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真好》说课稿1 活动目标: 1、根据生活经验想象画面,理解诗歌的内容。 2、欣赏散文诗,初步运用优美的语言进行表述,体会散文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重点:根据生活经验想象画面,理解诗歌的内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树真好》说课稿3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树真好》说课稿1
活动目标:
1、根据生活经验想象画面,理解诗歌的内容。
2、欣赏散文诗,初步运用优美的语言进行表述,体会散文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重点:根据生活经验想象画面,理解诗歌的内容。
难点:学习散文诗所表现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学学念念散文诗。
材料准备:
1、配有朗诵的ppt制作的一本大书。
2、树木好处的文字:生态*衡、挡住风沙、净化空气、休闲、遮阴、躲避、提供玩耍、唱歌自然现象、小朋友玩耍。
3、幼儿有树木的好处的相关经验。
设计思路:
在幼儿园的语言领域教学中,大部分都是儿歌和故事,很少部分会有儿童散文诗的教学,《树真好》是一篇关于树和人类动物之间的和谐关系,从诗歌中透露出淡淡的惬意生活,通过人类和动物,深深的赞美了树对我们的作用。最近,十二月份我们开展了“有用的植物”主题活动,幼儿在了解、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树木。《树真好》是教材中的一首语言优美的散文诗,我把它纳入这次主题活动中,希望通过这次散文诗欣赏活动,让幼儿感受到散文诗优美的语境,并尝试用诗歌里的话来说“树真好”
活动流程:理解散文诗-欣赏散文诗-念念散文诗
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生活经验,理解诗歌内容(放ppt一遍)
1、师:最近我们小朋友了解了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好处,今天谢老师带来了一本就是关于这方面的书,看看书名叫什么?《树真好》;表扬:字都认识了。我们那里也看见过这本书(语言区的三味书屋和请你编一编都有这本书)谢老师把他们做成了一本大书放在了电脑里,现在我们一起到电脑里看看,树到底带来了什么好处呢?
2、幼儿观看用ppt制作一本大书,引发幼儿与生活的联系
@这页谁喜欢树?树给小鸟带来了什么好处呢?(树是小鸟的"家,有了树小鸟才能在树上做窝。(保持生态*衡)
@树有什么好处?(挡住风沙)
@这页树又有什么好处?(净化空气)
@他们在树下干什么呢?为什么在树下野餐(休闲娱乐)
@为什么他们睡在树下呢?(遮阴)
@小猫为什么要到树上去?(躲避、保护)
@他们又是在玩什么?(玩耍娱乐)
@这是白天还是晚上,夜晚静悄悄你们都听见过树唱歌吗?是怎么样的?(自然界的一种现象)风吹来,还唱起了好听的歌。
@这是什么季节?哪里看出是秋季?铺满落叶的地面是怎么样的像什么?小朋友在干什么?(娱乐,做游戏)
(小朋友在铺满落叶的树下打滚)
二、欣赏散文诗《树真好》
1、师:刚刚我们从这本大书里看到了树给我们人和动物带来的好处,人们写了一首散文诗来赞美树木,把树木的每个好处用一句好听的话说出来,我们一起听听是怎么赞美的?
2、幼儿完整的欣赏一遍(有录音的ppt)第二遍)
赞美树木的散文诗听下来有什么感觉?听出来是怎么赞美的?赞美了什么呢?引导用诗歌里的话来说。
3、分句欣赏并学习(ppt第三遍)(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A树给我们的生态带来了*衡,散文诗里是怎么说的?我们听听:(树真好,小鸟可以在树上筑巢,每天天一亮,小鸟就唧唧喳喳的叫),你听到了什么?筑巢是什么意思?小鸟在树上是怎么唱歌的?
B树能挡住风沙。如果没有风沙那将会是怎么样?树挡风沙的会怎么说(树真好来——能挡住大风,不许风沙吵吵闹闹,到处乱跑)那些词用得很好的?吵吵闹闹是什么意思呢?吵吵闹闹用的真好。
C树能净化空气。树对屋子有什么好?我们听听,用了什么好听的词语。
D树能遮阴,人们在树荫下野餐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我们来听听,诗歌里是怎么说的?用了什么好听的词?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吗?(把快乐和热闹的景象表达出来了)(树真好,我们全家在树荫下野餐,大家吃得很香,说说笑笑,热热闹闹)
E,树能遮阴,天气很热选择在大树下睡午觉是件很舒服的事情,听听是怎么说的?哪个字用得非常好,铺是怎么样的?
F小猫为什么要躲到树上?听听是怎么说的?(树真好,如果有一只大狗来追我的小猫,小猫就爬到树上躲起来,气得大狗“汪汪”叫。
G树可以玩荡秋千的游戏,让布娃娃玩荡秋千怎么说的?
H树还会唱好听的歌,我们去听听。
I小朋友和树叶在一起做游戏,他们是怎么做游戏的?他们是怎么玩的?用了什么好听的词?
3、引导发现并提升总结
师:用了这么好听的词语来赞美树,所以《树真好》的散文诗是很优美的,除了词语用得好,还发现了什么优美的地方?哪句话是相同的
《树真好》说课稿3篇扩展阅读
《树真好》说课稿3篇(扩展1)
——树真好教案3篇
树真好教案1
设计意图:
如今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与伙伴相处的机会少,独自玩耍,分享、合作、关心他人的意识薄弱。但随着幼儿动作、语言、认知能力,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班上的孩子开始愿意与同伴一起玩,可由于缺少交往经验与能力,在活动中常因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与同伴发生争吵的现象,为了满足幼儿交友的渴望与需求,就预设了“好朋友”这样一个主题。本次活动选择了这一主题下的《找朋友》及《我们都是好朋友》两个点。在幼儿喜欢小动物,愿意模仿小动物,对音乐《找朋友》旋律熟悉的基础上,通过这个活动,使幼儿更清楚地知道同伴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同时,也对他们的已有经验进行梳理和整理。
活动目标:
1、在唱唱、说说、学学做做中,体验与同伴一起活动的快乐。
2、乐意参与活动,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表现自己。
3、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4、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活动准备:
1、已学过游戏《我们都是好朋友》
2、歌曲《找朋友》
3、已与同伴一起做过游戏。
活动过程:
1、歌曲《找朋友》
师: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唱起来,动起来,去找一找自己的好朋友。
放两遍音乐。
2、游戏《我们都是好朋友》
出示小鸟的头饰
师:听到你们都找到了好朋友,小鸟也飞来和你们一起做好朋友了。
(1)边念儿歌,边做游戏。(2遍)
许多小鸟飞,许多小鱼游,小朋友,手拉手,一起向前走。拍着手,唱着歌,我们都是好朋友。
(2)让幼儿在此基础上进行创编。
师:除了小鸟,小鱼,还有谁会来和我们做好朋友呢?
幼儿说出来之后,集体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并做游戏。
3、说说自己的好朋友
师:刚才我们多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那谁愿意告诉老师,你的好朋友是谁呢?为什么要找他做你的好朋友呢?
(1)幼儿交流自己的好朋友。
说出来之后,和好朋友抱抱、亲亲。
(2)教师小结:你们的好朋友本领真大,有的有爱心,有的自己会穿衣服,还有的上课很爱动脑筋的。老师也愿意和他们做好朋友。
(3)数朋友
师:老师有许多好朋友,你们有几个呢?
幼儿将好朋友请到自己身边,其他幼儿一起数朋友。
4、游戏:《找朋友》
师:你们的朋友可真多,我们和好朋友一起来做游戏吧!
(找,找,找朋友,找到几个好朋友,找到?个好朋友。)
幼儿拉着圆圈边念儿歌,边走,当说到几个好朋友时,就几个好朋友抱在一起。
延伸活动:
我们有好朋友,小动物也有好朋友,那我们去找找看,还有什么东西有好朋友呢?
教学反思:
在社会活动《好朋友》的教学设计中,我能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水*预设活动目标,能选择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贴近幼儿生活的教学内容来开展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我运用了游戏法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欣赏故事引出活动主题,运用谈话引导幼儿发现问题,通过观察、探讨寻找问题答案,引导幼儿参与表演来巩固对知识的习得。
本文扩展阅读:朋友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péng you,意思是指在任意条件下,双方的认知在一定层面上关联在一起,不分年龄、性别、地域、种族、社会角色和宗教信仰,符合双方的心理认知、可以在对方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朋友之间可喻为雨中的伞、指路的灯。双方心理契合更为深刻时,可称之为知己。
树真好教案2
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诗中洋溢的对树的赞美和珍惜。
2.体验、感受生活中有大树的美好,懂得爱护树木和保护环境的重要。
3.初步尝试朗诵散文诗了解重叠词:叽叽喳喳、吵吵闹闹、清清爽爽。
活动准备
1.《树真好》教学挂图 3 幅。
2.《树真好》教师教学资源。
3.《树真好》语言 CD(盒带)。
4.《人类破坏树木造成的危害》教师教学资源。
5.轻柔的背景音乐。
6.每个幼儿一套拼图。(见幼儿活动资源包)
7.幼儿学习资源③第 1~3 页。
活动建议
1.观看人类破坏树木造成危害的课件,了解人类破坏树木造成的危害。
建议提问:小鸟为什么没有了家,风沙为什么会越吹越大,我们可以怎样做等。
小结:如果有大树就好了。有了大树,小鸟就可以在树上筑巢, 每天天一亮,小鸟就唧唧喳喳地歌唱;有了大树,就能挡住风沙,大风再不会吵吵闹闹地到处乱跑了。树可真好啊!
2.合作拼图,感受大树的美好。
(1)请幼儿通过拼图继续找出大树的好处。
(2)幼儿拼图,给大家讲一讲拼图的内容,说一说大树的好处。
(3)教师出示相应挂图,并尽可能用诗中的语言小结。
3.借助挂图,教师配乐示范朗诵散文诗。
(1)教师出示前两幅挂图,引出散文诗的题目。请幼儿仔细听, 思考自己喜欢哪一句,这一句是怎么说的。
(2)播放背景音乐,教师示范朗诵散文诗。
(3)请幼儿回答老师刚才的问题,集体学说。
4.利用《树真好》课件,初步尝试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了解诗歌中的重叠词。
(1)了解重叠词。散文诗里的小鸟是怎样唱歌的?(叽叽喳喳) 这样的词语叫重叠词。
(2)播放课件,再次欣赏散文诗。请幼儿认真听,找出重叠词, 说一说是怎么说的,集体学说。
(3)播放课件,师幼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
5.发散思维,尝试仿编诗歌。请幼儿想一想,除了诗中说的,
大树还有哪些好处,并试着用好听的语言说一说,可以加上合适的重叠词。
●活动延伸
在阅读区阅读幼儿学习资源③ 第 1~3 页《树真好》。
附:散文歌
树真好
树真好。小鸟可以在树上筑巢,
每天天一亮,小鸟就会唧唧喳喳地叫。
树真好。能挡住大风,不许风沙吵吵闹闹、到处乱跑。
树真好。我家屋子里清清爽爽, 阵阵风儿吹,满树花香往屋里飘。
树真好。天热了,树下铺着阴凉儿,我和我的小猫咪,躺在树下睡午觉。
树真好。我做个秋千挂在树上, 让我的娃娃坐上去,摇呀摇,摇呀摇。
树真好。秋天的夜晚静悄悄, 只有树叶和微风在一起唱歌谣。
树真好教案3
活动目标
1、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2、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说课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一)在主题开展中的作用本教材是二期课改教参之中的内容,也是我班最近开展的主题《有用的植物》中"街心花园"线索下的一个活动内容。在整个主题实施的过程中,为了让幼儿体验感受植物的用处,我们带孩子在幼儿园内寻找各种树木,引导幼儿在家长的配合下收集树木的图片等活动。同时我们还分析出在这个主题中也蕴含着丰富的语言活动的内容。例如《找一找幼儿园里的树》,幼儿学会用语言表述树的种类、树的形状,甚至用比喻的方法形容有明显特征的树(最高的和最矮的),又如《树的用处大》,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故事中小动物喜欢有树的房子的原因,从而体会树对我们人类的作用,知道我们的生活和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离开了植物,人类将无法生存的道理。散文诗《树真好》是这一系列活动的延伸,又是一次经验提升的总结性的集体活动,通过理解、仿编诗歌使幼儿进一步体验树与人们的关系,感受树木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并且懂得要爱护树。
(二)在课题研究中的价值语言教育活动是实现语言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是组织和传递语言教育内容的实施环节,也是落实语言教育任务的具体手段。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过程中,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完成教育目标的必要条件。新的幼儿园语言教学观,不再注重语音、词汇、句子的训练,而在于鼓励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之间的大量积极的言语交往。《纲要》也明确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是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我园所确定的《幼儿语言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的课题具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然而我们也清楚地明白并不是每一个主题的内容都能与我们开展的语言创新活动的课题研究相结合,因此在选择的过程中,我感到本次活动内容中有着不少可以挖掘的有价值的内容。
其一、活动是以语言表达来贯串,幼儿将前期获得的对树木经验运用到活动中,畅谈树木的作用,对人类的重要性。谈论中幼儿不仅要组织自己的语言,还会因同班的讲述而及时开动思维,敏感主动地吸收、加工和输出语言信息。
其二、散文诗给幼儿一种语言上的艺术美。在《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在当今我们更多关注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对幼儿文学审美的体验和教育,我们的孩子能说会道,却没有更多接受经典文学作品的熏陶,没有对文学作品审美体验的经验,忽视了幼儿审美感知,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散文诗《树真好》虽不是经典的文学作品,但有利于丰富幼儿语言环境和经验,使孩子们充分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
其三、幼儿仿编的过程就是语言创新的实践过程。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任何时候都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更何况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组织语言进行表达,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都能编构出不同的内容,这正体现了"创新能力是一种思维的智力活动,新颖独特是它的本质特征"的判断。
(三)活动目标的定位根据孩子已有的能力实际、知识水*和《纲要》及教材要求,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认知能力目标:了解树木对我们人类的作用与用途,并在此基础上乐于表达,敢于尝试仿编散文诗。
2、情感态度目标:知道我们的生活和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懂得要爱护树木。
第二部分:教法为了有效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讨论交流、环境创设的教学方法。
活动的第一部分,需要幼儿在讲述的基础上,透彻地理解树对人类的作用,经过大家的认同来完成,所以我采用"讨论交流"的方法。讲述的过程是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需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老师、同伴间的积极交流,充分*幼儿,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积极地应答、评价,师生间、幼儿间的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交流是完成这个创造过程的关键。活动的第二部分运用了"环境创设法",主要是使用ppt演示的方法,设计生动、活泼的画面,将画面与散文诗结合起来,图文并茂、具体形象,使幼儿在欣赏的同时,活跃思维,愉快情绪,以提高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探索精神的激发,促进语言思维的发展。
第三部分:学法《大纲》里说:"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所以幼儿语言的发展在于使每一个幼儿都有"说"的机会,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吸引幼儿在体验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体系,所以采用了"兴趣导学法"、"互动感受法",让幼儿在仿编的之前充分地感受树的作用,并且以ppt激发编讲的兴趣;在编讲过程中先是小朋友之间互相讲述,有一个启发、激励、缓冲的过程,然后再请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运用"全体活动——全面活动——全程活动——主动活动"的方式来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
活动反思:
在第一个环节聊树时,我的PPT中没有预设到所有孩子可能说到的树,影响了孩子们的关注点,打乱了孩子们的思路,其实这里完全可以不使用PPT,而选择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积累的经验凭空说。
在感受、欣赏散文诗的环节中我还可以多让孩子欣赏几遍,把这一环节放大,并提供一些讲述性的提问,如我家屋子里为什么会清清爽爽?天热了我和我的小猫咪为什么喜欢躺在树下睡午觉?等等,帮助幼儿理解、丰富记忆散文内容。
作为一个语言活动,我竟可能丰富了孩子们关于树的形容词,及时帮幼儿提炼语句,使幼儿的表达更有序、连贯、生动。在散文诗的处理上我们也打破了常规的学念散文诗内容,而是更尊重幼儿,提供一些图片、简笔画,提示幼儿完整、清晰地表述散文内容,并不要求幼儿的回答与散文诗内容一模一样。另外在创编环节我在想假如我不给孩子们提供固定的句式,是不是效果会更好,孩子们会更有话可说。当然这对老师的要求也比较高,需要老师及时帮助幼儿提炼语句、丰富词汇,让幼儿的创编更有价值。
《树真好》说课稿3篇(扩展2)
——《树真好》教案3篇
《树真好》教案1
活动目标:
1、 通过多种方式(自主表达、散文欣赏、快乐游戏),尝试让幼儿表达“树真好……”。
2、 培养幼儿萌发“亲近树木、保护树木,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课件(散文欣赏)、用废旧材料做各种各样的树,音乐《挪威的森林》,图片
活 动 过 程
一、自主表达。
你们瞧,这儿树真多,你们喜欢树吗?为什么喜欢它呢?(树真好……)
二、欣赏散文。
1、完整欣赏、理解内容。。
我们来看一看,听一听,谁也在说树真好。(播放课件)
⑴谁喜欢树?为什么喜欢树?(它可以在树上(下)干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2、分段欣赏、学念散文。
请你再来欣赏一遍。根据幼儿的回答,尝试有感情地学念散文。
⑴“树真好,小鸟在树上做窝,每天天一亮,小鸟就会唧唧喳喳的叫”。小鸟做窝后,它会怎么样?”
⑵“树真好,我们全家在树荫,大家吃得很香,说说笑笑,热热闹闹”。大家吃得怎么样的?
⑶“树真好,如果有一只大狗来追我的小猫,小猫就爬到树上躲起来,气得大狗”。大狗来追我的小帽,小猫怎么办?
⑷“树真好,我做个秋千挂在树上,让我的布娃娃坐上去,摇呀摇,摇呀摇”。我做个秋千挂在树上,让谁坐上去呀?
3、完整表现,表达意境。
三、快乐游戏。
1、树真好,想不想到树林里玩捉迷藏的游戏。我来扮演寻找人,请你们扮演躲*,我把眼睛闭上,请你们轻轻地躲到树林里。(师幼游戏)
2、在树林里捉迷藏,感觉怎么样?那我们,好好夸夸大树的好吧。“树真好,我们在树下捉迷藏,大家玩得开开心心、快快乐乐”。
3、树真好,我们该为树做点什么呢?
四、走进自然
树真好,让我们到外面夸夸我们的树朋友吧!(来到香樟树边上)分组自然的朗诵。
设 计 理 念
进入情境,充分调动幼儿表达的积极性。通过说一说,让幼儿自然地表达出“树真好”的情感
动态的课件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看、听、说中自然的体验散文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通过完整欣赏到分段欣赏,学念散文到完整表现,层层递进让幼儿进一步感受“树真好”的情感。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在游戏中体会树给人们带来的快乐,从而提升“树真好”的情感,自然地萌发“保护树木”的情感。
让教学延伸到户外,让幼儿亲近自然,真切地表达情感。
《树真好》教案2
设计意图:春天是美丽的,多彩的。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树,对于孩子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每每在散步时孩子总会不经意地去看看,摸摸,说说,还估提出一些问题。如:老师为什么要种树?树有什么用?这是什么树?树的叶子的颜色,形状为什么不一样呢?带着一连串的疑问我们;设计了符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散文语言活动。
目标:
1、欣赏散文,感受树的用途。
2、愿意讲述树的好处,发展想象及语言表达能力。
3、萌发亲近树木,爱护树木的情感。
准备:
1、 背景图,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ppt课件)。
2、 演示文稿课件。
3、 幼儿活动材料第二册第33—34页。
过程:
1、 我们热爱树。
____展示大树背景图(ppt)
师:春天来了,小树苗慢慢地长高了,长壮了,老师今天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棵树朋友,我们来认识这棵大树吧!
问:你喜欢树吗?喜欢它的什么呀?为什么?
(喜欢,我们可以在树荫下乘凉……)
2、 树真好。
____展示文稿课件,欣赏散文。
师:你听到了什么?
师:为什么说”树真好”?小鸟喜欢它的什么?我们又喜欢它什么?
请幼儿用散文中的语言说说树的好处。
请幼儿看活动材料上的画面,边轻轻地有感情地朗读散文。
讨论:用怎样的声音,语气来读<<树真好>>才能表达我们对树的热爱呢?
请单个幼儿进行阅读。
师:树还有哪些好处?
请幼儿模仿”树真好……”的表达方式来表述。
3、 我们来种树。
师:明年我们就要有新幼儿园了,现在请你们来设计给新幼儿园种一些树吧!
《树真好》教案3
活动目标:
1、认识树的不同部位,用肢体做出树的造型。
2、欣赏散文诗的美妙意境,表达对树的美好情感。
3、了解树给人们带来的好处,懂得爱护树木。
活动准备:
ppt课件、柚子树的图片、散文诗。
活动过程:
1、出示课件,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打开ppt课件,汉字“树”,问:这是什么字,认识吗?在你的生活周围,哪里有树?幼儿回答:河边有树。山上有树。---------(要求完整连贯的讲述句子)
2、播放各种树的美景的ppt课件(配有音乐),让幼儿感受欣赏树的美。
师: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些树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感觉!
问:这些树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感觉?
问:请问哪里美?
幼:树叶美,树枝美
3、合作创造,用肢体动作来表现树的姿态。
4、师:我们刚才说了,树干美,树枝美,树叶美。如果你是一棵树,你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我想看看,你们能不能用身体来表现自己是一棵树。
幼儿自由用身体表现自己是一棵树。
师:树林里的树千姿百态,那么它们是不是只有孤零零的一棵呢?你们看到过树和树在一起的样子吗?和你的朋友一起商量一下,用自己的肢体动作合作表现出来。
5、出示中江柚子树的图片,问:谁认识这棵树?
师:这是我们XX县特有的一种水果树,中江柚子树,你喜欢它吗?为什么?谁能说说柚子树是什么季节发芽?什么季节开花?什么季节结果呢?
6、欣赏散文诗
师:除了我们刚才说到的树好,听一听,散文里还说到了树的什么好!
播放散文诗歌的碟子,幼儿欣赏后回答问题。
师:你听完了散文诗,知道了树另外的好,你能说说树还有什么好吗?
7、保护树木,爱护树木
8、师:在我们的城市中,还有这样一群树,它们美化我们的城市,清新我们的空气,为我们防尘、遮阴。如果我们生活中没有了树,会变得怎样?我们应该怎样做来保护它们?
9、活动结束
保护树木,从我做起。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水桶,我们一起去为小树浇水,让它们快快长大吧!(带领幼儿离开活动场地。
《树真好》说课稿3篇(扩展3)
——树真好说课稿
树真好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一)说设计意图:
《树真好》是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它的每句都以“树真好”做开头,句式规整,又和幼儿的生活比较贴近,简单易懂,能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适合中班下学期的幼儿学习。诗歌通过优美的话语很好地赞美了树的好,通过诗歌教学,可以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树有哪些好处,并感受散文的优美意境,萌生爱护树木与保护大自然的愿望。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三方面的目标:
1.仔细聆听,理解散文内容,初步了解树有哪些好处。
2.掌握句式“树真好,……”,并能运用这一句式进行简单的创编。
3.感受散文的优美意境,萌生爱护树木与保护大自然的愿望。
(三)说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了解树有哪些好处,萌生爱护树木与保护大自然的愿望。
活动难点:学习运用诗歌中“树真好,”的句式来回答。
《纲要》的基本点是以儿童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在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方法、过程的设计上,我努力体现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现代幼儿教育理念,把“了解树有哪些好处,萌生爱护树木与保护大自然的愿望。”作为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幼儿虽然对大自然很感兴趣,但由于受到能力、经验的限制,在语言表达方面不完整,不敢大胆坚持、发表自己的意见,因此我把“学习运用诗歌中‘树真好,……’的句式来进行创编。”作为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
二、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作了以下准备:树的手偶一个,根据诗歌内容设计的大图谱一张;轻音乐、录音机。
三、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本次活动中我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法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语言本身特点来看,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以看手偶表演、图片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采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时看到的、知道的已有经验用语言描述出来,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提问法是语言活动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学中,我尝试将单一性、封闭式的提问方法改成多样性、启发式、开放式的提问。“除了诗歌里说到的,你觉得树还有哪里‘真好’?”等等这些问题既能启发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讨论法能开拓幼儿的思维,是激发幼儿言语的重要方法,运用讨论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理,促使幼儿积极言语,最终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2、说学法
遵循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新理念的指导下,整个学习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演演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
四、说活动过程
根据中班下学期幼儿学习语言和年龄的特点,结合幼儿园教学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导入
1、教师带上树的手偶,以大树的口吻向幼儿打招呼,引起幼儿兴趣。语言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大树!
2、引导幼儿讨论:你喜欢大树吗?为什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我就引导幼儿讨论,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已有经验,为下面的活动作铺垫。)
(二)欣赏诗歌
1、教师边演示手偶,边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树真好》,幼儿欣赏。
师:大家这么喜欢大树,大树可开心了,它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诗歌,听!
(通过边观看手偶表演边欣赏散文诗,刺激幼儿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来感受诗歌内容,不仅能增强幼儿的感受,更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提问:这首散文诗的名字叫什么?为什么说“树真好”?
(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同时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大图谱进一步帮助幼儿感受并理解诗歌内容。)
3、配上轻音乐再次欣赏诗歌,引导幼儿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4、请幼儿一起来念一念这首好听的散文诗。
(三)经验拓展
1、讨论:除了诗歌里说到的,你觉得树还有哪里“真好”?
(引导幼儿运用诗歌中“树真好,……”的句式来回答。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适时的指导和帮助,顺利自然的完成教学难点。)
2、讨论:树真好,那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来保护大树呢?
3、教师总结,鼓励幼儿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四)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优美的音乐中边朗诵散文诗边表演,进一步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给予批评指正!)
《树真好》说课稿3篇(扩展4)
——《给予树》说课稿10篇
《给予树》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的课文均围绕“爱的奉献”来组织单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圣诞节前夕,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课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本文的语言*实,但它很真,真实,真诚。我想通过本文的学习,一定能激发学生的情感,熏染学生的审美。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和价值观三维度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金吉娅的言行和言语.
过程与方法:
1.采取分段读,教师范读等方式进行阅读训练,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层层提问,让学生在问答中寻找答案,认真思考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
情感和价值观:
在精读品悟的过程中,通过妈妈的感情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这也是本课的重点。
本课的难点是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金吉娅无私给予的仁爱之心。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用自己的爱,同情和善良之心,为这个美丽的世界增添一份温暖,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
三、设计理念:
为了很好的达到本课目标,在设计教学时,我以情感为主线,以“爱”贯穿始终,在教学中抓住“爱”进行教学。在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通过重点语句表现出来的。所以,我利用感悟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同时,运用了齐读、指名读、默读等多种方式来发掘文章的情感内涵,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使学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
四、教法与学法
教学永远是教与学互相作用的统一活动,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法指导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我设定了以下教学法:
教法:
1.读写结合法,我利用读与写相通之处,让学生写爱心主语。
2.电化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使学生置身于有吸引力的情境中,更好地促进学习。
3.朗读感悟法,体现语文“以读为本”的教学特点,通过反复品读重点词句,感悟人物内心情感,在朗读中教给学生方法,进行及时评价,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
4.师生互动法,根据教学目的、课文特点和学生认识发展规律,以问答谈话形式师生进行互动,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对课文中的主要问题进行思考,得出结论。
学法: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感知、感悟、思考语言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的学习精神。
本文教学我预计用2课时。
五、说教学流程:
下面我来说说我的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气氛的营造至关重要,良好的气氛更易让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心灵的共鸣,尤其导入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在第一课时同学们在简单交流搜集的圣诞资料的基础上,我采用多媒体课件等展示圣诞节的图片和背景音乐,让学生说说圣诞节与*的春节(学生回忆春节欢快的生活),使学生立刻感受到圣诞节在西方国家的孩子们心中的位置就像*的春节在孩子们心中的地位,这不仅使学生很快进入了文中主人公的生活,感同身受,还为后面的金吉娅用给家人买礼物的钱给一个盼望圣诞老人送给自己洋娃娃的陌生女孩买洋娃娃这一举动的体会做了铺垫。同时我还会在黑板上画一棵圣诞树。然后引导学生从预习中已知的内容入手,了解金吉娅送给大家的礼物,在圣诞树上板书“善良、仁爱、同情、体贴、洋娃娃、笑脸、棒棒糖”,用小游戏的形式来检查学生的生字、新词掌握情况。接着引出课题,让学生简单地说说对“给予”一词的理解。让学生看老师写课题,读课题,再次提醒学生“给”是一个多音字,并分清“矛”与“予”。然后让学生对课题质疑,从“给予树是一棵什么样的树?”走进文本。
第二课时,复习完生字,回忆好第一自然段的意思后,直奔中心,牢牢抓住中心问题“看到孩子们买的礼物,母亲的心情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来展开教学。
(二)品读课文,体会金吉娅的美好品质。
1、(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
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有哪些人?谁给你印象最深刻?
设计理念:从金吉娅入手,我想很多学生都会说金吉娅给自己的印象最深刻,然后问:为什么金吉娅给你们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讲述课文的大概内容,感受妈妈的爱。
2、(第二课时)读中感悟,体会人物情感。
(1)轻读,探知故事背景。
设计理念:圣诞节前夕,这是人们最快乐的日子,也是充满了浓浓爱心的日子。该选购礼物了,从五个孩子分100美元中体会这个家庭不是很宽裕,从而体会妈妈的担心,了解妈妈的辛苦,为体会金吉娅的美好品质做好铺垫。
(2)细读,抓住金吉娅的沉默不语。
设计理念:通过研读句子(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问妈妈为什么会生气?课文是怎样描写金吉娅的?哥哥姐姐的心情又是怎样的?通过读课文,学生很自然地就会找到哥哥姐姐是“兴高采烈”的,只有金吉亚是“沉默不语”。重点理解“兴高采烈、沉默不语”,通过抽生读、齐读、读重点句,引导学生回答:金吉娅为什么会沉默不语?以及一系列的问题(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沉默不语的金吉娅在想些什么?金吉娅给家人买到了礼物没有?买了什么?这么便宜的棒棒糖,妈妈生气了吗?)让学生在自主研读的基础上,与主人公进行情感交流,从整体上感受文本情感的变化线索,“感受”妈妈心情变化的过程,初步感知金吉娅美好的心灵。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情感得到尊重。
(3)品读,体会金吉娅的善良。
设计理念:先让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找出金吉娅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的原因的有关句子,并划出来。研读第一个重点句: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让学生想象小女孩是个什么样的女孩,为什么那么想要洋娃娃,发挥学生想象及体会小女孩的愿望很强烈;研读第二个重点句: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让学生进行对比,体会小女孩的什么都没有,从而使学生的同情心与爱心一下子涌上心头,进一步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与爱心。再以“妈妈辛辛苦苦攒下来的钱”,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是否确定帮助一个陌生女孩,再一次让学生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与爱心,同时激发学生们自己的爱心。然后让学生带着同情和决心再次读第四自然段,情感得到升华。
(4)研读,情感的升华。
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设计理念:体会妈妈心情的变化和妈妈深深被感动以及激动地拥抱金吉娅的心情,反复地研读,让情感再次得到升华与延伸。
(三)爱心奉献,生活拓展。
1.师:八岁的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每一个人,收到洋娃娃的小女孩会怎么想呢?
设计理念:发挥学生想象,替小女孩说几句话,为写作打基础,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感恩教育。
2.师: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这是一棵怎样的树了吧?这样的一棵给予树,应该把它种在哪里呢?(种在每个人的心里)只要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给予树,(画心)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一定会更加充满------善良、仁爱、同情、体贴、……请记住——出示名言:给予永远比索取愉快。——高尔基。
设计理念:升华给予树的形象及让学生积累名言。
3.作业布置: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像金吉娅这样善良的人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像陌生女孩一样需要帮助的人,当你看到或听到她们的情况后,你愿意将自己的爱心献给她们吗?选一个你最想帮助的人,把你的爱心写下来,做一张爱心贺卡,写上你的爱心主语,交给老师,老师一定把你们的爱心转达给他们。
设计理念:走进现实生活,献出自己的爱心。
4.播放音乐《让世界充满爱》,结束本课。
六、板书设计
设计理念:板书设计简洁明了,既能知道课文的大概内容,又可知道课文的主旨。在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划一颗心,让我们把这样的一棵给予树永远种在心中。
让学生懂得关爱别人,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是三年级语文上册最后一个单元的`主题。爱是什么?该怎样去表达?则是我在这一单元学习中引领孩子思考的问题。
《给予树》说课稿2
一、教材简说。
课文写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课文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课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二是继续学习体会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训练要点,积累语言。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难点是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二、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兴高采烈、暗示、猜测、立即、卡片、盼望、显然、拥抱、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4、积累语言。
三、教学重、难点。
1、 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2、 难点是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四、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了解圣诞节,教师搜集圣诞节的背景音乐和西方过圣诞节的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 展示一些圣诞节的图片,播放圣诞节的音乐。
2、 介绍一下你了解的圣诞节。
3、 同学们看过或听说过各种树,可是你们见过“给予树”吗?(师板书课题),你能想象出“给予树”是什么样的吗?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给予树”是不是像我们同学讲得这么神奇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找开课本轻声读读吧。
设计意图:“给予树”是我们学生不熟悉的,但他存在于圣诞节中的一项献爱心的活动,在学生不明白的情况下设疑引题,找出所有学生共同的疑虑,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
①学生听课文的录音,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②自由读课文,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b、边读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③检查读书情况。
设计意图:(课堂是教师赐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时刻,给学生一个方法主动识字,目的在于让学生能更有方法的主动地识字。)
a、游戏:击鼓传花读生词
b、出示词语卡片读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c、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讨论交流并介绍自己是怎样理解的。
d、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相机出示有关的句子指导读。
④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个故事(可以独自读,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读),看看哪些地方使你受到感动,做做记号,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设计意图:(检测自学情况是必要的,但采用多变的形式进行更能提高学生 一节课的兴趣。而对于选择自己感动的地方读,更能让学生对课文的第一印象加深。让课文本有的闪光点内在学生的脑海中闪烁。)
(三)布置作业。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①读下面的词语:沉默不语 如愿以偿 仁爱 体贴
②说一说上面四个词语的意思。
设计意图:检测词语是为了让学生积累词语,培养一种习惯。而以上这些词也是本文的重点。从而更直接地,自然地进入教学的下一环节。
(二)理解课文。
①学生默读课文,用“——”画出这四个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②指名读出所画的句子并出示:
a、“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b、“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③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这两句话。
a、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有关的句段。
b、那个陌生女孩有什么愿望?又是怎样如愿以偿的?
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④用“﹏”画出妈妈前后心情变化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学生汇报交流后,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学生选择感人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
(三)拓展训练:
1、 小练笔:替那个女孩子写几句感谢的话。
2、给父母亲或朋友送上自己的祝福。
设计意图:这一课时是两课时中最关键的地方,抓住文中小女孩的“沉默不语“和妈妈的心情变化,由点入手辐射全文,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意蕴理解能力,让课堂轻松而不繁琐。
(四)总结全文。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朗读中领悟文中的中心。
《给予树》说课稿3
●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31课《给予树》
●设计理念:
1、“动人心者莫先乎情。”从学生已有的经验世界出发来预测学情,迁移情感,使读者走进文本,体会主人公的善良、仁爱。
2、学习是一个主动习得的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习成为发现之旅,发现文中的真情,感悟真诚,尝试表达情感。
●教材分析:
《给予树》选自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的第31课。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圣诞节前夕,金吉娅给予了一个陌生女孩盼望已久的洋娃娃,也给予了她同情与仁爱。本文的语言*实,同时很真实、真诚。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情感,熏染学生的审美。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他们一直在享受着被爱的甜蜜,但不太懂得去爱别人。本文的主人公金吉娅是他们的同龄人,她的行为最容易被同龄人接受,被模仿,因而要通过反复品味文章的语言来唤醒沉睡于他们心中的爱。
●预设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一直盼望”、“沉默不语”、“什么都没有”;积累语言,练习写话。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情朗读,交流感受,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受到金吉娅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我的教学反思:
《给予树》是一篇富有浓浓的人文情怀的课文,“懂得给予”是本篇课文的教学主题。围绕“爱”字展开教学,是本堂课的主要特点。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不忘语文本体,语言文字的训练也努力做到扎实有效,并跟情感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本课教学主要体现了如下特点:
一、植根文本,钻研文本,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本课教学,没有花样的设计环节。我由上节课学生提出的一个问题“给予树是棵怎样的树?”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去找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给予树。 我注重了读、说、思、写的结合,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思考、朗读、讨论、交流,并把字词教学渗透于教学的各环节中。如理解课文金吉娅对家人关爱的句子“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时,我紧紧抓住“沉默不语”的意思,并教会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探究“沉默不语”背后的金吉娅的内心。又如在理解金吉娅为什么给陌生的小女孩买洋娃娃时,让学生体会“什么都没有”到底没有什么,去感受小女孩的可怜。再如,读到“一个陌生小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小女孩的愿望实现了,她露出了如愿以偿的笑脸。她会对金吉娅说些什么?把它写在贺卡上。这是把读、写训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结果,很多学生既说出了对金吉娅的感激,又说出了对金吉娅的赞扬,同时还有爱心传递的回报。
二、走进文本,品读文本,把握文本的内涵与意义。
语文是学生精神栖息的家园,语文最终的意义是对学生心灵的滋润、灵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领。教学中,我努力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体会字里行间所浸润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触动心弦,产生共鸣。给予是快乐的、幸福的,这是文本言说的主旨,亦是课程目标的灵魂。我以解决“为什么她要给最亲的家人买便宜的棒棒糖,而给陌生的小女孩买漂亮的洋娃娃呢?”为重点,在此过程中感受金吉娅给予小女孩,给予妈妈,给予哥哥姐姐,给予我们什么?让学生多元地、多维地、多角度地去诵读文本、感悟文本,引领学生层层剥笋式地体会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文字背后金吉娅那颗善良、仁爱之心,那种同情、体贴之意。
三、走出文本,拓展文本,挖掘文本的教学资源。
备课之前,我以教材文本为中心点,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辐射学习,尽最大可能搜集、钻研与本文相关的素材,筛选了有效的信息,努力为达成教学目标和丰富教学内容服务。本课教学的最后,我让学生观看了几张“令人心酸”的图片,一下子打开了孩子们心中的“善良大门”,使他们深受感动。之后谈谈“如果你站在给予树前,看到这些卡片,你会怎么做?”化思想为行为,将给予树烙进孩子们心底,使文本的内涵得到拓展和延伸。最后,通过给树换名字,帮学生悟得这是一棵爱心树、心愿树、善良之树、仁爱之树、同情之树、体贴之树,帮助学生理解,并能更清晰地记忆给予树是棵怎样的树!
《给予树》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给予树》讲述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课文叙述角度独特,从妈妈 “我”的角度来叙述这个美丽的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整篇课文处处洋溢着爱的思想、美的情感,时时闪烁着人文的光彩。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虽已能借助字典识字,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弃字词教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容易混淆的字形、字音的教学。尤其这一课的音同形似的字词较多,教师可运用归类、辨析、比较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在词语学习上,可引导学生学习用同义词替换的方法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词语。
我班的.学生已初步养成了课前预习的好习惯。但根据本单元目标,对学生预习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要求学生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选择合适的方法去解决。例如文中对于“圣诞节”、“给予树”这些学生不熟悉的国外事物和名词,可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来了解。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培养学生学习查找资料,并能按要求分类整理、归纳信息是至关重要的。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已初步掌握通过圈画文中的关键词句的方法来理解课文的内容。
现今时代的孩子,他们一直在享受着被爱的甜蜜,但不太懂得去爱别人。本文的主人公金吉娅是他们的同龄人,她的行为最容易被同龄人接受,被模仿,因而要通过反复品味文章的语言来唤醒沉睡于他们心中的爱。
三、关于教学目标的制定:
目标一:能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重点引导学生辨清“予”和“裕”的字形,能用同义词替换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给予、担心、宽裕、沉默不语”等词语的意思。
本课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对易读错、易写错的字要重点指导。需要注意读音的字: “给”是多音字,在这儿读jǐ 不读gěi 。有些字字形易混淆,如“予”和“矛”,有些字易写错,如“裕”,教师需引导学生予以关注。对于词语“给予、担心、宽裕、沉默不语”可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目标二: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是通过妈妈心情变化这一线索来组织课文的写作特
点。感受金吉娅的善良、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是通过妈妈“我”的观察及心情变化这一线索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和同情心,培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在圣诞节来临前,妈妈担心家里不宽裕,没有更多的钱让孩子们购买礼物;当看见金吉娅买的棒棒糖时,妈妈有些生气,同时又有些疑惑;听完金吉娅的讲述后,妈妈为金吉娅的送礼行为和诚挚的爱心而高兴、激动。要注意的是,妈妈心情变化无非是突出金吉娅的美好心灵的陪衬。教师可以提问引导学生:“妈妈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从而引领全文的学习。
目标三:能展开想像拓展写话,为小音乐家杨珂、小珊迪、卖火柴的小女孩等文学作品中的一些穷苦孩子写一张爱心卡。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过程中通过鲜活的学,灵动地进入文本角色,
借助多种生活情境的创设,再现文本情境,把握文本主人公的形象,做到以文启人,以情动人。教学结尾,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为文学作品中的穷苦孩子写“爱心卡”,从而给“爱”赋于新的生命,又带动了名篇的阅读。能根据一定的情境展开想象,并用通顺的语句连贯地写清楚一段话,这也是本学年段学生应该具备的写作能力。
以上制定的教学目标并非是孤立的,它们是相互联系,又是层层深入的。理解词语的意思只是表面的;通过语言实践的手段,如朗读、说话等,感受词语的内涵是内在的;联系上下文揭示出文章里面的深意才是最核心的。
四、关于教学设计:
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这是一个爱意流动的日子。在这样的一个特殊的节日里,一个小女孩渴望拥有一个洋娃娃的愿望,另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金吉娅帮她实现了,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故事。金吉娅小小的年纪,却能够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从中可以看到她金子般的心灵。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情境导入法、读思议结合”等方法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 ,引发真情:
课的开始,我从课题入手,从圣诞树引发到圣诞节的介绍。并播放西方圣诞节欢乐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相当于我们*的春节。在这欢乐的节日里,人们围着圣诞树跳舞,相互交换礼物。所以圣诞节是人们最快乐的节日,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节日。
(二)品读课文,体会妈妈的心情。
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根据“妈妈担心什么——妈妈为什么生气——妈妈为什么激动”这三个问题来划找句子。学生在自主研读的基础上,与主人公进行情感交流,从整体上感受文本情感的变化线索,“航拍”妈妈心情变化的过程。在自主感悟的基础上,提升学习的整体效益。
(三)细读课文,体会金吉娅的做法。
这一环节着重品读课文重点词句,用美好的心灵去感受心灵的美好。主要围绕着“金吉娅拿着这二十美元到底做了什么?金吉娅在拿卡片时是怎么想的看到卡片上写着19美元50美分,她决定买吗?”这一语言训练点引导学生体会金吉娅矛盾的心理,让学生明白“给予就是这样,在获得的同时,还意味着放弃” ,“给予不仅仅是放弃,也不仅仅是得到,给予更是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友谊……
这时的学生与文本、作者展开精神、情感、生命的对话,从感性的认识走向理性的体验,在对话中增添新的信息,内化语言,加深情感,对“给予”一词赋予新的生命。
(四)研读课文,升华情感。
课件出示最后一段话,让学生反复读,体会妈妈此时的心情,让学生说说从金吉娅的做法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最后设计拓展练习:在不少文学作品中有许多穷苦的孩子,像陌生女孩一样需要帮助的人,如:小音乐家杨珂、小珊迪、卖火柴的小女孩,读读相关故事,当你看到或听到她们的情况后,你愿意将自己的爱心献给她们,为他们实现心中的愿望吗?(教师发放爱心卡) 在《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声,学生将自己的爱心写在小卡片上,并进行交流。最后小结只要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给予树,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一定会充满——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友谊……
这样的课堂结尾,借助写愿望卡进一步丰富爱的内涵,给爱赋于新的生命,使每个学生都明白给予树本身就是善良、仁爱、同情、体贴,要使自己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参天大树,并为自己的心灵修筑一座符合自己梦想、适合自己精神生活的理想家园。
教学反思
1、创设情景引*感陶醉。
由于儿童生活区域的局限性,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外国儿童的生活,有些风俗与我们孩子生活仍相距甚远,那么就需要未成曲调先有情,因此我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供引导性材料,建立起与课文的联系,以引导学生的注意与兴趣,诱发积极情感。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置身于故事中。于是上课伊始,我从圣诞节的快乐氛围导入教学,给学生展示一些圣诞节的图片,播放圣诞节的音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明白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最快乐的节日。对于一些学生不熟悉的国外事物和名词,如 :“援助中心”、“给予树”可以通过让学生读文找句或让学生在预习时查找相关资料来予以理解,是慈善组织办的赞助机构,他们在圣诞树上挂上反映孩子心愿的卡片来请求人们赞助。使学生身临其境,诱发学生的情感。这样还为凸显文中金吉娅广博无私的爱心做铺垫。
2、抓住文本主旨,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语文是学生精神栖息的家园,语文最终的意义是对学生心灵的滋润、灵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给予是快乐的、幸福的,这是文本言说的主旨,亦是全文的灵魂。课文学完后,我引导学生找一找课文中还有几种不易发现的爱。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进一步丰富爱的内涵例如,“母子之爱”和“手足之爱”,母亲在家里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仍然给每个孩子钱让他们买圣诞节礼物,这是母子之爱的表现;妈妈听完金吉娅的陈述后,没有责备她,却为她的行为而感动,也是母子之爱的表现。买礼物前,孩子们“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这是手足之爱的表现;买完礼物后,孩子们“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这也是手足之爱的表现。这两种爱,是为金吉娅对陌生人的爱做铺垫的,更衬托出金吉娅对小女孩的爱的可贵。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金吉娅的“给予”行为虽然源于她善良的本性,但和她成长在这样一个“爱”的家庭氛围中也有很大的关系。让学生多角度地去诵读文本、感悟文本,同时又超越文本,去感受文字背后金吉娅那颗善良、仁爱之心、那种同情、体贴之意,引领学生层层剥笋式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心灵自由驰骋的过程,成为学生情感自在滋养的过程,成为学生精神自然丰厚的过程。
3、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发展语言。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经历感知、思考、质疑、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活动中,从而让他们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进而有所感悟和生成。我努力将以上思想运用教学实践中。在本课的朗读教学中,我通过指名读、引读,感情朗读来推进教学,而且每次读的要求不一样,层次也不一样。如:抓住重点语句,我尝试通过引读来帮助学生感悟。在理解课文最后一段时,我和学生配合读:“金吉娅虽然放弃了给家人买漂亮礼物的机会,然而她却得到了(小女孩的感谢,妈妈的拥抱……),给予不仅仅是放弃也不仅仅是得到,给予更是(善良、仁爱、同情、体贴……)以此帮助学生去体会课文所蕴涵的情感。让学生在感情朗读的同时理解课文的深意,发展了语言。
4、深化主题,。
人文是语文的底色,是语文的生命。课堂即将结束时,我让学生为小音乐家杨珂、小珊迪、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一些穷苦的孩子写爱心卡,为他们实现心中的愿望。这一写话练习无不是对课题《给予树》,以更深入的理解。“给予树”实际上是人化了的树,暗示金吉娅像给予树一样能送给人们善良、仁爱、同情、体贴……这篇课文的人文关怀是唤醒、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感情。学生们学习课文后,通过发放爱心卡,使情感得以内化,更为深入地领会了课文的主旨,引发了学生的深层思考。
《给予树》说课稿5
《给予树》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爱的教育,本文主要写圣诞节前夕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二是继续学习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的训练要点积累语言,因此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积累语言,课文是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因此我把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作为教学的重点,把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作为教学的难点。
本课教学我安排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初读感知,学习生字词。第二课时主要是细读感悟,体会思想感情。在第二课时教学中,以爱为主线,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第一课时同学们已简单交流搜集的圣诞资料的基础上,我又把精心制作的课件在第二课时一开始播放,使学生立刻感受到圣诞节在西方国家的孩子们心中的位置,这不仅使学生很快进入了文中主人公的生活,还为后面的金吉娅用给家人买礼物的钱给一个盼望圣诞老人送给自己洋娃娃的陌生女孩买洋娃娃这一举动的体会做了铺垫。
二、细读感悟,体会感情。
在这一环节,我首先抓住重点句子如金吉娅和哥哥、姐姐回家途中的不同表现休会金吉娅当时的心理感受,接着又让学生想像金吉娅在看到“给予树”上一个小女孩写的卡片时她想到了什么,然后又从金吉娅的语言“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步步深入体会金吉娅的高贵品质,最后又通过妈妈的心理变化以及后一段话的朗读体会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把握了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课堂练笔,升华感情。
这一环节通过学生在《感恩的心》这个背景音乐下替小女孩写感谢的话,从而进一步休现金吉娅善良、仁爱的高贵品质,使文章思想感情进一步得到了升华。
四、扩展活动。表达感情。
从金吉娅的行动中,学生体会到了要给予需要帮助的人以同情和关爱。因此在最后这一环节我就安排了制作礼物送给家人、朋友以及那些陌生的需要帮助的人,通过这一活动来学会奉献爱心,使学生进一步受到爱的教育。
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及教学的重难点,我随机进行了简单明了的板书,先是板出了金吉娅和哥哥姐姐的不同表现,再板出妈妈的心理变化,最后突出了金吉娅的高贵品质,使学生一目了然。
《给予树》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给予树》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的第31课。这一单元的课文均围绕“爱的奉献”来组织单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圣诞节前夕,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女孩盼望已久的洋娃娃,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课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本文的语言*实,但它很真,真实,真诚。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情感,熏染学生的审美。
二、设计理念:
《给予树》这篇课文以“爱”为线索,突出体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抓住“爱”进行教学。在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通过重点语句表现出来的。所以,在教学中利用感悟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同时,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使学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文章中人物的感情变化,体会金吉亚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四、教学流程:
(一)收集课外资料,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等展示圣诞节的图片和背景音乐,让学生了解圣诞节,感受圣诞节的快乐气氛。同时教师在黑板画一棵圣诞树。然后引导学生从预习中已知的内容入手,了解金吉娅送给大家的礼物,教师在圣诞树上板书“善良、仁爱、同情、体贴、洋娃娃、笑脸、棒棒糖”。第一课时用小游戏的形式来检查学生的生字、新词掌握情况。接着引出课题,让学生简单地说说对“给予”一词的理解。并请他们说说读了这个课题以后发现什么问题?第二课时,复习完生子,回忆好第一自然段的意思后,直奔中心,牢牢抓住中心问题“看到孩子们买的礼物,母亲的心情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来展开教学,
(二)精读课文,感悟人物情感。
请同学们读课文,发现妈妈心情变化。学生在自主研读的基础上,与主人公进行情感交流,从整体上感受文本情感的变化线索,“感受”妈妈心情变化的过程,初步感知金吉娅美好的心灵。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情感得到尊重。
1、从母亲的心情变化一读“给予”
第三自然段前半部分的教学,抓住妈妈心情变化的一个重点句: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透过塑料口袋,我发现她只买了一些棒棒糖——那种50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这20美元做了什么?
抓住“生气”一词,讨论感悟:妈妈为什么生气?猜测妈妈的心理,金吉娅可能做了什么让妈妈这么生气。在此基础上,了解美元与美分的换算,最后指导感情朗读,读出妈妈生气的语气。
2、从人物言行二读“给予”
第四、五自然段的教学,紧紧抓住重点句,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给予树》说课稿7
一、教材分析:
《给予树》讲述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课文叙述角度独特,从妈妈 “我”的角度来叙述这个美丽的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整篇课文处处洋溢着爱的思想、美的情感,时时闪烁着人文的光彩。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虽已能借助字典识字,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弃字词教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容易混淆的字形、字音的教学。尤其这一课的音同形似的字词较多,教师可运用归类、辨析、比较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在词语学习上,可引导学生学习用同义词替换的方法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词语。
我班的学生已初步养成了课前预习的好习惯。但根据本单元目标,对学生预习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要求学生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选择合适的方法去解决。例如文中对于“圣诞节”、“给予树”这些学生不熟悉的国外事物和名词,可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来了解。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培养学生学习查找资料,并能按要求分类整理、归纳信息是至关重要的。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已初步掌握通过圈画文中的关键词句的方法来理解课文的内容。
现今时代的孩子,他们一直在享受着被爱的甜蜜,但不太懂得去爱别人。本文的主人公金吉娅是他们的同龄人,她的行为最容易被同龄人接受,被模仿,因而要通过反复品味文章的语言来唤醒沉睡于他们心中的爱。
三、关于教学目标的制定:
目标一:能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重点引导学生辨清“予”和“裕”的字形,能用同义词替换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给予、担心、宽裕、沉默不语”等词语的意思。
本课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对易读错、易写错的字要重点指导。需要注意读音的字: “给”是多音字,在这儿读jǐ 不读gěi 。有些字字形易混淆,如“予”和“矛”,有些字易写错,如“裕”,教师需引导学生予以关注。对于词语“给予、担心、宽裕、沉默不语”可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目标二: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是通过妈妈心情变化这一线索来组织课文的写作特
点。感受金吉娅的善良、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是通过妈妈“我”的观察及心情变化这一线索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和同情心,培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在圣诞节来临前,妈妈担心家里不宽裕,没有更多的钱让孩子们购买礼物;当看见金吉娅买的棒棒糖时,妈妈有些生气,同时又有些疑惑;听完金吉娅的讲述后,妈妈为金吉娅的送礼行为和诚挚的爱心而高兴、激动。要注意的是,妈妈心情变化无非是突出金吉娅的美好心灵的陪衬。教师可以提问引导学生:“妈妈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从而引领全文的学习。
目标三:能展开想像拓展写话,为小音乐家杨珂、小珊迪、卖火柴的小女孩等文学作品中的一些穷苦孩子写一张爱心卡。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过程中通过鲜活的学,灵动地进入文本角色,
借助多种生活情境的创设,再现文本情境,把握文本主人公的形象,做到以文启人,以情动人。教学结尾,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为文学作品中的穷苦孩子写“爱心卡”,从而给“爱”赋于新的生命,又带动了名篇的.阅读。能根据一定的情境展开想象,并用通顺的语句连贯地写清楚一段话,这也是本学年段学生应该具备的写作能力。
以上制定的教学目标并非是孤立的,它们是相互联系,又是层层深入的。理解词语的意思只是表面的;通过语言实践的手段,如朗读、说话等,感受词语的内涵是内在的;联系上下文揭示出文章里面的深意才是最核心的。
四、关于教学设计:
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这是一个爱意流动的日子。在这样的一个特殊的节日里,一个小女孩渴望拥有一个洋娃娃的愿望,另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金吉娅帮她实现了,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故事。金吉娅小小的年纪,却能够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从中可以看到她金子般的心灵。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情境导入法、读思议结合”等方法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 ,引发真情:
课的开始,我从课题入手,从圣诞树引发到圣诞节的介绍。并播放西方圣诞节欢乐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相当于我们*的春节。在这欢乐的节日里,人们围着圣诞树跳舞,相互交换礼物。所以圣诞节是人们最快乐的节日,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节日。
(二)品读课文,体会妈妈的心情。
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根据“妈妈担心什么——妈妈为什么生气——妈妈为什么激动”这三个问题来划找句子。学生在自主研读的基础上,与主人公进行情感交流,从整体上感受文本情感的变化线索,“航拍”妈妈心情变化的过程。在自主感悟的基础上,提升学习的整体效益。
(三)细读课文,体会金吉娅的做法。
这一环节着重品读课文重点词句,用美好的心灵去感受心灵的美好。主要围绕着“金吉娅拿着这二十美元到底做了什么?金吉娅在拿卡片时是怎么想的看到卡片上写着19美元50美分,她决定买吗?”这一语言训练点引导学生体会金吉娅矛盾的心理,让学生明白“给予就是这样,在获得的同时,还意味着放弃” ,“给予不仅仅是放弃,也不仅仅是得到,给予更是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友谊……
这时的学生与文本、作者展开精神、情感、生命的对话,从感性的认识走向理性的体验,在对话中增添新的信息,内化语言,加深情感,对“给予”一词赋予新的生命。
(四)研读课文,升华情感。
课件出示最后一段话,让学生反复读,体会妈妈此时的心情,让学生说说从金吉娅的做法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最后设计拓展练习:在不少文学作品中有许多穷苦的孩子,像陌生女孩一样需要帮助的人,如:小音乐家杨珂、小珊迪、卖火柴的小女孩,读读相关故事,当你看到或听到她们的情况后,你愿意将自己的爱心献给她们,为他们实现心中的愿望吗?(教师发放爱心卡) 在《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声,学生将自己的爱心写在小卡片上,并进行交流。最后小结只要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给予树,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一定会充满——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友谊……
这样的课堂结尾,借助写愿望卡进一步丰富爱的内涵,给爱赋于新的生命,使每个学生都明白给予树本身就是善良、仁爱、同情、体贴,要使自己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参天大树,并为自己的心灵修筑一座符合自己梦想、适合自己精神生活的理想家园。
教学反思
1、创设情景引*感陶醉。
由于儿童生活区域的局限性,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外国儿童的生活,有些风俗与我们孩子生活仍相距甚远,那么就需要未成曲调先有情,因此我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供引导性材料,建立起与课文的联系,以引导学生的注意与兴趣,诱发积极情感。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置身于故事中。于是上课伊始,我从圣诞节的快乐氛围导入教学,给学生展示一些圣诞节的图片,播放圣诞节的音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明白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最快乐的节日。对于一些学生不熟悉的国外事物和名词,如 :“援助中心”、“给予树”可以通过让学生读文找句或让学生在预习时查找相关资料来予以理解,是慈善组织办的赞助机构,他们在圣诞树上挂上反映孩子心愿的卡片来请求人们赞助。使学生身临其境,诱发学生的情感。这样还为凸显文中金吉娅广博无私的爱心做铺垫。
2、抓住文本主旨,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语文是学生精神栖息的家园,语文最终的意义是对学生心灵的滋润、灵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给予是快乐的、幸福的,这是文本言说的主旨,亦是全文的灵魂。课文学完后,我引导学生找一找课文中还有几种不易发现的爱。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进一步丰富爱的内涵例如,“母子之爱”和“手足之爱”,母亲在家里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仍然给每个孩子钱让他们买圣诞节礼物,这是母子之爱的表现;妈妈听完金吉娅的陈述后,没有责备她,却为她的行为而感动,也是母子之爱的表现。买礼物前,孩子们“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这是手足之爱的表现;买完礼物后,孩子们“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这也是手足之爱的表现。这两种爱,是为金吉娅对陌生人的爱做铺垫的,更衬托出金吉娅对小女孩的爱的可贵。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金吉娅的“给予”行为虽然源于她善良的本性,但和她成长在这样一个“爱”的家庭氛围中也有很大的关系。让学生多角度地去诵读文本、感悟文本,同时又超越文本,去感受文字背后金吉娅那颗善良、仁爱之心、那种同情、体贴之意,引领学生层层剥笋式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心灵自由驰骋的过程,成为学生情感自在滋养的过程,成为学生精神自然丰厚的过程。
3、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发展语言。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经历感知、思考、质疑、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活动中,从而让他们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进而有所感悟和生成。我努力将以上思想运用教学实践中。在本课的朗读教学中,我通过指名读、引读,感情朗读来推进教学,而且每次读的要求不一样,层次也不一样。如:抓住重点语句,我尝试通过引读来帮助学生感悟。在理解课文最后一段时,我和学生配合读:“金吉娅虽然放弃了给家人买漂亮礼物的机会,然而她却得到了(小女孩的感谢,妈妈的拥抱……),给予不仅仅是放弃也不仅仅是得到,给予更是(善良、仁爱、同情、体贴……)以此帮助学生去体会课文所蕴涵的情感。让学生在感情朗读的同时理解课文的深意,发展了语言。
4、深化主题,。
人文是语文的底色,是语文的生命。课堂即将结束时,我让学生为小音乐家杨珂、小珊迪、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一些穷苦的孩子写爱心卡,为他们实现心中的愿望。这一写话练习无不是对课题《给予树》,以更深入的理解。“给予树”实际上是人化了的树,暗示金吉娅像给予树一样能送给人们善良、仁爱、同情、体贴……这篇课文的人文关怀是唤醒、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感情。学生们学习课文后,通过发放爱心卡,使情感得以内化,更为深入地领会了课文的主旨,引发了学生的深层思考。
《给予树》说课稿8
一、教材简说。
课文写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课文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课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二是继续学习体会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训练要点,积累语言。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难点是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二、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兴高采烈、暗示、猜测、立即、卡片、盼望、显然、拥抱、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4、积累语言。
三、教学重、难点。
1、 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2、 难点是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四、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了解圣诞节,教师搜集圣诞节的背景音乐和西方过圣诞节的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 展示一些圣诞节的图片,播放圣诞节的音乐。
2、 介绍一下你了解的圣诞节。
3、 同学们看过或听说过各种树,可是你们见过“给予树”吗?(师板书课题),你能想象出“给予树”是什么样的吗?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给予树”是不是像我们同学讲得这么神奇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找开课本轻声读读吧。
设计意图:“给予树”是我们学生不熟悉的,但他存在于圣诞节中的一项献爱心的活动,在学生不明白的情况下设疑引题,找出所有学生共同的疑虑,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
①学生听课文的录音,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②自由读课文,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b、边读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③检查读书情况。
设计意图:(课堂是教师赐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时刻,给学生一个方法主动识字,目的在于让学生能更有方法的主动地识字。)
a、游戏:击鼓传花读生词
b、出示词语卡片读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c、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讨论交流并介绍自己是怎样理解的。
d、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相机出示有关的句子指导读。
④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个故事(可以独自读,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读),看看哪些地方使你受到感动,做做记号,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设计意图:(检测自学情况是必要的,但采用多变的形式进行更能提高学生 一节课的兴趣。而对于选择自己感动的地方读,更能让学生对课文的第一印象加深。让课文本有的闪光点内在学生的脑海中闪烁。)
(三)布置作业。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①读下面的词语:沉默不语 如愿以偿 仁爱 体贴。
②说一说上面四个词语的意思。
设计意图:检测词语是为了让学生积累词语,培养一种习惯。而以上这些词也是本文的重点。从而更直接地,自然地进入教学的下一环节。
(二)理解课文。
①学生默读课文,用“——”画出这四个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②指名读出所画的句子并出示:
a、“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b、“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③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这两句话。
a、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有关的句段。
b、那个陌生女孩有什么愿望?又是怎样如愿以偿的?
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④用“﹏”画出妈妈前后心情变化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学生汇报交流后,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学生选择感人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
(三)拓展训练:
1、 小练笔:替那个女孩子写几句感谢的话。
2、给父母亲或朋友送上自己的祝福。
设计意图:这一课时是两课时中最关键的地方,抓住文中小女孩的“沉默不语“和妈妈的心情变化,由点入手辐射全文,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意蕴理解能力,让课堂轻松而不繁琐。
(四)总结全文。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给予树》说课稿9
一、说教材分析
《给予树》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的第31课。这一单元的课文均围绕“爱的奉献”来组织单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圣诞节前夕,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课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本文的语言*实,但它很真,真实,真诚。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情感,熏染学生的审美。
二、说设计理念:
《给予树》这篇课文以“爱”为线索,突出体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抓住“爱”进行教学。在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通过重点语句表现出来的。所以,在教学中利用感悟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同时,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使学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和价值观三维度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金吉娅的言行和言语。
过程与方法:
1、采取分段读,教师范读等方式进行阅读训练,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层层提问,让学生在问答中寻找答案,认真思考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
情感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用自己的爱,同情和善良之心,为这个美丽的世界增添一份热爱,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读中悟情,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四、说教法与学法
教育学告诉我们:教学永远是教与学互相作用的统一活动,其任务在于:通过教和学这种相互作用的统一活动,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身心素质。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法指导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现代教学论的重要思想。掌握学习方法是现代人素质的重要标志。因此,我设定了以下教学法:
教法:
1、读写结合法, 我利用读与写相通之处,让学生写爱心主语。
2、 电化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使学生置身于有吸引力的情境中,更好地促进学习。
3、 朗读感悟法,体现语文“以读为本”的教学特点,通过反复品读重点词句,感悟人物内心情感,在朗读中教给学生方法,进行及时评价,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
4、师生互动法,根据教学目的、课文特点和学生认识发展规律,以问答谈话形式师生进行互动,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对课文中的主要问题进行思考,得出结论。
学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感知、感悟、思考语言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的学习精神。
五、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气氛的营造至关重要,良好的气氛更易让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心灵的共鸣,尤其导入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第一课时同学们已简单交流搜集的圣诞资料的基础上,我又把精心制作的课件在第二课时一开始播放,让学生说说圣诞节与*的春节(学生回忆春节欢快的生活),使学生立刻感受到圣诞节在西方国家的孩子们心中的位置就像*的春节在孩子们心中的地位,这不仅使学生很快进入了文中主人公的生活,感同身受,还为后面的金吉娅用给家人买礼物的钱给一个盼望圣诞老人送给自己洋娃娃的陌生女孩买洋娃娃这一举动的体会做了铺垫。接着引入课题,让学生看老师写课题,读课题,再次提醒学生 “给”是一个多音字,并分清“矛”与“予”。然后让学生对课题质疑,从“给予树是一棵什么样的树?”走进文本。
(二)品读课文,体会金吉娅的美好品质。
1、整体感知课文。
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有哪些人?谁给你印象最深刻?
设计理念:从金吉娅入手,我想很多学生都会说金吉娅给自己的印象最深刻,然后问:为什么金吉娅给你们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讲述课文的大概内容。
2、分段学习,体会人物情感。
(1)轻读1、2自然段,读完后告诉老师你知道了什么?
设计理念:为了让学生了解圣诞节到了该选购礼物了,从五个孩子分100美元中体会这个家庭不是很宽裕从而体会妈妈的辛苦。为体会金吉娅的美好品质做好铺垫。
(2)抓住金吉娅的沉默不语,品读第三自然段。
设计理念:同过哥哥姐姐和金吉娅的心情对比,通过研读句子(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以及一系列的问题(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沉默不语的金吉娅在想些什么?金吉娅给家人买到了礼物没有?买了什么?这么便宜的棒棒糖,妈妈生气了吗?)让学生在自主研读的基础上,与主人公进行情感交流,从整体上感受文本情感的变化线索,“感受”妈妈心情变化的过程,初步感知金吉娅美好的心灵。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情感得到尊重。
(3)抓住重点句,品读第四自然段,体会金吉娅的善良。
设计理念:先让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找出金吉娅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的原因的有关句子,并划起来。研读第一个重点句: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让学生想象小女孩是个什么样的女孩,为什么那么想要洋娃娃,发挥学生想象及体会小女孩的愿望很强烈;研读第二个重点句: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让学生进行对比,体会小女孩的什么都没有,从而使学生的同情心与爱心一下子涌上心头,进一步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与爱心。再以“妈妈辛辛苦苦攒下来的钱”,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是否确定帮助一个陌生女孩,再一次让学生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与爱心,同时激发学生们自己的爱心。然后让学生带着同情和决心再次读第四自然段,情感得到升华。
(4)紧抓住重点句: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设计理念:体会妈妈心情的变化和妈妈深深被感动以及激动地拥抱金吉娅的心情,反复地品读,让情感再次得到升华与延伸。
(三)爱心奉献,情感升华。
1、师:八岁的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每一个人,收到小女孩的洋娃娃会怎么想呢?
设计理念:发挥学生想象,替小女孩说几句话,为写作打基础,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感恩教育。
2、师: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这是一棵怎样的树了吧?这样的一棵给予树,应该把它种在哪里呢?(种在每个人的心里)只要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给予树,(画心)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一定会更加充满——————善良、仁爱、同情、体贴、……请记住——出示名言:给予永远比索取愉快。——高尔基。
设计理念:升华给予树的形象及让学生积累名言。
3、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像金吉娅这样善良的人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像陌生女孩一样需要帮助的人,当你看到或听到她们的情况后,你愿意将自己的爱心献给她们吗?选一个你最想帮助的人,把你的爱心写下来,做一张爱心贺卡,写上你的爱心主语,交给老师,老师一定把你们的爱心转达给他们。
设计理念:走进现实生活,献出自己的爱心。
4、播放音乐《让世界从满爱》,学生将自己的爱心写在小卡片上,下课。
六、板书设计
家人:棒棒糖 善良 仁爱。金吉娅: 同情 体贴。
《给予树》说课稿10
●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31课《给予树》
●设计理念:
1、“动人心者莫先乎情。”从学生已有的经验世界出发来预测学情,迁移情感,使读者走进文本,体会主人公的善良、仁爱。
2、学习是一个主动习得的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习成为发现之旅,发现文中的真情,感悟真诚,尝试表达情感。
●教材分析:
《给予树》选自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的第31课。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圣诞节前夕,金吉娅给予了一个陌生女孩盼望已久的洋娃娃,也给予了她同情与仁爱。本文的语言*实,同时很真实、真诚。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情感,熏染学生的审美。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他们一直在享受着被爱的甜蜜,但不太懂得去爱别人。本文的主人公金吉娅是他们的同龄人,她的行为最容易被同龄人接受,被模仿,因而要通过反复品味文章的语言来唤醒沉睡于他们心中的爱。
●预设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一直盼望”、“沉默不语”、“什么都没有”;积累语言,练习写话。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情朗读,交流感受,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受到金吉娅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我的教学反思:
《给予树》是一篇富有浓浓的人文情怀的课文,“懂得给予”是本篇课文的教学主题。围绕“爱”字展开教学,是本堂课的主要特点。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不忘语文本体,语言文字的训练也努力做到扎实有效,并跟情感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本课教学主要体现了如下特点:
一、植根文本,钻研文本,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本课教学,没有花样的设计环节。我由上节课学生提出的一个问题“给予树是棵怎样的树?”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去找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给予树。 我注重了读、说、思、写的结合,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思考、朗读、讨论、交流,并把字词教学渗透于教学的各环节中。如理解课文金吉娅对家人关爱的句子“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时,我紧紧抓住“沉默不语”的意思,并教会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探究“沉默不语”背后的金吉娅的内心。又如在理解金吉娅为什么给陌生的小女孩买洋娃娃时,让学生体会“什么都没有”到底没有什么,去感受小女孩的可怜。再如,读到“一个陌生小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小女孩的愿望实现了,她露出了如愿以偿的笑脸。她会对金吉娅说些什么?把它写在贺卡上。这是把读、写训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结果,很多学生既说出了对金吉娅的感激,又说出了对金吉娅的赞扬,同时还有爱心传递的回报。
二、走进文本,品读文本,把握文本的内涵与意义。
语文是学生精神栖息的家园,语文最终的意义是对学生心灵的滋润、灵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领。教学中,我努力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体会字里行间所浸润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触动心弦,产生共鸣。给予是快乐的、幸福的,这是文本言说的主旨,亦是课程目标的灵魂。我以解决“为什么她要给最亲的家人买便宜的棒棒糖,而给陌生的小女孩买漂亮的洋娃娃呢?”为重点,在此过程中感受金吉娅给予小女孩,给予妈妈,给予哥哥姐姐,给予我们什么?让学生多元地、多维地、多角度地去诵读文本、感悟文本,引领学生层层剥笋式地体会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文字背后金吉娅那颗善良、仁爱之心,那种同情、体贴之意。
三、走出文本,拓展文本,挖掘文本的教学资源。
备课之前,我以教材文本为中心点,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辐射学习,尽最大可能搜集、钻研与本文相关的素材,筛选了有效的信息,努力为达成教学目标和丰富教学内容服务。本课教学的最后,我让学生观看了几张“令人心酸”的图片,一下子打开了孩子们心中的“善良大门”,使他们深受感动。之后谈谈“如果你站在给予树前,看到这些卡片,你会怎么做?”化思想为行为,将给予树烙进孩子们心底,使文本的内涵得到拓展和延伸。最后,通过给树换名字,帮学生悟得这是一棵爱心树、心愿树、善良之树、仁爱之树、同情之树、体贴之树,帮助学生理解,并能更清晰地记忆给予树是棵怎样的树!
《树真好》说课稿3篇(扩展5)
——大班语言教案《树真好》10篇
大班语言教案《树真好》1
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诗中洋溢的"对树的赞美和珍惜,体验、感受生活中有大树的美好,懂得爱护树木和保护环境的重要。
2.初步尝试朗诵散文诗,了解重叠词:叽叽喳喳、吵吵闹闹、清清爽爽。
活动准备
1.《树真好》教学挂图3幅,教师教学资源、语言CD(盒带)。
2.《人类破坏树木造成的危害》教师教学资源、轻柔的背景音乐、
3.每个幼儿一套拼图(见幼儿活动资源包)。
活动过程
1.观看人类破坏树木造成危害的课件,了解人类破坏树木造成的危害。
建议提问:小鸟为什么没有了家,风沙为什么会越吹越大,我们可以怎样做等。
小结:如果有大树就好了。有了大树,小鸟就可以在树上筑巢,每天天一亮,小鸟就叽叽喳喳地歌唱;有了大树,就能挡住风沙,大风再不会吵吵闹闹地到处乱跑了。树可真好啊!
2.结合拼图感受大树的美好。
(1)请幼儿结合拼图继续找出大树的好处。
(2)幼儿拼图,给大家讲一讲拼图的内容,说一说大树的好处。
(3)教师出示相应挂图,并尽可能用诗中的语言小结。
3.借助挂图,教师配乐示范朗诵散文诗。
(1)教师出示前两幅挂图,引出散文诗的题目。请幼儿仔细听,思考自己喜欢哪一句,这一句是怎么说的。
(2)播放背景音乐,教师示范朗诵散文诗。
(3)请幼儿回答老师刚才的问题,集体学说。
4.利用《树真好》课件,初步尝试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了解诗歌中的重叠词。
(1)了解重叠词。散文诗里的小鸟是怎样唱歌的?(叽叽喳喳)这样的词语叫重叠词。
(2)播放课件,再次欣赏散文诗。请幼儿认真听,找出重叠词,说一说是怎么说的,集体学说。
(3)播放课件,师幼感情地朗诵散文散。
5.发散思维,尝试仿编儿歌。
请幼儿想一想,除了诗中说的,大树还有哪些好处,并试着用好听的语言说一说,可以加上合适的重叠词。
大班语言教案《树真好》2
活动目标:
1、在唱唱、说说、学学做做中,体验与同伴一起活动的快乐。
2、乐意参与活动,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表现自己。
3、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4、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活动准备:
1、已学过游戏《我们都是好朋友》
2、歌曲《找朋友》
3、已与同伴一起做过游戏。
活动过程:
1、歌曲《找朋友》
师: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唱起来,动起来,去找一找自己的好朋友。
放两遍音乐。
2、游戏《我们都是好朋友》
出示小鸟的头饰
师:听到你们都找到了好朋友,小鸟也飞来和你们一起做好朋友了。
(1)边念儿歌,边做游戏。(2遍)
许多小鸟飞,许多小鱼游,小朋友,手拉手,一起向前走。拍着手,唱着歌,我们都是好朋友。
(2)让幼儿在此基础上进行创编。
师:除了小鸟,小鱼,还有谁会来和我们做好朋友呢?
幼儿说出来之后,集体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并做游戏。
3、说说自己的好朋友
师:刚才我们多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那谁愿意告诉老师,你的好朋友是谁呢?为什么要找他做你的好朋友呢?
(1)幼儿交流自己的好朋友。
说出来之后,和好朋友抱抱、亲亲。
(2)教师小结:你们的好朋友本领真大,有的有爱心,有的自己会穿衣服,还有的上课很爱动脑筋的。老师也愿意和他们做好朋友。
(3)数朋友
师:老师有许多好朋友,你们有几个呢?
幼儿将好朋友请到自己身边,其他幼儿一起数朋友。
4、游戏:《找朋友》
师:你们的朋友可真多,我们和好朋友一起来做游戏吧!
(找,找,找朋友,找到几个好朋友,找到?个好朋友。)
幼儿拉着圆圈边念儿歌,边走,当说到几个好朋友时,就几个好朋友抱在一起。
延伸活动:
我们有好朋友,小动物也有好朋友,那我们去找找看,还有什么东西有好朋友呢?
大班语言教案《树真好》3
活动目标
1.理解、欣赏散文,了解和树有密切关系的事物,进一步感受树的用途。
2.萌发亲近树木、爱护树木的情感。
3.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内容,欣赏优美的语言,体验散文中所洋溢的乐观精神。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散文,了解和树有密切关系的事物,进一步感受树的用途。
难点:萌发亲近树木、爱护树木的情感。
活动准备
散文图片,散文磁带,自备一段轻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图一,小朋友你们在这张图片上看见了哪些东西?(引导幼儿用有……,有……,还有……说)
(2)我们看到了一棵大树,那你觉得谁会喜欢这棵树呢?为什么?(引导幼儿用我觉得某某会喜欢这棵树,因为……的句式说)
二、欣赏并理解散文
(1)其实,这是一棵能给大家带来快乐的树,我们一起来看看它给大家带来了哪些快乐。
(2)教师逐幅出示图片,请幼儿说一说从图片上看出树给谁带来了什么快乐。
(3)下面,老师就把你们刚才看到的这些事情编成一首好听的散文《树真好》。我们一起来听听看为什么说树真好呢。
(4)教师合着音乐有表情地朗诵散文。
你听到,散文中都有谁说了“树真好”?
小鸟为什么说树真好?小鸟唧唧喳喳在叫什么呢?(由幼儿自由想象,答案开放)。
为什么在树下野餐,大家吃得很香?(如大树帮我们挡住了太阳,大树上还有树叶和花的香味)树荫下我们还可以做什么呢?
小猫为什么说“树真好”?我们还可以和树做什么游戏呢?
(5)下面我们再来听一听这首散文诗《树真好》,教师配乐朗诵。
你能用散文中的话来说一说为什么“树真好”吗?
下面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看着图片,一起来念一念这首散文。教师带领幼儿配乐朗诵。
三、发现树的美好
树真是一个不错的朋友,有它真好。那在你们*时的生活里,树是你的好朋友吗?
它都给你们带来了哪些快乐?
树真好,我们以后一定要好好保护我们的树朋友,这样它才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快乐!
大班语言教案《树真好》4
活动名称:
散文诗《树真好》
活动领域:
主要领域:语言 渗透领域:艺术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萌发热爱树的情感。
2.欣赏散文诗,感受与体验散文诗的语言美、意境美。
3.了解散文诗的主要内容。
重难点分析:
重点:理解树与人们的关系,引导幼儿萌发热爱树的情感。
难点:引导幼儿感受散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丰富幼儿有关树木的知识。
物质准备:录像、歌曲音乐、视频课件、画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导入(3分)
歌曲《顽皮的杜鹃》导入。
提问:歌曲里面讲到了哪个小动物?它的家在哪里?(树上)还有哪些小动物是住在树上的?(毛毛虫、小麻雀等)
小结:树是杜鹃鸟的家,还是很多其他小动物的家,它们在树上快乐的生活,树给它们提供了遮风避雨的地方。
(二)展开
1.树的用途及与人们的关系。(出示各种树的DV录像)(9分)
指导语:周末的时候老师出去玩,看到了很多能给小动物遮风避雨的大树,请小朋友跟随我手中的DV镜头,一起去看看吧!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各种各样的树)这些树都有什么用途呢?树那么好,你愿意跟它成为朋友吗?你愿意为它做些什么?(个别幼儿交流,幼儿说到用途的时候出示相应的图片。)
小结:地球上有很多不同种类的树。它们可以制造氧气、吸收噪音、美化空间,为我们创造健康的环境;还可以制作各种类型的家具,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有的树还能结出各种果实,为我们提供水果和食物等等。树对人类和动物都有着很多好处,小朋友一定要把树当成我们的好朋友,关心爱护它们!
2.散文欣赏《树真好》。(12分)
指导语:原来树有那么多的好处,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树是怎么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的?
(1)完整欣赏。
教师配乐朗诵散文诗《树真好》,引导幼儿感受散文的语言美。
提问:听到这首散文后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为什么?
(2)出示按照散文诗的内容制作的动态课件(有声音和影像),引导幼儿理解散文内容,感受散文的意境美。
①当幼儿说出自己喜欢哪句的时候,教师出示相应的散文影像。例如第一句(课件内容:清晨小鸟的叫声、小鸟筑巢)。
提问:你听到什么声音啦?小鸟在干什么?它们是怎么说话的?你听到这样的声音,看到这样的画面心情怎么样?
指导语:树真好,小鸟可以在树上筑巢,每天天一亮,小鸟就会唧唧喳喳地叫。
②第二句(课件内容:风声、沙漠和森林的影像)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沙漠上的风沙是怎样的?森林起什么作用?
指导语:树真好。能挡住大风,不许风沙吵吵闹闹,到处乱跑。
……
小结:这首散文诗给我们呈现了那么多美妙的画面,小鸟叽叽喳喳的在树上筑巢,风儿吵吵闹闹地与大树捉迷藏等等。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为我们带来了那么多的惊喜。
(三)结束(6分)
1.引导幼儿将自己续编的散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表演出来。
2.活动延伸:联想、仿编散文诗
引导幼儿说出树的用途(有的树的叶子或根可以做药材,供人们治病救人;有的"树可以做成家具,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有的树还能够产树脂,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原料……)引导幼儿用“树真好,……”的句式来讲讲。教师将幼儿讲的师用笔在纸上画下来,帮助幼儿记忆创编的内容。幼儿可边朗诵,边做动作,一起朗诵仿编的散文诗。
大班语言教案《树真好》5
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诗中洋溢的对树的赞美和珍惜,体验、感受生活中有大树的美好,懂得爱护树木和保护环境的重要。
2.初步尝试朗诵散文诗,了解重叠词:叽叽喳喳、吵吵闹闹、清清爽爽。
活动准备
1.《树真好》教师教学资源。
2.《树真好》语音CD。
3.《人类破坏树木造成的危害》教师教学资源。
4.轻柔的背景音乐。
5.每个幼儿一套拼图。
6.幼儿学习资源3第1-3页。
活动过程
(一)观看人类破坏树木造成的危害的课件,了解人类破坏树木造成的危害。
提问:小鸟为什么没有了家,风沙为什么会越吹越大,我们可以怎样做。
(二)合作拼图,感受大树的美好。
1.请幼儿通过拼图继续找出大树的好处。
2.幼儿拼图,给大家讲一讲拼图的内容,说一说大树的好处。
3.教师出示相应挂图,并尽可能用诗中的语言小结。
(三)借助挂图,教师配乐示范朗诵散文诗。
1.教师出示挂图,引出散文诗的题目。请幼儿仔细听,思考自己喜欢哪一句,这一句是怎么说的。
2.播放背景音乐,教师示范朗诵散文诗。
3.请幼儿回答老师刚才的问题,集体学说。
(四)利用《树真好》课件,初步尝试有感情的朗诵散文诗,了解诗词中的重叠词。
1.了解重叠词。散文诗里的小鸟是怎样唱歌的?
2.播放课件,再次欣赏散文诗,请幼儿认真听,找出重叠词,说一说是怎么说的,集体学说。
3.播放课件,师幼有感情的朗诵散文诗。
(五)发散思维,尝试仿编诗歌。
请幼儿想一想,除了诗中说的,大树还有那些好处,并试着用好听的语言说一说,可以加上合适的重叠词。
大班语言教案《树真好》6
活动目标:
1.运用观察、触摸等方法比较常绿树和落叶树叶子的基本特征,能初步鉴别两种树。
2.感受树的美好,感受诗歌的优美,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关注与热爱。
活动准备:
1.各种常见树种的图片PPT。
2.常绿树叶、落叶树叶若干,幼儿人手一片常绿树叶、一片落叶树叶。
3.散文《树真好》课件。
4.汉字“树”、“常绿树”、“落叶树”、“树真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常绿树和落叶树
1.师:老师给你们看一个字,(把“树”字贴到黑板上)认识吗?
(幼儿:树)
2.师:我们的周围哪里也有树呢?
(幼儿:学校大院;我家院里;森林;马路边;花园里;学校周围;植物园;广场……)
3.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那么多的树当中,你认识什么树?
(幼儿:柳树、桃树、苹果树、槐树、松树、杏树、杨树、梨树、柏树、丁香树……)
师:你们知道的树真不少,比我知道的还要多,你们真厉害,老师也带来了一些树,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认一认吧。(给幼儿观看PPT)
4.师:原来周围有那么多树,孩子们,这是什么树?
(幼儿:柳树)
师:夏天的时候满树都是绿绿的叶子,可是冬天它是什么样子的?
(叶子全没了)
5.师小结:孩子们,像柳树这种春天的时候叶子会发芽,一到冬天叶子全掉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树枝的这种树,我们叫它(出示“落叶树”三个字并张贴到黑板上)看,认识吗?
(幼儿读出“落叶树”)
师:那有没有冬天不落叶的树呢?除了这种树,还有一种树它到冬天的时候叶子还是在树枝上的,而且叶子还是绿色的,那是常绿树(出示“常绿树”三个字并张贴到黑板上),认识吗?
(幼儿读出“常绿树”)
二、比较常绿树和落叶树叶子的基本特征
1.师: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叶子一样吗?
(幼儿:不一样。)
师:看,老师在周围的桌子上放了两种树叶,一种是落叶树的叶子,一种是常绿树的叶子,请你各拿一片(做出左手一片右手一片的动作语言),然后马上回来坐下。开始吧。(幼儿到身后的桌上去拿树叶,拿后回到原来的地方。)
2.师:请你摸一摸,看一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一片厚一点,一片薄一点)
师:除了薄厚不一样,我们来看看它的颜色,有哪里不一样?
(幼儿:一个颜色深,一个颜色浅)
师:还有哪里不一样,我们再仔细观察一下它的表面?
(幼儿:一片光滑,一片不光滑)
师:(教师在“落叶树”叶子上画上表示不光滑的曲线)为什么常绿树的叶子会亮呢?因为上面有蜡。
(幼儿:常绿树叶子的正面颜色深,正面和反面颜色不一样)
师小结:(指记录)孩子们,仔细看看,其实,常绿树和落叶树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常绿树的叶子表面非常光亮,叶子很厚,正面颜色深。我们在马路上看到好多树,即便我们不知道它的名字,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看它的叶子知道它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
三、阅读活动:儿童散文诗《树真好》
1.师:原来我们身边有这么多树,那树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用处?
(幼儿:给我们来带新鲜的空气)
2.师:树真好,那我们一起来听下关于树的儿歌吧。(同时出现汉字)
(幼儿:荡秋千,看书)
3.师:小朋友们听得真认真,原来树真好,那你喜欢在树下干什么?这个散文诗真好听,我们再来听一遍了吧。
4.师:那我们要爱护树,保护树。
大班语言教案《树真好》7
【内容与要求】
1、在看看、听听、讲讲图书的过程中理解散文诗《树真好》,能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树的好处。
2、感受树给人们带来的好处,萌发爱护树木的情感。
【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看看、听听、讲讲图书的过程中理解散文诗《树真好》,能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树的好处。
难点:在夸树、爱树中感受树带给人们的好处。
【环境创设与材料准备】
1、经验准备:前期做过《爱护植物》的调查表;幼儿认识过一些常见的树木。
2、材料准备:《树真好》图书人手一本;“树真好”PPT课件。
【活动流程】说树——夸树——爱树
【活动过程】
一、说树
1、说说哪里有树
提问:(出示汉字——树)认识这个字吗?你在哪里看见过树?
小结:马路边、公园里、小河边、家里都看见过树,我们的生活周围都有树。
2、说说喜欢树的理由
提问:你们喜欢树吗?请说说你的理由。(幼儿自由讲述,教师提升。)
小结:你们喜欢树的理由很多,有的是因为树可以给人们带来阴凉,有的是因为树给我们带来清新的空气……
二、夸树
1、看书欣赏散文诗
提问:
1)你们喜欢树,沈老师也很喜欢树,今天我还带来了一本书,看看书名叫什么?(树真好)
2)书里可能会说些什么?树到底好在哪儿呢?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书!
(提问个别幼儿老师提出的阅读要求,突出研究的倾听重点。幼儿自主翻阅图书。)
3)请找个空位子坐下,一页页安静地翻看图书,把看到的内容记在心里,等会跟大家一起分享。
2、分段欣赏散文诗
1)刚才你们静静地看了一遍书,请你们来说说树到底好在哪?
2)老师这有几幅图片,我来讲其中的一张,请你们仔细听,然后猜一猜我讲的是哪一幅。
①师示范:“树真好,它能挡住大风,不然风沙吵吵闹闹,到处乱跑。”是哪张图?你听到沈老师说的什么看出来的?(关键词:大风。)
②提出要求:还有四幅图,谁能跟沈老师这样也来说说图片中的内容,说的时候要用很美的话,听的小朋友要仔细听哦!
提问:A刚才说的是哪一幅?请你们猜一猜!你们觉得对吗?A来说猜对了吗?
(听出来回答对是哪幅图后,提醒幼儿要以“树真好+作用”的句式进行表达。)
③提问:还有三幅图,再请一个小朋友来考考大家。
你是怎么才出来的,B说的关键词是什么?请小朋友像沈老师这样来说好听的话。
④提问:还有两幅图,请你跟旁边的小朋友讲讲图画内容,互相猜一猜。
4、完整欣赏散文诗
过渡:树真好,沈老师把这首优美的散文诗朗诵一遍,会念的小朋友可以边翻图书边跟着沈老师轻轻地念一念。(边放音乐边朗诵)
5、拓展讨论
提问:树还有其他的好处吗?
小结:有的树可以给我们带来清香,有的树可以让我们尝到香甜的果实,树能隔离噪音、吸收汽车尾气,木匠叔叔们还能用树制作出椅子、桌子、床、凉亭等等,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三、活动延伸:爱树
1、师:树对我们这么重要,沈老师知道你们找到了很多爱护树木的方法,下次我们一起来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好吗?
大班语言教案《树真好》8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欣赏散文诗中对树的赞美,了解重叠词。
2、初步尝试朗诵散文诗,并试着创编散文诗。
3、体验感受生活中有大树的美好,懂得爱护树木和保护。
活动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欣赏散文诗中对树的赞美,了解重叠词。
活动难点:
尝试朗诵散文诗,并试着创编散文诗。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散文诗课件、轻音乐钢琴曲《清晨》、各种树的图片ppt、大树道具
经验准备:观察生活中哪里有树,了解各种各样树木的好处
活动过程:
1、谈话交流,回忆树的好处与作用,产生参与活动兴趣
导语:孩子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新朋友,你瞧是谁?喜欢他吗?说说喜欢它的理由。
通过谈一谈喜欢树的理由,了解树的好处与作用,从而引出主题。
2、观看图片,初次欣赏诗歌,感知理解大树的美好。
教师出示课件图片,引导幼儿依次观看六幅图片,尝试感知图片中大树的好处。
提问:图片里这些树都有什么好处?小鸟在树上干什么?风会怕树吗?小女孩趴在窗上看什么?这是谁在树下,它们在干什么?树除了带来绿荫还可以干什么?夜晚的树是怎么样的?
引导幼儿依次看图片,并尝试用完整的话说出树的好处,教师用散文诗中的语言及时帮幼儿梳理归纳。
3、结合课件,完整欣赏诗朗诵,感受散文诗的结构,萌发对大树的喜爱之情。
1、完整欣赏配乐诗朗诵,加深幼儿对散文诗的整体印象。
听后提问:刚才,你听到了什么?这首诗里反复出现最多的一句话是?
小结:这首诗里反复出现最多的一句话是树真好,也是这首诗的题目。
2、通过提问,幼儿大胆尝试朗听到的诗句,并引导幼儿尝试用诗歌中的语言表达,加深对散文诗的整体印象。
提问:这首诗里你听到了树的哪些好处?根据幼儿对诗歌的表达,及时出示道具大树的情景,引导幼儿说一说散文诗的诗句,进一步感受散文诗的结构。
4、尝试加入动作,有感情地完整朗诵散文诗,了解重叠词,再次感受散文诗的结构。
1、请幼儿每人选择一棵你最喜欢的大树,随着音乐,一起用响亮的声音和优美的动作来朗诵自己喜欢的那句诗。
2、填词游戏,帮助幼儿了解AABB式重叠词。
提问:诗歌中,小鸟怎样叫?叽叽喳喳是一只小鸟的叫声吗?叽喳也是小鸟的叫声,那诗歌中为什么不用叽喳,而是用叽叽喳喳呢?
小结:叽叽喳喳比叽喳听起来更可爱、更形象,好像很多小鸟在一起叫!像这样用相同的字组成的新词就叫重叠词!
3、引导尝试变化重叠词,感受重叠词的形象、生动、强烈,并再次朗诵有重叠词部分的散文诗句,体验重叠词的生动形象。
5、结合图片,尝试仿编诗歌,发散思维。
依次出示几副图片,引导幼儿结合图片中大树的好处大胆创编诗句,
教师及时给予梳理和肯定。
提问:除了散文诗中大树的好处,你还知道大树的哪些好处呢?
6、情感提升,懂得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播放城市森林树木变化的视频,提问:通过城市中森林和树木的变化,你有什么想说的?我们应该怎么样做呢?
小结:我们要爱护树木、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做个环保小卫士!
课后延伸
引导幼儿课后探索树木更多的作用。请幼儿继续观察周围生活中树木的作用,和小伙伴们共同分享和交流,创编更多优美的诗句来赞美大树。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我都紧紧地贴近了活动目标,通过谈话、提问表演等方式最大限度的去碰撞幼儿的思维火花,达到最佳的学习境界。在活动开始部分,我通过大树的道具创设情景,并在轻松的谈话中巧妙的引入主题,同时为下面完成活动重点难点做好铺垫,但所欠缺的是幼儿朗诵时缺乏感情,需要我进一步指导。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我始终遵照以教师为主导,以幼儿为主体,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使他们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善于发现幼儿在活动偶发事件中所瘟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例如,在学习的过程我就创设情景,引导幼儿像小诗人一样创编“树的其他好处”,在熟悉了诗歌的基础上,根据图片孩子们能与已有经验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交流。
在理解重叠词这一小环节,我通过提问,为什么不用叽喳,而用叽叽喳喳这一个小的问题,让幼儿了解重叠词的特点,并设置了填词游戏,加深自己对重叠词的认识。在一起朗诵散有重叠词的诗句时,孩子们都能找诗句的重叠词,也进一步加深幼儿对诗歌的理解,只不过在后面创编诗句的时候,如果我再能再深入引导幼儿将重叠词运用到诗句中那就更好了。
最后通过课件欣赏城市中森林树木的变化,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对树的认识和增进幼儿保护环境的情感,从而提高了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意识。整个活动在美的意境中自然的达到了高潮,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本次活动中,我组织活动的语言还欠锤炼,不能达到精确、精简的标准,以后我一定在此方面多下功夫,带给孩子最有效、最科学的教育!在活动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请大家给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大班语言教案《树真好》9
活动目标:
1、理解散文诗内容,感受优美意境。
2、能用“树真好”句式进行简单创编。
3、萌发爱护树木和保护大自然的愿望。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初步了解树木作用。
2、树真好PPT、四幅散文诗大图片、小树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梳理树木作用。
(1)观看PPT树木,提问|:“你喜欢树吗?说说你的理由?”
(2)倾听《美丽的树朋友》,观看PPT。
(3)整理提升幼儿的已有经验,再次提问:“树木有什么作用?”
2、观看小路,初步凝练散文诗。
(1)观看无树的小路,引导幼儿思考:走在这样的小路上有什么感觉?想什么办法弥补呢?
(2)感受植树后的小路变化,引导语言描述:小路旁种满了树,秋天来了,树叶变黄,风儿一吹,树叶一片一片飘落下来,树下铺满树叶地毯,我们用好听的话说出来。
(3)用优美语言朗诵:树真好,树叶飘呀飘,树下铺着树叶地毯,我们可以在上面休息,玩耍。
(4)引导幼儿变成小树,继续感受树木本领大。
教师:“树的本领真大呀,它可以帮我们做很多的事情,叮当,叮当,变变变,变成一棵树,你是什么树?”
3、分组操作,语言描述画面内容。
(1)观看四幅图,了解画面内容。
(2)引导幼儿想办法帮忙。
(3)分组操作,将小树贴在大图上,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说出画面内容。
(4)分别请四个组幼儿上来描述,教师分别用散文诗语言重复幼儿的描述。
4、欣赏散文诗,感受语言意境美。
(1)播放PPT,引导观察倾听散文诗。
(2)辨别有几句,每句有相同地方是什么?
5、拓展经验,创编提炼散文诗。
(1)树还有哪些作用呢?谁能用“树真好”做开头说出来?
(2)引导把心中的想法说出来,和小朋友一起绘画制作成好看的画册。
大班语言教案《树真好》10
活动目标:
1、运用观察、触摸等方法比较常绿树和落叶树叶子的基本特征,能初步鉴别两种树。
2、感受树的美好,感受诗歌的优美,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关注与热爱。
活动准备:
1、各种常见树种的图片PPT。
2、常绿树叶、落叶树叶若干,幼儿人手一片常绿树叶、一片落叶树叶。
3、散文《树真好》课件。
4、汉字“树”、“常绿树”、“落叶树”、“树真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常绿树和落叶树
1、师:老师给你们看一个字,(把“树”字贴到黑板上)认识吗?
(幼儿:树)
2、师:我们的周围哪里也有树呢?
(幼儿:学校大院;我家院里;森林;马路边;花园里;学校周围;植物园;广场……)
3、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那么多的树当中,你认识什么树?
(幼儿:柳树、桃树、苹果树、槐树、松树、杏树、杨树、梨树、柏树、丁香树……)
师:你们知道的树真不少,比我知道的还要多,你们真厉害,老师也带来了一些树,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认一认吧。(给幼儿观看PPT)
4、师:原来周围有那么多树,孩子们,这是什么树?
(幼儿:柳树)
师:夏天的时候满树都是绿绿的叶子,可是冬天它是什么样子的?
(叶子全没了)
5、师小结:孩子们,像柳树这种春天的时候叶子会发芽,一到冬天叶子全掉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树枝的这种树,我们叫它(出示“落叶树”三个字并张贴到黑板上)看,认识吗?
(幼儿读出“落叶树”)
师:那有没有冬天不落叶的树呢?除了这种树,还有一种树它到冬天的时候叶子还是在树枝上的,而且叶子还是绿色的,那是常绿树(出示“常绿树”三个字并张贴到黑板上),认识吗?
(幼儿读出“常绿树”)
二、比较常绿树和落叶树叶子的基本特征
1、师: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叶子一样吗?
(幼儿:不一样。)
师:看,老师在周围的桌子上放了两种树叶,一种是落叶树的叶子,一种是常绿树的叶子,请你各拿一片(做出左手一片右手一片的动作语言),然后马上回来坐下。开始吧。(幼儿到身后的桌上去拿树叶,拿后回到原来的地方。)
2、师:请你摸一摸,看一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一片厚一点,一片薄一点)
师:除了薄厚不一样,我们来看看它的颜色,有哪里不一样?
(幼儿:一个颜色深,一个颜色浅)
师:还有哪里不一样,我们再仔细观察一下它的表面?
(幼儿:一片光滑,一片不光滑)
师:(教师在“落叶树”叶子上画上表示不光滑的曲线)为什么常绿树的叶子会亮呢?因为上面有蜡。
(幼儿:常绿树叶子的正面颜色深,正面和反面颜色不一样)
师小结:(指记录)孩子们,仔细看看,其实,常绿树和落叶树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常绿树的叶子表面非常光亮,叶子很厚,正面颜色深。我们在马路上看到好多树,即便我们不知道它的名字,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看它的叶子知道它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
三、阅读活动:儿童散文诗《树真好》
1、师:原来我们身边有这么多树,那树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用处?
(幼儿:给我们来带新鲜的空气)
2、师:树真好,那我们一起来听下关于树的儿歌吧。(同时出现汉字)
(幼儿:荡秋千,看书)
3、师:小朋友们听得真认真,原来树真好,那你喜欢在树下干什么?这个散文诗真好听,我们再来听一遍了吧。
4、师:那我们要爱护树,保护树。
《树真好》说课稿3篇(扩展6)
——《红领巾真好》说课稿3篇
《红领巾真好》说课稿1
一、说教材
《“红领巾”真好》一文是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三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儿童诗,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语言生动活泼,课文插图形象传神,意境高远。全诗分三节,结构基本相同,每节都采用了自问自答的形式展开叙述。整篇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为人们展示了一幅清新、活泼、动人的画面,唱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合谐相处的美与爱的赞歌。
红领巾、小鸟对于学生来说都非常熟悉。课文图文并茂,学生们乐于接受。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朗读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学生生活经验,发挥诗歌利于朗读的优势,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读中感悟,体会小鸟的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感受“小卫士”的快乐自豪,从中受到美与爱的启发熏陶,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热情。
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如下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认识“叽、喳、蓬、跃”等8个生字,会写“羽、领”2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交流,发现识字规律。借助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在朗读中悟情,在悟情中朗读,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有爱鸟护鸟的意识,感受到做“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与自豪、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蓬”、“扑棱棱”的正确读音。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说教法学法
设计理念
1“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新课程准标》)。在识字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能力,重视识字方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在阅读理解上,利用课件的动画效果,学生的角色表演,教师的语言描述,创设情境,架起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入情入境的学习语文,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情感体验,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进行审美和探究。
2“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悟情,在悟情中朗读,还学生以真正的“读者”。并在读的基础上,学生经历感知、思考、探究、交流等多种学习过程,发展思维和语言,加强理解和体验,从而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
教学时,我遵循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按每段课文的深浅程度,选用如下几种教法方法:
1谈话激趣法
2整体阅读法,这种方法是从教材的整体出发,采用“从整体入手--分解导读--再回归整体”的三段式教法。它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这种讲读方法,既体现了小学语文教材(一课一事)的特点,也符合儿童由“整体--部分--整体”的认识规律。
3情境教学法
教师根据讲解的需要,可运用电教手段,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能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寓教于趣,寓教于乐,提高教学效果。
与教法相适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质疑、探究、感悟、朗读四结合学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三、教学设计
(1)、谈话揭题,导入课题
1、小朋友,请你轻轻抚摸一下胸前的红领巾。我们知道它是少先队员的标志,它有一个好听、响亮的名字—————红领巾。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26课。(揭示课题《“红领巾”真好》)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问(“红领巾”为什么要加引号?是谁夸“红领巾”真好?为什么夸“红领巾”真好?)
4、让我们带者这些问题走进森林去认识红领巾吧。
(以学生熟悉的“红领巾”导入课题,既亲切自然,又使学生感到做少先队员光荣。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和探究能力)
(2)、初读感知,认识字词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去读书,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地、专注地、饶有兴趣地去读,促使他们在读中积极开展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对所学内容的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当学生初读课文后,出示本课要学的生字。通过自由读,小老师领读,齐读。指生读,开小火车读等方式,由带拼音到去掉拼音,让学生认识生字,熟记生字。,主要是强调“扑棱棱”这个词语的特殊读音,这里主要是强调翘舌音和后鼻音的正确读法。最后交流识字方法,与小伙伴们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好的方法来记住这些字宝宝的。尊重学生,发挥学生主动性。组织学生交流识字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在一起碰撞,相互学习,相互补充。教师鼓励,引导学生总结好的识字方法,发现规律,发展学生的识字能力
(3)朗读诗歌,感悟内容
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充分的去读,让学生读全文,提出问题“你觉得小鸟怎么样?你从哪看读出了小鸟的快乐机灵?”然后指导朗读第二三小节。抓住关键词让学生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读出第一小节,体现小鸟的自由自在。第二节速度较快,体现出小鸟在忙碌地捕捉害虫。
接着出示课件,将学生带进一片鸟语花香的大森林中,让学生听着鸟叫,看着小鸟活泼可爱的样子以及小鸟在林间忙碌捉虫的情景,去练读前两小节。教学时播放多媒体课件,渲染烘托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课文,初步获得对教材内容的感性认识。通过多媒件教学的辅助。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理解课文,想像着这样一幅画面,更有助于读好课文。充分挖掘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引导学生自能读书,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坚持以读为本的思想,多形式的读书加强了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感情的理解和感悟。
在第三小节中,学生读文后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小鸟为什么夸红领巾真好?老师不明白这里的红领巾指的是谁?”读出了前两小节小鸟的可爱,学生在读这一小节时,会对红领巾爱鸟护鸟的行为产生敬佩之情,带着这种感情,让学生再去自主读文。从而将课文的情感推向高潮。
在最后我认为应将课文再回归整体。让学生通过评读,美读,赛读等方式,通过评选“最快乐的小鸟”、“最活跃的小鸟”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再进行合作朗读时学生都很愿意来当一回“快乐的小鸟”、“最机灵的小鸟”和“爱鸟的红领巾”。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去读书,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地、专注地、饶有兴趣地去读,促使他们在读中积极开展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在教学中紧紧抓住“情”字,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增强爱鸟护鸟的意识,感受到做“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与自豪。
(4)拓展延伸
在最后拓展延伸的环节,课件出示关于保护益鸟的倡议书,并交流讨论我能为爱鸟护鸟做些什么?激发保护鸟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从而能更好的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四、关于板书设计
每个教师都懂得板书就是微型教案。板书集中体现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体现教学的特色与特性。本课的板书,明确地体现了课件和课文的有机统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过程的有机统一,始终着眼于“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着眼于学生学得主动,学会创新,学习实践,既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化见解在教学中发展。
总之,整个设计,我把学习的自主*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学习,加深理解和体验,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能以长久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发展,让学生学有所得,在轻松、愉快中体会情感,发展语言。
《红领巾真好》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红领巾”真好》这首小诗犹如一幅清新动人的画卷,置身其间,仿佛看到晨曦下小鸟正唱着快乐的歌,梳理着漂亮的羽毛,无忧无虑地嬉戏着。可爱的小鸟能为林中树木看病。红领巾们来到林中,给小鸟安家,树木牌。小鸟在枝头高唱:“红领巾真好!”短短三段文字表达了保护益鸟,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并启发学生用实际行动爱鸟护鸟。课文插图形象传神,意境高远。语言优美生动,富有情趣,内容通俗易懂,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易于唤起他们的共鸣。
二、教学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带头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为此,应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探索的空间。当然,二年级学生达到这个目标还有点难度,需要教师认真引导。
2.发挥诗歌利于朗读的优势,采用多种形式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三、教训目标
1.认识8个字,会写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感受到做“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与自豪。
四、重点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语文教学应让学生独立识字,感受阅读兴趣。为此,识字、写字和有感情读课文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小鸟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比较熟悉的动物,但往往只停留在浅层次的了解。因此,让学生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本课教学的难点。
五、设计思路
1.先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让学生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课件:鸟叫声)
然后谈话式导入新课:你们喜欢小鸟吗?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小鸟有关的课文。
2.其次以课题为突破口展开教学
让学生读题、质疑:为什么加引号?为什么说红领巾真好?以此为教学的切入口,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展开教学。
3.再次以鸟和“红领巾”的关系为线索组织教学
本文通过展现一只只快乐、机灵、活泼的小鸟和一群心地善良聪明可爱的“红领巾”之间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景,告诉我们要有爱鸟、护鸟的意识。
教学时,先让学生研读第三小节,体会“红领巾”的好。再研读第一、二节,体会“红领巾”之所以这样爱护鸟是因为它们可爱、机灵、活泼,还会捉虫。这一设计打破了传统阅读教学的正常顺序,与导入的问题相衔接,显得自然。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从感知文章的语言符号—文字开始。认识生字、生词是顺利进行阅读的前提。所以学生学习课文的第一步就是认读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型。为了避免学生学起来枯燥,要采用多种形式来认读。)
读中感悟
1.学习第三节
(1)学生自由读第三节。
(2)读后讨论读课题后自己题出的问题,对重点句随机进行有感情地朗读。(3)让学生有感情地读第三节。
(设计意图:打破传统阅读教学的正常顺序,与由题生疑的导入相衔接。充分挖掘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引导学生自能读书,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坚持以读为本的思想,多种形式的读书加强了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感情的理解和感悟。用“因为……所以……”的形式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进而明晰文章思路,明确认识,激发学生对红领巾的敬佩之情。)
2.学习第一、二节
(1)学生带着“红领巾为什么要下决心爱护小鸟呢?”这一问题自由读第一、二节。
(2)读后在书上划出有关词句,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4)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
(设计意图:根据自悟环节,追根溯源,增强读书活动的目的性、实效性。引导学生回读课文,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优势,启发学生交流讨论,体会课文内容。读书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根本,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激发学生的童心童趣,有效地实现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朗读水*。)
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老师范写,学生临写。
(设计意图:写字指导时,要求学生观察字的间架结构以及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这种自主、个性化的识字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写字水*和观察能力。)
《树真好》说课稿3篇(扩展7)
——大班综合教案:树真好3篇
大班综合教案:树真好1
活动目标:
1、能找出物体排列的某些规律,并会按一定的规律排列食物,感受植树中的各种排列乐趣。
2、通过欣赏散文,感受树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3、巩固认识常绿树和落叶树。
活动准备:
长绿树和落叶树若干、小篓子、树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周围的树“你在哪里看见过树?”(小结:在马路边、公园里、小区里、小河边、家里都有树,我们生活周围到处都有树)
二、认识的树。“你认识哪些树?”(小结:春天来了,柳树的叶子绿绿的,可是,你们知道柳树冬天是什么样子的吗?)
三、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请你看一看,摸一摸,这两种叶子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瞧,无论我们在马路上看到哪些树,即使我们不认识它,但是只要它的叶子比较厚、颜色深、表面有光泽,我们就可以判断,它是“常绿树”。
四、区分香樟数的归属。
教师介绍《幼儿知识百科全书》:香樟树一年四季都落叶子,但是,它落了叶子之后,马上长出新的叶子,所以,尽管它不停地掉叶子,但一年四季它满树都有茂密的叶子,它是常绿树。”
五、关于植树节
1、知道几月几号是植树节,植树的意义有哪些?
2、读新闻,感知生活中的节日对自己的影响。
六、一起来种树。
1、落叶树和常绿树组成了我们生活周围的绿化和树林。在公园门口,除了有柳树,还有什么树?
2、公园里的花匠很会种树,他们种树很有讲究的。出示第一条,一棵桃树一棵柳树,到了春天,桃树红了,柳树绿了,桃红柳绿。
3、其他花匠种的树,也很有意思,一起来看看。出示三条。
4、你发现了他们排列的规律的吗?
5、孩子操作。最后两个合作排列一条。
6、交流各自种树的方法。互相评价排列的是否正确。
七、树真好
1、我们的祖先种了许多树,那么你想在树下干什么呢?
总结:我们可以在树下做许多是事情,是啊,“树真好”。。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散文:树真好。
附散文诗:《树真好》
树真好,小鸟可以在树上筑巢,每天天一亮,小鸟就会唧唧喳喳地叫。
树真好,能挡住大风,不许风吵吵闹闹,到处乱跑。
树真好,我家屋子清清爽爽,阵阵风儿吹,满树花香往屋里飘。
树真好,我们全家在树阴下野餐,大家吃得很香,说说笑笑,热热闹闹。
树真好,天好了,树下铺着阴凉儿,我和我的小猫咪,躺在树下睡午觉。
树真好,如果有一只大狗来追我的小猫,小猫爬上大树躲起来,气得大狗“汪汪”乱叫。
树真好,我做个秋千挂在树上,让我的布娃娃坐上去,摇啊摇。
树真好,树叶在秋风里飘呀飘,树下铺着树叶地毯,我们可以在上面滚来滚去,跑跑跳跳。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树真好》,题材“树”来自于幼儿生活之中,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常见的一种植物,对幼儿来说开展这样的题材内容,是幼儿感兴趣的、乐于参与的。大班综合活动《树真好》的整个设计内容整合了科学、绘画、社会、语言领域的内容,从各个方面促进了幼儿的发展,让幼儿从多个角度获得了“树”的一个完整概念。《树真好》我充分地考虑了活动的探究性,活动中提供了两大环节让幼儿去探索和发现,使幼儿积极、主动地获得了许多知识。同时,活动中也建立了新型的师幼关系,教师始终以一个倾听者、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之中。
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植物,但是,这也从未引起过孩子们的注意,虽然孩子们天天接触这些东西,却很少思考些什么问题,于是,想通过这样的一个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共同来关心身边的一些东西,共同探索奇妙的植物世界,同时让孩子们养成一种喜欢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观察习惯,学会发现一些自然现象,并想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学习方法,让幼儿了解更多的植物知识,去结识更多的植物朋友,让孩子真正喜欢植物,喜欢大自然,知道我们的生活和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离开了植物,人类将无法生存。
大班综合教案:树真好2
活动目标:
1、了解树木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有喜欢树木的情感。
2、感受欣赏散文诗《树真好》,尝试创造性改编。
活动准备:
大树(树叶上画满大树的作用等等);配乐ppt《树真好》;可翻折的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说说树的好处价值取向:感受树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整理提升幼儿的已有经验。同时激发幼儿喜欢树木,保护树木的情感。
1、一棵大树(出示文字"树")
2、你喜欢树么?说说你的理由(幼儿说到树的作用后翻出该张树叶,没有说到的可以当场画或写文字)追问:树真好,我们怎么保护树呢?
小结:看来大家都很喜欢树,树让城市变美,保护了环境,树为人们提供资源,带来了便利。树真好。
二、理解散文诗价值取向:感受诗歌的格式,通过欣赏散文中的好词以及体验文中的动作等,对作品有更深的认识。
1、吴老师带来一篇优美的散文诗,让我们听听散文诗里是怎么说的?(ppt欣赏)
2、还记得散文诗里说了什么?(鼓励幼儿用优美的语言叙述,教师用散文中的句子回答,还可以用动作体验一下)
3、分析感受诗歌格式念三段,根据诗歌拉出相应的图片仔细看看,诗歌每一句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诗歌每一句先说了什么,然后说的是什么?
小结:散文诗每一段的都先说了"树真好",然后说清楚了"树好在哪里"。
三、创编散文诗价值取向:尝试用诗歌的格式进行想象创编。
1、幼儿尝试用诗歌的格式予以仿编你们刚才说到树有那么多好处,那请你们编进散文诗好么?
2、幼儿分组,三个朋友为一组,在乐曲的伴奏下进行仿编3、展示并交流。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树真好》,题材“树”来自于幼儿生活之中,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常见的一种植物,对幼儿来说开展这样的题材内容,是幼儿感兴趣的、乐于参与的。大班综合活动《树真好》的整个设计内容整合了科学、绘画、社会、语言领域的内容,从各个方面促进了幼儿的发展,让幼儿从多个角度获得了“树”的一个完整概念。《树真好》我充分地考虑了活动的探究性,活动中提供了两大环节让幼儿去探索和发现,使幼儿积极、主动地获得了许多知识。同时,活动中也建立了新型的师幼关系,教师始终以一个倾听者、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之中。
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植物,但是,这也从未引起过孩子们的注意,虽然孩子们天天接触这些东西,却很少思考些什么问题,于是,想通过这样的一个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共同来关心身边的一些东西,共同探索奇妙的植物世界,同时让孩子们养成一种喜欢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观察习惯,学会发现一些自然现象,并想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学习方法,让幼儿了解更多的植物知识,去结识更多的植物朋友,让孩子真正喜欢植物,喜欢大自然,知道我们的生活和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离开了植物,人类将无法生存。
《树真好》说课稿3篇(扩展8)
——小学语文《这儿真好》说课稿
小学语文《这儿真好》说课稿1
【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这儿真好》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一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发人深思、情境性很强的童话故事,描写了居住荒岛的小熊感到孤单,寻找朋友,在天上云朵的启示下营造树林,终于迎来许多朋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必须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的思想感情。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课文共6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小熊住在荒岛上很孤单。
第二段(第2、3自然段)写小熊向云儿请教后,开始在岛上种树。
第三段(第4~6自然段)写小熊找到了朋友。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及学段要求和学生认知特点,第二教时的教学目标为: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好在哪里。使学生懂得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的重要。
⒊学会7个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两个偏旁部首。
教学重点:
⒈读书感悟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好在哪里。
⒉写好“象”、“空”二字。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读书感悟到找朋友和种树之间的联系,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说教法、学法】
一、情境教学法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说课稿《这儿真好》: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由境生情。这种教学方法尤其适宜运用在低年级教学中。一方面,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占有明显优势,用此方法,让儿童从感觉形象入手,以情激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另一方面,《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教材充满童趣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了“小熊找朋友”、“小熊种树”、“小动物来做客”等学生乐于接受的、能享受其间的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和浓厚兴趣,营造鲜活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点燃思维的火花,开启心灵的智慧,感受成功的快乐。
二、朗读感悟法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本课教学中,教师灵活运用语言渲染,引导想象,媒体创设画面,表演等多种教学策略,鼓励学生读书、发现。教学中注重朗读训练的方式方法,如挑战读、比赛读、表演读等,不断激发学生情感,从学生阅读实际出发,在读中体会,读中激情,读中感悟,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受到美的熏陶。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⒈谈话交流:小朋友,你们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吗?
⒉情境激趣:(动画演示:荒岛上的.小熊找朋友。)
你愿意到小熊家去吗?为什么?
【这一环节,教师先与学生进行轻松的交谈,活跃课堂气氛,然后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小熊找朋友的情境,产生动画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兴趣,使他们愉快地进入学习。】
二、自读感悟,品味体验
⒈自读第2、3自然段,思考:小熊是怎么找朋友的,他说了什么,又做了什么?
⒉讨论交流。
(随机演示动画:云飘来、云变树、小熊种树、绿岛图)
通过自读、指名读、挑战读、互读、评价读、小组赛读、齐读的方式朗读感悟:
⑴“云呀云,我怎样才能找到朋友呢?”(读出小熊着急、难过的心情。)
⑵小熊明白了,他在岛上种呀种,种了许多小树苗。(读出种的树多,及小熊种树的辛苦。)
⑶一年,两年,小树苗长大了,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看图引导理解: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的词义。读出种树时间长,到处是绿树的景象。)
⒊引读第2、3自然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因此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和提供具体生动、可借联想的学习背景。教学第2、3自然段时,教师设计了“云飘来”、“云变树”以及“小熊种树”、“绿岛图”等多个情境,让学生主动感知体验,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课文内容形成相似和谐的振动。形象有趣的
动画情境,调动起了孩子们主动学习的兴趣,不同的情境创设不失为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学习状态的好方法。】
⒋过渡:如今荒岛变成了绿岛,现在你们愿意到小熊家去了吗?
⒌自读第4、5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⒍讨论并动画演示:(一只鸟飞来了,许多鸟飞来了,远处的小鹿、小象、小猴也都划着船来了。)再换位体验:
⑴如果你就是他们,来到这座绿岛上,你喜欢这儿吗?你会说些什么?
⑵随机指导感情朗读:①“这儿真好,我就住在这儿吧!”
②“这儿真好,我们就住在这儿吧!”
(朗读方式:各自练读——选择自己的好朋友读——上台表演读——评价——赛读)
【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就应该让学生拥有充分的自主选择的权利。因此教学中,应由教师的“指令性”转变为学生的“选择性”,建立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的新机制。如:合作伙伴的选择、角色扮演的选择等等。在指导读好小动物的话时,教师没有范读,也没有指名读,而是在激发了学生喜爱这儿的感情后,以媒体创设的情境为背景,以情感体验为基础,让学生各自选择自己的好朋友分角色来读这两句话。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了学生莫大的学习热情。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合作伙伴之后,自由、主动地投入了学习,生生互动,优势互补,每位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潜能,愉悦地完成了学习目标。】
⒎练习说话:(谁)来到这儿,说:“!”
(先小组讨论,再大组交流)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它注重创新意识和精神的培养。这一层次教师对教材进行开发,设计了说话练习,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说出还有哪些物或人来到这儿,说了些什么。这样通过调动学生自身的知识积累对教材进行了再创造,使得教学内容新鲜而充满浓厚的情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由于学生在前面形象的动画演示中,已感受到了荒岛的变化,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的画面已经深深地印在脑海里,所以学生说出了许多答案:如“这儿有这么多树,空气一定很新鲜”;“这儿环境这么好,住在这儿心情会很舒畅”;“多亏小熊在这儿进行了绿化,才有这么美好的绿色家园”……这不正是文本所要传达给读者的信息吗?衡量学生是否理解了课文内容,就是看学生是否能够还原其人,还原其事,还原其景,还能进行再创造。】
⒏引读第6自然段。
三、总结深化,想象说话
⒈(媒体演示:荒岛和绿岛的对比图。)
讨论看图后的感受,从中得出小熊找到朋友的原因。
⒉配乐朗读全文。
⒊想象说话:现在你们就是小岛上安家的动物,你们会怎样把自己的家园打扮得更美好呢?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整块阅读。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联系性。让学生回归整体阅读,溯本求源,使知识形成系统,明理达到高效。在媒体播放的音乐声中,学生再次进入文本,把前面读书过程中的感受用自己的有声言语尽情地表达了出来。】
四、自主探究,重点指导
⒈认读“象”、“空”。
⒉(媒体演示“象”)帮助学生掌握“象”字的结构、笔顺、重点笔画。
⒊学生描红,仿影,临写。
五、自由练习,拓展延伸
自由选择完成一项课外作业:
⒈把这个发人深思的童话讲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小伙伴听。
⒉邀请自己的好朋友编一编、演一演课本剧。
⒊写话:
(媒体出示句式:这儿原来________________,小熊__________________。这儿现在_____________,小熊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的个性、能力有差异,布置具有弹性的、更有利于他们发展的作业,实实在在地让每一位学生在不同的基础上有同样的进步。这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最具体体现。学生见到这样的作业,积极性都很高,很多学生都超额完成。】
推荐访问:真好 说课稿 《树真好》说课稿3篇 《树真好》说课稿1 树真好说课稿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