儿童的记忆能力有一定作用。“7”的乘法口诀教学是口诀教学的后一阶段,学生学习时已有相当的口诀基础,杨红萍老师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提供给学生一定的故事情境和生活场景,让学生学习口诀深得其趣,学有所用。
课前用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导入,学生都耳熟能详,一下子就将问题引到本课的学习重点上来。通过对7、14、21这三个有序排列数字的观察,学生发现了规律,至少得知了两点信息,一是跟“7”有关,二是再往后排应该是“28,35,……”此后老师的思路是这样的:先说这一列数字是由几个“7”构成的,再让学生根据数中有几个“7”来写不同的算式,然后由算式让学生自编“7”的乘法口诀。这一过程紧凑自然,尤其是让学生自编口诀的过程,留下了足够的思考时间,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在编口诀的过程中得到强化。
口诀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先让学生熟练地记住口诀,然后才是用好口诀。杨老师怎么落实这一目标的呢?她在学生自编以后,再同桌交流,然后在黑板上展示出了同学们得出的口诀,说:“看,同学们的劳动成果,一起自豪地读一读!”给学生充分接触口诀、深入口诀学习的机会,还给了学生强烈的学习信心。
写完了,读过了,再来观察一下,“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呢?第三个同学的规律是:第三排只有第一句是“得”,其它都是数字。师乘势引出数字之间的规律。了解了规律之后,学生的记忆兴趣更强烈了,这时老师再让学生自由读记,并在四人小组里背一背,然后再在班内指名背,背过了之后再交流哪句最好记。这些环节看似繁琐,却十分细腻;看似*淡,却体现重点。学生在口诀记忆的过程中有自主探究,有个性张扬,有活动体验,有情感交流。
在课堂练习的选择上,杨老师也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与其它学科的联结,如语文课本中的七言古诗有多少个字,《西游记》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练了多少天;科学课本中人的各个成长时期是多少岁,3个七星瓢虫背上有多少个黑点;生活中常见的钢琴上的白键有多少个,七巧板拼的图案用了多少块板等等,这些层次分明的练习,将本课学习的知识反复实践,不断强化,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让学生对数字“7”有了很深的体验,以至于学生的交流生活中的数字“7”时,都想到了“一个星期有7天”等。
还有,本节课以童话故事导入,再以同题材的编儿歌游戏结束,既是对情境的`二次利用,也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自我总结。
不过,在听课时翻开学生的课本,看到书上有这样的练习:6个7比5个7多(),比7个7少(),个人认为这样的练习可以起到锻炼学生思维的能力,应该在课堂上让学生试试。另外,杨老师注意了课堂教学中的强化艺术,如袁汝俊在其他同学发言时坐姿很端正,杨老师表扬道:“看袁汝俊同学的坐姿多好看,老师就喜欢他。”这种课堂强化策略,对于老师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纪律的管理,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大家不妨一试。
乘法口诀评课稿4
今天,我听了陈老师上的校级公开课,课题为二年级上册数学《7的乘法口诀》。陈老师在课堂上从扶到放,引领学生去探索7的乘法口诀编排规律,点拨到位,启迪学生的智慧,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上得扎实,教学效果显著。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课的开始,利用学生喜爱的孙悟空卡通人物形象作为学习素材,引出3个7,学习“三七二十一”的一道乘法口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下面其它7的乘法口诀打下良好基础,这里教师扶得好。
2、当学生学会了“三七二十一”的一道乘法口诀后,采用开放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索其它7的乘法口诀,教师巡逻课堂,适当点拨,及时监控学生编口诀的情况,反馈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体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参与者、组织者的新课标精神。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7的乘法口诀编排规律,让学生自己总结其中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4、教师注重对口诀意义的理解,让每一位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含义,抓住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5、练习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最后的拓展练习,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发展。
如果能够结合生活实例进一步扩展,利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与能力,那教学效果会更佳。
乘法口诀评课稿5
初识美丽的丛xx老师是在一次赛课的时候,第一眼看到她的时候,就被她的气质吸引住了,问了同事,才知道她是丛老师,以前也已听过她的名字,说她的课讲得很好,这次终于把脑海中的名字和人对号入座了,心想这么美丽、大气的老师当然讲课不一般了!也算有缘,今年丛老师就来我们学校任教了,我们成为了同事,这下学习的机会可多了!
今天上午,听了她讲的《7的乘法口诀》这节课,下面就是我听课的具体感受:
一、闪光点:
1、复习口算环节设计巧妙
口算练习在数学练习中已司空见惯,如果只是口答学生会没兴趣,而丛老师设计了“口算大王挑战赛”这一形式,老师手*有34道乘法口算题,学生回答,老师计时在一分钟之内谁算对的口算题多,谁就是今天的“口算大王”。如果长此以往这样训练下去,就培养了学生的仔细看题的能力,快速口算的能力,使乘法口诀烂熟于胸,达到看到题目得数就脱口而出的程度。
2、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安排教学步骤
在学习《7的乘法口诀》之前,已经学过了2——6的乘法口诀,学生对乘法与加法之间的联系,对乘法口诀的由来都已了解,所以这节课丛老师安排了半扶半放的教学步骤,当师生共同总结出“三七二十一”这句口诀后,后面的口诀就要求学生自己写出“4个7是多少——7个7是多少?”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等学生写完后,再全班集体订正。这样安排教学步骤,既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又优化了课堂时间,做到有的放矢。
3、练习题注意联系生活,具有趣味性、实用性
﹝1﹞小学生很喜欢孙悟空,出示一段孙悟空的故事,让学生从中找出数学口诀,使学生在开心之余,加深了口诀的印象。
﹝2﹞教师有心地选了《小池》这首古诗,“因为这首古诗每句7个字,算这首诗一共有多少个字?”恰巧用到7的乘法口诀,使学生发现学数学有用处。
﹝3﹞教师出示钢琴键的图片,提示“一组白键有7个,3组白键一共多少个?”这道题使学生再次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4、注意挖掘知识点
课件出示一张“月历图”,再出示填空题:1个星期有7天,2个星期有﹝﹞天……7个星期有﹝﹞天,当填到4个星期有﹝﹞天的时候,丛老师引导学生发现一个月最多有4个整星期,使学生建立对这一生活常识的印象,于教学细微处体现出了老师的教学功力。
二、困惑之处:
丛老师按说相当有教学经验,可听课时发现班里的学生听课习惯、课堂常规不大好,这也需要老师以后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上下大工夫,即使课讲得再好,如果学生不会听,那教学效果不就大打折扣了吗?
乘法口诀评课稿6
6的乘法口诀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乘法口诀教学中的一个教学难点。贾*老师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于通过学生合作整理乘法口诀,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感受探索知识的乐趣来克服这一教学难点。这堂课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贾老师用带小朋友去上海水族馆游览,看见一条特别的鱼,出示课件,激起学生观察鱼身上有几个三角形的兴趣。随后又出示其他的五条鱼,让学生依次回答有几条鱼就有几个三角形,并逐一填表。在填表后观察、思考,发现规律的基础上,合作整理出6的乘法口诀。由于学生已具有学习2、3、4、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这堂课的设计体现了让学生独立编写乘法口诀的意图,加强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体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
二、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数学知识是一条明线,得到数学教师的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是一条暗线,容易被教师所忽视。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比交待知识更重要,因为这是数学的精髓和灵魂。教给学生思考方法、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未来发展服务,让学生在脑海里留下数学意识,长期下去,学生将终身受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都是呈隐蔽式的,靠教师在*时的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并选择适当时机进行渗透。这节课贾老师在让学生观察6的乘法口诀实物图并依图填写表格的过程,揭示了鱼的条数与三角形的对应关系,渗透了函数和对应关系,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质。
三、重视学生的合作意识,及时帮助学困生。
由于中心本部班级里人数多,老师不可能关注每一位学生。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或相互间发现,并及时纠正。同时,合作也是学生走向社会必备的情商。这堂课贾老师很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学生独立编完乘法口诀后,老师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口诀,让生自己发现编写过程中的问题,及时纠正。有一部分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把二十四写成二四,及时改正了错误。在巩固口诀时,老师又让生同桌交流乘法口诀,课堂气氛很热烈,一看就知道老师*时很注意在数学课上培养学生间的合作。
四、以多种形式巩固6的乘法口诀,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老师设计了对口令,开火车,摘萍果等游戏的形式巩固乘法口诀,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最后老师设计的一道练习题,让学生帮助老师买门票,既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开阔学生思路,又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际中感受数学问题,体会乘法数学知识的应用,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充分认识学习乘法知识的意义。
贾老师这堂课思路清晰,数学语言表述准确,提问率面广,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同时,她教态亲切自然,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热烈,是一堂成功的数学课。
乘法口诀评课稿7
听课是很好的学习方式,每听一节课都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今天听了叶老师的解决问题让我受益匪浅。我先从学.习课堂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一、 温故环节。叶老师通过让学生分男女背7、8的乘法口诀。开火车做口算题,复习旧知,为讲授新课做好铺垫。
二、 知新环节。叶老师做的非常的好,先让学生自己收集数学信息,然后让学生提出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解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经历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三、 习.练环节。叶教师讲练结合,由易到难,层层提高,练习题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扩大了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提出和解决与自己直接相关的实际问题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 唯一遗憾的是由于时间紧张,没有梳理这一环节。
下面谈谈我的感受1、在口算环节,教师把口算规则说在前,让学生明白规则再去回答问题,课堂秩序较好。2.在讲例题时教师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3.在讲第一个例题时教师讲完后,我觉得老师把算式写在黑板上较好。
这节课给我的反思是,要很好的组织教学,首先备课一定要充分,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那样上课时你心里就有底,不慌乱,有计划有步骤。其次,要有有秩序课堂纪律要具备。上课时要灵活变通。有些知识点学生一会儿就掌握了,有些学生掌握需要反复强调。而这些重点跟备课时有时会有一定的出入。你觉得难的,学生说不定一会儿就掌握了,你觉得简单的,学生说不定掌握得很慢。
乘法口诀评课稿8
乘法口诀是熟练计算的基础,也是我国古老而特有的计算教学方法之一。研究表明,乘法口诀朗朗上口,简洁明了,对提高儿童的记忆能力有一定作用。“7”的乘法口诀教学是口诀教学的后一阶段,学生学习时已有相当的口诀基础,杨红萍老师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提供给学生一定的故事情境和生活场景,让学生学习口诀深得其趣,学有所用。
课前用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导入,学生都耳熟能详,一下子就将问题引到本课的学习重点上来。通过对7、14、21这三个有序排列数字的观察,学生发现了规律,至少得知了两点信息,一是跟“7”有关,二是再往后排应该是“28,35,……”此后老师的思路是这样的:先说这一列数字是由几个“7”构成的,再让学生根据数中有几个“7”来写不同的算式,然后由算式让学生自编“7”的乘法口诀。这一过程紧凑自然,尤其是让学生自编口诀的过程,留下了足够的思考时间,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在编口诀的过程中得到强化。
口诀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先让学生熟练地记住口诀,然后才是用好口诀。杨老师怎么落实这一目标的呢?她在学生自编以后,再同桌交流,然后在黑板上展示出了同学们得出的口诀,说:“看,同学们的劳动成果,一起自豪地读一读!”给学生充分接触口诀、深入口诀学习的机会,还给了学生强烈的学习信心。
写完了,读过了,再来观察一下,“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呢?第三个同学的规律是:第三排只有第一句是“得”,其它都是数字。师乘势引出数字之间的规律。了解了规律之后,学生的记忆兴趣更强烈了,这时老师再让学生自由读记,并在四人小组里背一背,然后再在班内指名背,背过了之后再交流哪句最好记。这些环节看似繁琐,却十分细腻;看似*淡,却体现重点。学生在口诀记忆的过程中有自主探究,有个性张扬,有活动体验,有情感交流。
在课堂练习的选择上,杨老师也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与其它学科的联结,如语文课本中的七言古诗有多少个字,《西游记》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练了多少天;科学课本中人的各个成长时期是多少岁,3个七星瓢虫背上有多少个黑点;生活中常见的钢琴上的白键有多少个,七巧板拼的图案用了多少块板等等,这些层次分明的练习,将本课学习的知识反复实践,不断强化,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让学生对数字“7”有了很深的体验,以至于学生的交流生活中的数字“7”时,都想到了“一个星期有7天”等。
还有,本节课以童话故事导入,再以同题材的编儿歌游戏结束,既是对情境的二次利用,也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自我总结。
不过,在听课时翻开学生的课本,看到书上有这样的练习:6个7比5个7多(),比7个7少(),个人认为这样的练习可以起到锻炼学生思维的能力,应该在课堂上让学生试试。另外,杨老师注意了课堂教学中的强化艺术,如袁汝俊在其他同学发言时坐姿很端正,杨老师表扬道:“看袁汝俊同学的坐姿多好看,老师就喜欢他。”这种课堂强化策略,对于老师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纪律的管理,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大家不妨一试。
乘法口诀评课稿9
《2、3的乘法口诀》是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5的乘法口诀基础上学习的。在这节课中,苗洁老师能够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口诀的来源,并自己编口诀。同时经过小组讨论、分析、归纳出口诀的规律,下面我简要地谈谈这节课中值得我学习的几个地方:
1、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师比较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比如课前准备好上课所需的课本、练习本、笔、橡皮等;上课坐姿要正确,听讲怎样坐,写作业怎样坐;学生书写非常干净、工整;小组交流时应该怎样做等等。
2、注重知识形成过程
罗老师采用先学后教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教师先扶后放,根据乒乓球拍出示点子图,自己尝试编出了2的乘法口诀。同样的方法教学3的乘法口诀,这之后,根据2、3的乘法口诀和已经学过的5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引导学生会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教师适时、主动地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重知识形成过程的同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注重思维的培养。
罗老师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去总结口诀、理解口诀,从而发现每一句口诀的含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编出口诀,使学生能主动地去发现、探索、体验,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口诀,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取得了较大的收获。知识的获得完全依靠学生,主体地位比较突出。
我想教学例题时能否抛开书上的情境图,设计一些适合自己学生的情景事例,比如2、3的乘法口诀能否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得来,学生不但动手操作了,也比较直观,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更容易一些。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准确,设计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在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中,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形成了知识技能,又促进了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
乘法口诀评课稿10
《2、3、4的乘法口诀》是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5的乘法口诀基础上学习的。在这节课中,陈慧智老师能够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口诀的来源,并自己编口诀。同时经过小组讨论、分析、归纳出口诀的规律,下面我简要地谈谈这节课中值得我们学习的几个地方:
1、注重情境创设。
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了创造,利用小兔子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顺利地完成了新知识的授学。
2、注重知识形成过程。
陈老师采用探索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教师先扶着学生,根据兔子的耳朵,1只兔子、2只兔子的耳朵怎么样?嘴巴编出了2的乘法口诀。在回顾编口诀的过程后,小结编口诀的方法:列、说、编。然后根据兔子的嘴巴,激发学生自主编口诀的兴趣。这之后,根据2、3的乘法口诀和已经学过的5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引导学生大胆猜测4的乘法口诀会有几条?哪几条?教师适时、主动地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重知识形成过程的同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重视能力的培养。
在学习过程中,有了5的乘法口决做基础,在探究2、3、4的乘法口诀时,特别在学3的乘法口诀时,对学生半扶半放。让学生主动学习,列出乘法算式,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再来编写口诀,这时学生很快就能编出“一三得三”,陈老师这时追问你是怎样想的?有学生就说是用5的乘法口诀想出来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学生的兴趣很浓厚。对2、4的乘法口诀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编口诀,这样设计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体现了教学的一般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能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4、注重课堂的调控。
有些学生在学习乘法口诀之前已经能背诵,而有的学生对乘法口诀却毫无所知,这样的两极分化现象在课堂教学时较难控制。教学时,陈老师把讲解的重点放在乘法的意义,编制口诀的方法与记忆方法的引导上。把口诀的记忆方法交给学生,让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帮助同桌、小组成员记熟口诀。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孩子主动去记,有兴趣去记,而竞赛、奖励红花等形式又进一步调动学生记忆的积极性。
5、注重思维的培养。
陈老师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去总结口诀、理解口诀,从而发现每一句口诀的含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3、4的乘法口诀教学,在环节设计上的跨度比较大,从扶到放之间,能让学生大胆猜想,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编出口诀,使学生能主动地去发现、探索、体验,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口诀,同时,也能培养学生[此文转于YY空间、com]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取得了较大的收获。知识的获得完全依靠学生,主体地位比较突出,同时也注意到学生的观察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如口诀几句等,很好的体现了课改的新理念。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准确,设计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在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中,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形成了知识技能,又促进了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感谢陈老师为我们展示了如此精彩的课例。
乘法口诀评课稿10篇(扩展2)
——乘法口诀评课稿10篇
乘法口诀评课稿1
听了张老师和李老师执教的《9的乘法口诀》之后,感觉耳目一新,两位老师运用不同的思路执教同一课,彰显了个性的教学风格。现将听后所感归纳如下:
首先,李老师的教学以动画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做到寓教于乐。再让学生编口诀,同桌互背口诀来巩固知识,9的乘法口诀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编出后该怎样记住呢?李老师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规律,寻找记忆口诀的途径。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在找到规律后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而张老师的课,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在记忆口诀时,采用联想记忆法,如《西游记》中孙悟空在炼丹炉中呆了七七四十九天,九九八十一难,还有不管三七二十一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亲自体验到了数学知识的形成、产生的过程,使数学课堂充满了活力。另外张老师根据班级学生特点,把乘法的含义提前渗透给学生,且学生掌握得很好,学得兴致很高,做到了不仅让学生吃得饱,还能吃得好。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乘法口诀评课稿2
乘法口诀是熟练计算的基础,也是我国古老而特有的计算教学方法之一。研究表明,乘法口诀朗朗上口,简洁明了,对提高儿童的记忆能力有一定作用。“7”的乘法口诀教学是口诀教学的后一阶段,学生学习时已有相当的口诀基础,杨红萍老师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提供给学生一定的故事情境和生活场景,让学生学习口诀深得其趣,学有所用。
课前用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导入,学生都耳熟能详,一下子就将问题引到本课的学习重点上来。通过对7、14、21这三个有序排列数字的观察,学生发现了规律,至少得知了两点信息,一是跟“7”有关,二是再往后排应该是“28,35,……”此后老师的思路是这样的:先说这一列数字是由几个“7”构成的,再让学生根据数中有几个“7”来写不同的算式,然后由算式让学生自编“7”的乘法口诀。这一过程紧凑自然,尤其是让学生自编口诀的过程,留下了足够的思考时间,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在编口诀的过程中得到强化。
口诀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先让学生熟练地记住口诀,然后才是用好口诀。杨老师怎么落实这一目标的呢?她在学生自编以后,再同桌交流,然后在黑板上展示出了同学们得出的口诀,说:“看,同学们的劳动成果,一起自豪地读一读!”给学生充分接触口诀、深入口诀学习的机会,还给了学生强烈的学习信心。
写完了,读过了,再来观察一下,“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呢?第三个同学的规律是:第三排只有第一句是“得”,其它都是数字。师乘势引出数字之间的规律。了解了规律之后,学生的记忆兴趣更强烈了,这时老师再让学生自由读记,并在四人小组里背一背,然后再在班内指名背,背过了之后再交流哪句最好记。这些环节看似繁琐,却十分细腻;看似*淡,却体现重点。学生在口诀记忆的过程中有自主探究,有个性张扬,有活动体验,有情感交流。
在课堂练习的选择上,杨老师也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与其它学科的联结,如语文课本中的七言古诗有多少个字,《西游记》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练了多少天;科学课本中人的各个成长时期是多少岁,3个七星瓢虫背上有多少个黑点;生活中常见的钢琴上的白键有多少个,七巧板拼的图案用了多少块板等等,这些层次分明的练习,将本课学习的知识反复实践,不断强化,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让学生对数字“7”有了很深的体验,以至于学生的交流生活中的数字“7”时,都想到了“一个星期有7天”等。
还有,本节课以童话故事导入,再以同题材的编儿歌游戏结束,既是对情境的`二次利用,也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自我总结。
不过,在听课时翻开学生的课本,看到书上有这样的练习:6个7比5个7多(),比7个7少(),个人认为这样的练习可以起到锻炼学生思维的能力,应该在课堂上让学生试试。另外,杨老师注意了课堂教学中的强化艺术,如袁汝俊在其他同学发言时坐姿很端正,杨老师表扬道:“看袁汝俊同学的坐姿多好看,老师就喜欢他。”这种课堂强化策略,对于老师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纪律的管理,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大家不妨一试。
乘法口诀评课稿3
纵观全课,主要反映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教师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探索和研究的教学环境、氛围。
学生从不同方向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探究的过程和方法都表现的十分明显。学生在发现的结果中加深了对数的理解,同时较好的复习了乘法口诀。
二、 可以看出教师教学观念的某些转变。
练习课的复习性质好象不需要探究,只是反复训练的过程。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实际上根据乘法口诀对一个两位数外部与内部环境进行某些研究,同时还有一个思维顺序问题。动手操作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主要策略,在本节课也有较好的体现。
三、课堂教学的结构追求简明、清晰;过程体现丰富和互动。
口诀复习~应用解决问题~讨论和交流,建立初步的数学思维,把练习寓于一定的探究性活动中,是这节课在结构和过程上最主要的特点和优点。
这节课从展开到结束,并没有完全脱离传统教学的模式,实际上也没有必要。在目前这种较大班额的班级授课制形式下,一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都必须服从于这个实际。根据所学习的内容和师生的特点进行有益的探究才是现实的选择,归根到底是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节课体现了这个特点。
乘法口诀评课稿4
今天,陈老师上了《9的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这节课,觉得上得很好,下面来说说我的学习体会。
一、巧妙地构思了本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首先以《西游记》主题曲《白龙马》和故事导入,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揭示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在学习9的乘法口诀这一主环节时,陈老师先引导学生观察一行10格9星的方格图,让学生依据先前的知识,找到规律填写表格,根据表格编写口诀,找出口诀规律帮助记忆口诀。接着陈老师通过“想想做做”第一题的练习,出示两张图表,先引导学生看图填写表格第一行,接着让学生自己发现其中的规律,完成表格。通过表格启发学生发现关于9的乘法口诀的记忆方法,总结出记忆9的乘法口诀方法的多样化,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然后陈老师还通过“手指记忆法”的视频教会学生还能通过自己的双手记忆9的乘法口诀。
最后,通过四道练习题的巩固,帮助学生加深对9的乘法口诀的记忆,在学会9的乘法口诀后,在练习题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二、准确地把握了本节课的重点。在学习9的乘法口诀之前,学生已学过了1-8的乘法口诀,已经有了多次编口诀的经历,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除了是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更主要的是探索口诀中蕴含的规律来记忆口诀并加以应用。陈老师在本节课中很好地把握住了这个重点,引导学生探讨出了口诀中的好多规律:十位数+个位数=9,得数依次加9,五九、六九的得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刚好相反,1个9比10少1等等,学生在自己探索出的规律的基础上记忆口诀,效果是明显的。在形式多样的练习中,学生较好地应用了口诀去解决。
三、合理地采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因为学生已有了编口诀的经验,因此教学中洪老师没有做知识的灌输者,而是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空间:发现星星方格图排列规律后学生独立完成剩余表格的填写,探索口诀规律、如何记忆口诀等,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陈老师这节课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接下来,我想说说我的建议:在做练习时,找出关于算式中的错误,陈老师没有将改正过来的得数用其他颜色表示出来,还是用的跟原题中的颜色一样,为了防止有开小差的学生,可以用其他颜色表示出来。
乘法口诀评课稿5
9月30日,全体数学组成员听了于xx老师和王xx老师两位刚转入数学学科的老师执教的《认识位置》和《9的乘法口诀》两节课,两位教师经过精心准备,教学效果很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于老师执教的《认识位置》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老师教态从容、大方,语言简练、又有亲和力,能及时的评价和鼓励学生,值得我们学习。
这节课从游戏导入新课,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于老师在自主练习环节设计了三个教学活动:找一找、说一说、贴一贴,练习形式多样有趣,由易到难,这样的练习设计不仅使学生在游戏中巩固了新知,而且潜移默化培养了了学生的观察、交流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王老师的《9的乘法口诀》在这节课的教学伊始,王老师用让学生欣赏音乐《一个师傅三个徒弟》,并提出在这首歌曲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字?当学生说到72和81时,张老师又提问:这两个数字相差多少?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自然出示情景图引出本课的教学。对有限的资源加以利用,不但引起学生的热情,也让学生体会数学是无处不在的。
9的乘法口诀是学生在学习的前面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了,应该说学生对于9的口诀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在这里王老师也是让生自主编口诀,利用知识的迁移作用,加深对口诀的理解。并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说自己的想法,完全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精神。
在课堂的主要部分:编写乘法口诀和寻找乘法口诀表格中的规律,都是通过合作学习进行的。一方面发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从学生汇报交流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来看,学生不仅很好地归纳出9的乘法口诀,而且对于每句口诀的意义表述也非常清楚。我想王老师是因为留给了他们的足够时间去思考,又给予了他们充分展示发言的机会。学生在自主探究、汇报交流中学到了新知识,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通过自己编口诀,培养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新方法,同时他们在编口诀过程中,也会产生了一种成就感。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乘法口诀评课稿6
5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会2——4的口诀的基础上教学的。在授课的过程中,徐老师激励性的语言,也很多。比如:“棒极了”、“会倾听的孩子,就会学到更多的知识”,这些激励性语言,亲切自然、恰到好处,不仅让孩子的学习劲头更高,也为整个课堂增色不少。
总的来说,这节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主动获取新知。
课堂中,老师要求学生用小棒摆成小雨伞,每个小雨伞用了5根小棒,2个小雨伞,3个小雨伞,4个小雨伞,5个小雨伞,各分别用了多少根小棒?老师把问题抛给学生。学生马上动手操作,实践,总结。
2、广泛进行合作交流,充分获取数学活动经验 。
在课堂中,教师花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多次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探索中得出5的乘法口诀。这正是《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通过听这节课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疑问有:
1.由于学生已具有学习2、3、4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独立编写乘法口诀的意图,加强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体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老师在“放”的度上不够大胆。
2.上课伊始,老师若利用一把手有五个手指,让学生五个五个的数,很自然的导课。这样更好些。
3. 课前预设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现实的知识起点,而不是理想化。
总而言之,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它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了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只要善于从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入手,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这样学生才会学得轻松、愉快,才会觉得学有所用。
乘法口诀评课稿7
《2、3、4的乘法口诀》是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5的乘法口诀基础上学习的。在这节课中,陈慧智老师能够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口诀的来源,并自己编口诀。同时经过小组讨论、分析、归纳出口诀的规律,下面我简要地谈谈这节课中值得我们学习的几个地方:
1、注重情境创设。
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了创造,利用小兔子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顺利地完成了新知识的授学。
2、注重知识形成过程。
陈老师采用探索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教师先扶着学生,根据兔子的耳朵,1只兔子、2只兔子的耳朵怎么样?嘴巴编出了2的乘法口诀。在回顾编口诀的过程后,小结编口诀的方法:列、说、编。然后根据兔子的嘴巴,激发学生自主编口诀的兴趣。这之后,根据2、3的乘法口诀和已经学过的5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引导学生大胆猜测4的乘法口诀会有几条?哪几条?教师适时、主动地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重知识形成过程的同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重视能力的培养。
在学习过程中,有了5的乘法口决做基础,在探究2、3、4的乘法口诀时,特别在学3的乘法口诀时,对学生半扶半放。让学生主动学习,列出乘法算式,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再来编写口诀,这时学生很快就能编出“一三得三”,陈老师这时追问你是怎样想的`?有学生就说是用5的乘法口诀想出来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学生的兴趣很浓厚。对2、4的乘法口诀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编口诀,这样设计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体现了教学的一般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能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4、注重课堂的调控。
有些学生在学习乘法口诀之前已经能背诵,而有的学生对乘法口诀却毫无所知,这样的两极分化现象在课堂教学时较难控制。教学时,陈老师把讲解的重点放在乘法的意义,编制口诀的方法与记忆方法的引导上。把口诀的记忆方法交给学生,让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帮助同桌、小组成员记熟口诀。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孩子主动去记,有兴趣去记,而竞赛、奖励红花等形式又进一步调动学生记忆的积极性。
5、注重思维的培养。
陈老师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去总结口诀、理解口诀,从而发现每一句口诀的含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3、4的乘法口诀教学,在环节设计上的跨度比较大,从扶到放之间,能让学生大胆猜想,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编出口诀,使学生能主动地去发现、探索、体验,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口诀,同时,也能培养学生[此文转于YY空间、com]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取得了较大的收获。知识的获得完全依靠学生,主体地位比较突出,同时也注意到学生的观察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如口诀几句等,很好的体现了课改的新理念。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准确,设计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在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中,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形成了知识技能,又促进了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感谢陈老师为我们展示了如此精彩的课例。
乘法口诀评课稿8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教师的作用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有效的服务。根据教材的特点,教者在深入钻研与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力求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已有的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知识迁移作用,引导学生自我完成对7的乘法口诀的探究、编制,在初步经历"观察、尝试、操作、交流、欣赏"等数学活动中形成相关的活动经验,体验数学创造的乐趣。在课堂上,力求创建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 极互动的课堂文化,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扎实有效。把学习的空间还给了学生,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体验了成功的快乐。真正体验到学习是快乐的。
在这样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不仅吸纳了知识,形成了良好的思维品质,还真正达到师生互动生成新知识,教师已经将学生数学思维的的触角引向生活,引向社会大课堂!本节课努力遵照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新理念,力求充分体现教材编写意图,体现教学的开放性。
根据教学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教者采用了: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情景里观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过如此简单,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游戏教学法――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做中学、玩中学”的体现。因为小学生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说教”,应该更多的时间是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更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主要培养了学生以下学习方法:学生观察图画,共同讨论,在自主探索中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戏中运用学习成果,把数学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在游戏中运用学习成果,把数学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
归纳起来本课主要特色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教师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本节课,教师创设了学生爱好的猜谜活动(飞机――汽车――轮船),学生们非常感兴趣。一只小船由7个三角形拼成的,让学生根据数字的规律,接着写出后面的数,这样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初步感知了7的乘法口诀所有得数,分散了后面的教学难点,同时学生发现这些数字在用几个几表示时都与数字7有关系,从而顺利地引入新课,也使学生在课的一开始就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二、注重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主动获取新知。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获得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因而对一个问题的解决不是要教师将现成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给学生一把在知识的海洋中行舟的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中,教者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7的乘法口诀的方法。
主动、自主的获取新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了主导、主体作用。根据数字,利用学生编口诀的经验独立编口诀。学生因为有了前面口诀的学习经验,以及生活中的生活经验,可以很容易利用旧知迁移进行新知的学习,可能这时学生颇感困难的是口诀的得数,教师在上一环节已为学生搭建了脚手架,于是教师就放手让学生进行口诀的编制,并且进行小组交流,利用集体的智慧,写出所编写的口诀,从后面口诀的汇报可以看出教师这一环节的编排是非常的成功的,学生完全可以独立编写出7的乘法口诀。
三、广泛进行合作交流,充分获取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可见,合作交流在数学教学中也相当重要。本课很好体现这一理念,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学习的主动权。在课堂中,教师花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多次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探索中得出七的乘法口诀。这正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四、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口诀最终是帮助学生进行计算的工具,既然是如此,那么,让学生准确的记忆口诀是十分必要的。当然不能让学生机械的记忆口诀,怎样让学生快速、准确的记忆口诀呢?老师可谓是废了一番脑子的,先是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经验方法记忆口诀,接着让学生谈谈哪些口诀比较难记?哪些口诀记忆比较容易?教师再利用一些生动的素材(西游记动画片断)来帮助学生记忆,并且理清口诀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沟通口诀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明白即使自己忘记了哪一句口诀,也是可以凭借他们之间的关系,找出结果。在记忆口诀时教师紧密联系学生实际情况,从学生中来,回到学生中去,使口诀的记忆充满挑战和快乐。
五、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体现趣味性和层次性。
练习中先设计了每组三题的练习比较,主要是对7的乘法口诀进行巩固,然后设计了“小蚂蚁背粮食”和“保护粮仓”的游戏,对7的乘法口诀和算式进行综合练习,使练习有坡度,难度适宜,真正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人人主动参与学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索、自主创新的学习精神,同时也对学生进行着关爱他人、保护弱小的熏陶。
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拓展练习环节从内容上讲,涉及了语言自然、音乐、社会生活、数学、人文等多个方面,匠心独运的这些练习,充分体现了教师“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数学理念,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实效性及学科之间的整合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处处都隐藏着乘法口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挺高,处处体验着成功的快乐。
这节课给我带来了更深的启示: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并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化为教学行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改变长期形成的、习惯了的旧的教学方式,才会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实践和探索中丰富和改善教与学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探究活动,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不断地发展!这正如教者课堂结语所说:“学习是快乐的事,学会了更是幸福的事”。
乘法口诀评课稿9
9的乘法口诀是在学习了1到8的乘法口诀以后的一节内容,对于编写9的乘法口诀孩子有了一定的基础,况且,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至少有50人已经会背乘法口诀。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利用已有的经验来编制9的乘法口诀,探究9的乘法口规律及记忆的方法,能正确运用9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通过提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下面把我的教学设计与课堂出现的问题来剖析自己的这节课
首先以看算式说口诀的形式复习1到8的乘法口诀,开门见山说本节课学习9的乘法口诀,由剪纸引出本节课的一个问题:几个9是多少?通过让学生先交流再自主填表格的形式来解决。(争议:为什么自主而不扶持?)
我的想法:学生有基础,一是孩子理解这个表格所要表达的意思,在学习7和8的口诀时也是这种形式,在基础训练及*时的练习中都有这样的填表格。孩子们知道优化的方法,要么一步一步推理,要么利用乘法口诀。二是大部分孩子会背口诀,即使不会背的也可以用推理。
你是怎么算的?找学生说一说。
第1个学生回答:乘法口诀。(和他一样的差不多60人举双手)
第2个学生回答:依次加9。(和她一样的2人举手)
第3个学生回答:乘法算式。(就他一人举手)
还有其他方法吗?(没人举手)
在这一环节,第3个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了小插曲:
我的感受:虽然也有预设有学生要这样回答,但我没想到,他不知道怎么回答我的问题?2X9是怎么算出来的?是根据什么算出来的,心里只想着这是填表格的一种方法,除不知怎么得到2X9的答案。所以,对所有的听课老师来说可能就定格在了细节,可能导致出现这样的争议:
(争议:根据表格先编写口诀再写乘法算式?还是根据表格先写乘法算式再编写口诀?还是编一句口诀写两个算式?)
哪种方法好呢?我说不上来。我的处理是学生自主先写口诀,为什么这么处理?
我的处理原因:既然有差不多60个孩子运用了乘法口诀,接下来就应该写乘法口诀。为什么称“写”呢,其实大家都明白,孩子们都会背诵,何来“编”呢?所以让孩子动笔写口诀,随后让学生共读我板书。
我感觉我这节课最失败的一笔就在这一环节里。
1、学生写口诀太慢,我可以这样处理,同桌说一说,然后我板书。不会导致最后时间紧张。
2、备课,不精细,语言表达不简练,驾驭课堂能力差。虽然是讲公开课,但还是以常态课的心态,常态课的时间,常态课的思路去准备。要说明的是:这不是不重视公开课,一是时间关系,二是想真实的展示*时的自己
3、学生积极性不高。
那么,接下来的环节学生看算式找规律、解决5X9的方法,我还算是比较满意的。
手指记忆法是孩子预习的,课本43页上有,所以孩子们做起来熟练。
对于练习这一环节,本来在课件上有三道题,一是把口诀填完整,二是计算题,三是解决问题。由于时间关系,前两道题用口答的形式代替,解决问题变成了让孩子自己提有关9的数学问题,虽然有点难度,但孩子的表现还是很好的,这也是我在*时一直关注的重点。
这是我对自己这节课的看法,请大家多提建议,谢谢!
乘法口诀评课稿10
乘法口诀是熟练计算的基础,也是我国古老而特有的计算教学方法之一。研究表明,乘法口诀朗朗上口,简洁明了,对提高儿童的记忆能力有一定作用。“7”的乘法口诀教学是口诀教学的后一阶段,学生学习时已有相当的口诀基础,杨红萍老师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提供给学生一定的故事情境和生活场景,让学生学习口诀深得其趣,学有所用。
课前用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导入,学生都耳熟能详,一下子就将问题引到本课的学习重点上来。通过对7、14、21这三个有序排列数字的观察,学生发现了规律,至少得知了两点信息,一是跟“7”有关,二是再往后排应该是“28,35,……”此后老师的思路是这样的:先说这一列数字是由几个“7”构成的,再让学生根据数中有几个“7”来写不同的算式,然后由算式让学生自编“7”的乘法口诀。这一过程紧凑自然,尤其是让学生自编口诀的过程,留下了足够的思考时间,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在编口诀的过程中得到强化。
口诀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先让学生熟练地记住口诀,然后才是用好口诀。杨老师怎么落实这一目标的呢?她在学生自编以后,再同桌交流,然后在黑板上展示出了同学们得出的口诀,说:“看,同学们的劳动成果,一起自豪地读一读!”给学生充分接触口诀、深入口诀学习的机会,还给了学生强烈的学习信心。
写完了,读过了,再来观察一下,“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呢?第三个同学的规律是:第三排只有第一句是“得”,其它都是数字。师乘势引出数字之间的规律。了解了规律之后,学生的记忆兴趣更强烈了,这时老师再让学生自由读记,并在四人小组里背一背,然后再在班内指名背,背过了之后再交流哪句最好记。这些环节看似繁琐,却十分细腻;看似*淡,却体现重点。学生在口诀记忆的过程中有自主探究,有个性张扬,有活动体验,有情感交流。
在课堂练习的选择上,杨老师也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与其它学科的联结,如语文课本中的七言古诗有多少个字,《西游记》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练了多少天;科学课本中人的各个成长时期是多少岁,3个七星瓢虫背上有多少个黑点;生活中常见的钢琴上的白键有多少个,七巧板拼的图案用了多少块板等等,这些层次分明的练习,将本课学习的知识反复实践,不断强化,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让学生对数字“7”有了很深的体验,以至于学生的交流生活中的数字“7”时,都想到了“一个星期有7天”等。
还有,本节课以童话故事导入,再以同题材的编儿歌游戏结束,既是对情境的二次利用,也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自我总结。
不过,在听课时翻开学生的课本,看到书上有这样的练习:6个7比5个7多(),比7个7少(),个人认为这样的练习可以起到锻炼学生思维的能力,应该在课堂上让学生试试。另外,杨老师注意了课堂教学中的强化艺术,如袁汝俊在其他同学发言时坐姿很端正,杨老师表扬道:“看袁汝俊同学的坐姿多好看,老师就喜欢他。”这种课堂强化策略,对于老师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纪律的管理,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大家不妨一试。
乘法口诀评课稿10篇(扩展3)
——乘法口诀求商评课稿3篇
乘法口诀求商评课稿1
用乘法口诀求商是数学计算中一块重要的基石,它在整个计算领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第二单元就已经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本节课学习的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方法与前面的一致,所不同的只是数目大了些。下面我就覃老师老师教学这一课肤浅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一开始,覃老师老师创设同学们喜欢的“六一”儿童节,同学们为了庆祝自己的节日,正忙着准备彩旗、五角星和爱心气球。有效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有了兴趣,才能掘发孩子们巨大的潜能。出示主题图,覃老师老师:“同学们,你们能从图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同学们纷纷举手,争着把自己观察到的信息告诉老师。在练习中,通过“小鸟回家”和“小猪吹泡泡”的游戏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进一步激起学习的高潮。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教学例1时,覃老师老师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注意知识的迁移。由于学生已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老师在课堂上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思路,培养学生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技能。老师在课堂上注意对学生的评价,如:“你回答问题声音真响亮!”“你说得很完整!”老师在课堂上有目的的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表述,形成良好的数学表达习惯。
三、老师的课堂评价过于单一。
课堂评价有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和学生自评等几种形式。覃老师老师在课堂上只是老师评价学生,没有生生互评和学生自评。
乘法口诀求商评课稿2
《2、3的乘法口诀》是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5的乘法口诀基础上学习的。在这节课中,苗洁老师能够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口诀的来源,并自己编口诀。同时经过小组讨论、分析、归纳出口诀的规律,下面我简要地谈谈这节课中值得我学习的几个地方:
1、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师比较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比如课前准备好上课所需的"课本、练习本、笔、橡皮等;上课坐姿要正确,听讲怎样坐,写作业怎样坐;学生书写非常干净、工整;小组交流时应该怎样做等等。
2、注重知识形成过程
罗老师采用先学后教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教师先扶后放,根据乒乓球拍出示点子图,自己尝试编出了2的乘法口诀。同样的方法教学3的乘法口诀,这之后,根据2、3的乘法口诀和已经学过的5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引导学生会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教师适时、主动地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重知识形成过程的同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注重思维的培养。
罗老师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去总结口诀、理解口诀,从而发现每一句口诀的含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编出口诀,使学生能主动地去发现、探索、体验,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口诀,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取得了较大的收获。知识的获得完全依靠学生,主体地位比较突出。
我想教学例题时能否抛开书上的情境图,设计一些适合自己学生的情景事例,比如2、3的乘法口诀能否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得来,学生不但动手操作了,也比较直观,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更容易一些。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准确,设计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在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中,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形成了知识技能,又促进了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
乘法口诀求商评课稿3
听刘老师的《乘法口诀求商》这节课,我有以下感受:
第一:刘老师注重让孩子说出题中有几个要求,让孩子清楚先干什么,在干什么,具有条理性。
接着我觉得刘老师设计的用12个圆片*均分一分,让孩子动手摆一摆,同桌交流,这个题设计的非常好,不仅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而且强化孩子对除法的意义的理解。刘老师对于孩子回答的问题,及时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精神状态更加高涨,以及及时让学生整理学具。但是这个环节中我觉得刘老师如果让孩子汇报时能更强调让孩子说出*均分,加强*均分的意识,这样在处理信息窗时,孩子提问题时就能轻松自如的说出“*均”两字。
第二:处理信息窗时,刘老师注重让孩子懂得筛选信息,根据相关的信息提出相应的问题。当孩子列出算式时,刘老师让孩子说出为什么用除法?以及得数怎么来的?再次强调除法的意义以及让孩子探索算法。探索算法时,刘老师引导学生比较算法,找出最优化的方法。
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只要还有一个孩子举手,她都会给他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这点是我要学习的。
接着艾老师的《倒数》这节课,我的感受是:
第一:关于“倒”,这个多音字,
接着设计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找出答案。但是我觉得第2个问题:书中谁的发现使你得到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强调的是谁的发现,我觉得改为“用什么方法求一个数的倒数?”更贴近课题。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艾老师开始只是强调乘积是1,而忽视了让学生理解倒数是互相依存的关系。我觉得设计这样几句话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互为”:我和你是好朋友。我是你的好朋友,你是我的好朋友。而不能说成“我是好朋友,你是好朋友。”这是我的一点想法。
在巩固练习部分,艾老师设计的题步步深入,其中包含整数、带分数、小数如何求它们的倒数,课件设计的清晰、一目了然,我感觉能让学生最后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会更好。
乘法口诀评课稿10篇(扩展4)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0篇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乘法意义,掌握了1—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完成新的学习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简单推理以及发现规律的能力。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和认知特点,我认为学习重点是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掌握6的乘法口诀并熟记。难点是熟记6的乘法口诀,应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为此我设计了: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此环节与时俱进,以圣诞节送礼物为主线,图图带着他的小伙伴给大家送礼物了根据神奇的数字编码让学生寻找规律试编口诀,此基础上,进入第二环节。
(2)让每一位学生充分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此环节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放手让学生独立编口诀,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学习的成就感。同时让学生读、背自己编出来的口诀,师通过提问“你觉得哪几句比较好背?为什么觉得好背?”“哪几句口诀不好背?谁能有好方法能记住这句口诀?”进一步教给学生记忆口诀的方法。最后通过师生对口令、帮助学生记忆口诀。
(3)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体会到口诀的实际应用价值,求达到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深度参与,让每一位学生在训练中都得到发展。
这节课上完后,自己感觉整个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是很好的,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切实落实了新课标“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理念,充分地进行师生沟通、生生独立思维、再师生沟通,完成对6的口诀的编写,使每一位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方面,都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也体现了新课标“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在记忆口诀的过程中,为了体现“因材施教”,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我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鼓励学生用富有个性的方法进行记忆口诀,(如生:六七就比六六三十六多1个6,就记36加6得42等。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寻找适合自己的记忆口诀的方法。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所以,我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首先以贴近时事“圣诞送礼物,变静为动,教学效果好。再以“贴卡片”“摘苹果、”使学生对相应口诀与相应算式之间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有利于知识结构的形成。然后用“算雪花片、送打油诗1题进行既变静为动,对新知进行巩固,又深化融合了乘法意义和1—6的乘法口诀。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2
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乘法意义,掌握了1-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完成新的学习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简单推理以及发现规律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记忆6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是记忆“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这两句口诀。
在教学本课时,采用复习的方式导入。在教学新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孩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根据“每次坐6人”提出“2次,3次,4次,5次,6次分别能坐多少人?”接着借助以往的知识经验和学生一起列表解决问题。初步尝试列表的方法能解决类似的问题。进而借助表格列出乘法算式。在引导学生自主编口诀的过程中先引导再放手让学生自主编写口诀,最后引导学生发现相邻口诀之间的关系和运用口诀独立计算乘法算式。
不足之处:
一、复习环节中,复习方式和内容有待进一步改进。
复习环节为了节省时间,我只设计了两个环节。一个是齐背5的乘法口诀,另一个是口算几道乘法算式。教学乘法口诀时,口诀的记忆应该是重中之重,复习的环节应该充分发掘各种方式来背口诀,不能为了节省时间而齐备口诀。齐备口诀应该是效率最低的一种方式,看起来“热闹”,实际则是“会的早已会,不会的仍然不会”。背口诀是必须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男女互背,同桌互背,打乱顺序抽背,口诀接龙,上下句分开背诵,指名独背。方式多种多样,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背好口诀,以至于用好口诀。在进行口算乘法算式时,及时根据不熟练的孩子追问:“你是怎样算的?想的哪一句口诀?”以帮助计算不熟练的孩子更好地学会如何快速口算。
二、新授环节,问题提出的层次性、学生尝试的时效性、语言的精炼和准确性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在新授一开始,让学生从理解图意后提问题,学生只是明白了“每次坐6人”,但是对于能提什么样的问题还是不太清楚。导致需要学生猜测老师需要的答案“2次能坐多少人?3次、4次、5次、6次呢?”在这个问题的提出之前可以先试着提一个问题“2次能坐多少人?”接着问孩子“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我想孩子将会更有方向,会很快地提出老师想要的那个预设。在与学生一起列出表格,利用表格编写乘法口诀时,依旧出现了这种引导和目标不明确的情况。我只是示范了一句口诀的编写,(1个6 1×6=6 一六得六)接着就让孩子照样子,选择自己喜欢的两句口诀编一编。在编写的过程中孩子的积极性很高,但是有的孩子存在一定困难,几个几相加的“相加”这两字都没有写出来。在交流学生写法的时候孩子更是“漠不关心”。由于是孩子“喜欢”的口诀,因此编的很无序,为了让孩子看一遍大家编全的口诀,我选择了三个小朋友的作业来展示。但是孩子们看的都很混乱,不明白什么口诀是编过的,弄得整个反馈的过程很“冷”很无效。我想,我是过分强调了孩子学习的“自主性”而忽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我想,在学生编写口诀时,教师应该再指导编写一句口诀( 1个6 1×6=6 一六得六 2个6相加 2×6=12 二六十二 )接着让孩子将剩下的四句口诀都编写在本子上,我想这样孩子的编写应该更有序和有效,在反馈时孩子也能看的更明白。
说到语言的.精炼和准确性,这一直是我的软肋。每次上课前总是会想好哪些话可以省略,哪些话可以精简,哪些提问方式会好些。可是,随着课堂生成的不一致,往往会导致自己“言不由衷”,说完以后连自己都后悔了,想一巴掌拍死自己,这是一个教师能说出来的话吗?想要让自己的语言精练和准确,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仅需要我们熟悉教材和教学内容更需要我们借鉴有经验教师的经验。
三、留给孩子背诵、记忆口诀的时间太短。
在编写完口诀后,我只是让孩子先齐读了一下口诀,再让孩子自己读、背口诀,接着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觉得哪句口诀容易?哪句口诀比较难?”现在想来,这个问题应该放在学生读背之前,这样带着目的去读背,孩子将更有效率。在发现了较难的口诀时该如何解决呢?进而让孩子发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记忆口诀。接着我就进入到了下一个环节:根据口决能计算几道乘法算式。也就是试一试的内容。在教学完这一环节后一节课时间久差不多了,和我的本意在课堂结尾再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口诀有悖。因此,只能再让孩子齐读(背)了一遍6 的乘法口诀。
上完整节课,反思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有了不少收获:注重将教师的引导与孩子的自主学习相结合。既不能过分削弱教师的“引导作用”,也不能片面强调孩子的“自主性”。否则,教学将会变得很混乱、无序和低效。在学生进行活动时,务必明确活动任务,以确保活动的有效性。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自主尝试新知的形成过程。但同时也有一些困惑:让孩子背诵乘法口诀到底应该放在哪里?放在编写之后孩子缺少理解和运用的过程,觉得太机械;放在最后,就怕不够时间,导致缺失这个环节;想来想起,也许只有将背的过程渗透进练习的每一个环节才是最佳吧。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3
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乘法意义,掌握了1—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完成新的学习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简单推理以及发现规律的能力。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和认知特点,我认为学习重点是记忆6的乘法口诀,学习难点是记忆“六七四十二、六八四十八、六九五十四”这三句口诀。
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程中“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理念,更好地解决重难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我设计了:(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此环节与时俱进,以国庆为主线,大胆设计小猴在运动员进行曲的伴奏下,呈方阵行进入场,既让人精神为之一振,又不失活泼可爱,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紧接着,根据图形和表格,半扶半放地编出“一六得六”“二六十二”这两句口诀。在此基础上,进入第二环节。(2)让每一位学生充分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此环节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放手让学生独立编口诀,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学习的成就感。同时让学生读、背自己编出来的口诀,师通过提问“你觉得哪几句比较好背?为什么觉得好背?”“哪几句口诀不好背?谁能有好方法能记住这句口诀?”进一步教给学生记忆口诀的方法。最后通过师生对口令、男女生对口令、集体背口诀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口诀。(3)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体会到口诀的实际应用价值。此环节与第一环节遥呼相应,以国庆为主线,穿插“小猫摘苹果”,最后出示“动物庆国庆”的思维训练题。这一组练习题,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渗透不同的数学小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能力。(4)设计一系列扎实有效的课堂活动,力求达到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深度参与,让每一位学生在训练中都得到发展。
这节课上完后,自己感觉整个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是很好的,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切实落实了新课标“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理念,充分地进行师生沟通、生生独立思维、再师生沟通,完成对6的口诀的编写,使每一位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方面,都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也体现了新课标“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在记忆口诀的过程中,为了体现“因材施教”,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我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鼓励学生用富有个性的方法进行记忆口诀,(如生:六七就比六六三十六多1个6,就记36加6得42等。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寻找适合自己的记忆口诀的方法。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所以,我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首先以贴近时事的“小猴庆国庆”导入课题,变静为动,教学效果好。再以“鸽子送信”对“想一想”和“想想做做”第3题进行组合,这样既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又使学生对相应口诀与相应算式之间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有利于知识结构的形成。然后用“国庆蛋糕图”对“想想做做”第1题进行组合,既变静为动,提高孩子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结论。用“小猫摘苹果”对“想想做做”第4题重新设计,让学生不再在枯燥的口算中练习,而是在抢答中,人人参与,快乐积极地主动思考,达到练习目的。最后还是以“国庆”为主线,设计了“爸爸庆国庆”和“小动物庆国庆”,既把“想想做做”第5题不着痕迹地揉合进练习中去,又深化融合了乘法意义和1—6的乘法口诀。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4
听了何老师的课有以下的看法:
1、在进行6的乘法口诀的教学时图片按照书本中金鱼的形状剪下来,并且每个三角形涂上不同的色彩,然后在进行教学时把金鱼一个一个地贴在黑板上,涂上颜色的金鱼首先比较形象,颜色也比较漂亮,比较新鲜 ;这样小朋友比较感兴趣,能够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
2、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让小朋友们看1条鱼有几个三角形, 1条鱼有6个三角形,加1条鱼也就加了6个三角形的`过程,所以采用一张一张贴在黑板上这种方式不但可以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而且还能更形象地体现出一个个加的过程,进而让小朋友进一步体会乘法算式的意义,从而一张一张加进去把表格填完整,接着在小朋友理解表格的意义后让小朋友们自己动手写出乘法算式并写出相应的乘法口诀,并把书本中的算式与口诀填完整。
3、小孩子对于这堂课他们的反应比较好,也许是在这节课中应用了不同的方式来学习,所以小孩子比较感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所以一整堂课下来感觉小孩子比较感兴趣,上课也比较积极发言,对于原本就枯燥的数学内容,应该多想一点不同的学习方式,这样小孩子才不会觉得无聊,才会认真听讲,这样上课才更有效率。
4、激活了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让学生自主尝试,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进行充分的探讨交流,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为编6的乘法口诀作了充分准备,同时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小组学习活动的能力。
5、练习的设计,体现了趣味性、层次性。老师流畅、紧凑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全神贯注参与教学活动,非常重视地引导学生探究新知,有效组织学生进行数学交流。
6、何老师这节课的练习设计若加入一些生活数学的题目和加深一点梯度更佳。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5
一、创造机会,自主探索参与研究
1、在教学本节课时学生已具备自己推导、编写口诀的能力,所以教学中,先让他们探讨(能独立解决自己思考,能力较差同桌合作)6的乘法口诀,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2、改变传统教学中集体读、背的方式,以通过检查计算机中小女孩编的口诀加深了对口诀的记忆。让学生可以在广阔的空间和充裕的时间中,以学习主人的姿态发展自我。同时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体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二、创新练习,培养合作竞争意识
本节课的练习形式新颖,内容趣味性强,难度有层次。“勇夺红旗小队”、“看票上火车”的练习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有助于学生相互支持,激发了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也把整节课推向了高潮。
三、赏识激励,促进终身学习能力
在本节课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赏识性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我也挺佩服你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增强自信心,体验成功,为他们终身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6
《6的乘法口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的第十一课时的内容。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教材内容的呈现是在学生学“2—5的乘法口诀”以后。由于他们已经具有学习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体现了提高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熟练口算表内乘法,是每个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计算能力。因此,本课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理解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难点是怎样去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①、通过观察、探索,使学生知道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
②、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
③、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根据教学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我采用了:
1、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情景里亲自动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过如此简单,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2、游戏教学法。即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做中学、玩中学”的体现。因为小学生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说教”,应该更多的时间是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更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主要培养了学生以下学习方法:
1、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共同讨论,在自主探索中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戏中运用学习成果,把数学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
2、在游戏中运用学习成果,把数学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
3、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
本堂课的重点,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观察图画,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并加以记忆。根据教材的主题图,我逐一出示小鱼(1条小鱼由6个全等三角形组成,一共出示6条)。学生观察图画,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①、填表。
②、根据表格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
③、根据乘法算式归纳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④、根据“口诀”还能想出另一道乘法算式吗?
前面已对“2—5的乘法口诀”有了理解和掌握,再通过这一系列的探索,本课的难点就被一步步地突破了。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所以我们要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如:
①61页“做一做”,呈现用6根小棒摆成的六边形直观图,以口答“摆2个六边形用多少根小棒?摆……”巩固6的乘法口诀;
②63页第6题,填空题,题目以图文结合形式给出一只蚂蚁6条腿的条件,让学生分别填出3只、6只蚂蚁多少条腿;
③怎样很快地算出在上课的学生的人数(每6人一组,共6组)?
为了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和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我又设计了下面一系列相干的“游戏”(播放音乐)。让学生在游戏中有所巩固,有所收获。如:
①开火车:让同组的同学按顺、逆时针的方向,接下去说“口诀”;
②投信:把写有算式的.卡片投放到写有口诀的盒子里;
③摘苹果:先说出想要摘那个苹果(6乘几或几乘6),再说出其相关的口诀,说对了就把苹果摘走,否则不能。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7
这节课一开始,我刚说了:“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6的乘法口诀’!不料话语还未落地,便听到了那些爱表现、喜炫耀的声音:“我会、我会!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好几分钟后,“嘘!老师看你呢!”同桌悄悄地捅了捅他们,他们下意识地吐了吐舌头,赶快挺直坐正了可是又有一些同学好像并没发现什么似的,也随之怡然自得且摇头晃脑地向周围的人炫耀……更可恶的是居然还有一些学生做他们的热心听众,并不时地插上几句,整个教室的后排起了“嗡嗡”的声音,前面有些孩子急忙劝道“别说啦!别说啦!安静!”于是,“嗡嗡”的声音开始逐渐地减弱,同学们也开始逐渐地坐正,教室里终于安静下来!“都会了?”带着这样的一丝疑惑,我开始问道:“哪些同学已经会背6的乘法口诀了?”孰不知,这一问,同学们的眼睛顿时一亮,那一双双小手就像雨后春笋般“刷刷”地举了起来!“这可怎么办?”我心底不禁升起一串大大且长长的问号“讲,还是不讲?”“讲,已经都会了,不讲,又不合适。”“怎么办?怎么办?”我的脑海里一片空白。几秒钟之后,我稍稍镇定,问道:有谁愿意站起来大声背一次6的.乘法口诀?”这时,我发现有一只犹豫的小手缓缓地举起来,于是便决定请这位*时少言寡语的同学来背。“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声音虽然不大,但却足以让教室里的每一个人听得清楚!其他的同学似乎也跃跃欲试。而此刻,我的心情慢慢转晴,但新的疑惑却又在心底油然而生:这么熟练的背诵,是否来自真正的理解呢?于是我便问道“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学生七嘴八舌的回答“是我爸爸教的”“从铅笔盒上看到的”“我从书上看到的”……趁机我表扬“这是一个好现象,很好,大家都懂得预习了!可是,你们知道每一句口诀是什么意思?它是怎么得来的吗?”举起的小手竟在瞬间变得寥寥无几,大多数学生的脸上一片茫然!于是我抓住这个机会,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学习口诀的意义,整节课的气氛非常好,绝大多数同学在下课时都已会背6的乘法口诀。
回想这一节课的教学,课的开始,一部分学生已能流利的背诵6的乘法口诀,这正是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还没学,学生就能背诵,完全打乱了我教学设计的阵脚。但是我没有压抑学生的“不教先知”,没有制止学生的“畅所欲言”,而是在学生叽叽喳喳的背诵中,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设计,并及时调整。学生不是一张白纸,给学生自由,给学生鼓励,孩子们才会学得更主动。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8
1、这部分内容可以用4课时进行教学。教学例1例6,完成练习六和练习七中的作业。
2、教学口诀时,由于1个几的乘法口诀比较难理解,为了集中解决编乘法口诀的问题,可以先归纳2的乘法口诀。教学2的乘法口诀时,要结合乘法的意义通过直观弄清口诀的来源。如教学2的乘法口诀,可以按照教材的顺序,先摆2根小棒,说明是1个2;再摆2根小棒,求一共是多少根,先写出加法算式,强调2个2根,再改写成乘法算式。然后,联系乘法算式引出的乘法口诀,并说明口诀“二二得四”就表示2个2得4。让学生明白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
3、教学3的乘法口诀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三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写出3;再摆出第二个和第三个三角形,分别让学生看图写出连加算式,并改写成乘法算式。然后,再编出乘法口诀,2个3是6归纳出“二三得六”,3个3是9归纳出“三三得九”。教学4的乘法口诀也要让学生动手摆小棒。然后,看看摆好的小棒,列出乘法算式,再归纳出4的乘法口诀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4、1个几的乘法口诀可让学生先想一想,再联系已出现的乘法口诀推出来。如问2个2是4,1个2是几,2个2是4,口诀是“二二得四”,1个2的口诀应该怎样说。教学2的乘法口诀以后,再用同样的方法归纳出“一三得三,一四得四”。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学生想1的乘法口诀,并联系“一二得二,一三得三,一四得四”来推理:1个2是2,1个3是3,1个4是4,那么1个1还是1,也就是1乘1得1,由此推出“一一得一”。
5、教学2、3、4的乘法口诀以后,教师可以按照第35页乘法口诀表的形式,把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一三得三……写在一张大纸上,挂在教室的墙上,以后随讲随填,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乘法口诀表。*时可以把每句口诀的得数盖住,用它练习乘法口诀,练习时可以让学生横着背、竖着背、拐弯背。还要训练学生随便抽问一句能很快说出得数,以防止问到一句口诀学生都要从头背起。
6、做教科书第22页“做一做”中的第1、2题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再集体订正。这样的练习题可以帮助学生通过计算巩固乘法口诀。
7、教学第22页例4时,可以启发学生边摆圆片边想,要算一共有多少个圆片,有几种算法。引导学生先横着看,再竖着看,然后,让学生独立地将结果填写在书上。接着,再让学生比较两个式子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相同点是两个式子的积都是8,不同点是4和2两个数在乘法算式中的位置交换了。在此基础上,得出: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教学时,只要使学生对这句话的意思理解了就可以了,不要求学生能够完整地叙述出来。最后,要向学生说明:因为4×2和2×4积是相同的,所以计算时可以用同一句口诀“二四得八”;以后遇到了2和4相乘,不管哪个数在前,都可以用口诀“二四得八”算出得数。
8、在这之前,教材中编入的是用2、3、4的乘法口诀计算前一个因数大于后一个因数的式题,学过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以后,要注意练习前一个因数小于后一个因数的式题,使学生也能用乘法口诀很快地算出得数来。
9、关于练习六中一些习题的教学建议
第1题,教学时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能背出1~4的乘法口诀,而且要比较熟练。某个学生乘法口诀不熟,或者某个学生某句口诀不够熟练,教师都要及时给予帮助。
第2题,要求学生不仅能够顺着背出乘法口诀,而且还能随便抽问一句口诀也能很快说出得数。教学时,除了让学生把口诀填完整以外,还可以多做一些口头练习。
第5题是加法和乘法对比练习题。开始学习乘法时,有些学生往往容易跟加法混淆,例如336。为了使学生能很好的辨别加法和乘法,教材安排了加法和乘法的对比练习题。练习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并弄清两种运算方法有什么不同。提醒学生在计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
第6题的第(1)小题,如果学生回答12角,可以再追问12角是几元几角。第(2)小题表示每瓶有4朵花,问4瓶有多少朵花。这些题都可以用来加深学生对乘法的认识,也为后面学习乘法应用题打下一些基础。这两题只要求学生写出得数就可以了,不要求学生写算式。
10、教学第25页例5时,教师可以先出示3盘桃,每盘3个,提问:一共有多少个桃?用什么方法解答?可能有的学生用加法,有的学生用乘法,教师板书两种算法的算式。然后再出示一盘,盘上放2个桃,提问:现在有多少个桃?用什么方法解答?引导学生一起研究做法,比较自然地列出两个算式,使学生重点掌握乘加式题的计算方法。乘减式题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再做有针对性的指导。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9
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乘法意义,掌握了1—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完成新的学习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简单推理以及发现规律的能力。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和认知特点,我认为学习重点是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掌握6的乘法口诀并熟记。难点是熟记6的乘法口诀,应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为此我设计了: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此环节与时俱进,以圣诞节送礼物为主线,图图带着他的小伙伴给大家送礼物了根据神奇的数字编码让学生寻找规律试编口诀,此基础上,进入第二环节。
(2)让每一位学生充分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此环节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放手让学生独立编口诀,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学习的成就感。同时让学生读、背自己编出来的口诀,师通过提问“你觉得哪几句比较好背?为什么觉得好背?”“哪几句口诀不好背?谁能有好方法能记住这句口诀?”进一步教给学生记忆口诀的方法。最后通过师生对口令、帮助学生记忆口诀。
(3)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体会到口诀的实际应用价值,求达到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深度参与,让每一位学生在训练中都得到发展。
这节课上完后,自己感觉整个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是很好的,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切实落实了新课标“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理念,充分地进行师生沟通、生生独立思维、再师生沟通,完成对6的口诀的编写,使每一位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方面,都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也体现了新课标“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在记忆口诀的过程中,为了体现“因材施教”,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我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鼓励学生用富有个性的方法进行记忆口诀,(如生:六七就比六六三十六多1个6,就记36加6得42等。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寻找适合自己的记忆口诀的方法。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所以,我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首先以贴近时事“圣诞送礼物,变静为动,教学效果好。再以“贴卡片”“摘苹果、”使学生对相应口诀与相应算式之间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有利于知识结构的形成。然后用“算雪花片、送打油诗1题进行既变静为动,对新知进行巩固,又深化融合了乘法意义和1—6的乘法口诀。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0
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乘法意义,掌握了1—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完成新的学习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简单推理以及发现规律的能力。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和认知特点,我认为学习重点是记忆6的乘法口诀,学习难点是记忆“六七四十二、六八四十八、六九五十四”这三句口诀。
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程中“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理念,更好地解决重难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我设计了:(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此环节与时俱进,以国庆为主线,大胆设计小猴在运动员进行曲的伴奏下,呈方阵行进入场,既让人精神为之一振,又不失活泼可爱,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紧接着,根据图形和表格,半扶半放地编出“一六得六”“二六十二”这两句口诀。在此基础上,进入第二环节。(2)让每一位学生充分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此环节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放手让学生独立编口诀,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学习的成就感。同时让学生读、背自己编出来的口诀,师通过提问“你觉得哪几句比较好背? 为什么觉得好背? ”“哪几句口诀不好背?谁能有好方法能记住这句口诀?”进一步教给学生记忆口诀的方法。最后通过师生对口令、男女生对口令、集体背口诀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口诀。(3)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体会到口诀的实际应用价值。此环节与第一环节遥呼相应,以国庆为主线,穿插“小猫摘苹果”,最后出示“动物庆国庆”的思维训练题。这一组练习题,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渗透不同的数学小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能力。(4)设计一系列扎实有效的课堂活动,力求达到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深度参与,让每一位学生在训练中都得到发展。
这节课上完后,自己感觉整个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是很好的,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切实落实了新课标“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理念,充分地进行师生沟通、生生独立思维、再师生沟通,完成对6的口诀的编写,使每一位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方面,都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也体现了新课标“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在记忆口诀的过程中,为了体现“因材施教”,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我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鼓励学生用富有个性的方法进行记忆口诀,(如生:六七就比六六三十六多1个6,就记36加6得42等。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寻找适合自己的记忆口诀的方法。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所以,我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首先以贴近时事的“小猴庆国庆”导入课题,变静为动,教学效果好。再以“鸽子送信”对“想一想”和“想想做做”第3题进行组合,这样既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又使学生对相应口诀与相应算式之间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有利于知识结构的形成。然后用“ 国庆蛋糕图”对“想想做做”第1题进行组合,既变静为动,提高孩子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结论。用“小猫摘苹果” 对“想想做做”第4题重新设计,让学生不再在枯燥的口算中练习,而是在抢答中,人人参与,快乐积极地主动思考,达到练习目的。最后还是以“国庆”为主线,设计了“爸爸庆国庆”和“小动物庆国庆”,既把“想想做做”第5题不着痕迹地揉合进练习中去,又深化融合了乘法意义和1—6的乘法口诀。
乘法口诀评课稿10篇(扩展5)
——7的乘法口诀说课稿10篇
7的乘法口诀说课稿1
各位评委老师,早上好!下面我将开始我的说课。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八单元第1课时的内容《7的乘法口诀》。我将从以下七点介绍我对本节课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上册认识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让学生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逐步熟记7的乘法口诀,能够熟练运用口诀计算有关的表内乘、除法,同时也为今后进一步探索8、9的乘法口诀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对编制口诀已有基本掌握。本节课的学习为后面二年级学习8、9的乘法口诀打基础。
三、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
基于以上的教材、学情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
知识与能力:学生亲身经历7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逐步熟记口诀,能熟练运用口诀计算有关的表内乘、除法。
过程与方法:能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简单推理及发现规律的能力,进一步感受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含义,熟记口诀。
教学难点: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含义。
四、教法学法分析
因为是低年段教学,教学中我注重直观教学,让学生开展小组活动,写一写、画一画、算一算、说一说,亲身经历7的乘法口诀编制过程。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孩子学习数学不仅仅通过教师教授,更多的通过自主实践、自主探究来获取知识,获得体验。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我会鼓励学生通过讨论与实践、合作与交流的方法加深认知。
五、教学准备
本节课前,为方便教学,教师将准备好口算卡片、口诀卡片、48张白纸、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为了使上述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切实落实,我预设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①创设情境,探求新知;②深入认识,完善新知;
③巩固练习,强化新知;④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①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兴趣是激发探究欲望的基础,我以小船拼图的情境引入。
1、看图说出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和口诀。
出示由七块三角形拼成的小船拼图,共4条,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口诀:
3—5分钟的铺垫使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开始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习兴趣,产生深入探究新知识的需要,在下面的环节中积极思考。
②深入认识,完善新知
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教学本节课的重难点。为了突破重难点,我安排了小组活动。
活动一:写出7句口诀
师:7的口诀有几句?
生:7句。
师:请你在小纸片上写出7句口诀。
时间:2分钟
活动二:在7句口诀中找出较容易的或者较难的一句,想想你是怎么编出这句口诀的,写在小纸片上。
时间:2分钟。
要求:7句口诀全部涉及到。
注意:展示时要让其他小朋友听懂。老师在学生谈论思考过程中找特殊方法,如:同一句口诀不同方法得到、不同口诀同一种方法得到。
【设计意图】:这种活动形式新颖,学生乐于思考,同时可启发学生通过多样的形式汇报,如:加法、乘法含义,乘法算式,乘加、乘减,画图。汇报中设计到乘加、乘减,与想想做做第1、2题相联系,并指出:记忆口诀时我们可以通过前一句或后一句口诀得到。
活动三:齐读口诀
时间:半分钟。
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整地读口诀,看能读几遍。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经历了编制口诀的过程后,这一环节希望通过齐读,让学生对7的乘法口诀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并逐步熟记。齐读的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口诀应用汉字书写,这也是学生的易错点。
活动四:记忆口诀
三七() ()二十八()七四十二
七七() ()三十五()七十四()
⑴2小组开火车说一说;⑵学生自己说;
⑶1个学生说全部题目(计时);⑷同合作两人互相说。
【设计意图】:采用对口令的游戏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反复练习,让学生充分记忆口诀,逐步熟记7的乘法口诀,为后面运用口诀进行计算做铺垫。
活动五:利用口诀进行计算。
7×()=21 6×()=42 4×()=28
14=()×2 ()×7=35 49=()×()
⑴1组开火车说一说;⑵师生合作说一说。
变式:6×7+7=□×□
3×7—7=□×7+7=□×7
【设计意图】:学习1—6的乘法口诀时,发现学生遇到形势多变的口算时易出现错误,所以这一环节我加入了这些题,有“()”在前面的,“()”在后面的及知道积,求两个乘数的。
教师教学中注意时间分配,通过自主探究、同班分享等活动完善教学,使学生获得编制口诀、记忆口诀的活动经验,层层递进,有扶有放,这样才能尽量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多元智力发展理论,也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③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为了考查学生对口诀的掌握,我安排了书上63页的想想做做3、4、5。
3、⑴看口诀想算式⑵看算式想口诀(加入乘法、除法算式)
4、口算(计时)
5、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的,在新授内容完成后立即开展巩固练习,可以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我想这样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④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良好的习惯在教育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会整体梳理今天学习的知识脉络,学生说说今天的收获,还可以让谈谈自己学习的体会,评价一下自己的课堂表现,帮助学生形成及时总结的好习惯。同时我安排了一个活动:拓展延伸。拓展活动是为了让班级没有吃饱的孩子课后继续深入研究,这样的安排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符合“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这一理念。
七、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凸现重点,彰显有点的精要部分,我觉得也许会在课堂上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本节课,我将在课堂的自然生成中完善我的板书。
7的乘法口诀
一七得七、1个7 1×7 7×1
二七十四、2个7相加2×7 7×2
三七二十一、3个7相加
3×7 7×3 2×7+7 3×7—7
四七二十八、4个7相加
4×7 7×4 3×7+7 5×7—7
五*十五、5个7相加
5×7 7×5 4×7+7 6×7—7
六七四十二、6个7相加
6×7 7×6 5×7+7 7×7—7
七七四十九、7个7相加
7×7
以上说课仅仅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教学设想。在实际教学中我将努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发展性,及时调控学习过程。因为实践经验不足,说课中有很多欠缺甚至错误的地方,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促进我自身业务水*的更好的发展,谢谢!
7的乘法口诀说课稿2
一、教材
《7的乘法口诀》是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8页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二年级学生。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2~6的乘法口诀后,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出7的乘法口诀,以及应用训练的基础上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科书的重点,教材加强了“口诀推导”的教学,同时强化了动手、动脑练习,安排了四组综合练习及一个单元的复习。目的是通过各种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教材从七星瓢虫身体上的黑点入手,在数字7连加的基础上,得出乘法算式,引导学生总结出7的乘法口诀 。
二、教学目标
由于二年级学生处在低年级阶段,心理年级和理解能力都不是很好,因此太过文字的教学,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应该在玩中学、做中学,通过一些简单的动手操作、娱乐,达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并学会运用知识的目的,所以我做了下列教学目标的确定:
1、使学生经历推导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并熟记7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计算7的乘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目标)
2、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认识7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技能目标)
3、通过学生自编乘法口诀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技能目标)
4、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通过讲解七星瓢虫是益虫,让孩子要有爱心,懂得爱护瓢虫。(情感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规律,结合本课知识特点及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形成成过程,能用口诀正确计算7的乘法。
教学难点: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并记住7的乘法口诀,学会用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法
依据《新课标》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推导7乘法口诀时,采用实践探索法(动手数),让学生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学得有亲切感。在习题练习中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能正确运用。在交流总结时采用演绎概括法,引导学生总结出口诀特点。具体的教学中还注意两点:
一是:发扬教学民主,用赞许、激励、表扬,体验成功,创设情境等方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二是:合理应用电子教手段,通过多元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五、学法
由于二年级学生心理渐趋稳定,可以熟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并出现竞争意识。因此,学法上我会采用:
(一)学生观察图画,共同讨论,在自主探索中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在作业练习中运用学习成果,把数学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
(三)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 (四)学生自编口诀,并给与适当鼓励、表扬。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揭示课题
回顾已学1~6的乘法口诀,从展示七星瓢虫图片过渡到7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 自主探究第一部分(知识获取)
1、首先出示准备好的七星瓢虫图片,数一数,1只七星瓢虫身上有几个黑点 。
2、提问:①1只七星瓢虫身上有7个黑点,就是1个7,2只七星瓢虫身上是几个7相加?鼓励学生列乘法算式。想一想,这句口诀还能计算哪个乘法算式?
板书:3个7相加 7×3=21 3×7=21 三七二十一
②如果有3只7星瓢虫、4只7星瓢虫……7只7星瓢虫,各有多少个黑点 呢?
③完成给出的附表,
黑点的点数 : 7、14、21、28、35、42、49
3、完善7的乘法口诀,引导学生让学生尝试编出乘法口诀。
板书:《7的乘法口诀表》
(这里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习,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得到充分体现。在交流时,不仅要让学生积极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过程,还要让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优化自己的思维过程。)
第二部分(巩固练习) 出示课件:
1、圈一圈,填一填。
观察一幅图,说说从图上看懂了些什么?同桌兼相互问答,然
后抽学生回答,说说利用的是哪句口诀计算的"。 (强调这一幅图可以有两个不同的算式并且用一句口诀来计算。) 2、孔雀开屏:
先让学生自己在课本中填写,然后指名学生说说是如何得到的答案,强调可以用一句口诀来计算。 3、拓展练习:
看谁做得又快又准,集体订正。(鼓励表扬,发扬榜样,竞争作用)
七、板书
《7的乘法口诀表》
八、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有什么高兴的事儿? 还有什么遗憾的事儿?
本节课的设计,我力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出发,让学生在图画和故事情境中学习,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处处都隐藏着乘法口诀。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所有内容,谢谢大家!
7的乘法口诀说课稿3
一、说教材
《7的乘法口诀》是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
七单元第一节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教学的。7的乘法口诀的编排,与一年级(下册)6的乘法口诀类似,包括例题、想一想和想想做做。在例题中编出乘法口诀,在想一想中用乘法口诀算乘法。由于学生在学习1——6乘法口诀时已有编制口诀的活动经验和方法,教材在这里创设了活动情境,预留了需要学生思考和填写的“空白”,安排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规律,结合本课知识特点及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经历推导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并熟记7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计算7的乘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认识7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3、在学生自编乘法口诀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能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7的乘法。
教学难点: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并记住7的乘法口诀。
二、说教法
依据《新课标》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推导7的乘法口诀和讨论怎样记忆时分别运用直观演示、实践探索、观察比较、演绎概括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说学法
让学生自主参与编制乘法口诀的活动,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掌握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利用相邻乘法口诀间的联系来理解并记忆乘法口诀,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学习用数学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旧知 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1——6的乘法口诀是怎么编的吗?(通过提问,激活学生已有的旧知)
2、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7的乘法口诀。
(二)动手操作 自主探究
1、学具操作,用 摆小船,数一数,摆一只小船用几个 ?
2、提问:如果摆2只小船、3只小船、4只小船……7只小船,各需要多少个 呢?你们能完成这个表格吗?
船的只数 1 2 3 4 5 6 7
的个数
3、摆1只小船用了7个的个数的个数 ,就是1个7,摆3只小船是几个7相加?谁能列乘法算式?你还能编出乘法口诀吗?想一想,这句口诀还能计算哪个乘法算式?
板书:3个7相加 7×3=21 3×7=21 三七二十一
4、你还能编出7的其它口诀吗?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方式,展开自主学习)
5、完善7的乘法口诀,引导学生把口诀补充完整。
6、自己看乘法算式,读乘法口诀。
比较乘法算式和口诀,引导学生发现几个几的积比它前面的几个几多几,比它后面的几个几少几,即“是几的口诀相邻之间的积就相差几”的规律,为学生记忆乘法口诀作准备。
(这里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习,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让学生的潜能得到
发展,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得到充分体现。在交流时,不仅要让学生积极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过程,还要让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优化自己的思维过程。)
(三)练习
1、根据口诀写出两道算式
四七二十八
2、给小动物找家
三七二十一 二七十四 五*十五 一七得七 七七四十九 四七二十八 六七四十二
7×2 7×1 7×4 7×7 6×7 7×3
4×7 7+7+7|+7+7+7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五*十五里面没人住)
小兔子住在五*十五里面,你认为他符合什么条件?
3、有一只小动物只记得口诀五*十五,四七( )、六七( ),它都不记得了,怎么办?谁来帮帮它?
4、( )×7=( ) 5×( )( )
127×( ) 37
整个练习设计遵循“多样性、灵活性、开放性”原则,给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7的乘法口诀说课稿4
说教材:
用乘法口诀求商是数学计算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整个计算领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用乘法口诀求商分为两段学习。在第一阶段,即在本册的第二单元,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着重让学生掌握用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在第二阶段,即本单元,学习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决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一幅学生熟悉的“欢乐的节日”的主题图,引出要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如:“做了56面小旗,要挂成8行。*均每行挂几面?”通过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体会求商的计算是解决问题的需要,用乘法口诀求商是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因此必须学好这部分知识。
教材先呈现56/8的计算思路,流出空白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56 /7,再在主题图“欢乐的节日”中提供两组素材,引出“49 /7”、27 /9”,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以上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掌握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技能。
说教学目标:
用7、8、9的陈法口诀求商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并能比较熟悉地进行除法的求商。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重点、难点:
学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并进一步掌握关于除法的基本应用题的解答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过程:
1、 课前三分钟:
为了让学生都复习一下7、8、9的乘法口诀,所以我让练说的学生*被7—9的乘法口诀。
2、 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课本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其中的数学信息,从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让学生把观察到的数学信息读一遍,从而加深印象,并逐步理解其中的意思。
3、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我把数学信息写在纸上,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主要是让学生列算式,求得得数,让学生说一说得数是怎么求得的,你是怎么想的,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根据哪句乘法口诀进行计算的,为什么会想到这句口诀。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有的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时候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有的就直接列了一个算式,求得得数了,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比较顺利,能够知道怎样说比较好,比较通顺。
4、交流导思:
小组进行汇报,在这其中,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小组间自由提问,这样就真正是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做到老师是引导者了。 “小老师”也就发挥作用了,我在设计课的时候,如果哪个同学说的好,就把“小老师”的牌子挂上,而且对于发言较好的同学要给予相应的奖励物,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汇报完成后,问学生还有没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引导学生说一说8/8和8/1是多少,乘法口诀是什么,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在以前学习的时候,学生遇到类似的问题就不知道怎么回事了,所以我在这里着重引导一下学生,避免知识上的疏漏。
5、巩固拓展:
我把课本练习题作为巩固拓展练习,目地是让学生巩固一下所学知识,让学生能够熟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课堂检测:
我设计了四道检测题,检测一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后,对本节课教学进行如下反思:
1、课前三分钟的形式有些单调,如果再变换一下形式就会更好了。
2、开始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有些长,而且在小组合作前提出的要求太笼统,目地性不是很强。如果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解决,就会不那么耽误时间了。
3、小组汇报完成之后,教师应该进行总结方法,或是让学生进行总结方法,如果总结不出来,可以让学生做练习的时候进行总结方法,可以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4、练习题的设计有些难,应该降低一下难度。
5、鼓励性语言较少,教师的语言缺少激情。
7的乘法口诀说课稿5
一、教材
《7的乘法口诀》是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8页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二年级学生。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2~6的乘法口诀后,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出7的乘法口诀,以及应用训练的基础上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科书的重点,教材加强了“口诀推导”的教学,同时强化了动手、动脑练习,安排了四组综合练习及一个单元的复习。目的是通过各种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教材从七星瓢虫身体上的黑点入手,在数字7连加的基础上,得出乘法算式,引导学生总结出7的乘法口诀 。
二、教学目标
由于二年级学生处在低年级阶段,心理年级和理解能力都不是很好,因此太过文字的教学,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应该在玩中学、做中学,通过一些简单的动手操作、娱乐,达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并学会运用知识的目的,所以我做了下列教学目标的确定:
1、使学生经历推导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并熟记7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计算7的乘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目标)
2、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认识7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技能目标)
3、通过学生自编乘法口诀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技能目标)
4、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通过讲解七星瓢虫是益虫,让孩子要有爱心,懂得爱护瓢虫。(情感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规律,结合本课知识特点及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形成成过程,能用口诀正确计算7的乘法。
教学难点: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并记住7的乘法口诀,学会用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法
依据《新课标》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推导7乘法口诀时,采用实践探索法(动手数),让学生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学得有亲切感。在习题练习中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能正确运用。在交流总结时采用演绎概括法,引导学生总结出口诀特点。具体的教学中还注意两点:
一是:发扬教学民主,用赞许、激励、表扬,体验成功,创设情境等方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二是:合理应用电子教手段,通过多元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五、学法
由于二年级学生心理渐趋稳定,可以熟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并出现竞争意识。因此,学法上我会采用:
(一)学生观察图画,共同讨论,在自主探索中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在作业练习中运用学习成果,把数学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
(三)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 (四)学生自编口诀,并给与适当鼓励、表扬。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揭示课题
回顾已学1~6的乘法口诀,从展示七星瓢虫图片过渡到7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 自主探究第一部分(知识获取)
1、首先出示准备好的七星瓢虫图片,数一数,1只七星瓢虫身上有几个黑点 。
2、提问:①1只七星瓢虫身上有7个黑点,就是1个7,2只七星瓢虫身上是几个7相加?鼓励学生列乘法算式。想一想,这句口诀还能计算哪个乘法算式?
板书:3个7相加 7×3=21 3×7=21 三七二十一
②如果有3只7星瓢虫、4只7星瓢虫……7只7星瓢虫,各有多少个黑点 呢?
③完成给出的附表,
黑点的点数 : 7、14、21、28、35、42、49
3、完善7的乘法口诀,引导学生让学生尝试编出乘法口诀。
板书:《7的乘法口诀表》
(这里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习,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得到充分体现。在交流时,不仅要让学生积极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过程,还要让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优化自己的思维过程。)
第二部分(巩固练习) 出示课件:
1、圈一圈,填一填。
观察一幅图,说说从图上看懂了些什么?同桌兼相互问答,然
后抽学生回答,说说利用的是哪句口诀计算的。 (强调这一幅图可以有两个不同的算式并且用一句口诀来计算。) 2、孔雀开屏:
先让学生自己在课本中填写,然后指名学生说说是如何得到的答案,强调可以用一句口诀来计算。 3、拓展练习:
看谁做得又快又准,集体订正。(鼓励表扬,发扬榜样,竞争作用)
七、板书
《7的乘法口诀表》
八、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有什么高兴的事儿? 还有什么遗憾的事儿?
本节课的设计,我力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出发,让学生在图画和故事情境中学习,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处处都隐藏着乘法口诀。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所有内容,谢谢大家!
7的乘法口诀说课稿6
一、教学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为后面自主探索8和9的乘法口诀做好铺垫,这样的安排有助于学生利用迁移规律学习新知,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喜欢数学。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熟练掌握1-6的乘法口诀,并初步有了运用乘法口诀进行口算的能力。虽然二年级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但也初步具备了观察、探索、概括的能力,因此在学习7的乘法口诀时可以尝试放手,鼓励学生根据前面对“1-6的乘法口诀”学习的经验自主编制并发现特点,把记忆口诀的难度分散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本节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让学生经历编写7的乘法口诀过程,知道7的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掌握口诀的特征。
2.熟记7的乘法口诀,会运用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以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编写口诀,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类推能力。
2.在活动和游戏中记忆口诀,激发学生记忆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并能初步学会用类推方法学习新知识。
四、教学重难点:
由于乘法口诀是小学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今后计算具有重要的作用,还因为口诀数量增多和积的增大,学生记忆困难,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
教学重点:编制7的乘法口诀,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教学难点:熟记7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计算。
五、教法与学法分析: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本着“思路让学生想,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得,小结让学生讲”的原则,我确定如下教法和学法:
1.教法:先学后教,当堂内化。
2.学法: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善于思考,积极探索,学会用已有知识类推出新知识。
其中主要渗透了两种数学思想:
一是利用知识迁移得到新知的类推思想;二是最后一题把复杂变为简单的转换思想。
六、教学程序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如下六个环节:
教学流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1.学生抢答。
2.根据七巧板说出上课标题。
3.猜测7的乘法口诀的样子
1.出示提示语。
2.书写课题并出示学习目标。
通过猜一猜,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以已有知识经验尝试说出7的乘法口诀的特点。
(二)
探究新知
编制口诀
学生完成课堂作业单,列出乘法算式,最后依据乘法算式和已有知识经验编制出口诀。
1.引导学生先完成前两句口诀的编制。
2.在教室巡回指导。
利用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让他们独立自主的编制口诀,在编制中进一步感受口诀的来源和含义,从而突出重点。
(三)
多种形式
记忆口诀
1.学生汇报编制的口诀。
2.观察探索口诀的特点。
3.以齐读、对口令等形式记忆口诀。
1.板书7的乘法口诀。
2.引导学生有顺序的总结出口诀的特点。
3.指导学生进行记忆。
在汇报和探索口诀特点中进一步理解口诀的含义。
(四)
应用口诀
解决问题
完成大屏幕出示的算一算、填一填、用一用等5道题。
适时点拨,讲解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在练习中,感受学习乘法口诀的价值及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回顾知识
课堂总结
说一说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捕捉信息,适时给予加强。
增强反思意识,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六)
板书设计
仔细观察
7的乘法口诀
养成规范书写的好习惯
七、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围绕“编口诀”、“记口诀”、“用口诀”展开教学的。刚开始采用“猜一猜”活动创设别有情趣的导入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在进行7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中,学生自主生成7的乘法口诀,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7的口诀相对难记,我让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出规律后,再结合对口令、开火车、来加强记忆,避免了枯燥乏味的死记硬背。在对7的乘法口诀进行练习时,我找到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如看“日历”计算天数、计算古诗的字数等,把数学知识和生活现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最终将学生数学思维的触角引向生活,引向社会大课堂!
7的乘法口诀说课稿7
一、说教材
1、内容:二年级上册第57~58页。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7的乘法口诀口算有关除法,并使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考过程。对今后进一步学习用口诀求商有着重要的意义。
3、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理解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正确运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交流,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
4、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
这一部分教材编排了一道例题,先出示小朋友在玩雪花积木的现实场景,再出现了完整的文字表述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列式,探索除法的计算方法。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讨论、交流,感受到这些算法都是想乘法口诀来求商的。在想想做做中,让学生按题组计算后说说计算除法的想法,展示思考过程,从题目联系中进一步体会到只要想乘法口诀来计算除法。想想做做中还出现了把一个数*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是掌握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难点是运用口诀比较熟练地求商。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而设计本节课时,注重以下几方面组织教学: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全课以参加山羊老师带来的游戏活动串联起来,使学生在轻松、民主、和谐的气氛中探索新知,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2、探索交流,得出算法
数学教学的过程应留有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空间,以此实现课堂
教学目标。在学习除法的计算方法时,给学生留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明确自己思维的正误,并有机会分享他人的想法。
三、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这一环节,利用学生好奇,好玩的心理,由木偶山羊老师邀请学生玩雪花积木为情境引入新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学习新知作好了情感上的铺垫。
2、探索交流,得出算法
1)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自主探索提供了机会,通过学生想一想、摆一摆、议一议、说一说的自主学习的过程来探求新知。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通过多种思考方法的引导,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
2)通过自学课本的例题,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地巩固,有利于知识的内化。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利用乘法口诀求商会比较方便。
3、巩固深化,掌握方法
这一环节通过多种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小组活动中熟练运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同时注重与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应用能力。
4、全课总结,揭示课题
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谈收获,使学生对本课的内容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同时运用山羊老师的话在生活中存在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勤动脑。我们就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小朋友要努力做一个爱观察、爱思考的孩子。使学生又一次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唤起爱数学,学数学的学习欲望。
7的乘法口诀说课稿8
各位领导、老师:
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7的乘法口诀》,它是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个信息窗的内容。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1~6乘法口诀,并知道了乘法口诀是怎样来的,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编制乘法口诀的策略和方法。本节课是乘法口诀教学的延续,为进一步学习乘法计算奠定了基础。
学生对编口诀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结合的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与通过探索总结出7的乘法口诀是本节课的重点
为了突破重难点,在本节课中我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小朋友熟悉的昆虫七星瓢虫为载体)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7的乘法口诀的学习。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着重体现以下几点:
1、在情智涌动的课堂中夯实基础。
课标要求掌握双基,类似于“乘法口诀”的基础知识,我们应该做到“朗朗上口”、张口就来的,只不过要求学生背的时候,不能是“死记硬背”,应该是学生经过“感情加温”,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背”,经过个体体验加工后的背及交流方法后的背,是有价值、有积极意义的“背”。
本节课在学生理解了7的乘法口诀每一句的意义的基础上,我运用了很多变式引导学生加深印象,以便进行记忆。如:大家一起读,老师写;擦的时候孩子们轻声齐读;谁记在脑子里了有节奏地背一背;对口令、围绕“背”字进行的一连串练习方式,将孩子的情绪调节到最佳状态,背口诀变成一种积极的、有意义的建构知识的过程。
2、让学生经历数学文化的创造过程
通过课前的了解发现部分学生已经会背了7的乘法口诀,但是不知道口诀的实际含义是什么,不知道口诀是怎么来的?由此看来,我们有必要在适当的时候,将学生拉会到知识的原点来进行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
在口诀编制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实物(七星瓢虫身上的斑点)——图表——算式——口诀”的思考过程。经历这一次,学生对乘法口诀实际意义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这样在课堂上没有老师过多地讲解,有的只是学生的交流、质疑、体会和相互启发。虽然学生自编口诀的过程花费了很长时间,但这个过程远远超过了它本身的意义,因为课堂最有活力的地方莫过于学生研究问题后的顿悟。
3、变枯燥的练习为生动的学习
数学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多是经过简单化或数学化了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数学问题。在进行7的乘法口诀的练习时,我找到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如计算古诗的字数、计算刻舟求剑用了多少块薄板等等,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学生倍感亲切。新课改要求学生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把数学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让学生用数学的眼睛观察数学,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处处存在。
当然这节课中也存在着不足,我认为我的评价语言过于苍白,针对性不强,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评价语言的运用,让每一节课都能给学生带来收获。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粗浅的认识,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7的乘法口诀说课稿9
一、说教材
《7的乘法口诀》是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
七单元第一节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教学的。7的乘法口诀的编排,与一年级(下册)6的乘法口诀类似,包括例题、想一想和想想做做。在例题中编出乘法口诀,在想一想中用乘法口诀算乘法。由于学生在学习1——6乘法口诀时已有编制口诀的活动经验和方法,教材在这里创设了活动情境,预留了需要学生思考和填写的“空白”,安排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规律,结合本课知识特点及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经历推导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并熟记7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计算7的乘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认识7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3、在学生自编乘法口诀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能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7的乘法。
教学难点: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并记住7的乘法口诀。
二、说教法
依据《新课标》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推导7的乘法口诀和讨论怎样记忆时分别运用直观演示、实践探索、观察比较、演绎概括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说学法
让学生自主参与编制乘法口诀的活动,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掌握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利用相邻乘法口诀间的联系来理解并记忆乘法口诀,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学习用数学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旧知 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1——6的乘法口诀是怎么编的吗?(通过提问,激活学生已有的旧知)
2、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7的乘法口诀。
(二)动手操作 自主探究
1、学具操作,用 摆小船,数一数,摆一只小船用几个 ?
2、提问:如果摆2只小船、3只小船、4只小船……7只小船,各需要多少个 呢?你们能完成这个表格吗?
船的只数 1 2 3 4 5 6 7
的个数
3、摆1只小船用了7个的个数的个数 ,就是1个7,摆3只小船是几个7相加?谁能列乘法算式?你还能编出乘法口诀吗?想一想,这句口诀还能计算哪个乘法算式?
板书:3个7相加 7×3=21 3×7=21 三七二十一
4、你还能编出7的其它口诀吗?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方式,展开自主学习)
5、完善7的乘法口诀,引导学生把口诀补充完整。
6、自己看乘法算式,读乘法口诀。
比较乘法算式和口诀,引导学生发现几个几的积比它前面的几个几多几,比它后面的几个几少几,即“是几的口诀相邻之间的积就相差几”的规律,为学生记忆乘法口诀作准备。
(这里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习,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让学生的潜能得到
发展,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得到充分体现。在交流时,不仅要让学生积极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过程,还要让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优化自己的思维过程。)
(三)练习
1、根据口诀写出两道算式
四七二十八
2、给小动物找家
三七二十一 二七十四 五*十五 一七得七 七七四十九 四七二十八 六七四十二
7×2 7×1 7×4 7×7 6×7 7×3
4×7 7+7+7|+7+7+7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五*十五里面没人住)
小兔子住在五*十五里面,你认为他符合什么条件?
3、有一只小动物只记得口诀五*十五,四七( )、六七( ),它都不记得了,怎么办?谁来帮帮它?
4、( )×7=( ) 5×( )( )
127×( ) 37
整个练习设计遵循“多样性、灵活性、开放性”原则,给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7的乘法口诀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计算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乘法口诀求商是数学计算中的一块重要基石,它在整个计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的作用。为了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教材将用乘法的口诀求商分为两段学习。在第一阶段,即在本册的第二单元,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着重让学生掌握用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在第二阶段即在本册的第四单元,学习7—9的乘法口诀求商,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一般方法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表内乘除的计算技能解决一些简单和稍微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为:
①知识与能力:
a)让学生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熟练掌握用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b)会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除法算式,从而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c)巧设练习,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类推、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③情感与态度:
a)用丰富、生动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b)鼓励学生算法多样,促使学生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熟练应用7、8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的难点是正确、迅速、熟练地应用7、8乘法口诀求商。。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说教法:本节课以情景教学为主,引出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因为要解决问题才用到计算,计算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新课部分我利用书中的主题图,让学生找出书中的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所以我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化 解难点,让小组内的好学生带动其他学生。解决第一、二题采取教师引导的方法学习,最后一题放手由学生独立完成,把学习时间充分还给学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几题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办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体现本年级制定的小课题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培养他们认真观察,勤于思考良好的学习习惯。
说学法: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用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思路。
三、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节日?
生:春节、元宵节、国庆节------
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你们的节日是几月几日?
生:六月一日
“六?一”儿童节是同学们最喜欢的节日了,同学们为了庆祝自己的节日,他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精心地布置着教室。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正在做什么准备吧!
1. 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哪些与准备工作有关的数学信息?谁能说一说?
2. 我们一起来看这个信息,你们能用手中的学具把结果摆一摆吗?
二、学习新知,自主探究
(一)借助直观,自主探索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问题:1. 这幅图跟你们摆的结果一样吗?谁再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2. 四人一组,讨论并解决问题。
3.学生汇报。
4. 7×8你们用的是哪句乘法口诀?56÷8和56÷7你们又分别用的是哪句口诀呢?你是怎么想到这句口诀的?
小结:刚才我们在计算这两道除法算式的时候,先看的是除数,除数是几,就想几的口诀。“七八五十六” 这句口诀可以计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看来乘法口诀真的很重要啊!
(二)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加强练习
1. 让我们一起回到这幅主题图,刚才我们还看到了这两条信息呢。
谁能根据这两条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每个小组分了多少颗?
2. 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列式算一算。
49÷7=7
想:七( )四十九
4. 解决这个问题你们用的是哪句口诀?
你们是怎么想到这句口诀的?
小结:在计算这道题的时候,我们也是先看除数,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这就是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设计理念:本环节采用“放“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组织讨论,突出教学重点,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师引导学生总结求商的方法,同时课件出示乘法口诀求商歌: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几商是几。
设计理念:在学习新课内容时,我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把充分的学习时空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经过数学知识的发现、提出、形成的过程,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
3、巩固练习,体验成功。
宽松、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以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几组习题:
(三)巩固新知,拓展练习
1. 谁能用乘法口诀很快算出它们的得数?
7×4 = 8×2 = 8×6 =
28÷4= 16÷2 = 48÷6=
28÷7 = 16÷8= 48÷8=
小结:看来同一句口诀可以帮助我们口算出一道乘法和两道除法算式,口诀的作用可真大啊!
2. 小兔子回家
3. 摘星星游戏
学生跟唱《小星星》,然后在摘星星并回答问题。
(四)总结,交流评价。
学习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掌握了求商方法,在此基础上我又组织学生总结学习后的收获、感想,目的是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举一反三,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具有启发性、艺术性、指导性、实用性,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从中可发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途径,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板书设计: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7× 8=56 口诀:七八五十六
56 ÷8=(7) 口诀:(七)八五十六
56 ÷7=(8) 口诀:七(八)五十六
乘法口诀评课稿10篇(扩展6)
——乘法的认识评课稿5篇
乘法的认识评课稿1
听了《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结合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如何训练学生的复述、分析、评价等口头表述能力”,谈几点收获
1、利用好玩的生活情境,初步感知乘法的意义
课堂创设了学生喜欢的情境游乐园入手,直接把学生松散的心紧紧抓牢。通过让学生观察游乐园中活动项目,发掘数学信息,初步感知相同加数这个概念。
2、师生互动交流,共同体验乘法意义
整节课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思维打开了,争着回答黑板上几个加法算式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展示着自己的想法,教师及时的利用学生的发言小结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对乘法的读写法作了明确的点拨示范,给了学生很好的榜样作用。
3、练习形式丰富多彩,及时巩固了乘法的意义
练习的"形式有看图填空、判断(我来当小老师),方式有动手摆学具、抢答、小组比赛等,通过多种练习手段,既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又全方位的巩固了乘法的意义。
4、课堂中对学生的复述、分析能力方面训练到位
建议:
1、在得出乘法意义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体会一下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计算。如4+4+….+4随着加数的越来越多,解决这样的问题用加法来计算太麻烦了,亲身体会到加法解决这类问题的局限性,从而使乘法的出现水到渠成。
2、练习题中可以适当的进行拓展,比如利用5+5+5+6可以写成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3、针对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间的互评,教师的评价比较欠缺。
乘法的认识评课稿2
今天赏析了戍老师执教的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不论是课的设计,还是教师引导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还练习的方式,都给我了较好的启示。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用心引导,促进学生参与求知的有效性。
一、以我的认识水*审视一下教材。
本节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使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和乘法是相同数相加的简便方法。让学生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此节课的教学是搭建同数连加与乘法之间桥梁的一节重要概念理解课,是建立在加法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它与加法之间有这样的关系:同数相加可以写成乘法算式来简便计算,由此可知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它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样的加法算式才能写成乘法算式,这就是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当然,反过来,假若知道一个乘法算式,它表示的意义应该如何去理解呢?我认为,两种说法都可以,如6×3,可以说6个3相加,也可以说3个6相加,因为6×3也可以写成3×6,早已不再讲究乘和乘以的区别了。那就是说本节课重要的是让学生建立几个几相加,可以写成乘法算式的乘法初步认识,而不是让学生说已知乘法算式让学生去纠缠几个几相加的意义。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并会根据加法算式写乘法算式和读乘法算式。难点是由加法算式写乘法算式的方法。目标至少有这三条比较重要:一是什么样的计算才能写成乘法的简便计算形式(大概知道乘法是对加法的一种简便计算形式)。二是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到底有什么联系?即如何去确定乘法算式中的两个因数(初步领会乘法的意义--A个B相加可写成A×B或B×A);三是什么样的加法算式才能写成乘法算式(深入领会乘法的意义--只有相同的数连加才能写成加法的简便计算形式,即乘法算式)。
二、整节课中有效教学的做法。
1、引导学生经历了乘法认识的构建过程。从开课到结尾,老师努力提供了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机会,增强了参与的体验性。整节课设计了操作引发-观察思考-讲授新知-自主尝试-巩固拓展等几个环节,这些环节的设计体现学生逐层深入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发展的规律。号召全体学生参与各环节开展数学活动,暂不谈获得体验的多与少,但毕竟不同的人还是获得了不同的活动体验,而且这些体验也体现了螺旋上升,由此及彼,不断排除不清楚的认识,逐步形成正确的认识的特点。这样做远远比老师讲学生听的效果要好得多。这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这也是提高数学学习有效性的重要举措。
2、注重了思维过程的展示。数学的本质是发展学生的思维。怎样发展其思维?在哪里发展思维?在哪里培养思维能力?课中给了我们很多答案。老师在提问后,比较关注学生的答问,如一个学生答到了3+3还可以写成2×3,老师赶紧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6个3相加学生说可以写成6×3,老师认真问到了:“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可以写成这个样子?”等等。我认为,只有学生将自己对新知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了,才说明他是真正的对所不知识理解透了,否则就是一知半解,久而久之,就是不知不解。老师对这个细节的重视,也是关注数学学习有效性的愿望之一。
3、想到了以训练为主线。数学知识的构建就是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片面到全面、由单一到综合、由基础知识到基本技能的层次性练习中形成的。老师在整节课中设计了这样的一些练习:开课时的动手练习,动手后的计算练习,计算后的思维练习,获得乘法初步认识后的尝试练习,形成系统认识后的拓展练习等,均对学生构建乘法的认识提供了很好的实验基地,实践出真知,真知显实效。老师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充分体现了实践数学学习有效性的基本意识。
三、使本节课更有效的思考。
1、动手操作更应重视对数学问题的思考。课中教师虽讲明了要求后再做,这是对动手有效性的关注,值得我们去借鉴。但你的要求中唯一缺少就是“摆后想一想怎样求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这一数学问题。好像使操作活动显得有些多余,价值有些欠佳。
2、“相同数连加”这一重要条件在改写成乘法算式中的重要作用突显得不够,也就是加法算式到底与乘法算式之间有什么样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尚不明确。教师刚好做了一件本末倒置的事情,你不是引导学生重点分析怎样由这个加法算式中的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再加上乘号来写成一个乘法算式,而由一个乘法算式让学生说说它表示的意义,一下子将课的进程卡壳,虽然此时你在关注学生的发言,将自己绞进了一个乘和乘以意义区别的选旋涡里,甚至连自己也说不清楚上一组算式与下一组算式的不同之处了,其实是一样的。由于此时的失误,导致后面练习中学生不能准确地列出乘法算式。使学生对乘法认识的实效性略显逊色。
3、训练学生思维的发展要做到一步一个脚印。当学生说到了2*3的来历后,老师没有允许,没有引导学生自己亲自爬过3×3,3×4,3×5等思维的楼梯,一下子就来到了3×6算式的理解,由于没有前面的铺垫,学生毫无准备,做起来肯定是有一定难度的。对于二年级学生思维水*来讲,老师的这种做法乃一种“信天游”行为。使思维的训练失去了实效性。
4、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获得真正的体验也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措施之一。此节课中有一个重点就是让学生明确什么样的算式才能列成乘法算式,教学中教师是用设问的方式来处理的。我认为,让学生经历了不同的算式如2+3+4,4+4+3+2,2×2×2×2等能否改写成乘法算式的体验后,再去问什么样的算式才能列成乘法算式,可能实效性要强得多。
5、判断题的广泛应用也中提升数学学习有效性的好办法之一。这节课中,老师虽设计了根据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看图列乘法算式、根据叙述写出乘法算式、用加算式表示乘法算式等题型的训练,可谓形式丰富,内容全面,针对性较强。是不是再加上写出几道由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或由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的题目让学生去判断,可能会增强学生辨析正误的能力,也是澄清乘法初步认识的一种方法。所以,我认为,虽然判断题是练习的最浅层次,但对思维的训练确实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乘法的认识评课稿3
刘老师设计的这节课教学思路是很清晰的,通过学生特感兴趣的游乐园情景让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列出加数相同的算式,比较、发现算式共同特点,让学生在亲自动手写一写的过程中体会有若干个相同加数相加时还用加法算式特别麻烦,从而引出乘法算式及意义,最后巩固练习。
就是整个教学过程显得零碎,每个大环节设计意图都很好,如果能把每个大环节整合一下,把问题集中在一个问题,学生能自己完成的就让学生自己完成,就不要老师领着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了,比如情境图可以综合成一个情境图,提出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肯定会说出其中一种游乐活动,“每架小飞机上有3人”“有5架小飞机”这时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提出问题:小飞机上共做了几个人?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其他的问题就可以直接放给学生,“你还能发现其他的数学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吗?这时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或者直接回答(放给学生并不一定是小组合作),学生应该能模仿刚才的例子提出其他的问题并列出算式。
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应该就是乘法的意义,而不仅仅是有加法算式简单的变成了乘法算式,要提升到----表示几个几相加的和就可以用乘法算式,在这个环节要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多说一说,加深印象,比如,7×4表示什么,为什么用5×4?提出类似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及思考,加深学生的理解。所以说,在引导学生列出连加算式时,让学生观察发现这些加法算式的特点,总结归纳出这些都是几个几相加的和,然后分别说一说其他算式都是几个几相加的和。如果学生直接列出乘法算式,老师应该紧接着问:你是怎样想的?通过学生的解释也可以引出乘法算式及意义,然后紧接着让其他学生也来说一说,最后再比较乘法算式和这些加法算式,有什么发现,意图是通过比较观察体会乘法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的和要比用加法简便,在学生能想到乘法算式的前提下没有必要再回到100节小火车能乘多少人,什么悬念。
刘老师一直在强调“几个几相加的和,几是这个相同加数,有几个就乘几。”我认为不需要,因为新课标要求不再区分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的前后位置。只要学生会分析是几个几相加了,那么没必要非得强调是“5×3”中5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最后应该提升到,有几个几就用乘法,不需要再结合加法算式,在具体情境中就能体现,比如,有三架小飞机,每架小飞机能做6人,一共能做几人?就可以直接列式:3×6=18(架)。刘老师的板书设计特别好,字写得好,而且清晰能够很明确的表示出这节课的重难点。
刘老师的语言特别丰富,教态自然大方,值得学习,如果讲课时能走到学生中间那就更有亲和力了,课堂气氛会更加活跃。
乘法的认识评课稿4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了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后进行的教学,也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初始课,因此这节课就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要落实到让学生理解这样几个问题上:
1、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为什么要用乘法。
2、什么样的加法才可以用乘法表示。
3、怎样用乘法表示。纵观这节课,我认为李老师在课堂上有以下三个方面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
一、 在教学中善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以此为切入口进行有效的教学
在课堂中让学生经历了连加计算的繁琐,老师在出示了5个3用加法计算后,怎么办?然后教师适时介入乘法计算。学生进行对比后,自然就体会到了乘法简便和快捷的优越性。让学生参与经历数学知识的呈现过程,了解新知产生的由来,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 教师在课堂上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提炼数学模型,并能运用这个数学模型去解决问题。
在课堂上,教师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在师生互动中提炼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运算可以用乘法表示”。在课的最后教师让学生看图,列乘法算式,然后出示乘法算式5×3。*时在课堂上教师进行的练习,往往比较关注学生会不会列乘法算式,而李老师把练习反过来,让学生逆向思考,这样的练习比重复机械地列乘法算式更能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三、 教师在教学中也很注重自己的评价语言
课堂中的动态生成,学生的回答,教师的评价往往都是一闪而过,但李老师很注重自己的评价语言。李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把握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因素,对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进行提升,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如:在学习了7个2的乘法算式后,教师提出:黑板上哪些算式和它很像。学生回答:3+3+3+3+3。教师追问:为什么?学生的回答是直白朴实的:因为都有许多一样的数字。这时李老师及时用数学语言加以提炼:是啊!它们的共同点就是加数相同。“加数相同”这几个字并不一定非要从学生嘴里说出来,学生只要理解就可以了。教师这句简单的评价,既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了肯定,又提升了学生的回答,恰到好处。
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探究,才可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逐步精彩起来。
乘法的认识评课稿5
本学期第七周,我们学校安排了数学组二年级同课异构活动。作为听课者,我认为这五位老师讲的各有特色,也给我留下了很多值得学习和反思的地方。
首先,我说一下刘**老师的课,他从实际生活出发,提问同学们都到那些地方去玩过?用最简单,最贴近生活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并借助多媒体呈现的情景,让孩子们置身于熟悉的“游乐园”情景中,把数学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的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数学,学习知识搭建一个有力的“支架”。
耿**老师采用“抱团游戏”导入新课,让孩子们充分的动起来,整堂课课堂气氛很活跃。金芳妮老师采用复习旧知的形式导入新课。刘春妮老师从生活场景出发,让同学们观察教室里面的窗户,并指出教室的后墙上有三个窗户,每个窗户上安装了6片玻璃,问一共有多少片玻璃?既锻炼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也锻炼了孩子们发现问题的能力,让孩子们感受到生活中也存在很多数学问题。
总之,我认为每位老师讲的都有特色,很成功。因为每位老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都落实了这样几个问题:第一,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以及为什么要用乘法;第二,什么样的加法算式才可以用乘法表示?第三,怎样用乘法表示以及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第四,个别老师还对乘号的来历做了简单的介绍。
以上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请大家多指正!
乘法口诀评课稿10篇(扩展7)
——乘法分配律评课稿3篇
乘法分配律评课稿1
今天听了汪蕾老师执教的《乘法分配律》,汪老师的这节课,通过问题设置,引导学生从生活问题入手,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在老师的精心设计下,学生经历了“寻条件、设问题、找方法、明规律、自总结”这样一个知识形成的过程。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在整节教学过程中都得以体现。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这节课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学问题生活化,能力培养探究中
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台,以故事情景带领学生进入课堂,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找条件,设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开拓学生思维。学生根据找出的条件和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从而发现(4+2)×25=4×25+2×25这个等式。通过自主探究,发现等式两边的运算顺序,使学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再让学生“观察这个等式左右两边的不同之处”,再次感知“乘法分配律”。
二、独立探究自主学习搭好台
汪老师要求学生观察得到的两个等式,提出“你有什么发现?”。此时学生对“乘法分配律”已有了初步感知,此时汪老师出示问题(32+4)×2○32×2+4×2让学生完成,通过计算再次找到相等关系。不过,如果能让学生自己模仿,自己再写几个类似的等式,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课堂中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做好适时地引导,在这节课上,汪老师抓住学生的已有感知,通过“观察这一组等式,你发现了什么”。为学生提供了发散的思维空间。提供猜测与验证的机会,将学习的`主动权力还给了学生。学生的兴趣激起了探究的火花。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让学生观察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乘法分配律评课稿2
乘法分配律原本是一节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课。可在周老师的精心组织与动态演绎之下,却让整节课生动活泼,不仅充满了浓浓的数学味,而且夹杂着一股淡淡的生活味。
一、注重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本课一开始,通过送学生一句话,用看似简单的12个字,不仅拉开了新课的序幕,而且对学生的行为提出了具体要求,比如听要专心,说要大声,学要用心,写要认真。让学生有章可依,注重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二、加深了等式的“变形”必须有运算律保证的意识。
简便运算很大程度上是凑整,但必须在运算律保证下才能将算式恒等变换,整理或改变成运算律的标准式,可学生往往不能深刻地理解这个要领,随意性很强,就会出现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形算式,最终酿成错误。周老师在练习的设计上注重对等式进行“变形”。如后面几道练习与拓展练习中都出现了这种类型的题目。周老师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进一步巩固、理解乘法分配律,同时培养学生利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他的课堂中不同的学生都获得良好的发展。
三、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既注重它的外形结构特点,同时注重其内涵。
比如在尝试探究环节,先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两个算式结果相等,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外在的结构特点,而后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乘法分配律的特点,最后让学生仿写算式和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通过以上几个环节,使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外形特点由模糊不清到清晰可见,最后直至在头脑中成像,让学生亲身经历并体验了知识获得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的能力。
如果说以上环节重点是对乘法分配律的外形轮廓的勾勒的话,那接下来的环节就是对其内涵的深层次挖掘和剖析。
比如在检测环节,周老师通过多样化的变式练习,步步深入,让学生在一次次的纠错过程中内化新知,掌握新知。特别是闯关习题的设计,以游戏为载体,让学生在一次次快乐的游戏中,多角度多方位完成了知识的建构,这样有助于学生不仅从乘法分配律角度去理解,更从乘法意义角度去理解为什么两个算式是相等的,再一次丰富了分配律的内涵。
总之,周老师极力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发现、去探索、去感悟,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正如瑞士教育学家所说的:教育的主要责任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我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不仅积累了知识,更发展了思维。
乘法分配律评课稿3
今天我在此对黄老师的课作以简单评析,发表一下自己浅陋的见解,不当之处请多指教。
1、例题、习题的搭配合理,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黄老师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交通工具,让学生自主的寻找信息,介绍交通工具的速度,并提出问题,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得以应用。
2、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黄老师的课先是以各种交通工具的速度,让学生自己发现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从而引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继而让学生自己探索口算方法,然后在多种算法中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怎样算比较简便?”使算法得到了更优化,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探究口算算理时深入浅出,使学生也很容易地掌握了口算方法。这可从学生的反馈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本节课的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3、口算练习的呈现方式多样,并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如黄老师用直接写得数,视算,听算三种口算方式依次呈现,使枯燥的口算鲜活起来,充分激发了学生口算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的口算能力得到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