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1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义务教育品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实验稿)新编,编排了四个单元,一共16课主题活动,约16课时,每周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在介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10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1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义务教育品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实验稿)新编,编排了四个单元,一共16课主题活动,约16课时,每周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在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回忆一些甜蜜往事的活动当中,引导学生体验家庭生活的欢乐与幸福,逐步激发学生爱生敬长、热爱家庭生活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2、通过开展生活小故事的讲述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初步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培养良好的家庭生活习惯。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不能依赖父母,并且掌握正确的保健知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让学生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一员,热爱劳动也是爱父母的表现,学会劳动的知识和技能,逐步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5、逐步引导儿童去观察、体验爱的真谛,帮助儿童学会爱、乐于爱,不但爱人,还要去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在爱心的培养中,快乐地成长。
6、逐步通过日常生活经验积累,熟悉夏天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自然常识、生活常识,逐步了解昆虫的一些基本知识。教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地和有组织、有针对性地观察,在观察活动中增强实验能力和应用能力。
7、通过暑假生活中安全、健康、有意义活动内容的安排和选择,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逐步加强分辨是非好坏的能力和自我管理自我调控的能力,逐步了解自我保护的方法,掌握初步的适应社会的常识的技能。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注意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认真上好每节课。
2、争取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3、正确估计学生的能力,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注意因材施教。
4、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安排
第一单元第1—4课我的好习惯
1、我们爱整洁1课时
2、我们有精神1课时
3、我不拖拉1课时
4、不做“小马虎”1课时
第二单元第5—8课我和大自然
5、风儿轻轻吹1课时
6、花儿草儿真美丽1课时
7、可爱的动物1课时
8、大自然,谢谢您1课时
第三单元第9—12课我爱我家
9、我和我的家1课时
10、家人的爱1课时
11、让我自己来整理1课时
12、干点家务活1课时
第四单元第13—16课我们在一起
13、我想和你们一起玩1课时
14、请帮我一下吧1课时
15、分享真快乐1课时
16、大家一起来1课时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2
活动体验而获得成长,这是教育生活不同于日常生活的特性。因而,本教材通过多样的活动栏目,设计了很多现场体验活动。作为低年段儿童道德学习的重要方式,现场教育体验活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儿童的道德成长。
首先,低年段儿童还没有形成自觉的生活反思意识,在生活情境中对道德意义的即时性理解与领悟还有待形成。教育中的现场活动体验,更多是对儿童道德敏感性的培养。通过典型活动的设计,帮助他们逐步形成在活动中发现道理与道德意义的敏感性与能力。例如,本册教材第2课的《这样真精神》,第6课的《走,看花看草去》,第8课的《大自然中的快乐》,第11课的《送“小伙伴”回家》,第12课的《再来学一招》,第13课的《大家一起欢乐多》,第15课的《快乐地分享》,第16课的《有人帮,不一样》等活动环节的设计,都是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意义。
其次,道德在生活中的内隐性存在,使身在其中的人形成道德无意识状态,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而在某些特殊情境下,如道德两难情境、紧急情境和任务驱动的情境下,道德意义与价值则更容易显现出来。教育体验活动往往会设计上述比较典型的情境,向学生再现这种道德存在状态,并对其进行现场引导。这种体验活动能够产生教育的效果,如本册教材第2课的《我们天天有精神》,第8课的《大自然中的礼物》《大自然中的快乐》《大自然的语言》,第10课的《家人的爱藏在哪里》《相亲相爱一家人》《肩头上的爱》,第12课的《干点家务很不错》,第13课的《大家一起欢乐多》,第16课的《有人帮,不一样》等环节的设计就是为了实现这样的教育意图。
最后,在特殊现实生活情境中所需要的包含道德原则的实践智慧,如逃生、救护等,虽不能够让儿童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学习,但教育的现场活动体验,在某种意义上却起到提前准备的作用。模拟特定情境,通过演习的方式教学生学会妥善处理类似问题,以避免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突*况时付出不必要的代价。如第5课的《风儿的“脾气”》中“台风中的自我保护”,第6课的《花草面前要小心》,第7课的《别让自己受伤害》,第14课的《我要求助吗》等中提到的危险情境等。
榜样学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榜样学习是人类学习,特别是意义获得与领悟的重要方式。这不仅是因为榜样如镜子一样,可以让人更好地进行对照式自我反思,还因为榜样有示范作用,有引起人模仿的驱动力。实际上,榜样学习是21世纪课程改革前*德育最常用的道德教育方式。无数榜样故事,承载着人类精神,并将其代代传承,这一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古希腊《荷马史诗》中的英雄,*包括尧、舜、禹传说在内的各种榜样人物形象等,都是推动人类精神前进的动力。
榜样,不论真实与虚拟,都可以成为人类自我激励的源泉。榜样的言行,能够将人的理想存在状态具体化,因而对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的儿童特别适用。但是,在以前的榜样教育中,的确存在着问题:榜样过于*化,事迹过于极端化,脱离儿童日常生活与理解能力,强调模仿、忽视反思等。在反思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本册教材依然将榜样学习作为低年段儿童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
本册教材中的榜样学习方式,一是体现在大量的绘本故事中,主要是接近日常生活中好儿童的榜样,二是强调同学之间互为榜样的学习意识,特别是建立一种同学间共同成长、相互支持的观念,改变传统上到学校只向教师学习的观念。如第1课的《镜子里的我》《保持整洁有办法》,第4课的《怎样才能不马虎》环节,就突出同学间的示范与相互学习。第四单元《我们在一起》,更是以一个主题单元的方式,强调与身边的人共在、乐群、分享、互助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3
活动体验而获得成长,这是教育生活不同于日常生活的特性。因而,本教材通过多样的活动栏目,设计了很多现场体验活动。作为低年段儿童道德学习的重要方式,现场教育体验活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儿童的道德成长。
首先,低年段儿童还没有形成自觉的生活反思意识,在生活情境中对道德意义的即时性理解与领悟还有待形成。教育中的现场活动体验,更多是对儿童道德敏感性的培养。通过典型活动的设计,帮助他们逐步形成在活动中发现道理与道德意义的敏感性与能力。例如,本册教材第2课的《这样真精神》,第6课的《走,看花看草去》,第8课的《大自然中的快乐》,第11课的《送“小伙伴”回家》,第12课的《再来学一招》,第13课的《大家一起欢乐多》,第15课的《快乐地分享》,第16课的《有人帮,不一样》等活动环节的设计,都是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意义。
其次,道德在生活中的内隐性存在,使身在其中的人形成道德无意识状态,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而在某些特殊情境下,如道德两难情境、紧急情境和任务驱动的情境下,道德意义与价值则更容易显现出来。教育体验活动往往会设计上述比较典型的情境,向学生再现这种道德存在状态,并对其进行现场引导。这种体验活动能够产生教育的"效果,如本册教材第2课的《我们天天有精神》,第8课的《大自然中的礼物》《大自然中的快乐》《大自然的语言》,第10课的《家人的爱藏在哪里》《相亲相爱一家人》《肩头上的爱》,第12课的《干点家务很不错》,第13课的《大家一起欢乐多》,第16课的《有人帮,不一样》等环节的设计就是为了实现这样的教育意图。
最后,在特殊现实生活情境中所需要的包含道德原则的实践智慧,如逃生、救护等,虽不能够让儿童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学习,但教育的现场活动体验,在某种意义上却起到提前准备的作用。模拟特定情境,通过演习的方式教学生学会妥善处理类似问题,以避免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突*况时付出不必要的代价。如第5课的《风儿的“脾气”》中“台风中的自我保护”,第6课的《花草面前要小心》,第7课的《别让自己受伤害》,第14课的《我要求助吗》等中提到的危险情境等。
榜样学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榜样学习是人类学习,特别是意义获得与领悟的重要方式。这不仅是因为榜样如镜子一样,可以让人更好地进行对照式自我反思,还因为榜样有示范作用,有引起人模仿的驱动力。实际上,榜样学习是21世纪课程改革前*德育最常用的道德教育方式。无数榜样故事,承载着人类精神,并将其代代传承,这一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古希腊《荷马史诗》中的英雄,*包括尧、舜、禹传说在内的各种榜样人物形象等,都是推动人类精神前进的动力。
榜样,不论真实与虚拟,都可以成为人类自我激励的源泉。榜样的言行,能够将人的理想存在状态具体化,因而对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的儿童特别适用。但是,在以前的榜样教育中,的确存在着问题:榜样过于*化,事迹过于极端化,脱离儿童日常生活与理解能力,强调模仿、忽视反思等。在反思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本册教材依然将榜样学习作为低年段儿童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
本册教材中的榜样学习方式,一是体现在大量的绘本故事中,主要是接近日常生活中好儿童的榜样,二是强调同学之间互为榜样的学习意识,特别是建立一种同学间共同成长、相互支持的观念,改变传统上到学校只向教师学习的观念。如第1课的《镜子里的我》《保持整洁有办法》,第4课的《怎样才能不马虎》环节,就突出同学间的示范与相互学习。第四单元《我们在一起》,更是以一个主题单元的方式,强调与身边的人共在、乐群、分享、互助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4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的生活型综合课程。
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生活性。
2、开放性。
3、活动性。
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教材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一方面通过现实情境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到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得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20名,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大多数学生尊敬师长,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集体。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小毛病,部分学生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为了做给别人看,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在新的学期应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习惯。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健康、安全的生活。
2、培养学生愉快、积极的生活。
3、培养学生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
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有创意的生活。
5、初步建立规则意识,初步理解遵守规则、公*竞争的意义与要求。
6、了解消防安全知识、基本交通规则,知晓常用公共服务电话。初步了解自然,爱护动植物,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措施
1、把每个学生的发展摆在第一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多唱、多听、多动、多想、多说,在实践中获得学习的愉悦和能力。
2、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泻,让他们在鼓励和赞扬声中享受成功,不断增强学习的兴趣。
3、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
附: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课时
第一周、2.12—2.17、我是*人、2
第二周、2.20—2.24、瞧我这一家、2
第三周、2.27—3.3、家庭欢乐多、2
第四周、3.6—3.10、学做小主人、2
第五周、3.13—3.17、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2
第六周、3.20—3.24、牙齿怎么啦、2
第七周、3.27—4.1(6天)、坐立走的正确姿势、2
第八周、4.5—4.7(3天)、预防疾病有学问、2
第九周、4.10—4.14、用品人人离不开、2
第十周、4.17—4.21、学校设施用处大、2
第十一周、4.24—4.28、我是节约小能手、2
第十二周、5.2—5.5、爱护公物人人夸、2
第十三周、5.8—5.12、夏天到了、2
第十四周、5.15—5.19、我和星星打电话、3
第十五周、5.22—5.27(6天)、*安度过夏天、2
第十六周、5.31—6.2(3天)、开开心心过暑假、2
第十七周、6.5—6.9、复习、2
第十八周、6.12—6.16、复习、2
第十九周、6.19—6.23、期末考试、2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5
一、班级情况分析
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热爱学习,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学生普遍都能尊师守纪,团结友爱,有较强的上进心和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但有时有点过于活跃,需要老师适时调控。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班级小主人,主要讲同学们都是班级小主人,要班级就是大家的家,大家要一起做值日,共建图书角,感受集体生活的美好。第二单元:这样做真好,告诉大家要会照顾自己,懂礼貌,认真做事,不马虎。第三单元:绿色生活真美好,带领大家走进大自然,懂得环保有法,爱护大自然。第四单元:飞扬的红领巾,怎样才能加入少先队,成为少先队员,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三、本学期教学的总目标
1、热爱大自然,能主动到大自然中观察春天的特征,对自然现象有探究欲。知道春天动植物的变化,人们衣着的变化,学习有关儿歌,知道种子发芽生长的条件,了解植树节的相关知识,能在活动中初步认识春天的花及野菜,练习综合的观察、绘画、朗诵能力,培养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
2、乐于参与班级的各项集体活动,能感受集体活动的美好,积极参与班级的卫生值日和保结工作,能为班级庆祝“六一”活动布置教室。懂得要爱护公共财物、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道理。
3、能发现学习生活中的快乐,从而激发对学习生活的爱与乐趣。
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本单元的学习中通过寻找校园内、生活中的有趣丰富的学习活动,体验学习的快乐。了解多渠道的学习方法,了解丰富的学习途径。
四、教学措施
1、加强课前预习,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习惯和能力。
2、提高学生的有效性。
3、加强课堂评价,提倡多元化评价。
五、教学时间:
38课时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6
活动体验而获得成长,这是教育生活不同于日常生活的特性。因而,本教材通过多样的活动栏目,设计了很多现场体验活动。作为低年段儿童道德学习的重要方式,现场教育体验活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儿童的道德成长。
首先,低年段儿童还没有形成自觉的生活反思意识,在生活情境中对道德意义的即时性理解与领悟还有待形成。教育中的现场活动体验,更多是对儿童道德敏感性的培养。通过典型活动的设计,帮助他们逐步形成在活动中发现道理与道德意义的敏感性与能力。例如,本册教材第2课的《这样真精神》,第6课的《走,看花看草去》,第8课的《大自然中的快乐》,第11课的《送“小伙伴”回家》,第12课的《再来学一招》,第13课的《大家一起欢乐多》,第15课的《快乐地分享》,第16课的《有人帮,不一样》等活动环节的设计,都是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意义。
其次,道德在生活中的内隐性存在,使身在其中的人形成道德无意识状态,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而在某些特殊情境下,如道德两难情境、紧急情境和任务驱动的情境下,道德意义与价值则更容易显现出来。教育体验活动往往会设计上述比较典型的情境,向学生再现这种道德存在状态,并对其进行现场引导。这种体验活动能够产生教育的效果,如本册教材第2课的《我们天天有精神》,第8课的《大自然中的礼物》《大自然中的快乐》《大自然的语言》,第10课的《家人的爱藏在哪里》《相亲相爱一家人》《肩头上的爱》,第12课的《干点家务很不错》,第13课的《大家一起欢乐多》,第16课的《有人帮,不一样》等环节的设计就是为了实现这样的教育意图。
最后,在特殊现实生活情境中所需要的包含道德原则的实践智慧,如逃生、救护等,虽不能够让儿童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学习,但教育的现场活动体验,在某种意义上却起到提前准备的作用。模拟特定情境,通过演习的方式教学生学会妥善处理类似问题,以避免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突*况时付出不必要的代价。如第5课的《风儿的“脾气”》中“台风中的自我保护”,第6课的《花草面前要小心》,第7课的"《别让自己受伤害》,第14课的《我要求助吗》等中提到的危险情境等。
榜样学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榜样学习是人类学习,特别是意义获得与领悟的重要方式。这不仅是因为榜样如镜子一样,可以让人更好地进行对照式自我反思,还因为榜样有示范作用,有引起人模仿的驱动力。实际上,榜样学习是21世纪课程改革前*德育最常用的道德教育方式。无数榜样故事,承载着人类精神,并将其代代传承,这一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古希腊《荷马史诗》中的英雄,*包括尧、舜、禹传说在内的各种榜样人物形象等,都是推动人类精神前进的动力。
榜样,不论真实与虚拟,都可以成为人类自我激励的源泉。榜样的言行,能够将人的理想存在状态具体化,因而对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的儿童特别适用。但是,在以前的榜样教育中,的确存在着问题:榜样过于*化,事迹过于极端化,脱离儿童日常生活与理解能力,强调模仿、忽视反思等。在反思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本册教材依然将榜样学习作为低年段儿童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
本册教材中的榜样学习方式,一是体现在大量的绘本故事中,主要是接近日常生活中好儿童的榜样,二是强调同学之间互为榜样的学习意识,特别是建立一种同学间共同成长、相互支持的观念,改变传统上到学校只向教师学习的观念。如第1课的《镜子里的我》《保持整洁有办法》,第4课的《怎样才能不马虎》环节,就突出同学间的示范与相互学习。第四单元《我们在一起》,更是以一个主题单元的方式,强调与身边的人共在、乐群、分享、互助。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7
学生情况:
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入学已经有一学期,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有一部分学生因年龄偏小,自控能力较差,求知欲较强,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不断启发,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让他们能对学习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这就要从各个方面加以训练和引导。
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课程。
1、生活性
本课程遵循儿童的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 ,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连接中单性的延展;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
3、活动性
本课程的呈现形式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 、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的。活动是教和学的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的只讲教材,儿童更多地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 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 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 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 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教学理念:
1、道德存于儿童生活之中 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只有源于儿童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认识和道德体验。因此,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
2、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低年级的课程应该是通过由浅入深 的道德的、科学的 、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生存能力打好基础。
3、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教学目标:
总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情感与态度: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长、爱祖国。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自信、诚实、求上进。
行为与习惯: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知识与技能:掌握自己的生活需要的基本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过程与方法:体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 教学措施: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生多说多艺,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社会的能力。
3、重教学活动与实际活动相结合。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8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的生活型综合课程。
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生活性。
2、开放性。
3、活动性。
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教材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一方面通过现实情境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到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得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20名,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大多数学生尊敬师长,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集体。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小毛病,部分学生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为了做给别人看,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在新的学期应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习惯。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健康、安全的生活。
2、培养学生愉快、积极的生活。
3、培养学生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
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有创意的生活。
5、初步建立规则意识,初步理解遵守规则、公*竞争的意义与要求。
6、了解消防安全知识、基本交通规则,知晓常用公共服务电话。初步了解自然,爱护动植物,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措施
1、把每个学生的发展摆在第一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多唱、多听、多动、多想、多说,在实践中获得学习的愉悦和能力。
2、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泻,让他们在鼓励和赞扬声中享受成功,不断增强学习的兴趣。
3、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
附: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课时
第一周、2.12—2.17、我是*人、2
第二周、2.20—2.24、瞧我这一家、2
第三周、2.27—3.3、家庭欢乐多、2
第四周、3.6—3.10、学做小主人、2
第五周、3.13—3.17、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2
第六周、3.20—3.24、牙齿怎么啦、2
第七周、3.27—4.1(6天)、坐立走的正确姿势、2
第八周、4.5—4.7(3天)、预防疾病有学问、2
第九周、4.10—4.14、用品人人离不开、2
第十周、4.17—4.21、学校设施用处大、2
第十一周、4.24—4.28、我是节约小能手、2
第十二周、5.2—5.5、爱护公物人人夸、2
第十三周、5.8—5.12、夏天到了、2
第十四周、5.15—5.19、我和星星打电话、3
第十五周、5.22—5.27(6天)、*安度过夏天、2
第十六周、5.31—6.2(3天)、开开心心过暑假、2
第十七周、6.5—6.9、复习、2
第十八周、6.12—6.16、复习、2
第十九周、6.19—6.23、期末考试、2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9
学生情况:
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入学已经有一学期,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有一部分学生因年龄偏小,自控能力较差,求知欲较强,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不断启发,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让他们能对学习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这就要从各个方面加以训练和引导。
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课程。
1、生活性
本课程遵循儿童的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 ,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连接中单性的延展;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
3、活动性
本课程的呈现形式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 、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的。活动是教和学的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的只讲教材,儿童更多地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
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 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 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 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 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教学理念:
1、道德存于儿童生活之中 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只有源于儿童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认识和道德体验。因此,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
2、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低年级的课程应该是通过由浅入深 的道德的、科学的 、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生存能力打好基础。
3、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教学目标:
总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情感与态度: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长、爱祖国。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自信、诚实、求上进。
行为与习惯: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知识与技能:掌握自己的生活需要的基本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过程与方法:体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 教学措施: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生多说多艺,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社会的能力。
3、重教学活动与实际活动相结合。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10
一、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 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 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 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三、教学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时代的进步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四、各单元要求
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
1.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小学生了,要讲礼貌、守秩序,遵守学校生活常规。
2. 帮助学生熟悉和适应学校生活,让学生学会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
3. 让学生体验学校生活带来的乐趣,喜欢上学。
第二单元:我和大自然
1.引导学生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找到春天,感受大自然的美,体验大自然的奇妙,培养孩子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发现和表达春天的美好。
3. 体验、感受春天的美好,在与春天一起玩的过程中尽情享受春天、找到快乐。
第三单元:我爱我家
1. 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要学会自理,还应该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2. 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养成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的行为习惯。通过学习做不会做的事情,培养学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品质。
3. 让学生体会到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关爱,体会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亲敬长,向长辈表达自己的爱、自己的心意,从而学会感谢他人、关爱他人。
第四单元:我们在一起
1.让学生认识到在学校在家一个样,诚实、有礼貌,能为学校带来欢乐。
2. 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通过向学生求助做不会做的事情,培养学生与人交往、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品质。
3.让学生体会到同伴和自己分享的快乐,体会学校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融入集体,从而学会感谢同学、关爱同学。
五、教学重点、难点:
1、帮助学生熟悉和适应学校生活,让学生学会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
2、引导学生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找到春天,感受大自然的美,体验大自然的奇妙,培养孩子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3、让学生体会到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关爱,体会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亲敬长,向长辈表达自己的爱、自己的心意,从而学会感谢他人、关爱他人。
4、让学生体会到同伴和自己分享的快乐,体会学校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融入集体,从而学会感谢同学、关爱同学。
六、教学措施: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七、课时安排:
16课时
八、教学进度: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数
1
2.20-2.24
我们爱整洁
1
2
2.27-3.3
我们有精神
1
3
3.6-3.10
我不拖拉
1
4
3.13-3.17
不做“小马虎”
1
5
3.20-3.24
风儿轻轻吹
1
6
3.27-4.1
花儿草儿真美丽
1
7
4.5-4.7
可爱的动物
1
8
4.10-4.14
大自然,谢谢您
1
9
4.17-4.21
我和我的家
1
10
4.24-4.28
期中考试
11
5.2-5.5
家人的爱
1
12
5.8-5.12
让我自己来整理
1
13
5.15-5.19
干点家务活
1
14
5.22-5.26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1
15
5.31-6.2
请帮我一下吧
1
16
6.5-6.9
分享真快乐
1
17
6.12-6.16
大家一起来
1
18
6.19-6.23
考试
推荐访问:教学计划 下册 法治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10篇】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1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