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故事1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一生致力于政治改革,在文学上也很有建树。他为官时,更是严于律己,不徇私情。 明道二年,范仲淹奉旨去京东和江淮赈灾,同行中有位没有官职的学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范仲淹故事五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范仲淹故事1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一生致力于政治改革,在文学上也很有建树。他为官时,更是严于律己,不徇私情。
明道二年,范仲淹奉旨去京东和江淮赈灾,同行中有位没有官职的学生叫富弼。一路行来,见百姓只能食野草为生,范仲淹心里很焦急,马上制定出方案,调粮救急。
有一天,粮食刚刚运到,还不曾发放,竟然被偷盗出两担。范仲淹极为恼怒,下令严查偷盗之人。后来,小偷抓住了,是一位青年汉子。范仲淹大怒,正要责打偷盗之人,公堂外却传来哭喊声。范仲淹将哭喊之人召上公堂,是一位老妇人。
老妇人跪在公堂之上,不停地磕头说:“大人呀,我儿偷粮实属不该,只是可怜我老妇人无依无靠,只求大人放了我儿,老奴情愿替儿服罪。”老妇人哭得哀哀不已,富弼抬头,发现范仲淹已是两眼含泪。后来,范仲淹将偷粮之人责打了几十板子便放了,老妇人连连叩谢。
范仲淹任参知政事时,以整顿吏治为重点进行改革。他任命了一批按察使去巡视全国各地,考察各地的官员政绩,凡是不称职的官员,他便把姓名从官员簿上勾掉。有位官员,因为不称职而被勾去名字罢免官职,结果一家老小哭哭啼啼涌上公堂,求范仲淹开恩。范仲淹面对哀号,不为所动,坚持罢免了那位官员。
已任官职的富弼恰好同行,就对范仲淹说:“你这样一笔把人家勾掉,惹得全家人痛哭,而你却无动于衷。前番老妇一个人哭,你却眼中含泪,这是为何?”
范仲淹回答说:“青年人偷粮食是为老母亲,老母亲哭是为儿子的性命,我眼中有泪,是为青年人的孝心也为老妇人的舐犊之情,所以法外开恩不涉及其他。而官员的一家哭怎比得上一路(当时的一种行政区域,相当于明、清的省)哭呀。我撤掉一个不称职的官吏,只是他的家人感到悲伤,我若让不称职的官吏留在任上,那就要危害整个地方,这地方的百姓都要哭,一家哭总比一路哭好。”
范仲淹的眼泪,让后人在他铁面无私的政治生涯中,也看到了他柔情的一面。而他刚正不阿的秉性和宽容仁厚的胸怀,是值得后人学习的。
范仲淹故事2
北宋年间,范仲淹官居相位,由于权奸作祟,他被贬到延安任总兵。延安地处北宋与西夏的交界处,两国连年交战。延安终日黄沙滚滚,别说庄稼长不好,就连吃水都困难,何况还有敌人不断骚扰。范仲淹到延安上任时,随身带了四大行囊的菜种、豆种、笔墨纸砚和书籍。
范仲淹到了延安,发动士兵开荒种地,将他带去的种子播种在黄土里。他一面率领将士苦练杀敌本领,一面将分散在山沟里的农民聚拢在一起。如今的安塞、太*寨就是在那个时候建立起来的。
这一年,正是牛羊肥壮谷子黄的时候,西夏国主给范仲淹送来一封书信,提出要到延安看看新修好的宝塔,信上特别提出,到时自带干粮,决不打扰百姓。对于西夏国主前来拜访,范仲淹求之不得,正好借此机会与西夏修好,便回信表示欢迎。客人进了城,果然连茶水也不喝一口。范仲淹到城外番营回访,看见帐篷内正在做菜,除了羊肉、牛肉外,还有一种深绿色的青菜,他询问后才知道,那是西夏人最爱吃的雪里蕻。
范仲淹与西夏国主闲谈时,讲起自己最爱吃蚕豆,说蚕豆出在江南,眼下延安也可以种植了,青蚕豆鲜嫩味美,老蚕豆可以炒熟吃,作菜作粮都可以。西夏国主听了要求看一看蚕豆是个什么样子。范仲淹当即叫手下人拿来一斗蚕豆瓣,笑着说:“大王爱吃雪里蕻,本帅爱吃蚕豆,为了将你的爱好和我的爱好合为一好,何不将两样东西合做一道菜看看味道如何?”西夏国主大喜:“蒙范大人不弃,敬请一试!”
范仲淹叫手下人用蚕豆瓣烧雪里蕻,香味四溢。吃的时候,西夏国主大加称赞:“妙极妙极,简直可以称作天下第一菜了!”范仲淹说:“如此好菜,乃汉番两家合二为一所得,故而味道鲜美绝伦!”西夏国主听了高兴地说:“这便是两好合一好,汉家番家只有和睦相处,才会有快活的日子呀!”如今江浙沪一带农村,广种蚕豆与雪里蕻,人们吃着雪里蕻豆瓣汤的时候,就会想起范仲淹。
范仲淹故事3
范仲淹自幼多病,近年又患了肺疾.不久,妻子李氏也病死在饶州。在附近做县令的诗友梅尧臣,寄了一首《灵乌赋》给他,并告诉他说,他在朝中屡次直言,都被当作乌鸦不祥的叫声,昔日愿他拴紧舌头,锁住嘴唇,除了吃喝之外,只管翱翔高飞。范仲淹立即回答了一首《灵乌赋》,禀复说,不管人们怎样厌恶乌鸦的哑哑之声,我却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范仲淹故事4
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他生于宋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卒于宋仁宗皇佑四年(公元1052年),终年六十四岁。仁宗时,他武官曾任枢密副使(大致相当于*副部长),文官曾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是一位出将入相,文武兼备的人才。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范仲淹虽是苏州吴县人,但他却是出生在徐州。他的老家是苏州。范仲淹两岁的时候,他的父亲病逝,幼小的范仲淹便随其母亲改嫁,来到了长山县的朱氏家中,少年时期的范仲淹是在一种十分艰苦的境遇中度过的。他在博山的荆山寺刻苦攻读。
范仲淹在范泉边勤奋学习。他的学习生活非常艰苦。范仲淹在追忆他的少年生活时这样写到:"我过去和一姓刘的同学,在少年时代的学习生活都是极为艰苦的,每天煮两升粟米粥,冷了,切成四块,早晚吃二块。把咸菜切碎,加半杯醋,少量盐,烧熟当菜,就这样的生活过了三年多" 。虽然范公少年时代的生活非常艰苦,但他学习勤奋,胸有大志。曾有人在一座灵祠中听到范仲淹的祷问:"我将来能当宰相吗?"神说不能。又问:"我不能当宰相,做个良医如何?"或当宰相,或当良医,工作性质虽然不相同,但为民造福却是相同的。范仲淹不做宰相就做良医的思想,确实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思想的精华。 "毅然出走"是说范仲淹在二十岁时得知自己的身世,毅然离家出走,到南部"应天府书院"读书学习。当时他的母亲哭着追出去很远,他甚至都没回头看一眼心爱的.母亲。在南部应天府书院,他"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枕的舒适生活,寒冬腊月,读书困倦了,就用冷水洗脸,再继续读。日常生活也非常艰苦,经常吃不上饭,他就以喝粥充饥,一位南都官员的儿子和他是同学,非常同情他,便把他学习勤奋、生活艰苦的情况告诉了父亲。父亲便叫儿子把官府为自己准备的饭菜送一份给他,他婉言谢绝了,并说:"我吃粥惯了,一吃好吃的,就要以吃粥为苦了" 。就这样他在南部应天府后院寒窗苦读五年。
经过五年"人所不堪""自刻益苦"的生活,大中祥府八年(公元1015年)范仲淹考中了进士,这年他二十六岁,做官后,他清正廉洁,办事公正。
范仲淹故事5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一生致力于政治改革,在任为官时,更是严于律己,不徇私情。
有一次,范仲淹奉旨去京东和江淮赈灾,同行的人员中有个学生叫富弼。一路行来,只见民不聊生,范仲淹马上调粮救急。可粮食刚到,竟然被偷了两担。范仲淹下令彻查,抓住了小偷。范仲淹正要责打偷盗之人,公堂外传来哭喊声。
一老妇人上前不停地磕头,嘴里说:“大人呀,我儿偷粮实属不该,只是可怜我老妇人无依无靠。只求大人可怜放了我儿,老奴情愿替儿服罪。”老妇人哭得十分悲痛,富弼抬头,发现范仲淹已是两眼含泪。后来,范仲淹责打了几棍偷粮人便放了。
后来范仲淹任参知政事时,整顿吏治,严格考核官员,不称职的官员都被罢免。有一位官员,因为不称职而被罢免,结果一家老小哭哭啼啼涌上公堂,求范仲淹开恩。范仲淹不为所动,坚持罢免了那位官员。
富弼恰好在一旁,就对范仲淹说:“你这样罢免人家,惹得人家全家人痛哭,而你却无动于衷。前番老妇一个人哭,你却眼中含泪,这是为何?”
范仲淹回答说:“之前那人偷粮食是为老母亲,老母亲哭是为儿子的性命,我眼中有泪是为青年人的孝心也为老妇人的舐犊之情,所以法外开恩。而我撤掉一个不称职的官吏,只是他的家人感到悲伤,我若让不称职的官吏留任,那这地方的百姓都要哭。”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对于清正廉明的范仲淹来说,他的眼泪不会轻易流出。范仲淹的眼泪,让后人在他铁面无私的政治生涯中,也看到了他柔情的一面。而他刚正不阿的秉性和宽容仁厚的胸怀,值得后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