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咏雪作文五篇(范例推荐)

咏雪作文五篇(范例推荐)

发布时间:2022-12-29 09:15:03 来源:网友投稿

咏雪作文1  天气寒冷,外面白雪纷纷,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谢太傅召开家人聚会。跟子侄辈的人讲论文章,不久,雪下得大了,大家都看向了窗外,都非常惊奇的讨论着。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扬扬的样子像什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咏雪作文五篇(范例推荐),供大家参考。

咏雪作文五篇(范例推荐)

咏雪作文1

  天气寒冷,外面白雪纷纷,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谢太傅召开家人聚会。跟子侄辈的人讲论文章,不久,雪下得大了,大家都看向了窗外,都非常惊奇的讨论着。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扬扬的样子像什么?”侄子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侄女说:“不如比作柳絮随风起舞。"过后大家都夸侄女是个聪明的孩子。谢大傅听了也很高兴。道韫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就这样欢快的一家人,在一起说的热火朝天。

咏雪作文2

  谢太傅在雪天的时候把家里人召集在一起,与他的儿女和子侄辈讲论文章的义理。不久以后,雪下得很紧,谢太傅高兴地说:大家看外面的雪,谁能说一下外边的雪都像什么呢?太傅的侄子抢先地回答说:好比像在空中撒盐一样,谢太傅高兴地说:不错,那谢道韫你的意见是什么呢?谢道韫想了想说:这些雪就像柳絮一样乘风飘扬。谢太傅笑着说:"太棒了,不亏是我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啊?”

咏雪作文3

  那是一个冰天雪地的晚上,谢太傅邀请了家族的各个成员在自己的府上举行家庭聚会,大家围坐在大厅前商学,谢太傅一时高兴,不知从哪儿来的雅兴,他想与孩子们在一起吟诗作乐。

  不一会儿,门前的"雪下得又急又大,这让谢太傅有了灵感,他高兴地说着:“白雪纷纷地落下来,多么美的一幅场景呀,不如你们就说说这到底像什么吧!看看谁的比喻更形象。”“这实在是太妙了,正好可以考考孩子们。”围观的人齐声说道,一边还有人笑着,也许是想看好戏吧!“我来,我来!”人群中有人喊道。正呐喊那是谁,哦!原来是谢太傅哥哥的长子谢朗。他摆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大声地说着:“白雪纷纷地落下来就好像盐撒在空中一般。”“哎,这有什么的。”乍一看,原来是谢太傅哥哥谢奕的掌上明珠——谢道韫,她笑着说道,“还不如把它比作柳絮凭借风的力量在空中飞舞,这样多美啊!”谢太傅听了哈哈大笑,一边还不停地说:“好,好,好……”众兄弟姐妹听了无不拍手叫绝。“才女不愧为才女,才子也不愧为才子,精彩,精彩!”丫头们都点着头,为他们的表现感到满意。整个家族的人都沸腾了,他们争论真,评价者,真想分出一个高低,可惜,谢太傅却说:“今天的聚会就散了吧,改日再到府中一叙。”

  这确实有些扫兴,但大家的心情却没有因此而遭到破坏,大家都怀着赏雪的余兴回去了……

咏雪作文4

  世间无非有两种东西是最纯洁、最美好的,在我看来就是雪和阳光了,它们虽不及金银珠宝,却可以带给你幸福的感觉,阳光暖人心扉,带来温暖 ; 雪凄美动人,带来美好。如此美感,带给我最深的便是雪。 雪下开了,风把它带去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田野上,山坡上,处处是一片银白色的容装,让人不禁赞叹不已。原本肮脏不已的街道,因为雪的覆盖,变得干净了许多。哈哈,妈妈你看,雪多白呀!小孩子用稚嫩的双手捧着雪。雪看上去很白,其实很脏哦!妈妈说着打掉了孩子手里的雪,向前方小朋友的身影指去,喏,去跟朋友们玩吧!孩子苦恼的表情马上消失了,他大笑着朝朋友们跑去,早已忘了方才的不解。妈妈一个人在雪里漫步,望着满天飞舞的雪花,和孩子们打闹的场景,嘴角不禁微微一翘,连布满皱纹的眼角也弯了下来。其实,雪真的很美,或许是因为过于繁忙,忽略了它本质的美!妈妈用手接住了雪花,赞叹道。

  雪继续地下着,不在乎别人对它的赞美,只是默默地下着。在如此天寒地冻的季节里,或许谁都不会出门。雪那么想着,它越飘越远,路上看见不少失足的人们,当它正着急之余,竟发现一个接一个的人前来抚起失足的人,就这样,人们一个扶着一个,谁都没有再跌倒。雪会心地笑了。看来我的目的已达成。 不一会儿,太阳出来了,它放出的阳光那么令人温暖,雪也没停,它与太阳默契的配合着,吸引出了更多的人们把头探出窗外,欣赏这难得一见的场景,笑容在每个人的脸上绽放着。孩子吃惊地望着,随即咧开了小嘴,快乐地笑着,大人赞叹地望着,抿起嘴会心地笑着,老人僵硬的脸也顿时舒展开了,眉宇间透出幸福和温暖,和蔼地笑着,就连路上奔波的行人都不仅抬头望去,心里因生活而空的地方被填得满满的。 如果说冬天是人间的奇迹。那雪就是人间带来幸福的.天使。

咏雪作文5

  在寒冷的一天,谢安把家里的人都聚集在一起,与小辈讲论一些文章的意思。不久一会儿,雪下的大了。谢太傅望着窗外的雪,高兴的说:“大家都正在看外面的雪,谁能说一下这雪下的像什么呢?”他的侄女正开始思索,他的侄儿谢郎眼睛一转抢先说:“可以比作是空中撒盐。”太傅点头微笑了一句:“嗯,不错。”接着他又把目光投向了他的侄女,因为她一向比谢朗有才、聪明。谢道韫望着窗外的鹅毛大雪闭上眼想了想说:“不如说是柳絮被风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着说:“真是太好了。”谢道韫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咏雪作文5篇扩展阅读


咏雪作文5篇(扩展1)

——《咏雪》阅读答案5篇

《咏雪》阅读答案1

  (一)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一)文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练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_,地点_________,人物_________,事件__________等要素。

  2、选出加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

  B、温故知新故时有物外之趣

  C、期日中与人期行

  D、俄而雪骤人不知而不愠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白雪纷纷何所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二)文中人物值得你学习的是些什么品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雪花是上帝献给人类的礼物,它是那么纯洁,那么轻盈,你一定积累了不少描写雪的诗词,请写出连续两句描写雪的诗或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寒雪时,内集,谢太傅和儿女,讲论文义

  2、C

  3、①你父亲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人丢下自己走了。

  ②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4、陈太丘的守信、陈元方明礼护礼的睿智和勇敢、元方父亲友人的知错能改。

  5、只要诗或词中的描写了雪的皆可。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咏雪》阅读答案2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⒔、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屋里)

  B.与儿女讲论文义(文章)

  C.俄而雪骤(急)

  D.公欣然曰(欢喜的样子)

  ⒕下列各项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的一项是()

  A白雪纷纷何所似繁花似锦

  B公欣然曰悠然自得

  C与儿女讲论文义中华儿女

  D俄而雪骤暴风骤雨

  ⒖对文章的内容理解和写法不正确的是()

  A.文章结尾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表明了作者赞赏谢道韫的聪颖和才气。

  B.谢太傅认为后一比喻比前一比喻好。

  C.公大笑中的笑意有讽刺兄子胡儿“撒盐空中差可拟”不恰当的意思。

  D.“柳絮”一喻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有深刻的意蕴。

  ⒗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译文:

  ⑵、未若柳絮因风起。译文:

  答案

  13.【解答】A.应为家里人。

  14.C.前一“儿女”指子女,含侄儿侄女;后一“儿女”泛指*人。

  15.C.“公大笑”是因为“乐”,所以没有讽刺之意。

  16.翻译(4分)

  (1)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举行家庭聚会。

  (2)还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飞舞。

  翻译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咏雪》阅读答案3

  阅读并回答问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下列加粗词。

  ①俄而雪骤_______________

  ②公欣然曰_______________

  ③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______

  ④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__

  2.翻译。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写出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种气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不久,一会儿。②高兴的样子。③相比。④不如,比不上

  2.谢太傅寒雪日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讲解诗文。

  3.融洽、欢快、轻松等。从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咏雪》阅读答案4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文《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意思。(2分)

  (1)俄而雪骤()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相委而去()

  (4)下车引之()

  【小题2】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文中的“尊君”和“家君”都是敬辞,前者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B.“元方入门不顾”的“顾”与成语“左顾右盼”中的“顾”意思不相同,前者是“回头看”,后者是“看”的意思。C.“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D.“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小题3】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2分)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小题4】甲文用“撤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写出一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2分)

  【小题5】你愿意和元方交朋友吗?请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2分)

  答案

  【小题1】①不久一会儿②相比③丢下舍弃④拉

  【小题1】C

  【小题1】不是人啊(或真不是东西)!和人家约好一块走,却丢下人家(或我)走了。

  【小题1】“柳絮因风起”更好,因为用“柳絮”比喻雪,更贴切、更新颖,更生动。(1分)

  例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分,其他也可以)

  【小题1】提示:可以答愿意,因为元方聪敏机智,小小年纪懂得做人的道理,并能义正言辞指出对方的“无信”、“无礼”。可以答不愿意,从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却“入门不顾”,让人家无地自容,有些失礼方面谈。(言之有理即可)

《咏雪》阅读答案5

  阅读理解。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宇,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里良辰、美景不可拘泥地理解为春和景明、绿草如茵,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便,聚会咏雪不正是赏心乐事吗?文中“欣然”“大笑”“乐”等词可见其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意对即可)

  2.对“公大笑乐”,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言之有理即可)

  3.(1)示例一:“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示例二: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同学们可以有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即可。(言之有理即可)

  (2)可列举的喻体有“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其他咏雪名句,如韩愈《春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答案不唯一)


咏雪作文5篇(扩展2)

——《咏雪》说课稿5篇

《咏雪》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世说新语》两则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文章以家庭、亲情为主题。其中,《咏雪》一文展现了家庭和美温馨的一面,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的画面,展现了一个典型的书香家庭。这篇课文看似浅显,但若能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深入领会,自会翻出新意。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本文的内容、文体特点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理解文意,学习古人智慧、守信的美德。

  二、教学方法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呵护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是课堂教学的主题,针对这些,我选择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法,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基本方法,是引起学生与作者共鸣的最佳途径,学生读中积累,读中拓展思维想象的空间。

  (2)讨论法,小组讨论,为学生搭建交流沟通的.*台,使信息呈立体交叉式传递,也更能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和“我的课堂我做主”的新理念。

  (3)问答式教学法,一位教育家说,教育即对话,可以充分发挥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这篇课文浅显易懂,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可以从多方面设计学生乐于讨论的话题。。

  三、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我采用情景设置法来导入新课,既能有效地抓住学生的吸引力,又能迅速地让学生进入到理想的学习氛围中。我设计的导语是:*有句古话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历史上有很多成功人士在年少时就崭露头角,如骆宾王做诗《鹅,鹅》时只有七岁,甘罗做宰相时只有十二岁,这些都已成为千古佳话。不过,在座的各位也是意气风发、不同凡响呀。同时,学习《世说新语》两则,大家也可以真真切切地体会一下*是诗书礼仪之邦。今天,我们先来认识一位小才女,她叫谢道蕴。

  (2)诵读课文,语文的学习重在读,读中知其意,读中会其理,读中可以品评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味儿来。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老师先范读再教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正音,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然后自由练习朗读。

  (3)疏通文意,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标出来。

  (4)研读课文,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我采用问答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设计了七个问题,既强调对重点词语、句子的理解,又训练学生对课文深层次的思考,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围绕着“内集”让学生回答:目的是什么,参加人有哪些,天气状况如何,深层次思考:为什么会着重写天气;围绕着“咏雪”学生回答,文中考题是什么,答案有哪些,深层次思考:细读课文,谢太傅欣赏谁的答案,胡儿和无奕女谁自信,你认为谁的答案较好,你认为“聪明”从哪儿来等这些问题,训练学生抓住关键词来体会文意,同时又促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跳一跳就可以摘到苹果。

  (5)学生在体会文意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直至背会。

  四、板书设计

  遵循简洁直观又能画龙点睛的原则,我设计的板书如下:

  撒盐空中 过中不至—无信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风吹柳絮 对子骂父---无礼

《咏雪》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咏雪》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世说新语》二则中的第一则。这一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精心构建单元整体,选文兼顾诗文,兼顾古今、兼顾中外。

  《咏雪》是一篇文言文,但语言文字理解起来并不难,还带有一定的故事性,学生理解起来应该说相对容易一些,但是,对文中语言的辨析和欣赏在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难度。

  (二)教学目标

  诗词教学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学生文化品味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这一点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实词,理解文义,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明义,在研讨中明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和睦、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感受亲情。

  2、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实词。

  教学难点: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古文,应把疏通文义作为教学的重点,只有理解文本内容,才能对其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和挖掘。而疏通文义,掌握文言实词又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因此我用先攻克重点实词的方法达到疏通文义的目的,解决了教学重点问题。

  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语文教学中历来都是难点,尽管《咏雪》一文篇章短小,但“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哪一句比喻用得好,在生活中不注意观察的学生对此很难说清。其实,到底哪一句用得好,还应该从多角度去分析。因此,我把“品析人物的语言,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难点,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方式解决了本课难点问题。

《咏雪》说课稿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咏雪》,是南朝宋彭城人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 教材分析:

  《咏雪》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五篇课文,本单元以“人间亲情”为主题,浓浓亲情,动人心弦。亲情是人世间最真挚的感情。《咏雪》,文章讲的是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本文只有70多字,却鲜明地塑造了谢安、谢朗、谢道韫这三个人物。“咏雪”成为流传千古的一段佳话,由此也有了“柳絮才高、咏雪之才、咏絮才”等典故。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三个维度,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能力:

  1、掌握“俄而、骤、欣然、差可拟、因”等文言词语;

  2、情景再现,走近古人讲论文义的情境中。

  过程与方法: 1、检测掌握的作家作品情况,并补充相关内容;

  2、同伴互助,解决疑难词语,并归纳整理;

  3、师生共同表演,讲论文义,再现故人读书的情景。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感受文化故人的情操,感受文化魅力,在和睦、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感受亲情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情境再现,讲论文义,引导学生去想象,培养创造性思维。

  二、说教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因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

  1、朗读法:课前预习反复朗读,课堂朗读,注意字音、断句,强调“拟”“差”的读音。

  2、同伴互助,解疑答难,掌握字词,老师引导归纳整理。

  3、师生共同分析人物形象,全体参与表演,再现当时情境。

  三、说学法

  我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的学习方法是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七个环节展开。

  (一)、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这是《红楼梦》中写给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判词,“停机德”讲的是乐羊子的妻子为劝丈夫继续求学而剪断织布机上的娟的故事。“咏絮才”讲的是什么呢?今天读完这个故事,我们就知道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介绍作者及作品

  导入课文之后,我便请学生根据课文注释介绍作者 及作品,引导学生学会抓住作者生*的主要方面(生辰字号、所处的时代、文学地位以及代表作品等)进行识记。

  (三)朗读感知

  我们知道,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其特点是简洁典雅。文言文的学习侧重于朗读,为此,我主要采用先听课文的范读,然后再师生竞赛朗读法落实课文的"字音,把握节奏与停顿。在朗读的形式上,我力求做到个别读与集体读、小组读与全班读相结合,从而力争读准字音,读好。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难读字音:

  拟 差 俄而 雪骤 柳絮 无奕女 ......

  在读懂文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 未若/柳絮/因/风起

  (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4)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明确这些停顿后,再放声朗读,读好停顿,自然体会出感情了。)

  (四)疏通文意

  在把握字音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翻译理解。第一步是翻译,在课文翻译这一教学环节当中,我先引导学生落实文言字词,并结合翻译方法,如增添法、替换法等,然后指导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试着翻译全文,其间老师进行点拨,师生一起合作解答疑难;点拨的重点字词句有:

  俄而 欣然 拟 未若

  接着再请学生翻译全文,这样便使学生能够大致地了解课文内容;当然,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我还是注重朗读,在读中翻译,在读中理解。

  (五)研读赏析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为引导学生开展独立的阅读实践,教师以多媒体出示如下一组思考题:

  (1) 文中的这一家人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氛围下聚会的?从哪里看出来?

  (2) 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又什么不同?

  (3) “公大笑”一句省略了谢安的话,如果你是谢安,你会说出什么话来?把雪比

  作“柳絮因风起”和“撒盐空中”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

  事物来比喻雪。

  (4) 文末为什么要强调谢道韫是王凝之的妻子?

  (1、明确:融洽,欣然、大笑)

  (2、指子侄辈,今专指子女)

  (3、有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另一种意见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谁也不知道。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4、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请学生先朗读再小组讨论,之后班级交流。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

  思考和讨论,做出答案,进一步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从而受到情感

  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

  (六)再现当时情景:

  1、师生共同确定:时间、地点、天气、事件、人物。重点在人物上,文中有谢安的表情,谢朗和谢道韫只有话语,先让学生从文中发现、想象他们的表情,再推荐同学扮演角色,其他同学扮演“众儿女”,思考:他俩谁说的好?“白雪纷纷何所似”?

  2、创造条件,师生表演。重点探讨谢朗和谢道韫谁说的好,各抒己见。再说说“白雪纷纷何所似”,可以用学过的诗句,可以是自己的想象,最好是自己写的七字一句的诗句。

  师生共同分析人物形象,全体参与表演,再现当时情境。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又可以发挥学生想象力,促进写作水*的提高,突破教学难点。

  (七)、布置作业:

  A、积累词语;

  B:读几则《世说新语》中的故事,写读书笔记。

  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丰富同学们的知识储备。

  五、说板书 赞赏谢道韫 叙述咏雪事件 一问、一答的聪明才智

  板书在教学活动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此板书清晰直观,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各位评委老师: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咏雪》说课稿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咏雪》,是南朝宋彭城人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 教材分析:

  《咏雪》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五篇课文,本单元以“人间亲情”为主题,浓浓亲情,动人心弦。亲情是人世间最真挚的感情。《咏雪》,文章讲的是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本文只有70多字,却鲜明地塑造了谢安、谢朗、谢道韫这三个人物。“咏雪”成为流传千古的一段佳话,由此也有了“柳絮才高、咏雪之才、咏絮才”等典故。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三个维度,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能力:

  1、掌握“俄而、骤、欣然、差可拟、因”等文言词语;

  2、情景再现,走近古人讲论文义的情境中。

  过程与方法: 1、检测掌握的作家作品情况,并补充相关内容;

  2、同伴互助,解决疑难词语,并归纳整理;

  3、师生共同表演,讲论文义,再现故人读书的情景。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感受文化故人的情操,感受文化魅力,在和睦、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感受亲情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情境再现,讲论文义,引导学生去想象,培养创造性思维。

  二、说教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因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

  1、朗读法:课前预习反复朗读,课堂朗读,注意字音、断句,强调“拟”“差”的读音。

  2、同伴互助,解疑答难,掌握字词,老师引导归纳整理。

  3、师生共同分析人物形象,全体参与表演,再现当时情境。

  三、说学法

  我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的学习方法是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七个环节展开。

  (一)、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这是《红楼梦》中写给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判词,“停机德”讲的是乐羊子的妻子为劝丈夫继续求学而剪断织布机上的娟的故事。“咏絮才”讲的是什么呢?今天读完这个故事,我们就知道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介绍作者及作品

  导入课文之后,我便请学生根据课文注释介绍作者 及作品,引导学生学会抓住作者生*的主要方面(生辰字号、所处的时代、文学地位以及代表作品等)进行识记。

  (三)朗读感知

  我们知道,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其特点是简洁典雅。文言文的学习侧重于朗读,为此,我主要采用先听课文的范读,然后再师生竞赛朗读法落实课文的字音,把握节奏与停顿。在朗读的形式上,我力求做到个别读与集体读、小组读与全班读相结合,从而力争读准字音,读好。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难读字音:

  拟 差 俄而 雪骤 柳絮 无奕女 ......

  在读懂文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 未若/柳絮/因/风起

  (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4)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明确这些停顿后,再放声朗读,读好停顿,自然体会出感情了。)

  (四)疏通文意

  在把握字音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翻译理解。第一步是翻译,在课文翻译这一教学环节当中,我先引导学生落实文言字词,并结合翻译方法,如增添法、替换法等,然后指导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试着翻译全文,其间老师进行点拨,师生一起合作解答疑难;点拨的重点字词句有:

  俄而 欣然 拟 未若

  接着再请学生翻译全文,这样便使学生能够大致地了解课文内容;当然,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我还是注重朗读,在读中翻译,在读中理解。

  (五)研读赏析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为引导学生开展独立的阅读实践,教师以多媒体出示如下一组思考题:

  (1) 文中的这一家人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氛围下聚会的?从哪里看出来?

  (2) 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又什么不同?

  (3) “公大笑”一句省略了谢安的话,如果你是谢安,你会说出什么话来?把雪比

  作“柳絮因风起”和“撒盐空中”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

  事物来比喻雪。

  (4) 文末为什么要强调谢道韫是王凝之的妻子?

  (1、明确:融洽,欣然、大笑)

  (2、指子侄辈,今专指子女)

  (3、有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另一种意见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谁也不知道。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4、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请学生先朗读再小组讨论,之后班级交流。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

  思考和讨论,做出答案,进一步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从而受到情感

  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

  (六)再现当时情景:

  1、师生共同确定:时间、地点、天气、事件、人物。重点在人物上,文中有谢安的表情,谢朗和谢道韫只有话语,先让学生从文中发现、想象他们的表情,再推荐同学扮演角色,其他同学扮演“众儿女”,思考:他俩谁说的好?“白雪纷纷何所似”?

  2、创造条件,师生表演。重点探讨谢朗和谢道韫谁说的好,各抒己见。再说说“白雪纷纷何所似”,可以用学过的诗句,可以是自己的想象,最好是自己写的七字一句的诗句。

  师生共同分析人物形象,全体参与表演,再现当时情境。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又可以发挥学生想象力,促进写作水*的提高,突破教学难点。

  (七)、布置作业:

  A、积累词语;

  B:读几则《世说新语》中的故事,写读书笔记。

  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丰富同学们的知识储备。

  五、说板书 赞赏谢道韫 叙述咏雪事件 一问、一答的聪明才智

  板书在教学活动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此板书清晰直观,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各位评委老师: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咏雪》说课稿5

  教材分析:

  《咏雪》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文章讲的是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世说新语》文笔简洁明快,语言含蓄隽永,本文只有70多字,却鲜明地塑造了谢安、谢朗、谢道韫这三个人物。“咏雪”成为流传千古的一段佳话,由此也有了“柳絮才高、咏雪之才、咏絮才”等典故。本文在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课,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我以为“咏雪”固然体现了亲情,但更重要的是展示了魏晋名士那种洒脱、儒雅的气质和富有情趣的生活情景。所以,我想尽力带着学生去感受古人那种洒脱儒雅、情趣盎然的生活气息。

  学生分析:

  我们之前已经学过《童趣》等三篇文言文,学生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并且熟悉了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步骤,要读懂这个故事没有太大的困难。所以,我主要是引导学生整理归纳文言知识,挖掘其文化内涵,并努力创造氛围,让学生真切感受“咏雪”的情境,鼓励学生去想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

  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多角

  度思维的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

  个性解读。

  教学方法:

  朗读法。反复朗读是学习文言文的主要方法之一,设置此环节的目的是以读促悟,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 激发兴趣

  由王戎识李的故事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

  设置此环节的目的主要是考虑到七年级的学生童心未泯,对故事仍有极大的兴趣,以此导入更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听读课文 整体感知

  本环节是要求学生通过多形式的读,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有助于很好的理解文意。

  小组合作 疏通文意

  难点质疑

  本环节要求学生在疏通文意的过程中能大胆的质疑,提出问题。

  字词积累

  字词积累永远是学习文言文的主要目的,此环节主要是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对关键字词进行归纳整理,达到积累运用的目的。 讲故事 谈认识

  以讲故事的方式再现文意,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一方面又能检测学生对文意的认识水*。更符合认知规律。

  自主探究 个性解读

  1、文中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氛围?

  预设此环节的目的是通过文本进一步理解文意,做到个性解读。

  2、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更好呢?

  本环节最能考察学生的语言文字功底,学生的个性解读能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

  3、你能写出一个关于雪的比喻句吗?

  生生交流 拓展延伸

  再举几例古人吟咏白雪时用的比喻的诗句,相互交流并积累。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

  教师小结及作业的布置。

  1. 阅读《世说新语》中的其它小故事,并讲给同学听。

  2. 小练笔,冬天到了,请你也写写雪景。 反思:我以为,一堂课就像一篇文章,有铺垫,有悬念,有伏笔,有照应,有过渡,有升华,要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行文严密、首尾呼应、过渡自然。而课堂的主体就是学生,所以整堂我都以学生为主体,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展示自我展示才华。在设计中,我也力求一种诗意的表达,力求以一个主持人的姿态让学生感到书中那些人的生活情景是活着的,让学生感到文化延续不断的脉络。


咏雪作文5篇(扩展3)

——咏雪教学设计5篇

咏雪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背诵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

  3、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一课时教读,如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要点]

  先由聪明少年导入文本,介绍《世说新语》,诵读《咏雪》品析佳句,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师: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聪颖儿童的故事呢?

  学生讲述自己准备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

  教师: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我希望同学们多读聪明人的故事,但不要局限于故事本身,因为有自己创见的人才更聪明。今天我们再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和她比比谁更有才吧!

  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

  学生齐读注解①对刘义庆的介绍,教师补充《世说新语》。

  多媒体显示: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诵读文本,复述故事。

  1、教师教读。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介绍文言文: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你了解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而培养语感的第一个好方法就是诵读。“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下面跟老师读。

  例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体会到:根据文意读准节奏。难句如:“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要求:沉醉其中读出韵味。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要求:①要有时间、地点、人物。②讲清事情发生的缘由—经过—结果。

  四、疏通大意,品析佳句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大意。

  默读贵在边读边思考,要求学生

  五、疏通大意,探究文本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大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然后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学生分组探究问题。

  (1)各组提问。疏通文意后,请同学们深读课文,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

  (2)教师归纳问题。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①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②“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③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3)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酌情指导。

  明确:①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

  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里良辰、美景不可拘泥地理解为春和景明、绿草如茵,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便,聚会咏雪不正是赏心乐事吗?文中“欣然”“大笑”“乐”等词可见其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

  ②对“公大笑乐”,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③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同学列举的喻体有“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教师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适当引申其他咏雪名句,如韩愈的《春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想象背诵法背诵课文。

  背诵有两个明显的功能:

  一、能帮助深入理解内容;

  二、能提高阅读翻译的效果。因此学习文言文最好熟读到背诵,这对文言文阅读翻译理解的益处颇大。背诵文言文不等于死读硬背,而应讲求方法,可收事半功倍之效。结合投影想象画面背诵文章。

  默写课文。

  五、课堂练习

  五、课堂练习:

  (一)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徐孺子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①之曰:“若令月中无物②,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tóng)子,无此必不明。”

  【注释】①语:对??说。物②: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

  [练习]: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与儿女讲论文义()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若令月中无物()

  短文

  (二)中也有一比喻句,写在下面分析其好处。

  比喻句:

  好处:

  六、阅读激趣:

  你知道今天的课堂上涌现了一批聪颖机智的同学。但是你知道七岁的王戎为什么在大家竞相摘吃李子时而他却不为所动吗?你知道十岁的孔文举面对别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如何机智应答的吗?请走进《世说新语》!走进古诗文!

  七、布置作业:

  1、从文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咏雪句并写出理由。

  2、整理你在本课上学到的文言文知识和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利用学到的方法预习《陈太丘与友期》,熟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提出自己不清楚的问题。

  教学反思:

  1、本课的设计比较注意学生学习文言文习惯的培养,为今后学习文言*好基础工作。

  2、学生的反应尤其是朗读和讨论表现非常好,积极动脑深入探究。如在评判咏雪句子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且说话注意到了形式要求,即:表明观点,阐述理由,再次总结。

  3、教案设计挺全面,但因课堂时间紧张所以删去了几个环节,如《世说新语》的介绍﹑问题探究中的一二小题以及课堂练习和阅读激趣。现在想来还是因为刚进入初中的孩子们的文言知识有限,如果有一预习环节或一学期的积累可能就会更好。

  4、教师的课堂用语要再进行锤炼,如把“说给我听”改为“讲给大家听听”等。这一点我会在每一堂课上都注意,因为这是一个教师的语言基本功。

咏雪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白文朗读、标点文朗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学生了解故事内容。

  2、通过脚本批注与演读的方法,把握人物情感,学会写景状物的写作手法。

  3、学习古人的聪慧,感受良好的家教氛围。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了解故事内容,把握人物情感。

  2、学习摹景状物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朗读时的白文断句,演读中通过语气变化把握人物情感。

  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演读法、脚本批注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是通过多种朗读来完成的。 2、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以及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教会学生通过脚本批注的方法分析文中重要词句。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课件。提问: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听说过“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的故事,这两个孩子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聪明、机智。)今天,我们通过《世说新语》中的《咏雪》,来认识两个孩子,看一看这两个孩子与司马光和曹冲有什么相似之处。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多种朗读,理解内容

  1、教师展示《咏雪》的白文(竖版)的课件给学生。学生根据理解朗读断句。

  学生自由断句,展示断句成果,读给大家听;小组讨论断句,各组展示断句成果,派代表朗读,各自阐明断句依据。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古代文言文的特点,根据语感尝试断句,激起学生的挑战意识;通过竞争阅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教师展示《咏雪》的标点版(竖版)课件给学生。学生自读,对照自己的断句,结合工具书和书下注释,根据词语的解释、句段内容,找出问题所在。学生集体朗读,感受有标点的文章阅读在朗读时,要比白文的一读到底,顺畅、舒服、意思明了,断句和标点符号帮助自己更好地通过语气、节奏感受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在比较中,感受白文朗读与标点文朗读的区别。

  3、教师展示《咏雪》的课本版课件给学生。男女生比赛读,各组比读,谈横版与竖版书写阅读的区别。(现代汉语的语言书写习惯是从左往右书写,而古代文言文是从右往左,从上往下书写。)

  【设计意图】了解古代文章的版式与现代的不同。

  4、概括故事。

  教师设题: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完成表格问题,然后将表格内容组织成一句话。

  人物:谢太傅、兄子、兄女(谢道韫)情况:下雪日谢家聚会,谢太傅问飘飞的大雪像什么。做的事情:兄女分别咏雪。

  组织成一句话:下雪日谢家聚会,谢太傅问飘飞的大雪像什么,兄子、兄女分别咏雪。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简单基本概括的能力。

  (三)围绕“咏”字,把握情感1、析“咏”解题。

  教师通过展示“咏”字由金文、篆文、隶书的演变过程,知道“咏”的本意,由此学生知道“咏”的引申义:深情地抒发,表达,即赞颂。由此完成对题目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解题质疑,为后文的学习做铺垫。 2、赏读咏雪句子,把握人物情感。

  (1)请同学们在文中用横线划出兄子、兄女二人咏雪的句子并朗读。

  (2)学生运用脚本批注的方法,分析两个人物朗读咏雪句子时的感情、语气、节奏等,并用演读的方式再现当时的情境。

  (教师引导学生:两句咏雪的句子,一个是兄子胡儿说的,一个是小才女谢道韫的;两个人回答的都是“白雪纷纷何所似?”这句问话。两个孩子回答的时候,没有过多的描述,你能想象两个孩子回答时的神情、心理、语气、语调、节奏等吗?同学们运用脚本批注的方法把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落实成文字,写到相应的句子旁边。使作者给我们的这块留白,通过我们的想象丰富起来,精彩起来。同学们可以大胆想象,多元解读。)

  举例:男孩性子急,想问题简单,只抢占第一个答题名额,所以他会很骄傲地快速地高声脱口而出;而女孩相对较沉稳,性格内向些,深思熟虑之后,自信地微笑着,不徐不疾地说。

  分析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小组中,在全班中演读展示。

  【设计意图】巩固脚本批注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想象力。通过书写和演读,给孩子们充分的展露自己才能的舞台,提高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3)体会文中人物对咏雪的句子的评价。教师提问:谢太傅更赞赏谁的咏雪句子?请学生们用曲线,划出描写谢太傅表情动作的句子并朗读。体会揣摩谢太傅对两个孩子咏雪句子的评价。

  教师提问:其实两个人都很聪明,一个好,另一个更出色,他们为什么这样优秀?教师课件出示谢太傅的学识、家庭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找出文中体现家庭生活情趣的词句(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大笑乐),加以分析。

  得出:她的家庭是一个温馨、欢乐、融洽的书香之家,正是这样的家庭培养出了如此聪明的孩子。

  分析之后,教师鼓励学生利用背诵、演读的方式,将咏雪故事的场景再现给同学们看。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讨论,更好的理解文章。让学生领会家庭氛围在对人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利用背诵演读,提高学生快速记忆的能力。

  3、体会作者对咏雪句子的评价。

  (1)教师提问:作者认为哪个好?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用括号标出表明作者态度的句子并朗读,之后进行分析。体会作者对于谢道韫的赞赏之情。

  (2)补充文学常识。教师课件出示《世说新语》的相关知识,提示学生:“言语”指会说,善于言谈应对。作者正是欣赏谢道韫的这方面才学,才将此文编入《言语》一门。

  【设计意图】明确作者选材的意图,更好的把握文章内容。

  (四)写法探究与活动学习

  教师提问:我们通过读文章知道了这则小故事的内容,知道了这个温馨和乐的大家庭,通过读作者,知道了他的写作意图。那么作为读者的我们又怎样看呢?你觉得怎样的比喻才是好的比喻呢? (教师带着学生分析两个比喻句,一个有形无神,还不是很贴切;另一个既有形又有神,给人一种很诗意的美感。总结得出好的比喻:既要形似又要神似,有意蕴。)学生尝试仿写赞美雪。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古诗中咏雪的句子,拓展思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描摹事物的方法,考察学生学习的效果。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文章。

  2、描摹事物练习:请你任选一样事物进行描写和比喻。 【设计意图】巩固学习成果。 (六)板书:

咏雪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比较两个用不同意象地比喻所营造的不同意境。

  3.接触更多写雪的诗句,尝试着学会用不同的比喻来描述事物。

  教学重难点

  1.本文语言简练、辞意隽永,及两个比喻所营造的不同意境。

  2.尝试学会用不同的比喻来描述事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进程:

  一、文章的字词疏通,文意理解;分析、比较两句比喻所营造的效果。

  1、字面理解,朗读。

  齐读课文,并简单的复习字词

  (储备资料: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现在是子女的意思,在这里的意思是指,家中年轻一代人,晚辈,与现在有所不同。古文中很多词的意思与我们现在的意思都是不同的,如妻子,这个词的用法是一样的。

  骤:与《水浒传》中的,雪下得正紧,有异曲同工之妙。下雪速度,形态全然跃于纸上,形象生动,怎一个妙字了得?

  欣然,高兴的样子。寒雪日,谢安正在讲论文义,天上下着纷纷的小雪,可是,没过多久,雪是又大,又密。人家要跑到湖心亭看雪,而他却能在家里欣赏到这个赏心悦目的事,能不乐乎?所以欣然。

  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未若,比不上

  2、分析、比较两句比喻所营造的效果。

  我们知道在一个下雪的日子里,一家人围在一起,一边谈论诗文,一边赏雪,当时的气氛怎么样?

  非常的轻松惬意,从欣然,大笑乐,这里可以知道。

  从《世说新语》的其他篇章中,我们了解到他是一位非常冷静的,不太表露喜怒的这么一个人,那天看到窗外的飞雪,来了兴致,并且还大笑乐。这似乎很反常,是什么让他大笑乐呢?

  是晚辈的出色的表现让他情不自禁的感怀,由衷地内心流露的笑。那么我们来看这两个晚辈的说法。

  胡儿也就是谢郎与谢道韫当时都只有十三四岁,与我们是同龄人。

  明确:胡儿的发言:将盐来比喻雪,用撒盐空中来比喻下雪。盐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形象能力不错,可知他也是个才情出群的人物。但是盐是比较实在的,不是很文雅的,像一个粗俗的人的比喻。正如说十五的月亮像月饼,虽然也没错,但是却不如说月亮像玉盘。这个比拟缺乏诗趣,没有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另外,撒盐空中,就像我们刚才说的,是人来撒的,雪是很被动的下的,缺乏一种自然的味道。

  谢道韫:用柳絮来比喻雪,用柳絮因风起来比喻下雪时的纷纷扬扬。她巧妙设喻,抓住了雪舞空中的姿态神韵,把雪下落时的那种纷纷扬扬,随风飘散,轻柔的,温柔的漫天飞舞的像梦幻般的美的感觉全然跃于纸上,营造了一份诗情画意的意境。

  春天柳絮纷飞,“柳絮”也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营造了一种赋有生机的,充满生命力的美。在寒冷的冬天感受春意何尝又不是一件美事呢?国学大师余嘉锡(课文注释中有提到):二句虽各有谓,而风调自以道韫为优。谢道韫也因此被称为咏絮之才。

  公还乐什么?笑谢道韫的表现,她的什么表现?抓住一个词:未若,比不上。谢道韫不但自己将雪喻柳絮,还跟她的兄弟胡儿做了比较。谢道韫认为比胡儿的那个比喻更好。虽然这是事实,但她可不像一般古代女子那么的内敛。直截了当的说,你的就不如我的好,很可爱的一个小女孩啊,她说的时候应该是自信的,满意的,自豪的。我们来读读她的这份自信。

  公大笑还因为在下雪天,当时家里的这种比较轻松的,随意的,惬意的家庭聚会,家庭氛围,让他很放松,心情很畅快,又看到晚辈们这么有出息,还相互比较的这份小孩子的稚气和可爱而大笑乐。

  著名作家梁晓声说读书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所以我们不妨放声来读读这段对话,感受读书的幸福,体味谢太傅家中的这种轻松,惬意地家庭氛围。齐读公欣然曰-----到因风起。

  言为心声,注意将各自的神态,心理表现都读出来。请同学分角色来再现当时的情景。注意各自的语气,公一位,欣然。胡儿一位,*淡。女一位,自信的,可爱的。

  (储备资料:在这里也可以看出谢道韫的聪慧有才辩,才思敏捷,被后人称之为绝代才女、奇女。在《世说新语》记载,有一次,凝之的弟弟献之与友人讨论诗文,正被友人说得理屈词穷,处于尴尬境地之时,被从这儿经过的他的嫂嫂谢道韫听到了。谢道韫二话没说,立即参加了讨论。谢道韫接着献之的话说下去,并在他的基础上引经据典,大加发挥,讲得条条有理,使友人无言以对,只好甘拜下风。在座的人对谢道韫的才华无不折服。

  后来在匪盗孙恩作乱,并率兵进攻会稽时,谢道韫目睹丈夫和儿女蒙难的惨状,怒火万丈,于是手持兵器带着家中的女仆向贼兵冲去。谢道韫杀死贼兵数人。然而终因寡不敌众,被贼兵俘虏,当时她还抱着只有3岁的外孙刘涛。孙恩以为谢道韫抱的这个孩子就是王家的后代,随即下令部下将这孩子杀死。谢道韫面对刽子手,正气凛然地对孙恩厉声喊道:“事涉王门,何关他族?这个孩子是我的外孙刘涛,你们一定要杀他,那就先杀了我吧!”孙恩被她的义正词严,毫不畏惧的样子所折服,于是改容相待,不但没有杀死她的外孙刘涛,而且也没有加害于,还派人将她和她的外孙刘涛一起送回会稽。从此谢道韫寡居会稽,直至离开人世。)

  好了,故事讲到这里就结束了,完了。我觉得文章的最后一句是多余的,简直就是画蛇添足,去掉,行不?为什么不能去掉?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再次交代了谢道韫身份。刚刚第一次的很一般的介绍出场,到这里是因为上面的表现,然后再次说,她就是谢了。这样的身份背景的介绍,作者分明暗示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没有交代谢朗的身份)即---也,是一个判断句,是整个《世说新语》对她的高度评价。我们读读对她高度评价的这一句话。不是画蛇添足而是画龙点睛。

  二、学会灵活运用掌握的知识:.模仿以上的比喻,自己对雪花进行比喻。

  问:正因为谢道韫的这份出众的才华和勇气折服了无数后来者,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下面请大家跟谢道韫一较高下,凭你的聪明才智来形容一下这纷纷扬扬的飞雪。

  你有什么构思,可以用你的话来说,也可以套用他们的话来说。未若:恰如鹅毛空中舞。犹若芦花空中舞。)某某同学白雪纷纷何所似?

  (设计目的:学以致用,通过学习掌握如何运用优美的比喻这一修辞手法。)

  其实关于写雪的句子古人早已有多种比喻。

  古诗词中的“雪”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张元所《雪》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华幼武(元)《春雪》

  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

  李白《北风行》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入手。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苏轼《和田国博喜雪》

  玉花飞半夜,翠浪舞明年。

  高骈《对雪》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好,剩下的时间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在课堂中熟练的背诵。

  齐背课文。

  结束语:关于雪,历代文人都颇为钟爱,到现代也有艾青这样的作家赞颂着落在*土地上的雪。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运用巧妙的手法,让事物因为你的巧喻而具有神奇的意韵。让它们因你而绚丽多姿,神采飞扬,让我们在文学中赏雪,人生乐事,夫复何求?

咏雪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4、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一、导入

  说说你知道的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

  同学们,刚才我们都听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二、新课学习

  1、复习有关《世说新语》和刘义庆的知识。

  2、学习《咏雪》:

  ⑴一读课文:

  听录音,根据文意断句,加上标点符号,再朗读。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⑵二读课文,理解加点的词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与儿女(子侄辈,指年轻一代)讲论文义。俄而(不久,一会儿)雪骤,公欣然(高兴)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差不多)可拟(相比)。兄女曰:未若(比不上)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⑶三读课文,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⑷四读课文,研讨问题:(四人小组合作)

  ①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融洽欢快轻松

  ②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只有物象而无意蕴。

  ③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⑸五读课文能背诵。

  ⑹归纳主题: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⑺想一想议一议:

  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有不同解释,你如何看法:

  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三、拓展思维

  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请欣赏: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李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四、课后作业

  1、阅读《世说新语》,选择你读懂的一篇给予鉴赏、评点。

  2、片断练笔:自拟题目,景色描写。

咏雪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4、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一、导入

  说说你知道的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

  同学们,刚才我们都听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二、新课学习

  1、复习有关《世说新语》和刘义庆的知识。

  2、学习《咏雪》:

  ⑴ 一读课文:

  听录音,根据文意断句,加上标点符号,再朗读。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⑵ 二读课文,理解加点的词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与儿女(子侄辈,指年轻一代)讲论文义。俄而(不久,一会儿)雪骤,公欣然(高兴)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差不多)可拟(相比)。兄女曰:未若(比不上)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⑶ 三读课文,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⑷ 四读课文,研讨问题:(四人小组合作)

  ①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融洽欢快轻松

  ② 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只有物象而无意蕴。

  ③ 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⑸ 五读课文能背诵。

  ⑹ 归纳主题: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⑺ 想一想 议一议:

  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有不同解释,你如何看法:

  ① 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 笑前喻,乐后喻;

  ③ 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三、拓展思维

  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请欣赏: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李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四、课后作业

  1、阅读《世说新语》,选择你读懂的一篇给予鉴赏、评点。

  2、片断练笔:自拟题目,景色描写。


咏雪作文5篇(扩展4)

——《咏雪》教学设计10篇

《咏雪》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4、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一、导入

  说说你知道的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

  同学们,刚才我们都听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二、新课学习

  1、复习有关《世说新语》和刘义庆的知识。

  2、学习《咏雪》:

  ⑴一读课文:

  听录音,根据文意断句,加上标点符号,再朗读。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⑵二读课文,理解加点的词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与儿女(子侄辈,指年轻一代)讲论文义。俄而(不久,一会儿)雪骤,公欣然(高兴)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差不多)可拟(相比)。兄女曰:未若(比不上)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⑶三读课文,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⑷四读课文,研讨问题:(四人小组合作)

  ①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融洽欢快轻松

  ②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只有物象而无意蕴。

  ③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⑸五读课文能背诵。

  ⑹归纳主题: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⑺想一想议一议:

  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有不同解释,你如何看法:

  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三、拓展思维

  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请欣赏: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李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四、课后作业

  1、阅读《世说新语》,选择你读懂的一篇给予鉴赏、评点。

  2、片断练笔:自拟题目,景色描写。

《咏雪》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复述故事;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欣赏咏雪名句,明确比喻之精妙在于神似而非形似。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古代诗礼簪缨之家和谐融洽、书香味浓郁的家庭氛围的感知陶冶情操,培养生活雅趣。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以多种形式诵读课文,达到当堂成诵的效果;积累文言词语,尤其是古今异义的词语。

  教学难点:欣赏咏雪名句,探究比喻修辞之精髓在于神似而非形似。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诵读法;品读法;点拨法

  学法指导:诵读法;四人小组合作讨论法;同桌合作翻译法;质疑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假如此时此刻窗外飘起了漫天飞舞的雪花,你会有什么想法和冲动?(让同学们说一说,学生会说打雪仗、堆雪人等)。同学们玩儿的兴致很高啊!冬天马上就要来了,寒风凛冽固然让人心存畏惧,可严冬也有令我们期待和憧憬的地方,雪花这个飞舞的精灵给冬天增加了多少意趣和浪漫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诗礼书香之家,看看他们在下雪天会进行哪些有趣的活动。

  二、 师生共读,感知课文

  1. 学生自由朗读,勾画有疑难的字音;

  2. 教师范读,指导诵读(读音和句读);

  3. 学生自由朗读,力争流畅;

  4. 鼓励学生毛遂自荐,示范朗读。

  三、 由浅入深,理解文意

  1. 组织语言,概括文意;

  2. 小组合作,讨论翻译;

  3. 同桌配合,准确翻译;

  4. 质疑难点,讨论明确。

  重点字词: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子侄辈;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未若:不如

  四、 比较两个比喻的优劣

  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喻大雪纷纷的情景,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么?(以此诱发学生品读、赏析诗文的兴趣,无论学生品读是否到位,只要能谈出自己的感悟,即予以鼓励)

  讨论之后教师总结:同学们都谈出了自己的体会和见解,老师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其实关于这两个比喻孰优孰劣之争,归根到底是形似与神似之争,两者相比哪个更重要?对,神似更重要,更美,更有意境。

  “柳絮因风起”这个比喻更生动、传神。柳絮与雪花都是很轻盈的.,形状又相似,柳絮因风而起,让人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而且以“柳絮”为喻,新颖别致,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因为柳絮飘飞正是春暖花开之时。冰天雪地之中,让人感到融融春意,与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以“梨花”比喻“雪花”有异曲同工之处,有优美的意境,激起了人们无限的遐想。而“撒盐空中”只有形似,缺少意蕴,更无法激起读者的想象力。把盐撒到空中干什么呢?有什么用呢?别说人们去玩赏了,恐怕只会避之而不及吧。

  补充:谢道韫因此获得了“咏絮之才”的雅称,后世又用“咏絮才”作为才女的别称。文章结尾对谢道韫身份的补充说明是有力的暗示,表明了作者倾向。而对于侄子、侄女的回答,谢太傅未作评定,只是“大笑乐”,耐人寻味。不答是雅量,不评是慈爱。一笑是儒雅,一笑是暗许。既暗许了谢道韫的才气,又保全了侄子胡儿的自尊。

  五、 拓展延伸,开拓视野

  《世说新语》还记载了一个与谢道韫有关的典故:林下风致。板书“林下风致”并讲述小故事。

  谢遏绝重其姊,张玄常称其妹,欲以敌之。有济尼者,并游张、谢二家,人问其优劣,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提问:从中可以看出对谁的评价更高?

  找同学回答之后,教师点评:顾家妇不过是闺阁中秀出者,而王夫人即谢道韫虽巾帼,却有名士之风,有一种飘逸出尘的气质。“林下风致”是指魏晋时期士人们所崇尚的超尘脱俗、恬淡潇洒的人格美。

  六、 品味其语言简洁、辞意隽永

  人们评论《世说新语》的语言特点时:简洁隽永,也就是用十分简洁的语言传达出非常丰富的意味。请同学们从中找出体现这一特点的语句。

  例:“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将论文义”:寥寥数语,道出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大笑乐”、“欣然”结合在一起营造乐谢家这个诗礼簪缨之家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

  结合学生近期习作中语言拖沓、累赘的现象点评:语言简洁才富有美感,万不可重复、罗嗦。

  七、 教师小结

  学习了《咏雪》一文,我们除了欣赏赞叹谢家“儿女”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外,文中透露的生活雅趣和文化传承精神也深深感染着我们,希望大家以后也能在生活中培养一些雅情雅趣!

  作业布置:

  用现代文改写《咏雪》;用三行翻译法翻译《咏雪》。

  教学反思:

  亮点:

  一、这节课对文言知识的处理比较扎实,在课堂上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能将这篇短小的文言文当堂成诵;又通过小组讨论质疑、同桌互译、教师点拨明确等形式将对文言字词的理解落到了实处;

  二、教学环节的设置比较合理,在扎实课内的基础上又做了适当的拓展,重难点突出;在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过渡上处理得比较自然,在一定程度上改掉了以往比较生硬的缺点。

  缺点:

  一、在课堂教学评价方面做得不够到位,对学生回答问题时的亮点没能够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学生的点评不够到位,没能及时抓住时机进行较深入的师生互动,从而促成非常有效的课堂生成;

  二、教学语言不够简洁明净,还是会不自觉地将同样意思的话重复说,需要下功夫净化教学语言;

  三、授课过程中对学生的关注还不够,比如对学生记笔记习惯的培养有所忽视,总是以为学生会自觉记下重点,没有督促、指导,自己要从意识上加强重视。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更是艺术中的艺术,语文教学的水很深,一不小心就会将你淹没,所以在语文课堂上,永远不该有自我感觉的良好,因为当你觉得自己还不错的时候,艺术之神就会无情地将你抛弃。在语文教学的路上,我叮咛自己:且行且珍惜——一路奋勇地前行,珍惜自己和语文教学结下的美丽缘分。这次的评优课,无论是自己备课讲课,还是聆听诸位老师、前辈的课,都收获了很多,史老师评课的关键词更让我记忆尤深: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细读深挖、个性化解读文本;及时固化、养成习惯……自己做得还太少太少,努力努力努力!

《咏雪》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背诵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

  3、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一课时教读,如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师: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聪颖儿童的故事呢?

  学生讲述自己准备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

  师: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我希望同学们多读聪明人的故事,但不要局限于故事本身,因为有自己创见的人才更聪明。今天我们再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和她比比谁更有才吧!

  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

  学生齐读注解①对刘义庆的介绍,教师补充《世说新语》。

  多媒体显示:《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诵读文本,复述故事

  1、教师教读

  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节奏,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介绍文言文: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而培养语感的第一个好方法就是诵读。“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下面跟老师读。

  例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体会到:根据文意读准节奏。

  难句如:“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要求:沉醉其中读出韵味。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要求:①要有时间、地点、人物。②讲清事情发生的缘由—经过—结果。

  2、默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大意。默读贵在边读边思考,要求学生疏通大意,探究文本。对照注释疏通大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然后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四、质疑探究,深化体验

  同学们想一想,当时外面天寒地冻,谢太傅和家人聚会时屋内的气氛如何啊?又从那些词可以看出来呢?快速浏览课文。

  明确:轻松,欢快,融洽。从欣然,笑乐看出来的。

  那么请同学,先齐声朗读课文,把那种融洽欢快的气氛读出来。等下请三位同学来表演一下。

  读完,提示他们三位都是有才华的文人,谢太傅是长辈,胡儿,谢道藴是晚辈,并且要把谢道藴才女的气质演出来。(请两男一女同学表演,并请生点评)

  师:同学们表演的很好。其实啊,古人有四大人生美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而对于文人才而言,吟诗作对定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当谢太傅问:白雪纷纷何所似?时,对于胡儿与谢道藴的回答,他是什么反应啊?(生齐:笑乐。)

  对,是笑乐,也就是满意的意思。那同学们思考一下,他是为谁的回答而笑乐满意呢?(明确:①对他们两的回答;②笑胡儿,乐兄女;③只为兄女笑乐。)

  谢太傅对他们两的回答笑乐,我们知道这个故事选自《世说新语》,它的作者是刘义庆。那么编著这个故事的作者又觉得谁的回答好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

  明确:是谢道藴的好。最后点明她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藴的回答。因为这个故事谢道藴有了“咏絮才”的称号。

  对于他们的回答,谢太傅是一笑了之,编者是赞赏谢道藴的,那同学们觉得哪个回答好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明确:①从外形上看,雪盐颜色相进,且撒盐和雪落下来的姿态很相似,形似才能神似。②是个讲究的是意蕴与物象的统一。柳絮是春天才有的,似乎在暗示冬天已经来了,春天也将来临,有深刻的意蕴,并且把漫天飞舞的雪花比作满天的柳絮飘飞,意境很美。所以此喻有意蕴,而比作盐则没有。

  五、发挥想象,拓展延伸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能自圆其说即可。胡儿将飞雪比作撒盐,谢道藴将飞雪比作柳絮,那么同学们觉得那纷纷扬扬的雪花像什么呢?

  同学们也可以试着写成诗句哦。我们以前学过很多关于雪的诗句,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谁将*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六、熟读成诵、快速记忆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想象背诵法背诵课文。背诵有两个明显的功能:一、能帮助深入理解内容;二、能提高阅读翻译的效果。因此学习文言文最好熟读到背诵,这对文言文阅读翻译理解的益处颇大。背诵文言文不等于死读硬背,而应讲求方法,可收事半功倍之效。结合投影想象画面背诵文章。

  七、布置作业,开拓视野

  你知道今天的课堂上涌现了一批聪颖机智的同学。但是你知道七岁的王戎为什么在大家竞相摘吃李子时而他却不为所动吗?你知道十岁的孔文举面对别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如何机智应答的吗?请走进《世说新语》!走进古诗文!

  教学反思

  对于初一的新生而言,刚接触文言文,积累字词是关键,讲解可以帮组学生积累,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也很重要。这节课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阅读方式比较单一,文言字词的讲解不是很透彻。在今后的文言文教学中,我会组织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朗读,并且要更加仔细的研读文本,设法对文本进行再创造,发掘文本中有价值的成分。

《咏雪》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4、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一、导入

  说说你知道的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

  同学们,刚才我们都听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二、新课学习

  1、复习有关《世说新语》和刘义庆的知识。

  2、学习《咏雪》:

  ⑴一读课文:

  听录音,根据文意断句,加上标点符号,再朗读。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⑵二读课文,理解加点的词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与儿女(子侄辈,指年轻一代)讲论文义。俄而(不久,一会儿)雪骤,公欣然(高兴)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差不多)可拟(相比)。兄女曰:未若(比不上)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⑶三读课文,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⑷四读课文,研讨问题:(四人小组合作)

  ①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融洽欢快轻松

  ②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只有物象而无意蕴。

  ③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⑸五读课文能背诵。

  ⑹归纳主题: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⑺想一想议一议:

  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有不同解释,你如何看法:

  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三、拓展思维

  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请欣赏: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李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四、课后作业

  1、阅读《世说新语》,选择你读懂的一篇给予鉴赏、评点。

  2、片断练笔:自拟题目,景色描写。

《咏雪》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背诵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

  3、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一课时教读,如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要点]

  先由聪明少年导入文本,介绍《世说新语》,诵读《咏雪》品析佳句,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师: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聪颖儿童的故事呢?

  学生讲述自己准备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

  教师: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我希望同学们多读聪明人的故事,但不要局限于故事本身,因为有自己创见的人才更聪明。今天我们再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和她比比谁更有才吧!

  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

  学生齐读注解①对刘义庆的介绍,教师补充《世说新语》。

  多媒体显示: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诵读文本,复述故事。

  1、教师教读。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介绍文言文: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你了解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而培养语感的第一个好方法就是诵读。“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下面跟老师读。

  例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体会到:根据文意读准节奏。难句如:“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要求:沉醉其中读出韵味。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要求:①要有时间、地点、人物。②讲清事情发生的缘由—经过—结果。

  四、疏通大意,品析佳句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大意。

  默读贵在边读边思考,要求学生

  五、疏通大意,探究文本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大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然后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学生分组探究问题。

  (1)各组提问。疏通文意后,请同学们深读课文,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

  (2)教师归纳问题。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①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②“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③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3)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酌情指导。

  明确:①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

  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里良辰、美景不可拘泥地理解为春和景明、绿草如茵,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便,聚会咏雪不正是赏心乐事吗?文中“欣然”“大笑”“乐”等词可见其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

  ②对“公大笑乐”,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③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同学列举的喻体有“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教师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适当引申其他咏雪名句,如韩愈的《春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想象背诵法背诵课文。

  背诵有两个明显的功能:

  一、能帮助深入理解内容;

  二、能提高阅读翻译的效果。因此学习文言文最好熟读到背诵,这对文言文阅读翻译理解的益处颇大。背诵文言文不等于死读硬背,而应讲求方法,可收事半功倍之效。结合投影想象画面背诵文章。

  默写课文。

  五、课堂练习

  五、课堂练习:

  (一)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徐孺子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①之曰:“若令月中无物②,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tóng)子,无此必不明。”

  【注释】①语:对??说。物②: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

  [练习]: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与儿女讲论文义()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若令月中无物()

  短文

  (二)中也有一比喻句,写在下面分析其好处。

  比喻句:

  好处:

  六、阅读激趣:

  你知道今天的课堂上涌现了一批聪颖机智的同学。但是你知道七岁的王戎为什么在大家竞相摘吃李子时而他却不为所动吗?你知道十岁的孔文举面对别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如何机智应答的吗?请走进《世说新语》!走进古诗文!

  七、布置作业:

  1、从文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咏雪句并写出理由。

  2、整理你在本课上学到的文言文知识和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利用学到的方法预习《陈太丘与友期》,熟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提出自己不清楚的问题。

  教学反思:

  1、本课的设计比较注意学生学习文言文习惯的培养,为今后学习文言*好基础工作。

  2、学生的反应尤其是朗读和讨论表现非常好,积极动脑深入探究。如在评判咏雪句子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且说话注意到了形式要求,即:表明观点,阐述理由,再次总结。

  3、教案设计挺全面,但因课堂时间紧张所以删去了几个环节,如《世说新语》的介绍﹑问题探究中的一二小题以及课堂练习和阅读激趣。现在想来还是因为刚进入初中的孩子们的文言知识有限,如果有一预习环节或一学期的积累可能就会更好。

  4、教师的课堂用语要再进行锤炼,如把“说给我听”改为“讲给大家听听”等。这一点我会在每一堂课上都注意,因为这是一个教师的语言基本功。

《咏雪》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复述故事;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欣赏咏雪名句,明确比喻之精妙在于神似而非形似。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古代诗礼簪缨之家和谐融洽、书香味浓郁的家庭氛围的感知陶冶情操,培养生活雅趣。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以多种形式诵读课文,达到当堂成诵的效果;积累文言词语,尤其是古今异义的词语。

  教学难点:欣赏咏雪名句,探究比喻修辞之精髓在于神似而非形似。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诵读法;品读法;点拨法

  学法指导:诵读法;四人小组合作讨论法;同桌合作翻译法;质疑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假如此时此刻窗外飘起了漫天飞舞的雪花,你会有什么想法和冲动?(让同学们说一说,学生会说打雪仗、堆雪人等)。同学们玩儿的兴致很高啊!冬天马上就要来了,寒风凛冽固然让人心存畏惧,可严冬也有令我们期待和憧憬的地方,雪花这个飞舞的精灵给冬天增加了多少意趣和浪漫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诗礼书香之家,看看他们在下雪天会进行哪些有趣的活动。

  二、 师生共读,感知课文

  1. 学生自由朗读,勾画有疑难的字音;

  2. 教师范读,指导诵读(读音和句读);

  3. 学生自由朗读,力争流畅;

  4. 鼓励学生毛遂自荐,示范朗读。

  三、 由浅入深,理解文意

  1. 组织语言,概括文意;

  2. 小组合作,讨论翻译;

  3. 同桌配合,准确翻译;

  4. 质疑难点,讨论明确。

  重点字词: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子侄辈;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未若:不如

  四、 比较两个比喻的优劣

  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喻大雪纷纷的情景,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么?(以此诱发学生品读、赏析诗文的兴趣,无论学生品读是否到位,只要能谈出自己的感悟,即予以鼓励)

  讨论之后教师总结:同学们都谈出了自己的体会和见解,老师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其实关于这两个比喻孰优孰劣之争,归根到底是形似与神似之争,两者相比哪个更重要?对,神似更重要,更美,更有意境。

  “柳絮因风起”这个比喻更生动、传神。柳絮与雪花都是很轻盈的,形状又相似,柳絮因风而起,让人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而且以“柳絮”为喻,新颖别致,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因为柳絮飘飞正是春暖花开之时。冰天雪地之中,让人感到融融春意,与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以“梨花”比喻“雪花”有异曲同工之处,有优美的意境,激起了人们无限的遐想。而“撒盐空中”只有形似,缺少意蕴,更无法激起读者的想象力。把盐撒到空中干什么呢?有什么用呢?别说人们去玩赏了,恐怕只会避之而不及吧。

  补充:谢道韫因此获得了“咏絮之才”的雅称,后世又用“咏絮才”作为才女的别称。文章结尾对谢道韫身份的补充说明是有力的暗示,表明了作者倾向。而对于侄子、侄女的回答,谢太傅未作评定,只是“大笑乐”,耐人寻味。不答是雅量,不评是慈爱。一笑是儒雅,一笑是暗许。既暗许了谢道韫的才气,又保全了侄子胡儿的自尊。

  五、 拓展延伸,开拓视野

  《世说新语》还记载了一个与谢道韫有关的典故:林下风致。板书“林下风致”并讲述小故事。

  谢遏绝重其姊,张玄常称其妹,欲以敌之。有济尼者,并游张、谢二家,人问其优劣,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提问:从中可以看出对谁的评价更高?

  找同学回答之后,教师点评:顾家妇不过是闺阁中秀出者,而王夫人即谢道韫虽巾帼,却有名士之风,有一种飘逸出尘的气质。“林下风致”是指魏晋时期士人们所崇尚的超尘脱俗、恬淡潇洒的人格美。

  六、 品味其语言简洁、辞意隽永

  人们评论《世说新语》的语言特点时:简洁隽永,也就是用十分简洁的语言传达出非常丰富的意味。请同学们从中找出体现这一特点的语句。

  例:“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将论文义”:寥寥数语,道出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大笑乐”、“欣然”结合在一起营造乐谢家这个诗礼簪缨之家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

  结合学生近期习作中语言拖沓、累赘的现象点评:语言简洁才富有美感,万不可重复、罗嗦。

  七、 教师小结

  学习了《咏雪》一文,我们除了欣赏赞叹谢家“儿女”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外,文中透露的生活雅趣和文化传承精神也深深感染着我们,希望大家以后也能在生活中培养一些雅情雅趣!

  作业布置:

  用现代文改写《咏雪》;用三行翻译法翻译《咏雪》。

  教学反思:

  亮点:

  一、这节课对文言知识的处理比较扎实,在课堂上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能将这篇短小的文言文当堂成诵;又通过小组讨论质疑、同桌互译、教师点拨明确等形式将对文言字词的理解落到了实处;

  二、教学环节的设置比较合理,在扎实课内的基础上又做了适当的拓展,重难点突出;在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过渡上处理得比较自然,在一定程度上改掉了以往比较生硬的缺点。

  缺点:

  一、在课堂教学评价方面做得不够到位,对学生回答问题时的亮点没能够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学生的点评不够到位,没能及时抓住时机进行较深入的师生互动,从而促成非常有效的课堂生成;

  二、教学语言不够简洁明净,还是会不自觉地将同样意思的话重复说,需要下功夫净化教学语言;

  三、授课过程中对学生的关注还不够,比如对学生记笔记习惯的培养有所忽视,总是以为学生会自觉记下重点,没有督促、指导,自己要从意识上加强重视。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更是艺术中的艺术,语文教学的水很深,一不小心就会将你淹没,所以在语文课堂上,永远不该有自我感觉的良好,因为当你觉得自己还不错的时候,艺术之神就会无情地将你抛弃。在语文教学的路上,我叮咛自己:且行且珍惜——一路奋勇地前行,珍惜自己和语文教学结下的美丽缘分。这次的评优课,无论是自己备课讲课,还是聆听诸位老师、前辈的课,都收获了很多,史老师评课的关键词更让我记忆尤深: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细读深挖、个性化解读文本;及时固化、养成习惯……自己做得还太少太少,努力努力努力!

《咏雪》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感受到文化家庭和乐融融的氛围。

  【教学重难点】

  诵读课文,积累常见文言字词,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刘禹锡的《乌衣巷》,最有名的是后面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是当时最有名、最显赫的两个大家族,有“王与谢共天下”的说法。这两个家族人才辈出。而谢安无疑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淝水之战,就是时任东晋宰相的谢安指挥的。

  本课要学习的就是有关谢安与他子侄辈讲论文义的一篇文章,也就是《咏雪》。

  二、作家与作品

  1、结合课文注释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和刘义庆的知识。

  《世说新语》,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全书按内容分类记事,共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节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指导读音。

  (2)听课文录音,要求听清停顿,注意节奏。

  (3)去标点读,读出停顿,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2、再读课文,读懂文义:

  (1)借助课本注释,同桌口头互译。

  (2)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强调重点字词。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时间:寒雪日地点:家里人物:谢太傅、儿女们事件:与儿女讲论文义

  提问:家庭聚会的氛围怎样?从哪里看出来。

  明确:融洽、愉快、轻松和谐且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

  四、问题探究

  1、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谢太傅更倾向哪个?编者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谢太傅倾向于谢道韫的比喻。在谢道韫回答之后,“公大笑乐”。

  编者也倾向于后者。从最后一句话“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看出,编者很正式地介绍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他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补充谢道韫的相关知识)

  2、合作讨论:两个比喻你觉得哪一个更好呢?

  明确:“撒盐空中”——盐的颜色与下落之态都跟雪接近,比喻很恰当,但是,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柳絮因风起”——不仅比喻贴切,表现出雪的轻盈之态,既有美的意象,又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更深刻。形、神、韵兼备。正如英国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五、拓展思维

  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六、看关键字背诵

  寒雪日讲论文义欣然撒盐柳絮大笑乐

  板书:咏雪

  盐:色、形

  柳絮:色、意境(春意)

  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

《咏雪》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 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多角度的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过程:

  三、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播放刀朗的《20xx年的第一场雪》作为背景音乐。)

  多媒体展示雪花纷飞的图片,学生赏析。

  然后过渡到问题设计: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

  进而问他们,既然这样,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的呢?从而导入所学课文.

  四、整体感知 自主探究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作以点拔。

  2、学生示范朗读并做以点评。

  3、扫除字词上的障碍,请同学们借助注解,读准字音,理解字词的含义。

  4、用学过的“加字法”和“换字法”翻译课文,并试背诵课文。

  五、分组讨论 质疑体会

  学生按学习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互问互答”。

  教师适时点评,自然过渡。

  六、生生交流 拓展延伸

  让学生再举几例古人吟咏白雪时用的比喻的诗句。把事先找好的诗句和学生做交流。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

  七、运用比喻 想像写作

  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精妙——(问题设计)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归纳:由“形似”到“神似”!

  让学生尝试比喻句的写作:

  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时适时师生共点评!

  八、教师小结及作业的布置。

《咏雪》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学习古汉语知识。

  2、背诵短文。

  3、比较“撒盐空中”与“柳絮因风起”的美感差异。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谈家庭聚会时的情况,引入作对联,咏诗词歌赋,之后,师生共同研读南朝文学家刘义庆的一篇短文《咏雪》。

  二、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释默读课文,圈画出生字、难词。之后,小组利用工具书解决。之后,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交流。

  看大屏幕讲析文言词句:

  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子侄晚辈统称。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猛。

  欣然,高兴的样子。

  拟,比,比拟。

  未若,不如。

  差,大致。

  因,趁,乘。

  1、白雪纷纷何所似?似何,像什么。

  2.即……之妻也。“……也”,“是……”

  3、即……之妻也。省略主语“(谢道韫)就是……”

  三、教师范读课文。

  四、教师领读课文。

  五、学生自由朗读一遍。

  六、教师示范、指导背颂课文(合上书,一学生读,其余学生听,三遍之后背诵)。

  七、简析课文内容:文中赞赏了谁?

  赞赏谢道韫的才气。从哪一句得知?文末交代道韫的身世可见。

  八、两个小孩都很快做出了句子,且小男孩最快,随后小女孩微起朱唇出妙语“未若柳絮因风起”,因而公大笑乐,比较“撒盐空中”与“柳絮因风起”形容“白雪纷纷”,哪一个更好?学生各抒己见,自圆其说即可。

  教师见解:“撒盐空中”这句虽然形似,但给人的感觉不美,“柳絮因风起”句则形象、动态、美感兼具,有意蕴。举例:有一首打油诗写道:“江山一笼统,井上一窟窿。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这首打油诗有形象,无意象,我们体会不到景物美,这不是成功的文学创作,好的文学形象要有美感,有情趣。如:“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咏雪》)

  《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营造了怎样的气氛?

  营造了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这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家庭。

  九、齐背课文。

  十、拓展练习。

  要求学生背出自己熟悉的咏雪诗句,师生共同欣赏。

  附课文《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2.了解古代聪慧机敏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并能联系实际谈谈给自己的启示。

  3.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二、重难点突破

  1.重点:诵读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突破方法: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感知文意。

  3.难点:针对文中内容,谈谈自己的见解。

  4.突破方法:采用品析法、教师点拨法等理清行文思路,理解作者的情感,从而表达出自己的见解。

  三、教法与学法

  1.教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2.学法:合作探究式学习,结合学习文言文时用到的勾画法等,培养解决学习文言文问题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习《咏雪》,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问句,理解文意。

  2.学生复述故事,把握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内容。

  3.组织学生讨论有争议的问题,在相互切磋交流中,训练思维能力,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学习导入

  1.导入

  同学们,在严寒的冬天,当花儿小草都躲起来了,当大雁小鸟都回家了,我们最期待的是什么呀?(学生:下雪),对啊,雪花是冬天送给我们的一份大礼,同学们能来说说你眼中的雪花是什么样的吗?最好能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文中的两个小伙伴是如何形容雪花的?谁的说法更胜一筹呢?

  2.检查课前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絮、骤、奕、傅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3.介绍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结合课前预习,哪位同学能介绍下作者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第二阶段:自主探究

  1.听录音,思考以下问题: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句话中包含了哪些内容?

  自由朗读完后,学生齐读,齐读完后请一位学生再读这句话,注意断句。

  3.“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第三阶段:合作探究

  学生小组合作研讨,教师适时予以指导并讲解。

  1.文中的两个比喻哪个更好?

  2.谢太傅和作者更赞赏谁的诗句?你是根据什么作出判断的?

  3.你还知道哪些描写雪的诗词句呢?

  4.齐读课文

  六、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行》,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

  3.学习古人懂礼知义的优秀品格。

  (二)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学习导入

  1.我们昨天了解到了谢道韫这样一个聪明的少年,其实这样的小才子还有很多比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作诗的曹植等等,今天老师再向大家介绍一位古代少年,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和他交个朋友吧。

  2.预习检测

  (1)同桌间诵读并翻译课文,相互交流合作

  (2)解释下列词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下车引之、入门不顾

  *第二阶段:自主探究

  1.再读课文,看看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本文描写了几个人物?重点描写的是谁?

  3.文章是通过哪些方法来描写人物的?

  4.人物语言能够反映人物性格,那么友人、元方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呢?

  *第三阶段:合作探究

  1.“日中”这个时间概念是否科学?又没有定下具体时间,怎么判断是否迟到呢?

  2.文中的“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

  3.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4.齐读课文


咏雪作文5篇(扩展5)

——古代咏雪的诗句有哪些呢?3篇

古代咏雪的诗句有哪些呢?1

  1、日夕北风紧,寒林噤暮鸦。——大须《暮雪》

  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

  3、呵笔难临帖,敲床且煮茶。——大须《暮雪》

  4、醉唱玉尘飞,困融香汗滴。——张孜《雪诗》

  5、莫待墙阴暗老。——施岳《解语花·云容冱雪》

  6、迢迢五原关,朔雪乱边花。——李白《千里思》

  7、残雪楼台,迟日园林。——韩疁《高阳台·除夜》

  8、遥相望、含情一笑。——施岳《解语花·云容冱雪》

  9、歌云坠、依然惊觉。——施岳《解语花·云容冱雪》

  10、倩皓鹤传书,卫姨呼起。——吴文英《无闷·催雪》

  11、积雪覆*皋,饥鹰捉寒兔。——孟浩然《南归阻雪》

  12、今来渐异昨,向晚判胜朝。——阴铿《雪里梅花诗》

  13、一天风露,杏花如雪。——范成大《秦楼月·楼阴缺》

  14、失却翁白髯,顿觉翁少年。——陆文圭《宿迁道中遇雪》

  15、登车宿迁北,万顷铺琼田。——陆文圭《宿迁道中遇雪》

  16、东风度、咫尺画阑琼沼。——施岳《解语花·云容冱雪》

  17、望断江南音信绝。——赵鼎《蝶恋花·一朵江梅春带雪》

  18、谩道广*心似铁。——赵鼎《蝶恋花·一朵江梅春带雪》

  19、雪路侵溪转,花宫映岳看。——清江《送赞律师归嵩山》

  20、玉树犹难伸,压倒千竿竹。——环山樵《薛宝钗·雪竹》


咏雪作文5篇(扩展6)

——咏雪教案3篇

咏雪教案1

  [教学内容]: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出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咏雪》则被编入书中“言语”一门。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大雪纷纷,谢太傅以此为题要求子侄辈作诗,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给后人留下一段佳话。本文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较浅显,又是围绕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2、背诵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

  3、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一课时教读,如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要点]

  先由聪明少年导入文本,介绍《世说新语》,诵读《咏雪》

  品析佳句,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师: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聪颖儿童的故事呢?

  学生讲述自己准备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教师: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我希望同学们多读聪明人的故事,但不要局限于故事本身,因为有自己创见的人才更聪明。今天我们再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和她比比谁更有才吧!

  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

  多媒体显示:

  刘义庆简介

  《世说新语》简介

  三、正文

  今天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品读《咏雪》

  1、题目解说:“咏雪”即歌咏白雪,歌咏落雪。标题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和线索,以“咏雪”为线索,表现了三个人的文学功底和才华,尤其突出表现了谢道韫的才华。

  2、重点字的读音(放声读书,及时纠正读音)

  多媒体显示:

  俄而é雪骤zhòu

  差可拟chànǐ无奕女yì

  (放声读书,及时纠正读音)

  3、读准节奏

  多媒体显示: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齐读并指导学生明确根据文意来读准节奏)

  4、重点文言词含义

  多媒体显示:

  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古泛指子侄辈,今指儿女

  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未若:比不上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5、读课文,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6、重点语句的翻译

  多媒体显示:

  白雪纷纷何所似(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撒盐空中差可拟(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漫天飞舞。)(请学生回答)

  7、梳理内容要点

  多媒体显示:

  时间:寒雪日

  地点:谢太傅家

  人物:谢太傅、儿女(胡儿、谢道韫等)

  事件:咏雪

  家庭氛围:融洽欢快轻松结尾:补充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作者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8、学习心得

  学生讨论总结

  9、师引导总结主旨

  (1)文中“公大笑乐”有如下看法

  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2)结尾补充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作者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10、主旨

  多媒体显示:这则小故事,通过谢家子弟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

咏雪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未若”等。并且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

  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意,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情感目标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的学习方法。并积累文言字词。

  教学难点:

  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

  2、探讨法和点拨法相结合:本文叙事中包含议论,教师的引导点拨与学生的参与探究相结合。

  3、延伸阅读法:巩固积累咏雪名句。

  教学流程:

  一、谜语导入,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

  生:是雪。

  师:对,是雪。为更直观的看到雪花,现在请我们班的小画家明晓玉在黑板上画两朵雪花吧。

  (生画雪花)

  师:画得真好。来点掌声吧!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观察雪花有哪些特点呢?

  生:六角形的,白色的,出现在寒冷的冬天,像白色的花瓣一样在空中飘舞。

  师:同学们描述的`很准确。那么你们觉得那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的雪花像什么呢?我们用什么才能恰当的比你他们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古代的两个少年是如何吟咏雪花的。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有预习这篇课文吗?为了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大家先齐声朗读这篇课文。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流畅,整齐,,咬字清晰,声音洪亮。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读出文章的感情,不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好的。但有几个字大家还是得注意它们的拼音。骤:zhou似:si差:cha拟:ni奕:yi。

  师:通过听刚才同学们的朗读,大家的预习工作做得很不错。现在请同学们用五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并结合注释,试着翻译全文,同时把不懂得字词句,做好记号,等下请同学们提出来。

  (师提示:做好标记,不理解之处打个“?”)

  师:看来有些地方还不是很懂,现在我们请几位同学来来梳理一下文章的大意,每人一句。(请生翻译全文)

  明确(重点讲解):内集,儿女古今异义,俄而,未若,拟,骤等。以及两个咏雪名句的讲解。

  师:通过刚才的梳理,我们大概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大家也表现很不错。现在我们请男同学把课文朗读一遍,在朗读中,大家试着用自己的语言简单的复述一下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等下请同学来复述。(男生读)

  师:读得很不错。现在请同学们来复述故事,可先在草稿纸上写个提纲。

  (生写,师提示,抓住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三分钟后,请生复述。

  明确:一个寒雪日,谢太傅和自己的子侄辈谈论诗文。谢太傅问:纷纷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儿子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大哥的女儿谢道蕴回答说:像柳絮一样乘风飞舞。其实,在文章的第一句,短短的十五个字就涵盖告诉了我们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

  (为了更直观形象的了解这个故事,我们把它用简图画出来吧,一起画)

  三、质疑探究,深化体验

  师:好,虽然时隔今日已经很久了,但通过图画对当时他们咏雪的事情却一目了然了。同学们想一想,当时外面天寒地冻,谢太傅和家人聚会时屋内的气氛如何啊?又从那些词可以看出来呢?快速浏览课文。

  明确:轻松,欢快,融洽。从欣然,笑乐看出来的。

  那么请同学,先齐声朗读课文,把那种融洽欢快的气氛读出来。等下请三位同学来表演一下。

  读完,提示他们三位都是有才华的文人,谢太傅是长辈,胡儿,谢道蕴是晚辈,并且要把谢道蕴才女的气质演出来。(请两男一女同学表演,并请生点评)

  师:同学们表演的很好。其实啊,古人有四大人生美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而对于文人才而言,吟诗作对定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当谢太傅问:白雪纷纷何所似?时,对于胡儿与谢道蕴的回答,他是什么反应啊?

  生齐:笑乐。

  师:对,是笑乐,也就是满意的意思。那同学们思考一下,他是为谁的回答而笑乐满意呢?

  明确:

  ①对他们两的回答;

  ②笑胡儿,乐兄女;

  ③只为兄女笑乐。

  师:谢太傅对他们两的回答笑乐,我们知道这个故事选自《世说新语》,它的作者是刘义庆。那么编著这个故事的作者又觉得谁的回答好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

  明确:是谢道蕴的好。最后点明她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蕴的回答。因为这个故事谢道蕴有了“咏絮才”的称号。

  师:对于他们的回答,谢太傅是一笑了之,编者是赞赏谢道蕴的,那同学们觉得哪个回答好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明确:

  ①从外形上看,雪盐颜色相进,且撒盐和雪落下来的姿态很相似,形似才能神似。

  ②是个讲究的是意蕴与物象的统一。柳絮是春天才有的,似乎在暗示冬天已经来了,春天也将来临,有深刻的意蕴,并且把漫天飞舞的雪花比作满天的柳絮飘飞,意境很美。所以此喻有意蕴,而比作盐则没有。

  四、发挥想象,拓展延伸

  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能自圆其说即可。胡儿将飞雪比作撒盐,谢道蕴将飞雪比作柳絮,那么同学们觉得那纷纷扬扬的雪花像什么呢?

  明确:像鹅毛,蒲公英等。

  师:同学们也可以试着写成诗句哦。我们以前学过很多关于雪的诗句,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谁将*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五、布置作业,开拓视野

  师: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认识了晋代一位聪颖机智的才女——谢道蕴。感受了她出类拔萃的才情。其实《世说新语》中还有许多聪明的少年人物,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知识。请同学们课后收集其中的故事,并完成相关练习。这篇课文比较短小,最后让我们结合图画,一起来背诵全文。

咏雪教案3

  一、导入

  出示源自《世说新语》的成语:管宁割席、肃然起敬、难兄难弟、身无长物、百感交集、楚楚可怜、拾人牙慧、掷地有声、老生常谈、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齐读这些成语

  这些我们非常熟悉的成语,都出自《世说新语》。

  找同学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他们曾学过《杨氏之子》导入《咏雪》

  二、检测预习

  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让我们检测一下,同学们有信心通过吗?

  1、生字关

  2、课文朗读关,读正确、读流利、读准节奏(据文意断句读准节奏

  3、整体感知关

  三、翻译课文

  小组讨论解决疑难,集体解决

  四、赏析课文

  他们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氛围中?

  感受气氛,读出韵味

  赏析比喻句,出示下雪图片,自创比喻句多有诗情画意。你知道哪些关于写“雪”的古诗词呢?

  师:聪明!看来这位同学*时善于积累。我也摘录了几首古诗词,请大家朗读,看看这些诗句中各是怎样写雪的。

  “

  师:欣赏雪景:下面假设你也参与了当时的讨论,请用以下文言句式再写出一两句,对纷纷扬扬的白雪作生动的描述。

  曰:“xx差可拟”

  曰:“未若xx”

  请四人为一小组讨论,推荐一位中心发言人进行成果展示交流。(生分组讨论,师作行间指导,并参与一小组讨论)

  师:刚才我们同学们一起交流了九句,加上兄子、兄女们的两句,你认为哪句对雪花的描述最为贴切、生动、新颖?

  积累描写雪的诗句

  五、故事新编:根据想象扩充故事

  背诵课文师:中华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走近它,熟读它,背诵它,让它根植于我们的心灵,伴随我们成长!下面请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加以背诵。

  六、拓展: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七、作业:阅读《世说新语》


咏雪作文5篇(扩展7)

——咏雪优秀语文教案范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咏雪优秀语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咏雪优秀语文教案1

一、教学目标

咏雪教学设计范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 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多角度的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过程:

三、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播放刀朗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作为背景音乐。)

多媒体展示雪花纷飞的图片,学生赏析。

然后过渡到问题设计: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

进而问他们,既然这样,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的呢?从而导入所学课文.

四、整体感知 自主探究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作以点拔。

2、学生示范朗读并做以点评。

3、扫除字词上的障碍,请同学们借助注解,读准字音,理解字词的含义。

4、用学过的“加字法”和“换字法”翻译课文,并试背诵课文。

五、分组讨论 质疑体会

学生按学习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互问互答”。

教师适时点评,自然过渡。

六、生生交流 拓展延伸

让学生再举几例古人吟咏白雪时用的比喻的诗句。把事先找好的.诗句和学生做交流。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

七、运用比喻 想像写作

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精妙——(问题设计)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归纳:由“形似”到“神似”!

让学生尝试比喻句的写作:

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时适时师生共点评!

八、教师小结及作业的布置。

咏雪教案板书设计第2篇

教学目标

1积累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等词的含义

2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3背诵全文

4积累古诗中的咏雪名句

2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童趣》、《论语十则》等几篇文言文,基本掌握了一些朗读和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进行学习,并努力创造一种氛围,让学生感受用雪的情景。

3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的朗诵这篇文章,并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意思,积累咏雪名句。

难点:对咏雪佳句的评价。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作业】《咏雪》

搜集关于雪的名句。

咏雪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咏雪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作业】《咏雪》

搜集关于雪的名句。

咏雪教案板书设计第3篇

[教学目标]语文《咏雪》教学设计

1、培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的能力。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文言字词、文言知识,巩固翻译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通过两个比喻句的比较,对比喻修辞的使用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赏析比喻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4、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文言字词、文言知识,巩固翻译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通过两个比喻句的比较,对比喻修辞的使用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赏析比喻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难点]

1、积累文言知识,巩固翻译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通过两个比喻句的比较,对比喻修辞的使用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赏析比喻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准备]

读通课文,根据书下注释大致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谜语:

一片二片三四片,

五六七_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

飞入芦花都不见。

(打一种自然现象)

趣味谜语导入,提起学生学习兴趣。初步接触文言文,要让他们对文言文产生兴趣,体味到文言之美和修辞之美,而非产生恐惧回避心理。

二、读通读顺熟读成诵

1、学生指名朗读,教师纠正读音。

2、出示句子停顿小练习: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总结:可以通过书下注释和文意划分停顿。

3、教师示范朗读(注意句子停顿和情感)。

4、再读,注意句子停顿。

5、齐读(熟读成诵)。

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才能疏通文意。我在基础方面的落实设计得比较扎实。通过预习自读、指名读、示范读等方式将文章读通。提醒学生注意读的停顿和情感,将文章读出古韵,熟读成诵。通过出示句子停顿小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发现文言文学习的初步技巧,即可以通过书下注释和文意划分停顿。

三、把握重点疏通文意

这篇文章虽然非常短小,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你在预习时和读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其中的一些重要信息点?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请找出并用原文回答。

文言知识点拨:古今异义以及词义范围的变化。

1、儿女:今义:儿子和女儿;古义:子侄辈

2、(拓展)妻子:今义:妻子;古义:妻子和孩子

3、找出文中另外一个古今异义词。

拟:今义:仿照、打算;古义:相比

出示重点理解词语,考察预习效果。(抢答方式)

俄而雪骤:不一会儿,雪下密了。

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

未若柳絮因风起:比不上不如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文言知识点拨:判断句:即……也。省略主语。

全文翻译。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谈诗论文。不一会,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做柳絮被风吹得漫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也就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出示参考答案进行比对,及时提出问题并解答。

《咏雪》一文字数不多,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字字珠玑。理解起来并不困难。抓住文中的几个重要信息点:即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训练学生用原文回答问题的能力,从而抓住文章线索。适时点拨“儿女”等古今异义的文言现象,抓其中的重点词语考察预习效果,由此顺水推舟,翻译自然水到渠成。最后出示全文翻译进行比对,即时提出问题并解答,在课堂上扫清所有翻译障碍。

四、形神之辩赏析比喻

1、咏雪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提出中心问题问题“白雪纷纷何所似”。

2、你更喜欢“撒盐”的比喻,还是喜欢“柳絮”呢?说出你的理由。

我们一起来比一比:(从形、色、状等)外形方面比较。

单从外形方面比较行吗?还能从哪些方面去看一个比喻是不是好的比喻呢?(还要看“神”,即神韵之美)

3、文中有没有明确告诉我们哪个比喻更好?你欣赏哪个?为什么?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4、如果要你去比,你会比做什么?

(鹅毛大雪、蒲公英、糖、梨花、玉屑、白蝶……)

拓展思维,脱离书本,展开丰富的想象,为后面鉴赏比喻句做好铺垫。

5、你学过的诗句中,有哪些描写雪的名句?(出示其他写雪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若逐微风起,谁言非玉尘。

乐游春苑望鹅毛。

拂草如连蝶,落树似飞花。

看看这几句,分别把雪比作了什么?他们写的美不美?为什么?

6、再回来看看同学们的.比喻,究竟哪个美。(分析学生提出的比喻)

总结: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美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五、小结

本文客观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虽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由衷地欣赏谢道韫“柳絮”之喻,赞赏谢道韫的聪敏与才气。

归纳:由“形似”到“神似”: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究竟文中的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呢?围绕这样一个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从颜色,外形,下落形态等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引出“形”“神”之辩。开放性的辩论最后收归为:一个好的比喻不仅仅在于形似,更在于神似,或者说神韵之美。初步总结后再出示古代诗歌中的雪的比喻,引导学生再次深入发掘神韵之美。最后通过学生们自己对于雪的比喻,加强深化,达到教学目标。

六、作业布置

咏雪优秀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习古汉语知识。

2、背诵短文。

3、比较“撒盐空中”与“柳絮因风起”的美感差异。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谈家庭聚会时的情况,引入作对联,咏诗词歌赋,之后,师生共同研读南朝文学家刘义庆的一篇短文《咏雪》。

二、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释默读课文,圈画出生字、难词。之后,小组利用工具书解决。之后,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交流。

看大屏幕讲析文言词句:

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子侄晚辈统称。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猛。

欣然,高兴的样子。

拟,比,比拟。

未若,不如。

差,大致。

因,趁,乘。

1、白雪纷纷何所似?似何,像什么。

2、即……之妻也。“……也”,“是……”

3、即……之妻也。省略主语“(谢道韫)就是……”

三、教师范读课文。

四、教师领读课文。

五、学生自由朗读一遍。

六、教师示范、指导背颂课文(合上书,一学生读,其余学生听,三遍之后背诵)。

七、简析课文内容:文中赞赏了谁?

赞赏谢道韫的才气。从哪一句得知?文末交代道韫的身世可见。

八、两个小孩都很快做出了句子,且小男孩最快,随后小女孩微起朱唇出妙语“未若柳絮因风起”,因而公大笑乐,比较“撒盐空中”与“柳絮因风起”形容“白雪纷纷”,哪一个更好?学生各抒己见,自圆其说即可。

教师见解:“撒盐空中”这句虽然形似,但给人的感觉不美,“柳絮因风起”句则形象、动态、美感兼具,有意蕴。举例:有一首打油诗写道:“江山一笼统,井上一窟窿。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这首打油诗有形象,无意象,我们体会不到景物美,这不是成功的文学创作,好的文学形象要有美感,有情趣。如:“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营造了怎样的气氛?

营造了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这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家庭。

九、齐背课文。

十、拓展练习。

要求学生背出自己熟悉的咏雪诗句,师生共同欣赏。

附课文《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优秀语文教案3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感受到文化家庭和乐融融的氛围。发挥想象,会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学习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常见文言字词,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学习难点

发挥想象,会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刘禹锡的《乌衣巷》,最有名的是后面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是当时最有名、最显赫的两个大家族,有“王与谢共天下”的说法。这两个家族人才辈出。而谢安无疑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淝水之战,就是时任东晋宰相的谢安指挥的。

本课要学习的就是有关谢安与他子侄辈讲论文义的一篇文章,也就是《咏雪》。

二、作家与作品

1、结合课文注释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和刘义庆的知识。

《世说新语》,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全书按内容分类记事,共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节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指导读音。

(2)听课文录音,要求听清停顿,注意节奏。

(3)去标点读,读出停顿,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2、再读课文,读懂文义:

1(1)借助课本注释,小组合作,共同翻译。

补充翻译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留: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物品名称、计量单位要保留。

换: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调:调整句子顺序,使句子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

补:补充省略的词语和句子成分。

删:删掉没有实在意义的词语。

(2)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强调重点字词。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时间:寒雪日地点:家里人物:谢太傅、儿女们事件:与儿女讲论文义

提问:家庭聚会的氛围怎样?从哪里看出来。

明确:融洽、愉快、轻松和谐且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

四、问题探究

1、把大雪纷飞的情景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谢安认为哪个比喻更好?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谢太傅倾向于谢道韫的比喻。在谢道韫回答之后,“公大笑乐”。

2、合作讨论:两个比喻你觉得哪一个更好呢?明确:“撒盐空中”——盐的颜色与下落之态都跟雪接近,比喻很恰当,但是,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柳絮因风起”——不仅比喻贴切,表现出雪的轻盈之态,既有美的意象,又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更深刻。形、神、韵兼备。正如英国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五、拓展思维

1、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发挥想象,写出一两句形容雪的比喻句。

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句子写在书上。

2、例:

1.雪如花瓣在空中翩翩起舞。

2.鹅毛大雪,漫天飞舞。

3.列举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六、看关键字背诵

寒雪日讲论文义欣然

板书:咏雪

盐:色、形

柳絮:色、意境(春意)

比喻形象

3、李白《北风行》撒盐柳絮大笑乐

咏雪优秀语文教案4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2.背诵短文。

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3.把握本文以叙为主,叙中有议的写作特点。

情感目标

《世说新语》作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鲁迅语),教导人们做人要方正,诚实守信,以礼待人,言辞要高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2.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哪个更好。

3. 背诵课文。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这两则短文都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们应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这就是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结合,自主合作探究与点拨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预习要求:

朗读《咏雪》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疏通文意,准备复述故事。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古代流传下来许多聪明孩子的故事,你能列举一些吗?(学生答)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王戎评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今天我们就随着南朝刘义庆再认识两个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是谁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世说新语》两则。

(板书文题)

二、介绍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多媒体显示: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三、研读《咏雪》

1.教师范读,再由学生朗读课文。(共三遍)

2. 由学生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疏通文意,交流翻译解决难译的句子。(一、二分钟课堂讨论,巡视)

指名一两个学生翻译全文,教师可适当给予提示,多媒体课件呈现重点实词、句。

3.学生齐读课文。

4.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探究课文内容。

①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②“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③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④咏出喻雪佳句,谢太傅全家人的心情会有什么反应?

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酌情指导。

明确:①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

谢太傅*日时公务繁忙,寒雪日时得以休息,但他仍然不忘对晚辈的家庭教育

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里良辰、美景不可拘泥地理解为春和景明、绿草如茵,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便,聚会咏雪不正是赏心乐事吗?文中“欣然”“大笑”“乐”等词可见其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

②对“公大笑乐”,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③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拓展练习:

同学列举的喻体有“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教师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适当引申其他咏雪名句。课件呈现古代诗词中的咏雪诗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华幼武《春雪》)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张元所《雪》)

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陆游《夜大雪歌》)

④在创作中偶得佳句是一件无比喜悦的事情,“欣然”“大笑乐”等词都描绘出一幅融洽、轻松、其乐融融的家庭景象。希望我们同学在写作时也用心雕琢文字,收获佳句!

5.小结:本文客观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虽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由衷地欣赏谢道韫以“柳絮因风起”喻雪,赞赏谢道韫的聪敏与才气。

6.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争取课上成诵。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中有关《咏雪》一文的题目。

2. 预习《陈太丘与友期》,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疏通文意;准备复述故事。

五、板书设计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优秀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背诵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

3、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一课时教读,如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师: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聪颖儿童的故事呢?

学生讲述自己准备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

师: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我希望同学们多读聪明人的故事,但不要局限于故事本身,因为有自己创见的人才更聪明。今天我们再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和她比比谁更有才吧!

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

学生齐读注解①对刘义庆的介绍,教师补充《世说新语》。

多媒体显示:《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诵读文本,复述故事

1、教师教读

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节奏,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介绍文言文: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而培养语感的第一个好方法就是诵读。“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下面跟老师读。

例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体会到:根据文意读准节奏。

难句如:“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要求:沉醉其中读出韵味。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要求:①要有时间、地点、人物。②讲清事情发生的缘由—经过—结果。

2、默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大意。默读贵在边读边思考,要求学生疏通大意,探究文本。对照注释疏通大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然后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四、质疑探究,深化体验

同学们想一想,当时外面天寒地冻,谢太傅和家人聚会时屋内的气氛如何啊?又从那些词可以看出来呢?快速浏览课文。

明确:轻松,欢快,融洽。从欣然,笑乐看出来的。

那么请同学,先齐声朗读课文,把那种融洽欢快的气氛读出来。等下请三位同学来表演一下。

读完,提示他们三位都是有才华的文人,谢太傅是长辈,胡儿,谢道蕴是晚辈,并且要把谢道蕴才女的气质演出来。(请两男一女同学表演,并请生点评)

师:同学们表演的很好。其实啊,古人有四大人生美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而对于文人才而言,吟诗作对定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当谢太傅问:白雪纷纷何所似?时,对于胡儿与谢道蕴的回答,他是什么反应啊?(生齐:笑乐。)

对,是笑乐,也就是满意的意思。那同学们思考一下,他是为谁的回答而笑乐满意呢?(明确:①对他们两的回答;②笑胡儿,乐兄女;③只为兄女笑乐。)

谢太傅对他们两的回答笑乐,我们知道这个故事选自《世说新语》,它的作者是刘义庆。那么编著这个故事的作者又觉得谁的回答好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

明确:是谢道蕴的好。最后点明她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蕴的回答。因为这个故事谢道蕴有了“咏絮才”的称号。

对于他们的回答,谢太傅是一笑了之,编者是赞赏谢道蕴的,那同学们觉得哪个回答好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明确:①从外形上看,雪盐颜色相进,且撒盐和雪落下来的姿态很相似,形似才能神似。②是个讲究的是意蕴与物象的统一。柳絮是春天才有的,似乎在暗示冬天已经来了,春天也将来临,有深刻的意蕴,并且把漫天飞舞的雪花比作满天的柳絮飘飞,意境很美。所以此喻有意蕴,而比作盐则没有。

五、发挥想象,拓展延伸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能自圆其说即可。胡儿将飞雪比作撒盐,谢道蕴将飞雪比作柳絮,那么同学们觉得那纷纷扬扬的雪花像什么呢?

同学们也可以试着写成诗句哦。我们以前学过很多关于雪的诗句,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谁将*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六、熟读成诵、快速记忆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想象背诵法背诵课文。背诵有两个明显的功能:一、能帮助深入理解内容;二、能提高阅读翻译的效果。因此学习文言文最好熟读到背诵,这对文言文阅读翻译理解的益处颇大。背诵文言文不等于死读硬背,而应讲求方法,可收事半功倍之效。结合投影想象画面背诵文章。

七、布置作业,开拓视野

你知道今天的课堂上涌现了一批聪颖机智的同学。但是你知道七岁的王戎为什么在大家竞相摘吃李子时而他却不为所动吗?你知道十岁的孔文举面对别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如何机智应答的吗?请走进《世说新语》!走进古诗文!

教学反思

对于初一的新生而言,刚接触文言文,积累字词是关键,讲解可以帮组学生积累,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也很重要。这节课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阅读方式比较单一,文言字词的讲解不是很透彻。在今后的文言文教学中,我会组织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朗读,并且要更加仔细的研读文本,设法对文本进行再创造,发掘文本中有价值的成分。


咏雪作文5篇(扩展8)

——扩写《咏雪》作文

扩写《咏雪》作文1

  天上下着鹅毛大雪,风刮得很紧,路上的行人都急急忙忙地往家走,谢太傅在家里与家人坐在一起谈诗论文。谢太傅是对知识很感兴趣的人,他望着屋外的雪景,飘飘扬扬的`白雪好似一只只白蝴蝶,正在展现自己的舞姿。沉思了许久,他一时兴起,便说:窗外的雪景极美,大雪纷飞,你们谁可以说出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大家听了谢太傅的问题,都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有人说像鹅毛,有人说像白色的仙子,又有人说……

  谢太傅的哥哥,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这时,太傅的侄儿谢朗胸有成竹地说:这雪像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太傅捋了捋胡子,点了点头,说:不错。这时,太傅的侄女谢道韫说:那洁白无瑕的雪花比喻为盐,的确不错,但确实了雪花原本的动态之美。倒不如比喻为风把柳絮吹得漫天飞舞。太傅高兴地大笑了起来,说:妙啊,妙!好一句‘柳絮因风起’连我都感觉着春天即将来临了,我的儿女可真是文采非凡啊!哈哈哈……哈哈……谢道韫就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羲之的妻子。

推荐访问:作文 咏雪作文五篇 咏雪作文1 咏雪作文100字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