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家乡春节日记3篇

家乡春节日记3篇

发布时间:2023-01-10 15:00:03 来源:网友投稿

家乡的春节的日记1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当我吟诵起《元日》,就不禁想起家乡的春节来。  我的家乡在文成,那里的春节热闹非凡。在除夕的前一、两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乡春节日记3篇,供大家参考。

家乡春节日记3篇

家乡的春节的日记1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当我吟诵起《元日》,就不禁想起家乡的春节来。

  我的家乡在文成,那里的春节热闹非凡。在除夕的前一、两天,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新年的物品:衣服、春联、小零食……当然,做年夜饭的食材必不可少,有些人家还买灯笼挂在门前。

  除夕那一天,我家要进行大扫除,用干净的环境迎接全新的一年。百田,去祭祖、拜佛的人数不胜数,为的是希望全家人在新年中**安安。除夕夜则是过年的一大“重头戏”。还没等到天黑,炮声早已“噼里啪啦”地响起来。长辈们顾不上看风景,手忙脚乱地把家里布置好,而妈妈则跟姑姑、阿姨们一起精心准备年夜饭。天空变得更加漆黑,远处烟火的光芒却没有减弱。孩子们趁着这个时间从屋内跑出来玩。女孩子们聚在一起,互相述说着自己对新年的期望。而男孩子们,总是爱调皮捣蛋。玩火、扔石头、放危险的鞭炮,他们哪一样没做过?所以,为安全起见,家长们忙完后会把孩子们老老实实地关在屋里,不让出门。

  春节联欢晚会大约在七、八点就开始播出。这时,年夜饭也差不多做好。香喷喷的饭菜端上桌,使人垂涎三尺。长辈们允许吃饭后,才能动筷子。大家在除夕夜团聚在一起,吃着丰盛的年夜饭,看着欢乐的春晚,整个县城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吃完饭后不能睡觉,要守岁。这时,大家坐在一起看春晚,时不时能听到几句表示赞叹的家乡话。

  到第二天早上,整个县城的街道上空荡荡的,全县都在休息。中午左右,大家都起床。穿上新衣,争先恐后地去亲戚好友家里拜年,送上美好的祝福。而像我们这样的小孩子,都要说祝长辈们万事如意、寿比南山之类的话,才能拿到压岁钱。不过,拜年的目的不是为钱,而是为大家能够在新的一年里能够更好地生活。

  元宵节到,家家做汤圆,到处都能闻到汤圆甜美的味道。

  过元宵节,春节差不多结出。春节悄悄地到来,又随着我们的欢笑声悄悄溜走。春节,承载着我们的期望与欢笑。

家乡的春节的日记2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多民族花。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每个地区也有自己的生活习俗。不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食物,不一样的民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按照我们这里的规矩,春节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要吃面条、祭灶,祭灶的时候还要用我们俗称的“灶糖”,这是用长方形状的糖,又甜又黏,外面裹着一层香香的"芝麻,大人小孩都爱吃。

  过腊八,就是腊月二十三,就是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家家过年用的东西已经准备的差不多,夜晚,各个电视台都会播出跨年联欢晚会。

  除夕,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天。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怪兽叫年,每到这一天的半夜十二点,年就会出来捣乱,人们害怕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渐渐发现年特别怕红色和响声。于是,每逢这个时候,家家就会放鞭炮吓唬年。终于,年被打倒,人们就把这一天称作除夕。

  在除夕夜,家家户户都会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寓意来年家人都会团团圆圆。这一夜,我们是要吃饺子的。我们还会在饺子里放一枚硬币,大人吃到它,来年就会财源滚滚;小孩吃它,来年就会聪明机智;老人吃它,来年就会健康长寿。家人边吃团圆饭,边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在一起说说笑笑,谈谈在这一年里碰到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另外,大人还要给小孩压岁钱。到十二点,鞭炮响起来,

  春节终于到,春节这几天,是不准用刀的。吃的是春节前准备的食物。商店也要关门,到初六才能开张。这天,我们会去拜亲访友,如果小孩去,还会得到些红包。到傍晚,到大街上走走看看,处处都是一片红火,特别美丽。有敲锣的、有打鼓的。夜深十二点到,爸爸一口气冲到院子里,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烟花筒。

  说时迟,那时快。一声声响亮的爆竹声,一朵朵光芒四射,此时的常熟,被鞭炮声、喊声、乐曲声合成的旋律包围着,真是热闹非凡!


家乡的春节的日记3篇扩展阅读


家乡的春节的日记3篇(扩展1)

——家乡的春节习俗日记3篇

家乡的春节习俗日记1

  听,有锣鼓声!我们不妨去那边瞧一瞧。哦,原来是黄沙狮子表演!每逢节日表演,临海的大街小巷特别热闹,更别提春节的时候了。

  临海黄沙狮子一般在农历大年三十、春节、元宵节等喜庆的日子里表演,艺人们会挨家挨院的去给乡亲们拜年贺喜,而百姓们都希望舞狮能够带给他们吉祥*安,所以都很欢迎。这项民间绝技早在2006年就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让我们先来了解了解临海这一民俗文化的瑰宝吧。这是一项非常古老的民间艺术,又称“上桌狮子”。开创于北宋时期,距今已经有900多年的历史。创始人是一位名叫黄显枪的拳师。他精通拳术和棍棒刀枪,当年他在金华拜师学艺回来后,就在黄沙洋一带开设武馆,招募弟子学习武艺。由于那时土地贫瘠,百姓十分贫困,所以来会馆习武的青少年很多,学好武艺后可以混口饭吃。黄显枪在教授他们武艺的同时还开展了舞狮活动,成立了狮子会,把武术和舞狮完美地结合了起来,逐渐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黄沙狮子表演,深受广大百姓的喜爱。

  黄沙狮子表演的最大特点是武术和舞蹈的完美结合。刚刚大家看到狮子飞过两张并列的桌子时发出阵阵的惊叹声,对,这是他们在表演“翻桌”,但黄沙狮子最精彩的部分是“跳桌”,现在艺人们已经开始在叠桌了。在900多年前,“跳桌”表演的最高境界是46张桌子成梯形叠成九层,有三丈两尺高,而最上层的那张桌子桌脚朝天,舞狮人跳上桌子后,就在这4只桌脚上展示“凌空跨步,左右翻飞”等表演,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堪称精采绝伦!现在已经看不到那么高难度的表演了,在有关部门的重视下,黄沙狮子又重整旗鼓,我们现在还可以看到艺人们在五层高或七层高的桌子上进行“跳桌”表演,表演的最精彩内容是在最高的桌脚上表演“脱鞋脱袜,跨步移动”,这同样是难得一见的。

  好了,今天太晚了该休息了,期待明天更精彩的演出!

家乡的春节习俗日记2

  春节,爸爸妈妈决定带我到云南过年。一路上我们游览了土林、抚仙湖和元阳哈尼梯田,我觉得风景最壮观的是土林景区。

  在去土林的路上,爸爸一边在狭窄荒凉的山路上开着车,一边抱怨土林应该没啥好玩的,还不如直接到抚仙湖去。

  当我站在土林景区的大门前,我也开始怀疑,因为从大门外看进去,除了几栋孤零零的房子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风景。但当我们走进大门,爬上一个小山坡,跨过狭窄的垭口后,眼前豁然开朗,我惊喜地发现自己仿佛进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一座宏伟的城堡矗立在我们面前,在朝霞的映照下闪着金黄色的光辉。远远望去,那里有宽阔的城门,有高大的立柱,有好似埃及金字塔一样的建筑。我急忙向“城堡”跑去,想看看这一切是否只是我的幻觉。

  当我置身其中,我才发现这些城门、立柱还有“金字塔”都是由泥沙和小石块混合而成的。我好奇地问爸爸:“它们是怎么形成的呢?”爸爸告诉我,这里的地质由铁矿、粘土、砾石等组成,经过千百年的雨水冲刷和风化,没有铁矿层保护的粘土和砾石被冲刷和风化掉了,剩下的部分逐渐形成了成群的柱状地形,因远望如林而得名“土林”。

  景区里的游人很少,我们信步走在迷宫一样的山路上,两边是高耸入云的土柱、山石,有的像小熊,有的像鳄鱼,还有的像癞蛤蟆。我一直走在最前面当开路先锋,因为我想第一个看到这些奇特的风景,然后开心地告诉大家。

  当我们爬上山顶,我再一次被土林的雄壮所震撼。我发现自己真的爱上了旅游,长大后我要靠自己游遍全国的大好河山。

家乡的春节习俗日记3

  我们的国家,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就连一些传统节日也折射出*文化的独特魅力。在这些节日中,我最喜欢的节日莫过于春节。

  今年的春节比往年更热闹,更有年味。大约傍晚时,我们一家人在思南陪外公、外婆吃过团圆饭之后,就乘车赶往老家。沿途看见城内挂满了一盏盏火红的灯笼,仿佛置身于灯的"世界,使年味更浓了。此时,我的心早已飞到老家。到了老家,看到久违的伙伴欣喜若狂。家家户户早已贴上了对联。

  夜幕降临,让人梦寐以求的时刻终于来临了。只见爸爸拿着烟花筒放在院子,点燃引线“轰”地一声,新的一年来了。天空中呈现出五颜六色的烟花,把整个夜空装点得更加漂亮。看了让人陶醉不已。

  大人高兴的时刻已过,现在该是我们表演的时候了!“冲、冲”一阵轰隆隆的声音传入我的耳中。哇!烟花筒把烟花送到了空中,冲天炮也不甘示弱,急速地飞上云宵,讨人们欢心!

  欢乐的时间总是那么短暂,直到现在,那一声声炮竹声都似乎在我耳边回响。


家乡的春节的日记3篇(扩展2)

——初中家乡的春节日记3篇

初中家乡的春节日记1

  春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在我的家乡——唐山,过春节更是意义重大的节日。

  腊八节开始就有了年味,在这天每家每户都要熬腊八粥,将各种干果,米,豆熬在一起,象征团圆吉祥。热闹的气氛也随之而来。

  腊月十五过后,家家户户都要去坟前为去世的长辈们过年,表达对他们的思念。从这天开始,就算真正的过年了。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还没到清晨,屋外便传来一阵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正在熟睡中的人们也毫无倦意,投入到新年即将到来的喜悦气氛之中。晚上吃饺子算是小年夜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家中的每个成员都围坐在一起,吃着热腾腾的饺子,分享一年来的喜悦与收获。过小年是春节的一个铺垫,为了迎来更加热闹的春节!

  腊月二十四,二十五就是春节的前期准备了。这两天,许多人家擦玻璃,收拾屋子,万象更新。象征在新的一年里生活更加美好,有辞旧迎新之意。

  除夕之夜可真热闹!鞭炮声连续不断,美丽的烟花在空中盛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旁收看春节联欢晚会,彻夜不眠的守岁。欢歌笑语从屋内传出,此刻的景象似一幅祥和的"图画。

  正月初一的早晨,人们穿上新衣,到各家各户拜年,长辈们留在家中接客,祥和的气氛传递在每个人的心中,幸福与喜气洋洋笼罩着此刻的城市!

  正月十五闹元宵,城市的大街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花灯,有的象征美好未来有的象征科技发达……总之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过了正月十五,年就算过完了,人们也回到了正常的生活,尽管年过完了,但人们的心没有变,大家都期待着下一个团圆日的到来,下一个春节的到来!


家乡的春节的日记3篇(扩展3)

——家乡春节的日记3篇

家乡春节的日记1

  在我的家乡春节有很多习俗,过年时人们会放鞭炮来制造热闹欢乐的气氛。每当人们把一对对春联贴在大门的左右两边时我就会想起古老的传说,在很久以前,人们用春联的红色来驱赶怪物“年”,而现在贴春联是一种吉祥的象征,一种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祝愿,更是保佑我们生活过的幸福、安康。除夕,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的时候,每个长辈都会给我一个红包,让我放在枕头底下,这叫“压岁钱”,这是我最开心的时候啦!

  为什么过年要穿新衣服呢?因为春节人们都要互相串门,互相拜年,穿上了新衣服,不仅让我们显得精神抖擞也是对亲朋好友的尊重。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晚辈给长辈拜年的时候当然不能不备一份厚礼,不仅是晚辈对长辈的一种礼貌也是一种中华民族的孝道。我呢,最后当然是“恭喜发财,红包拿来”了,嘻嘻……

  春节,不仅是我长大一岁的开始,也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更增进了亲朋好友间的感情,而且也体现出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家乡春节的日记2

  “噢,太棒了!”春节到来了!我们家乡过春节的习俗可多了:有贴春联、吃饺子、放鞭炮,等等。最有趣的就是放鞭炮。

  有一次过新年,我和哥哥准备一起放一串有一千多个的鞭炮。我们小心翼翼时推开屋门,找到那个大鞭炮还有打火机,我们选择了一个地点,开始搭鞭炮。

  “那么高啊,我怎么挂”,我说。话音才刚落,哥哥就已经搭完开始点火了,我赶紧跑到屋子里去。“辟哩啪啦、辟哩啪啦……”一阵一阵的鞭炮声回荡在这小村庄里。我心里好高兴,因为新的一年来到了。“走!我们出去吧!”哥哥兴奋地说。原来,我们要出去捡还没有燃放的鞭炮呢,“找到一个!看,我比你厉害吧。”哥哥不服气地拿起一个鞭炮抛向我,吓唬我,我以为点着的,一边叫一躲,累得我筋疲力尽,我们玩得很高兴。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我喜欢家乡的春节!


家乡的春节的日记3篇(扩展4)

——写家乡春节的作文3篇

写家乡春节的作文1

  家乡的春节年味儿十足,有说不完的乐趣。

  除夕前一两天

  除夕前一两天,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过年的物品,我们孩子也陆续放了假,欢欢喜喜地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大人们都在忙里忙外,擦窗除尘,置办年货,张贴春联,买新衣服,到处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除夕

  除夕是家家户户团圆的日子。这天晚上,我们一大家子欢聚一堂,围坐在桌边热热闹闹地吃团圆饭。饭桌上,大人们频频举杯,说不尽的亲情,道不尽的祝福;我们孩子则放开肚皮,尽享佳肴。个个脸红扑扑的,仿佛春风吹开的桃花。窗外,“火树银花不夜天”,瞧!那边升出了“天女散花”,这里出现了“含苞待放”,呵!中间绽开了“孔雀开屏”……鞭炮也不甘示弱,一个个直冲夜空,在空中翩翩起舞,这边的声音弱了,那边的又起来了。此起彼伏、连绵不绝的鞭炮声汇成一股和谐欢快的交响曲……团圆饭后,自然是保留节目——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啦。一个个精彩的曲艺、相声,一曲曲动听的歌谣,一段段精美的舞蹈……不时爆发出阵阵欢笑,让人回味无穷。

  初一至初五

  大年初一天刚亮,我就被此起彼伏的的鞭炮声吵醒了。这天,男女老少都换上了新衣,整装待发。早早地吃过汤圆后,大人们便提着大包小包,急着相互送去春节的问候。我们孩子更是赚足了便宜,都争先恐后地给长辈们送去甜甜的祝福,有时还俏皮地来句“恭喜发财,红包拿来”,长辈们也不恼,个个脸上溢满了笑容,给我们手上塞上压岁钱。人们三五成群地来来往往,孩子们成群结队地嬉戏玩耍,无法掩饰的笑容早从心底透出。因为,这一天,他们将充分享受新年的沐浴。

  从年初二开始,亲朋好友通常会轮流摆年酒,邀请亲戚朋友来欢聚一堂。那时,数我们小孩最开心了。不但有大人们送我们的新年礼物和源源不断的压岁钱,更可以轻松自由地玩耍。尤其是春节里,男孩子们可尽情地点放鞭炮,每一次响亮的声,都预示着一次快乐的欢呼,哪怕是捂着耳朵也能感受到心跳的精彩。大人们虽然没有和我们一起玩,但看着我们那高兴的样子,他们也都心花怒放!

  十五闹元宵

  元宵节是春节的尾声。正月十五闹花灯,大街小巷,处处张灯结彩,这些灯各有各的`颜色,各有各的图案,各有各的形状,让人仿佛进入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当然,吃汤圆,猜灯谜是少不了的。各种各样的灯谜,可让我们这些孩子有了用武之地啦,纷纷牵着大人的手,流连于各个灯谜间。猜不中,不灰心,再猜下一个;猜中了,拿个小奖品,如获至宝,心里那个美呀,甭提了。而团团圆圆的汤圆也总给人们带来无尽的喜气。

  如此喜庆而热闹的节日,我怎能不爱呢?


家乡的春节的日记3篇(扩展5)

——家乡的春节征文3篇

家乡的春节征文1

  春天到了,意味着春节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的一年又开始了。春节到来之际,家家户户载歌载舞,迎接这个一年一度的美好节日。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内容:春节习俗春节是我国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小年——腊月二十三

  我们北方的“年”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小年的前几天,家家打扫房屋,意为不让灶王爷把土带走。据《拾遗记》记载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当时它汉先民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北方人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称“扫房”;扫年,即扫尘,实际上就是大搞家庭环境卫

  生。南方人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称“掸尘”。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小年也叫祭灶节。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据民间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他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记录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接玉皇——腊月二十五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

  ,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赶乱岁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

  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乱岁是民众为自己设计的调节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段。岁末年终,人们有了闲暇与积蓄,对于*时难得有精力操办大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时机。因此,人们根据现实生活需要,发明了这一特殊的时间民俗。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所谓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窗花和各种神码。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

  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厌服邪气者也。”到了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他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而题写于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便成为有记载的*历史上第一幅“春联”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的习俗。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事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请祖。据汉代崔寔的《四民月令》记载:“正月之朔是为正月,躬率妻孥,洁祀祖祢。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室家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这说明,早在汉代我国的祭祖活动就已经是春节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了。

  大年三十是“除夕”

  指*及其他汉文化圈地区的农历一月一日的前一天的晚上。一般这一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大年初一,开门炮仗。

  大年初一早晨,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每户人家都要起来。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红爆竹,即做爆竹的纸必须是红色的,保证爆炸以后红的纸屑能够遍地铺满,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象征新年的日子红红火火。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这时满院瑞气,喜气洋洋。这就是“开门爆竹”一说。而且,满院的爆竹碎红是不能扫的。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如果非要扫地不可,必须从屋子周围扫到中央,这称为“聚财扫”,据说这样可以聚集财气。同时,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现在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正月十五——元宵节

  这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

  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结尾:春节的意义

  我国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

  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家乡的春节征文2

  自古至今,春节都是*最盛大的节日,宋人王安石曾写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不仅写出了春节盛大的场面,还描写了春节放鞭炮、换桃符等习俗。春节前后,各省各地都有着独特的习俗,我的家乡也不例外。

  我的家乡在陕西省渭南市下面的一个小县城,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前后,各家各户都开始为过年做准备。除夕之前,家家户户都应做好四件事情:扫尘除舍、蒸花馍,捏馄饨,办年货。

  ㈠扫尘除舍 每至年关,家庭主妇都要组织家庭成员进行大扫除,一则去旧迎新,二则可以把家中的秽气清除。此时的扫尘除舍不同于*日的洒扫庭除,人们通常翻箱倒柜、清理垃圾,把屋内屋外的每个角落都要打扫地干干净净。与此同时,还要拆洗衣被,清洁窗户玻璃等等,可谓是个大工程。在农历年尾打扫家居,有助改善家宅来年运程。所谓“财不入乱地”,家居整洁有助聚财;淩乱的家居难聚财。清洁房屋的同时人们也会关注个人卫生,男女老少都会在年前去理发管换个新的面貌。俗语说:“有钱没钱,剃个光头过年”。可见,不论家庭还是个人,都要以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 ㈡蒸花馍

  腊月二十七到二十九为关中人蒸馍时间。所谓蒸馍,就是用上等白面即头遍面,蒸做春节期间敬神祭祖的献爷馍(又称早马糊)和走亲戚往来的馄饨馍等。在此期间,各家各户都要按照亲戚的家数,长幼的多寡,一次性蒸够行门户所需和自家过年食用的各种过年馍,并准备礼馍以及花馍。花馍的制作是颇为讲究的,有一套严格的工序,发酵、揉面、捏花、蒸制,每一道工序都精益求精,捏花馍也是妇女们一个比手巧的过程,没有教材,没有图样,全凭一代代人口传心授,经过一番搓、捻、擀、剪、切、捏等手法,花鸟草虫、飞禽走兽便从巧妇手底下活脱脱地变出来。花馍主要用于对天、地、神的祭祀,表达了老百姓追求丰衣足食生活的美好愿望,当作走亲访友的馈赠礼品。正所谓“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蒸馍时,左邻右舍要相互商量,约定具体时间及先后,互相帮忙。做馍时将案板放在火炕上,妇女们盘坐在案板周围揉面造型,分工合作,边操作边说笑,其场面既紧张又有乐趣。这一阵子,心灵手巧的妇女成了红人,这家请,那家叫,忙得不亦乐乎。春节期间,韩城人多做枣花馍,象征着幸福与多寿,花样以神态自然的花鸟虫鱼蝴蝶、蔬菜杂果、猴献桃等万物生灵为主,表达对祖先的祭祀、老辈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向往。 尽管花馍本身并不能久存,但它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却一代又一代传承并发展下来,成为人们馈赠亲友,表示情谊的佳品。

  ㈢捏馄饨

  北方的馄饨不同于南方的馄饨,在韩城流传着这样一首关于馄饨的歌谣:“清水水,和白面,一擀擀下多半案。左折右折刀儿切,面片变成莲花瓣。你捏一,我捏三,捏的蝴蝶有万千。排成行,列成队,眼看翅膀还在扇??”。馄饨含有

  “团圆美满”之意。在韩城人,臊子馄饨是招待贵客的名吃。逢年过节、男婚女嫁、老人过寿、乔迁、招待亲朋厚友和贵宾等的第一顿饭必须是馄饨。韩城的馄饨与众不同,非常之小,只有*指甲盖那么大。馄饨的制作较为繁杂,一般是年前家人捏馄饨,或邀请邻居帮忙,抽出一天时间捏馄饨。年前包馄饨也可以说是一道韩城独特的风景,每家每户都要包很多为过年做准备,有时候家里亲戚客人多都包一袋面的馄饨。这可不是夸张。所以年前最忙的就是家里的女主人,忙着请人包馄饨,也帮忙给别人家包,这也促进了邻里关系,加强了人和人的交流,在一起说说笑笑馄饨就这么包完了。韩城的馄饨必须用挤干水分、剁碎成馅、调好味的白萝卜做馅。将擀好的面切成2-3厘米正方小块。然后用面片包上馅,捏好,就成了未熟的馄饨。捏时整齐摆放在篦子上,上笼屉蒸,大概30-40分钟即熟。然后从篦子上剥落,晾干后存放。这样久放不坏,甚至能保存一个冬天。如同坐佛般的粒粒小馄饨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吃的时候入开水中浸泡软即可。每年正月初一、十五,韩城各家早饭必食馄饨,这是韩城与外地春节饮食的最大区别。另外,结婚、祝寿,上梁,喜庆也皆以食馄饨为敬事。一餐馄饨,主人的家道及文化素质便一览无余,这是吃其他食品所无法比拟的。

  ㈣办年货

  年货的置办一般在除夕之前的两三天。瓜子花生和橘子是过年必备的待客小零食。饮料也是待客必备之物。在置办年货的这一天,一家之主也会买够过年期间所需的蔬菜水果,买完这些当然也不能忘了过年必须用的对联、贴画和鞭炮等物品。

  做完了这四件事,基本上也就迎来了除夕。在除夕的这一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放鞭炮。然后家庭成员再次对庭院巷道进行第二次的简单清扫。家庭主妇在此期间会做好韩城特有的早餐—馄饨。吃一碗热腾腾的臊子馄饨,家人围在火炉旁聊天,或坐在火炕上打牌。中午,大家一定要在一起吃饺子,预示着团团圆圆又一年。下午的时候,人们都开始在大门的两边贴春联。大红的纸上金色的字,好不喜庆。对联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人们对新一年的愿望。贴完对联和门神,也到了吃年夜饭的时间了。很多农家如果不吃年夜饭,那一定是吃韩城特有有的“蒸肉”,将碎馒头,面粉,粉条、猪肉、白菜拌在一起,放上特制的料,蒸出一大锅,可以吃好几天。除夕的晚上,必做的事情就是看春节联欢晚会了,一家人嗑着瓜子聊着天,看完春晚也就迎来了新的一年,在午夜十二点,守完岁、放鞭炮,迎接新的一年。

  大年初一为元旦,是新年的第一天。这一天天刚朦朦亮人们就会起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家门口放鞭炮,这意味着开门大吉。接着,吃一碗馄炖当做早餐。然后换上新衣,打扮的整整洁洁,晚辈就开始带着小孩去长辈家拜年。在我们那边的大年初一有这样的说法,嫁出去的女儿不能回娘家拜年,要不然会吃穷娘家,娘家在新的一年过不上好日子。这一天儿子带着媳妇提着礼品给长辈拜

  年,长辈会给晚辈发提前准备好的红包,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字谐音,晚辈得到了压岁钱就可以**安安度过一岁。给长辈拜完年,这一天基本上就没什么大事了。如果人们还有时间,就会一起去城隍庙烧香祈福,或者带着小孩去司马迁祠堂走一走,让他们记住这令每个韩城人提起来都会自豪的祖先。

  正月初二到初四,女婿给丈人拜年,外甥给舅舅拜年。拜年一般要拿规定性的礼品,在农村,一般带礼馍和其他糕点烟酒等东西。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基本上不会带自家蒸的馍,买一些礼品就可以了。过了初四,亲戚基本走完了,年基本也过完了。过年期间,一般村子里都会组织在戏台子那里表演秦腔,秦腔,发源于陕西、甘肃一代,流行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西北五省,因用“梆子”击节,故也称“陕西梆子”,又因陕西地处古函谷关以西,古称“西秦”而有“西秦腔”之称。当地也叫“梆子”、“桄桄”、“乱弹戏”、“中路秦腔”、“西安乱弹”、“大戏”等。陕西人认为秦腔是百戏之祖。它不是厅堂的艺术,它是根植于土地的旋律。秦腔表演朴实粗犷、细腻深刻,以情动人、富于夸张性。在韩城,你随便找一个年龄稍大的人,他都可以给你吼两嗓子,但是对于外面的人而言,秦腔已经是接近于一个难以普及和理解的古董了。

  春节是新的一年的开始,是*最传统,最隆重的节日,它象征着美好和幸福。但是由于时代的发展,很多的传统的旧习俗也有了新的变化。那些带有封建迷信的习俗也有了不同的意义。个别的习俗也因为经济的撞击而逐渐消逝。

  春节对小孩子来说是穿新衣,收压岁钱,对家庭主妇来说是每年任务最繁重的日子。但是,无论如何,新年是带着希望而来的,它拉近了亲朋好友的关系,为学业繁重的学生减了压,给每个人都带来了希望,它昭示着每个人都有一个新的开始。

家乡的春节征文3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当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热闹的象征,是团圆的象征。

  我的家乡在徐州,这儿的春节习俗我最熟悉不过了。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套和窗帘。到处都洋溢着欢欢喜喜扫尘,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扫尘”过后,大人们就开始准备年货,为了让家人们吃上一顿好的年夜饭,他们也不辞辛苦。

  到了大年三十,大家都开始贴春联,为节日增加喜庆的气氛。除此之外,人们还要贴上倒着的“福”字。“福”字指“福运”、“福气”,把“福”字倒着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现在的“福”字贴,更是花样繁多,有的还有在“福”字的周围加上寿星、寿桃、龙凤呈祥、五谷丰登和鲤鱼跃龙门等等图案。

  到了大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在做年菜,家乡春节的的食物,一般都有一定的喻意。例如,过年时家家常吃饺子,因为“饺子”和“交子”谐音,意即交在子时,正是一年的`开端。过年时,人们还吃年糕,因为“年糕”与“年高”为谐音,所以有“年年都能步步高升”的意思。另外,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和白银,有“新年发财”意思。还有,过年人们都吃鱼,有“年年有余”的意思……

  做好了年菜,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分外的热闹。一家人难得能团聚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大餐,因此,所有的人都是开开心心,其乐融融的。

  吃过了年夜饭,大家各自回到自己的小家庭,洗澡过后,穿上新衣,迎接新年的到来。现在,大多数人家都会在这一天晚上观看中央一套直播的“春节联欢晚会”。直到新年的钟声敲响后,大家才会放鞭炮,放烟火。这样的鞭炮声和烟花会一直到深夜。

  新年过后的第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一。晚辈都要到长辈家里去拜年,祝长辈们长寿安康。另外,长辈还要分别给晚辈们压岁钱。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有“**安安过了一岁”的意思。这一天里,同辈人如果见了面,也要说声新年好。以示对对方的新年祝福。

  家乡的春节过得多么热闹啊!这样一个喜庆的节日。一直延续至今,可见它对人们是多么重要。我爱家乡的春节。

  春节是*最隆重的节日,这一天*人民同欢喜共度过,虽然各地的习俗不同,但欢乐仍在每个人的心中荡漾。照我们家乡的习俗,春节的开端大约是在腊月二十几吧,一过腊月二十,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过年的物品,孩子们也陆续放了假。欢天喜地的和伙伴们一起玩耍,大人们也忙里忙外,全然一片忙年的繁荣景象。

  先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是春节的彩排,这天刚擦黑,家家户户络绎不绝的鞭炮声便响起,家家吃饺子。

  过了二十三,转眼来到除夕,在这一天,家家户户贴对联红红的对联往门上一贴,呈现出万象更新的景象。除夕夜,在外的儿女不是迫不得已,都要赶回家吃团圆饭。8:00左右,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谈谈家常,观看精彩的节目,不时传来阵阵笑声,好一派其乐融融的家族!这一晚,除了小孩子几乎没有人会睡觉,都要守岁,老人守岁表示珍惜时间,孩子守岁便是为父母祈祷,祈祷父母长命百岁。

  大年初一天刚亮,连续不断的鞭炮声响起,男女老少都换上新装,整装待发,早早的吃过了早饭,男人开始走亲访友,女人在家中招待客人。大人们三五成群的来来往往,小孩子成群结队的在街上嬉戏,无法掩饰的笑容早已从心底透出新年对孩子来说是梦寐以求的,因为这是他们可以脱离作业的压迫,享受新年的沐浴。到了下午,街上的人们更是连续不断,相别已久的老朋友相逢在一起,看着彼此的笑脸,有说不尽的话语无限的思念和牵挂,家家户户的屋子里,充满着笑声,洋溢着欢乐。

  大年初二,各家各户正式开始走亲访友了,街上络绎不绝的车辆,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开始运行了。

  正月十五来了,春节的另一个高潮上市了。这一天,人们都要吃元宵,元宵代表团团圆圆,这可忙了孩子,吃饱了晚饭迫不及待的跑到街上去,展示自己绚丽的烟花。大街小巷里,烟花声、鞭炮声、欢呼声响成一片,各式各样的烟花,不仅让我们看得眼花缭乱,当美丽的烟花打上天空,有的像流星,有的像大红花,有的像五彩花,点点滴滴,汇成花的海洋,它们像对我们微笑,招手,在向我们致谢,谢我们给予了他们生命让他们在天空中伸展自己的腰身,多么快乐,多么活泼!姹紫嫣红的礼炮,打响了天南地北,让人们目睹自己的风采。正月十五是孩子们最快乐的一天,在这一天,他们可以得到童心、得到快乐、可以无拘无束的过一个节日!

  春节在正月十五结束了,学生该上学了,大人们也该去做自己的事情了,正月和腊月是农村最闲暇的时候。孩子们恋恋不舍的离开了,期待新的一年的到来!

  在我的家乡昌邑,最被人们重视的就是春节了。从腊月初八开始,春节就拉开了大幕。

  腊月初八。正是腊八节。家家户户开始熬制带有大红枣、大米、小米等食材的腊八粥。在这天,一些人家还会泡制腊八蒜,那腊八蒜令人垂涎三尺,醋也有了些辣味,让人吃的时候一把鼻涕一把泪。我家还在腊八前后灌制肉香肠。

  腊月二十三,春节前的高潮到了。我已经从昌邑城区回到了老家北孟镇。这一天,天刚擦黑,家家户户就争先恐后的燃放鞭炮,还要吃饺子,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围坐在一起,无比的开心。

  腊月二十三以后,人们开始购置年货,“春运”的高潮,也就此开始了。

  转眼间,大年三十到了。早上,我们要在六点起床,喝有豆腐、粉条、小米、红枣的粥,俗称“劳晨饭”我们要抢放开门鞭,以求“开门红”的喜庆之意。我听说在四点就有人开始放鞭了,不得不说,这户人家太勤快了,来年的庄稼一定有好收成。中午,我们要吃牛肉包子。那香喷喷的包子一出炉,我就按耐不住了,抢下包子立刻就咬了下去,我一边吸着凉气一边含糊不清叫道:“好ci(吃),好ci,太好ci了!”吃完后,我们便开始贴春联,放眼望去,大街上成为了红色的海洋。下午四点,我们要去把老祖宗们“请”回家去,让他们也品尝到美味的佳肴。与此同时,留在家里的人们开始包饺子,放贡品,摆烛台。六点多,第一顿饭开始了,我们吃白菜饺子。吃完后,我们与一些辈分离得进的人们去拜年。

  随着央视春晚的开始,晚上八点整,我们的第二顿饭开始了,大家开怀畅饮。在这个时候,我们还要拍照片,这个习俗是我们自定的,一年一次,绝不能少。吃饭后,我们动身再次出去拜年。十点整,喜庆的鞭炮点燃了人们的激情,春节这天的高潮到了。我们吃第三顿饭——素馅饺子。在吃饭时,不时有拜年短信为我们送去祝福,短信的铃声似乎在为我们伴奏。十一点三十分,我们开始挨家挨户为人们送上新春祝福。零点的钟声已经敲响,马年到了,我们为不少人送去了祝福。八岁以上的小朋友会守岁,还要向长辈磕头,长辈会发红包给晚辈。凌晨两点,我们纷纷进入梦乡,大家在为明天拜年而养精蓄锐。

  正月初一,早上,我们要吃带有钱、枣、花生的饺子。小孩子要穿上新衣服,以图“辞旧迎新”之意。我们要组成拜年队伍,到别人家拜年。

  从正月初二开始,人们开始走亲访友,主人会用一桌子丰盛的菜肴为客人接风洗尘。

  正月十五,我回到了市区。早晨六点多,我就被喜庆的鞭炮声叫醒了。今天是元宵节,各大超市纷纷举行猜灯谜活动。中午,我们吃水果馅的元宵,晚上,我们吃饺子。我还用电脑为同学们送去了祝福。

  正月十五过后,年也就过完了,人们又回归了正常的生活,开始了新的一年……


家乡的春节的日记3篇(扩展6)

——家乡的春节日记 (菁华20篇)

家乡的春节日记1

  春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在我的家乡——唐山,过春节更是意义重大的节日。

  腊八节开始就有了年味,在这天每家每户都要熬腊八粥,将各种干果,米,豆熬在一起,象征团圆吉祥。热闹的气氛也随之而来。

  腊月十五过后,家家户户都要去坟前为去世的.长辈们过年,表达对他们的思念。从这天开始,就算真正的过年了。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还没到清晨,屋外便传来一阵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正在熟睡中的人们也毫无倦意,投入到新年即将到来的喜悦气氛之中。晚上吃饺子算是小年夜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家中的每个 成员都围坐在一起,吃着热腾腾的饺子,分享一年来的喜悦与收获。过小年是春节的一个铺垫,为了迎来更加热闹的春节!

  腊月二十四,二十五就是春节的前期准备了。这两天,许多人家擦玻璃,收拾屋子,万象更新。象征在新的一年里生活更加美好,有辞旧迎新之意。

  除夕之夜可真热闹!鞭炮声连续不断,美丽的烟花在空中盛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旁收看春节联欢晚会,彻夜不眠的守岁。欢歌笑语从屋内传出,此刻的景象似一幅祥和的图画。

  正月初一的早晨,人们穿上新衣,到各家各户拜年,长辈们留在家中接客,祥和的气氛传递在每个人的心中,幸福与喜气洋洋笼罩着此刻的城市!

  正月十五闹元宵,城市的大街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花灯,有的象征美好未来有的象征科技发达……总之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过了正月十五,年就算过完了,人们也回到了正常的生活,尽管年过完了,但人们的心没有变,大家都期待着下一个团圆日的到来,下一个春节的到来!

家乡的春节日记2

  放寒假了,我妈妈开着车拉着我们去姥姥家过春节。

  春节前的那几天,大街上人来人往,买东西和卖东西的人比*常多了很多很多,我问姥姥为什么,姥姥说:马上要过春节了,大家要多买点东西,过个和和美美的新年。

  盼啊,盼啊,四天,三天,两天,一天。春节到了!夜幕中,一个接一个的烟花像火箭一样飞上天空,又像孔雀一样展开羽毛在空中消失了。看着这绽放的美丽的节日礼花,我感到快乐极了。

  看完烟花,开始吃饺子了,一盘香喷喷的饺子被端到桌子上,还热腾腾地冒着气儿,仿佛在说:“快来吃我们呀!”

  吃完饺子,一家人打开电视看春节联欢晚会,那一个个魔术表演和杂技表演都那么精彩和神奇,让我非常羡慕,我想:“我也要认真学会一技之长,也要登上春节联欢晚会,给千家万户带来节日的快乐。”

  春节,你是我们每一张幸福的笑脸,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为期盼的"节日。

家乡的春节日记3

  今年的春节,我是在奶奶家过的。风俗的不同使奶奶家的春节和姥姥家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令我充满了好奇。

  除夕的上午,大家就忙活开了。快把镜头拉过来!这里是厨房,正在做晚上给奶奶上供的供品。瞧,公鸡拔光了毛,鸡头高高地昂起来,翅膀被撑开了,用竹竿牢牢固定。下半身是向后翘着的,放在一 个白瓷碗里,远远望去,这鸡就好像马上就能够飞上蓝天似的。

  院子里的小木桌上,已经摆好了一些供品。看,有猪蹄、鸡、猪肉、猪肝……十分丰富。每一个都被做成漂亮的花样,就连那猪肝,也被做成了一朵层次分明的花儿,好像艺术馆里的展品一样。

  除夕夜来了,奶奶和她的儿媳妇们开始包饺子,而爷爷、爸爸他们则去了老房子祭祖。由于祭祖女人是不能看的,所以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家里吧。

  奶奶、妈妈、三婶在包饺子,奶奶擀皮,妈妈和婶婶包。我仔细地观察了一下包好的饺子,它挺着大肚子,扎着一排“麻花辫”,是一个“矮胖子”。因为它还穿着“白衬衣”,所以我认为还是叫 它“爱干净的矮胖子”比较恰当一些。饺子们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横成列,竖成行,让我不禁想起了训练有素的士兵。

  吃饺子的时刻到来了!伴着窗外的鞭炮声,一盘盘“珠圆玉润”的饺子上了桌。我赶紧夹了一个放进嘴里,啊!好香!我顾不得别的`,一口气吃了一盘多,才住了口。

  今年的春节过得特别奇特而有意思,它将成为我心中抹不掉的回忆!

家乡的春节日记4

  春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在我的家乡——唐山,过春节更是意义重大的节日。

  腊八节开始就有了年味,在这天每家每户都要熬腊八粥,将各种干果,米,豆熬在一起,象征团圆吉祥。热闹的气氛也随之而来。

  腊月十五过后,家家户户都要去坟前为去世的长辈们过年,表达对他们的思念。从这天开始,就算真正的过年了。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还没到清晨,屋外便传来一阵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正在熟睡中的`人们也毫无倦意,投入到新年即将到来的喜悦气氛之中。晚上吃饺子算是小年夜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家中的每个 成员都围坐在一起,吃着热腾腾的饺子,分享一年来的喜悦与收获。过小年是春节的一个铺垫,为了迎来更加热闹的春节!

  腊月二十四,二十五就是春节的前期准备了。这两天,许多人家擦玻璃,收拾屋子,万象更新。象征在新的一年里生活更加美好,有辞旧迎新之意。

  除夕之夜可真热闹!鞭炮声连续不断,美丽的烟花在空中盛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旁收看春节联欢晚会,彻夜不眠的守岁。欢歌笑语从屋内传出,此刻的景象似一幅祥和的图画。

  正月初一的早晨,人们穿上新衣,到各家各户拜年,长辈们留在家中接客,祥和的气氛传递在每个人的心中,幸福与喜气洋洋笼罩着此刻的城市!

  正月十五闹元宵,城市的大街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花灯,有的象征美好未来有的象征科技发达……总之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过了正月十五,年就算过完了,人们也回到了正常的生活,尽管年过完了,但人们的心没有变,大家都期待着下一个团圆日的到来,下一个春节的到来!

家乡的春节日记5

  每年一到春节,许多人都赶着回来,有一些人还被困在路上,但春节也是最好玩的。

  除夕的.这一天我玩的很快乐,我们一家人去旅游。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一起放鞭炮。到了晚上,我们一家子在一起吃年夜饭,有说有笑的,我们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看的是津津有味的。

  我真希望下一个春节快点来到。

家乡的春节日记6

  *有个传统节日叫春节,那是人们放松心情,和亲人一起团圆,聚在一起的`日子。

  今年刚放寒假,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弟弟一起回老家四川。我的家乡很美,依山伴水,人们都很勤劳,每到过年,大人小孩都要穿新衣服和新鞋子,还要杀过年猪,买很多菜招呼客人。

  盼啊盼春节这天终于来了,家家户户贴着对联,挂灯笼,放鞭炮,桌上摆满了好吃的,全家人高兴地吃起来,有说有笑的非常开心。

  家乡的春节气氛非常浓厚。初一这天,我和弟弟去长辈家拜年,他们都给我们压岁钱,哈哈这个时候我可高兴了!

  回到昆明后,新学期又开始了,我的假期作业都做完了,但脑海里还留着家乡春节的美好回忆。

家乡的春节日记7

  大家过春节一定过得很快乐吧!那你知道我是怎样过春节的吗?哈!今天在这里,我就给大家介绍以下当地的`风俗。

  早上,我还在睡觉,外面一阵炮竹声把我吵醒了,这时我才想起今天是春节,我穿好衣服,看见爸爸、妈妈他们正在忙着贴春联,准备丰富的年夜饭,我在旁边看着,却帮不上忙,我看到奶奶在烧一条大鱼,我跑过去问她:“为什么烧鱼”?奶奶说:“这是*传统的年俗中,午夜饭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并且这道菜留着不吃,象征着年年有余,来年有个好生活”。

  下午三时,我吃完了年夜饭就换上新衣服,去外婆家。外婆看了我,叫我小“帅哥”。接着,外婆又给我两百块钱的压岁钱。我心想:太好了!我的压岁钱已经达到了一千二百元了。

  晚上七时,我和爸爸妈妈坐在沙发上看春节联欢晚会。突然,我看到一位魔术师在指挥小鱼,立正!向前看,没想到在盆子里的小鱼那么听话。这可以看出,魔术师的技术是多么高超。

  今天玩得可真高兴!我真希望天天过春节。

家乡的春节日记8

  今年春节,我有幸回到相别8年的家乡──湖北,与爷爷奶奶一起度过盼望已久的新年,这一次的团聚我似乎更解家乡的民风民俗,同时也有所感悟。

  首先介绍一下年俗吧!湖北的一年中一共分为三节,以过年最为隆重,从腊月初八起,一直准备到年三十,除穿的戴的以外,以吃的东西为最多,如晒“冻米儿”。烫豆糕儿、打“糯米粑”等等,丰富极!特以冻米、豆糕、糯米粑最好吃。准备过年食物,女性负主要责任,男的以清理债务为重点。应收的马不停蹄地催,待付的款也要在年三十前付清,彼此收财纳福,过一个快乐新年。可贫穷人家是:“三十的躲猫儿,初一的大摆手”。意思是:过年怕债主逼债,到处躲藏,到正月初一就好,因为从三十夜到元宵节。债主决不能向债务人讨钱,可以放心大胆。年夜饭这个名词,在湖北称“年饭”或“团年饭”,时间多在正午或天亮前,那一天说的话要吉祥如意,为防止儿童口不择言,特在厅堂上张贴“不禁童言”或“百无禁忌”的红纸条儿。饭毕,长辈发红包、晚辈收压岁钱,晚间禁例大开,合家同乐。灯火齐明,通宵达旦、谓之守岁;东方未白,大放鞭炮。出天方,开大门,迎接大年初一。

  看到湖北的年俗,我不禁想起今年的春节,家里来许多亲戚,在团圆饭时,大家都忙于敬酒,说些祝贺的话语,坐在旁边的我,总觉得很不自在,吃过年夜饭,他们都忙于应付着发来的手机短信,直到春节联欢晚会开始,大家又坐在沙发上享受着晚会的节目,时不时鼓鼓掌,笑一笑,看完后时间不早所以就上床睡觉,想到这里,我头脑里突然冒出一个从来没思考过的问题:除夕夜我们能做的最温暖的事情是什么?是啊,传统的年俗的确非常吸引我们,但是现在看来又保留多少呢?一切的快乐仿佛都被现代高科技取代。吃顿团圆饭,发发红包,看晚会,每年春节都是同样的程序,每次我都等着盼着新年的到来,但是等它过去,却又觉得*淡无奇,没有多少值得回味。虽然这也很温馨,但我总觉得少些更朴实的东西。

  春节的基本意义,就是,在一年中只有这个时段很多人才有机会和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团聚,所以我希望春节能够在*逐渐变化的情况下,保持原有朴实,美好,温暖的样子。

家乡的春节日记9

  春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在我的家乡——唐山,过春节更是意义重大的节日。

  腊八节开始就有了年味,在这天每家每户都要熬腊八粥,将各种干果,米,豆熬在一起,象征团圆吉祥。热闹的气氛也随之而来。

  腊月十五过后,家家户户都要去坟前为去世的长辈们过年,表达对他们的思念。从这天开始,就算真正的过年了。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还没到清晨,屋外便传来一阵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正在熟睡中的人们也毫无倦意,投入到新年即将到来的喜悦气氛之中。晚上吃饺子算是小年夜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家中的每个 成员都围坐在一起,吃着热腾腾的饺子,分享一年来的喜悦与收获。过小年是春节的一个铺垫,为了迎来更加热闹的春节!

  腊月二十四,二十五就是春节的前期准备了。这两天,许多人家擦玻璃,收拾屋子,万象更新。象征在新的一年里生活更加美好,有辞旧迎新之意。

  除夕之夜可真热闹!鞭炮声连续不断,美丽的烟花在空中盛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旁收看春节联欢晚会,彻夜不眠的守岁。欢歌笑语从屋内传出,此刻的景象似一幅祥和的图画。

  正月初一的早晨,人们穿上新衣,到各家各户拜年,长辈们留在家中接客,祥和的气氛传递在每个人的心中,幸福与喜气洋洋笼罩着此刻的城市!

  正月十五闹元宵,城市的"大街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花灯,有的象征美好未来有的象征科技发达……总之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过了正月十五,年就算过完了,人们也回到了正常的生活,尽管年过完了,但人们的心没有变,大家都期待着下一个团圆日的到来,下一个春节的到来!

家乡的春节日记10

  按照我家乡的老规矩,过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就开始了。

  腊八这天,人们要喝腊八面和腊八粥。腊八粥代表预示着新一年的快乐。

  到腊月十九日,学生们开始放年假了。他们第一件事是上届买东西。贴近年年根就去赶集买年画了。

  到了除夕可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酒肉

  的香味,男友老少都穿着新衣。这一夜,我爸爸妈妈带我去西安玩一玩。还可以买到我喜欢的玩具,还可以放鞭炮。

  到了正月十九日,春节就结束了,人们有开始忙碌的生活了。

  我这喜欢过春节。

家乡的春节日记11

  我的家乡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最有趣的就是春节。

  按照家乡的习俗,春节就从小年夜就开始了,这天,人们就开始打扫卫生,小孩子们都围在大人旁帮忙,把房间的里里外外打扫的干干净净,我也不例外,我自己把自己的房间打扫的干干净净。从这天起人们开始办年货了;买对联、买糖果……到了除夕就更热闹,门上贴上红红的对联,到了晚上,鞭炮声彻夜不绝,人们还要看春节联晚会,吃年夜饭,可开心啦!大人们送给我很多祝福,还有压岁钱呢。我也祝愿长辈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大家吃着,喝着、说着、笑着。

  从大年初一到初十,是人们走亲访友的好日子。人们都要相互拜年,祝福亲朋好友来年快乐*安。

  我们梅村初九很热闹的!每年的初九那天梅村都要举办隆重的节场。那天四面八方的人们都会来到梅村游玩。那天,梅村的广场、街上都人山人海、张灯结彩,披红挂绿,到处都漂浮着一串串彩色的气球和条幅;锣鼓声很响,有唱歌、跳舞,真是一片欢乐的海洋我们都沉浸在这节日的欢庆气氛中。

  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春节结束了。

家乡的春节日记12

  我的家乡在农村,快到过年的时候,人们就开始忙碌了。

  在临过年半个月时,我们家乡的人就开始蒸馍了,那一个个的胖胖的年馍馋得我就想咬它一口。一家大概要蒸上几十个年馍,只要够初一这天无论是谁,都是各到各的舅家去拜年,再下来就讲述 布置年货了,今天人们就到*上去买些国瓜什末的,明天到别外一个*上买些青菜招待客人,后天有道另外一个*去……,总之他们会赶集买东西一直到三十这天,他们才肯停下来。三十晚上人 们都把自家里里外外都打扫的干干净净,贴上对联,挂好炮个个只等十二点的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门外都噼噼啪啪的响着,一直玩,炮声一直持续有半个多小时,响完后,大家回到家就为这桌子一起包 团圆饺子了。

  一转眼,十五到了,人们又忙活新一年的生活开始。

  我喜欢过年。

家乡的春节日记13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节日。按我们中原这一代的习俗,我们过春节要包饺子,吃年饭,贴对联,闹元宵等等。

  一进入腊月,春节差不多就开始啦。腊八这天,人们都要喝腊八粥。腊八粥是我们这些孩子们最喜欢喝的,它里面有大米.小米.红薯.桂圆.红豆.绿豆.花生和糯米等等,一般都要放八样谷类。

  到了腊月二十四,就有年气啦。大人们开始过买年货啦,蒸馒头,包包子和蒸花糕,炸丸子,烧排骨,烧猪肉等一直忙到除夕,做了数不尽的好吃的。

  到了除夕可真热闹。家家赶做年夜饭,酒肉的香味在空中久久的回荡着,大人们在门外贴对联,家中也贴上漂亮的年画,家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彻夜不绝。在外上班的或打工的人们,一定得回来吃团圆饭。这一夜人们还得守岁。

  大年初一的景象可不一样。人们都要出去拜年,一般是年少的给长辈拜年,孩子们会得到很多压岁钱,孩子们有的买玩具,也有的把钱存起来,留着以后买学习用品。

  到了元宵节,超市就特别热闹,人们买元宵回家吃,为的是一家人团团圆圆.甜甜蜜蜜。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有时间你也来我们这过春节吧。

家乡的春节日记14

  初二,我和爸爸妈妈去奶奶家过年。咦?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你初二回老家呢?大年三十不行吗?因为,今年我们家盖了新房子,今年一定要在新家里过年的。否则不会大吉的。

  我们一家出发了,在路上,我睡了三个小时的觉,从我家到老家只需要4个小时,很快的。

  终于到奶奶家了,由于人太多,有大伯伯、大婶、二伯伯、二婶、三伯伯、三婶、四伯伯、······人太多太多了,记都记不住。

  终于熬过了“记名历史”,我马上跑到了我们家的房间里,呼呼大睡起来,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第二天,老爸叫我去烧树叶。徐州张圩的树叶很多,去年我们到老家烧了(就一个地方)52次,很多。而今年烧的却很少,才烧了5次······

  初五,我们得走了。张鑫哥哥给了我压岁钱,好开心哦!我爸爸跟奶奶说:“妈,别哭哦”,“没哭没哭,你看我高兴着呢!”

  离开了徐州,告别了我的老家,也就是说,我马上就得上课了。哎呀,我的寒假作业还没做完!好烦哦!

家乡的春节日记15

  一年一度的春节,从腊八节这天就开始了。在这天里,家家都忙着泡腊八蒜。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等到过年时,绿绿蒜瓣如翡翠一般,色味双美,还可以和饺子一起吃呢。

  到了除夕,人们格外忙碌,家家赶做年菜,方圆十几里都能闻到酒肉的香味。有的人家正在做炸货,有的人家正在蒸年糕,有的人家正忙着买新衣服······在这天,人们在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上了各式各样的年画。处处洋溢着新年的气息。

  除夕夜里,在外地工作的人们,不管回家的路程有多遥远,工作有多忙碌,都会回到家,与家人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等待新年的到来,那场面别提有多温馨了。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天还没亮,家家户户就开始迎接新年了。家家洋溢着欢乐的笑声,大人们忙着包饺子,下饺子,小孩子们忙着穿新衣,放鞭炮。

  吃完饺子,人们个个打扮的精神十足,拜年开始了。

  瞧。刚上幼儿园的小弟弟,还没等大人们回过神来,已经给爷爷、奶奶磕起了头,嘴里还不停地喊着:“拜年喽,拜年喽。”爷爷奶奶高兴的掏出了压岁钱。小弟弟接过钱,忙转身,跑向老奶奶,“扑通”一声跪在老奶奶面前,大声喊着:“老奶奶,我给您磕头啦。”接着,磕个不停。老奶奶忙站起来,边扶小弟弟边说:“快起来,快起来,好孩子。”淘气的小弟弟好像没听到老奶奶的话一样,继续在磕。老奶奶这才明白过来,忘了拿压岁钱了,忙转身,去拿早已准备好的压岁钱,小弟弟接过钱,高兴地跑了。看到这一幕,满屋的人哄堂大笑。

  看,我们这儿的春节多热闹啊。

家乡的春节日记16

  春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在我的家乡——唐山,过春节更是意义重大的节日。

  腊八节开始就有了年味,在这天每家每户都要熬腊八粥,将各种干果,米,豆熬在一起,象征团圆吉祥。热闹的气氛也随之而来。

  腊月十五过后,家家户户都要去坟前为去世的长辈们过年,表达对他们的思念。从这天开始,就算真正的过年了。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还没到清晨,屋外便传来一阵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正在熟睡中的人们也毫无倦意,投入到新年即将到来的"喜悦气氛之中。晚上吃饺子算是小年夜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家中的每个成员都围坐在一起,吃着热腾腾的饺子,分享一年来的喜悦与收获。过小年是春节的一个铺垫,为了迎来更加热闹的春节!

  腊月二十四,二十五就是春节的前期准备了。这两天,许多人家擦玻璃,收拾屋子,万象更新。象征在新的一年里生活更加美好,有辞旧迎新之意。

  除夕之夜可真热闹!鞭炮声连续不断,美丽的烟花在空中盛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旁收看春节联欢晚会,彻夜不眠的守岁。欢歌笑语从屋内传出,此刻的景象似一幅祥和的图画。

  正月初一的早晨,人们穿上新衣,到各家各户拜年,长辈们留在家中接客,祥和的气氛传递在每个人的心中,幸福与喜气洋洋笼罩着此刻的城市!

  正月十五闹元宵,城市的大街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花灯,有的象征美好未来有的象征科技发达……总之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过了正月十五,年就算过完了,人们也回到了正常的生活,尽管年过完了,但人们的心没有变,大家都期待着下一个团圆日的到来,下一个春节的到来!

家乡的春节日记17

  新年到。真热闹,又挂灯笼又放炮。大年初一早,我们一家三口连两条小狗一起去外婆家拜年。

  一来外婆家,妈妈就要我向外公外婆问好,要我说一大堆的吉利话,然后才可以拿红包。我郁闷啊,这红包拿的是真心的不容易啊。爸爸告诉我,传说在远古时代有一种怪兽,头顶长独角,口似血盆,人们叫它做“年”。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它便窜出山林,掠食噬人。我们只要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饱餐后扬长而去,人们才开门相见,作揖道喜,互相祝贺。

  所以,这种习俗就一直流传到现在,一刀大年初一,人们就互相说吉利话,预祝来年大吉大利,事事顺心。原来如此,拜年是这样来的。

家乡的春节日记18

  在山东,没有腊八的习俗,所以春节一般在腊月二十左右开始了。到了二十,学生们放假了,有没有多少农活可干,所以二十二就开始置办年货了:鞭炮、鱼、肉、菜,或是一些稀罕的物件:龙 虾、闸蟹之类的海鲜,都要置办,而糖果、瓜子、水果之类的零食更是不可或缺的。

  腊月二十四,各家都要到集市上”请“灶王爷,等到晚上祭灶。天一黑,各家都早早的在灶台上摆好供品,有瓜子、糖块、橘子、苹果、香蕉,全家聚在一起祭拜灶王爷。传说,灶王爷每年都在这 时把这一家的行为汇报给玉帝,所以人们会祭拜灶王爷,让灶王爷多说好话。

  春节、元宵节更热闹,家家灯火通明,团团圆圆。

家乡的春节日记19

  我的家乡在吉林省,这里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家乡的春节更让人陶醉。

  春节快到的时候全市的人们开始忙碌起来,有的人在家里贴春联,挂灯笼。大街上路两旁挂满灯笼,在树根部分缠上链状小彩灯,大人们一直忙到三十晚上。

  此时我们小孩子都能穿上新衣服,连我们的成绩都不管了,我们也能得到压岁钱,我们也能玩儿到上学,连寒假作业都忘了去写,到晚上钟声敲响,九点时,爸爸妈妈还有姥姥包饺子,爸爸包钱的,我就在那边猜灯谜,里边的谜语,我就让爸爸、妈妈、姥姥和我猜灯谜,我们就比谁猜得对猜的多谁就赢了。

  虽然一年一度的春节已经过去了,但春节热闹与祥和深深印在了我的心里!

家乡的春节日记20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一年当中最热闹、最忙碌、最特别的节日。然而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除夕了。

  除夕这天,一大早人们都早早起来,家家户户都挂起了红灯笼。整条街道张灯结彩,红红火火,一派热闹、喜庆的氛围。

  早饭过后,一些中老年人和孩子们聚拢到村委会门口的广场,抄起锣鼓,走街串巷,一路上敲锣打鼓好不热闹!他们经过十字路口时,总会停留下来,猛敲一阵,惹得周围的大人小孩出来围观,他们反而越敲越起劲!大人们看一会儿就各自散去,而孩子们却紧跟不舍,跟着他们走过大街小巷。此时的小孩子们也不怕累,只是陶醉地跟在后面看。队伍越来越长,像一条尾巴。等他们再回到村委会门口时,广场都水泄不通了。人与人摩肩接踵,锣鼓声震耳欲聋,人们沉浸在欢乐之中。

  青壮年们早饭过后,都去集市上采购年货。集市上人山人海,吆喝声此起彼伏。各样年货应有尽有,摆在集市道路两旁,一眼望不到边。人们大包小包地购买,个个满载而归。

  午饭后,人们稍作休息。大约到了四五点钟,各家里的男人们都拿着香蜡鞭炮去自家坟地,请祖先回家一同过年。留在家里的妇女们都贴对联,贴福字,供奉门神、土地、龙王、财神等各路神仙。等请回祖先,供上供桌,行了礼,小孩子才能各自去玩。

  晚饭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看春节联欢晚会,家家灯火通明,共同守岁。等到午夜,各家各户燃放鞭炮,有的人家放花炮,天空中五彩斑斓。

  “爆竹声中一岁除”,这就是家乡的春节,热闹而又喜庆。

推荐访问:家乡 春节 日记 家乡春节日记3篇 家乡的春节的日记1 家乡的春节的日记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