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乌塔教学设计【10篇】

乌塔教学设计【10篇】

发布时间:2022-12-28 20:55:03 来源:网友投稿

乌塔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乌塔》一课,讲述的是德国一位14岁的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漫游欧洲的事。全文叙述的事情是具体清楚,揭示的主题耐人寻味。根据教材编排和训练重点,本单元着重进行“阅读要有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乌塔教学设计【10篇】,供大家参考。

乌塔教学设计【10篇】

乌塔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乌塔》一课,讲述的是德国一位14岁的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漫游欧洲的事。全文叙述的事情是具体清楚,揭示的主题耐人寻味。根据教材编排和训练重点,本单元着重进行“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训练,在教学《白杨》、《桃花心木》两篇精读课文的基础上,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读、自悟。对此,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为:(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主的精神,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2)通读全文,通过辩论的形式,提出自己阅读的见解,提高认识。

  教学思路

  一、自读课文,引发思考

  对于略读课文,我们向来强调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同时承担起进行单元组训练的任务。因此,首先必须让学生充分的阅读课文,总体理解课文内容。这一过程是学生自由的读书,读前提出要求,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阅读。具体的要求是:(1)认真读原文,把原文读通顺,遇到不理解或有困难的地方再多读几遍,并尝试着自己解决。(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理清课文的条理。自读课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学习打好基础。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比较容易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时,教师可以抛出问题:让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独自出行,好不好?这问题看似普通,其实引发了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阅读课文的见解,更重要的是,它引起了学生的辩论,为领会内容提出认识做了准备。

  二、组织辩论,引导探究

  学生的思想中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不好;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很好。对于这两种观点,教师不要急于做出结论,可以要求学生再次认真阅读课文,到文中找出根据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大胆发言,说出看法。

  此时,教师就可以组织一场辩论会,把持有两种不同观点的同学分成正反双方,通过辩论来引导他们提高认识。结果,正方观点鲜明简练,认为独自出行能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增长见识;反方则担心独自出行的安全、经济负担等问题。当双方争执不下,教师应注意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要引导辩论的双方从课文中找出依据反驳对方。正方的同学找出的重点语句,足以解决反方同学的担心,请看:

  (1)反方观点:“小孩一个人出行多不安全啊!”正方反驳:“乌塔说她在家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个地方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2)反方观点:“一个人外出漫游,不是要花很多钱的吗》小学生没有经济收入,不必急着外出。”正方反驳:乌塔“因为年龄小,可以享受优惠,买一张全欧洲旅行联票,不到400马克。”再说,还可以勤工俭学,乌塔“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市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3)反方观点:“小孩子一个人外出,没有大人指导,会增长见识吗?”正方反驳:“乌塔为这次旅行准备了整整三年,读了很多有关国家的书籍”,乌塔“拿出一摞书,全是欧洲各国的旅行指南”,“对照看着,就像老师带我玩一样。”

  经过一番辩论,原先持反方观点的同学会发现,原来自己的担心全是多余的,乌塔已经用自己的亲生经历告诉了我们,小孩子独自出行不再是遥远的梦。在这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辩论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发表阅读见解的过程,当然,学生所发表的见解也并非孤立的随意的说。而是密切联系课文,探究课文的过程,不仅深入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扎实训练了本单元的知识点,形式新颖活泼,探讨有实效。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必须要树立明确的观念,要学生学习乌塔的独立自主的精神,教师必须从引导学生学习本课做起,从大胆发表独立的见解入手。对于学生的不同意见,教师应充分肯定,只要能说出自己的见解,都予以鼓励赞扬,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又有利于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养成勇于发表独立见解的习惯。

  三、总结提升,提高认识

  激烈的辩论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但这辩论也需要老师的指导。总结全文时,着重点拨说的两段话:(1)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2)只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

  在总结提升时,需要注意的"是,鉴于*和德国国情的不同,不必要求学生一定要像乌塔一样独自外出,而应该首先克服思想上的惰性,然后尝试着去逐步提高生活能力。当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能力,外出旅行也不再是困难的事了。

  四、安排活动,课外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可以说,《乌塔》一课的主旨和《语文课程标准》的提法是相吻合的。对此,我们不妨课外组织“让孩子独自出行-----学乌塔、家乡寻春记”的活动,活动的范围先确定在“家乡”这一小范围,可以聘请家长、老师同时参加,以小组的形式,尝试自行设计外出路线,自行安排外出设备,自行准备外出经费,设身处地的体验乌塔的感受。活动结束,召开一次座谈会,总结活动的心得,并指导完成一次实践性习作。

乌塔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进一步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4、有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前边学过的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少年*有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所以他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批改作文、邀请做客这两件事,给了肖复兴极大的影响,激励他努力学习,坚定了他的文学之路,使他成了伟大的文学家。这两位名人的成长故事让我们深受启发。

  (出示课件)大家请看大屏幕,这是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在她成长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又有什么惊人的举动呢?让我们一起走近——乌塔。(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要求

  (1)读通读顺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新词:洗漱、惬意、反驳、逻辑、电话号码。

  (2)课文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的作者在罗马遇到一位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板书:独自游欧洲)

  3、一个年仅14岁的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你赞成乌塔的做法吗?赞成的举手,说说你们的理由。不赞成的举手,说说你们的理由。(副板书)

  (1)安排路线

  (2)遇到危险

  (3)父母担心

  (4)旅行费用

  三、研读课文,交流感受

  1、默读勾画

  是呀,乌塔在独自一人游欧洲前,难道这些问题她都没有想到吗?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默读课文,想一想乌塔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用什么勾画出来,再和小组学习伙伴交流,谈谈你的体会,并大声读出来。

  2、汇报展示

  (1)独立(自理能力强)。如:A 、说话间,它已经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裤、白球鞋,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C 、光从电视和书本......D 、乌塔却可以在旅馆里“惬意地趴在床垫上,一边吃糖,一边看一本厚厚的书。(惬意:这里是很满意、很舒服的意思。)

  (2)生活经验丰富。如:她告诉我“罗马很热,街上小摊卖的冰激淋和水都很贵,你要到超级市场去卖。”(她能自己安排一天的活动,自己收拾东西,按时外出游览。)

  (3)热情、活泼。如: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她一听,高兴得大叫……马上拿糖给我吃

  (4)生存能力强。如: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5)关爱家人。如: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给家里的每一个人买礼物

  (6)乌塔对我这番解释很不满意,马上反驳说:“我也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很爱我。不过我们兴趣不同,所以我们有时候一起出去玩,有时候单独出去玩。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我不明白。你的话不合逻辑。”

  “反驳”是指说出自己的理由,来否定别人跟自己不同的看法。“逻辑”是指事物客观的规律性。乌塔认为爱孩子和不让孩子单独出门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乌塔先是举出自己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在长辈爱孩子的情况下孩子可以单独出门,然后说她不同意*家庭管理孩子的做法,认为作者的解释是不合逻辑的。乌塔对*家长把孩子“关”在身边的做法提出质疑,认为只有一个孩子多投入到社会中去,才有利于他们的成长;而家长应该积极为孩子们创造这样的条件,否则,都不能真正体现长辈对孩子的爱。

  (7)还是坚持:“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从电视上经常看见意大利,但只有亲自来到这里,它的美丽才深深感动了我。”

  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电视和书本提供的世界毕竟缺少了切身的感受。乌塔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的好处,给人留下深深的思索。积极尝试,勇于实践,在实践中获得锻炼。

  (8)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她还说,自己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为了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板书充分准备)

  四、总结升华

  1、这节课上,我们认识了乌塔这位了不起的德国女孩,因为她在成长过程中能坚强勇敢地克服一切困难,独立自主地完成每一件事,她才有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惊人举动。

  2、那我们呢?有些同学早上来迟,是因为妈妈没有叫我;作业没带,是因为家长没帮我收拾书包;回家妈妈不提醒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等等,难道这些不值得我们深思吗?老师给大家一分钟时间,请同学们静下心来想一想,在今后的生活学习道路上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3、是啊!今天我们学这篇课文,并不是为了让你们都像乌塔那样离开父母独自外出旅游,而是想让你们像乌塔一样有独立自主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写写自己的感想

  课文学到这里,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很多的感想。

  1、也许你想对乌塔说,想对*的小朋友,想对自己的父母说,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对象,把你的感想写下来。

  2、还能以“从《乌塔》想到的”为题写一写你的感受。

  六、课后延伸

  1、送给大家一首小诗,请同学们放声朗读。《勇敢独立的好少年》

  2、总结

  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时间才能锻炼出来。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立刻行动起来,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让自己成为一个自强自立的好少年。

乌塔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反应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先写初逢乌塔,在罗马的旅馆里,主要写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装,准备按计划继续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写了乌塔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周,准备之久,以及独立生活的意识;最后写乌塔和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有过旅游的经历,但受家庭的影响,没有孩子独自外出的经历,文中人物的故事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个传奇,因而喜欢阅读本文。在语文学习中,四年级学生基本具备了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联系上下文积累理解词句的能力。但在阅读后缺乏与同学交流自己见解的主动性,需要在课文学习中加强练习和培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生字、新词,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德育目标: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思考作为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自主能力。

  4.创新目标:引导学生自学,自己提出问题,学会独立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准备】自制PPT课件、地球仪

  【课时安排】一课时

  【授课时间】20xx年1月7日上午第三节课

  【授课地点】一楼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和谁一块?去过哪儿?

  学生自由回答。

  2、有一个和你们年龄大一些的德国小姑娘,她自己一人游历欧洲, 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

  3、看课题,这是以人物的名字命名的,显然,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那么,写人的文章怎么读才能读懂? (抓住人物的特点读)

  4、人物的特点从哪些方面可以体现出来?(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

  二、初读感知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快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预习:

  (1)PPT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词,指名读。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PPT课件出示欧洲地图,了解乌塔游历路线。

  三、合作探究

  1、再读课文,思考:乌塔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在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

  2、小组交流。把自己的阅读收获在小组里交流,大胆提出自己的阅读见解。

  3、指名汇报。

  用“我认为乌塔是个______的孩子,比如……”的句式汇报。

  预设:

  (1)我认为乌塔是个活泼、热情的孩子。如:她一见我,立刻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她一听,高兴得大叫……

  (2)我认为乌塔是个有自我保护意识的孩子。如: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

  (3)我认为乌塔是个有责任感的孩子。如: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给家里的每一个人买礼物。

  (4)我认为乌塔是个做事有条理、有计划的孩子。如:她拿出一摞书给我看,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每个国家都是厚厚的一册,介绍得十分详细……为这次旅行他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5)自理能力强。如:说话间,它已经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裤、白球鞋,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

  (6)生活经验丰富。如:她告诉我“罗马很热,街上小摊卖的冰激淋和水都很贵,你要到超级市场去卖。”

  (7)生存能力强。如: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

  四、启发感悟

  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1、讨论交流,请学生积极发表见解。

  (1)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2)自立精神与冒险有什么区别?怎样才算自立?

  (3)从乌塔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4)你读了这篇文章,有没有什么话想对你的家人或老师说?

  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话题来谈。

  2、讨论后归纳:

  (1)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她的独立精神,但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学习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2)一人外出,要有家长同意和充分准备。

  (3)要像乌塔一样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

  (4)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时间才能锻炼出来。

  3、回顾课文内容,本课作者重点抓住人物的什么哪方面的特点写的?

  (主要是个性化的语言)

  四、拓展写作

  学习完课文,你一定有许多话要对你的家人说,请你以《由乌塔想到的》或《乌塔读后感》等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把我们今天上课你想到的、说了的或听到的话写下来,并给你的家人阅读,并签上意见,好不好?

  【板书设计】

  乌塔

  乌塔是个__________的孩子

  热爱生活 独立自主

乌塔教学设计4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能认读本课的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二)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研讨、全班汇报交流。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二)疑点

  1.14岁的乌塔为什么要独自一人游欧洲?她就不怕遇到危险吗?遇到困难时,她会怎样解决?

  2.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她的爸爸妈妈会不会担心她?她的父母对此事会怎样想?

  (三)解决办法

  1.可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的有关外国孩子生活和学习情况的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

  2.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想,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旅游时,你们是不是由爸爸妈妈带着?可是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竟然独自一人游欧洲。你们想不想了解这位小姑娘是怎样独自一人旅游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

  (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再读感悟,研讨释疑

  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1)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有的同学会认为乌塔还小,不应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样太危险;有的同学会认为只要做好充分准备,乌塔可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对她今后的成长会有好处……

  (2)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

  (3)你认为*的孩子缺少乐趣吗?

  (4)出示课文插图,看插图,你认为乌塔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4.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到的有关外国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等的资料,谈一谈*孩子与外国孩子有哪些不同之处,你认为外国孩子的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孩子学习,*孩子的哪些优点是外国孩子所缺少的?

  (四)课堂总结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了本课后,你有何感受,受到什么启发。

乌塔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受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能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加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的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并在阅读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

  教学准备:

  欧洲地图,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孩子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到过了哪些地方,是和谁一起去的?如果让你独自一人出远门或去旅游,你们敢不敢去呢?

  2、孩子们,有这么一个孩子呀,她非常了不起,能一个人独自到欧洲去旅游,你们想和她成为朋友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位德国小姑娘(板书:乌塔)和她交个朋友,看看她是怎样去旅游的,她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

  3、看地图了解乌塔都到了哪些地方,让孩子们知道欧洲一共有43个国家。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课文中的乌塔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

  二、初步学习课文感知

  1、生自由地读课文,要求你们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生词情况:洗漱、惬意、号码、反驳、逻辑、语塞。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事?

  (写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

  三、再读课文,感知乌塔的性格特点

  交流一:

  1、孩子们,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1—3自然段,作者在青年旅馆里初识乌塔,觉得乌塔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指名汇报读描写乌塔的句子,从这些描写中你知道乌塔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

  除了经验丰富外作者还认为乌塔还是一个热情活泼的女孩子,哪些句子写到了。

  交流二:

  2、乌塔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的?

  ①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

  ②每到一地查警察局的号码;

  ③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④用三年的时间准备;

  ⑤挣旅费。

  通过这些作者知道了乌塔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交流三:

  1、你们能向乌塔这样吗?(*的孩子敢这样做吗?)

  师:乌塔的这种持之以恒的顽强自立精神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吗?

  在咱们*我们的家长会同意你们这样做吗?

  2、、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读读第8、9自然段中乌塔和作者精彩的对话,看看乌塔是怎么说的?

  自由读课文8、9自然段,想想乌塔的说法对不对?

  指名读第8自然中乌塔说的话。

  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这是什么句,谁能把这句话读好。

  交流四:

  1、孩子们乌塔的这些话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乌塔不同意*家庭爱孩子的方式和管教孩子的做法,认为不符合逻辑,乌塔认为爱孩子就应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给孩子一个自我锻炼的*台,这样才是真正的爱孩子。

  2、老师觉得乌塔可真了不起,我很佩服她,小小年纪就有自己的看法,乌塔还和作者说了什么?读节9自然段。

  3、现在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来把第9自然读好。

  师读作者的话,生读乌塔的话。

  同桌练读,对话形式一直到会背。

  师:此时作者又看见了一个怎样的乌塔。乌塔认为光从书中认识世界是不够的,还要亲自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去热爱生活。

  四、拓展

  1、孩子们,你们赞同乌塔的做法和说法吗?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一个小女孩能否自己出门旅游。

  2、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的理由与大家交流一下。

  预想:正方,反方

  要求两人一小组讨论、汇报。

  3、交流汇报后老师说,孩子们此时此刻作者心里在问咱们*的乌塔在哪里?有乌塔这样的孩子吗?所以作者要我们学习乌塔做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小结:老师也非常希望你们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孩子。

  五、板书设计:

  经验丰富

  乌塔热情、自立独立自主

  亲自体验热爱生活

乌塔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学情分析:

  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这对没出过远门的*小朋友来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基于这种想法,学生必会以独特的思维,以赞扬或批评的态度来阅读这篇课文。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整合,利用专题性站进行教学,使学生通过友情链接、查阅资料,抓课文重点句子来感受乌塔独立自主的精神。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本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构建信息环境下“主体参与”教学模式。为学生制作专题性站,改变传统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台,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协作探究,讨论交流,师生互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乌塔独自旅行故事的了解,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的能力。

  3、读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有个人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德国小姑娘乌塔为什么能独自出国旅游。

  2、体会乌塔独立自主的精神,激发学生在实践中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

  教学准备:

  《乌塔》专题性站

  整合说明:

  自制专题性站,内容包括:向你推荐、课程学习、学习资源、名人励志、欧洲之旅、影视欣赏、联系老师等10个模块。在这里学生可以了解自主学习的要求,浏览其中的图片、文字资料,欣赏其中的视频影象,还可以把学完这篇课文后的独特感受在“联系老师”一栏中与老师交流。总之,为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拓展创建了信息资源*台,同时为课程学习,也为教师的教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与学生交流谈话: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调查好吗?听清楚了,和父母一起外出旅游过的同学请举手,独自一个人外出旅游过的同学请举手,今天在这里听课的同学共有30人。

  从这一组数据中,你们有什么发现?或者有什么话想说?

  2、导入课题:(出示课件)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认识一位了不起的德国小姑娘,一位稚气未脱的小学生,年仅14岁就一个人游遍了全欧洲。大家知道她是谁吗?(乌塔)对,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

  (课堂伊始,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乌塔的对照,激发学生认识乌塔,学习课文的热情,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学习打好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初读课文之后,乌塔给你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板书:独立自主)

  (检查预习情况,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课文,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三、再读感悟,深入理解

  1、了解自主学习的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并在文中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或段落,同时写出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自主选择读书方式,调动了他们读书的积极性。并提出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

  四、交流成果,分享收获

  1、提出要求:在交流的过程中,大家一定要注意认真倾听,在倾听的过程中分享他人的快乐,也可以在别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随机点拨。

  小结:

  听了同学们的交流后,老师也深受启发。有的同学的发言的确有他的独到之处。实际上,阅读的过程就是思考感悟的过程。

  (发扬课堂民主,让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个人见解,交流个人独特的读书感受,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去感悟乌塔独立自主的精神。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读书,学会感悟;在交流中分享读书的快乐,体会成功的喜悦,得到个性的张扬,受到情感的熏陶。)

  五、拓展思维,深化主题

  同学们,读书不仅要读进去,还要读出来,想开去,并且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当然,每个国家的国情都有所不同。避开我国的国情不说,单单与乌塔个人相比,我们之间还相差多大距离?不要说出国旅游了,只说自己身边的琐碎小事:早上来迟,是因为妈妈没有叫我;作业没带,是因为家长没帮我收拾书包;只要家长不提醒,不知道主动与客人打招呼……由此我想到了你们,老师想听听,你们*时在这方面是怎样做的?

  (创设情境,同学交流,认清自我,找准航标,感悟乌塔身上可贵的自立精神。)

  六、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今天我们学这篇课文,并不是为了让你们像乌塔那样独自外出旅游,而是想让你们从中学点什么,懂得点什么?你们说是不是?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行动起来,做自己的主人。只要你付诸于行动,你就一定会具备很多能力。我想,当我们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能力时,外出旅游也不再是件困难的事了。

  (领会教材的意图,学课文不是唯一目的,更主要的是学习课文所揭示的实质,所反映的"内在思想。我们要的是乌塔那种精神品质,而不是要求学生简单地模仿他人行为。)

  七、拓展延伸,探究学习。

  课后,同学们可以点击“向你推荐”栏目,在这里老师为大家收集了许多国外孩子生活和学习的资料,可以点击“影视欣赏”栏目,从中获取更多的旅游信息,也可以把学完这篇课文后的独特感受在这里与老师交流,同学们,老师期待着我们能在网上再见。

  (语文课程应是开放的,课内外相结合的。这一环节把学生引向课外,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

乌塔教学设计7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进一步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4、有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前边学过的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少年*有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所以他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批改作文、邀请做客这两件事,给了肖复兴极大的影响,激励他努力学习,坚定了他的文学之路,使他成了伟大的文学家。这两位名人的成长故事让我们深受启发。

  (出示课件)大家请看大屏幕,这是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在她成长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又有什么惊人的举动呢?让我们一起走近——乌塔。(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要求

  (1)读通读顺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新词:洗漱、惬意、反驳、逻辑、电话号码。

  (2)课文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的作者在罗马遇到一位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板书:独自游欧洲)

  3、一个年仅14岁的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你赞成乌塔的做法吗?赞成的举手,说说你们的理由。不赞成的举手,说说你们的理由。(副板书)

  (1)安排路线

  (2)遇到危险

  (3)父母担心

  (4)旅行费用

  三、研读课文,交流感受

  1、默读勾画

  是呀,乌塔在独自一人游欧洲前,难道这些问题她都没有想到吗?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默读课文,想一想乌塔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用什么勾画出来,再和小组学习伙伴交流,谈谈你的体会,并大声读出来。

  2、汇报展示

  (1)独立(自理能力强)。如:

  A 、说话间,它已经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裤、白球鞋,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

  C 、光从电视和书本......

  D 、乌塔却可以在旅馆里“惬意地趴在床垫上,一边吃糖,一边看一本厚厚的书。(惬意:这里是很满意、很舒服的意思。)

  (2)生活经验丰富。如:她告诉我“罗马很热,街上小摊卖的冰激淋和水都很贵,你要到超级市场去卖。”(她能自己安排一天的活动,自己收拾东西,按时外出游览。)

  (3)热情、活泼。如: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她一听,高兴得大叫……马上拿糖给我吃

  (4)生存能力强。如: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5)关爱家人。如: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给家里的每一个人买礼物

  (6)乌塔对我这番解释很不满意,马上反驳说:“我也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很爱我。不过我们兴趣不同,所以我们有时候一起出去玩,有时候单独出去玩。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我不明白。你的话不合逻辑。”

  “反驳”是指说出自己的理由,来否定别人跟自己不同的看法。“逻辑”是指事物客观的规律性。乌塔认为爱孩子和不让孩子单独出门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乌塔先是举出自己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在长辈爱孩子的情况下孩子可以单独出门,然后说她不同意*家庭管理孩子的做法,认为作者的解释是不合逻辑的。乌塔对*家长把孩子“关”在身边的做法提出质疑,认为只有一个孩子多投入到社会中去,才有利于他们的成长;而家长应该积极为孩子们创造这样的条件,否则,都不能真正体现长辈对孩子的爱。

  (7)还是坚持:“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从电视上经常看见意大利,但只有亲自来到这里,它的美丽才深深感动了我。”

  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电视和书本提供的世界毕竟缺少了切身的感受。乌塔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的好处,给人留下深深的思索。积极尝试,勇于实践,在实践中获得锻炼。

  (8)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她还说,自己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为了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板书充分准备)

  四、总结升华

  1、这节课上,我们认识了乌塔这位了不起的德国女孩,因为她在成长过程中能坚强勇敢地克服一切困难,独立自主地完成每一件事,她才有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惊人举动。

  2、那我们呢?有些同学早上来迟,是因为妈妈没有叫我;作业没带,是因为家长没帮我收拾书包;回家妈妈不提醒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等等,难道这些不值得我们深思吗?老师给大家一分钟时间,请同学们静下心来想一想,在今后的生活学习道路上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3、是啊!今天我们学这篇课文,并不是为了让你们都像乌塔那样离开父母独自外出旅游,而是想让你们像乌塔一样有独立自主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写写自己的感想

  课文学到这里,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很多的感想。

  1、也许你想对乌塔说,想对*的小朋友,想对自己的父母说,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对象,把你的感想写下来。

  2、还能以“从《乌塔》想到的”为题写一写你的感受。

  六、课后延伸

  1、送给大家一首小诗,请同学们放声朗读。《勇敢独立的好少年》

  2、总结

  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时间才能锻炼出来。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立刻行动起来,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让自己成为一个自强自立的好少年。

乌塔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并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能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见解,并用流利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课型:略读课文

  课时:一课时

  教法:朗读,辩论法

  教具及教学手段:课前准备好欧洲地图,了解乌塔的旅游线路。

  打开汉语大词典,预备学生对字词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你喜欢旅游吗?为什么喜欢?去过那些地方?有过一个人旅游吗?你对一个人旅游有什么看法?

  乌塔,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漫游欧洲,你听了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认识乌塔,走近乌塔(照片)

  板书课题:《乌塔》

  二、交流预习心得,质疑。

  1、同学们课前都做了预习了,现在我们交流一下你是怎么预习的?(学生回答:扫清字词,理解文章大意,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勾画等等)

  2、同学们交流了预习的方法,这样可以相互吸收,取长补短。在预习的过程中还有什么不懂或疑难的问题吗?提出来看能不能相互解答?

  三、相互释疑,深层探究。

  1、 对刚刚提出的疑问进行释疑。

  2、(出示地图)乌塔旅游了这么多的地方,你能像他一样么?你对乌塔有什么话要说?

  3、 读课文,找出你对乌塔最为佩服的地方。

  4、 纠正字音,读完读出你对乌塔最为佩服的地方,并说出佩服的原因。

  学生回答:自立,独立生活的能力强。有主见。有礼貌,关心爸爸妈妈等等,

  总结:乌塔是个自立的小姑娘,体现为生活上的自立和精神上的独立

  四、 延伸。

  1、 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乌塔,谈谈你认识乌塔后的感受!

  (向乌塔学习之类。)

  2、 向乌塔学习什么?一个人出来旅游还是独立的意识?

  出来旅游,父母会同意吗?我们可以模仿一下家庭辩论

  3、 辩论:学生自愿分组形成两大阵营,围绕“我们能不能一个人出去旅游”进行辩论。

  总结:乌塔一个人出来旅游,因为乌塔已经具有了很强的独立生活的能力,而我们很多的同学目前还不具有这样的能力,所以,我们首先向乌塔学习的应该是她的自立的精神,然后逐步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也成为让人佩服的小乌塔。

  五、 作业:

  乌塔最后说,她要来*,我们要让乌塔看看*的孩子也是独立的,也是棒棒的,对不对?乌塔可能会在什么来*呢?(2008)。还有一年,大家一定要努力培养自己的自立精神啊!

  等见到乌塔,大家一定会有很多的话要对乌塔说吧,你会对她说什么?说一说,写一写。

  板书设计:

  乌塔

  独立性:生活上 不依赖别人

  精神上 有自己主见

  教学反思:

  《乌塔》一文为略读课文,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在导入课文时用旅游的话题,易于激发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主人公年龄与学生相近,情感体验要来得真切些,对人物的行为进行判断相对容易,因此课堂上思维很活跃,学习的积极性高,阅读后能形成自己的独立的见解,完成了本课的能力目标。通过与主人公的对比,能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判断,完成了本课的情感目标。

  但是,用在读课文上的时间过长,挤占了后来对人物形象地分析时间,对人物形象分析时只是粗说感受,没有紧扣文本。这是教学本文的一个不足之处。

乌塔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受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能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加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的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并在阅读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

  教学准备:

  欧洲地图,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孩子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到过了哪些地方,是和谁一起去的?如果让你独自一人出远门或去旅游,你们敢不敢去呢?

  2、孩子们,有这么一个孩子呀,她非常了不起,能一个人独自到欧洲去旅游,你们想和她成为朋友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位德国小姑娘(板书:乌塔)和她交个朋友,看看她是怎样去旅游的,她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

  3、看地图了解乌塔都到了哪些地方,让孩子们知道欧洲一共有43个国家。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课文中的乌塔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

  二、初步学习课文感知

  1、生自由地读课文,要求你们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生词情况:洗漱、惬意、号码、反驳、逻辑、语塞。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事?

  (写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

  三、再读课文,感知乌塔的性格特点

  交流一:

  1、孩子们,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1—3自然段,作者在青年旅馆里初识乌塔,觉得乌塔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指名汇报读描写乌塔的句子,从这些描写中你知道乌塔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

  除了经验丰富外作者还认为乌塔还是一个热情活泼的女孩子,哪些句子写到了。

  交流二:

  2、乌塔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的?

  ①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

  ②每到一地查警察局的号码;

  ③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④用三年的时间准备;⑤挣旅费。

  通过这些作者知道了乌塔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交流三:

  1、你们能向乌塔这样吗?(*的孩子敢这样做吗?)

  师:乌塔的这种持之以恒的顽强自立精神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吗?

  在咱们*我们的家长会同意你们这样做吗?

  2、、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读读第8、9自然段中乌塔和作者精彩的对话,看看乌塔是怎么说的?

  自由读课文8、9自然段,想想乌塔的说法对不对?

  指名读第8自然中乌塔说的话。

  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这是什么句,谁能把这句话读好。

  交流四:

  1、孩子们乌塔的这些话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乌塔不同意*家庭爱孩子的方式和管教孩子的做法,认为不符合逻辑,乌塔认为爱孩子就应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给孩子一个自我锻炼的*台,这样才是真正的爱孩子。

  2、老师觉得乌塔可真了不起,我很佩服她,小小年纪就有自己的看法,乌塔还和作者说了什么?读节9自然段。

  3、现在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来把第9自然读好。

  师读作者的话,生读乌塔的话。

  同桌练读,对话形式一直到会背。

  师:此时作者又看见了一个怎样的乌塔。乌塔认为光从书中认识世界是不够的,还要亲自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去热爱生活。

  四、拓展

  1、孩子们,你们赞同乌塔的做法和说法吗?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一个小女孩能否自己出门旅游。

  2、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的理由与大家交流一下。

  预想:正方,反方

  要求两人一小组讨论、汇报。

  3、交流汇报后老师说,孩子们此时此刻作者心里在问咱们*的乌塔在哪里?有乌塔这样的孩子吗?所以作者要我们学习乌塔做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小结:老师也非常希望你们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孩子。

  五、板书设计:

  经验丰富

  乌塔热情、自立独立自主

  亲自体验热爱生活

乌塔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漱、惬、码、驳、逻、辑”。

  2、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教学难点:

  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的特点、感悟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见解。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感知课文。

  1、你们独自一个人出过门吗?最远的到过哪?去干吗了?

  2、有个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岁就一个人周游欧洲。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

  2、检查课文读通情况,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深入学习课文,*文章思想。(根据这件事,学生自由质疑,教师归纳,引导学生围绕问题,齐读课文。)

  1、乌塔都到过哪些地方

  2、乌塔不怕一个人路上碰到危险吗??

  3、你觉得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1)热情、活泼。如: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她一听,高兴得大叫……马上拿糖给我吃

  (2)生存能力强。如: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3)有责任感。如: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给家里的每一个人买礼物。

  (4)做事有条理,有计划。如:她拿出一摞书给我看,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每个国家都是厚厚的一册,介绍得十分详细为这次旅行他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

  四、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讨论交流,请学生积极发表见解,我们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乌塔教学设计10篇扩展阅读


乌塔教学设计10篇(扩展1)

——《乌塔》教学设计10篇

《乌塔》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认识生字、新词,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德育目标: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思考作为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自主能力?

  4、创新目标:引导学生自学,自己提出问题,学会独立思考。

  学习重点: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学习难点: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 导引目标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乌塔》这篇文章,这篇文章

  大概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回忆。(激发兴趣)

  2、学生回顾自己的读书,叙述故事,展示自学。

  二、创设条件

  1、 质疑: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个游欧洲,这个小姑娘引起你的思考了吗?你说说自己是如何看待乌塔的?

  2、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组织研究

  1、根据同学们的看法不同,现在我们自愿结组,喜欢乌塔,

  特别赞同她的做法的在一组,其余的在一组,大家分别商讨、学习,用书中的语言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2、展开辩论。

  分组,交流想法。

  两组之间展开辩论。

  3、得出结论,达成共识。板书:长出独立的翅膀。

  四、引导创新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需要独立自主的人,只要是符合一定的条件。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准备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发表自己的演讲:谈谈我们如何锻炼自己的能力。

  五、反思小结

  1、本篇课文学完了,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2、请同学们朗读课文。

  六、巩固提高

  1、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谈出自己的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研究性作业:

  同学们你们都去哪里游玩过,哪些地方最喜欢,请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写诗,或写文,或画画,把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写下来。然后展示给同学们看。

  板书设计:

  7、乌 塔

  我眼看乌塔:热情、执着、有爱心、独立、有理想……

  长出独立的翅膀

  正确地认识自己

  教学反思:

  课文描写了一位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这对从没出过远门的*小朋友来说,是一件想都不敢想的事。因此这篇课文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思想意义方面都让我班学生感到新奇、兴奋。故对这篇课文的读书积极性相当高,可以说是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

  去读,自然收获也相当多。无论是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还是审美的乐趣。总之,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真正做了一回主人。

  学完课文后,我在班级里举行了“一个14岁的小姑娘独自漫游欧州,究竟是好,还是不好?”辩论会。这是我班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学习形式。正反双方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口水之战”:

  正方认为只要作好充分的准备,可以一人外出旅游,这对乌塔今后的成长有好处;乌塔真勇敢,让人好佩服;这是他们做梦都不敢想的事;乌塔是那么自由,离开爸爸妈妈的管束,像小鸟那样飞出去了。哪像他们除了学校就是家,活动的空间那么小,简直是井底蛙,笼中鸟;什么时候他们也像乌塔那样出去走走,闯闯,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反方认为乌塔还小,不应该一人外出旅游,这样太危险;一个小女孩独自外出,家长一定非常非常担心呀!俗话说得好,儿行千里母担忧呀!一个小孩子独自到异国他乡,她能安排好个人的出行和生活起居吗?没有大人的指导,她能增长多少见识呀!漫游世界可是很花钱的哟!虽说乌塔有自己赚点钱,可也要花掉父母辛辛苦苦挣的很多钱……

  好一场唇枪舌剑,真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赞可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丰富多彩的

  思想,情感,词语。今日,我重温此语,倍感亲切。

《乌塔》教学设计2

  人教社第七册第七单元《乌塔》一课,讲述的是德国一位14岁的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漫游欧洲的事,全文叙述的事情具体清楚,揭示的主题耐人寻味。根据教材编排和训练重点,本单元着重进行“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训练,在教学《白杨》、《桃花心木》两篇精读课文的基础上,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读、自悟。对此,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为:(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主的精神,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2)通读全文,通过辩论的形式,提出自己阅读的见解和看法,提高个人的认识。

  本文用时一课时,以下是教学思路。

  一、自读课文,引发思考。

  对于略读课文,我们向来强调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同时承担起进一步进行单元组训练的任务。因此,首先必须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总体理解课文内容。这一过程是学生自由地读书,读前提出要求,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具体的要求是:(1)认真读原文,把原文读通顺,遇到不理解或有困难的地方再多读几遍,并尝试着自己解决。(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理清课文的条理。自读课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学习打好基础。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就比较容易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时,教师可以抛出问题:让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独自出行,好不好?这问题看似普通,其实引发了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阅读课文的见解,更重要的是,它引发了学生的辩论,为领会内容提高认识做了准备。

  二、组织辩论,引导探究。

  学生的思想中无形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不好;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很好。对于这两种观点,教师不要急于解答,做出评价,可以要求学生再次认真阅读课文,到文中找出根据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大胆发言,说出看法。

  此时,教师就可以组织一场辩论会,把持有两种不同观点的同学分成正反双方,通过辩论来引导他们提高认识。正方观点鲜明简练,认为独自出行能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增长见识;反方则担心独自出行的安全、经济负担等问题。当双方争执不下,教师应注意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要引导辩论的双方从课文中找出依据反驳对方。正方同学找出的重点语句,足以解决反方同学的担心,请看:

  (1)反方观点:“小孩一个人出行多不安全呀!”——正方反驳:“乌塔说她在家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2)反方观点:“一个人外出漫游,不是要花很多钱吗?小学生还没有经济收入,不必急着外出。”——正方反驳:乌塔“因为年纪小,可以享受优惠,买一张全欧洲旅行联票,不到400马克。”再说,还可以勤工俭学,乌塔“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3)反方观点:“小孩子一个人外出,没有大人指导,会增长见识吗?”——正方反驳:乌塔“为这次旅行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乌塔“拿出一摞书,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对照着看,就像老师带我玩一样。”

  (4)反方观点:“独自外出,怎么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呢?”——正方反驳:乌塔带了闹钟,“一阵‘丁零丁零’的闹钟声惊醒了”,还懂得“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

  经过一番辩论,原先持反方观点的同学就会发现,原来自己的担心全是多余的,乌塔已经用自己的实际经历告诉了我们,小孩子独自出行不再是遥远的梦。在这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辩论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发表阅读见解的过程,当然,学生所发表的见解也并非孤立地随意的说,而是密切联系课文,探究课文的过程,不仅深入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扎实训练了本单元的知识点,形式新颖活泼,探讨有实效。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必须要树立明确的观念,要学生学习乌塔的独立自主的精神,教师必须从引导学生学习本课做起,从大胆发表独立的见解入手。对于学生的不同意见,教师应充分肯定,只要能说出自己的见解,都予以鼓励赞扬,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又有利于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养成勇于发表独立见解的习惯。

  三、总结提升,提高认识。

  激烈的辩论可以提高学生思想上的认识,但这辩论也需要老师的指导。总结全文时,着重点拨乌塔说的两句话:

  (1)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乌塔对*家长把孩子“关”在身边的做法提出质疑,认为只有一个孩子多投入到社会中去,才有利于他们的成长;而家长应该积极为孩子们创造这样的条件,否则,都不能真正体现长辈对孩子的爱。)

  (2)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电视和书本提供的世界毕竟缺少了切身的感受。乌塔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的好处,给人留下深深的思索。)

  在总结提升时,需要注意的是,鉴于*和德国国情的不同,不必要求学生一定要像乌塔一样独自外出,而应该首先克服思想上的惰性,然后尝试着去逐步提高生活能力,当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能力,外出旅行也不再是困难的事了。

  四、安排活动,课外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可以说,《乌塔》一课的主旨和《语文课程标准》的提法是相吻合的。同时,《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对此,我们不妨课外组织“让孩子独自出行——学乌塔,家乡寻春记”的活动,活动的范围先确定在“家乡”这一小范围,可以聘请家长、老师同时参加,以小组的形式,尝试自行设计外出线路,自行安排外出设备,自行准备外出经费,设身处地地体验乌塔的感受。活动结束召开一次座谈会,总结活动的心得,并指导完成一次实践性习作。

《乌塔》教学设计3

  学生视角:

  一个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这对没出过远门的*小朋友来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基于这种想法,学生必会以独特的思维,以赞扬或批评的态度来阅读这篇课文。

  教师思考:

  任何事情都要辩论地看,尤其是这篇课文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它会引起不同类型的人的思想碰撞,所以要引导学生辩证地看问题,肯定好的一面,并非刻意地去模仿学习乌塔的做法。

  这是一篇独立阅读文章,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走上自学之舟,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提出问题,自行商讨解决,并组织学生起来搞一些辩论活动。

  信息资料:1、搜集、查阅*以及世界历史上独立自主、有个性的名人的故事。

  2、查阅有关欧洲各国的风土人情。

  教学要求:

  1、通过对乌塔独自旅行的故事的了解,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2、读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有个人的想法。3、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导入

  (用简短的内容导入课文,引发学生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兴趣)

  自学。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2、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你是如何看待乌塔的?乌塔身上具有什么性格特点?

  直入主题,引起学生思考,讨论,并让学生把自己体会到的乌塔的性格特点板书到黑板上,这对学生是一种肯定,一种锻炼。)

  生活经验丰富热情、活泼有爱心胆大心细有主见......

  3、同学们介绍异国风土人情。

  (学生在课后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搜集到了大量资料,还自己动手制作了课件,让学生到讲台前演示给同学们看,可以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藉此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激情辩论

  1、一个外国小女孩可以独自一人游欧洲,而对我们*小学生来说,这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乌塔和*小学生不同在哪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是我们国家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够科学吗?现在,同学们自愿结组,赞同我们教育教学方法的在一组,不赞同的在一组,大家进行辩论。

  (自主合作,主动探究,相信这样的学习方法学生会非常爱学,更会积极地讨论。鼓励同学们读书要有独特的见解,同时,教师要特别说明每一种认识都是金子的道理,不脱离书中的语言,不脱离生活实际,对学生认真地读书,认真地思考有一个界定。)

  2、展开辩论

  (在这里,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时间,更要参与到同学们的辩论中去,成为其中的一员。教师也要有独特的见解,这是对学生最好的支持。)

  3、一分钟演讲,谈谈我们该如何锻炼自己的独立自主的能力。

  (深入研究课文内容,扩大学生学习和思维的空间。同时,学生广泛地查询资料,学习知识,流利地表达,这样,不仅涉入了知识,又锻炼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布置实践作业

  题目:《从乌塔看中外小学生的不同》

  要求: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分析中小学生在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自理能力、家庭责任感等方面的不同,并简单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也可列成表格,和小组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板书设计:

  乌塔

  我看乌塔:热情、活泼、有主见、独立、胆大心细

  自立自强

  正确认识

《乌塔》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一时语塞、不合逻辑”,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一时语塞、反驳、不合逻辑、惬意”等词义,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旅居”。

  2、通过提炼关键信息,能简洁地向他人介绍乌塔。

  3、通过抓住提示语、创设情境,自然地读好对话。

  4、通过创设情境、对比阅读,体会乌塔驳得有理。

  【教学重点】

  通过提炼关键信息,能简洁地向他人介绍乌塔。

  【教学难点】

  通过创设情境、合计朗读,体会乌塔驳得有理。

  【教学流程】

  导入

  写课题,读课题。读过课文,我们知道,乌塔是个14岁的德国女孩。

  一、疏通字词

  课文都读过了,我们来学习词语。

  第一组:

  旅居:出示原文,猜意思(评价:你抓住“旅”字来理解词语);出示字典中的解释。

  第二组:

  一时语塞(“塞”在成语中读作se;理解成语只要理解“塞”字,“塞”是指塞住,堵住;是指一时说不出话来。)

  马上反驳(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马上反驳)

  不合逻辑(不合道理,不合规律)(由学生说出“逻辑”的意思。)

  第三组:

  筋疲力尽(“筋”前鼻音)

  睡眼朦眬(你什么时候是睡眼朦眬的?形容人快要睡或刚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

  疲倦

  睡得正香

  惬意(出示原文,找近义词:满意、称心、舒服;你什么时候会感到很惬意)(男女生合作读词语,发现分别是写“我”和乌塔的;“我”,一个*,在旅游途中…,乌塔,一个孩子却…,她一定有着丰富的旅游经历)

  二、介绍乌塔

  过渡:是的,乌塔,虽然年仅14岁,却到过很多国家。自己读一读。出示:她还告诉我,她叫乌塔,已经14岁了……最后还要去希腊。

  1、介绍地名:这段话也出现了一些国家和城市的名称,请看(出示欧洲地图)。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都属于欧洲,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是意大利的三座城市。

  2、指名读。

  3、简单说说乌塔到过哪些地方。(课件)点拨:不把那么多国家都说出来。

  4、乌塔到过那么多地方,毫无疑问,她一定有丰富的旅游经验。默读第七自然段中的这一部分,思考,乌塔有哪些旅游经验,用横线划出来,并标上序号(课件)。出示:乌塔说,她在家里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小孩玩。

  5、交流:投影。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看第7自然段,思考:乌塔有哪些旅行经验。标上序号。

  6、交流,课件出示划线、序号。自由读。7、介绍乌塔:如果把这两段的信息结合在一起的,我们就可以介绍乌塔这个人了,在介绍的时候,老师要向大家提一个要求——那就是要讲的尽可能简洁(板书:讲得简洁)可以这样开头——

  出示:爸爸妈妈,我向你们介绍一位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

  同桌互练,一个先当爸爸妈妈。

  8、展示。老师当妈妈。评价:用上了“一、二、三、四”,介绍得更清楚了;加上了…,介绍得更清楚了;14岁的孩子一个人旅游,太不可思议了;小小年纪,旅游经验那么丰富,佩服;(2名)。

  三、自然对话

  过渡:但课文是不是这样写的,是通过“我”和乌塔的对话把故事写得生动。

  1、先学习“我”和乌塔的第一次对话,请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用横线划出乌塔说的话,用波浪线划出我说的话。

  2、交流。

  3、老师把第五自然段改成一组对话。请一位同学读乌塔。老师当文中的“我”,其他同学读旁白。(对“乌塔”说)我们同住在青年旅馆,而且同住一个房间。俗话说“相遇是一种缘分”,微笑着打个招呼吧。嗨,你好。朗读指导。出示:乌塔一听,高兴得大叫:“我是德国人,住在汉堡。”

  她还对我说:“我叫乌塔,今年14岁了。我这次趁暑假游历欧洲,已经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下一站是希腊。”“你一个人吗?”我有点吃惊。

  “当然。”她很自然地答道。

  我是德国人,住在汉堡。

  预设一:学生没有读出大叫的感觉,(对“乌塔”说)小姑娘,你在异国他乡遇到我这个老乡,心情怎样?

  预设二:学生读出大叫的感觉,你为什么那么激动?

  当然。预设一:学生读得很自豪。我觉得你读的有点儿自豪,可文中说他是自然的答道,你们觉得是自然还是自豪的?为什么?

  预设二:学生读得很自然。你回答得很自然,你小小年纪游历了这么多国家,不觉得自豪吗?

  4、同桌练读:两人面对面,给对方一个微笑。分角色读对话,旁白不读。

  5、展示读。(1)

  预设一:如果读得自然,评价:读得很自然,把当时的情境读出来了。预设二:如果学生读得有读书腔,评价:想象当时的情景,读得自然些。

  6、小结:要读好对话,就要对得自然。(板书:对得自然)

  三、驳得有理

  过渡:乌塔觉得一个人旅游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所以她我问——同桌读对话。展示读,一对同桌分别读乌塔和“我”,其他同学读旁白。

  1、一时语塞:采访“我”。为什么当乌塔要问你*的孩子是不是也这样旅行时你会一时语塞?当时被这样问时,心情怎样?在前面可以稍作停顿。

  2、不合逻辑:采访乌塔。你当时为什么马上反驳?

  3、概括乌塔的话:也就是说乌塔说得很合逻辑,很有道理。自己读读乌塔的话,想想说一个什么道理呢?

  引导:我认为爱孩子就要时时刻刻跟他在一起。而乌塔认为爱孩子是要——

  4、师生合作读:老师当一回文中的我,你们来反驳我。

  5、小结:乌塔就针对我的观点就得反驳,我们觉得他驳得有理(板书:驳得有理)

  6、乌塔还说了这样一句话,出示:光从电视和书本……一起读。

  7、这是针对我的对一句话进行反驳的。出示:*有电视……

  8、师生合作读:这回你们当文中的“我”,我来当乌塔。生说,师答“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是不完美。”为什么不能去掉后面一句?现身说法,更有说服力,可见乌塔——驳得有理。(板书)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说话的三个技巧,跟爸爸妈妈介绍乌塔时要——说得简洁,跟人对话时要眼睛注视对方,给对方一个微笑,——对得自然,反驳别人时,要——驳得有理。

  板书:

  说得简洁

  对得自然

  驳得有理

  【作业】抄写词语;回家向爸爸妈妈介绍乌塔。

  【教学反思】

  整堂课缺乏课外延伸和学法的指导。教师地位过于强势,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学生没有鲜有自主学习的空间。

《乌塔》教学设计5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到过哪儿?怎样去的?

  2、这节课我们结识一个了不起的德国小姑娘——乌塔(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出示自读提示,学生初读课文。

  2、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3、交流:乌塔做了什么事?

  4、出示欧洲地图,学生直观感知。

  三、精读感悟

  1、出示学法指导,学生自学。

  2、集体交流:

  用“我认为乌塔是一个的孩子”的句式汇报,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

  3、抓住重点句精读,通过句式训练体会乌塔的安排之周,准备之久。

  四、拓展延伸

  1、乌塔独自游历欧洲,你是否同意她的做法?为什么?

  2、小组交流,形成自己的观点。

  3、集体交流,亮出自己的观点。

  五、课堂小结

  1、乌塔通过独自游历欧洲这样的方式来锻炼自己,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锻炼方法。我们可以怎么做?

  2、学生交流,老师总结,并出示“温馨提示”。

  六、作业超市

  1、写一写由《乌塔》想到的。

  2、把课文内容和课上讨论的情况讲给父母听,听听父母的意见。

  3、制订一个计划,选择合适的方法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

  七、板书设计

  乌塔

  我看乌塔:独立、执着、热情、有爱心、有理想……

  我学乌塔:正确认识自己学习独立自主

《乌塔》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能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

  (二)能力训练点乌塔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1、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二)疑点

  1、14岁的乌塔为什么要独自一人游欧洲?她就不怕遇到危险吗?遇到困难时,她会怎样解决?

  2、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她的爸爸妈妈会不会担心她?她的父母对此事会怎样想?

  (三)解决办法

  1、可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的有关外国孩子生活和学习情况的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

  2、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想,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也许到过很多地方去旅游,都和谁到过什么地方?

  2、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德国小姑娘——(板书:乌塔),看看她是怎样旅游的?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建议(幻灯片1)。

  (1)再读一读阅读提示,根据提示去自学。

  (2)认真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遇到不理解或有困难的地方再多读几遍,并尝试着自己解决。

  (3)在感触深的句子、段落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2、学生自学课文。

  3、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

  (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再读感悟,研讨释疑

  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l)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有的同学会认为乌塔还小,不应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样太危险;有的同学会认为只要做好充分准备,乌塔可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对她今后的成长会有好处……

  (2)围绕自己的观点到课文中去寻找证据,想办法说服别人。

  (2)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

  (3)你认为*的孩子缺少乐趣吗?

  4、快速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乌塔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⑴自理能力强。如:说话间,它已经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裤、白球鞋,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

  ⑵生活经验丰富。如:她告诉我“罗马很热,街上小摊卖的冰激淋和水都很贵,你要到超级市场去卖。”

  ⑶热情、活泼。如: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她一听,高兴得大叫……马上拿糖给我吃

  ⑷生存能力强。如: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⑸有责任感。如: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给家里的每一个人买礼物。

  ⑹做事有条理,有计划。如:她拿出一摞书给我看,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每个国家都是厚厚的一册,介绍得十分详细……为这次旅行他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讨论交流,请学生积极发表见解。(出示幻灯片2)

  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自立精神与冒险有什么区别?怎样才算自立?

  ⑶从乌塔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受到了什么启示?

  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话题来谈。

  2、小结,教师提出自己的建议:

  ⑴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她的独立精神,但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学习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⑵一人外出,要有家长同意和充分准备。

  ⑶要像乌塔一样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

  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时间才能锻炼出来

  五、布置实践作业:(幻灯片3)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2、日记:从《乌塔》想到的。

《乌塔》教学设计7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进一步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4、有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前边学过的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少年*有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所以他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批改作文、邀请做客这两件事,给了肖复兴极大的影响,激励他努力学习,坚定了他的文学之路,使他成了伟大的文学家。这两位名人的成长故事让我们深受启发。

  (出示课件)大家请看大屏幕,这是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在她成长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又有什么惊人的举动呢?让我们一起走近——乌塔。(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要求

  (1)读通读顺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新词:洗漱、惬意、反驳、逻辑、电话号码。

  (2)课文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的作者在罗马遇到一位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板书:独自游欧洲)

  3、一个年仅14岁的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你赞成乌塔的做法吗?赞成的举手,说说你们的理由。不赞成的举手,说说你们的理由。(副板书)

  (1)安排路线

  (2)遇到危险

  (3)父母担心

  (4)旅行费用

  三、研读课文,交流感受

  1、默读勾画

  是呀,乌塔在独自一人游欧洲前,难道这些问题她都没有想到吗?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默读课文,想一想乌塔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用什么勾画出来,再和小组学习伙伴交流,谈谈你的体会,并大声读出来。

  2、汇报展示

  (1)独立(自理能力强)。如:A、说话间,它已经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裤、白球鞋,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C 、光从电视和书本......D、乌塔却可以在旅馆里“惬意地趴在床垫上,一边吃糖,一边看一本厚厚的书。(惬意:这里是很满意、很舒服的意思。)

  (2)生活经验丰富。如:她告诉我“罗马很热,街上小摊卖的冰激淋和水都很贵,你要到超级市场去卖。”(她能自己安排一天的活动,自己收拾东西,按时外出游览。)

  (3)热情、活泼。如: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她一听,高兴得大叫……马上拿糖给我吃

  (4)生存能力强。如: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5)关爱家人。如: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给家里的每一个人买礼物

  (6)乌塔对我这番解释很不满意,马上反驳说:“我也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很爱我。不过我们兴趣不同,所以我们有时候一起出去玩,有时候单独出去玩。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我不明白。你的话不合逻辑。”

  “反驳”是指说出自己的理由,来否定别人跟自己不同的看法。“逻辑”是指事物客观的规律性。乌塔认为爱孩子和不让孩子单独出门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乌塔先是举出自己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在长辈爱孩子的情况下孩子可以单独出门,然后说她不同意*家庭管理孩子的做法,认为作者的解释是不合逻辑的。乌塔对*家长把孩子“关”在身边的做法提出质疑,认为只有一个孩子多投入到社会中去,才有利于他们的成长;而家长应该积极为孩子们创造这样的条件,否则,都不能真正体现长辈对孩子的爱。

  (7)还是坚持:“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从电视上经常看见意大利,但只有亲自来到这里,它的美丽才深深感动了我。”

  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电视和书本提供的世界毕竟缺少了切身的感受。乌塔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的好处,给人留下深深的思索。积极尝试,勇于实践,在实践中获得锻炼。

  (8)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她还说,自己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为了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板书充分准备)

  四、总结升华

  1、这节课上,我们认识了乌塔这位了不起的德国女孩,因为她在成长过程中能坚强勇敢地克服一切困难,独立自主地完成每一件事,她才有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惊人举动。

  2、那我们呢?有些同学早上来迟,是因为妈妈没有叫我;作业没带,是因为家长没帮我收拾书包;回家妈妈不提醒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等等,难道这些不值得我们深思吗?老师给大家一分钟时间,请同学们静下心来想一想,在今后的生活学习道路上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3、是啊!今天我们学这篇课文,并不是为了让你们都像乌塔那样离开父母独自外出旅游,而是想让你们像乌塔一样有独立自主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写写自己的感想

  课文学到这里,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很多的感想。

  1、也许你想对乌塔说,想对*的小朋友,想对自己的父母说,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对象,把你的感想写下来。

  2、还能以“从《乌塔》想到的”为题写一写你的感受。

  六、课后延伸

  1、送给大家一首小诗,请同学们放声朗读。《勇敢独立的好少年》

  2、总结

  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时间才能锻炼出来。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立刻行动起来,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让自己成为一个自强自立的好少年。

《乌塔》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

  乌塔是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课文主要写了她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通过攀谈,“我”知道了中德孩子所受教育的差异,*的孩子从小依赖性强,是家里的宝贝,一般由爸爸妈妈带他们一起玩。而德国的孩子从小独立生活能力很强,见多识广,知识丰富。

  课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我”在罗马认识了乌塔。第二部分讲我们住在一个房间,“我”了解了乌塔一个人旅游欧洲的事。第三部分讲乌塔以后还要到*旅游。

  学情分析: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了解词语的意思。

  2、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思考作为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自主能力。

  重点难点:

  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资源:

  欧洲的地理位置。欧洲在亚欧大陆西部。北临北冰洋,西靠大西洋,南隔地中海。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 自读课文 ,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可查字典、词典。

  洗漱、惬意、电话号码、反驳、逻辑、精疲力竭

  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3、 小组内每个学生朗读一遍课文,大家对出现的问题给以纠正。讨论乌塔是一位什么样的小姑娘。

  二、合作探究:

  1、我会认真地默读课文,并思考:

  (1)、在初次见面的部分,哪些描写可以看出乌塔做事有生活经验,从容不迫?

  (2)、在地图上找出乌塔在欧洲游历的地点,读读、议议乌塔为什么不怕危险?

  2、了解主题,展开讨论

  (1)、乌塔的哪些话或哪些做法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见解。

  (2)、说说自己打算从哪件事做起,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3)、在你的心中,你觉得乌塔是一个怎样的人?

《乌塔》教学设计9

  教材分析

  《乌塔》一课,讲述的是德国一位14岁的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漫游欧洲的事。全文叙述的事情是具体清楚,揭示的主题耐人寻味。根据教材编排和训练重点,本单元着重进行“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训练,在教学《白杨》、《桃花心木》两篇精读课文的基础上,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读、自悟。对此,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为:(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主的精神,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2)通读全文,通过辩论的形式,提出自己阅读的见解,提高认识。

  教学思路

  一、自读课文,引发思考

  对于略读课文,我们向来强调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同时承担起进行单元组训练的任务。因此,首先必须让学生充分的阅读课文,总体理解课文内容。这一过程是学生自由的读书,读前提出要求,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阅读。具体的要求是:(1)认真读原文,把原文读通顺,遇到不理解或有困难的地方再多读几遍,并尝试着自己解决。(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理清课文的条理。自读课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学习打好基础。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比较容易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时,教师可以抛出问题:让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独自出行,好不好?这问题看似普通,其实引发了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阅读课文的见解,更重要的是,它引起了学生的辩论,为领会内容提出认识做了准备。

  二、组织辩论,引导探究

  学生的思想中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不好;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很好。对于这两种观点,教师不要急于做出结论,可以要求学生再次认真阅读课文,到文中找出根据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大胆发言,说出看法。

  此时,教师就可以组织一场辩论会,把持有两种不同观点的同学分成正反双方,通过辩论来引导他们提高认识。结果,正方观点鲜明简练,认为独自出行能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增长见识;反方则担心独自出行的安全、经济负担等问题。当双方争执不下,教师应注意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要引导辩论的双方从课文中找出依据反驳对方。正方的同学找出的重点语句,足以解决反方同学的担心,请看:

  (1)反方观点:“小孩一个人出行多不安全啊!”正方反驳:“乌塔说她在家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个地方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2)反方观点:“一个人外出漫游,不是要花很多钱的吗》小学生没有经济收入,不必急着外出。”正方反驳:乌塔“因为年龄小,可以享受优惠,买一张全欧洲旅行联票,不到400马克。”再说,还可以勤工俭学,乌塔“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市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3)反方观点:“小孩子一个人外出,没有大人指导,会增长见识吗?”正方反驳:“乌塔为这次旅行准备了整整三年,读了很多有关国家的书籍”,乌塔“拿出一摞书,全是欧洲各国的旅行指南”,“对照看着,就像老师带我玩一样。”

  经过一番辩论,原先持反方观点的同学会发现,原来自己的担心全是多余的,乌塔已经用自己的亲生经历告诉了我们,小孩子独自出行不再是遥远的梦。在这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辩论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发表阅读见解的过程,当然,学生所发表的见解也并非孤立的随意的说。而是密切联系课文,探究课文的过程,不仅深入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扎实训练了本单元的知识点,形式新颖活泼,探讨有实效。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必须要树立明确的观念,要学生学习乌塔的独立自主的精神,教师必须从引导学生学习本课做起,从大胆发表独立的见解入手。对于学生的不同意见,教师应充分肯定,只要能说出自己的见解,都予以鼓励赞扬,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又有利于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养成勇于发表独立见解的习惯。

  三、总结提升,提高认识

  激烈的辩论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但这辩论也需要老师的指导。总结全文时,着重点拨说的两段话:(1)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2)只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

  在总结提升时,需要注意的是,鉴于*和德国国情的不同,不必要求学生一定要像乌塔一样独自外出,而应该首先克服思想上的惰性,然后尝试着去逐步提高生活能力。当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能力,外出旅行也不再是困难的事了。

  四、安排活动,课外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可以说,《乌塔》一课的主旨和《语文课程标准》的提法是相吻合的。对此,我们不妨课外组织“让孩子独自出行-----学乌塔、家乡寻春记”的活动,活动的范围先确定在“家乡”这一小范围,可以聘请家长、老师同时参加,以小组的形式,尝试自行设计外出路线,自行安排外出设备,自行准备外出经费,设身处地的体验乌塔的感受。活动结束,召开一次座谈会,总结活动的心得,并指导完成一次实践性习作。

《乌塔》教学设计10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漱、萨、腊、逻、辑”。

  2、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教学难点:

  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的特点、感悟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见解。

  教具准备:小黑板、地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感知课文。

  1、你们独自一个人出过门吗?最远的到过哪?看样去的?

  2、有个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岁就一个人周游欧洲。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

  2、检查词语的理解。

  3、检查课文读通情况。

  ⑴分组通读课文,教师发现错误,及时引导学生纠正。

  ⑵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出示地图,介绍欧洲,让学生对乌塔油然而生敬意。

  三、深入学习课文,*文章思想。

  (一)根据这件事,学生自由质疑,教师归纳,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再次自读课文。

  1、乌塔如何掌握游历欧洲的路线。

  2、乌塔不怕一个人路上碰到危险吗?

  3、乌塔都到过哪些地方?

  4、你觉得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说说你的理由和见解。

  (二)学生带问题,小组合作学习。

  (三)反馈学习情况,教师点拨,加深理解。

  四、联系生活实际、讨论。

  1、提出讨论的论题: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该不该一个人远行。

  2、初步了解学生的看法后,根据该和不该将学生分为两部分,在班级反馈。

  3、教师根据情况行当评价。

  五、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打工挣钱

  乌塔周游欧洲

  2、阅读书籍,了解各国

  3、懂得自保、自救


乌塔教学设计10篇(扩展2)

——《乌塔》教学设计10篇

《乌塔》教学设计1

  人教社第七册第七单元《乌塔》一课,讲述的是德国一位14岁的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漫游欧洲的事,全文叙述的事情具体清楚,揭示的主题耐人寻味。根据教材编排和训练重点,本单元着重进行“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训练,在教学《白杨》、《桃花心木》两篇精读课文的基础上,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读、自悟。对此,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为:(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主的精神,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2)通读全文,通过辩论的形式,提出自己阅读的见解和看法,提高个人的认识。

  本文用时一课时,以下是教学思路。

  一、自读课文,引发思考。

  对于略读课文,我们向来强调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同时承担起进一步进行单元组训练的任务。因此,首先必须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总体理解课文内容。这一过程是学生自由地读书,读前提出要求,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具体的要求是:(1)认真读原文,把原文读通顺,遇到不理解或有困难的地方再多读几遍,并尝试着自己解决。(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理清课文的条理。自读课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学习打好基础。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就比较容易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时,教师可以抛出问题:让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独自出行,好不好?这问题看似普通,其实引发了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阅读课文的见解,更重要的是,它引发了学生的辩论,为领会内容提高认识做了准备。

  二、组织辩论,引导探究。

  学生的思想中无形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不好;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很好。对于这两种观点,教师不要急于解答,做出评价,可以要求学生再次认真阅读课文,到文中找出根据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大胆发言,说出看法。

  此时,教师就可以组织一场辩论会,把持有两种不同观点的同学分成正反双方,通过辩论来引导他们提高认识。正方观点鲜明简练,认为独自出行能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增长见识;反方则担心独自出行的安全、经济负担等问题。当双方争执不下,教师应注意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要引导辩论的双方从课文中找出依据反驳对方。正方同学找出的重点语句,足以解决反方同学的担心,请看:

  (1)反方观点:“小孩一个人出行多不安全呀!”——正方反驳:“乌塔说她在家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2)反方观点:“一个人外出漫游,不是要花很多钱吗?小学生还没有经济收入,不必急着外出。”——正方反驳:乌塔“因为年纪小,可以享受优惠,买一张全欧洲旅行联票,不到400马克。”再说,还可以勤工俭学,乌塔“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3)反方观点:“小孩子一个人外出,没有大人指导,会增长见识吗?”——正方反驳:乌塔“为这次旅行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乌塔“拿出一摞书,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对照着看,就像老师带我玩一样。”

  (4)反方观点:“独自外出,怎么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呢?”——正方反驳:乌塔带了闹钟,“一阵‘丁零丁零’的闹钟声惊醒了”,还懂得“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

  经过一番辩论,原先持反方观点的同学就会发现,原来自己的担心全是多余的,乌塔已经用自己的实际经历告诉了我们,小孩子独自出行不再是遥远的梦。在这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辩论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发表阅读见解的过程,当然,学生所发表的见解也并非孤立地随意的说,而是密切联系课文,探究课文的过程,不仅深入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扎实训练了本单元的知识点,形式新颖活泼,探讨有实效。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必须要树立明确的观念,要学生学习乌塔的独立自主的精神,教师必须从引导学生学习本课做起,从大胆发表独立的见解入手。对于学生的不同意见,教师应充分肯定,只要能说出自己的见解,都予以鼓励赞扬,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又有利于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养成勇于发表独立见解的习惯。

  三、总结提升,提高认识。

  激烈的辩论可以提高学生思想上的认识,但这辩论也需要老师的指导。总结全文时,着重点拨乌塔说的"两句话:

  (1)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乌塔对*家长把孩子“关”在身边的做法提出质疑,认为只有一个孩子多投入到社会中去,才有利于他们的成长;而家长应该积极为孩子们创造这样的条件,否则,都不能真正体现长辈对孩子的爱。)

  (2)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电视和书本提供的世界毕竟缺少了切身的感受。乌塔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的好处,给人留下深深的思索。)

  在总结提升时,需要注意的是,鉴于*和德国国情的不同,不必要求学生一定要像乌塔一样独自外出,而应该首先克服思想上的惰性,然后尝试着去逐步提高生活能力,当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能力,外出旅行也不再是困难的事了。

  四、安排活动,课外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可以说,《乌塔》一课的主旨和《语文课程标准》的提法是相吻合的。同时,《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对此,我们不妨课外组织“让孩子独自出行——学乌塔,家乡寻春记”的活动,活动的范围先确定在“家乡”这一小范围,可以聘请家长、老师同时参加,以小组的形式,尝试自行设计外出线路,自行安排外出设备,自行准备外出经费,设身处地地体验乌塔的感受。活动结束召开一次座谈会,总结活动的心得,并指导完成一次实践性习作。

《乌塔》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漱、惬、码、驳、逻、辑”。

  2、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教学难点:

  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的特点、感悟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见解。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感知课文。

  1、你们独自一个人出过门吗?最远的到过哪?去干吗了?

  2、有个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岁就一个人周游欧洲。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

  2、检查课文读通情况,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深入学习课文,*文章思想。(根据这件事,学生自由质疑,教师归纳,引导学生围绕问题,齐读课文。)

  1、乌塔都到过哪些地方

  2、乌塔不怕一个人路上碰到危险吗??

  3、你觉得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1)热情、活泼。如: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她一听,高兴得大叫……马上拿糖给我吃

  (2)生存能力强。如: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3)有责任感。如: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给家里的每一个人买礼物。

  (4)做事有条理,有计划。如:她拿出一摞书给我看,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每个国家都是厚厚的一册,介绍得十分详细为这次旅行他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

  四、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讨论交流,请学生积极发表见解,我们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乌塔》教学设计3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到过哪儿?怎样去的?

  2、这节课我们结识一个了不起的德国小姑娘——乌塔(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出示自读提示,学生初读课文。

  2、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3、交流:乌塔做了什么事?

  4、出示欧洲地图,学生直观感知。

  三、精读感悟

  1、出示学法指导,学生自学。

  2、集体交流:

  用“我认为乌塔是一个的孩子”的句式汇报,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

  3、抓住重点句精读,通过句式训练体会乌塔的安排之周,准备之久。

  四、拓展延伸

  1、乌塔独自游历欧洲,你是否同意她的做法?为什么?

  2、小组交流,形成自己的观点。

  3、集体交流,亮出自己的观点。

  五、课堂小结

  1、乌塔通过独自游历欧洲这样的方式来锻炼自己,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锻炼方法。我们可以怎么做?

  2、学生交流,老师总结,并出示“温馨提示”。

  六、作业超市

  1、写一写由《乌塔》想到的。

  2、把课文内容和课上讨论的情况讲给父母听,听听父母的意见。

  3、制订一个计划,选择合适的方法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

  七、板书设计

  乌塔

  我看乌塔:独立、执着、热情、有爱心、有理想……

  我学乌塔:正确认识自己学习独立自主

《乌塔》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能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

  (二)能力训练点乌塔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1、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二)疑点

  1、14岁的乌塔为什么要独自一人游欧洲?她就不怕遇到危险吗?遇到困难时,她会怎样解决?

  2、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她的爸爸妈妈会不会担心她?她的父母对此事会怎样想?

  (三)解决办法

  1、可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的有关外国孩子生活和学习情况的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

  2、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想,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也许到过很多地方去旅游,都和谁到过什么地方?

  2、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德国小姑娘——(板书:乌塔),看看她是怎样旅游的?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建议(幻灯片1)。

  (1)再读一读阅读提示,根据提示去自学。

  (2)认真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遇到不理解或有困难的地方再多读几遍,并尝试着自己解决。

  (3)在感触深的句子、段落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2、学生自学课文。

  3、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

  (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再读感悟,研讨释疑

  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l)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有的同学会认为乌塔还小,不应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样太危险;有的同学会认为只要做好充分准备,乌塔可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对她今后的成长会有好处……

  (2)围绕自己的观点到课文中去寻找证据,想办法说服别人。

  (2)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

  (3)你认为*的孩子缺少乐趣吗?

  4、快速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乌塔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⑴自理能力强。如:说话间,它已经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裤、白球鞋,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

  ⑵生活经验丰富。如:她告诉我“罗马很热,街上小摊卖的冰激淋和水都很贵,你要到超级市场去卖。”

  ⑶热情、活泼。如: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她一听,高兴得大叫……马上拿糖给我吃

  ⑷生存能力强。如: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⑸有责任感。如: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给家里的每一个人买礼物。

  ⑹做事有条理,有计划。如:她拿出一摞书给我看,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每个国家都是厚厚的一册,介绍得十分详细……为这次旅行他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讨论交流,请学生积极发表见解。(出示幻灯片2)

  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自立精神与冒险有什么区别?怎样才算自立?

  ⑶从乌塔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受到了什么启示?

  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话题来谈。

  2、小结,教师提出自己的建议:

  ⑴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她的独立精神,但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学习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⑵一人外出,要有家长同意和充分准备。

  ⑶要像乌塔一样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

  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时间才能锻炼出来

  五、布置实践作业:(幻灯片3)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2、日记:从《乌塔》想到的。

《乌塔》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并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能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见解,并用流利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课型:略读课文

  课时:一课时

  教法:朗读,辩论法

  教具及教学手段:课前准备好欧洲地图,了解乌塔的旅游线路。

  打开汉语大词典,预备学生对字词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你喜欢旅游吗?为什么喜欢?去过那些地方?有过一个人旅游吗?你对一个人旅游有什么看法?

  乌塔,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漫游欧洲,你听了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认识乌塔,走近乌塔(照片)

  板书课题:《乌塔》

  二、交流预习心得,质疑。

  1、同学们课前都做了预习了,现在我们交流一下你是怎么预习的?(学生回答:扫清字词,理解文章大意,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勾画等等)

  2、同学们交流了预习的方法,这样可以相互吸收,取长补短。在预习的过程中还有什么不懂或疑难的问题吗?提出来看能不能相互解答?

  三、相互释疑,深层探究。

  1、 对刚刚提出的疑问进行释疑。

  2、(出示地图)乌塔旅游了这么多的地方,你能像他一样么?你对乌塔有什么话要说?

  3、 读课文,找出你对乌塔最为佩服的地方。

  4、 纠正字音,读完读出你对乌塔最为佩服的地方,并说出佩服的原因。

  学生回答:自立,独立生活的能力强。有主见。有礼貌,关心爸爸妈妈等等,

  总结:乌塔是个自立的小姑娘,体现为生活上的自立和精神上的独立

  四、 延伸。

  1、 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乌塔,谈谈你认识乌塔后的感受!

  (向乌塔学习之类。)

  2、 向乌塔学习什么?一个人出来旅游还是独立的意识?

  出来旅游,父母会同意吗?我们可以模仿一下家庭辩论

  3、 辩论:学生自愿分组形成两大阵营,围绕“我们能不能一个人出去旅游”进行辩论。

  总结:乌塔一个人出来旅游,因为乌塔已经具有了很强的独立生活的能力,而我们很多的同学目前还不具有这样的能力,所以,我们首先向乌塔学习的应该是她的自立的精神,然后逐步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也成为让人佩服的小乌塔。

  五、 作业:

  乌塔最后说,她要来*,我们要让乌塔看看*的孩子也是独立的,也是棒棒的,对不对?乌塔可能会在什么来*呢?(20xx)。还有一年,大家一定要努力培养自己的自立精神啊!

  等见到乌塔,大家一定会有很多的话要对乌塔说吧,你会对她说什么?说一说,写一写。

  板书设计:

  乌塔

  独立性:生活上 不依赖别人

  精神上 有自己主见

  教学反思:

  《乌塔》一文为略读课文,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在导入课文时用旅游的话题,易于激发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主人公年龄与学生相近,情感体验要来得真切些,对人物的行为进行判断相对容易,因此课堂上思维很活跃,学习的积极性高,阅读后能形成自己的独立的见解,完成了本课的能力目标。通过与主人公的对比,能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判断,完成了本课的情感目标。

  但是,用在读课文上的时间过长,挤占了后来对人物形象地分析时间,对人物形象分析时只是粗说感受,没有紧扣文本。这是教学本文的一个不足之处。

《乌塔》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能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

  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也许到过很多地方去旅游,都和谁到过什么地方?

  2、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德国小姑娘——(板书:乌塔),看看她是怎样旅游的?

  二、学

  1、出示自学建议(幻灯片1)。

  ⑴可以先读一读阅读提示,根据提示去自学。

  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在感触深的句子、段落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2、学生自学课文。

  3、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

  (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议

  (l)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有的同学会认为乌塔还小,不应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样太危险;有的同学会认为只要做好充分准备,乌塔可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对她今后的成长会有好处……

  (2)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

  (3)你认为*的孩子缺少乐趣吗?

  四、导

  ⑴自理能力强。如:说话间,它已经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裤、白球鞋,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

  ⑵生活经验丰富。如:她告诉我“罗马很热,街上小摊卖的冰激淋和水都很贵,你要到超级市场去卖。”

  ⑶热情、活泼。如: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她一听,高兴得大叫……马上拿糖给我吃

  ⑷生存能力强。如: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⑸有责任感。如: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给家里的每一个人买礼物。

  ⑹做事有条理,有计划。如:她拿出一摞书给我看,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每个国家都是厚厚的一册,介绍得十分详细……为这次旅行他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五、练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2、小调查《从乌塔中外小学生的不同》。

  查找资料,分析原因,互相交流。

  板书设计

  设计好旅行路线、日程

  查警察局电话号码 独自一人游欧洲

  给家里打电话(寄明信片)

  为旅行准备三年

《乌塔》教学设计7

  一、教材分析: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人教版)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位只有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乌塔,利用暑假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表现了这个少年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

  1、能认读本课的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通过学习文章,懂得*孩子要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3、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就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4、能对文中的人或事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乌塔独自游历欧洲所具备的独立生活的能力,进而充分发表自己对这件事的见解和看法。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四、教法学法

  为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中灵活运用自学法和讨论法,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述能力、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他们不仅学懂了这篇课文,还发展了智力,培养了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旅游时,你们是不是由爸爸妈妈带着?可是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竟然独自一人游欧洲。你们想不想了解这位小姑娘是怎样独自一人旅游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十七课《乌塔》。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认识乌塔,学习课文的热情,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学习打好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画出不懂的词语,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3.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

  [设计意图:使学生不仅能掌握字词,整体感知课文,还能较好地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三)再读感悟,研讨释疑

  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汇报展示。

  (1)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有何看法?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如有的同学会认为乌塔不应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样太危险,爸爸、妈妈会担心;有的同学会认为只要做好充分准备,乌塔可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对她今后的成长有好处……)

  (2)你认为乌塔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完成填空,说明理由。

  乌塔是个( )的孩子。

  (考虑问题周全,自立,有主见,有交往能力,自理能力强,有自我保护意识,做事有计划性,勇敢……)

  理由是( )。

  (提示:可以自己概括,也可以用文中语句说明)

  (3)乌塔为什么要独自游欧洲?你对此有何见解?(“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

  (4)你认为*的孩子缺少乐趣吗?

  [设计意图: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的*台,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协作探究,讨论交流,师生互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1、谈谈*孩子与外国孩子有哪些不同之处,你认为外国孩子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孩子学习?*孩子的哪些优点是外国孩子所缺少的?

  2、小练笔:如果乌塔转学到*来,作为他的班主任,你会为他写怎样的评语?

  [设计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去体会、去感悟,更有助于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

  (五)、辩论会,积累运用。

  1、论题: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应不应该独自远行?

  2、辩论明理。

  3、明确观点,正确引导。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通过辩论会的形式,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学习,让学生的思维、语言表达以及合作探究意识和能力等得到综合训练。]

  (六)、作业:

  如果乌塔真的到*来旅游,你和她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请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简单明了,既能使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又能体现文章的主题,使学生学有所获。]

《乌塔》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学情分析:

  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这对没出过远门的*小朋友来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基于这种想法,学生必会以独特的思维,以赞扬或批评的态度来阅读这篇课文。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整合,利用专题性站进行教学,使学生通过友情链接、查阅资料,抓课文重点句子来感受乌塔独立自主的精神。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本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构建信息环境下“主体参与”教学模式。为学生制作专题性站,改变传统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的*台,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协作探究,讨论交流,师生互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乌塔独自旅行故事的了解,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的能力。

  3、读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有个人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德国小姑娘乌塔为什么能独自出国旅游。

  2、体会乌塔独立自主的精神,激发学生在实践中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

  教学准备:

  《乌塔》专题性站

  整合说明:

  自制专题性站,内容包括:向你推荐、课程学习、学习资源、名人励志、欧洲之旅、影视欣赏、联系老师等10个模块。在这里学生可以了解自主学习的要求,浏览其中的图片、文字资料,欣赏其中的视频影象,还可以把学完这篇课文后的独特感受在“联系老师”一栏中与老师交流。总之,为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拓展创建了信息资源*台,同时为课程学习,也为教师的教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与学生交流谈话: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调查好吗?听清楚了,和父母一起外出旅游过的.同学请举手,独自一个人外出旅游过的同学请举手,今天在这里听课的同学共有30人。

  从这一组数据中,你们有什么发现?或者有什么话想说?

  2、导入课题:(出示课件)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认识一位了不起的德国小姑娘,一位稚气未脱的小学生,年仅14岁就一个人游遍了全欧洲。大家知道她是谁吗?(乌塔)对,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

  (课堂伊始,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乌塔的对照,激发学生认识乌塔,学习课文的热情,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学习打好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初读课文之后,乌塔给你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板书:独立自主)

  (检查预习情况,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课文,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三、再读感悟,深入理解

  1、了解自主学习的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并在文中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或段落,同时写出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自主选择读书方式,调动了他们读书的积极性。并提出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

  四、交流成果,分享收获

  1、提出要求:在交流的过程中,大家一定要注意认真倾听,在倾听的过程中分享他人的快乐,也可以在别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随机点拨。

  小结:

  听了同学们的交流后,老师也深受启发。有的同学的发言的确有他的独到之处。实际上,阅读的过程就是思考感悟的过程。

  (发扬课堂民主,让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个人见解,交流个人独特的读书感受,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去感悟乌塔独立自主的精神。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读书,学会感悟;在交流中分享读书的快乐,体会成功的喜悦,得到个性的张扬,受到情感的熏陶。)

  五、拓展思维,深化主题

  同学们,读书不仅要读进去,还要读出来,想开去,并且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当然,每个国家的国情都有所不同。避开我国的国情不说,单单与乌塔个人相比,我们之间还相差多大距离?不要说出国旅游了,只说自己身边的琐碎小事:早上来迟,是因为妈妈没有叫我;作业没带,是因为家长没帮我收拾书包;只要家长不提醒,不知道主动与客人打招呼……由此我想到了你们,老师想听听,你们*时在这方面是怎样做的?

  (创设情境,同学交流,认清自我,找准航标,感悟乌塔身上可贵的自立精神。)

  六、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今天我们学这篇课文,并不是为了让你们像乌塔那样独自外出旅游,而是想让你们从中学点什么,懂得点什么?你们说是不是?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行动起来,做自己的主人。只要你付诸于行动,你就一定会具备很多能力。我想,当我们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能力时,外出旅游也不再是件困难的事了。

  (领会教材的意图,学课文不是唯一目的,更主要的是学习课文所揭示的实质,所反映的内在思想。我们要的是乌塔那种精神品质,而不是要求学生简单地模仿他人行为。)

  七、拓展延伸,探究学习。

  课后,同学们可以点击“向你推荐”栏目,在这里老师为大家收集了许多国外孩子生活和学习的资料,可以点击“影视欣赏”栏目,从中获取更多的旅游信息,也可以把学完这篇课文后的独特感受在这里与老师交流,同学们,老师期待着我们能在网上再见。

  (语文课程应是开放的,课内外相结合的。这一环节把学生引向课外,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

《乌塔》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以及“洗漱、惬意、反驳、逻辑、筋疲力尽、电话号码”等词语。

  2、读懂课文,学习乌塔自立自强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突出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感悟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突出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准备:欧洲地图

  教学过程:

  一、看图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欧洲地图。

  2、有一位14岁的小姑娘经过充分的准备和精心的筹划,独自一人游历欧洲,这个小姑娘就是课文的主人公——乌塔。(板书课题)

  二、预习探究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可查字典、词典。

  2、赛读生字词:洗漱、惬意、电话号码、反驳、逻辑、精疲力竭。

  3、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大家对出现的问题给以纠正;讨论乌塔是一位什么样的小姑娘。

  三、品读体验

  1、乌塔是一位具有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主意识的德国小姑娘。再读课文,从课文的描写中体会乌塔独立生活的意识。

  2、读读议议:

  a、在初次见面的部分,哪些描写可以看出乌塔做事有生活经验,从容不迫?

  b.在地图上找出乌塔在欧洲游历的地点,读读、议议乌塔为什么不怕危险?

  c.分角色朗读“我”与乌塔对话的部分,体会乌塔的自主意识。

  四、拓展延伸

  1、乌塔的哪些话或哪些做法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见解。

  2、说说自己打算从哪件事做起,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

  1、把故事讲给父母听;和父母商量,先从哪些事做起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2、把课文第二部分变为对话,练习分角色朗读。

  《乌塔》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初读了课文就能够大致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旅行欧洲。初读完课文后,我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收获和疑惑。一个同学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这篇课文主要写乌塔,但是课文开始写“我”却写了那么多呢?我的备课重点在谈话部分,初识部分并未作详细备课,怎么办?是简单的告知答案转入“正题”,还是改变预先设计让大家一起思考解决。最终我决定让大家读文思考解决。我让大家找出描写“我”的词句,再让学生细读体会,在学生的细读之下,他们体会到了“我”很累,很匆忙。这时我再请他们找出描写乌塔的词句来读,他们体会到了乌塔轻松、惬意。“同是旅游,为什么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的表现这么不同呢?”提出这个问题,大家再次进入文本,个个兴趣盎然。最终基本完成教学任务。这堂课让我感受到课堂上始终关注学生,随机应变,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乌塔》教学设计10

  教材分析

  《乌塔》是一篇阅读课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的教材,作者王晓洁。文中记叙了年仅14岁的德国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体现了乌塔具有:有主见,活泼热情,胆大心细等这种自立自强的生活能力和意识。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儿童的成长经历,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有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大家交流阅读感受。这篇课文篇幅长,主要通过两种写作方法突出乌塔的性格特点:一、语言描写;二、人物对比,既乌塔与“我”、乌塔与“*孩子”的对比。教学中能否抓住这两点进行品读与探讨是突破教学重难点关键。

  学法分析

  《乌塔》这篇课文篇幅长,但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因此,课前让学生通过自己多读是可以较好地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的。其次,为了更好地认识乌塔,得其精髓,在教学中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和品读片段为主要教学手段,化繁为简,培养学生略读,速读,情感朗读片段的阅读能力,是教学这篇课文比较适当的方法。由此,根据我设计的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四个环节,围绕两个问题,既①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②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探讨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课前通读课文。

  2、学生课前交流搜集了解的有关外国孩子生活和学习情况的资料。

  3、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想,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自强。

  教学设想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二)疑点

  1、14岁的乌塔为什么要独自一人游欧洲?她就不怕遇到危险吗?遇到困难时,她会怎样解决?

  2、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她的爸爸妈妈会不会担心她?她的父母对此事会怎样想?

  教具准备:幻灯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也许到过很多地方去旅游,都和谁到过什么地方?(幻灯片显示各国著名景点)

  2、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德国小姑娘——(板书:乌塔),看看她是怎样旅游的?

  二、整体感知,激发学习兴趣。

  1、出示自学建议(幻灯片1)。

  ⑴可以先读一读阅读提示,根据提示去自学。

  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在感触深的句子、段落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2、学生自由读文,学文。

  3、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

  (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读书方式,既轻松又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且课文篇幅长,学生可根据自己取舍读书,节省了学文时间;学生划出的感受深的句子与喜欢的段落为“探讨和品读”做了铺垫。】

  三、再读感悟,研讨释疑

  1、幻灯片2

  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2、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

  3、小组内交流讨论。

  4、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l)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有的同学会认为乌塔还小,不应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样太危险;有的同学会认为只要做好充分准备,乌塔可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对她今后的成长会有好处……

  (2)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

  (3)你认为*的孩子缺少乐趣吗?

  出示幻灯片3

  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

  5、品读重点句,段,谈一谈乌塔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⑴自理能力强。如:说话间,它已经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裤、白球鞋,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

  ⑵生活经验丰富。如:她告诉我“罗马很热,街上小摊卖的冰淇淋和水都很贵,你要到超级市场去卖。”

  ⑶热情、活泼。如: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她一听,高兴得大叫……马上拿糖给我吃

  ⑷生存能力强。如: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⑸有责任感。如: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给家里的每一个人买礼物。

  ⑹做事有条理,有计划。如:她拿出一摞书给我看,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每个国家都是厚厚的一册,介绍得十分详细……为这次旅行他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共4页,当前第2页1234

  小结:真佩服乌塔,有这样强的生活能力,怪不得她可以独自一人去游欧洲。

  【这环节我采用了倒学法。让学生整体感知的情况下,先讨论交流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看法和见解(如乌塔可以去或不可以去……),问题由简入深,激发学生开口说话和认识乌塔的愿望: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从而认识乌塔,自然中回归问题1,突破教学重点。这自问自解既容易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又培养了他们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1、讨论交流,请学生积极发表见解。(出示幻灯片4)

  ⑴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⑵自立精神与冒险有什么区别?怎样才算自立?

  ⑶从乌塔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受到了什么启示?

  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话题来谈。

  2、小结,教师提出自己的建议:

  ⑴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她的独立精神,但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学习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⑵一人外出,要有家长同意和充分准备。

  ⑶要像乌塔一样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

  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时间才能锻炼出来。

  【联系实际,启发自我】

  五、写话练习:(幻灯片5)

  把你学习这篇课文后的真实感受,或是一些想法,或是想对乌塔说的话写下来吧。

  1、学生交流,练习。

  2、分享感受。

  【常说:趁热打铁,在学生感受深刻时让他们练笔,减少了再搜集材料的负担,学生轻松的就可完成练笔。升华了思想认识,且把自己的感受收获与大家分享是件多么愉快的事。】

  板书设计

  7乌塔

  热情、活泼\

  自理能力强\

  生活经验丰富\有主见、独立、胆大心细———>乌塔

  生存能力强/

  有责任感/共4页,当前第3页1234

  做事有条理,有计划/

  教后自评:

  《乌塔》是篇很有启发性的阅读课文。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乌塔是一个有独立的生活能力和意识的小孩,从中受到启发。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她的独立精神,从日常生活、学习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一、整合问题,展开探讨:

  叶老说:“上课做什么呢?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再是一味听讲;在教师是指导和订正,不再是一味讲解。”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文本以及学生的疑问整合出两个问题,既①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②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之后,指导学生在阅读,合作交流与探讨的过程中层层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内含,句,段所透渗出来的意义。如学例一:品读“我从威尼斯……已经筋疲力尽了……睡得正香。”认识对比写法,为理解“乌塔”和我们*孩子的区别作了铺垫。例二:“说话间她已经穿好……到超级市场去买。”认识乌塔自理能力强,生活经验丰富……而这些重要的句,段是学生或自读,或交流,或老师的适时指导下找出的,它们在老师和全体同学反复认真的阅读,探讨,发表见解中得到理解,品味,解决问题,受到启发。这过程有老师的评价,有同学的评价,自然中学生获得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满足,培养了阅读能力,促进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简短练笔,升华情感:

  叶老主张“听说读写宜并重”。在阅读教学中不只教读,也要教写,要克服“跛脚”现象。虽然语文学科以培养阅读能力为已任,但是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不仅昭示着写什么,而且昭示着怎样写。因此,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读中悟写,从读学写,由句到段到篇。这样做,既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又能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我在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课文、交流与探讨问题、发表见解,深刻理解课文、认识了乌塔,有充分的练习材料之后,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写下简短的读后感,并选取几篇展示,这不仅训练了学生整理和收集材料的能力,还升华情感(乌塔做得真好,要向乌塔学习,今后在生活中要锻炼自立,以后要成为一个xx人……)。这不是个让学生练笔的绝好机会吗?

  教学的模式多,方法也多。教学中我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但可以尽力做到依据文本,学生情况,以有利于学生得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点点滴滴的发展,逐步训练,吸取精髓。


乌塔教学设计10篇(扩展3)

——乌塔教学设计10篇

乌塔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进一步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4、有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前边学过的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少年*有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所以他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批改作文、邀请做客这两件事,给了肖复兴极大的影响,激励他努力学习,坚定了他的文学之路,使他成了伟大的文学家。这两位名人的成长故事让我们深受启发。

  (出示课件)大家请看大屏幕,这是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在她成长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又有什么惊人的举动呢?让我们一起走近——乌塔。(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要求

  (1)读通读顺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新词:洗漱、惬意、反驳、逻辑、电话号码。

  (2)课文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的作者在罗马遇到一位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板书:独自游欧洲)

  3、一个年仅14岁的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你赞成乌塔的做法吗?赞成的举手,说说你们的理由。不赞成的举手,说说你们的理由。(副板书)

  (1)安排路线

  (2)遇到危险

  (3)父母担心

  (4)旅行费用

  三、研读课文,交流感受

  1、默读勾画

  是呀,乌塔在独自一人游欧洲前,难道这些问题她都没有想到吗?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默读课文,想一想乌塔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用什么勾画出来,再和小组学习伙伴交流,谈谈你的体会,并大声读出来。

  2、汇报展示

  (1)独立(自理能力强)。如:A 、说话间,它已经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裤、白球鞋,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C 、光从电视和书本......D 、乌塔却可以在旅馆里“惬意地趴在床垫上,一边吃糖,一边看一本厚厚的书。(惬意:这里是很满意、很舒服的意思。)

  (2)生活经验丰富。如:她告诉我“罗马很热,街上小摊卖的冰激淋和水都很贵,你要到超级市场去卖。”(她能自己安排一天的活动,自己收拾东西,按时外出游览。)

  (3)热情、活泼。如: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她一听,高兴得大叫……马上拿糖给我吃

  (4)生存能力强。如: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5)关爱家人。如: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给家里的每一个人买礼物

  (6)乌塔对我这番解释很不满意,马上反驳说:“我也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很爱我。不过我们兴趣不同,所以我们有时候一起出去玩,有时候单独出去玩。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我不明白。你的话不合逻辑。”

  “反驳”是指说出自己的理由,来否定别人跟自己不同的看法。“逻辑”是指事物客观的规律性。乌塔认为爱孩子和不让孩子单独出门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乌塔先是举出自己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在长辈爱孩子的情况下孩子可以单独出门,然后说她不同意*家庭管理孩子的做法,认为作者的解释是不合逻辑的。乌塔对*家长把孩子“关”在身边的做法提出质疑,认为只有一个孩子多投入到社会中去,才有利于他们的成长;而家长应该积极为孩子们创造这样的条件,否则,都不能真正体现长辈对孩子的爱。

  (7)还是坚持:“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从电视上经常看见意大利,但只有亲自来到这里,它的美丽才深深感动了我。”

  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电视和书本提供的世界毕竟缺少了切身的感受。乌塔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的好处,给人留下深深的思索。积极尝试,勇于实践,在实践中获得锻炼。

  (8)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她还说,自己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为了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板书充分准备)

  四、总结升华

  1、这节课上,我们认识了乌塔这位了不起的德国女孩,因为她在成长过程中能坚强勇敢地克服一切困难,独立自主地完成每一件事,她才有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惊人举动。

  2、那我们呢?有些同学早上来迟,是因为妈妈没有叫我;作业没带,是因为家长没帮我收拾书包;回家妈妈不提醒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等等,难道这些不值得我们深思吗?老师给大家一分钟时间,请同学们静下心来想一想,在今后的生活学习道路上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3、是啊!今天我们学这篇课文,并不是为了让你们都像乌塔那样离开父母独自外出旅游,而是想让你们像乌塔一样有独立自主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写写自己的感想

  课文学到这里,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很多的感想。

  1、也许你想对乌塔说,想对*的小朋友,想对自己的父母说,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对象,把你的感想写下来。

  2、还能以“从《乌塔》想到的”为题写一写你的感受。

  六、课后延伸

  1、送给大家一首小诗,请同学们放声朗读。《勇敢独立的好少年》

  2、总结

  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时间才能锻炼出来。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立刻行动起来,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让自己成为一个自强自立的好少年。

乌塔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反应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先写初逢乌塔,在罗马的旅馆里,主要写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装,准备按计划继续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写了乌塔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周,准备之久,以及独立生活的意识;最后写乌塔和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有过旅游的经历,但受家庭的影响,没有孩子独自外出的经历,文中人物的故事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个传奇,因而喜欢阅读本文。在语文学习中,四年级学生基本具备了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联系上下文积累理解词句的能力。但在阅读后缺乏与同学交流自己见解的主动性,需要在课文学习中加强练习和培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生字、新词,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德育目标: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思考作为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自主能力。

  4.创新目标:引导学生自学,自己提出问题,学会独立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准备】自制PPT课件、地球仪

  【课时安排】一课时

  【授课时间】20xx年1月7日上午第三节课

  【授课地点】一楼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和谁一块?去过哪儿?

  学生自由回答。

  2、有一个和你们年龄大一些的德国小姑娘,她自己一人游历欧洲, 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

  3、看课题,这是以人物的名字命名的,显然,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那么,写人的文章怎么读才能读懂? (抓住人物的特点读)

  4、人物的特点从哪些方面可以体现出来?(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

  二、初读感知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快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预习:

  (1)PPT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词,指名读。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PPT课件出示欧洲地图,了解乌塔游历路线。

  三、合作探究

  1、再读课文,思考:乌塔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在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

  2、小组交流。把自己的阅读收获在小组里交流,大胆提出自己的阅读见解。

  3、指名汇报。

  用“我认为乌塔是个______的孩子,比如……”的句式汇报。

  预设:

  (1)我认为乌塔是个活泼、热情的孩子。如:她一见我,立刻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她一听,高兴得大叫……

  (2)我认为乌塔是个有自我保护意识的孩子。如: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

  (3)我认为乌塔是个有责任感的孩子。如: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给家里的每一个人买礼物。

  (4)我认为乌塔是个做事有条理、有计划的孩子。如:她拿出一摞书给我看,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每个国家都是厚厚的一册,介绍得十分详细……为这次旅行他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5)自理能力强。如:说话间,它已经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裤、白球鞋,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

  (6)生活经验丰富。如:她告诉我“罗马很热,街上小摊卖的冰激淋和水都很贵,你要到超级市场去卖。”

  (7)生存能力强。如: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

  四、启发感悟

  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1、讨论交流,请学生积极发表见解。

  (1)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2)自立精神与冒险有什么区别?怎样才算自立?

  (3)从乌塔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4)你读了这篇文章,有没有什么话想对你的家人或老师说?

  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话题来谈。

  2、讨论后归纳:

  (1)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她的独立精神,但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学习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2)一人外出,要有家长同意和充分准备。

  (3)要像乌塔一样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

  (4)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时间才能锻炼出来。

  3、回顾课文内容,本课作者重点抓住人物的什么哪方面的特点写的?

  (主要是个性化的语言)

  四、拓展写作

  学习完课文,你一定有许多话要对你的家人说,请你以《由乌塔想到的》或《乌塔读后感》等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把我们今天上课你想到的、说了的或听到的话写下来,并给你的家人阅读,并签上意见,好不好?

  【板书设计】

  乌塔

  乌塔是个__________的孩子

  热爱生活 独立自主

乌塔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能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教学难点:

  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的特点、感悟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见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初读课文。

  1、你们喜欢旅游吗?最远到过哪儿?和谁一起去的?

  2、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也很喜欢旅游的小女孩乌塔(板书课题)。来,让我们一起亲切地跟她打个招呼。

  3、课文写了乌塔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暑假里,一个14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

  三、学习第5小节重点句1,初步认识乌塔。

  1、她游历了欧洲的哪些地方呢?

  2、读读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3、你了解欧洲吗?出示地图,介绍欧洲,让学生对乌塔油然而生敬意

  4、初次了解乌塔,你觉得她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5、假如是你,你能一人游欧洲吗?

  过渡:那乌塔就不怕危险吗?她爸爸妈妈不担心吗?她能周游欧洲靠的是什么?

  四、深入学习第7小节的重点句2、3,进一步认识乌塔。

  1、学生围绕问题,再次自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句子,圈一圈划一划重点的词句,然后小组内交流。

  2、学生带问题,小组合作学习。

  3、反馈学习情况,教师点拨,加深理解,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读好乌塔的语言,来体会她的特点)

  (1)说感受,板书词语

  (2)引读:这次旅行,她安排周密——她做的准备又是那么充分——

  (3)现在你眼中的乌塔又是什么样的?(板书词语)

  (4)怪不得她爸爸妈妈——不担心

  (5)让我们一起来赞一赞这个生活独立、能干、懂事、聪明的小女孩。

  五、学习第8、9小节中对乌塔正面语言的描写,了解她另外的性格特点(思想上独立,敢说敢做,实践精神。)

  六、小结,说体会。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14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并一步步深入地了解了乌塔,这时,你想对乌塔说什么呢?

  (向乌塔学习并不是模仿她独自外出旅游,而是要在生活中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精神。)板书:独立不依赖

  七、练笔提高:同学们对乌塔还有很多很多的话要说,你可以把它写下来,题目《从〈乌塔〉想到的》,然后在全班交流交流。

乌塔教学设计4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生字、新词,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德育目标:

  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思考作为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自主能力?

  4、创新目标:

  引导学生自学,自己提出问题,学会独立思考。

  【教学过程

  一、导引目标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乌塔》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大概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回忆。

  (激发兴趣。)

  2、学生回顾自己的读书,叙述故事,展示自学。

  二、创设条件

  1、质疑:

  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个游欧洲,这个小姑娘引起你的思考了吗?你说说自己是如何看待乌塔的?

  2、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组织研究

  1、根据同学们的看法不同,现在我们自愿结组,喜欢乌塔,特别赞同她的做法的在一组,其余的在一组,大家分别商讨、学习,用书中的语言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2、展开辩论:

  分组,交流想法。

  两组之间展开辩论。

  3、得出结论,达成共识。

  板书:

  长出独立的翅膀

  四、引导创新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需要独立自主的人,只要是符合一定的条件

  1、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准备发表自己的见解。

  2、学生发表自己的演讲:

  谈谈我们如何锻炼自己的能力。

  五、反思小结

  1、本篇课文学完了,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2、请同学们朗读课文。

  六、巩固提高

  1、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谈出自己的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研究性作业

  同学们你们都去哪里游玩过,哪些地方最喜欢,请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写诗,或写文,或画画,把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写下来。然后展示给同学们看。

  【板书设计

  乌塔

  我眼看乌塔:热情、执着、有爱心、独立、有理想……

  长出独立的翅膀

  正确地认识自己

乌塔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受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能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加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的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并在阅读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

  教学准备:

  欧洲地图,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孩子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到过了哪些地方,是和谁一起去的?如果让你独自一人出远门或去旅游,你们敢不敢去呢?

  2、孩子们,有这么一个孩子呀,她非常了不起,能一个人独自到欧洲去旅游,你们想和她成为朋友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位德国小姑娘(板书:乌塔)和她交个朋友,看看她是怎样去旅游的,她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

  3、看地图了解乌塔都到了哪些地方,让孩子们知道欧洲一共有43个国家。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课文中的乌塔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

  二、初步学习课文感知

  1、生自由地读课文,要求你们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生词情况:洗漱、惬意、号码、反驳、逻辑、语塞。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事?

  (写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

  三、再读课文,感知乌塔的性格特点

  交流一:

  1、孩子们,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1—3自然段,作者在青年旅馆里初识乌塔,觉得乌塔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指名汇报读描写乌塔的句子,从这些描写中你知道乌塔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

  除了经验丰富外作者还认为乌塔还是一个热情活泼的女孩子,哪些句子写到了。

  交流二:

  2、乌塔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的?

  ①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

  ②每到一地查警察局的号码;

  ③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④用三年的时间准备;⑤挣旅费。

  通过这些作者知道了乌塔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交流三:

  1、你们能向乌塔这样吗?(*的孩子敢这样做吗?)

  师:乌塔的这种持之以恒的顽强自立精神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吗?

  在咱们*我们的家长会同意你们这样做吗?

  2、、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读读第8、9自然段中乌塔和作者精彩的对话,看看乌塔是怎么说的?

  自由读课文8、9自然段,想想乌塔的说法对不对?

  指名读第8自然中乌塔说的话。

  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这是什么句,谁能把这句话读好。

  交流四:

  1、孩子们乌塔的这些话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乌塔不同意*家庭爱孩子的方式和管教孩子的做法,认为不符合逻辑,乌塔认为爱孩子就应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给孩子一个自我锻炼的*台,这样才是真正的爱孩子。

  2、老师觉得乌塔可真了不起,我很佩服她,小小年纪就有自己的看法,乌塔还和作者说了什么?读节9自然段。

  3、现在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来把第9自然读好。

  师读作者的话,生读乌塔的话。

  同桌练读,对话形式一直到会背。

  师:此时作者又看见了一个怎样的乌塔。乌塔认为光从书中认识世界是不够的,还要亲自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去热爱生活。

  四、拓展

  1、孩子们,你们赞同乌塔的做法和说法吗?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一个小女孩能否自己出门旅游。

  2、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的理由与大家交流一下。

  预想:正方,反方

  要求两人一小组讨论、汇报。

  3、交流汇报后老师说,孩子们此时此刻作者心里在问咱们*的乌塔在哪里?有乌塔这样的孩子吗?所以作者要我们学习乌塔做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小结:老师也非常希望你们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孩子。

  五、板书设计:

  经验丰富

  乌塔热情、自立独立自主

  亲自体验热爱生活

乌塔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乌塔》一课,讲述的是德国一位14岁的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漫游欧洲的事。全文叙述的事情是具体清楚,揭示的主题耐人寻味。根据教材编排和训练重点,本单元着重进行“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训练,在教学《白杨》、《桃花心木》两篇精读课文的基础上,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读、自悟。对此,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为:(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主的精神,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2)通读全文,通过辩论的形式,提出自己阅读的见解,提高认识。

  教学思路

  一、自读课文,引发思考

  对于略读课文,我们向来强调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同时承担起进行单元组训练的任务。因此,首先必须让学生充分的阅读课文,总体理解课文内容。这一过程是学生自由的读书,读前提出要求,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阅读。具体的要求是:(1)认真读原文,把原文读通顺,遇到不理解或有困难的地方再多读几遍,并尝试着自己解决。(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理清课文的条理。自读课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学习打好基础。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比较容易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时,教师可以抛出问题:让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独自出行,好不好?这问题看似普通,其实引发了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阅读课文的见解,更重要的是,它引起了学生的辩论,为领会内容提出认识做了准备。

  二、组织辩论,引导探究

  学生的思想中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不好;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很好。对于这两种观点,教师不要急于做出结论,可以要求学生再次认真阅读课文,到文中找出根据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大胆发言,说出看法。

  此时,教师就可以组织一场辩论会,把持有两种不同观点的同学分成正反双方,通过辩论来引导他们提高认识。结果,正方观点鲜明简练,认为独自出行能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增长见识;反方则担心独自出行的安全、经济负担等问题。当双方争执不下,教师应注意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要引导辩论的双方从课文中找出依据反驳对方。正方的同学找出的重点语句,足以解决反方同学的担心,请看:

  (1)反方观点:“小孩一个人出行多不安全啊!”正方反驳:“乌塔说她在家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个地方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2)反方观点:“一个人外出漫游,不是要花很多钱的吗》小学生没有经济收入,不必急着外出。”正方反驳:乌塔“因为年龄小,可以享受优惠,买一张全欧洲旅行联票,不到400马克。”再说,还可以勤工俭学,乌塔“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市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3)反方观点:“小孩子一个人外出,没有大人指导,会增长见识吗?”正方反驳:“乌塔为这次旅行准备了整整三年,读了很多有关国家的书籍”,乌塔“拿出一摞书,全是欧洲各国的旅行指南”,“对照看着,就像老师带我玩一样。”

  经过一番辩论,原先持反方观点的同学会发现,原来自己的担心全是多余的,乌塔已经用自己的亲生经历告诉了我们,小孩子独自出行不再是遥远的梦。在这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辩论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发表阅读见解的过程,当然,学生所发表的见解也并非孤立的随意的说。而是密切联系课文,探究课文的过程,不仅深入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扎实训练了本单元的知识点,形式新颖活泼,探讨有实效。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必须要树立明确的观念,要学生学习乌塔的独立自主的精神,教师必须从引导学生学习本课做起,从大胆发表独立的见解入手。对于学生的不同意见,教师应充分肯定,只要能说出自己的见解,都予以鼓励赞扬,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又有利于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养成勇于发表独立见解的习惯。

  三、总结提升,提高认识

  激烈的辩论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但这辩论也需要老师的指导。总结全文时,着重点拨说的两段话:(1)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2)只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

  在总结提升时,需要注意的"是,鉴于*和德国国情的不同,不必要求学生一定要像乌塔一样独自外出,而应该首先克服思想上的惰性,然后尝试着去逐步提高生活能力。当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能力,外出旅行也不再是困难的事了。

  四、安排活动,课外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可以说,《乌塔》一课的主旨和《语文课程标准》的提法是相吻合的。对此,我们不妨课外组织“让孩子独自出行-----学乌塔、家乡寻春记”的活动,活动的范围先确定在“家乡”这一小范围,可以聘请家长、老师同时参加,以小组的形式,尝试自行设计外出路线,自行安排外出设备,自行准备外出经费,设身处地的体验乌塔的感受。活动结束,召开一次座谈会,总结活动的心得,并指导完成一次实践性习作。

乌塔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受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能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加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的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并在阅读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

  教学准备:

  欧洲地图,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孩子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到过了哪些地方,是和谁一起去的?如果让你独自一人出远门或去旅游,你们敢不敢去呢?

  2、孩子们,有这么一个孩子呀,她非常了不起,能一个人独自到欧洲去旅游,你们想和她成为朋友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位德国小姑娘(板书:乌塔)和她交个朋友,看看她是怎样去旅游的,她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

  3、看地图了解乌塔都到了哪些地方,让孩子们知道欧洲一共有43个国家。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课文中的乌塔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

  二、初步学习课文感知

  1、生自由地读课文,要求你们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生词情况:洗漱、惬意、号码、反驳、逻辑、语塞。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事?

  (写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

  三、再读课文,感知乌塔的性格特点

  交流一:

  1、孩子们,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1—3自然段,作者在青年旅馆里初识乌塔,觉得乌塔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指名汇报读描写乌塔的句子,从这些描写中你知道乌塔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

  除了经验丰富外作者还认为乌塔还是一个热情活泼的女孩子,哪些句子写到了。

  交流二:

  2、乌塔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的?

  ①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

  ②每到一地查警察局的号码;

  ③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④用三年的时间准备;

  ⑤挣旅费。

  通过这些作者知道了乌塔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交流三:

  1、你们能向乌塔这样吗?(*的孩子敢这样做吗?)

  师:乌塔的这种持之以恒的顽强自立精神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吗?

  在咱们*我们的家长会同意你们这样做吗?

  2、、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读读第8、9自然段中乌塔和作者精彩的对话,看看乌塔是怎么说的?

  自由读课文8、9自然段,想想乌塔的说法对不对?

  指名读第8自然中乌塔说的话。

  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这是什么句,谁能把这句话读好。

  交流四:

  1、孩子们乌塔的这些话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乌塔不同意*家庭爱孩子的方式和管教孩子的做法,认为不符合逻辑,乌塔认为爱孩子就应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给孩子一个自我锻炼的*台,这样才是真正的爱孩子。

  2、老师觉得乌塔可真了不起,我很佩服她,小小年纪就有自己的看法,乌塔还和作者说了什么?读节9自然段。

  3、现在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来把第9自然读好。

  师读作者的话,生读乌塔的话。

  同桌练读,对话形式一直到会背。

  师:此时作者又看见了一个怎样的乌塔。乌塔认为光从书中认识世界是不够的,还要亲自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去热爱生活。

  四、拓展

  1、孩子们,你们赞同乌塔的做法和说法吗?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一个小女孩能否自己出门旅游。

  2、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的理由与大家交流一下。

  预想:正方,反方

  要求两人一小组讨论、汇报。

  3、交流汇报后老师说,孩子们此时此刻作者心里在问咱们*的乌塔在哪里?有乌塔这样的孩子吗?所以作者要我们学习乌塔做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小结:老师也非常希望你们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孩子。

  五、板书设计:

  经验丰富

  乌塔热情、自立独立自主

  亲自体验热爱生活

乌塔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并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能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见解,并用流利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课型:略读课文

  课时:一课时

  教法:朗读,辩论法

  教具及教学手段:课前准备好欧洲地图,了解乌塔的旅游线路。

  打开汉语大词典,预备学生对字词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你喜欢旅游吗?为什么喜欢?去过那些地方?有过一个人旅游吗?你对一个人旅游有什么看法?

  乌塔,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漫游欧洲,你听了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认识乌塔,走近乌塔(照片)

  板书课题:《乌塔》

  二、交流预习心得,质疑。

  1、同学们课前都做了预习了,现在我们交流一下你是怎么预习的?(学生回答:扫清字词,理解文章大意,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勾画等等)

  2、同学们交流了预习的方法,这样可以相互吸收,取长补短。在预习的过程中还有什么不懂或疑难的问题吗?提出来看能不能相互解答?

  三、相互释疑,深层探究。

  1、 对刚刚提出的疑问进行释疑。

  2、(出示地图)乌塔旅游了这么多的地方,你能像他一样么?你对乌塔有什么话要说?

  3、 读课文,找出你对乌塔最为佩服的地方。

  4、 纠正字音,读完读出你对乌塔最为佩服的地方,并说出佩服的原因。

  学生回答:自立,独立生活的能力强。有主见。有礼貌,关心爸爸妈妈等等,

  总结:乌塔是个自立的小姑娘,体现为生活上的自立和精神上的独立

  四、 延伸。

  1、 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乌塔,谈谈你认识乌塔后的感受!

  (向乌塔学习之类。)

  2、 向乌塔学习什么?一个人出来旅游还是独立的意识?

  出来旅游,父母会同意吗?我们可以模仿一下家庭辩论

  3、 辩论:学生自愿分组形成两大阵营,围绕“我们能不能一个人出去旅游”进行辩论。

  总结:乌塔一个人出来旅游,因为乌塔已经具有了很强的独立生活的能力,而我们很多的同学目前还不具有这样的能力,所以,我们首先向乌塔学习的应该是她的自立的精神,然后逐步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也成为让人佩服的小乌塔。

  五、 作业:

  乌塔最后说,她要来*,我们要让乌塔看看*的孩子也是独立的,也是棒棒的,对不对?乌塔可能会在什么来*呢?(2008)。还有一年,大家一定要努力培养自己的自立精神啊!

  等见到乌塔,大家一定会有很多的话要对乌塔说吧,你会对她说什么?说一说,写一写。

  板书设计:

  乌塔

  独立性:生活上 不依赖别人

  精神上 有自己主见

  教学反思:

  《乌塔》一文为略读课文,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在导入课文时用旅游的话题,易于激发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主人公年龄与学生相近,情感体验要来得真切些,对人物的行为进行判断相对容易,因此课堂上思维很活跃,学习的积极性高,阅读后能形成自己的独立的见解,完成了本课的能力目标。通过与主人公的对比,能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判断,完成了本课的情感目标。

  但是,用在读课文上的时间过长,挤占了后来对人物形象地分析时间,对人物形象分析时只是粗说感受,没有紧扣文本。这是教学本文的一个不足之处。

乌塔教学设计9

  【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教学点:

  ⑴ 能认读本课的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⑵ 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

  2、能力训练点 :

  ⑴ 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

  ⑵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⑶ 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德育渗透点 :

  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2、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研讨、全班汇报交流。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2、疑点:

  ⑴ 14岁的乌塔为什么要独自一人游欧洲?她就不怕遇到危险吗?遇到困难时,她会怎样解决?

  ⑵ 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她的爸爸妈妈会不会担心她?她的父母对此事会怎样想?

  3、解决办法:

  ⑴ 可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的有关外国孩子生活和学习情况的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

  ⑵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想,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

  引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旅游时,你们是不是由爸爸妈妈带着?可是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竟然独自一人游欧洲。你们想不想了解这位小姑娘是怎样独自一人旅游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 (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再读感悟,发表见解

  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⑴ 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⑵ 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

  ⑶ 你认为*的孩子缺少乐趣吗?

  ⑷ 出示课文插图,看插图,你认为乌塔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4、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到的有关外国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等的资料,谈一谈*孩子与外国孩子有哪些不同之处,你认为外国孩子的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孩子学习,*孩子的哪些优点是外国孩子所缺少的?

  四、课堂总结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了本课后,你有何感受,受到什么启发。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多读、多想,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的有关外国孩子生活和学习情况的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乌塔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漱、惬、码、驳、逻、辑”。

  2、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教学难点:

  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的特点、感悟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见解。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感知课文。

  1、你们独自一个人出过门吗?最远的到过哪?去干吗了?

  2、有个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岁就一个人周游欧洲。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

  2、检查课文读通情况,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深入学习课文,*文章思想。(根据这件事,学生自由质疑,教师归纳,引导学生围绕问题,齐读课文。)

  1、乌塔都到过哪些地方

  2、乌塔不怕一个人路上碰到危险吗??

  3、你觉得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1)热情、活泼。如: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她一听,高兴得大叫……马上拿糖给我吃

  (2)生存能力强。如: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3)有责任感。如: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给家里的每一个人买礼物。

  (4)做事有条理,有计划。如:她拿出一摞书给我看,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每个国家都是厚厚的一册,介绍得十分详细为这次旅行他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

  四、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讨论交流,请学生积极发表见解,我们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乌塔教学设计10篇(扩展4)

——《乌塔》教学反思10篇

《乌塔》教学反思1

  《乌塔》这篇课文写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表现了这个少女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

  第一次接触这个文本时,在一天半时间里既要听课评课,又忙于教学设计与制作课件,在解够读文本时不够深入透彻,在设计教学时偏重于人文性,但也有设计了小练笔,让学生迁移运用本课的写作方法。直到试教时我仍在纠结“如何让学生更快地理解文本呢?”“板书应该如何设计会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呢?”在思绪理不清的状态下进行试教,尽管很流畅地按照教学设计完成了目标,但仍觉得未能让学生深入地去理解文本,领悟作者的意图。

  在游校长的帮助下,我调整了整个教学设计,主要有以下教学环节“激趣导入——预习检查——研读感悟——小试牛刀——总结全文”。回顾录制时的教学过程,较为满意的有以下方面:

  一、激趣导入。以一组美丽的异国风光图片欣赏拉开课堂的帷幕,接着,在学生的赞叹声中出示了欧洲地图。我说:“多美的风景啊!同学们想去游览一下吗?有一个小女孩年仅14岁,却独自一个人游览了图片上这些美丽的地方。她就是谁呀?”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学生纷纷回答:“乌塔遇到危险怎么办?她没钱了怎么办?”为下面理解文本作下了铺垫。

  二、预习检查。预习有利于学生在课堂更快更好地掌握内容,但只布置不反馈,只流于形式。通过同桌互相检测,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既有督促作用,也为下文的学习扫清了障碍。

  三、探究感悟。学习是基于学生已有知识发展能力。我认为知识和能力是密不可分的,学生要有一定的知识,然后放手让他们自学,这样可以发展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能力是学生知识和经验的结合。此环节首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为什么年仅14岁的乌塔却能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个问题切入,挖掘文本里反映小女孩乌塔的独立精神和独立人格的表现,跟“我”对比,跟*孩子对比,通过反复斟酌关键语句,引导学生概括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既关注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又关注了工具性。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思考:假设一个14岁的*孩子能不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为什么?有的学生说:“能,但很少。”有的学生说:“不能。”接着我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举个例子。同学们各有说法:“有些人不会做饭,更不会洗衣服。有些人自己不会照顾自己。”经过一番讨论以后,才让学生再读课文,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探究: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个游欧洲呢?交流时,我试着去触发学生内心思辨表达的欲望,从文本中提取信息并能把自己的观点概括起来,达到本课的目标。最后的小练笔“我对独立的思考”也是为了训练孩子迁移运用课堂所学而设计的。

  反思不足之处:

  一、解读文本的能力有待加强。教师应从工具性和人文性为出发点去解读文本。在试教课上,我只关注了文本的人文性,而忽略了工具性。修改以后,我在关注文本中所反映小女孩乌塔的独立精神和独立人格的表现这一人文性的同时,也认真思考学生掌握些什么能力。最后在游副校长的指导下,决定引导学生学会从文本中提取信息,找到表现乌塔“独立”的例子,并概括陈述自己的观点。

  二、心理素质不过关。在录播时,学生第一次到录播室上课比较紧张,而我自己也比较紧张。课前交流时,为了舒缓学生的紧张,我组织学生玩了一会儿游戏才开始上课。可是效果不明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一紧张,思维也打结了,即使学生回答得很精彩也只给了个简单的评价,鼓励性不强。我的情绪影响了学生,学生比较拘谨,无法畅所欲言。

  尽管课堂尚未完美,但与试教时相比,仍是有进步的。我相信,只要继续努力,就会有更好的自己。

《乌塔》教学反思2

  我所执教的《乌塔》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写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个人游欧洲的故事,表现了这个少年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学这篇课文目的一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世界上其它国家儿童的成长经历,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培养学生阅读有主见的见解,并愿意与大家交流阅读感受。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目的,设计的几个环节来达到教学目的的效果比较成功:

  1、自读自悟,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研读课文,这篇课文写的是成长故事,从头至尾只字未提对小姑娘的评价,因此需要学生研读课文。从故事中去体会小姑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设计了替小姑娘的老师用中文给小姑娘打个来*学习转学评语的情节,激发学生从课文中的小姑娘的行为、语言中去体会小姑娘的特点。

  学生兴趣很大,当了一回老师给学生评语,听课的老师也反映这情节设计是本堂课一个亮点。

  3、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有主见的见解,并愿意与大家交流阅读感受,设计了一个小小辩论:一个未成年孩子该不该独自远行?这一个环节意在检查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程度,和交流阅读后主观的见解。

  (当时一节课容量太大,讨论不是很成功,只有三个同学发了言,但第二节课继续时,课堂生成特别活跃,正反方同学唇枪舌战辩驳得有理有据,特别当大部分同学提出不安全,万一被人绑架了怎么办?每人都有智斗的方法去对付。最后周滢琰同学一句话切中要害,欧洲是一个文明的地方,不会出现上述担心的情况,博得了全班同学的掌声。)

  4、设计回答校长的一个问题,使*的小学生树立了自信,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中外儿童各有所长,也各有差异。

  5、最后作业拓展题: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听听家长成熟的见解,以便增长知识,使自己更加成熟。

  不足的地方有:

  ⑴独立阅读课文,研究课文时要不读全文,可读重点段来理解,以免占有课堂时间。

  ⑵学生质疑的词语放在后面的研读课文中去理解。

  ⑶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多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去读去悟。

《乌塔》教学反思3

  这篇课文描写了一位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来理解课文。

  本课的教学,学生的主动性表现比较明显。在第一次自主阅读课文的时候,引导学生用掌握的阅读方法如动笔墨、动脑筋等读书方法,写旁注,写感受和理解,大部分学生都安静地默读和批画。运用了在精读课文中掌握到的学习方法,找感触深的句子、段落,写自己的感悟。

  为了引导学生勇敢发表见解,本课精心设计了问题,对突破难点有一定作用:如引导学生针对乌塔的见解:“*孩子缺少很多乐趣吧?”“只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老师用“你赞成还是反对,并说说理由”等话来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当学生通过对乌塔的进一步了解,对乌塔产生无限的佩服之情时,又抛出“佩服乌塔,是否可以像她那样单身外出旅游?”“自立精神与冒险有什么区别?怎样才算自立?”“从乌塔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受到了什么启示?”这几个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交流,学生逐步提高了认识,使他们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并清醒地认识到不能盲目地学习乌塔独自外出旅游,而是要学习她的自立精神,突破了本课的德育渗透点。

《乌塔》教学反思4

  a 《乌塔》这篇略读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在教学中,我给同学充沛默读和考虑的时间,协助同学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写了一些什么事,引导同学独立读懂课文,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同学比较容易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我再引导同学针对这些内容发表自身的看法和见解。然后,我抛出问题:小同学独自外出旅游好不好?这问题看似普通,其实引发了同学的考虑,鼓励同学发表自身阅读课文的见解,更重要的是,它引起了同学的争辩,为领会内容提出认识做了准备。我操纵有两种不同观点的同学分成正反双方,通过争辩来引导他们提高认识。同学们积极性相当高,我鼓励同学发表不同的意见,同学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纷纷发表了自身的看法,最后,我对同学的观点作了总结:乌塔独立自主等方面的品格值得大家学习,但是并不是鼓励大家像乌塔一样独自外出旅游,终究*安是第一位的,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克服依赖思想,采用多种方法培养自身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精神。同学听了,也颇有同感。这样的优秀教案,给了同学充沛的思维空间和活动的机会,营造了一个自主、*等、合作的氛围,因而,整个课堂充溢了生机,充溢了快乐,充沛发掘同学自主学习的潜能,巧妙地引导同学自身去感悟、去发现,从而学习乌塔独立自主的精神。

  这节课中,我很注意“德育”渗透点,使同学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小朋友也应该学会自立。

  我采用的教法是:指导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鼓励同学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同学学法:采用自读自悟、小组研讨、全班汇报交流。

  教学中我激发同学自身去发现问题,引导同学带着问题去读书、去考虑,想方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同学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身的见解。

《乌塔》教学反思5

  《乌塔》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描写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同时也表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学习这篇课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励我国少年儿童努力增强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另一个目的就是进一步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上课伊始,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主选择读书方式,调动了同学们读书的积极性。有的大声朗读,有的快速默读,有的小组合作读。教室里顿时响起了一片读书声,大家读得兴致勃勃。

  读完以后,学生们抑制不住想要表达的欲望,纷纷发表自己对乌塔的看法:“乌塔是一个有思想的女孩子”;“一个有见解的女孩”;“厉害的女孩”;“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女孩”;“独立自主的女孩”;“成熟的女孩”;“有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并很勇敢的女孩”……由于我对学生见解的肯定和鼓励,同学们畅所欲言,课堂上出现了十分活跃的局面。

  当学生对乌塔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以后,我再引导他们反复阅读和思考,并在课文中找出具体表现乌塔特点的语句,画一画,读一读;然后,分小组议论乌塔的种种特点,同学们讨论十分激烈。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我组织全班交流。同学们争着发言,纷纷汇报各组讨论情况。这时,一个*时不太喜欢讲话的男孩站起来充满自信地说道:“老师,乌塔这样出去,她是不是没有安全意识!”这一见解,完全出乎我的意料,短暂的停顿之后,我意识到必须马上转换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因为这是一个能够开启学生智慧火花的问题,我要紧紧地抓住。于是,我带着欣赏的目光予以表扬:“俊潮的看法很有意思。大家想一想,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石激起千层浪,全班学生立刻将注意力转移到这个问题,展开激烈的辩论。

  林洪伟站起来侃侃而谈:“我从书中知道,在欧洲那些国家里,人们的法制意识强,治安措施好,乌塔不会有生命危险。”

  “乌塔这样做,如果出现万一,她不是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关天乐反驳道。

  “书中写道,乌塔每次出行都有准备,自我保护意识强。就是遇到危险,她的能力特别强,能够化险为夷。”俊潮反驳。

  “我认为课文并不是要我们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班上才女甘锦晴的见解果然高出一筹。

  同学们各抒己见,各有各的道理。听着他们的发言,我感到欣慰与激动。虽然同学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但经过讨论,彼此互相启发,大家都增强了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口头表达水*,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感悟。

  赞可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词语。今日,我重温此语,倍感亲切。

《乌塔》教学反思6

  《乌塔》这篇课文写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表现了这个少女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

  第一次接触这个文本时,在一天半时间里既要听课评课,又忙于教学设计与制作课件,在解够读文本时不够深入透彻,在设计教学时偏重于人文性,但也有设计了小练笔,让学生迁移运用本课的写作方法。直到试教时我仍在纠结“如何让学生更快地理解文本呢?”“板书应该如何设计会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呢?”在思绪理不清的状态下进行试教,尽管很流畅地按照教学设计完成了目标,但仍觉得未能让学生深入地去理解文本,领悟作者的意图。

  在游校长的帮助下,我调整了整个教学设计,主要有以下教学环节“激趣导入——预习检查——研读感悟——小试牛刀——总结全文”。回顾录制时的教学过程,较为满意的有以下方面:

  一、激趣导入。

  以一组美丽的异国风光图片欣赏拉开课堂的帷幕,接着,在学生的赞叹声中出示了欧洲地图。我说:“多美的风景啊!同学们想去游览一下吗?有一个小女孩年仅14岁,却独自一个人游览了图片上这些美丽的地方。她就是谁呀?”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学生纷纷回答:“乌塔遇到危险怎么办?她没钱了怎么办?”为下面理解文本作下了铺垫。

  二、预习检查。

  预习有利于学生在课堂更快更好地掌握内容,但只布置不反馈,只流于形式。通过同桌互相检测,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既有督促作用,也为下文的学习扫清了障碍。

  三、探究感悟。

  学习是基于学生已有知识发展能力。我认为知识和能力是密不可分的,学生要有一定的知识,然后放手让他们自学,这样可以发展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能力是学生知识和经验的结合。此环节首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为什么年仅14岁的乌塔却能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个问题切入,挖掘文本里反映小女孩乌塔的独立精神和独立人格的表现,跟“我”对比,跟*孩子对比,通过反复斟酌关键语句,引导学生概括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既关注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又关注了工具性。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思考:假设一个14岁的*孩子能不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为什么?有的学生说:“能,但很少。”有的学生说:“不能。”接着我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举个例子。同学们各有说法:“有些人不会做饭,更不会洗衣服。有些人自己不会照顾自己。”经过一番讨论以后,才让学生再读课文,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探究: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个游欧洲呢?交流时,我试着去触发学生内心思辨表达的欲望,从文本中提取信息并能把自己的观点概括起来,达到本课的目标。最后的小练笔“我对独立的思考”也是为了训练孩子迁移运用课堂所学而设计的。

  反思不足之处:

  一、解读文本的能力有待加强。教师应从工具性和人文性为出发点去解读文本。在试教课上,我只关注了文本的人文性,而忽略了工具性。修改以后,我在关注文本中所反映小女孩乌塔的独立精神和独立人格的表现这一人文性的同时,也认真思考学生掌握些什么能力。最后在游副校长的指导下,决定引导学生学会从文本中提取信息,找到表现乌塔“独立”的例子,并概括陈述自己的观点。

  二、心理素质不过关。在录播时,学生第一次到录播室上课比较紧张,而我自己也比较紧张。课前交流时,为了舒缓学生的紧张,我组织学生玩了一会儿游戏才开始上课。可是效果不明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一紧张,思维也打结了,即使学生回答得很精彩也只给了个简单的评价,鼓励性不强。我的情绪影响了学生,学生比较拘谨,无法畅所欲言。

  尽管课堂尚未完美,但与试教时相比,仍是有进步的。我相信,只要继续努力,就会有更好的自己。

《乌塔》教学反思7

  《乌塔》是一篇略读课文,写的是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

  本节课虽过去一月有余,可同学们学习场景历历在目。

  镜头一,72双眼睛入神的阅读,不时地从不同方位传来朗读声。

  镜头二,大家在自然段旁写看法与见解。

  镜头三,渴望的眼神一齐望着大背投找乌塔旅游路线。

  镜头四,朗读擂台赛热烈。

  镜头五,四人一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镜头六,小组选派代表班上发言,谈理解和感受,有的同学认为乌塔还小,不应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样太危险;有的同学认为只要做好充分准备,乌塔可以一个人外出旅游;有的结合了本地本人情况与乌塔对比谈看法,认为自己从家里到外婆家都不敢独自乘车,怕坏人……等,老师问:“湖南省会在哪里?浏阳有哪些出名的地方?出名人物?文家市最出名的是什么?”学生们面面相觑。

  【反思】

  学生的语文实践太少了,往往只从有限的课本中猎取,忽视自主学习,忽视与他人沟涌,老师也只围绕课本布置作业。《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应在自主学习和反复实践中,在语言的感悟、积累运用中,逐渐形成适合自己学习方法,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现在的学生活动范围狭窄,缺乏人际交流,不能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往往只注重书面作业,轻视实践活动,所以任课老师要有意识组织或安排课外活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其次,学生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胆小怕事,这与家长溺爱,社会风气有关,老师在进行语文知识传授时,也不能忘记德育教育,与人要坦城相待。虽然经常能从电视上、周边事例中听到骇人听闻的抢劫、绑架等,伤害着幼小的心灵,但教育学生勇敢、机智还是必要的。

《乌塔》教学反思8

  《乌塔》是人教版第十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一位14岁的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文中的乌塔无论是在行动上还是在理念上都与我们现在的独生子女有着极大的反差,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这些,使用好教材,这对教学效果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我在备课时想利用学生辩论的方式谈出自己的观点。因为这是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

  上课伊始,我首先让学生通读课文完成阅读的要求“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阅读学生都能总结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下一环节该针对课文的乌塔提出辩论,当我提出谁不同意乌塔这种做法的请举手,无一人举手。同意乌塔的请举手,一致通过。为什么?学生都能把理由说得充分。哎,预设没有成功,真遗憾!不过从这也可以看出孩子们的内心深处--------渴望独立,希望自主。

《乌塔》教学反思9

  本单元是以“自然奇观”为专题编写的,由四篇课文组成,这些课文虽然都是描写自然景观,但描写的方法却不一样,各有特色,每篇课文都是经典之作。其中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精读课文分别是《观潮》和《鸟的天堂》;略读课文分别是《雅鲁藏布大峡谷》和《火烧云》。《观潮》选自《喜看今日钱塘潮》,描写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雅鲁藏布大峡谷》,作者用具体准确的数字来证明它的大,还用了很多优美的语言文字写出了它的神奇美丽;《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

  《火烧云》是著名女作家萧红的作品,描写了一幅多姿多彩的火烧云图景。除了四篇课文以外,还安排了很多与专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整组教材中安排的各种语文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本组课文,主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这几篇课文都描写了自然界的美景、奇景,画面感很强,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同时要重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课文中精彩的语段应让学生熟读成诵。另外,应建议学生运用课上获得的阅读方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五彩池》,并引导学生课前课后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其他资料,通过相互交流,丰富见闻,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

  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了有特色的植物和动物,容易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生动地讲述了科学家从生活中的无意发现道不断寻求政局直至创立学说的故事。 进行本单元教学时,既要学习课文时仔细体会课文的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还要在课后认真观察周围事物,学习些观察日记。 怎样引导学生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并且在实践活动与习作中得到体现?我边教学边琢磨。 首先,教学第一步,让学生充分注意单元与课文的“导语”,让学生明了单元的重点与课文学习的要求。而且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后练习,老师的课堂教学都是围绕这些要求而进行。如:《古诗两首》中除了读懂诗词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之外,两首诗的寓意必须理解,并能结合实际说说。我在教学时,就让学生边读《题西林壁》,边突出“横”“侧”“远”“近”“高”“低”几个字,让他们体会诗人的观察地点和角度发生变化,所看到的景象也就各不相同。再联系学过的课文《画杨桃》,帮助他们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也就各不相同。 其次,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同时,引导学生欣赏文章的语言。古诗中,既让学生欣赏诗句的意境优美,还要引导他们感受词语的对偶,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节奏美。《爬山虎的脚》中描写爬山虎的叶子那一段落,让学生抓住“一顺儿”“铺”等词语让学生领会叶子的整齐、均匀。描写爬山虎怎么爬的那一段,抓住动词,反复朗读,并且用手演示其爬行生长的动作,加深体会。 第三,让学生在领会之后,再三品读,学会写品读文章。并从中学会怎么观察,连续观察,并写出有分量的文章。我在学生学完《蟋蟀的住宅》之后,布置他们自我选材写文章。1、当一回游客,写写自己看到的蟋蟀的家的样子。 2、当一次导游,介绍蟋蟀的住宅。3、评论蟋蟀的房子,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在课堂上欣赏了课件,仔细读了文本,回去后又一次重新品味文章,写出了不少好的文章。从这,他们也学会了如何仔细观察,怎样细致描绘所见所闻了。 第四、写作之前,预先布置学生观察任务。我们语文老师在教研活动时,就统一了意见,根据本组课文学习目标,让学生先观察,做好记录。在写作时就有素材可写,有内容填充。观察具有连续性,内容具体多了。

《乌塔》教学反思10

  乌塔,一个多么有趣的名词啊!《乌塔》这篇课文,我一读题名,就觉得很新鲜。“乌塔是不是一座很黑的塔?乌塔是不是一座停着很多乌鸦呢……”各种奇思妙想涌入我的脑中。一读课文,我才恍然大悟,乌塔原来是一个小女孩的名字,这个小女孩14岁就独自一人游历了欧洲,这是多么了不起啊!不管来到哪一个国家,都不忘自己的爸爸妈妈,买礼物送给他们,这又是多么孝顺啊!而去欧洲时,有一半是自己挣的,这又是一个多么独立的女孩啊!

  想想自己,和她相比之下,我不禁觉得自惭形秽。在这个年龄,我们没有这种勇气,也没有这种胆量。当我一个人独处时,我的内心会感到很孤独,很无助,感到茫然无措,就会觉得自己像流浪儿一样,孤立无援。因为这种莫名的恐惧,使我们把自己闷在家里,虽然有图书、有电视,但是,这毕竟不能满足我们的愿望。“使之锁向金笼听,不及人间自在啼。”是呀,在我看来,我们的家就像一个大鸟笼,而我们就像是蜷缩在笼中的一只小鸟,没有自由,不能感受生活,也不能去体会人生的哲理。

  爸爸妈妈,

  鸟儿,

  能展开双翅,

  在天空中翱翔

  能拥抱蓝天。

  鱼儿,

  能攒动鱼尾,

  在水中嬉戏,

  感知生活。

  而我们,

  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却是井底之蛙,

  对世事一窍不通,

  试问,

  我们又何曾心甘呢?

  书中的知识是有限的,

  而世界的真、善、美却是无限的,

  那么,

  就请你们,

  敞开自己的胸怀,

  让我们扑进地球妈妈的怀抱,

  阅读蕴藏在世界中的大书,

  感知生活,

  感受未来。

  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

  让我们在实践中学习,

  在学习中快乐!


乌塔教学设计10篇(扩展5)

——《乌塔》的读后感10篇

《乌塔》的读后感1

  《乌塔》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在父母的支持下独自一人去欧洲游玩。

  当我读到“她一见我,立即做起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 。”觉得乌塔很可爱,又觉得她很讲礼貌,不像*的孩子,不要说见到陌生人,就是见到自己的亲朋好友也要爸爸妈妈提醒才不好意思的打招呼,让人觉得*的小孩很没礼貌。我还感受到乌塔独立性很强。竟然自己一个人去欧洲 旅游。假如我去外省旅游,不用说欧洲,父母不知道会有多担心。然而外国的父母总是把锻炼儿女的独立性放在第一位。给他们学习独立生活的机会,真令人羡慕。 而我妈妈连我自己一个人下楼到附近朋友家玩都不肯,让我独立过马路也不行。所以我现在还不敢一个人过马路。

  我还从“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体会到乌塔很细心。从“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体会到乌塔十分了不起。有欧游是要花费很多钱,但乌塔全部自己挣,真是个了不起的女孩。

  读《乌塔 》之后,我十分羡慕乌塔,因为她独自一个人游欧洲多自由呀!可我这个*泉州的女孩连独立游泉州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欧洲,父母只会说两个扫兴的字,就是“不行”。我多么希望*的家长能和外国的家长学习呀!这样我们才会展翅高飞。

《乌塔》的读后感2

  语文书中,《乌塔》这篇文章讲了:作者去罗马旅游,在旅馆里遇见了一位14岁的小女孩,她叫乌塔,是德国人。乌塔说她在暑期里要独自去游欧洲,已去了法国、瑞士等国家。我听了很惊讶。难道他的家人不担心吗?

  看了这个故事,我想到了:我们*人在14岁的时候,一般是不可能独自出门旅游的,而她可以一个人游整个欧洲,真是让人羡慕!

  她说: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从电视上经常看见意大利,但只有亲自来到这里,它的美丽才深深感动我。这句话我觉得说得很对。我在电视上、书中,也常常看到长城,说它十分雄伟。可只有亲自爬上长城时,才能真正地感受到它的壮丽和雄伟。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没想到长城的左边是连绵不断的大山,右边也是一眼望不到边。只见长城庄严地站在那里,可它一点也不感到寂寞。因为他在站岗。那是多么威风啊!

  她还说:*的孩子缺少很多快乐吧!我觉得他说的话有道理。因为外国小孩都可以单独出去旅游,而且所需要的钱也是自己去赚出来的,也不用父母、导游相伴。那可是很惬意的事,因为跟着导游,有时会很不自由。我还没看完风景,可时间一到,马上就得走,多看一眼都不行哦!跟父母有时也不行,他们要去的景点,我玩得没有味道;经常是我想去的地方,他们又说没有时间去了,真让人郁闷。

  我真想像乌塔一样,能自己挣钱,自己制作旅游计划,痛痛快快地独自出去旅游,享受生活的乐趣。

《乌塔》的读后感3

  学习了《乌塔》这篇课文后,我的感触颇深,乌塔的读后感。从乌塔身上,我收获到了很多有益的知识。

  现在的*孩子,在家里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皇帝",家人百般呵护,什么事都不让做,而文中的乌塔却大不一样。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一个14岁的小女孩儿乌塔,自己一人游历欧洲的事情。

  课文中讲到乌塔为计划这次旅游,整整花了3年的时间来准备,每到一地就要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还要给家里寄张明信片或打个电话报*安。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乌塔自立、自强的精神。可我们呢?有的同学不仅自己不敢出远门,甚至连上学、放学都不愿自己走,更别说像乌塔那样游历欧洲了。乌塔之所以能自立、自强,是因为她之前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时,我们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比如:周末之前是否制定了作息时间表?周末时又是否遵守了呢?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才能逐渐养成自立、自强的精神,读后感《乌塔的读后感》。

  课文中还提到乌塔的旅费全部都是自己在课余时间打工挣的,没有拿家里一分钱。可我们却每天都向父母要零花钱买一些三流食品吃,而且都是一天花光,也没有攒钱买学具,这实在是一种不好的行为。

  乌塔曾经说过"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们写完作业后,能看一会儿电视,读一会儿课外书,就已经很不错了。而从来不会想到去亲身体验一番。光从一些课外读物和电视节目中了解世界,是比不过亲身体验完美的,而且亲身经历总比听说到的记忆要深刻,所以,只有亲自体会才能有深刻的印象。

  从《乌塔》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了解一个有独立心很强的小女孩儿乌塔。这篇课文使我受益匪浅,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向乌塔学习,做一个自立、自强的好学生。

《乌塔》的读后感4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汪晓洁写的课文——《乌塔》。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一个住在德国汉堡的小姑娘独自挣钱,一人独闯七大洲中最复杂的一洲——欧洲,这个小姑娘就是——乌塔!

  读完这篇课文,我觉得乌塔有一种自主、独立的能力。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居然能独自一人闯欧洲!并且她的旅费全是她自己在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里去别人家陪小孩玩儿赚来的。我和乌塔比起来,自己简直是一个“小少爷”!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我有时候想帮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例如:扫扫地,擦擦桌等等。爷爷会说:“哎呀!你还小!”奶奶又会对我说:“你听话就行了!”我感觉自己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自己就像没有翅膀的小鸟,想飞也飞不起来。

  这是因为:国内与国外的教育观念截然不同!外国的大人总会觉得自己的孩子靠自己的能力就可以成功!所以就让他们自己去开阔视野,了解大千世界。外国的大人也对孩子有一种关心一种爱,只不过他们并没有过分的溺爱孩子们!而国内的大人把孩子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把孩子当成掌上明珠来爱护。一般国内的大人不会让孩子一人出远门儿!甚至有的大学生连鸡蛋都不会打开!有时,国内孩子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大人却不让。*大人只让孩子一天到晚沉浸在书山题海之中,却不肯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闯一闯世界,游一游山水,这样*的小孩才能见识世界,开阔视野。俗话说的好“百闻不如一见!”

  现在,我想对全*的小孩说,让自己松开“妈妈”的手,从温室里走出来吧!我想对全*的父母说,虽然你们抱有一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但也不要过分的去溺爱孩子们了!我们要做的是雄鹰!我们要做的是翱翔天空的雄鹰啊!给我们一些锻炼和自由吧!

《乌塔》的读后感5

  在我的暑假里,时间一般都是有爸爸妈妈安排,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老师留的枯燥的作业上了,不能像乌塔一样去旅游。要么,时间都花在了舞蹈班上去练习舞蹈。我十分希望能独自去游玩,但爸妈能支持吗?当然不能了,所以说我的署假就去少自由。

  乌塔为了实现自己的世界旅游计划,用了三年时间准备,阅读了这些国家的有关资料,自己打工挣钱做旅费。

  我也到过许多地方旅游过,当然是和爸爸妈妈一起旅游,旅游的路线当然也是爸爸妈妈安排的,旅费也是从爸爸妈妈的要腰包拿住来的。至于离开家长独自去玩,这是想也别想的事,爸爸妈妈只把我当家里的小公主,过分的溺爱,把我捧在手里生怕掉了,含在嘴里生怕化了,我十分希望自己能够独立自主,自强自立。

  乌塔也是家里的宝贝,她的父母。姥姥。姥爷也非常爱她。但是他们都有自己的爱好,父母会让乌塔自己单独去玩。

  我也有很多兴趣和爱好,例如:玩电脑,溜冰,做游戏有的时候爸爸妈妈还算尊重我的兴趣,但更多的时候还是不让干这,不让干那。有时老师作业留得少吧,还允许我做家务;有时老师作业留得特多,别说做家务了,连看课外书都不让我看。更别说支配自己的时间了。一天到晚趴在课桌上写作业。有时要背的东西怎么也塞不进脑子里,我多么希望那一给双休日没有作业呀,让我自己安排自己的时间啊!

《乌塔》的读后感6

  西陵区外国语实验小学东区404班刘喆锦

  上个星期,我们学习了课文《乌塔》,内容讲的是作者在旅居德国的时候碰到了德国小姑娘乌塔。乌塔只有14岁,却可以独自一人游历欧洲。当时,我只是体会到了乌塔的自理能力很强,很有勇气;但是今天,我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的孩子不能独自出去旅游呢?”

  开始我想到了一种可能性:因为家长们太溺爱我们了,怕我们独自一人出去照看不好自己,或是迷路了。另外一种可能性就是:现在的社会秩序不是太好,有一些喜欢骗人的人,所以我们独自去旅行会很没有安全感。

  但是您们有没有想过,我们也是想飞向窗外的小鸟,我们也向往蔚蓝的天空,也向往温暖的阳光!所以请您们不要把我们整天“关”在家里,要让我们多出去走走,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这样才能呼吸到更多的新鲜空气呀!俗话说得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虽然现在的社会秩序不是太好,但是好人还是占大多数的。我们每个人都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界传递正能量,这样我们的家园就会更加美丽,社会也会更加和谐!我们不管走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会很有安全感!

  我希望我们也能像乌塔一样,很安全地周游世界,可以像小鸟一样,快活地亲近自然!

《乌塔》的读后感7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乌塔》这篇课文,对我启发很大。课文主要讲了一位年仅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故事。乌塔是一个细心,大胆的德国女孩,她每到一地方都会先查警察局的电话,不让爸爸妈妈担心,或者给爸爸妈妈打一个电话,利用假期的时间去超市打工,挣到旅游的费用,她的胆量和独立生活能力非常值得我学习。

  在我的假期里,时间一般都是由爸爸妈妈安排,大部分时间都是报了学习班,从来没有想到像乌塔一样独自去旅游,更是害怕独自一人走出去旅游,就连在假期里学习,都是爸爸接送,如果爸爸有事没来接我,我也盼着爸爸办完事,然后把我接回去。

  还有回到家里,我很少帮爸爸妈妈做家务,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的生活,每天还向爸爸妈妈要钱买零食吃,从来没有想到要自己去赚零花钱或节约着花零花钱。

  与乌塔对比,乌塔就像一棵小草,为了争取更多的阳光雨露,奋力生长。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挫折,她都能坦然面对,让自己在不断的磨练中成长!

  读了《乌塔》这篇课文后,她的所作所为深深的感染了我,我虽然不能像乌塔那么去跨国旅行,但是一定要学习乌塔的自立自强,不再要爸爸妈妈过度地关心自己,争做一个合格的好少年!

《乌塔》的读后感8

  我今天学了汪晓洁写的《乌塔》,这篇课文让我深有感触、受益匪浅。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德国十四岁的小女孩乌塔,通过自己的努力,独自游遍欧洲的故事。

  说起乌塔,我感到很惭愧。同样都是孩子,我已经九岁了,可是日常生活还要父母帮忙打理,而乌塔却已经可以自己打工挣钱游历欧洲;我上学回家都要父母接送,而乌塔一个人游遍欧洲却镇定自若……我觉得乌塔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比如说:她独立的思想和独立生活能力,自己挣钱去旅游,却不找父母要一分钱……虽然我暂时不能跨国旅游,但是我们一定要学习乌塔独立的品质。

  我认为:乌塔有这么强的独立生活能力,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外国的小朋友敢于离开父母,思想独立,敢于挑战;第二是外国的父母愿意放手,并鼓励自己的孩子培养自理能力。但是我们*的小朋友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父母一直庇护孩子,根本就不放心孩子独自生活。要不就是父母很愿意让我们学习自理能力,但我们不敢面对和尝试。

  所以我希望*的父母要适当放开自己的手,让孩子们自己做自己的事。我也希望我们小孩子要向乌塔学习。

《乌塔》的读后感9

  今天,我读了《乌塔》这篇文章,我深有感触,受益匪浅。

  乌塔是一个14岁的德国小女孩,她勇敢、细心。她自己一个人独自游历各国。自己先在家早早地把日程和游历路线安排好,而且旅费也是自己工作挣来的。她为了每一次的旅行能看到不同的风景和习俗,她每天都看书了解各国,所以,她阅历也很高,知识也特别的丰富多彩。

  乌塔她独立自主,有主见。而我们呢?我们*孩子哪一个不是家长的心头肉?哪一个又不是在家被当作小皇帝、小公主似的伺候着?哪一个不是在家长的手掌心里捧着,谁都不能怠慢似的?乌塔独立,我们呢?一刻没有妈妈,就很伤心;一刻没有妈妈的悉心照顾就无法生活。乌塔有主见,而我们呢?自己总是拿不定主意,只能靠妈妈。*家长觉得爱就是什么都替孩子着想,什么都帮他想好,让孩子没有顾虑。而外国家长选择让孩子在磨难中成长。我们*孩子就是太缺少独立了。别人能做到独立,为什么我们不能呢?不是我们不能,而是我们不敢去尝试,所以,我们要像乌塔一样独立自主。

  我从乌塔身上学到了独立自主的好品质,我以后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妈妈少操心。而且,我还要帮妈妈做事,减轻妈妈的负担。希望其他小朋友也和我一样学会独立吧!

《乌塔》的读后感10

  我很喜欢《乌塔》这篇文章,并不是因为好玩,并不是因为感动,也不是因为体裁新颖。而是它告诉我们的这个道理。

  大家都知道乌塔这个小女孩热情,有爱心,还很独立。她一个人游历欧洲,去法国、瑞士等。每当到一个地方,就会记下警局电话,再给家人打电话。而且利用三年时间去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书籍,自己去打工挣钱。当时的乌塔十四岁,恰恰相反,在*,十四岁正是家人呵护时期,我们也应该在这时候去培养这种独立的能力。这样,长大后我们也不会去依靠家长。

  “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我很喜欢这句话,每个孩子其实都拥有独立的能力,但问题就在家长身上。有些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把自己孩子当成小公主,小王子,穿衣服靠父母,吃饭靠父母,经不起风吹雨打,怎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呢?

  妈妈也告诉过我,每天要有计划,有安排,干什么事早完成,剩下的时间就能干自己想干的事。小时候,爸妈天天说,我也当耳旁风,现在才知道要有安排,好好利用时间,所以决定以后要自己上下学,不要爸妈接送!合理利用时间。

  学了这篇文章后,我的启发很大,我们不需要像乌塔那样环游欧洲,只要我们把自己事做好就行了。要经得起风吹雨打,做一个优秀的人。


乌塔教学设计10篇(扩展6)

——读乌塔有感10篇

读乌塔有感1

  默读完《乌塔》这篇课文,我感受颇深。乌塔自己会挣钱,而且还一个人周游了欧洲,我跟她年龄相仿,经历却是天壤之别!

  我清醒地知道,我不能只是盲目地羡慕她,羡慕她自己一个人游历欧洲。我更应该冷静地崇拜她,崇拜她为游历欧洲做了三年的准备,还有她那极强的自立能力也让人由衷地钦佩。

  乌塔只要到了一个国家,就会先到警察局拿上电话号码,方便自己在遇到困难和危险时能请求到帮助。同时,也方便*联系到自己的家人。就这一点足以说明她的自立能力有多强,对生活是多么的热爱!

  *的孩子就是大棚里的花朵,永远是被阳光和塑料膜包裹着的,永远成为不了天上的雄鹰,永远成为不了地上的雄狮,永远成为不了水里的鳄鱼。为了那万里的晴空,要勇敢地面对电闪雷鸣的暴风雨。

  乌塔,你真棒!

  乌塔,你让我有了学习的目标!

读乌塔有感2

  这篇文章写的是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在父母的支持下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

  当我读到“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她很自然地问答道。”使我感到她很可爱,善于交朋友,很热情,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而*小孩恰恰相反,不要说见到陌生人,就是见到自己的亲朋好友也要父母提醒才不好意思地打招呼,让人觉得*小孩很不礼貌。我还感受到乌塔的独立性很强,居然敢独自一人游欧洲,并把这看成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读到这里使我想起一件事,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当我独自一人下太白岩时,爸爸总是不放心,在小路旁看了又看,并且让哥哥在山下接我。哎,不就是下个太白岩嘛!爸爸就那么放心不下,假如我也去游历欧洲,那爸爸妈妈不知有多担心。然而外国的父母总是把锻炼儿女的独立性放在第一位,给他们学习独立生活的机会,真令人羡慕。

  我还从“她在家里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个周末去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陪小孩玩”读出了乌塔很细心,也很了不起。说她细心,是因为乌塔在家里设计好了旅行路线,看了许多关于这些国家的书籍,每个细节都想得很周到。说她了不起,是因为她自已挣钱游欧洲,想想看游历欧洲需要那么多钱,她却要自己辛辛苦苦地挣,真是个了不起的小女孩儿!

  读完《乌塔》这篇文章后,使我十分羡慕乌塔,羡慕她独自一人游欧洲多自在呀!而我——*小孩就连独自一人游重庆、北京都没有想过,更别说欧洲了,就是想过父母也只会说让你扫兴的两个字,那就是“不行。”我多么希望*的家长也能像外国家长一样锻炼我们的独立性。文会删除所有投稿!

读乌塔有感3

  今天,我在语文书上读了《乌塔》这篇课文,让我深深有感触。

  本文写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我们*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可是乌塔,她难道不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吗?不是的。可是她的父母又为什么同意让自己的孩子一个人独自游欧洲呢?这是因为西方教育与*的教育截然不同。他们还是爱孩子,可是他们的爱是让孩子从小养成独立自主的好习惯,是让孩子成为暴风雨里的雄鹰!而*的父母,他们爱孩子是溺爱,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小皇帝”“小公主”,使孩子养成依赖思想,让孩子成为温室里的花儿,成为笼中之鸟!同学们,你们是愿意当温室里的花朵还是大自然的小草,愿意当笼中之鸟还是愿意当暴风雨里的雄鹰?

  *的父母真是太溺爱我们孩子了。让自己的孩子回家都不放心。甚至连过马路都是千叮咛万嘱咐。

  记得有一次,妈妈给我报了一个英语班。前几节课都是妈妈送我去上课。我觉得离我们学校挺近的,我就对妈妈说:“妈妈,去李老师那里上课让我自己和同学一起走过去可不可以?”妈妈说:“不行,不行。走那里太危险了,这绝对不可以。”妈妈说完我就知道我再怎么说也没用了。

  父母啊,请你们放开你们那温暖的双臂,让我们在蓝天中自由的飞翔。在此,我呼吁:希望*的教育方式来一次大改革,学西方国家,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才!

读乌塔有感4

  昨日上午,我们刚学过《乌塔》这篇课文。说的是一个十四岁的女孩能够独自环游欧洲,她的独立、能干和勇敢深深地震撼了我。读完课文,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太了不起了!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到罗马去游玩,遇见了十四岁的乌塔。乌塔要独游欧洲,并在三年前开始准备,周末去打工挣旅费,翻阅资料了解各国风情,设计路线和日程。在旅行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安全,也会及时向家里报*安。

  十四岁,外国的小孩已开始独自环游欧洲,但*的小孩连*也独游不了。是我们没有这样的生存本事和勇气吗?不,我们都有,但只是被茂密的树林给遮掩住了。

  我们凡事都由父母帮我们打理,什么都会帮我们准备好。这样,我们被爱我们的父母惯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本事低下的孩子。

  记得有一次,我想要做一次煎饺,那可是我第一次煎煎饺,并且我才二年级。但我那时自以为我能够做得很好,不耐烦地听完妈妈讲的话,转头就去做了。我先从冰箱里拿出饺子,把*底锅放在煤气炉上,在锅里倒入一杯水。“哎呀,水太多了!”我转头一看,原先是妈妈。听了妈妈的话,我把水倒掉了一点。之后我把饺子放进锅里,打开了火。“火太大了!”妈妈随手把大火转成了中火。过了一会,饺子变得有些透明了,我从冰箱里拿出猪油,用锅铲刮了一些油在锅里。“油要涂的均匀。”唉,真烦!最终,我的杰作出锅了!

  看,我们并不是那么的生活本事低下,只是我们太习惯于依靠父母了,想当然的以为我们自我还小什么还都不会。其实只要我们伸出手,事情我们都能够自我完成的。花盆里栽不出参天大树,鸟笼里飞不出雄鹰。我们不要做温室里的花朵,我们要做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雄鹰。

读乌塔有感5

  我们的语文课本上有一篇课文叫《乌塔》,讲述的是一个十四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她自己挣旅费,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安排旅游计划,每到一地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再给家人通个信。她说她要继续挣钱,以后去*旅游。

  乌塔是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小女孩,但她却能勇敢地独自一人游历欧洲,增长见识。没有大人的陪伴,而且计划是自己安排的,旅费也是自己挣的。我猜想,乌塔长大一定是个很能干、很有能力的人,她肯定是个成功人士。

  而我们*人,要是想这样旅游,总要父母陪伴,旅费也是由父母出,一切都是由父母安排好的。我们没有勇气独自到外地旅游,而且父母也不放心让我们自己出去旅游。

  所以我们要向乌塔学习,从小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多动脑、多动手、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的好习惯,不能事事依赖父母。我也想通过用收集废品、卖书、卖报等方法攒一些钱,到外地游一游,看一看,丰富一下自己的才智,锻炼一下自己的能力。*时还要多干家务活,劳动能让自己变得越来越聪明。

读乌塔有感6

  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小姑娘,一个人独自在欧洲各地旅游,她有主见而不盲干,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还懂得自我保护。她就是一个德国小姑娘——乌塔。

  这是我们的第七课的课文,它向我们讲叙了一个勇敢的德国小姑娘在暑假独自旅游欧洲的经过。读完后,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乌塔只有十四岁,父母就放手让他独自游欧洲,这不仅是因为乌塔有着良好的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更重要的是国外与国内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观念:外国家长给予孩子的是信任、关怀、鼓励,因为他们相信孩子是会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的。他们信任孩子,但不过分宠爱孩子,所以孩子们更不会辜负他们。有时,孩子遇到了困难,父母不会伸手帮他们一下,为的就是锻炼他们独立自主的.心,让他们懂得依靠自己,相信自己。

  而*的家长给予孩子的,是过多的疼爱,甚至溺爱,把孩子呵护得像小皇帝似的,使孩子们像温室里的花朵,其结果是让孩子时时事事都依赖父母。父母们整天把孩子埋葬在书山题海之中,一心希望他们学业有成。孩子们只是认识到了书本那小小的天空,如果不让他们出去闯闯,是无法认识到大千世界的奇妙的,无法领悟人生的真正含义。父母不可能照顾孩子一生一世,如果某一天父母不在的话,那他们该怎样养活自己呢?有些大学生上大学时,生活竟不能自理,还需要父母跟去照顾饮食起居。那么培养这种无法自理、自主、自强的大学生有什么用呢。

  未来是我们的,父母们,请放开对我们的束缚,让我们经受风雨的磨练,在这大千世界中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吧。

读乌塔有感7

  读了《乌塔》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发!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总能从书中的故事里受到很多启发,而前两天我读了《乌塔》,让我受益满满。

  这个故事讲了一个叫乌塔的十四岁女孩儿独自环游欧洲的故事,合上书,我的心仍然无法*静。乌塔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乌塔是一个多么细心的孩子呀!她只有十几岁,却能考虑到旅行中遇到的困难,能把自己的行程安排得井井有条,难道不令人惊叹吗?

  乌塔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为了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市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我不敢想象,从11岁到14岁,这三年无论在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她都坚持下来了,这其中得遇到多少困难她!乌塔是那么有恒心,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赞扬吗?这次旅行中,她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等十几个国家,她是多么勇敢呀!

  乌塔说:“光从电视和书本上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是呀,我们不但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从电视里只看到草原一望无际,而亲身来到这里才能感受它的一碧千里是那样的美丽;读后感·从书本上看故宫,只感觉红墙黄瓦是耀眼的,但只有真正走进这高墙之中,站在宫殿前,才能感受到它的壮观和皇家的威严。

  乌塔去欧洲旅行,十几天见不到父母她都不怕,而我呢,最多自己去上学,周围的同学都是车接车送,*时父母根本不让我们自己出门,你说,我们怎能和乌塔比呢?

  我希望每个人都向乌塔学习,努力锻炼自己,成为一个独立、勇敢的孩子!

读乌塔有感8

  我是家中的宝贝,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同是家中的宝贝——乌塔,她14岁,竟然独自一人游欧洲,这可真让我大吃一惊。假如是我呢?我的脑子里马上浮现三个字——不可能。我连黄岩都不敢一个人游玩,跟乌塔一比,我就是温室的花朵。

  别以为她想去哪儿就急匆匆地出发,她为了这次旅行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她在家里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她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她为了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发广告单……为了这次旅行,她足足花费了三年时间。这让我吃惊得下巴都快掉到地上,难以置信地擦了擦眼睛。反观我们*呢?那可真是天壤之别。

  我们每次旅行前,爸爸妈妈都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我们呢,只用在旁休闲地当旁观者,轻松出门就好了。而且每次父母都与我们形影不离,生怕我们走丢了。在游玩途中,爸爸妈妈为我们提供了衣食住行,还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我们只负责吃喝玩乐,开开心心地玩。

  其实只要适量地放手,我们也行的。记得今年夏令营,我在莫干山住了六天,自己洗衣服、叠被子、完成了教官给我的任务……我与伙伴们一起知心交心,互相帮助。

  读完《乌塔》,我想对父母们说:请适量放手,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当做温室的花朵。我们呢,也要自立自强,不能做温室里的花朵。

读乌塔有感9

  读了《乌塔》这篇课文,我发现乌塔的独立生活能力很强,自立意识很强。

  而14岁的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在家里,我们都是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懂杜家人们的关心,不让自己一个人去外面,而乌塔和我们一样,都是14,却自己一人游历欧洲,他恨我们完全比一样。

  我要向乌塔学习。

读乌塔有感10

  最近,我有幸学到了《乌塔》这篇课文,乌塔在14岁时就能独自游历欧洲,我被乌塔那善良、大胆、细心的品质所折服。

  读了这篇文章以后,我心里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为什么*孩子不可以独立自主呢?难道人们所说的“安全”就是对孩子全部的爱吗?我们是一群渴望去窗外自由飞翔的小鸟,而现在家长们对我们的溺爱,简直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父母过分的关爱让我们窒息。

  在家里,我不做任何家务,都是家长包办。我只是学习的小能手,真可谓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每当我学习闲暇时,想去帮家长做点什么,总是被爷爷奶奶拒绝,结果,变成了真的书呆子。

  在*,在家里养尊处优的孩子不止我一个。我听过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考上了名牌大学的学生,只是因为自己不会洗衣服、叠被子,甚至不会整理书包而辍学。由此可见,*的孩子多么缺少独立自主的意识,生活上太多的依赖,思想上太多束缚,行动上太多的无奈!那些把孩子紧锁着的家长们,快打开门窗吧!

  乌塔是幸运的,她有着丰富的阅历,有着广博的学识。她有亲自实践、亲自品尝生活苦辣酸甜的神奇经历。而我呢,是幸福的,但却是有缺憾的幸福!在这里,我要对同龄的朋友们说,主动从父母溺爱的怀抱中走出来,锤炼自己独自生活的意志!我要对所有的*父母说,给孩子撑起一片独立自主的蓝天,让爱更充实,让爱更完美!


乌塔教学设计10篇(扩展7)

——四年上册语文《乌塔》教学设计3篇

四年上册语文《乌塔》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读6个生字,以及“洗漱、惬意、反驳、逻辑、筋疲力尽、电话号码”等词语。

  2、读懂课文,学习乌塔自立自强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突出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感悟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突出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看图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欧洲地图。

  2、有一位14岁的小姑娘经过充分的准备和精心的筹划,独自一人游历欧洲,这个小姑娘就是课文的主人公——乌塔。(板书课题)

  二、预习探究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可查字典、词典。

  2、赛读生字词:洗漱、惬意、电话号码、反驳、逻辑、精疲力竭。

  3、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4、四个同学组成小组;每个学生朗读一遍课文,

  大家对出现的问题给以纠正;讨论乌塔是一位什么样的小姑娘。

  三、品读体验

  1、乌塔是一位具有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主意识的德国小姑娘。再读课文,从课文的描写中体会乌塔独立生活的意识。

  2、读读议议:

  a、在初次见面的部分,哪些描写可以看出乌塔做事有生活经验,从容不迫?

  b.在地图上找出乌塔在欧洲游历的地点,读读、议议乌塔为什么不怕危险?

  c.分角色朗读“我”与乌塔对话的部分,体会乌塔的自主意识。

  四、拓展延伸

  1、乌塔的哪些话或哪些做法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见解。

  2、说说自己打算从哪件事做起,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

  1、把故事讲给父母听;和父母商量,先从哪些事做起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2、把课文第二部分变为对话,练习分角色朗读。

  《乌塔》教学反思

  《乌塔》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一位14岁的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文中的乌塔无论是在行动上还是在理念上都与我们现在的独生子女有着极大的反差。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这些,使用好教材,这对教学效果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教学时,一学生提出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我们不能象乌塔那样一个人跑出去旅游,那样很危险,万一出了事怎么办?我们一定要注意安全。”而且有的学生还举了小孩被拐被骗的具体例子加以说明。是啊!安全重于一切,做没有安全保证的事情是没有意义的。这的确难住了我。作为学生的合作伙伴,我该怎么办?

  我没要求学生围绕“能不能象乌塔那样一个人出去旅游”的问题展开讨论,而是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反问:“是啊,不管做什么事情安全都是很重要的,可乌塔有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呢?还有,课文围绕十四岁的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个问题都讲了哪些事?你对这些事又有什么看法呢?”接着,我组织小组继续自学讨论。学生像是在茫茫大海中找到了帆船,眼前忽然开朗,思路一下子开阔。结果学生展开想象,联系实际谈了许多见解,真正形成了人与教材的对话。如:乌塔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他是如何做准备工作的?整整花了三年的时间,读了大量的书籍以了解欧洲各国基本情况,在家设计好了旅游路线,做好了周密的考虑,还利用每个周末的时间去挣钱准备旅费等。她这种持之以恒的顽强自立精神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吗?她即节约又大方,即对自己负责又关心他人。她对自己的路费精打细算,可给亲人买礼物却很大方;为了安全起见,每到一个地方就先查警察局电话,以备求助。为了不让家里人担心,定时给家里人打电话,寄明信片。她这种考虑周到、有备无患,心里有着他人的品质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最后我给学生抛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面对乌塔,面对一个我们的同龄人,你们想说些什么呢?”虽然下课铃声响了,但我知道,这节课留给学生的不是困惑,而是心灵的震撼,是无限的思考。

  这样,我对教材的灵活处理给课堂带来了无限生机。学生不仅有话可说,对教材有较好的理解,语文能力得到了训练,而且能凭借教材多角度思考,不断延伸,进行深层次地思考,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用好教材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必须研究的问题,并将直接影响到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还影响到语文对学生的感染力。因此,我们应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用好教材,灵活疏导,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四年上册语文《乌塔》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能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教学难点:

  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的特点、感悟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见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初读课文。

  1、你们喜欢旅游吗?最远到过哪儿?和谁一起去的?

  2、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也很喜欢旅游的小女孩乌塔(板书课题)。来,让我们一起亲切地跟她打个招呼。

  3、课文写了乌塔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暑假里,一个14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

  三、学习第5小节重点句1,初步认识乌塔。

  1、她游历了欧洲的哪些地方呢?

  2、读读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3、你了解欧洲吗?出示地图,介绍欧洲,让学生对乌塔油然而生敬意

  4、初次了解乌塔,你觉得她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5、假如是你,你能一人游欧洲吗?

  过渡:那乌塔就不怕危险吗?她爸爸妈妈不担心吗?她能周游欧洲靠的是什么?

  四、深入学习第7小节的重点句2、3,进一步认识乌塔。

  1、学生围绕问题,再次自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句子,圈一圈划一划重点的词句,然后小组内交流。

  2、学生带问题,小组合作学习。

  3、反馈学习情况,教师点拨,加深理解,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读好乌塔的语言,来体会她的特点)

  (1)说感受,板书词语

  (2)引读:这次旅行,她安排周密——她做的准备又是那么充分——

  (3)现在你眼中的乌塔又是什么样的?(板书词语)

  (4)怪不得她爸爸妈妈——不担心

  (5)让我们一起来赞一赞这个生活独立、能干、懂事、聪明的小女孩。

  五、学习第8、9小节中对乌塔正面语言的描写,了解她另外的性格特点(思想上独立,敢说敢做,实践精神。)

  六、小结,说体会。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14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并一步步深入地了解了乌塔,这时,你想对乌塔说什么呢?

  (向乌塔学习并不是模仿她独自外出旅游,而是要在生活中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精神。)板书:独立不依赖

  七、练笔提高:同学们对乌塔还有很多很多的话要说,你可以把它写下来,题目《从〈乌塔〉想到的》,然后在全班交流交流。

四年上册语文《乌塔》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并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能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见解,并用流利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课型:略读课文

  课时:一课时

  教法:朗读,辩论法

  教具及教学手段:课前准备好欧洲地图,了解乌塔的旅游线路。

  打开汉语大词典,预备学生对字词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你喜欢旅游吗?为什么喜欢?去过那些地方?有过一个人旅游吗?你对一个人旅游有什么看法?

  乌塔,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漫游欧洲,你听了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认识乌塔,走近乌塔(照片)

  板书课题:《乌塔》

  二、交流预习心得,质疑。

  1、同学们课前都做了预习了,现在我们交流一下你是怎么预习的?(学生回答:扫清字词,理解文章大意,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勾画等等)

  2、同学们交流了预习的方法,这样可以相互吸收,取长补短。在预习的过程中还有什么不懂或疑难的问题吗?提出来看能不能相互解答?

  三、相互释疑,深层探究。

  1、 对刚刚提出的疑问进行释疑。

  2、(出示地图)乌塔旅游了这么多的地方,你能像他一样么?你对乌塔有什么话要说?

  3、 读课文,找出你对乌塔最为佩服的地方。

  4、 纠正字音,读完读出你对乌塔最为佩服的地方,并说出佩服的原因。

  学生回答:自立,独立生活的能力强。有主见。有礼貌,关心爸爸妈妈等等,

  总结:乌塔是个自立的小姑娘,体现为生活上的自立和精神上的独立

  四、 延伸。

  1、 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乌塔,谈谈你认识乌塔后的感受!

  (向乌塔学习之类。)

  2、 向乌塔学习什么?一个人出来旅游还是独立的意识?

  出来旅游,父母会同意吗?我们可以模仿一下家庭辩论

  3、 辩论:学生自愿分组形成两大阵营,围绕“我们能不能一个人出去旅游”进行辩论。

  总结:乌塔一个人出来旅游,因为乌塔已经具有了很强的独立生活的能力,而我们很多的同学目前还不具有这样的能力,所以,我们首先向乌塔学习的应该是她的自立的精神,然后逐步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也成为让人佩服的小乌塔。

  五、 作业:

  乌塔最后说,她要来*,我们要让乌塔看看*的孩子也是独立的,也是棒棒的,对不对?乌塔可能会在什么来*呢?(2008)。还有一年,大家一定要努力培养自己的自立精神啊!

  等见到乌塔,大家一定会有很多的话要对乌塔说吧,你会对她说什么?说一说,写一写。

  板书设计:

  乌塔

  独立性:生活上 不依赖别人

  精神上 有自己主见

  教学反思:

  《乌塔》一文为略读课文,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在导入课文时用旅游的话题,易于激发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主人公年龄与学生相近,情感体验要来得真切些,对人物的行为进行判断相对容易,因此课堂上思维很活跃,学习的积极性高,阅读后能形成自己的独立的见解,完成了本课的能力目标。通过与主人公的对比,能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判断,完成了本课的情感目标。

  但是,用在读课文上的时间过长,挤占了后来对人物形象地分析时间,对人物形象分析时只是粗说感受,没有紧扣文本。这是教学本文的一个不足之处。


乌塔教学设计10篇(扩展8)

——小学课文《乌塔》教学设计 (菁选3篇)

小学课文《乌塔》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乌塔独自旅行故事的了解,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的能力。

  3.读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有个人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德国小姑娘乌塔为什么能独自出国旅游。

  2.体会乌塔独立自主的精神,激发学生在实践中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与学生交流谈话: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调查好吗?听清楚了,和父母一起外出旅游过的同学请举手,独自一个人外出旅游过的同学请举手,今天在这里听课的同学共有30人。

  从这一组数据中,你们有什么发现?或者有什么话想说?

  2.导入课题: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认识一位了不起的德国小姑娘,一位稚气未脱的小学生,年仅14岁就一个人游遍了全欧洲。大家知道她是谁吗?(乌塔)对,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初读课文之后,乌塔给你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板书:独立自主)

  三、再读感悟,深入理解

  1.了解自主学习的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并在文中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或段落,同时写出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交流成果,分享收获

  1.提出要求:在交流的过程中,大家一定要注意认真倾听,在倾听的过程中分享他人的快乐,也可以在别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随机点拨。

  小结:听了同学们的交流后,老师也深受启发。有的同学的发言的确有他的独到之处。实际上,阅读的过程就是思考感悟的过程。

  五、拓展思维,深化主题

  同学们,读书不仅要读进去,还要读出来,想开去,并且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当然,每个国家的国情都有所不同。避开我国的国情不说,单单与乌塔个人相比,我们之间还相差多大距离?不要说出国旅游了,只说自己身边的"琐碎小事:早上来迟,是因为妈妈没有叫我;作业没带,是因为家长没帮我收拾书包;只要家长不提醒,不知道主动与客人打招呼……由此我想到了你们,老师想听听,你们*时在这方面是怎样做的?

  六、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今天我们学这篇课文,并不是为了让你们像乌塔那样独自外出旅游,而是想让你们从中学点什么,懂得点什么?你们说是不是?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行动起来,做自己的主人。只要你付诸于行动,你就一定会具备很多能力。我想,当我们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能力时,外出旅游也不再是件困难的事了。

  七、拓展延伸,探究学习。

  课后,同学们可以点击“向你推荐”栏目,在这里老师为大家收集了许多国外孩子生活和学习的资料,可以点击“影视欣赏”栏目,从中获取更多的旅游信息,也可以把学完这篇课文后的独特感受在这里与老师交流,同学们,老师期待着我们能在网上再见。

小学课文《乌塔》教学设计2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到过哪儿?怎样去的?

  2、这节课我们结识一个了不起的德国小姑娘——乌塔(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出示自读提示,学生初读课文。

  2、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3、交流:乌塔做了什么事?

  4、出示欧洲地图,学生直观感知。

  三、精读感悟

  1、出示学法指导,学生自学。

  2、集体交流:

  用“我认为乌塔是一个 的孩子”的句式汇报,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

  3、抓住重点句精读,通过句式训练体会乌塔的安排之周,准备之久。

  四、拓展延伸

  1、乌塔独自游历欧洲,你是否同意她的做法?为什么?

  2、小组交流,形成自己的观点。

  3、集体交流,亮出自己的观点。

  五、课堂小结

  1、乌塔通过独自游历欧洲这样的方式来锻炼自己,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锻炼方法。我们可以怎么做?

  2、学生交流,老师总结,并出示“温馨提示”。

  六、作业超市

  1、写一写由《乌塔》想到的。

  2、把课文内容和课上讨论的情况讲给父母听,听听父母的意见。

  3、制订一个计划,选择合适的方法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

  七、板书设计

  乌塔

  我看乌塔:独立、执着、热情、有爱心、有理想……

  我学乌塔:正确认识自己 学习独立自主

小学课文《乌塔》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旅游时,你们是不是由爸爸妈妈带着?可是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竟然独自一人游欧洲。你们想不想了解这位小姑娘是怎样独自一人旅游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

  (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再读感悟,发表见解。

  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l)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2)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

  (3)你认为*的孩子缺少乐趣吗?

  (4)出示课文插图,看插图,你认为乌塔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4.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到的有关外国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等的资料,谈一谈*孩子与外国孩子有哪些不同之处,你认为外国孩子的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孩子学习,*孩子的哪些优点是外国孩子所缺少的?

  四、课堂总结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了本课后,你有何感受,受到什么启发。

  教案点评: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多读、多想,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的有关外国孩子生活和学习情况的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乌塔教学设计【10篇】 乌塔教学设计1 乌塔教学设计与反思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