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环境保护新闻稿3篇

环境保护新闻稿3篇

发布时间:2022-08-19 19:4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环境保护新闻稿3篇,供大家参考。

环境保护新闻稿3篇

篇一:环境保护新闻稿

环境保护政策的历史变迁 ——4 月 27 日在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第五期“中国环境战略与政策大讲堂”上的演讲 The Historical Chang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olicy in China 作 者:

 王玉庆

 作者简介:

 王玉庆,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从事环保工作整整 40 年,从 1978 年到 2018 年,见证了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环保局、国家环境保护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保护部等国家环保机构的发展变迁,亲历了中国环保事业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对我国环境保护的历史沿革有深入独到的认识和理解,退休后担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六、七届理事长,对环保科技发展有较深的研究。

 原文出处: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京)2018 年第 20184 期 第 5-9 页

 内容提要:

 作者认为环境政策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目的性和原则性。作者以亲身经历回顾了我国环保发展历程上 5 次大的机构变革,并以 1973 年到 2017 年间召开的 7 次全国性环境保护会议及国务院发布的 6 个决定(意见)为脉络,系统讲述了我国环保工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从领导层到执行层在思想认识、政策思路、制度设计等方面的历史演变。作者在总结 40 年环保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政策研究工作5 点启示:一是要考虑政策的连贯性;二是要考虑政策的阶段性;三是要认识到环境问题的艰巨性;四是要重视方针政策执行的研究;五是重视对环境治理体系、环境形势判断与生态文明理论等重点领域的研究,注重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Environmental policy is highly political,purposeful and principled.The author reviewed the five major organizational reforms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From 1973 to 2017,we held 7 natio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ferences and issued 6 decisions(or views)by the State Council.Based on these,with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author systematically described ou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ield"s changes of our government leaders and executors,which were referred to awareness of thought,policy suggestion and system design and so on.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experienc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e past 40 years,This author put forward five enlightenments for policy research:(1)Consider the consistency of policy.(2)Consider the stage of policy.(3)Recognize arduousness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4)Pay attention to research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olicy.(5)Focus on areas,such as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system,environmental situation judgment and the theory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besides,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is important.

 期刊名称:

 《生态环境与保护》 复印期号:

 2018 年 11 期

  关 键 词:

 环境保护/政策/历史变迁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policy/historical change

 中图分类号:X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88X(2018)04-0005-05

  1 对环境政策的理解

 1.1 环境政策政治性很强

  所谓政策,是指政府或执政党、社会政治团体、组织等根据国家、区域或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的一些代表其意志,以一种权威形式发布,在一定历史时期达到的目标、行动原则、工作方式、采取的步骤、措施等。政策实际上是领导和管理一个区域、一个单位,处理某些事情的手段,其实效性随着情况不断变化,比较灵活。政策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执行的效果有好也有坏。环境政策的选择和制定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是制定政策的团体或个人对环境问题产生根源的认识水平以及对当前环境状况的了解程度,这决定了制定政策的原则、方法和一些基本考虑。二是一个国家或区域,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条件的限制。

  1.2 环境政策目的性很明确

  首先制定环境政策最基本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保护和改善环境是为了增进人类的健康和福祉,促进代际公平,不仅是我们这一代人,还有下一代的健康幸福。其次是为了激励预防和减轻环境损害。对预防和保护环境给予激励,对造成环境损害的各种行为进行惩处,均不可偏废。第三是为了丰富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认识,提高人民的科学素养和精神追求。好的环境政策对对象的认识要到位、要科学,才有利于生态保护和建设。第四是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变化相协调。随着人类社会尤其是经济的发展,环境肯定要相应变化。我们无法回到几千年前,甚至不可能回到几十年前。一种看法是“纯自然”是最好的,这是不现实,也是不科学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不能把人和自然简单对立起来。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相适应,达到均衡才最重要,这也有利于人类的长远发展。

  1.3 环境政策原则性很强

 从污染防治角度讲,环境政策应考虑六方面的原则:一是预防为主。预防比治理成本低、效率高。二是“污染者负担”体现公平公正精神。三是公众广泛参与。每个人都有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公众的广泛参与体现每个人的环境责任。四是综合施策,平衡环境政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是决策的关键。五是防范风险,政策的出台不能加大环境风险,采取的对策应追求损失最小化。六是节约和循环利用的原则。应仿照生态系统的特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废弃物只能在生态系统内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循环利用,最终被自然净化。为此,防治污染的基本原则是不向环境排放对其有害而又无法自净的物质。

  2 环境政策的沿革

  从 1973 年开始到 2017 年全国一共开了 7 次全国性的环境保护会议,今年要开第 8 次了。前边 6 次都叫“全国环境保护会议”,第 7 次改成“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名称的变化体现了环保工作声势变“大”。除了 1973 年第一次会议到 1983年第二次会议相隔了 10 年,其余历次都是每隔 4~6 年左右开一次。

  2.1 五次环保机构的大变革

  1973 年成立了国家级的环保机构——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环办)。领导小组正副组长分别由国务院领导余秋里、谷牧担任,领导小组由十几个单位领导参与组成。办公室是厅(局)级架构,最早设在国家计委,后又并到国家建委,共三个处十几个人,分别是综合处、规划处和科技处。当时国环办没有主任,有几位副主任。1978 年上半年开始扩编的时候,调甘肃省领导李超伯同志任国家建委副主任兼国环办主任。我是 1978 年底进国环办的,当时国环办持续扩编。这种变化一直持续到 1982 年,从 1973 年算跨度为 9 年。

 1982 年国家机构改革撤建委成立建设部时,曲格平副主任提出环境保护是较大的一块工作且相对独立,在机构名称中应该有所体现,于是改为“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把环保体现出来了。在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下设环境保护局,设有 7 个处,曲格平任局长。那时候我在自然保护处。1984 年,成立了国家环境保护局,仍然归建设部管理,还是厅局级单位,编制扩充到了 120 人,设有 17 个处室,同时成立了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

  1988 年机构改革与建设部彻底分开,成立直属国务院的国家环境保护局。1988 年全国机构改革变动比较大,环保是新事物,中编办对当时环保局应有的职责、机构设置都不太清楚,于是参考国外经验提出了“三定”的概念,即先定职责,再定机构,最后定编制。曲格平局长就主动请缨在环保局做机构改革试点。1988 年曲主任组织了一个班子,解振华任组长,我任副组长,我们两人带着七八个人研究了几个月,拿出了国家环保局的“三定”方案。方案规划了一个 500 多人规模的国家环保局,包括有什么职能、设多少个司处,每个处多少职位以及每个职位的职责都非常明确。中编办同志一看太大不行,后经与各方沟通,核定了 10 个内设机构,行政编制 315 人,但分期到位,第一期只有一百多人。

  1998 年是国家机构改革力度最大的一年,国家环保局成为国家环保总局,升格为正部级单位。在撤销了如机械部、化工部等一大批部委的同时,环保局是唯一升格的单位。当时机构改革总的思路是将所有委员会纳入正常的政府管理,于是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也于同年撤销。当时改革的方案很多,例如林业方面的森林自然保护等职责是否并入环保多有争议。时任总理朱镕基对环保十分重视,环保总局业务编制没有受国家总的消减行政机构形势影响而是加以强化的。宋瑞祥、祝光耀、

 王心芳等几位部长就是这时候从精简的部委调任环保总局领导的。对环保工作熟悉且相对年轻的解振华出任环保总局局长。

  1988 年成立国家环保局,1998 年成立总局,2008 年成立国家环保部,2018年成立生态环境保护部,国家环保机构变化每 10 年一个台阶。2008 年成立环境保护部的时候,我已经从行政职务退下来任全国政协委员了。当时记者采访我,对成立环保部有什么感受?我说是件好事,很高兴,终于成了国务院组成部门,权威更大,国际交往也更方便。但是如果环保部早成立 10 年可能更好,环境也会更好一些。

  2.2 六个国务院发布的决定

  第一个决定是 1981 年 2 月 24 日批准的《国务院关于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这个“决定”发布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改革开放市场转型,环境问题比较突出,“决定”提出了搞好北京、杭州、苏州、桂林的污染治理。当时邓小平同志陪着外宾去桂林参观,发现桂林已经受污染了,邓小平同志指示:这么好的地方搞污染了,将来怎么可好?所以开始治理桂林。苏州有个造纸厂把寒山寺前的京杭大运河污染得很严重,国际游客反应很强烈。我们去那调研,写了一篇通讯《被污染的天堂》发表在《光明日报》上,引起了领导重视。于是确定了北京、杭州、苏州、桂林几个重点治理的城市。此外,“决定”还提出在大学开设环境专业,培养环保人才等,这是很有远见的。

  第二个决定是 1984 年 5 月 8 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这个“决定”是很全面的,其中要求各地方人民政府成立相应的环保机构。这样地方的环保机构相继建立起来了。为什么在这时特别强调相关部委和各地方政府都要成立环保机构,因为 1982 年以前国家环保机构叫国环办,挂着国务院的牌子,地

 方都很重视,地方的环保局、监测站、科研所等机构都成立起来了。1982 年机构改革后,名字变成了一个“局”,地方机构都纷纷降格或者撤销。所以,“决定”里明确要求地方建立机构,这说明环境政策跟国家的大局势紧密联系在一起。李鹏总理在 1983 年全国环保会议上的讲话,讲到三大政策,即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加强环境管理,把环境保护提到基本国策的地位;提到三个建设,即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三个同步,即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三个统一,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决定”相应明确严格执行“三同时”,还提出了环保的几条资金渠道。

  第三个决定是 1990 年 12 月 5 日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这是 1989 年开完第三次全国环保会议的成果,是 1984 年决定的加强版。强调了自然开发利用中要重视环境保护,首次提出环境保护的目标责任制,这说明环保的目标责任制很早已在中央层面提出了。

  1996 年 7 月开了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8 月 3 日发布了第四个决定《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这项决定提了 10 项要求,第一是环境质量的行政领导负责制,进一步明确行政领导的环保责任。在九十年代中期就提出了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提出一控双达标。那时候宋健是国家环保主管领导,他对环境问题看得很深,当时淮河污染很重,于是提出一控双达标。一控就是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趋势要基本控制,为此污染物排放总量要控制;双达标就是企业排放污染物必须达到标准、重点城市环境质量按功能区达到标准。现在来看,当时这一提法还是很先进,很有前瞻性,它促使一些地方重视环境标准,采取措施努力争取达标。

 第五个决定发于 2005 年。2002 年以电视电话会的形式召开了第五次全国环保工作会议,先请几个地方介绍情况,然后朱镕基总理讲话。他当时提出了一个口号“把环境保护摆到同发展生产力同样重要的位置上”,环境保护跟发展并重,要按经济规律办事。会后一直到 2005 年才发《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共 6 个方面 32 条。当时胡锦涛同志任总书记,环保形势非常严峻,提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协调发展,强调在环境容量有限、自然资源供给不足而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实行优化开发,坚持环境优先。提出地方政府和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环保第一责任人,而且把环保纳入领导班子考核内容,并做为选拔奖惩的依据。

  第六个是 2011 年 10 月 17 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2007 年召开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大会提出三个转变和环境优化经济增长,将环保的重要性提到了很高的位置。2011 年 10 月国务院发布文件后,接着同年 12月召开了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李克强同志讲话,提出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经济转型发展是否有成效要看环境是否改善。

  3 环境管理和决策对政策研究工作的启示

  3.1 环境政策研究工作要考虑连贯性

  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起步并不晚,一些基本的政策和一些重要方针很早就提出了,只是随着认识不断深化,要求也不断提高,给环境政策赋予了新的含义...

篇二:环境保护新闻稿

习总书记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重要讲话精神发言稿 4 4 篇

  01

 生态环境建设事关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事关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没有美丽的生态环境,经济再发达,物质再丰富,也是不值得的、不可持续的。

 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并列为国家发展战略,向全和党全国人民吹响了全面防治污染的号角。时隔 5 年,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生态环境建设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018 年 5 月 18 日至 19 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

 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我们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我们为此感到欣喜,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持续推进,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但是,我们不可盲目乐观,要认识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防治工作的艰巨性,我们过去发展经济生态环境欠账太多,遗留问题很多,防治工作的难度很大,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问题。如近年我们常见诸报端和媒体污染问题、雾霾问题,有些问题仍然发复出现。同时,我们更不能消极悲观,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我们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有一个坚强有力全国人民拥护的党中央,有吃苦勤劳团结一心的人民群众,有对美好生活追求的热切向往,没有我们克服不了的困难。

 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首先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意义。其次,要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坚决防止污染。每一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民,都要顾全大局,都要从中华民族的前途出发,要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丽的生存环境,切实抓好环境治理工作。不能因一时一己的利益,损害美丽生态环境建设大业。第三,要大力监督和问责。要发挥人民群众、社会团体、职能部门和媒体的监督作用,多管齐下,编织全民防治污染的监督大网,让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无处可藏。更要加大问责力度,对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违法单位和责任人,严格问责,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特别是环保部门,要积极作为,履行好职责,不负人民的期待!愿我们的天更蓝、水更清、草更绿,愿我们的家园更美丽!

 02

  良好的生态环境,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党员干部要发挥带头引领作用,肩负起保护生态环境、营造绿色家园的重任。当下,要发展绿色生态,一是要抓思想,让绿色生活成为公众自觉自律的行为。我们党要普及环境科学和生活方式绿色化知识,增强全社会绿色消费意识,形成保护生态光荣、绿色低碳光荣的社会氛围。二是要完善法律法规,推进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等法律法规修订,并做到制度有创新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制度的建设引导千家万户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按程序践行绿色生活。三是以小聚大,让所有公民都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让党员干部带头从多种一棵树、节约一滴水、一张纸、减少私车出行等小事做起,真正形成推动绿色生活的强大合力。

 “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各地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表示,要深刻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开创美丽中国建设新局面。

  自古以来,我国对绿色生态就有很多认识,老子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孟子的“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荀子的“从人之欲,则势不能容,物不能赡”,都阐述着我国传统文化对保护生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解。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思想传承,才留给我们子孙后代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我们党必须行动起来,倡导健康、文明的绿色生活方式,善待环境、尊重自然,引领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为生态建设努力,以切实的行动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号召,为实现美丽中国的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从而奏响绿色生态的华美乐章。

 03

 5 月 18 日至 19 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和要求,再一次提醒各级干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到现在为止,总体来说,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已经取得了持续的进步:从干部的政绩观上看,各地干部已经不再为发展经济而

 牺牲环境,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也要归功于我们党的政绩考核制度的优化;从大众的认知来看,人民群众已经越来越重视居住环境,这必然会导致市场为迎合群众的需求而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一个闭合的良性循环。虽然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关键期,我们要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才能真正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建成美丽中国。

  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监督是关键。监督不只是环保局等政府相关部门的事,要发挥广大群众的力量,充分调动群众监督的积极性。老百姓现在已经知道生态环境与他们的身体健康、子孙后代的未来息息相关,关键是要保障信息的畅通,拓宽信息向上流动的渠道,比如开通投诉电话、微信公众号、网上匿名信箱等,都是很好的方式。

  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市场是根本。习近平指出,要全面推动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要引导市场的价值观:只有做好生态环境保护,才能有更广阔的市场,才能有更长久的市场。

  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制度是保障。要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律保护生态环境,特别是原生态的森林、水系的保护,这些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底线。

  习近平强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必须加强党的领导。作为党员,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发展理念,打好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场硬仗。

 04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 18 日至 19 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要通过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确保到2035 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党中央提倡的社会主义生态价值观念是什么呢?社会主义的生态价值理念从我们的原则里面可以看出来,比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破坏性的方式利用绿水青山,那么就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价值体系所不容的。包括还有一些价值体系,“像爱护眼睛一样去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这都是一系列的价值理念。眼睛重要吗?生命重要吗?所以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加快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

 体系。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是从不同的侧面看问题。有一些生态建设,比如植树造林,(有)一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没有,老百姓也是不怎么支持的。就是说,在环境保护的同时,要有一些经济效益,让老百姓和企业能够得到实惠,让社会得到实惠,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产业生态化”,就是让所有的产业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体现生态优先的原则。这是一个原则性的要求,需要我们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技术,发展环境保护的产业,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只有这样,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在不同的阶段相协调,实现协同共进。只有这样,环境保护才具有可持续性。

  加快建立健全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总书记强调必须建立健全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包括《党章》修改,去年十九大修改党章的时候,把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也写进去了。没有制度的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就是空中楼阁。目前来看,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已经建立。

  通过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到本世纪中叶,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建成美丽中国。

推荐访问:新闻稿 环境保护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