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荆棘鸟》读书笔记【10篇】

《荆棘鸟》读书笔记【10篇】

发布时间:2022-12-30 20:10:03 来源:网友投稿

《荆棘鸟》读书笔记1  一本好书,会让你感动,会让你有空灵飘逸感,会让你百看不厌,会让你捧腹大笑。自有书籍文字伊始,人类就在阅读中传承着文化,开启心智。而一些经典名著的阅读,更是人类思想文明的精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荆棘鸟》读书笔记【10篇】,供大家参考。

《荆棘鸟》读书笔记【10篇】

《荆棘鸟》读书笔记1

  一本好书,会让你感动,会让你有空灵飘逸感,会让你百看不厌,会让你捧腹大笑。自有书籍文字伊始,人类就在阅读中传承着文化,开启心智。而一些经典名著的阅读,更是人类思想文明的精华,值得后人去研究、去发现。

  传说中有那么一种鸟,它毕生只歌唱一次,但歌声却比世界上任何生物的歌声都悦耳。它一旦离巢去寻找荆棘树,就要找到才肯罢休。它把自己钉在最尖最长的刺上,在蓁蓁树枝间婉转啼鸣。它超脱了垂死的剧痛,整个世界都在屏息聆听。一次绝唱,竟以生命为代价!只有忍受极大的痛苦,才能达到尽善的境界……也许传说就是这样。

  《荆棘鸟》的主题,也是永恒不变的:爱与命运。究竟爱在跌宕起伏的命运中有怎样的纠缠?究竟命运在悲喜交织的爱中有怎样的痕迹?究竟是爱主宰了命运,还是命运主宰了爱呢?荆棘鸟的`传说,一直在淡淡地讲述着。哀伤弥漫,但也许哀伤并不是传说想要表达的。从麦吉和拉尔夫跨越了时空距离的爱情纠葛中,我们也许可以领悟些不同以往的东西。有关爱,也有关于命运。

  当然,当初那个懵懂的孩子依旧是不能领会那字里行间透出的深沉的沧桑。无论是含蓄温雅的帕迪,或是冷漠脆弱的菲奥娜;无论是暴烈渴望的弗兰克,或是骄横尖酸的卡森夫人;无论是单纯执着的丹尼,或是古怪理智的朱丝婷,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棱有角的面容次第出现,我却无法真正地感觉到他们在爱恨纠缠中所蕴涵的复杂的思想。直至现在,我依旧是无法完全理解这个家族的命运。而我最钟爱也是最迷恋的,只有麦吉和拉尔夫神父之间那场刻骨铭心的爱情,几乎让我肝肠寸断、情不自禁。

  也许是因为女孩子对这样无奈又沉痛的爱情的无限憧憬,在初次读着其中的每字每句的时候,我的情绪时刻都是在为麦吉和拉尔夫而波动起伏,为他们的相遇而欣喜,为他们的相知而温暖,为他们的相别而哀伤,为他们的相忆而唏嘘,直到最终的最终,拉尔夫在麦吉的怀中*静而安详地死去的时候,忍了许久的泪,终于落在了书页上。也许死亡并不是终结,生命依旧在延续,这场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深沉的爱恋也终究在世界上留下了痕迹。亦如麦吉依旧活着,亦如拉尔夫依旧爱着。

  其实从一开始就是明白的,这份爱无论多么铭记,也终究只会化为回忆里逐渐淡去的风景。就如初见的时候,10岁的麦吉和28岁的拉尔夫,距离的不仅仅是18年的长度,更是一生的无法逾越。神父的身份注定了拉尔夫会走上对爱情来说是条一去不复回的无归之途,也注定了麦吉从少女成长初始就在悄然萌芽的依恋终会没有回报。因此,此后的分离、重逢、别离,直到生死殊途。至始至终,麦吉和拉尔夫都是寂寞的,尽管他们之间的爱超越了距离,超越了世俗,甚至是超越了生死。但是,彼此的独自等待、无法相守亦无法相见,还有欲爱不能,欲罢也不能的情感挣扎,都在书里抹染得淋漓尽致,也是让人痛彻心肺。正如小说结尾中写的那样:“当我们把荆棘扎进胸膛时,我们是明白的。我们是了解的。然而,我们却依然要这样做,依然要把荆棘扎进胸膛。”是的,尽管清楚地懂得这份爱没有完美的终点,却矢志不渝;尽管清楚地懂得这份爱痛远远多于幸福,却至死不悔。荆棘鸟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寻觅生命的意义——歌唱,也是绝唱。虽然短暂,虽然逝去,但歌声犹在,但爱犹在。绚烂的生命也从此不再苍白。

  曾有人把荆棘鸟和枯叶蝶作为对比。荆棘鸟,把所有的生命浓缩在最后的绝唱中,虽然短促却是倍加绚烂;枯叶蝶,把所有的生命铺垫在持久的宁静中,虽然单调却是岁月绵延。截然不同的选择,也就注定了截然不同的命运。一个,缩短了生命,只为了瞬间灿烂;一个,放弃了华丽,只为了延长生命。大千世界就是这么奇特,一种生命所追求的,却恰恰是另一种生命所放弃的。然而,你又能说谁是谁非呢?你是愿意做一只追求最后绚丽的荆棘鸟,还是愿意做一只追求永久淡泊的枯叶蝶?只是看你想要的是什么罢了。而这本书,正是说明了前者存在的意义。即使付出生命,即使需要难以想象的代价,也要绚烂的终结,也要所梦想的一切爱,与美好。

  重读小说的时候我就在想,麦吉,这个内向却倔强的女子,从单纯天真的小女孩到饱经岁月风霜的女人,从对爱情的懵懂无知,到对无望爱恋的孤独坚守,她经历的究竟是多沉痛的挣扎,面临的究竟是多残酷的将来,但她依旧是挺过去了,并且坚持了她一直想坚持的爱。整本书从始至终几乎贯穿了麦吉的一生,作者在麦吉身上落笔是最多也是最不留余力的。可以说,在麦吉飘摇浮荡的一生中,寄托了整本书的灵魂所在——坚定、执着、不顾一切,即使痛也要爱着,即使受伤也要孤独地走下去。麦吉,就是一只荆棘鸟,她穷尽一生,不过是为了守住那渺茫爱情中曾经微弱的光芒。包括和拉尔夫的结晶丹尼死后,她最后的慰藉也终于坍塌。然而,她依旧选择了坚强,选择了宽恕。麦吉似乎什么也没有得到,其实她都得到了,像荆棘鸟一样,一旦走上了那条难以想象的艰难而痛苦的道路,她也就无从后悔。荆棘鸟始终都是遵循着一个永不改变的法则:痛得愈深,爱得愈沉。

  在终于重读完《荆棘鸟》后,我才豁然开朗。经典都是随着自身的成长而不断地产生新的感受。和从前初次被它吸摄的那个懵懂的孩子相比,现在的我,似乎懂得了更多,但也会在以后,懂得更多的更多。我期待着将来,《荆棘鸟》会给我更加迷人的答案。

  合上最后一页,忽然想起泰戈尔的一句诗:“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不知怎么,却觉得格外地应景。荆棘鸟,是不是也正是梦想着那夏花般绚烂的歌唱呢?

《荆棘鸟》读书笔记2

  作者——考琳·麦卡洛是澳大利亚当代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她出生于一个牧业工人家庭,十二岁移居悉尼。此前,一家人过着游牧生活。考琳〃麦卡洛从小就表现出不凡的艺术才能,她从五岁起就写诗歌,讲故事,学画画。《荆棘鸟》的问世使更多的读者认识了这位伟大的作家。

  荆棘鸟原本是产自南美的一种珍稀鸟类,因其擅长在荆棘灌木丛中觅食,其羽毛象燃烧的火焰般鲜艳而得名。传说这种鸟,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界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她就在寻找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然后,她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刺上,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深刻里,她超脱了...作者以荆棘鸟为名,是有象征意义的。荆棘鸟象征着执着、无畏而又悲怆的追求,为了最美好的理想而毕生追求,而最终牺牲了了生命。也象征着生命最终的绝唱,如流星划落,一生一次的美好是超越了人世的普通美丽。

  《荆棘鸟》是一部澳大利亚的家世小说,全书分七部,每部以一人为中心,但又彼此联系,前后呼应。本书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尔夫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克利里一家三代人的故事。作为一部家世小说,《荆棘鸟》里的人物并不算多,但都极具个性。作品为我们展示的是丰满的的奇妙人物。

  作为一部巨著,很多东西让我有的可读。如细腻的人物内心的刻画,生动的环境描写。。。时间关系,我在文中重点读了主人公梅吉的经历,所以就重点讲讲我读到的梅吉及读后的感受吧!四岁的梅吉就有了打动人的力量,她就象她的生日礼物洋娃娃一样,温顺而美丽、可爱。岁月流逝,这朵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放着。金红色的美丽头发,灰色的眼睛柔和、纯洁,象一对熔化的宝石,或者象卢克眼中看到的:是融进了蓝色光谱中的一切颜色,柔软的身材,娇嫩的体态。这样温柔、美丽的结合,世上仅有这一枝。梅吉有着天生的母性,对孩子特殊的迷恋。熟练地给弟弟妹妹换尿布时的梅吉象个小妈妈,那些动作让拉尔夫着迷。费兰克走后,弟弟小哈尔成了梅吉的中心。在照顾小哈尔的过程中,梅吉的母性不断增强,她甚至觉得她就是小哈尔的母亲,并渴望真正成为母亲,成为菲那样的女人。母性为梅吉增添了圣洁的光芒。梅吉天真烂漫,纯洁无暇,这朵玫瑰一尘不染地静静开放。

  作为一个美丽的女性,梅吉又有着与生俱来的坚韧。在15岁遇到初潮,单纯无知的她以为得了绝症,沉默地隐藏着自己的恐惧。没有告诉任何人,自己已经做好了死亡的准备!

  梅吉最打动人的精神力量,也是女性永久的美的力量——执着。拉尔夫几乎就是梅吉所有的梦想,甚至生存的目的。拉尔夫英俊而优雅,父亲般的慈爱,兄长般地关怀,带她参加集市,教她骑马,关心在意着她的任何一个不快和烦恼,象保护小鸡一样保护她,甚至在梅吉初潮时当起了母亲的角色。于是这个男人在梅吉的心灵里撒下了爱的种子,她对拉尔夫的爱情,一天天随着她的成长,不可抗拒地发芽、开花。为了这爱情,梅吉用了她的一生来换取。然而她爱上的男人却把自己给了上帝,她永远无法得到这个男人,这就是对于梅吉,是最锋利、最长的荆棘。尽管梅吉在执着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受到深痛巨创,体会到了爱的刻骨铭心,生命却有了完整的意义。在爱的寻找中,她理解了母亲,在失去最心爱的儿子后,她终于发现并从心底真正接受了自己的女儿。上帝并没有带走一切。梅吉因无法得到而显得孤单与可怜,她的灵魂只是在戴恩和拉尔夫死后才得到真正的*。花开花会落,即便消亡也会变成春泥,这无穷无尽的循环,生生不息,这便是生命的意义。

  作为一个纯粹的读者,我感叹梅吉的顽强,感叹一个女性能够如此默默地的坚持!我们的现实生活和小说中的境遇不完全雷同,但都是真实而残酷的。一个个纯真的女孩成为坚强的女人然后成为伟大的母亲,这个历程的确令无数人感慨!对于我们这些喝着黄河水长大的*人,尤其是从战争年代到建设时期,再到应对无数大灾大难的*女性,从没有把自己示为弱者,无论是在工作中施展才华,还是在生活中相夫教子,*凡的日子,不求鲜花掌声,浪漫的假期,默默奉献劳动,“*的半边天”岂止是半边天,简直就是坚韧顽强的化身!回看生活中那些成家立业的女性,总会不难发现那份可贵的坚持与顽强!所以我喜欢书中顽强的梅吉,苦苦追寻又无怨无悔的梅吉!

  经典的爱情总是以悲剧而告终的。《乱世佳人》,《呼啸山庄》,《简.爱》,《红楼梦》等著作能流芳百世,悲剧的意义在于把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正像书中最后说的那样:当我们把荆棘扎进胸膛时,我们是明明白白的,而我们就是要像荆棘鸟一样发出绝唱。最后想对所有的老师们说:真正的爱和一切美好的东西是需要难以想象的代价去换取的!

《荆棘鸟》读书笔记3

  有这么一种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以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刺上,在那荒蛮的柳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这就是荆棘鸟的传说。

  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麦卡洛笔下克利里家的沧桑和感情历程正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爱交织在命运里。梅吉和她的母亲一样逃脱不了命运的束缚,选择了同样的方式去爱.她和拉尔夫神父之间那场刻骨铭心的爱情让人觉得是荆棘鸟最动听的歌唱,久久不能忘怀,但最终还是曲终人散。

  我不相信命运,但我却坚信爱可以超越一切改变一切。我不欣赏主人公对命运的妥协,但却感动于他们对爱情的执着。

  忠实温雅的帕迪, 始终以含蓄的方式爱着 "从天上掉下来"的妻子;外表冷漠的菲奥娜,一生未走出早年遭受爱的背叛的阴影; 暴烈而备受苦恼折磨的弗兰克,在监狱里埋葬了出人头地的梦想;温柔内向而倔强坚强的梅吉;欲爱不能,欲罢也不能的拉尔夫神父;骄横张狂,满腹尖酸的玛丽夫人;还有温和的戴恩和古怪的朱丝婷……个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极富个性的人物,谱写了《荆棘鸟》爱与命运的交响曲.

  很少有一部作品让我读了以后感觉那么深刻,特别是关于荆棘鸟的传说。当荆刺刺进鸟儿胸膛的`那一刹那,我也感觉到莫名的心痛.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可是我不知道荆棘鸟的人生算不算是一种悲剧.

  小说的结尾这样写到: 鸟儿胸前带着荆刺, " 它遵循着一个不可改变的法则. 她被不知名的东西刺穿身体,被驱赶着,歌唱着死去……只是唱着,唱着,直到 生命耗尽……但是,当我们把荆刺扎进胸膛时,我们是知道的,我们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们却依然要这么做.我们依然把荆刺扎进胸膛。"

  这就是《荆棘鸟》的故事。

《荆棘鸟》读书笔记4

  帕迪诚挚地爱着自己的妻子,就算她在入嫁之前已经拖儿。

  也许他只是一个老大粗的人,不懂什么叫爱情,他只是觉得,一个这么漂亮的女人嫁给自己,简直是几生修来的福气!不过不管怎样,他崇拜他的妻子,爱慕他的妻子。他们这一生,有很多个孩子,甚至有一个因病夭折。

  他最幸福的事情便是看到妻子开心,因为他不知道妻子心里在想什么-----显然他也不具备这种分析猜测能力。他真的是一个憨厚老实的人,他娶了菲,从来不觉得吃了哑巴亏,而是将此当作一种恩赐。帕迪的确不善言辞,他和弗兰克就像几辈子的敌人一样---永远不能和*相处。不可否认,他对弗兰克也没有父亲的感觉和爱护,但他知道菲最爱的孩子便是弗兰克,一个不属于他的孩子。只因为菲会因为弗兰克而伤心或者开心,他宁可每日和弗兰克闹架也不愿赶他走,直至弗兰克真的因为和他的一次吵架而离家出走后,他第一个念头竟然是如果菲知道了,该是多么的绝望阿!

  该怎么去描述克里利这一家子呢?他们有着共同点----永远不会因为被伤害被欺负而哭泣,这是克里利家族孩子们的特性。但也有着极大的不同,帕迪永远中庸,菲永远带点神经质的气质----家里没有任何一个人知道她在想什么。梅吉是一个迷人的姑娘,这一点从她小荷才露的时候已经证实了,她坚强,很小便具有了母性。还有斯图尔特,这也是克里利家族里一个谜一样的孩子。大家都说他像菲,也是唯一一个长大后也许会有漂亮面孔的男孩子。我总怀疑他是不是有轻微的自闭症。

  帕迪支撑着这一家子,谁也没想到他竟会那么早离世。

  如果他知道他去世后菲第一次情绪爆发的话,会高兴还是伤心?

  我相信菲还是爱他的,尽管也许在她心里,弗兰克的爸爸仍然是最美的画面,但对于帕迪,她是爱着的,正如她在帕迪死后情绪失控地叫道,我是爱他的呀!毕竟在她心里明白,帕迪是一个把世上最珍贵的东西给她的丈夫。

  但我不喜欢菲,因为她实在不是一个好母亲。她的爱都在弗兰克身上,对于梅吉,她也没有付出一丁点的关心,以至于在梅吉该行月事的时候差点因为每月的流血而失惊至死----梅吉是一个坚强忍耐的姑娘,她总是藏着自己的心事。

  对于他们夭折的那个孩子哈尔,菲更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哈尔从生下来开始便只在梅吉那里体会到母亲的爱,菲所有的精力都被家务和自己的内心世界所分走,她对孩子们永远不愠不火,孩子们爱她,她不在意。

  难道这就是爱情后遗症吗?菲的爱情我不知,我只是不喜欢她作为母亲的冷淡---这对孩子们而言无疑是一种阴影和忧郁。

《荆棘鸟》读书笔记5

  菲奥娜、梅吉、朱丝婷,三个不同时代的女性,用不同的方式诠释了她们对爱情的理解。

  菲奥娜爱着她所爱的那个人,求而不得便委身帕迪生了很多孩子但却唯独钟爱她最爱的弗兰克,失去灵魂的她自然没为她的孩子创造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只有无尽的沉默和愈加的冷淡,最终她还是失去了她所在乎的一切;

  梅吉深爱拉尔夫神父,求而不得选择了他的影子卢克,在终于得到拉尔夫的那一次也从上帝那里偷得了拉尔夫的孩子戴恩,一生钟爱于他,倾尽心血却还是无力地失去了他,还好最终梅吉并没有像菲奥娜那样对她和卢克的孩子朱丝婷置若罔闻不管不顾,她还是获得了良知希望朱丝婷获得属于自己的幸福而不是将她埋葬在自己曾犯过的错误中;

  朱丝婷对雷纳是深深的爱却又害怕去爱,她用冷漠和拒绝伤害雷纳,认为自己不值得被他这样爱,在几番挣扎中她差点服从了命运,服从了她的母亲对她的影响和安排,而最终拯救她的也正是她的母亲,让她彻底从那可怕的童年阴影和失去最爱的弟弟的阴影中解脱出来,勇敢地去爱,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

  对自己最大的爱也许就是敢于正视自己的局限,剔除妄想,珍惜那些爱着你的人。

《荆棘鸟》读书笔记6

  “有一个传说,说的是那么一中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起世上所有的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下来。然后,在荆棘树的穿刺着身体的同时,它放声歌唱。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得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

  这是澳大利亚名著《荆棘鸟》作者的题记,一次次阅读这段悲壮的文字,感悟着这凄美传说中的含义。

  《荆棘鸟》是澳大利亚女作家考琳·麦卡洛的处女作,被誉为澳大利亚版的《飘》,是她的成名作,也是她最成功的一部小说。全书以梅吉和拉尔夫的爱情为主线,展开了一幅生动的新西兰—澳大利亚的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的画卷。这部小说情节曲折生动,结构严密精巧,文笔清新婉丽,尤为引人入胜的是小说人物刻画鲜活饱满:从菲到梅吉,再到朱丝婷,作者展现了女人们或悲惨或坎坷的命运,以及内心痛苦的挣扎;从帕迪到拉夫尔,再到雷恩,展现了三代男人对爱不同的诠释;从弗兰克到戴恩,最受宠的孩子被母亲极力挽留却被上帝愚弄,感人的爱情故事从门第间展开,延伸到宗教,跨越二战时期,作者的构思精巧绝伦。

  这是一部经典的爱情悲剧,男女主角的相遇就注定了悲剧,然而明知是痛苦还是要与命运抗争,明知要付出惨痛的代价还是要追求美好的爱情,人性的张力浸入了每个有血有肉的人物描写中。文中的主人公梅吉自从爱上了神父拉尔夫,就象那鸟儿,将荆棘深深刺入了自己的胸膛。她明白这个道理,却依然无怨无悔,用尽她一生的痛苦,唱完这首凄婉的爱情之歌。

  年富力强的神父一心向往罗马教廷的权力,但他却爱上了牧主克利里的女儿、美艳绝伦的少女梅吉,为了他追求的“上帝”,他抛弃了世俗的爱情,内心处于权力与爱情的深刻的矛盾之中,从而引发出一连串感人至深的故事。以两位主人公为中心,展开了克利里家族十余名成员各自的人生悲欢离合。

  克利里家从新西兰来到澳大利亚的德罗海达大牧场定居和经营,这是他们一家最大的转机,也为许多悲喜剧,更多的是为悲剧埋下了种子。

  克利里家很富有,克利里家也不缺乏社会地位,拉尔夫能成为红衣主教,位高权重非常人所能想象。然而金钱和地位并不重要,重要的还是人生中最宝贵的一些东西:爱情、亲情、故乡、事业、梦想、自然、人生大舞台的精彩、身心疲累时的偷得的宁静,等等等等,正是它们带来了极大的幸福和极大的痛苦,让人在尘世中温享着美好,却又留下了累累伤痕!

  当拉尔夫神父去火车小站迎接他们一家的时候碰到了梅吉,两个人的孽缘就此注定了,尽管两人的年龄相差一辈。孽缘,是因为相互爱上了注定不可能在一起的,不该爱上的人。

  一个追求上帝、追求事业、追求权势并毫不犹豫地为了这一切而付诸行动,但是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男人,他摆脱不了人性,他在尘世生活唯一的渴求就是希望拥有一位有着独特吸引他的气质的小女孩——梅吉。但是,得到了前者就不可能得到后者。他只能在事业飞黄腾达的时候,内心忍受着感情的煎熬。

  另一个单纯善良,坚强而高傲,渴望浪漫的而又正常的爱情和婚姻生活,但是这最*凡的愿望却成了最不可能的幻想。梅吉为了这份感情,嫁错了人,有了失败的婚姻,进而大半辈子守在了德罗海达,那青春年华,那一辈子的家庭浪漫,都没有得到,这是多么大的代价!也正因为这些代价,那个最*凡的愿望变得如此伟大!

  梅吉的母亲菲欧娜并不喜欢她和帕蒂生的孩子,包括梅吉。梅吉的父亲和哥哥们也都爱梅吉,但是他们毕竟没有那么细心,没有那么敏感,他们并不能替代母亲的角色。从小最疼爱梅吉的是弗兰克,恰恰弗兰克在梅吉的成长岁月里出走,进而进了监狱。剩下的能从生活、思想、情感上各个方面来教导和关怀梅吉的,只有拉尔夫了。梅吉从小女孩到少女情窦初开的过程,都是有拉尔夫精心关怀的,梅吉对他的感情也由一种对于兄长家长的依恋之情,变成了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这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也是必然的。在那个相对封闭的牧场环境里,在梅吉周围比较亲近的人当中,还有谁能取代拉尔夫吗?拉尔夫对梅吉温柔、体贴、情感上关怀备至,思想和知识上又是梅吉的老师。拉尔夫必然成为梅吉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在终于确定拉尔夫不能和她厮守的时候,梅吉选择嫁给和拉尔夫极为相像的卢克。然而卢克是一个自私自利的畜生,一个守财奴,一个外表魁伟内在猥琐狭小的人。这就和拉尔夫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梅吉最终决定返回德罗海达,再也没有嫁给他人的念头。只是,她和她母亲一样,更加偏爱拉尔夫的儿子戴恩,而相比之下卢克的女儿朱丝婷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在这一点上,梅吉并不比她的母亲更高尚,甚至让人觉得有点狭隘和厌恶。但是这毕竟就是人性,这就是女人的心理,原谅她吧。

  拉尔夫是一个矛盾的化身。他有能力、有城府;他善于交际,能赢得上至教皇下至*民甚至包括纳粹的好感;他的厚黑学也不错,该黑时黑,该厚时厚,所以能步步登天。这些都是他强势的一面。但他却守着内心的折磨,那就是身为一个男人,对正常感情、对爱情的渴求。而这段爱情甚至从他年轻时候开始一直到老,折磨了他一生。拉尔夫第一眼就被梅吉的气质和美貌所吸引,从此内心被这个女人所俘虏,再也没有逃出。他外表刚强,内心其实比梅吉要柔弱,所受的痛苦是一种近乎于在绝望中挣扎的痛苦。直到当他得知戴恩其实是他自己的儿子,亲自给戴尔举行完葬礼仪式后,再也无法承受这一生的折磨和打击,阖然去世。

  无疑,拉尔夫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功利心,他虽然非常矛盾和痛苦,但还是宁愿舍弃儿女情长,舍弃婚姻生活,舍弃一个正常的人所拥有的最*凡也是最伟大的权利。这就是代价。当拉尔夫获得巨大的权利和地位的时候,他必然要舍弃很多极为宝贵的东西,当他通过不算正当的手段取得本该克利里家族所拥有的财富的时候,他的死亡必然也是因为克利里家族。虽然克利里家族和他本人其实都是善良的,并且一直关系融洽,互相关照爱护。这又是人性的一道美丽的光芒。

  梅吉和拉尔夫之间的爱情是非常可悲而可叹的,梅吉几乎殉道士一样的对爱情的执着,拉尔夫在上帝和世俗面前的苦苦挣扎,都让人感受到一种人性的张力。

  但是,梅吉和拉尔夫之间的爱情又是因为一个极其可笑而可鄙的浅薄的理由,却造成了这么大的悲剧,可见人类一点点的狭隘会造成多少人间悲剧,造*类*的多少重重障碍。基督新教的牧师可以结婚生子,为什么天主教的教士却不可以谈恋爱?必须禁欲主义?这多么像*落后的封建礼教做造成的各种匪夷所思的惨象?一直延续到***,一直延续到今天,那些被父母横加干预的恋人们,那些传统落后理念下被深深束缚着的人们。天主教的禁欲主义的丑恶本质,在这本小说里被暴露得一览无遗。

  《荆棘鸟》是关于人的欲望、奋斗、痛苦和爱情的,读者可以从那段描写荆棘鸟的文字中,感同身受到,那生活的种种艰辛、人生的勇气、活着的血泪、生命的高歌!克利里一家三代人的沧桑情感经历,让我明白,真正的爱和有价值的东西是需要我们用难以想象的代价去获取的。生活有很多痛苦和无奈,不想*庸无为的度过这一生,就要用勇气去面对,唯有永不遏制的奋斗才能唱出最美妙的音符!

  人的一生是宝贵而短暂的,青春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好好珍惜拥有,不要等到失去时扼腕叹息。任何时候,人都应该有梦想有追求,并且不顾艰难险阻地去追寻心中的信念,努力实现目标,也许会付出很多,也许目标并不能实现,但是在生命将要结束的那一刻,能够对自己说,我无悔过的我青春岁月,那就够了。这是活着的意义,也是身为青年该有的生活态度。

《荆棘鸟》读书笔记7

  用了很长时间看完这本书,不是因为它太长,而是书中看似*静的叙述隐藏的巨大的悲哀让人无法承受。至此,我明白了我永远不会有作家的冷静与近乎残酷,我写小说时,在动笔的那一刻,就先被自己的感情淹没了。

  最幸福的时候,也是痛苦将至的时候。就像荆棘鸟扑向尖刺的时候,也是她唱得最动听的时候。

  菲奥娜是一位贵族的女儿,未婚先育,孩子弗兰克的父亲是一位有名的政客,他爱菲却不能娶她。菲被家族遗弃,被父亲安排嫁给了剪毛工人帕迪。婚后,她对帕迪与孩子极其冷漠,她把自己埋在繁重的家务之中,每天一言不发像陀螺一样劳作着。她可以给帕迪生儿育女,可以劳累,但她不会爱他,她爱的只有弗兰克及弗兰克的父亲,她一直都生活在对自己早年的欢乐的幻想之中。直到帕迪被大火烧死,她才突然发现自己原来如此深爱着他。而在他生前,她从没说过,也从未知晓。

  有的爱情就是这样莫名其妙,就像《神雕侠侣》里的郭芙,直到嫁给耶律时才明白自己爱的是杨过。她以前专门跟他作对是因为她为得不到他的爱而气恼。我们总是自以为很透彻,却在自己对自己的判断的坚持中做了傻瓜。

  菲的女儿梅吉在孩提无知时,虽然有痛苦的时候,如在教会学校读书被阿加莎修女责打,被迫和小朋友特丽莎分手及弗兰克逃走,都曾让她深深痛苦,然那时她有真实的欢乐,就象艾格尼丝的到来、认识拉尔夫、哺育小哈尔,梅吉都感到了上帝的仁慈。只有当拉尔夫被利欲权势,将自己卖给玛丽死去的灵魂和天主教廷后,梅吉的生活才陷入无底的黑暗。“梅吉,我把你卖了,卖了一千五百万银币。”拉尔夫说。对穿着玫瑰灰衣服的梅吉说。他痛苦的说,我爱你,梅吉,可是,我是个教士,我将只能忠诚于上帝。然而梅吉始终都爱着拉尔夫。她嫁给了有点象拉尔夫的卢克,只为了生一个象拉尔夫的孩子。失去的爱情没有在卢克那得到丝毫弥补;习惯单身的卢克从没有把梅吉当妻子看,充其量只是迷恋她的美貌罢了。而最让卢克迷恋的不是梅吉的美貌,而是她的钱。这是他接近梅吉的最初的原因。两个人在一起的理由都与爱情无关。这以后,她对生活的态度与其说是一种热爱,毋宁说是一种无奈的面对。

  结婚时,她没有告诉拉尔夫,当拉尔夫回到德罗海达农场梅吉的家时,万分痛苦。梅吉生产的时候(卢克的孩子,叫朱丝婷),卢克都没来看她一眼。这时来寻找拉尔夫神父突然出现,陪梅吉度过痛苦。此时的梅吉,看着他,看似没有爱,也没有恨。其实梅吉还爱他,一生只爱他一个人。然而她有种极强的自尊心,就像她的母亲一样,深深的隐藏着自己的感情。不表示爱,也不表示痛恨嚎啕大哭。

  产后的梅吉在好心的安妮夫人的帮助下去了一个小岛度假,在静谧的氛围中,她开始想以后的路该怎样走。“跟卢克就这样过吧,拉尔夫永远是一个梦。”她对自己说。可是就在她决定将拉尔夫忘掉的时候,他却来海岛上找了她。她没有告诉拉尔夫,在海岛上,她有了拉尔夫的孩子——戴恩——跟拉尔夫长的一模一样的孩子,那象是她所希翼的全部,事实上只是一种微薄的安慰。她说,拉尔夫是属于上帝的,她得不到,但终于从上帝那里偷走了一样东西。她对戴恩越喜欢,越衬托出她的孤单与可怜,爱的无力及失去爱人的虚空。她的母亲菲说:“没有人能从上帝那里偷走什么,偷的东西总要还回去的。有一天,你必定失去戴恩。”长大后的戴恩第一次见到拉尔夫就开始崇拜他,并最终决定当一名教士。梅吉伤痛欲绝,却由他去了。在希腊的海边,戴恩为救落水的几个女人而死。在梅吉要求拉尔夫帮她找到戴恩的遗体带他回澳大利亚时,拉尔夫才知道戴恩是他的孩子。主持完戴恩的葬礼后几个小时,拉尔夫红衣主教停止了呼吸。在最后一刻,他没有想到梅吉。他痛苦与欢乐的来源,他一生只爱过一个的人。他在爱情与权力间痛苦挣扎的一生终于结束了,也解脱了。

  在拉尔夫与戴恩死后,梅吉才得到真正的*。就像帕迪死后,老去的菲才得到安宁一样。此时歌声最为响亮,也由于痛失所爱而分外悲伤。

  同样因戴恩的死而悲伤的还有戴恩的姐姐朱丝婷。本来她打算与戴恩一起去希腊度假的,可是为了陪雷恩,却去了伦敦。她觉得如果自己不是那么自私为了陪自己爱的人而是陪着弟弟戴恩的话,弟弟就不会死。这个外表冷漠粗鲁却感情浓烈的女子,因此逃避雷恩。她觉得自己唯一爱的就是弟弟,任何人都不能代替弟弟。雷恩也不能。

  雷恩去了澳大利亚德罗海达找梅吉,希望梅吉能帮助他说服朱丝婷留在他身边而不是回德罗海达。他说:“一般人是不能满足朱丝婷的,奥尼尔太太。如果朱丝婷选择了我,她还可以在舞台上表演,这是德罗海达无法给她的好处。”这时,他坚定地望着她,就像望着一个敌手一样。“我是来请求你使她务必选择我的。说这话似乎很残酷,但是,我对她的需要超过你可能对她的需要。”当梅吉说朱思婷留在德罗海达没什么不好时,雷纳说:“朱丝婷好奇心太盛,在德罗海达她会感到寂寞的。”他最了解朱思婷,胜过她的母亲。可是当朱思婷说收到母亲不同寻常的信时,他的心头一沉。他想梅吉确实从从容容地考虑了这件事,但是,本能告诉他,这是她的行动的开端,但不是他所喜欢的那种行动。梅吉开始耍弄她的女儿弄回德罗海达,以使那个王朝传之久远的把戏了。他开始劝朱思婷回家。他开始怀疑,也许她的母亲是对的,而自己却错了。他的眼睛突然之间显得冷漠了,好像他的思想非常艰难地集中在与他说的话不同的事情上。

  她义地反顾地执行着自己离开英国的计划。在一片混乱之中,某个有这种力量的人打电话来了,只不过不是劝说她改变主意的;雷恩甚至还不知道她要走呢。他仅仅是来请她在他将于莱恩公园他的房子里举行的一次宴会上当女主人。“好姑娘,求求你!不要哭!来作我的女主人吧!”他说。最后,朱思婷还是说:“我告诉你我要永远回德罗海达老家去了吗?”他从烟盒里取了一支烟;那双大手既没有犹豫,也没有发抖,反而运用灵活。“你很清楚你没有告诉我。”他说道。

  她要走,他绝不会拦。他还没有想清楚,到底怎样对朱思婷才是最好的。

  朱思婷走的时候,她的一生中第一次注意到自己的外表要让他高兴。

  他似乎并没有仔细看;至少他没有说到她精神疲乏或可能有病,甚至连行李都没提到。这一点儿也不像他。过了一会儿,她开始体验到世界末日即到来的感觉。他和他*时的那样子大不一样。

  能帮助她把这顿饭吃好,使它成为那种可以在旅行中缅怀往事的时候感到愉快、有趣的事情。只要她使自己相信他是为她的离去而感到烦恼,也许事情就好办了。但是,她做不到。他也没有那种情绪,相反,他显得这样冷淡,使她觉得自己似乎和一个纸人坐在一起,薄薄的,真让人担心会让一阵清风吹走,以前她从来没有见过他这样。

  他再也不管她叫好姑娘了;最近以来,她已经注意到这个词的使用频率下降了,今天晚上他一次也没用这个旧日的昵称。

  朱思婷回到房间时,收到了母亲的信,梅吉劝她回到雷那身边,她终于明白了朱思婷怎样才会幸福。此时雷纳已经派人来接朱思婷。“其实我自己不了解我自己,不得不需要某种帮助。”朱思婷对雷纳说。

  “不是你想的那种方式。我知道你爱我,我可以等待。我总是相信,一个有耐性的男人最终会胜利的。”

  雷纳比朱思婷成熟很多。有雷纳,朱思婷才会得到照顾。

  故事的结尾,朱思婷嫁给了雷纳。

  这是《荆棘鸟》中,最称得上完整的爱情。

  “鸟儿胸前带着棘刺,它遵循着一个不可改变的法则,她被不知其名的东西刺穿身体,被驱赶着,歌唱着死去。在荆棘刺进的一瞬,她没有意识到死之将临。她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尽,再也唱不出一个音符。但是,当我们把扎进胸膛时,我们是知道的。我们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们却依然要这样做。我们依然把棘刺扎进胸膛。”

  每一个人,都在艰辛地爱着。不管结果。

《荆棘鸟》读书笔记8

  这篇小说讲述了德罗海达牧场上的人的故事,以三代女主人为主角。第一代为玛森和菲。玛森是一名富可敌国的遗孀,在丈夫去世后继承了他的遗产并扩大了财富,终身未再婚。衰老后找来在新西兰到处打零工的弟弟帕迪一家,帮忙管理德罗海达。帕迪的妻子是一名富家千金,因私通一已婚男士生下弗兰克给家族蒙羞被嫁给剪羊毛工帕迪,婚后勤敏理家,但只爱弗兰克,忽视帕迪和他们的孩子。第二代是梅吉。梅吉是菲唯一的女儿,但一直被忽视,她的生命中有过弗兰克和拉尔夫,后来还有儿子戴恩,只是前者不堪*离家出走,神父投身教会,儿子也回到天上。第三代是梅吉的女儿朱丝婷,这女孩性子独立,行事凭本心,只是内心不像她以为的那么坚强,她需要爱。总体来说,玛恩给她们留下了生活无忧的资本,她们也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在生命的长河中,她们是幸运的。

  最不喜欢的是年轻时的菲,一心祭奠她失去的爱情,旁观着自己的生活。总觉得她的儿子们一辈子未婚,与她有很大关系,他们不曾体验家的温暖,所以宁愿把一切奉献给大地。比较喜欢梅吉,可能因为她的故事最圆满,行事也合乎情理,当然中途有一段她嫁给卢克的时候,我挺怒其不争,也连带反感菲。对朱丝婷无感,可能现实中最不会和这种人有交集,她目的明确,看似无情,只是用疏离掩饰了她的情感需要。

  在这片土地上,很多人死去了。深爱菲的帕迪,梅吉的哈尔,菲的斯图。后来也有人死在别处,葬回故里的,比如主的戴恩。似乎人死前对周遭环境的感受更灵敏,外界越美,他的死就越动人。

  这家的男人们,很沉默。女性虽少,却似是灵魂。帕迪是大地,帕迪的儿子们也是。拉尔夫和卢克,外表相似,追求不同但本质相同,只是对梅吉的在意不同。戴恩肖似其父,对主确是真心爱戴。雷纳目标明确,手段高明。

  德罗海达的时代要过去了。

  有点好奇,为啥男人们比女人们大那么多,其他西方小说也大多如此。

《荆棘鸟》读书笔记9

  用了很长时间看完这本书,不是因为它太长,而是书中看似*静的叙述隐藏的巨大的悲哀让人无法承受。至此,我明白了我永远不会有作家的冷静与近乎残酷,我写小说时,在动笔的那一刻,就先被自己的感情淹没了。

  最幸福的时候,也是痛苦将至的时候。就像荆棘鸟扑向尖刺的时候,也是她唱得最动听的时候。

  菲奥娜是一位贵族的女儿,未婚先育,孩子弗兰克的父亲是一位有名的政客,他爱菲却不能娶她。菲被家族遗弃,被父亲安排嫁给了剪毛工人帕迪。婚后,她对帕迪与孩子极其冷漠,她把自己埋在繁重的家务之中,每天一言不发像陀螺一样劳作着。她可以给帕迪生儿育女,可以劳累,但她不会爱他,她爱的只有弗兰克及弗兰克的父亲,她一直都生活在对自己早年的欢乐的幻想之中。直到帕迪被大火烧死,她才突然发现自己原来如此深爱着他。而在他生前,她从没说过,也从未知晓。

  有的爱情就是这样莫名其妙,就像《神雕侠侣》里的郭芙,直到嫁给耶律时才明白自己爱的是杨过。她以前专门跟他作对是因为她为得不到他的爱而气恼。我们总是自以为很透彻,却在自己对自己的判断的坚持中做了傻瓜。

  菲的女儿梅吉在孩提无知时,虽然有痛苦的时候,如在教会学校读书被阿加莎修女责打,被迫和小朋友特丽莎分手及弗兰克逃走,都曾让她深深痛苦,然那时她有真实的欢乐,就象艾格尼丝的到来、认识拉尔夫、哺育小哈尔,梅吉都感到了上帝的仁慈。只有当拉尔夫被利欲权势,将自己卖给玛丽死去的灵魂和天主教廷后,梅吉的生活才陷入无底的黑暗。“梅吉,我把你卖了,卖了一千五百万银币。”拉尔夫说。对穿着玫瑰灰衣服的梅吉说。他痛苦的说,我爱你,梅吉,可是,我是个教士,我将只能忠诚于上帝。然而梅吉始终都爱着拉尔夫。她嫁给了有点象拉尔夫的卢克,只为了生一个象拉尔夫的孩子。失去的爱情没有在卢克那得到丝毫弥补;习惯单身的卢克从没有把梅吉当妻子看,充其量只是迷恋她的美貌罢了。而最让卢克迷恋的不是梅吉的美貌,而是她的钱。这是他接近梅吉的最初的原因。两个人在一起的理由都与爱情无关。这以后,她对生活的态度与其说是一种热爱,毋宁说是一种无奈的面对。

  结婚时,她没有告诉拉尔夫,当拉尔夫回到德罗海达农场梅吉的家时,万分痛苦。梅吉生产的时候(卢克的孩子,叫朱丝婷),卢克都没来看她一眼。这时来寻找拉尔夫神父突然出现,陪梅吉度过痛苦。此时的梅吉,看着他,看似没有爱,也没有恨。其实梅吉还爱他,一生只爱他一个人。然而她有种极强的自尊心,就像她的母亲一样,深深的隐藏着自己的感情。不表示爱,也不表示痛恨嚎啕大哭。

  产后的梅吉在好心的安妮夫人的帮助下去了一个小岛度假,在静谧的氛围中,她开始想以后的路该怎样走。“跟卢克就这样过吧,拉尔夫永远是一个梦。”她对自己说。可是就在她决定将拉尔夫忘掉的时候,他却来海岛上找了她。她没有告诉拉尔夫,在海岛上,她有了拉尔夫的孩子——戴恩——跟拉尔夫长的一模一样的孩子,那象是她所希翼的全部,事实上只是一种微薄的安慰。她说,拉尔夫是属于上帝的,她得不到,但终于从上帝那里偷走了一样东西。她对戴恩越喜欢,越衬托出她的孤单与可怜,爱的无力及失去爱人的虚空。她的母亲菲说:“没有人能从上帝那里偷走什么,偷的东西总要还回去的。有一天,你必定失去戴恩。”长大后的戴恩第一次见到拉尔夫就开始崇拜他,并最终决定当一名教士。梅吉伤痛欲绝,却由他去了。在希腊的海边,戴恩为救落水的几个女人而死。在梅吉要求拉尔夫帮她找到戴恩的遗体带他回澳大利亚时,拉尔夫才知道戴恩是他的孩子。主持完戴恩的葬礼后几个小时,拉尔夫红衣主教停止了呼吸。在最后一刻,他没有想到梅吉。他痛苦与欢乐的来源,他一生只爱过一个的人。他在爱情与权力间痛苦挣扎的一生终于结束了,也解脱了。

  在拉尔夫与戴恩死后,梅吉才得到真正的*。就像帕迪死后,老去的菲才得到安宁一样。此时歌声最为响亮,也由于痛失所爱而分外悲伤。

  同样因戴恩的死而悲伤的还有戴恩的姐姐朱丝婷。本来她打算与戴恩一起去希腊度假的,可是为了陪雷恩,却去了伦敦。她觉得如果自己不是那么自私为了陪自己爱的人而是陪着弟弟戴恩的话,弟弟就不会死。这个外表冷漠粗鲁却感情浓烈的女子,因此逃避雷恩。她觉得自己唯一爱的就是弟弟,任何人都不能代替弟弟。雷恩也不能。

  雷恩去了澳大利亚德罗海达找梅吉,希望梅吉能帮助他说服朱丝婷留在他身边而不是回德罗海达。他说:“一般人是不能满足朱丝婷的,奥尼尔太太。如果朱丝婷选择了我,她还可以在舞台上表演,这是德罗海达无法给她的好处。”这时,他坚定地望着她,就像望着一个敌手一样。“我是来请求你使她务必选择我的。说这话似乎很残酷,但是,我对她的需要超过你可能对她的需要。”当梅吉说朱思婷留在德罗海达没什么不好时,雷纳说:“朱丝婷好奇心太盛,在德罗海达她会感到寂寞的。”他最了解朱思婷,胜过她的母亲。可是当朱思婷说收到母亲不同寻常的信时,他的心头一沉。他想梅吉确实从从容容地考虑了这件事,但是,本能告诉他,这是她的行动的开端,但不是他所喜欢的那种行动。梅吉开始耍弄她的女儿弄回德罗海达,以使那个王朝传之久远的把戏了。他开始劝朱思婷回家。他开始怀疑,也许她的母亲是对的,而自己却错了。他的眼睛突然之间显得冷漠了,好像他的思想非常艰难地集中在与他说的话不同的事情上。

  她义地反顾地执行着自己离开英国的计划。在一片混乱之中,某个有这种力量的人打电话来了,只不过不是劝说她改变主意的;雷恩甚至还不知道她要走呢。他仅仅是来请她在他将于莱恩公园他的房子里举行的一次宴会上当女主人。“好姑娘,求求你!不要哭!来作我的女主人吧!”他说。最后,朱思婷还是说:“我告诉你我要永远回德罗海达老家去了吗?”他从烟盒里取了一支烟;那双大手既没有犹豫,也没有发抖,反而运用灵活。“你很清楚你没有告诉我。”他说道。

  她要走,他绝不会拦。他还没有想清楚,到底怎样对朱思婷才是最好的。

  朱思婷走的时候,她的一生中第一次注意到自己的外表要让他高兴。

  他似乎并没有仔细看;至少他没有说到她精神疲乏或可能有病,甚至连行李都没提到。这一点儿也不像他。过了一会儿,她开始体验到世界末日即到来的感觉。他和他*时的那样子大不一样。

  能帮助她把这顿饭吃好,使它成为那种可以在旅行中缅怀往事的时候感到愉快、有趣的事情。只要她使自己相信他是为她的离去而感到烦恼,也许事情就好办了。但是,她做不到。他也没有那种情绪,相反,他显得这样冷淡,使她觉得自己似乎和一个纸人坐在一起,薄薄的,真让人担心会让一阵清风吹走,以前她从来没有见过他这样。

  他再也不管她叫好姑娘了;最近以来,她已经注意到这个词的使用频率下降了,今天晚上他一次也没用这个旧日的昵称。

  朱思婷回到房间时,收到了母亲的信,梅吉劝她回到雷那身边,她终于明白了朱思婷怎样才会幸福。此时雷纳已经派人来接朱思婷。“其实我自己不了解我自己,不得不需要某种帮助。”朱思婷对雷纳说。

  “不是你想的那种方式。我知道你爱我,我可以等待。我总是相信,一个有耐性的男人最终会胜利的。”

  雷纳比朱思婷成熟很多。有雷纳,朱思婷才会得到照顾。

  故事的结尾,朱思婷嫁给了雷纳。

  这是《荆棘鸟》中,最称得上完整的爱情。

  “鸟儿胸前带着棘刺,它遵循着一个不可改变的法则,她被不知其名的东西刺穿身体,被驱赶着,歌唱着死去。在荆棘刺进的一瞬,她没有意识到死之将临。她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尽,再也唱不出一个音符。但是,当我们把扎进胸膛时,我们是知道的。我们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们却依然要这样做。我们依然把棘刺扎进胸膛。”

  每一个人,都在艰辛地爱着。不管结果。

《荆棘鸟》读书笔记10

  《荆棘鸟》是澳大利亚女作家考琳·麦卡洛的处女作,也是她的成名作,也是她最成功的一部小说。这恐怕也是目前为止,澳大利亚—新西兰太*洋南大陆和岛屿的最成功的一部文学作品。

  全书以梅吉和拉尔夫的爱情为主线,展开了一幅生动的新西兰—澳大利亚的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的画卷。内容生动、情节紧凑、故事跌宕、人物刻画也非常到位。

  克利里家从新西兰来到澳大利亚的德罗海达大牧场定居和经营,这是他们一家最大的转机,也为许多悲喜剧,更多的是为悲剧埋下了种子。

  克利里家很富有,克利里家也不缺乏社会地位,拉尔夫能成为红衣主教,位高权重非常人所能想象。然而金钱和地位并不重要,重要的还是人生中最宝贵的一些东西:爱情、亲情、故乡、事业、梦想、自然、人生大舞台的精彩、身心疲累时的偷得的宁静,等等等等,正是它们带来了极大的幸福和极大的痛苦,让人在尘世中温享着美好,却又留下了累累伤痕!

  拉尔夫和梅吉

  当拉尔夫神父去火车小站迎接他们一家的时候碰到了梅吉,两个人的孽缘就此注定了,尽管两人的年龄相差一辈。孽缘,是因为相互爱上了注定不可能在一起的,不该爱上的人。

  一个追求上帝、追求事业、追求权势并毫不犹豫地为了这一切而付诸行动,但是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男人,他摆脱不了人性,他在尘世生活唯一的渴求就是希望拥有一位有着独特吸引他的气质的小女孩——梅吉。但是,得到了前者就不可能得到后者。他只能在事业飞黄腾达的时候,内心忍受着感情的煎熬。

  另一个单纯善良,坚强而高傲,渴望浪漫的而又正常的爱情和婚姻生活,但是这最*凡的愿望却成了最不可能的幻想。梅吉为了这份感情,嫁错了人,有了失败的婚姻,进而大半辈子守在了德罗海达,那青春年华,那一辈子的家庭浪漫,都没有得到,这是多么大的代价!也正因为这些代价,那个最*凡的愿望变得如此伟大!

  梅吉的母亲菲欧娜并不喜欢她和帕蒂生的孩子,包括梅吉。梅吉的父亲和哥哥们也都爱梅吉,但是他们毕竟没有那么细心,没有那么敏感,他们并不能替代母亲的角色。从小最疼爱梅吉的是弗兰克,恰恰弗兰克在梅吉的成长岁月里出走,进而进了监狱。剩下的能从生活、思想、情感上各个方面来教导和关怀梅吉的,只有拉尔夫了。梅吉从小女孩到少女情窦初开的过程,都是有拉尔夫精心关怀的,梅吉对他的感情也由一种对于兄长家长的依恋之情,变成了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这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也是必然的。在那个相对封闭的牧场环境里,在梅吉周围比较亲近的人当中,还有谁能取代拉尔夫吗?拉尔夫对梅吉温柔、体贴、情感上关怀备至,思想和知识上又是梅吉的老师。拉尔夫必然成为梅吉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在终于确定拉尔夫不能和她厮守的时候,梅吉选择嫁给和拉尔夫极为相像的卢克。然而卢克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动物,一个守财奴,一个外表魁伟内在猥琐狭小的人。这就和拉尔夫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梅吉最终决定返回德罗海达,再也没有嫁给他人的念头。只是,她和她母亲一样,更加偏爱拉尔夫的儿子戴恩,而相比之下卢克的女儿朱丝婷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在这一点上,梅吉并不比她的母亲更高尚,甚至让人觉得有点狭隘和厌恶。但是这毕竟就是人性,这就是女人的心理,原谅她吧。

  拉尔夫是一个矛盾的化身。他有能力、有城府;他善于交际,能赢得上至教皇下至*民甚至包括纳粹的好感;他的厚黑学也不错,该黑时黑,该厚时厚,所以能步步登天。这些都是他强势的一面。但他却守着内心的折磨,那就是身为一个男人,对正常感情、对爱情的渴求。而这段爱情甚至从他年轻时候开始一直到老,折磨了他一生。拉尔夫第一眼就被梅吉的气质和美貌所吸引,从此内心被这个女人所俘虏,再也没有逃出。他外表刚强,内心其实比梅吉要柔弱,所受的痛苦是一种近乎于在绝望中挣扎的痛苦。直到当他得知戴恩其实是他自己的儿子,亲自给戴尔举行完葬礼仪式后,再也无法承受这一生的折磨和打击,阖然去世。

  无疑,拉尔夫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功利心,他虽然非常矛盾和痛苦,但还是宁愿舍弃儿女情长,舍弃婚姻生活,舍弃一个正常的人所拥有的最*凡也是最伟大的权利。这就是代价。当拉尔夫获得巨大的权利和地位的时候,他必然要舍弃很多极为宝贵的东西,当他通过不算正当的手段取得本该克利里家族所拥有的财富的时候,他的死亡必然也是因为克利里家族。虽然克利里家族和他本人其实都是善良的,并且一直关系融洽,互相关照爱护。这又是人性的一道美丽的光芒。

  梅吉和拉尔夫之间的爱情是非常可悲而可叹的,梅吉几乎殉道士一样的对爱情的执着,拉尔夫在上帝和世俗面前的苦苦挣扎,都让人感受到一种人性的张力。

  但是,梅吉和拉尔夫之间的爱情又是因为一个极其可笑而可鄙的浅薄的理由,却造成了这么大的悲剧,可见人类一点点的狭隘会造成多少人间悲剧,造*类*的多少重重障碍。基督新教的牧师可以结婚生子,为什么天主教的教士却不可以谈恋爱?必须禁欲主义?这多么像*落后的封建礼教做造成的各种匪夷所思的惨象?一直延续到*,一直延续到今天,那些被父母横加干预的恋人们,那些传统落后理念下被深深束缚着的人们。天主教的禁欲主义的丑恶本质,在这本小说里被暴露得一览无遗。

  如果上帝是伟大的,他就不应该如此丑恶,如果真有所谓上帝的话,真有上帝吗?哈哈哈哈!(我想梅吉会非常赞同我的。)

  玛丽·卡森

  玛丽是个非常厉害的女人。

  她最可怕的地方是三点:

  1、心机深。她利用各种手段配合自己的美貌成功俘获了澳大利亚最富有的人的心,并进而成了澳大利亚最富有的寡妇。她也是最早看穿拉尔夫对梅吉的特殊感情的人。

  2、自制力强。她可以忍受着对于拉尔夫那种占有欲的煎熬而并不展开什么追求,她可以在拉尔夫的*面前大笑着离开,尽管内心受着欲望的啃噬和折磨。

  3、精明强干。她的丈夫留给她的遗产,她打点得很好,在不同行业、不同国家都有投资,已经成为澳大利亚最富有的人。她管理德罗海达大牧场游刃有余,对各项事情都了如指掌,安排得丝丝入扣。

  有了这三点,这个女人一定非常厉害。

  但是上天不会如此厚待一个人的,她一辈子孤独、自闭、怀有强烈的对年轻貌美而有气质的拉尔夫的占有欲,但却不能得到他。最后死的时候,那种腐臭的味道,那双可怕的眼睛,让人直接和那些最可怖的女巫联系起来。

  帕蒂和菲欧娜

  帕蒂和菲欧娜都是可怜的,也都是幸运的。可怜的地方是:都没有真正得到自己所深爱的人。幸运的是:两人能够结合和过一辈子。帕蒂作为一个剪羊毛工竟然和天仙般的贵族式的女孩相伴一生,并且这女孩还任劳任怨地跟着他过苦日子;而菲奥娜嫁给了一个虽然她不爱但却是最适合她、最能照顾她的好人。

  帕蒂是最代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新移民性格的人,这种性格在帕蒂的儿子们身上也可以看到。他们热爱土地,热爱牧场,勤劳勇敢。他们对外界的兴趣不大,最喜欢的就是牧场、大地、自然,最喜欢的就是用一年到头的实实在在的劳动来换取收获和一丁点奢侈的安逸。他们不追求浮夸的名利,双手就是他们的美德和勋章!

  帕蒂知道菲欧娜并不真正爱他,但他还是对菲一如既往地好,尽到了做丈夫的责任。他是温暖的,可靠的,最朴质的男人品质在他身上闪光,这要比背叛菲的那位成功的政治家,或者比拉菲尔都要强得多。

  菲欧娜让人爱不起来,她幽幽地就像一座冰冷的美人雕像,不会笑,不轻易表露感情。她把自己的结缘洒向了周围许多爱她的人,包括帕蒂、梅吉还有其它儿子们。她只钟爱弗兰克,她的爱情,乃至于她的人生早在她被她爱的人抛弃的时候就终止了。

  菲欧娜身上的很多性格特点都遗传给了梅吉。她们都内向、极为坚强、极度痴情、有强烈的自尊心、对于儿女的偏爱严重。她们身上所发生的情感故事也是惊人的类似。这种戏剧性的巧合又有着性格决定的必然性,两个女人的爱情悲剧深刻决定和影响了两代人的生活。

  菲欧娜和梅吉最大的不同,就是对于命运的态度,两者的勇气差之甚远。菲欧娜自从受到了恋爱和背叛的打击之后,就几乎完全丧失了生活的乐趣,丧失了人生的追求,她的一生都是偏安状态,偏安于新西兰的破旧房子里,偏安于富庶的德罗海达。她对于生活就是任其自然,怎么都行,没有什么大的追求。

  但帕蒂和孩子们还是潜移默化地让她深深爱上了这个家庭,爱上了帕蒂,爱上了德罗海达。虽然,她更爱大儿子弗兰克,大概就是因为弗兰克是那位感情背叛者的延续和影子。

  弗兰克

  弗兰克的偏狭暴烈的性格是因为长期极度的压抑,和心中越来越强烈的无名的愤恨而决定的。他首先是个男人,有着强烈的功利心和事业心。但挚爱的人只有他的母亲和他的小妹妹梅吉。正因为他的这种性格,他充满了叛逆,而叛逆必须有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帕蒂。最终,他因为他的性格葬送了30年的大好光阴,一个人就这么毁了。

  鲍勃和其他兄弟们

  这帮兄弟很像他们的父亲,继承了良好的品质。他们都善良、朴实、勤劳、勇敢,有着大陆的性格。但是有一点非常奇怪,他们都没有结婚,都非常腼腆,不善于追求女人。这是这部小说里很难用逻辑和常理来解释的,我觉得很牵强。但是这也是为了小说的需要,为了突出主要人物,比如梅吉等。如果个个都结婚,拖家带口的几十号人物,那梅吉、她的两个孩子都要大大弱化了。

  这帮兄弟是如此喜欢德罗海达,如此喜欢牧场的生活,他们只有在那里才能找到心灵的归宿。尽管那里充满了苍蝇、燥热、沙尘、干旱和洪水,尽管那里离现代文明似乎很遥远,但毫无疑问,那里也是一片心灵舒展、心旷神怡的地方。他们呆在德罗海达,无意识也是在追求心灵的一种宁静,这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城市里的人是不会有的。

  朱丝婷

  克利里家族终于出现了一位叛逆者,要走出德罗海达,要追求现代人的生活。她忍受不了一成不变,她的心无法静下来,她要精彩,她要无羁,她甚至要放纵。这就是朱丝婷,很明显遗传了父亲的性格,而不是母亲的。

  朱丝婷表面上对于感情是随意的,不在乎的,但其实是非常在乎,同时又非常矛盾的。这从她对雷纳的态度能看出来。虽然她也随便交过一些男友,但她并没有真正投入。她的爱情需要一个足够实力的人去激发和引导,这个人当然必须很成熟才行。符合这一条件的也只有雷纳了。

  朱丝婷和戴恩之间的姐弟之情让人感动。两个人的性格完全相反却又非常互补,性格上的差异反而成了一种兄妹之情的必要基础,如齿轮咬合一般。两个人真的是难得见到的姐弟搭档。

  戴恩

  这是小说中一个比较极端的人物,虽然我觉得每个人都典型得有点极端。这个家伙简直是完美的化身,上帝的最忠实信徒,最不应该来到凡间的人。如果说朱丝婷的叛逆经常可以在世界找到,卢克的守财奴形象也到处都是,就算是德罗海达那一帮不结婚的兄弟也可以理解的话,那么戴恩这种形象是最不可能的形象,虽然戴恩人很好,但很多他的思想和行为并不符合人性,所以这个人物的刻画非常虚假。

  上帝所希望看到的很多品德都能在戴恩身上找到,过于完美了。过于完美的人,往往是短命的。于是戴恩为了一个很偶然的事件去了,在作者眼里又是必然的。我实在觉得戴恩的离去时不必要的,作者在很多事情上的描写都过于极端,不符人性,在戴恩的去世上编得真是太假了,我看不出任何性格发展的不可避免性,看不出任何情节发展的逻辑必然性,只为了一个牵强的理由:戴恩太完美了,所以上帝喜欢要把他召回去。那上帝是不是太白痴了?如果是为了突出拉尔夫知道戴恩是他儿子所发生的反应的话,那我没觉得必须通过一个轻率的戴恩的死亡来表现这一情节,毕竟那早就是二战以后欧洲的黄金发展时期,如果戴恩在二战中死去我倒是没觉得太多惊异。

  戴恩内敛的性格和朱丝婷相反,但又是那么喜欢姐姐,只有他一个人真正懂得朱丝婷。其实戴恩如何钟爱上帝对我来说并不重要,我反而觉得他受了宗教的欺骗,浪费一生的时光。但是他对姐姐的无私的和真正理解的爱,让我觉得他很温暖,也是他最散发人性光芒的地方。

  戴恩的离去只能说明一点:他是用来陪衬朱丝婷、拉尔夫、梅吉和所谓的上帝的,作者对戴恩是否太残忍了?不把其当人看了。

  雷纳

  最终需要有人来接替拉尔夫照顾德罗海达,最终需要有人为德罗海达的克利里家族延续家族血脉,所以这个人物不得不出现,他就是雷纳,最终有能力承担起照顾德罗海达,并和朱丝婷结合在一起的人。

  《荆棘鸟》总的来说,是一部成功的作品。所有的形象都非常典型,栩栩如生;情节没有拖沓,波澜起伏;展示的历史和地理背景也比较广阔,横跨三代人,从新西兰到澳大利亚到罗马天主教廷到伦敦;小说可以挖掘的题材很多,包括移民、故土、自然、幸福、宗教、金钱、亲情等等;这部小说所阐释的许多对爱情尤为打动人心,特别是梅吉和拉尔夫之间的爱情,深深感染着读者。

  《荆棘鸟》所揭示的,早已超出了爱情、亲情、宗教等概念的范畴。读者可以从那段描写荆棘鸟的文字中,感同身受到,那生活的种种艰辛、人生的勇气、活着的血泪、生命的高歌!人生需要多的经历,而往往经过最刺痛胸膛和心脏的荆刺的伤害,流出殷红的鲜血的时候,才能唱出人生的最强音——同时也是最美的音色!生命只有一次,弥足弥足珍贵!宇宙中再也没有比一次生命更宝贵的事物了!只有那些,极少数的有心者,才会像荆棘鸟一样,不庸庸碌碌度过这个人生,不浑浑噩噩地追求猪圈般的满足低级感官和趣味的生活,他们一定是天底下心灵最富有,人生最精彩的人,因为他们就像荆棘鸟一样,在人生中无怨无悔,奋力向前向上,经历命运的风风雨雨,面对荆刺,挺起胸膛,引吭高歌!

  “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这就是荆棘鸟的传说。

  鸟儿胸前带着荆棘,他遵循着一个不可改变的法则。她被不知其名的东西刺穿身体,被驱赶着,歌唱着死去。在那荆棘刺进的一瞬,她没有意识到死之将临。她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尽,再也唱不出一个音符。但是,当我们把荆棘刺进胸膛时,我们是知道的。我们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们却依然要这么做。我们依然把荆棘刺进胸膛。”


《荆棘鸟》读书笔记10篇扩展阅读


《荆棘鸟》读书笔记10篇(扩展1)

——《荆棘鸟》读书笔记10篇

《荆棘鸟》读书笔记1

  在南半球有一种鸟,它的歌声比世界上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美好动听,但是它只有找到一种荆棘树,落在长满荆棘的树枝上,让荆棘刺进自己的肉体,才能够歌唱。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开始了寻找荆棘树的旅程,直到如愿以偿,找到那种长满如针一样锋利荆棘的荆棘树。这个时候,它就落下来,而且要选择最尖、最锋利、扎进肉体最长的荆棘。它的身体被锋利的荆棘刺得血流如注,疼痛难忍,生命就要奄奄一息了,它开始了让所有会歌唱的鸟自惭形秽的歌唱。一向自比歌王的云雀和夜莺,在它的歌声面前也黯然失色。不久,荆棘鸟的血流尽了,一曲最美妙的歌声也戛然而止。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着。所有听到歌声的人和鸟儿都在向荆棘鸟致最后的敬意,因为大家都知道,最美好的东西,只有用深痛巨创才能换取。

  ——来自澳洲的一个传说

  《荆棘鸟》的作者——考琳·麦卡洛,是一位从事神经生理学研究的学者,却因为酷爱文学而走上了另一条道路。本书是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1977年刚问世就收到了轰动的效应。

  故事开始于20世纪初叶,结束于半个多世纪以后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从农夫帕迪.克利里应孀居多年且无儿无女的老姐姐、贵夫人玛丽.卡森之召,携妻子菲奥娜和七个孩子从新西兰迁居到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德罗海达牧场,到帕迪唯一幸存的孙辈、才华横溢的演员朱丝婷在遥远的异国他乡确定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和爱情归宿,整整讲述了克利里家三代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历程,其中最主要的是帕迪唯一的女儿梅吉与拉尔夫神父之间那场耗尽毕生心血的爱情。 然而,书中最让我着迷的不是那错综复杂的故事本身,而是作者不惜花费浓墨重彩渲染铺陈的澳洲中部的雄浑画卷。那飞扬着尘土的一望无际的荒原,那成群结队跳跃着的袋鼠,那多不胜数的鸟类,那缓缓移行的羊群和牛群,那无处不在的密密麻麻的苍蝇,还有那无论旱灾如何严酷都鲜花盛开的巨*园......德罗海达,让在那里生活多年的克利里家族的人们产生难以割舍的依恋,也让读者随着文字驰骋在想象中的广袤原野中。没有对那片土地的深情,很难将那里的风土人情描述得如此细腻而生动。在作者笔下,你仿佛可以听到牧羊犬此起彼伏的吠声,羊毛剪子单调的咔嚓声,鸟儿的婉转低鸣声......

  这是一片让人爱恨交织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埋葬过一个个孤独的灵魂,滋生过一段段欲罢不能的情感。我不想首先介绍男女主人公的故事,这一主线还是留待稍后吧。在这之前,我想先介绍和主线密切相关的一些旁枝末节——那些围绕在他们周围的、同样扑溯迷离的情感纠葛。

  菲和帕迪。这是一段无奈的婚姻。菲出生于名门望族,16岁时背着父母爱上了一位当地的政界要员,并怀上了孩子。而那位书中始终没有露面过的要员是个有妻室儿女的人,他不可能为了菲抛弃既得的一切。为了爱,菲忍辱生下了私生子弗兰克。在弗兰克两岁多的时候,菲被家人嫁给穷光蛋——温厚勤勉的帕迪,远离家乡,以遮盖家族的耻辱,从此,菲和弗兰克便永远地在家人的视野里消失了。菲为帕迪生儿育女,终生操劳。从她的脸上,看不到爱与恨,从她嘴里,听不到赞许与抱怨。她不爱帕迪,也不怎么喜欢孩子们——除了弗兰克,她把他视为唯一的希望。帕迪真心地爱菲,把她当作上帝恩赐的天使。最初一段日子他甚至连碰都不敢碰她,直到两年以后,他才成为菲真正意义上的丈夫。帕迪嫉妒弗兰克,因为他知道,他和他的所有孩子们加起来,也不及弗兰克在菲心目中的地位。在一次争执中,盛怒的帕迪对弗兰克说出了他的私生子的真实身份,从此弗兰克离开了家。那恐怕是帕迪一生中最后悔的一件事,因为她看到菲刚刚因为处境改善而燃起的希望之火旋即熄灭了。帕迪在一次干风暴中被雷电击中身亡,直到这时,菲才意识到自己对帕迪的爱远比一直以来估计的多得多,而明白这个事实,为时已晚。

  拉尔夫和玛丽。玛丽,一个垂暮之年的老女人,却对刚刚来德罗海达上任的年轻英俊的教士拉尔夫发生了不可遏止的爱情。因为爱,她恨自己日渐老朽的身躯;因为爱,她嫉妒自己的侄女——被拉尔夫无微不至关怀着的年幼的梅吉。对拉尔夫的倾慕是无望的,于是她采取了疯狂报复的手段。直到她死后,拉尔夫才明白这报复来的多么残忍——要么背叛梅吉、接受多达1300磅的巨额财产,从此在通往红衣主教的道路上畅通无阻;要么为了梅吉而背叛上帝。拉尔夫终究是个野心勃勃的男人,他选择的无疑是前者。玛丽在书中是一个被人厌恶与憎恨的人物,是她一手促成了拉尔夫与梅吉的所有悲剧。然而,就她对拉尔夫的爱而言,她是无罪的。你听,临死前的那个晚上,她对拉尔夫的表白是多么令人心碎:“你错了,我爱过你。上帝,我是多么爱你呀!你认为我的年龄能自然而然地排除这种爱吗?哦,德.布里克萨特神父,我告诉你一些情况吧。在这个蠢笨的身体之内,我依然是年轻的——我依然有感情,依然有愿望,依然有梦想,依然生气盎然。这些东西由于受到了我躯体的束缚而焦躁难忍。衰老是我们那富于报复性的上帝加诸我们的最厉害的报复。为什么他不让我们的思想也衰老呢?”

  梅吉和卢克。这是一段错误的婚姻。梅吉是个内心情感丰富的女人,同时又是现实的女人,她只希望能够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这个家里有丈夫,有孩子,自己可以成天围着所爱的人转。虽然,打从10岁起,她就一直迷恋着拉尔夫,然而这段感情随着她的长大*而变得无望。拉尔夫爱的是上帝,或者说他爱上帝甚过爱梅吉,他不可能给梅吉一个家。因此,当梅吉遇上了一位和拉尔夫长相酷似的来自昆士兰南部的新牧工——卢克.奥尼尔时,她以为她终于找到了归宿。她随着卢克去了远离家乡的北昆士兰州。然而,卢克依旧没有给她一个家。他将梅吉打发到一个叫做黑米尔霍克的乡下,让她在当地最大的甘蔗老板穆勒家里做女管家,照看他那常年患病的妻子安妮。而他则卷了梅吉的所有钱财,成天在远离梅吉的另一处甘蔗林里和别的蔗工一起劳作,挥霍他的过剩精力,梦想有朝一日成为最大的工头。他似乎无暇顾及视梅吉的感受,向她许诺的安置家业的计划也一再推迟。卢克根本就是个没有责任感的而且充满野心的、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男人,即便梅吉身怀六甲,也改变不了他的主张——他不需要家,不需要孩子,

  甚至,也不需要女人!梅吉在万念俱灰中独自承受着分娩之痛。朱丝婷是他们的女儿,但卢克没有回来看过她一眼。梅吉和卢克的结局是*静分手,梅吉回到了阔别三年的德罗海达。

  穆勒和安妮。这是作者笔下最完美的婚姻,完美得让人难以置信。虽然他们生活的乡村没有良好的环境,虽然安妮身体残疾,需要人照顾,虽然他们身边没有孩子,可是他们相濡以墨,恩爱和睦。不仅如此,他们对孤独无依的梅吉的疼惜,是她在那个毫不适应的恶劣环境中的一个大支柱。虽然梅吉是他们名义上的管家,可是他们对梅吉的帮助远远超出梅吉对他们的付出。他们聪明,对人生的哲理有深刻的理解和诠释。他们成了梅吉终生的良师益友。

  现在必须说说拉尔夫和梅吉的故事了。拉尔夫是梅吉十岁那年初到德罗海达遇见的第一个人。梅吉的弱小,不被重视,敏感,要强,让拉尔夫心生恻隐。从此,梅吉成了拉尔夫心目中除了上帝以外最重要的人。他爱年幼的梅吉,因为这样的爱让他没有负罪之感。他关心着梅吉的成长,关心着她的教育,一天天地看着梅吉从女童成长为如花似玉的少女。可怜的单纯的梅吉,因为母亲的疏忽,居然在初潮来临之际以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她只有求助于她的上帝拉尔夫。梅吉对拉尔夫的爱,从年幼开始,执著不变。除了拉尔夫,她不可能再去爱别的男人。而拉尔夫,却怀着痛苦的心情看着梅吉一天天长大,因为他再也不可能像过去那样爱她,也就是说,他对梅吉不能抱有男人对女人的那种感情,他是个神父。因此,他选择了接受玛丽的临终馈赠,从此*步青云,最终实现了他的梦想——成为地位显赫的红衣主教。玛丽的死,是拉尔夫和梅吉之间感情的转折点。不久以后,拉尔夫离开了德罗海达,由悉尼而罗马,一步步升迁。对梅吉的渴望无时不噬啃着他的灵魂,使他一直在和上帝搏斗。而梅吉则在思念的"煎熬中度过若干年后,在23岁时远嫁他乡。她没有给拉尔夫稍去任何口信,她想从心底里将他彻底忘记。

  要是梅吉的确得到了她所渴望的一切,拉尔夫或许只会成为她童年和少女时代的一个美好的梦想。梅吉是不幸的,她虽然成了奥尼尔太太,可是她依旧没有家。他生命中的两个男人,都没有真正的要她。拉尔夫在梅吉难产时匆匆赶到她身边,给了她安慰。他抱过襁褓中的朱丝婷,那本应该是他和梅吉的孩子!此刻,梅吉对着这个卢克给她的孩子,没有一丝柔情,这让拉尔夫辛酸。当他对梅吉充满深情地说出,他至今还珍藏着梅吉送给他的那朵玫瑰花,并说出梅吉就是他的玫瑰,是他生活中最美丽的人的形象和最美好的怀念时,梅吉被深深刺痛了。她所渴望的一切,拉尔夫都无法给,她只是他的一种形象和怀念!梅吉对拉尔夫说了非常尖刻的话,把他赶了出去。咳,如果是有妇之夫也许还可以离婚,如果是贫穷也许还可以克服,如果他不爱她,也许还可以努力,但他是一个教士,她如何从上帝那里将他夺过来?可是,梅吉还是做到了。在一个叫做“麦特劳克”的孤岛上,梅吉原本是打算静下心来好好的思考一些问题,梳理调整心态,回去后再找找卢克,努力改善关系,过好今后的日子。可是,拉尔夫又出现了,在他面前,梅吉的所有信念顷刻间土崩瓦解。那几天,是梅吉这一辈子最幸福的几天,拉尔夫给了她一切。虽然拉尔夫最终还是要离开梅吉,可是她不再伤心绝望,因为她从上帝那里“偷”走了属于拉尔夫的一部分——她怀上了拉尔夫的孩子。她带着这个秘密告别穆勒和安妮,告别卢克,回到了魂系梦牵的德罗海达。在家乡,

  她生下了儿子戴恩,那是个禀承拉尔夫所有美好的孩子。梅吉把全身心都扑在戴恩身上,而对朱丝婷,她几乎是忽略的,就像菲当年对她的忽略那样。

  梅吉,是一只荆棘鸟,为了一段美丽的感情,承受一生痛苦。虽然从上帝那里偷来的戴恩带给她全部希望,可是,最终上帝还是将他召了回去。第一次召回,是戴恩年仅17岁、第一次见到回德罗海达造访的拉尔夫时。虽然,他不知道面前的主教大人就是他的父亲,可是,从见面的那一刻,戴恩就被他深深吸引,并作出了追随拉尔夫、终身献身上帝的决定。梅吉将完美的戴恩交还给拉尔夫,而拉尔夫竟浑然不知戴恩就是他的亲骨肉。在罗马,戴恩度过了八个春秋,获得了教士的职位。上任以前,他去希腊度假。为了拯救在海上溺水的女孩,他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这一次,戴恩是第二次、也是真正的被上帝召回。直到这时候,梅吉才残忍地将秘密向拉尔夫和盘托出,垂暮之年的拉尔夫无法承受如此强烈的打击,在回到德罗海达主持完儿子的葬礼后,带着极度的痛苦和愧疚,离开了人世。

  假如,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多少会让人感到压抑与伤感。好在,作者给了我们希望。克利里家第三代唯一的传人——朱丝婷,也就是戴恩的姐姐,虽从小生活在母亲的冷遇中,却和弟弟手足情深。她性情古怪,自我封闭,颇有主见。成年后她离开家乡,去伦敦学习表演,成了一名出色的话剧演员。

  戴恩死后,朱丝婷一直自责,因为从小她都充当着弟弟的保护神,而这一次,却让弟弟独自去希腊,她本来答应和他同行,因为她和她所爱的人雷恩有一个约会而改变了主意。在戴恩遇难的时候,她不在他身边。为了惩罚自己,她决定辞去剧院的工作,告别雷恩,回到德罗海达去陪伴母亲,以此求得心安。只有在这是,我才看到梅吉对朱丝婷的母性。她已经失去儿子,不能再失去女儿。她不能让自己的悲剧在女儿身上重演。她给朱丝婷写了一封长长的信,对她说,她不需要女儿把自己像祭品一样献给母亲,她应该属于她自己,属于她所爱的人。“戴恩的光明永远失去了,而你这团火光依然在燃烧着”,这火光是支撑德罗海达的人们生活下去的最重要原因。

  朱丝婷成了雷纳.莫尔林.哈森太太,她没有放弃事业,并拥有了美好的爱情。德罗海达的时代要终止了。文章最后的一段话是:“鸟儿胸前带着荆棘,它遵循着一个不可改变的法则她被不知其名的东西刺穿身体,被驱赶着,歌唱着死去。在那荆棘刺进的一瞬,她没有意识到死之将临。她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尽,再也唱不出一个音符。但是,当我们把荆棘扎进胸膛时,我们是知道的。我们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们却依然要这样做。我们依然把荆棘扎进胸膛。” 我极其喜欢这本书,喜欢书中的人物。虽然,除了戴恩之外,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缺陷,都不完美,忠厚温良的帕迪,外表冷漠的菲,性情暴烈的弗兰克,尖酸张狂的玛丽,外表柔弱而内心倔强、对爱情充满执著追求的梅吉,欲爱不能、欲罢不能、一辈子生活在矛盾痛苦中的拉尔夫......一个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我喜欢书中精彩的人物对白、细腻的内心活动描写、出神入化的环境描摹。我喜欢最后的结局,看到梅吉和朱丝婷母女之间的真诚沟通,看到朱丝婷终于披上神圣的婚纱,看到亲情、友情与爱情的温馨气息弥漫在菲、梅吉和朱丝婷三代女人的周围,我不禁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荆棘鸟》读书笔记2

  也许看过这部小说的人会说我小题大作,煽情得有点过。但我在看这本书的大部分时间,眼睛的确是湿润的----这并不需要得到大多数人的相信和理解。我总是惊讶于作者那种行云流水般的文笔和对人性,感情的深刻透漏。我一直在想,这是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天可怜见,看得途中我总是想起这句话。虽然它的大抵意思我并不很了解,但我知道,倘若天可怜见,会喜欢小说里面的每一个人,如果我们也同样以宽容的眼光来看待,不会去恨里面的任何一个人---当然,我还没有看完全部的小说,只是有些话不吐不快。

  首先使我触到悲伤的是弗兰克---这个私生子,我总是不可避免把它和希斯克里夫放在一起想象。尽管他们没有任何背景的相似。他的出场也太少,只有几年的时间他的生活对我来说是可知的,它使我悲伤,是因为他对于母亲和妹妹那种不可比拟的爱。我总是细细去品味这一个细节,当在学校被阿加莎鞭打了的梅吉找到弗兰克,扑在他怀里寻求安慰。只有在弗兰克怀里梅吉才能毫无顾忌地哭出来。对于梅吉来讲,弗兰克是她幼年时期的唯一一个可以依靠和信任的港湾吧。

  可是弗兰克一出场就注定要走,不只是因为他的身世。更因为他对现有生活的一种厌恶和悲哀,在他心目中,母亲永远像一个女神般美丽,而即使父亲对母亲足够的重视和崇拜,也不能弥补他气质上的差距-----在我看来的确如此,一个美丽的贵妇人,一个憨厚老实的长工,完全不是可以生活的人。弗兰克总是固执地认为父亲侵犯了母亲,她在弗兰克明白男女之事后的日子里,每一次怀孕都让弗兰克大为光火---他怎么能忍受一个老大粗骑在自己那高贵的母亲的身上呢?

  弗兰克因为身高矮小而自卑,他不得不用强壮的身体来弥补这一不足,于是他成了全镇气力最大的人------这一优势也让他成为打架的一把好手,事实上,他更乐于以此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荆棘鸟》读书笔记3

  作者——考琳·麦卡洛是澳大利亚当代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她出生于一个牧业工人家庭,十二岁移居悉尼。此前,一家人过着游牧生活。考琳〃麦卡洛从小就表现出不凡的艺术才能,她从五岁起就写诗歌,讲故事,学画画。《荆棘鸟》的问世使更多的读者认识了这位伟大的作家。

  荆棘鸟原本是产自南美的一种珍稀鸟类,因其擅长在荆棘灌木丛中觅食,其羽毛象燃烧的火焰般鲜艳而得名。传说这种鸟,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界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她就在寻找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然后,她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刺上,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深刻里,她超脱了...作者以荆棘鸟为名,是有象征意义的。荆棘鸟象征着执着、无畏而又悲怆的追求,为了最美好的理想而毕生追求,而最终牺牲了了生命。也象征着生命最终的绝唱,如流星划落,一生一次的美好是超越了人世的普通美丽。

  《荆棘鸟》是一部澳大利亚的家世小说,全书分七部,每部以一人为中心,但又彼此联系,前后呼应。本书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尔夫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克利里一家三代人的故事。作为一部家世小说,《荆棘鸟》里的人物并不算多,但都极具个性。作品为我们展示的是丰满的的奇妙人物。

  作为一部巨著,很多东西让我有的可读。如细腻的人物内心的刻画,生动的环境描写。。。时间关系,我在文中重点读了主人公梅吉的经历,所以就重点讲讲我读到的梅吉及读后的感受吧!四岁的梅吉就有了打动人的力量,她就象她的生日礼物洋娃娃一样,温顺而美丽、可爱。岁月流逝,这朵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放着。金红色的美丽头发,灰色的眼睛柔和、纯洁,象一对熔化的宝石,或者象卢克眼中看到的:是融进了蓝色光谱中的一切颜色,柔软的身材,娇嫩的体态。这样温柔、美丽的结合,世上仅有这一枝。梅吉有着天生的母性,对孩子特殊的迷恋。熟练地给弟弟妹妹换尿布时的梅吉象个小妈妈,那些动作让拉尔夫着迷。费兰克走后,弟弟小哈尔成了梅吉的中心。在照顾小哈尔的过程中,梅吉的母性不断增强,她甚至觉得她就是小哈尔的母亲,并渴望真正成为母亲,成为菲那样的女人。母性为梅吉增添了圣洁的光芒。梅吉天真烂漫,纯洁无暇,这朵玫瑰一尘不染地静静开放。

  作为一个美丽的女性,梅吉又有着与生俱来的坚韧。在15岁遇到初潮,单纯无知的她以为得了绝症,沉默地隐藏着自己的恐惧。没有告诉任何人,自己已经做好了死亡的准备!

  梅吉最打动人的精神力量,也是女性永久的美的力量——执着。拉尔夫几乎就是梅吉所有的梦想,甚至生存的目的。拉尔夫英俊而优雅,父亲般的慈爱,兄长般地关怀,带她参加集市,教她骑马,关心在意着她的任何一个不快和烦恼,象保护小鸡一样保护她,甚至在梅吉初潮时当起了母亲的角色。于是这个男人在梅吉的心灵里撒下了爱的种子,她对拉尔夫的爱情,一天天随着她的成长,不可抗拒地发芽、开花。为了这爱情,梅吉用了她的一生来换取。然而她爱上的男人却把自己给了上帝,她永远无法得到这个男人,这就是对于梅吉,是最锋利、最长的荆棘。尽管梅吉在执着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受到深痛巨创,体会到了爱的刻骨铭心,生命却有了完整的意义。在爱的寻找中,她理解了母亲,在失去最心爱的儿子后,她终于发现并从心底真正接受了自己的女儿。上帝并没有带走一切。梅吉因无法得到而显得孤单与可怜,她的灵魂只是在戴恩和拉尔夫死后才得到真正的*。花开花会落,即便消亡也会变成春泥,这无穷无尽的循环,生生不息,这便是生命的意义。

  作为一个纯粹的读者,我感叹梅吉的顽强,感叹一个女性能够如此默默地的坚持!我们的现实生活和小说中的境遇不完全雷同,但都是真实而残酷的。一个个纯真的女孩成为坚强的女人然后成为伟大的母亲,这个历程的确令无数人感慨!对于我们这些喝着黄河水长大的*人,尤其是从战争年代到建设时期,再到应对无数大灾大难的*女性,从没有把自己示为弱者,无论是在工作中施展才华,还是在生活中相夫教子,*凡的日子,不求鲜花掌声,浪漫的假期,默默奉献劳动,“*的半边天”岂止是半边天,简直就是坚韧顽强的化身!回看生活中那些成家立业的女性,总会不难发现那份可贵的坚持与顽强!所以我喜欢书中顽强的梅吉,苦苦追寻又无怨无悔的梅吉!

  经典的爱情总是以悲剧而告终的。《乱世佳人》,《呼啸山庄》,《简.爱》,《红楼梦》等著作能流芳百世,悲剧的意义在于把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正像书中最后说的那样:当我们把荆棘扎进胸膛时,我们是明明白白的,而我们就是要像荆棘鸟一样发出绝唱。最后想对所有的老师们说:真正的爱和一切美好的东西是需要难以想象的代价去换取的!

《荆棘鸟》读书笔记4

  1977年,有一本书刚问世就跃居《*》畅销书排行榜的冠军,不仅在美国创下销售记录,也迅速传到世界各国,这本书就是《荆棘鸟》,它在宏观的历史背景下演绎绝世爱情,被誉为澳大利亚的《飘》。

  作者的开卷语是这么写:在南半球有一种鸟,它的歌声比世界上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美好动听,但是它只有找到一种荆棘树,落在长满荆棘的树枝上,让荆棘刺进自己的肉体,才能够歌唱。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开始了寻找荆棘树的旅程,直到如愿以偿,找到那种长满如针一样锋利荆棘的荆棘树。这个时候,它就落下来,而且要选择最尖、最锋利、扎进肉体最长的荆棘。它的身体被锋利的荆棘刺得血流如注,疼痛难忍,生命就要奄奄一息了,它开始了让所有会歌唱的鸟自惭形秽的歌唱。一向自比歌王的云雀和夜莺,在它的歌声面前也黯然失色。不久,荆棘鸟的血流尽了,一曲最美妙的歌声也戛然而止。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着。所有听到歌声的人和鸟儿都在向荆棘鸟致最后的敬意,因为大家都知道,最美好的东西,只有用深痛巨创才能换取。

  这段话说的是梅吉,因为家庭的贫苦她过早的承受很多的艰辛,从她出生的那天起,疼痛已被荆棘扎进了她的生命里。但她最大的痛苦却却是她的爱情,他们都是可挑剔的出众,而且对梅尔也特别照顾,很爱她。他们之间本没有任何阻拦,只除了一条——他是个教士。

  在她随家人踏上澳大利亚的土地后是他迎接的他们,是他给了她父亲般的慈爱,兄长似的关怀,他带她参加集市,他教她骑马,他关心在意着她的任何一个不快和烦恼。她第一次见到他时才十岁,是他陪着她从一个女孩变成了少女,爱情的种子早已种下。

  但他是教士,他们永远不能结婚。他走了,她嫁给了一个她以为像他的剪羊毛的工人。她就到了另一个国家,在那里,她既不能经常的见到自己的丈夫更不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她身上甚至连一分钱也没有。

  虽然她的丈夫对她是这样的苛刻,但她还是以特有的坚韧坚持了下来。当拉尔夫来了,那疯狂而甜蜜的天堂般的生活改变了一切。梅吉带着拉尔夫未出生的宝宝离开了。那是一个和拉尔夫一样孩子,那样的高大、健美、优雅、善良,她爱着这个孩子,甚至比爱拉尔夫更爱,但就是这样的孩子却想要走上了一条同自己父亲一样的路——他要去做一个教士。

  梅尔想尽办法阻止他的梦想,但最后她的儿子还是死了,在他终于结束了长达八年的学院生活而利用假期在希腊度假时为了救两个女郎被海水吞没了。她想要孩子的尸体,没办法告诉拉尔夫,那个孩子是他的。最后拉尔夫也死了。

  荆棘鸟一边忍受着疼痛一边唱着使上帝微笑的歌,其实生活本身就是这样:假如你不能忍受,那么你就无法生存,而在你忍受的同时生活也继续了残酷下来。

  男主人公拉尔夫——虔诚与野心的人。很多人并不喜欢这个教士,因为在面对一千三百万英镑时,他出卖了梅吉的一家。虽然他之后将他们的生活照顾的很好,但无论怎么说,他夺取了他们的财产。

  拉尔夫的性格在某种程度上布满了矛盾。他信仰上帝,即使背弃了誓言他也敢于在上帝面前忏悔,虽然也许这忏悔可能彻底把他毁了,从这方面看他是虔诚的。但在另一方面,他的心中又布满了功利,他渴望升迁,渴望向上爬,就是为了这个目标,他背弃了梅吉。这点在我来看有些无法理解,因为我一向觉得虔诚和功利是互不相容的,我无法想象一个得道高僧一面念着佛经一面接受钱财。但无论我怎样的不理解,这种矛盾却统一在了拉尔夫的身上,并且使他这个人彻底的活了起来:我是一个教士,但同时,我也是一个男人。作为教士的他,是虔诚的,作为男人的他,是有野心的。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所以,这也注定了拉尔夫的痛苦。

  在和梅吉相见的第一眼他就爱上了她,确切的说是拉尔夫爱上了梅吉身上的女性特征:温柔、美丽、顺从、韧性、孩子气、纯真、善良、包容、理解……这种爱因为梅吉只是个孩子所以被所有的人都忽略了,包括拉尔夫自己,可是他却恼恨着梅吉的成长,恼恨着她那不停发育的身体,因为他知道,当她长大就是他不得不离开的时候。拉尔夫爱梅吉,但却不能说出来。只能一遍遍的粉刷她的卧室,只能以一个父亲对女儿或者兄长对妹妹的方式表达,而随着梅吉的成长,他的这种痛苦更为加深,甚至当梅吉向他示爱时,他也要摇头拒绝。梅吉终于像他所希望的那样嫁给了别人,而他得到的并不是想象中的救赎,而是更大的痛苦,这痛苦又是自己亲手造成的。

  这本书真的不错,不愧能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教父》媲美。如果有时间的空余,就看看这部书吧;如果没有,就去看看电影,电影版也很棒的!

《荆棘鸟》读书笔记5

  《荆棘鸟》的开头是这么讲的:传说中有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一切生灵的歌声都优美动听。从离巢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棘刺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间放开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歌声响遏行云,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

  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 ??

  《荆棘鸟》是一部澳大利亚的家世小说,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尔夫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克利里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时间跨度达半个多世纪之久,横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年富力强的神父拉尔夫一心向往罗马教廷的权力,但他爱上了牧主克利里的女儿,美艳绝伦的梅吉,内心处于权力与爱情的矛盾挣扎之中,从而引发了一连串的故事。以两位主人公为中心,展开了克利里家族十余名成员各自的人生悲欢离合。作品情节生动,结构严密,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有澳大利亚的《飘》之称,被《时代》杂志列为十大现代经典作品之一。 然而,我试图明白《荆棘鸟》中人物后面更深处的东西。麦卡洛以一种*铺的文笔象在德罗海达上放牧一样纵横演绎了克利里家族及其相关人物的命运、生、死、痛苦和欢乐。其情节跌宕而不悖理,它以触摸历史的鸿篇巨制告诉人们这样一个真理:世间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

  折磨菲和梅吉的,源于对人间的爱。菲象一个自动陀螺一样从早到晚在厨房和后园子里转,疲劳得难以缓解,因为她处在一个收入菲薄的家庭,哺育了六个孩子,后来有添了三个,她昼夜不停地劳作、劳作,直到最后麻木,只当她失去劳动能力,到了风烛残年,才赢得她自年轻时就想要的闲适。

  梅吉的歌声在最美时,也即她痛苦到了极致的时候戛然而止,给人留下了深深的思考。梅吉在孩提无知时,虽然有痛苦的时候,如在教会学校读书被阿加莎修女责打,被迫和小朋友特丽莎分手及弗兰克逃走,都曾让她深深痛苦,然那时她有真实的欢乐,就象艾格尼丝的到来、认识拉尔夫、哺育小哈尔,梅吉都感到了上帝的仁慈。只有当拉尔夫被利欲权势,将自己卖给玛丽死去的灵魂和天主教廷后,梅吉的生活才陷入无底的黑暗。她嫁给了有点象拉尔夫的卢克,失去的爱情却没有从这儿得到弥补;这以后,她对生活的态度与其说是一种热爱,毋宁说是一种无奈的面对。后来她有了戴恩,那象是她所希翼的全部,事实上只是一种微薄的安慰。她对戴恩越喜欢,越衬托出她的孤单与可怜,爱的无力及失去爱人的虚空。她的灵魂只是在戴恩和拉尔夫死后才得到真正的*。此时歌声最为响亮,也由于痛失所爱而分外悲伤。

  与此相比,拉尔夫的歌唱却不那么动人,也许只能称为挣扎时尖利的呼救,虽让人震惊却不能使人震撼。刘墉说过这样一句话:“追名逐利,此念一生,风流尽去。”拉尔夫的悲哀就在于此,他活得非常痛苦,也给别人带来了痛苦,所以没有人对他怜悯,即使是梅吉,如

  果爱情不包括怜悯的话。

  读了《荆棘鸟》以后,想着它带血的啼叫,禁不住联系自己的人生。我曾深深的为这样一句话所感动:“只要世上还有一双忠实的眼睛为我哭泣,便值得我为生命受苦。”是啊,为生命,为生存,为理想,为爱,甚至为个人喜欢的一些些微,我们就明明白白地,把荆棘刺进胸膛。

《荆棘鸟》读书笔记6

  有这么一种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以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刺上,在那荒蛮的柳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这就是荆棘鸟的传说。

  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麦卡洛笔下克利里家的沧桑和感情历程正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爱交织在命运里。梅吉和她的母亲一样逃脱不了命运的束缚,选择了同样的方式去爱.她和拉尔夫神父之间那场刻骨铭心的爱情让人觉得是荆棘鸟最动听的歌唱,久久不能忘怀,但最终还是曲终人散。

  我不相信命运,但我却坚信爱可以超越一切改变一切。我不欣赏主人公对命运的妥协,但却感动于他们对爱情的执着。

  忠实温雅的帕迪, 始终以含蓄的方式爱着 "从天上掉下来"的妻子;外表冷漠的菲奥娜,一生未走出早年遭受爱的背叛的阴影; 暴烈而备受苦恼折磨的弗兰克,在监狱里埋葬了出人头地的梦想;温柔内向而倔强坚强的梅吉;欲爱不能,欲罢也不能的拉尔夫神父;骄横张狂,满腹尖酸的玛丽夫人;还有温和的戴恩和古怪的朱丝婷……个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极富个性的人物,谱写了《荆棘鸟》爱与命运的交响曲.

  很少有一部作品让我读了以后感觉那么深刻,特别是关于荆棘鸟的传说。当荆刺刺进鸟儿胸膛的`那一刹那,我也感觉到莫名的心痛.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可是我不知道荆棘鸟的人生算不算是一种悲剧.

  小说的结尾这样写到: 鸟儿胸前带着荆刺, " 它遵循着一个不可改变的法则. 她被不知名的东西刺穿身体,被驱赶着,歌唱着死去……只是唱着,唱着,直到 生命耗尽……但是,当我们把荆刺扎进胸膛时,我们是知道的,我们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们却依然要这么做.我们依然把荆刺扎进胸膛。"

  这就是《荆棘鸟》的故事。

《荆棘鸟》读书笔记7

  作者——考琳·麦卡洛是澳大利亚当代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她出生于一个牧业工人家庭,十二岁移居悉尼。此前,一家人过着游牧生活。考琳〃麦卡洛从小就表现出不凡的艺术才能,她从五岁起就写诗歌,讲故事,学画画。《荆棘鸟》的问世使更多的`读者认识了这位伟大的作家。

  荆棘鸟原本是产自南美的一种珍稀鸟类,因其擅长在荆棘灌木丛中觅食,其羽毛象燃烧的火焰般鲜艳而得名。传说这种鸟,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界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她就在寻找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然后,她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刺上,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深刻里,她超脱了...作者以荆棘鸟为名,是有象征意义的。荆棘鸟象征着执着、无畏而又悲怆的追求,为了最美好的理想而毕生追求,而最终牺牲了了生命。也象征着生命最终的绝唱,如流星划落,一生一次的美好是超越了人世的普通美丽。

  《荆棘鸟》是一部澳大利亚的家世小说,全书分七部,每部以一人为中心,但又彼此联系,前后呼应。本书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尔夫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克利里一家三代人的故事。作为一部家世小说,《荆棘鸟》里的人物并不算多,但都极具个性。作品为我们展示的是丰满的的奇妙人物。

  作为一部巨著,很多东西让我有的可读。如细腻的人物内心的刻画,生动的环境描写。。。时间关系,我在文中重点读了主人公梅吉的经历,所以就重点讲讲我读到的梅吉及读后的感受吧!四岁的梅吉就有了打动人的力量,她就象她的生日礼物洋娃娃一样,温顺而美丽、可爱。岁月流逝,这朵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放着。金红色的美丽头发,灰色的眼睛柔和、纯洁,象一对熔化的宝石,或者象卢克眼中看到的:是融进了蓝色光谱中的一切颜色,柔软的身材,娇嫩的体态。这样温柔、美丽的结合,世上仅有这一枝。梅吉有着天生的母性,对孩子特殊的迷恋。熟练地给弟弟妹妹换尿布时的梅吉象个小妈妈,那些动作让拉尔夫着迷。费兰克走后,弟弟小哈尔成了梅吉的中心。在照顾小哈尔的过程中,梅吉的母性不断增强,她甚至觉得她就是小哈尔的母亲,并渴望真正成为母亲,成为菲那样的女人。母性为梅吉增添了圣洁的光芒。梅吉天真烂漫,纯洁无暇,这朵玫瑰一尘不染地静静开放。

  作为一个美丽的女性,梅吉又有着与生俱来的坚韧。在15岁遇到初潮,单纯无知的她以为得了绝症,沉默地隐藏着自己的恐惧。没有告诉任何人,自己已经做好了死亡的准备!

  梅吉最打动人的精神力量,也是女性永久的美的力量——执着。拉尔夫几乎就是梅吉所有的梦想,甚至生存的目的。拉尔夫英俊而优雅,父亲般的慈爱,兄长般地关怀,带她参加集市,教她骑马,关心在意着她的任何一个不快和烦恼,象保护小鸡一样保护她,甚至在梅吉初潮时当起了母亲的角色。于是这个男人在梅吉的心灵里撒下了爱的种子,她对拉尔夫的爱情,一天天随着她的成长,不可抗拒地发芽、开花。为了这爱情,梅吉用了她的一生来换取。然而她爱上的男人却把自己给了上帝,她永远无法得到这个男人,这就是对于梅吉,是最锋利、最长的荆棘。尽管梅吉在执着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受到深痛巨创,体会到了爱的刻骨铭心,生命却有了完整的意义。在爱的寻找中,她理解了母亲,在失去最心爱的儿子后,她终于发现并从心底真正接受了自己的女儿。上帝并没有带走一切。梅吉因无法得到而显得孤单与可怜,她的灵魂只是在戴恩和拉尔夫死后才得到真正的*。花开花会落,即便消亡也会变成春泥,这无穷无尽的循环,生生不息,这便是生命的意义。

  作为一个纯粹的读者,我感叹梅吉的顽强,感叹一个女性能够如此默默地的坚持!我们的现实生活和小说中的境遇不完全雷同,但都是真实而残酷的。一个个纯真的女孩成为坚强的女人然后成为伟大的母亲,这个历程的确令无数人感慨!对于我们这些喝着黄河水长大的*人,尤其是从战争年代到建设时期,再到应对无数大灾大难的*女性,从没有把自己示为弱者,无论是在工作中施展才华,还是在生活中相夫教子,*凡的日子,不求鲜花掌声,浪漫的假期,默默奉献劳动,“*的半边天”岂止是半边天,简直就是坚韧顽强的化身!回看生活中那些成家立业的女性,总会不难发现那份可贵的坚持与顽强!所以我喜欢书中顽强的梅吉,苦苦追寻又无怨无悔的梅吉!

  经典的爱情总是以悲剧而告终的。《乱世佳人》,《呼啸山庄》,《简.爱》,《红楼梦》等著作能流芳百世,悲剧的意义在于把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正像书中最后说的那样:当我们把荆棘扎进胸膛时,我们是明明白白的,而我们就是要像荆棘鸟一样发出绝唱。最后想对所有的老师们说:真正的爱和一切美好的东西是需要难以想象的代价去换取的!

《荆棘鸟》读书笔记8

  菲奥娜、梅吉、朱丝婷,三个不同时代的女性,用不同的方式诠释了她们对爱情的理解。

  菲奥娜爱着她所爱的那个人,求而不得便委身帕迪生了很多孩子但却唯独钟爱她最爱的弗兰克,失去灵魂的她自然没为她的孩子创造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只有无尽的沉默和愈加的冷淡,最终她还是失去了她所在乎的一切;

  梅吉深爱拉尔夫神父,求而不得选择了他的影子卢克,在终于得到拉尔夫的那一次也从上帝那里偷得了拉尔夫的孩子戴恩,一生钟爱于他,倾尽心血却还是无力地失去了他,还好最终梅吉并没有像菲奥娜那样对她和卢克的孩子朱丝婷置若罔闻不管不顾,她还是获得了良知希望朱丝婷获得属于自己的幸福而不是将她埋葬在自己曾犯过的错误中;

  朱丝婷对雷纳是深深的爱却又害怕去爱,她用冷漠和拒绝伤害雷纳,认为自己不值得被他这样爱,在几番挣扎中她差点服从了命运,服从了她的母亲对她的影响和安排,而最终拯救她的也正是她的母亲,让她彻底从那可怕的童年阴影和失去最爱的弟弟的阴影中解脱出来,勇敢地去爱,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

  对自己最大的爱也许就是敢于正视自己的局限,剔除妄想,珍惜那些爱着你的人。

《荆棘鸟》读书笔记9

  考琳·麦卡洛是澳大利亚当代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她于一九三七年六月一日出生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西部惠林顿一个牧业工人家庭,十二岁移居悉尼。此前,一家人过着游牧生活。考琳·麦卡洛从小就表现出不凡的艺术才能,她从五岁起就写诗歌,讲故事,学画画。但是经济大萧条给这个劳动家庭带来的巨大打击使她很早就意识到,文学艺术很难给一家人带来温饱,而她在数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天赋和兴趣促使她走上与文学创作全然不同的道路。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考琳·麦卡洛开始在悉尼大学攻读神经生理学,毕业后,在悉尼皇家北岸医院创建了神经生理学部。五年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术水*,她到英国伦敦大学儿童健康学院从事研究工作。此后移居美国,在耶鲁医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长达十年,成为颇具影响的神经生理学家。她至今仍为威尔士王子医学研究院名誉院长、澳大利亚老年医学基金会资助人、悉尼皇家北岸医院神经生理学部名誉顾问,同时为促进第三世界神经生理学研究,特别是培养该学科女医生,她协助美国耶鲁医学院创建了神经生理学系。她和著名医学家罗登·卡特勒爵士同登澳大利亚一百名杰出人物榜。

  然而,真正使考琳·麦卡洛享誉世界的是她儿时即已显露的文学才华。一九七二年,她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了第一部长篇小说《提姆》。这部书一九七四年在美国出版之后,很快被拍成电影,不但为考琳·麦卡洛带来不菲的经济收益,而且使她一夜之间成为西方文坛耀眼的明星。对于考琳·麦卡洛,这仅仅是她在文学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一九七七年,她调动自己的全部生活积累,创作出版了呕心沥血之作《荆棘鸟》这本书一经出版,便引起轰动,不但拍成电影广为流传,而且翻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成为当代世界最畅销的小说之一,仅*装本版税所得就高达一百九十万美元,创当时美国出版界版税收入之最。被誉为澳大利亚的《飘》。

  就《荆棘鸟》一书的略浅还请指教

  《荆棘鸟》是一部澳大利亚的家世小说,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尔夫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述了克里利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故事开始于20世纪初,结束于半个多世纪以后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横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是主人公梅吉和拉尔夫的爱情,这本书里还有其他精彩的东西,比如

  朱思婷和雷纳的爱情,他们的爱情观,

  菲与帕迪的爱情,菲与弗兰克父亲的爱情

  两代人之间爱情观、生活观的对比,

  两次世界大战,战争的残酷,

  澳大利亚、新西兰不同地域的特殊景观,

  生活的深沉与热情

  书中其他人物的生活等

  整整讲述了克利里家三代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历程。考琳.麦卡洛试图通过克利里家的沧桑和感情历程揭示这样一个道理:真正的爱和一切美好的东西是需要以难以想象的代价去换取的,正如小说结尾所写的那样:“鸟儿胸前带着棘刺,它遵循着一个不可改变的法则。她被不知其名的东西刺穿身体,被驱赶着,歌唱着死去…….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尽……但是,当我们把荆棘扎进胸膛时,我们是知道的。我们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们却依然要这样做。我们依然把荆棘扎进胸膛。”

  《荆棘鸟》魅力的第二个源泉是书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作为一部家世小说,《荆棘鸟》里的人物并不多,但极富个性。《荆棘鸟》在结构上分为七部,每部以一个主要人物为中心进行叙述,而将这七个部分贯穿在一起的,正是梅吉和拉尔夫神父之间的爱情纠葛为全书定下基调的,是在书中作为题记的那个凄婉的传说,全书以荆棘鸟那凄婉的歌声开始,又在那凄婉的歌声中结束。

  下面就书中人物展开与大家的分享

  菲奥娜和帕迪

  菲象一个自动陀螺一样从早到晚在厨房和后园子里转,疲劳得难以缓解,因为她处在一个收入菲薄的家庭,哺育了六个孩子,后来有添了三个,她昼夜不停地劳作,直到最后麻木,只当她失去劳动能力,到了风烛残年,才赢得她自年轻时就想要的闲适。

  菲和帕迪的结合是利益与遮羞的产物,未婚先孕与遭人遗弃让贵族身份的菲奥娜屈身下嫁给了贫穷的剪羊毛工帕迪,帕迪受宠若惊,迎回了天仙一般的妻子。可从结婚后,帕迪就陷入了冷漠的深渊,菲奥娜可以跟他过艰难而繁重的生活,可以给帕迪生儿育女,可她却永远不爱帕迪,对于帕迪,菲奥娜就是几乎一具“行尸走肉”,对初恋男友的迷恋与狂热的思念毁灭了菲奥娜的一生,也毁灭了帕迪的一生和未婚先孕的儿子弗兰克的一生;菲奥娜那种病态的几乎伴随一生的迷恋与冷漠彻底毁灭了她一生的爱情;直到帕迪不幸在夏季雷电引起的大火中丧生,生命中巨大痛楚的刺激才激起了她那冷漠的冰山,奥菲娜漠然中惊醒,痛苦地喊出:我竟然是那么深爱着帕迪!我竟然傻到因为漠然和对过去的狂热迷恋忽视了帕迪一生,竟然没有对他说过一句我爱你。帕迪在大火中丧生的姿态,鲍勃在发现父亲的尸体时说:“那简直是一个活人的姿态。”深爱着菲奥娜的帕迪菲奥娜因为愚蠢的迷恋,毁灭与痛楚伴随自己、也带给了他人。

  梅吉和拉尔夫

  梅吉一家以前是住在新西兰,后来迁往澳大利亚的姑妈玛丽·卡森家,澳洲最大的牧场之一德罗海达,从此便一直在那里生活。有一种爱,刻骨铭心、至死不渝,例如梅吉和拉尔夫红衣主教的爱,在梅吉是一个10岁小姑娘,在拉尔夫只是一个穷教士时;在拉尔夫从尘土中抱起小梅吉时,这种爱就开始了;天主教的神父是不能结婚的,所以这段爱情是禁爱,所以这两个人,尤其是梅吉一直陷于欲爱不能的痛苦之中。拉尔夫一直陪在梅吉身边,看着她成长,直到玛丽·卡森一张遗嘱把德罗海达的一切交给拉尔夫、交给教会,无论梅吉一家是否接受这份遗嘱,拉尔夫都没脸再跟他们一家长期相处。梅吉的姑姑、玛丽·卡森用一顶红衣主教的帽子让拉尔夫抉择,拉尔夫最终倒向了上帝,用玛丽·卡森这本该属于克利里,即梅吉的一千三百万英镑登上了高级教士的行列,梅吉对拉尔夫的爱似乎已经歇斯底里了,连嫁给卢克的原因都只是因为卢克长得简直是拉尔夫的翻版;她竭力从拉尔夫那儿得到了一个孩子,可惜的是,这个孩子后来又像拉尔夫那样投入了上帝的怀抱。

  为了教士的忠贞、为了将来,拉尔夫公开了这份遗嘱,然而梅吉的爸爸却没有因此感到气愤,梅吉家族的宽容让拉尔夫无法再在德罗海达呆下去,于是便离开了梅吉。当梅吉在心情最低谷一个人去大堡礁度假的时候,他立刻前往大堡礁去找梅吉。在那个没有任何人打扰的小岛上,他们度过了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但是卢克一直沉迷于工作,这让梅吉伤透了心,在她一个人前往大堡礁度假的时候,在那里与拉尔夫度过一生中最浪漫的时光并怀上了他的孩子后,她终于决心离开卢克,回到德罗海达

  玛丽.凯森——疯狂的爱恨交织

  在我看来,一本优秀的著作里必定会出现几个让人无法评价的人物,他们游走于好与坏之间,你甚至无法肯定的指出他是灰色的。这种人,表面看和普通人是一样的,我们都不能肯定的说自己是好人或是坏人,起码我不能。但,他们和我们是不同的,比起普通人,他们更为疯狂,他们的疯狂往往是推动情节的关键因素,和他们的人品一样,他们的疯狂也无法定义。

  玛丽.凯森是疯狂的。她没有任何后台,没有高贵的出身,但当她老的时候却拥有上千万的财产。虽说她的成功在很大一部分上是来自女人的天赋,但若是没有十足的努力,她也不会有此后的成就。

  她的出场并不多,可每一次都令人印象深刻。但是当看到六十多岁的玛丽爱上二十八的拉尔夫时我还是瞪大了眼。她恨自己的年纪,用妒忌的眼光追随着拉尔夫和梅吉的身影,终于,她采取了报复。这个报复是在她死后运做的,但却改变了拉尔夫和梅吉的一生。一份只有拉尔夫才知道的遗嘱,只要他公布出来,就可以马上拥有一千三百万英镑,他会马上飞黄腾达,可以立刻在教会里占有一席之地,但如果他隐瞒下来,那么那一千三百万巨款就还是属于梅吉家的。

  60多岁的玛丽爱拉尔夫,疯狂的爱,所以她要令他痛苦,永远的痛苦。

  要如何总结玛丽的疯狂呢?也许疯狂的并不是她,她唯一的错误就是在一具年老的身体里还跳动着一颗活跃年轻的心…

  弗兰克

  使我触到悲伤的是弗兰克---这个私生子,他的出场很少,只有几年的时间他的生活对我来说是可知的,它使我悲伤,是因为他对于母亲和妹妹那种不可比拟的爱。我总是细细去品味这一个细节,当在学校被阿加莎鞭打了的梅吉找到弗兰克,扑在他怀里寻求安慰。只有在弗兰克怀里梅吉才能毫无顾忌地哭出来。对于梅吉来讲,弗兰克是她幼年时期的唯一一个可以依靠和信任的港湾。可是弗兰克一出场就注定要走,不只是因为他的身世。更因为他对现有生活的一种厌恶和悲哀,在他心目中,母亲永远像一个女神般美丽,而即使父亲对母亲足够的重视和崇拜,也不能弥补他气质上的差距----一个美丽的贵妇人,一个憨厚老实的长工。弗兰克总是固执地认为父亲侵犯了母亲,她在弗兰克明白男女之事后的日子里,每一次怀孕都让弗兰克大为发火---他怎么能忍受一个老大粗和自己那高贵的母亲有孩子呢?

  弗兰克因为身高矮小而自卑,他不得不用强壮的身体来弥补这一不足,于是他成了全镇气力最大的人------这一优势也让他成为打架的一把好手,事实上,他更乐于以此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就是存在的价值,我想弗兰克一直这么阴郁这么偏激,也是因为找不到他存在的价值,所以他才会在成年后便离家出走。“不要告诉我妈妈”,这是他留给我的最后一个印象,在他*入狱之后----小说中对这一段的描写仅仅来自于一则新闻,一则入狱的新闻。之后弗兰克在监狱中度过

  卢克

  至于卢克,因为他张的像拉尔夫,梅吉选择了他,希望他能让梅吉幸福。但是当发现他是个情场老手。更发现他冲着梅吉来原因之一是梅吉是德罗海达的唯一女性继承人的时候,他是目的是不纯的。结婚后卢克带着梅吉到昆士兰州创业,卢克为了省租房子的钱让梅吉留在穆勒夫妇家中当管家,而自己却迷上了收甘蔗的工作,他常年在外几乎没有怎么跟梅吉一起。男人出去打拼,让妻女留守也是常有的,很难说卢克不爱梅吉,但很确定的是他从来没有关心过梅吉。他总是给梅吉画饼充饥……按照穆勒夫人的说法,卢克不仅没有生意头脑,还是个守财奴,不敢听从穆勒夫人的意见买下一块土地来投资。到了最后,估计他一辈子都在割甘蔗,买不到一块地与梅吉过上正常的生活,直到割不动了。所以梅吉离开他是相当明智的。

  之后便是开始她的一双儿女的故事。戴恩长得很像拉尔夫,而且最后也成为了一名神父,只可惜年仅26岁便死于一次海上救助。女儿朱丝婷最终也确定在欧洲发展她的演员事业。

  作者的笔法胜在多人物的细腻描绘上。就像开始写到:从梅吉在拆开礼物之前的心理,一直到最后都是相当地细致。当梅吉拆开礼物的时候,那种惊喜甚至有点点难以置信的心理,她一直以为她不会得到这个小娃娃,竟然在生日的时候得到了;两个淘气的哥哥过来抢走了她的艾格尼丝,梅吉那种悲伤无助的心情。弗兰克赶走两个弟弟之后,对妹妹的细心安慰,当梅吉看到被扯得四分五裂的艾格尼丝时那种惊慌的表情。一个场景下来,如此纯洁的小女孩,如此温馨的家庭场景。

  全书里面,最让我惊讶的是梅吉的母亲菲奥娜(小说中一直简称为“菲”)。那个优雅、性格沉默温和,在弗兰克离家出走、丈夫和儿子死后心如死灰的人,表面看上去她谁也不关心的人,却是最了解梅吉的人。她和梅吉感情不算很亲密,但是自从菲从女儿手上接过孙子戴恩的时候,她就知道戴恩不是卢克的儿子,而是拉尔夫的儿子。这在很后面才交代了出来。她理解梅吉,不仅因为她明白既然梅吉不想跟卢克过日子了,自然就不会跟他再有第二个孩子。更是因为她和梅吉的经历是惊人地相似。她的大儿子弗兰克是她和别人的儿子(她是带着弗兰克嫁给后来的丈夫的),而弗兰克的生父在新西兰是一个有头有脸的有妇之夫,他们也是相爱但注定无法在一起,当她怀上弗兰克的时候,她非常开心,因为菲觉得就算没办法嫁给他,也能从他那里得到一个孩子,也能从他身上“偷”来一个孩子。这个想法跟梅吉怀上拉尔夫的孩子时一模一样。然而她也告诉梅吉,是“偷”来的终究要付出代价,弗兰克身陷囹圄,而仿佛预言一般,戴恩年仅26岁就死了。

  荆棘鸟,明知用荆棘刺穿胸膛后,在那首生命绝唱完成之后,自己也会死去,然而它不得不如此,明知事情行不通却仍然要这样做。然而还是菲的那一席话点破了一切:每个人都唱着自己那支小小的曲子,相信这是世界从未聆听过的最动听的声音。难道你不明白吗?咱们自己制造了自己的荆棘丛,而且从不停下来计算其代价。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忍受痛苦的煎熬,并且告诉自己,这是非常值得的。

《荆棘鸟》读书笔记10

  传说中有那么一种鸟,它毕生只歌唱一次,但歌声却比世界上任何生物的歌声都悦耳。它一旦离巢去寻找荆棘树,就要找到才肯罢休。它把自我钉在最尖最长的刺上,在蓁蓁树枝间婉转啼鸣。它超脱了垂死的剧痛,整个世界都在屏息聆听。一次绝唱,竟以生命为代价!仅有忍受极大的痛苦,才能到达尽善的境界……也许传说就是这样。

  这是《荆棘鸟》书页的开端。当尚年幼对世界的认知还懵懵懂懂的我初次翻开这本厚厚的书的时候,就被荆棘鸟的传说所吸摄,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进入了荆棘鸟的世界。作者考琳?麦卡洛用细腻的笔触为我描绘了从20世纪初叶到半个多世纪后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澳大利亚广阔恢弘的画面,充斥着克利里家族传奇式的家世历史。

  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曲折优美的情节发展,刻骨铭心的感情历程,都深深地把我带入了那个传奇的时代,那片美丽的土地。而到此刻,当我重启记忆,当初的那份热情早已冷却,少了些稚气,多了些成熟和理智,也渐渐能从人生的角度来看待这本以往深深吸引我的小说,最终发现的,也是犹如新大陆般丰盈的感受。这,的确是一本值得读的,充满魅力和生命精华的书。

  当然当初那个懵懂的孩子依旧是不能领会那字里行间透出的深沉的沧桑。无论是帕迪的含蓄温雅,或是菲奥娜的冷漠脆弱;无论是暴烈渴望的弗兰克,或是骄横尖酸的卡森夫人;无论是单纯执着的丹尼,或是古怪理智的朱丝婷。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棱有角的面容次第出现,我却无法真正地感觉到他们的爱恨纠缠中所蕴涵的复杂的思想。

  直至此刻,我依旧是无法完全理解这个家族的命运。而我所最钟爱也是最迷恋的,仅有麦吉和拉尔夫神父之间的那场刻骨铭心的感情。几乎让我肝肠寸断,情不自禁。

  也许是女孩子对这样无奈又沉痛的感情的无限憧憬,然而,在初次读着其中的每字每句的时候,我的情绪都是在时刻为麦吉和拉尔夫而波动起伏,为他们的相遇而欣喜,为他们的相知而温暖,为他们的相别而哀伤,为他们的相忆而唏嘘,直到最终的最终,拉尔夫在麦吉的怀中*静而安详地死去的时候,忍了许久的泪,最终落在了书页上。

  也许死亡并不是终结,生命依旧在延续,所以这场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深沉的爱恋也终究是在世界上留下了痕迹。亦如麦吉依旧活着,亦如拉尔夫依旧爱着。

  其实从一开始就是明白的,这份爱,无论多么铭记,也终究只会化为回忆里逐渐淡去的风景。就如初见的时候,10岁的麦吉和28岁的拉尔夫,距离的不仅仅是18年的长度,更是,一生的无法逾越。神父的身份注定了拉尔夫会走上对感情来说是条一去不复回的无归之途,也注定了麦吉从少女成长初始就在悄然萌芽的依恋终会没有回报。

  所以,此后的分离、重逢、再次永别似的别离,直到,生死殊途。至始至终,麦吉和拉尔夫都是寂寞的,尽管他们之间的爱超越了距离,超越了世俗,甚至,超越是生死。可是,彼此的独自等待,无法相守,亦无法相见,还有欲爱不能,欲罢也不能的情感挣扎,都在书里抹染得淋漓尽致,也是,让人痛彻心肺。

  正如小说结尾中写的那样:“当我们我们把荆棘扎进胸膛时,我们是明白的。我们是了解的。然而,我们却依然要这样做,依然要把荆棘扎进胸膛。”是的,尽管清楚地懂得这份爱没有完美的终点,却矢志不渝;尽管清楚地懂得这份爱痛远远多于幸福,却至死不悔。荆棘鸟的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寻觅自我生命的意义——歌唱,也是绝唱。虽然短暂,虽然逝去,但歌声犹在,但爱犹在。绚烂的的生命也从此不再苍白。

  以往听人把荆棘鸟和枯叶蝶作为比较。荆棘鸟,把所有的生命浓缩在最终的绝唱中,虽然短促却是倍加绚烂;枯叶蝶,把所有的生命铺垫在持久的宁静中,虽然单调却是岁月绵延。截然不一样的选择,也就注定了截然不一样的命运。一个,缩短了生命,只为了瞬间灿烂;一个,放弃了华丽,只为了延长生命。

  大千世界就是这么奇特,一种生命所追求的,却恰恰是另一种生命所放弃的。然而,你又能说谁是谁非呢?你是愿意做一只追求最终绚丽的荆棘鸟,还是原因做一只追求永久淡泊的枯叶蝶?只是看你想要的是什么罢了。而这本书,正是说明了前者存在的意义。即使付出生命,即使需要难以想象的代价,也要绚烂的终结,也要所梦想的一切爱,与完美。

  重读小说的时候我就在想,麦吉,这个内向却倔强的女子,从单纯天真的小女孩到饱经岁月风霜的女人,从对感情的懵懂无知到对无望的爱恋依旧孤独坚定地守侯,她经历的究竟是多沉痛的挣扎,面临的究竟是多残酷的将来,但她依旧是挺过去了,并且坚持了她一向想坚持的爱。整本书从始至终几乎贯穿了麦吉的一生,作者在麦吉身上也是落笔最多也是最不留余力的。

  能够说,在麦吉飘摇浮荡的一生中,寄托了整本书的灵魂所在——坚定、执着、不顾一切,即使痛也要爱着,即使受伤也要孤独地走下去。麦吉,就是一只荆棘鸟,她穷尽一生,可是是为了守住那渺茫的感情中以往微弱的光芒。包括和拉尔夫的结晶丹尼死后,她最终的慰藉也最终坍塌。然而,她依旧选择了坚强,选择了宽恕。

  麦吉似乎什么也没有得到,其实她也是什么都得到了。像荆棘鸟一样,一旦走上了那难以想象的艰难而痛苦的道路,她从没有后悔,她也无从后悔。荆棘鸟始终都是遵循着一个永不改变的法则:痛得愈深,也就爱得愈沉。

  《荆棘鸟》的主题,也是永恒不变的:爱,与命运。究竟爱在跌宕起伏的命运中有怎样的纠缠?究竟命运在悲喜交织的爱中有怎样的痕迹?究竟是爱主宰了命运,或是命运主宰了爱呢?荆棘鸟的传说,一向在淡淡地讲述着。哀伤弥漫,但也许哀伤并不是传说想要表达的。从麦吉和拉尔夫的跨越了时空距离的感情纠葛中我们也许能够领悟些不一样以往的东西。有关爱,也有关于命运。

  在最终重读完《荆棘鸟》后,我才豁然开朗。也许真的,经典都是随着自身的成长而不断地产生新的感受。和从前初次被它吸摄的那个懵懂的孩子相比,此刻的我,似乎懂得了更多,但也会在以后,懂得更多的更多。我期待着将来,《荆棘鸟》会给我更加迷人的答案。

  合上最终一页,忽然想起泰戈尔的一句诗:“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不知怎样,却觉得格外地应景。荆棘鸟,是不是也正是梦想着那夏花般绚烂的歌唱呢?


《荆棘鸟》读书笔记10篇(扩展2)

——《荆棘鸟》读书笔记10篇

《荆棘鸟》读书笔记1

  一本好书,会让你感动,会让你有空灵飘逸感,会让你百看不厌,会让你捧腹大笑。自有书籍文字伊始,人类就在阅读中传承着文化,开启心智。而一些经典名著的阅读,更是人类思想文明的精华,值得后人去研究、去发现。

  传说中有那么一种鸟,它毕生只歌唱一次,但歌声却比世界上任何生物的歌声都悦耳。它一旦离巢去寻找荆棘树,就要找到才肯罢休。它把自己钉在最尖最长的刺上,在蓁蓁树枝间婉转啼鸣。它超脱了垂死的剧痛,整个世界都在屏息聆听。一次绝唱,竟以生命为代价!只有忍受极大的痛苦,才能达到尽善的境界……也许传说就是这样。

  《荆棘鸟》的主题,也是永恒不变的:爱与命运。究竟爱在跌宕起伏的命运中有怎样的纠缠?究竟命运在悲喜交织的爱中有怎样的痕迹?究竟是爱主宰了命运,还是命运主宰了爱呢?荆棘鸟的`传说,一直在淡淡地讲述着。哀伤弥漫,但也许哀伤并不是传说想要表达的。从麦吉和拉尔夫跨越了时空距离的爱情纠葛中,我们也许可以领悟些不同以往的东西。有关爱,也有关于命运。

  当然,当初那个懵懂的孩子依旧是不能领会那字里行间透出的深沉的沧桑。无论是含蓄温雅的帕迪,或是冷漠脆弱的菲奥娜;无论是暴烈渴望的弗兰克,或是骄横尖酸的卡森夫人;无论是单纯执着的丹尼,或是古怪理智的朱丝婷,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棱有角的面容次第出现,我却无法真正地感觉到他们在爱恨纠缠中所蕴涵的复杂的思想。直至现在,我依旧是无法完全理解这个家族的命运。而我最钟爱也是最迷恋的,只有麦吉和拉尔夫神父之间那场刻骨铭心的爱情,几乎让我肝肠寸断、情不自禁。

  也许是因为女孩子对这样无奈又沉痛的爱情的无限憧憬,在初次读着其中的每字每句的时候,我的情绪时刻都是在为麦吉和拉尔夫而波动起伏,为他们的相遇而欣喜,为他们的相知而温暖,为他们的相别而哀伤,为他们的相忆而唏嘘,直到最终的最终,拉尔夫在麦吉的怀中*静而安详地死去的时候,忍了许久的泪,终于落在了书页上。也许死亡并不是终结,生命依旧在延续,这场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深沉的爱恋也终究在世界上留下了痕迹。亦如麦吉依旧活着,亦如拉尔夫依旧爱着。

  其实从一开始就是明白的,这份爱无论多么铭记,也终究只会化为回忆里逐渐淡去的风景。就如初见的时候,10岁的麦吉和28岁的拉尔夫,距离的不仅仅是18年的长度,更是一生的无法逾越。神父的身份注定了拉尔夫会走上对爱情来说是条一去不复回的无归之途,也注定了麦吉从少女成长初始就在悄然萌芽的依恋终会没有回报。因此,此后的分离、重逢、别离,直到生死殊途。至始至终,麦吉和拉尔夫都是寂寞的,尽管他们之间的爱超越了距离,超越了世俗,甚至是超越了生死。但是,彼此的独自等待、无法相守亦无法相见,还有欲爱不能,欲罢也不能的情感挣扎,都在书里抹染得淋漓尽致,也是让人痛彻心肺。正如小说结尾中写的那样:“当我们把荆棘扎进胸膛时,我们是明白的。我们是了解的。然而,我们却依然要这样做,依然要把荆棘扎进胸膛。”是的,尽管清楚地懂得这份爱没有完美的终点,却矢志不渝;尽管清楚地懂得这份爱痛远远多于幸福,却至死不悔。荆棘鸟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寻觅生命的意义——歌唱,也是绝唱。虽然短暂,虽然逝去,但歌声犹在,但爱犹在。绚烂的生命也从此不再苍白。

  曾有人把荆棘鸟和枯叶蝶作为对比。荆棘鸟,把所有的生命浓缩在最后的绝唱中,虽然短促却是倍加绚烂;枯叶蝶,把所有的生命铺垫在持久的宁静中,虽然单调却是岁月绵延。截然不同的选择,也就注定了截然不同的命运。一个,缩短了生命,只为了瞬间灿烂;一个,放弃了华丽,只为了延长生命。大千世界就是这么奇特,一种生命所追求的,却恰恰是另一种生命所放弃的。然而,你又能说谁是谁非呢?你是愿意做一只追求最后绚丽的荆棘鸟,还是愿意做一只追求永久淡泊的枯叶蝶?只是看你想要的是什么罢了。而这本书,正是说明了前者存在的意义。即使付出生命,即使需要难以想象的代价,也要绚烂的终结,也要所梦想的一切爱,与美好。

  重读小说的时候我就在想,麦吉,这个内向却倔强的女子,从单纯天真的小女孩到饱经岁月风霜的女人,从对爱情的懵懂无知,到对无望爱恋的孤独坚守,她经历的究竟是多沉痛的挣扎,面临的究竟是多残酷的将来,但她依旧是挺过去了,并且坚持了她一直想坚持的爱。整本书从始至终几乎贯穿了麦吉的一生,作者在麦吉身上落笔是最多也是最不留余力的。可以说,在麦吉飘摇浮荡的一生中,寄托了整本书的灵魂所在——坚定、执着、不顾一切,即使痛也要爱着,即使受伤也要孤独地走下去。麦吉,就是一只荆棘鸟,她穷尽一生,不过是为了守住那渺茫爱情中曾经微弱的光芒。包括和拉尔夫的结晶丹尼死后,她最后的慰藉也终于坍塌。然而,她依旧选择了坚强,选择了宽恕。麦吉似乎什么也没有得到,其实她都得到了,像荆棘鸟一样,一旦走上了那条难以想象的艰难而痛苦的道路,她也就无从后悔。荆棘鸟始终都是遵循着一个永不改变的法则:痛得愈深,爱得愈沉。

  在终于重读完《荆棘鸟》后,我才豁然开朗。经典都是随着自身的成长而不断地产生新的感受。和从前初次被它吸摄的那个懵懂的孩子相比,现在的我,似乎懂得了更多,但也会在以后,懂得更多的更多。我期待着将来,《荆棘鸟》会给我更加迷人的答案。

  合上最后一页,忽然想起泰戈尔的一句诗:“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不知怎么,却觉得格外地应景。荆棘鸟,是不是也正是梦想着那夏花般绚烂的歌唱呢?

《荆棘鸟》读书笔记2

  有这么一种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以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刺上,在那荒蛮的柳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这就是荆棘鸟的传说。

  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麦卡洛笔下克利里家的沧桑和感情历程正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爱交织在命运里。梅吉和她的母亲一样逃脱不了命运的束缚,选择了同样的方式去爱.她和拉尔夫神父之间那场刻骨铭心的爱情让人觉得是荆棘鸟最动听的歌唱,久久不能忘怀,但最终还是曲终人散。

  我不相信命运,但我却坚信爱可以超越一切改变一切。我不欣赏主人公对命运的妥协,但却感动于他们对爱情的执着。

  忠实温雅的帕迪, 始终以含蓄的方式爱着 "从天上掉下来"的妻子;外表冷漠的菲奥娜,一生未走出早年遭受爱的背叛的阴影; 暴烈而备受苦恼折磨的弗兰克,在监狱里埋葬了出人头地的梦想;温柔内向而倔强坚强的梅吉;欲爱不能,欲罢也不能的拉尔夫神父;骄横张狂,满腹尖酸的玛丽夫人;还有温和的戴恩和古怪的朱丝婷……个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极富个性的人物,谱写了《荆棘鸟》爱与命运的交响曲.

  很少有一部作品让我读了以后感觉那么深刻,特别是关于荆棘鸟的传说。当荆刺刺进鸟儿胸膛的那一刹那,我也感觉到莫名的心痛.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可是我不知道荆棘鸟的人生算不算是一种悲剧.

  小说的结尾这样写到: 鸟儿胸前带着荆刺, " 它遵循着一个不可改变的法则. 她被不知名的东西刺穿身体,被驱赶着,歌唱着死去……只是唱着,唱着,直到 生命耗尽……但是,当我们把荆刺扎进胸膛时,我们是知道的,我们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们却依然要这么做.我们依然把荆刺扎进胸膛。"

  这就是《荆棘鸟》的故事。

《荆棘鸟》读书笔记3

  作者——考琳·麦卡洛是澳大利亚当代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她出生于一个牧业工人家庭,十二岁移居悉尼。此前,一家人过着游牧生活。考琳〃麦卡洛从小就表现出不凡的艺术才能,她从五岁起就写诗歌,讲故事,学画画。《荆棘鸟》的问世使更多的读者认识了这位伟大的作家。

  荆棘鸟原本是产自南美的一种珍稀鸟类,因其擅长在荆棘灌木丛中觅食,其羽毛象燃烧的火焰般鲜艳而得名。传说这种鸟,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界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她就在寻找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然后,她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刺上,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深刻里,她超脱了...作者以荆棘鸟为名,是有象征意义的。荆棘鸟象征着执着、无畏而又悲怆的追求,为了最美好的理想而毕生追求,而最终牺牲了了生命。也象征着生命最终的绝唱,如流星划落,一生一次的美好是超越了人世的普通美丽。

  《荆棘鸟》是一部澳大利亚的家世小说,全书分七部,每部以一人为中心,但又彼此联系,前后呼应。本书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尔夫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克利里一家三代人的故事。作为一部家世小说,《荆棘鸟》里的人物并不算多,但都极具个性。作品为我们展示的是丰满的的奇妙人物。

  作为一部巨著,很多东西让我有的可读。如细腻的人物内心的刻画,生动的环境描写。。。时间关系,我在文中重点读了主人公梅吉的经历,所以就重点讲讲我读到的梅吉及读后的感受吧!四岁的梅吉就有了打动人的力量,她就象她的生日礼物洋娃娃一样,温顺而美丽、可爱。岁月流逝,这朵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放着。金红色的美丽头发,灰色的眼睛柔和、纯洁,象一对熔化的宝石,或者象卢克眼中看到的:是融进了蓝色光谱中的一切颜色,柔软的身材,娇嫩的体态。这样温柔、美丽的结合,世上仅有这一枝。梅吉有着天生的母性,对孩子特殊的迷恋。熟练地给弟弟妹妹换尿布时的梅吉象个小妈妈,那些动作让拉尔夫着迷。费兰克走后,弟弟小哈尔成了梅吉的中心。在照顾小哈尔的过程中,梅吉的母性不断增强,她甚至觉得她就是小哈尔的母亲,并渴望真正成为母亲,成为菲那样的女人。母性为梅吉增添了圣洁的光芒。梅吉天真烂漫,纯洁无暇,这朵玫瑰一尘不染地静静开放。

  作为一个美丽的女性,梅吉又有着与生俱来的坚韧。在15岁遇到初潮,单纯无知的她以为得了绝症,沉默地隐藏着自己的恐惧。没有告诉任何人,自己已经做好了死亡的准备!

  梅吉最打动人的精神力量,也是女性永久的美的力量——执着。拉尔夫几乎就是梅吉所有的梦想,甚至生存的目的。拉尔夫英俊而优雅,父亲般的慈爱,兄长般地关怀,带她参加集市,教她骑马,关心在意着她的任何一个不快和烦恼,象保护小鸡一样保护她,甚至在梅吉初潮时当起了母亲的角色。于是这个男人在梅吉的心灵里撒下了爱的种子,她对拉尔夫的爱情,一天天随着她的成长,不可抗拒地发芽、开花。为了这爱情,梅吉用了她的一生来换取。然而她爱上的男人却把自己给了上帝,她永远无法得到这个男人,这就是对于梅吉,是最锋利、最长的荆棘。尽管梅吉在执着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受到深痛巨创,体会到了爱的刻骨铭心,生命却有了完整的意义。在爱的寻找中,她理解了母亲,在失去最心爱的儿子后,她终于发现并从心底真正接受了自己的女儿。上帝并没有带走一切。梅吉因无法得到而显得孤单与可怜,她的灵魂只是在戴恩和拉尔夫死后才得到真正的*。花开花会落,即便消亡也会变成春泥,这无穷无尽的循环,生生不息,这便是生命的意义。

  作为一个纯粹的读者,我感叹梅吉的顽强,感叹一个女性能够如此默默地的坚持!我们的现实生活和小说中的境遇不完全雷同,但都是真实而残酷的。一个个纯真的女孩成为坚强的女人然后成为伟大的母亲,这个历程的确令无数人感慨!对于我们这些喝着黄河水长大的*人,尤其是从战争年代到建设时期,再到应对无数大灾大难的*女性,从没有把自己示为弱者,无论是在工作中施展才华,还是在生活中相夫教子,*凡的日子,不求鲜花掌声,浪漫的假期,默默奉献劳动,“*的半边天”岂止是半边天,简直就是坚韧顽强的化身!回看生活中那些成家立业的女性,总会不难发现那份可贵的坚持与顽强!所以我喜欢书中顽强的梅吉,苦苦追寻又无怨无悔的梅吉!

  经典的爱情总是以悲剧而告终的。《乱世佳人》,《呼啸山庄》,《简.爱》,《红楼梦》等著作能流芳百世,悲剧的意义在于把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正像书中最后说的那样:当我们把荆棘扎进胸膛时,我们是明明白白的,而我们就是要像荆棘鸟一样发出绝唱。最后想对所有的老师们说:真正的爱和一切美好的东西是需要难以想象的代价去换取的!

《荆棘鸟》读书笔记4

  用了很长时间看完这本书,不是因为它太长,而是书中看似*静的叙述隐藏的巨大的悲哀让人无法承受。至此,我明白了我永远不会有作家的冷静与近乎残酷,我写小说时,在动笔的那一刻,就先被自己的感情淹没了。

  最幸福的时候,也是痛苦将至的时候。就像荆棘鸟扑向尖刺的时候,也是她唱得最动听的时候。

  菲奥娜是一位贵族的女儿,未婚先育,孩子弗兰克的父亲是一位有名的政客,他爱菲却不能娶她。菲被家族遗弃,被父亲安排嫁给了剪毛工人帕迪。婚后,她对帕迪与孩子极其冷漠,她把自己埋在繁重的家务之中,每天一言不发像陀螺一样劳作着。她可以给帕迪生儿育女,可以劳累,但她不会爱他,她爱的只有弗兰克及弗兰克的父亲,她一直都生活在对自己早年的欢乐的幻想之中。直到帕迪被大火烧死,她才突然发现自己原来如此深爱着他。而在他生前,她从没说过,也从未知晓。

  有的爱情就是这样莫名其妙,就像《神雕侠侣》里的郭芙,直到嫁给耶律时才明白自己爱的是杨过。她以前专门跟他作对是因为她为得不到他的爱而气恼。我们总是自以为很透彻,却在自己对自己的判断的坚持中做了傻瓜。

  菲的女儿梅吉在孩提无知时,虽然有痛苦的时候,如在教会学校读书被阿加莎修女责打,被迫和小朋友特丽莎分手及弗兰克逃走,都曾让她深深痛苦,然那时她有真实的欢乐,就象艾格尼丝的到来、认识拉尔夫、哺育小哈尔,梅吉都感到了上帝的仁慈。只有当拉尔夫被利欲权势,将自己卖给玛丽死去的灵魂和天主教廷后,梅吉的生活才陷入无底的黑暗。“梅吉,我把你卖了,卖了一千五百万银币。”拉尔夫说。对穿着玫瑰灰衣服的梅吉说。他痛苦的说,我爱你,梅吉,可是,我是个教士,我将只能忠诚于上帝。然而梅吉始终都爱着拉尔夫。她嫁给了有点象拉尔夫的卢克,只为了生一个象拉尔夫的孩子。失去的爱情没有在卢克那得到丝毫弥补;习惯单身的卢克从没有把梅吉当妻子看,充其量只是迷恋她的美貌罢了。而最让卢克迷恋的不是梅吉的美貌,而是她的钱。这是他接近梅吉的最初的原因。两个人在一起的理由都与爱情无关。这以后,她对生活的态度与其说是一种热爱,毋宁说是一种无奈的面对。

  结婚时,她没有告诉拉尔夫,当拉尔夫回到德罗海达农场梅吉的家时,万分痛苦。梅吉生产的时候(卢克的孩子,叫朱丝婷),卢克都没来看她一眼。这时来寻找拉尔夫神父突然出现,陪梅吉度过痛苦。此时的梅吉,看着他,看似没有爱,也没有恨。其实梅吉还爱他,一生只爱他一个人。然而她有种极强的自尊心,就像她的母亲一样,深深的隐藏着自己的感情。不表示爱,也不表示痛恨嚎啕大哭。

  产后的梅吉在好心的安妮夫人的帮助下去了一个小岛度假,在静谧的氛围中,她开始想以后的路该怎样走。“跟卢克就这样过吧,拉尔夫永远是一个梦。”她对自己说。可是就在她决定将拉尔夫忘掉的时候,他却来海岛上找了她。她没有告诉拉尔夫,在海岛上,她有了拉尔夫的孩子——戴恩——跟拉尔夫长的一模一样的孩子,那象是她所希翼的全部,事实上只是一种微薄的安慰。她说,拉尔夫是属于上帝的,她得不到,但终于从上帝那里偷走了一样东西。她对戴恩越喜欢,越衬托出她的孤单与可怜,爱的无力及失去爱人的虚空。她的母亲菲说:“没有人能从上帝那里偷走什么,偷的东西总要还回去的。有一天,你必定失去戴恩。”长大后的戴恩第一次见到拉尔夫就开始崇拜他,并最终决定当一名教士。梅吉伤痛欲绝,却由他去了。在希腊的海边,戴恩为救落水的几个女人而死。在梅吉要求拉尔夫帮她找到戴恩的遗体带他回澳大利亚时,拉尔夫才知道戴恩是他的孩子。主持完戴恩的葬礼后几个小时,拉尔夫红衣主教停止了呼吸。在最后一刻,他没有想到梅吉。他痛苦与欢乐的来源,他一生只爱过一个的人。他在爱情与权力间痛苦挣扎的一生终于结束了,也解脱了。

  在拉尔夫与戴恩死后,梅吉才得到真正的*。就像帕迪死后,老去的菲才得到安宁一样。此时歌声最为响亮,也由于痛失所爱而分外悲伤。

  同样因戴恩的死而悲伤的还有戴恩的姐姐朱丝婷。本来她打算与戴恩一起去希腊度假的,可是为了陪雷恩,却去了伦敦。她觉得如果自己不是那么自私为了陪自己爱的人而是陪着弟弟戴恩的话,弟弟就不会死。这个外表冷漠粗鲁却感情浓烈的女子,因此逃避雷恩。她觉得自己唯一爱的就是弟弟,任何人都不能代替弟弟。雷恩也不能。

  雷恩去了澳大利亚德罗海达找梅吉,希望梅吉能帮助他说服朱丝婷留在他身边而不是回德罗海达。他说:“一般人是不能满足朱丝婷的,奥尼尔太太。如果朱丝婷选择了我,她还可以在舞台上表演,这是德罗海达无法给她的好处。”这时,他坚定地望着她,就像望着一个敌手一样。“我是来请求你使她务必选择我的。说这话似乎很残酷,但是,我对她的需要超过你可能对她的需要。”当梅吉说朱思婷留在德罗海达没什么不好时,雷纳说:“朱丝婷好奇心太盛,在德罗海达她会感到寂寞的。”他最了解朱思婷,胜过她的母亲。可是当朱思婷说收到母亲不同寻常的信时,他的心头一沉。他想梅吉确实从从容容地考虑了这件事,但是,本能告诉他,这是她的行动的开端,但不是他所喜欢的那种行动。梅吉开始耍弄她的女儿弄回德罗海达,以使那个王朝传之久远的把戏了。他开始劝朱思婷回家。他开始怀疑,也许她的母亲是对的,而自己却错了。他的眼睛突然之间显得冷漠了,好像他的思想非常艰难地集中在与他说的话不同的事情上。

  她义地反顾地执行着自己离开英国的计划。在一片混乱之中,某个有这种力量的人打电话来了,只不过不是劝说她改变主意的;雷恩甚至还不知道她要走呢。他仅仅是来请她在他将于莱恩公园他的房子里举行的一次宴会上当女主人。“好姑娘,求求你!不要哭!来作我的女主人吧!”他说。最后,朱思婷还是说:“我告诉你我要永远回德罗海达老家去了吗?”他从烟盒里取了一支烟;那双大手既没有犹豫,也没有发抖,反而运用灵活。“你很清楚你没有告诉我。”他说道。

  她要走,他绝不会拦。他还没有想清楚,到底怎样对朱思婷才是最好的。

  朱思婷走的时候,她的一生中第一次注意到自己的外表要让他高兴。

  他似乎并没有仔细看;至少他没有说到她精神疲乏或可能有病,甚至连行李都没提到。这一点儿也不像他。过了一会儿,她开始体验到世界末日即到来的感觉。他和他*时的那样子大不一样。

  能帮助她把这顿饭吃好,使它成为那种可以在旅行中缅怀往事的时候感到愉快、有趣的事情。只要她使自己相信他是为她的离去而感到烦恼,也许事情就好办了。但是,她做不到。他也没有那种情绪,相反,他显得这样冷淡,使她觉得自己似乎和一个纸人坐在一起,薄薄的,真让人担心会让一阵清风吹走,以前她从来没有见过他这样。

  他再也不管她叫好姑娘了;最近以来,她已经注意到这个词的使用频率下降了,今天晚上他一次也没用这个旧日的昵称。

  朱思婷回到房间时,收到了母亲的信,梅吉劝她回到雷那身边,她终于明白了朱思婷怎样才会幸福。此时雷纳已经派人来接朱思婷。“其实我自己不了解我自己,不得不需要某种帮助。”朱思婷对雷纳说。

  “不是你想的那种方式。我知道你爱我,我可以等待。我总是相信,一个有耐性的男人最终会胜利的。”

  雷纳比朱思婷成熟很多。有雷纳,朱思婷才会得到照顾。

  故事的"结尾,朱思婷嫁给了雷纳。

  这是《荆棘鸟》中,最称得上完整的爱情。

  “鸟儿胸前带着棘刺,它遵循着一个不可改变的法则,她被不知其名的东西刺穿身体,被驱赶着,歌唱着死去。在荆棘刺进的一瞬,她没有意识到死之将临。她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尽,再也唱不出一个音符。但是,当我们把扎进胸膛时,我们是知道的。我们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们却依然要这样做。我们依然把棘刺扎进胸膛。”

  每一个人,都在艰辛地爱着。不管结果。

《荆棘鸟》读书笔记5

  《荆棘鸟》的开头是这么讲的:传说中有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一切生灵的歌声都优美动听。从离巢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棘刺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间放开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歌声响遏行云,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

  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 ??

  《荆棘鸟》是一部澳大利亚的家世小说,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尔夫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克利里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时间跨度达半个多世纪之久,横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年富力强的神父拉尔夫一心向往罗马教廷的权力,但他爱上了牧主克利里的女儿,美艳绝伦的梅吉,内心处于权力与爱情的矛盾挣扎之中,从而引发了一连串的故事。以两位主人公为中心,展开了克利里家族十余名成员各自的人生悲欢离合。作品情节生动,结构严密,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有澳大利亚的《飘》之称,被《时代》杂志列为十大现代经典作品之一。 然而,我试图明白《荆棘鸟》中人物后面更深处的东西。麦卡洛以一种*铺的文笔象在德罗海达上放牧一样纵横演绎了克利里家族及其相关人物的命运、生、死、痛苦和欢乐。其情节跌宕而不悖理,它以触摸历史的鸿篇巨制告诉人们这样一个真理:世间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

  折磨菲和梅吉的,源于对人间的爱。菲象一个自动陀螺一样从早到晚在厨房和后园子里转,疲劳得难以缓解,因为她处在一个收入菲薄的家庭,哺育了六个孩子,后来有添了三个,她昼夜不停地劳作、劳作,直到最后麻木,只当她失去劳动能力,到了风烛残年,才赢得她自年轻时就想要的闲适。

  梅吉的歌声在最美时,也即她痛苦到了极致的时候戛然而止,给人留下了深深的思考。梅吉在孩提无知时,虽然有痛苦的时候,如在教会学校读书被阿加莎修女责打,被迫和小朋友特丽莎分手及弗兰克逃走,都曾让她深深痛苦,然那时她有真实的欢乐,就象艾格尼丝的到来、认识拉尔夫、哺育小哈尔,梅吉都感到了上帝的仁慈。只有当拉尔夫被利欲权势,将自己卖给玛丽死去的灵魂和天主教廷后,梅吉的生活才陷入无底的黑暗。她嫁给了有点象拉尔夫的卢克,失去的爱情却没有从这儿得到弥补;这以后,她对生活的态度与其说是一种热爱,毋宁说是一种无奈的面对。后来她有了戴恩,那象是她所希翼的全部,事实上只是一种微薄的安慰。她对戴恩越喜欢,越衬托出她的孤单与可怜,爱的无力及失去爱人的虚空。她的灵魂只是在戴恩和拉尔夫死后才得到真正的*。此时歌声最为响亮,也由于痛失所爱而分外悲伤。

  与此相比,拉尔夫的歌唱却不那么动人,也许只能称为挣扎时尖利的呼救,虽让人震惊却不能使人震撼。刘墉说过这样一句话:“追名逐利,此念一生,风流尽去。”拉尔夫的悲哀就在于此,他活得非常痛苦,也给别人带来了痛苦,所以没有人对他怜悯,即使是梅吉,如

  果爱情不包括怜悯的话。

  读了《荆棘鸟》以后,想着它带血的啼叫,禁不住联系自己的人生。我曾深深的为这样一句话所感动:“只要世上还有一双忠实的眼睛为我哭泣,便值得我为生命受苦。”是啊,为生命,为生存,为理想,为爱,甚至为个人喜欢的一些些微,我们就明明白白地,把荆棘刺进胸膛。

《荆棘鸟》读书笔记6

  在南半球有一种鸟,它的歌声比世界上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美好动听,但是它只有找到一种荆棘树,落在长满荆棘的树枝上,让荆棘刺进自己的肉体,才能够歌唱。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开始了寻找荆棘树的旅程,直到如愿以偿,找到那种长满如针一样锋利荆棘的荆棘树。这个时候,它就落下来,而且要选择最尖、最锋利、扎进肉体最长的荆棘。它的身体被锋利的荆棘刺得血流如注,疼痛难忍,生命就要奄奄一息了,它开始了让所有会歌唱的鸟自惭形秽的歌唱。一向自比歌王的云雀和夜莺,在它的歌声面前也黯然失色。不久,荆棘鸟的血流尽了,一曲最美妙的歌声也戛然而止。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着。所有听到歌声的人和鸟儿都在向荆棘鸟致最后的敬意,因为大家都知道,最美好的东西,只有用深痛巨创才能换取。

  ——来自澳洲的一个传说

  《荆棘鸟》的作者——考琳·麦卡洛,是一位从事神经生理学研究的学者,却因为爱文学而走上了另一条道路。本书是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1977年刚问世就收到了轰动的效应。

  故事开始于20世纪初叶,结束于半个多世纪以后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从农夫帕迪.克利里应孀居多年且无儿无女的老姐姐、贵夫人玛丽.卡森之召,携妻子菲奥娜和七个孩子从新西兰迁居到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德罗海达牧场,到帕迪唯一幸存的孙辈、才华横溢的演员朱丝婷在遥远的异国他乡确定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和爱情归宿,整整讲述了克利里家三代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历程,其中最主要的是帕迪唯一的女儿梅吉与拉尔夫神父之间那场耗尽毕生心血的爱情。 然而,书中最让我着迷的不是那错综复杂的故事本身,而是作者不惜花费浓墨重彩渲染铺陈的澳洲中部的雄浑画卷。那飞扬着尘土的一望无际的荒原,那成群结队跳跃着的袋鼠,那多不胜数的鸟类,那缓缓移行的羊群和牛群,那无处不在的密密麻麻的苍蝇,还有那无论旱灾如何严酷都鲜花盛开的巨*园......德罗海达,让在那里生活多年的克利里家族的人们产生难以割舍的依恋,也让读者随着文字驰骋在想象中的广袤原野中。没有对那片土地的深情,很难将那里的风土人情描述得如此细腻而生动。在作者笔下,你仿佛可以听到牧羊犬此起彼伏的吠声,羊毛剪子单调的咔嚓声,鸟儿的婉转低鸣声......

  这是一片让人爱恨交织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埋葬过一个个孤独的灵魂,滋生过一段段欲罢不能的情感。我不想首先介绍男女主人公的故事,这一主线还是留待稍后吧。在这之前,我想先介绍和主线密切相关的一些旁枝末节——那些围绕在他们周围的、同样扑溯迷离的情感纠葛。

  菲和帕迪。这是一段无奈的婚姻。菲出生于名门望族,16岁时背着父母爱上了一位当地的政界要员,并怀上了孩子。而那位书中始终没有露面过的要员是个有妻室儿女的人,他不可能为了菲抛弃既得的一切。为了爱,菲忍辱生下了私生子弗兰克。在弗兰克两岁多的时候,菲被家人嫁给穷光蛋——温厚勤勉的帕迪,远离家乡,以遮盖家族的耻辱,从此,菲和弗兰克便永远地在家人的视野里消失了。菲为帕迪生儿育女,终生操劳。从她的脸上,看不到爱与恨,从她嘴里,听不到赞许与抱怨。她不爱帕迪,也不怎么喜欢孩子们——除了弗兰克,她把他视为唯一的希望。帕迪真心地爱菲,把她当作上帝恩赐的天使。最初一段日子他甚至连碰都不敢碰她,直到两年以后,他才成为菲真正意义上的丈夫。帕迪嫉妒弗兰克,因为他知道,他和他的所有孩子们加起来,也不及弗兰克在菲心目中的地位。在一次争执中,盛怒的帕迪对弗兰克说出了他的私生子的真实身份,从此弗兰克离开了家。那恐怕是帕迪一生中最后悔的一件事,因为她看到菲刚刚因为处境改善而燃起的希望之火旋即熄灭了。帕迪在一次干风暴中被雷电击中身亡,直到这时,菲才意识到自己对帕迪的爱远比一直以来估计的多得多,而明白这个事实,为时已晚。

  拉尔夫和玛丽。玛丽,一个垂暮之年的老女人,却对刚刚来德罗海达上任的年轻英俊的教士拉尔夫发生了不可遏止的爱情。因为爱,她恨自己日渐老朽的身躯;因为爱,她嫉妒自己的侄女——被拉尔夫无微不至关怀着的年幼的梅吉。对拉尔夫的倾慕是无望的,于是她采取了疯狂报复的手段。直到她死后,拉尔夫才明白这报复来的多么残忍——要么背叛梅吉、接受多达1300磅的巨额财产,从此在通往红衣主教的道路上畅通无阻;要么为了梅吉而背叛上帝。拉尔夫终究是个野心勃勃的男人,他选择的无疑是前者。玛丽在书中是一个被人厌恶与憎恨的人物,是她一手促成了拉尔夫与梅吉的所有悲剧。然而,就她对拉尔夫的爱而言,她是无罪的。你听,临死前的那个晚上,她对拉尔夫的表白是多么令人心碎:“你错了,我爱过你。上帝,我是多么爱你呀!你认为我的年龄能自然而然地排除这种爱吗?哦,德.布里克萨特神父,我告诉你一些情况吧。在这个蠢笨的身体之内,我依然是年轻的——我依然有感情,依然有愿望,依然有梦想,依然生气盎然。这些东西由于受到了我躯体的束缚而焦躁难忍。衰老是我们那富于报复性的上帝加诸我们的最厉害的报复。为什么他不让我们的思想也衰老呢?”

  梅吉和卢克。这是一段错误的婚姻。梅吉是个内心情感丰富的女人,同时又是现实的女人,她只希望能够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这个家里有丈夫,有孩子,自己可以成天围着所爱的人转。虽然,打从10岁起,她就一直迷恋着拉尔夫,然而这段感情随着她的长大*而变得无望。拉尔夫爱的是上帝,或者说他爱上帝甚过爱梅吉,他不可能给梅吉一个家。因此,当梅吉遇上了一位和拉尔夫长相酷似的来自昆士兰南部的新牧工——卢克.奥尼尔时,她以为她终于找到了归宿。她随着卢克去了远离家乡的北昆士兰州。然而,卢克依旧没有给她一个家。他将梅吉打发到一个叫做黑米尔霍克的乡下,让她在当地最大的甘蔗老板穆勒家里做女管家,照看他那常年患病的妻子安妮。而他则卷了梅吉的所有钱财,成天在远离梅吉的另一处甘蔗林里和别的蔗工一起劳作,挥霍他的过剩精力,梦想有朝一日成为最大的工头。他似乎无暇顾及视梅吉的感受,向她许诺的安置家业的计划也一再推迟。卢克根本就是个没有责任感的而且充满野心的、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男人,即便梅吉身怀六甲,也改变不了他的主张——他不需要家,不需要孩子,

  甚至,也不需要女人!梅吉在万念俱灰中独自承受着分娩之痛。朱丝婷是他们的女儿,但卢克没有回来看过她一眼。梅吉和卢克的结局是*静分手,梅吉回到了阔别三年的德罗海达。

  穆勒和安妮。这是作者笔下最完美的婚姻,完美得让人难以置信。虽然他们生活的乡村没有良好的环境,虽然安妮身体残疾,需要人照顾,虽然他们身边没有孩子,可是他们相濡以墨,恩爱和睦。不仅如此,他们对孤独无依的梅吉的疼惜,是她在那个毫不适应的恶劣环境中的一个大支柱。虽然梅吉是他们名义上的管家,可是他们对梅吉的帮助远远超出梅吉对他们的付出。他们聪明,对人生的哲理有深刻的理解和诠释。他们成了梅吉终生的良师益友。

  现在必须说说拉尔夫和梅吉的故事了。拉尔夫是梅吉十岁那年初到德罗海达遇见的第一个人。梅吉的弱小,不被重视,敏感,要强,让拉尔夫心生恻隐。从此,梅吉成了拉尔夫心目中除了上帝以外最重要的人。他爱年幼的梅吉,因为这样的爱让他没有负罪之感。他关心着梅吉的成长,关心着她的教育,一天天地看着梅吉从女童成长为如花似玉的少女。可怜的单纯的梅吉,因为母亲的疏忽,居然在初潮来临之际以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她只有求助于她的上帝拉尔夫。梅吉对拉尔夫的爱,从年幼开始,执著不变。除了拉尔夫,她不可能再去爱别的男人。而拉尔夫,却怀着痛苦的心情看着梅吉一天天长大,因为他再也不可能像过去那样爱她,也就是说,他对梅吉不能抱有男人对女人的那种感情,他是个神父。因此,他选择了接受玛丽的临终馈赠,从此*步青云,最终实现了他的梦想——成为地位显赫的红衣主教。玛丽的死,是拉尔夫和梅吉之间感情的转折点。不久以后,拉尔夫离开了德罗海达,由悉尼而罗马,一步步升迁。对梅吉的渴望无时不噬啃着他的灵魂,使他一直在和上帝搏斗。而梅吉则在思念的煎熬中度过若干年后,在23岁时远嫁他乡。她没有给拉尔夫稍去任何口信,她想从心底里将他彻底忘记。

  要是梅吉的确得到了她所渴望的一切,拉尔夫或许只会成为她童年和少女时代的一个美好的梦想。梅吉是不幸的,她虽然成了奥尼尔太太,可是她依旧没有家。他生命中的两个男人,都没有真正的要她。拉尔夫在梅吉难产时匆匆赶到她身边,给了她安慰。他抱过襁褓中的朱丝婷,那本应该是他和梅吉的孩子!此刻,梅吉对着这个卢克给她的孩子,没有一丝柔情,这让拉尔夫辛酸。当他对梅吉充满深情地说出,他至今还珍藏着梅吉送给他的那朵玫瑰花,并说出梅吉就是他的玫瑰,是他生活中最美丽的人的形象和最美好的怀念时,梅吉被深深刺痛了。她所渴望的一切,拉尔夫都无法给,她只是他的一种形象和怀念!梅吉对拉尔夫说了非常尖刻的话,把他赶了出去。咳,如果是有妇之夫也许还可以离婚,如果是贫穷也许还可以克服,如果他不爱她,也许还可以努力,但他是一个教士,她如何从上帝那里将他夺过来?可是,梅吉还是做到了。在一个叫做“麦特劳克”的孤岛上,梅吉原本是打算静下心来好好的思考一些问题,梳理调整心态,回去后再找找卢克,努力改善关系,过好今后的日子。可是,拉尔夫又出现了,在他面前,梅吉的所有信念顷刻间土崩瓦解。那几天,是梅吉这一辈子最幸福的几天,拉尔夫给了她一切。虽然拉尔夫最终还是要离开梅吉,可是她不再伤心绝望,因为她从上帝那里“偷”走了属于拉尔夫的一部分——她怀上了拉尔夫的孩子。她带着这个秘密告别穆勒和安妮,告别卢克,回到了魂系梦牵的德罗海达。在家乡,

  她生下了儿子戴恩,那是个禀承拉尔夫所有美好的孩子。梅吉把全身心都扑在戴恩身上,而对朱丝婷,她几乎是忽略的,就像菲当年对她的忽略那样。

  梅吉,是一只荆棘鸟,为了一段美丽的感情,承受一生痛苦。虽然从上帝那里偷来的戴恩带给她全部希望,可是,最终上帝还是将他召了回去。第一次召回,是戴恩年仅17岁、第一次见到回德罗海达造访的拉尔夫时。虽然,他不知道面前的主教大人就是他的父亲,可是,从见面的那一刻,戴恩就被他深深吸引,并作出了追随拉尔夫、终身献身上帝的决定。梅吉将完美的戴恩交还给拉尔夫,而拉尔夫竟浑然不知戴恩就是他的亲骨肉。在罗马,戴恩度过了八个春秋,获得了教士的职位。上任以前,他去希腊度假。为了拯救在海上溺水的女孩,他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这一次,戴恩是第二次、也是真正的被上帝召回。直到这时候,梅吉才残忍地将秘密向拉尔夫和盘托出,垂暮之年的拉尔夫无法承受如此强烈的打击,在回到德罗海达主持完儿子的葬礼后,带着极度的痛苦和愧疚,离开了人世。

  假如,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多少会让人感到压抑与伤感。好在,作者给了我们希望。克利里家第三代唯一的传人——朱丝婷,也就是戴恩的姐姐,虽从小生活在母亲的冷遇中,却和弟弟手足情深。她性情古怪,自我封闭,颇有主见。成年后她离开家乡,去伦敦学习表演,成了一名出色的话剧演员。

  戴恩死后,朱丝婷一直自责,因为从小她都充当着弟弟的保护神,而这一次,却让弟弟独自去希腊,她本来答应和他同行,因为她和她所爱的人雷恩有一个约会而改变了主意。在戴恩遇难的时候,她不在他身边。为了惩罚自己,她决定辞去剧院的工作,告别雷恩,回到德罗海达去陪伴母亲,以此求得心安。只有在这是,我才看到梅吉对朱丝婷的母性。她已经失去儿子,不能再失去女儿。她不能让自己的悲剧在女儿身上重演。她给朱丝婷写了一封长长的信,对她说,她不需要女儿把自己像祭品一样献给母亲,她应该属于她自己,属于她所爱的人。“戴恩的光明永远失去了,而你这团火光依然在燃烧着”,这火光是支撑德罗海达的人们生活下去的最重要原因。

  朱丝婷成了雷纳.莫尔林.哈森太太,她没有放弃事业,并拥有了美好的爱情。德罗海达的时代要终止了。文章最后的一段话是:“鸟儿胸前带着荆棘,它遵循着一个不可改变的法则她被不知其名的东西刺穿身体,被驱赶着,歌唱着死去。在那荆棘刺进的一瞬,她没有意识到死之将临。她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尽,再也唱不出一个音符。但是,当我们把荆棘扎进胸膛时,我们是知道的。我们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们却依然要这样做。我们依然把荆棘扎进胸膛。” 我极其喜欢这本书,喜欢书中的人物。虽然,除了戴恩之外,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缺陷,都不完美,忠厚温良的帕迪,外表冷漠的菲,性情暴烈的弗兰克,尖酸张狂的玛丽,外表柔弱而内心倔强、对爱情充满执著追求的梅吉,欲爱不能、欲罢不能、一辈子生活在矛盾痛苦中的拉尔夫......一个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我喜欢书中精彩的人物对白、细腻的内心活动描写、出神入化的环境描摹。我喜欢最后的结局,看到梅吉和朱丝婷母女之间的真诚沟通,看到朱丝婷终于披上神圣的婚纱,看到亲情、友情与爱情的温馨气息弥漫在菲、梅吉和朱丝婷三代女人的周围,我不禁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荆棘鸟》读书笔记7

  帕迪诚挚地爱着自己的妻子,就算她在入嫁之前已经拖儿。

  也许他只是一个老大粗的人,不懂什么叫爱情,他只是觉得,一个这么漂亮的女人嫁给自己,简直是几生修来的福气!不过不管怎样,他崇拜他的妻子,爱慕他的妻子。他们这一生,有很多个孩子,甚至有一个因病夭折。

  他最幸福的事情便是看到妻子开心,因为他不知道妻子心里在想什么-----显然他也不具备这种分析猜测能力。他真的是一个憨厚老实的人,他娶了菲,从来不觉得吃了哑巴亏,而是将此当作一种恩赐。帕迪的确不善言辞,他和弗兰克就像几辈子的敌人一样---永远不能和*相处。不可否认,他对弗兰克也没有父亲的感觉和爱护,但他知道菲最爱的孩子便是弗兰克,一个不属于他的孩子。只因为菲会因为弗兰克而伤心或者开心,他宁可每日和弗兰克闹架也不愿赶他走,直至弗兰克真的因为和他的一次吵架而离家出走后,他第一个念头竟然是如果菲知道了,该是多么的绝望阿!

  该怎么去描述克里利这一家子呢?他们有着共同点----永远不会因为被伤害被欺负而哭泣,这是克里利家族孩子们的特性。但也有着极大的不同,帕迪永远中庸,菲永远带点神经质的气质----家里没有任何一个人知道她在想什么。梅吉是一个迷人的姑娘,这一点从她小荷才露的时候已经证实了,她坚强,很小便具有了母性。还有斯图尔特,这也是克里利家族里一个谜一样的孩子。大家都说他像菲,也是唯一一个长大后也许会有漂亮面孔的男孩子。我总怀疑他是不是有轻微的自闭症。

  帕迪支撑着这一家子,谁也没想到他竟会那么早离世。

  如果他知道他去世后菲第一次情绪爆发的话,会高兴还是伤心?

  我相信菲还是爱他的,尽管也许在她心里,弗兰克的爸爸仍然是最美的画面,但对于帕迪,她是爱着的,正如她在帕迪死后情绪失控地叫道,我是爱他的呀!毕竟在她心里明白,帕迪是一个把世上最珍贵的东西给她的丈夫。

  但我不喜欢菲,因为她实在不是一个好母亲。她的爱都在弗兰克身上,对于梅吉,她也没有付出一丁点的关心,以至于在梅吉该行月事的时候差点因为每月的流血而失惊至死----梅吉是一个坚强忍耐的姑娘,她总是藏着自己的心事。

  对于他们夭折的那个孩子哈尔,菲更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哈尔从生下来开始便只在梅吉那里体会到母亲的爱,菲所有的精力都被家务和自己的内心世界所分走,她对孩子们永远不愠不火,孩子们爱她,她不在意。

  难道这就是爱情后遗症吗?菲的爱情我不知,我只是不喜欢她作为母亲的冷淡---这对孩子们而言无疑是一种阴影和忧郁。

《荆棘鸟》读书笔记8

  我亲爱的孩子,将来我会给你那样一封信的。因为你虽然是女儿,可我从一开始就相信你是神秘的奇迹。而且,我希望,我们都能够善良地去过这一生。

  《荆棘鸟》是一本非常厚重的书。我非常喜欢。可是中文译本非常不好读,越到后来越有吃鱼被小刺困扰的感觉。我打算买一本英文版放在床头,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好好读。我甚至觉得,即使像读《红楼梦》那样来读这本书也不为过。因为这样想了,心里就能感到宽慰,不为自己匆匆结束这本书而感到自责和失望。

  说它是一本厚重的书,因为可探讨的主题实在是太多了。比如,澳大利亚移民家族的历史,是否也是一部《百年孤独》?比如,梅吉和拉尔夫的爱情,是世俗感情与上帝的争抢还是上帝自己布的局?比如宿命。比如“荆棘鸟”。

  可我们都在通过读书读自己。所以当我读到最后的时候,让我感动到想哭的是梅吉写给朱思婷的那封信,是母女之间的和解。

  这本书里母女之间的感情和实际关系让我很不舒服。梅吉四岁的时候收到妈妈给买的布娃娃礼物,可她的妈妈对她有着什么样的感情呢?她去看睡着的孩子们,“只顺便瞟了她一眼。梅吉没什么神秘之处,她是一个女性,菲知道她的命运将会如何,她既不羡慕她,也不怜悯她。男孩子可就不一样,他们是奇迹……”

  实际上菲才不是什么重男轻女的老迷信,她是把自己的命运投射到女儿的身上,所以把对自我的漠然感情也投射到女儿身上。这是一种诅咒,因为宿命般的,她“偷”来一个生命但最终失去这个生命的命运最终落到了梅吉身上。去读读她告诉梅吉她早就看出戴恩是拉尔夫的孩子时的那几页吧,我读得心惊胆战。开始我觉得菲怎么能那么残忍,怎么可以对女儿说出“你等着吧!你会失去戴恩的”那样的话。后来我明白,她是同情、自知,是自己撕扯自己的伤口,同时昭示给梅吉她也将有的伤口。

  再说梅吉和朱思婷之间。是梅吉的渴望和“阴谋”带来了朱思婷的降生,可是从那一刻起她就不爱这个女儿。女儿时刻提醒她那段屈辱的经历,并且还抢夺了她跟儿子之间的亲密关系。在戴恩死前,无论是直觉还是理性,她都没认真喜爱过这个女儿。

  我开始也不喜欢朱思婷,不喜欢这个过于异样的生命。她长得不好看,性格也不好,关键是我们真的可以把戴恩的死归咎于她。我很奇怪,她何德何能,能获得雷恩的爱情。

  ——直到我读了那封信。

  好吧,亲爱的朱思婷,那时候我才懂了你,通过你的母亲懂了你。你就是你,你决定不了任何人的命运,尤其是戴恩的,他属于上帝。你天生就不属于德罗海达,尽管它美得让所有人沉醉,所以不要觉得对母亲和德罗海达的所有人负有责任,觉得应该回到那个地方,其实,大家对你的爱从来不是要牵绊你。你那些让人讨厌的与众不同,是你能够逃脱外祖母和母亲命运的预示。对,谁也不知道你的命运将会如何,你就是神秘的,你就是奇迹!所以你那令人羡慕的爱情,是命运给你独特的赏赐。

  张艾嘉有一段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当你到了某一个年纪,当你自己成长到成为要负责任的家长的时候,或者你有自己家庭的时候,你就开始回溯自己的成长,你会发现很多教育和影响都来自你的上一代。如果你发现你跟你的上一代有很多东西还没有和解,你会发现其实那是一种痛苦。那种东西沉淀久了会变酸、会变苦,会变得不健康。”

  不得不说,我感触这么深,是因为我和我的母亲并没有取得这样的和解。她想让我“回家”但又不想成为我的羁绊,我不想回去却又深怀内疚。我们之间的那种东西,伴随着刻薄的言语和债务般的感情纠葛,真的变酸变苦了。

  “我们各自的心中都有某些不愿意摈弃的东西,即使这东西使我们痛苦的要死。我们就是我们,就是这样。就像古老的凯尔特传说中那胸前带着荆棘的鸟,泣血而啼,呕出了血淋淋的心儿死去。因为它不得不如此,它是被迫的。有些事明知道行不通,可是咱们还是要做。但是,有自知之明并不能影响或改变事情的结局,对吗?每个人都在唱着自己那只小小的曲子,相信这是世界从未聆听过的最动听的声音。难道你不明白吗?咱们制造了自己的荆棘丛,而且从不停下来计算其代价。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忍受痛苦的煎熬,并且告诉自己,这是非常值得的。”

  对家一边眷念一边抵触,对自己的命运一边乐观一边绝望,这就是我的荆棘丛。如果我也能收到那样一封信,也许我能得到朱思婷那样的幸福。

  我亲爱的孩子,将来我会给你那样一封信的。因为你虽然是女儿,可我从一开始就相信你是神秘的奇迹。而且,我希望,我们都能够善良地去过这一生。

  读到这封信之前,我一直觉得这本书的作者——考琳·麦卡洛——是个心思细腻但是过于狠毒的人,看看她对那些死亡结局的安排:帕迪和斯图没有任何征兆的忽然死亡让我们来不及承受,戴恩未出生就有了必死的预言让我们心如死灰,战争中的双生子在生死线上的徘徊让我们的心被无情撕扯。可是当我读完这封信,我明白这是个善良的作者。她让梅吉和朱思婷和解了,就是让所有人和他们的命运和解了,也是让读者和作者和解了。

  我爱这样善良的作者,上帝就是作者。

《荆棘鸟》读书笔记9

  一本好书,会让你感动,会让你有空灵飘逸感,会让你百看不厌,会让你捧腹大笑。自有书籍文字伊始,人类就在阅读中传承着文化,开启心智。而一些经典名著的阅读,更是人类思想文明的精华,值得后人去研究、去发现。

  传说中有那么一种鸟,它毕生只歌唱一次,但歌声却比世界上任何生物的歌声都悦耳。它一旦离巢去寻找荆棘树,就要找到才肯罢休。它把自己钉在最尖最长的刺上,在蓁蓁树枝间婉转啼鸣。它超脱了垂死的剧痛,整个世界都在屏息聆听。一次绝唱,竟以生命为代价!只有忍受极大的痛苦,才能达到尽善的境界……也许传说就是这样。

  《荆棘鸟》的主题,也是永恒不变的:爱与命运。究竟爱在跌宕起伏的命运中有怎样的纠缠?究竟命运在悲喜交织的爱中有怎样的痕迹?究竟是爱主宰了命运,还是命运主宰了爱呢?荆棘鸟的传说,一直在淡淡地讲述着。哀伤弥漫,但也许哀伤并不是传说想要表达的。从麦吉和拉尔夫跨越了时空距离的爱情纠葛中,我们也许可以领悟些不同以往的东西。有关爱,也有关于命运。

  当然,当初那个懵懂的孩子依旧是不能领会那字里行间透出的深沉的沧桑。无论是含蓄温雅的帕迪,或是冷漠脆弱的菲奥娜;无论是暴烈渴望的弗兰克,或是骄横尖酸的卡森夫人;无论是单纯执着的丹尼,或是古怪理智的朱丝婷,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棱有角的面容次第出现,我却无法真正地感觉到他们在爱恨纠缠中所蕴涵的复杂的思想。直至现在,我依旧是无法完全理解这个家族的命运。而我最钟爱也是最迷恋的,只有麦吉和拉尔夫神父之间那场刻骨铭心的爱情,几乎让我肝肠寸断、情不自禁。

  也许是因为女孩子对这样无奈又沉痛的爱情的无限憧憬,在初次读着其中的每字每句的时候,我的情绪时刻都是在为麦吉和拉尔夫而波动起伏,为他们的相遇而欣喜,为他们的相知而温暖,为他们的相别而哀伤,为他们的相忆而唏嘘,直到最终的最终,拉尔夫在麦吉的怀中*静而安详地死去的时候,忍了许久的泪,终于落在了书页上。也许死亡并不是终结,生命依旧在延续,这场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深沉的爱恋也终究在世界上留下了痕迹。亦如麦吉依旧活着,亦如拉尔夫依旧爱着。

  其实从一开始就是明白的,这份爱无论多么铭记,也终究只会化为回忆里逐渐淡去的风景。就如初见的时候,10岁的麦吉和28岁的拉尔夫,距离的不仅仅是18年的长度,更是一生的无法逾越。神父的身份注定了拉尔夫会走上对爱情来说是条一去不复回的无归之途,也注定了麦吉从少女成长初始就在悄然萌芽的依恋终会没有回报。因此,此后的分离、重逢、别离,直到生死殊途。至始至终,麦吉和拉尔夫都是寂寞的,尽管他们之间的爱超越了距离,超越了世俗,甚至是超越了生死。但是,彼此的独自等待、无法相守亦无法相见,还有欲爱不能,欲罢也不能的情感挣扎,都在书里抹染得淋漓尽致,也是让人痛彻心肺。正如小说结尾中写的那样:“当我们把荆棘扎进胸膛时,我们是明白的。我们是了解的。然而,我们却依然要这样做,依然要把荆棘扎进胸膛。”是的,尽管清楚地懂得这份爱没有完美的终点,却矢志不渝;尽管清楚地懂得这份爱痛远远多于幸福,却至死不悔。荆棘鸟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寻觅生命的意义——歌唱,也是绝唱。虽然短暂,虽然逝去,但歌声犹在,但爱犹在。绚烂的生命也从此不再苍白。

  曾有人把荆棘鸟和枯叶蝶作为对比。荆棘鸟,把所有的生命浓缩在最后的绝唱中,虽然短促却是倍加绚烂;枯叶蝶,把所有的生命铺垫在持久的宁静中,虽然单调却是岁月绵延。截然不同的选择,也就注定了截然不同的命运。一个,缩短了生命,只为了瞬间灿烂;一个,放弃了华丽,只为了延长生命。大千世界就是这么奇特,一种生命所追求的,却恰恰是另一种生命所放弃的。然而,你又能说谁是谁非呢?你是愿意做一只追求最后绚丽的荆棘鸟,还是愿意做一只追求永久淡泊的枯叶蝶?只是看你想要的是什么罢了。而这本书,正是说明了前者存在的意义。即使付出生命,即使需要难以想象的代价,也要绚烂的终结,也要所梦想的一切爱,与美好。

  重读小说的时候我就在想,麦吉,这个内向却倔强的女子,从单纯天真的小女孩到饱经岁月风霜的女人,从对爱情的懵懂无知,到对无望爱恋的孤独坚守,她经历的究竟是多沉痛的挣扎,面临的究竟是多残酷的将来,但她依旧是挺过去了,并且坚持了她一直想坚持的爱。整本书从始至终几乎贯穿了麦吉的一生,作者在麦吉身上落笔是最多也是最不留余力的。可以说,在麦吉飘摇浮荡的一生中,寄托了整本书的灵魂所在——坚定、执着、不顾一切,即使痛也要爱着,即使受伤也要孤独地走下去。麦吉,就是一只荆棘鸟,她穷尽一生,不过是为了守住那渺茫爱情中曾经微弱的光芒。包括和拉尔夫的结晶丹尼死后,她最后的慰藉也终于坍塌。然而,她依旧选择了坚强,选择了宽恕。麦吉似乎什么也没有得到,其实她都得到了,像荆棘鸟一样,一旦走上了那条难以想象的艰难而痛苦的道路,她也就无从后悔。荆棘鸟始终都是遵循着一个永不改变的法则:痛得愈深,爱得愈沉。

  在终于重读完《荆棘鸟》后,我才豁然开朗。经典都是随着自身的成长而不断地产生新的感受。和从前初次被它吸摄的那个懵懂的孩子相比,现在的我,似乎懂得了更多,但也会在以后,懂得更多的更多。我期待着将来,《荆棘鸟》会给我更加迷人的答案。

  合上最后一页,忽然想起泰戈尔的一句诗:“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不知怎么,却觉得格外地应景。荆棘鸟,是不是也正是梦想着那夏花般绚烂的歌唱呢?

《荆棘鸟》读书笔记10

  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题记

  惜之童年1传说中有那么一种鸟,它毕生只歌唱一次,但歌声却比世界上任何生物的歌声都悦耳。它一旦离巢去寻找荆棘树,就要找到才肯罢休。它把自己钉在最尖最长的刺上,在蓁蓁树枝间婉转啼鸣。它超脱了垂死的剧痛,整个世界都在屏息聆听。一次绝唱,竟以生命为代价!只有忍受极大的痛苦,才能达到尽善的境界……也许传说就是这样。

  惜之童年1这是《荆棘鸟》书页的开端。当尚年幼对世界的认知还懵懵懂懂的我初次翻开这本厚厚的书的时候,就被荆棘鸟的传说所吸摄,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进入了荆棘鸟的世界。作者考琳?麦卡洛用细腻的笔触为我描绘了从20世纪初叶到半个多世纪后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澳大利亚广阔恢弘的画面,充斥着克利里家族传奇式的家世历史。

  惜之童年1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曲折优美的情节发展,刻骨铭心的爱情历程,都深深地把我带入了那个传奇的时代,那片美丽的土地。而到现在,当我重启记忆,当初的那份热情早已冷却,少了些稚气,多了些成熟和理智,也渐渐能从人生的角度来看待这本曾经深深吸引我的小说,最终发现的,也是犹如新大陆般丰盈的感受。这,的确是一本值得读的,充满魅力和生命精华的书。

  惜之童年1当然当初那个懵懂的孩子依旧是不能领会那字里行间透出的深沉的沧桑。无论是帕迪的含蓄温雅,或是菲奥娜的冷漠脆弱;无论是暴烈渴望的弗兰克,或是骄横尖酸的卡森夫人;无论是单纯执着的丹尼,或是古怪理智的朱丝婷。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棱有角的面容次第出现,我却无法真正地感觉到他们的爱恨纠缠中所蕴涵的复杂的思想。

  惜之童年1直至现在,我依旧是无法完全理解这个家族的命运。而我所最钟爱也是最迷恋的,只有麦吉和拉尔夫神父之间的那场刻骨铭心的爱情。几乎让我肝肠寸断,情不自禁。

  惜之童年1也许是女孩子对这样无奈又沉痛的爱情的无限憧憬,然而,在初次读着其中的每字每句的时候,我的情绪都是在时刻为麦吉和拉尔夫而波动起伏,为他们的相遇而欣喜,为他们的相知而温暖,为他们的相别而哀伤,为他们的相忆而唏嘘,直到最终的最终,拉尔夫在麦吉的怀中*静而安详地死去的时候,忍了许久的泪,终于落在了书页上。

  惜之童年1也许死亡并不是终结,生命依旧在延续,因此这场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深沉的爱恋也终究是在世界上留下了痕迹。亦如麦吉依旧活着,亦如拉尔夫依旧爱着。

  惜之童年1其实从一开始就是明白的,这份爱,无论多么铭记,也终究只会化为回忆里逐渐淡去的风景。就如初见的时候,10岁的麦吉和28岁的拉尔夫,距离的不仅仅是18年的长度,更是,一生的无法逾越。神父的身份注定了拉尔夫会走上对爱情来说是条一去不复回的无归之途,也注定了麦吉从少女成长初始就在悄然萌芽的依恋终会没有回报。

  惜之童年1因此,此后的分离、重逢、再次永别似的别离,直到,生死殊途。至始至终,麦吉和拉尔夫都是寂寞的,尽管他们之间的爱超越了距离,超越了世俗,甚至,超越是生死。但是,彼此的独自等待,无法相守,亦无法相见,还有欲爱不能,欲罢也不能的情感挣扎,都在书里抹染得淋漓尽致,也是,让人痛彻心肺。

  惜之童年1正如小说结尾中写的那样:“当我们我们把荆棘扎进胸膛时,我们是明白的。我们是了解的。然而,我们却依然要这样做,依然要把荆棘扎进胸膛。”是的,尽管清楚地懂得这份爱没有完美的终点,却矢志不渝;尽管清楚地懂得这份爱痛远远多于幸福,却至死不悔。荆棘鸟的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寻觅自己生命的意义——歌唱,也是绝唱。虽然短暂,虽然逝去,但歌声犹在,但爱犹在。绚烂的的生命也从此不再苍白。

  惜之童年1曾经听人把荆棘鸟和枯叶蝶作为对比。荆棘鸟,把所有的生命浓缩在最后的绝唱中,虽然短促却是倍加绚烂;枯叶蝶,把所有的生命铺垫在持久的宁静中,虽然单调却是岁月绵延。截然不同的选择,也就注定了截然不同的命运。一个,缩短了生命,只为了瞬间灿烂;一个,放弃了华丽,只为了延长生命。

  惜之童年1大千世界就是这么奇特,一种生命所追求的,却恰恰是另一种生命所放弃的。然而,你又能说谁是谁非呢?你是愿意做一只追求最后绚丽的荆棘鸟,还是原因做一只追求永久淡泊的枯叶蝶?只是看你想要的是什么罢了。而这本书,正是说明了前者存在的意义。即使付出生命,即使需要难以想象的代价,也要绚烂的终结,也要所梦想的一切爱,与美好。

  惜之童年1重读小说的时候我就在想,麦吉,这个内向却倔强的女子,从单纯天真的小女孩到饱经岁月风霜的女人,从对爱情的懵懂无知到对无望的爱恋依旧孤独坚定地守侯,她经历的究竟是多沉痛的挣扎,面临的究竟是多残酷的将来,但她依旧是挺过去了,并且坚持了她一直想坚持的爱。整本书从始至终几乎贯穿了麦吉的一生,作者在麦吉身上也是落笔最多也是最不留余力的。

  惜之童年1可以说,在麦吉飘摇浮荡的一生中,寄托了整本书的灵魂所在——坚定、执着、不顾一切,即使痛也要爱着,即使受伤也要孤独地走下去。麦吉,就是一只荆棘鸟,她穷尽一生,不过是为了守住那渺茫的爱情中曾经微弱的光芒。包括和拉尔夫的结晶丹尼死后,她最后的慰藉也终于坍塌。然而,她依旧选择了坚强,选择了宽恕。

  惜之童年1麦吉似乎什么也没有得到,其实她也是什么都得到了。像荆棘鸟一样,一旦走上了那难以想象的艰难而痛苦的道路,她从没有后悔,她也无从后悔。荆棘鸟始终都是遵循着一个永不改变的法则:痛得愈深,也就爱得愈沉。

  惜之童年1《荆棘鸟》的主题,也是永恒不变的:爱,与命运。究竟爱在跌宕起伏的命运中有怎样的纠缠?究竟命运在悲喜交织的爱中有怎样的痕迹?究竟是爱主宰了命运,或是命运主宰了爱呢?荆棘鸟的传说,一直在淡淡地讲述着。哀伤弥漫,但也许哀伤并不是传说想要表达的。从麦吉和拉尔夫的跨越了时空距离的爱情纠葛中我们也许可以领悟些不同以往的东西。有关爱,也有关于命运。

  惜之童年1在终于重读完《荆棘鸟》后,我才豁然开朗。也许真的,经典都是随着自身的成长而不断地产生新的感受。和从前初次被它吸摄的那个懵懂的孩子相比,现在的我,似乎懂得了更多,但也会在以后,懂得更多的更多。我期待着将来,《荆棘鸟》会给我更加迷人的答案。

  惜之童年1合上最后一页,忽然想起泰戈尔的一句诗:“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不知怎么,却觉得格外地应景。荆棘鸟,是不是也正是梦想着那夏花般绚烂的歌唱呢?


《荆棘鸟》读书笔记10篇(扩展3)

——荆棘鸟读书笔记3篇

荆棘鸟读书笔记1

  考琳·麦卡洛是澳大利亚当代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她于一九三七年六月一日出生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西部惠林顿一个牧业工人家庭,十二岁移居悉尼。此前,一家人过着游牧生活。考琳·麦卡洛从小就表现出不凡的艺术才能,她从五岁起就写诗歌,讲故事,学画画。但是经济大萧条给这个劳动家庭带来的巨大打击使她很早就意识到,文学艺术很难给一家人带来温饱,而她在数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天赋和兴趣促使她走上与文学创作全然不同的道路。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考琳·麦卡洛开始在悉尼大学攻读神经生理学,毕业后,在悉尼皇家北岸医院创建了神经生理学部。五年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术水*,她到英国伦敦大学儿童健康学院从事研究工作。此后移居美国,在耶鲁医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长达十年,成为颇具影响的神经生理学家。她至今仍为威尔士王子医学研究院名誉院长、澳大利亚老年医学基金会资助人、悉尼皇家北岸医院神经生理学部名誉顾问,同时为促进第三世界神经生理学研究,特别是培养该学科女医生,她协助美国耶鲁医学院创建了神经生理学系。她和著名医学家罗登·卡特勒爵士同登澳大利亚一百名杰出人物榜。

  然而,真正使考琳·麦卡洛享誉世界的是她儿时即已显露的文学才华。一九七二年,她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了第一部长篇小说《提姆》。这部书一九七四年在美国出版之后,很快被拍成电影,不但为考琳·麦卡洛带来不菲的经济收益,而且使她一夜之间成为西方文坛耀眼的明星。对于考琳·麦卡洛,这仅仅是她在文学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一九七七年,她调动自己的全部生活积累,创作出版了呕心沥血之作《荆棘鸟》这本书一经出版,便引起轰动,不但拍成电影广为流传,而且翻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成为当代世界最畅销的小说之一,仅*装本版税所得就高达一百九十万美元,创当时美国出版界版税收入之最。被誉为澳大利亚的《飘》。

  就《荆棘鸟》一书的略浅还请指教

  《荆棘鸟》是一部澳大利亚的家世小说,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尔夫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述了克里利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故事开始于20世纪初,结束于半个多世纪以后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横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是主人公梅吉和拉尔夫的爱情,这本书里还有其他精彩的东西,比如

  朱思婷和雷纳的爱情,他们的爱情观,

  菲与帕迪的爱情,菲与弗兰克父亲的爱情

  两代人之间爱情观、生活观的对比,

  两次世界大战,战争的残酷,

  澳大利亚、新西兰不同地域的特殊景观,

  生活的深沉与热情

  书中其他人物的生活等

  整整讲述了克利里家三代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历程。考琳.麦卡洛试图通过克利里家的沧桑和感情历程揭示这样一个道理:真正的爱和一切美好的东西是需要以难以想象的代价去换取的,正如小说结尾所写的那样:“鸟儿胸前带着棘刺,它遵循着一个不可改变的法则。她被不知其名的东西刺穿身体,被驱赶着,歌唱着死去…….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尽……但是,当我们把荆棘扎进胸膛时,我们是知道的。我们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们却依然要这样做。我们依然把荆棘扎进胸膛。”

  《荆棘鸟》魅力的第二个源泉是书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作为一部家世小说,《荆棘鸟》里的人物并不多,但极富个性。《荆棘鸟》在结构上分为七部,每部以一个主要人物为中心进行叙述,而将这七个部分贯穿在一起的,正是梅吉和拉尔夫神父之间的爱情纠葛为全书定下基调的,是在书中作为题记的那个凄婉的传说,全书以荆棘鸟那凄婉的歌声开始,又在那凄婉的歌声中结束。

  下面就书中人物展开与大家的分享

  菲奥娜和帕迪

  菲象一个自动陀螺一样从早到晚在厨房和后园子里转,疲劳得难以缓解,因为她处在一个收入菲薄的家庭,哺育了六个孩子,后来有添了三个,她昼夜不停地劳作,直到最后麻木,只当她失去劳动能力,到了风烛残年,才赢得她自年轻时就想要的闲适。

  菲和帕迪的结合是利益与遮羞的产物,未婚先孕与遭人遗弃让贵族身份的菲奥娜屈身下嫁给了贫穷的剪羊毛工帕迪,帕迪受宠若惊,迎回了天仙一般的妻子。可从结婚后,帕迪就陷入了冷漠的深渊,菲奥娜可以跟他过艰难而繁重的生活,可以给帕迪生儿育女,可她却永远不爱帕迪,对于帕迪,菲奥娜就是几乎一具“行尸走肉”,对初恋男友的迷恋与狂热的思念毁灭了菲奥娜的一生,也毁灭了帕迪的一生和未婚先孕的儿子弗兰克的一生;菲奥娜那种病态的几乎伴随一生的迷恋与冷漠彻底毁灭了她一生的爱情;直到帕迪不幸在夏季雷电引起的大火中丧生,生命中巨大痛楚的刺激才激起了她那冷漠的冰山,奥菲娜漠然中惊醒,痛苦地喊出:我竟然是那么深爱着帕迪!我竟然傻到因为漠然和对过去的狂热迷恋忽视了帕迪一生,竟然没有对他说过一句我爱你。帕迪在大火中丧生的姿态,鲍勃在发现父亲的尸体时说:“那简直是一个活人的姿态。”深爱着菲奥娜的帕迪菲奥娜因为愚蠢的迷恋,毁灭与痛楚伴随自己、也带给了他人。

  梅吉和拉尔夫

  梅吉一家以前是住在新西兰,后来迁往澳大利亚的姑妈玛丽·卡森家,澳洲最大的牧场之一德罗海达,从此便一直在那里生活。有一种爱,刻骨铭心、至死不渝,例如梅吉和拉尔夫红衣主教的爱,在梅吉是一个10岁小姑娘,在拉尔夫只是一个穷教士时;在拉尔夫从尘土中抱起小梅吉时,这种爱就开始了;天主教的神父是不能结婚的,所以这段爱情是禁爱,所以这两个人,尤其是梅吉一直陷于欲爱不能的痛苦之中。拉尔夫一直陪在梅吉身边,看着她成长,直到玛丽·卡森一张遗嘱把德罗海达的一切交给拉尔夫、交给教会,无论梅吉一家是否接受这份遗嘱,拉尔夫都没脸再跟他们一家长期相处。梅吉的姑姑、玛丽·卡森用一顶红衣主教的帽子让拉尔夫抉择,拉尔夫最终倒向了上帝,用玛丽·卡森这本该属于克利里,即梅吉的一千三百万英镑登上了高级教士的行列,梅吉对拉尔夫的爱似乎已经歇斯底里了,连嫁给卢克的原因都只是因为卢克长得简直是拉尔夫的翻版;她竭力从拉尔夫那儿得到了一个孩子,可惜的是,这个孩子后来又像拉尔夫那样投入了上帝的怀抱。

  为了教士的忠贞、为了将来,拉尔夫公开了这份遗嘱,然而梅吉的爸爸却没有因此感到气愤,梅吉家族的宽容让拉尔夫无法再在德罗海达呆下去,于是便离开了梅吉。当梅吉在心情最低谷一个人去大堡礁度假的时候,他立刻前往大堡礁去找梅吉。在那个没有任何人打扰的小岛上,他们度过了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但是卢克一直沉迷于工作,这让梅吉伤透了心,在她一个人前往大堡礁度假的时候,在那里与拉尔夫度过一生中最浪漫的时光并怀上了他的孩子后,她终于决心离开卢克,回到德罗海达

  玛丽.凯森——疯狂的爱恨交织

  在我看来,一本优秀的著作里必定会出现几个让人无法评价的人物,他们游走于好与坏之间,你甚至无法肯定的指出他是灰色的。这种人,表面看和普通人是一样的,我们都不能肯定的说自己是好人或是坏人,起码我不能。但,他们和我们是不同的,比起普通人,他们更为疯狂,他们的疯狂往往是推动情节的关键因素,和他们的人品一样,他们的疯狂也无法定义。

  玛丽.凯森是疯狂的。她没有任何后台,没有高贵的出身,但当她老的时候却拥有上千万的财产。虽说她的成功在很大一部分上是来自女人的天赋,但若是没有十足的努力,她也不会有此后的成就。

  她的出场并不多,可每一次都令人印象深刻。但是当看到六十多岁的玛丽爱上二十八的拉尔夫时我还是瞪大了眼。她恨自己的年纪,用妒忌的.眼光追随着拉尔夫和梅吉的身影,终于,她采取了报复。这个报复是在她死后运做的,但却改变了拉尔夫和梅吉的一生。一份只有拉尔夫才知道的遗嘱,只要他公布出来,就可以马上拥有一千三百万英镑,他会马上飞黄腾达,可以立刻在教会里占有一席之地,但如果他隐瞒下来,那么那一千三百万巨款就还是属于梅吉家的。

  60多岁的玛丽爱拉尔夫,疯狂的爱,所以她要令他痛苦,永远的痛苦。

  要如何总结玛丽的疯狂呢?也许疯狂的并不是她,她唯一的错误就是在一具年老的身体里还跳动着一颗活跃年轻的心…

  弗兰克

  使我触到悲伤的是弗兰克---这个私生子,他的出场很少,只有几年的时间他的生活对我来说是可知的,它使我悲伤,是因为他对于母亲和妹妹那种不可比拟的爱。我总是细细去品味这一个细节,当在学校被阿加莎鞭打了的梅吉找到弗兰克,扑在他怀里寻求安慰。只有在弗兰克怀里梅吉才能毫无顾忌地哭出来。对于梅吉来讲,弗兰克是她幼年时期的唯一一个可以依靠和信任的港湾。可是弗兰克一出场就注定要走,不只是因为他的身世。更因为他对现有生活的一种厌恶和悲哀,在他心目中,母亲永远像一个女神般美丽,而即使父亲对母亲足够的重视和崇拜,也不能弥补他气质上的差距----一个美丽的贵妇人,一个憨厚老实的长工。弗兰克总是固执地认为父亲侵犯了母亲,她在弗兰克明白男女之事后的日子里,每一次怀孕都让弗兰克大为发火---他怎么能忍受一个老大粗和自己那高贵的母亲有孩子呢?

  弗兰克因为身高矮小而自卑,他不得不用强壮的身体来弥补这一不足,于是他成了全镇气力最大的人------这一优势也让他成为打架的一把好手,事实上,他更乐于以此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就是存在的价值,我想弗兰克一直这么阴郁这么偏激,也是因为找不到他存在的价值,所以他才会在成年后便离家出走。“不要告诉我妈妈”,这是他留给我的最后一个印象,在他*入狱之后----小说中对这一段的描写仅仅来自于一则新闻,一则入狱的新闻。之后弗兰克在监狱中度过

  卢克

  至于卢克,因为他张的像拉尔夫,梅吉选择了他,希望他能让梅吉幸福。但是当发现他是个情场老手。更发现他冲着梅吉来原因之一是梅吉是德罗海达的唯一女性继承人的时候,他是目的是不纯的。结婚后卢克带着梅吉到昆士兰州创业,卢克为了省租房子的钱让梅吉留在穆勒夫妇家中当管家,而自己却迷上了收甘蔗的工作,他常年在外几乎没有怎么跟梅吉一起。男人出去打拼,让妻女留守也是常有的,很难说卢克不爱梅吉,但很确定的是他从来没有关心过梅吉。他总是给梅吉画饼充饥……按照穆勒夫人的说法,卢克不仅没有生意头脑,还是个守财奴,不敢听从穆勒夫人的意见买下一块土地来投资。到了最后,估计他一辈子都在割甘蔗,买不到一块地与梅吉过上正常的生活,直到割不动了。所以梅吉离开他是相当明智的。

  之后便是开始她的一双儿女的故事。戴恩长得很像拉尔夫,而且最后也成为了一名神父,只可惜年仅26岁便死于一次海上救助。女儿朱丝婷最终也确定在欧洲发展她的演员事业。

  作者的笔法胜在多人物的细腻描绘上。就像开始写到:从梅吉在拆开礼物之前的心理,一直到最后都是相当地细致。当梅吉拆开礼物的时候,那种惊喜甚至有点点难以置信的心理,她一直以为她不会得到这个小娃娃,竟然在生日的时候得到了;两个淘气的哥哥过来抢走了她的艾格尼丝,梅吉那种悲伤无助的心情。弗兰克赶走两个弟弟之后,对妹妹的细心安慰,当梅吉看到被扯得四分五裂的艾格尼丝时那种惊慌的表情。一个场景下来,如此纯洁的小女孩,如此温馨的家庭场景。

  全书里面,最让我惊讶的是梅吉的母亲菲奥娜(小说中一直简称为“菲”)。那个优雅、性格沉默温和,在弗兰克离家出走、丈夫和儿子死后心如死灰的人,表面看上去她谁也不关心的人,却是最了解梅吉的人。她和梅吉感情不算很亲密,但是自从菲从女儿手上接过孙子戴恩的时候,她就知道戴恩不是卢克的儿子,而是拉尔夫的儿子。这在很后面才交代了出来。她理解梅吉,不仅因为她明白既然梅吉不想跟卢克过日子了,自然就不会跟他再有第二个孩子。更是因为她和梅吉的经历是惊人地相似。她的大儿子弗兰克是她和别人的儿子(她是带着弗兰克嫁给后来的丈夫的),而弗兰克的生父在新西兰是一个有头有脸的有妇之夫,他们也是相爱但注定无法在一起,当她怀上弗兰克的时候,她非常开心,因为菲觉得就算没办法嫁给他,也能从他那里得到一个孩子,也能从他身上“偷”来一个孩子。这个想法跟梅吉怀上拉尔夫的孩子时一模一样。然而她也告诉梅吉,是“偷”来的终究要付出代价,弗兰克身陷囹圄,而仿佛预言一般,戴恩年仅26岁就死了。

  荆棘鸟,明知用荆棘刺穿胸膛后,在那首生命绝唱完成之后,自己也会死去,然而它不得不如此,明知事情行不通却仍然要这样做。然而还是菲的那一席话点破了一切:每个人都唱着自己那支小小的曲子,相信这是世界从未聆听过的最动听的声音。难道你不明白吗?咱们自己制造了自己的荆棘丛,而且从不停下来计算其代价。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忍受痛苦的煎熬,并且告诉自己,这是非常值得的。

荆棘鸟读书笔记2

  《荆棘鸟》是澳大利亚著名作家考林·麦卡洛的长篇小说,小说叙述的是一家祖孙三代人的爱情故事,其中主线是梅吉与拉尔夫的爱情悲剧,作者以一种*铺的文笔演绎了克利里家族及相关人物的命运,其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拉尔夫,一个将自己的身体和灵魂都献给上帝的人,一个以成为红衣主教为自己人生追求的人,他不能谈情说爱,在遇到梅吉之前,他做到了,可在遇到梅吉的那一刻,他是内心就发生了巨大变化,伴随着梅吉的长大,他们的感情愈来愈深,矛盾与痛苦也与日俱增,最终拉尔夫选择了他的教会,远离了梅吉。可上天弄人,梅吉结婚之后,他们却又重逢了,而且拉尔夫也理智让位于情感,他们有了自己的儿子,梅吉也因此离开了自己的丈夫,可儿子后来又永远的离开了她,接着是拉尔夫的离去。梅吉,这个痴情的女人,将孤独的过完她的人生。

  看完这本书,我不禁地在想:难道美好的东西只能因最深痛的巨创甚至于生命来换取吗?*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与织女,外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斯嘉丽与白瑞德,无不如此。那么,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形时,是要一份刻骨铭心的爱,却要受尽磨难,还是要一份*静无波的情感,庸碌地度过一生?我想,我们要解决这问题,应该再不是什么难事,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好时代,我们是幸福的`现代人。

荆棘鸟读书笔记3

  在南半球有一种鸟,它的歌声比世界上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美好动听,但是它只有找到一种荆棘树,落在长满荆棘的树枝上,让荆棘刺进自己的肉体,才能够歌唱。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开始了寻找荆棘树的旅程,直到如愿以偿,找到那种长满如针一样锋利荆棘的荆棘树。这个时候,它就落下来,而且要选择最尖、最锋利、扎进肉体最长的荆棘。它的身体被锋利的荆棘刺得血流如注,疼痛难忍,生命就要奄奄一息了,它开始了让所有会歌唱的鸟自惭形秽的歌唱。一向自比歌王的云雀和夜莺,在它的歌声面前也黯然失色。不久,荆棘鸟的血流尽了,一曲最美妙的歌声也戛然而止。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着。所有听到歌声的人和鸟儿都在向荆棘鸟致最后的敬意,因为大家都知道,最美好的东西,只有用深痛巨创才能换取。

  ——来自澳洲的一个传说

  《荆棘鸟》的作者——考琳·麦卡洛,是一位从事神经生理学研究的学者,却因为酷爱文学而走上了另一条道路。本书是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1977年刚问世就收到了轰动的效应。

  故事开始于20世纪初叶,结束于半个多世纪以后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从农夫帕迪.克利里应孀居多年且无儿无女的老姐姐、贵夫人玛丽.卡森之召,携妻子菲奥娜和七个孩子从新西兰迁居到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德罗海达牧场,到帕迪唯一幸存的孙辈、才华横溢的演员朱丝婷在遥远的异国他乡确定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和爱情归宿,整整讲述了克利里家三代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历程,其中最主要的是帕迪唯一的女儿梅吉与拉尔夫神父之间那场耗尽毕生心血的爱情。 然而,书中最让我着迷的不是那错综复杂的故事本身,而是作者不惜花费浓墨重彩渲染铺陈的澳洲中部的雄浑画卷。那飞扬着尘土的一望无际的荒原,那成群结队跳跃着的袋鼠,那多不胜数的鸟类,那缓缓移行的羊群和牛群,那无处不在的密密麻麻的苍蝇,还有那无论旱灾如何严酷都鲜花盛开的巨*园......德罗海达,让在那里生活多年的克利里家族的人们产生难以割舍的依恋,也让读者随着文字驰骋在想象中的广袤原野中。没有对那片土地的深情,很难将那里的风土人情描述得如此细腻而生动。在作者笔下,你仿佛可以听到牧羊犬此起彼伏的吠声,羊毛剪子单调的咔嚓声,鸟儿的婉转低鸣声......

  这是一片让人爱恨交织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埋葬过一个个孤独的灵魂,滋生过一段段欲罢不能的情感。我不想首先介绍男女主人公的故事,这一主线还是留待稍后吧。在这之前,我想先介绍和主线密切相关的一些旁枝末节——那些围绕在他们周围的、同样扑溯迷离的情感纠葛。

  菲和帕迪。这是一段无奈的婚姻。菲出生于名门望族,16岁时背着父母爱上了一位当地的政界要员,并怀上了孩子。而那位书中始终没有露面过的要员是个有妻室儿女的人,他不可能为了菲抛弃既得的一切。为了爱,菲忍辱生下了私生子弗兰克。在弗兰克两岁多的时候,菲被家人嫁给穷光蛋——温厚勤勉的帕迪,远离家乡,以遮盖家族的耻辱,从此,菲和弗兰克便永远地在家人的视野里消失了。菲为帕迪生儿育女,终生操劳。从她的脸上,看不到爱与恨,从她嘴里,听不到赞许与抱怨。她不爱帕迪,也不怎么喜欢孩子们——除了弗兰克,她把他视为唯一的希望。帕迪真心地爱菲,把她当作上帝恩赐的天使。最初一段日子他甚至连碰都不敢碰她,直到两年以后,他才成为菲真正意义上的丈夫。帕迪嫉妒弗兰克,因为他知道,他和他的所有孩子们加起来,也不及弗兰克在菲心目中的地位。在一次争执中,盛怒的帕迪对弗兰克说出了他的私生子的真实身份,从此弗兰克离开了家。那恐怕是帕迪一生中最后悔的一件事,因为她看到菲刚刚因为处境改善而燃起的希望之火旋即熄灭了。帕迪在一次干风暴中被雷电击中身亡,直到这时,菲才意识到自己对帕迪的爱远比一直以来估计的多得多,而明白这个事实,为时已晚。

  拉尔夫和玛丽。玛丽,一个垂暮之年的老女人,却对刚刚来德罗海达上任的年轻英俊的教士拉尔夫发生了不可遏止的爱情。因为爱,她恨自己日渐老朽的身躯;因为爱,她嫉妒自己的侄女——被拉尔夫无微不至关怀着的年幼的梅吉。对拉尔夫的倾慕是无望的,于是她采取了疯狂报复的手段。直到她死后,拉尔夫才明白这报复来的多么残忍——要么背叛梅吉、接受多达1300磅的巨额财产,从此在通往红衣主教的道路上畅通无阻;要么为了梅吉而背叛上帝。拉尔夫终究是个野心勃勃的男人,他选择的无疑是前者。玛丽在书中是一个被人厌恶与憎恨的人物,是她一手促成了拉尔夫与梅吉的所有悲剧。然而,就她对拉尔夫的爱而言,她是无罪的。你听,临死前的那个晚上,她对拉尔夫的表白是多么令人心碎:“你错了,我爱过你。上帝,我是多么爱你呀!你认为我的年龄能自然而然地排除这种爱吗?哦,德.布里克萨特神父,我告诉你一些情况吧。在这个蠢笨的身体之内,我依然是年轻的——我依然有感情,依然有愿望,依然有梦想,依然生气盎然。这些东西由于受到了我躯体的束缚而焦躁难忍。衰老是我们那富于报复性的上帝加诸我们的最厉害的报复。为什么他不让我们的思想也衰老呢?”

  梅吉和卢克。这是一段错误的婚姻。梅吉是个内心情感丰富的女人,同时又是现实的女人,她只希望能够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这个家里有丈夫,有孩子,自己可以成天围着所爱的人转。虽然,打从10岁起,她就一直迷恋着拉尔夫,然而这段感情随着她的长大*而变得无望。拉尔夫爱的是上帝,或者说他爱上帝甚过爱梅吉,他不可能给梅吉一个家。因此,当梅吉遇上了一位和拉尔夫长相酷似的来自昆士兰南部的新牧工——卢克.奥尼尔时,她以为她终于找到了归宿。她随着卢克去了远离家乡的北昆士兰州。然而,卢克依旧没有给她一个家。他将梅吉打发到一个叫做黑米尔霍克的乡下,让她在当地最大的甘蔗老板穆勒家里做女管家,照看他那常年患病的妻子安妮。而他则卷了梅吉的所有钱财,成天在远离梅吉的另一处甘蔗林里和别的蔗工一起劳作,挥霍他的过剩精力,梦想有朝一日成为最大的工头。他似乎无暇顾及视梅吉的感受,向她许诺的安置家业的计划也一再推迟。卢克根本就是个没有责任感的而且充满野心的、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男人,即便梅吉身怀六甲,也改变不了他的主张——他不需要家,不需要孩子,甚至,也不需要女人!梅吉在万念俱灰中独自承受着分娩之痛。朱丝婷是他们的女儿,但卢克没有回来看过她一眼。梅吉和卢克的结局是*静分手,梅吉回到了阔别三年的德罗海达。

  穆勒和安妮。这是作者笔下最完美的婚姻,完美得让人难以置信。虽然他们生活的乡村没有良好的环境,虽然安妮身体残疾,需要人照顾,虽然他们身边没有孩子,可是他们相濡以墨,恩爱和睦。不仅如此,他们对孤独无依的梅吉的疼惜,是她在那个毫不适应的恶劣环境中的一个大支柱。虽然梅吉是他们名义上的管家,可是他们对梅吉的帮助远远超出梅吉对他们的付出。他们聪明,对人生的哲理有深刻的理解和诠释。他们成了梅吉终生的良师益友。

  现在必须说说拉尔夫和梅吉的故事了。拉尔夫是梅吉十岁那年初到德罗海达遇见的第一个人。梅吉的弱小,不被重视,敏感,要强,让拉尔夫心生恻隐。从此,梅吉成了拉尔夫心目中除了上帝以外最重要的人。他爱年幼的梅吉,因为这样的爱让他没有负罪之感。他关心着梅吉的成长,关心着她的教育,一天天地看着梅吉从女童成长为如花似玉的少女。可怜的单纯的梅吉,因为母亲的疏忽,居然在初潮来临之际以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她只有求助于她的上帝拉尔夫。梅吉对拉尔夫的爱,从年幼开始,执著不变。除了拉尔夫,她不可能再去爱别的男人。而拉尔夫,却怀着痛苦的心情看着梅吉一天天长大,因为他再也不可能像过去那样爱她,也就是说,他对梅吉不能抱有男人对女人的那种感情,他是个神父。因此,他选择了接受玛丽的临终馈赠,从此*步青云,最终实现了他的梦想——成为地位显赫的红衣主教。玛丽的`死,是拉尔夫和梅吉之间感情的转折点。不久以后,拉尔夫离开了德罗海达,由悉尼而罗马,一步步升迁。对梅吉的渴望无时不噬啃着他的灵魂,使他一直在和上帝搏斗。而梅吉则在思念的煎熬中度过若干年后,在23岁时远嫁他乡。她没有给拉尔夫稍去任何口信,她想从心底里将他彻底忘记。

  要是梅吉的确得到了她所渴望的一切,拉尔夫或许只会成为她童年和少女时代的一个美好的梦想。梅吉是不幸的,她虽然成了奥尼尔太太,可是她依旧没有家。他生命中的两个男人,都没有真正的要她。拉尔夫在梅吉难产时匆匆赶到她身边,给了她安慰。他抱过襁褓中的朱丝婷,那本应该是他和梅吉的孩子!此刻,梅吉对着这个卢克给她的孩子,没有一丝柔情,这让拉尔夫辛酸。当他对梅吉充满深情地说出,他至今还珍藏着梅吉送给他的那朵玫瑰花,并说出梅吉就是他的玫瑰,是他生活中最美丽的人的形象和最美好的怀念时,梅吉被深深刺痛了。她所渴望的一切,拉尔夫都无法给,她只是他的一种形象和怀念!梅吉对拉尔夫说了非常尖刻的话,把他赶了出去。咳,如果是有妇之夫也许还可以离婚,如果是贫穷也许还可以克服,如果他不爱她,也许还可以努力,但他是一个教士,她如何从上帝那里将他夺过来?可是,梅吉还是做到了。在一个叫做“麦特劳克”的孤岛上,梅吉原本是打算静下心来好好的思考一些问题,梳理调整心态,回去后再找找卢克,努力改善关系,过好今后的日子。可是,拉尔夫又出现了,在他面前,梅吉的所有信念顷刻间土崩瓦解。那几天,是梅吉这一辈子最幸福的几天,拉尔夫给了她一切。虽然拉尔夫最终还是要离开梅吉,可是她不再伤心绝望,因为她从上帝那里“偷”走了属于拉尔夫的一部分——她怀上了拉尔夫的孩子。她带着这个秘密告别穆勒和安妮,告别卢克,回到了魂系梦牵的德罗海达。在家乡,她生下了儿子戴恩,那是个禀承拉尔夫所有美好的孩子。梅吉把全身心都扑在戴恩身上,而对朱丝婷,她几乎是忽略的,就像菲当年对她的忽略那样。

  梅吉,是一只荆棘鸟,为了一段美丽的感情,承受一生痛苦。虽然从上帝那里偷来的戴恩带给她全部希望,可是,最终上帝还是将他召了回去。第一次召回,是戴恩年仅17岁、第一次见到回德罗海达造访的拉尔夫时。虽然,他不知道面前的主教大人就是他的父亲,可是,从见面的那一刻,戴恩就被他深深吸引,并作出了追随拉尔夫、终身献身上帝的决定。梅吉将完美的戴恩交还给拉尔夫,而拉尔夫竟浑然不知戴恩就是他的亲骨肉。在罗马,戴恩度过了八个春秋,获得了教士的职位。上任以前,他去希腊度假。为了拯救在海上溺水的女孩,他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这一次,戴恩是第二次、也是真正的被上帝召回。直到这时候,梅吉才残忍地将秘密向拉尔夫和盘托出,垂暮之年的拉尔夫无法承受如此强烈的打击,在回到德罗海达主持完儿子的葬礼后,带着极度的痛苦和愧疚,离开了人世。

  假如,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多少会让人感到压抑与伤感。好在,作者给了我们希望。克利里家第三代唯一的传人——朱丝婷,也就是戴恩的姐姐,虽从小生活在母亲的冷遇中,却和弟弟手足情深。她性情古怪,自我封闭,颇有主见。成年后她离开家乡,去伦敦学习表演,成了一名出色的话剧演员。

  戴恩死后,朱丝婷一直自责,因为从小她都充当着弟弟的保护神,而这一次,却让弟弟独自去希腊,她本来答应和他同行,因为她和她所爱的人雷恩有一个约会而改变了主意。在戴恩遇难的时候,她不在他身边。为了惩罚自己,她决定辞去剧院的工作,告别雷恩,回到德罗海达去陪伴母亲,以此求得心安。只有在这是,我才看到梅吉对朱丝婷的母性。她已经失去儿子,不能再失去女儿。她不能让自己的悲剧在女儿身上重演。她给朱丝婷写了一封长长的信,对她说,她不需要女儿把自己像祭品一样献给母亲,她应该属于她自己,属于她所爱的人。“戴恩的光明永远失去了,而你这团火光依然在燃烧着”,这火光是支撑德罗海达的人们生活下去的最重要原因。

  朱丝婷成了雷纳.莫尔林.哈森太太,她没有放弃事业,并拥有了美好的爱情。德罗海达的时代要终止了。文章最后的一段话是:“鸟儿胸前带着荆棘,它遵循着一个不可改变的法则她被不知其名的东西刺穿身体,被驱赶着,歌唱着死去。在那荆棘刺进的一瞬,她没有意识到死之将临。她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尽,再也唱不出一个音符。但是,当我们把荆棘扎进胸膛时,我们是知道的。我们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们却依然要这样做。我们依然把荆棘扎进胸膛。” 我极其喜欢这本书,喜欢书中的人物。虽然,除了戴恩之外,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缺陷,都不完美,忠厚温良的帕迪,外表冷漠的菲,性情暴烈的弗兰克,尖酸张狂的玛丽,外表柔弱而内心倔强、对爱情充满执著追求的梅吉,欲爱不能、欲罢不能、一辈子生活在矛盾痛苦中的拉尔夫......一个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我喜欢书中精彩的人物对白、细腻的内心活动描写、出神入化的环境描摹。我喜欢最后的结局,看到梅吉和朱丝婷母女之间的真诚沟通,看到朱丝婷终于披上神圣的婚纱,看到亲情、友情与爱情的温馨气息弥漫在菲、梅吉和朱丝婷三代女人的周围,我不禁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荆棘鸟》读书笔记10篇(扩展4)

——《荆棘鸟》读后感10篇

《荆棘鸟》读后感1

  细细口味了澳大利亚著名作家考琳.麦卡洛的长篇小说《荆棘鸟》,富有诗意的环境描写,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美丽而凄婉的爱情悲歌,这一切深深地吸引了我,也打动了我。但是读后感触最深的还是那种痛,那种无奈,那种由于自己造成的无奈,正如荆棘鸟,之所以会痛就是因为自己找的荆棘。

  其实这种痛我们从作者的开卷语中就能深深体会,“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棘刺上,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问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反正那个传说是这么讲的。” 每每回味这段话,总会情不自禁地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小说是一个经典的爱情故事,之所以经典,也许是因为这是一个爱情悲剧——从两人(拉尔夫和梅吉)相遇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的悲剧。

  拉尔夫,一个将自己的身体和灵魂都献给上帝的人,一个以成为红衣主教为自己人生追求的人,他早已失去的一个作为普通人的权利,他不能谈爱情,他也以为自己可以做到。在他遇到梅吉前的二十七八年岁月中,他就是这样度过的。但是在遇到梅吉的那一刻,他的内心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尽管那时的梅吉只是一个9岁的女孩,却照亮了拉尔夫的内心。在梅吉长大*之前,两人有过一段温馨美好的时光,因为那时可以不必避嫌。但是随着梅吉的长大,痛苦和矛盾也就与日俱增。最终,拉尔夫选择了他的事业,他的上帝,他的教会,远离了梅吉,希望梅吉可以有自己的未来和幸福。但是,谁能想到,梅吉选择的丈夫,居然也只是因为他酷似拉尔夫呢?婚姻自然是不幸的。在这样的境况之下重逢,终于情感战胜了理智,拉尔夫屈从于梅吉的愿望,梅吉也如愿地从上帝那儿偷来了拉尔夫——一个属于他们的儿子。因为她知道拉尔夫永远也不属于他,那么得到他的儿子,就已经是上帝的恩赐了。从此,梅吉离开了她的丈夫,守着一双儿女回到了家乡。结局,偷来的东西自然要还回去的,当他们唯一的儿子也永远离开他们的时候,他们觉得也卸下了心头的包袱。拉尔夫在临终的一刹那,他的心里才真正放下了梅吉。而梅吉,将要面对的是往后更加孤独的人生,幸好,她一直是个坚强的人。

  在我看来, 《荆棘鸟》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鲜活的人物描写.从菲到梅吉,再到朱丝婷,作者在读者面前展现了女人们或悲惨或坎坷的命运,以及内心痛苦的挣扎;从帕迪到拉尔夫,再到雷恩,展现了三代男人对爱不同的诠释;从弗兰克到戴恩,最受宠的孩子被母亲极力挽留却被上帝愚弄……感人的爱情从门第间展开,延伸到宗教,爆发在都市.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在构思刻画方面所下的工夫.

  可能是作者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熟练的写作技巧,非常传神的眼神和心理描写,和很多不经意间说出的经典的有哲理的话,使我不时的产生共鸣,所以会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好看,同时又说不出它哪里好看。

《荆棘鸟》读后感2

  无论是枯叶蝶,还是荆棘鸟,它们的生命都是短暂的。短暂的生命,不容许有片刻的迟疑。于是,一个失去了美丽,一个放弃了飞翔,一个延续了生命,一个收获了绝唱。

  也许,这就是宇宙永恒的法则:鱼和熊掌也许无法兼得,生与义也许永远无缘。故舍 鱼而取熊掌,舍生而取义——想要得到就必须放弃,想要收获就必须付出。

《荆棘鸟》读后感3

  最近,无缘无故地迷上了《荆棘鸟》。我无法理解梅吉对拉尔夫的痴迷,他是那么的自私。

  其实,在这个世上有很多只孤独的荆棘鸟,不知道幸福在何方,只能在迷茫中寻寻觅觅,无数次寻找,无数次等待,却一直没有等来属于自己的幸福,终以伤心度日。

  至于其中到底有什么意义,我也无法言表。只是觉得这样很美,很美。

  可旭旭不太喜欢这本书,她总是爱看一些杂志。所以,当她兴致勃勃地拿走,又愁眉苦脸地还给我,还抱怨到:“全是写景的,再说,实在太厚了!”我一点也不惊讶。旭旭就是这样,做事不能坚持到底,半途而废,但这也正是她的可爱之处,我喜欢她的天真与活泼,不像我,总是看起来很孤僻似的,也只有旭旭懂,这也是我和她成为朋友的原因。其实我只是无法融入班级,把自己与同学们用一层薄膜隔离开了,这是旭旭对我的评价。

  或许我是该考虑考虑自身存在的这种他人不易接近的性格了。毕竟,有时,我也会感到孤独、无助。

  旭旭的其他朋友,还悄悄跟她说:“你没事别跟颜荀伊在一起了,看她有点阴暗。”可旭旭总是摇摇头说道:“你不懂她。”

  旭旭果然是我的好朋友,永远不会因为别人的流言蜚语而抛弃我这个最好的朋友!

《荆棘鸟》读后感4

  1998年,最感动*人的是两个小姑娘,张穆然和桑兰。那时,正在上初中的邻居姐姐订阅了《北京青年报》。我经常跑到她那里,贪婪的阅读。某日,北京青年报头版报道了一个患绝症的女孩——张穆然乐观抗癌的故事,她说自己最喜欢的书是《荆棘鸟》。巧合的是,两年后,我从同学那里借到了一本封面破旧不堪《荆棘鸟》,自此,我进入了作者描绘的美丽的澳洲,还有美丽的故事!

  我用了大约二十来天的时间读完了它,白天上课偷着读,晚上在家里昏黄的灯光下读。很多细节,让我默默品味。在书中,作者创造了完美,又亲自摧毁了完美。我希望赶快读完它,却舍不得那么快就翻到最后一页,是害怕读完之后会感觉失落。它对我的影响极为深刻,之所以喜欢这本书,是因为它关于青春、关于坚强、关于回恋。

  这是一部世界著名的家世小说,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尔夫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克利里一家三代的故事。拉尔夫一心向往教会的权力,却爱上了克利里家的美丽少女梅吉。为了他追求的“上帝”,他抛弃了世俗的爱情,然而内心又极度矛盾和育苦。以此为中心,克利里家族十余名成员的悲欢离合也得以展现。

  《荆棘鸟》是一本好书,没有多么复杂与华丽,单纯的好看,单纯的感人。菲和帕迪,梅吉和拉尔夫,梅吉和卢克,安妮和路迪,朱丝婷和雷恩,这并不是一个多么迂回曲折的故事,但是让我们永远的记住了玫瑰灰,记住了爱情即使在被摈弃后依然不会蒙尘。书中的描述似乎是时光呼啸而过,而最无望最深切的表白让人深深叹息与眷恋。

  不仅仅是故事情节,书中对新西兰和澳大利亚风景的描写深深地吸引了我,广袤的牧场,神奇的天火,世俗的悉尼港口,湿热的甘蔗林,一切的一切全部深深地吸引着我,以至于直到现在,我还对大洋彼岸有着特别神往的感觉。

  “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她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界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她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她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刺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她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书中这段关于荆棘鸟的文字很玄,我对它很是崇拜,长大后,一遍遍的重读,才渐渐品出那个传说所背负的命运和情感。

  后来也是在报纸上,看到采访张穆然父亲关于单独家庭失去孩子的生活,让我再一次回想起乐观的张穆然,想起《荆棘鸟》,想起那个夏日的午后,阳光暖暖,一个女孩子,正废寝忘食的读一本书。无论是真事还是故事,随着时间流逝,都在记忆中慢慢封存,但是《荆棘鸟》,让我感受到勇敢和坚定,重新审视生命,审视爱。

《荆棘鸟》读后感5

  我用了两天所有的空闲时间,不玩电脑、不看电视。把《荆棘鸟》这部书重读了一遍,我在念高中时看过一遍,那时就被这本书深深的吸引。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忘却,连主人公的名字都忘了。

  这部书分上下两册,作者是澳大利亚人,名为科林·麦卡洛。这部家世传奇出版后被誉为澳大利亚的《飘》。这部书是以澳大利亚的一个名为德洛耶达牧场为基地,描述牧场主一家人颠沛流离、曲折离奇的生活故事。女主人公——麦琪,一个温柔美丽的女孩,爱上一个不能谈爱的教士,一个爱她却不敢承认的教士。男主人公——拉尔夫,一个完美与智慧的结合体,一个全身心都奉献给上帝的男人,却是麦琪一生都爱的男人。

  她们家庭中每一个成员,都有一个让人留恋的故事,但是我只想沉浸在麦琪和拉尔夫的爱情故事中。拉尔夫第一次见麦琪时,麦琪只有十岁,但见第一眼时,拉尔夫的心就被麦琪俘虏了,虽然那时麦琪并不懂得爱情是什么,只知道喜欢和他在一起,听他祷告,听他做弥撒,一起骑马,一起散步。直到麦琪长大,懂得了爱情,但拉尔夫拒绝了她,拉尔夫是不能结婚的,他把自己奉献给了上帝,麦琪心冷了,到后来遇到了卢克,一个长得非常象拉尔夫的男人,一个处心积虑骗财骗色的大骗子,一个心里只有钱的守财奴。麦琪和她结婚后的那一段日子,是麦琪一生中的地狱生活,没有丈夫的呵护、没有丈夫的陪伴,就连怀孕分娩时,丈夫都没有回来看一眼,幸好有一对好心的夫妇——路第、安妮,一直守护着,照顾着,让麦琪度过艰难的日子。

  麦琪结婚没有告诉拉尔夫,也不让家人通知他。她想彻底的忘记他,想要好好的生活,没有想到卢克是一个守财如命的吝啬鬼,婚后麦琪心灰意冷。随后拉尔夫通过麦琪家人,找到了麦琪,在一个度假村里,她们终于走到一起,融合在一起,拉尔夫终于短暂的抛弃了上帝,麦琪因此怀上了拉尔夫的孩子,但麦琪并没有告诉他,麦琪离开了卢克,回到了德洛耶达,回到了自己的家。当她和卢克的孩子——贾斯丁(女孩)满十六个月时,她为拉尔夫生下一个男孩,取名丹尼,但家人都以为是卢克的孩子。都没有多想,只有麦琪的母亲——菲,一个心细而又美丽的母亲。当孩子一生下来,她就看出了是拉尔夫的孩子,尽管麦琪从未提起过见过拉尔夫,她还是看出来了,但是没有对任何人说,包括麦琪。

《荆棘鸟》读后感6

  细细口味了澳大利亚著名作家考琳。麦卡洛的长篇小说《荆棘鸟》,富有诗意的环境描写,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美丽而凄婉的爱情悲歌,这一切深深地吸引了我,也打动了我。但是读后感触最深的"还是那种痛,那种无奈,那种由于自己造成的无奈,正如荆棘鸟,之所以会痛就是因为自己找的荆棘。

  其实这种痛我们从作者的开卷语中就能深深体会,“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棘刺上,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问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反正那个传说是这么讲的。”每每回味这段话,总会情不自禁地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小说是一个经典的爱情故事,之所以经典,也许是因为这是一个爱情悲剧——从两人(拉尔夫和梅吉)相遇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的悲剧。在我看来,《荆棘鸟》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鲜活的人物描写。从菲到梅吉,再到朱丝婷,作者在读者面前展现了女人们或悲惨或坎坷的命运,以及内心痛苦的挣扎;从帕迪到拉尔夫,再到雷恩,展现了三代男人对爱不同的诠释;从弗兰克到戴恩,最受宠的孩子被母亲极力挽留却被上帝愚弄……感人的爱情从门第间展开,延伸到宗教,爆发在都市。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在构思刻画方面所下的工夫。

《荆棘鸟》读后感7

  去年暑假的时候,朋友介绍了考琳·麦卡洛写的《荆棘鸟》这本书让我看,断断续续的看了很久,直到最近几天才把它看完。

  世界上有这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歌,它用它毕生的时间去寻找一根最漂亮,最茁壮的荆棘,等到它找到了,就把自己重重的压上去,让荆棘刺穿它宽阔的胸膛,在那一霎,它放声高歌,伴着自己的痛苦与欢乐,和着自己的幸福和满足,慢慢的,慢慢的,鸟儿开始流血,但它却丝毫没有停止唱歌的意思,歌声反而更加的凄婉动听……。

  这只鸟儿就叫做荆棘鸟。

  它的歌声让所有会歌唱的鸟自惭形秽,一向自比歌王的云雀和夜莺,在它的歌声面前也黯然失色。不久,鸟儿的血流尽了,一曲最美妙的歌声也戛然而止。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着。所有听到歌声的人和鸟儿都在向荆棘鸟致最后的敬意,因为大家都知道,最美好的东西,只有用深痛巨创才能换取

  读完这个故事,我一直都在沉思:荆棘鸟是知道的,它寻找荆棘树,就意味着寻找死亡,就意味着生命的结束,就意味着承受连生命都承受不了的痛苦。但是,它还知道,只有承受经历这个无比巨大的痛苦,才能唱出最美妙的歌声。

  我在想,我愿意做那个荆棘鸟吗?我如果是那个荆棘鸟,我肯去寻找荆棘树吗?找到了荆棘树,我肯落在最尖最长的荆棘树上吗?

  我不敢说,但是,我知道有人愿意做荆棘鸟,而且像荆棘鸟一样给我们留下了最美好的歌声。

《荆棘鸟》读后感8

  《荆棘鸟》是一个经典的爱情故事,之所以经典,也许是因为这是一个爱情悲剧——从两人(拉尔夫和梅吉)相遇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的悲剧。

  首先说拉尔夫,他是一个教士,忠于上帝的教士,又是一个男人,一个有着一切需求的男人。男人的外在和内在的一切美好在他身上,都彰显得淋漓尽致,甚至是让世人包括上帝都嫉妒发狂。他为了的理想压抑着自己的情感,但是当遇到梅吉时,这种情绪慢慢的复舒,甚至有了违背上帝的想法。他寻找一切时机和梅吉呆在一起,但是目睹了梅吉身体成熟的变化,他的情感日益膨胀,而又拼命压制着,就这样在矛盾和痛苦中与上帝挣扎着。

  随着佛罗海达的最大受益人玛丽。卡森的去世,一纸遗嘱就彻底得把拉尔夫拉到所谓的上帝身边了。拉尔夫无法,也不能估量玛丽的财产和权利到底能覆盖多么广,所以曾经向玛丽求婚,向一个孀居多年的老女人求婚,求婚未成,所以没有财团的支持,红衣主教的梦想也是遥遥无期。但是玛丽窥视到拉尔夫喜欢,并爱着梅吉,深深的"刺痛了她,所以用最后的遗嘱强行把拉尔夫控制着,因为她了解一个男人的需要,权利事业永远至上的。

  拉尔夫如愿以偿了,去罗马,去梵蒂冈从事着他伟大的事业。但是事情远没有结束,矛盾和痛苦的延续,由于他还是个男人,是个有感情的男人,所以一生被牵制着,我想直到他临终的那一刻,才被上帝所接纳和宽恕。拉尔夫是教士,是男人,是美男子,是光明的化身,还是伪君子,各人各自评说吧。

《荆棘鸟》读后感9

  如果说高中两年学到最多的是什么,大概就是理性以及历史的看待事物。

  《荆棘鸟》不只是一本关于爱情的言情小说,更多的是关于那遥远而又广袤的生活的展现,是关于那段历史的记叙。遥远异国的别样风情始终比那爱情更吸引人。每一页都陌生又异彩纷呈,仿佛自己亲身流连于澳大利亚广阔的地界。而更有趣的是关于人们,关于那个地方那个年代的男人和女人的想法,关于那时的人们如何看待女人或者是男人,看待他们的爱情的。

  生活,一种截然不同却与千万种生活出奇一致的生活。生活总是相似的痛苦又令人乏味,它出其不意而又引人致胜,面对这样的生活,每一个人物都从容不迫的向着某种神秘自然的方向前行着。

  而我无法接受的是书中人物面对生活时那种毫无抵抗力,一昧忍受,不断忍受其痛苦却难以用力挣扎的态度,就像荆棘鸟,莫名的陷入命运可悲的轮回无法挣脱改变。无法接受的是人物们对女性的态度和女人们自己一手造就的命运。一个关于女性的悲剧,在文章的开篇就已显现,作者怜悯同时敬佩的着力描绘着她们,栩栩如生。

  可是这么多令人冷颤的无奈,它们显得是那么的真实,正是那样的时期那样的`环境,历史才有机会造就出那样一批人来,才让这个绝望的悲剧触地生根,叫人怜悯,警醒人们切勿回头。

  历史确实总是惊人的相似,但最美好的莫过于当悲剧通过血液一代代相传时,那些异乎寻常的倔强奇迹也在悄然开放,哪怕衷心屈服顺从于命运,哪怕生活局限的令人困于自己的精神牢笼,也还是有美丽的自由之花孱弱但倔强的成长。从弗兰克失败的尝试到朱丝幸福的结局,以及可以预见未来更为现代更为自由的人的诞生,简直让人在玫瑰灰烬中感到温暖。这也是我喜欢这部小说的原因之一,比起那些更著名更具有启蒙意识,女主角纷纷不同凡世的小说,《荆棘鸟》只是描述了真实广大的女性,以悲剧警醒人们,又在绝望中开出一朵花来,告诉我们,一个全新的自由的,不同以往的伟大时代终于来临了。

  这本书更多的让我想到《活着》,对于苦难的承受,几乎相似的内涵命运,窒息般的绝望。只是《荆棘鸟》最后是带着希望以及对田园生活结束的讴歌结尾,《活着》就只是活着了。当然他们都没有机会跳出社会鸿沟,看一眼痛苦的源泉,他们勇敢却无力看透支配其命运的巨大社会,可是大多数生活就是这样啊。小说最后,朱丝终于与雷恩结合,这是幸福圆满的,但在朱丝的故事里她或雷恩拼命挣扎,还是让人感到那窒息般的所谓命运始终无法摆脱。这就是从古至今每个仓皇伟大的时代里的故事,生活里不自由的必然性简直叫人绝望,不过没关系,我们始终抱有希望,正直独立即可谓无所不能。

《荆棘鸟》读后感10

  这本书慕名已久,读后确实觉得名副其实。如果说要评价,便写写自己的读后感想,希望做个成功的安利吧。

  书的主线是梅吉和神父拉尔夫的“禁爱”。作为神父,拉尔夫不能和梅吉在一起,他无法放弃自己的信仰和对权势的追求。汲汲于名利,本该是多么庸俗的事,在作者的偏心下,拉尔夫被塑造成了一个极富有魅力的男人,大部分人都被他折服。而正因为他想往上爬,梅吉的姑姑玛丽,这个精明富有的“老蜘蛛”看穿了他,逼迫他在梅吉和*步青云的机会中选择一个。拉尔夫选择了前途,选择了继承“老蜘蛛”巨额的遗产,这是第一次转折。

  第二次也是梅吉在知道与拉尔夫在一起无望后,选择嫁给和拉尔夫容貌相似的卢克。后来的事实证明卢克只是贪图她的财产,甚至让她陷入糟糕的境遇里。

  作者在写到卢克与拉尔夫相似的容貌时,我就在想:“不会吧,不会这么狗血吧……”后续的发展果然是梅吉用了点小手段让这个拉尔夫的孩子名正言顺。她在离开卢克时说:“你使我想呕吐!卢克.奥尼尔,了不起的是我,你一钱不值!”我读到此处,实在叹服,有古诗文里与君长诀的气度。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梅吉从拉尔夫那“偷”来的戴恩,选择去做神父,并死于营救溺水者。她希望让拉尔夫的一部分一代代延续下去,但这样的愿望也随着戴恩的死亡而告终。

  到最后,德罗海达只留下了迟暮的克利里一家和他们的朋友们。拉尔夫,菲都相继去世,梅吉继续*静地生活,用余生去回味这一段求而不得,甚至某种意义上荡气回肠的爱情。

  书中的每一段感情,除了朱丝婷和雷纳,似乎都不得善终。无论是菲和她年轻时爱着的那个男人,还是帕迪对菲几近虔诚的爱,或是梅吉和拉尔夫这一主线,都带着悲剧性的求不得,不可说。书里的人物就像书名“荆棘鸟”一样,泣血而啼,呕出了血淋淋的心而死去。而这是不得不如此的,是被迫的。为爱所迫,大概是世界上最无奈又甘之如饴的事了吧。

  德罗海达的几代人,经历了战争,却没有在战争中死去,而死于一个个意外,也是天命无常。

  这本书被誉为澳大利亚的《飘》,但是从我的角度来说,我更喜欢《飘》。同样有战争,同样写爱情,但是《飘》的斯嘉丽形象更加丰满,让人又爱又恨,而《荆棘鸟》不如它出彩。

  不过总会都是一句话,爱太苦了,却又心甘情愿。


《荆棘鸟》读书笔记10篇(扩展5)

——《荆棘鸟》的读后感600字3篇

《荆棘鸟》的读后感600字1

  在5月24日我曾写过一篇《荆棘鸟》读后感。读这本书还是在十年前,当我重新想读起它的时候我的春春已老去。我用了五十天的时间重新回味了我心中的经典,读后的感觉较我在上篇文章所写的有了很大不同。经典不会变,改变的只是自己的心情,或许在很多年后再次读起的时候我会有更深刻地感受。

  主人公拉尔夫神父被作者描述成完美男人的化身,他有着俊朗的外表、内敛的性格、善良的心灵,唯一遗憾地是他把自己献身给了教会,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所遵循的是禁欲和没有爱情的终生。

  然而,拉尔夫也是人,也是一个有激情、有血有肉的男人。在他二十八岁的时候他喜欢上了一个叫梅吉的小姑娘,随着梅吉的不断成长他的`喜欢变成了爱,尽管他在努力地克制着这份教会所不能容忍的爱情,但是爱情之火将他的心燃烧的焦灼和无奈。成年后的梅吉也爱上了拉尔夫,当她向神父表白时却遭到了拒绝。

  梅吉的姑妈临终前将所有遗产给了拉尔夫,但遗嘱中注明拉尔夫必须终身追随上帝,如果把此笔可观的遗产交给教会拉尔夫就会被提拔重用,如果拉尔夫放弃遗产娶了梅吉,那么他就会违背自己的誓言与追求,艰难权衡之后的结果是拉尔夫最终选择了上帝,确切地说是选择了上帝赋予的至高无上的神权——罗马教廷的红衣主教。

  故事讲到这里读者或许已经知道了结果,是的,拉尔夫得到了权利而失去了爱情,那种心痛折磨了他的一生。梅吉的爱情之花在初恋中枯萎,她选择了一位容貌酷似拉尔夫的工人做了丈夫,然而她错了,容貌的酷似不能替代心灵的相通,梅吉在经过一段悲惨生活后重新回到了她的家乡。

《荆棘鸟》的读后感600字2

  第一次听说《荆棘鸟》的名字以为它是一种介绍鸟的书,看后深为感动。

  书的引子是这样说的:传说中有这样一种鸟,它毕生只歌唱一次,但歌声却比世界上任何生灵的歌声都悦耳。它一旦离巢去找荆棘树,就要找到才肯罢休。它把自我钉在最尖最长的刺上,在蓁蓁树枝见婉转啼鸣。它超脱垂死的剧痛,歌声胜过百灵和夜莺。一次绝唱,竟以生命为代价!然而整个世界都在屏息聆听,就连天国里的上帝也开颜欢笑。仅有忍受极大的痛苦,才能到达至善的境界……也许传说就是这样。

  读了这段话,看看文中的主人公,麦琪、拉尔夫何尝不就是那荆棘鸟呢?为了到达至善的境界,忍受着极大的苦痛,时时刻刻就像把自我定在最尖最长的刺上,以生命为代价的绝唱,唱出了爱的赞歌,唱出了至真的感情。

  在__里,牧师是能够结婚的,但在天主教里,神父要献身给上帝,拉尔夫作为神父是不可能和麦琪结合的,他伴随麦琪成长,并且一开始就喜欢了麦琪,但同时痛苦却也如影随形,他的儿子伴随他左右,他却不明白,只至丹尼死了,才明白是自我的儿子,悲哀。

  麦琪又何尝不是?明知那是不该爱的人,却喜欢上了,在得不到的情景下,竟然得到了复制品丹尼,爱他,但最终失去了他,悲哀。如同荆棘鸟一般,忍受着极大的痛苦。那玫瑰色的灰,到底有什么深层的含义?也许是完美中总夹杂着一种生命的悲哀吗?

  想想生活在世界上的我们每个人有何尝不是一只荆棘鸟呢,为自我唱着这仅有的绝唱呢?为了能使生命到达一种完美,忍着剧痛,以生命为代价的唱着。

《荆棘鸟》的读后感600字3

  《荆棘鸟》是一个经典的爱情故事,之所以经典,也许是因为这是一个爱情悲剧——从两人(拉尔夫和梅吉)相遇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的悲剧。

  首先说拉尔夫,他是一个教士,忠于上帝的教士,又是一个男人,一个有着一切需求的男人。男人的外在和内在的一切美好在他身上,都彰显得淋漓尽致,甚至是让世人包括上帝都嫉妒发狂。他为了的理想压抑着自己的情感,但是当遇到梅吉时,这种情绪慢慢的复舒,甚至有了违背上帝的想法。他寻找一切时机和梅吉呆在一起,但是目睹了梅吉身体成熟的变化,他的.情感日益膨胀,而又拼命压制着,就这样在矛盾和痛苦中与上帝挣扎着。

  随着佛罗海达的最大受益人玛丽·卡森的去世,一纸遗嘱就彻底得把拉尔夫拉到所谓的上帝身边了。拉尔夫无法,也不能估量玛丽的财产和权利到底能覆盖多么广,所以曾经向玛丽求婚,向一个孀居多年的老女人求婚,求婚未成,所以没有财团的支持,红衣主教的梦想也是遥遥无期。但是玛丽窥视到拉尔夫喜欢,并爱着梅吉,深深的刺痛了她,所以用最后的遗嘱强行把拉尔夫控制着,因为她了解一个男人的需要,权利事业永远至上的。

  拉尔夫如愿以偿了,去罗马,去梵蒂冈从事着他伟大的事业。但是事情远没有结束,矛盾和痛苦的延续,由于他还是个男人,是个有感情的男人,所以一生被牵制着,我想直到他临终的那一刻,才被上帝所接纳和宽恕。拉尔夫是教士,是男人,是美男子,是光明的化身,还是伪君子,各人各自评说吧。


《荆棘鸟》读书笔记10篇(扩展6)

——荆棘鸟读后感

荆棘鸟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荆棘鸟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荆棘鸟读后感1

  传说中有这么一种鸟,它一生只唱一次歌,终其一生寻找荆棘树,用最尖最长的荆棘刺穿喉咙,完成一生仅一次的绝唱。世界上真的有这种鸟吗?用生命歌唱?你见过吗?我好像似曾相识。

  “鸟儿胸前带着荆棘,它遵循着一个不可改变的法则。她被不知其名的东西刺穿身体,被驱赶着,歌唱着死去。在那荆棘刺进的一瞬,她没有意识到死之将临。她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尽,再也唱不出一个音符。但是,当我们把荆棘扎进胸膛时,我们是知道的,我们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们却依然要这样做,我们依然把刺扎进胸膛。”这种举动或许令人惊叹,费解,但一个真正为了爱和心中追求的人会毅然地点燃生命之烛,燃烧自我点亮前方的路砥砺前行。在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千千万万的炎黄子孙为其抛头颅洒热血,正是他们的顽强抗争才有了当今的太*盛世。幸福来之不易,真正的爱和一切美好的东西建立在一定基础上的,而这基础是要以难以想象的代价去建成。出生高贵的奥菲娜遵循心的方向爱的轰轰烈烈无怨无悔,而这短暂的幸福却使她失去了锦衣玉食的生活,被迫在一段无爱的婚姻中坚守心中所爱;勤劳忠厚的帕迪处处宽容,谦让妻子,以无声的方式默默守护着她;自幼深得神父拉尔夫喜爱的梅吉心中暗生情愫,而信仰是他们之间无法跨越的巨大鸿沟,一时的逾越让彼此幸福又痛苦;立志要做上帝仆人的戴恩决意奉献自我投身到宗教事业中去,本能的救助使他奔向上帝的怀抱;特立独行思想开放的朱丝婷追求自我*自我,在坚持自我的道路上找到了幸福。这三代人在布满荆棘的道路上唱出了生命最动听的歌声,是那样的响亮。正如我们的*所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越努力越幸运。对于你所认定的幸福,是否会忘我的投入你所拥有的一切来得到它,这是一个问号。

  在生活中,幸福绝不是与自我毁灭形影不离的,有的只需要放弃才能获得,有的需要努力才能靠近,有的需要接受才能拥有。追寻的方式不尽相同,却殊途同归。

荆棘鸟读后感2

  在5月24日我曾写过一篇《荆棘鸟》读后感。读这本书还是在十年前,当我重新想读起它的时候我的春春已老去。我用了五十天的时间重新回味了我心中的经典,读后的感觉较我在上篇文章所写的有了很大不同。经典不会变,改变的只是自己的心情,或许在很多年后再次读起的时候我会有更深刻地感受。

  主人公拉尔夫神父被作者描述成完美男人的化身,他有着俊朗的外表、内敛的性格、善良的心灵,唯一遗憾地是他把自己献身给了教会,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所遵循的是禁欲和没有爱情的终生。

  然而,拉尔夫也是人,也是一个有激情、有血有肉的男人。在他二十八岁的时候他喜欢上了一个叫梅吉的小姑娘,随着梅吉的不断成长他的喜欢变成了爱,尽管他在努力地克制着这份教会所不能容忍的爱情,但是爱情之火将他的心燃烧的焦灼和无奈。成年后的梅吉也爱上了拉尔夫,当她向神父表白时却遭到了拒绝。

  梅吉的姑妈临终前将所有遗产给了拉尔夫,但遗嘱中注明拉尔夫必须终身追随上帝,如果把此笔可观的遗产交给教会拉尔夫就会被提拔重用,如果拉尔夫放弃遗产娶了梅吉,那么他就会违背自己的誓言与追求,艰难权衡之后的结果是拉尔夫最终选择了上帝,确切地说是选择了上帝赋予的至高无上的神权——罗马教廷的红衣主教。

  故事讲到这里读者或许已经知道了结果,是的,拉尔夫得到了权利而失去了爱情,那种心痛折磨了他的一生。梅吉的爱情之花在初恋中枯萎,她选择了一位容貌酷似拉尔夫的工人做了丈夫,然而她错了,容貌的酷似不能替代心灵的相通,梅吉在经过一段悲惨生活后重新回到了她的家乡。

荆棘鸟读后感3

  拉尔夫和梅吉之间的爱情是全书最打动人的地方,纵然注定了是悲剧,依然让人动容。

  从拉尔夫选择了一千三百万英镑放弃梅吉开始,他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再真实不过的人而已,伪善却真实。

  梅吉的出现对他来说是个幸福的意外,打破了一直高傲坚守了二十八年的绝不涉及世俗男女之情的准则。他享受一切和她相处的时光,认为爱着这个与之相差了十八岁的女孩犹如爱着上帝一般,是灵魂的爱,但能表露出的只有对上帝的爱。当需要他在巨款、一直追求的权利和地位与梅吉之间做出选择时,他毫不犹豫选择前者,这就是人性,真是再真实不过。

  拉尔夫自以为离开梅吉,就能斩断与她的感情,极力的克制,就能掩埋那种感情,他不愿意承认梅吉对他的重要程度超过了一切。可是当帕迪与斯图尔特意外死去,他冒雨骑马赶来,更多是为了看一眼他爱着的梅吉是否安好;当他得知梅吉结婚并远走他乡,气的快疯了。还需要更多地证明梅吉对从不流露任何感情的他影响有多巨大吗。可他就是不愿承认,自以为可以骗过自己,自以为是上帝的代言人,自以为身为教士从来都不应该是一个男人。当他在梵蒂冈加冕的同时,梅吉糊涂地与卢克成婚,他就这样直接或间接地造就了她悲惨的命运。

  梅吉对拉尔夫而言,是萦绕一生的痛苦根源,但同时也是让他明白自己先应该身为一个男人然后才是教士,而不是冰冷的空壳。而拉尔夫对于梅吉而言,是她从小到大都希望得到的那个人,即使怨恨也依然深爱着的那个人。

  即使他们不能厮守,甚至不能相见,但那份爱在他们之间从来没有改变过,她永远只会是他的玫瑰灰,他也永远是她愿意给予一切的男人,唯一的那个男人。

  无论是在基兰博火车站第一次相见时透过彼此眼睛地凝望,还是拉尔夫过世前靠在梅吉臂弯中的最后一次对望,他们彼此都明白,即使岁月被时间洗礼,那份对彼此的爱,从来都是真正的永恒。

荆棘鸟读后感4

  《荆棘鸟》终于看完了,我不知道应该用怎样的词语来形容自己的心情,是那种沉重、无奈,还是那种痛,为梅吉的可怜?还是为拉尔夫的可悲?

  拉尔夫,他爱着梅吉,从她还是个孩子时就爱着,直到生命完结的那一刻,他们之间本没有任何的阻碍,除了一个原因——他是个教士。可是,为了对权力的追求,在梅吉与教会之间,他还是选择了教会,他得到了一个人应该拥有的一切,金钱、名望、地位,而正因为他的选择,也注定了他的爱情不会圆满,注定一生要受到灵魂情感的洗理与挣扎。

  梅吉,坚韧、忍耐、包容、优雅,一个近乎完美的女性,她最大的痛苦却是她的爱情,她无法与上帝争夺身为教士的拉尔夫。最终,她选择了卢克做为拉尔夫的替身,本想与卢克相安过上一辈子,可是,卢克却是个金钱的崇拜者,一个地道的守财奴,在他心中,梅吉也只不过是个挣钱的机器,他对田地的爱,对甘蔗的爱,远远胜过对梅吉的爱。对于这些,梅吉也以自己特有的坚韧而坚持着。

  可是,终有一天,她一直无法忘记的拉尔夫走进了她的生活,那疯狂而甜蜜的天堂般的生活改变了一切,她带着从拉尔夫那里得到的一部分离开了卢克,回到了自己的家。拥有了一个和拉尔夫一样高大、优雅的孩子——戴恩,可是,戴恩却如他父亲一样,选择做一个教士,就在希腊度假时为救两个女郎被海水吞没了,梅吉千方百计从上帝那里偷来的东西就这样回到了上帝的手中。也正因为戴恩的死,为了找回戴恩的尸体,她不得不对拉尔夫说出曾经发誓要保密的事情,戴恩也是拉尔夫的儿子。梅吉说“我所偷来的,我还回去,拉尔夫,我们把你向上帝发过誓的东西偷来了,我们两人都得付出代价!”而这,也正是她与拉尔夫所付出的代价!……

  真正的爱和一切美好的东西是需要以难以想象的代价去换取——这是一种至高无尚的领悟。所有的一切,都需要真心的付出!!!

荆棘鸟读后感5

  传说中有一种鸟,它毕生只歌唱一次,但歌声却比世界上任何生灵的歌声都悦耳,它一旦离巢去找荆棘树,就要找到才肯罢休。它把自己钉在最尖最长的刺上,在蓁蓁树枝间婉转啼鸣。它超脱了垂死的剧痛,歌声胜过百灵和夜莺。一次绝唱,以生命为代价。

  拉尔夫,他将自己的身体和灵魂都献给上帝的人,将成为红衣主教作为自己人生追求,他早已失去的一个作为普通人的权利,包括爱情。在他遇到梅吉前的二十七八年岁月中,他确是这样度过的。但是在遇到梅吉的那一刻,一切都悄然改变。随着梅吉的长大,这份禁忌之爱带来的痛苦和矛盾与日俱增。最终,他选择了他的上帝,他的教会,远离了梅吉,希望梅吉可以有自己的未来和幸福。有谁能想到,梅吉选择丈夫,居然只是因为他酷似拉尔夫呢?拉尔夫在临终的一刹那,心里才真正放下了梅吉。而梅吉,将要面对的是往后更加孤独的人生,幸好,她一直是个坚强的人。

  小时我还是个懵懂无知的孩子,不太领那字里行间透出的深沉的沧桑。无论是帕迪的含蓄温雅,是暴烈渴望的弗兰克,是骄横尖酸的卡森夫人,还是单纯执着的丹尼,或是古怪理智的朱丝婷。直至现在,我依旧是无法完全理解这个家族的命运。脑海里深深记住的,只有梅吉和拉尔夫神父之间的那场刻骨铭心的爱情。

  曾经有人把荆棘鸟和枯叶蝶作为对比。荆棘鸟,把所有的生命精彩都演绎在最后的绝唱中,虽然短暂却是绚烂万分;枯叶蝶,在单调宁静中渡过它的一生,虽然单调却是岁月绵延。截然不同的选择,也就注定了截然不同的命运。而我,愿做一只荆棘鸟,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

  当一切浮华逝去,剩下的只有泪水,而那些泪水终会随着时间而蒸发,化作一缕无声的水汽,我们所能握住的也不过坚强二字而已吧。

  传说中有一种鸟,它毕生只歌唱一次,以生命为代价……

荆棘鸟读后感6

  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这就是荆棘鸟的传说。

  这是这本书的开头。当我看到这个开头的时候,我就知道,它已深深的吸引了我,也打动了我。

  这本书的却是一个悲剧,但却也凄美。这本书是一部澳大利亚的家世小说,以女主人公梅吉与神父拉尔夫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克利里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时间跨度长达半个多世纪之久。

  他们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因为权力么,地位么?男人总是想要得更多,但是当爱情与荣誉不能兼得,便义无反顾的选择荣誉,而无奈舍弃爱的人,即使内心会痛苦,但他们无法做到放弃理想。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让我*静的心情突然泛起涟漪:“回忆就是这样的:即使是那些充满深情厚爱的回忆也概莫能外,好像脑子里有一种无意识的愈合过程,尽管我们曾痛下决心永勿忘,但它依然能使创伤弥合。”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这样一个人吧,也许是受了伤害离开,也许是生离死别。曾经以为的天长地久,曾经一辈子的约定,曾经觉得终生难忘的人儿,曾经在心中生生割开的深深沟壑。却都在时间的迁移中,冲刷得干净,即使再努力的镌刻,也会被时间冲淡,再深的沟壑,也会由时间填满。

荆棘鸟读后感7

  至于拉尔夫,我是无法评判的。他终其一生都在矛盾,在上帝与梅吉之间徘徊。是的,他爱梅吉,从第一次见面起,从她还是个孩子起。梅吉是他看着长大的,也是他一手塑造的。梅吉的母亲对于这个唯一的女儿是视而不见的,只是觉得她可以分担一些家务。她们母女不亲密,就像菲说的,看到梅吉,只会让她想起那个年轻的自己,她是自己的翻版,所以她宁愿选择不去在意。

  幸亏有了拉尔夫,梅吉才得以成长这么好,是他的关注和关心给了梅吉存在感,也助长了她心内日益增长的爱恋,直至情根深种。拉尔夫一直是不希望梅吉长大的,那样他才可以安心的待在她身边,所以随着梅吉的长大,他内心的挣扎也就日益激烈。卡森夫人的遗嘱给了拉尔夫一个飞黄腾达的机会,也给了他一个难题。最终他选择了他了事业,实现了自己的抱负,却也不得不离开梅吉。可他是放不下的,所以才会如此痛苦,内心未曾得到真正的安宁。最后,在他行将老去的时候,戴恩死了,他得知戴恩是自己的儿子,最终承受不住这个打击,死在梅吉的怀里,并在最后一刻,把她忘了。他和梅吉,他和上帝,在作为一个男人和作为一个教士之间,他做出了选择,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他的心始终被撕扯着,在痛着。

  鸟儿胸前带着棘刺,它遵循着一个不可改变的法则,她被不知其名的东西刺穿身体,被驱赶着,歌唱着死去。在那荆棘刺进的一瞬,她没有意识到死之将临。她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尽,再也唱不出一个音符。但是,当我们把棘刺扎进胸膛时,我们是知道的。我们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们却依然要这样做。我们依然把棘刺扎进胸膛。这是结尾的一段话,那个传说,那只寻找的,流着血的,歌唱的荆棘鸟。

  德罗海达的时代要终止了。是的,不仅仅是时代。让未知的后人去重新开始这种循环吧。一切都是我自己造成的,我谁都不怨恨。我不能对此有片刻的追悔。我们都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不管怎样,追悔是毫无意义的。

荆棘鸟读后感8

  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这就是荆棘鸟的传说。

  荆棘鸟遵循着一个不可改变的命运,被刺穿身体,被驱感着,唱着歌死去。在我看来,荆刺鸟为唱歌献身,为唱歌而盲目,而人类呢?人类为爱情盲目。

  就如同自然规律,没有人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可是,两个世界的人,就算遇到了,心动了,又如何?

  但是,当我们把荆刺扎进胸膛时,我们是知道的,我们是明明白白的,可命运就是这样,它认定的事,又有谁能改变呢?梅吉尽管自己明白,可她还是不顾一切地得到了戴恩,可她并没有改变自己的命,运,戴恩死了,拉夫尔死了,最后的最后,年迈的的她只能独自生活,拥有建材,却无人陪伴。如果能放弃,放弃对拉夫尔的爱,事情也不会发展成这样,相比之下,梅吉的母亲是纯美的。

  可是喜欢一个人,那是说放弃,就能放弃的呢?

  就像白蛇和许仙,他明明白白的知道,人妖殊途,可是,她依然选择了感情,别人看来白蛇很傻太过于痴情,可是在我看来,她是勇敢的,如果荆棘鸟不把胸膛扎棘刺,那它就不叫荆棘鸟了。

  你看紫霞和至尊宝,凄美的爱情故事不止濡湿了多少痴情者的泪,每一个爱到极致的故事,都有一道无法攀越的屏障,因为爱到极致,所以无所畏惧,无所畏惧所以爱到极致。

  看透了人生的规则与伎俩,我们依然这么做,我们依然把荆棘扎进胸膛。

荆棘鸟读后感9

  故事以小女儿梅吉四岁生日展开叙述。妈妈在没有闲钱的情况下,给梅吉买了个生日礼物,洋娃娃,梅吉非常喜爱,给它取名艾格尼丝,哥哥们看着这洋娃娃也很喜欢,抢过去玩耍,并把洋娃娃弄坏了,梅吉坐在石头上哭得很伤心。大哥弗兰克在回家的路上看到这一幕,咒骂弟弟,并捡起洋娃娃安慰梅吉,告诉他要怎么修复洋娃娃。

  在这家人因为生活而陷入困境时,收到了帊迪姐姐的一封信,她年事已高,希望他们能够移民德罗海达,好陪在她身边,顺便继承她的丰厚遗产。故事的所有情节都在德罗海达开始。

  虽然这本书的主人公是梅吉和拉尔夫,相爱最后却没有在一起的爱情。最打动我的却是朱丝婷和雷纳的爱情。

  当我读到最后几页朱丝婷明明深爱雷纳,希望得到他的挽留,任性的跟雷纳告别说要回德罗海达。当我读到雷纳明明想要朱丝婷留下来,却不做任何挽留时,我很焦急,恨不能一页十行的去看结果,然而我忍住了,因为舍不得。

  当我读到朱丝婷穿过房间,跪下来,把前额放在雷恩膝头上,微笑的问她:“你从来也没有中止过对我的爱,对吗?”

  雷恩把她拉到自己身上,也跪倒在他旁边的地板上回答:“是的,亲爱的,从来也没有过。不是你想的那种方式。我知道你爱我,我可以等待。我总是相信,一个有耐性的男人最终会胜利。”

  我紧绷的心终于轻松下来。我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我紧握的书签的手终于放了下来。

  还有最有一页的一句话也让我深有感触:

  雷恩对朱丝婷说:“朱丝婷,我不会让你改变现在的样子,变成另外一个样。就连你脸上的一个雀斑或大脑里的一个细胞都不会变的。”

  爱一个人或许就是爱她最真实的模样,然后保护她最真实的模样吧。

荆棘鸟读后感10

  一个朋友的网名叫"荆棘鸟",我知道这是一本书的名字,但不知道这代表什么意义。这几天,在找工作的焦虑中终于把这本小说看完了。

  荆棘鸟,用荆棘刺穿自己的身体,一直讴歌,直到死去。鸟儿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不就好好唱歌就行?

  可是看完书,我想我明白了。

  菲爱着弗兰克的亲生父亲,尽管她的丈夫帕迪对她爱和尊重,依旧得不到她的一点笑容。对于菲来说,她对弗兰克的亲生父亲的爱情就是插在她心上的那根荆棘;而对帕迪来说,他对菲的爱就是插在他胸口的荆棘。

  梅吉爱着拉尔夫,可她嫁给了和拉尔夫相貌相像的卢克,而对拉尔夫的爱是穿透她的心的荆棘。而对拉尔夫来说,扎在他胸膛的荆棘是他的梅吉和他的教会权力,对于这两个不能兼得的事物,不管他怎么选择,他都不能免于痛楚。

  而朱思婷和戴恩呢?朱思婷的荆棘是她的弟弟戴恩,她的演艺事业,或者雷恩,还是她自己?她的故事到最后也没有结束,所以不能这么早下判断扎在她心上的是什么。而很明显,戴恩的荆棘是他的教会事业,他就像梅吉所相信的那种因果报应,他要被还给上帝。

  那刺穿自身的荆棘隐喻一个人的执念,执着于什么,什么就会刺穿他的心,让他痛。而他依旧不愿意放下,在这种痛的驱使下,带着执着的神情走向死亡。似乎,只有这种痛能证明他存在的意义。

  假如没有了荆棘,菲快乐地和帕迪生活在一起,拉尔夫和梅吉顺利的在一起,戴恩做了个牧羊人。故事会像一碗糖水,多喝一口就会腻得慌。

  这就是人的故事。人总不会把自己的人生弄成一碗糖水的,就算往里边撒一把尘土。

  况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荆棘,并毫不犹豫的把它插在自己的心上,然后淌血的心带来的痛感会给他源源不断的叫做勇气与坚持的"东西。

荆棘鸟读后感11

  鸟儿胸前带着荆棘,他遵循性和一个不可改变的法则,他被不知其名的东西刺穿身体,被驱赶着,歌唱着死去,在那荆棘刺进的一瞬,他没有意识到死之将临,它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尽,再也唱不出一个词,哪个是,可是,当我们把荆棘刺进胸膛时,我们是明白的,然而,我们依然这样做,我们依然把荆棘扎进胸膛。

  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最完美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有些沉闷吧,印象最深刻的是,永远不要试图在另一个男人身上找到你以往魂牵梦萦的一个影子。因为,你爱上帝,说到底,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或者,以往存在,此刻只是个影子,是你心头那颗朱砂痣,抹除不去。生活,总是在你不经意的时候给你致命的一击,就像死于大火中的帕迪,被公野猪袭击且压死的斯图,未留只言片语。生活之于人生,总有那么些许的不经意,你永远无法预测到下一刻,所以,珍惜此刻吧,我的朋友。

  卢克,对于梅吉来说,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过去,她们之间,没有爱,却走入了婚姻的殿堂,对于梅吉,卢克只是拉尔夫的影子,她得不到拉尔夫,在教会权力与感情之间,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前者。那么,梅吉嫁给卢克,是为了报复吗?不得而知……拉尔夫,英俊的教士,爱上了美丽的梅吉,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到那一眼,从此,再也无法忘怀,在梅吉的怀抱中安然死去的他,必须是幸福的,他曾为了教会,放弃这个女人,这个女人也为了铭记,开始那一段错误的感情,兜兜转转,一切,最终回到了原点。知识,此时的他们,垂垂老矣,岁月已给她们,些许。戴恩,这个他们共同的儿子,走上了他父亲的教士生涯,最终死于那场救人的风暴……

  梅吉,可爱的美籍,我该怎样评判你?你有女人身上最圣洁的光芒——母性的光芒,经历了诸多变迁,心,或许倦了,前尘往事如云烟般飘散,明天,会是新的开始!

荆棘鸟读后感12

  很多年前,我很小的时候就看到了《荆棘鸟》,当时我很感动,现在我的记忆有点模糊。这两天我在百度的贴吧里读到了这本书,回忆起了很多年前的往事,并在网上回顾了这本小说。我只记得我以前读过的东西与目前互联网上可能的翻译版本不同,风格也有所不同。看来我更喜欢旧版本。然后我在网上看了美国83年制作的电视连续剧。我被感动得不知所措。也许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有感觉,不理解感觉。当我真正懂得爱的时候,我又老了。理查德·张伯伦扮演的拉尔夫神父深深地打动了我。他是我心中的拉尔夫。他举止优雅,身材高大挺拔,眼神深情忧郁,骑马姿势矫健,舞会上舞姿优美,对麦琪的爱永无止境。从她10岁到50多岁,从她28岁到70多岁,当他70多岁最后死在麦琪的怀里时,我仍然爱他,他对麦琪的爱。互联网上的一些人认为理查德扮演拉尔夫时48岁。我认为他一点也不老。相反,我还发现王子年轻时穿着水晶鞋和玫瑰。它太飘浮了。拉尔夫稳重、优雅、成熟、克制。他当时就是他。然后我看到理查德承认他晚年是同性恋。我觉得这太浪费和悲伤了。就像张国荣,为什么完美男人是同性恋?我们女人不是很可爱吗?

  回到正题,我们来谈谈拉尔夫和麦琪。我相信每一个男人和女人,尽管一生都在痛苦和煎熬,只要他们能拥有拉尔夫或麦琪的爱。我们不是一个人住的。我们之所以*凡快乐,是因为我们没有遇见那个人,或者当我们相遇时,他不爱你,或者你不爱他。真爱是痛苦的。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当我们回忆生活时,我们会发现生活中最幸福的时刻,那就是心灵上最痛苦的划痕。深爱,深痛,也是幸福。拉尔夫和麦琪既痛苦又快乐。他们都爱他们最爱的人,也被他们最爱的人所爱。虽然它们不能结合在一起,那又怎样?有爱的一天胜过没有爱的一辈子。

荆棘鸟读后感13

  很多年前我还很年轻时看过《荆棘鸟》的小说,当时很感动,到现在记忆已有些模糊。这两天在百度贴吧看了一下,勾起多年前的回忆,又在网上重温了小说,只是记得我以前看的和现在网上的可能翻译的版本不一样,风格有些不同,看来我还是更喜欢老版本些。后来又在网上翻看了83年由美国拍的电视剧,感动得一踏糊涂,也许,年轻时拥有爱情不懂爱情,真正懂得爱时人又老了。理查德张伯伦演的拉尔夫神父深深感动了我,他就是我心中的拉尔夫,优雅的举止,挺拔的身材,深情忧郁的眼神,马背上矫健的身姿,舞会上优美的舞姿,对梅吉无尽的爱,从她10岁到50多岁,从自己28岁到70多岁,就是在他最后70多岁死在梅吉的怀里的时候,我还是一样地爱他,爱他对梅吉的爱。网上有些人觉得理查德演拉尔夫时已经48岁了,太老了,我一点都不觉得,相反,我在网上也搜到了他年轻时演的《水晶鞋与玫瑰花》中王子,太浮了些,拉尔夫是稳重优雅的,成熟内敛的,他就是当时的他。后来又看到理查德晚年承认自己是同性恋,我的感觉是太浪费了,太伤心了,就像张国荣,为什么美好的男人都是同性恋呢,难道我们女人不可爱吗?

  言归正传,还是讲拉尔夫和梅吉吧。我相信,每个男人和女人,尽管痛苦一生,煎熬一世,只要能拥有拉尔夫或梅吉的爱。我们没有孤独一生,我们*凡快乐,是因为我们没有遇到那个人,或者遇到了,他并不爱你,或你不爱他。真正的爱是痛苦的,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过,当我们回忆人生,会发现人生中最幸福的瞬间,也就是心灵最痛苦的划痕。爱得深,痛得深,也是幸福。拉尔夫和梅吉是痛苦的,也是幸福的,他们彼此都爱着自己最爱的人,也被最爱的人爱着,尽管不能结合在一起,那又怎样呢,相爱的一天,胜过无爱的一世。

荆棘鸟读后感14

  读书的过程,包括读完书很久之后心里一直有个疑问:这本书的名字为什么要叫“荆棘鸟”,荆棘鸟那用巨痛换来幸福的精神到底在这本书的那里能够得以体现呢?带着这个疑问,上网查看了别人的评论,读后感——荆棘鸟。

  看完别人的评价的当时自己仍旧是没有太大的感想,直到某天早上,堵车的时候,心里忽然想到了,有人提到梅吉,心里顿时开窍。或许拉尔夫本身就是那根又长又尖的荆棘,梅吉自己则是那火红漂亮的荆棘鸟,而梅吉的经历则是以她对拉尔夫的爱为主旋律而唱出的那首优美动听、技艺超过其他所有美妙声音的歌声。在荆棘鸟唱出打动人心的歌声的同时也寻找到了那根让它深深眷恋的荆棘,所以她勇敢而快乐的选择了将自己的身体永远留在那里,将自己一生的印迹留在她深爱的人身上。

  直到最后,直到身体已被刺穿,仍旧用那凄婉的喉咙唱出梵唱的尾曲,来抒写自己的情感,并为自己完满的人生划上一个终结的句号。在别人眼里,它的结局或许是悲哀的,更算不上是完美,可是在它自己看来,它的人生,在找到属于它的那唯一的荆棘的时候已经是完美,而自己最后的作为虽然痛,但是却是使它走向更加的完美。巨大的代价往往能够换来无以代替的幸福!对于里面的人物究竟是人情淡漠、自私还是利欲熏心,我想我还是没有权利去评说的。考琳麦卡洛,或许她是最了解人物个性的,所以才安排了这样的结局。

  其实这样的结局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完美,因为它能够给人真实的感觉。假想如果当初作者安排男女主人公梅吉和拉尔夫最后在一起了,这样的结局太过完美,完美的有点类似童话故事里王子与公主的故事,反而失去了真实性,也就不会引起读者的深思了。这样的写作手法,不可不算是最好的,且这样的结局安排也被现在的书籍或者是电影电视等广泛应用。

荆棘鸟读后感15

  关于书名:

  一开始看整部小说的的时候,是不理解为什么起名为荆棘鸟,感觉不怎么搭边。后来看完的时候,才发现再没有比它更贴合的书名了。

  荆棘鸟有我们所缺乏的的忠贞、勇敢和执著。在文中每个有各自特点的人身上,都不可避免的发现他们的性格都具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那种不顾一切的态度——飞蛾扑火般致死的执着,就像荆棘鸟一生都在寻找那可能让它以一曲绝唱结束生命的荆棘一样,让人震撼的同时又感动到想哭。荆棘鸟的性格一开始就注定了是一种悲剧,但也是另一种成全和幸福,只有和着血的歌唱才能打动人心,正如永远追寻着永不消亡的爱情才最经典一样。

  心得感悟

  小说和现实还是有所区分的,小说中的某个人可能会有我们活着我们身边某个人的影子,但是我们不是也永远不可能是书中的某某某。作者写了致死的执著,但是却未提笔写道谁谁谁因为忍受不了生活/命运的折磨而选择逃避或者自杀,就连弗兰克那个生活在绝望之中的人作者都未舍得给他一种放弃命运的结局,虽然我觉得他死了可能会比活着更为解脱。

  我们需要找到一种让我们的精神不会感到空虚的东西,或者是宗教的信仰,或者是某种理想和梦想,只要是让我们能够对生活有所追求就行。这样我们才不会在碌碌中迷失了本心,我们或*凡或不凡,都是需要一种能让我们不放弃的精神来面对这个浮华的世界。

  每个人面临选择时不可能都是从一而终,有诱惑、有迷茫、又不知所措,但是只要我们选择了就勇敢的走下去。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梅吉选择嫁给卢克时,我觉得一瞬间所有的美好都破坏殆尽了。甚至不想再看到那本书,但是,我知道那不是梅吉和拉尔夫的结局,所以我有期待,有纠结。看完整本书时,我真的不知道是作何感想的,只是会经常性的在某个瞬间就想起了书中的故事片段,感觉还不至于那么破碎,因此耐着性子再读了一遍,只能感概不愧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


《荆棘鸟》读书笔记10篇(扩展7)

——珍珠鸟读书笔记

珍珠鸟读书笔记1

  当一只活泼可爱的珍珠鸟 ,落在你的肩头,美美地睡上一觉,你会怎么样?是毫不迟疑的"惊扰它,还是让它继续睡安稳觉。假如你选择惊跑它,那你就破坏了小鸟对人类的信赖。

  我们从珍珠鸟的身上了解到了信赖的奇迹,如果说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之间失去了信赖,那么社会上将是怎样的一片混乱呢?

  如果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失去了信赖,别人会怎么想呢?他们会总认为:不行呀!别的国家都在造枪制炮,招军买马。而我们呢?等到战火纷飞的时候,没有枪,没有炮,我们迟早会被打的落花流水的。不行,我国也得培养优良士兵,制造优质大炮。不然,我们迟早会亡国的。

  于是,就这样,一个国接着一个国,造枪制炮,到时候整个地球将是硝烟弥漫,没有了和*;也没有了信赖;也没有和*鸽的叫声;没有橄榄枝的点缀……现在,所有的国家都有了信赖,所以在四川发生大地震时,有数不尽的国外消防队来救护,而有的国家就是不真心实意的,他虚心假意的来救助你,实际上是为了侦探地形。

  如果人与动物之间有了信赖,那么,所有人都应该好好珍惜这份友好的情意。天天有古怪精灵的小麻雀站在你秀发上;有活蹦乱跳的小白兔奔跑在脚下;有燕妈妈捕食归来的喜讯……那么一天的烦恼与忧愁就会抛在九霄云外。

  为了让信赖充满人世间,让我们学习上和睦相处;工作上积极向上……信赖是人与动物之间最好的交通工具;是大国与小国之间最好的沟通语言。加油吧!为了我们共同的梦想:要让信赖创造出永恒的奇迹!!

推荐访问:读书笔记 荆棘鸟 《荆棘鸟》读书笔记【10篇】 《荆棘鸟》读书笔记1 《荆棘鸟》读书笔记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