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数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3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
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板书:分数)谁来说几个分数?(板书:如1/4)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板书):师: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二、教学分数的产生。
2、能根据成语说出下面的分数吗?
一分为二( ) 七上八下( ) 百里挑一( ) 十拿九稳( )
(1)请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做单位,看看测量的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那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记?
(2)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课件呈现情境图,介绍分数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三、教学分数的意义。
1.师:下面老师要先考考大家,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投影出示题目,学生口答)
出示一个1/4的正方形的阴影部分。
师:阴影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它表示什么意思?
2.师: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1/4表示吗?为什么?
如生说可以,则问:你为什么觉得可以用1/4表示呢?生说理由。
(强调一定要*均分)(板书:*均分)
3.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操作。
师:现在我给每一个小组都提供了四种材料,一张长方形纸、一条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下面请每组根据这四种一样的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创造出几个不同的分数。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交流
师:谁愿意上来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分数?这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小组交流。
(3)认识单位“1”。
师:利用这四种材料,同学们创造出了好多分数。刚才在表示这些分数时,我们都是把哪些东西来*均分的?
生:一张长方形纸、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均分。
师:象把一张长方形纸*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物体*均分
把一米长的绳子*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计量单位*均分。
把6个小方块、4根绘画笔*均分,我们又可以称之为把一些物体*均分。
概括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分数的意义,请同学们想一下,这个“若干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母,表示*均分的份数)“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子,表示取的份数)
(5)师:接下来我想出几道题来考考大家,你们愿不愿意接受挑战?
把这个文具盒里的所有铅笔*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生:1/2
师:为什么可以用1/2来表示?
师:如果把这盒铅笔*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均分给1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均分给5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2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如果把这盒铅笔*均分给10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10个 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师:现在这个文具盒里有6支铅笔,把它*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
如果我再增加2支铅笔,把8支铅笔*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还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为什么同样是1/2,铅笔的支数不一样?
师:因为一个整体表示的具体数量不同,所以同样是1/2,铅笔的支数不一样。
四、教学分数单位。
师:整灵敏有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分数是否也有计数单位呢?它的计数单位又是怎样规定的?
显示: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五、拓展应用。
说出几个分数让学生回答,后再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
六、教学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你有哪些收获?
七、作业布置。
判断(对的打“√”,错的要“×”)。
(1)一堆苹果分成4份,每份占这堆苹果的14 ( )
(2)把5米长的绳子*均分成7段,每段占全长的57 ( )
(3)14个19 是914 ( )
(4)自然数1和单位“1”相同。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掌握分数单位。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在经历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探求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通过对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探求,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自己发现分数单位。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导入课题
师:把两个苹果*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把一个苹果*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能用整数表示吗?)
小结: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产生了一种新的数,叫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产生及意义。
2、明确目标:
(1)明确分数的产生及意义。
(2)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
3、预期效果
出示1/2,关于分数,你们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分数由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名称。)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
1、任务呈现
利用手中的学具表示分数1/4
(1)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折一折,分一分,涂一涂,表示出1/4.
(2)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1/4表示什么意思。
2、自主学习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展示交流
(1)把一张圆形纸*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圆的1/4.
把一张正方形纸*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正方形的1/4.
把一条线段*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条线段的1/4.
把4个三角*均分成4份,每份是4个三角的1/4.
把8个圆*均分成4份,每份是8个圆的1/4.
(2)像一张圆形纸、一张正方形纸等都是一个物体(板书:一个物体);4个三角、8个圆等是一些物体(板书:一些物体)。一个物体和一些物体都可以看成一个整体。
(3)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 )。
任务二:
1、任务呈现
出示2/3,它表示什么呢?要求每两人一组选择学具,表示2/3.
2、自主学习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展示交流
(1)把3条金鱼看作一个整体,*均分成3份,其中的1份是这个整体的1/3,2份是这个整体的2/3.
(2)把6把牙刷看成一个整体,*均分成3份,其中的2份是这个整体的2/3.
(3)把9朵花看成单位“1” ,*均分成3份,其中的2份是单位“1”的2/3.
师:谁来说说什么叫分数?
把单位“ 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任务三:
1、任务呈现:
(1)出示1/(),这是分数吗?请你把它填一个分母变成几分之一。
(2)每个同学都有12朵花,请你们涂上颜色来表示它的几分之一。
2、自主学习
3、展示交流
(1)把12朵花*均分成2份,涂色的部分是这个整体的1/2.
(2)把12朵花*均分成3份,涂色的部分是这个整体的1/3.
(3)把12朵花*均分成4份,涂色的部分是单位“1”的1/4.
(4)把12朵花*均分成6份,涂色的部分是单位“1”的1/6.
观察这组分数,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2/3的分数单位是1/3.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2、结果反馈
3、反思总结
板书设计:分数的产生及意义
一个物体
单位“1”
一些物体
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3篇扩展阅读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3篇(扩展1)
——《 分数的意义 》教学设计3篇
《 分数的意义 》教学设计1
单元总目标
1、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与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的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经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形成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现实情境与数学知识相结合,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6、培养灵活的思维方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处理问题的能力。
7、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理解单位“1”
2、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3、通过自学理解分数单位的含义
4、能用分数进行简单的表述和交流,提高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5、了解分数的产生
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情境中学习知识,通过自学学习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6、感受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课时目标
同上
教材解读
教材第60页通过两幅插图1、古人度量物体时遇到的困惑,2、两个小朋友*均分一个物体的情境,揭示了分数产生的现实需要:在进行测量和分物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教材61页“举例说明1/4的含义”是想通过学生的实践来理解1、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2、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教材62页“做一做”是对分数意义描述的具体化和巩固,也为紧接着学习分数单位提供具体的实例。结合做一做让学生理解分数单位。
“你知道吗”是对分数的写法的历史的介绍。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初步认识了分数(基本是真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所以说分数的经验学生已经积累的较多,在学习本课时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我认为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应把理解分数的意义,单位“1”,分数单位作为重点,并通过不同类型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掌握所学。在理解分数的意义时重点要放在单位“1”,*均分,*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取几份分子就是几,在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准确表达,如1/4表示把单位“1”*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其中的典型习题:7米长的绳子*均分成9段,每段长( ),每段长( )米,作为重点处理的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均分,单位“1”,分数单位;理解*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取几份分子就是几,在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准确表达。
教学难点
理解*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取几份分子就是几,在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准确表达
教学方法
实践法、讨论法、自学法
教学准备
课件(师),学生学习材料
预习作业
1/4,1/5,5/6,2/7,3/8
读出以上各分数,并说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板块
教师课堂行为(注明时间)
学生课堂行为
完成目标
课前活动:检查预习内容
师课件介绍:分数的演变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学生读出分数,说明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观看课件演示
完成
目标5
一、了解分数的产生
1、课件演示古代人在测量时的方法,遇到的困惑,提出问题:剩下的不足一个单位得不出整数怎么办?
2、课件演示*均分东西的情境:
提出问题:小男孩能分到个石榴,每人*均分到块月饼,包饼干。
3、师小结:在进行测量、分物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如学生说出小数,教师也应肯定学生的想法)
4、教师直接板书课题,指出本课的学习目标:
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
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回答
完成
目标5、6
二、学习分数的意义
1、举例说明1/4的含义(板书1/4)
生演示完过程后,教师引导提问:
每一个图形为什么要分成4份?(引导学生说出分母是4,所以分成4份)(板书分成几份)
课件或学生实物对比,这样分(不*均分)行不行?(引导学生说出必须*均分)(板书*均分)
为什么只涂了1份?(分子是几就涂几份)(涂其他处行吗?)(板书取几份)
(3)师:我们借助一个个图形弄懂了1/4的含义,你还能借助生活中的一些物体弄懂1/4的含义吗?
课件演示:
4根香蕉,一盘面包,12块水果糖
一排书,一把荔枝
两道文字叙述题
师根据学生回答,演示分法
(如学生回答不出,教师相机引导分母是4就*均分成4份,分子是1,就取其中的一份),
(4)如果老师把图形或物体*均分好,你还能找到相应的分数吗?
(第3、4环节在汇报时)应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做的。
2、总结(结合课件)
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三、巩固练习
1、把一个蛋糕( )分成5份,这样的3份就是( )。
2、下面的涂色对吗?
*均分和不*均分的情况
3、把一堆苹果*均分成6份,2份是( )的2/6
4、5厘米长的一条线段,其中1厘米是这条线段的1/5,这条线段是单位1、( )
5、把单位1*均分成9份,7份是( )
6、先判断下图能表示哪个分数,再圈一圈
1/51/21/3
(10个草莓)
7、把一根木料*均分成4段,每段是这根木料的( )
8、把一根7米长的木料*均分成4段,每段是这根木料的( )
9、把一根8米长的木料*均分成4段,每段是这根木料的( )
每段是( )米。
10、一包饼干有12块,*均分给3名同学,每人分得这包饼干的( ),每人分得( )块。
11、把一根9米长的木料等距离锯了10次,每段是这根木料的( )
12、一盒巧克力共有16块,*均分给4名同学,每人分得( )块,每人分得这盒巧克力的( ),每块巧克力是这盒巧克力的( )
四、学习分数单位
2、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64页第8题
学生比较分数单位的大小
师:谁决定分数单位的大小?分母越( )分数单位越( )
五、拓展练习
64页第七题
阴影部分占全图的几分之几
(1)学生利用学习材料表示出1/4
(2)全班交流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做练习十一的1——4题,汇报。
学生做题,汇报想法。
1、学生自读分数单位的定义
学生做题
完成
目标246
完成
目标1
完成
目标124
完成
目标3
完成
目标16
板书设计
*均分分子是几就取几份
分母是几就*均分成几份
作业设计
(分层作业)
《 分数的意义 》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77-78页,完成做一做和练习十八的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和它的读写法
2、知道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会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
3、通过搜集学习材料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百分数的意义及读写法
教学难点:
分数与百分数的意义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具准备:
课前查阅百分数的资料
小黑板或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回答:(1)7米是10米的几分之几?
(2)51千克是100千克的几分之几?
2.说出下面各个分数的意义,并指出哪个分数表示具体数量,哪个分数表示倍比关系。
(1)一张桌子的高度是 米。
(2)一张桌子的高度是长度的 。
(引导学生说出: 米表示0.81米,是一具体的数量; 表示把长度*均分成100份,桌子高度占81份,表示倍比的关系。)
二、新授课
1.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会经常看到或听到这样一些数:(出示投影或小黑板)
期末考试,全班同学的及格率为100%,优秀率超过了50%;体检的结果显示,我校的近视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64%……像100%、50%、64%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及其读写法。
2、同学们能举出几个百分数的例子吗?说说在生活中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到百分数?
3、举例说说百分数表示什么,并归纳出百分数的意义。
小结: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提问:百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什么关系?(倍数关系。)应不应该有单位名称?
4、讨论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及区别: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
5、教学百分数的写法: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如:
百分之九十 写作:90%;
百分之六十四 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 写作:108.5%。
(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
6、教学百分数的读法:百分数的读法和分数的读法大体相同,也是先读分母,后读分子
三、巩固练习
1.第105页“做一做”,
2.第106页第1,2题,
3.(课件)判断:
(1)分母是100的分数叫做百分数。(2) 千米可以写成27%千米。
(3)百分数的分母一定是100。
(4)五(2)班45人,体育全部达标,达标率100%。
4.填空:(1)一本书看了40%,表示( )占( )的40%。
如果书是100页,看了( )页;书是 200页,看了( )页。
(2)一条公路,修了25%,还剩 ( )%没修。
(3)火车速度比汽车快25%,火车的速度是汽车的( )%。
5.一个工厂十月份的产值相当于九月份的百分之一百零八,写出这个百分数。十月份的产值比九月份的多了还是少了?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百分数的意义、读法和写法。)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的教学设计是首先进行复习,巩固分数的意义;第二、联系生活实际引出百分数;第三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区别分数与百分数的意义与不同点;最后教学百分数的读写。四个层次,思路清晰,教学层次明显。其中,我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上,并及时与分数做了比较,教学结构较为严谨。在练习设计上我也注重了层次性和实用性。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来看,这节课的效果比较好!
《 分数的意义 》教学设计3
一、今天老师有幸和大家一起学习,你们欢迎我吗?欢迎的话举手表示,感到很高兴,既然欢迎,你在上课时怎样表现?
二、引入
常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绿树芳草,将我们的家乡装点得秀丽多姿,近几年市*投入更多资金,要把常州建设为美丽的园林城市。消息一传出,许多植树公司纷纷表示愿意承担此项工程。
提问:你觉得市*在选择公司时会考虑哪些因素呢?
学生回答:如实力、服务质量、完成工期、诚信度、公司规模等。
三、自主探究
1、初读信息,形成认知矛盾
经过调查,市*发现有三家公司在资金、工期、诚信度等方面的条件旗鼓相当,所以派人去他们以前的工程现场进行了实施调查,采集回了以下信息:
(课件呈现)
甲公司负责的1号路段中,现在成活树苗有24棵。
乙公司负责的2号路段中,现在成活树苗有19棵。
丙公司负责的3号路段中,现在成活树苗有47棵。
看着这组信息,你会选择哪个植树公司呢?让学生展开讨论。
引出:只了解成活的棵树这一个数量还不行,还需要知道树苗的总棵树是多少。(板书:成活棵树 总棵树)
2、查阅资料,同学们需要的数据找到了。
甲公司负责的1号路段中,共种树苗25棵,现在成活树苗有24棵。
乙公司负责的2号路段中,共种树苗20棵,现在成活树苗有19棵。
丙公司负责的3号路段中,共种树苗50棵,现在成活树苗有47棵。
提问:现在,你会建议市*选择哪个公司呢?(小组讨论,并请一个代言人作好发言准备)交流发布。
板书:成活棵树是总棵数的几分之几?怎样比较可以快一些?(通分)
现在同学们很快可以做出判段选哪个公司比较好。黑板上改一下,成活棵树是总棵数的百分之几?引出:百分数
%→这个符号叫百分号。
甲:24÷25=24/25=96/100=96%
乙:19÷20=19/20=95/100=95%
丙:47÷50=47/50=94/100=94%
我们还可以写成这样:96%让学生上黑板写下面两个,其余同学写在自己的本子上。
提问: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96%95%94%表示什么意思?
交流信息,进一步体会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小组交流一下收集到的信息。进一步体会百分数的意义。
3、小结归纳
了解这么多的百分数,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做百分数?
①阅读课本: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不同?
(形式、意义、作用、书写方法都存在不同的地方)
四、应用提高
1、下面哪几个分数可以写成百分数,哪几个不能?
(1)一堆煤97/100吨,运走它的75/100
(2)23/100米相当于46/100米的50/100
小结:数量不能写成百分数,分率可以写成百分数。
2、(课件呈现)
出示肯得基图片,你爱吃吗?猜一猜我们班爱吃人占全班的百分之几,看一段小资料,说说你的想法。引出洋快餐营业额比中式快餐多了百分之几?
(课件呈现)
2004年雅典奥运会,*健儿取得了32枚金牌的优异成绩,夺
得令全世界瞩目的成绩。人们纷纷认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是*体育健儿再创辉煌的时刻。*奥委会在北京投入了1800亿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进行快速交通网络、环境整治、生活设施改造与信息化建设。各项投资比例如图:
游戏:石头、剪刀、布让学生收集信息,计算百分数。
五、小结收获,自我反思
这节课快结束了,老师对同学们的表现是100%的满意,老师想了解一下你的学习情绪如何?特别是愉快、紧张和遗憾这三种情绪。你能用百分数来告诉大家这节课的各部分学习情绪所占的比率吗?
愉快()%
紧张()%
遗憾()%
学了今天这节课,你想用百分数干些什么?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3篇(扩展2)
——五年级数学《分数产生和意义》说课稿3篇
五年级数学《分数产生和意义》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经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部分内容,将会对后续建构真分数、假分数等概念以及学习分数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分数应用题等内容奠定坚定的基础。
二、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学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问、说、讲、做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力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我能行”。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分数的发展史(2)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3)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2、能力目标:
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通过同学间的合作,进而促进学生的倾听、质疑等优秀学习习惯的养成。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2)、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的概念。、
四、说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我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法,即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拓展运用。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五、说学法指导
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教师为学生准备了自探提示,让学生根据自探提示1引导学生自学分数的意义,并用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表示1/4。然后观察、比较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达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学生在通过动手操作、比较之后归纳出了单位“1”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由于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产生的分数也不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概括出: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通过自探提示2引导学生理解分数单位,自然数的基本单位是1,分数也有单位,分母不同,分数单位就不同,让学生总结出什么叫分数单位。3、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题,学完本节课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让学生真正学会本节课。
六、教学流程:
(一)展示资料,了解分数的产生对学习分数的兴趣,感受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请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作单位,测量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在古代,人们已经遇到这样的问题,请看第60页上面的插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请看第60页下面的插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调动了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对分数有了初步再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积极传播了数学文化。
(二)动手操作,理解分数
1、动手操作,感知意义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你把谁看作了一个整体,你是怎样分的,表示这样的一份是几分之几?2份呢?3份呢?学生操作、汇报交流展示的是学生把不同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所理解的分数。(课件)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用分数来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2、深化整体,总结意义
在上一环节成功教学之后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把,分别看作了一个整体。”从而再一次揭示了一个整体,通过直观演示、使学生明确单位“1”可以是一个圆、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由此拓展“我们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学生自由回答,有的可能会说“我把全班学生看作一个整体,把一堆苹果看作一个整体,把全校师生看作一个整体,把整个地球看作一个整体等等,从而深刻体验了一个整体的含义,进而引出单位“1”。最后借助设疑自探,逐步总结出分数的意义,即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进而揭示课题,完成板书。
(三)媒体演示,揭示产生课件其内容就是分数的产生过程,其目的就是创造一种宽松、愉悦的氛围感受数学文化。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引导、点拨,学生是在一种自主、自动的时间和空间中,通过自己的思考,达到学习目标的。实现了先进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融合。
(四)拓展提高
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达到训练和提高的目的。为了能使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我设计下列练习: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以上是基本练习题,目的是: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思考题,此题设计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五)、全课小结,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关于分数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哪!同学们课下继续去学习、去探究吧!”教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了下节课。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3篇(扩展3)
——分数的意义的教学设计3篇
分数的意义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产生,让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是一个物体,许多物体也可以看成单位“1”。
2、学生能掌握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分数。
3、能用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4、学生能知道某一个量是整体的几分之几。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母,分子及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的意义。
二、揭示目标:这节课的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习目标),这个目标能当堂达到吗?:
三、自学指导:请同学们打开书第45-46页,认真看课本内容边看书,并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情况下用分数表示。
2、分数四分之一表示什么
3、什么叫单位“1”
4、什么是分数单位?
5、分钟后比一比,谁自学最认真,谁能做对检测题。
四、先学
(一)看书(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的自学。
(二)检测(做一做):
1、完成课本46页做一做,指明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练习本上。(要求字写的大小适中,字体端正。)
2、教师巡视发现错例,准备二次备课。
五、后教
(一)更正:
观察黑板上的题,发现错误的进行更正。(不同颜色的粉笔)
1、看做一做的第1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2、看做一做的第2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3、看做一做的第3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4、看做一做的第4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通过刚才的解答,我们可以看出,(总结)一堆糖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可以把这个整体*均分成若干数,所以分数单位也不相同。(学生一分钟时间记忆)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意义,知道了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可以看作单位1,把这个整体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学生记忆并板书)
七、当堂训练
1、课本63面练习十一第1、2、3题。(必做题)
2、有三个小盒里面装有小棒,我从第一个小盒中拿出一根小棒,这一根小棒是这个整体的五分之一,我从第一个小盒中拿出二根小棒,这二根小棒是这个整体的五分之一,我从第一个小盒中拿出三根小棒,这三根小棒是这个整体的五分之一。你能猜出每个盒子里面原来有几根小棒吗?那你能不能说一说这三个五分之一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思考题)
八、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可以看作单位1,把这个整体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分数的意义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
2、认识分数单位,感受到单位的价值。
3、体会到数学好玩,进一步喜欢数学。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调节气氛
二、简单提问,找准学生知识起点
师:这儿有一个关于分数的问题,一起来看看,说是猪八戒吃西瓜,他把一个西瓜*均分成4份,吃了3份,怎么用分数表示猪八戒吃的西瓜?
生:
师:能说说是怎么想的吗?
生:*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就是
师:那么,还有这样一个问题:孙悟空拔出一根毫毛,变成6只猴子,3只公的,3只母的,你想到了什么分数?
生:
师:说说怎么想的?这个分数表示什么?
生:表示公猴或母猴占猴子总数的六分之三
师:还想到了什么分数?
生:
师:说说是怎么想的。
……
三、探究新知
(一)大头儿子的难题----引出单位
(课件播放动画片:小头爸爸出去买沙发套,到了商店发现忘了测量沙发的长度,于是打电话让大头儿子测量一下,可是家中没有尺子)
师:这可怎么办?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可以找个东西代替尺子测量。
师:一起来看看大头儿子是怎么解决的。
(课件继续播放故事:大头儿子想起可以找个东西代替尺子测量,于是他问爸爸戴领带了没有,爸爸回答戴了,于是他从家中找出一条爸爸的领带进行测量,他先将领带对折,发现不行,再对折,还是不行,又对折了一次,折出这很后放在沙发前)
师:你知道大头儿子将领带*均分成了几份吗?
生:8份。
师:那你知道沙发的长度了吗?
生:知道。
师:请大家独立把答案写在作业本上。
(指名交流结果)
生:
师:为什么是?
生:大头儿子把领带*均分成了8份,一份就是,沙发的长度占其中的7份,也就是有7个,所以表示为
师:爸爸叫大头儿子测量沙发长度,为什么大头儿子首先想得到的是找尺子
生:因为尺子有单位,比较容易看出长度
师:那大头儿子没有尺子上的单位,又怎么测量出了沙发长度的呢?
生:将领带*均分成8份,就有了这个单位,然后数数有几个这样的单位就可以了。
师:原来分数就是这样产生的",今天我们就进一步来认识分数。
(板书课题)
师:分数的再认识究竟是认识什么?你对分数有哪些问题?
生1:分数是什么?
生2:为什么要认识分数?
生3:怎么确定一个分数?
师: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认识分数。
师:大头儿子在测量沙发长度是产生了这个分数,那这个分数是怎么产生的?
生:先把领带*均分成8分,这样就有了八分之一这个分数单位,然后再数数有几个这样的单位就行了。
师:也就是说,首先要创造一个单位,这在测量中很重要,那么如果要量一个教室的长要用什么单位?
生:米。
师:量一枝铅笔的长用什么做单位?
生:厘米。
师:为什么你会做这样的选择?
生:因为测量较长的物体就会选择较大的长度单位,测量较短的物体就选择较短的单位
师:正是这样,不光是测量长度,测量面子、重量等都是这样的。也就是说不同的尺子就是单位不同。大头儿子用领带来测量沙发的长度,他创造了一把尺子,其实就是创造了一个新的单位。
师:一起来看一组分数,你知道他的单位吗?
(出示一组分数,指名说出分数单位,教室板书)
师:观察一下这些分数单位,你发现了什么?
生1:所有的分数单位分子都是1。
生2:分数单位与原分数比较,分母不变,分子都变成了1。
师:是的,像这样分子是1的分数又叫分数单位。你知道为什么大头儿子在测量沙发时要创造八分之一这个单位,而不是创造二分之一、四分之一这样的分数单位呢?
生1:因为只有创造八分之一这个单位才好数。
生2:如果是二分之一、四分之一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数不出有几个这样的整单位。
师:原来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单位呀!
师:古埃及人在进行分数运算时,只使用分子是1的分数,因此这种分数也叫做埃及分数。埃及分数,曾经是一个被人瞧不起的,古老的课题,但它隐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许多新奇的迷等待着人们去揭开。
(二)大臣们的难题-----规定单位
(课件演示动画过程,古代君臣一行几人正在花园中赏景,皇帝一时心血来潮,询问大臣们眼前的池塘中有几桶水,并限时回答否则重罚,这下可忙坏了大臣们,大家七手八脚的拿桶来测量,可怎么也搞不清楚,这时旁边的一个小孩哈哈大笑说:这么简单的问题还要这样大动干戈吗?我知道)
分数的意义的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特别是理解单位“1”、分子、分母的意义,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
2、培养学生动手操能力和概括能力。
3、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主动参与,在操作体验中,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正确认识单位“1”。
教学难点:单位“1”概念的建立。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图片,电子白板。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 自学、带着问题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复习导入
1、提问:
(1)把2个苹果*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的几个??
(2)把1个苹果*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的几个?(每人分得这个苹果的 2/ 1)?
活动二:
1、关于分数,你知道了分数哪些知识?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呢?能说出几个简单的分数吗?
2、关于分数,你还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为建立单位“1”打下基础。
活动三:
探究单位“1”是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的分数
初步得出: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我们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活动四:探究单位“1”是许多物体的一个整体。
引导学生说出:原来是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看作一个整体,现在是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
练习:举例,然后说出各个例子中的单位“1”。
设计意图:把单位“1”从一个物体过渡到一个整体,初步建立单位“1”概念。
小结:单位“1”可以指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指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能说说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看作单位“1”?
设计意图:进一步认识单位“1”,使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可以是一个物体,许多物体也可以看成单位“1”。为充分理解分数的意义基础。
练习
活动五:归纳分数的意义
⑴我们学到这里大家能说说什么叫做分数?(同学试着说说)
⑵读读书上是怎么说的?
⑶课件出示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再读一遍。
(五)总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什么?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3篇(扩展4)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说课稿5篇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说课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本课是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学段“数与代数”中的学习内容,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在此之前,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初步认识》,已经对小数有初步的了解,并且已经学习了长度、货币之间的换算;另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购物、量身高等现实活动,已经积累了大量关于小数的感性认识。因此,教材在编写时特意以学生熟悉的计量单位为媒介,让学生通过动手测量来帮助建构新知。另一方面,由于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要涉及十进分数。但是学生并没有系统学习分数的知识,理解分数的十进关系有相当的困难。所以教材在编排时,除了借助计量单位的十进关系(如长度单位)来帮助学生理解外,在练习中也安排了很多根据十进制计量单位理解小数的实际意义的练习。如教科书第55页第4题“用手势比划下面的长度”,第57页第10题“说一说下面小数的实际含义”等。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探究交流、练习巩固,理解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其进率,为后续学习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小数的四则运算以及百分数奠定基础,并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小数在生活中广泛应用。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已有水*和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产生及意义,并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其进率;
2、通过探究交流,形成归纳类推的数学思维能力;
3、在探究活动中,感受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懂得利用小数解决生活问题。
这样的目标设计立足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不仅注重对知识目标的实现,更融入了对数学思想的渗透、对学生情感的陶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提升他们的思维水*和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
由于教材淡化了十进分数为什么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用小数来表示的道理,只是着重借助分数帮助学生学习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的计数单位。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小数的产生及意义;体会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其进率。而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仍处于从具体向抽象过渡的阶段,而小数的产生和进率又是比较抽象的内容,因此我将教学难点定为: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其进率。
三、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将主要采用情境法和探究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首先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导入,提出一个任务型的问题,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一个与课本不一样的测量探究活动,辅之以教师的引导,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将新知内化。
四、教学过程
1、情境激趣,温习小数旧知
在这里我设计了一个关于小数点的故事,故事的主要情节是这样的:自然数村的村长阿3在跑步的时候,被一个黑色的小东西绊倒了,于是两人结缘,这个黑色的小东西告诉阿3它叫小数点,可是阿3并不认识它。这个时候,我会稍微停顿一下,提问学生:“阿3不认识小数点,可是同学们你们认识吗?”然后慢慢地引导学生回忆他们在三年级时学习的关于小数的知识。回忆完相关知识后,再回到故事情境中来,经过相互认识,小数点为自然数村的人变魔术,在0和1的配合之下,瞬间他们就变成了比大家都矮一截的0.1,也就是小数。大家都惊呆了,小数点得意地说:“我的魔术不仅精彩,而且还有实用价值呢!你们知道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吗?”。在学生的疑惑与议论中,我引出今天的课题“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板书),并鼓励学生在学习之后,看看哪位同学能帮助阿3解决这个问题。
这样的设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奥苏贝尔先行组织者的理论,又在故事中渗透了小数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2、探究交流,感受小数产生
为了让学生初步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我会首先让学生回想一下,我们的周围有哪些小数,学生可能会说“在超市买东西的时候,有的商品的价格是用小数表示的”等等,回应完学生们的回答后,我会出示一些图片,如人的身高、体重、视力,商品的价格等等,引导学生感受小数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存在。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小数的产生,契合本节课的内容,我会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测量他们课桌的长度,并发给每个小组事先准备好的长度分别是1米、1分米的无刻度米尺和10厘米的有刻度尺子各一条,要求他们只能用这三种尺子来测量。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我会到学生当中巡视并指导,提高他们的效率。在学生讨论之后,我会让每个小组请代表展示他们的测量方法和结果并记录在黑板上面(板书),对于他们的每一种做法我都会给予肯定、表扬或者补充、鼓励。之后再要求他们将本小组的结果全部转化成用厘米来表示(板书)。比如某个小组测量的结果是7分米5厘米,那么转化成用厘米作单位的表示之后就是75厘米,然后再将用厘米作单位的结果转化成用米作单位的结果,于是黑板上面就出现了小数,然后我会引导学生来总结小数的意义,我会这样引导:“同学们,刚才我们小组合作完成了什么任务?”(测量课桌长度)“这些是我们得到的测量结果,如果用米来做单位,就出现了什么数?”(小数)“对了,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只能用小数来表示,于是就产生了小数。”
通过电脑展示图片,学生动手操作和教师适时引导,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理解小数的产生过程及其意义所在,而且感受了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教师引导,探究小数意义
为了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我们进入到第三个环节——提炼难点。在这个环节,我会带着同学回到刚才探究的过程,重点强调将分米、厘米等单位转化成米的过程。我会这样做:“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1米等于多少分米?多少厘米?多少毫米?(板书: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那么当我们将1米分成10份时,每份的长度时多少分米?”(1分米)“也就是米,用小数来表示就是0.1米,那我如果取其中的3份是多少分米?”(3分米)“也就是多少米?”(米)“用小数表示呢?”(0.3米)“如果取7份呢?”这样逐渐放开,最后完全让学生自己来总结,而我则会不断的鼓励、表扬他们(将结果记录在黑板上面)。然后通过黑板的展示提问学生:“现在我们看到了小数可以表示什么数?”(分数)通过引导让学生知道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等这样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最后,我会圈出0.1、0.01、0.001,告诉学生像这样的小数叫做小数的计数单位,然后让学生思考一下以前学过的整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比如1、10等,并请几位学生来说一下,之后让学生思考这些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学生回答之后再让他们思考小数的几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应该是多少并请同学回答,如果有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我则会表扬并总结,如果没有学生说出正确答案,我会引导他们说出正确答案并总结,在总结过程中我会重点强调“相邻”两个字,因为不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就不是10了,比如0.1和0.001之间的进率就是100。
通过学生的认真观察、动脑思考和动口归纳,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理解难点,提前注意容易出错的问题,同时培养了他们归纳类推的数学思想。
4、巩固提升,了解小数历史
突破了重、难点问题,就进入到第四个环节,通过各种有趣的习题来巩固知识点。为了体现“游戏教学”的理念,我们设计了三个趣味练习。第一个是“找朋友”,通过flash课件,让学生动手将图片与分数、小数正确地匹配起来。第二个是“抛花球”,通过随机抛花球的方法,请每个小组接到花球的同学按照规定的单位,先用分数来表示这些长度,再转化成小数。第三个是“抽卡片”,请每个小组的一名同学随机抽取1张卡片,然后回答上面的问题,卡片上面的问题可能是文字描述型的,可能是计算型的,也可能是画图等,综合性比较强。在以上三个小游戏中,每个游戏我都会让小组中不同的同学来作答,尽量让大多数的同学都参与进来,而且我会对各个小组的表现给与评价(将不同图案的卡片贴在各个小组的前面)。巩固之后,回到情境中,帮助阿3村长解决问题并让学生总结今天的收获。最后我会进行拓展,向学生讲述在*小数的产生历史。
趣味游戏体现了学中玩、玩中学的思想,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小数历史的介绍弘扬了*文化,体现了数学课堂的德育功能。
整节课通过故事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测量课桌的探究活动,使学生感知并理解小数的产生及其意义,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与生活的理念。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归纳并抽象出概念,最后通过趣味习题巩固新知,提升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我的板书设计是这样的,通过突出重点和难点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通过小组成果的展示以及评价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励他们不断进步。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说课稿2
一、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方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之上,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更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说教材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四单元中“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一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也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以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遵循以上教学理念,因此我在制定本课时教学目标时注意联系生活,尽量联系学生身边的事物,充分利用有效资源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自身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制定以下目标:
1、通过教具演示和联系实际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小数的基础上知道小数的产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小数是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并有着广泛的应用,认识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教学难点是小数的意义的探究过程。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使学生深刻理解把一个整体*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10、100、1000……的分数来表示,这些分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写作小说分别是0.1、0.01、0.001……通过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中解决0.1里面有几个0.01;0.01里面有几个0.001,让学生深刻体会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这节内容选择的教学方法为尝试法、讲授法、练习法等,选择的依据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的情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
五、说教学流程: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的教学设计包含有四个环节的内容:
第一个环节是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通过让学生先估测再测量2米长的红丝带和60厘米长的绿丝带、量数学课本的长的估一估、量一量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教师让学生用米作单位说出它们的长度时,学生心理产生了矛盾,因为有些测量结果不够1米,无法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教师引出不够1米的部分如果用米作单位,需要用其它数来表示,由此引出“小数”。学生通过测量亲自体验了小数产生的.必要性,从而喜欢上小数,对什么是小数产生了神秘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第二个环节探究小数的意义。
小数的意义是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小学生理解起来比较难。新课程理念下的概念教学应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方式,防止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积极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与研究实现师生互动、共同研究探讨的方法,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体验、去思考,构建数学概念。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引导学生在测量、观察等操作的基础上,从直观的1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让学生用米为单位分别用整数、分数、小数来表示,从而过渡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的形成。学生始终参与到概念的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归纳、分析和综合最后抽象出小数的意义。
第三个环节是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当学生成功解决一个问题后趁热打铁,将它拓展变化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给生活中的小数分类。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而是通过闯智慧关的游戏方式让学生从解决问题中发现、归纳出来。我认为这样能促使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探索,以练习的形式探索出小数的计数单位、以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意识。
第四个环节是师生进行全课小结。
教师问:“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来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加以梳理总结,最后教师出示大发明家爱迪生的一句格言:天才=1/100的灵感+99/100的勤奋,让学生用小数把等式中的分数表示出来,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教师:“这是大发明家爱迪生用加法描述的一句格言,你明白其中的道理吗?”从而让学生明白:人必须勤奋才能有所成就!祝同学们都能成为天才!人才!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说课稿3
一、说教材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四单元中“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一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也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以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遵循以上教学理念,因此我在制定本课时教学目标时注意联系生活,尽量联系学生身边的事物,充分利用有效资源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自身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制定以下目标:
1、通过教具演示和联系实际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小数的基础上知道小数的产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小数是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并有着广泛的应用,认识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教学难点是小数的意义的探究过程。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使学生深刻理解把一个整体*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10、100、1000……的分数来表示,这些分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写作小数分别是0.1、0.01、0.001……通过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中解决0.1里面有几个0.01;0.01里面有几个0.001,让学生深刻体会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这节内容选择的教学方法为尝试法、讲授法、练习法等,选择的依据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的情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的教学设计包含有四个环节的内容:
第一个环节是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让学生先估测再测量2米长的红色彩带和90厘米长的绿色彩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我让学生用米作单位说出它们的长度时,学生心理产生了矛盾,因为有些测量结果不够1米,无法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教师引出不够1米的部分如果用米作单位,需要用其它数来表示,由此引出“小数”。学生通过测量亲自体验了小数产生的必要性,从而喜欢上小数,对什么是小数产生了神秘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第二个环节探究小数的意义。
小数的意义是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小学生理解起来比较难。新课程理念下的概念教学应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方式,防止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积极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与研究实现师生互动、共同研究探讨的方法,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体验、去思考,构建数学概念。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引导学生在测量、观察等操作的基础上,从直观的1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让学生用米为单位分别用整数、分数、小数来表示,从而过渡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的形成。学生始终参与到概念的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归纳、分析和综合最后抽象出小数的意义。
第三个环节是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当学生成功解决一个问题后趁热打铁,将它拓展变化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教材51页的做一做。我在教学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时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而是通过闯智慧关的方式让学生从解决问题中发现、归纳出来。我认为这样能促使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探索,以练习的形式探索出小数的计数单位、以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意识。
第四个环节是师生进行全课小结。
我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学生谈本节收获。”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说课稿4
一、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方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之上,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更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说教材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四单元中“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一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也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以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遵循以上教学理念,因此我在制定本课时教学目标时注意联系生活,尽量联系学生身边的事物,充分利用有效资源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自身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制定以下目标:
1、通过教具演示和联系实际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小数的基础上知道小数的产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小数是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并有着广泛的应用,认识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教学难点是小数的意义的探究过程。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使学生深刻理解把一个整体*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10、100、1000……的分数来表示,这些分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写作小说分别是0.1、0.01、0.001……通过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中解决0.1里面有几个0.01;0.01里面有几个0.001,让学生深刻体会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这节内容选择的教学方法为尝试法、讲授法、练习法等,选择的依据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的情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
五、说教学流程: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的教学设计包含有四个环节的内容:
第一个环节是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通过让学生先估测再测量2米长的红丝带和60厘米长的绿丝带、量数学课本的长的估一估、量一量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教师让学生用米作单位说出它们的长度时,学生心理产生了矛盾,因为有些测量结果不够1米,无法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教师引出不够1米的部分如果用米作单位,需要用其它数来表示,由此引出“小数”。学生通过测量亲自体验了小数产生的必要性,从而喜欢上小数,对什么是小数产生了神秘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第二个环节探究小数的意义。
小数的意义是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小学生理解起来比较难。新课程理念下的概念教学应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方式,防止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积极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与研究实现师生互动、共同研究探讨的方法,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体验、去思考,构建数学概念。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引导学生在测量、观察等操作的基础上,从直观的1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让学生用米为单位分别用整数、分数、小数来表示,从而过渡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的形成。学生始终参与到概念的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归纳、分析和综合最后抽象出小数的意义。
第三个环节是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当学生成功解决一个问题后趁热打铁,将它拓展变化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给生活中的小数分类。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而是通过闯智慧关的游戏方式让学生从解决问题中发现、归纳出来。我认为这样能促使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探索,以练习的形式探索出小数的计数单位、以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意识。
第四个环节是师生进行全课小结。
教师问:“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来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加以梳理总结,最后教师出示大发明家爱迪生的一句格言:天才=1/100的灵感+99/100的勤奋,让学生用小数把等式中的分数表示出来,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教师:“这是大发明家爱迪生用加法描述的一句格言,你明白其中的道理吗?”从而让学生明白:人必须勤奋才能有所成就!祝同学们都能成为天才!人才!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说课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本课是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学段“数与代数”中的学习内容,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在此之前,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初步认识》,已经对小数有初步的了解,并且已经学习了长度、货币之间的换算;另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购物、量身高等现实活动,已经积累了大量关于小数的感性认识。因此,教材在编写时特意以学生熟悉的计量单位为媒介,让学生通过动手测量来帮助建构新知。另一方面,由于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要涉及十进分数。但是学生并没有系统学习分数的知识,理解分数的十进关系有相当的困难。所以教材在编排时,除了借助计量单位的十进关系(如长度单位)来帮助学生理解外,在练习中也安排了很多根据十进制计量单位理解小数的实际意义的练习。如教科书第55页第4题“用手势比划下面的长度”,第57页第10题“说一说下面小数的实际含义”等。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探究交流、练习巩固,理解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其进率,为后续学习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小数的四则运算以及百分数奠定基础,并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小数在生活中广泛应用。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已有水*和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产生及意义,并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其进率;
2、通过探究交流,形成归纳类推的数学思维能力;
3、在探究活动中,感受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懂得利用小数解决生活问题。
这样的目标设计立足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不仅注重对知识目标的实现,更融入了对数学思想的渗透、对学生情感的陶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提升他们的思维水*和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
由于教材淡化了十进分数为什么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用小数来表示的道理,只是着重借助分数帮助学生学习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的计数单位。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小数的产生及意义;体会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其进率。而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仍处于从具体向抽象过渡的阶段,而小数的产生和进率又是比较抽象的内容,因此我将教学难点定为: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其进率。
三、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将主要采用情境法和探究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首先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导入,提出一个任务型的问题,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一个与课本不一样的测量探究活动,辅之以教师的引导,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将新知内化。
四、教学过程
1、情境激趣,温习小数旧知
在这里我设计了一个关于小数点的故事,故事的主要情节是这样的:自然数村的村长阿3在跑步的`时候,被一个黑色的小东西绊倒了,于是两人结缘,这个黑色的小东西告诉阿3它叫小数点,可是阿3并不认识它。这个时候,我会稍微停顿一下,提问学生:“阿3不认识小数点,可是同学们你们认识吗?”然后慢慢地引导学生回忆他们在三年级时学习的关于小数的知识。回忆完相关知识后,再回到故事情境中来,经过相互认识,小数点为自然数村的人变魔术,在0和1的配合之下,瞬间他们就变成了比大家都矮一截的0.1,也就是小数。大家都惊呆了,小数点得意地说:“我的魔术不仅精彩,而且还有实用价值呢!你们知道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吗?”。在学生的疑惑与议论中,我引出今天的课题“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板书),并鼓励学生在学习之后,看看哪位同学能帮助阿3解决这个问题。
这样的设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奥苏贝尔先行组织者的理论,又在故事中渗透了小数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2、探究交流,感受小数产生
为了让学生初步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我会首先让学生回想一下,我们的周围有哪些小数,学生可能会说“在超市买东西的时候,有的商品的价格是用小数表示的”等等,回应完学生们的回答后,我会出示一些图片,如人的身高、体重、视力,商品的价格等等,引导学生感受小数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存在。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小数的产生,契合本节课的内容,我会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测量他们课桌的长度,并发给每个小组事先准备好的长度分别是1米、1分米的无刻度米尺和10厘米的有刻度尺子各一条,要求他们只能用这三种尺子来测量。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我会到学生当中巡视并指导,提高他们的效率。在学生讨论之后,我会让每个小组请代表展示他们的测量方法和结果并记录在黑板上面(板书),对于他们的每一种做法我都会给予肯定、表扬或者补充、鼓励。之后再要求他们将本小组的结果全部转化成用厘米来表示(板书)。比如某个小组测量的结果是7分米5厘米,那么转化成用厘米作单位的表示之后就是75厘米,然后再将用厘米作单位的结果转化成用米作单位的结果,于是黑板上面就出现了小数,然后我会引导学生来总结小数的意义,我会这样引导:“同学们,刚才我们小组合作完成了什么任务?”(测量课桌长度)“这些是我们得到的测量结果,如果用米来做单位,就出现了什么数?”(小数)“对了,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只能用小数来表示,于是就产生了小数。”
通过电脑展示图片,学生动手操作和教师适时引导,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理解小数的产生过程及其意义所在,而且感受了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教师引导,探究小数意义
为了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我们进入到第三个环节——提炼难点。在这个环节,我会带着同学回到刚才探究的过程,重点强调将分米、厘米等单位转化成米的过程。我会这样做:“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1米等于多少分米?多少厘米?多少毫米?(板书: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那么当我们将1米分成10份时,每份的长度时多少分米?”(1分米)“也就是米,用小数来表示就是0.1米,那我如果取其中的3份是多少分米?”(3分米)“也就是多少米?”(米)“用小数表示呢?”(0.3米)“如果取7份呢?”这样逐渐放开,最后完全让学生自己来总结,而我则会不断的鼓励、表扬他们(将结果记录在黑板上面)。然后通过黑板的展示提问学生:“现在我们看到了小数可以表示什么数?”(分数)通过引导让学生知道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等这样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最后,我会圈出0.1、0.01、0.001,告诉学生像这样的小数叫做小数的计数单位,然后让学生思考一下以前学过的整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比如1、10等,并请几位学生来说一下,之后让学生思考这些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学生回答之后再让他们思考小数的几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应该是多少并请同学回答,如果有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我则会表扬并总结,如果没有学生说出正确答案,我会引导他们说出正确答案并总结,在总结过程中我会重点强调“相邻”两个字,因为不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就不是10了,比如0.1和0.001之间的进率就是100。
通过学生的认真观察、动脑思考和动口归纳,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理解难点,提前注意容易出错的问题,同时培养了他们归纳类推的数学思想。
4、巩固提升,了解小数历史
突破了重、难点问题,就进入到第四个环节,通过各种有趣的习题来巩固知识点。为了体现“游戏教学”的理念,我们设计了三个趣味练习。第一个是“找朋友”,通过flash课件,让学生动手将图片与分数、小数正确地匹配起来。第二个是“抛花球”,通过随机抛花球的方法,请每个小组接到花球的同学按照规定的单位,先用分数来表示这些长度,再转化成小数。第三个是“抽卡片”,请每个小组的一名同学随机抽取1张卡片,然后回答上面的问题,卡片上面的问题可能是文字描述型的,可能是计算型的,也可能是画图等,综合性比较强。在以上三个小游戏中,每个游戏我都会让小组中不同的同学来作答,尽量让大多数的同学都参与进来,而且我会对各个小组的表现给与评价(将不同图案的卡片贴在各个小组的前面)。巩固之后,回到情境中,帮助阿3村长解决问题并让学生总结今天的收获。最后我会进行拓展,向学生讲述在*小数的产生历史。
趣味游戏体现了学中玩、玩中学的思想,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小数历史的介绍弘扬了*文化,体现了数学课堂的德育功能。
整节课通过故事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测量课桌的探究活动,使学生感知并理解小数的产生及其意义,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与生活的理念。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归纳并抽象出概念,最后通过趣味习题巩固新知,提升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我的板书设计是这样的,通过突出重点和难点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通过小组成果的展示以及评价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励他们不断进步。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3篇(扩展5)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教学设计3篇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流利的读写百分数,体会百分数在实际运用中的广泛性。
2、能在具体环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类、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正确流利地读、写百分数。
教学准备:
准备若干写有百分数的商品标签、报刊或杂志。
教学过程:
一、教学百分数的意义
1、出示课本插图,让学生找出里面的百分数。
(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百分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2、观察并读出自己带来的商品标签上的百分数。
(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生活中百分数应用广泛。)
3、给出定义:像(板书)18%、50%、64.2%……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板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4、提出问题:你能说出插图上的百分数的具体意义吗?如:“这批产品的合格率是98%”的具体意义是:(板书)这批产品中合格产品占这批产品的。
(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生活中人们为什么喜欢用百分数?)
5、让学生模仿说出其他百分数的意义,及时给予鼓励。
6、归纳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二、教学百分数的读、写。
1、指导百分数的写
强调指出:要先写分子,再写分母。
2、让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同学互查,举手汇报,集体订正。
3、指导读百分数。
4、让学生读出“做一做”的第2题,集体订正,及时鼓励。
三、知识拓展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八的第2题。举手汇报,集体订正。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八的第3题。举手汇报,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举手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五、课外作业
学生课外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及练习十八的第1题。
六、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意义
18%50%64.2%百分数合格率98%表示合格产品数是产品总数的。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百分数又叫做百分率和百分比。)
课后反思:本堂课创设了具体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了百分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了解到了应用百分数的作用、好处,学生参与度高,也很积极。学生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百分数,教学目标完成较好。但是,因为这不是我带的.班级,对学生了解不够,以至于我课前对课堂生成预计不到位,导致时间安排不够恰当,拓展部分未能完成,在巩固练习读写百分数时可以把后几个一起展示交流,就能节省一点时间,也可以是课堂结构紧凑一些。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充分预计课堂生成,好好的“备”学生。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教学设计2
(一)复习准备
1.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会经常看到或听到这样一些数:(出示投影或小黑板)
介绍自己准备的百分数
2、谁知道这些数是什么数?你对百分数已经有了哪些了解?你还想了解什么?
师: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比较时,经常要用到百分数。这节课就来研究。板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二)探究新课
1、三名队员进行点球,
提问:根据所得的数,你能一眼看出哪队员的技术好吗,你认为该派哪名队员?
你能直接比较它们的大小吗?为什么?(分子不同,分母也不同,不容易看出。)
讨论:怎样做才容易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呢?(通分,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根据什么?(分数的基本性质。)
小结:像这样分母不同的分数进行比较时,一般要进行通分,使分母相同。尤其是在日常生活、生产、科研中,通常把分母化成是100的分数,这样便于比较。下面我们把这两个数变成分母是100的分数。
思考:17/100和15/100都表示什么?(表示三好学生和总人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教 学 设 计
备注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六年级三好生占全年级的17/100 五年级三好生占全年级的3/20
板书17/100=17/100 3/20=15/1002.练习。(出示投影) 一个工厂从一批产品中抽出500件,经过检验,有490件合格。合格的比率是多少?思考并计算这批产品的合格率是多少?(490/500)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是多少?(98/100)说说98/100表示什么?
3.概括百分数的意义。
师:通过以上的练习说一说17/100、15/100、98/100都表示什么?(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提问:什么是百分数?百分数表示两个量之间什么关系?小结: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就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提问:百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什么关系?(倍数关系。)应不应该有单位名称?
4.学习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提问:百分数和分数比,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百分数应该用什么形式表示呢?
(1)写法:写百分数时,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采用(%)表示。写百分数时,去掉分数线和分母,在分子后面添上百分号。
(2)读法:读百分数时,只要把百分号看作分母是100,百分号前面的数看作分子,就可以和分数一样读了。
5.百分数的读写练习
6.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活动1:选择标签
A、饮料的果汁含量是 B、饮料的果汁含量是40%
小结:
分 数
百 分 数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
只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活动2:练习
1、下面哪几个分数可以写成百分数?哪几个不能?为什么?
(1)鸡的只数是鸭的 。
(2)一堆煤 吨,运走了它的 。
2、辩一辩:
(1)—张桌面的宽是长的 。
—张桌面的宽是长的 39% 。
(2)一张桌面的宽是 米。
一张桌面的宽是39%米。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1)、选择合适的百分数填空。
45% 98% 108.1% 55% 100%
(1)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积极主动,老师希望理解百分数意义的同学占( )。
(2)小明的爸爸是著名的牙科医生,经它诊治的牙病治愈率达到了( )。
(3)某车间机器经过改良,现在的每月产量是原来每月的( )。
(4)一本书已看了全书的( ),还剩下全书的( )。
(2)、说出下面各个百分数的意义。
(1)本班数学期中测试的优秀率是79%。
(2)一件毛衣中,羊毛占85.5%,化纤占15%。
(3)今年蔬菜产量比去年增加33%。
(4)电视机降价20%。
(3)、在成语找百分数:
十拿九稳——( )% 百发百中——( )%
九死一生——( )% 和( )%
2、综合练习:生活中的百分数
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但他们一次性筷子全靠进口;我国森林覆盖率不到14%,却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国。读了这个信息你联想到什么?
我国耕地面积占世界人口的7%,可我国的人口却占世界的22%。你想到什么?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百分数的意义、读法和写法。)你知道人们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都在什么时候用百分数吗?(在计算优秀率、合格率、体育达标率等方面。)师:百分数的应用十分广泛,所以希望同学们学好百分数并学会在实际中应用。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百分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3、感受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学习目标:
1、能说出百分数表示的具体含义。
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3、会正确的读写百分数。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教学难点: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师:课下布置了一项任务,请同学们查找百分数的资料了,你们找到了吗?谁来说一说是在哪儿找到的。
生1:我是从报纸上找到的。……较年初增长15.5%…
师:这位同学找到这么多的百分数。老师这里有一组数据,哪位同学读一读。
教师出示:课件出示。
指名学生读
师:同学们能在生活中找到这么多的百分数,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百分数在生活中应用的非常普遍。
师:我们今天就来共同研究百分数。
(板书:百分数)
师:通过刚才交流大家收集到的资料,老师发现同学们虽然还没有学过百分数,但已经会读百分数了。除了会读百分数以外,你们还想知道有关百分数的哪些知识呢?
生1:我还想知道百分数怎样写。
生2:百分数和小数怎样互化?
生3: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区别?
师:这几位同学都跟以前的知识进行了联系,想法非常好。
生4:我想知道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师:知道了百分数的意义,我们是不是应该了解一下百分数用途和好处呀?
教师板书:百分数的意义、用途、好处、与分数的异同。
二、尝试探究,解决问题:
1、自学课本,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自己看书P77——78的内容,边看、边画、边想,通过看书自学,看你能了解到哪些有关百分数的知识?
学生自学课本。汇报交流:
师:通过自学,你们解决了哪个问题??
生1:我解决了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者百分比。
指名学生再说一说,学生齐读百分数的意义。
教师板书: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2、举例验证,解决问题
A:课件出示课本上的例子并说明含义。
B:师老师去超市买了这两种饮料回来,让你选,你喜欢喝哪种?为什么?
出示:课件。
生:我会选农夫果园,因为虽然它的价格比较高,但是它的果汁含量也高。
师:那果汁含量表示的是什么?
生:就是纯果汁占这瓶饮料的百分之几。
师:也就是说,我们把整盒饮料看作是100份,果汁就是其中的30份,也就是果汁占整瓶饮料的30%。
生:就是我们把整瓶饮料看作100份,果汁是其中的30份,所以果汁占整瓶饮料的30%。
师:果汁含量10%表示什么意思?
生:把整瓶饮料看成100份,果汁就是这100份中的10份,也就是整瓶饮料的10%。
C:师:我还有两件毛衫,一件羊毛含量95.3%,一件羊毛含量32%,现在这个天气你建议我穿哪件?
教师出示:
生:我觉得应该穿第一件,因为它的羊毛含量高。
师:羊毛含量95.3%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把整件衣服看成100份,里面的羊毛占95.3份,羊毛就占整件衣服的95.3%。
师:那32%又表示什么?
生:把整件衣服看作100份,羊毛就是其中的32份,所以羊毛就占整件衣服的32%。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已经会运用我们所学的百分数来分析实际问题了。
3、联系实际,教学百分数的写法,解决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教师出示:
师:老师这儿有三杯糖水,你在这幅图上能看出哪杯糖水甜?
生1:我感觉应该是第三杯,因为第三杯颜色比较浓,第二杯明显的加了不少水。
生2:我觉得第一杯比较浓。
师:只是在猜哪一杯甜,要想真正比较出来是不是需要数据呀?
师:(出示1、2、3号杯,第一杯糖13克,糖水25克;第二杯糖27克,糖水50克;第三杯糖11克,糖水20克)现在我给大家提供一组数据,请你们四人小组研究研究,把你们比较的过程写下来。
四人小组自主探究,汇报交流。
生1:第一杯糖水减去糖得出水是12克,第二杯,水23克,第三杯,水9克,因为水越少就越甜,9﹤12﹤23,所以第三杯甜。
生2:我先化成分数,13/25、27/50、11/20,也就是比较一下这三个分数的大小就可以了。13/25=52/100、27/50=54/100、11/20=55/100,所以第三杯水最甜。
师:还有其他方案吗?
生3:把糖水变成100克,第一杯蜜就是52克,第二杯糖就是54克,第三杯就是55克,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出,一号杯糖占糖水的52/100,二号杯糖占糖水的54/100,三号杯糖占糖水的55/100。所以三号杯甜。
师:这个小组的方案和刚才那个小组的方案一样吗?是不是都在求糖占糖水的几分之几?
师:大家同意哪一种方法呢?(大部分同意第二种方法,但解释不清第一种方法的症结)
师:第一种方案的问题出在哪儿呢?(学生陷入了沉默)
教师举例:如果有第四杯糖水,其中糖1克,糖水2克,按照生1的想法,2-1=1,和刚才三杯相比,是不是这杯更甜呢?大家来看,其他三杯糖都超过了糖水的一半,第四杯糖正好是糖水的一半,所以第四杯不是最甜的。看来解决这类问题时不能只是单纯的求出差就行了,我们可以像刚才那些同学说的,要求糖占糖水的几分之几。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3篇(扩展6)
——《 分数的意义 》教学设计 (菁选3篇)
《 分数的意义 》教学设计1
单元总目标
1、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与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的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经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形成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现实情境与数学知识相结合,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6、培养灵活的思维方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处理问题的能力。
7、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理解单位“1”
2、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3、通过自学理解分数单位的含义
4、能用分数进行简单的表述和交流,提高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5、了解分数的产生
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情境中学习知识,通过自学学习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6、感受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课时目标
同上
教材解读
教材第60页通过两幅插图1、古人度量物体时遇到的困惑,2、两个小朋友*均分一个物体的情境,揭示了分数产生的现实需要:在进行测量和分物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教材61页“举例说明1/4的含义”是想通过学生的实践来理解1、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2、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教材62页“做一做”是对分数意义描述的具体化和巩固,也为紧接着学习分数单位提供具体的实例。结合做一做让学生理解分数单位。
“你知道吗”是对分数的写法的历史的介绍。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初步认识了分数(基本是真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所以说分数的经验学生已经积累的较多,在学习本课时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我认为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应把理解分数的意义,单位“1”,分数单位作为重点,并通过不同类型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掌握所学。在理解分数的意义时重点要放在单位“1”,*均分,*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取几份分子就是几,在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准确表达,如1/4表示把单位“1”*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其中的典型习题:7米长的绳子*均分成9段,每段长( ),每段长( )米,作为重点处理的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均分,单位“1”,分数单位;理解*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取几份分子就是几,在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准确表达。
教学难点
理解*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取几份分子就是几,在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准确表达
教学方法
实践法、讨论法、自学法
教学准备
课件(师),学生学习材料
预习作业
1/4,1/5,5/6,2/7,3/8
读出以上各分数,并说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板块
教师课堂行为(注明时间)
学生课堂行为
完成目标
课前活动:检查预习内容
师课件介绍:分数的演变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学生读出分数,说明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观看课件演示
完成
目标5
一、了解分数的产生
1、课件演示古代人在测量时的方法,遇到的困惑,提出问题:剩下的不足一个单位得不出整数怎么办?
2、课件演示*均分东西的情境:
提出问题:小男孩能分到个石榴,每人*均分到块月饼,包饼干。
3、师小结:在进行测量、分物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如学生说出小数,教师也应肯定学生的想法)
4、教师直接板书课题,指出本课的学习目标:
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
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回答
完成
目标5、6
二、学习分数的意义
1、举例说明1/4的含义(板书1/4)
生演示完过程后,教师引导提问:
每一个图形为什么要分成4份?(引导学生说出分母是4,所以分成4份)(板书分成几份)
课件或学生实物对比,这样分(不*均分)行不行?(引导学生说出必须*均分)(板书*均分)
为什么只涂了1份?(分子是几就涂几份)(涂其他处行吗?)(板书取几份)
(3)师:我们借助一个个图形弄懂了1/4的含义,你还能借助生活中的一些物体弄懂1/4的含义吗?
课件演示:
4根香蕉,一盘面包,12块水果糖
一排书,一把荔枝
两道文字叙述题
师根据学生回答,演示分法
(如学生回答不出,教师相机引导分母是4就*均分成4份,分子是1,就取其中的一份),
(4)如果老师把图形或物体*均分好,你还能找到相应的分数吗?
(第3、4环节在汇报时)应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做的。
2、总结(结合课件)
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三、巩固练习
1、把一个蛋糕( )分成5份,这样的3份就是( )。
2、下面的涂色对吗?
*均分和不*均分的情况
3、把一堆苹果*均分成6份,2份是( )的2/6
4、5厘米长的一条线段,其中1厘米是这条线段的1/5,这条线段是单位1、( )
5、把单位1*均分成9份,7份是( )
6、先判断下图能表示哪个分数,再圈一圈
1/51/21/3
(10个草莓)
7、把一根木料*均分成4段,每段是这根木料的( )
8、把一根7米长的木料*均分成4段,每段是这根木料的( )
9、把一根8米长的木料*均分成4段,每段是这根木料的( )
每段是( )米。
10、一包饼干有12块,*均分给3名同学,每人分得这包饼干的( ),每人分得( )块。
11、把一根9米长的木料等距离锯了10次,每段是这根木料的( )
12、一盒巧克力共有16块,*均分给4名同学,每人分得( )块,每人分得这盒巧克力的( ),每块巧克力是这盒巧克力的( )
四、学习分数单位
2、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64页第8题
学生比较分数单位的大小
师:谁决定分数单位的大小?分母越( )分数单位越( )
五、拓展练习
64页第七题
阴影部分占全图的几分之几
(1)学生利用学习材料表示出1/4
(2)全班交流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做练习十一的1——4题,汇报。
学生做题,汇报想法。
1、学生自读分数单位的定义
学生做题
完成
目标246
完成
目标1
完成
目标124
完成
目标3
完成
目标16
板书设计
*均分分子是几就取几份
分母是几就*均分成几份
作业设计
(分层作业)
《 分数的意义 》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77-78页,完成做一做和练习十八的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和它的读写法
2、知道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会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
3、通过搜集学习材料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百分数的意义及读写法
教学难点:
分数与百分数的意义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具准备:
课前查阅百分数的资料
小黑板或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回答:(1)7米是10米的几分之几?
(2)51千克是100千克的几分之几?
2.说出下面各个分数的意义,并指出哪个分数表示具体数量,哪个分数表示倍比关系。
(1)一张桌子的高度是 米。
(2)一张桌子的高度是长度的 。
(引导学生说出: 米表示0.81米,是一具体的数量; 表示把长度*均分成100份,桌子高度占81份,表示倍比的关系。)
二、新授课
1.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会经常看到或听到这样一些数:(出示投影或小黑板)
期末考试,全班同学的及格率为100%,优秀率超过了50%;体检的结果显示,我校的近视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64%……像100%、50%、64%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及其读写法。
2、同学们能举出几个百分数的例子吗?说说在生活中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到百分数?
3、举例说说百分数表示什么,并归纳出百分数的意义。
小结: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提问:百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什么关系?(倍数关系。)应不应该有单位名称?
4、讨论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及区别: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
5、教学百分数的写法: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如:
百分之九十 写作:90%;
百分之六十四 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 写作:108.5%。
(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
6、教学百分数的读法:百分数的读法和分数的读法大体相同,也是先读分母,后读分子
三、巩固练习
1.第105页“做一做”,
2.第106页第1,2题,
3.(课件)判断:
(1)分母是100的分数叫做百分数。(2) 千米可以写成27%千米。
(3)百分数的分母一定是100。
(4)五(2)班45人,体育全部达标,达标率100%。
4.填空:(1)一本书看了40%,表示( )占( )的40%。
如果书是100页,看了( )页;书是 200页,看了( )页。
(2)一条公路,修了25%,还剩 ( )%没修。
(3)火车速度比汽车快25%,火车的速度是汽车的( )%。
5.一个工厂十月份的产值相当于九月份的百分之一百零八,写出这个百分数。十月份的产值比九月份的多了还是少了?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百分数的意义、读法和写法。)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的教学设计是首先进行复习,巩固分数的意义;第二、联系生活实际引出百分数;第三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区别分数与百分数的意义与不同点;最后教学百分数的读写。四个层次,思路清晰,教学层次明显。其中,我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上,并及时与分数做了比较,教学结构较为严谨。在练习设计上我也注重了层次性和实用性。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来看,这节课的效果比较好!
《 分数的意义 》教学设计3
一、今天老师有幸和大家一起学习,你们欢迎我吗?欢迎的话举手表示,感到很高兴,既然欢迎,你在上课时怎样表现?
二、引入
常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绿树芳草,将我们的家乡装点得秀丽多姿,近几年市*投入更多资金,要把常州建设为美丽的园林城市。消息一传出,许多植树公司纷纷表示愿意承担此项工程。
提问:你觉得市*在选择公司时会考虑哪些因素呢?
学生回答:如实力、服务质量、完成工期、诚信度、公司规模等。
三、自主探究
1、初读信息,形成认知矛盾
经过调查,市*发现有三家公司在资金、工期、诚信度等方面的条件旗鼓相当,所以派人去他们以前的工程现场进行了实施调查,采集回了以下信息:
(课件呈现)
甲公司负责的1号路段中,现在成活树苗有24棵。
乙公司负责的2号路段中,现在成活树苗有19棵。
丙公司负责的3号路段中,现在成活树苗有47棵。
看着这组信息,你会选择哪个植树公司呢?让学生展开讨论。
引出:只了解成活的棵树这一个数量还不行,还需要知道树苗的总棵树是多少。(板书:成活棵树 总棵树)
2、查阅资料,同学们需要的数据找到了。
甲公司负责的1号路段中,共种树苗25棵,现在成活树苗有24棵。
乙公司负责的2号路段中,共种树苗20棵,现在成活树苗有19棵。
丙公司负责的3号路段中,共种树苗50棵,现在成活树苗有47棵。
提问:现在,你会建议市*选择哪个公司呢?(小组讨论,并请一个代言人作好发言准备)交流发布。
板书:成活棵树是总棵数的几分之几?怎样比较可以快一些?(通分)
现在同学们很快可以做出判段选哪个公司比较好。黑板上改一下,成活棵树是总棵数的百分之几?引出:百分数
%→这个符号叫百分号。
甲:24÷25=24/25=96/100=96%
乙:19÷20=19/20=95/100=95%
丙:47÷50=47/50=94/100=94%
我们还可以写成这样:96%让学生上黑板写下面两个,其余同学写在自己的本子上。
提问: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96%95%94%表示什么意思?
交流信息,进一步体会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小组交流一下收集到的信息。进一步体会百分数的意义。
3、小结归纳
了解这么多的百分数,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做百分数?
①阅读课本: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不同?
(形式、意义、作用、书写方法都存在不同的地方)
四、应用提高
1、下面哪几个分数可以写成百分数,哪几个不能?
(1)一堆煤97/100吨,运走它的75/100
(2)23/100米相当于46/100米的50/100
小结:数量不能写成百分数,分率可以写成百分数。
2、(课件呈现)
出示肯得基图片,你爱吃吗?猜一猜我们班爱吃人占全班的百分之几,看一段小资料,说说你的想法。引出洋快餐营业额比中式快餐多了百分之几?
(课件呈现)
2004年雅典奥运会,*健儿取得了32枚金牌的优异成绩,夺
得令全世界瞩目的成绩。人们纷纷认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是*体育健儿再创辉煌的时刻。*奥委会在北京投入了1800亿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进行快速交通网络、环境整治、生活设施改造与信息化建设。各项投资比例如图:
游戏:石头、剪刀、布让学生收集信息,计算百分数。
五、小结收获,自我反思
这节课快结束了,老师对同学们的表现是100%的满意,老师想了解一下你的学习情绪如何?特别是愉快、紧张和遗憾这三种情绪。你能用百分数来告诉大家这节课的各部分学习情绪所占的比率吗?
愉快()%
紧张()%
遗憾()%
学了今天这节课,你想用百分数干些什么?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3篇(扩展7)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菁选3篇)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学情分析: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经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的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数大小还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设想:
本节课的教学,单位“1”和分数单位这两个概念非常重要,应从直观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用利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适当展开概念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在过程中获得者得感悟,自己构建这些概念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
对单位“1”的理解。
教具和学具:
卷尺、四张长方形白纸、四条一米长的绳子、若干个小立方体和一捆绘画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板书:分数)谁来说几个分数?(板书:如1/4)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板书):师: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二、教学分数的产生。
2、能根据成语说出下面的分数吗?
一分为二( ) 七上八下( ) 百里挑一( ) 十拿九稳( )
1、请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做单位,看看测量的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那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记?
2、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呈现情境图,介绍分数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3、总结:在测量、分物的时候,可能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需要用一种新的数表示——分数表示。所以分数是人类为了适用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4、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比如两个小朋友*分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块饼干等,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数表示吗?用什么分数表示?
三、教学分数的意义。
师:下面老师要先考考大家,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投影出示题目,学生口答)
出示一个1/4的正方形的阴影部分。
师:阴影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它表示什么意思?
2、师: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1/4表示吗?为什么?
如生说可以,则问:你为什么觉得可以用1/4表示呢?生说理由。
(强调一定要*均分)(板书:*均分)
3、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操作。
师:现在我给每一个小组都提供了四种材料,一张长方形纸、一条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下面请每组根据这四种一样的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创造出几个不同的分数。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交流
师:谁愿意上来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分数?这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小组交流。
(3)认识单位“1”。
师:利用这四种材料,同学们创造出了好多分数。刚才在表示这些分数时,我们都是把哪些东西来*均分的?
生:一张长方形纸、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均分。
师:象把一张长方形纸*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物体*均分
(显示:一个物体)
把一米长的绳子*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计量单位*均分。(显示:一个计量单位)
把6个小方块、4根绘画笔*均分,我们又可以称之为把一些物体*均分。(显示:一些物体)
师小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显示)
师:(投影出示):我们可以把这3只象看作一个整体吗?
我们可以把这6颗草莓看作一个整体吗?这4只老虎呢?
我们还可以把哪些物体也看成一个整体呢?(学生举例。)
师:象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我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显示)强调说明:
①单位“1”不仅可以指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是很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如:一个苹果、一枝铅笔、一个计量单位、一堆煤、一仓库粮食等等,把什么*均分,就应把什么看做单位“1”。
②单位“1”和自然数“1”的区别:自然数1是一个数,只表示一个具体事物。如:一个人、一本书、一间房子……它是自然数的计数单位。而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事物,还可以表示一堆、一群……它表示被*均分的整体。
概括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分数的意义,请同学们想一下,这个“若干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母,表示*均分的份数)“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子,表示取的份数)
(5)师:接下来我想出几道题来考考大家,你们愿不愿意接受挑战?
①把这个文具盒里的所有铅笔*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生:1/2
②师:为什么可以用1/2来表示?
③师:如果把这盒铅笔*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均分给1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均分给5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2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如果把这盒铅笔*均分给10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10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④师:现在这个文具盒里有6支铅笔,把它*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
⑤如果我再增加2支铅笔,把8支铅笔*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还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为什么同样是1/2,铅笔的支数不一样?
师:因为一个整体表示的具体数量不同,所以同样是1/2,铅笔的支数不一样。
四、教学分数单位。
师:整灵敏有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分数是否也有计数单位呢?它的计数单位又是怎样规定的?
显示: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师:也就是说分数单位是由一个分数的分母决定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师举例说明后,并说出几个分数让学生回答,后再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
加强练习,深化概念。
练习:
1、35 表示把( )*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它的分母是( ),表示( );分子是( ),表示( )。
2、67 的分数单位是( ),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3、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1)五(1)班的三好生人数占全班的29 。
(2)一节课的时间是23 小时。
4、课本练习十一第9题。
5、判断(对的打“√”,错的要“×”)。
(1)一堆苹果分成4份,每份占这堆苹果的14 ( )
(2)把5米长的绳子*均分成7段,每段占全长的57 ( )
(3)14个19 是914 ( )
(4)自然数1和单位“1”相同。( )
五、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探究活动中,逐步理解一个整体,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自制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读一读下列分数
2、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分数是怎么产生的呢??
二、分数的"产生
1、板书课题
师:课前我们一起聊到了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分数。
师:你知道古人是怎样表示分数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理解分数的意义
1.理解一个整体
(1)、你能举例生活中的四分之一吗?
师:那就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好好想想
(2)、汇报交流
教师进行规范:
生:我把正方形*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1/4。
生:我是把这个圆*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条圆的1/4。
突出整体:
师:谁能用分数表示被涂上颜色的小喵咪?
生:把8个小喵咪看作一个整体,*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
师:说得不错。只要把这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3)小结:
把这个整体*均分成4份,表示了这样的一份,得到了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一。
2、理解单位“1”。
(1)深化理解一个整体
学生自主创作:
师:现在,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小棒。同桌合作,任选一些小棒,分一分、找一找他们的1/4。开始吧。
交流汇报:
师:你用几根小棒表示1/4?你把几根小棒看作一个整体?你能说说这个1/4的含义吗?(多说几个)
师:一根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两根也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三根、四根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也就是说把什么*均分成4份,每份就可以用1/4进行表示呢?——一个整体学生说4根小棒、8根小棒。
师:4根小棒、8根小棒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
(2)揭示单位“1”。
师:说的真好。在数学中,通常把一个整体叫做单位“1”。把单位“1”*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可以用1/4来表示。(板书单位1)
(2)、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所找到的分数?
生:把4个苹果看作单位1,*均分成4份,这样的2份就是2/4。
(3)比较:
师:在刚才同学们动手涂一涂,写一写的时候,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找到了,这几个分数。
4、揭示分数的意义。
(1)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师:我们通过动手分一分,涂一涂等方法已经认识了很多的分数。
黑板上的三个分数,你能说说它的含义吗?
生: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就是单位1的几份之几。
师:已经会用单位1来说了,真好。谁也愿意来试一试呢?
小结:像同学们所理解的,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分数的意义。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理解分数单位
师:分数和整数一样,也有计数单位。像这样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我们叫做分数单位。
生:分数单位就是表示一份的数
师:也就是说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四、练习巩固。
1、说出下列题中的单位‘1’。
2、学生汇报交流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一的习题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特别是理解单位“1”、分子、分母的意义,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
2、培养学生动手操能力和概括能力。
3、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主动参与,在操作体验中,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分数的意义,正确认识单位“1”。
教学难点:
单位“1”概念的建立。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图片,电子白板。
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 自学、带着问题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复习导入
1、提问:
(1)把2个苹果*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的几个??
(2)把1个苹果*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的几个?(每人分得这个苹果的 2/ 1)?
活动二:
1、关于分数,你知道了分数哪些知识?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呢?能说出几个简单的分数吗?
2、关于分数,你还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为建立单位“1”打下基础。
活动三:
探究单位“1”是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的分数
初步得出: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我们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活动四:探究单位“1”是许多物体的一个整体。
引导学生说出:原来是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看作一个整体,现在是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
练习:举例,然后说出各个例子中的单位“1”。
设计意图:把单位“1”从一个物体过渡到一个整体,初步建立单位“1”概念。
小结:单位“1”可以指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指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能说说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看作单位“1”?
设计意图:进一步认识单位“1”,使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可以是一个物体,许多物体也可以看成单位“1”。为充分理解分数的意义基础。
练习
活动五:归纳分数的意义
⑴我们学到这里大家能说说什么叫做分数?(同学试着说说)
⑵读读书上是怎么说的?
⑶课件出示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再读一遍。
、认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同桌同学说分数,说名称。
活动六:巩固应用?? 拓展练习?? 思考题?课件出示
(五)总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分数的产生? 生活的需要
分数的意义
1/4? 3/4?
把一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3篇(扩展8)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评课稿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评课稿1
听了老师的《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一课,我不禁感叹:这节课真的不好讲!同时,本节课也有我比较困惑和值得思考的地方。
1、课堂引入要有针对性。
我们都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对于一节课来说,尤为重要。可是,要真正做到这一点,真的是件很不容易的事。虽然是讲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但要怎么引,确实值得琢磨:这么引对教学是否有帮助,是否和新内容有一定的关联。小数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老师在课上开门见山的引入小数,唤起了学生的学习经验。简洁精炼,有针对性的导入,这是我的收获之一。
2、在教学时如何体现小数的意义。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一课的重点是建立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利用分数接触小数。回顾自己以往的教学和老师的这节课,老师利用板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了三层次教学,促使学生脑、眼、手协同作用,获得丰富表象,引发学生理解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并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练习,强化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和小数计算单位的掌握。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多侧重说一下表示的意义就好一些,如:0.1米表示什么?0.3米又表示什么?……然后我认为计数单位的教学可以揉到小数的意义的"揭示过程中。还有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利工具,所以我觉得最后的练习环节应该联系实际设计一些生活中的练习题。
3、注重方法渗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达尔文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是高一级的知识,是对知识的一种本质揭示,是数学知识结构的灵魂。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本节课中,在教学1分米=1/10米=0.1米时,渗透等量替换思想,并以此为基点展开,先让学生初步感悟十进制分数与一位小数之间的联系,进而鼓励学生由此及彼、迁移类推得到许多一位小数,再让学生比较这些小数的共同点,归纳出一位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迁移、类比认识二、三位小数。归纳小数意义时,渗透抽象化方法,在学生多层面、多角度丰富感知的基础上,再加以抽象去掉数量、单位名称,最后抽象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使学生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分数 意义 《分数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3篇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1 分数的产生与意义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