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我第一次”教学设计3篇【完整版】

“我第一次”教学设计3篇【完整版】

发布时间:2022-12-30 16:05:03 来源:网友投稿

“我的第一次”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感受学习有苦也有乐,没有最初的失败就没有后来的成功。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愿意尝试新的学习。  2.学生通过体验活动,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学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第一次”教学设计3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我第一次”教学设计3篇【完整版】

“我的第一次”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感受学习有苦也有乐,没有最初的失败就没有后来的成功。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愿意尝试新的学习。

  2.学生通过体验活动,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学生通过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3.学生能够了解学习有苦也有乐,没有最初的失败就没有后来的成功。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来看,小学三年级学生通过两年多的学习,已经掌握和积累了一定的知识与能力。在学习中,他们或多或少地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从中获取了信心与力量。这是教师开展进一步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应当充分挖掘这部分内容,予以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学习的兴趣,并让这种自信心与兴趣迁移到其他方面的种种学习中去。但是,正如城市学生在学习进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样,农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如他们在生活能力的学习上也许会驾轻就熟,但在课堂知识的学习上,可能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存在畏难情绪,他们也许还没学会合理安排、科学利用学习时间,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还不能自觉地总结并分享成功的学习经验。在“为什么学”等问题上,还缺乏主动性和正确认识;在意志品德等方面的学习上还是被动的;学习途径可能过于单一等等。

  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自我展示,了解自己的特点,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感受学习有苦也有乐,体味学习给自己带来的乐趣,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高兴。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明白没有最初的失败就没有后来的成功。在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愿意尝试新的学习项目。

  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可通过讨论交流“我的第一次”等生活学习情境,增强学生不断挑战自我的能力与信心。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应指导学生把学习过程说得具体些,从中感受到最后的成功是建立在最初的失败和所受到的挫折上的,体会到学习有苦也有乐。

  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联系自己在生活中的学习与成长来展示自我,不要只局限于在学习上取得的成绩,更多的是围绕他们学到的本领或特殊的才能(如生活中的能力,学会的特长等)来展开,要多挖掘出农村学生自理能力强的优势,要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这些本领,也是学习的结果,在生活中锻炼自己的能力,也是一种学习,让他们为自己的每一点成长与进步感到高兴与自豪。同时,教师要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尤其是那些*时不受关注的学生,哪怕有一点进步或特长都应该让他们充分表达出来,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并让这种自信心影响感染到其他方面的学习中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学习有苦也有乐,没有最初的失败就没有后来的成功。

  2.教学难点:学生能感受学习有苦也有乐,没有最初的失败就没有后来的成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愿意尝试新的学习。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杯子、乒乓球、吸管、筷子;相关“我的第一次”课件。

  2.学生准备:自己学习第一次的经历;“我的第一次”调查表。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说说我的第一次

  1.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学会了很多本领。每一项都是从不会到会,都有一个学习的过程。你还记得第一次学会做这些事情的情景吗?

  [播放动画:第一次种花生、第一次学洗碗、第一次洗衣服、第一次在妈妈的指导下做菜、第一次小制作。]

  2.过渡:看了这么多别人经历的第一次,你是不是也想到了自己学习的第一次?

  3.谈谈你第一次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烦恼。(板书:我的第一次)

  4.学生在组内交流.

  5.小结:我们每个人在学习中都会有第一次,有第一次成功的喜悦,也有第一次失败的烦恼。不过,当我们回想起来的时候,会觉得很有意思。

  活动二取出杯中乒乓球

  1.做一做:小实验“取出杯中乒乓球”

  教师出示用具:杯子、乒乓球各一个

  出示活动要求:

  (1)4-6个人为一个小组。

  (2)不要用手接触杯子和乒乓球,想一想用什么办法可以让杯子里的乒乓球出来。

  (3)可以借助工具进行尝试。

  2.学生分组进行尝试

  3.请同学们谈一谈失败的原因或成功的经验。(板书课题:挑战自我不懈努力)

  活动三学习经验交流

  1.在同学们获得了成功的经验之后,请大家介绍一下自己是怎么学会这个本领的,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那些挫折,自己是怎么坚持学会的;成功后自己的心情是怎样的。老师也可以参加交流,谈一谈自己学习时的.感受。

  2.学生交流。

  3.小结:我们每个人都在失败和成功的过程中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学习有苦也有乐。只要我们多动脑思考失败的原因,反复尝试、不断修改,勇于挑战自我,不懈努力,就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六、板书设计

  我的第一次

  挑战自我不懈努力

“我的第一次”教学设计2

  一、设计说明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也是学生第一次在教材中接触马克·吐温的作品,学习这篇文章,不可从传统的道德角度做思考评判,而应着重从文章叙述的事件中体会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及文学的感悟力。全文语言诙谐幽默,笔调简洁明快,学习时可调动学生的语言体验细细体会,以此激发阅读马克·吐温其他作品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体悟作者热爱生活、热爱文学的追求,使学生初识文学的魅力。

  2、了解本文叙事的详略之处,体会马克·吐温作品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

  3、品味文中的真情实感,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引导他们关注生活中的语文现象,唤醒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

  1、故事导入:讲述《马克·吐温与理发师》和《死是千真万确的》两则笑话。

  2、课前热身:请学生谈谈对马克·吐温的认识与了解。他何以让一位19世纪的大出版商成为那个时代无可争议的头号大傻瓜呢?

  课件展示作者画像,简介作者。(可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3、读文正音:同桌两位同学为一组,互相听、读,诵读全文。

  4、速读,理清作者的思路,弄清课文的结构:教师出示投影,展示文章的层次结构。

  5、马克·吐温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做了那么多近乎“恶作剧”的事,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一下他当时的心理动机,细读课文,说说少年马克·吐温的哪些方面令你钦佩,你最喜欢他的哪一点。

  6、作者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新鲜而刺激,也非常成功,你有第一次尝试的经历吗?回忆一下你当时的感受。

  7、揣摩语言,思考:马克·吐温的作品让人捧腹,让人深思,这得益于他独特的语言风格。本文语言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试举例加以说明。

  四、拓展延伸

  1、将本文与《金庸传奇》(节选自《读者》20xx年第17期)做比较阅读。

  2、思考:你对近年来的少年作家现象有何看法?

  3、课后阅读一部马克·吐温的作品,并学习做读书卡片。

“我的第一次”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第一次”的回忆,学会有条理的叙事。

  2.通过心理、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把事情写具体,表达“第一次”的独特感受。

  3.通过学生的自我表达、师生评议,清楚如何写好本次作文。

  教学重、难点

  把“第一次”的经历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哆啦A梦的时光机,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着时光机,回到过去,一起去找一找曾经的那个你。好不好?(出示课件)

  师:通过这些照片上的信息,我想,一定勾起了你对曾经的“第一次”的回忆。同学们,那一个个不同的第一次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有成功、有失败、有欢笑、也有泪水????但无论怎样都是那样的令我们难以忘记。

  今天,就以“我的第一次”为题,记录你那美好的瞬间---板书

  二、生活再现

  1、引起回忆:

  师:在你经历过的第一次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次?为什么?

  生自由说。(2至4个)

  2、小组讨论交流: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回忆起自己的第一次的经历依然是那样津津有味,下面请你选择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和同学们具体地说一说事情的经过,以及从中得到的感悟或启示。在说之前,请你先自己好好地回想一下,再与小组内同学交流。。

  3、全班交流、评议:

  师:同学们聊得真热烈,谁愿意把自己最难忘的第一次与全班同学分享?指名交流。看他是否将事件过程讲清楚了?说出自己的感受,表达出自己的感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适时板书)

  4、师总结:

  师:同学们不仅听得用心,还谈出了自己的感受和看法。那么,怎样才能把你的“第一次”写的绘声绘色,并且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集体交流。(总结写法。)

  三、笔下生花:

  师:人生中有很多第一次,一个个第一次,就像一个个脚印,印在我

  们成长的道路上。是我们弥足珍贵的记忆,是生命里不会磨灭的痕迹,是岁月中不会湮灭的乐章。那么现在,就请同学们把你奋勇的.思路,化作你笔下优美的文字,尽情的写一写你心中的“第一次”吧。

  1、出示习作要求

  师:看习作要求,看一看要我们做到哪几点?(出示课件、生读) ①按事情发生的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2 ②借助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以及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把事情写具体。

  ③写出“第一次”的独特感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独立成文(师巡视、个别指导)

  3、组内评改

  四、成果展示:

  1、生宣读自己的作文

  2、师生评议

  3、自我修改

  五、百花齐放:

  六、课堂小结:

  师:回首过去,无论第一次给了你快乐,还是悲伤,都给了你一次意义非凡的人生体验,都将成为你生命中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展望未来,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等着你去探索和发掘。所以,这就需要你有足够的勇气去不断尝试更多的人生“第一次”。

  板书设计:

  我的第一次

  写清楚:起因、经过、结果

  写具体:描写、修辞

  表真情:第一次


“我的第一次”教学设计3篇扩展阅读


“我的第一次”教学设计3篇(扩展1)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10篇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课文重点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发现母亲的身体很轻,不由得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侯母亲抱自己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课文重点记叙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时的情景,表达了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

  二、课时安排:两课时

  三、学习目标:

  (1)学会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合作、探究,品味重点词、句、段,受到强烈的感恩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自主提问、自主阅读探究文章大意。

  2、理解母亲肩上的“重担”的含义。

  3、联系上下文理解“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朗读配乐: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理清课文的层次并学习课文字词。

  3、读中思考,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

  一、扣题深化,读出感情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跟老师一起写课题:第一次抱母亲(指导:“第”是竹字头的“第”,“抱”上面的横折钩短一些。)

  当你第一次看到这个课题的时候,你想到了哪些问题?(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读书就要这样,从题目开始读起。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对题目的思考,我们往往可以猜测到文章的大意和表达的中心。)

  二、初读课文,质疑词语;

  接下来,我想请一些同学读读课文,检查一下昨晚的预习情况,看看通过预习,咱们同学是不是把字音读准了,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了。其他同学带着这两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抱母亲?抱母亲时作者有什么感受?)认真听读课文,划出能解答这两个问题的有关词句。

  三、评价朗读,汇报交流。

  评价一下刚才的朗读情况。重点要强调一些字,句子的读法。

  1、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有两个原因,(板书:换床单,报母恩。)

  2、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有什么感受?

  ( 难过、愧疚)板书。解释愧疚。(“愧”是惭愧,“疚”是不安,甚至有些痛苦。惭愧、不安,就是“愧疚”,)理解“翻山越岭”,越的写法。仰(yǎng)面的读法。“背(bèi)上背(bēi)着妹妹”。 三、理清文脉

  1、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自然段写“我”抱母亲,其它的自然段又是写是什么的?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课文的意思。

  2、交流:课文哪些内容是写“抱母亲”?

  3、分段,概括大意:

  一(1)“我”抱起母亲换床单,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

  二(2-3)“我”告诉护士,“我”记忆中的母亲总是挑着重担翻山越岭,总以为母亲力大无穷,却不知道母亲以80多斤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三(4-5)“我”突发奇想,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抱着母亲入睡,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内容,要把主要的人和事说清楚。

  四、学习字词

  1、读准课文后面的生字以及词语。

  2、理解:

  愧疚:心里惭愧不安。

  突发奇乡:突然产生一种奇特的想法。

  3、、指导书写 脖 摔 翻 瘦

  五、作业布置:

  1、每个字组三个词 2、朗读课文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2

  一、谈话导入

  有一个人,无论走到那里都放不下你,这个人就是你的母亲。歌颂母亲是永恒的话题。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细读探究

  1、通过上午的学习,我第一次抱母亲的原因是什么?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是什么?

  (1)学生快速浏览回顾文章

  (2)学生说:我是突发奇想地抱母亲。(这是你的感受,还有其他的吗?)

  学生说:那天母亲生病了,我抱了自己的母亲。

  (3)我第一次抱母亲有什么感受吗?

  学生说:在我的记忆中,母亲……(这是你的记忆中的,内心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说: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电脑出示:这句话,指名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学生说:我们没有想到这么轻,我对母亲的关爱不够,母亲对我却很好。

  学生说:我以为母亲很重。

  2、还有哪些地方能够看出我以为母亲很重?

  学生说:左手……差点仰面摔倒。

  学生说:母亲天天都要挑这样的担子。

  学生说:我以为我妈有一百多斤。

  学生说;没有想到她能挑一百八十多斤的担子。

  3、为什么作者会认为自己的母亲很重吗?

  (1)学生说;手里拉着我,还要挑着一百多斤的担子

  (2)通过这句话,你们能看出什么?

  课件出示:在我的记忆中……

  (3)师生交流

  (4)同学们想像一下,一个八十多斤的人,挑着一百多斤的担子,你们能感受到什么?

  (5)师生交流。还能体会到什么?(她有坚强的意志、十分关爱我们。)

  4、我们长大以后呢?

  (1)指名读:课件出示: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2)大家读读这句话,你们体会到什么?

  学生说:母亲非常爱我们,心疼我们。

  学生继续说。

  同学们在这句话中,有两个担子,这两个担子的意思一样吗?

  (第一个担子就是指挑的担子,第二个担子指的是养育我们的担子,保护我们,天天烧饭、洗碗……)

  同学们这些都是母亲的担子,母亲的担子多重啊!

  5、同学们,“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游子……”出示相关的文字和图片,教师讲解,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母亲的时候,这样感受母亲的时候,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自己先读一读。

  (1)学生自读

  (2)指名读——再这名读

  (3)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么轻,我心里为什么要这样难过呢?

  (4)学生说;因为从小到大,都没有关心过母亲。学生说理由。

  (5)母亲用80多斤的身子承受一百多斤的担子,一直在我们操劳。

  (6)母亲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我们却没有为母亲做些什么?

  6、所以作者很愧疚,而母亲是怎样看待她所做的一切的呢?默读第三自然段

  (1)学生说;提那些事情干什么?哪个不是这样过来的?

  (2)课件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同学们看看这位母亲的语言和表情,她是个什么样的母亲?

  (3)大家看看这个词语“哪个”?想想你们的母亲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行为呢?

  (4)师生交流(随机出示20x感动*年度人物田世国的颁奖辞,教师配乐朗诵)

  7、同学所有的母亲都是这样做的……多少个清晨当我们还在睡梦中的时候,母亲已经开始忙碌了,多少个中午我们的母亲急急忙忙地赶到学校接我们,多少个傍晚,妈妈工作了一天,她还要赶到菜场去为我们的食物忙碌着,多少个夜晚,妈妈劳累了一天,为我们检查作业,甚至晚上盖被子。

  同学们这就是爱啊,这就是母爱啊!此时的作者也想到了这样一幕,让我们一起去抱母亲吧:

  (1)我决定抱一抱母亲,就像母亲无数次抱我一样,为了让母亲入睡,护士不忍离去,就在边上看着。我以为母亲睡着了,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

  (2)母亲的泪水是怎样的泪水?

  学生说;这是兴奋的泪水、幸福的泪水、这时高兴的泪水,这是感动泪水。这是爱的泪水……

  (3)教师板书:无数次抱我

  (4)小时母亲无数次地抱我,而我抱了一次母亲,她就如此感动。现在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听着音乐,把你此时的感受写下来。

  (5)有感情地把自己的感受读给大家听:母亲为我付出的很多,我为母亲做得很少。我们现在应该好好学习,长大报答母亲,我们不应该无理取闹了。

  (6)我想说的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三、拓展训练

  1、老师此时还想说这样一段话:电脑出示

  最爱是你(献给我的母亲)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的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你愿意用自己的医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地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叫《母亲》,这种爱,叫母爱。

  如果说因为忙碌和粗心,我们忽略了*时对母亲的问候和关心,无论如何,别忘了在3月8日那天买上一束康乃馨,哪怕是一句感恩的话语……

  2、同学们,你们此时愿意拿出笔来写上一句你们对妈妈感恩的话语吗?请动笔写写吧。(《烛光里的妈妈》)

  3、学生练笔

  学生说:亲爱的妈妈,我一定会在长大的时候好好报答你。

  学生说:妈妈对我的爱就像“万丈深渊”……(这是多么“恰当”的一个说法啊?)

  请大家永远不要忘记这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愿天下所有的妈妈幸福安康。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3

  一、研究教材

  《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情感型课文。文章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

  二、寻求教法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影响是深广的,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因此,“张扬个性,让课堂喷涌真情”是教学追求的目标。

  在教学中,我首先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自由且充分地阅读,积极主动地感知文本,交流感受,把握情感基调。

  阅读要“披文入景,披文入情”才能产生优化的效果。接下来,我通过抓重点语段,反复品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如抓住母亲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这段描写,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语言文字呈现丰富的内心视像,将文本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学生的心灵世界之中,在此基础上多次朗读,揭开文本深藏的内涵。

  文章其实最感动的是最后一段,那是一颗对母亲感恩的心在震撼着我们。所以在处理最后一段时,我让学生深情地朗读,将自己和文本融为一体,用朗读,用思考,用言语抒发着感受。在学生的情感巨浪被充分掀起的基础上,通过语言实践——情愫,让学生表白内心,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宣泄。

  三、明确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读准多音字“背”在文中的音。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注意把“仰、翻、疚、瘦”写规范、写端正。

  3.用近义词或反义词的方法理解“仰面、愧疚、瘦小、责怪、翻山越岭”的意思。

  4.初步了解作者于何时何地“第一次”抱母亲?

  第二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够联系上下文,谈谈对“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

  3.联系生活,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四、确定教学难点 感悟母亲的伟大、无私,懂得要回报母爱!

  五、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课前闭上眼睛欣赏歌曲《妈妈怀里的歌》,抒发心中感受,用充满“爱”的眼睛寻找母亲“爱我”的生活点滴。

  (一)移情导入,直奔重点

  1.谈话导入:总以为抱母亲是很*常的事,可是“我”第一次抱母亲抱出了意想不到的感慨。你还记得文中的“我”是怎样地抱母亲的吗?

  2.请把书打开,快速地读一读,找出相关的语句。

  (二)品读“我”第一次怎样抱母亲的,感悟作者心灵

  1.镜头一: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1)指名读。

  (2)通过他的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作者的小心、周到。

  (3)通过这句话,你还看到了什么?(感受我抱母亲的唐突)

  (4)是啊,第一次抱母亲就差点仰面摔倒,为什么呢?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课件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我为什么感到难过、愧疚呢?

  (5)走进文本,读懂母亲

  过渡:作者笔下所描绘的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呢?

  ★默读全文,画出对于“母亲”感受最深的语句,思考:这是一位______________的母亲。

  ★学生默读圈画。

  ★交流。

  学生口头完成填空,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说出理由。

  重点品读§2: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了,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点拨: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母亲的“艰辛”?读了这段话,你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了什么画面?能将心中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2.镜头二:母亲、护士和我的对话

  指名练读对话,思考:你从这段对话中了解到了什么?

  指导读好对话,要像*时说话那么自然。

  3.镜头三: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就将她轻轻地摇动。护士不忍离去,静静地站在边上看着。

  过渡:我知道,倾尽所有华美的辞藻赞美母亲,都显得是那样的苍白,我只能够怎么做?

  引读§5

  思考:你能感受到此刻“我”抱母亲的心情吗?从“无数次”你体会到了什么?当我们将这两个词放到一起的时候,你最想说什么?

  (三)情感升华,聆听母亲心曲

  过渡:第一次抱母亲,“我”难过、愧疚,“母亲”又是什么感受呢?

  1.课件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从母亲这一“笑”中,你能体会到母亲的心吗?

  所有的母亲都是这样做的,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有人说:世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心灵。我要说比天空更大的是母亲的胸怀!这就是母亲,这就是母爱!

  2.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眼角流下来……

  想像填空:这是________的眼泪,因为 。

  3.拓展写话,情感升华。

  (音乐起)师描述:这泪,是欣慰的、激动的、高兴的、又苦又甜的!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们,如今,作者仅仅“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那么欣慰、那么高兴、那么甜。这不再*凡的省略号该浓缩了何等深厚、浓烈的母子情呀!请拿起手中的笔,男生围绕话题“妈妈,您受苦了!”写下自己最想说的话;女生围绕“孩子,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写下母亲的心里话。 (1)学生练写,师巡视。

  (2)反馈。

  看到母亲悄然而落的两行泪水,儿子心疼地说……母亲欣慰地说……

  看到母亲潸然泪下,儿子鼻子一酸,说……母亲感动地答道……

  (四)激情小结、课外延伸

  1.课后作业:母爱如康乃馨——热情而真诚,那至真至纯的馨香伴我们一生一世!走出今天的课堂,我们的感恩行动才刚刚开始,你准备给自己留下什么特别的家庭作业呢?

  2.让我们再次感受第一次抱着母亲入睡的经历,将“感恩”二字铭记心间吧!

  师生齐读§5: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眼角流下来……

  教学后记:

  把准“语言训练”与“人文熏陶”的律动脉

  建构“扎实”、“高效”与“灵动”的语文课堂

  讲课之前,我在内心用虔诚的目光将年少时一直认为严厉有加、温柔少许的母亲深情地凝望,竟发现母亲对我的爱是如大海般深沉、似大山般高远,有了这深沉的爱才造就了如今善良、宽容、明理的我,有了这高远的爱才造就了如今坦荡、坚强、智慧的我,深沉、高远的“爱”怎会轻易写在脸上、挂在嘴边?我用心祈祷:妈妈,愿您健康长寿!!!

  执教《第一次抱母亲》这一课时,我以为这样的一篇情感型课文一定会“触及学生心灵”,我的心灵作好了“感动”的准备,谁料课堂上出现了这样的一番景象:我情真意切,学生却神色木然,全然一副“局外人”的样子……讲完课,我不禁沉思:是现在的孩子不知“感动”吗?不是!单纯是因学生的年龄背景、知识经验积累无法领会作者成年人丰富的心理感受吗?也不是!课堂上最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呢?需要的是一座理解的桥梁,教者要在学生和作者之间搭建一座过渡的桥,找准语言文字训练与人文精神熏陶的结合点,课堂就不会因没有情感而显得*淡乏味了。

  专家指出:理想的语文课堂应显现着生命的灵动,教研室沙主任在《谈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和对策》之中提出: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关键的是要“把语文课上到孩子的心里去”,因为只有语文课触动着学生的心灵,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沉浸于学习语文的氛围之中,这样的课堂才会将工具性和人文性完美的统一起来。

  怎样把准“工具”与“人文”的律动脉,使两者相得益彰呢?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就能巧妙地把握“说”或“写”的切入点,将人文性落实在工具性上。《船长》也是一篇情感型课文,这篇课文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去甚远,学生很难领悟到其中的情感内涵,很难激起学习的内驱力,很难与文章的情感内涵产生共鸣,然而教者却在最末十分钟设计了这样一个写话训练:从“船长,你为什么不和我们一起回家?”“我不是不想回家!”两个话题中选择一个写一段话,想象轮船沉没时,海水渐渐吞没可敬的船长的时刻,已经得救的人们可能会呼唤些什么,一个手势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的哈尔威船长内心或许在想些什么?孩子们说:“船长,您为什么不和我们一起回家?你为了这一次事故就放弃自己的生命,值得吗?您的妻儿、您的老母亲正等着你回家呢!”“我不是不想回家,朋友!我多么想见他们呀!可是,我怎么能够离开‘诺曼底’呢?‘诺曼底’也是我的家!船长是我的职责,‘船在人在,船毁人亡’,我怎能弃之不顾呢!所以,再见了朋友!”……围绕一个“家”字,深深触及学生心灵,围绕一个“家”字,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学生自然“情动而辞发”,围绕所选择的话题动情地诉说着,情至深处竟为之动容,怎不令听者感觉荡气回肠、回味无穷?其独具匠心怎不叫人拍案叫绝?毫无疑问,这个忠于职守的英雄形象定能有血有肉地刻在学生心上!

  《船长》一课教者把准本文语言文字训练与人文精神熏陶的律动脉——家,使得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了言语智慧,得到了人文精神滋养,整个训练过程展示得自然妥帖,极富艺术性,这样的训练才扎实有效,这样的课才富有“语文味”,才能上到孩子们的心里去。窃以为《第一次抱母亲》的魅力就在于那一份浓浓的赤子情怀,重点应该就“难过”、“愧疚”,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谈感受,教师应用自身真切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经历去激发学生回忆经历,这才是可取方法,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体会,从而内化课文的语言,并用流畅真情的语言表白自己的心声,与作者的情感成为零距离的亲密接触,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作者的难过之情及愧疚之意。因为只有学生身边鲜活的人与事,才能够调动他们的情感储备,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门,让倾诉成为他们课堂的需要,只有架好这座桥梁,学生才能顺理成章地体会作者的感恩一“抱”为何使得母亲悄然落“泪”。紧紧抓住这一情感的主线进行读说写训练,目标是否更为明了,语言训练与人文熏陶是否更为自然、实在?

  以上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要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构建高效、灵动的语文课堂,需要教师的大智慧,让我们“三思”而“进课堂”吧!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4

  一、导入

  1、同学们,听着熟悉的歌曲,我们知道歌颂母亲是永恒的话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一次抱母亲》。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母亲生病住院,护士要换床单,母亲不能下床,便有了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可作者没想到母亲这么轻,差点摔倒。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轻声朗读第2-3自然段,找出描写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后的心情的语句。

  二、精读

  1、学生朗读第2-3自然段,找描写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后的心情的语句。

  2、学生交流。

  3、“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再读读课文,谈谈你的体会。

  4、学生交流。

  相机课件出示: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A、请同学们读读这段话,想想你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什么?

  B、学生交流。

  C、这段话中有两个“担子”,请同学们再读读这段话,想想这两个担子的意思一样吗?

  D、第一个“担子”是指什么?

  对呀,炎炎夏日,骄阳似火,知了不停地叫喊着,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寒冬腊月,雪花纷飞,呼呼的北风无情地刮着,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E、第二个“担子”又指什么?

  课件出示: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想想母亲会去干什么?

  F、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

  G、指导读“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5、过渡:母爱是伟大无私的,它不仅感动了作者,也让护士感动了,引读:护士也动情地说:————。但是,母亲呢?

  6、课件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7、是呀,每个母亲都是一样的。同学们,想想你们的母亲*时为你做了什么?课件出示:选择一句或几句,说说你们的母亲为你做了什么?

  清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晚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当我生病时,母亲____________;

  当我伤心时,母亲____________;

  当我____时,母亲___________ ……

  8、同学们这就是爱啊,这就是母爱啊!作者也想到了这样一幕。

  (1)我决定抱一抱母亲,就像母亲无数次抱我一样,为了让母亲入睡,护士不忍离去,就在边上看着。我以为母亲睡着了,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师配乐范读。)

  (2)母亲的泪水是母亲因为病痛而流下的吗?这是怎样的泪水?

  学生说;这是兴奋的泪水、幸福的泪水、这时高兴的泪水,这是感动泪水。这是爱的泪水……

  (3)师:小时候,母亲从无数次的抱过我,而这仅仅是我第一次抱母亲,却给了母亲无比的激动和幸福,让我们也读一读,让我们这个画面留住,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脑海里。生齐读。

  三、升华

  1、母亲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回报母亲恩情的方式也很多。作者用“抱母亲”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母之情,你们想用什么方式表达你们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呢?(播放《母亲》)

  2、学生各抒己见。

  3、今天,正好有许多母亲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中,希望同学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母亲的恩情,让我们对着母亲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母亲的爱》。

  4、请同学们去抱一抱自己的母亲,说一说自己的心里话。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5

  上课之前,播放《心中的故事》,以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热爱母亲,赞美母亲的感情,以形成共鸣。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听出这首歌是歌颂谁的吗?“妈妈”很好,这首歌是蔡国庆演唱的一首歌颂母亲的歌,叫做《心中的故事》。歌颂母亲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歌颂母亲的文章。

  二、教学步骤

  1、学生齐读,整体感知文章

  老师提出要求:拿起笔来,将你认为应该勾划的地方分别用各种符号勾划出来。

  2、老师提问

  (1)你们感受到了什么?请用两个字来概括。

  (2)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如:按六要素来归纳。时:母亲生病后地:在医院里事情的起因:“我”错以为母亲的体重不轻

  经过:从而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最后为报答母恩,也想抱一次母亲睡觉

  结果:母亲也被感动了。

  3、学生将勾划的内容拿出来交流。

  先在小组之间交流。

  (1)学生认为写得好的地方,好在哪里?

  (2)学生有没有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在班上讨论。

  (3)学生认为问题较好并且自己知道答案的,也可以先考全班同学,然后一齐分享。

  4、老师设置问题,学生讨论做答

  (1)我望着母亲瘦小的脸,愧疚地说:“妈,我对不住你啊!”这里为什么说“我”对不住妈妈?

  (2)“我”为什么会突发奇想,要抱着母亲睡觉

  5、既然作品中的“我”都是大人了,还想出了用抱母亲睡觉的方式来报答母恩。那么同学们你们说说,用你们现在能做到的方式,你会怎样“感恩”呢?

  6、读写拓展

  你们肯定也有这样一段心中的故事,能不能够拿起笔来将你与妈妈相处中,最让你感动或是记忆深刻的那段场景、那个画面,用一段话描述出来。

  7、学生写好后同桌交流,然后选几篇较好的实物投影。让作者自己声情并茂地朗读。

  8、读写拓展

  这节课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我们难道不想送点礼物给妈妈吗?好:现在我请各位小诗人来编写一首诗或者儿歌写在卡片上,送给你妈妈。

  9、学生创作成果展示

  三、小结:

  唐代诗人孟郊曾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那么我们就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妈妈,好不好?今天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6

  一、交流感受,触*感

  1、母亲,一个伟大的名字;母爱,一个永恒的话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13课,来了解母亲。(生齐读课题)。

  同学们,老师告诉你:强调不同的词语,读出来的意思也不一样。你再来读读这个题目,你可以读出几种意思呢?

  (强调第一次:从来没有抱过母亲,初次体验。

  强调抱:这个姿势很特别,小孩子才会用这个词语。

  强调母亲:抱得不是别人,而是母亲,一个生我养我的人。)

  根据你的理解,我们再次读一读课题。

  2、打开书,自己大声地读一读课文,可以圈圈、画画、批注一下。(生读书)读完全文后,你能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吗?

  生回答。(母亲了不起,感动……)

  师:相信学了课文后,每个人不仅仅是感动,而是对母亲的由衷地敬意。

  二、精读感悟,体会情感

  1. 循题入文,探寻爱的足迹

  师:课题是《第一次抱母亲》,文中有两处直接描写了“我”抱母亲的情景,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把他们画出来,读一读。(生边读课文边找句子)

  师:大屏幕出示句子:

  (1) “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差点仰面摔到。”

  (2) “我坐在床沿上……我将她轻轻地摇动。”

  指名读这两处。短短几十字,字字含情,句句有爱,这两次抱母亲有何区别呢?(第一次重,第二次轻)为何有这样大的区别呢?包含着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来仔细品读。

  2. “轻重”对比,体会“我”的难过

  师:请大家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两个问题:

  (1) 一开始“我”在什么情况下要抱母亲?

  (2)划出“我”抱母亲的动作,你能看出“我”当时是怎么想的吗?

  生:“我”一开始抱母亲是因为母亲病了。

  生:母亲不仅病了,而且病得很重,护士来换床单,母亲连起身下床都很吃力。

  师:是啊,在这种情况下,母亲确实需要有人抱她下床,“我”这个做儿子的当然义不容辞了。我们来交流第二个问题:

  (动作词:左手托住,右手托住,使劲一抱)

  你能模仿这个动作做一做吗?

  生:从“使劲”“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可以看出,“我”当时以为:母亲一定很重。

  师:(追问)“我”以为有多重?

  生:100多斤重。

  师:可实际呢?

  生:只有89斤重。

  师:是吗?

  生:(略一沉思)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重。

  师:是啊,这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母亲可能连89斤重也没有。

  咱们同学体重超过80斤重的请举手!

  (有六、七位学生举手)

  师:天啊,母亲的体重竟然跟十岁的小学生差不多!

  课文中用一个词语表达了我知道这个真相的感情!(难过)

  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师:竟然”是什么意思?(居然、出乎意料,没想到)“我”为什么难过?

  生:“我”和母亲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一直以为母亲有100多斤,竟然不知道她这么轻,“我”太不关心母亲了,所以难过。

  “我”还难过些什么呢?

  3. 透过“回忆”,感悟母亲的无畏慈爱

  师:一起生活了几十年,“我”为什么连母亲的体重也看不准呢?

  生:(读句子)“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屏幕出示)

  师:一个字,一句话,往往就是一幅鲜活的画面,学习语文,要善于把文字想象成画面,自由读这段话,边读边想象,你能看到什么?你能听到什么?

  (大屏幕出示:连绵起伏的大山,崎岖不*的羊肠小道,一位母亲肩挑重担,带着两个孩子在艰难地走?着……?)

  师:(深情地)你看到山了吗?什么样的山?

  生:连绵起伏的大山。

  生:又高又陡的山。

  师:山路呢?

  生:山路崎岖不*,到处都是石头。

  生:山路很远,一直看不到边。

  师:你看到担子了吗?里面是什么?

  生:里面可能是玉米、小麦等粮食。

  生:还可能是喂牲口的草。

  生:是石头。(余生笑)

  师:母亲挑石头干什么呢?

  生:挑回家盖房子、垒院墙。(余生点点头)

  师:这担子有多重?

  生:(齐回答)100多斤。

  师:(追问)母亲肩上的担子只有100多斤吗?

  生:后背还背着妹妹呢!

  师:你看到妹妹了吗?(深情描述)她哭着喊着:“妈妈,我饿!”母亲会怎么说?

  生:她会说:“别哭,回到家我给你做好吃的!”

  师:此时,母亲多想“飞”回家为女儿做顿虽不丰盛,却可口的饭菜呀!可是,“我”拉着妈妈的手,使劲往后拖,边哭边说:“妈,我累了,走不动了!”

  生:母亲说:“孩子,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生:母亲笑着说:“我给你唱支你最喜欢的歌吧,这样,你就不累了!”师:(动情描述)其实,母亲比我们还累,比我们还饿,可她把委屈放在心中,把眼泪咽到肚里,面带微笑,一边翻山越岭,一边给我们唱歌。就这样走哇,走哇,走过了一个个春秋与冬夏……

  师:刚才,我们看到了坚强的母亲,慈爱的母亲。再来读这段话,告诉大家,哪些地方最能打动你的心?

  生:“年复一年”说明母亲一直这样劳累,几十年如一日。

  想象:每年春天来到的时候,青黄不接,家里没粮食了,母亲就会怎么样? 夏天来的时候,酷热难挡,蚊虫叮咬。母亲就会怎样?

  秋天来了,丰收在望,可是要下雨了,为了抢收粮食,母亲赶紧怎样?

  冬天到了,寒风凌冽,这样穷苦的家庭,没有取暖的东西。我们冻得瑟瑟发抖,母亲就怎么样?

  好不容易等到我们长大后能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叫我们放下,由她来挑,在她眼里,我们永远是孩子,永远需要她的关爱。

  生:母亲用瘦弱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吃了很多很多的苦。

  生:母亲太无私了,重活都留给自己干。

  师:你能把这份感动读出来吗?(指名有感情朗读)

  读到这里,你觉得“我”除了感动,还会有什么样的感情?(难过)

  为什么难过?(联系上下文)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7

  一、导入

  1.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的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你愿意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地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叫做——母亲,这种爱,叫做——母爱。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关于母亲和母爱的文章

  2、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自然段,了解到:母亲病重住院,由于护士要换床单,我第一次抱起自己的母亲,猛然发现——(打出句子)

  二、学习第二小节,感第二课时受文中的母亲

  1、品“竟然”

  读读这个句子,体会到什么?你是从哪个词体会到的?

  (1)“竟然”,出乎意料。

  (2)练习朗读。

  过渡: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啊?会让儿子和她生活了几十年,还看不准她的体重?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二自然段,

  ①边读边思考: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②边读边拿出你的笔,划出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在空白处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可以使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词、一个字。

  3、自由交流: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呢

  (1)辛苦劳累的母亲。

  →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①品读“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背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体会“翻山越岭”

  →什么叫“年复一年”?→读读这个词语,把你的理解读出来!

  ②想象:读着读着,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母亲翻山越岭时的一幅幅难忘的画面。在烈日炎炎,挥汗如雨的夏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先跟同桌说说吧)

  ③用心品读,“年复一年”这简简单单的4个字,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母亲是多么辛苦,劳累啊!

  (2)关爱子女的母亲。

  这还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呢?→母亲是深爱着我们的,你从哪里体会到的?出示:

  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①你想强调的是那个词语?为什么?能把你的理*进去,读读这句话吗?

  师:是啊,但逢有重担,挑水也好,担柴也罢,母亲一定会说:“孩子,快放下,让我来!”

  ②创设情境想象:“但逢有重担”,亲爱的孩子们,看看这图,想想看,这担子上,都会担着什么呢?(指名生说)

  ③这些都是看得见的重担,可是,孩子们,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还有很多看不见的重担。你再想想,母亲的肩上还会担着什么呢?面对所有这些看得见和看不见的重担,母亲一定会说:“!”

  →同学们都体会到了母亲无私的爱,把你的体会放进去,读读这句话。

  过渡:我可敬的母亲用她无私的爱给我们撑起了一个轻松的童年

  (3)坚强伟大的母亲。

  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是的,面对生活的重担,母亲用瘦弱的身躯默默地支撑了几十年,这是一位多么坚强的母亲啊。

  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直到我第一次把母亲抱起,大屏幕出示: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

  这一抱啊,抱出了多少愧疚和难过,抱出了多少个没想到啊。我“没想到———”,“没想到——”,“更没想到——”(引导学生说说作者此时的感受吗?)

  把你的感受(惊讶、感动、感恩)放进去,读读这句话。一起读。我一直以为……

  (4)朴实无华的母亲。

  (就是这样的一位母亲,当护士动情地说“大妈,你真了不起。”时,她却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在母亲看来,这些事情是怎样的?→真情是最美的语言,不用一点点的修饰!我们一齐读读母亲的话吧!

  2.齐读第2节:

  母慈子孝啊。刚才,我们走进作者的记忆深处,通过品词、读句、赏段,更深切地感受到了母亲的无私和伟大。让我们捧起课本,用心地读一次第2自然段吧。

  三、学习第四,五小节

  1.读中体悟:同学们都感受到了母亲的爱,课文中的“我”也感受到了。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想到母亲曾经无数次抱我,我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读读四、五自然段。

  →结合学生回答,启发思考:本来床单已经铺好,我应该把母亲轻轻地放上去,为什么还要好好抱一抱母亲呢?

  →小结指导朗读:

  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

  2.师生共读: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温馨的画面吧。轻轻捧起你的课本,看第5自然段。(一生读第5自然段)

  3.屏幕出示:

  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

  这是两行怎样的泪水?

  朴素的母亲,就用这么朴素的方式表达出她内心如此丰富的情感。品读着这质朴的话语,我们深深沉浸在浓浓的人间真情中。

  →儿子长大了,理解了母爱,并学会了用行动来回报母亲,这就是人世间最动人的母子情啊!让我们感受着母子间的深情,一起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于是,我又想起

  (教师朗诵小诗):

  4.片断练笔:此时,病房里安静极了,可是“我”和母亲却百感交集。

  请同学以“母亲啊,_________”或“儿子,你可知道:__________”为开头他们的心理话。

  5.引导交流。听得出,同学们已经走进了母子的内心世界,聆听到了这世间最美妙,最动人的对话。

  四、总结延伸

  再美的辞藻,也描摹不出这个名字的伟大——母亲;再多的感恩,也承载不了这份爱的厚重,母爱。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名字——母亲;我们会永远珍藏这份爱——母爱。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8

  一、研究教材

  《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情感型课文。文章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

  二、寻求教法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影响是深广的,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因此,“张扬个性,让课堂喷涌真情”是教学追求的目标。

  在教学中,我首先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自由且充分地阅读,积极主动地感知文本,交流感受,把握情感基调。

  阅读要“披文入景,披文入情”才能产生优化的效果。接下来,我通过抓重点语段,反复品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如抓住母亲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这段描写,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语言文字呈现丰富的内心视像,将文本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学生的心灵世界之中,在此基础上多次朗读,揭开文本深藏的内涵。

  文章其实最感动的是最后一段,那是一颗对母亲感恩的心在震撼着我们。所以在处理最后一段时,我让学生深情地朗读,将自己和文本融为一体,用朗读,用思考,用言语抒发着感受。在学生的情感巨浪被充分掀起的基础上,通过语言实践——情愫,让学生表白内心,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宣泄。

  三、明确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读准多音字“背”在文中的音。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注意把“仰、翻、疚、瘦”写规范、写端正。

  3.用近义词或反义词的方法理解“仰面、愧疚、瘦小、责怪、翻山越岭”的意思。

  4.初步了解作者于何时何地“第一次”抱母亲?

  第二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够联系上下文,谈谈对“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

  3.联系生活,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四、确定教学难点

  感悟母亲的伟大、无私,懂得要回报母爱!

  五、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课前闭上眼睛欣赏歌曲《妈妈怀里的歌》,抒发心中感受,用充满“爱”的眼睛寻找母亲“爱我”的生活点滴。

  (一)移情导入,直奔重点

  1.谈话导入:总以为抱母亲是很*常的事,可是“我”第一次抱母亲抱出了意想不到的感慨。你还记得文中的“我”是怎样地抱母亲的吗?

  2.请把书打开,快速地读一读,找出相关的语句。

  (二)品读“我”第一次怎样抱母亲的,感悟作者心灵

  1.镜头一: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1)指名读。

  (2)通过他的读,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作者的小心、周到。

  (3)通过这句话,你还看到了什么?(感受我抱母亲的唐突)

  (4)是啊,第一次抱母亲就差点仰面摔倒,为什么呢?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课件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我为什么感到难过、愧疚呢?

  (5)走进文本,读懂母亲

  过渡:作者笔下所描绘的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呢?

  ★默读全文,画出对于“母亲”感受最深的语句,思考:这是一位______________的母亲。

  ★学生默读圈画。

  ★交流。

  学生口头完成填空,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说出理由。

  重点品读§2: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了,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点拨: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母亲的“艰辛”?读了这段话,你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了什么画面?能将心中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2.镜头二:母亲、护士和我的对话

  指名练读对话,思考:你从这段对话中了解到了什么?

  指导读好对话,要像*时说话那么自然。

  3.镜头三: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就将她轻轻地摇动。护士不忍离去,静静地站在边上看着。

  过渡:我知道,倾尽所有华美的辞藻赞美母亲,都显得是那样的苍白,我只能够怎么做?

  引读

  思考:你能感受到此刻“我”抱母亲的心情吗?从“无数次”你体会到了什么?当我们将这两个词放到一起的时候,你最想说什么?

  (三)情感升华,聆听母亲心曲

  过渡:第一次抱母亲,“我”难过、愧疚,“母亲”又是什么感受呢?

  1.课件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从母亲这一“笑”中,你能体会到母亲的心吗?

  所有的母亲都是这样做的,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有人说:世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心灵。我要说比天空更大的是母亲的胸怀!这就是母亲,这就是母爱!

  2.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眼角流下来……

  想像填空:这是________的眼泪,因为 。

  3.拓展写话,情感升华。

  (音乐起)师描述:这泪,是欣慰的、激动的、高兴的、又苦又甜的!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们,如今,作者仅仅“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那么欣慰、那么高兴、那么甜。这不再*凡的省略号该浓缩了何等深厚、浓烈的母子情呀!请拿起手中的笔,男生围绕话题“妈妈,您受苦了!”写下自己最想说的话;女生围绕“孩子,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写下母亲的心里话。

  (1)学生练写,师巡视。

  (2)反馈。

  看到母亲悄然而落的两行泪水,儿子心疼地说……母亲欣慰地说……

  看到母亲潸然泪下,儿子鼻子一酸,说……母亲感动地答道……

  (四)激情小结、课外延伸

  1.课后作业:母爱如康乃馨——热情而真诚,那至真至纯的馨香伴我们一生一世!走出今天的课堂,我们的感恩行动才刚刚开始,你准备给自己留下什么特别的家庭作业呢?

  2.让我们再次感受第一次抱着母亲入睡的经历,将“感恩”二字铭记心间吧!

  师生齐读§5: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眼角流下来……

  教学后记:

  把准“语言训练”与“人文熏陶”的律动脉

  建构“扎实”、“高效”与“灵动”的语文课堂

  讲课之前,我在内心用虔诚的目光将年少时一直认为严厉有加、温柔少许的母亲深情地凝望,竟发现母亲对我的爱是如大海般深沉、似大山般高远,有了这深沉的爱才造就了如今善良、宽容、明理的我,有了这高远的爱才造就了如今坦荡、坚强、智慧的我,深沉、高远的“爱”怎会轻易写在脸上、挂在嘴边?我用心祈祷:妈妈,愿您健康长寿!

  执教《第一次抱母亲》这一课时,我以为这样的一篇情感型课文一定会“触及学生心灵”,我的心灵作好了“感动”的准备,谁料课堂上出现了这样的一番景象:我情真意切,学生却神色木然,全然一副“局外人”的样子……讲完课,我不禁沉思:是现在的孩子不知“感动”吗?不是!单纯是因学生的年龄背景、知识经验积累无法领会作者成年人丰富的心理感受吗?也不是!课堂上最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呢?需要的是一座理解的桥梁,教者要在学生和作者之间搭建一座过渡的桥,找准语言文字训练与人文精神熏陶的结合点,课堂就不会因没有情感而显得*淡乏味了。

  专家指出:理想的语文课堂应显现着生命的灵动,教研室沙主任在《谈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和对策》之中提出: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关键的是要“把语文课上到孩子的心里去”,因为只有语文课触动着学生的心灵,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沉浸于学习语文的氛围之中,这样的课堂才会将工具性和人文性完美的统一起来。

  怎样把准“工具”与“人文”的律动脉,使两者相得益彰呢?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就能巧妙地把握“说”或“写”的切入点,将人文性落实在工具性上。《船长》也是一篇情感型课文,这篇课文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去甚远,学生很难领悟到其中的情感内涵,很难激起学习的内驱力,很难与文章的情感内涵产生共鸣,然而教者却在最末十分钟设计了这样一个写话训练:从“船长,你为什么不和我们一起回家?”“我不是不想回家!”两个话题中选择一个写一段话,想象轮船沉没时,海水渐渐吞没可敬的船长的时刻,已经得救的人们可能会呼唤些什么,一个手势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的哈尔威船长内心或许在想些什么?孩子们说:“船长,您为什么不和我们一起回家?你为了这一次事故就放弃自己的生命,值得吗?您的妻儿、您的老母亲正等着你回家呢!”“我不是不想回家,朋友!我多么想见他们呀!可是,我怎么能够离开‘诺曼底’呢?‘诺曼底’也是我的家!船长是我的职责,‘船在人在,船毁人亡’,我怎能弃之不顾呢!所以,再见了朋友!”……围绕一个“家”字,深深触及学生心灵,围绕一个“家”字,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学生自然“情动而辞发”,围绕所选择的话题动情地诉说着,情至深处竟为之动容,怎不令听者感觉荡气回肠、回味无穷?其独具匠心怎不叫人拍案叫绝?毫无疑问,这个忠于职守的英雄形象定能有血有肉地刻在学生心上!

  《船长》一课教者把准本文语言文字训练与人文精神熏陶的律动脉——家,使得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了言语智慧,得到了人文精神滋养,整个训练过程展示得自然妥帖,极富艺术性,这样的训练才扎实有效,这样的课才富有“语文味”,才能上到孩子们的心里去。窃以为《第一次抱母亲》的魅力就在于那一份浓浓的赤子情怀,重点应该就“难过”、“愧疚”,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谈感受,教师应用自身真切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经历去激发学生回忆经历,这才是可取方法,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体会,从而内化课文的语言,并用流畅真情的语言表白自己的心声,与作者的情感成为零距离的亲密接触,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作者的难过之情及愧疚之意。因为只有学生身边鲜活的人与事,才能够调动他们的情感储备,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门,让倾诉成为他们课堂的需要,只有架好这座桥梁,学生才能顺理成章地体会作者的感恩一“抱”为何使得母亲悄然落“泪”。紧紧抓住这一情感的主线进行读说写训练,目标是否更为明了,语言训练与人文熏陶是否更为自然、实在?

  以上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要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构建高效、灵动的语文课堂,需要教师的大智慧,让我们“三思”而“进课堂”吧!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

  3、抓住重点词语“无数次、轻轻地、担子、翻山越岭、泪水”,体会母爱的伟大,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重难点

  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导入

  师:同学们,你还记得小时候母亲抱你时的情形吗?(交流)

  师:那么,你有没有抱过母亲呢?(交流)

  2、出示课题:《第一次抱母亲》,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反馈朗读情况。

  三、学习课文,感悟母亲的伟大。

  1、师:同学们,课题是《第一次抱母亲》,那么课文中的哪一个句子写出了我第一次用心地抱母亲的情景呢?请大家快速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把它划下来。

  2、交流:

  出示句子: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侯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

  3、师:可是就在我用心地抱着母亲入睡之前,我在抱母亲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意外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意外的?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一找。(指名说)

  出示: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差点仰面摔倒。

  4、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划出有关“我为什么会这么难过”的句子,好好读一读。

  交流:

  出示: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交流:

  朗读训练:轻声地把把这几句话读一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5、教师配乐深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结合理解母亲的“泪水”

  6、写话练习。

  自由写,然后交流。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最感人的一段话。

  四、深化拓展

  播放歌曲《母亲》

  师:母亲真好,回到家,让我们也好好地为母亲做一件自己最想做的事吧!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10

  一、教材分析:

  《第一次抱母亲》课文重点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发现母亲的身体很轻,不由得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侯母亲抱自己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课文重点记叙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时的情景,表达了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

  二、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

  3、 学生能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4、 学生通过创作诗或儿歌来歌颂母亲。

  5、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三、教学重难点:

  1、 学生通过自主提问探究文章大意。

  2、 通过练笔歌颂母亲。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时间: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

  一、导入课文

  1、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同学们,你们听出这首歌是歌颂谁的吗?

  2、歌颂母亲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歌颂母亲的文章。

  3、板书课题,读题

  4、读了课题,你想要了解些什么或者你心里有些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

  1、带着这些问题,自己读一读课文,要求:先画出生字新词,根据课文后面的生字表读几遍再读课文。

  2、检查朗读情况:个别读,小组读,涉机纠正错误的读音,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和流利。

  三、理清层次

  1、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自然段写“我”抱母亲,其它的自然段又是写是什么的?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课文的意思。

  2、交流:课文哪些内容是写“抱母亲”?

  3、分段,概括大意:

  一(1)“我”抱起母亲换床单,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

  二(2-3)“我”告诉护士,“我”记忆中的母亲总是挑着重担翻山越岭,总以为母亲力大无穷,却不知道母亲以80多斤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三(4-5)“我”突发奇想,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抱着母亲入睡,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内容,要把主要的人和事说清楚。

  四、学习字词

  1、读准课文后面的生字以及词语。

  2、理解:

  愧疚:心里惭愧不安。

  突发奇乡:突然产生一种奇特的想法。

  五、完成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古诗导入

  出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同学们,歌颂母亲一直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歌颂母亲的文章《第一次抱母亲》。

  二、导入教学

  1、出示歌德的话1: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

  自己读,个别读。

  你懂得这句话的意思吗?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你要读书,就要很好地去思考,字面上包含的意思要琢磨清楚,还要读出文章中暗含着的意思。这就一定要用心去想,想,不仅是思考,而且要包括想象。这是上课前老师送给大家的读书要则,希望今天上课时大家能够照着这句话说的去做。

  2、读课题。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

  2、注意到“赶紧”这个词语了吗?读出它的意思来。

  我为什么要“赶紧”说?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是啊,我“赶紧说”,不仅是速度快,更表达我不想让病中的母亲吃力地起床,对母亲的体贴。和后面我抱母亲的一句话连起来,再读。

  “妈”喊响一点,表达一种急切,“你别动,我来抱你。”表示动作的词语刻意注意地用声音表达它的意思一点,就可以读得更进入角色!

  3、看到我这样抱母亲,护士责怪起我来了,个别读一读护士说的两句话。评一评,有没有表达责怪的意思?再读一读。

  4、母亲的话应该怎么读呢?个别读,说说为什么这样读?(母亲病得很厉害,翻身下床都不行,都很吃力,说话还有力气吗?)

  5、读书要思考,读书的眼睛看到纸的背后。

  6、个别分角色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1、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2、从“竟然”这个词语中你读出了什么意思?(出乎意料,责怪自己多母亲太不关心了,难过)

  3、你还可以从课文的什么地方体会出来?

  出示: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A、个别读

  B、想象一下,瘦弱的母亲的肩头挑着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是怎样的情景?指导学生说一说。

  C、母亲除了每天要挑起100多斤的担子还有别的担子吗?(她要把我和妹妹辛辛苦苦养大,还有各种各样复杂的家务劳动。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她瘦弱的肩头曾经担负起多少重担啊!)

  D、我们长大了,已经可以干活了,但是要是有重的家务劳动,或者是背重的东西,母亲还是叫我们放下,她自己来干,这是为什么啊?

  E、出示: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

  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师:这就是“重担”的含意。同学们,“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说的是母亲养育儿女的艰辛,“儿病痛在娘身上,调理汤药不离身。”说的是母亲在儿女生病的时候的焦虑和对儿女的照料。“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母亲为了教育子女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说的是母亲对远行的儿女的体贴和牵挂。同学们,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爱与责任!

  F、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看

  “翻山越岭”这个词,母亲仅仅是翻过那真实的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母亲用那孱弱的肩头,带着我们带着我们全家度过生活中的一个个难关,在许许多多的风雨之中给我们带来一片晴朗的天空。)

  G、同学们,这就是用另一只眼睛看到课文的背后!

  H、就是母亲,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走过了多少曲折的、不*坦的道路。母亲付出多少啊,当我们这样理解“翻山越岭”的时候,当我们这样理解“重担”的时候,当我们理解翻山越岭的时候,我相信能把这段话读得更好,读得更有情谊。指导读句段“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4、所以我愧疚啊,难过啊,再来读这两句话。

  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5、接读:护士动情的说:————

  母亲笑了笑说:————

  护士把旧床单拿走,铺上新床单,又很小心地把边边角角拉*,然后回头吩咐我:————

  6、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A、同学们,母亲付出那么多,护士夸她,她笑了笑说:“提那些事情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从母亲的表情,从母亲的话当中,你看出了什么?

  B、所有母亲都是这样做的。母爱是最无私的,是最伟大的,有人说,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大的是胸怀。其实不然,比天空还大的是母亲的胸怀!这就是母亲,这就是伟大的母爱!

  C、同学们,你从“哪个”这两个字,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吗?你想到了什么?

  三、学习第三段

  1、这时候,我突发奇想,想抱母亲入睡,在护士的劝说下,母亲终于同意。看,如小时候母亲抱我一般,我抱着母亲入睡。

  2、看到母亲眼角流出的泪水吗?这是什么样的泪水?是幸福的?是激动的?还是别的?你是怎么想的说一说。

  3、母亲的泪水是欣慰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是又苦又甜的泪水。(边说边板书:无数次)当我们回忆小时候母亲曾经无数次抱我们,当我们把这两个词语放字一起,(板书:母亲无数次抱我)作者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动,那么幸福,那么甜,可是,小时候母亲对我们抱过无数次,当我们把这两个词放到一起的时候,你想对自己对母亲说句话吗?说说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4、你想知道老师此时此刻最想说什么话吗?你们学过孟郊的一首诗吗?老师此时此刻最想说的是诗中的哪一句话?

  5、出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齐读

  6、拿出笔,把这句诗写在书上,咱们一起写。师板书: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7、这是课文中最感人的一段,一起来读一读。

  四、总结课文

  1、今天我们读《第一次抱母亲》一文,用一只眼睛读课文,用另一只眼睛感受天下所有母亲无畏、博大、无私的胸怀。我们像哥德说的那样,用两只眼睛去读书,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我们的母亲是应该得到我们的崇敬和爱戴的,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深深记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下一节课,我们要继续投入我们的感情,把课文读地更好,并要写一写自己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五、板书设计:

  13 第一次抱母亲

  母亲无数次抱我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我的第一次”教学设计3篇(扩展2)

——《第一次》作文教学设计3篇

《第一次》作文教学设计1

  习作要求:

  1、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把重点情节说具体。

  2、在说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感受,讲清楚从中得到的启示。

  设计理念:

  学生写作文时,常常出现没有新鲜的材料可写,总觉得自己的生活过于*淡,生活中很少发现令自己感动的人和事,长期如此,学生自己对生活的敏感性就钝化了。所以本节课以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第一次”为主,由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让学生自由练说,激发学生交际的需要。通过聊天的方式来进入学生的生活,即创设课堂情境,主要通过语言的刺激来达成学生有情可抒、有话可写的目的,让学生感受到,写文章,其实就像说话一样简单。

  设计目标:

  1、激发学生交际的需要和习作的欲望,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

  2、指导选材,让学生写出富有个性的习作,感受与众不同的快乐。

  3、指导学生在交际的过程中把故事叙述具体、清楚、明白。

  4、鼓励学生欣赏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运用多种评价手段,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入题,自由练说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是我们的第一次见面。面对我这样一个第一次见面的陌生老师,大家有什么想对我说的(想问的)?

  2、提示课题

  师:人生总会有许多第一次,翻开我们成长的书本,一页又一页,记载着我们童年的点点滴滴——第一次迈出蹒跚的步伐、第一次背着书包上学校、第一次独自一人出远门……不同的第一次常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有成功,有失败;有欢笑,有泪水……今天老师就想和大家聊一聊关于 “第一次”的故事。

  (板书课题)

  在你经历过的第一次中,哪一次让你至今想起来都记忆犹新?能不能用一句话说一说是什么样的经历?

  设计说明:

  与学生聊天交流,引入“第一次”,这是初次进行选材指导。为避免内容老套,没有新意,举例拓宽学生说话的思路,不仅激发了学生说的欲望,也让他们说话的内容具有了一定的新颖性。由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让学生自由练说,激发学生交际的需要。

  二、全员参与,分享难忘经历

  1、学生小组交流

  师:回忆起自己第一次的经历,同学们都有说不完的话,下面请你选择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回忆事情的经过,回想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真实感受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试着说一说。想一想,怎样才能使你的故事吸引别人呢?

  启发学生明确“讲故事”的要求:

  (1)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把重点情节说具体。

  (2)在说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感受,讲清楚从中得到的启示。

  设计说明:

  这个环节是对学生进行再次选材与习作内容具体化的指导。

  小组交流可以避免课堂成为少数“精英”的对话,使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和交流中来。学生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积极参与其中,不仅了解到了学生交流中动态生成的情况,也可以相机对其口语表达进行个别指导。

  2、自主板书习作题目

  师:同学们聊得真热烈,现在老师请大家把你们刚才在组里讲得“第一次”的故事题目写在黑板上,展示给大家看,敢吗?

  设计说明:

  每个人都有表现的欲望,此环节给每位同学参与和表现自我的机会,同时为下面的“点播会”活动做准备。

  3、“故事点播会”

  师:下面咱们进行一个有趣的“故事点播会”,大家想玩吗?

  规则:每个人可以从黑板上的故事题目中点播自己喜欢的“第一次”故事,采用互相点、自己点、推荐点等形式,点到谁的题目谁来讲,要求听的同学认真听,听完做点评。

  设计说明:

  集体交流,以“故事点播会”这一新鲜的形式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可以使讲的学生把自己对习作的构思以及故事的主要内容交代清楚。这样既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又为后面的书面表达作了铺垫。听的学生可以通过评价,学习他人写作的经验,可谓一举三得。此过程生成性比较强,根据实际情况紧扣本次习作训练重点,教师引导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将习作指导穿插其中。

  4、小结:简单点评刚才的故事会。

  三、自主拟题,构思个性化命题

  1、指导拟题

  师:标题是文章呈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好的标题犹如一双美目,使文章顾盼生辉,可以达到第一眼就打动读者的效果,因此,拟一个好题目是非常重要的。选好材料的同学请你根据自己的材料,为自己的作文起一个有创意有个性的题目,看能不能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可以不用“第一次”,给大家一分钟时间考虑。

  根据课堂情况,指导学生如何拟题:1点明中心;2归纳事件;3点明线索;4激起读者想象空间;5充满诗情画意;6形象深刻。

  2、展示个性化题目

  展示过程中简单点评。

  设计说明:

  拟题就是话题作文的开端,如若拟一个让人心动的题目,看了能让人的眼睛为之一亮,那么这篇作文无疑会赢得别人的青睐。最后一个拟题指导的环节,重点在于让学生明确题目在文章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同时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命题指导。另外可以通过题目的展示环节给没机会在课上交流的学生提供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参与交际的快乐。

  3、布置作业

  师:听了大家的题目就很想看到你们的故事,请大家把你们 “第一次”的故事,用笔记录下来吧,下节课我们把它分享给同学和老师!

  第二课时

  一、导语

  1、刚才我们围绕“第一次”这个主题进行了写作,老师大体看了一下,大家写的都不错,

  同学们的选材范围很广泛,思路也很开阔,能运用我们手中的笔,写出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看来只要大家有话想说,有事情想记录,写起记叙文来问题不大。这节课,我们要进行这篇作文的讲评。

  2、评改总要有个标准,根据这次作文的要求,你认为今天这个主题的作文,怎样才是一篇好作文?(学生讨论、汇报)

  设计说明:

  上课伊始,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任务,同时有意识的再强调一次本次写作的要点,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评改部分

  1、下面我们开始展示自己的作品,谁愿意第一个把自己的“大作”分享给大家?

  2、学生读作品,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全班围绕本次习作重点进行评改,让学生在听和评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本节课的习作重点是什么。

  设计说明:

  教师把自己的“教”融入到学生的“学”之中,通过“组织”“引导”“提升”“参与”“点评”,重点调控课堂学生学习进程和气氛,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按一定章法的进行批改既能让学生的作文可以有更多的阅读人群,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批改别人的作文而明白自己作文的长处与不足。

  3、学生自评自改,根据刚才的交流,对自己的作品再次进行修改。

  4、再次请刚才存在习作中不足的学生展示自己的修改稿,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设计说明:

  通过对比,可以体现修改的重要性,进一步体会写作要点,同时在激励和肯定中,给予自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教师小结

  好文章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希望大家把自己的作品修改好,送给老师做礼物!


“我的第一次”教学设计3篇(扩展3)

——我的第一次教学设计

我的第一次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第一次”的回忆,学会有条理的叙事。

  2.通过心理、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把事情写具体,表达“第一次”的独特感受。

  3.通过学生的自我表达、师生评议,清楚如何写好本次作文。

  教学重、难点

  把“第一次”的经历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哆啦A梦的时光机,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着时光机,回到过去,一起去找一找曾经的那个你。好不好?(出示课件)

  师:通过这些照片上的信息,我想,一定勾起了你对曾经的“第一次”的回忆。同学们,那一个个不同的第一次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有成功、有失败、有欢笑、也有泪水????但无论怎样都是那样的令我们难以忘记。

  今天,就以“我的第一次”为题,记录你那美好的瞬间---板书

  二、生活再现

  1、引起回忆:

  师:在你经历过的第一次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次?为什么?

  生自由说。(2至4个)

  2、小组讨论交流: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回忆起自己的第一次的经历依然是那样津津有味,下面请你选择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和同学们具体地说一说事情的经过,以及从中得到的感悟或启示。在说之前,请你先自己好好地回想一下,再与小组内同学交流。。

  3、全班交流、评议:

  师:同学们聊得真热烈,谁愿意把自己最难忘的第一次与全班同学分享?指名交流。看他是否将事件过程讲清楚了?说出自己的感受,表达出自己的感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适时板书)

  4、师总结:

  师:同学们不仅听得用心,还谈出了自己的感受和看法。那么,怎样才能把你的“第一次”写的绘声绘色,并且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集体交流。(总结写法。)

  三、笔下生花:

  师:人生中有很多第一次,一个个第一次,就像一个个脚印,印在我

  们成长的道路上。是我们弥足珍贵的记忆,是生命里不会磨灭的痕迹,是岁月中不会湮灭的乐章。那么现在,就请同学们把你奋勇的思路,化作你笔下优美的文字,尽情的写一写你心中的`“第一次”吧。

  1、出示习作要求

  师:看习作要求,看一看要我们做到哪几点?(出示课件、生读) ①按事情发生的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2 ②借助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以及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把事情写具体。

  ③写出“第一次”的独特感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独立成文(师巡视、个别指导)

  3、组内评改

  四、成果展示:

  1、生宣读自己的作文

  2、师生评议

  3、自我修改

  五、百花齐放:

  六、课堂小结:

  师:回首过去,无论第一次给了你快乐,还是悲伤,都给了你一次意义非凡的人生体验,都将成为你生命中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展望未来,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等着你去探索和发掘。所以,这就需要你有足够的勇气去不断尝试更多的人生“第一次”。

  板书设计:

  我的第一次

  写清楚:起因、经过、结果

  写具体:描写、修辞

  表真情:第一次


“我的第一次”教学设计3篇(扩展4)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10篇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一个字只识不写。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自主提问探究文章大意。

  2、通过练笔歌颂母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教师讲述《乌鸦反哺》的故事,学生边听边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2、全班交流。

  3、是呀,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板书课题,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4、齐读课题。学生就课题质疑。

  二、初读

  1、提出自读要求:

  (1)先读读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读准字音。

  (2)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读准生字词。

  (3)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自读,指名读。

  通过课前预习,你在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上有什么收获?

  (2)齐读生字词。

  (3)通过课前预习,你弄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互相交流、补充。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纠正。

  自己再认真读。小组读,男女生分读。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自己先想一想,再与同桌商量商量。

  3、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补充、纠正。

  4、指名正确说课文的内容。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认读生字。

  2、哪些字难写?关键笔画在哪儿?

  3、范写生字。

  4、学生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上课之前,播放《心中的故事》的歌碟,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热爱母亲,赞美母亲的感情,以形成共鸣。

  一、复习

  1、同学们,这首歌是歌颂谁的?

  是的,这首歌是蔡国庆演唱的一首歌颂母亲的歌,叫做《心中的故事》。歌颂母亲是千百年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歌颂母亲的文章。

  二、新授

  1、学生齐读,整体感知文章。

  拿出笔来,勾画与课题有关的句子,再读一读。

  (1)你们感受到什么?请用两个字来概括。(母爱┅┅)

  (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讨论感悟。

  (1)交流自己勾画的语句。

  (2)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3)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老师出示投影:

  a.“我”望着母亲瘦小的脸,愧疚地说:“妈,我对不住你啊!”这里为什么说“我”对不住妈妈?

  b.“我”为什么会突发奇想,要抱着母亲睡觉?

  (4)在学生说的时候,相机指导用“轮流”、“翻山越岭”说一句话。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6)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3、文中的“我”都是大人了,还想出了用抱母亲睡觉的方式来报答母恩。那么你们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感恩呢?

  (可提到为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

  三、读写拓展

  1、你们肯定也有这样一段心中的故事,能不能拿起手中的笔,将你与妈妈相处中最让你感动或是记忆最深刻的那段场景、那个画面,用一段话描述出来吗?

  2、学生书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互相交流,选几篇写得较好的文章实物投影,并让作者自己声情并茂地朗读。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学了这课,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现在让我们再重温一下这感人的课文。

  2、配乐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拓展练习

  1、课前,你们已经收集了不少歌颂母亲的诗歌、短文或歌曲,带来了吗?

  2、互相交流。

  3、谈自己的感受。

  三、读写拓展

  1、交流得真好,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那恩重如山的母爱,我们难道不想送点礼物给妈妈?

  2、各人编一首诗或儿歌写在卡片上,送给妈妈。

  3、创作成果展示。

  4、是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愿天下母亲健康、快乐!

  板书设计

  13.第一次抱母亲

  难过→愧疚→崇敬、爱戴

  母爱伟大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第一次抱母亲》课文重点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发现母亲的身体很轻,不由得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侯母亲抱自己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课文重点记叙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时的情景,表达了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

  二、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

  3、 学生能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4、 学生通过创作诗或儿歌来歌颂母亲。

  5、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三、教学重难点:

  1、 学生通过自主提问探究文章大意。

  2、 通过练笔歌颂母亲。

  四、教学准备:

  xxx

  五、教学时间: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

  一、导入课文

  1、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同学们,你们听出这首歌是歌颂谁的吗?

  2、歌颂母亲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歌颂母亲的文章。

  3、板书课题,读题

  4、读了课题,你想要了解些什么或者你心里有些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

  1、带着这些问题,自己读一读课文,要求:先画出生字新词,根据课文后面的生字表读几遍再读课文。

  2、检查朗读情况:个别读,小组读,涉机纠正错误的读音,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和流利。

  三、理清层次

  1、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自然段写“我”抱母亲,其它的自然段又是写是什么的?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课文的意思。

  2、交流:课文哪些内容是写“抱母亲”?

  3、分段,概括大意:

  一(1)“我”抱起母亲换床单,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

  二(2-3)“我”告诉护士,“我”记忆中的母亲总是挑着重担翻山越岭,总以为母亲力大无穷,却不知道母亲以80多斤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三(4-5)“我”突发奇想,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抱着母亲入睡,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内容,要把主要的人和事说清楚。

  四、学习字词

  1、读准课文后面的生字以及词语。

  2、理解:

  愧疚:心里惭愧不安。

  突发奇乡:突然产生一种奇特的想法。

  五、完成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古诗导入

  出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同学们,歌颂母亲一直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歌颂母亲的文章《第一次抱母亲》。

  二、导入教学

  1、出示歌德的话1: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

  自己读,个别读。

  你懂得这句话的意思吗?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你要读书,就要很好地去思考,字面上包含的意思要琢磨清楚,还要读出文章中暗含着的意思。这就一定要用心去想,想,不仅是思考,而且要包括想象。这是上课前老师送给大家的读书要则,希望今天上课时大家能够照着这句话说的去做。

  2、读课题。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

  2、注意到“赶紧”这个词语了吗?读出它的意思来。

  我为什么要“赶紧”说?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是啊,我“赶紧说”,不仅是速度快,更表达我不想让病中的母亲吃力地起床,对母亲的体贴。和后面我抱母亲的一句话连起来,再读。

  “妈”喊响一点,表达一种急切,“你别动,我来抱你。”表示动作的词语刻意注意地用声音表达它的意思一点,就可以读得更进入角色!

  3、看到我这样抱母亲,护士责怪起我来了,个别读一读护士说的两句话。评一评,有没有表达责怪的意思?再读一读。

  4、母亲的话应该怎么读呢?个别读,说说为什么这样读?(母亲病得很厉害,翻身下床都不行,都很吃力,说话还有力气吗?)

  5、读书要思考,读书的眼睛看到纸的背后。

  6、个别分角色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1、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2、从“竟然”这个词语中你读出了什么意思?(出乎意料,责怪自己多母亲太不关心了,难过)

  3、你还可以从课文的什么地方体会出来?

  出示: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A、个别读

  B、想象一下,瘦弱的母亲的肩头挑着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是怎样的情景?指导学生说一说。

  C、母亲除了每天要挑起100多斤的担子还有别的担子吗?(她要把我和妹妹辛辛苦苦养大,还有各种各样复杂的家务劳动。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她瘦弱的肩头曾经担负起多少重担啊!)

  D、我们长大了,已经可以干活了,但是要是有重的家务劳动,或者是背重的东西,母亲还是叫我们放下,她自己来干,这是为什么啊?

  E、出示: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

  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师:这就是“重担”的含意。同学们,“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说的是母亲养育儿女的艰辛,“儿病痛在娘身上,调理汤药不离身。”说的是母亲在儿女生病的时候的焦虑和对儿女的照料。“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母亲为了教育子女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说的是母亲对远行的儿女的体贴和牵挂。同学们,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爱与责任!

  F、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看

  “翻山越岭”这个词,母亲仅仅是翻过那真实的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母亲用那孱弱的肩头,带着我们带着我们全家度过生活中的一个个难关,在许许多多的风雨之中给我们带来一片晴朗的天空。)

  G、同学们,这就是用另一只眼睛看到课文的背后!

  H、就是母亲,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走过了多少曲折的、不*坦的道路。母亲付出多少啊,当我们这样理解“翻山越岭”的时候,当我们这样理解“重担”的时候,当我们理解翻山越岭的时候,我相信能把这段话读得更好,读得更有情谊。指导读句段“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4、所以我愧疚啊,难过啊,再来读这两句话。

  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5、接读:护士动情的说:————

  母亲笑了笑说:————

  护士把旧床单拿走,铺上新床单,又很小心地把边边角角拉*,然后回头吩咐我:————

  6、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A、同学们,母亲付出那么多,护士夸她,她笑了笑说:“提那些事情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从母亲的表情,从母亲的话当中,你看出了什么?

  B、所有母亲都是这样做的。母爱是最无私的,是最伟大的,有人说,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大的是胸怀。其实不然,比天空还大的是母亲的胸怀!这就是母亲,这就是伟大的母爱!

  C、同学们,你从“哪个”这两个字,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吗?你想到了什么?

  三、学习第三段

  1、这时候,我突发奇想,想抱母亲入睡,在护士的劝说下,母亲终于同意。看,如小时候母亲抱我一般,我抱着母亲入睡。

  2、看到母亲眼角流出的泪水吗?这是什么样的泪水?是幸福的?是激动的?还是别的?你是怎么想的说一说。

  3、母亲的泪水是欣慰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是又苦又甜的泪水。(边说边板书:无数次)当我们回忆小时候母亲曾经无数次抱我们,当我们把这两个词语放字一起,(板书:母亲无数次抱我)作者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动,那么幸福,那么甜,可是,小时候母亲对我们抱过无数次,当我们把这两个词放到一起的时候,你想对自己对母亲说句话吗?说说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4、你想知道老师此时此刻最想说什么话吗?你们学过孟郊的一首诗吗?老师此时此刻最想说的是诗中的哪一句话?

  5、出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齐读

  6、拿出笔,把这句诗写在书上,咱们一起写。师板书: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7、这是课文中最感人的一段,一起来读一读。

  四、总结课文

  1、今天我们读《第一次抱母亲》一文,用一只眼睛读课文,用另一只眼睛感受天下所有母亲无畏、博大、无私的胸怀。我们像哥德说的那样,用两只眼睛去读书,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我们的母亲是应该得到我们的崇敬和爱戴的,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深深记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下一节课,我们要继续投入我们的感情,把课文读地更好,并要写一写自己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五、板书设计:

  13 第一次抱母亲

  母亲无数次抱我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探究,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3、联系生活,组织学生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感受最深、记忆深刻的片段。

  4、自编一首诗或儿歌写在老师已准备好的卡片上,作为贺卡送给妈妈。

  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会伟大的母爱

  2、通过练笔歌颂母亲,激*感,训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投影片,带花边的卡片。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歌曲。

  一、导入

  1、同学们,听着熟悉的歌曲,我们的心中涌动着一股暖流.每一个人,无论走到那里都放不下自己的母亲。歌颂母亲是永恒的话题。我们以前就学过有关歌颂母亲的课文,还记的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一次抱母亲》。请大家齐读课题。

  (设计思路:通过歌曲激情,通过谈话让学生回顾学过的课文营造了一种和谐的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情绪,为进入新课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母亲生病住院,护士要换床单,母亲不能下床,便有了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可作者没想到母亲这么轻,差点摔倒。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轻声朗读第2-3自然段,找出描写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后的心情的语句。

  二、合作探究,体悟情感

  (一)体悟难过

  1、学生朗读第2-3自然段,找画描写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后的心情的语句。

  2、学生交流。师投影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很难过。”(师板书“难过”)

  3、激疑:儿子和母亲生活了几十年,竟然不了解母亲,是因为他的心中没有母亲?是这样的吗?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再次进入课文,深入了解母亲的形象)

  4、学生交流。体会儿子的难过与母爱的伟大。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抓住住手拉,背背,肩挑,翻山越岭等词体会母亲的坚强与伟大。

  指名学生朗读欣赏令自己最感动的句子。

  5、师总结指导说话:读到这里,我们已经被母亲的坚强而感动了,现在了解了儿子为什么会感到难受了吗?生自由交谈自己的感受。

  (设计思路:通过对学生的追问,感悟,进一步推动学生的深入思考,引导学生由表及里,深入文字,揣摩人物的言行,正确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感恩母亲

  1、激疑:母亲虽然瘦弱,但却表现的如此坚强,不能不让人感叹母爱的力量。这力量实在是太伟大了,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就不用说那亲生体验的儿子了。

  (1)回顾课文,儿子开始抱母亲只是为了方便护士换床单,可是,等床单换好以后,为什么还要突发奇想,要抱着母亲入睡呢?

  (2)齐读第二处抱母亲的句子。体会儿子难过、愧疚的心情。

  (3)激疑:母爱是伟大无私的,它不仅感动了作者,也让护士感动了,引读:护士

  也动情地说:————。但是,母亲呢?

  (4)投影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生自由交谈。

  2、激情:母亲是坚强的,母亲又是伟大的,她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让我们苦着

  累着。而我却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承受着那

  么重的担子。如今,母亲病了,病得不轻,连转身下床都很吃力。对此,我的

  心中充满了深深地内疚。我望着母亲瘦小的脸,愧疚地想对她说——(师板书

  “愧疚))

  师:望着母亲瘦小的脸,让我们深情地对母亲说一声……

  (指名说两次)

  3、师:所以我就突发奇想,要抱着母亲入睡。于是,在我们的眼前就出现了先前的那一幕……

  (1)师投影出示最后一段的内容:

  我决定抱一抱母亲,就像母亲无数次抱我一样,为了让母亲入睡,护士不忍

  离去,就在边上看着。我以为母亲睡着了,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

  流下来。(教师配乐深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2)母亲的泪水是母亲因为病痛而流下的吗?这是怎样的泪水?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入情如境,发表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的感情积淀,让学生从各自的`理解所进行的角度进行论说,在分享中丰富自己的想法)

  (3)师:小时候,母亲从无数次的抱过我,而这仅仅是我第一次抱母亲,却给了母亲无比的激动和幸福,这是幸福的泪水,这是激动的泪水,让我们再读一读,让我们这个画面留住,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脑海里。生齐读。

  3、自由表达,加深体验

  (1)激疑:如果你是旁边的护士,看到了这样的情景,你会对儿子说些什么?又会对母亲说什么?

  (设计思路: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对于子女伟大而无私的爱心,感受儿子动人的孝顺之情,进一步加深情感体验)

  (2)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读一读本段。

  三、联系生活,表达情感、总结课文

  1、这节课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无私博大的母爱。此时此刻,你们一定也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的母亲。朝夕相处之中,母亲为我们付出了多少爱呀!我们难道不想送点礼物给妈妈吗?现在请同学们来编写一首诗或者儿歌或一句话写在卡片上,送给妈妈。(板书无私博大)

  2、生练写展示结果

  3、请大家把这份心意卡,轻轻地放在她的床头,她一定会非常感动的。请大家永远不要忘记这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愿天下所有的妈妈幸福安康。

  (设计思路:发挥语文学习的情感功能,让学生懂的孝顺的美德,学会做人)

  四、作业设计:

  1课外阅读:.古往今来多少文人贤士都用优美朴实的语言歌颂母爱,赞美母亲,课后大家可以找几篇相关的文章来读一读。

  2、小练笔: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有关和母亲相处的文章。

  板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4

  一、教材分析:

  课文重点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发现母亲的身体很轻,不由得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侯母亲抱自己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课文重点记叙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时的情景,表达了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

  二、课时安排:两课时

  三、学习目标:

  (1)学会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合作、探究,品味重点词、句、段,受到强烈的感恩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自主提问、自主阅读探究文章大意。

  2、理解母亲肩上的“重担”的含义。

  3、联系上下文理解“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朗读配乐: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理清课文的层次并学习课文字词。

  3、读中思考,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

  一、扣题深化,读出感情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跟老师一起写课题:第一次抱母亲(指导:“第”是竹字头的“第”,“抱”上面的横折钩短一些。)

  当你第一次看到这个课题的时候,你想到了哪些问题?(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读书就要这样,从题目开始读起。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对题目的思考,我们往往可以猜测到文章的大意和表达的中心。)

  二、初读课文,质疑词语;

  接下来,我想请一些同学读读课文,检查一下昨晚的预习情况,看看通过预习,咱们同学是不是把字音读准了,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了。其他同学带着这两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抱母亲?抱母亲时作者有什么感受?)认真听读课文,划出能解答这两个问题的有关词句。

  三、评价朗读,汇报交流。

  评价一下刚才的朗读情况。重点要强调一些字,句子的读法。

  1、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有两个原因,(板书:换床单,报母恩。)

  2、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有什么感受?

  ( 难过、愧疚)板书。解释愧疚。(“愧”是惭愧,“疚”是不安,甚至有些痛苦。惭愧、不安,就是“愧疚”,)理解“翻山越岭”,越的写法。仰(yǎng)面的读法。“背(bèi)上背(bēi)着妹妹”。 三、理清文脉

  1、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自然段写“我”抱母亲,其它的自然段又是写是什么的?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课文的意思。

  2、交流:课文哪些内容是写“抱母亲”?

  3、分段,概括大意:

  一(1)“我”抱起母亲换床单,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

  二(2-3)“我”告诉护士,“我”记忆中的母亲总是挑着重担翻山越岭,总以为母亲力大无穷,却不知道母亲以80多斤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三(4-5)“我”突发奇想,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抱着母亲入睡,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内容,要把主要的人和事说清楚。

  四、学习字词

  1、读准课文后面的生字以及词语。

  2、理解:

  愧疚:心里惭愧不安。

  突发奇乡:突然产生一种奇特的想法。

  3、、指导书写 脖 摔 翻 瘦

  五、作业布置:

  1、每个字组三个词 2、朗读课文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5

  一、谈话导入

  有一个人,无论走到那里都放不下你,这个人就是你的母亲。歌颂母亲是永恒的话题。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细读探究

  1、通过上午的学习,我第一次抱母亲的原因是什么?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是什么?

  (1)学生快速浏览回顾文章

  (2)学生说:我是突发奇想地抱母亲。(这是你的感受,还有其他的吗?)

  学生说:那天母亲生病了,我抱了自己的母亲。

  (3)我第一次抱母亲有什么感受吗?

  学生说:在我的记忆中,母亲……(这是你的记忆中的,内心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说: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电脑出示:这句话,指名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学生说:我们没有想到这么轻,我对母亲的关爱不够,母亲对我却很好。

  学生说:我以为母亲很重。

  2、还有哪些地方能够看出我以为母亲很重?

  学生说:左手……差点仰面摔倒。

  学生说:母亲天天都要挑这样的担子。

  学生说:我以为我妈有一百多斤。

  学生说;没有想到她能挑一百八十多斤的担子。

  3、为什么作者会认为自己的母亲很重吗?

  (1)学生说;手里拉着我,还要挑着一百多斤的担子

  (2)通过这句话,你们能看出什么?

  课件出示:在我的记忆中……

  (3)师生交流

  (4)同学们想像一下,一个八十多斤的人,挑着一百多斤的担子,你们能感受到什么?

  (5)师生交流。还能体会到什么?(她有坚强的意志、十分关爱我们。)

  4、我们长大以后呢?

  (1)指名读:课件出示: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2)大家读读这句话,你们体会到什么?

  学生说:母亲非常爱我们,心疼我们。

  学生继续说。

  同学们在这句话中,有两个担子,这两个担子的意思一样吗?

  (第一个担子就是指挑的担子,第二个担子指的是养育我们的担子,保护我们,天天烧饭、洗碗……)

  同学们这些都是母亲的担子,母亲的担子多重啊!

  5、同学们,“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游子……”出示相关的文字和图片,教师讲解,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母亲的时候,这样感受母亲的时候,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自己先读一读。

  (1)学生自读

  (2)指名读——再这名读

  (3)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么轻,我心里为什么要这样难过呢?

  (4)学生说;因为从小到大,都没有关心过母亲。学生说理由。

  (5)母亲用80多斤的身子承受一百多斤的担子,一直在我们操劳。

  (6)母亲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我们却没有为母亲做些什么?

  6、所以作者很愧疚,而母亲是怎样看待她所做的一切的呢?默读第三自然段

  (1)学生说;提那些事情干什么?哪个不是这样过来的?

  (2)课件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同学们看看这位母亲的语言和表情,她是个什么样的母亲?

  (3)大家看看这个词语“哪个”?想想你们的母亲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行为呢?

  (4)师生交流(随机出示20x感动*年度人物田世国的颁奖辞,教师配乐朗诵)

  7、同学所有的母亲都是这样做的……多少个清晨当我们还在睡梦中的时候,母亲已经开始忙碌了,多少个中午我们的母亲急急忙忙地赶到学校接我们,多少个傍晚,妈妈工作了一天,她还要赶到菜场去为我们的食物忙碌着,多少个夜晚,妈妈劳累了一天,为我们检查作业,甚至晚上盖被子。

  同学们这就是爱啊,这就是母爱啊!此时的作者也想到了这样一幕,让我们一起去抱母亲吧:

  (1)我决定抱一抱母亲,就像母亲无数次抱我一样,为了让母亲入睡,护士不忍离去,就在边上看着。我以为母亲睡着了,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

  (2)母亲的泪水是怎样的泪水?

  学生说;这是兴奋的泪水、幸福的泪水、这时高兴的泪水,这是感动泪水。这是爱的泪水……

  (3)教师板书:无数次抱我

  (4)小时母亲无数次地抱我,而我抱了一次母亲,她就如此感动。现在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听着音乐,把你此时的感受写下来。

  (5)有感情地把自己的感受读给大家听:母亲为我付出的很多,我为母亲做得很少。我们现在应该好好学习,长大报答母亲,我们不应该无理取闹了。

  (6)我想说的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三、拓展训练

  1、老师此时还想说这样一段话:电脑出示

  最爱是你(献给我的母亲)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的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你愿意用自己的医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地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叫《母亲》,这种爱,叫母爱。

  如果说因为忙碌和粗心,我们忽略了*时对母亲的问候和关心,无论如何,别忘了在3月8日那天买上一束康乃馨,哪怕是一句感恩的话语……

  2、同学们,你们此时愿意拿出笔来写上一句你们对妈妈感恩的话语吗?请动笔写写吧。(《烛光里的妈妈》)

  3、学生练笔

  学生说:亲爱的妈妈,我一定会在长大的时候好好报答你。

  学生说:妈妈对我的爱就像“万丈深渊”……(这是多么“恰当”的一个说法啊?)

  请大家永远不要忘记这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愿天下所有的妈妈幸福安康。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6

  上课之前,播放《心中的故事》,以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热爱母亲,赞美母亲的感情,以形成共鸣。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听出这首歌是歌颂谁的吗?“妈妈”很好,这首歌是蔡国庆演唱的一首歌颂母亲的歌,叫做《心中的故事》。歌颂母亲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歌颂母亲的文章。

  二、教学步骤

  1、学生齐读,整体感知文章

  老师提出要求:拿起笔来,将你认为应该勾划的地方分别用各种符号勾划出来。

  2、老师提问

  (1)你们感受到了什么?请用两个字来概括。

  (2)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如:按六要素来归纳。时:母亲生病后地:在医院里事情的起因:“我”错以为母亲的体重不轻

  经过:从而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最后为报答母恩,也想抱一次母亲睡觉

  结果:母亲也被感动了。

  3、学生将勾划的内容拿出来交流。

  先在小组之间交流。

  (1)学生认为写得好的地方,好在哪里?

  (2)学生有没有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在班上讨论。

  (3)学生认为问题较好并且自己知道答案的,也可以先考全班同学,然后一齐分享。

  4、老师设置问题,学生讨论做答

  (1)我望着母亲瘦小的脸,愧疚地说:“妈,我对不住你啊!”这里为什么说“我”对不住妈妈?

  (2)“我”为什么会突发奇想,要抱着母亲睡觉

  5、既然作品中的“我”都是大人了,还想出了用抱母亲睡觉的方式来报答母恩。那么同学们你们说说,用你们现在能做到的方式,你会怎样“感恩”呢?

  6、读写拓展

  你们肯定也有这样一段心中的故事,能不能够拿起笔来将你与妈妈相处中,最让你感动或是记忆深刻的那段场景、那个画面,用一段话描述出来。

  7、学生写好后同桌交流,然后选几篇较好的实物投影。让作者自己声情并茂地朗读。

  8、读写拓展

  这节课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我们难道不想送点礼物给妈妈吗?好:现在我请各位小诗人来编写一首诗或者儿歌写在卡片上,送给你妈妈。

  9、学生创作成果展示

  三、小结:

  唐代诗人孟郊曾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那么我们就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妈妈,好不好?今天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7

  一、交流感受,触*感

  1、母亲,一个伟大的名字;母爱,一个永恒的话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13课,来了解母亲。(生齐读课题)。

  同学们,老师告诉你:强调不同的词语,读出来的意思也不一样。你再来读读这个题目,你可以读出几种意思呢?

  (强调第一次:从来没有抱过母亲,初次体验。

  强调抱:这个姿势很特别,小孩子才会用这个词语。

  强调母亲:抱得不是别人,而是母亲,一个生我养我的人。)

  根据你的理解,我们再次读一读课题。

  2、打开书,自己大声地读一读课文,可以圈圈、画画、批注一下。(生读书)读完全文后,你能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吗?

  生回答。(母亲了不起,感动……)

  师:相信学了课文后,每个人不仅仅是感动,而是对母亲的由衷地敬意。

  二、精读感悟,体会情感

  1. 循题入文,探寻爱的足迹

  师:课题是《第一次抱母亲》,文中有两处直接描写了“我”抱母亲的情景,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把他们画出来,读一读。(生边读课文边找句子)

  师:大屏幕出示句子:

  (1) “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差点仰面摔到。”

  (2) “我坐在床沿上……我将她轻轻地摇动。”

  指名读这两处。短短几十字,字字含情,句句有爱,这两次抱母亲有何区别呢?(第一次重,第二次轻)为何有这样大的区别呢?包含着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来仔细品读。

  2. “轻重”对比,体会“我”的难过

  师:请大家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两个问题:

  (1) 一开始“我”在什么情况下要抱母亲?

  (2)划出“我”抱母亲的动作,你能看出“我”当时是怎么想的吗?

  生:“我”一开始抱母亲是因为母亲病了。

  生:母亲不仅病了,而且病得很重,护士来换床单,母亲连起身下床都很吃力。

  师:是啊,在这种情况下,母亲确实需要有人抱她下床,“我”这个做儿子的当然义不容辞了。我们来交流第二个问题:

  (动作词:左手托住,右手托住,使劲一抱)

  你能模仿这个动作做一做吗?

  生:从“使劲”“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可以看出,“我”当时以为:母亲一定很重。

  师:(追问)“我”以为有多重?

  生:100多斤重。

  师:可实际呢?

  生:只有89斤重。

  师:是吗?

  生:(略一沉思)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重。

  师:是啊,这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母亲可能连89斤重也没有。

  咱们同学体重超过80斤重的请举手!

  (有六、七位学生举手)

  师:天啊,母亲的体重竟然跟十岁的小学生差不多!

  课文中用一个词语表达了我知道这个真相的感情!(难过)

  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师:竟然”是什么意思?(居然、出乎意料,没想到)“我”为什么难过?

  生:“我”和母亲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一直以为母亲有100多斤,竟然不知道她这么轻,“我”太不关心母亲了,所以难过。

  “我”还难过些什么呢?

  3. 透过“回忆”,感悟母亲的无畏慈爱

  师:一起生活了几十年,“我”为什么连母亲的体重也看不准呢?

  生:(读句子)“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屏幕出示)

  师:一个字,一句话,往往就是一幅鲜活的画面,学习语文,要善于把文字想象成画面,自由读这段话,边读边想象,你能看到什么?你能听到什么?

  (大屏幕出示:连绵起伏的大山,崎岖不*的羊肠小道,一位母亲肩挑重担,带着两个孩子在艰难地走?着……?)

  师:(深情地)你看到山了吗?什么样的山?

  生:连绵起伏的大山。

  生:又高又陡的山。

  师:山路呢?

  生:山路崎岖不*,到处都是石头。

  生:山路很远,一直看不到边。

  师:你看到担子了吗?里面是什么?

  生:里面可能是玉米、小麦等粮食。

  生:还可能是喂牲口的草。

  生:是石头。(余生笑)

  师:母亲挑石头干什么呢?

  生:挑回家盖房子、垒院墙。(余生点点头)

  师:这担子有多重?

  生:(齐回答)100多斤。

  师:(追问)母亲肩上的担子只有100多斤吗?

  生:后背还背着妹妹呢!

  师:你看到妹妹了吗?(深情描述)她哭着喊着:“妈妈,我饿!”母亲会怎么说?

  生:她会说:“别哭,回到家我给你做好吃的!”

  师:此时,母亲多想“飞”回家为女儿做顿虽不丰盛,却可口的饭菜呀!可是,“我”拉着妈妈的手,使劲往后拖,边哭边说:“妈,我累了,走不动了!”

  生:母亲说:“孩子,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生:母亲笑着说:“我给你唱支你最喜欢的歌吧,这样,你就不累了!”师:(动情描述)其实,母亲比我们还累,比我们还饿,可她把委屈放在心中,把眼泪咽到肚里,面带微笑,一边翻山越岭,一边给我们唱歌。就这样走哇,走哇,走过了一个个春秋与冬夏……

  师:刚才,我们看到了坚强的母亲,慈爱的母亲。再来读这段话,告诉大家,哪些地方最能打动你的心?

  生:“年复一年”说明母亲一直这样劳累,几十年如一日。

  想象:每年春天来到的时候,青黄不接,家里没粮食了,母亲就会怎么样? 夏天来的时候,酷热难挡,蚊虫叮咬。母亲就会怎样?

  秋天来了,丰收在望,可是要下雨了,为了抢收粮食,母亲赶紧怎样?

  冬天到了,寒风凌冽,这样穷苦的家庭,没有取暖的东西。我们冻得瑟瑟发抖,母亲就怎么样?

  好不容易等到我们长大后能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叫我们放下,由她来挑,在她眼里,我们永远是孩子,永远需要她的关爱。

  生:母亲用瘦弱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吃了很多很多的苦。

  生:母亲太无私了,重活都留给自己干。

  师:你能把这份感动读出来吗?(指名有感情朗读)

  读到这里,你觉得“我”除了感动,还会有什么样的感情?(难过)

  为什么难过?(联系上下文)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8

  一、导入

  1.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的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你愿意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地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叫做——母亲,这种爱,叫做——母爱。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关于母亲和母爱的文章

  2、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自然段,了解到:母亲病重住院,由于护士要换床单,我第一次抱起自己的母亲,猛然发现——(打出句子)

  二、学习第二小节,感第二课时受文中的母亲

  1、品“竟然”

  读读这个句子,体会到什么?你是从哪个词体会到的?

  (1)“竟然”,出乎意料。

  (2)练习朗读。

  过渡: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啊?会让儿子和她生活了几十年,还看不准她的体重?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二自然段,

  ①边读边思考: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②边读边拿出你的笔,划出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在空白处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可以使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词、一个字。

  3、自由交流: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呢

  (1)辛苦劳累的母亲。

  →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①品读“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背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体会“翻山越岭”

  →什么叫“年复一年”?→读读这个词语,把你的理解读出来!

  ②想象:读着读着,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母亲翻山越岭时的一幅幅难忘的画面。在烈日炎炎,挥汗如雨的夏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先跟同桌说说吧)

  ③用心品读,“年复一年”这简简单单的4个字,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母亲是多么辛苦,劳累啊!

  (2)关爱子女的母亲。

  这还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呢?→母亲是深爱着我们的,你从哪里体会到的?出示:

  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①你想强调的是那个词语?为什么?能把你的理*进去,读读这句话吗?

  师:是啊,但逢有重担,挑水也好,担柴也罢,母亲一定会说:“孩子,快放下,让我来!”

  ②创设情境想象:“但逢有重担”,亲爱的孩子们,看看这图,想想看,这担子上,都会担着什么呢?(指名生说)

  ③这些都是看得见的重担,可是,孩子们,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还有很多看不见的重担。你再想想,母亲的肩上还会担着什么呢?面对所有这些看得见和看不见的重担,母亲一定会说:“!”

  →同学们都体会到了母亲无私的爱,把你的体会放进去,读读这句话。

  过渡:我可敬的母亲用她无私的爱给我们撑起了一个轻松的童年

  (3)坚强伟大的母亲。

  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是的,面对生活的重担,母亲用瘦弱的身躯默默地支撑了几十年,这是一位多么坚强的母亲啊。

  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直到我第一次把母亲抱起,大屏幕出示: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

  这一抱啊,抱出了多少愧疚和难过,抱出了多少个没想到啊。我“没想到———”,“没想到——”,“更没想到——”(引导学生说说作者此时的感受吗?)

  把你的感受(惊讶、感动、感恩)放进去,读读这句话。一起读。我一直以为……

  (4)朴实无华的母亲。

  (就是这样的一位母亲,当护士动情地说“大妈,你真了不起。”时,她却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在母亲看来,这些事情是怎样的?→真情是最美的语言,不用一点点的修饰!我们一齐读读母亲的话吧!

  2.齐读第2节:

  母慈子孝啊。刚才,我们走进作者的记忆深处,通过品词、读句、赏段,更深切地感受到了母亲的无私和伟大。让我们捧起课本,用心地读一次第2自然段吧。

  三、学习第四,五小节

  1.读中体悟:同学们都感受到了母亲的爱,课文中的“我”也感受到了。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想到母亲曾经无数次抱我,我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读读四、五自然段。

  →结合学生回答,启发思考:本来床单已经铺好,我应该把母亲轻轻地放上去,为什么还要好好抱一抱母亲呢?

  →小结指导朗读:

  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

  2.师生共读: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温馨的画面吧。轻轻捧起你的课本,看第5自然段。(一生读第5自然段)

  3.屏幕出示:

  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

  这是两行怎样的泪水?

  朴素的母亲,就用这么朴素的方式表达出她内心如此丰富的情感。品读着这质朴的话语,我们深深沉浸在浓浓的人间真情中。

  →儿子长大了,理解了母爱,并学会了用行动来回报母亲,这就是人世间最动人的母子情啊!让我们感受着母子间的深情,一起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于是,我又想起

  (教师朗诵小诗):

  4.片断练笔:此时,病房里安静极了,可是“我”和母亲却百感交集。

  请同学以“母亲啊,_________”或“儿子,你可知道:__________”为开头他们的心理话。

  5.引导交流。听得出,同学们已经走进了母子的内心世界,聆听到了这世间最美妙,最动人的对话。

  四、总结延伸

  再美的辞藻,也描摹不出这个名字的伟大——母亲;再多的感恩,也承载不了这份爱的厚重,母爱。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名字——母亲;我们会永远珍藏这份爱——母爱。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9

  一、板书课题,质疑导读

  1、师板书课题,生随师书空写课题

  2、教师质疑课题: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为什么要第一次抱母亲?

  生:第一次抱母亲有什么感受?母亲有什么感受?

  生: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抱母亲?

  3、师表扬具有质疑精神的学生

  二、引导初读,感知课文

  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课文,声音不一定要大,怎样读进去就怎样读?

  2、找到答案的请举手?(学生纷纷举手)

  3、明确初读要求:我最关心的是不是生字都认识了吗?课文读得通顺了吗?

  4、检查初读:

  (1)生字会读的请举手(学生纷纷举手)

  (2)现在不许开口出声,一起看这个字(教师端正书写“越”),会读的举手?

  指名读后,问:“翻山越岭”是什么意思呢?(生联系课文理解后解释:走过很多的山路)

  (3)我让大家认一个课文中最难最难的字。

  出示“愧疚”一词,指读后,追问:是什么意思?交流明确是“惭愧、内疚”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要求读通

  1、我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再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

  5、检查再读情况: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相机指导(其中一个学生读时偏快,教师马上作出反应,指导他读好句号)

  3、当学生读完第3自然段时,表扬学生读了三遍就读得通顺、正确。

  四、教师范读,以情激情

  1、于老师备课时读了好多遍,但没有大家读得好,我也想读给大家听听,好吗?谢谢大家坐得这么端正。

  2、教师配乐范读结尾段(非常动情,非常感人,听课师生共同鼓掌)

  3、教师激励学生读:

  同学们,有人把“读书”称为“煮书”,刚才大家把课文只读了两遍就读得很好,很多地方给我以启发,比如有的同学甚至读出了表情,希望我们互相学习,练习读书,把课文读好,读出作者的感情来。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10

  一、教材分析:

  课文重点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发现母亲的身体很轻,不由得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侯母亲抱自己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课文重点记叙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时的情景,表达了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

  二、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三、学习目标:

  (1)学会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合作、探究,品味重点词、句、段,受到强烈的感恩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自主提问、自主阅读探究文章大意。

  2、理解母亲肩上的“重担”的含义。

  3、联系上下文理解“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朗读配乐: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理清课文的层次并学习课文字词。

  3、读中思考,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

  一、扣题深化,读出感情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跟老师一起写课题:第一次抱母亲(指导:“第”是竹字头的“第”,“抱”上面的横折钩短一些。)

  当你第一次看到这个课题的时候,你想到了哪些问题?(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读书就要这样,从题目开始读起。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对题目的思考,我们往往可以猜测到文章的大意和表达的中心。)

  二、初读课文,质疑词语;

  接下来,我想请一些同学读读课文,检查一下昨晚的预习情况,看看通过预习,咱们同学是不是把字音读准了,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了。其他同学带着这两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抱母亲?抱母亲时作者有什么感受?)认真听读课文,划出能解答这两个问题的有关词句。

  三、评价朗读,汇报交流。

  评价一下刚才的朗读情况。重点要强调一些字,句子的读法。

  1、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有两个原因,(板书:换床单,报母恩。)

  2、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有什么感受?

  ( 难过、愧疚)板书。解释愧疚。(“愧”是惭愧,“疚”是不安,甚至有些痛苦。惭愧、不安,就是“愧疚”,)理解“翻山越岭”,越的写法。仰(yǎng)面的读法。“背(bèi)上背(bēi)着妹妹”。 三、理清文脉

  1、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自然段写“我”抱母亲,其它的自然段又是写是什么的?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课文的意思。

  2、交流:课文哪些内容是写“抱母亲”?

  3、分段,概括大意:

  一(1)“我”抱起母亲换床单,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

  二(2-3)“我”告诉护士,“我”记忆中的母亲总是挑着重担翻山越岭,总以为母亲力大无穷,却不知道母亲以80多斤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三(4-5)“我”突发奇想,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抱着母亲入睡,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内容,要把主要的人和事说清楚。

  四、学习字词

  1、读准课文后面的生字以及词语。

  2、理解:

  愧疚:心里惭愧不安。

  突发奇乡:突然产生一种奇特的想法。

  3、、指导书写 脖 摔 翻 瘦

  五、作业布置:

  1、每个字组三个词 2、朗读课文


“我的第一次”教学设计3篇(扩展5)

——我第一次做饭的作文3篇

我第一次做饭的作文1

  我第一次做饭大概是在我上三年级的时候。

  那天正好母亲节,小区的煤气管道要修复,我妈妈就买了一台电磁灶。我喜欢摆弄电子产品,家里要是添置新产品,我总是第一个弄明白,要知道,这些在我手里是小菜一碟。读完说明书,再看着这个我没使用过灶具,我突然心血来潮,向妈妈申请我自己来做一次饭。妈妈半信半凝的问:“真的?”“是的,我想自己来做饭。”我回答的很坚决,“你不是说我这么大可以做饭了吗?”“好吧。”妈妈眼角扬起了赞许的微笑。

  我站在调理台前,发现我还是太矮了,就去取了一个小凳子来。这难不倒我,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凳子可以让我“增高”。我先从冰箱里取出一根葱,一小块生姜,两个干辣椒,冲洗完毕,再从家里的酸坛子里捞出四片酸,因为怕太酸了也冲洗了一下,全放在菜板上,这怎么切呀,这么小的菜板全让我给占满了。取一个盘子吧,嗯,是这样的,妈妈*时就是把菜放在盘子里的。调料类的一盘,菜一盘。我看了一下时间,10分钟过去了……

  开始切菜了,我拿起菜刀对着酸菜切了下去,可是酸菜不听话,一刀下去切不破茎,我切了好几次才把酸菜的第一刀切好,十几分钟过去了才切好酸菜,总算是第一部分完工了。我怎么也切不到妈妈切的那么好。唉!

  要切葱了,一手摁着葱,一刀一段,一下子就切好了,生姜,太小了,那薄片就不叫片,叫块了,姜丝也就切的不是姜丝了,*脆用刀刴,辣椒也用刀刴了。

  开始炒米饭了,放上锅,我先摁了开关键,咦,怎么没动静啊,我瞅了瞅四周,原来是没有插电,真够搞笑的。插上电,我倒油了,油桶太重了,我倒不了,还是求救了妈妈。倒完油就又推她出去了。油沫烧没了就OK了,我把姜、葱、辣椒一股脑往锅里倒,它们噼里啪啦的“叫”着过去了,我害怕极了,定了定神,用锅铲去翻炒,铲刚要下去,就咝、咝不停。

  我倒入了酸菜、米饭,正要翻炒,才想起来还没放盐呢,妈妈说过要放盐翻炒才好吃,咋办呢?有了,我把米饭又铲出来,放了盐翻炒了一会儿,重新倒入米饭翻炒了两下,好了,就等开吃了,突然,我闻到了一股味,糊味,我赶快又翻炒,妈妈说,炒米饭要不停的翻炒,锅在电磁灶上受火面是锅底,不翻炒锅底的会糊,而上面的还没热,哦,这还有学问呢,想要吃香喷喷的饭,要付出这么多劳动呀。

  我第一次做饭,就这样在紧张有序、刺激惊险中完成了。

我第一次做饭的作文2

  每每回到家都会闻到熟悉的饭菜香味,有的时候自己也想亲自下厨,但是因为滋滋作响的炸油声,想做饭的想法便很快被我抛于脑后,也没有想过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会做饭。

  当一缕金黄的油被银勺撒入锅中,由于高热的温度,很快便让油的香气奔向四面八方,一碗又一碗的水放入锅内。一勺银色的汤匙在锅中搅拌着,先前准备好的西红柿被放进煮熟的汤中,“咔嗤”一声响,一枚鸡蛋被破开了壳,里面的蛋清和蛋黄脱离了蛋壳的保护,径直坠落。不过一会儿,鲜美的西红柿蛋汤的味道便扑鼻而来。将切好的葱,蒜,生姜放入汤中,增加食材的鲜美程度,不一会儿,那诱人的美味汤汁便完成了,鲜美的味道肆意的向周围扩散着,不断冲击着人们的嗅觉,惹的人直吞口水。

  看过很多次《舌尖上的*》,里面每一次播出的食材,我都非常喜欢。作为一个食肉主义者,看着电视上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蔬菜,也不禁咽了咽口水,电视上的美食看起来色香味俱全。此时我的内心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要么选择旅行,然后吃到电视上播出的美食,要么就自己在家动手,省时省力又省钱。

  终于,我选择在了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和妈妈学习做饭。妈妈听到我这样的请求很是高兴和意外。因为从小到大,妈妈说过很多次让我自己学着做饭,但是那时的我因为对热油的恐惧,一次又一次的拒绝了。但是这次我决定直面恐惧,因为我太想自己亲手做菜了,作为一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我也想自己能够胜任做饭这一最朴实简单的任务。

  做饭说起来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关键在于自己的动手能力,从小便不服输的我,卷起袖子便开始了我的做饭任务。听从妈妈在身旁一步一步的指导,看着妈妈炒菜的步骤牢记于心,然后自己上场,炒自己喜欢的辣椒炒肉。刚开始,我还很害怕,但是在做完这道菜的时候,我发现其实也没有之前我想象中的那么恐怖,我并没有被热油烫到。有的时候炒菜只是声音大,只需稍微避一避,被热油烫到的几率还是很小的,做完了这道菜之后,我的内心感到了十分的满足,因为我做到了,并成功克服了自己内心的恐惧。

  原来,炒菜做饭并不是难事,总要的是要学会去尝试,人生也是如此,不去尝试,怎么知道自己不行?

我第一次做饭的作文3

  今天我太开心了,因为我要自己做晚饭!

  下午,我早早地和妈妈来到菜市场。我们先来到蔬菜区,我挑了几个西红柿放进篮子里,妈妈却把这几个西红柿放了回去。我很是不解,妈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说:“西红柿的屁股要是尖尖的,往往是打了生长激素,味道也不好,还有害健康!”于是,我们又挑了几个又大又圆的西红柿放进篮子里。买黄瓜时,我连忙挑了两根又长又粗还少刺的黄瓜,可是我又错了,妈妈指着我的脑门笑着说:“小呆瓜,黄瓜应该挑刺多,颜色碧绿的才嫩,才好吃。”接着,我们又来到海鲜区买蛤蜊,“蛤蜊要挑那些把身子伸出外面的,否则有可能是死的,也有可能是壳里全是泥沙。”我点点头,心里面暗暗地想:原来买菜的学问也这么大!

  妈妈耐心地解释道:“因为今天烧的是蛤蜊豆腐汤,豆腐要多煮一会儿,我们刚好可以利用煮豆腐的时间洗菜。”我洗了锅,打开火,等锅干了后倒上油,热了一会儿,再倒上已经切好的豆腐,让它在锅里炸一会儿再翻过来,接着洒上酒,撒上盐,倒上水,盖上锅盖。接着我就学妈妈一样洗蛤蜊和其它的菜。洗好菜,豆腐也煮了一会儿,妈妈让我可以放蛤蜊了,等到蛤蜊的壳裂开来,我尝了一下汤,咸淡刚刚好。

  第二个菜是凉拌刀拍黄瓜,妈妈让我用刀背去拍,可是我力气太小。妈妈就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子涵,你把黄瓜当作你的仇人,借此机会,用力拍。”这招果然有效,我都把黄瓜拍得四分五裂,真的好爽!再把黄瓜切成一段一段的,倒上盐、醋、酒、酱油、麻油,一份凉拌黄瓜就完成哩!

  第三个菜是西红柿炒鸡蛋,我让妈妈去休息一下,不用教我。我先把西红柿切成块;再往锅里倒上油,预热一会儿;然后把西红柿放进锅里,用铲子把西红柿压一会儿,这样才能让西红柿里面的汁流出来,而且够酸,再把炒好的西红柿盛在盘子里;接着是把打好的蛋倒进锅里炒熟;最后把烧好的西红柿倒进锅里一起炒,一盘香气扑鼻的西红柿炒鸡蛋就大功告成了。

  我把烧好的菜端到桌上,紧张地看着爸爸妈妈把菜送进口中,直到他们赞不绝口地说菜好吃时,我才放下心里悬着的那块大石头。虽然很累,但是看着爸妈大口大口地吃着我做的饭菜时,心里别提有多开心呢!


“我的第一次”教学设计3篇(扩展6)

——我第一次经商作文

我第一次经商作文1

  人生之行悠远,人生之路漫漫。一步一个脚印,它们就像一张张照片定格在我记忆的海洋中。随意点击一下,喔!这是我和同学的第一次社会实践活动的照片,国庆节的南京路上,有一群中学生在起劲的叫卖着*和气球,鲜艳的*和漂亮的气球在秋日的阳光下分外灿烂夺目……

  那是今年的十月二日,凉风习习。我们按照班主任老师的提议,准备开展一次社会实践,作为大队长,我担起了组织者的责任。我们七位志愿者经过一番策划,准备第一独立走上社会,挑战自己的能力。 我们准备到大街上去卖小*和气球。出于新鲜,大家兴致勃勃地准备出发。 大家都认为是极容易的事,简直是小菜一碟。我们的`目标是赚一百元。

  第二天,我们带着货物,兴冲冲地到达了南京路步行街。起初,我们各自手持几面小红旗和几个气球,傻乎乎地站在那里,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买卖靠吆喝,可是第一声谁来喊呢,大家互相推脱着。没办法,只能大家一起喊了。迫不得已,我们只得扭扭捏捏地喊着。那声音恐怖只能和蚊子相提并论了。只见人来人往,竟然没有一个顾客光顾我们,原来赚钱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爸爸妈妈每天要去赚钱,他们真不容易啊!我第一次感到肩上的责任是那么的重。

  一个小时过去了,我们的生意却仍然乏人问津。大家失望的说:“一百元是空中楼阁了,简直是高不可攀。我说:“这样下去可不行啊,叫就叫,怕什么。”大家也七嘴八舌的应和:“对噢,这又不是什么上刀山下火海的事,喊就喊。”“卖小红旗啰,卖气球啰……”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第一桶金在一小时十五分正式开启了。我们不停地叫喊着,许多路人都向我们投来了诧异的目光,这会儿,大家也没有什么顾忌了,那些害怕早已烟消云散了。一笔生意,两笔生意,三笔生意……“我们终于开张啦!”

  不知不觉,天色渐渐地暗了。我们也收摊了,漫步在回家的路上,第一次感到如此快活,我们都是班级里第一个参加社会实践的人,是第一个吃蟹的勇士。这时我们觉得天上的月亮都是那么地圆润,星星都是那么地明亮……我们一路上蹦着跳着,与自己的影子赛跑着,似乎刚才的那股疲惫感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我们能赚钱了,我们能自立了,我们迈出了人生关键的第一步。那天晚上的觉我睡得特别香甜,梦也特别多。

  国庆长假一结束,带着自豪和激动的心情,我们把活动的情况向全班同学作了汇报,还展示现场拍的照片,看到我们做的PPT,听着我们自信满满的介绍,同学们的眼中流露出钦佩和羡慕,很多人纷纷报名要求参加下一次的活动。我们大受鼓舞,内心充满了自豪和成就感,甚至对以后的人生有了更清晰的憧憬……

  回过神来,那一幕幕依然清晰地在我的脑海里回放着,它象征着我们昨天的探索,预示着我们明天的追求。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是我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属于我成长中一段段美好而又难忘的回忆。


“我的第一次”教学设计3篇(扩展7)

——我第一次攀岩作文

我第一次攀岩作文1

  这个假期,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自已用英文表演话剧、第一次去江油攀岩、独自一人带着年老的奶奶去公园玩……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去江油鹰嘴崖攀岩。

  说起攀岩,我还是第一次呢!心里不由得有些害怕。但在7月26日我和小伙伴在青少年宫老师的带领下去了江油鹰嘴崖。

  到了鹰嘴岩下面,我抬头一望,岩石层峦叠嶂,有几十米高,人站在上面一不小心的话就会栽倒下来,便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语到:“好真险啊!我可不敢攀登哟!可是小伙伴们在教练的指导下一个一个都在往上爬,很快就要轮到我了。看到他们勇敢地向上爬,我也克服了畏难毫不犹豫地穿上防护衣,戴上安全帽,将短绳挂在钢筋上,长绳挂在钢索上,顺着绳索身体贴紧岩壁向上爬。刚开始爬,觉得还好,挺有趣,心里很高兴。可刚进入状态,就到了一个转弯处“独木桥钢索”。独木桥钢索下面只有一根钢索,上面却有三根,我将长绳、短绳挂在最上面的一根钢索,手足并用,一点一点朝对面走去,可走到中间,往下看了一下,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悬崖离地面可有四五米,掉下去就会粉身碎骨了,我的手已经酸软,脚似乎也不听使唤,心里害怕极了。可转念一想,有短绳支撑着我,再看见前面的小伙伴勇气可嘉都过去了,我也不能打退堂鼓啊!于是,我鼓起勇气慢慢地挪过去。挪过去后刚觉松了一口气,又来到了脚踏板加上斜坡,这使得身体要仰过去一些,既要锻炼手臂力量,又要换扣环真的是先易后难,想不到刚走了几步就发现三条绳子都纠缠在一起了,如果不赶紧解的话,就困在原地了,可我的.双手都不能松,隐隐约约想叫教练停止,但是我心里又不想放弃,心里有一种信念:坚持下去!永不停止,做勇敢的自己。在教练的指导下我耐心分开绳子,左右手交替发力一步一步终于到达终点。我激动地大呼到:”我成功了!我太棒了!我战胜了自己!”

  第一次攀岩,很刺激,我明白了:遇到困难,不能逃避,只要坚持,成功一定属于自己!


“我的第一次”教学设计3篇(扩展8)

——我第一次上学作文

我第一次上学作文1

  “呜呜,我不要去上学!”这天早上,我哭着被妈妈生拉硬拽地带去幼儿园。妈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上学有很多好处的.,能交到更多的朋友,还能学到好多知识,这不是很好吗?”“我不管,我就是不要去上学!”妈妈什么也没说,仍然强拉着我走向学校。

  到了幼儿园,我看见周围的孩子都在哭,于是哭得更厉害了,把哭当做了入学的仪式。

  家长离开幼儿园以后,小朋友都渐渐停止了哭声。上课了,老师让我们轮流做自我介绍,就是告诉大家自己叫什么名字。轮到我的时候,我抬起头见那么多小朋友的目光齐刷刷地望着我,吓得又赶紧把头低下了,声音低得像蚊子叫。当我们都做完自我介绍后,老师也开始自我介绍,她们一个姓李,一个姓张。接着,老师领着我们做游戏,我们都很开心。一个上午过去了,我认识了许多新朋友。

  放学了,妈妈来接我,我一蹦一跳地跑到妈妈跟前,妈妈说“怎么不哭了?你不是嚷嚷着不要上幼儿园吗?”我连忙说“我愿意上幼儿园。”妈妈开心地说“怎么样,幼儿园好玩吧?”

  这天晚上,我胃口很好,吃了好多东西,还把幼儿园老师留的作业写完了,还让爸爸检查了一遍。

  第二天,老师表扬了我写的作业认真,我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自豪极了。从那以后,我再也不害怕去上学了。我也知道了这个道理:凡事都要敢于突破第一次!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我第一次”教学设计3篇 我的第一次作文教学设计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