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教学总结与反思1 忙碌了三年的20xx届学生终有了满意的归宿。综观高考试题及学生考试结果,虽有得意之处,但也留有些许遗憾。为了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做为一名年青的地理教师,很有必要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高三地理教学总结与反思3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高三地理教学总结与反思1
忙碌了三年的20xx届学生终有了满意的归宿。综观高考试题及学生考试结果,虽有得意之处,但也留有些许遗憾。为了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做为一名年青的地理教师,很有必要对高三的地理教学进行总结与反思。作为2012届学生地理学科的备课组长,我的做法如下:
一、勤订计划,合理安排复习进程
凡事预则立。合理安排复习的时间进程,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好每一节课,从全局上宏观上把握复习的节奏。从高一开始,我们地理备课组就做了三年的规划,高一至高二上认真抓会考,高二下进行《世界地理》、《*地理》的复习和选修课程的学习,高三上必须完成一轮的复习。高三下进行知识的巩固和补缺补漏。这样做我们大家无论何时都对下一步的教学、学习任务明明白白,每一时间段大家都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
二、深刻领会考纲要求,制定有效教学计划,加强集体备课,发挥团队精神
我们备课组有很特殊的实际情况,应届文科就2个班,但我们俩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都非常认真的对待,备课组成员仔细研读《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深刻理解考试大纲内容和含义,不断研究高考的新变化和发展趋势,研究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能力要求,使备课组的教学不偏离高考的要求。
准确的把握高考趋势和命题方向,制定可行有效地理第一轮复习复习教学计划。除此之外,我们还常常选择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集体备课。依据不同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讨论如何根据学生实际、采用何种教学手段来达成教学目标,要注重学习过程的设计和考虑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讲课尽管是讲解书本上的内容,但却要变成自己的语言才能使学生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学到东西。在教研时间以外,无论何时碰到棘手的问题,我们也都经常相互交流,互补知识,不断提高授课质量。
当然集体备课后,还要把集体讨论中得到的收获加以消化和巩固,还得再进行个人钻研。因为,别人的经验再好,对自己来说,都只是间接的知识,只有通过个人钻研这个过程,才能真正为自己所掌握。所以,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的关系是:在个人钻研的前提下,进行集体讨论;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再进行个人备课。
三、重视地理课堂教学实施的调整
如何有效的提高地理教学的效果,我们地理备课组还经常请教具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调整。
1、重视知识的探索过程
较多的学生认为:地理和文综的其它科目一样,只要背背书就行,其实不然。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必须强化探索意识,把思维的全过程展现出来,才能达到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的目的。教材中每个概念的形成、每个原理的推导、每种物质的运动的规律,几乎都经历了前人长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创造的漫长进程。
由于教材知识点的衔接不足,很多知识忽略了知识的探索过程,以至于学生只会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严重扼杀了学生创造才能的发挥。因此,在教学中,尤其是涉及到概念、原理、公式、运动规律等,要突出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创造"有关的地理知识,不仅给学生以启迪。
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其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发现真理的方法,得到创造的体验,增强自信心、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习“风”时,我们遵循以下步骤:概念———成因(气压差、气压梯度、气压梯度力)———冷热不均(温差)———太阳辐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这样学生才会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2、用丰富知识、高亢的激情,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无论如何课程改革,怎样创新,只要学校教育、班级教学的制度存在,课堂讲授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那么在课堂上,要有好的效果,教师首先要有丰富知识,其次则需要激情。知识渊博就能驾轻就熟,有激情就能产生共鸣。做到这些必须潜心钻研,研究历年高考题型,随时快速准确解答学生问题。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心理特点、认知规律,以教学内容为载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精湛的教学艺术,融合教师的人格魅力,把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内驱力,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台风、沙尘暴、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时,要结合时事,用详实的资料、清晰的图像、优美的语言、气势磅礴的激情以及对人类的无限的怜惜之情,让学生的心灵产生深深的震撼。
3、夯实基础,突出能力训练和培养,以适应以"能力立意"为主的高考要求
高考目标是选拔人才,考察的是学生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在*时上课要引导学生重视对地理事实的发生、发展、变化教程进行思考,而不要只注意结论的背诵;
要引导学生重视地图知识的复习,养成经常看图和分析图表的习惯,而不要只注意课本的复习;还要注意把高、初中地理以及自然、人文地理有机结合起来,分专题将相关内容相对集中起来进行系统复习,而不要各自为阵。2008高考5—7考察产业转移,是新课标教材必修三内容,但只要我们把握我国产业布局的变化,此题则可迎刃而解。
4、教学中要紧密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近几年高考在题目创设和对素材进行选择处理时,注意提供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以引导学生将知识重组、整合构成有机的社会科学知识。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热点,关注国家经济发展动向,*时注意收集的信息和材料的质和量,必须是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方向相吻合,必须与世界的发展主流相一致,必须能与教材内容有机的结合为一体;
还应在提供信息资料时,帮助学生会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明确信息资料与教材内容的关系,以及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这样有助于加强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帮助他们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真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2008年高考卷Ⅰ39题材料就是电视剧“东归英雄”就是充分体现人们关注生活,*时稍稍留意,答题就应当很顺利。
5、加强课堂限时训练,重视阶段考试
习题训练时,要注意在精选试题的基础上限定答题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即学科重点、主干内容、薄弱环节和现实问题,把知识点串联起来,做到重点突出,前后呼应。课堂上及时反馈,协助学生回顾解题过程,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中找到规律性、原理性、基础性的知识,总结出二级结论,以不变应万变,只有这样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进而达到训练目标。
练习的目的是进一步熟悉地图,巩固主干知识,掌握解题技巧。让学生学会读懂各种图表资料,如今年高考题从坐标图、柱状图、图表、区域地图等类型较多,都需要*时课堂精讲精练,从中准确提取有用信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三考试较多,试题一定要精选,既要检测成绩,又要考出学生自信。
四、二轮复习阶段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1、回归教材。
通过回想教材内容,理清思路,适应高考。回想的方法主要是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回想要目标明确,有计划性,要将任务分解到每一天、每一节课。不仅教师要自己明白复习的目的与复习计划,更要让学生明白,便于师生配合进行复习。另外,还要让学生从某一知识点出发,尽可能多地回想以前复习的内容,形成知识块。如从“降水”出发,想到其成因、影响因素及该因素对天气、气候、农业、工业、交通等方面的影响,还要想一些相关的练习,这种方法虽然零乱,但往往对应着考题,实用性强,可作为前种方法的补充。
通过回想不仅能查漏补缺,便于知识的迁移,而且学生会感到自己掌握了相当丰富的地理知识,能够适应高考,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对调整临考状态很有好处。
2、重基础,抓热点
高考前的学习,要根据自身各科目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复习计划,一方面可以夯实自己的强项,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自己的薄弱科目得到较大的提高。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不要处理过多的高难度习题,而应把自己模糊的知识点回归课本,确保每个基础点都过关。比如2008年高考伊犁河谷的水草充足等等,无一不是在基础知识上做文章。
热点问题不可避免,这要求教师课后必须做大量工作,针对热点,我做了以下专题:粮食问题、西气东输、雪灾、地震、气候变暖等。为考前稳定军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重视审题和解题技巧的训练
在教学中,往往不是教师的忽视,而是学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学生认为等到临近高考或高考时注意就行了,实际这种不良习惯已养成,在高考那种紧张的氛围中,这种不良习惯会不知不觉地“复原”。所以在*时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的做法有:第一,慢审题,快答题。
就是让学生一字一句地读懂文本材料和题意要求,一个图例一个注记地看清图幅内容,然后提取有效信息,并根据掌握的知识、技能、方法进行整合形成答案,最后较迅速地规范书写。慢审题有两个作用,一是找出"题眼",即解题钥匙,二是找出最有效的信息。如2008年高考卷Ⅰ1——4题,图中很多信息(油菜、中年人口比重)是题的答案的关键。对于新题型,教师应该讲透,还要提醒学生重视。
总之,高三地理复习要让学生多看、多想,在此基础上,加强针对性的训练,教师要切准高考的脉搏,切实落实双基,培养学生解题的策略意识,形成良好的考试心理,在*时的训练中,一定要严格按高考要求规范学生行动,把学生置于一种仿真的环境,对答题速度、答题规范做出严格要求,这样才能使学生适应高考,取得好成绩
高三地理教学总结与反思2
本学期,高三地理组在学年领导下,认真制定备考计划,落实各项备考措施,改进备考方法,有计划、有步骤推进备考工作,全组教师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扎实有效地开展备考复习,取得较好成效。
一、基本情况分析
教师构成:高三地理学科组共有四位成员(高爱国、袁芳、刘忠民、姜丽秋)老中青搭配十分合理,老教师有老教师的实力,中青年教师有中青年教师的干劲。其中三位已经上过高三的老教师,一位第一次上高三年级。
二、总思想:认清形势,把握动态,优化复习教学
1、认真阅读考纲
作为高三地理教师应认真学习地理教学大纲和高考考试说明,加强高考地理试题研究,把握高考命题走向,使高三地理复习有明确的导向。
2、立足课本,夯实双基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点的落实和知识网络的构成。这也比较符合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突出能力立意,重在考查学科的知识主干、基本原理和规律,以及地理理性思维逻辑和知识运用能力。能力是建立在夯实的基础上的,没有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很难获得高分。
三、具体做法
1、第一轮复习(2012年7月20日—2013年2月末)
必修1、2、3及选修地理的复习; 区域地理复习(世界地理和*地理)
2、第二轮复习(2013年3月初—5月初)
专题复习
3、第三轮复习(5月初—5月底)
综合模拟训练、查缺补漏
(一)、加强知识的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理论的研究表明,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比掌握大量具体的零散知识更具价值。在传统的学习过程中,比较偏重于掌握知识的细节,而忽略了对知识结构整体上的理解和掌握。由此使获得的知识难以成为今后深入探究的基础。
在知识整理加工的过程中,伴随一系列思维活动,如分析、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分类、总结、概括、推理等,可以说这个过程也是思维综合训练的过程。经过这一过程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同时也可以发现问题、弥补漏洞、纠正错误。在对基本原理、规律的探究、发现、归纳和应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还要注意多思、敢问、善问同时要准备一个问题本 ,真正弄懂、吃透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二)、落实基础,突出主干,注意与初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
基础和主干知识是指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观念、结论。它们分布在教材的各个部分。但总体来看,能够体现地理学科学习功能的、能够形成再生知识的、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的部分多为高考复习的重点所在。如:地图、地球运动、大气运动、人类活动、人地关系等。
对于基础和主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是要死记硬背,而是要深入理解和具体应用。高考试题往往通过大量引用课外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问题角度,从而考查学生的能力。但是无论如何,其考查的落脚点仍然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主干知识。所以我们必须抓住各部分的基础和主干知识,寻找各部分知识与其他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综合的思维方法,才能在高三地理复习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重点复习高中系统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初高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初高中地理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识,都应该掌握,决不能回避。
要正确处理好高中系统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以高中系统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地理,当涉及到相关初中地理知识时要进行串联复习,并落实到区域图上。只有把具体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产生的原因、特点,预测它的发展变化趋势。如复习“地球运动”时,就应把初中的“时区和日界线”融入其中,复习“地壳运动”时应一并复习初中“地形和地形的变化”等等。
通过这样处理,不仅使初高中地理知识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便于提高综合分析地理知识的能力。可见,抓住多角度观察地理事物的空间性质,综合分析地理系统内部与外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运动与转化这些大问题,一方面能使地理知识学习更加透彻、完整,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拓展思考与解答地理问题的深度与广度。
(三)、加强空间思维训练,形成科学的整体观念,不断提高认识水*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地理试题选取了能够反映地理学科主要研究分析方法的内容为命题素材,紧紧围绕“描述、概括、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和发展变化过程”、“认识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空间位置”等能力要求。试题中时差的推断、地图的判读、世界和*某个区域的特征分析、判断等都是在考查学生的空间能力。因此,在高考地理复习中要特别注重空间思维的训练,以促进我们的整体思维观形成。
空间思维能力的考察主要有这几项内容:各类地图的判读,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大气的运动和变化,世界和*区域(大洲、大洋、地区、国家)中的重要经线、纬线,各类重要地理分界线(自然地理界线、人文地理界限)等。培养地理学科的空间思维能力,一定要讲求方法。
如对空间概念和物体空间运动的理性思维分析可选取十条重要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E、120°E),通过它们,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经纬网,并想象地球运转起来线与线之间相互位置关系及晨昏线的动态关系。 通过有效的空间思维训练,才能达到当给出世界上某一点或线时在脑海中涌现的不是乱糟糟的一团,而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地理事物。而有了这样的水*,无论命题角度如何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四)、掌握基本原理,训练解题思路,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地理是一门“讲理”的学科,明确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有利于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要注意理解重要的地理原理、规律和观点,训练答题思路,提高答题水*。
1、要全面思考,综合分析解答问题。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弄清自然地理环境的内涵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 及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人文地理要素的内涵(人口、资源、城市、市场、交通、劳力、技术、政治、经济、文化等),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联系、影响等。对于容易混淆的地理概念,注意进行对比分析。
可纵向对比分析,如按时间顺序比较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生产、工业布局的影响,也可以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如比较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气候特征、地区分布,比较几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发展条件、主要特征等;可采取列表分析,也可以通过图像来通过设计题目进行对比分析。认清相似问题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明确知识间的联系,有利于掌握概念的实质内容,排除干扰因素,形成正确的认识。
2、循序渐进,加强逻辑推理,提高解题水*。近几年高考试题的一种新趋向是,条件隐蔽,层层设障,并且没有明显的正误倾向,只能依据条件去判断、推理,挖掘题目中包含的隐含条件,各个击破,求得正确答案。
3、要多角度训练,促进知识正迁移。地理学习中有很多图形、图文之间可以不断变化,如太阳高度角可以有旗杆影子、窗户光线、楼房间距、地球经纬网、太阳能热水器、变化曲线坐标图等多种题型;晨昏线问题更是变化多端,侧视图、俯视图、仰视图、局部图等。对于一些可从多角度思考的地理问题,要从整体上把握,注意发散思维的训练。解题中注重加强一因多果、一果多因问题的研究,充分利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训练解题思路,提高应变能力,研究各种可能造成知识负迁移的因素,促进知识的正迁移。
如给出一组等值线图,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变换条件,进行思维训练:①假定为等高线图,判断山脊、山谷;②假定为等压线图,判断高压脊、低压槽;③假定为等温线图,判断是何种洋流影响所致,或是何种地形影响所致;④假定为等降水量线图、等震线图等等。
4、要联系实际,运用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高考试题的另一大特点是注重联系实际,把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巧妙地与当前热点、焦点问题或区域联系起来,以考核我们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感性材料(如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水土流失、沙尘暴、水旱灾害、火山地震等)的认识,理解和掌握许多抽象的、难以耳闻目睹的地理知识和现象。这样不仅使地理学习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了扩展,而且有助于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了能力,提高了整体综合素质。
(五)抓好重点热点的复习
从近几年地理学科的试题内容看,考查的重点内容为:①地理位置,最主要是经纬度位置,复习时要抓住几条重要的经纬线,用以确定地理事物或现象的位置;②时间计算;③天气与气候;④等值线图;⑤区域地理;⑥环境问题。
社会热点问题往往是文综测试的聚焦点。这个热点可能是时政热点,也可能是焦点问题,尤其是涉及到人类发展的资源、环境、人口、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考查的主要方式是把热点地区作为空间背景,用高中地理的基本原理来解释区域问题和分析区域发展思路,对热点问题,教师要把握一个“度”和“量”,不能用过多的精力。
(六)做好解题方法的训练。
要提高成绩,必要的练习是需要的,但不能搞题海战术。应注重解法的指导。
1.选择题。主要方法有比较法、排除法、图解法、计算法、分析法、联想法。
2.综合题。要求在每次练习时,都必须保持卷面清楚;回答条理清晰。
(七)不断交流学习
在高三上学期末学校请来李通教授对《落实课程标准,提升学科能力》的方面理论进行培训,在高三下学期在我们学校举办的`高三复习研讨课中与兄弟学校的老师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交换意见,大大的丰富了我们复习备考的路子和视野。在教学过程中组内老师也不断的进行相互间的听课评课从而提高整体的战斗力。
总之,高三地理复习中有法而无定法,只要我们老老实实地紧扣大纲,立足基础,构建知识体系,形成整体观念,加强能力培养,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以地理事实材料为基础,形成地理概念,认识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比掌握大量具体的零散知识更有价值,抓住主干知识,注重培养逻辑推理能力,紧紧把握住区域特征认定及其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措施,注重空间思维的训练,促进空间思维能力的形成,定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高三地理教学总结与反思3
本学期,高三地理组在学年领导下,认真制定备考计划,落实各项备考措施,改进备考方法,有计划、有步骤推进备考工作,全组教师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扎实有效地开展备考复习,取得较好成效。
一、基本情况分析
教师构成:高三地理学科组共有四位成员(高爱国、袁芳、刘忠民、姜丽秋)老中青搭配十分合理,老教师有老教师的实力,中青年教师有中青年教师的干劲。其中三位已经上过高三的老教师,一位第一次上高三年级。
二、总思想:认清形势,把握动态,优化复习教学
1、认真阅读考纲
作为高三地理教师应认真学习地理教学大纲和高考考试说明,加强高考地理试题研究,把握高考命题走向,使高三地理复习有明确的导向。
2、立足课本,夯实双基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点的落实和知识网络的构成。这也比较符合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突出能力立意,重在考查学科的知识主干、基本原理和规律,以及地理理性思维逻辑和知识运用能力。能力是建立在夯实的基础上的,没有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很难获得高分。
三、具体做法
工作计划
1、第一轮复习(2012年7月20日—2013年2月末)
必修1、2、3及选修地理的复习; 区域地理复习(世界地理和*地理)
2、第二轮复习(2013年3月初—5月初)
专题复习
3、第三轮复习(5月初—5月底)
综合模拟训练、查缺补漏
(一)、加强知识的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理论的研究表明,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比掌握大量具体的零散知识更具价值。在传统的学习过程中,比较偏重于掌握知识的细节,而忽略了对知识结构整体上的理解和掌握。由此使获得的知识难以成为今后深入探究的基础。
在知识整理加工的过程中,伴随一系列思维活动,如分析、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分类、总结、概括、推理等,可以说这个过程也是思维综合训练的过程。经过这一过程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同时也可以发现问题、弥补漏洞、纠正错误。在对基本原理、规律的探究、发现、归纳和应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还要注意多思、敢问、善问同时要准备一个问题本 ,真正弄懂、吃透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二)、落实基础,突出主干,注意与初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
基础和主干知识是指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观念、结论。它们分布在教材的各个部分。但总体来看,能够体现地理学科学习功能的、能够形成再生知识的、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的部分多为高考复习的重点所在。如:地图、地球运动、大气运动、人类活动、人地关系等。
对于基础和主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是要死记硬背,而是要深入理解和具体应用。高考试题往往通过大量引用课外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问题角度,从而考查学生的能力。但是无论如何,其考查的落脚点仍然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主干知识。所以我们必须抓住各部分的基础和主干知识,寻找各部分知识与其他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综合的思维方法,才能在高三地理复习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重点复习高中系统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初高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初高中地理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识,都应该掌握,决不能回避。
要正确处理好高中系统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以高中系统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地理,当涉及到相关初中地理知识时要进行串联复习,并落实到区域图上。只有把具体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产生的原因、特点,预测它的发展变化趋势。如复习“地球运动”时,就应把初中的“时区和日界线”融入其中,复习“地壳运动”时应一并复习初中“地形和地形的变化”等等。
通过这样处理,不仅使初高中地理知识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便于提高综合分析地理知识的能力。可见,抓住多角度观察地理事物的空间性质,综合分析地理系统内部与外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运动与转化这些大问题,一方面能使地理知识学习更加透彻、完整,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拓展思考与解答地理问题的深度与广度。
(三)、加强空间思维训练,形成科学的整体观念,不断提高认识水*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地理试题选取了能够反映地理学科主要研究分析方法的内容为命题素材,紧紧围绕“描述、概括、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和发展变化过程”、“认识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空间位置”等能力要求。试题中时差的推断、地图的判读、世界和*某个区域的特征分析、判断等都是在考查学生的空间能力。因此,在高考地理复习中要特别注重空间思维的训练,以促进我们的整体思维观形成。
空间思维能力的考察主要有这几项内容:各类地图的判读,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大气的运动和变化,世界和*区域(大洲、大洋、地区、国家)中的重要经线、纬线,各类重要地理分界线(自然地理界线、人文地理界限)等。培养地理学科的空间思维能力,一定要讲求方法。
如对空间概念和物体空间运动的理性思维分析可选取十条重要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E、120°E),通过它们,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经纬网,并想象地球运转起来线与线之间相互位置关系及晨昏线的动态关系。 通过有效的空间思维训练,才能达到当给出世界上某一点或线时在脑海中涌现的不是乱糟糟的一团,而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地理事物。而有了这样的水*,无论命题角度如何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四)、掌握基本原理,训练解题思路,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地理是一门“讲理”的学科,明确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有利于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要注意理解重要的地理原理、规律和观点,训练答题思路,提高答题水*。
1、要全面思考,综合分析解答问题。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弄清自然地理环境的内涵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 及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人文地理要素的内涵(人口、资源、城市、市场、交通、劳力、技术、政治、经济、文化等),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联系、影响等。对于容易混淆的地理概念,注意进行对比分析。
可纵向对比分析,如按时间顺序比较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生产、工业布局的影响,也可以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如比较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气候特征、地区分布,比较几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发展条件、主要特征等;可采取列表分析,也可以通过图像来通过设计题目进行对比分析。认清相似问题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明确知识间的联系,有利于掌握概念的实质内容,排除干扰因素,形成正确的认识。
2、循序渐进,加强逻辑推理,提高解题水*。近几年高考试题的一种新趋向是,条件隐蔽,层层设障,并且没有明显的正误倾向,只能依据条件去判断、推理,挖掘题目中包含的隐含条件,各个击破,求得正确答案。
3、要多角度训练,促进知识正迁移。地理学习中有很多图形、图文之间可以不断变化,如太阳高度角可以有旗杆影子、窗户光线、楼房间距、地球经纬网、太阳能热水器、变化曲线坐标图等多种题型;晨昏线问题更是变化多端,侧视图、俯视图、仰视图、局部图等。对于一些可从多角度思考的地理问题,要从整体上把握,注意发散思维的训练。解题中注重加强一因多果、一果多因问题的研究,充分利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训练解题思路,提高应变能力,研究各种可能造成知识负迁移的因素,促进知识的正迁移。
如给出一组等值线图,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变换条件,进行思维训练:①假定为等高线图,判断山脊、山谷;②假定为等压线图,判断高压脊、低压槽;③假定为等温线图,判断是何种洋流影响所致,或是何种地形影响所致;④假定为等降水量线图、等震线图等等。
4、要联系实际,运用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高考试题的另一大特点是注重联系实际,把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巧妙地与当前热点、焦点问题或区域联系起来,以考核我们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感性材料(如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水土流失、沙尘暴、水旱灾害、火山地震等)的认识,理解和掌握许多抽象的、难以耳闻目睹的地理知识和现象。这样不仅使地理学习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了扩展,而且有助于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了能力,提高了整体综合素质。
(五)抓好重点热点的复习
从近几年地理学科的试题内容看,考查的重点内容为:①地理位置,最主要是经纬度位置,复习时要抓住几条重要的经纬线,用以确定地理事物或现象的位置;②时间计算;③天气与气候;④等值线图;⑤区域地理;⑥环境问题。
社会热点问题往往是文综测试的聚焦点。这个热点可能是时政热点,也可能是焦点问题,尤其是涉及到人类发展的资源、环境、人口、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考查的主要方式是把热点地区作为空间背景,用高中地理的基本原理来解释区域问题和分析区域发展思路,对热点问题,教师要把握一个“度”和“量”,不能用过多的精力。
(六)做好解题方法的训练。
要提高成绩,必要的练习是需要的,但不能搞题海战术。应注重解法的指导。
1.选择题。主要方法有比较法、排除法、图解法、计算法、分析法、联想法。
2.综合题。要求在每次练习时,都必须保持卷面清楚;回答条理清晰。
(七)不断交流学习
在高三上学期末学校请来李通教授对《落实课程标准,提升学科能力》的方面理论进行培训,在高三下学期在我们学校举办的`高三复习研讨课中与兄弟学校的老师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交换意见,大大的丰富了我们复习备考的路子和视野。在教学过程中组内老师也不断的进行相互间的听课评课从而提高整体的战斗力。
总之,高三地理复习中有法而无定法,只要我们老老实实地紧扣大纲,立足基础,构建知识体系,形成整体观念,加强能力培养,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以地理事实材料为基础,形成地理概念,认识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比掌握大量具体的零散知识更有价值,抓住主干知识,注重培养逻辑推理能力,紧紧把握住区域特征认定及其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措施,注重空间思维的训练,促进空间思维能力的形成,定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