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幼儿教育课题申报书:《幼儿园区域活动模式的研究》

幼儿教育课题申报书:《幼儿园区域活动模式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03 10:40:04 来源:网友投稿

幼儿教育课题申报书:《幼儿园区域活动模式的研究》 《幼儿园区域活动模式的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区域活动模式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随着《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教育课题申报书:《幼儿园区域活动模式的研究》 ,供大家参考。

幼儿教育课题申报书:《幼儿园区域活动模式的研究》

  《幼儿园区域活动模式的研究》

  学科分类:基础教育

  课题类别:一般课题

  关键词:区域活动

  模式

  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

  课题设计论证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实施、素质教育的推进及“去小学化”专项治理的背景下,游戏的重要价值尤为突出。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的开展能充分挖掘各种教育资源,使得幼儿园的教育资源更加充足,教育形式趋于多样化。区域活动以其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成为了幼儿园教师及幼儿所喜欢的活动形式。宜昌市城建幼儿园已经进行了湖北省“十五”课题《通过区域活动发展幼儿主动性的研究》《幼儿园区域活动模式的研究与实验案例教研》等区域活动课题研究,通过多年的实践研究已顺利结题,在幼儿园区域活动模式研究上积累了一定的方法经验。但近年来由于领导干部、骨干教师交流、新进教师、幼儿园预搬迁、传染病频发等客观原因,幼儿园区域活动模式的实施未能持续进

  行,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观察指导意识逐渐淡薄。为了进一步证明区域活动承载着独具的教育价值促进了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不同模式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重要作用,同时利用《幼儿园区域活动模式研究》促进教师指导区域活动的水平,实现从教育理念到教育行动的转变,提高区域活动质量。

  为了深入落实《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使城建幼儿园区域活动模式有效深入开展,进一步发挥教师区域活动中的有效指导,使区域活动真正成为促进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场所,我园将开展课题《幼儿园区域活动模式的研究》。本课题研究旨在通过创设与利用良好的活动环境,引导幼儿依靠自己的兴趣、能力去感知、思考、探索、尝试获得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促进幼儿交往、合作、评价、分享等社会性能力的发展,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幼儿自主、独立、自信、创造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从而建构具有我园特色的区域活动模式。从而达到进一步优化区域活动的质量,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二、课题界定

  区域活动: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活动,是整体教育的补充和调整,是实施个别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区域活动模式:是依据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规律和和活动区教育的目标设计而成的比较稳定的教育程序和教育方法的策略体系,包括指导思想、教育目标、教育原则、活动程序和教育策略等要素。是一种把幼儿的学习融入到游戏中的一种课程模式。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内现存的幼儿园区域活动模式进行了研究,发现这种区域活动模式的弊端在于:1.区域活动模式单一。虽然幼儿园的区域活动设置各具特色,但是区域活动的模式比较单一。往往是在一个主要的集体活动结束后,安排区域活动时间。或者是在集体活动中按照需要穿插区域活动内容。2.区域活动参与对象单一。目前,国内的幼儿园以同龄编班为主,这就导致在区域活动时参与活动的对象均是同一年龄段的孩子。3.在活动中幼儿交往对象单一。在现有的幼儿园区域活动中,一般是自己班级的孩子按照兴趣自由进行选择。因此,幼儿交往的对象仅限于自己班的同学,没有和异龄孩子交往的机会。

  (二)国外相关研究表明,区域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独身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因而也没有互相体贴照顾的经历,这不利于发展儿童的集体主义意识,而会导致儿童的个人主义的蔓延。”目前,在相当一部分独生子女身上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社会性方面的问题:如自私、任性、依赖性强、独立性差、交往能力弱等,严重危害了独生子女的健康发展。如何利用幼儿园

  的集体教育环境,帮助幼儿克服成长中的不良方面、促进独生子女健康成长,是当今幼儿园社会性教育的重要任务。

  我们认为,构建幼儿园区域活动模式主要从混班、大带小和主题与自主区域活动的目标、内容、方式方法和活动评价的构建等四个方面来完成。因此,我们运用英国著名教育家埃利斯异龄交往理论、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环境陶冶理论等作为此课题的理论依据。

  1.异龄交往理论

  英国教育家埃利斯(Ellisetal,1981)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与同伴的互动增长,与成人的互动减少。而儿童与近似年龄或大于自己2岁年龄的同伴的互动超过同龄儿童的交往。他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对436名1-12岁儿童在家里的活动和在街道活动进行了观察,这项研究的目的是调查儿童与成人、同龄人和其他年龄相差1岁以上的儿童之间的交往活动,结果发现:从婴儿期到幼儿期,儿童与成人的交往持续减少,而与其他儿童的交往则持续增加。他们的研究发现:在儿童交往的同伴中,他们与年龄有差异的儿童交往比同龄人交往更加频繁。为此,我们设有大带小模式的区域活动。

  2.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作为一种认知发展的观点,被我国幼教工作者在理论层面上欣赏和认同年数已久。但是我们发现,在许多情况下是

  老师真正把握每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也并非易事。在区域活动中,仔细观察之后我们发现,异龄之间发生的认知冲突,异龄之间引起的示范和模仿,远比老师的设计来得自然和贴切,也有别于同龄孩子之间的互动和影响。年长孩子虽然不会有目的、有意识地教年幼孩子一些知识和技能,但是他们经常在向年幼孩子展示自己,也经常在纠正年幼孩子的行为,年幼孩子虽然不会有目的有意识地请教年长孩子,但他们却经常在模仿年长孩子,甚至由于疑惑而提问年长孩子。不经意间的“教和学”,使异龄之间在相互挑战,当年长孩子用自己的行为和语言向年幼孩子解释或表现的时候,当年幼孩子用自己的行为和语言向年长孩子询问或模仿的时候,他们都既超越了自己的原有水平,又反映出他们力所能及的最高水平,这就是异龄之间的社会建构。由此,每个孩子的经验和能力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充实。

  3.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

  布朗芬布伦纳在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中提出“发展着的人不能被看作是环境在其之上任意施加影响的一块白板,而是一个不断成长的并时刻重新构建其所在环境的动态实体。”根据这一观点我们认为,同一种环境在混龄区域活动中,其内涵是丰富多彩的。因为作用于这一环境的个体差异很大,生生互动的组合也是多样的,尤其是不同年龄的组合,在作用于环境的态度和探索方法上是千差万别的,面对同一环境的同龄互动、大小互动、中大互动、中小互动,致使环境对每个幼儿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我们看到,当一个幼儿自己在探索一种材料时,和他与

  同龄伙伴一起探索这个材料时,以及他与比他年长或比他年幼的伙伴一起探索时,他对这一材料的态度和行为有很大差异,显然,他从中获得的经验和得到的发展也将是多样化的。从多种异龄互动的情况来看,教师创设的环境确实在被不同组合的孩子们不断地构建出新的意义。

  可见异龄之间形成了一个非常自然的教育生态环境,每个不同年龄的幼儿都能在其间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发展的空间。

  4.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蒙台梭利的理论认为: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使每个儿童的潜能在一个有准备的环境中都得到自我发展的自由,幼儿园活动室内外环境是根据课程内容领域提供各种幼儿园活动区域,让儿童在不受他人干扰的情况下可以自由选择。

  四、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在课题的研究中:一是创设满足儿童兴趣、需要及发展多种智能的幼儿园活动区,满足儿童发展自己的强项,使儿童富有个性的发展;二是利用儿童的强项,创设情境,安排任务,发展幼儿的弱项,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三是儿童智能优势不同,学习风格不同,教师要以接纳的态度对待儿童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旨在利用幼儿园区域活动模式的研究,以案例分析为主进行研讨,让老师们学会解读幼儿,提高教师指导区域活动的水平,实现从教育理念到教育行动的转变,提高区域活动质量,让区域活动成为城幼的特色与亮点。

  五、课题研究的目的1.利用资源、拓宽区域活动环境的范围,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2.建构适宜幼儿主动性发展的区域活动模式。

  3.探寻在区域活动中优化师幼互动心理环境,营造良好的师幼互动氛围,促进幼儿园区域活动质量进一步提高。

  4.促进教师指导区域活动的水平,实现从教育理念到教育行动的转变。

  六、研究内容

  1.论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策略的研究。

  2.幼儿园区域活动模式建构的原则、方法、途径的研究。

  3.幼儿园区域活动模式的实践研究。

  4.开发建立幼儿园区域活动模式园本课程的研究。

  七、研究重点和创新之处

  课题研究重点是幼儿园区域活动模式的实践研究,旨在研究不同模式下幼儿园区域活动组织与实施情况,如:大带小、混班、平行班跨班、主题与自选等多种模式。

  八、研究思路

  主要是利用资源、拓宽区域活动环境的范围,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首先,对目前幼儿园区域活动组织情况及幼儿发展做好前期调查分析;再设计确实可行的研究计划,实践中从环境创设到区域活动实施再到案例分析等,在实践--研究--再实践--在研究中逐步开发建立幼儿园区域活动模式园本课程。

  九、研究方法

  1.观察法

  (1)现场观察:即在教师教育行为发生的现场进行观察。

  有目的观察,进入区域活动,运用观察记录表对教师的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记录,发现问题;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在幼儿的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对幼儿在区域幼儿园活动中最真实、最典型、最一般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记录,了解幼儿行为实况,为课题实施提供依据。

  (2)随即观察,利用日常检查、常态不同模式区域活动对教师组织实施行为进行观察,及时记录有研究价值的教师行为,并对其中的适宜的行为和不适宜的行为的发生背景、具体表现等进行记录。

  (3)录像观察,根据研究的目的,将不同的区域活动模式或较为突出问题拍摄下来,通过看录像对教师组织区域活动的情形,特别是师幼互动区域活动中的教师行为进行观察分析。

  2.个案研究法:通过教师的“观察记录、教育笔记、典型事例记录等文字材料,发现、捕捉教师的观念和行为问题,通过自身案例的分析以及用案例分享教师的观点的区域活动,分析不同区域活动模式下教师策略的有效性,以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对区域活动适宜的相关指导策略。

  3.行动研究法:即通过对各园各年龄段班级区域活动组织情况的观察、记录,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制定措施,有针对性地调整教育行为,进行观察分析,不断总结经验,得出结论,并在实践情境中进一步检验这些结论。

  十、研究的步骤及预期成果

  第一阶段(启动学习阶段)2019年6月-2019年11月

  1.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学习相关理论和精神。

  2.结合幼儿年龄特点设计幼儿园课程一日活动月、周和游戏活动日计划表,强化区域活动与其他活动的整合,突出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时间、形式)、指导要点和游戏变更生成等。

  3.撰写幼儿园区域活动组织与实施的现状情况分析、申报课题和拟定《幼儿园区域活动模式的研究》课题第一阶段计划。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9年12月-2021年9月

  1.以教育行动研究和案例研究为主要手段,进行课题研究,相互学习、研究的具体操作过程。

  2.及时记录幼儿园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反思、观察记录等,并在幼儿园内进行研究经验的交流。

  3.《幼儿园区域活动模式的研究》区域活动案例集及教育随笔集。

  4.《幼儿园区域活动模式的研究》环境创设、材料投放图片集。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1年9月—2021年12月

  收集整理材料,梳理与总结研究内容,撰写结题报告,进行成果展示。

  1.以行为对比法将课题实施前后幼儿的行为变化和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进行对比,验证试验前后差异性显著程度,并撰写课题报告。

  2.《幼儿园区域活动模式的研究》活动实录、VCR制作成碟,形成电子资料。

  3.汇编《幼儿园区域活动模式的研究》优质区域活动案例精选,提高研究成果的应用于推广。

  4.形成《幼儿园区域活动模式的研究》报告以及结题报告。

  十一、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前期相关研究成果、核心观点等

  课题负责人XX,幼儿园书记、园长,从教二十年来,能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开拓教学思路,把先进的教学理论、科学的教学方法及现代教学手段灵活运用于一日活动中,促进幼儿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在教

  研工作中,先后参与国家级科研课题《现代幼儿英语的教育与幼儿日常活动中行为举止文雅的培养》、省级科研课题《通过区域活动发展幼儿主动性的研究》《家园阅读氛围研究》《幼儿园区域活动组织与实施策略的研究》等课题实验,均圆满完成了所承担的课题研究工作,科研成果先后获国家级、省级一、二等奖。2016年幼儿园申报了省级科研课题《幼儿园与家长合作共育的实践研究》,作为主持人,能带领全园教师按照课题研究方向和部署扎实开展课题研究,有针对性的分析课题中的实施策略。近年来,撰写的论文《浅谈多媒体教学在语言活动中的作用》获第十一届湖北省幼儿园信息技术应用作品评比三等奖;论文《浅谈园长对班级区域活动的指导策略》在湖北省园长论坛中获得好评,并在长江出版社《幼儿园区域活动新思考》中发表(刊号:ISBN978-7-5492-2896-6);论文《浅论课题研究的具体做法》在湖北省学前教育“十二五”优秀论文评比中荣获二等奖;撰写的论文《主题性区域活动的实践与探索》获宜昌市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三等奖;论文《家园携手

  心诚远建》在宜昌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家校合作共建”研讨会上进行交流;论文《年级组跨班区域活动中的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在西陵区教育局2013年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获三等奖。执教的语言活动《小蜗牛找四季》、科学活动《凹与凸》、音乐活动《好朋友碰一碰》等在省、市优质课、教案评选中荣获一、二等奖。曾先后获得优秀工作者、西陵区教育局“能力之星”等荣誉称号、“湖北省教育学会基础教育科研之星”、湖北省教学研究室课题研究先进个人、第一届“宜昌市学科带头人”。

  XXX,幼儿园业务副园长兼纪检委员,2012年湖北省教学研究室学前教育兼职教研员;湖北省学前教育研究会和中国学前教育委员会会员;宜昌市妇联家庭教育讲师团特聘讲师;“余宏丽名师工作室”成员。获得“宜昌市学科带头人”“宜昌名师”等荣誉称号。一直参与幼儿园的课题研究,如《体验式阅读教学方法研究》《早期阅读中亲子共读指导策略的研究》《大中班幼儿体育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等。由我主要主持负责的《早期阅读中亲子共读指导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在2012年7月和2014年3月分别在武汉、黄冈进行课题初期、中期汇报交流,获得湖北省课题交流一等奖。2016年此课题圆满结题并获得了省级一等奖。

  XX,幼儿园副园长兼工会主席。从教21年,无论在哪个岗位工作,都能够全心全意对待孩子,认认真真对待教学,将本职工作做到精益求精,精中求进,不打折扣。曾先后荣获“湖北省学前教育重点课题‘体验阅读’项目研究先进个人”“湖北省国培计划影子教师优秀指导教师”“宜昌市师德标兵”“宜昌市学科带头人”“宜昌名师”“西陵区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还被湖北省幼培中心聘为——国培计划幼教专家巡回讲学“示范课教师”。

  参与的核心成员中邀请了具有专业水平较高、管理能力较强的区教科院学前教育专家XXX和幼教科科长XX作研究、管理上的引领和指导,她们主持过多个课题的研究工作,教科研成果在国家级、省级、和市级获得过一、二等奖,个人被聘为湖北省教指委委员、宜昌名师、区级学科带

  头人和区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为该课题的有序推进提供专业上的引领、指导支持。

  十二、开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

  [1]李会敏,侯莉敏.幼儿园区域活动概念辨析[J].基础教育研究,2006,(2):50-51.doi:10.3969/j.issn.1002-3275.2006.02.022.[2]潘宇彤.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1-30.[3]陈国:《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评价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王振宇等:《儿童社会化与教育》,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45-177页。

  [5]埃利斯:《学前儿童与异龄儿童交往的研究》,《国际社会快报》,2003年11期。

  [6]杨丽珠、吴文菊:《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

  课题编号:6816

推荐访问:关于幼儿园特色区域活动的研究 幼儿教育课题申报书:《幼儿园区域活动模式的研究》 幼儿教育 课题 申报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