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把区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要求作为工作指导,努力开展好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体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10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把区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要求作为工作指导,努力开展好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体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因此,在课程的设计,实施过程中,十分注重教师的课程意识,形成实践的课程观,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切实确立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展。
二、教学目标
1、生活实践目标——强调学生在真实生活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表现自我和验证学科学习内容。
2、人生体验目标——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活动的意义,在体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对自己的了解,从中发现人生的意义。
3、个别发展目标——在同一主题下针对不同能力,兴趣爱好和需求而设计多元活动内容,给学生个别发展的学习机会。
4、学科整合目标——运用校内外的多种资源,整合学科知识。
三、工作重点
由于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了解不深,所以我们的工作重点有:
1、强调综合实践理论知识的"传授。
2、增强在各个活动阶段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
3、让学生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弄清楚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怎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活动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4、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积极的同周围环境接触,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综合能力。
5、加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资料积累,包括各种形式的原始资料,并逐步完善学生的综合实践个人成长档案。
四、工作安排
(一)、准备阶段:
1、针对学生特点研讨并制定研究计划。
2、完成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自主选题会、确定课题。
3、学习课题方案、计划的制定方法。
4、各小组制定小课题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
1、各课题组根据计划定时定地开展活动,做好记录,保留每次活动的各种资料。
2、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小结,总结前段时间的实践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分析活动中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并指导后阶段的活
3、各小组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边实践边研究。
(三)、总结阶段:
1、学生整理好各自的资料,写好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及收获等内容。
2、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3、学生自评
4、教师评价,整理各方面资料,写课后反思。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2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五年级是学生思想的过度时期,这时的学生比较敏感、自我,为此,本学期,我计划通过细致的.思想教育和各种有益的活动,使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帮助他人。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树立正确的集体荣誉感,为创建良好的班集体而努力。
二、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一门与各学科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它不是其它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它课程具有互补性。
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鉴于以上认识,结合学校实际,我们围绕三条线索开展活动,即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获得积极的、创造性的人格发展。
三、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习得和智力的发展,更关注他们情感的体验、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在情感态度方面: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的意识。
2、在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在知识方面: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习,发现和获得知识。
四、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方面。在活动中,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以配合的形态呈现的。因此,我们依据校特色活动,地方特色,以及时令,季节等,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五、课程实施措施:
管理策略: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刚刚起步,如果只是组织大量的活动而没有有效的管理与引导,将是杂乱无章的,无序的,低效的。因此,我想在观念更新为先导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分析现状,开齐开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好课程,研究课程,不断提高课程的实效和质量。
首先,统筹规划,制订出学校、年级、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整体实施计划。我们依据地方特色与时令、季节特点,让学生紧紧围绕校级研究课题――学生“自我”主题的开发,让学生去设计一系列研究自己、研究同伴的问题,作为“短线”活动随时穿插于其中。随着活动过程的展开和活动情境的需要,会不断生成新的目标和新的主题,我们会不断适时进行补充和调整。
其次,加强向社会、家长的宣传。利用有关媒体,家长学校,家长会,广泛宣传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特殊性,以及学校开设这门课程的有关计划及安排。引导社会和家长了解综合实践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反而会因为活动能增强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有益于学科课程的学习。从而重视这门课程,配合学校开好这门课程。
第三、活动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的评价必须采用全新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强调评价的指标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主要是学生评价。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研究性活动,也是让学生通过实践产生情感体验、能力方法和知识体验的活动。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相关学科活动(环保教育、安全教育、创新教育、法制教育、时事教育、心理教育等)的要求。),要注重开发社区资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注重获取学生经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目标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贴近学生生活,运用知识,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知识,体验实践活动中的苦乐,激发和培养学生发现、提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学生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发展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合作学习和共同探索精神,塑造和完善学生人格,形成一对学生。
三、活动:
选择和组织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开展活动:
学生与自然的关系
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范围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四、实施要点:
1、学生的.家庭生活和自治活动。
(1)谈论你在家庭和班级中角色。
(2)简单描述一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爱好和特长。
(3)时刻保持个人清洁,保持良好的个人习惯,维护学校的秩序和整洁。
(4)经常参加洗衣服、做饭、洗碗、打扫房间等家务劳动。
(5)了解一般的生活礼仪和普通的相关表现。
(6)了解他们与家庭和社区环境的关系,并能说出他们的角色。
2、社区服务中心
(3)熟悉各种社会资源和支持系统,帮助自己和他人。
(4)了解相关的社会行政机构及其职能,了解社会资源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和重要性。
3、户外休闲和探险活动。
(1)观察户外生活中自然现象的变化。
(2)规划适合学生的户外休闲活动,逐步学习户外生活的生存能力。
4、人际关系和交流活动。
(1)讲述你与家人沟通的方式,体验家庭生活的重要性。
(2)讲述自己与人相处的经历。
(3)参加各种小组活动,了解自己小组的特点,乐于表达自己,乐于与他人交流,养成互相关心、遵守纪律的习惯。
5、环境教育活动。
(1)观察家庭和学校周围的环境,了解环保与自身的关系。
(2)讨论环境变化和破坏可能带来的危害,讨论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为了让课堂活起来,为了让学生动起来,创建综合实践活动高效课堂,为此制定本计划:
一、活动目标:
1、在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识方面:
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习,发现和获得知识。即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生活、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二、学生分析
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三、具体措施:
1、把活动的激情带给学生
一个合格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老师,首先是情感丰富的人,一个有激情的人。综合实践活动课堂需要激情来支撑。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种思想影响另一种思想。”活动课老师应以自己的情感之火去点燃学生的情感,这样才能影响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试想,综合实践活动中,老师自己无动于衷,没有激情,活动**淡淡,索然无味,那学生怎么能受到感染呢?怎能不恹恹欲睡呢?又何谈课堂的高效呢?因此,教师只有用激情打造的切实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学生的情感才会得到感染和升华,他们会把最大限度的精力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学习效率会切实得到提高。
2、把研究的权利放给学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本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而组织起来的综合课程。
首先,在研究内容的选择上必须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不能站在教师的角度代替学生选题。教师要注意针对学生的实际,让学生自主确立合理的活动主题,指导学生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己身边的问题以及自己有能力解决的问题等,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发现并确定活动主题。在初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教师可作一个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从中选择若干有益的活动主题,供学生选择。随着学生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逐步放手让学生自主确立活动内容或课题。
其次,在具体活动的实施阶段,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获得成功。教师要敢于放手,保证学生亲历亲为,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而不是个别、零散的片段。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走弯路,让学生经历“尝试—错误—从教训中学习”的机会。有的教师生怕孩子出错,或者害怕活动时间长了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因此常常包办代替,把自己的成果直接交给孩子。殊不知这样做,综合实践活动少了孩子的自主研究,课堂就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不仅不会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还有悖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因此,把研究的权利放给孩子,把实践的时间还给孩子,才会有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高效局面。
3、把科学的方法导给学生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会遇到很多的实际困难,诸如设计和修订活动方案、设计调查问卷、现场采访、搜集处理信息、撰写调查报告等,如果我们教师一味的放手弃之不顾,没有科学的方法指导,仅凭学生已有的经验是不可能做好的,学生的调查研究和探讨是不可能有效到位的。教师不仅是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更应该是学习的指导者。因此,教师必须适时的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把科学的方法导给学生,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大胆尝试摸索总结了一系列的方法指导课,如《设计采访问题》《设计调查问卷》《如何撰写调查报告》等课型,对学生的活动有很大的帮助。有了科学方法的指导,学生的活动不再是盲目的、低效的。在学生活动感到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度的引导和点拨,引导学生开展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指导他们及时修订实施方案,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活动中遇到困难的小组,教师要进行个别辅导,创设必要的条件,帮助调整研究计划。活动结束后,小组要提交活动记录报告,内容包括活动形式、活动过程、活动结果等。教师要认真审阅研究报告,提出该小组活动中的优点与缺点,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4、把展示的机会让给学生
成果的交流与展示这个阶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指导和协助学生整理资料,形成结论,共同商量将活动得出的结果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可以是学生写的日记、拍的照片、收集的实物、编写的报纸,布置的板报等等。教师要给足时间组织学生充分开展交流和展示活动,如:《小小蔬菜博览会》,《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会》等,把学生的活动成果进行展示和推广。通过展示,我们让精彩于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秀出自己的别样的风采。学生品尝了成功的滋味,这也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参与到下一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来。
5、把评价的空间留给学生
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评价过程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过程,通过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评价很多时候也是一种赏识教育,而不是专门给他找毛病的过程。活动的评价应贯穿与活动的全过程,教师必须要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使学生知道参与的结果,看到自己的进步,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指导学生开展多元化的评价,引进民主的评价方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共评,在交互式的"评价过程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断进步。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次的活动的进步争取成功的机会。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5
一、年级的基本情况:
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但不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因此,他们应该逐步培养一些探索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有趣的活动话题,在小组学习中尽量与学生合作,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潜力。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和学习态度,使其具备一定的沟通合作、观察分析、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资料问题的方法,研究和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主动等良好的人格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主人。
二、活动目标:
通过调查讨论,开展专题活动,了解学习行为的含义和良好学习行为对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性,从而引导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通过调查、访谈、查阅资料、实践操作。在活动中,让学生更多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通过实践学习,让学生融入社会公益活动,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尊重和关爱他们。
通过调查身边的民间活动,可以了解家乡的产品和悠久的历史,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调查和访谈,学生可以初步了解人与计算机的关系,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增强学生合理使用计算机的意识。
通过防火知识和开展防火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防火意识和在危急情况下为自己和他人采取正确救援措施的能力。
三、活动评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应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各方面的个体表现。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掌握了什么技能,还要关心学生情绪、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变化,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提高,学生社会化的发展。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学生的行为、情感反应、参与和合作活动。要引导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自我反思和评价”自己的各种表现,充分挖掘和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在现有水*上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和个性化表现,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有学习成功的快感。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活动流程,熟知整个活动操作。
2、努力创造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创造和收获。
3、利用现代媒体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以本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为指导,结合本年级实际,认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以“实践、开放、自主”为主线,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教师教学的观念,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的各种研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也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回到生动的社会生活中去,让他们有机会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探索实际问题、参与实际生活,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二、活动目标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法的变革。
4.指导利用网络收集、整理和处理信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5.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实施策略
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策略。
教师要尊重学生发展的需要。根据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自主性、创新性的特点,实践活动要做到内容开放、过程开放和方法开放。通过课内与课外结合,拓宽实践活动的空间,充实实践活动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自主和指导相结合的策略。
实践活动要遵照新课程的理念,突出实践活动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是实践活动的帮助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要在引导学生主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能力。
3.一般活动和专题活动相结合的策略。
在活动中,既有面上一般的团体实践活动,又要重点开展《小课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一般与专题结合中,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从而培养创新性学习能力。
四、实施步骤
1.明确活动主题:本学期初步预设每班开展四次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主题由师生共同探讨,并加以确立。
2.制定方案:对于每次活动都要经过师生共同讨论,制定详实活动方案,明确目的、内容、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及预期成果等,做到活动前心中有数。
3.组织活动:教师要根据方案和学生一起亲历实践并给予学生及时恰当指导以解决实际困难,并注意生成性专题以完善活动内涵。
4.总结反思:帮助学生及时活动总结,积累经验弥补不足,提出建议,展示成果,发展能力。
五、活动评价
方式:对学生采用形成性激励评价方式,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实践中,我们主要采用自我评价、档案袋评价、他人评价。
1.自我评价:以学生自身作为评价主体的一种评价方式,据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由学生设计一张自我评价表。对于自身获得的学习结果、思考方式、生活方式、心理变化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促进自身向好的方向发展。
2.他人评价: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评价手册体现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和过程,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同学、教师、家长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为学生设计一张评价卡,在每一次活动后,由同学、老师或家长来填写评价卡,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
六、活动安排
拥抱自然
1.不辞辛苦的“旅行”
知道哪些动物有迁徙行为,初步了解不同类别的动物有不同的迁徙方式。学习运用多种方式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动物迁徙的原因。增强探究、合作意识,培养认识自然、探究自然的兴趣以及保护自然的情感。
2.风与我们的生活
风对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影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认识风的两面性,并系统整理,在班内展示交流。
3.关注沙尘暴
什么是沙尘暴?近几年来,我们当地的沙尘暴天气呈现怎样的变化?引导、组织学生记录今年春天沙尘暴天气的天数,并通过访问有关人士或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市近几年春天发生沙尘暴的天数情况,做好统计比较,研究沙尘暴天气的变化趋势。
走进社会
4.我是社区(村庄)小主人
社区(村庄)是我家,建设、管理靠大家。每个社区(村庄)里的人都应该关注社区(村庄)里的事。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自己的社区(村庄),发现正确的或错误的事情,及时记录并写出自己的感想,与同学相互交流。
5.地名的由来
城市、村庄、社区、街道、公园等都有各自的名称,这些名称是怎么来的?引导学生自主确定研究主题,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等方法,了解地名的由来,撰写研究报告,班内交流调查研究所得。
6.妈妈,我想对您说
召开主题班会:妈妈,我想对您说。以想对妈妈说的话为主题,每人准备一段发言材料,在全班进行演讲,抒发自己对妈妈的爱,体验妈妈对自己的付出。
体验生活
7.老师的一天
老师一天都做了哪些工作?引导学生确定一位教师作为自己的观察、访谈对象,通过观察和访谈,了解这位教师在一天中的工作,并做好记录(时间、工作内容),体会老师工作的特点,发表自己对老师这一职业的看法。
8.家庭生活采购员
家庭生活需要采购哪些物品?与家长商量好,在征得家长支持、配合的基础上,承担起家庭生活采购员的角色,通过合理安排时间,坚持做一周的采购员,并记录好自己的工作情况以及家长对你的评价。
动手操作
9.学烹饪
向家长学习,学会几种家常菜的做法。班内举办烹饪大赛,在同学们面前露一手,请大家尝尝你的手艺。
10.学编织
生活中有许多编织高手,他们编织所用的材料五花八门,如草叶、毛线、竹皮、藤条等等。寻访身边的编织高手,向他们请教几手,把自己编成的作品带到班级进行展示、评比。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7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部分内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本学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积极学习和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落实和执行学校工作计划,积极实践新课改,切实加强和改革课堂教学工作,为进一步推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为进一步提升办学水*作出努力。
二、学生情况:
学生正处于人生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阶段,也是世界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阶段。他们好奇、热情、活泼、各方面都朝气蓬勃;但自制力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极容易被外界事物所打扰,这就存在管理方式问题。本学期我将课堂设在不同的场所使学生强烈的好奇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以前因自身素质不同,爱好不一,而造成参与的程度不一。通过这些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学内容主要是:
1、养金鱼
2、绿色行动
3、遨游因特网
4、汽车给我们带来的烦恼
5、穿出我们的风采
6、关注玉米
7、如何装点自己的家
8、小小建筑师
9、初中生业余爱好调查
10、彰显自己的优与长
11、温暖的冬天——气候是否在改变
12、无土栽培技术研究
13、社区环境调查
14、*年
15、园艺植物繁殖技术的探究
四、教学措施:
1、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 在把握教材时,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2、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突出能力目标的主导
即强调学生发明创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能力目标为主导,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等、理解、信任的态度,创造融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努力探讨用能力目标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识、能力和人格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4、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5、在教学中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多样化教学,在教学中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6、注重情感教育,在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感情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
7、在校内和校外开辟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8、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究,活动中注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思考、讨论,鼓励学生说真话、展示自己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经验,允许学生节外生枝,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观点,变教师传授为引导、帮助、促进,切实转变教师角色,和学生一起成长。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8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同学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同学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改也好,课改也好,第一项任务就是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习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它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同学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学习情况分析
三年级小同学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同学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
考虑到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我们的综合实践课设定了三大主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希望通过这三大主题激发着同学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总体目标
密切同学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同学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同学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同学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同学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同学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同学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活动重点
针对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同学的观察力作为三年级的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同学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同学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同学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同学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五、活动难点
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同学的素质。
六、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同学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同学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
2、与同学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同学学习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同学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习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同学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同学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同学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同学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同学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同学的发展,如可结合*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开展行为习惯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时事热点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七、课时安排
每周一课时,便于师生都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便于开展活动时进行资源共享。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9
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地施行本质教育,培育学生的立异精神和实践才能,让学生养成联合协作、活泼进取中培育杰出特性,全面前进学生的归纳实践本质;开发学生的归纳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调和的、健康的发展。以实践活动为中心,要求学生活泼参加到各项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发现解决问题,体会和感受日子,进而学习科学研讨的办法,发展归纳使用常识的才能,增进学生与校园、社会的密切联系,培育学生的责任感。通过各种途径和有效的实践办法,学生真正得到归纳本质的前进,使学生和实践课程健康、快步的发展。
二、归纳实践活动方针:
1、情感方针:
(1)通过展开归纳实践活动,培育学生对社会日子的活泼情绪和参加归纳实践活动的兴趣。
(2)增进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与知道,逐步形成重视社会,参加社会的思想认识和才能。主动活泼地参加社会和效劳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和知道,增强社会实践才能,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责任感。
2、常识方针:
(1)研讨性学习、社区效劳和社会实践活动一些常识。
(2)进行参加、协作、研讨、才能。
3、才能方针:
(1)使学生具有基本的日子自理才能、交往协作才能、调查剖析才能、着手实践才能以及对常识的归纳运用才能和立异才能。
(2)发挥主动获得常识和信息的才能,养成主动地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气和主动探求的情绪发展信息素质、探求才能和创造精神。
4、进程方针:
开始掌握参加社会实践与调查的办法、信息材料的收集、剖析与收拾的办法和研讨的办法。
5、人格方针:
获得亲自参加归纳实践活动的活泼体会和丰厚的经验,刻画完善人格。开始养成联合调和、协作立异、活泼进取的杰出品质,使学生形成激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人生价值的寻求的完成。
三、学生基本情况剖析:
初中生通过一年的实践学习,在常识、技能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根底与前进,他们关于课上的要求都能仔细的完成,小组研讨、调查及设计等都能较好的配合。他们着手动脑活泼活泼,活动时协作认识较强,一些常规已经基本养成并且纪律也相对稳定,这些为九年级实践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根底,为继续学习供给了便利。
四、具体工作:
依据归纳实践活动课课程内容的多样性,这一课程形态的方针特色及我校实际情况,归纳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首要环绕卫生新校园为主题展开实践活动课,并恰当处理好实践进程中出现的情况。 通过让学生从校园的事、物调查记录,了解校园所发生的变化,培育学生的调查、研讨、效劳兴趣,激发学生进行活动研讨的热心。鼓励学生通过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求,从而培育学生的着手实践才能,促进学生常识更新、思想活泼、归纳实践才能的前进,更好地为中考效劳。
活动主题
1、了解校园基本情况班内报告
2、校园是我家我要爱护它
3、观赏果园硕果实地观赏
4、观赏厕所的沼气系统
5、卫生新厕所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6、沼气是什么
7、节约用水小组讲座
8、校园里的浪费现象
9、绿色小卫士——垃圾分类处理。找材料
10、只要一个地球找材料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校本课程为依托,继续开展全校性的剪纸活动,彰显我校的特色文化,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课程改革。
二、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究、操作等多种学习和活动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进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具体为: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基本要求
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变革,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不在于让学生获取多么高深的研究成果,而在于让他们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学习体验,受到新的方法的熏陶,从而改变长期以来习惯的偏重知识接受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
2、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由于研究性学习涉及的学习内容大多来自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许多问题自身带有很强的综合性,这些问题的解决自然要求学生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于问题解决过程中。
3、注重过程。淡化知识目标,强调对过程的参与、理解与体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大特色。从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两方面来看,注重学习者对过程的参与和在过程中的表现,都应是研究性学习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在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对研究性学习而言,学生的广泛参与就是目的,在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体验就是成功。
4、强调开放。从课程建设的角度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类正规课程,必须具有自己特定的目标、内容、实施规范和可依据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材料。但综合实践活动自身的课程性质在本质上又决定了它有着不同于其他类型课程的一个基本特点:开放性。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过程、评价诸环节都呈现出很强的开放性,为师生自主选择活动和创造性地设计、组织、实施、评价活动留下了必要的空间。
5、重视师生互动。正因为研究性学习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因此实施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研究性学习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教师不再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将预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不再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接受教师发出的指令。在开放的情境中,师生将共同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和实施主体,依赖自己的智慧和创意,在交互过程*同构建课程的内容,设计实施的方案,完成课程的评价。
四、具体活动安排
1、开学初各班根据学校方案制定班级活动计划。
2、具体安排(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10篇扩展阅读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10篇(扩展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10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研究性活动,也是一种通过实践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能力方法和知识经验的活动。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有关学科活动(环保教育、安全教育、创新教育、法制教育、时事教育、心理教育等)的要求,注重开发社区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注重学生体验的获得,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目标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贴近学生生活,运用其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究知识,亲身体验实践活动中的苦与乐,激发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学生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塑造完善人格,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活动内容:
选择和组织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开展活动:①学生与自然的关系。②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③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范围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四、实施要点
1、学生家庭生活和自治活动。
(1)说说自己在家庭与班级中角色。
(2)简述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
(3)经常保持个人整洁,保持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并能维护学校的秩序与整洁卫生。
(4)经常参加洗衣、做饭、洗碗、整理打扫房间等家务劳动。
(5)懂得一般生活礼仪及*常相关表现。
(6)了解自己与家庭、社区环境的关系,并能说出自己的角色。
2、社区服务实践活动。
(1)体会参加社区服务的意义,撰写心得体会。
(2)了解自己所在社区邻里的情况,开展适宜的邻里交往与邻里服务及社区服务。
(3)熟悉各种社会资源及支援系统,并帮助自己和他人。
(4)了解认识相关社会行政机构及其功能,了解社会资源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和重要性。
3、户外休闲与探索活动。
(1)观察户外生活中自然现象的变化。
(2)计划适合学生的户外休闲活动,并逐步学习野外生活生存能力。
4、人际关系与沟通活动。
(1)述说自己与家庭人沟通的方式,体验家庭生活的重要性。
(2)说出自己与他人相处的经验、体会。
(3)参加各种团体活动,了解自己所属团体的特色,乐于表达自我并愿意与人沟通,养成互相关心与遵守纪律的习惯。
5、环境教育活动。
(1)观察家庭与学校周边的环境,了解环境保护与自己的关系。
(2)探讨环境的改变与破坏可能带来的危害,讨论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
五、时间安排
时间课题
第1至第3周有趣的纸世界
第4、5周钱币、历史、生活
第6、7周校园里的浪费现象
第8至第10周生活中的艺术
第11至第13周我是社区小主人
第14、15周我为交通绘蓝图
第16至第18周小导游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校本课程为依托,继续开展全校性的剪纸活动,彰显我校的特色文化,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课程改革。
二、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究、操作等多种学习和活动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进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具体为: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基本要求
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变革,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不在于让学生获取多么高深的研究成果,而在于让他们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学习体验,受到新的方法的熏陶,从而改变长期以来习惯的偏重知识接受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
2、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由于研究性学习涉及的学习内容大多来自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许多问题自身带有很强的综合性,这些问题的解决自然要求学生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于问题解决过程中。
3、注重过程。淡化知识目标,强调对过程的参与、理解与体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大特色。从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两方面来看,注重学习者对过程的.参与和在过程中的表现,都应是研究性学习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在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对研究性学习而言,学生的广泛参与就是目的,在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体验就是成功。
4、强调开放。从课程建设的角度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类正规课程,必须具有自己特定的目标、内容、实施规范和可依据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材料。但综合实践活动自身的课程性质在本质上又决定了它有着不同于其他类型课程的一个基本特点:开放性。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过程、评价诸环节都呈现出很强的开放性,为师生自主选择活动和创造性地设计、组织、实施、评价活动留下了必要的空间。
5、重视师生互动。正因为研究性学习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因此实施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研究性学习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教师不再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将预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不再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接受教师发出的指令。在开放的情境中,师生将共同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和实施主体,依赖自己的智慧和创意,在交互过程*同构建课程的内容,设计实施的方案,完成课程的评价。
四、具体活动安排
1、开学初各班根据学校方案制定班级活动计划。
2、具体安排(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3
一、年级的基本情况:
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但不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因此,他们应该逐步培养一些探索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有趣的活动话题,在小组学习中尽量与学生合作,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潜力。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和学习态度,使其具备一定的沟通合作、观察分析、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资料问题的方法,研究和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主动等良好的人格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主人。
二、活动目标:
通过调查讨论,开展专题活动,了解学习行为的含义和良好学习行为对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性,从而引导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通过调查、访谈、查阅资料、实践操作。在活动中,让学生更多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通过实践学习,让学生融入社会公益活动,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尊重和关爱他们。
通过调查身边的民间活动,可以了解家乡的产品和悠久的历史,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调查和访谈,学生可以初步了解人与计算机的关系,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增强学生合理使用计算机的意识。
通过防火知识和开展防火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防火意识和在危急情况下为自己和他人采取正确救援措施的能力。
三、活动评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应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各方面的个体表现。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掌握了什么技能,还要关心学生情绪、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变化,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提高,学生社会化的发展。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学生的行为、情感反应、参与和合作活动。要引导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自我反思和评价”自己的各种表现,充分挖掘和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在现有水*上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和个性化表现,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有学习成功的快感。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活动流程,熟知整个活动操作。
2、努力创造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创造和收获。
3、利用现代媒体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研究性活动,也是一种通过实践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能力方法和知识经验的活动。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有关学科活动(环保教育、安全教育、创新教育、法制教育、时事教育、心理教育等)的要求,注重开发社区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注重学生体验的获得,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目标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贴近学生生活,运用其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究知识,亲身体验实践活动中的苦与乐,激发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学生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索精神,塑造完善人格,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活动内容:
选择和组织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开展活动:
①学生与自然的关系
②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③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范围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四、实施要点:
1、学生家庭生活和自治活动。
(1)说说自己在家庭与班级中角色。
(2)简述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
(3)经常保持个人整洁,保持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并能维护学校的秩序与整洁卫生。
(4)经常参加洗衣、做饭、洗碗、整理打扫房间等家务劳动。
(5)懂得一般生活礼仪及*常相关表现。
(6)了解自己与家庭、社区环境的关系,并能说出自己的角色。
2、社区服务实践活动。
(1)体会参加社区服务的意义,撰写心得体会。
(2)了解自己所在社区邻里的情况,开展适宜的邻里交往与邻里服务及社区服务。
(3)熟悉各种社会资源及支援系统,并帮助自己和他人。
(4)了解认识相关社会行政机构及其功能,了解社会资源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和重要性。
3、户外休闲与探索活动。
(1)观察户外生活中自然现象的变化。
(2)计划适合学生的户外休闲活动,并逐步学习野外生活生存能力。
4、人际关系与沟通活动。
(1)述说自己与家庭人沟通的方式,体验家庭生活的重要性。
(2)说出自己与他人相处的经验、体会。
(3)参加各种团体活动,了解自己所属团体的特色,乐于表达自我并愿意与人沟通,养成互相关心与遵守纪律的习惯。
5、环境教育活动。
(1)观察家庭与学校周边的环境,了解环境保护与自己的关系。
(2)探讨环境的改变与破坏可能带来的危害,讨论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
五、具体安排
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进度表
(__—__学年第一学期)
周次
教学内容
一
走进技术世界
二
家政钉纽扣
三
家政缝沙包
四
家政缝鞋套
五
家政缝鞋套
六
家政针线拓展
七
主题研究活动
八
主题研究活动
九
主题研究活动
十
技术初步泥塑工艺欣赏
十一
技术初步我喜爱的蔬果
十二
技术初步我喜爱的蔬果
十三
技术初步捏泥碗
十四
技术初步泥笔筒
__
主题研究活动
十六
主题研究活动
十七
技术初步相框
十八
技术初步储蓄罐
十九
技术初步组合笔筒
二十
拓展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5
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精选22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落实*《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实际,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可选择的学习空间和个性充分发展的创造空间,使其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等一些基本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实施形式和主要措施:
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倡导和促进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参与社会的体验性学习,社会活动的实践性学习,生活技能的操作性学习等。在每一项活动中,学生要自主设计活动内容,勤于搜集资料、整理笔记,乐于调查考察、参观访问、观察实验,善于表演交流、社会宣传、反思答辩,以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之间的整合。
主要措施:
1、选定主题。根据本校实际,可参照以下主题选定:劳技教育、学科整合、网络环境、社会生活、班队会、文体科技等活动,然后有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教研指导。健全组织,学习理论;明确任务,制定计划;编写实施指导方案的框架;检查实施情况,总结评比。
四、具体工作:
1、开发资源:一是开发学校资源,如开放图书室、阅览室;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教会学生围绕主题在网上搜寻资料。二是开发社区资源,定期组织学生社会中进行采访、调查,聘请家长担任校外辅导员,定期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2、设计教案。根据教研室实践活动方案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制定好实施计划、拟订实施教案。
教学进度如下:
三年级:主题活动有<欢乐中国年>。<吃出健康>。<学会保护自己>。<我来学唐诗>。<植物的叶子>。
四年级:主题活动有<寻找快乐>。<我喜欢的动物>。<蛋壳的妙用>。<六一儿童节>。<唐诗世界>。
五年级:主题活动有<击退烦恼>。<奇妙的种子世界>。<五一节真快乐>。<我爱唐诗>。
六年级:主题活动有<我的指纹>。<清明节>。<挑战挫折>。<唐诗三百首>。
三年级,四年级本学期各8个主题,全乡统一五个主题活动,其他的三个由学生自己确定。
五年级,六年级本学期各5个主题,全乡统一4个主题活动,其他的一个由学生自己确定。
根据上级要求,我们活动的所有过程性材料包括:学生活动方案,学生活动纪录,学生成果汇编,以及期末学生的自我评价都会按要求完成。作到真正的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7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改也好,课改也好,第一项任务就是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习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它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三年级小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
考虑到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三年级“活动资料”的形式还是以有趣的游戏和制作为主,这些活动都渗透了激发学生探索和发明的内容,也就是要学生探索事物的内涵和本质,要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
二、课程总体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活动重点:
针对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作为三年级的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四、活动难点:
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五、课程评价:
注重过程,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变化和表现。全面评价,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努力程度、合作程度等等。尊重多元,教师、教师集体、学生个人、学生集体、家长与社区成员等,都是学生评价活动的主体,都应该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中来。引导反思,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增强他们对自己所进行的活动的信心,学会在与人相处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提高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水*。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8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年级段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经过二年级的实践活动体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实践活动能力。本学期不仅继续进行实践活动,更要在体验的基础上加强实践研究。同时也将结合校本课程、学科内容进行合理的资源整合,开展相应的学习研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从课本走向实践,在活动中逐步养成具有基本的生活,劳动能力,观赏和辨别的能力,同学之间互相间的交往、协作能力,逐步的观察分析,采访、调查等能力,以及能初步掌握对小课题的研究、探索、实验的方法,把在各科中学到的技能,在实践中能综合运用,同时又不断增加知识,拓展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本学期活动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本学期每周有一节实践课,除去节假日和学期首尾,实际约有18周,即18节实践课。这学期的实践课我们打算分三大块内容来上,一块是根据学校综合实践校本课程标准的要求的适合我们三年级操作的有关内容来上;一块是根据实践体验活动开展相关实践汇报交流、实践小课题研究活动;另一块是结合学科内容开展一项小课题研究。
具体要求:
1、认真选择、认真准备每一堂实践课活动内容,让学生真正能在实践课堂中通过动手、动脑,有感悟,有收获,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
2、进一步开展体验活动。为让学生的体验活动不留于形式,更有实践意义,在上学期基础上,改善体验条件和体验方式,让学生活动更多更贴近生活实际的情感体验。实践活动管理、评价更到位。
3、认真开展小课题研究。由于这方面知识和能力的欠缺,上学期,这项工作做得不是很好。这学期,将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研究,学会寻找问题,研究问题,结合实践体验活动,结合学科知识,更大范围地做好小课题研究工作。
三、活动时间和内容的安排:
本学期,学校安排有每周一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一学期实际上综合实践课大概有18节。
四、活动资料积累:
课堂实践活动资料积累:活动方案等过程资料。体验活动过程资料:如照片,活动记录,评价表格等。研究学习活动资料:活动方案,研究活动的过程资料,包括学生搜集到的资料,有条件的可以做好活动跟踪拍摄。
落实教学的措施:
认真钻研教材,根据班级实践情况,因材施教。积极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并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以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
提优补差的途径、内容、方法: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索,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空间。
2、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
3、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实施措施:
1、学生不仅生活于学校中,而且还生活在家庭和社区中,要将学校、家庭、社区融合起来。
2、要打破学校、教室的束缚,把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融合起来。
3、积极鼓励学校和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开发综合实践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9
一、辅导思想
归纳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所规定的必修课程。旨在培育学生归纳运用常识的才能,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才能,去体验和感受日子,培育自己的实践才能,增强立异意识。本学期,我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纲》为辅导,以实践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培育学生立异精力和实践才能。
二、课程目标
1、使学生取得亲自参加研究探究的体验,形生长于质疑,乐于探求,尽力求知的积极情绪。
2、培育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求才能。
3、培育学生的乐于协作的情感和长于协作的技术。
4、养成劳作观念,形成一般劳作技术。
5、培育学生的公民意识、参加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力。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日子和社会环境,增加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常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日子的才能。
三、课程内容
归纳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含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作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方面。在活动中,研究性学习作为归纳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求的学习办法,这一办法浸透于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以合作的形状呈现的。因此,我将依据校园特色活动,地方特色,以及时令,时节等,一起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归纳实践活动。
四、教育办法
1 注重开展性教育点评办法的运用。着重点评进程化,注重儿童在活动中的情绪、情感、行为表现,注重儿童活动中支付的尽力的程度,以及进程中的探究、思考、创意等;着重点评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着重质性点评,着重日常调查进程,强化专题性探求进程,建立生长记载袋,实施阶段性点评。
2 开发教育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日子空间,把教育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一起关注社会新的开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使本课程教育走向家庭、社会,真实走进学生的实际日子,表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3 拓展教育空间,不局限于校园和讲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体验社会日子,在理解和感悟中遭到教育,得到全面调和的开展。
4 注重教育反思,在反思中与学生一起生长。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地施行本质教育,培育学生的立异精神和实践才能,让学生养成联合协作、活泼进取中培育杰出特性,全面前进学生的归纳实践本质;开发学生的归纳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调和的、健康的发展。以实践活动为中心,要求学生活泼参加到各项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发现解决问题,体会和感受日子,进而学习科学研讨的办法,发展归纳使用常识的才能,增进学生与校园、社会的密切联系,培育学生的责任感。通过各种途径和有效的实践办法,学生真正得到归纳本质的前进,使学生和实践课程健康、快步的发展。
二、归纳实践活动方针:
1、情感方针:
(1)通过展开归纳实践活动,培育学生对社会日子的活泼情绪和参加归纳实践活动的兴趣。
(2)增进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与知道,逐步形成重视社会,参加社会的思想认识和才能。主动活泼地参加社会和效劳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和知道,增强社会实践才能,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责任感。
2、常识方针:
(1)研讨性学习、社区效劳和社会实践活动一些常识。
(2)进行参加、协作、研讨、才能。
3、才能方针:
(1)使学生具有基本的日子自理才能、交往协作才能、调查剖析才能、着手实践才能以及对常识的归纳运用才能和立异才能。
(2)发挥主动获得常识和信息的才能,养成主动地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气和主动探求的情绪发展信息素质、探求才能和创造精神。
4、进程方针:
开始掌握参加社会实践与调查的办法、信息材料的收集、剖析与收拾的办法和研讨的办法。
5、人格方针:
获得亲自参加归纳实践活动的活泼体会和丰厚的经验,刻画完善人格。开始养成联合调和、协作立异、活泼进取的杰出品质,使学生形成激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人生价值的寻求的完成。
三、学生基本情况剖析:
初中生通过一年的实践学习,在常识、技能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根底与前进,他们关于课上的要求都能仔细的完成,小组研讨、调查及设计等都能较好的配合。他们着手动脑活泼活泼,活动时协作认识较强,一些常规已经基本养成并且纪律也相对稳定,这些为九年级实践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根底,为继续学习供给了便利。
四、具体工作:
依据归纳实践活动课课程内容的多样性,这一课程形态的方针特色及我校实际情况,归纳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首要环绕卫生新校园为主题展开实践活动课,并恰当处理好实践进程中出现的情况。 通过让学生从校园的事、物调查记录,了解校园所发生的变化,培育学生的调查、研讨、效劳兴趣,激发学生进行活动研讨的热心。鼓励学生通过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求,从而培育学生的着手实践才能,促进学生常识更新、思想活泼、归纳实践才能的前进,更好地为中考效劳。
活动主题
1、了解校园基本情况班内报告
2、校园是我家我要爱护它
3、观赏果园硕果实地观赏
4、观赏厕所的沼气系统
5、卫生新厕所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6、沼气是什么
7、节约用水小组讲座
8、校园里的浪费现象
9、绿色小卫士——垃圾分类处理。找材料
10、只要一个地球找材料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10篇(扩展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10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为了让课堂活起来,为了让学生动起来,创建综合实践活动高效课堂,为此制定本计划:
一、活动目标:
1、在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识方面:
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习,发现和获得知识。即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生活、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二、学生分析
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三、具体措施:
1、把活动的激情带给学生
一个合格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老师,首先是情感丰富的人,一个有激情的人。综合实践活动课堂需要激情来支撑。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种思想影响另一种思想。”活动课老师应以自己的情感之火去点燃学生的情感,这样才能影响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试想,综合实践活动中,老师自己无动于衷,没有激情,活动**淡淡,索然无味,那学生怎么能受到感染呢?怎能不恹恹欲睡呢?又何谈课堂的高效呢?因此,教师只有用激情打造的切实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学生的情感才会得到感染和升华,他们会把最大限度的精力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学习效率会切实得到提高。
2、把研究的权利放给学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本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而组织起来的综合课程。
首先,在研究内容的选择上必须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不能站在教师的角度代替学生选题。教师要注意针对学生的实际,让学生自主确立合理的活动主题,指导学生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己身边的问题以及自己有能力解决的问题等,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发现并确定活动主题。在初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教师可作一个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从中选择若干有益的活动主题,供学生选择。随着学生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逐步放手让学生自主确立活动内容或课题。
其次,在具体活动的实施阶段,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获得成功。教师要敢于放手,保证学生亲历亲为,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而不是个别、零散的片段。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走弯路,让学生经历“尝试—错误—从教训中学习”的机会。有的教师生怕孩子出错,或者害怕活动时间长了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因此常常包办代替,把自己的成果直接交给孩子。殊不知这样做,综合实践活动少了孩子的自主研究,课堂就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不仅不会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还有悖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因此,把研究的权利放给孩子,把实践的时间还给孩子,才会有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高效局面。
3、把科学的方法导给学生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会遇到很多的实际困难,诸如设计和修订活动方案、设计调查问卷、现场采访、搜集处理信息、撰写调查报告等,如果我们教师一味的放手弃之不顾,没有科学的方法指导,仅凭学生已有的经验是不可能做好的,学生的调查研究和探讨是不可能有效到位的。教师不仅是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更应该是学习的指导者。因此,教师必须适时的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把科学的方法导给学生,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大胆尝试摸索总结了一系列的方法指导课,如《设计采访问题》《设计调查问卷》《如何撰写调查报告》等课型,对学生的活动有很大的帮助。有了科学方法的指导,学生的活动不再是盲目的、低效的。在学生活动感到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度的引导和点拨,引导学生开展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指导他们及时修订实施方案,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活动中遇到困难的小组,教师要进行个别辅导,创设必要的条件,帮助调整研究计划。活动结束后,小组要提交活动记录报告,内容包括活动形式、活动过程、活动结果等。教师要认真审阅研究报告,提出该小组活动中的优点与缺点,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4、把展示的机会让给学生
成果的交流与展示这个阶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指导和协助学生整理资料,形成结论,共同商量将活动得出的结果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可以是学生写的日记、拍的照片、收集的实物、编写的报纸,布置的板报等等。教师要给足时间组织学生充分开展交流和展示活动,如:《小小蔬菜博览会》,《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会》等,把学生的活动成果进行展示和推广。通过展示,我们让精彩于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秀出自己的别样的风采。学生品尝了成功的滋味,这也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参与到下一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来。
5、把评价的空间留给学生
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评价过程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过程,通过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评价很多时候也是一种赏识教育,而不是专门给他找毛病的过程。活动的评价应贯穿与活动的全过程,教师必须要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使学生知道参与的结果,看到自己的进步,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指导学生开展多元化的评价,引进民主的评价方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共评,在交互式的评价过程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断进步。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次的活动的进步争取成功的机会。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研究性活动,也是一种通过实践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能力方法和知识经验的活动。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有关学科活动(环保教育、安全教育、创新教育、法制教育、时事教育、心理教育等)的要求,注重开发社区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注重学生体验的获得,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目标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贴近学生生活,运用其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究知识,亲身体验实践活动中的苦与乐,激发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学生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索精神,塑造完善人格,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活动内容
选择和组织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开展活动
①学生与自然的关系
②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③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范围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四、实施要点
1、学生家庭生活和自治活动。
(1)说说自己在家庭与班级中角色。
(2)简述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
(3)经常保持个人整洁,保持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并能维护学校的秩序与整洁卫生。
(4)经常参加洗衣、做饭、洗碗、整理打扫房间等家务劳动。
(5)懂得一般生活礼仪及*常相关表现。
(6)了解自己与家庭、社区环境的关系,并能说出自己的角色。
2、社区服务实践活动。
(1)体会参加社区服务的意义,撰写心得体会。
(2)了解自己所在社区邻里的情况,开展适宜的邻里交往与邻里服务及社区服务。
(3)熟悉各种社会资源及支援系统,并帮助自己和他人。
(4)了解认识相关社会行政机构及其功能,了解社会资源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和重要性。
3、户外休闲与探索活动。
(1)观察户外生活中自然现象的变化。
(2)计划适合学生的户外休闲活动,并逐步学习野外生活生存能力。
4、人际关系与沟通活动。
(1)述说自己与家庭人沟通的方式,体验家庭生活的重要性。
(2)说出自己与他人相处的经验、体会。
(3)参加各种团体活动,了解自己所属团体的特色,乐于表达自我并愿意与人沟通,养成互相关心与遵守纪律的习惯。
5、环境教育活动。
(1)观察家庭与学校周边的环境,了解环境保护与自己的关系。
(2)探讨环境的改变与破坏可能带来的危害,讨论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
五、具体安排
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进度表:
(xx—xx学年第一学期)
周次
教学内容:
一
走进技术世界
二
家政钉纽扣
三
家政缝沙包
四
家政缝鞋套
五
家政缝鞋套
六
家政针线拓展
七
主题研究活动
八
主题研究活动
九
主题研究活动
十
技术初步泥塑工艺欣赏
十一
技术初步我喜爱的蔬果
十二
技术初步我喜爱的蔬果
十三
技术初步捏泥碗
十四
技术初步泥笔筒
xx
主题研究活动
十六
主题研究活动
十七
技术初步相框
十八
技术初步储蓄罐
十九
技术初步组合笔筒
二十
拓展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3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五年级是学生思想的过度时期,这时的学生比较敏感、自我,为此,本学期,我计划通过细致的思想教育和各种有益的活动,使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帮助他人。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树立正确的集体荣誉感,为创建良好的班集体而努力。
二、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一门与各学科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它不是其它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它课程具有互补性。
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鉴于以上认识,结合学校实际,我们围绕三条线索开展活动,即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获得积极的、创造性的人格发展。
三、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习得和智力的发展,更关注他们情感的体验、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在情感态度方面: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的意识。
2、在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在知识方面: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习,发现和获得知识。
四、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方面。在活动中,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以配合的形态呈现的。因此,我们依据校特色活动,地方特色,以及时令,季节等,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五、课程实施措施:
管理策略: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刚刚起步,如果只是组织大量的活动而没有有效的管理与引导,将是杂乱无章的,无序的,低效的。因此,我想在观念更新为先导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分析现状,开齐开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好课程,研究课程,不断提高课程的实效和质量。
首先,统筹规划,制订出学校、年级、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整体实施计划。我们依据地方特色与时令、季节特点,让学生紧紧围绕校级研究课题――学生“自我”主题的开发,让学生去设计一系列研究自己、研究同伴的问题,作为“短线”活动随时穿插于其中。随着活动过程的展开和活动情境的需要,会不断生成新的目标和新的主题,我们会不断适时进行补充和调整。
其次,加强向社会、家长的宣传。利用有关媒体,家长学校,家长会,广泛宣传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特殊性,以及学校开设这门课程的有关计划及安排。引导社会和家长了解综合实践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反而会因为活动能增强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有益于学科课程的学习。从而重视这门课程,配合学校开好这门课程。
第三、活动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的评价必须采用全新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强调评价的指标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主要是学生评价。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把区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要求作为工作指导,努力开展好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体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因此,在课程的设计,实施过程中,十分注重教师的课程意识,形成实践的课程观,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切实确立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展。
二、教学目标
1.生活实践目标——强调学生在真实生活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表现自我和验证学科学习内容。
2.人生体验目标——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活动的意义,在体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对自己的了解,从中发现人生的意义。
3.个别发展目标——在同一主题下针对不同能力,兴趣爱好和需求而设计多元活动内容,给学生个别发展的学习机会。
4.学科整合目标——运用校内外的多种资源,整合学科知识。
三.工作重点
由于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了解不深,所以我们的工作重点有:
1、强调综合实践理论知识的传授。
2、增强在各个活动阶段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
3、让学生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弄清楚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怎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活动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4、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积极的同周围环境接触,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综合能力。
5、加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资料积累,包括各种形式的原始资料,并逐步完善学生的综合实践个人成长档案。
四.工作安排
(一)、准备阶段
1、针对学生特点研讨并制定研究计划。
2、完成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自主选题会、确定课题。
3、学习课题方案、计划的制定方法。
4、各小组制定小课题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
1、各课题组根据计划定时定地开展活动,做好记录,保留每次活动的各种资料。
2、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小结,总结前段时间的实践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分析活动中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并指导后阶段的活动。
3、各小组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边实践边研究。
(三)、总结阶段
1、学生整理好各自的资料,写好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及收获等内容。
2、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3、学生自评
4、教师评价,整理各方面资料,写课后反思。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校本课程为依托,继续开展全校性的剪纸活动,彰显我校的特色文化,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课程改革。
二、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究、操作等多种学习和活动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进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具体为: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基本要求
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变革,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不在于让学生获取多么高深的研究成果,而在于让他们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学习体验,受到新的方法的熏陶,从而改变长期以来习惯的偏重知识接受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
2、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由于研究性学习涉及的学习内容大多来自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许多问题自身带有很强的综合性,这些问题的解决自然要求学生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于问题解决过程中。
3、注重过程。淡化知识目标,强调对过程的参与、理解与体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大特色。从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两方面来看,注重学习者对过程的参与和在过程中的表现,都应是研究性学习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在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对研究性学习而言,学生的广泛参与就是目的,在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体验就是成功。
4、强调开放。从课程建设的角度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类正规课程,必须具有自己特定的目标、内容、实施规范和可依据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材料。但综合实践活动自身的课程性质在本质上又决定了它有着不同于其他类型课程的一个基本特点:开放性。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过程、评价诸环节都呈现出很强的开放性,为师生自主选择活动和创造性地设计、组织、实施、评价活动留下了必要的空间。
5、重视师生互动。正因为研究性学习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因此实施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研究性学习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教师不再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将预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不再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接受教师发出的.指令。在开放的情境中,师生将共同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和实施主体,依赖自己的智慧和创意,在交互过程*同构建课程的内容,设计实施的方案,完成课程的评价。
四、具体活动安排
1、开学初各班根据学校方案制定班级活动计划。
2、具体安排(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6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五年级是学生思想的过度时期,这时的学生比较敏感、自我,为此,本学期,我计划通过细致的思想教育和各种有益的活动,使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帮助他人。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树立正确的集体荣誉感,为创建良好的班集体而努力。
二、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一门与各学科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它不是其它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的课程,它与其它课程具有互补性。
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鉴于以上认识,结合学校实际,我们围绕三条线索开展活动,即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获得积极的、创造性的人格发展。
三、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习得和智力的发展,更关注他们情感的体验、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在情感态度方面: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的意识。
2、在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在知识方面: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习,发现和获得知识。
四、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方面。在活动中,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以配合的形态呈现的。因此,我们依据校特色活动,地方特色,以及时令,季节等,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五、课程实施措施:
管理策略: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刚刚起步,如果只是组织大量的活动而没有有效的管理与引导,将是杂乱无章的,无序的,低效的。因此,我想在观念更新为先导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分析现状,开齐开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好课程,研究课程,不断提高课程的实效和质量。
首先,统筹规划,制订出学校、年级、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整体实施计划。我们依据地方特色与时令、季节特点,让学生紧紧围绕校级研究课题――学生“自我”主题的开发,让学生去设计一系列研究自己、研究同伴的问题,作为“短线”活动随时穿插于其中。随着活动过程的展开和活动情境的需要,会不断生成新的目标和新的主题,我们会不断适时进行补充和调整。
其次,加强向社会、家长的宣传。利用有关媒体,家长学校,家长会,广泛宣传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特殊性,以及学校开设这门课程的有关计划及安排。引导社会和家长了解综合实践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反而会因为活动能增强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有益于学科课程的学习。从而重视这门课程,配合学校开好这门课程。
第三、活动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的评价必须采用全新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强调评价的指标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主要是学生评价。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7
一、班级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活动内容:
根据综合实践课程的本质特征,结合《话说温州》与本校学生实际,本学期主要主要针对《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这个课题开展活动。
三、活动目标: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法的变革。
4、指导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方法,利用网络收集、整理和处理信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四、活动的具体实施:
1.小组活动形式。研究小组一般由3~5人组成,学生自己推选组长,定期开展活动。研究成员要学会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任务。
2、个人探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自己完成某一探究活动。
3、班级集体探究。当学生围绕一个主题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究活动,收集资料活动后,可以进行全班集体讨论研究,交流大家收集的信息和形成的想法,进行思维碰撞,推动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深入研究。
五、活动措施和注意事项:
1、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2、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3、、适当降低活动内容的难度,既做到全面参与,又能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解决问题。
4、考虑到学生年龄小,不易组织管理,且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以及安全意识,活动的开展应以小组活动或集体外出为主,并争取家长协助。
5、应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6、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资源,帮助学生顺利开展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8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研究性活动,也是一种通过实践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能力方法和知识经验的活动。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有关学科活动(环保教育、安全教育、创新教育、法制教育、时事教育、心理教育等)的要求,注重开发社区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注重学生体验的获得,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目标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贴近学生生活,运用其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究知识,亲身体验实践活动中 的苦与乐,激发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学生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索精神,塑造完善人格,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活动内容
选择和组织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开展活动
①学生与自然的关系
②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③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范围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四、实施要点
1、学生家庭生活和自治活动。
(1)说说自己在家庭与班级中角色。
(2)简述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
(3)经常保持个人整洁,保持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并能维护学校的秩序与整洁卫生。
(4)经常参加洗衣、做饭、洗碗、整理打扫房间等家务劳动。
(5)懂得一般生活礼仪及*常相关表现。
(6)了解自己与家庭、社区环境的关系,并能说出自己的角色。
2、社区服务实践活动。
(1)体会参加社区服务的意义,撰写心得体会。
(2)了解自己所在社区邻里的情况,开展适宜的邻里交往与邻里服务及社区服务。
(3)熟悉各种社会资源及支援系统,并帮助自己和他人。
(4)了解认识相关社会行政机构及其功能,了解社会资源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和重要性。
3、户外休闲与探索活动。
(1)观察户外生活中自然现象的变化。
(2)计划适合学生的户外休闲活动,并逐步学习野外生活生存能力。
4、人际关系与沟通活动。
(1)述说自己与家庭人沟通的方式,体验家庭生活的重要性。
(2)说出自己与他人相处的经验、体会。
(3)参加各种团体活动,了解自己所属团体的特色,乐于表达自我并愿意与人沟通,养成互相关心与遵守纪律的习惯。
5、环境教育活动。
(1)观察家庭与学校周边的环境,了解环境保护与自己的关系。
(2)探讨环境的改变与破坏可能带来的危害,讨论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
五、具体安排
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进度表
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9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把区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要求作为工作指导,努力开展好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体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因此,在课程的设计,实施过程中,十分注重教师的课程意识,形成实践的课程观,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切实确立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展。
二、教学目标
1、生活实践目标——强调学生在真实生活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表现自我和验证学科学习内容。
2、人生体验目标——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活动的意义,在体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对自己的了解,从中发现人生的意义。
3、个别发展目标——在同一主题下针对不同能力,兴趣爱好和需求而设计多元活动内容,给学生个别发展的学习机会。
4、学科整合目标——运用校内外的多种资源,整合学科知识。
三、工作重点
由于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了解不深,所以我们的工作重点有:
1、强调综合实践理论知识的传授。
2、增强在各个活动阶段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
3、让学生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弄清楚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怎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活动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4、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积极的同周围环境接触,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综合能力。
5、加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资料积累,包括各种形式的原始资料,并逐步完善学生的综合实践个人成长档案。
四、工作安排
(一)、准备阶段:
1、针对学生特点研讨并制定研究计划。
2、完成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自主选题会、确定课题。
3、学习课题方案、计划的制定方法。
4、各小组制定小课题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
1、各课题组根据计划定时定地开展活动,做好记录,保留每次活动的各种资料。
2、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小结,总结前段时间的实践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分析活动中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并指导后阶段的活
3、各小组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边实践边研究。
(三)、总结阶段:
1、学生整理好各自的资料,写好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及收获等内容。
2、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3、学生自评
4、教师评价,整理各方面资料,写课后反思。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研究性活动,也是一种通过实践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能力方法和知识经验的活动。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有关学科活动(环保教育、安全教育、创新教育、法制教育、时事教育、心理教育等)的要求,注重开发社区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注重学生体验的获得,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目标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贴近学生生活,运用其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究知识,亲身体验实践活动中的苦与乐,激发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学生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索精神,塑造完善人格,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活动内容:
选择和组织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开展活动:
①学生与自然的关系
②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③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范围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四、实施要点
1、学生家庭生活和自治活动。
(1)说说自己在家庭与班级中角色。
(2)简述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
(3)经常保持个人整洁,保持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并能维护学校的秩序与整洁卫生。
(4)经常参加洗衣、做饭、洗碗、整理打扫房间等家务劳动。
(5)懂得一般生活礼仪及*常相关表现。
(6)了解自己与家庭、社区环境的关系,并能说出自己的角色。
2、社区服务实践活动。
(1)体会参加社区服务的意义,撰写心得体会。
(2)了解自己所在社区邻里的情况,开展适宜的邻里交往与邻里服务及社区服务。
(3)熟悉各种社会资源及支援系统,并帮助自己和他人。
(4)了解认识相关社会行政机构及其功能,了解社会资源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和重要性。
3、户外休闲与探索活动。
(1)观察户外生活中自然现象的变化。
(2)计划适合学生的户外休闲活动,并逐步学习野外生活生存能力。
4、人际关系与沟通活动。
(1)述说自己与家庭人沟通的方式,体验家庭生活的重要性。
(2)说出自己与他人相处的经验、体会。
(3)参加各种团体活动,了解自己所属团体的特色,乐于表达自我并愿意与人沟通,养成互相关心与遵守纪律的习惯。
5、环境教育活动。
(1)观察家庭与学校周边的环境,了解环境保护与自己的关系。
(2)探讨环境的改变与破坏可能带来的危害,讨论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
五、时间安排
时间
课题
第1周至第3周
诚信,从我做起
第4周至第6周
请爱护我们的眼睛
第7周至第9周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第10周至第13周
美丽的月季花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10篇(扩展3)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10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为了让课堂活起来,为了让学生动起来,创建综合实践活动高效课堂,为此制定本计划:
一、活动目标:
1、在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识方面:
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习,发现和获得知识。即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生活、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二、学生分析
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三、具体措施:
1、把活动的激情带给学生
一个合格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老师,首先是情感丰富的人,一个有激情的人。综合实践活动课堂需要激情来支撑。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种思想影响另一种思想。”活动课老师应以自己的情感之火去点燃学生的情感,这样才能影响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试想,综合实践活动中,老师自己无动于衷,没有激情,活动**淡淡,索然无味,那学生怎么能受到感染呢?怎能不恹恹欲睡呢?又何谈课堂的高效呢?因此,教师只有用激情打造的切实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学生的情感才会得到感染和升华,他们会把最大限度的精力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学习效率会切实得到提高。
2、把研究的权利放给学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本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而组织起来的综合课程。
首先,在研究内容的选择上必须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不能站在教师的角度代替学生选题。教师要注意针对学生的实际,让学生自主确立合理的活动主题,指导学生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己身边的问题以及自己有能力解决的问题等,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发现并确定活动主题。在初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教师可作一个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从中选择若干有益的活动主题,供学生选择。随着学生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逐步放手让学生自主确立活动内容或课题。
其次,在具体活动的实施阶段,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获得成功。教师要敢于放手,保证学生亲历亲为,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而不是个别、零散的片段。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走弯路,让学生经历“尝试—错误—从教训中学习”的机会。有的教师生怕孩子出错,或者害怕活动时间长了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因此常常包办代替,把自己的成果直接交给孩子。殊不知这样做,综合实践活动少了孩子的自主研究,课堂就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不仅不会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还有悖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因此,把研究的权利放给孩子,把实践的时间还给孩子,才会有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高效局面。
3、把科学的方法导给学生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会遇到很多的实际困难,诸如设计和修订活动方案、设计调查问卷、现场采访、搜集处理信息、撰写调查报告等,如果我们教师一味的放手弃之不顾,没有科学的方法指导,仅凭学生已有的经验是不可能做好的,学生的调查研究和探讨是不可能有效到位的。教师不仅是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更应该是学习的指导者。因此,教师必须适时的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把科学的方法导给学生,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大胆尝试摸索总结了一系列的方法指导课,如《设计采访问题》《设计调查问卷》《如何撰写调查报告》等课型,对学生的活动有很大的帮助。有了科学方法的指导,学生的活动不再是盲目的、低效的。在学生活动感到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度的引导和点拨,引导学生开展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指导他们及时修订实施方案,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活动中遇到困难的小组,教师要进行个别辅导,创设必要的条件,帮助调整研究计划。活动结束后,小组要提交活动记录报告,内容包括活动形式、活动过程、活动结果等。教师要认真审阅研究报告,提出该小组活动中的优点与缺点,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4、把展示的机会让给学生
成果的交流与展示这个阶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指导和协助学生整理资料,形成结论,共同商量将活动得出的结果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可以是学生写的日记、拍的照片、收集的实物、编写的报纸,布置的板报等等。教师要给足时间组织学生充分开展交流和展示活动,如:《小小蔬菜博览会》,《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会》等,把学生的活动成果进行展示和推广。通过展示,我们让精彩于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秀出自己的别样的风采。学生品尝了成功的滋味,这也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参与到下一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来。
5、把评价的空间留给学生
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评价过程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过程,通过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评价很多时候也是一种赏识教育,而不是专门给他找毛病的过程。活动的评价应贯穿与活动的全过程,教师必须要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使学生知道参与的结果,看到自己的进步,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指导学生开展多元化的评价,引进民主的评价方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共评,在交互式的评价过程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断进步。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次的活动的进步争取成功的机会。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2
一、学生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的综合课程;我们将始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总之,通过各种途径和有效的实践方法,学生真正得到综合素质的提高,使新课程健康、快步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3、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使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造新生活的小主人。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背景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确定单元活动的主题、活动的方式,在活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
四、研究内容: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内容的多样性,这一课程形态的目标特
点及我校实际情况,综合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主要围绕"爱我祖国,
爱我家乡,爱我社区"这一主题开展综合活动课程,并恰当处理好新
生成的目标和新的主题。
五、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考察、调查、访问等认识人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和爱心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
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学生了解社会上的许多职业分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5、认识家乡,通过对家乡地理、人文、风情、民俗、土特产、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调查,学生对家乡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六、教学方法
1、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根据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线,用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2、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开辟空间,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
3、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教室的界限,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
4、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包括个人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七、活动评价:
1、方案卡与评价表展示
2、举行一次现场展示会,评选"先进小组"
3、项目作业展示
4、手工制作资料收集展示
5、撰写总结论文反思心得并交流
八、教学进度安排
1—2周人类的好朋友——动物与植物
2课时
3—4周保护我们的家园
2课时
5—6周城市的固体废弃物
7—8周空气与人的关系
2课时
9—11周生命与绿色同行
3课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3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五年级是学生思想的过度时期,这时的学生比较敏感、自我,为此,本学期,我计划通过细致的思想教育和各种有益的活动,使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帮助他人。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树立正确的集体荣誉感,为创建良好的班集体而努力。
二、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一门与各学科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它不是其它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它课程具有互补性。
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鉴于以上认识,结合学校实际,我们围绕三条线索开展活动,即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获得积极的、创造性的人格发展。
三、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习得和智力的发展,更关注他们情感的体验、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在情感态度方面: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的意识。
2、在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在知识方面: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习,发现和获得知识。
四、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方面。在活动中,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以配合的形态呈现的。因此,我们依据校特色活动,地方特色,以及时令,季节等,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五、课程实施措施:
管理策略: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刚刚起步,如果只是组织大量的活动而没有有效的管理与引导,将是杂乱无章的,无序的,低效的。因此,我想在观念更新为先导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分析现状,开齐开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好课程,研究课程,不断提高课程的实效和质量。
首先,统筹规划,制订出学校、年级、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整体实施计划。我们依据地方特色与时令、季节特点,让学生紧紧围绕校级研究课题――学生“自我”主题的开发,让学生去设计一系列研究自己、研究同伴的问题,作为“短线”活动随时穿插于其中。随着活动过程的展开和活动情境的需要,会不断生成新的目标和新的主题,我们会不断适时进行补充和调整。
其次,加强向社会、家长的宣传。利用有关媒体,家长学校,家长会,广泛宣传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特殊性,以及学校开设这门课程的有关计划及安排。引导社会和家长了解综合实践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反而会因为活动能增强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有益于学科课程的学习。从而重视这门课程,配合学校开好这门课程。
第三、活动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的评价必须采用全新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强调评价的指标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主要是学生评价。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把区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要求作为工作指导,努力开展好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体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因此,在课程的设计,实施过程中,十分注重教师的课程意识,形成实践的课程观,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切实确立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展。
二、教学目标
1.生活实践目标——强调学生在真实生活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表现自我和验证学科学习内容。
2.人生体验目标——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活动的意义,在体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对自己的了解,从中发现人生的意义。
3.个别发展目标——在同一主题下针对不同能力,兴趣爱好和需求而设计多元活动内容,给学生个别发展的学习机会。
4.学科整合目标——运用校内外的多种资源,整合学科知识。
三.工作重点
由于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了解不深,所以我们的工作重点有:
1、强调综合实践理论知识的传授。
2、增强在各个活动阶段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
3、让学生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弄清楚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怎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活动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4、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积极的同周围环境接触,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综合能力。
5、加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资料积累,包括各种形式的原始资料,并逐步完善学生的综合实践个人成长档案。
四.工作安排
(一)、准备阶段
1、针对学生特点研讨并制定研究计划。
2、完成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自主选题会、确定课题。
3、学习课题方案、计划的制定方法。
4、各小组制定小课题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
1、各课题组根据计划定时定地开展活动,做好记录,保留每次活动的各种资料。
2、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小结,总结前段时间的实践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分析活动中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并指导后阶段的活动。
3、各小组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边实践边研究。
(三)、总结阶段
1、学生整理好各自的资料,写好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及收获等内容。
2、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3、学生自评
4、教师评价,整理各方面资料,写课后反思。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5
一、学生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的综合课程;我们将始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总之,通过各种途径和有效的实践方法,学生真正得到综合素质的提高,使新课程健康、快步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3、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使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造新生活的小主人。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背景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确定单元活动的主题、活动的方式,在活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
四、研究内容: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内容的多样性,这一课程形态的目标特
点及我校实际情况,综合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主要围绕"爱我祖国,
爱我家乡,爱我社区"这一主题开展综合活动课程,并恰当处理好新
生成的目标和新的主题。
五、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考察、调查、访问等认识人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和爱心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
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学生了解社会上的许多职业分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5、认识家乡,通过对家乡地理、人文、风情、民俗、土特产、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调查,学生对家乡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六、教学方法
1、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根据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线,用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2、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开辟空间,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
3、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教室的界限,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
4、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包括个人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七、活动评价:
1、方案卡与评价表展示
2、举行一次现场展示会,评选"先进小组"
3、项目作业展示
4、手工制作资料收集展示
5、撰写总结论文反思心得并交流
八、教学进度安排
1—2周人类的好朋友——动物与植物
2课时
3—4周保护我们的家园
2课时
5—6周城市的固体废弃物
7—8周空气与人的关系
2课时
9—11周生命与绿色同行
3课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6
一、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颁布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当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勾画了具有*特色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课程发展蓝图,把一个崭新的课程体系呈现在我们面前,对重建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要突出学生素质的综合发展,就必须实行课程的综合,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课程一以贯之的教育价值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课程的综合,首先要实现目标上的综合。教育要发展学生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身心素质,把这些素质综合起来,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二,是要实现内容的综合。本次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第三是要实现课程形式的综合。例如,开展研究性学习就是这样一种具有交叉综合形式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把学生在校内的学习同校外生活及其需要和兴趣紧密结合,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
二、课程开设:
根据教育局的要求,我校三至六年级本学期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每周开设三节,信息技术教育每周安排1课时,劳动与技术教育*均每周安排1课时,“活动课”*均每周1课时。课时列入课表,配备专任教师。本校拟将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课合成大课,为更好地开展各类实践活动提供时间保证。
1、课程目标。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2、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这是国家为了帮助学校更好地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而特别指定的几个领域,而非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全部,;四大指定领域不是并列的关系,更不能相互割裂。
在实践活动中,要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大指定领域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其彼此渗透,形成整合。其具体内容由学校和班级根据上级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实际自主开发和选用。本校
3、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工作应注意的基本原则:
(1)综合性。综合实践活动在目标上,不是单纯从知识上着眼,而是从人的发展着眼,应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情意、能力和认识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和谐发展;在内容安排上,应与社会生活、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强调跨学科、跨领域,强调学科间的渗透;在方法上,提倡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形式,重视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
(2)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并养成实践意识,形成综合实践能力,是一种体验教育,必须充分挖掘利用各种可供实践的教育资源,让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成效的实践活动。
(3)活动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针对学生年龄特点,以活动作为教育的载体,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努力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4)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中强调遵循“开放”的原则,努力做到教育时空的开放,组织形式的开放,教学要求与内容的开放,教育资源与教师队伍的开放,以及教育管理与教育评估的开放。
三、师资培训:
学校加强对师资的培训。通过培训和辅导,让教师较好地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目标、基本原则及教学评价,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必须发生转变,教师将成为学生活动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7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均年龄在七到八岁之间。由于学生较小,在习惯养成方面还有所欠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卫生习惯。
二、教材简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所选编的的教材其目的是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例如观察能力、说话能力、交际能力和别人相处的能力。内容由浅到深,创设一定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活动一、我的一家人,通过活动感受家庭的温暖。
活动二、家人的爱,本次活动的目的是调查学生装在家里的活动内容,感悟家人的爱,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帮助爸爸妈妈多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
活动三、春天在哪里,通过本次活动,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普通话水*,感受大自然的美,感受世界的美好。
活动四走进春天,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己探索大自然的能力。
活动五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通过本次活动的目的是让小朋友认识眼睛的重要,要保护眼睛。
活动六夏天,我们注意什么,本次活动主要是鼓励小朋友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活动七风儿吹呀吹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自我意识。
活动八超市购物,本次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的观察,自己去感受生活的乐趣,通过自己的体验,教育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珍惜别人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三、奋斗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动脑、动手的实践能力。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装良好的各种习惯,使每个学生都跟上教师的步伐。
3、加强对学生德育教育,培养良好的德育行为。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具有比较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具有一定的自制能力,是非判断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2、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3、通过学生自主以参加活动形成各种技能。
五、教学特点
1、实践性综合实践活的特点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各种能力。
2、综合性在活动中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完成任务达到预定目标。
3、自主性活动中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8
一、班级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活动内容:
根据综合实践课程的本质特征,结合《话说温州》与本校学生实际,本学期主要主要针对《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这个课题开展活动。
三、活动目标: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法的变革。
4、指导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方法,利用网络收集、整理和处理信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四、活动的具体实施:
1.小组活动形式。研究小组一般由3~5人组成,学生自己推选组长,定期开展活动。研究成员要学会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任务。
2、个人独立探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自己独立完成某一探究活动。
3、班级集体探究。当学生围绕一个主题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究活动,收集资料活动后,可以进行全班集体讨论研究,交流大家收集的信息和形成的`想法,进行思维碰撞,推动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深入研究。
五、活动措施和注意事项:
1、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2、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3、、适当降低活动内容的难度,既做到全面参与,又能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解决问题。
4、考虑到学生年龄小,不易组织管理,且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以及安全意识,活动的开展应以小组活动或集体外出为主,并争取家长协助。
5、应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6、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资源,帮助学生顺利开展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9
一、学生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的综合课程;我们将始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总之,通过各种途径和有效的实践方法,学生真正得到综合素质的提高,使新课程健康、快步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3、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使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造新生活的小主人。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背景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确定单元活动的主题、活动的方式,在活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
四、研究内容: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内容的多样性,这一课程形态的目标特
点及我校实际情况,综合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主要围绕"爱我祖国,
爱我家乡,爱我社区"这一主题开展综合活动课程,并恰当处理好新
生成的目标和新的主题。
五、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考察、调查、访问等认识人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和爱心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
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学生了解社会上的许多职业分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5、认识家乡,通过对家乡地理、人文、风情、民俗、土特产、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调查,学生对家乡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六、教学方法
1、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根据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线,用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2、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开辟空间,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
3、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教室的界限,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
4、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七、活动评价:
1、方案卡与评价表展示
2、举行一次现场展示会,评选"先进小组"
3、项目作业展示
4、手工制作资料收集展示
5、撰写总结论文反思心得并交流
八、教学进度安排
1—2周人类的好朋友——动物与植物
2课时
3—4周保护我们的家园
2课时
5—6周城市的固体废弃物
7—8周空气与人的关系
2课时
9—11周生命与绿色同行
3课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把区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要求作为工作指导,努力开展好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体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因此,在课程的设计,实施过程中,十分注重教师的课程意识,形成实践的课程观,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切实确立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展。
二、教学目标
1、生活实践目标——强调学生在真实生活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表现自我和验证学科学习内容。
2、人生体验目标——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活动的意义,在体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对自己的了解,从中发现人生的意义。
3、个别发展目标——在同一主题下针对不同能力,兴趣爱好和需求而设计多元活动内容,给学生个别发展的学习机会。
4、学科整合目标——运用校内外的多种资源,整合学科知识。
三、工作重点
由于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了解不深,所以我们的工作重点有:
1、强调综合实践理论知识的传授。
2、增强在各个活动阶段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
3、让学生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弄清楚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怎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活动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4、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积极的同周围环境接触,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综合能力。
5、加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资料积累,包括各种形式的原始资料,并逐步完善学生的综合实践个人成长档案。
四、工作安排
(一)、准备阶段:
1、针对学生特点研讨并制定研究计划。
2、完成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自主选题会、确定课题。
3、学习课题方案、计划的制定方法。
4、各小组制定小课题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
1、各课题组根据计划定时定地开展活动,做好记录,保留每次活动的各种资料。
2、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小结,总结前段时间的实践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分析活动中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并指导后阶段的活
3、各小组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边实践边研究。
(三)、总结阶段:
1、学生整理好各自的资料,写好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及收获等内容。
2、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3、学生自评
4、教师评价,整理各方面资料,写课后反思。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10篇(扩展4)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10篇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以市区教研室教学教研工作精神为指导,根据区教育局教研室中学组本学期工作思路,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本学期工作,围绕“稳步推进课改和提升教学质量”中心工作,突出以课堂为阵地,扎实地开展教学研究。
努力提高全区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课堂教学水*,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常规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质量意识,深化教科研,努力使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育教学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工作目标
1、深入反思前一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现状,再次深入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进一步科学地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和任务,确定下一阶段工作的任务和重点。
2、建设和完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网站,充分发挥网站的指导、交流*台功能。
3、成立区级中心教研组,健全全区学科教研网,建立全区综合实践活动学科骨干教师档案。
4、配合普教科,规范和创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常规管理方式。
5、加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突出“课堂教学质量主题月”活动。
6、积极探索学生评价方法,健全学生评价体系。
7、组织好教师活动方案的评比活动和学生的技能创新大赛。
8、做好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业委员会工作
9、全面完成各级各类各项教研工作目标。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再学习课改理论,再反思课改行为
加强对课改理论的再学习、再认识,组织一次有代表性的学科骨干教师参入的以“再学习课改理论,再反思课改行为”为主题的研讨活动。深入反思前一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现状,再次深入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进一步科学地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和任务,确定下一阶段工作的任务和重点。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稳步、高效地推进。
2、建立学科信息交流的*台,健全学科教研网
建设和完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网站,充分发挥网站的指导、交流*台功能。成立区级中心教研组,健全全区学科教研网。
以专题研究为载体和驱动力,定期开展理论学习和专题研究活动,建立骨干教师发展档案,成立区级中心教研组。充分发挥现有的学科骨干教师的作用,为骨干教师定目标、分任务、给机会、搭舞台,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发现和发展一批新的骨干教师,组建相对自由的研究团队,合作研究,分享经验,沟通信息,共同发展。
3、配合普教科,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抓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规范和创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常规管理方式
要反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和实施的基本理念,指导学校正确的实施。各校要高度重视教师的配备,高度支持教师活动的参入,高度关注课程实施的过程和效果。本学期将对全区所有初中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情况进行检查,并以此撰写专题调研报告,向相关部门汇报。
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各学科领域的关系,努力探索综合实践活动与“创新素质实践行”紧密结合的新形式。
4、加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突出“课堂教学质量主题月”活动
课堂教学是推进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主渠道,加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是稳步推进课改的核心,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核心。12月份,作为全区“课堂教学质量月”活动的.一部分,区教研员将在区中心教研组研讨的基础上,在吴家山第三中学试讲一节研讨课,重点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①三维教学目标的制定及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设计的导向作用;
②教与学方式的适时选择;
③课堂教学的评价。
5、积极探索学生评价方法,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
各校教师要在*时教学中,注意积累学生活动中的各类原始资料。积极探索学生评价方法,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
6、组织好教师活动方案(案例、论文)的评比活动和学生的技能创新大赛
教学评优活动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各校教师要积极撰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案例、论文,于20xx年1月10日前交区教研室。
全市中学生技能创新大赛。是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一次大型活动,各校要认真对待这项竞赛,结合此项活动搞好课外活动和培优工作。区级选拔赛于10月13日前报名,10月16日举行(地点另行通知)。市级竞赛10月29日进行。
7、做好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业委员会工作
重新对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业委员会会员进行登记,发展一批新的会员。筹备、召开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研讨会。作好专业委员会活动的的宣传工作。
四、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1、建设和完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网站,充分发挥网站的指导、交流*台功能。
2、积极参加市编《劳动与技术》教材的修订工作。
3、撰写一篇全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现状调研报告。
4、建立和完善个人专业发展档案。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2
一、课程目标
1、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活动的意义,在体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对自己的了解,从中发现人生的意义。
2、在同一主题下针对不同能力,兴趣爱好和需求而设计多元活动内容,给学生个别发展的学习机会。
3、强调学生在真实生活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表现自我和验证学科学习内容。
4、运用校内外的多种资源,整合学科知识。
二、课程原则
(1)以研究性学习方式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方式;
(2)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尊重学生基于自己的需要、动机和兴趣所选择的活动内容与方式;
(3)采用弹性课时制,做到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4)鼓励并支持学生发掘、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加强学校、家庭与社区三者之间的联系。
三、课程评价
1、评价的对象:由学生,教师和课程本身三部分组成。
2、评价的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
3、对课程的评价:学校行政、教师和学生三部分合成。
4、对学生评价:采用形成性激励评价。为每一个学生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袋”,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整理存放:
(1)学习成果:手工、劳技、科技作品、调查报告、专题研究论文等;
(2)多元评价: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允许学生对不满意的他评进行重新学习直至获得满意的他评为止。
5、对教师的评价:由学校行政和学生评价两部分合成。
四、工作重点
(一)强化理论学习,贯彻听评课制度:
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任课老师的培训,鼓励任课老师根据各自学科开发出一些有意义、学生感兴趣的综合实践活动。组织教师继续认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框架结构》等,通过学习、讨论、交流体会,使教师及时了解课改动态,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通过教育观念的改变,使教师能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投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
高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做到科学、务实、创新,既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又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真正地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创新。培养出综合实践活动学科骨干教师,让其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积极参加各级课堂教学评比。
(二)根据实际,合理确定活动内容
1、从日常生活中生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的生活水*不断地提高,生活习惯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如原来爱吃肥肉,现在都偏爱吃瘦肉了;原来爱吃新鲜蔬菜,现在爱吃野菜了。这些生活中的细微变化,也都能成为活动主题。这些活动的开展,贴近学生生活,实在易行。以往的活动脱离学生的生活太远了,忽视了现实生活这宝贵的资源,使学生的生活“沙漠化”。
2、从学科中生成。
综合实践活动虽然不同于学科课程,但也不是与学科完全分开、割裂,可以大胆与各科教学结合起来,将学生所学的学科领域的知识,会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同时,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科领域的学习中得到拓展和加深。
3、从中外节假日中生成。
一年四季中,有许多中外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此外还有愚人节、父亲节、母亲节等有特定意义的节日。这些节日,也都能成为一个活动主题。如愚人节到了,同学们也纷纷赶时髦,相互开开无伤大雅的小玩笑。但是,对愚人节的来历和意义却一无所知。据此可引申出一个活动主题。另外,也可让学生对中外的节日进行对比。
4、从生存环境中生成。
学生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他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时每刻都在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交流。我们应充分注重环境的功能,挖掘身边的资源。
学生一旦确立了自己所关注的研究课题,只要环境许可,随时随地都能进入一种活动状态。它能激发学生主动生成一种对知识的渴求,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获得一种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过程中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学生将伴着浓厚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做活动中去,会觉得快乐无比。
(三)教师备课与学生作业两手抓
教师做到无备课不准上课,备课要做到先周备,并且要详实可用,还要有活动记录、活动总结。作业设计要科学合理,要从拓展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出发,全员参与,认真批改。作业每次都要设封面,封面上要有主题有时间、学校、班级、任课教师;每次作业纸张要统一,要有学生制定的活动计划,作业最后要有活动感受或是评价。
(四)确保活动时间,加强过程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要始终关注学生的成长、亲历过程,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和自主构建,视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完整的人。我们要注重活动的过程,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为此,我们应选择“小而精”,简便易行的主题。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并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有创意地活动。
(五)评价制度
本学期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制度纳入教科研的管理,实行动态化评价和管理,即对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过程督导和评价,包括计划制定、活动实施、总结、课时落实、听评课等各个方面,力求通过科学的评价,全面促进活动质量,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3
一、课程目标
1、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活动的意义,在体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对自己的了解,从中发现人生的意义。
2、在同一主题下针对不同能力,兴趣爱好和需求而设计多元活动内容,给学生个别发展的学习机会。
3、强调学生在真实生活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表现自我和验证学科学习内容。
4、运用校内外的多种资源,整合学科知识。
二、课程原则
(1)以研究性学习方式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方式;
(2)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尊重学生基于自己的需要、动机和兴趣所选择的活动内容与方式;
(3)采用弹性课时制,做到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4)鼓励并支持学生发掘、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加强学校、家庭与社区三者之间的联系。
三、课程评价:
1、评价的对象:由学生,教师和课程本身三部分组成。
2、评价的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
3、对课程的评价:学校行政、教师和学生三部分合成。
4、对学生评价:采用形成性激励评价。为每一个学生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袋”,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整理存放:
(1)学习成果:手工、劳技、科技作品、调查报告、专题研究论文等;
(2)多元评价: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允许学生对不满意的他评进行重新学习直至获得满意的他评为止。
5、对教师的评价:由学校行政和学生评价两部分合成。
四、工作重点
(一)强化理论学习,贯彻听评课制度:
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任课老师的培训,鼓励任课老师根据各自学科开发出一些有意义、学生感兴趣的综合实践活动。组织教师继续认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框架结构》等,通过学习、讨论、交流体会,使教师及时了解课改动态,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通过教育观念的改变,使教师能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投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
高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做到科学、务实、创新,既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又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真正地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创新。培养出综合实践活动学科骨干教师,让其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积极参加各级课堂教学评比。
(二)根据实际,合理确定活动内容
1、从日常生活中生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的生活水*不断地提高,生活习惯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如原来爱吃肥肉,现在都偏爱吃瘦肉了;原来爱吃新鲜蔬菜,现在爱吃野菜了。这些生活中的细微变化,也都能成为活动主题。这些活动的开展,贴近学生生活,实在易行。以往的活动脱离学生的生活太远了,忽视了现实生活这宝贵的资源,使学生的生活“沙漠化”。
2、从学科中生成。
综合实践活动虽然不同于学科课程,但也不是与学科完全分开、割裂,可以大胆与各科教学结合起来,将学生所学的学科领域的知识,会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同时,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科领域的学习中得到拓展和加深。
3、从中外节假日中生成。
一年四季中,有许多中外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此外还有愚人节、父亲节、母亲节等有特定意义的节日。这些节日,也都能成为一个活动主题。如愚人节到了,同学们也纷纷赶时髦,相互开开无伤大雅的小玩笑。但是,对愚人节的来历和意义却一无所知。据此可引申出一个活动主题。另外,也可让学生对中外的节日进行对比。
4、从生存环境中生成。
学生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他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时每刻都在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交流。我们应充分注重环境的功能,挖掘身边的资源。
学生一旦确立了自己所关注的研究课题,只要环境许可,随时随地都能进入一种活动状态。它能激发学生主动生成一种对知识的渴求,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获得一种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过程中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学生将伴着浓厚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做活动中去,会觉得快乐无比。
(三)教师备课与学生作业两手抓
教师做到无备课不准上课,备课要做到先周备,并且要详实可用,还要有活动记录、活动总结。作业设计要科学合理,要从拓展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出发,全员参与,认真批改。作业每次都要设封面,封面上要有主题有时间、学校、班级、任课教师;每次作业纸张要统一,要有学生制定的活动计划,作业最后要有活动感受或是评价。
(四)确保活动时间,加强过程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要始终关注学生的成长、亲历过程,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和自主构建,视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完整的人。我们要注重活动的过程,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为此,我们应选择“小而精”,简便易行的主题。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并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有创意地活动。
(五)评价制度
本学期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制度纳入教科研的管理,实行动态化评价和管理,即对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过程督导和评价,包括计划制定、活动实施、总结、课时落实、听评课等各个方面,力求通过科学的评价,全面促进活动质量,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需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更有效地提升素质教育的丰富内涵,让学生尽早地通过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学会在观察中思考,实践中体验,探究中创新,拓展知识和技能,锻炼、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实践能力、正确对待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能力,激发和养成艰苦奋斗、创新探索、勇于拼搏、不断进取、团队合作的精神,让他们有机会去探索实际问题、参与实际生活,成为一个有素养、有能力的现代中学生。
二、课程实施的原则
1.主题性原则
传统的课程类型既包含有知识,又包含有经验,并按照知识和经验的系统结构组织和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尽管也包含有知识和经验,但它是以知识和经验的现实主题为中心进行组织,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通过活动的方式来实施的。因此,它既不是单纯的学科课程,也不是活动课程,而是综合了各种课程优点达到了优势互补的,以主题性为主要特征的课程。
2.生活性原则
长期以来,受理想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教育将人类迫切要求解决的现实问题与人类生活的课题置之度外,结果导致学生缺乏起码的社会生活常识。正因为如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着力解决这一问题,促使学校教育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未来与现实的统一。而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于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避免学术性、学问化,多选取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如家庭、环境、健康、交通、文化、城市建设等问题。
3.开放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的综合,决定了其教学组织形式在时间、空间上应该是开放的,而非限制于教室和课堂45分钟,教师应让学生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引导他们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4.全面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的认知系统,也要内化个体的心理因素,发展他们的非认知系统。所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要关注知识、能力,而且要关注学习方法和过程,关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程的实施
(一)目标
知识层面:通过学生的实践和探究,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
能力层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大胆质疑,勇于开拓的学习情操,构建学生艰苦奋斗、创新探索、勇于拼搏、不断进取、团队合作的精神。
(二)内容指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确定,应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知识以及相关的直接经验;第二,旨在培养和提高综合能力的经验和素材;第三,在整体背景和视野中形成的态度与情感。根据上述原则,我们在寻求人的发展的前提下,从文化领域的全面性和均衡性角度考虑,认为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应包括:(1)发展思维能力;(2)培养读书的兴趣和读书习惯;(3)认识社会问题; (4)发展想象力和鉴赏能力;(5)从事劳动与技术活动;(6)搜集信息;(7)促进身心健康;(8)展示个人才华。从上述八个方面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不仅可以克服活动主义和经验主义课程的弊端,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 、教学活动的具体措施
1、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认真备课,收集各种资料,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并且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2、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3.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活动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等,让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索尝试、参与和解决的自由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地发展。
4.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感性经验,运用和验证已有的学科知识经验和技能,多思路、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5. 采用独立活动和合作活动的紧密结合,让学生学会与人共处,学会沟通合作,学会互相交流,学会与大家分享研究成果。
6.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价值。
(四)、活动主题
书香伴我成长
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内容
初一:
三月份:苦难伴我成长
《童年》导读
读书活动及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
四月份:勇敢、顽强让我成功
《鲁滨逊漂流记》导读
读书活动及《成功故事》故事会
五月份:母爱
《母爱故事》系列读书活动
“好妈妈”征文评选及活动
六月份:昆虫王国探秘
《昆虫记》导读
读书活动及《科学小品》综合性学习
初二:
三月份:
《海底两万里》导读
读书活动及综合性学习
四月份:
《名人传》导读
读书活动及综合性学习
五月份:
《母爱伴我成长》系列读书活动
“好妈妈”征文评选及活动
六月份:
读书活动及综合性学习
初三:名著促我成功
三月份:
七年级名著导读
四月份:
八年级名著导读
五月份:
九年级名著导读
六月份:
名著综合阅读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5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通过实践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能力方法和知识经验的活动,通过学习本套教书,了解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增进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文化素养和思想品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重在实践、重在体验、重在提高、重在发展的宗旨,特对本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活动目标:
1、组织学生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2、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提高通过探究活动来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3、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态度,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习惯。
二、活动内容
1、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组织开展以“实验探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为核心的科学探究活动及技能活动。
2、利用课间操、升旗仪式、重大节日、法制报告等方面的活动,
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遵守学生守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组织观念和集体观念,增强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感情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及措施
1、认真组织教学,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按计划实施教学活动。
2、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及时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3、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以市区教研室教学教研工作精神为指导,根据区教育局教研室中学组本学期工作思路,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本学期工作,围绕“稳步推进课改和提升教学质量”中心工作,突出以课堂为阵地,扎实地开展教学研究。努力提高全区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课堂教学水*,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常规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质量意识,深化教科研,努力使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育教学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工作目标
1、深入反思前一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现状,再次深入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进一步科学地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和任务,确定下一阶段工作的任务和重点。
2、建设和完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网站,充分发挥网站的指导、交流*台功能。
3、成立区级中心教研组,健全全区学科教研网,建立全区综合实践活动学科骨干教师档案。
4、配合普教科,规范和创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常规管理方式。
5、加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突出“课堂教学质量主题月”活动。
6、积极探索学生评价方法,健全学生评价体系。
7、组织好教师活动方案(案例、论文)的评比活动和学生的技能创新大赛。
8、做好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业委员会工作
9、全面完成各级各类各项教研工作目标。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再学习课改理论,再反思课改行为
加强对课改理论的再学习、再认识,组织一次有代表性的学科骨干教师参入的以“再学习课改理论,再反思课改行为”为主题的研讨活动。深入反思前一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现状,再次深入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进一步科学地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和任务,确定下一阶段工作的任务和重点。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稳步、高效地推进。
2、建立学科信息交流的*台,健全学科教研网
建设和完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网站,充分发挥网站的指导、交流*台功能。成立区级中心教研组,健全全区学科教研网。
以专题研究为载体和驱动力,定期开展理论学习和专题研究活动,建立骨干教师发展档案,成立区级中心教研组。充分发挥现有的学科骨干教师的作用,为骨干教师定目标、分任务、给机会、搭舞台,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发现和发展一批新的骨干教师,组建相对自由的研究团队,合作研究,分享经验,沟通信息,共同发展。
3、配合普教科,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抓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规范和创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常规管理方式
要反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和实施的基本理念,指导学校正确的实施。各校要高度重视教师的配备,高度支持教师活动的参入,高度关注课程实施的过程和效果。本学期将对全区所有初中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情况进行检查,并以此撰写专题调研报告,向相关部门汇报。
抓好教师学期教学计划的审定工作,关注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常规管理。从本学期开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期教学计划(方案),实行区级审定制。经审订通过的教师教学计划将作为区级检查和校级管理的依据。
本学期的各校应以省编《劳动与技术》教材为依据,根据学校资源和学生教师实际情况,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制定教学计划。如要自行开发主题需经区教研室教研员同意备案。各校各年级教师教学计划于10月16日前通过电子邮件发到XXX邮箱。
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各学科领域的关系,努力探索综合实践活动与“创新素质实践行”紧密结合的新形式。
4、加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突出“课堂教学质量主题月”活动
课堂教学是推进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主渠道,加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是稳步推进课改的核心,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核心。12月份,作为全区“课堂教学质量月”活动的一部分,区教研员将在区中心教研组研讨的基础上,在吴家山第三中学试讲一节研讨课,重点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①三维教学目标的制定及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设计的导向作用;②教与学方式的适时选择;③课堂教学的评价。
5、积极探索学生评价方法,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
各校教师要在*时教学中,注意积累学生活动中的各类原始资料。积极探索学生评价方法,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
6、组织好教师活动方案(案例、论文)的评比活动和学生的技能创新大赛
教学评优活动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各校教师要积极撰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案例、论文,于20xx年1月10日前交区教研室。
全市中学生技能创新大赛(初中学生制作多功能防盗报警器[型号:CX20xx],高中学生制作超外差式收音机[型号:ZX20xx])是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一次大型活动,各校要认真对待这项竞赛,结合此项活动搞好课外活动和培优工作。区级选拔赛于10月13日前报名,10月16日举行(地点另行通知)。市级竞赛10月29日进行。
7、做好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业委员会工作
重新对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业委员会会员进行登记,发展一批新的会员。筹备、召开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研讨会。作好专业委员会活动的的宣传工作。
四、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1、建设和完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网站,充分发挥网站的指导、交流*台功能。
2、积极参加市编《劳动与技术》教材的修订工作
3、撰写一篇全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现状调研报告
4、建立和完善个人专业发展档案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7
一、工作思路及目标
本学期,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教研工作仍坚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教学常规为规范,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以“厚德强能,用心研教”,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继续提高中学两学科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与教学能力,促进两学科的教研工作和课程改革的从深发展,进一步加大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力度。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研究的指导思想
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重点着眼于进一步彰显课程特性,以“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走进自然”为主题,突出课程“开放”,关注探究“过程”,不断完善课程形态。倡导在研究过程指导以及研究方法指导领域的纵深发展与大胆突破创新。同时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和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专题研究,开展课题培训,加强指导,切实提高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领域的研究水*和专业素养,在实践中继续探寻最佳的课程实施方法。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课程意识,提升组织和指导课程实施的水*。
三、活动措施
1、定期组织区级综合实践活动评比工作,不断总结、反思和交流活动的成果,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素材性资源。
2、利用网络优势,形成交流的*台,建立市、区、校三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网页,为学生及时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的理论与动态、丰富教育资源、交流经验、解决困惑提供支持和帮助。
3、新学期将继续组织学生,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专题学习或观摩研讨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继续为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交流和研讨的*台,以促进郊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和水*的提升。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8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需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更有效地提升素质教育的丰富内涵,让学生尽早地通过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学会在观察中思考,实践中体验,探究中创新,拓展知识和技能,锻炼、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实践能力、正确对待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能力,激发和养成艰苦奋斗、创新探索、勇于拼搏、不断进取、团队合作的精神,让他们有机会去探索实际问题、参与实际生活,成为一个有素养、有能力的现代中学生。
二、课程实施的原则
1.主题性原则
传统的课程类型既包含有知识,又包含有经验,并按照知识和经验的系统结构组织和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尽管也包含有知识和经验,但它是以知识和经验的现实主题为中心进行组织,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通过活动的方式来实施的。因此,它既不是单纯的学科课程,也不是活动课程,而是综合了各种课程优点达到了优势互补的,以主题性为主要特征的课程。
2.生活性原则
长期以来,受理想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教育将人类迫切要求解决的现实问题与人类生活的课题置之度外,结果导致学生缺乏起码的社会生活常识。正因为如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着力解决这一问题,促使学校教育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未来与现实的统一。而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于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避免学术性、学问化,多选取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如家庭、环境、健康、交通、文化、城市建设等问题。
3.开放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的综合,决定了其教学组织形式在时间、空间上应该是开放的,而非限制于教室和课堂45分钟,教师应让学生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引导他们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4.全面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的认知系统,也要内化个体的心理因素,发展他们的非认知系统。所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要关注知识、能力,而且要关注学习方法和过程,关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程的实施
(一)目标
知识层面:通过学生的实践和探究,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
能力层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大胆质疑,勇于开拓的学习情操,构建学生艰苦奋斗、创新探索、勇于拼搏、不断进取、团队合作的精神。
(二)内容指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确定,应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知识以及相关的直接经验;第二,旨在培养和提高综合能力的经验和素材;第三,在整体背景和视野中形成的态度与情感。根据上述原则,我们在寻求人的发展的前提下,从文化领域的全面性和均衡性角度考虑,认为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应包括:(1)发展思维能力;(2)培养读书的兴趣和读书习惯;(3)认识社会问题;(4)发展想象力和鉴赏能力;(5)从事劳动与技术活动;(6)搜集信息;(7)促进身心健康;(8)展示个人才华。从上述八个方面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不仅可以克服活动主义和经验主义课程的弊端,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活动的具体措施
1、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认真备课,收集各种资料,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并且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2、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活动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等,让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索尝试、参与和解决的自由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地发展。
4.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感性经验,运用和验证已有的学科知识经验和技能,多思路、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5.采用独立活动和合作活动的紧密结合,让学生学会与人共处,学会沟通合作,学会互相交流,学会与大家分享研究成果。
6.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价值。
(四)、活动主题
书香伴我成长
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内容
初一:
三月份:苦难伴我成长
《童年》导读
读书活动及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
四月份:勇敢、顽强让我成功
《鲁滨逊漂流记》导读
读书活动及《成功故事》故事会
五月份:母爱
《母爱故事》系列读书活动
“好妈妈”征文评选及活动
六月份:昆虫王国探秘
《昆虫记》导读
读书活动及《科学小品》综合性学习
初二:
三月份:
《海底两万里》导读
读书活动及综合性学习
四月份:
《名人传》导读
读书活动及综合性学习
五月份:
《母爱伴我成长》系列读书活动
“好妈妈”征文评选及活动
六月份:
读书活动及综合性学习
初三:名著促我成功
三月份:
七年级名著导读
四月份:
八年级名著导读
五月份:
九年级名著导读
六月份:
名著综合阅读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9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需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更有效地提升素质教育的丰富内涵,让学生尽早地通过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学会在观察中思考,实践中体验,探究中创新,拓展知识和技能,锻炼、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实践能力、正确对待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能力,激发和养成艰苦奋斗、创新探索、勇于拼搏、不断进取、团队合作的精神,让他们有机会去探索实际问题、参与实际生活,成为一个有素养、有能力的现代中学生。
二、课程实施的原则
1、主题性原则
传统的课程类型既包含有知识,又包含有经验,并按照知识和经验的系统结构组织和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尽管也包含有知识和经验,但它是以知识和经验的现实主题为中心进行组织,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通过活动的方式来实施的。因此,它既不是单纯的学科课程,也不是活动课程,而是综合了各种课程优点达到了优势互补的,以主题性为主要特征的课程。
2、生活性原则
长期以来,受理想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教育将人类迫切要求解决的现实问题与人类生活的课题置之度外,结果导致学生缺乏起码的社会生活常识。正因为如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着力解决这一问题,促使学校教育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未来与现实的统一。
而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于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避免学术性、学问化,多选取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如家庭、环境、健康、交通、文化、城市建设等问题。
3、开放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的综合,决定了其教学组织形式在时间、空间上应该是开放的,而非限制于教室和课堂45分钟,教师应让学生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引导他们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4、全面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的认知系统,也要内化个体的心理因素,发展他们的非认知系统。所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要关注知识、能力,而且要关注学习方法和过程,关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程的实施
(一)目标
知识层面:通过学生的实践和探究,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
能力层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大胆质疑,勇于开拓的学习情操,构建学生艰苦奋斗、创新探索、勇于拼搏、不断进取、团队合作的精神。
(二)内容指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确定,应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知识以及相关的直接经验;
第二,旨在培养和提高综合能力的经验和素材;
第三,在整体背景和视野中形成的态度与情感。根据上述原则,我们在寻求人的发展的前提下,从文化领域的全面性和均衡性角度考虑,认为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应包括:
(1)发展思维能力;
(2)培养读书的兴趣和读书习惯;
(3)认识社会问题;
(4)发展想象力和鉴赏能力;
(5)从事劳动与技术活动;
(6)搜集信息;
(7)促进身心健康;
(8)展示个人才华。
从上述八个方面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不仅可以克服活动主义和经验主义课程的弊端,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活动的具体措施
1、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认真备课,收集各种资料,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并且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2、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活动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等,让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索尝试、参与和解决的自由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地发展。
4、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感性经验,运用和验证已有的学科知识经验和技能,多思路、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5、采用独立活动和合作活动的紧密结合,让学生学会与人共处,学会沟通合作,学会互相交流,学会与大家分享研究成果。
6、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价值。
(四)活动主题
书香伴我成长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该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而这种教育功能的实现要求该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有正确的目标定位,先进的教育理念,适宜的实践主题,良构的实施环境和发展性的学习评价。
二、活动目标
1、在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识方面:
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习,发现和获得知识。即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生活、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三、学生分析
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四、具体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五、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在评价时应重过程轻结果,特别要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应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10篇(扩展5)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10篇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1
一、课程目标
1、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活动的意义,在体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对自己的了解,从中发现人生的意义。
2、在同一主题下针对不同能力,兴趣爱好和需求而设计多元活动内容,给学生个别发展的学习机会。
3、强调学生在真实生活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表现自我和验证学科学习内容。
4、运用校内外的多种资源,整合学科知识。
二、课程原则
(1)以研究性学习方式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方式;
(2)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尊重学生基于自己的需要、动机和兴趣所选择的活动内容与方式;
(3)采用弹性课时制,做到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4)鼓励并支持学生发掘、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加强学校、家庭与社区三者之间的联系。
三、课程评价
1、评价的对象:由学生,教师和课程本身三部分组成。
2、评价的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
3、对课程的评价:学校行政、教师和学生三部分合成。
4、对学生评价:采用形成性激励评价。为每一个学生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袋”,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整理存放:
(1)学习成果:手工、劳技、科技作品、调查报告、专题研究论文等;
(2)多元评价: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允许学生对不满意的他评进行重新学习直至获得满意的他评为止。
5、对教师的评价:由学校行政和学生评价两部分合成。
四、工作重点
(一)强化理论学习,贯彻听评课制度:
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任课老师的培训,鼓励任课老师根据各自学科开发出一些有意义、学生感兴趣的综合实践活动。组织教师继续认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框架结构》等,通过学习、讨论、交流体会,使教师及时了解课改动态,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通过教育观念的改变,使教师能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投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
高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做到科学、务实、创新,既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又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真正地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创新。培养出综合实践活动学科骨干教师,让其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积极参加各级课堂教学评比。
(二)根据实际,合理确定活动内容
1、从日常生活中生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的生活水*不断地提高,生活习惯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如原来爱吃肥肉,现在都偏爱吃瘦肉了;原来爱吃新鲜蔬菜,现在爱吃野菜了。这些生活中的细微变化,也都能成为活动主题。这些活动的开展,贴近学生生活,实在易行。以往的活动脱离学生的生活太远了,忽视了现实生活这宝贵的资源,使学生的生活“沙漠化”。
2、从学科中生成。
综合实践活动虽然不同于学科课程,但也不是与学科完全分开、割裂,可以大胆与各科教学结合起来,将学生所学的学科领域的知识,会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同时,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科领域的学习中得到拓展和加深。
3、从中外节假日中生成。
一年四季中,有许多中外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此外还有愚人节、父亲节、母亲节等有特定意义的节日。这些节日,也都能成为一个活动主题。如愚人节到了,同学们也纷纷赶时髦,相互开开无伤大雅的小玩笑。但是,对愚人节的来历和意义却一无所知。据此可引申出一个活动主题。另外,也可让学生对中外的节日进行对比。
4、从生存环境中生成。
学生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他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时每刻都在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交流。我们应充分注重环境的功能,挖掘身边的资源。
学生一旦确立了自己所关注的研究课题,只要环境许可,随时随地都能进入一种活动状态。它能激发学生主动生成一种对知识的渴求,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获得一种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过程中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学生将伴着浓厚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做活动中去,会觉得快乐无比。
(三)教师备课与学生作业两手抓
教师做到无备课不准上课,备课要做到先周备,并且要详实可用,还要有活动记录、活动总结。作业设计要科学合理,要从拓展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出发,全员参与,认真批改。作业每次都要设封面,封面上要有主题有时间、学校、班级、任课教师;每次作业纸张要统一,要有学生制定的活动计划,作业最后要有活动感受或是评价。
(四)确保活动时间,加强过程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要始终关注学生的成长、亲历过程,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和自主构建,视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完整的人。我们要注重活动的过程,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为此,我们应选择“小而精”,简便易行的主题。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并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有创意地活动。
(五)评价制度
本学期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制度纳入教科研的管理,实行动态化评价和管理,即对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过程督导和评价,包括计划制定、活动实施、总结、课时落实、听评课等各个方面,力求通过科学的评价,全面促进活动质量,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2
一、课程目标
1、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活动的意义,在体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对自己的了解,从中发现人生的意义。
2、在同一主题下针对不同能力,兴趣爱好和需求而设计多元活动内容,给学生个别发展的学习机会。
3、强调学生在真实生活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表现自我和验证学科学习内容。
4、运用校内外的多种资源,整合学科知识。
二、课程原则
(1)以研究性学习方式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方式;
(2)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尊重学生基于自己的需要、动机和兴趣所选择的活动内容与方式;
(3)采用弹性课时制,做到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4)鼓励并支持学生发掘、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加强学校、家庭与社区三者之间的联系。
三、课程评价
1、评价的对象:由学生,教师和课程本身三部分组成。
2、评价的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
3、对课程的评价:学校行政、教师和学生三部分合成。
4、对学生评价:采用形成性激励评价。为每一个学生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袋”,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整理存放:
(1)学习成果:手工、劳技、科技作品、调查报告、专题研究论文等;
(2)多元评价: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允许学生对不满意的他评进行重新学习直至获得满意的他评为止。
5、对教师的评价:由学校行政和学生评价两部分合成。
四、工作重点
(一)强化理论学习,贯彻听评课制度:
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任课老师的培训,鼓励任课老师根据各自学科开发出一些有意义、学生感兴趣的综合实践活动。组织教师继续认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框架结构》等,通过学习、讨论、交流体会,使教师及时了解课改动态,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通过教育观念的改变,使教师能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投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
高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做到科学、务实、创新,既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又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真正地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创新。培养出综合实践活动学科骨干教师,让其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积极参加各级课堂教学评比。
(二)根据实际,合理确定活动内容
1、从日常生活中生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的生活水*不断地提高,生活习惯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如原来爱吃肥肉,现在都偏爱吃瘦肉了;原来爱吃新鲜蔬菜,现在爱吃野菜了。这些生活中的细微变化,也都能成为活动主题。这些活动的开展,贴近学生生活,实在易行。以往的活动脱离学生的生活太远了,忽视了现实生活这宝贵的资源,使学生的生活“沙漠化”。
2、从学科中生成。
综合实践活动虽然不同于学科课程,但也不是与学科完全分开、割裂,可以大胆与各科教学结合起来,将学生所学的学科领域的知识,会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同时,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科领域的学习中得到拓展和加深。
3、从中外节假日中生成。
一年四季中,有许多中外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此外还有愚人节、父亲节、母亲节等有特定意义的节日。这些节日,也都能成为一个活动主题。如愚人节到了,同学们也纷纷赶时髦,相互开开无伤大雅的小玩笑。但是,对愚人节的来历和意义却一无所知。据此可引申出一个活动主题。另外,也可让学生对中外的节日进行对比。
4、从生存环境中生成。
学生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他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时每刻都在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交流。我们应充分注重环境的功能,挖掘身边的资源。
学生一旦确立了自己所关注的研究课题,只要环境许可,随时随地都能进入一种活动状态。它能激发学生主动生成一种对知识的渴求,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获得一种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过程中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学生将伴着浓厚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做活动中去,会觉得快乐无比。
(三)教师备课与学生作业两手抓
教师做到无备课不准上课,备课要做到先周备,并且要详实可用,还要有活动记录、活动总结。作业设计要科学合理,要从拓展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出发,全员参与,认真批改。作业每次都要设封面,封面上要有主题有时间、学校、班级、任课教师;每次作业纸张要统一,要有学生制定的活动计划,作业最后要有活动感受或是评价。
(四)确保活动时间,加强过程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要始终关注学生的成长、亲历过程,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和自主构建,视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完整的人。我们要注重活动的过程,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为此,我们应选择“小而精”,简便易行的主题。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并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有创意地活动。
(五)评价制度
本学期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制度纳入教科研的管理,实行动态化评价和管理,即对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过程督导和评价,包括计划制定、活动实施、总结、课时落实、听评课等各个方面,力求通过科学的评价,全面促进活动质量,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努力开展好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体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因此,在课程的设计,实施过程中,十分注重课程意识,形成实践的课程观,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切实确立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展。
二.教学目标
1.生活实践目标——强调学生在真实生活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表现自我和验证学科学习内容。
2.人生体验目标——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活动的意义,在体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对自己的了解,从中发现人生的意义。
3.个别发展目标——在同一主题下针对不同能力,兴趣爱好和需求而设计多元活动内容,给学生个别发展的学习机会。
4学科整合目标——运用校内外的多种资源,整合学科知识。
三.工作重点
由于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了解不深,所以工作重点有:
1、强调综合实践理论知识的传授。
2、增强在各个活动阶段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
3、让学生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弄清楚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怎 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活动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4、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积极的同周围环境接触,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综合能力。
5、加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资料积累,包括各种形式的原始资料并逐步完善学生的综合实践个人成长档案。
四.工作安排
(一)、准备阶段
1、针对学生特点研讨并制定研究计划。
2、完成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自主选题会、确定课题。
(二)、实施阶段:
1、各课题组根据计划定时定地开展活动,做好记录,保留每次活动的各种资料。
2、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小结,总结前段时间的实践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分析活动中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并指导后阶段的活
3、各小组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边实践边研究。
(三)、总结阶段:
1、学生整理好各自的资料,写好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及收获等内容。
2、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该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而这种教育功能的实现要求该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有正确的目标定位,先进的教育理念,适宜的实践主题,良构的实施环境和发展性的学习评价。
二、活动目标
1、在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识方面:
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习,发现和获得知识。即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生活、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三、学生分析
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四、具体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五、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在评价时应重过程轻结果,特别要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应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以市区教研室教学教研工作精神为指导,根据区教育局教研室中学组本学期工作思路,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本学期工作,围绕“稳步推进课改和提升教学质量”中心工作,突出以课堂为阵地,扎实地开展教学研究。努力提高全区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课堂教学水*,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常规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质量意识,深化教科研,努力使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育教学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工作目标
1、深入反思前一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现状,再次深入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进一步科学地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和任务,确定下一阶段工作的任务和重点。
2、建设和完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网站,充分发挥网站的指导、交流*台功能。
3、成立区级中心教研组,健全全区学科教研网,建立全区综合实践活动学科骨干教师档案。
4、配合普教科,规范和创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常规管理方式。
5、加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突出“课堂教学质量主题月”活动。
6、积极探索学生评价方法,健全学生评价体系。
7、组织好教师活动方案(案例、论文)的评比活动和学生的技能创新大赛。
8、做好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业委员会工作
9、全面完成各级各类各项教研工作目标。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再学习课改理论,再反思课改行为
加强对课改理论的再学习、再认识,组织一次有代表性的学科骨干教师参入的以“再学习课改理论,再反思课改行为”为主题的研讨活动。深入反思前一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现状,再次深入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进一步科学地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和任务,确定下一阶段工作的任务和重点。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稳步、高效地推进。
2、建立学科信息交流的*台,健全学科教研网
建设和完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网站,充分发挥网站的指导、交流*台功能。成立区级中心教研组,健全全区学科教研网。
以专题研究为载体和驱动力,定期开展理论学习和专题研究活动,建立骨干教师发展档案,成立区级中心教研组。充分发挥现有的学科骨干教师的作用,为骨干教师定目标、分任务、给机会、搭舞台,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发现和发展一批新的骨干教师,组建相对自由的研究团队,合作研究,分享经验,沟通信息,共同发展。
3、配合普教科,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抓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规范和创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常规管理方式
要反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和实施的基本理念,指导学校正确的实施。各校要高度重视教师的配备,高度支持教师活动的参入,高度关注课程实施的过程和效果。本学期将对全区所有初中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情况进行检查,并以此撰写专题调研报告,向相关部门汇报。
抓好教师学期教学计划的审定工作,关注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常规管理。从本学期开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期教学计划(方案),实行区级审定制。经审订通过的教师教学计划将作为区级检查和校级管理的依据。
本学期的各校应以省编《劳动与技术》教材为依据,根据学校资源和学生教师实际情况,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制定教学计划。如要自行开发主题需经区教研室教研员同意备案。各校各年级教师教学计划于10月16日前通过电子邮件发到XXX邮箱。
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各学科领域的关系,努力探索综合实践活动与“创新素质实践行”紧密结合的新形式。
4、加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突出“课堂教学质量主题月”活动
课堂教学是推进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主渠道,加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是稳步推进课改的核心,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核心。12月份,作为全区“课堂教学质量月”活动的一部分,区教研员将在区中心教研组研讨的基础上,在吴家山第三中学试讲一节研讨课,重点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①三维教学目标的制定及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设计的导向作用;②教与学方式的适时选择;③课堂教学的评价。
5、积极探索学生评价方法,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
各校教师要在*时教学中,注意积累学生活动中的各类原始资料。积极探索学生评价方法,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
6、组织好教师活动方案(案例、论文)的评比活动和学生的技能创新大赛
教学评优活动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各校教师要积极撰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案例、论文,于20xx年1月10日前交区教研室。
全市中学生技能创新大赛(初中学生制作多功能防盗报警器【型号:CX20xx】,高中学生制作超外差式收音机【型号:ZX20xx】)是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一次大型活动,各校要认真对待这项竞赛,结合此项活动搞好课外活动和培优工作。区级选拔赛于10月13日前报名,10月16日举行(地点另行通知)。市级竞赛10月29日进行。
7、做好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业委员会工作
重新对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业委员会会员进行登记,发展一批新的会员。筹备、召开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研讨会。作好专业委员会活动的的宣传工作。
四、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1、建设和完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网站,充分发挥网站的指导、交流*台功能。
2、积极参加市编《劳动与技术》教材的修订工作
3、撰写一篇全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现状调研报告
4、建立和完善个人专业发展档案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需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更有效地提升素质教育的丰富内涵,让学生尽早地通过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学会在观察中思考,实践中体验,探究中创新,拓展知识和技能,锻炼、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实践能力、正确对待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能力,激发和养成艰苦奋斗、创新探索、勇于拼搏、不断进取、团队合作的精神,让他们有机会去探索实际问题、参与实际生活,成为一个有素养、有能力的现代中学生。
二、课程实施的原则
1.主题性原则
传统的课程类型既包含有知识,又包含有经验,并按照知识和经验的系统结构组织和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尽管也包含有知识和经验,但它是以知识和经验的现实主题为中心进行组织,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通过活动的方式来实施的。因此,它既不是单纯的学科课程,也不是活动课程,而是综合了各种课程优点达到了优势互补的,以主题性为主要特征的课程。
2.生活性原则
长期以来,受理想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教育将人类迫切要求解决的现实问题与人类生活的课题置之度外,结果导致学生缺乏起码的社会生活常识。正因为如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着力解决这一问题,促使学校教育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未来与现实的统一。而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于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避免学术性、学问化,多选取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如家庭、环境、健康、交通、文化、城市建设等问题。
3.开放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的综合,决定了其教学组织形式在时间、空间上应该是开放的,而非限制于教室和课堂45分钟,教师应让学生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引导他们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4.全面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的认知系统,也要内化个体的心理因素,发展他们的非认知系统。所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要关注知识、能力,而且要关注学习方法和过程,关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程的实施
(一)目标
知识层面:通过学生的实践和探究,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
能力层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大胆质疑,勇于开拓的学习情操,构建学生艰苦奋斗、创新探索、勇于拼搏、不断进取、团队合作的精神。
(二)内容指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确定,应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知识以及相关的直接经验;第二,旨在培养和提高综合能力的经验和素材;第三,在整体背景和视野中形成的态度与情感。根据上述原则,我们在寻求人的发展的前提下,从文化领域的全面性和均衡性角度考虑,认为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应包括:(1)发展思维能力;(2)培养读书的兴趣和读书习惯;(3)认识社会问题; (4)发展想象力和鉴赏能力;(5)从事劳动与技术活动;(6)搜集信息;(7)促进身心健康;(8)展示个人才华。从上述八个方面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不仅可以克服活动主义和经验主义课程的弊端,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 、教学活动的具体措施
1、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认真备课,收集各种资料,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并且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2、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3.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活动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等,让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索尝试、参与和解决的自由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地发展。
4.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感性经验,运用和验证已有的学科知识经验和技能,多思路、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5. 采用独立活动和合作活动的紧密结合,让学生学会与人共处,学会沟通合作,学会互相交流,学会与大家分享研究成果。
6.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价值。
(四)、活动主题
书香伴我成长
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内容
初一:
三月份:苦难伴我成长
《童年》导读
读书活动及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
四月份:勇敢、顽强让我成功
《鲁滨逊漂流记》导读
读书活动及《成功故事》故事会
五月份:母爱
《母爱故事》系列读书活动
“好妈妈”征文评选及活动
六月份:昆虫王国探秘
《昆虫记》导读
读书活动及《科学小品》综合性学习
初二:
三月份:
《海底两万里》导读
读书活动及综合性学习
四月份:
《名人传》导读
读书活动及综合性学习
五月份:
《母爱伴我成长》系列读书活动
“好妈妈”征文评选及活动
六月份:
读书活动及综合性学习
初三:名著促我成功
三月份:
七年级名著导读
四月份:
八年级名著导读
五月份:
九年级名著导读
六月份:
名著综合阅读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7
一、课程目标
1、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活动的意义,在体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对自己的了解,从中发现人生的意义。
2、在同一主题下针对不同能力,兴趣爱好和需求而设计多元活动内容,给学生个别发展的学习机会。
3、强调学生在真实生活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表现自我和验证学科学习内容。
4、运用校内外的多种资源,整合学科知识。
二、课程原则
(1)以研究性学习方式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方式;
(2)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尊重学生基于自己的.需要、动机和兴趣所选择的活动内容与方式;
(3)采用弹性课时制,做到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4)鼓励并支持学生发掘、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加强学校、家庭与社区三者之间的联系。
三、课程评价
1、评价的对象:由学生,教师和课程本身三部分组成。
2、评价的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
3、对课程的评价:学校行政、教师和学生三部分合成。
4、对学生评价:采用形成性激励评价。为每一个学生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袋”,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整理存放:
(1)学习成果:手工、劳技、科技作品、调查报告、专题研究论文等;
(2)多元评价: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允许学生对不满意的他评进行重新学习直至获得满意的他评为止。
5、对教师的评价:由学校行政和学生评价两部分合成。
四、工作重点
(一)强化理论学习,贯彻听评课制度:
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任课老师的培训,鼓励任课老师根据各自学科开发出一些有意义、学生感兴趣的综合实践活动。组织教师继续认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框架结构》等,通过学习、讨论、交流体会,使教师及时了解课改动态,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通过教育观念的改变,使教师能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投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
高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做到科学、务实、创新,既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又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真正地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创新。培养出综合实践活动学科骨干教师,让其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积极参加各级课堂教学评比。
(二)根据实际,合理确定活动内容
1、从日常生活中生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的生活水*不断地提高,生活习惯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如原来爱吃肥肉,现在都偏爱吃瘦肉了;原来爱吃新鲜蔬菜,现在爱吃野菜了。这些生活中的细微变化,也都能成为活动主题。这些活动的开展,贴近学生生活,实在易行。以往的活动脱离学生的生活太远了,忽视了现实生活这宝贵的资源,使学生的生活“沙漠化”。
2、从学科中生成。
综合实践活动虽然不同于学科课程,但也不是与学科完全分开、割裂,可以大胆与各科教学结合起来,将学生所学的学科领域的知识,会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同时,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科领域的学习中得到拓展和加深。
3、从中外节假日中生成。
一年四季中,有许多中外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此外还有愚人节、父亲节、母亲节等有特定意义的节日。这些节日,也都能成为一个活动主题。如愚人节到了,同学们也纷纷赶时髦,相互开开无伤大雅的小玩笑。但是,对愚人节的来历和意义却一无所知。据此可引申出一个活动主题。另外,也可让学生对中外的节日进行对比。
4、从生存环境中生成。
学生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他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时每刻都在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交流。我们应充分注重环境的功能,挖掘身边的资源。
学生一旦确立了自己所关注的研究课题,只要环境许可,随时随地都能进入一种活动状态。它能激发学生主动生成一种对知识的渴求,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获得一种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过程中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学生将伴着浓厚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做活动中去,会觉得快乐无比。
(三)教师备课与学生作业两手抓
教师做到无备课不准上课,备课要做到先周备,并且要详实可用,还要有活动记录、活动总结。作业设计要科学合理,要从拓展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出发,全员参与,认真批改。作业每次都要设封面,封面上要有主题有时间、学校、班级、任课教师;每次作业纸张要统一,要有学生制定的活动计划,作业最后要有活动感受或是评价。
(四)确保活动时间,加强过程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要始终关注学生的成长、亲历过程,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和自主构建,视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完整的人。我们要注重活动的过程,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为此,我们应选择“小而精”,简便易行的主题。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并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有创意地活动。
(五)评价制度
本学期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制度纳入教科研的管理,实行动态化评价和管理,即对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过程督导和评价,包括计划制定、活动实施、总结、课时落实、听评课等各个方面,力求通过科学的评价,全面促进活动质量,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8
一、指导思想
以市区教研室教学教研工作精神为指导,根据区教育局教研室中学组本学期工作思路,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本学期工作,围绕“稳步推进课改和提升教学质量”中心工作,突出以课堂为阵地,扎实地开展教学研究。努力提高全区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课堂教学水*,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常规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质量意识,深化教科研,努力使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育教学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工作目标
1、深入反思前一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现状,再次深入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进一步科学地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和任务,确定下一阶段工作的任务和重点。
2、建设和完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网站,充分发挥网站的指导、交流*台功能。
3、成立区级中心教研组,健全全区学科教研网,建立全区综合实践活动学科骨干教师档案。
4、配合普教科,规范和创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常规管理方式。
5、加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突出“课堂教学质量主题月”活动。
6、积极探索学生评价方法,健全学生评价体系。
7、组织好教师活动方案(案例、论文)的评比活动和学生的技能创新大赛。
8、做好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业委员会工作
9、全面完成各级各类各项教研工作目标。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再学习课改理论,再反思课改行为
加强对课改理论的再学习、再认识,组织一次有代表性的学科骨干教师参入的以“再学习课改理论,再反思课改行为”为主题的研讨活动。深入反思前一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现状,再次深入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进一步科学地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和任务,确定下一阶段工作的任务和重点。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稳步、高效地推进。
2、建立学科信息交流的*台,健全学科教研网
建设和完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网站,充分发挥网站的指导、交流*台功能。成立区级中心教研组,健全全区学科教研网。
以专题研究为载体和驱动力,定期开展理论学习和专题研究活动,建立骨干教师发展档案,成立区级中心教研组。充分发挥现有的学科骨干教师的作用,为骨干教师定目标、分任务、给机会、搭舞台,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发现和发展一批新的骨干教师,组建相对自由的研究团队,合作研究,分享经验,沟通信息,共同发展。
3、配合普教科,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抓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规范和创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常规管理方式
要反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和实施的基本理念,指导学校正确的实施。各校要高度重视教师的配备,高度支持教师活动的参入,高度关注课程实施的过程和效果。本学期将对全区所有初中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情况进行检查,并以此撰写专题调研报告,向相关部门汇报。
抓好教师学期教学计划的审定工作,关注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常规管理。从本学期开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期教学计划(方案),实行区级审定制。经审订通过的教师教学计划将作为区级检查和校级管理的依据。
本学期的各校应以省编《劳动与技术》教材为依据,根据学校资源和学生教师实际情况,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制定教学计划。如要自行开发主题需经区教研室教研员同意备案。各校各年级教师教学计划于10月16日前通过电子邮件发到XXX邮箱。
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各学科领域的关系,努力探索综合实践活动与“创新素质实践行”紧密结合的新形式。
4、加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突出“课堂教学质量主题月”活动
课堂教学是推进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主渠道,加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是稳步推进课改的核心,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核心。12月份,作为全区“课堂教学质量月”活动的一部分,区教研员将在区中心教研组研讨的基础上,在吴家山第三中学试讲一节研讨课,重点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①三维教学目标的制定及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设计的导向作用;②教与学方式的适时选择;③课堂教学的评价。
5、积极探索学生评价方法,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
各校教师要在*时教学中,注意积累学生活动中的各类原始资料。积极探索学生评价方法,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
6、组织好教师活动方案(案例、论文)的评比活动和学生的技能创新大赛
教学评优活动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各校教师要积极撰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案例、论文,于20xx年1月10日前交区教研室。
全市中学生技能创新大赛(初中学生制作多功能防盗报警器【型号:CX20xx】,高中学生制作超外差式收音机【型号:ZX20xx】)是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一次大型活动,各校要认真对待这项竞赛,结合此项活动搞好课外活动和培优工作。区级选拔赛于10月13日前报名,10月16日举行(地点另行通知)。市级竞赛10月29日进行。
7、做好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业委员会工作
重新对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业委员会会员进行登记,发展一批新的会员。筹备、召开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研讨会。作好专业委员会活动的的宣传工作。
四、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1、建设和完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网站,充分发挥网站的指导、交流*台功能。
2、积极参加市编《劳动与技术》教材的修订工作
3、撰写一篇全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现状调研报告
4、建立和完善个人专业发展档案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9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需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更有效地提升素质教育的丰富内涵,让学生尽早地通过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学会在观察中思考,实践中体验,探究中创新,拓展知识和技能,锻炼、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实践能力、正确对待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能力,激发和养成艰苦奋斗、创新探索、勇于拼搏、不断进取、团队合作的精神,让他们有机会去探索实际问题、参与实际生活,成为一个有素养、有能力的现代中学生。
二、课程实施的原则
1.主题性原则
传统的课程类型既包含有知识,又包含有经验,并按照知识和经验的系统结构组织和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尽管也包含有知识和经验,但它是以知识和经验的现实主题为中心进行组织,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通过活动的方式来实施的。因此,它既不是单纯的学科课程,也不是活动课程,而是综合了各种课程优点达到了优势互补的,以主题性为主要特征的课程。
2.生活性原则
长期以来,受理想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教育将人类迫切要求解决的现实问题与人类生活的课题置之度外,结果导致学生缺乏起码的社会生活常识。正因为如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着力解决这一问题,促使学校教育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未来与现实的统一。而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于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避免学术性、学问化,多选取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如家庭、环境、健康、交通、文化、城市建设等问题。
3.开放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的综合,决定了其教学组织形式在时间、空间上应该是开放的,而非限制于教室和课堂45分钟,教师应让学生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引导他们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4.全面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的认知系统,也要内化个体的心理因素,发展他们的非认知系统。所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要关注知识、能力,而且要关注学习方法和过程,关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程的实施
(一)目标
知识层面:通过学生的实践和探究,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
能力层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大胆质疑,勇于开拓的学习情操,构建学生艰苦奋斗、创新探索、勇于拼搏、不断进取、团队合作的精神。
(二)内容指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确定,应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知识以及相关的直接经验;第二,旨在培养和提高综合能力的经验和素材;第三,在整体背景和视野中形成的态度与情感。根据上述原则,我们在寻求人的发展的前提下,从文化领域的全面性和均衡性角度考虑,认为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应包括:(1)发展思维能力;(2)培养读书的兴趣和读书习惯;(3)认识社会问题;(4)发展想象力和鉴赏能力;(5)从事劳动与技术活动;(6)搜集信息;(7)促进身心健康;(8)展示个人才华。从上述八个方面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不仅可以克服活动主义和经验主义课程的弊端,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活动的具体措施
1、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认真备课,收集各种资料,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并且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2、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活动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等,让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索尝试、参与和解决的自由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地发展。
4.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感性经验,运用和验证已有的学科知识经验和技能,多思路、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5.采用独立活动和合作活动的紧密结合,让学生学会与人共处,学会沟通合作,学会互相交流,学会与大家分享研究成果。
6.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价值。
(四)、活动主题
书香伴我成长
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内容
初一:
三月份:苦难伴我成长
《童年》导读
读书活动及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
四月份:勇敢、顽强让我成功
《鲁滨逊漂流记》导读
读书活动及《成功故事》故事会
五月份:母爱
《母爱故事》系列读书活动
“好妈妈”征文评选及活动
六月份:昆虫王国探秘
《昆虫记》导读
读书活动及《科学小品》综合性学习
初二:
三月份:
《海底两万里》导读
读书活动及综合性学习
四月份:
《名人传》导读
读书活动及综合性学习
五月份:
《母爱伴我成长》系列读书活动
“好妈妈”征文评选及活动
六月份:
读书活动及综合性学习
初三:名著促我成功
三月份:
七年级名著导读
四月份:
八年级名著导读
五月份:
九年级名著导读
六月份:
名著综合阅读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10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通过实践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能力方法和知识经验的活动,通过学习本套教书,了解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增进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文化素养和思想品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重在实践、重在体验、重在提高、重在发展的宗旨,特对本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活动目标
1、组织学生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2、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提高通过探究活动来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3、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态度,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习惯。
二、活动内容
1、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组织开展以“实验探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为核心的科学探究活动及技能活动。
2、利用课间操、升旗仪式、重大节日、法制报告等方面的活动,
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遵守学生守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组织观念和集体观念,增强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感情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及措施
1、认真组织教学,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按计划实施教学活动。
2、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及时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3、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10篇(扩展6)
——初中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0篇
初中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努力开展好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体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因此,在课程的设计,实施过程中,十分注重课程意识,形成实践的课程观,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切实确立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展。
二、教学目标
1.生活实践目标——强调学生在真实生活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表现自我和验证学科学习内容。
2.人生体验目标——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活动的意义,在体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对自己的了解,从中发现人生的意义。
3.个别发展目标——在同一主题下针对不同能力,兴趣爱好和需求而设计多元活动内容,给学生个别发展的学习机会。
4学科整合目标——运用校内外的多种资源,整合学科知识。
三、工作重点
由于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了解不深,所以工作重点有:
1、强调综合实践理论知识的传授。
2、增强在各个活动阶段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
3、让学生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弄清楚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怎 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活动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4、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积极的同周围环境接触,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综合能力。
5、加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资料积累,包括各种形式的原始资料并逐步完善学生的综合实践个人成长档案。
四、工作安排
(一)、准备阶段
1、针对学生特点研讨并制定研究计划。
2、完成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自主选题会、确定课题。
(二)、实施阶段:
1、各课题组根据计划定时定地开展活动,做好记录,保留每次活动的各种资料。
2、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小结,总结前段时间的实践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分析活动中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并指导后阶段的活
3、各小组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边实践边研究。
(三)、总结阶段:
1、学生整理好各自的资料,写好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及收获等内容。
2、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初中综合实践教学计划2
一、目的意义: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新标准提出的教育理念,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着重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1、创新的物理小制作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物理、数学等学科抽象原理的问题生动、形象地再现。
2、丰富课余生活,为研究性学习奠定基础。
3、为物理,数学等学科教学提供实用的教学工具;
4、创造灵活、轻便、美观的仪器;体现仪器在知识运用过程中直接、实用的特点。
二、课程特点:
1、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加深。
2、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切实培养学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是课程实施的重点。
4、评价的本质功能在于促进发展。
5、让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挖掘学生的潜力。
三、活动安排活动课题:
自制土电话、橡皮筋吉他和小孔成像仪。
活动方式:
(一)在讲授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即可布置学生思考并准备各种材料。在活动课上利用学生准备的纸杯和细线(金属丝)等材料制作土电话。在制作之前,师生共同探讨土电话的原理,由此分析利用哪些材料及制作过程中需注意哪些问题才能使土电话的传音效果更好。形式可以是个人制作也可以是小组制作,但教师需对小组制作的情况进行重点监控,以防止部分学生不投入活动中而没有得到相应的锻炼。
利用学生做好的土电话进行游戏,根据传声效果好坏和是否有新意等因素进行评价。
(二)即布置学生根据教材思考如何制作橡皮筋吉它,并积极进行材料的准备。在活动课上师生共同讨论得出橡皮筋吉它发出不同音调的原理,从而共同得出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如何使发音效果更好等。之后,学生利用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纸盒和橡皮筋等材料制作橡皮筋吉它。
学生做好后,进行弹奏,比较发音效果,并进行考核评比。
(三)学了光沿直线传播后,即布置学生根据教材思考如何制作小孔成像仪。在活动课上先由师生进行讨论:小孔成像仪成像的原理,进一步探讨如何才能使其成像更清晰等,并得出在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然后学生利用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盒、针、蜡烛和火柴制作小孔成像仪。教师注意过程监控。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进行评价。
让学生总结经验教训,并写出活动报告。
初中综合实践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努力开展好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体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因此,在课程的设计,实施过程中,十分注重课程意识,形成实践的课程观,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切实确立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展。
二、教学目标
1.生活实践目标——强调学生在真实生活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表现自我和验证学科学习内容。
2.人生体验目标——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活动的意义,在体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对自己的了解,从中发现人生的意义。
3.个别发展目标——在同一主题下针对不同能力,兴趣爱好和需求而设计多元活动内容,给学生个别发展的学习机会。
4学科整合目标——运用校内外的多种资源,整合学科知识。
三、工作重点
由于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了解不深,所以工作重点有:
1、强调综合实践理论知识的传授。
2、增强在各个活动阶段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
3、让学生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弄清楚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怎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活动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4、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积极的同周围环境接触,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综合能力。
5、加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资料积累,包括各种形式的原始资料并逐步完善学生的综合实践个人成长档案。
四、工作安排
(一)、准备阶段
1、针对学生特点研讨并制定研究计划。
2、完成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自主选题会、确定课题。
(二)、实施阶段:
1、各课题组根据计划定时定地开展活动,做好记录,保留每次活动的各种资料。
2、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小结,总结前段时间的实践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分析活动中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并指导后阶段的活
3、各小组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边实践边研究。
(三)、总结阶段:
1、学生整理好各自的资料,写好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及收获等内容。
2、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初中综合实践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需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更有效地提升素质教育的丰富内涵,让学生尽早地通过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学会在观察中思考,实践中体验,探究中创新,拓展知识和技能,锻炼、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实践能力、正确对待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能力,激发和养成艰苦奋斗、创新探索、勇于拼搏、不断进取、团队合作的精神,让他们有机会去探索实际问题、参与实际生活,成为一个有素养、有能力的现代中学生。
二、课程实施的原则
1、主题性原则
传统的课程类型既包含有知识,又包含有经验,并按照知识和经验的系统结构组织和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尽管也包含有知识和经验,但它是以知识和经验的现实主题为中心进行组织,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通过活动的方式来实施的。因此,它既不是单纯的学科课程,也不是活动课程,而是综合了各种课程优点达到了优势互补的,以主题性为主要特征的课程。
2、生活性原则
长期以来,受理想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教育将人类迫切要求解决的现实问题与人类生活的课题置之度外,结果导致学生缺乏起码的社会生活常识。正因为如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着力解决这一问题,促使学校教育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未来与现实的统一。
而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于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避免学术性、学问化,多选取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如家庭、环境、健康、交通、文化、城市建设等问题。
3、开放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的综合,决定了其教学组织形式在时间、空间上应该是开放的,而非限制于教室和课堂45分钟,教师应让学生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引导他们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4、全面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的认知系统,也要内化个体的心理因素,发展他们的非认知系统。所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要关注知识、能力,而且要关注学习方法和过程,关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程的实施
(一)目标
知识层面:通过学生的实践和探究,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
能力层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大胆质疑,勇于开拓的学习情操,构建学生艰苦奋斗、创新探索、勇于拼搏、不断进取、团队合作的精神。
(二)内容指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确定,应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知识以及相关的.直接经验;
第二,旨在培养和提高综合能力的经验和素材;
第三,在整体背景和视野中形成的态度与情感。根据上述原则,我们在寻求人的发展的前提下,从文化领域的全面性和均衡性角度考虑,认为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应包括:
(1)发展思维能力;
(2)培养读书的兴趣和读书习惯;
(3)认识社会问题;
(4)发展想象力和鉴赏能力;
(5)从事劳动与技术活动;
(6)搜集信息;
(7)促进身心健康;
(8)展示个人才华。
从上述八个方面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不仅可以克服活动主义和经验主义课程的弊端,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活动的具体措施
1、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认真备课,收集各种资料,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并且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2、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活动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等,让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索尝试、参与和解决的自由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地发展。
4、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感性经验,运用和验证已有的学科知识经验和技能,多思路、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5、采用独立活动和合作活动的紧密结合,让学生学会与人共处,学会沟通合作,学会互相交流,学会与大家分享研究成果。
6、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价值。
(四)活动主题
书香伴我成长
初中综合实践教学计划5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通过实践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能力方法和知识经验的活动,通过学习本套教书,了解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增进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文化素养和思想品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重在实践、重在体验、重在提高、重在发展的宗旨,特对本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活动目标:
1、组织学生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2、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提高通过探究活动来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3、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态度,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习惯。
二、活动内容
1、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组织开展以“实验探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为核心的科学探究活动及技能活动。
2、利用课间操、升旗仪式、重大节日、法制报告等方面的活动,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遵守学生守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组织观念和集体观念,增强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感情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及措施
1、认真组织教学,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按计划实施教学活动。
2、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及时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3、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初中综合实践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努力开展好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体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因此,在课程的设计,实施过程中,十分注重课程意识,形成实践的课程观,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切实确立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展。
二.教学目标
1.生活实践目标——强调学生在真实生活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表现自我和验证学科学习内容。
2.人生体验目标——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活动的意义,在体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对自己的了解,从中发现人生的意义。
3.个别发展目标——在同一主题下针对不同能力,兴趣爱好和需求而设计多元活动内容,给学生个别发展的学习机会。
4学科整合目标——运用校内外的多种资源,整合学科知识。
三.工作重点
由于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了解不深,所以工作重点有:
1、强调综合实践理论知识的传授。
2、增强在各个活动阶段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
3、让学生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弄清楚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怎 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活动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4、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积极的同周围环境接触,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综合能力。
5、加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资料积累,包括各种形式的原始资料并逐步完善学生的综合实践个人成长档案。
四.工作安排
(一)、准备阶段
1、针对学生特点研讨并制定研究计划。
2、完成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自主选题会、确定课题。
(二)、实施阶段:
1、各课题组根据计划定时定地开展活动,做好记录,保留每次活动的各种资料。
2、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小结,总结前段时间的实践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分析活动中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并指导后阶段的活
3、各小组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边实践边研究。
(三)、总结阶段:
1、学生整理好各自的资料,写好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及收获等内容。
2、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初中综合实践教学计划7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我要把自身的不足和收获的经验,转化成这学期的工作动力。现制定如下计划:
一、思想政治
始终如一地热爱本职工作,坚持政治学习,提高觉悟和意识。注重个人道德修养,为人师表,严于律己,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加强团结,与同事相处融洽,合作愉快,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组成一个团结协作的大家庭。
二、个人业务
教学工作是教师的中心工作。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高尚的道德情操;还需要具备较高水*的业务技能。本学期我将认真书写教案、备课,并针对学生实际学习状况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课堂上,耐心细致地讲解,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书本知识,我会认真研究学生、钻研教材,尽量为学生带给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易学易懂的情境下进行学习,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并且以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到的教学模式去进时,认真研究相关教育书籍,与实践相结合,以促进自身的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高尚的道德情操;还需要具备较高水*的业务技能。本学期我将注重开拓视野,订阅专业杂志,浏览音乐网页,随时记下可借鉴的教学经验、优秀案例等材料,以备参考。不断为自己充电,每一天安排必须的时间扎实提高基本功,努力使自己的业务水*在这一学期里继续提高。
三、教育教学方面
深入学习新的教育思想,本着以教育为中心,以课堂为基地,扎实的练好个人基本功。在班上抓好常规教学,多方位把握孩子们的进步与变化,有针对性的改善教学方法。课堂上,耐心细致地讲解,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书本知识,我会认真研究学生、钻研教材,尽量为学生带给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易学易懂的情境下进行学习,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用心性。课后及时反馈,记下教学中的成功点和失败点,及其改善方法。本学期我会用心利用周围的资源为孩子们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忙他们养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在简单愉快、欢乐活泼的状态下进行用心地学习。我还会配合班主任进行日常管理,让孩子们在学习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的身心。
四、家长工作
越是对事业爱得深,越感到自己对事业的不尽职。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用心努力加强自身建设,使自己的工作更扎实、更有效、更完美、更优秀,同时也期望能在教学上各位老师和领导的指点和帮忙。
以上是我对这个学期工作所做的计划,期望自己能够用心的完成。
初中综合实践教学计划8
具体目标:
1、力争所有班科完成县教研室下达的教学目标。
2、各科成绩的三项数据(*均分、及格率、优秀率)要保持在全县八个老乡十所中学的前列。
为此,在教学工作计划中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帮助全校教职工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形成正确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和学生观。防止教师出现下列现象:
1、师生不*等,不能教学相长;
2、只管成绩好的学生,讨厌成绩差的学生,更有甚者把差生推向社会,严重出现两极分化;
3、教师的思想工作过于简单,粗暴,师生矛盾激化,导致学生厌学,逃学或辍学。
第二、建立建全的教学工作制度,按制度办事,形成和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各项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增加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气。
第三、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
1、按照国家课程计划规定开齐课程,保证课时。科学地编排课程表和时间,保证开学正常上课。
2、期初(第二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研究教学大纲和教材,制定课程进度和学科教学可形性计划,并交组长审复,在教学过程中要求严格按计划授课。
3、规范教学过程各环节的管理,落实教学工作检查。本年度采用自查、互查、领导检查方式对教学计划的执行、教学进度、教学环节、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检查。第一轮的大检查为第七周自查,第八周互查,第九周领导检查。第二轮的大检查为第十六周自查,第十七周互查,第十八周领导检查。杜绝无教案上课现象。
4、提高课堂活动的效果和节省时间,优化教学。教学的根本问题,乃是人的发展问题。
(1)优化教师教学观念,改变过去“填鸭式”教学。实施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这一教改实验在二年级106班进行。
(2)优化教学过程,要以传授知识为基础,以训练思维为中心,以培养能力为重点设计教学过程。在对备课、上课等重要环节进行优化。
备课。要求教师要有正确的备课指导思想,即树立为素质教育服务的备课新观念,明确备课是为了上好课,育好人,让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认知过程,情感过程,能力过程“三转化”。要求教师做好“两了解”,即了解学生和了解教材。了解学生要求清楚学生原有的知识情况,清楚学生接受知识的心理、态度及可能出现的问题;了解教材要求吃透教材内容,根据知识点,吃透教材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把握教学内容深广度。
上课。在教学目标上下功夫。依据“大纲”要求和21世纪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着眼于学生认知、情感、意志、个性、智能及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掌握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会自觉主动地、尝试性的学习;训练技能与基本操作和实践能力;发展智力;塑造和谐人格,尤其重视学生创新品质和个性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时间上下功夫,向45分钟要教学质量,严格课内不够课外补。
(3)改进教学策略。要求教师要根据大纲和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确立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注重选择最佳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形式,坚持一法为主,多法配合,优化组合的原则,改进教学策略,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第一,给学生一个自己的空间,独立人格的空间,独立思维的空间,独立活动的空间。第二,给学生一个选择的机会,展现个性,展现能力,展现学业成果。第三,自主创新学习的多种活动方式,如在游戏中学,在操作中学,在讨论中学,在尝试中学。
(4)调整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学生参与状态;学生参与的广度;学生参与的时间;学生参与的方式;学生参与的品质;学生参与的效果。
初中综合实践教学计划9
一、基本情况
学生学习态度基本端正,部分学生写字基本功良好,一般学生能把字写端正、整洁,有一定的难度,且写字姿势正确,但由于中年级重视程度不同,仍有少数学生写字不够规范,因此八年级写字教学在认真指导,端正态度,正确书写,养成良好习惯,力争本班写字水*再上新的台阶。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掌握执笔、运笔的方法,在识字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汉字的笔画、偏旁、结构的特点,初步掌握汉字的书写方法,逐步做到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流畅,有一定的速度,加强钢笔字书写训练,要求做到写得匀称,纸面干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和审美能力,要重视培养学生认真写字和爱惜写字工具的习惯。
三、具体要求
1、掌握钢笔字的正确书写方法,提高写字的成功率。
2、掌握正确的执笔、运笔方法。
3、比较熟练地掌握钢笔字书写中笔画和偏旁的写法及在字中的搭配关系。
4、养成良好的写字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汉字笔画的特点和书写技巧。
2、初步结构相同的字笔画变化的特点和书写技巧。
3、笔画难写的字和结构难安排的字,其书写方法的运笔要领要认真指导。
五、具体措施
1、教者严格执行写字教学程序:指导—练习——批改——评点,坚持持之以恒的教学态度,以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以此养成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教者的书法指导要尽量采取直观教学法,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3、科学合理地进行写字训练,坚持做到训练有度,持之以恒,安排训练内容时注意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书写的乐趣,树立信心。
4、教给学生保管书写工具的方法,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借此训练学生整洁、细致的作风。
教学计划进度表
周次教学内容
第1周“千─▏”;“六、万、上”
第2周“丿女ㄑ”;“天、如、好”
第3周“南”“可、中、同、男”
第4周“乛乙”;“宝、乞、九”
第5周“乚”;“云、红、毛”
第6周“∟”;“区、匠、匣、断”
第7周“邓、阳、场、划、情、快”
第8周“额、臀、蜒、橡、惑、属”
第9周“堪、尊、捶、彻、滩、啄”
第10周“避、荧、捕、甩、毁、惯”
第11周“凯、罪、健、畅、弧、翔”
第12周“欲、茁、蹋、冠、菊、率”
第13周“蚕、桑、塞、辩、宣、萨”
第14周“壶、徽、聋、刺、绑、蔡”
第15周“焰、罚、饶”
第16周综合练习一
第17周综合练习二
第18周书法考试
初中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0
一、 指导思想:
深入推进和贯彻《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目的,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探索有效教学的新模式。
二、学生基本情况
所带九年级学生上学期成绩不理想,两极分化严重。个别学生不重视学习,学习习惯较差,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少数学生自制能力较差,对自己要求不严,甚至自暴自弃。这些都需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耐心教育。
三、 教材分析:
九年级数学(华师版),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教材注重引入二次函数概念的现实背景,让学生感受其实际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注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和实际应用中逐步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2、教材注重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与一次函数的学习联系、比较,经历对知识拓展、归纳、更新的过程。
3、教材注意内容的呈现方式,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注重在具体二次函数的研究中掌握方法,理解原理(如图象的变换)。
4、 教材注意沟通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的联系和相互转化,提供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题材,重视学生对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四、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逐步形成正确地数学价值观,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发展。
2、掌握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理解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弧长和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行投影和中心投影,三视图。掌握圆的切线及与圆有关的角等概念和计算。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掌握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的知识点。
3、经历探索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通过探索、学习,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地推理。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知识梳理,围绕初中数学“四大块”主要内容进行专题复习,适时的进行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全体学生、发展全体学生。
五、教学工作措施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通盘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及教学目标,认真备好每一堂课,精心制作总复习计划;
2、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抓住关键点,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能力上下工夫;
3、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加强学校教师与家长、社会的联系,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4、积极与其他教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5、注重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引导;认真开展课内、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10篇(扩展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计划 (菁选2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校本课程为依托,继续开展全校性的剪纸活动,彰显我校的特色文化,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课程改革。
二、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究、操作等多种学习和活动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进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具体为: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基本要求
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变革,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不在于让学生获取多么高深的研究成果,而在于让他们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学习体验,受到新的方法的熏陶,从而改变长期以来习惯的偏重知识接受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
2、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由于研究性学习涉及的学习内容大多来自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许多问题自身带有很强的综合性,这些问题的解决自然要求学生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于问题解决过程中。
3、注重过程。淡化知识目标,强调对过程的参与、理解与体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大特色。从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两方面来看,注重学习者对过程的参与和在过程中的表现,都应是研究性学习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在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对研究性学习而言,学生的广泛参与就是目的,在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体验就是成功。
4、强调开放。从课程建设的角度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类正规课程,必须具有自己特定的目标、内容、实施规范和可依据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材料。但综合实践活动自身的课程性质在本质上又决定了它有着不同于其他类型课程的一个基本特点:开放性。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过程、评价诸环节都呈现出很强的开放性,为师生自主选择活动和创造性地设计、组织、实施、评价活动留下了必要的空间。
5、重视师生互动。正因为研究性学习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因此实施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研究性学习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教师不再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将预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不再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接受教师发出的指令。在开放的情境中,师生将共同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和实施主体,依赖自己的智慧和创意,在交互过程*同构建课程的内容,设计实施的方案,完成课程的评价。
四、具体活动安排
1、开学初各班根据学校方案制定班级活动计划。
2、具体安排(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计划2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四班共有39名同学,因为学生来源复杂,基础不一。所以虽然是高年级学生,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在本学期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二、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部分内容。
总的指导思想:一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路,着眼于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二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并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为学知识、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三、活动目的要求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进行课题实验和课题研究等。在广泛的调查、采访和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的各种知识,撰写实践性的记录和报告、论文等。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实践,开阔视野,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索,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践实证的方法。
4.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的良好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五、实践途径和活动安排
我们将在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三部分内容中筛选出一些有价值的实践活动以竞赛或专题汇报的形式展开,再综合生成出一些专题实践活动,其具体安排如下:
研究性学习:尝试以研究性学习为重点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培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本学期开展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甲型h1n1调查。
活动侧重:留心周围的一切,善于观察与思考,从生活中产生问题,转化成课题,让学生自己动手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参加社会实践,解决问题
社区服务:参加社区服务,定期为环保做力所能及的事,并能做好宣传工作,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活动侧重:绿色环保、慰问孤老、创建知识宣传、卫生清扫等志愿服务活动
社会实践:近社会、学习知识、开阔眼界;为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提高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本学期开展的社会调查活动是:《走近中秋》。
活动侧重: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接触生活,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计划,了解经济改革的情况,了解我们的国情情况。
六、活动措施和注意事项
1.课题的选择力求从本地资源入手,从培养学生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全盘考虑,要对提出的课题进行反复的论证,在开展活动课之前,要尽可能地激发。
2.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积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初步形成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4.注重与其它学科领域的合理整合,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实效。
5.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具有学校特色、本地资源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内容,与教导处、德育处联手,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6.努力探索对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活动情况的评价机制,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7.努力体现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活动评价方面
1.注重过程性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生评价以过程评价为主,看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的深浅、经历的状态。因此,我们要认真搞好每次活动,不搞走过场,不做表面文章,以学生的真实体验、具体收获为目标,多角度,多层面的合理、客观地评价学生。
2.注重多元化评价。教师对学生活动评价就注重多元化评价。采用教师点评、学生互评、班级互评、请家长评等多种方式进行。在评价的内容上,应分别从能力、知识、品德、技能、情感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10篇(扩展8)
小学生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改也好,课改也好,第一项任务就是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习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它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学习情况分析
三年级小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
考虑到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我们的综合实践课设定了三大主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希望通过这三大主题激发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总体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活动重点:
针对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作为三年级的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五、活动难点:
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六、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但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与研究习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与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是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与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可结合*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开展行为习惯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时事热点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七、课时安排
每周一课时,便于师生都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便于开展活动时进行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