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小学数学小故事【10篇】【精选推荐】

小学数学小故事【10篇】【精选推荐】

发布时间:2022-12-31 09:00:04 来源:网友投稿

小学数学小故事1  叙拉古的亥厄洛王叫金匠造一顶纯金的皇冠,因怀疑里面掺有银,便请阿基米德鉴定。当他进入浴盆洗澡时,水漫溢到盆外,于是悟得不一样质料的物体,虽然重量相同,但因体积不一样,排去的水也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小故事【10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小学数学小故事【10篇】【精选推荐】

小学数学小故事1

  叙拉古的亥厄洛王叫金匠造一顶纯金的皇冠,因怀疑里面掺有银,便请阿基米德鉴定。当他进入浴盆洗澡时,水漫溢到盆外,于是悟得不一样质料的物体,虽然重量相同,但因体积不一样,排去的水也必不相等。根据这一道理,就能够决定皇冠是否掺假。

小学数学小故事2

  华罗庚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有一个数,3个3个地数,还余2;5个5个地数,还余3;7个7个地数,还余2,请问这个得数是多少?”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

小学数学小故事3

  卖钢琴的厂家有20台钢琴。一天,来了4个小朋友他们都抢这要这20台钢琴。只有亚亚一个人突然*静了下来,说:“我们能够分一分呀!”卖钢琴的阿姨说:“对呀,我怎样没想到。”之后星星说:“那我们怎样分呢?”谁能回答星星的问题,亚亚说。一个叫红红的小朋友说:“我能回答,20除以4=5。所以我们每人能分到5台钢琴了。”亚亚、星星和阿姨,说:“太棒了。”

小学数学小故事4

  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而且排成“人”字形。“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更精确地计算还证明“人”字形夹角的一半——即每边与鹤群前进方向的夹角为54度44分8秒!而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是巧合还是某种大自然的“默契”?

小学数学小故事5

  一天,小林正在家里洗碗,小强看见了问道:“怎么洗那么多的碗 ?”

  “ 家里来了客人了。”

  “来了多少人?”小林说:“我没有数,只知道他们每人用一个饭碗,二人合用一个汤碗,三人合用一个菜碗,四人合用一个大酒碗,一共用了15个碗。”你知道来了多少客人吗?

小学数学小故事6

  三人住旅店,每人每天的价格是十元,每人付了十元钱,总共给了老板三十元,后来老板优惠了五元,让服务员退给他们,结果服务员贪污了两元,剩下三元每人退了一元钱,也就是说每人消费了9元钱。三个人总共花了27元,加上服务员贪污的2元总共29元。那一元钱到哪去了?

小学数学小故事7

  今天,天气很晴朗。

  妹妹问道:“咱们干点什么呢?”我说:“咱们可以把糖果拿出来,然后分开。

  我们说干就干,拿出20块糖,妹妹说:“咱们一人一个。”我说:“不用,因为10×2=20,所以我们每人10个。”

  我们把糖果分开了,装进了不同的盒子里。

小学数学小故事8

  很久以前,数学王国比较混乱。0—9十个兄弟不仅在王国称霸,而且彼此吹嘘自己的本领最大。数学天使看到这种情况很生气,派﹤、﹥和﹦三个小天使到数学王国建立次序,避免混乱。

  三个小天使来到数学王国,0—9十个兄弟轻蔑地看着它们。9问道:“你们三个来数学王国干什么,我们不欢迎你们!”

  笑着说:“我们是天使派来你们王国的法官,帮你们治理好你们国家。我是‘等号’,这两位是‘大于号’和‘小于号’,它们开口朝谁,谁就大;它们尖尖朝谁,谁就小。”

  0—9十个兄弟听说它们是天使派来的法官,就乖乖地服从﹤、﹥和﹦的命令。从此,数学王国有了严格的次序,任何人不会违反。

小学数学小故事9

  华罗庚在中学读书时,曾对传统的珠算方法进行了认真思考。他经过分析认为:珠算的加减法难以再简化,但乘法还可以简化。乘法传统打法是“留头法”或“留尾法”,即先将乘法打上算盘,再用被乘数去乘;每用乘数的一位数乘被乘数,则在乘数中将该位数去掉;将乘数用完了,即得最后答案。华罗庚觉得:何不干脆将每次乘出的答数逐次加到算盘上去呢?这样就省掉了乘数打上算盘的时间例如:28×6,先在算盘上打上2×6=12,再退一位,加上8×6=48,立即得168,只用两步就能得出结果。对于除法,也可以同样化为逐步相减来做节省的时间就更多的。凭着这一点改进,再加上他擅长心算,华罗庚在当时上海的珠算比赛中获得了冠军。

小学数学小故事10

  画一个三角形,在它的三个顶点和三边的中点各画一个小圆圈。然后把1、2、3、4、5、6分别填写到这6个小圆圈里,使三角形每条边上3个数的和都相等。

  通过尝试,容易得到满足要求的填法,而且不止一种。例如可以填成图1或图2。

  在图1中,每一边上3个数的和都是11;而在图2中,每一边上3个数的和都是10。

  能不能找到一种填法,使各边上3个数的和不但相等,而且达到最大?或者,能不能使各边上3个数的和不但相等,而且达到最小?

  在计算一边上各数的和时,角上的每个数都在两条边里出现,因而被重复计算一次。要使每边上3个数的和最大,只要使填在角上被重复计算的3个数达到最大,所以应该把4、5、6填在角上,结果得到图3,其中每边3个数的和是12。

  类似地,要使每边上3个数的和最小,只要把1、2、3填在角上,结果得到图4,其中每边3个数的和是9。


小学数学小故事10篇扩展阅读


小学数学小故事10篇(扩展1)

——小学数学趣味小故事10篇

小学数学趣味小故事1

  肚里生虫

  善良的小松鼠救活了瘸腿狐狸,他却恩将仇报,张嘴要吃掉小松鼠。小松鼠一下子惊呆了,站在那儿不动。

  瘸腿狐狸正要享用这顿美餐,突然,屁股好像被锥子扎了一下,痛得他蹦起来好高。狐狸回头一看,原来是啄木鸟在自己屁股上啄了一个洞。

  瘸腿狐狸大叫:“你为什么啄我?”

  啄木鸟说:“我发现你肚子里全是坏虫,想把这些坏虫子替你取出来。”

  “真的?”瘸腿狐狸半信半疑。

  “不信,你看!”啄木鸟象变魔术一样,从瘸腿狐狸身上叼起一条大虫子。

  瘸腿狐狸看见了活虫子,心里十分害怕。他问:“你说我肚子里会有多少条虫子?”

  啄木鸟想了一下说:“是最小的五位数与最大的三位数的差。”

  瘸腿狐狸眉一皱,说:“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而最大的三位数是999。它们的差是10000-999=9001,我的妈呀!我肚子里有九千零一条坏虫!”

  啄木鸟严肃地指出:“如果不及早把这些坏虫取出来,它们死后会变成坏水的!”

  瘸腿狐狸一捂肚子说:“我不就有一肚子坏水了吗?啄木鸟快救救我!”

  啄木鸟认真看了看瘸腿狐狸的肚子说:“由于你肚子里坏虫太多,我必须在你肚子上啄开15个洞,好从洞中取坏虫。”

  “啊!”瘸腿狐狸吓了一大跳,他装作一副可怜相,哀求说:“请你行行好,少啄几个洞行不行?”

  啄木鸟面露难色,过了一会儿说:“最少要啄9个洞。不过要求每3个洞排成一行,一共要排出8行才管用。”

  “成,成,谁不知我瘸腿狐狸聪明过人!我这就排。”狐狸在地上左画画右画画,还真让他画出来了。

  瘸腿狐狸得意地说:“看,我排出来了。9个洞,3个洞一行,一共8行。”

  啄木鸟点点头说:“你还算聪明。你赶快仰面躺好,我开始在你肚子上啄洞取虫了。”

  瘸腿狐狸眼珠一转,心想:“在我肚子上啄出9个大洞,即使把坏虫取出来了,我也完蛋了!嗯,这其中有诈!”

  瘸腿狐狸仰面躺好,说:“啄木鸟,你可慢点啄呀!我肚子里没食,除了坏虫没别的东西啦!”

  “放心吧!人家都称我为树木的医生,不会有问题。”啄木鸟瞄准了他肚脐眼儿上面一点的地方,猛地啄了下去。

  说时迟,那时快,在啄木鸟的尖嘴刚要啄到肚皮时,瘸腿狐狸用前爪紧紧抓住了啄木鸟的嘴。

  瘸腿狐狸“嘿嘿”一阵冷笑,说:“看你往哪儿跑!”

小学数学趣味小故事2

  唐僧师徒摘桃子

  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久,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兴兴回来。师父唐僧问:你们每人各摘回多少个桃子?

  八戒憨笑着说:师父,我来考考你。我们每人摘的一样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个,如果3个3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沙僧神秘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个4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悟空笑眯眯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个5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多少个?

  唐僧很快说出他们每人摘桃子的个数。你知道他们每人摘多少个桃子吗

小学数学趣味小故事3

  聪明的小男孩

  从前,一个国王经常给身边的大臣出难题来取乐,如果大臣答对了,他将用小恩小惠给点赏赐;如果答不出来,那将受罚,甚至被砍头。

  一天,国王指着宫里的一个池塘问:“谁能说出池子里有多少桶水,我就赏他珠宝。如果说不出来,我就要‘赏’你们每人50大鞭。”大臣们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难住了。

  正在大臣们心慌意乱之际,走过来一个放牛的小男孩。他问清了事情的缘由之后说:“我愿意见见这位国王。”

  大臣们把小男孩带到了国王身边。国王见眼前的小男孩又黑又瘦又小,便怀疑说:“这个问题答上来有奖,答不上来可要被砍头的,你知道吗?”在场的人都替这个小男孩捏了一把汗,可小男孩却不慌不忙地回答出国王的问题。国王无奈之下,拿出珠宝奖励给了小男孩。小朋友们,你知道他是怎样回答的吗?

  其实,国王出的是一道条件不足的问题。在正常的思维模式下是无法找出正确答案的。小男孩正好抓住这一关键。他是这样回答的:“这要看桶有多大:如果桶和池塘一样大,就是一桶水;如果桶只有池塘一半大,就是有两桶水;如果桶是池塘的三分之一大,就是3桶水……”

  小男孩实际上打破了习惯性的思维模式,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他的头脑多么聪明,多么灵活啊!

小学数学趣味小故事4

  一个故事引发的数学家

  陈景润是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从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

小学数学趣味小故事5

  两百多年以前,在清代乾隆五十年的时候,乾隆皇帝在乾清宫摆下千叟宴,3900多位老年人应邀参加宴会。其中有一位客人的年纪特别大。

  这位年龄特大的老寿星有多大岁数呢?

  乾隆帝说了,不过不是明说,而且是出了一道对联的上联: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大臣纪昀(“昀”读“yún”)在一旁凑热闹,也说一说这位老寿星的岁数,当然也不是明说,而是对出了下联:

  古稀双庆,又多一个春秋。

  对联里讲些什么呢?这位老者的岁数究竟是多少?

  先看上联。花甲就是甲子,一个甲子是60年时间。“花甲重开”,是说经过了两个甲子,就是120年,这还不够,还要“外加三七岁月”,3和7相乘,是21年,所以总数是

  60×2+3×7=141。

  可见乾隆皇帝是说,这位老人家141岁。

  再看下联。“古稀”是70岁。唐代诗人杜甫《曲江二首》诗中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当然,我们现在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好了,七十自称小弟弟,活到八十不稀奇,可是直到半个世纪以前,能活70岁还是值得骄傲和令人羡慕的,往往要好好地庆贺一番。“古稀双庆”,是说这位老先生居然有两次庆贺古稀,度过了两个70年,并且不止这些,还“又多一个春秋”,总数是

  70×2+1=141。

小学数学趣味小故事6

  蝴蝶效应

  气象学家Lorenz提出一篇论文,名叫「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会不会在Taxas州引起龙卷风?」论述某系统如果初期条件差 一点点,结果会很不稳定,他把这种现象戏称做「蝴蝶效应」。就像我们投掷骰子两次,无论我们如何刻意去投掷,两次的物是 相同的。Lorenz为何要写这篇论文呢? 这故事发生在1961年的某个冬天,他如往常一般在办公室操作气象电脑。*时,他只需要将温度、湿度、压力等气象数据 输入,电脑就会依据三个内建的微分方程式,计算出下一刻可能的气象数据,因此模拟出气象变化图。 这一天,Lorenz想更进一步了解某段纪录的后续变化,他把某时刻的气象数据重新输入电脑,让电脑计算出更多的后续结 果。当时,电脑处理数据资料的数度不快,在结果出来之前,足够他喝杯咖啡并和友人闲聊一阵。在一小,结果出来了,不过令 他目瞪口呆。结果和原资讯两相比较,初期数据还差不多,越到后期,数据差异就越大了,就像是不同的两笔资讯。而问题并不 出在电脑,问题是他输入的数据差了0.000127,而这些微的差异却造成天壤之别。所以长期的准确预测天气是不可能的。

小学数学趣味小故事7

  八戒吃了几个山桃?

  八戒去花果山找悟空,大圣不在家。小猴子们热情地招待八戒,采了山中最好吃的山桃整整100个,八戒高兴地说:“大家一起吃!”可怎样吃呢,数了数共30只猴子,八戒找个树枝在地上左画右画,列起了算式,100÷30=3.....1

  八戒指着上面的3,大方的说,“你们一个人吃3个山桃吧,瞧,我就吃那剩下的1个吧!”小猴子们很感激八戒,纷纷道谢,然后每人拿了各自的一份。

  悟空回来后,小猴子们对悟空讲今天八戒如何大方,如何自已只吃一个山桃,悟空看了八戒的列式,大叫,“好个呆子,多吃了山桃竟然还嘴硬,我去找他!”

  哈哈,你知道八戒吃了几个山桃?

小学数学趣味小故事8

  *数字的由来

  小明是个喜欢提问的孩子。一天,他对0—9这几个数字产生兴趣:为什么它们被称为“*数字”呢?于是,他就去问妈妈:“0—9既然叫‘*数字’,那肯定是*人发明的了,对吗妈妈?”

  妈妈摇摇头说:“*数字实际上是印度人发明的。大约在1500年前,印度人就用一种特殊的字来表示数目,这些字有10个,只要一笔两笔就能写成。后来,这些数字传入*,*人觉得这些数字简单、实用,就在自己的国家广泛使用,并又传到了欧洲。就这样,慢慢变成了我们今天使用的数字。因为*人在传播这些数字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人们就习惯了称这种数字为‘*数字’。”

  小明听了说:“原来是这样。妈妈,这可不可以叫做‘将错就错’呢?”妈妈笑了。

小学数学趣味小故事9

  橘子饼干和糖

  一天,乡亲们给相国寺送来了3只纸箱,是送给一休和他的师兄师弟们的。大纸箱里有74只橘子,中等大小的纸箱里有200块饼干,小纸箱里有120颗糖。*均分发完毕,每种小食品都剩下些零头,纸箱里还有2只橘子,12颗糖和20块饼干。这是,乡亲们问一休‘’大师,你们相国寺里有多少个和尚、一休闭着眼睛想了一会,就说出了答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相国寺里面有多少个和尚吗?

小学数学趣味小故事10

  小1字被大风卷上了天。他在空中翻了无数个跟头,头昏眼花,完全推动了知觉,摇摇晃晃从空中直往下落,危险!眼看小1字要摔下地了,说时迟,那时快,远处忽然飘来一朵白云,轻轻托住了小1字。

  小1字躺在白云的怀抱里,慢慢苏醒过来,他睁开眼睛向下看:“这是什么地方?”

  白云边往下落,边轻声地说:“这是一座美丽的数字城。”

  “啊,数字城,真漂亮!”

  放眼一看,只见:

  “1”字大厦笔直的、高高插入云霄,那是数字城的大楼;

  “2”字宫殿像一只小鸭子浮在水面上;

  “3”字商场仿佛是只招风的大耳朵,倾听着最美妙的音乐;

  “4”字大楼一幢接一幢,好似五彩缤纷的旗帜迎风招展;

  “5”字写字楼住的都是商人,设计师把它巧妙地设计成“秤钩”形状;

  住着体育裁判的“6”字体育馆被设计成“哨子”的样子;

  那像把“镰刀”的建筑“7”是为搬进城市的家书伯伯们盖的;

  “8”字楼建筑得像个宝葫芦,是为最有学问的老师和科学家们设计的;

  那高高大大像个捉飞蛾大网兜的是“9”字建筑,是有名的五大饭店……

  啊!数字城这么迷人,小1字简直看呆了。

  这时,从“1”字大厦里走出来许多“1”字,他们排成长队,手拉手,唱着数字歌……

  1字像个小棒头,2像小鸭水中游;

  3像一只大耳朵,4像小旗迎风飘;

  5字像个小秤钩,6字像只小口哨;

  7像镰刀握在手,8字像个宝葫芦;

  9像一只小网兜,数字城里学问多。

  小1字听着听着,突然,猛的一下子站立起来。

  不好!白云一不留神,让小1字笔直地掉下来了。


小学数学小故事10篇(扩展2)

——小学数学小故事10篇

小学数学小故事1

  蜗牛何时爬上井?

  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只枯井里,它趴在井底上哭起来,一只癞蛤蟆过来,翁声翁气的对蜗牛说:“别哭了,小兄弟,哭也没用,这井壁又高又滑,掉到这里只能在这里生活了。我已经在这里生活了许多年了。蜗牛望着又老又丑的癞蛤蟆,心里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不能像它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蜗牛对癞蛤蟆说:“癞大叔,我不能生活在这里,我一定要爬出去,请问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话,这井有10米深,你小小年纪。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怎么能爬出去呢?”“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总能爬出去!”第二天,蜗牛吃得饱饱的,开始顺着井壁往上爬了,它不停的爬呀爬,到了傍晚,终于爬了5米,蜗牛特别高兴,心想:“照这样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可以爬出去了。”想着想着不知不觉睡着了,早上,蜗牛被一阵呼噜声吵醒了,一看,原来是癞大叔还以睡觉,他心里一惊:“我怎么离井底这么近?”原来,蜗牛睡着以后,从井壁上滑下来4米,蜗牛叹了一口气,咬咬牙,又开始往上爬,到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晚上,蜗牛又滑下来4米,就这样,爬呀爬,滑呀滑,最后坚强的蜗牛终于爬上了井台。聪明的小朋友你能猜出来蜗牛用了多少天才爬上井台的吗?

小学数学小故事2

  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组成底盘的菱形的钝角为109度28分,所有的锐角为70度32分,这样既坚固又省料。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误差极小。

小学数学小故事3

  库默尔屈就为一个中学教师时,有一天上课,在黑板上运算却忘了七和九的乘积!他犹豫很久讲不下去时,有学生说答案是61,他依着写下了。

  怎知另一声音说他就应写69。库默尔当然晓得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至于是61、69或其他数目,他不能决定了。于是他开始分析,高声说61是质数,不会是一个乘积,65是5的倍数,67也是质数69看来太大,所以答案是63吧!

小学数学小故事4

  小星在外婆家连续住了62天,正好是两个月,请你猜猜他住的是哪两个月?

  如果是连续住了61天,刚好是两个月,他住的又是哪两个月?如果是60天呢?59天呢?

  聪明的小朋友们,大家开动脑筋计算一下吧,看看谁最棒!

小学数学小故事5

  某店来了三位顾客,急于要买饼赶火车,限定时间不能超过16分钟。几个厨师都说无能为力,因为要烙熟一个饼的两面各需要五分钟,一口锅一次可放两个饼,那么烙熟三个饼就得2O分钟。这时来了厨师老李,他说动足脑筋只要15分钟就行了。你知道该怎么来烙吗?

小学数学小故事6

  我们身体真的很奇妙,手是一个常见的计算器。最常见的手的计算是9的倍数计算。家长可能不理解,但是很多小孩子很快就能学会。计算9的倍数时,将手放在膝盖上,像下表中所示,从左到右给你的手指编号。现在选择你想计算的9的倍数,假设这个乘式是7×9。只要像上图所示那样,弯曲标有数字7的手指。然后数弯曲的那根手指左边剩下的手指数是6,它右边剩下的手指根数是3,将它们放在一起,得出7×9的答案是63。

小学数学小故事7

  春节里,养鸡专业户小马虎站在院子里,数了一遍鸡的总数,决定留下 ,1/2外,把1/4慰问*,1/3送给养老院。他把鸡送走后,听到房内有鸡叫,才知道少数了10只鸡。于是把房内房外的鸡重数一遍,没有错,不多不少,正是留下1/2的数。小马虎奇怪了。问题出在哪里呢?你知道小马虎在院里数的鸡是多少只吗?

  来了多少客人一天,小林正在家里洗碗,小强看见了问道:“怎么洗那么多的碗 ?”“

  家里来了客人了。”“来了多少人?”小林说:“我没有数,只知道他们每人用一个饭碗,二人合用一个汤碗,三人合用一个菜碗,四人合用一个大酒碗,一共用了15个碗。”你知道来了多少客人吗?

小学数学小故事8

  听!两个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正在吵架呢。“米”哥哥昂着头对“厘米”说:“你不觉得自己太微小了吗?把100个你连在一起,才和1个我一样长!”“厘米”弟弟不服气地喊道:“哼!我的本领一点儿也不比你的差!不信,咱俩走着瞧!”说着,“米”和“厘米”都头也不回地跳进了书本里。

  第二天,数学老师让同学们分组测量身边的物体,“米”和“厘米”都争着钻出书本。一位同学说:“咱班教室的长是8厘米。”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另一位同学发言:“我的数学课本厚1米。”他的发言又引来了一阵笑声……

  这时,长度单位爷爷对“米”和“厘米”说:“不要争吵了!你们都是长度单位中的一员,各有各的用途。你们要互相帮助,才能让小朋友们把你们放在正确的位置,准确地测量出物体的长度。”

  小朋友, 请你帮两位同学把“米”和“厘米”放在正确的位置上吧!

小学数学小故事9

  今天早晨,我一觉醒来爸爸妈妈真好也已经醒来了,然后我就说:“爸爸妈妈早上好,”爸爸妈妈听了就马上给我了红包,爸爸给我了200元,妈妈给我了1000元,等我红包藏好了,然后我们就去厨房了。

  到了厨房,我看见了爷爷、奶奶和叔叔,我刚想说爷爷、奶奶和叔叔早上好这句话,爷爷、奶奶和叔叔就直接给我了红包,爷爷给我了300元,奶奶给我了500元,叔叔呢?是跟奶奶一样的也给我了500元,现在我一共收到了几元呢?200+1000+300+500+500=2500(元)所以现在一共收集了2500元,经年我收集的红包比去年的红包还要多,我兴奋极了,我谢谢长辈们给我的红包,也谢谢朱老师教会了我数学,所以我要好好学数学。

小学数学小故事10

  画一个三角形,在它的三个顶点和三边的中点各画一个小圆圈。然后把1、2、3、4、5、6分别填写到这6个小圆圈里,使三角形每条边上3个数的和都相等。

  通过尝试,容易得到满足要求的填法,而且不止一种。例如可以填成图1或图2。

  在图1中,每一边上3个数的和都是11;而在图2中,每一边上3个数的和都是10。

  能不能找到一种填法,使各边上3个数的和不但相等,而且达到最大?或者,能不能使各边上3个数的和不但相等,而且达到最小?

  在计算一边上各数的和时,角上的每个数都在两条边里出现,因而被重复计算一次。要使每边上3个数的和最大,只要使填在角上被重复计算的3个数达到最大,所以应该把4、5、6填在角上,结果得到图3,其中每边3个数的和是12。

  类似地,要使每边上3个数的和最小,只要把1、2、3填在角上,结果得到图4,其中每边3个数的和是9。


小学数学小故事10篇(扩展3)

——小学数学趣味小故事10篇

小学数学趣味小故事1

  唐僧师徒摘桃子

  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久,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兴兴回来。师父唐僧问:你们每人各摘回多少个桃子?

  八戒憨笑着说:师父,我来考考你。我们每人摘的一样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个,如果3个3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沙僧神秘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个4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悟空笑眯眯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个5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多少个?

  唐僧很快说出他们每人摘桃子的个数。你知道他们每人摘多少个桃子吗

小学数学趣味小故事2

  一个故事引发的数学家

  陈景润是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从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

小学数学趣味小故事3

  美丽的植树图案

  很久很久以前,*数字王国的国王过20岁生日,罗马数字王国派人送来了20棵珍贵的树,作为生日礼物。 *数 啊。“20”大臣张榜招贤,凡是能巧妙地栽这20棵树的人将有重赏。可是,谁也设计不出来。 “20”大臣日夜思索,翻了大量的资料,又用石子进行了一次次的试验。他画了成千成万个图样。画着,试着,忽然,他 眼睛一亮,看到了一张极其美妙的图案。 “20”大臣立即把图案奉献给国王。国王见了非常高兴,“20”大臣指着图案对国王说:“陛下,您看,图中所栽的树不 论横数、竖数或斜数,每行都是4棵,这样最多18行。” 国王赞叹不止,说:“这样美丽奇妙的植树图案,我在任何公园都没有看见过,简直太美妙了。我要重重地赏您!” 。 我要重重地赏您!” 国王赞叹不止,说:“这样美丽奇妙的植树图案,我在任何公园都没有看见过,简直太美妙了。我要重重地赏您!” “对,这是一位名叫山姆·劳埃德的数学家发明和设计的,我只是把他设计的图案用到植树问题上来。”“20”大臣据实说。 “好,好,你能用上这个图案,也是有功的。”说着,国王宣布了对“20”大臣的奖赏,并将这个图案命名为“20图案”, 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植树图案。 国王立即派人按照“20图案”把20棵树栽在宫廷的花园里。从此,这美丽的植树图案就一直流传至今。

  您肯定想知道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植树图案”是什么,请快来在本“趣味数学故事集锦”栏目中找一找吧

小学数学趣味小故事4

  蝴蝶效应

  气象学家Lorenz提出一篇论文,名叫「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会不会在Taxas州引起龙卷风?」论述某系统如果初期条件差 一点点,结果会很不稳定,他把这种现象戏称做「蝴蝶效应」。就像我们投掷骰子两次,无论我们如何刻意去投掷,两次的物是 相同的。Lorenz为何要写这篇论文呢? 这故事发生在1961年的某个冬天,他如往常一般在办公室操作气象电脑。*时,他只需要将温度、湿度、压力等气象数据 输入,电脑就会依据三个内建的微分方程式,计算出下一刻可能的气象数据,因此模拟出气象变化图。 这一天,Lorenz想更进一步了解某段纪录的后续变化,他把某时刻的气象数据重新输入电脑,让电脑计算出更多的后续结 果。当时,电脑处理数据资料的数度不快,在结果出来之前,足够他喝杯咖啡并和友人闲聊一阵。在一小,结果出来了,不过令 他目瞪口呆。结果和原资讯两相比较,初期数据还差不多,越到后期,数据差异就越大了,就像是不同的两笔资讯。而问题并不 出在电脑,问题是他输入的数据差了0.000127,而这些微的差异却造成天壤之别。所以长期的准确预测天气是不可能的。

小学数学趣味小故事5

  火柴游戏

  一个最普通的火柴游戏就是两人一起玩,先置若干支火柴于桌上,两人轮流取,每次所取的数目可先作一些限制,规定取走最后一根 火柴者获胜。

  规则一:若限制每次所取的火柴数目最少一根,最多三根,则如何玩才可致胜? 规则一:若限制每次所取的火柴数目最少一根,最多 三根,则如何玩才可致胜? 例如:桌面上有n=15根火柴,甲﹑乙 为了要取得最后一根,甲必须最后留下零根火柴给乙,故在最后一步之前的轮取中,甲不能 留下1根或2根或3根,否则乙就可以全部取走而获胜。如果留下4根,则乙不能全取,则不管乙取几根(1或2或3),甲必能取得所有剩下的 火柴而赢了游戏。同理,若桌上留有8根火柴让乙去取,则无论乙如何取,甲都可使这一次轮取后留下4根火柴,最后也一定是甲获胜。由上 之分析可知,甲只要使得桌面上的火柴数为4﹑8﹑12﹑16...等让乙去取,则甲必稳操胜券。因此若原先桌面上的火柴数为15,则甲应取3 根。(∵15-3=12)若原先桌面上的火柴数为18呢?则甲应先取2根(∵18-2=16)。

  规则二:限制每次所取的火柴数目为1至4根,则又如何致胜? 原则:若甲先取,则甲每次取时,须留5的倍数的火柴给乙去取。 规则:有n支火柴,每次可取1至k支,则甲每次取后所留的火柴数目必须为 k+1 之倍数。

  规则三:限制每次所取的火柴数目不是连续的数,而是一些 分析:1﹑3﹑7均为奇数,由于目标为0,而0为偶数,所以先取甲,须 使桌上的火柴数为偶数,因为乙在偶数的火柴数中,不可能再取去1﹑3﹑7根火柴后获得0,但假使如此也不能保证甲必赢,因为甲对于火 柴数的奇或偶,也是无法依照己意来控柴数的奇或偶,也是无法依照己意来控制的。因为〔偶-奇=奇,奇-奇=偶〕,所以每次取后,桌上 的火柴数奇偶相反。若开始时是奇数,如17,甲先取,则不论甲取多少(1或3或7),剩下的便是偶数,乙随后又把偶数变成奇数,甲又把

  奇数回覆到偶数,最后甲是注定为赢家;反之,若开始时为偶数,则甲注定会输。

  规则:开局是奇数,先取者必胜;反之,若开局为偶数,则先取者会输。 规则:开局是奇数,先取者必胜;反之,若开局为偶数,则先取者会输。

  规则四:限制每次所 分析:如前规则二,若甲先取,则甲每次取时留5的倍数的火柴给乙去取,则甲必胜。此外,若甲留给乙取的 火 柴数为5之倍数加2时,甲也倍数加2时,甲也可赢得游戏,因为玩的时候可以控制每轮所取的火柴数为5(若乙取1,甲则取4;若乙取4,

  则甲取1),最后剩下2根,那时乙只能取1,甲便可取得最后一根而获胜。

  规则:若甲先取,则甲每次取时所留火柴数为5之倍数或5的倍数加2。 6、韩信点兵 甲先取,则甲每次取时所留火柴 韩信点 兵又称为*剩余定理,相传汉高祖刘邦问大将军韩信统御兵士多少,韩信答说,每3人一列余1人、5人一列余2人、7人一列余4人、13人 一列余6人……。刘邦茫然而不知其数。 *有一本数学古书「孙子算经」也有类似的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 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答曰:「二十三」书「孙子算经」也有类似的问题 术曰:「三三数之剩二,置一百四十,五五数之剩三,置六十三,七七数之剩 二,置三十,并之,得二百三十三,以二百一十减之,即得。凡三三数之剩一,则置七十,五五数之剩一,则置二十一,七七数之剩一,则 置十五,即得。」 孙子算经的作者及确实着作年代均不可考,不过根据考证,着作年代不会在晋朝之后,以这个考证来说上面这种问题的解法,*人 发现得比西方早,所以这个问题的推广及其解法,被称为*剩余定理。*剩余定理(Chinese Remainder Theorem)在近代抽象代数 学中占有一席非常重要的地位。

小学数学趣味小故事6

  <、>和=的本领

  很久以前,数学王国比较混乱。0—9十个兄弟不仅在王国称霸,而且彼此吹嘘自己的本领最大。数学天使看到这种情况很生气,派<、>和=三个小天使到数学王国建立次序,避免混乱。

  三个小天使来到数学王国,0—9十个兄弟轻蔑地看着它们。9问道:“你们三个来数学王国干什么,我们不欢迎你们!”

  =笑着说:“我们是天使派来你们王国的法官,帮你们治理好你们国家。我是‘等号’,这两位是‘大于号’和‘小于号’,它们开口朝谁,谁就大;它们尖尖朝谁,谁就小。”

  0—9十个兄弟听说它们是天使派来的法官,就乖乖地服从<、>和=的命令。从此,数学王国有了严格的次序,任何人不会违反。

小学数学趣味小故事7

  小马虎数鸡

  春节里,养鸡专业户小马虎站在院子里,数了一遍鸡的总数,决定留下 ,1/2外,把1/4慰问*,1/3送给养老院。他把鸡送走后,听到房内有鸡叫,才知道少数了10只鸡。于是把房内房外的鸡重数一遍,没有错,不多不少,正是留下1/2的数。小马虎奇怪了。问题出在哪里呢?你知道小马虎在院里数的鸡是多少只吗?

  来了多少客人一天,小林正在家里洗碗,小强看见了问道:“怎么洗那么多的碗 ?”“家里来了客人了。”“来了多少人?”小林说:“我没有数,只知道他们每人用一个饭碗,二人合用一个汤碗,三人合用一个菜碗,四人合用一个大酒碗,一共用了15个碗。”你知道来了多少客人吗?

小学数学趣味小故事8

  西游趣事

  唐僧师徒四人走在无边无际的沙漠上,他们又饿又累,猪八戒想:如果有一顿美餐该有多好啊!孙悟空可没有八戒那么贪心,悟空只想喝一杯水就够了。孙悟空想着想着,眼前就出现了一户人家,门口的桌上正好放了一杯牛奶,孙悟空连忙上前,准备把这杯牛奶喝了,可主人家却说:“大圣且慢,如果您想喝这杯奶就必须回答对一道数学题。”孙悟空想,不就一道数学题吗,难不倒俺老孙。孙悟空就答应了。那位主人家出题:倒了一杯牛奶,你先喝了1/2加满水,再喝1/3,又加满水,最后把这杯饮料全喝下,问你喝的牛奶和水哪个多些?为什么?

小学数学趣味小故事9

  橘子饼干和糖

  一天,乡亲们给相国寺送来了3只纸箱,是送给一休和他的师兄师弟们的。大纸箱里有74只橘子,中等大小的纸箱里有200块饼干,小纸箱里有120颗糖。*均分发完毕,每种小食品都剩下些零头,纸箱里还有2只橘子,12颗糖和20块饼干。这是,乡亲们问一休‘’大师,你们相国寺里有多少个和尚、一休闭着眼睛想了一会,就说出了答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相国寺里面有多少个和尚吗?

小学数学趣味小故事10

  高斯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故事的第一手资料常来自高斯本人,因为他在晚年时总喜欢谈他小时后的事,我们也许会怀疑故事的真实性,但许多人都证实了他所谈的故事。

  高斯的父亲作泥瓦厂的工头,每星期六他总是要发薪水给工人。在高斯三岁夏天时,有一次当他正要发薪水的时候,小高斯站了起来说:「爸爸,你弄错了。」然后他说了另外一个数目。原来三岁的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里跟着他爸爸计算该给谁多少工钱。重算的结果证明小高斯是对的,这把站在那里的大人都吓的目瞪口呆。高斯常常带笑说,他在学讲话之前就已经学会计算了,还常说他问了大人字母如何发音后,就自己学着读起书来。

  七岁时高斯进了St.Catherine小学。大约在十岁时,老师在算数课上出了一道难题:「把1到100的整数写下来,然后把它们加起来!」每当有考试时他们有如下的习惯:第一个做完的就把石板〔当时通行,写字用〕面朝下地放在老师的桌子上,第二个做完的就把石板摆在第一张石板上,就这样一个一个落起来。这个难题当然难不倒学过算数级数的人,但这些孩子才刚开始学算数呢!老师心想他可以休息一下了。但他错了,因为还不到几秒钟,高斯已经把石板放在讲桌上了,同时说道:「答案在这儿!」其他的学生把数字一个个加起来,额头都出了汗水,但高斯却静*着,对老师投来的,轻蔑的、怀疑的眼光毫不在意。考完后,老师一张张地检查着石板。大部分都做错了,

  学生就吃了一顿鞭打。最后,高斯的石板被翻了过来,只见上面只有一个数字:5050(用不着说,这是正确的答案。)老师吃了一惊,高斯就解释他如何找到答案: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一共有50对和为101的数目,所以答案是50×101=5050。由此可见高斯找到了算术级数的对称性,然后就像求得一般算术级数合的过程一样,把数目一对对地凑在一起。


小学数学小故事10篇(扩展4)

——关于数学趣味小故事10篇

关于数学趣味小故事1

  假设你在参加一个由50人组成的婚礼,有人或许会问:“我想知道这里两个人的生日一样的概率是多少?此处的一样指的是同一天生日,如5月5日,并非指出生时间完全相同。”

  也许大部分人都认为这个概率非常小,他们可能会设法进行计算,猜想这个概率可能是七分之一。然而正确答案是,大约有两名生日是同一天的客人参加这个婚礼。如果这群人的生日均匀地分布在日历的任何时候,两个人拥有相同生日的概率是97%。换句话说就是,你必须参加30场这种规模的聚会,才能发现一场没有宾客出生日期相同的聚会。

  人们对此感到吃惊的原因之一是,他们对两个特定的人拥有相同的出生时间和任意两个人拥有相同生日的概率问题感到困惑不解。两个特定的人拥有相同出生时间的概率是三百六十五分之一。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该群体的大小。随着人数增加,两个人拥有相同生日的概率会更高。因此在10人一组的团队中,两个人拥有相同生日的概率大约是12%。在50人的聚会中,这个概率大约是97%。然而,只有人数升至366人(其中有一人可能在2月29日出生)时,你才能确定这个群体中一定有两个人的生日是同一天。

  其实数学是非常有趣的,大家一定要开心学数学!

关于数学趣味小故事2

  肚里生虫

  善良的小松鼠救活了瘸腿狐狸,他却恩将仇报,张嘴要吃掉小松鼠。小松鼠一下子惊呆了,站在那儿不动。

  瘸腿狐狸正要享用这顿美餐,突然,屁股好像被锥子扎了一下,痛得他蹦起来好高。狐狸回头一看,原来是啄木鸟在自己屁股上啄了一个洞。

  瘸腿狐狸大叫:“你为什么啄我?”

  啄木鸟说:“我发现你肚子里全是坏虫,想把这些坏虫子替你取出来。”

  “真的?”瘸腿狐狸半信半疑。

  “不信,你看!”啄木鸟象变魔术一样,从瘸腿狐狸身上叼起一条大虫子。

  瘸腿狐狸看见了活虫子,心里十分害怕。他问:“你说我肚子里会有多少条虫子?”

  啄木鸟想了一下说:“是最小的五位数与最大的三位数的差。”

  瘸腿狐狸眉一皱,说:“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而最大的三位数是999。它们的差是10000-999=9001,我的妈呀!我肚子里有九千零一条坏虫!”

  啄木鸟严肃地指出:“如果不及早把这些坏虫取出来,它们死后会变成坏水的!”

  瘸腿狐狸一捂肚子说:“我不就有一肚子坏水了吗?啄木鸟快救救我!”

  啄木鸟认真看了看瘸腿狐狸的肚子说:“由于你肚子里坏虫太多,我必须在你肚子上啄开15个洞,好从洞中取坏虫。”

  “啊!”瘸腿狐狸吓了一大跳,他装作一副可怜相,哀求说:“请你行行好,少啄几个洞行不行?”

  啄木鸟面露难色,过了一会儿说:“最少要啄9个洞。不过要求每3个洞排成一行,一共要排出8行才管用。”

  “成,成,谁不知我瘸腿狐狸聪明过人!我这就排。”狐狸在地上左画画右画画,还真让他画出来了。

  瘸腿狐狸得意地说:“看,我排出来了。9个洞,3个洞一行,一共8行。”

  啄木鸟点点头说:“你还算聪明。你赶快仰面躺好,我开始在你肚子上啄洞取虫了。”

  瘸腿狐狸眼珠一转,心想:“在我肚子上啄出9个大洞,即使把坏虫取出来了,我也完蛋了!嗯,这其中有诈!”

  瘸腿狐狸仰面躺好,说:“啄木鸟,你可慢点啄呀!我肚子里没食,除了坏虫没别的东西啦!”

  “放心吧!人家都称我为树木的医生,不会有问题。”啄木鸟瞄准了他肚脐眼儿上面一点的地方,猛地啄了下去。

  说时迟,那时快,在啄木鸟的尖嘴刚要啄到肚皮时,瘸腿狐狸用前爪紧紧抓住了啄木鸟的嘴。

  瘸腿狐狸“嘿嘿”一阵冷笑,说:“看你往哪儿跑!”

关于数学趣味小故事3

  美丽的植树图案

  很久很久以前,*数字王国的国王过20岁生日,罗马数字王国派人送来了20棵珍贵的树,作为生日礼物。 *数 啊。“20”大臣张榜招贤,凡是能巧妙地栽这20棵树的人将有重赏。可是,谁也设计不出来。 “20”大臣日夜思索,翻了大量的资料,又用石子进行了一次次的试验。他画了成千成万个图样。画着,试着,忽然,他 眼睛一亮,看到了一张极其美妙的图案。 “20”大臣立即把图案奉献给国王。国王见了非常高兴,“20”大臣指着图案对国王说:“陛下,您看,图中所栽的树不 论横数、竖数或斜数,每行都是4棵,这样最多18行。” 国王赞叹不止,说:“这样美丽奇妙的植树图案,我在任何公园都没有看见过,简直太美妙了。我要重重地赏您!” 。 我要重重地赏您!” 国王赞叹不止,说:“这样美丽奇妙的植树图案,我在任何公园都没有看见过,简直太美妙了。我要重重地赏您!” “对,这是一位名叫山姆·劳埃德的数学家发明和设计的,我只是把他设计的图案用到植树问题上来。”“20”大臣据实说。 “好,好,你能用上这个图案,也是有功的。”说着,国王宣布了对“20”大臣的奖赏,并将这个图案命名为“20图案”, 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植树图案。 国王立即派人按照“20图案”把20棵树栽在宫廷的花园里。从此,这美丽的植树图案就一直流传至今。

  您肯定想知道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植树图案”是什么,请快来在本“趣味数学故事集锦”栏目中找一找吧

关于数学趣味小故事4

  蝴蝶效应

  气象学家Lorenz提出一篇论文,名叫「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会不会在Taxas州引起龙卷风?」论述某系统如果初期条件差 一点点,结果会很不稳定,他把这种现象戏称做「蝴蝶效应」。就像我们投掷骰子两次,无论我们如何刻意去投掷,两次的物是 相同的。Lorenz为何要写这篇论文呢? 这故事发生在1961年的某个冬天,他如往常一般在办公室操作气象电脑。*时,他只需要将温度、湿度、压力等气象数据 输入,电脑就会依据三个内建的微分方程式,计算出下一刻可能的气象数据,因此模拟出气象变化图。 这一天,Lorenz想更进一步了解某段纪录的后续变化,他把某时刻的气象数据重新输入电脑,让电脑计算出更多的后续结 果。当时,电脑处理数据资料的数度不快,在结果出来之前,足够他喝杯咖啡并和友人闲聊一阵。在一小,结果出来了,不过令 他目瞪口呆。结果和原资讯两相比较,初期数据还差不多,越到后期,数据差异就越大了,就像是不同的两笔资讯。而问题并不 出在电脑,问题是他输入的数据差了0.000127,而这些微的差异却造成天壤之别。所以长期的准确预测天气是不可能的。

关于数学趣味小故事5

  老师说:数字是不会骗人的。一座房子,如果一个人要花上十二天才能盖好,十二个人盖就只要一天,二百八十八人只要一小时就够了。

  学生说:一万七千二百八十人只要一分钟,一百零三万六千八百人只要一秒钟。此外,如果一艘轮船横渡大西洋要六天,六艘轮船只要一天就够了。四杯25度的水加在一起就变开水了!数字是不会骗人的!

关于数学趣味小故事6

  小熊的妈妈生病了,为了能挣钱替妈妈治病,小熊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下河捕鱼,赶早市到菜场卖鱼。

  一天,小熊刚摆好鱼摊,狐狸、黑狗和老狼就来了。小熊见有顾客光临,急忙招呼:“买鱼吗,我这鱼刚捕来的,新鲜着呢!”狐狸边翻弄着鱼边问:“这么新鲜的鱼,多少钱一千克?”小熊满脸堆笑:“便宜了,四元一千克。”

  老狼摇摇头:“我老了,牙齿不行了,我只想买点鱼身。”小熊面露难色:“我把鱼身卖给你,鱼头、鱼尾卖给谁呢? ”狐狸甩甩尾巴道:“是呀,这剩下的谁也不愿意买,不过,狼大叔牙不好,也只能吃点鱼肉。这样吧,我和黑狗牙好,咱俩一个买鱼头,一个买鱼尾,不就既帮了狼大叔,又帮了你熊老弟了吗?”

  小熊一听直拍手,但仍有点迟疑:"好倒好,可价钱怎么定?”狐狸眼珠一转,答道:“鱼身2元1千克,鱼头、鱼尾各1元1千克,不正好是4元1千克吗?”小熊在地上用小棍儿画了画,然后一拍大腿:“好,就这么办!”四人一齐动手,不一会儿就把鱼头、鱼尾、鱼身分好了,小熊一过秤,鱼身35千克70元;鱼头15千克15元,鱼尾10千克10元。老狼、狐狸和黑狗提着鱼,飞快地跑到林子里,把鱼头鱼身鱼尾配好,重新*分了。

  小熊在回家的路上,边走边想:我60千克鱼按4元1千克应卖240元,可怎么现在只卖了95元,小熊怎么也理不出头绪来。

  小朋友,你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吗?

关于数学趣味小故事7

  战国时期,齐威王与大将田忌赛马,齐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马:上马,中马与下马。比赛分三次进行,每赛马以千金作赌。由于两者的马力相差无几,而齐威王的马分别比田忌的相应等级的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为田忌必输无疑。但是田忌采纳了门客孙膑(著名军事家)的意见,用下马对齐威王的上马,用上马对齐威王的中马,用中马对齐威王的下马,结果田忌以2比1胜齐威王而得千金。这是我国古代运用对策论思想解决问题的一个范例。

  下面有一个两人做的游戏:轮流报数,报出的数不能超过8(也不能是0),把两面三刀个人报出的数连加起来,谁报数后使和为88,谁就获胜。如果让你先报数,你第一次应该报几才能一定获胜?

  分析:因为每人每次至少报1,最多报8,所以当某人报数之后,另一人必能找到一个数,使此数与某所报的数之和为9。依照规则,谁报数后使和为88,谁就获胜,于是可推知,谁报数后和为79(=88-9),谁就获胜。88=9×9+7,依次类推,谁报数后使和为16,谁就获胜。进一步,谁先报7,谁就获胜。于是得出先报者的取胜对策为:先报7,以后若对方报K(1≤K≤8),你就报(9-K)。这样,当你报第10个数的时候,就会取得胜利。

关于数学趣味小故事8

  北宋的一个夜晚,一家小酒店的老板正和伙计一起堆酒坛。因为近来生意特别好,酒坛自然也就多。老板一边在心里乐,一边盘算着如何发更大的财。他要把酒坛堆得整整齐齐,美观大方,吸引更多的顾客光临酒店。

  酒坛堆得非常漂亮,一层一层整整齐齐。酒店门口的招幌迎风飘扬,使人不得不驻足逗留,忍不住想进店喝几盅。酒店老板得意扬扬之际,想数数酒坛一共有多少只。可是,数坛子也并不轻松,老板从前面绕到后面,又从后面绕到前面,刚刚擦干的汗水又冒出来了,伙计们都笑了

  第二天。这堆酒坛果然吸引了不少顾客,老板望着酒坛,乐不可支。这时,一位衣冠楚楚的青年书生走了过来,面对酒坛,若有所思。老板心想:我昨天为了数清这堆酒坛,花了很大的功夫,这位青年相貌不凡,我倒要考考他看。

  "年轻人,你知道这堆酒坛一共有多少个吗?"老板半开玩笑地问道。

  "这很容易,只要你告诉我这堆酒坛最上面的那层一共几排,每排多少个,一共有几层。根本不用数,我马上就知道这堆酒坛的数目。"年轻人这么说话,显然有十足的把握。

  "噢!"老板心想:这位年轻人真会说大话,不妨把他提的条件告诉他,看看他的能耐到底有多大。于是老板爽快地说:

  "最上面那层酒坛是四排,每排8个,第二层是五排,每排9个……"

  "好了,一共七层,"年轻人打断了老板的话,不加思索地报出了答案,"一共567个酒坛。对吗?"

  老板一下子惊得连张开的嘴巴也忘记合拢了。这么快!老板马上把年轻人请进酒店,上茶,敬酒,招待得万分周到。老板真是打心眼佩服这位青年,又是请教姓名,又是讨教数坛的方法。

  这位青年就叫沈括。优越的家庭生活条件使他有机会读书,加上他好奇心强,肯钻研,于是他就成了很有才学的人。沈括回答老板说:"我数这坛子的方法其实非常简单,因为最中间那层共77个,共七层,只要再乘7,最后加上常数28就行了。"

  沈括从小对筹算很感兴趣,读了许多数学名著。后来自己写成了一本数学专著《隙积术》,专门研究高阶等差级数的求和问题。沈括数坛的方法就是利用了高阶等差级数求和的方法,要比单纯地数方便多了。数学上还可能碰到数字更大,项数更多的题目,用这种方法便可一下子迎刃而解。

关于数学趣味小故事9

  八戒吃了几个山桃

  八戒去花果山找悟空,大圣不在家。小猴子们热情地招待八戒,采了山中最好吃的山桃整整100个,八戒高兴地说:“大家一起吃!”可怎样吃呢,数了数共30只猴子,八戒找个树枝在地上左画右画,列起了算式,100÷30=3.....1

  八戒指着上面的3,大方的说,“你们一个人吃3个山桃吧,瞧,我就吃那剩下的1个吧!”小猴子们很感激八戒,纷纷道谢,然后每人拿了各自的一份。

  悟空回来后,小猴子们对悟空讲今天八戒如何大方,如何自已只吃一个山桃,悟空看了八戒的列式,大叫,“好个呆子,多吃了山桃竟然还嘴硬,我去找他!”

  哈哈,你知道八戒吃了几个山桃?

关于数学趣味小故事10

  儿歌比赛

  动物学校举办儿歌比赛,大象老师做裁判。

  小猴第一个举手,开始朗诵:“进位加法我会算,数位对齐才能加。个位对齐个位加,满十要向十位进。十位相加再加一,得数算得快又准。”

  小猴刚说完,小狗又开始朗诵:“退位减法并不难,数位对齐才能减。个位数小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个一。十位退一是一十,退了以后少个一。十位数字怎么减,十位退一再去减。”

  大家都为它们的精彩表演鼓掌。大象老师说:“它们的儿歌让我们明白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它们两个都应该得冠军,好不好?”大家同意并鼓掌祝贺它们。


小学数学小故事10篇(扩展5)

——*数学家的小故事10篇

*数学家的小故事1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他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终于使他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 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 。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

  祖冲之博览当时的名家经典。坚持实事求是。他从亲自测量计算的大量资料中对比分析。发现过去历法的严重误差。并勇于改进。在他三十三岁时编制成功了<大明历>。开辟了历法史的新纪元。

  祖冲之还与他的儿子祖暅(也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决了球体体积的计算。他们当时采用的一条原理是:"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意即。位于两*行*面之间的两个立体。被任一*行于这两*面的*面所截。如果两个截面的面积恒相等。则这两个立体的体积相等。这一原理。在西文被称为卡瓦列利原理。但这是在祖氏以后一千多年才由卡氏发现的了纪念祖氏父子发现这一原理的重大贡献。大家也称这原理为"祖暅原理"。

*数学家的小故事2

  女数学家王贞仪(1768-1797 ),字德卿,江宁人,是清代学者王锡琛之女,著有《西洋筹算增删》一卷、《重订策算证讹》一卷、《象数窥余》四卷、《术算简存》五卷、《筹算易知》一卷。

  从她遗留下来著作可以看出,她是一位从事天文和筹算研究女数学家。算筹,又被称为筹、策、筹策等,有时亦称为算子,是一种棒状计算工具。一般是竹制或木制一批同样长短粗细小棒,也有用金属、玉、骨等质料制成,不用时放在特制算袋或算子筒里,使用时在特制算板、毡或直接在桌上排布。应用“算筹”进行计算方法叫做“筹算”,算筹传入日本称为“算术”。算筹在*起源甚早,《老子》中有一句“善数者不用筹策”记述,现在所见最早记载是《孙子算经》,至明朝筹算渐渐为珠算所取代。

  17世纪初叶,英国数学家纳皮尔发明了一种算筹计算法,明末介绍到我国,也称为“筹算”。清代著名数学家梅文鼎、戴震等人曾加以研究。戴震称其为“策算”。王贞仪也从事研究由西洋传入我国这种筹算,并且写了三卷书向国人介绍西洋筹算。她在著作中对西洋筹算进行增补讲解,使之简易明了。王贞仪介绍纳皮尔算筹乘除法,当时读者认为容易了解,但与当时我国乘除法筹算方法相比,显得较繁杂,因此,数学家们没有使用西洋筹算,一直使用*筹算法。今天读者把中外筹算乘除法视为老古董,采用是由外国传入笔算四则运算,这种笔算于1903年才开始被使用,故我国与世界接轨使用笔算历史只有100年。

*数学家的小故事3

  高扬芝(1906-1978 ),江西南昌人,从小学习勤奋,特别喜欢数学。

  高中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由于学习成绩优秀,1930年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上海大同大学担任数学教员,后成为教授、数学系主任。在课堂教学中,她遵循《学记》中所说:“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所以,高扬芝数学教学一贯是兢兢业业、讲求实效,深受学生欢迎。

  高扬芝长期从事数学分析(旧时叫高等微积分)、高等代数和复变函数等课程教学与研究。她深知,高等数学比初等数学更加抽象,外行人常常把它看成是由冷酷定义、定理、法则统治着王国。因此,高教授常常告诉学生,数学结构严谨,证明简洁,蕴含着数学美。它像一座迷宫,只要你潜心学习、研究,就能寻求到走出迷宫正确道路。一旦顺利走出迷宫,成功愉悦会使你兴奋不已,你会向新、更复杂迷宫挑战,这就是数学魅力。

  她在上海大同大学工作不到五年时间里,自身潜在科研天赋很快被唤醒催发。经过刻苦钻研教材,结合教学实践,她撰写出论文《Clebsch氏级数改正》,1935年在交通大学主编《科学通讯》上连载,得到同行好评。*后,她又著有《极限浅说》《行列式》等科普读物多部。

  高扬芝是*数学会创始时少数女性前辈之一。1935年7月25日*数学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举行成立大会,共有33人出席,高扬芝就是其中一位。在这次年会上,她被推选为*数学会评议会评议,后连任第二、三届评议会评议。1951年8月,*数学会在北京大学召开了规模空前第一次全国*,高扬芝出席了大会。她是这次到会代表63人中惟一女代表。20世纪60年代,她被选为江苏省数学会副理事长。

*数学家的小故事4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 ,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

  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

*数学家的小故事5

  “七七”事变后,浙江大学被迫西迁。在这国难当头,举校西迁时,苏步青接到一封加急电报:岳父松本先生病危,要苏步青夫妇去日本仙台见最后一面。苏步青把电报交给妻子说:“……你去吧,我要留在自己的祖国。”苏步青妻子苏松本说:“我跟着你走。”但因妻子刚分娩不久,不能随行内迁,苏步青把妻子送*阳乡下避难,直到1940年暑假,由竺可桢校长特批一笔路费,才将妻子和女儿接到湄潭。

  在湄潭的日子里,师生的生活极其艰苦,大学教授靠工资也难以糊口。苏步青买了一把锄头,每天下班回家或休息日,就开荒种菜,有一次,湄潭菜馆蔬菜馆供应不上,就从苏步青菜地里要去几筐花菜。还有一天傍晚,竺校长来到他住的破庙前,看见苏步青正挑水种菜,苏松本背着儿子烧饭。细心的竺校长见锅里全是萝卜、地瓜干,就问苏步青。苏步青解释说:“我家孩子多,薪水全拿来买米也不够吃。地瓜干蘸盐巴,我们已吃了几个月了。”竺可桢惊愕了。于是,他特许苏步青两个读中学的儿子,破例吃在中学、住在家里(因为苏家拿不出被褥)的特殊待遇。

  生活上的困难每况愈下,苏步青的一个小儿子因营养不良,出世不久就死去了。苏步青把他埋在湄潭的山上,在小石碑上刻着“苏婴之冢”几个字。然而,生活上的困难吓不倒有意志、有毅力的人,浙大的教学和科研依然有条不紊地进行。苏步青也是带着困难走上讲台的。当他回身在黑板上画几何图形时,学生们就会议论苏老师衣服上的“三角形、梯形……”的补丁,还有屁股上的“螺旋形曲线”!晚上,苏步青把桐油灯放在破庙的香案上写教材,终于用自己坚忍不拔的意志完成了《射影曲线概论》一书。1994年夏,笔者有幸在青岩看到苏步青迁徙途中住过的小庙,一种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令人难以忘怀。

*数学家的小故事6

  女数学家王贞仪(1768-1797 ),字德卿,江宁人,是清代学者王锡琛之女,著有《西洋筹算增删》一卷、《重订策算证讹》一卷、《象数窥余》四卷、《术算简存》五卷、《筹算易知》一卷。

  从她遗留下来著作可以看出,她是一位从事天文和筹算研究女数学家。算筹,又被称为筹、策、筹策等,有时亦称为算子,是一种棒状计算工具。一般是竹制或木制一批同样长短粗细小棒,也有用金属、玉、骨等质料制成,不用时放在特制算袋或算子筒里,使用时在特制算板、毡或直接在桌上排布。应用“算筹”进行计算方法叫做“筹算”,算筹传入日本称为“算术”。算筹在*起源甚早,《老子》中有一句“善数者不用筹策”记述,现在所见最早记载是《孙子算经》,至明朝筹算渐渐为珠算所取代。

  17世纪初叶,英国数学家纳皮尔发明了一种算筹计算法,明末介绍到我国,也称为“筹算”。清代著名数学家梅文鼎、戴震等人曾加以研究。戴震称其为“策算”。王贞仪也从事研究由西洋传入我国这种筹算,并且写了三卷书向国人介绍西洋筹算。她在著作中对西洋筹算进行增补讲解,使之简易明了。王贞仪介绍纳皮尔算筹乘除法,当时读者认为容易了解,但与当时我国乘除法筹算方法相比,显得较繁杂,因此,数学家们没有使用西洋筹算,一直使用*筹算法。今天读者把中外筹算乘除法视为老古董,采用是由外国传入笔算四则运算,这种笔算于1903年才开始被使用,故我国与世界接轨使用笔算历史只有100年。

*数学家的小故事7

  高扬芝(1906-1978 ),江西南昌人,从小学习勤奋,特别喜欢数学。

  高中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由于学习成绩优秀,1930年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上海大同大学担任数学教员,后成为教授、数学系主任。在课堂教学中,她遵循《学记》中所说:“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所以,高扬芝数学教学一贯是兢兢业业、讲求实效,深受学生欢迎。

  高扬芝长期从事数学分析(旧时叫高等微积分)、高等代数和复变函数等课程教学与研究。她深知,高等数学比初等数学更加抽象,外行人常常把它看成是由冷酷定义、定理、法则统治着王国。因此,高教授常常告诉学生,数学结构严谨,证明简洁,蕴含着数学美。它像一座迷宫,只要你潜心学习、研究,就能寻求到走出迷宫正确道路。一旦顺利走出迷宫,成功愉悦会使你兴奋不已,你会向新、更复杂迷宫挑战,这就是数学魅力。

  她在上海大同大学工作不到五年时间里,自身潜在科研天赋很快被唤醒催发。经过刻苦钻研教材,结合教学实践,她撰写出论文《Clebsch氏级数改正》,1935年在交通大学主编《科学通讯》上连载,得到同行好评。*后,她又著有《极限浅说》《行列式》等科普读物多部。

  高扬芝是*数学会创始时少数女性前辈之一。1935年7月25日*数学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举行成立大会,共有33人出席,高扬芝就是其中一位。在这次年会上,她被推选为*数学会评议会评议,后连任第二、三届评议会评议。1951年8月,*数学会在北京大学召开了规模空前第一次全国*,高扬芝出席了大会。她是这次到会代表63人中惟一女代表。20世纪60年代,她被选为江苏省数学会副理事长。

*数学家的小故事8

  印象中曾听过一个故事:高斯是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天他的数学老师因为事情已处理了一大半,虽然上课了,仍希望将其完成,因此打算出一题数学题目给学生练习,他的题目是:1+2+3+4+5+6+7+8+9+10=?,因为加法刚教不久,所以老师觉得出了这题,学生肯定是要算蛮久的,才有可能算出来,也就可以藉此利用这段时间来处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转眼的时间,高斯已停下了笔,闲闲地坐在那里,老师看到了很生气的训斥高斯,但是高斯却说他已经将答案算出来了,就是55,老师听了下了一跳,就问高斯如何算出来的,高斯答道,我只是发现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还是11,又11+11+11+11+11=55,我就是这么算的。

  高斯长大后,成为一位很伟大的数学家。 高斯小的时候能将难题变成简易,当然资质是很大的因素,但是他懂得观察,寻求规则,化难为简,却是值得我们学习与效法的。

*数学家的小故事9

  丘成桐1949年出生于广东汕头,老家在梅州蕉岭,在香港长大。父亲曾在香港香让学院及香港中文大学的前身崇基学院任教。父教母慈,童年的丘成桐无忧无虑,成绩优异。但在他14岁那年,父亲突然辞世,一家人顿时失去经济来源。尽管丘成桐不得不一边打工一边学习,却仍然以优异成绩考入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

  他的父亲在他14岁时去世,家境贫寒。他中学的时候逃学一年,曾经成绩很差,差一点落榜。19岁的时候来到美国伯克利,“21岁毕业时就注定要改变数学的面貌”。这不是我的话,这是几年前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希望把丘教授聘请过来的时候,系里讨论时一个年纪很大的几何学家引用陈省身先生说的一句话。他10年之后成为数学界的一代天骄。从他入学伯克利到在世界数学家大会做一小时报告还不到10年。当年他只有28岁,也是在那一年,陈景润先生被邀请做45分钟的报告。这期间他证明了卡拉比猜想、正质量猜想,开创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几何分析。

  1981年,他32岁时,获得了美国数学会的维布伦(Veblen)奖——这是世界微分几何界的最高奖项之一;1983年,他被授予菲尔兹(Fields)奖章——这是世界数学界的最高荣誉;1994年,他又荣获了克劳福(Crawford)奖。

  除此之外,他还获得过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和加利福尼亚州最优秀的科学家的称号,是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名誉博士、*科学院外籍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名誉博士……

  大学期间,他以三年时间修完全部必修课程,还阅读了大量课外资料。他的突出成绩和钻研精神为当时的美籍教授萨拉夫所赏识,萨拉夫力荐他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博士研究生。七十年代左右的伯克利分校是世界微分几何的中心,云集了许多优秀的几何学家和年轻学者。在这里,丘成桐得到IBM奖学金,并师从著名微分几何学家陈省身。

  命运是公*的,奖章、荣誉,授予了那个在教室中坚持到最后的人。这,并没有让丘成桐止步不前,他继续进行着大量繁杂的研究工作,并不断取得成就。

  坚韧、坚持、锲而不舍,这就是丘成桐的精神。当然,也不是每个有着这样精神的人都能取得丘成桐一样的成就的。数学需要勤奋,更需要天才。正如著名数学家尼伦伯格所说,丘成桐“不仅具备几何学家的直观能力,而且兼有分析家的才能”。著名数学家郑绍远先生回忆说,对于许多艰深的数学问题,丘成桐已思考近20年,虽然仍未解决,他还是没有轻易放弃思考。

  丘成桐对*的数学事业一直非常关心。从1984年起,他先后招收了十几名来自*的博士研究生,要为*培养微分几何方面的人才。他的做法是,不仅要教给学生一些特殊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领会数学的精辟之处。他的学生田刚,也于1996年获得了维布伦奖,被公认为世界最杰出的微分几何学家之一。

  数学是奇妙的,只有锲而不舍才能探求其中真谛。对于丘成桐这样的数学家来说,这种探求不但是人生的意义,也是人生的乐趣。

  丘先生绝对不是一个完人,但绝对是一个伟大的数学家。你可以不喜欢这个人,但你不可能不喜欢他的数学,他证明了许多妙不可言的定理。大家如果学数学,读到研究生的话你就会知道他的定理非常美妙,他的卡拉比猜想毫无疑问是数学中最深刻的定理之一,尤其是在超弦理论中应用之广不可思议,我想当年丘教授自己都没有想到。

  他个性坚强,永不服输,永不言弃,著述等身,得奖无数。这些也带给他许许多多的误解。因为少年得志,20几岁就功成名就,有人说他目中无人、傲慢至极。当然,有这样的成就也让他有傲慢的资本。我把他跟陈省身一比。陈省身先生,大家跟他相处久了就知道也傲慢,只是他们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他们的傲慢,丘成桐是直截了当,数学和为人是他衡量你的标准,他看你的话,你数学不好,他不愿意跟你多谈,你做事情不入他的眼,他不愿意搭理你。

  先生是微笑不语,什么人他都可以很*和地相处,但是这微笑中就蕴含着尊敬或者是不屑,你自己可以感觉出来。他们都是真正的君子,都是我最敬佩的伟大的数学家,他们都尊重真正的君子和真正的数学家。我想这是他们真正可贵的地方。

  30年来,丘先生不仅时刻把握着数学与物理跳动的脉搏,引导着世界数学发展的潮流,还一直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关心和帮助着*数学的进步。他培养了众多的华人数学家。他的学生和博士后在国外各个重要的大学里都有。

*数学家的小故事10

  祖冲之祖籍河北,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在南朝做官,因而他出生于南方。 晋朝末年,由于北方连年混战,中原地区的人口大量迁移到南方,促使长江流域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各方面都有迅速的发展,祖冲之正是诞生在这样的时代环境里。祖家历代对天文历法都很有研究。在家庭的影响下,祖冲之从小便对天文学和数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青年时代,他便对刘歆、张衡、王蕃、刘徽等人的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驳正了他们的错误。以后他继续钻研,在科学技术方面作出极有价值的贡献。精确到小数点后第六位数的圆周率,便是他其中最杰出的成就之一。在天文历法方面,他曾将自古代到他生活年代为止所有可以搜罗到的文献资料,全部整理了一遍,并且通过亲自观测和推算,做了深切的验证。他指出当时所流行的何承天(公元370—447年)编定的历法有许多严重的错误。因此他便开始编制另一种新的历法。

  宋大明6年(公元462年),33岁的祖冲之编好了新的历法“大明历”。这是一部最好的历法,但是却遭到了当时朝廷中最得势人物戴法兴的反对。许多官员惧怕戴法兴的势力,不敢对祖冲之新历作公正的评定。祖冲之为了坚持真理,勇敢地与戴法兴展开了辩论,他写了一篇有名的《驳议》,逐条驳斥了戴法兴的无理责难。这场辩论,实际上反映了当时科学发展过程中科学和反科学、进步和保守之间的尖锐斗争。戴法兴等人认为:历代流传下来的东西,都是古制,是不可革的,是“万世不易”的,他们认为天文历法不是“凡人”可以修改的,他们说:“非冲之浅虑妄可穿凿”,甚至进一步责骂祖冲之是“诬天背经”。祖冲之对他们提出了尖锐的反驳。他认为日月五星的运行“非出神怪”,“是有形可检,有数可推”,只要进行细心的观测和推算。孟子早先所说“千年之日至(夏至、冬至)可生而致”的话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祖冲之在《驳议》中写了两句非常有名的话“愿闻显据,以覆理实”,“浮词虚贬,窃非所惧”。他希望双方都拿出真实的证据,辨明真正的是非,至于造谣和中伤,那是他丝毫不怕的。由于种种阻碍,大明历一直到他死后十年,在梁朝才得以颁行(公元510年)。

  祖冲之除天文历法和数学之外,对机械方面也有研究,他制造过“指南车”和“千里船”,此外,他对音律也很精通,对古代的许多书籍进行过注释,他还写过十卷小说,他真称得上是一个多才多艺的科学家。关于他在数学方面的著作,最著名的要算是《缀术》,此外还有《九章算术译注》、《重差注》等等,但这些也都失传了。

  祖冲之的儿子祖暅也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他继承了祖冲之在数学和天文历法方面的工作,并进一步发扬光大了他父亲的成就。祖冲之的“大明历”就是经过祖暅三次建议之后才被梁朝采用的。关于球体体积的计算也是作为祖暅的工作流传下来的。祖暅终生好学不倦。传说他小的时候,专心读书,连打雷也不觉得,走路时思考问题,曾经撞到别人身上。

  祖冲之父子的名字,不仅在国内已是受到称道,在世界上也受到了应有的重视。


小学数学小故事10篇(扩展6)

——关于数学趣味小故事10篇

关于数学趣味小故事1

  小学生数学故事:去马如飞酒力微

  宋代诗人秦观写的一首回环诗。全诗共14个字,写在图中的外层圆圈上。读出来共有4句,每句7个字,写在图中内层的方块里。

  这首回环诗,要把圆圈上的字按顺时针方向连读,每句由7个相邻的字组成。第一句从圆圈下部偏左的赏字开始读;然后沿着圆圈顺时针方向跳过两个字,从去 开始读第二句;再往下跳过三个字,从酒开始读第三句;再往下跳过两个字,从醒开始读第四句。四句连读,就是一首好诗:

  赏花归去马如飞,

  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

  醒时已暮赏花归。

  这四句读下来,头脑里就像放电视一样,闪现出姹紫嫣红的花,的的笃笃的马,颠颠巍巍的人,暮色苍茫的天。

  如果继续顺时针方向往下跳过三个字,就回到赏字,又可将诗重新欣赏一遍了。

  生活中的圆圈,在数学上叫做圆周。一个圆周的长度是有限的,但是沿着圆周却能一圈又一圈地继续走下去,周而复始,永无止境。

  回环诗把诗句排列在圆周上,前句的后半,兼作后句的前半,用数学的趣味增强文学的趣味,用数学美衬托文学美。

关于数学趣味小故事2

  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来找刘先生,并自我介绍说:“我叫于江,这次我带领了一个旅游团到香港旅游,听说您的大酒店环境舒适,服务周到,我们想来住你们酒店。”

  刘先生连忙热情地说:“欢迎,欢迎,不知贵团一共有多少人?”

  “人嘛,还可以,是一个大团。”

  刘先生心里一阵惊喜:一个大团,又是一笔大生意,真是太好了。

  作为一个导游,于江看出了刘先生的心思,他慢条斯理地说:“先生,如果你能算出我团的人数,我们就住您们酒店了。”

  “你请说吧。”刘先生自信地说。

  “如果我把我的团*均分成四组,多出一人,再把每小组*均分成四份,结果又多出一人,再把分成的四小组分成四份,结果又多出一人,当然,也包括我,请问我们至少有多少人?”

  “一共多少呢?”刘先生马上思考起来,他一定要接下这笔生意,“没有具体的数字,该如何下手呢?”他是精明的生意人,很快说出答案:“至少八十五人,对不对?”

  于江先生高兴地说:“一点不错,就是八十五人。请说说您的算法。”

  “人数最少的情况是最后一次四等分时,每份为一人,由此推理得到:第三次分之前有1×4+1=5(人),第二次分之前有5×4+1=21(人),第一次分之前有21×4+1=85(人)。”

  “好,我们今天就住在您这儿了。”

  “那你们有多少男的和女的?”

  “有55个男的,30个女的。”

  “我们这儿现在只有11人的房间,7人、5人的房间,你们想怎么住?”

  “当然是先生您给安排了,但必须男女分开,也不能有空床位。”

  又出了一个题目,刘先生还从没碰到过这样的客人,他只好又得花一番心思了。

  瞑思苦想之后,他终于得出了最佳方案:男的两间11人房间,四间7人房,一间5人房;女的一间11人房间,两间7人房,一间5人的,一共11间。

  于江先生看了他的安排后,非常满意,马上办了住宿手续。

  一桩大生意做成了,虽然复杂了一点,但刘先生的心里还是十分高兴的。

关于数学趣味小故事3

  有一天,数字卡片在一起吃午饭的时候,最小的一位说起话来了。 0弟弟说:“我们大家伙儿,一起拍几张合影吧,你们觉得怎么样?” 0的兄弟姐妹们一口齐声的说:“好啊。”

  8哥哥说:“0弟弟的主意可真不错,我就做一回好人吧,我老8供应照相机和胶卷,好吧?”

  老4说话了:“8哥,好是好,就是太麻烦了一点,到不如用我的数码照相机,就这么定了吧。”

  于是,它们变忙了起来,终于+号帮它们拍好了,就立刻把数码照相机送往冲印店,冲是冲好了,电脑姐姐身手想它们要钱,可它们到底谁付钱呢?它们一个个呆呆的望着对方,这是电脑姐姐说:“一共5元钱,你们一共十一个兄弟姐妹,*均一人付多少元钱?”

  在它们十一个人中,就数老六最聪明,这回它还是第一个算出了结果,你知道它是怎么算出来的吗?

关于数学趣味小故事4

  老师出了一道题:8÷2=?

  随后问大家:8分为两半等于几?

  皮皮回答:等于0!

  老师说:怎么会呢?

  皮皮解释:上下分开!

  丁丁说道:不对,等于耳朵!

  老师:哦?

  丁丁回答:左右分开呗!

关于数学趣味小故事5

  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里。它趴在井底哭了起来。一只癞蛤蟆爬过来,瓮声瓮气的对蜗牛说:“别哭了,小兄弟!哭也没用,这井壁太高了,掉到这里就只能在这生活了。我已经在这里过了多年了,很久没有看到过太阳,就更别提想吃天鹅肉了!”蜗牛望着又老又丑的癞蛤蟆,心里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不能像它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蜗牛对癞蛤蟆说:“癞大叔,我不能生活在这里,我一定要爬上去!请问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话!这井有10米深,你小小的年纪,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怎么能爬上去呢?”“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总能爬出去!”第二天,蜗牛吃得饱饱的,喝足了水,就开始顺着井壁往上爬了。它不停的爬呀,到了傍晚终于爬了5米。蜗牛特别高兴,心想:“照这样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能爬上去。”想着想着,它不知不觉地睡着了。早上,蜗牛被一阵呼噜声吵醒了。一看原来是癞大叔还在睡觉。它心里一惊:“我怎么离井底这么近?”原来,蜗牛睡着以后从井壁上滑下来4米。蜗牛叹了一口气,咬紧牙又开始往上爬。到了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是晚上蜗牛又滑下4米。爬呀爬,最后坚强地蜗牛终于爬上了井台。小朋友你能猜出来,蜗牛需要用几天时间就能爬上井台吗? 收起

关于数学趣味小故事6

  此刻人买犬,有些是为了看家防盗,有些是为了上山打猎,有些是为了侦查破案,有些是为了观赏消遣。古代人也会为了各种目的买犬。下方是*古代数学书《九章算术》里一道关于买犬的应用题:

  今有共买犬,人出五,不足九十;人出五十,适足。问人数、犬价各几何?

  题目的大意是说,此刻有几个人合买一条犬,每人出5文,还差90文;每人出50文,刚好够了。问有多少人,犬的价钱是多少。

  第一次每人出5文,第二次改成出50文,增加的钱数是50-5=45(文)。

  每人多拿出45文,刚好补足了原先短缺的钱数90文,所以人数是90÷45=2,

  犬的价钱是50×2=100(文)。

  答案是:共有两个人,买一只犬要100文。

  《九章算术》里还有一些类似的问题,几个人合买一件东西,拿出来的钱有那时多了(盈),有那时不够(不足),有那时刚好(适足)。这种算术题型很常见,至今还叫做“盈亏问题”或“盈不足问题”,保留了《九章算术》的传统。

关于数学趣味小故事7

  北宋的一个夜晚,一家小酒店的老板正和伙计一起堆酒坛。因为近来生意特别好,酒坛自然也就多。老板一边在心里乐,一边盘算着如何发更大的财。他要把酒坛堆得整整齐齐,美观大方,吸引更多的顾客光临酒店。

  酒坛堆得非常漂亮,一层一层整整齐齐。酒店门口的招幌迎风飘扬,使人不得不驻足逗留,忍不住想进店喝几盅。酒店老板得意扬扬之际,想数数酒坛一共有多少只。可是,数坛子也并不轻松,老板从前面绕到后面,又从后面绕到前面,刚刚擦干的汗水又冒出来了,伙计们都笑了

  第二天。这堆酒坛果然吸引了不少顾客,老板望着酒坛,乐不可支。这时,一位衣冠楚楚的青年书生走了过来,面对酒坛,若有所思。老板心想:我昨天为了数清这堆酒坛,花了很大的功夫,这位青年相貌不凡,我倒要考考他看。

  "年轻人,你知道这堆酒坛一共有多少个吗?"老板半开玩笑地问道。

  "这很容易,只要你告诉我这堆酒坛最上面的那层一共几排,每排多少个,一共有几层。根本不用数,我马上就知道这堆酒坛的数目。"年轻人这么说话,显然有十足的把握。

  "噢!"老板心想:这位年轻人真会说大话,不妨把他提的条件告诉他,看看他的能耐到底有多大。于是老板爽快地说:

  "最上面那层酒坛是四排,每排8个,第二层是五排,每排9个……"

  "好了,一共七层,"年轻人打断了老板的话,不加思索地报出了答案,"一共567个酒坛。对吗?"

  老板一下子惊得连张开的嘴巴也忘记合拢了。这么快!老板马上把年轻人请进酒店,上茶,敬酒,招待得万分周到。老板真是打心眼佩服这位青年,又是请教姓名,又是讨教数坛的方法。

  这位青年就叫沈括。优越的家庭生活条件使他有机会读书,加上他好奇心强,肯钻研,于是他就成了很有才学的人。沈括回答老板说:"我数这坛子的方法其实非常简单,因为最中间那层共77个,共七层,只要再乘7,最后加上常数28就行了。"

  沈括从小对筹算很感兴趣,读了许多数学名著。后来自己写成了一本数学专著《隙积术》,专门研究高阶等差级数的求和问题。沈括数坛的方法就是利用了高阶等差级数求和的方法,要比单纯地数方便多了。数学上还可能碰到数字更大,项数更多的题目,用这种方法便可一下子迎刃而解。

关于数学趣味小故事8

  数学优秀小故事

  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来找刘先生,并自我介绍说:“我叫于江,这次我带领了一个旅游团到香港旅游,听说您的大酒店环境舒适,服务周到,我们想来住你们酒店。”

  刘先生连忙热情地说:“欢迎,欢迎,不知贵团一共有多少人?”

  “人嘛,还可以,是一个大团。”

  刘先生心里一阵惊喜:一个大团,又是一笔大生意,真是太好了。

  作为一个导游,于江看出了刘先生的心思,他慢条斯理地说:“先生,如果你能算出我团的人数,我们就住您们酒店了。”

  “你请说吧。”刘先生自信地说。

  “如果我把我的团*均分成四组,多出一人,再把每小组*均分成四份,结果又多出一人,再把分成的四小组分成四份,结果又多出一人,当然,也包括我,请问我们至少有多少人?”

  “一共多少呢?”刘先生马上思考起来,他一定要接下这笔生意,“没有具体的数字,该如何下手呢?”他是精明的生意人,很快说出答案:“至少八十五人,对不对?”

  于江先生高兴地说:“一点不错,就是八十五人。请说说您的算法。”

  “人数最少的情况是最后一次四等分时,每份为一人,由此推理得到:第三次分之前有1×4+1=5(人),第二次分之前有5×4+1=21(人),第一次分之前有21×4+1=85(人)。”

  “好,我们今天就住在您这儿了。”

  “那你们有多少男的和女的?”

  “有55个男的,30个女的。”

  “我们这儿现在只有11人的房间,7人、5人的房间,你们想怎么住?”

  “当然是先生您给安排了,但必须男女分开,也不能有空床位。”

  又出了一个题目,刘先生还从没碰到过这样的客人,他只好又得花一番心思了。

  瞑思苦想之后,他终于得出了最佳方案:男的两间11人房间,四间7人房,一间5人房;女的一间11人房间,两间7人房,一间5人的,一共11间。

  于江先生看了他的安排后,非常满意,马上办了住宿手续。

  一桩大生意做成了,虽然复杂了一点,但刘先生的心里还是十分高兴的。

关于数学趣味小故事9

  八戒吃了几个山桃

  八戒去花果山找悟空,大圣不在家。小猴子们热情地招待八戒,采了山中最好吃的山桃整整100个,八戒高兴地说:“大家一起吃!”可怎样吃呢,数了数共30只猴子,八戒找个树枝在地上左画右画,列起了算式,100÷30=3.....1

  八戒指着上面的3,大方的说,“你们一个人吃3个山桃吧,瞧,我就吃那剩下的1个吧!”小猴子们很感激八戒,纷纷道谢,然后每人拿了各自的一份。

  悟空回来后,小猴子们对悟空讲今天八戒如何大方,如何自已只吃一个山桃,悟空看了八戒的列式,大叫,“好个呆子,多吃了山桃竟然还嘴硬,我去找他!”

  哈哈,你知道八戒吃了几个山桃?

关于数学趣味小故事10

  ﹤、﹥和﹦的本领

  很久以前,数学王国比较混乱。0—9十个兄弟不仅在王国称霸,而且彼此吹嘘自己的本领最大。数学天使看到这种情况很生气,派﹤、﹥和﹦三个小天使到数学王国建立次序,避免混乱。

  三个小天使来到数学王国,0—9十个兄弟轻蔑地看着它们。9问道:“你们三个来数学王国干什么,我们不欢迎你们!”

  ﹦笑着说:“我们是天使派来你们王国的法官,帮你们治理好你们国家。我是‘等号’,这两位是‘大于号’和‘小于号’,它们开口朝谁,谁就大;它们尖尖朝谁,谁就小。”

  0—9十个兄弟听说它们是天使派来的法官,就乖乖地服从﹤、﹥和﹦的命令。从此,数学王国有了严格的次序,任何人不会违反。


小学数学小故事10篇(扩展7)

——五上数学小故事5篇

五上数学小故事1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影子。我们通常用许多数学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前几天,妈妈带我去商场,相中了一款美的`电饭煲,价格1000元。有两种优惠形式,一种是直接打八折,另一种是消费满100元送20元的代金券。妈妈问我哪种划算。我说:“消费满100元送20元的代金券实际上是用100元钱买120元的东西,100÷120×100%≈83%,也就是大约打八三折。没打八折划算。”妈妈买下了电饭煲,大约节省了30元钱。还夸我说:“带着你就相当于带了个计算器,我可省心了。”

  这段时间,爸爸一直忙着装修房子。今天,在选择地转方面犯了愁。原因是爸爸看中了两种地转,一种是每块11*方分米,一块30元,另一种小一点,每块6*方分米,一块18元。厨房和卫生间一共50*方米,用哪种更划算呢?我帮爸爸算了算:“6*方分米=0.06*方米,50÷0.06≈833(块),也就是说,要用834块,一共15012元;11*方分米=0.0.11*方米,50÷0.11≈455(块)用455块,13650元,用一块11*方分米的更划算。”爸爸听了,手指点着我的脑门说:“丫头,有你的啊!”

  生活中还有许多貌似与数学不相干的问题,如:井盖为什么是圆形的呢?因为它的直径都一样,这样就不会掉下去。

  我们身边还有许许多多的数学,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已,如果我们善于探究,就一定会发现它的魅力。

五上数学小故事2

  今天晚上我去学跳舞,因为没有带水。所以,我们要去超市买一瓶矿泉水。*时都是妈妈买的,所以我都不知道一瓶水是多少钱?

  妈妈给了我一元钱,可是!售货员阿姨说不够,一瓶矿泉水要4元钱。哇!比我想象中贵了四倍。

  我又跑出去向妈妈拿钱,妈妈这次给了我十元钱,我就再给售货员阿姨。

  我自己算了算,10元-4元=6元,售货员员阿姨应该找我6元。我算得真准,售货员阿姨果然找给了我6元。

  我把剩下的钱交给了妈妈,妈妈夸我真棒!

五上数学小故事3

  气象学家Lorenz提出一篇论文,名叫《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会不会在Taxas州引起龙卷风?》,论述某系统如果初期条件差一点点,结果会很不稳定,他把这种现象戏称做「蝴蝶效应」。

  就像我们投掷骰子两次,无论我们如何刻意去投掷,两次的物理现象和投出的点数也不一定是相同的。

  Lorenz为何要写这篇论文呢? 这故事发生在1961年的某个冬天,他如往常一般在办公室操作气象电脑。*时,他只需要将温度、湿度、压力等气象数据输入,电脑就会依据三个内建的微分方程式,计算出下一刻可能的气象数据,因此模拟出气象变化图。

五上数学小故事4

  阿基米德有许多故事,其中最著名的要算发现阿基米德定律的那个洗澡的故事了。

  国王做了一顶金王冠,他怀疑工匠用银子偷换了一部分金子,便要阿基米德鉴定它是不是纯金制的,且不能损坏王冠。阿基米德捧着这顶王冠整天苦苦思索,有一天,阿基米德去浴室洗澡,他跨入浴桶,随着身子浸入浴桶,一部分水就从桶边溢出,阿基米德看到这个现象,头脑中像闪过一道闪电,“我找到了!”

  阿基米德拿一块金块和一块重量相等的银块,分别放入一个盛满水的容器中,发现银块排出的水多得多。于是阿基米德拿了与王冠重量相等的金块,放入盛满水的容器里,测出排出的水量;再把王冠放入盛满水的容器里,看看排出的水量是否一样,问题就解决了。

  随着进一步研究,沿用至今的流体力学最重要基石——阿基米德定律诞生了。

五上数学小故事5

  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长时间,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兴兴回来。师父唐僧问:你们每人各摘回多少个桃子?

  八戒憨笑着说:师父,我来考考你。我们每人摘的一样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个,如果3个3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沙僧神秘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个4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悟空笑眯眯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个5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多少个?

  唐僧很快说出他们每人摘桃子的个数。你知道他们每人摘多少个桃子吗?


小学数学小故事10篇(扩展8)

——名人与数学小故事5篇

名人与数学小故事1

  德国数学家康托是集合论的创始者,1845年3 月3日生于圣彼德堡,1918年1月6日卒于哈雷。康托11岁时移居德国,在德国读中学,1862年17岁时入瑞士苏黎世大学,第二年入柏林大学生,主修数学,1866年曾去格丁根学习一学期。1867年以数论方面的论文获博士学位。1869年在哈雷大学通过讲师资格考试,并在该大学任讲师,1872年任副教授,1879年任教授。

  由于研究无穷时往往推出一些合乎逻辑但又荒谬的结果(称之为悖论),许多大数学家唯恐慌陷进去而采取退避三舍的态度。在1874—1876年期间不到三十岁的康托向神秘的无穷宣战。他靠着辛勤的汗水,成功地证明了一条直线上的点能够和一个*面上的点一一对应,也能和空间中的点一一对应。这样看起来,1厘米长的线段内的点与太*洋面上的点以及整个地球内部的点都“一样多”。后来几年,康托对这类无穷集合问题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通过严格论证得出了许多惊人的结论。

  康托在集合论方面创造性的成就与传统的数学观念发生了尖锐冲突,遭到了一些人(包括权威数学家)的反对、攻击甚至谩骂,有人说康托的集合论是一种疾病,康托的概念是雾中之雾,甚至说康托是疯子。来自数学权威的巨大精神压力终于摧垮了康托,使他心力交悴,患了精神分裂症,被送进了精神病医院,于1918年1 月6日在精神病院去世。

  一堂好的数学课,往往会有一个或几个“激趣”点。“激趣点”往往是一堂课的亮点,也是教师个性化教学艺术的充分展示,因而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往往十分讲究。“名人与数学小故事”正是“激趣点”的最佳素材之一。如,在对数学习时,“对数源出于指数”,但对数先于指数的产生是数学发展史上的珍闻,教材中通过“阅读与思考”的形式介绍了这个内容。在教学时除了介绍这个数学教师熟知的故事时,为了体现对数发明的重要及发明人的伟大,还可介绍俄国著名诗人莱蒙托夫梦见纳皮尔的故事,并可引导学生查阅有关莱蒙托夫的生*传记,同时指出许多数学家本身是文学家、诗人,比如*的苏步青就曾出版了许多诗集。

名人与数学小故事2

  俄国著名诗人莱蒙托夫一生写了大量的诗歌,在俄国文学中有重要的地位,但他同时是一名数学爱好者。有一次他在解答一道数学难题时,冥思苦想没法解决,睡觉时做了一个梦,梦中一位老人提示他解答的方法,醒后他按照老人指点的方法真的解决了问题。莱蒙托夫把梦中老人的像画了出来,大家一看竟是数学家纳皮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纳皮尔在人们以上中的地位是多么崇高。

  课堂是数学教学的主阵地,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通过作业可以反馈课堂教学、检测教学效果。数学作业也是促进数学概念、定义、定理、性质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和补充。但是,目前的中学生课业负担实在太重,一天到晚疲于应付教师布置的作业,学习苦不堪言,作业的质量得不到保证,更不用谈作业的育人功效。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一方面需要各方面综合整治,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另一方面数学教师改进作业布置形式,在传统的作业中增加一些趣味性更强的作业,如结合名人与数学的小故事编制一些新型的数学问题,供学生思考训练。例如:在学习了指数函数内容后,可以结合以下的故事编制相应的数学问题作为作业。

名人与数学小故事3

  费尔马(Fermat,Pierre de)·法国数学家。1601年8月20日生于朗格多克,1665年1月12日卒于图卢兹附近的卡·斯特尔。

  费马是皮革商人的儿子,先在家里受教育,后学习法律。他是图卢兹市法院法律顾问,业余时间钻研数学。考虑到他取得的成就之大,假如他要是专业数学家的话,真不知道他能够做出什么来。

  费尔马有一种特殊令人沮丧的习惯,就是他不发表著作,而是在书的边缘上写下一些草率的注记或者偶尔把他的发现写信告诉他的朋友。结果他失掉了发现解析几何的优先权。他和笛卡儿各自独立地发现了解析几何,事实上,笛卡儿的形式分析只涉及到二维的情形,而费尔马还考虑了三维的情形。费尔马也丢掉了发明微积分的某些特性的优先权,这些特性后来启发了牛顿发明了微积分。(然而,他可能并不在乎。他从事数学研究主要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取得的成就。)

  费尔马和帕斯卡一起奠定了概率论的基础。他还研究整数的性质,他是头一个把丢番图所达到的水*的研究工作向前推进。因而,费尔马是近代“数论”的奠基者。他在这个领域留下了他最大的业绩,因为他在丢番图著书的边缘,写下一条注记,说他发现某种方程(其中次数大于2)没有整数解;但是边缘太窄写不下他的简单的证明。三个世纪以来,数学家(包括最伟大的数学家在内)力图找出现在所谓的“费尔马大定理”的证明,结果都失败了。现代的计算机证明,这个方程对于2000以内的n没有解,但是这并非一个普遍的证明……

  1908年,一个德国教授立下遗嘱,给找出证明的人一笔十万马克的奖金。但是二十年代初期的通货膨胀把十万马克贬得几乎一钱不值。但不管怎么样,没人能赢得它。费尔马没有发表他在数论方面的工作,他的儿子在他去世五年之后才把他的注记公诸于世。

名人与数学小故事4

  陈景润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求学时,勤奋的陈景润在福州英华书院,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丧,不想因战事被滞留家乡。几所大学得知消息,都想邀请沈教授前去讲学,他谢绝了邀请。由于他是英华的校友,为了报达母校,他来到了这所中学为同学们讲授数学课。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 3+ 3,8 = 5+ 3,10 = 5+ 5,12= 5+ 7,28= 5+ 23,100= 11+ 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它像一个美丽的光环,在我们不远的前方闪耀着眩目的光辉。”陈景润瞪着眼睛,听得入神。

  从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因此获得了“书呆子”的雅号。兴趣是第一老师。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引发出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名人与数学小故事5

  陈景润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市的闽侯镇,他的父亲陈元俊是一个邮电局的小职员。

  陈景润到了上学的年龄,父母给他找了一所离家近的小学,送他去读书。在所有的学科中,他特别喜欢数学,只要遨游在代数、几何的题海中,他就能够忘却所有的烦恼。

  陈景润*时少言寡语,但非常勤学好问,他总是主动向老师请教问题或借阅参考书。

  一个中午,最后一节课下了,陈景润走出教室,回家吃饭。他从书包里拿出一本刚从老师那儿借来的教学书,边走边看。书上的内容像电影一样一幕幕地闪现,陈景润就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大口大口地吞吃着精神的食粮。

  他只顾专心致志地看书,不知不觉偏离了方向,朝着路边的小树走去。只听“哎哟”一声,他撞到了树上。

  抗日战争爆发初期,陈景润刚刚升入初中,中学里的一位数学老师使陈景润的人生之路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这位老师就是曾经任清华大学航空系主任的沈元老师。有一次,沈元老师向学生讲了个数学难题,叫“哥德巴赫猜想”,学生们“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

  沈元老师最后又说了一句话: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而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陈景润听了这句话后,内心不禁为之一震:“哥德巴赫猜想、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我能摘下这颗明珠吗?”

  1973年2月,陈景润的关于(1+2)简化证明的论文终于公开发表了!“陈氏定理”立即在世界数学界引起轰动,专家们给予他极高的评价。

  轻轻地告诉你:

  攀登科学高峰,就像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懦夫和懒汉是不可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的。


小学数学小故事10篇(扩展9)

——数学小故事读后感3篇

数学小故事读后感1

  一天,陈景润去理发,结果跑去了书店看书,错过了理发的机会……这样的故事是不是特别吸引人呢?你知道它出自哪本书吗?告诉你吧,那就是我最喜欢的书——《500个数学故事》。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个动人的数学家的故事,一道道有趣而又需要动脑筋的数学题。它像一股清澈的清泉,流入了我的心田。它是一艘小船,载着我驶向数学的海洋。它又是一只神奇的鸟儿,让我飞进了数学的王国。

  原来我一直很讨厌数学,一看见数学题就莫名其妙地害怕,自从看了这本书,我对数学不讨厌了。它给我很大的触动,觉得学数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有一次,我碰到了一道难题,要是以前,我一定放在一边了。可现在,我毫不犹豫地拿出草稿纸,用心地做了起来。经过画图、思考,终于解答出来了,我高兴得不知怎么形容。

  我下决心要向书中的那些大数学家学习,体会学数学的乐趣,长大成为人人崇拜的数学家!

数学小故事读后感2

  放假前老师推荐我们看《李毓佩数学童话集》,拿到这本书我就看了起来,书中的故事非常有趣,我一口气看了好几个故事。妈妈认为我这样看效果不好,于是我们定了个计划,每天看2、3个小故事,然后我和妈妈一起玩书中的游戏。没想到数学也会这么有趣。

  我喜欢数学大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它们都爱用数学来解决问题。我喜欢《一石二鸟除坏蛋》这个故事里的巧填数字。原来做这种谜题,一定要找到关键数字,这个关键数字一定是特殊位置:中央或顶点。

数学小故事读后感3

  只有喜欢数学、爱上数学、才能学好数学。——题记

  第一次看到《数学故事》是在我妈妈的书架上,那时候我被一些数学题难住,心烦意乱。妈妈看我这样,便把这本书送给了我,让我好好读完它。不知为什么,我一翻开书,那颗浮躁的心便沉静下来,开始了在数学海洋里的.遨游。

  有的人说数学很难、很枯燥,我开始也是这么认为的,可看完《数学故事》后,我发现,数学是多么有趣啊!这本书的故事精彩,语言通顺易懂,版式生动活泼,把一些理念设计了一个个精彩的小故事,把一些不易理解的知识点放在一个个小故事中,让原先对数学不怎么感冒的我,立马产生了浓浓的兴趣。

  数学是什么?——“数学的本质在于它的自由。”康托尔这样说道。数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让我们的头脑变得更灵敏的学科,它不仅能让我们尝到知识,而且还能让我们的思维更完美,所以我们应该喜欢数学。所以,我们更不应该把它当做敌人,而是要把它当做朋友,当成一门艺术,只有真正的喜欢数学,真正的爱上数学,我们才能把数学学好。

  《数学故事》就是这样一本书,它会带领我们走进一个神奇的世界,它会让我们爱上数学,打开它,我们就会打开数学知识的大门。


小学数学小故事10篇(扩展10)

——数学阅读小故事3篇

数学阅读小故事1

  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充满了无穷的知识与奥妙!

  有一次,爸爸给我布置的作业里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2.5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我在解上面这道题时,想到了两种不一样方法。一种千米数少,一种千米数多。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结果吧。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和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怎么样,简单吧!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数学阅读小故事2

  上海世博盛会在上海举行,截止8月14上午10点12分左右世博会参观人数已经突破4000万人次,有望创下世博会历史的最高纪录。

  自8月12日至8月14日,上海市最高气温已连续三天超过39℃,截至今天10时,世博园区温度达37℃。由于天气炎热,这周的人数明显下降。

  在世博会参观,纪念品和餐饮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参加世博会预计人数7000万人中有60%在会场内用餐一次,如果以*均每人消费30元计,则餐饮收入为7.8亿元人民币;估计参观者90%会在会场内饮用饮料,以*均每人消费10元计算,饮料费收入为3.9亿元人民币。估计30%的参观者会在会场内购买旅游纪念品,以*均每人消费30元计,纪念品销售额达3.9亿元。综合各项,餐饮、旅游纪念品等的直接销售收入将接近15亿元。

  啊!真没有想到这次上海世博会能吸引这么多游客!

数学阅读小故事3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就是:

  1+2+3+ ..... +97+98+99+100 =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 高斯叫住了!! 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就是如何算的吗?

  高斯告诉大家他就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 至 100 与 100 加至 1 排成两排相加,也就就是说:

  1+2+3+4+ .....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 +4+3+2+1

  =101+101+101+ .....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于<5050>

  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