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习物质的量浓度之后学习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课,此实验在高中乃至高校实验教学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为在实际应用非常重要,因此学生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学教学设计五篇(范例推荐),供大家参考。
高一化学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习物质的量浓度之后学习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课,此实验在高中乃至高校实验教学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为在实际应用非常重要,因此学生必须掌握此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基于此,本教学设计就应本着学生学会实验操作为目的,想方设法的让学生学会实验操作步骤并注意细节问题。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分为两大部分,一、视频演示。二、实地操作。教师应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的尝试,总结和实验,在实验中体会怎样操作和体会实验的快乐。为此设计以下目标和重难点突破方法。
二、三维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掌握容量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2、正确地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基础上,学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操作方法及各步的注意事项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耳听、目看、书写、脑思的协调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对实验的实地操作,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对待科学实验的品质。
2、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与人合作的优秀品质,并通过实验操作体会获得成就的快乐。
三、重点:掌握容量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学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操作方法。
四、难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五、重点突破方法:根据有效学*和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提高,采用视频观法达
到初步掌握容量瓶的使用及溶液配制操作步骤学习,然后进行实地演练进一步巩固容量瓶使用和配制溶液的方法,实地体会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使之深刻。
六、教学方法:以学案-导学教学法为指导,让学生上课有据可依。细节中采用视频观看、讨论总结、自学阅读、实验实地操作、小组间自评互评、合作学习、快乐学习等教学方法。
七、学习方法:自学阅读法、观察法、实验操作法、互评自评法、合作学习法。
八、导学过程:
【复习回顾】溶液的概念: 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混合物。
质量分数: 单位质量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
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方法:
一、计算;二、取固体和溶剂、三、溶解。
【问题导入】:即将收获:如何才能配制一定物的量浓度溶液?我们将以配制100ml1.00mol/L的NaCl溶液为例获取知识和实验的快乐?
【学生活动1】:请认真观看视频容量配的使用,讨论总结容量瓶使用情况。
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一)容量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1、用途:用来配制一定体积、准确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长颈*底细口磨口瓶。
2、规格:
50mL 100mL 250mL 1000mL
容量瓶上标注的内容: 温度 ,容量 , 刻度线 。
选用:与所配溶液体积相等或大于所配溶液体积。
3、使用:
(1) 检漏 :检查是否漏水。方法:注入少量自来水,盖好瓶塞,将瓶外水珠拭净,用左手按住瓶塞,右手手指顶住瓶底边缘,倒立半分钟左右,观察瓶塞周围是否有水渗出,如果不漏,将瓶直立,把瓶塞旋转约180°再倒立过来试一次,如不漏水即可使用。
(2) 洗涤 :用自来水、蒸馏水依次分别洗涤2-3次。待用。
【学生活动2】:自学阅读容量瓶使用注意事项。
4、注意事项:
(1)不能溶解固体或稀释浓溶液,更不能作反应容器。
(2)读数:眼睛视线与刻度线呈水*,溶液凹液面的最低处和刻度线相切。加入水过多,则配制过程失败,不能用吸管再将溶液从容量瓶中吸出到刻度。
(3)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线,不能再补加蒸馏水。
因为用胶头滴管加入蒸馏水定容到液面正好与刻线相切时,溶液体积恰好为容量瓶的标定容量。摇匀后,竖直容量瓶时会出现液面低于刻线,这是因为 有极少量的液体沾在瓶塞或磨口处。所以摇匀以后不需要再补加蒸馏水。
(4) 容量瓶不能用来保存溶液,特别是碱性溶液,配好的溶液需转移到试剂瓶中保存。
【学生活动3】:请自学认真阅读课本16页,并认真观看视频配制100ml1.00mol/L的NaCl溶液,回答配制溶液所需仪器,并使用简单几个字概括各步骤内容。
(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1、实验仪器及用品:托盘天*、称量纸、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试剂瓶。
药品:固体氯化钠、蒸馏水。
2、步骤概括: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保存。
【学生活动4】:根据视频内容及案例中提示,分组配制100ml1.00mol/L的
NaCl溶液。学生总结收获。
案例:配制100ml1.00mol/L的NaCl溶液。
⑴ 计算:
n(NaCl)=c(NaCl)·V[NaCl(aq)]=0.1L×1.0mol/L=0.1mol
m(NaCl)=n(NaCl) ·M(NaCl)=0.1mol×58.5g/mol=5.85g
⑵ 称量:用托盘天*称取NaCl固体溶质的.质量5.9 g
⑶ 溶解:将溶质倒入小烧杯,加入适量的水搅拌溶解,冷却致室温
⑷ 转移:将上述溶液转入指定容积的容量瓶。
⑸ 洗涤:用蒸馏水洗涤小烧杯和玻璃棒2—3次,将洗涤液一并注入容量瓶。
⑹ 定容:在容量瓶中继续加水至距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刻度(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
⑺ 摇匀:把定容好的容量瓶瓶塞塞紧,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几次,混合均匀。
(8)保存。
【实验所获】:总 结:
一算二称三溶解;四转五洗六定溶;
七摇然后八保存;溶解勿碰烧杯壁;
转移需在刻线下;定溶*视要相切 ;
上下颠倒来摇匀;配制溶液要记牢。
【学生课后完成】
3.误差分析(所配溶液中溶质的实际浓度与理论浓度的比较)
⑴ 称量时所用砝码生锈。( )
⑵ 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至容量瓶后,未对烧杯进行荡洗。( )
⑶ 定容时,俯视(或仰视)容量瓶刻度线。( )
仰视读数、本来到刻度线却以为没到 俯视读数时到达刻度线却以为超过了
⑷ 固体溶解或浓溶液稀释时有散热,溶液未冷却即转移到容量瓶中进行定容。( )
⑸ 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内时,不慎将液体洒到容量瓶外。( )
⑹ 将定容后的溶液摇匀后,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用滴管加少量水使液面重新恢复至与刻度线相*。( )
⑺ 定容时,液面不小心超过了刻度线,并用滴管将超出的部分吸去。( )
(8)其它情况下可能引起的误差,应由同学们在实验研究中补充、总结。
板书
一、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一)容量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1、实验仪器:
2、步骤概括:
计算、称量、溶解、转移及洗涤、定容、摇匀、保存
高一化学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习物质的量浓度之后学习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课,此实验在高中乃至高校实验教学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为在实际应用非常重要,因此学生必须掌握此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基于此,本教学设计就应本着学生学会实验操作为目的,想方设法的让学生学会实验操作步骤并注意细节问题。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分为两大部分,一、视频演示。二、实地操作。教师应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的尝试,总结和实验,在实验中体会怎样操作和体会实验的快乐。为此设计以下目标和重难点突破方法。
二、三维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掌握容量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2、正确地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基础上,学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操作方法及各步的注意事项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耳听、目看、书写、脑思的协调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对实验的实地操作,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对待科学实验的品质。
2、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与人合作的优秀品质,并通过实验操作体会获得成就的快乐。
三、重点:掌握容量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学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操作方法。
四、难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五、重点突破方法:根据有效学*和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提高,采用视频观法达
到初步掌握容量瓶的使用及溶液配制操作步骤学习,然后进行实地演练进一步巩固容量瓶使用和配制溶液的方法,实地体会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使之深刻。
六、教学方法:以学案-导学教学法为指导,让学生上课有据可依。细节中采用视频观看、讨论总结、自学阅读、实验实地操作、小组间自评互评、合作学习、快乐学习等教学方法。
七、学习方法:自学阅读法、观察法、实验操作法、互评自评法、合作学习法。
八、导学过程:
【复习回顾】溶液的概念: 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混合物。
质量分数: 单位质量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
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方法:
一、计算;二、取固体和溶剂、三、溶解。
【问题导入】:即将收获:如何才能配制一定物的量浓度溶液?我们将以配制100ml1.00mol/L的NaCl溶液为例获取知识和实验的快乐?
【学生活动1】:请认真观看视频容量配的使用,讨论总结容量瓶使用情况。
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一)容量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1、用途:用来配制一定体积、准确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长颈*底细口磨口瓶。
2、规格:
50mL 100mL 250mL 1000mL
容量瓶上标注的内容: 温度 ,容量 , 刻度线 。
选用:与所配溶液体积相等或大于所配溶液体积。
3、使用:
(1) 检漏 :检查是否漏水。方法:注入少量自来水,盖好瓶塞,将瓶外水珠拭净,用左手按住瓶塞,右手手指顶住瓶底边缘,倒立半分钟左右,观察瓶塞周围是否有水渗出,如果不漏,将瓶直立,把瓶塞旋转约180°再倒立过来试一次,如不漏水即可使用。
(2) 洗涤 :用自来水、蒸馏水依次分别洗涤2-3次。待用。
【学生活动2】:自学阅读容量瓶使用注意事项。
4、注意事项:
(1)不能溶解固体或稀释浓溶液,更不能作反应容器。
(2)读数:眼睛视线与刻度线呈水*,溶液凹液面的最低处和刻度线相切。加入水过多,则配制过程失败,不能用吸管再将溶液从容量瓶中吸出到刻度。
(3)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线,不能再补加蒸馏水。
因为用胶头滴管加入蒸馏水定容到液面正好与刻线相切时,溶液体积恰好为容量瓶的标定容量。摇匀后,竖直容量瓶时会出现液面低于刻线,这是因为 有极少量的液体沾在瓶塞或磨口处。所以摇匀以后不需要再补加蒸馏水。
(4) 容量瓶不能用来保存溶液,特别是碱性溶液,配好的溶液需转移到试剂瓶中保存。
【学生活动3】:请自学认真阅读课本16页,并认真观看视频配制100ml1.00mol/L的NaCl溶液,回答配制溶液所需仪器,并使用简单几个字概括各步骤内容。
(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1、实验仪器及用品:托盘天*、称量纸、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试剂瓶。
药品:固体氯化钠、蒸馏水。
2、步骤概括: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保存。
【学生活动4】:根据视频内容及案例中提示,分组配制100ml1.00mol/L的
NaCl溶液。学生总结收获。
案例:配制100ml1.00mol/L的NaCl溶液。
⑴ 计算:
n(NaCl)=c(NaCl)·V[NaCl(aq)]=0.1L×1.0mol/L=0.1mol
m(NaCl)=n(NaCl) ·M(NaCl)=0.1mol×58.5g/mol=5.85g
⑵ 称量:用托盘天*称取NaCl固体溶质的质量5.9 g
⑶ 溶解:将溶质倒入小烧杯,加入适量的水搅拌溶解,冷却致室温
⑷ 转移:将上述溶液转入指定容积的容量瓶。
⑸ 洗涤:用蒸馏水洗涤小烧杯和玻璃棒2—3次,将洗涤液一并注入容量瓶。
⑹ 定容:在容量瓶中继续加水至距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刻度(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
⑺ 摇匀:把定容好的容量瓶瓶塞塞紧,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几次,混合均匀。
(8)保存。
【实验所获】:总 结:
一算二称三溶解;四转五洗六定溶;
七摇然后八保存;溶解勿碰烧杯壁;
转移需在刻线下;定溶*视要相切 ;
上下颠倒来摇匀;配制溶液要记牢。
【学生课后完成】
3.误差分析(所配溶液中溶质的实际浓度与理论浓度的比较)
⑴ 称量时所用砝码生锈。( )
⑵ 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至容量瓶后,未对烧杯进行荡洗。( )
⑶ 定容时,俯视(或仰视)容量瓶刻度线。( )
仰视读数、本来到刻度线却以为没到 俯视读数时到达刻度线却以为超过了
⑷ 固体溶解或浓溶液稀释时有散热,溶液未冷却即转移到容量瓶中进行定容。( )
⑸ 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内时,不慎将液体洒到容量瓶外。( )
⑹ 将定容后的溶液摇匀后,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用滴管加少量水使液面重新恢复至与刻度线相*。( )
⑺ 定容时,液面不小心超过了刻度线,并用滴管将超出的部分吸去。( )
(8)其它情况下可能引起的误差,应由同学们在实验研究中补充、总结。
板书
一、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一)容量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1、实验仪器:
2、步骤概括:
计算、称量、溶解、转移及洗涤、定容、摇匀、保存
高一化学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2.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实验,使学生了解鉴别它们的方法。
3.使学生认识对比的学习方法。
4.使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5.通过了解侯德榜制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na2o2的性质。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教学难点:过氧化钠和水、二氧化碳的反应。
教学用具
投影仪、小试管、大试管、小烧杯、脱脂棉、胶头滴管、酒精灯、火柴、气球、小烧杯、铁架
台、镊子,na2o2、na2co3、nahco3固体,nahco3、bacl2溶液,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水、酚酞试剂。
课时安排:共1课时
第一课时:钠的氧化物:氧化钠与过氧化钠
教学过程
[设问]有人打电话119,意味着有什么事情发生?
[学生]有火情发生。
[设问]这时,我们首先想到用什么灭火呢?
[学生]水、灭火器等。
[讲解]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是由于反应产生了比空气重且一般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而今天,我却要用水和二氧化碳来点火,大家相信吗?
[演示实验2—6]蘸有na2o2的脱脂棉与水的反应。
[补充实验]在一个盛有少量碳酸钠固体的小烧杯中加入盐酸,并用镊子夹取蘸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伸入烧杯,脱脂棉剧烈燃烧。
[补充实验]也可以用此法:用脱脂棉包一定量的过氧化钠,请学生用玻璃管吹气,过一段时间,棉花就会剧烈燃烧,所以也叫“吹气生火”
[设问]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展示过氧化钠]
[教师]原来,是这种叫做过氧化钠的化合物在起作用。
[引入新课]由于钠的性质活泼,其化合物的种类繁多,用途也广。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钠的化合物。
[板书]第二节钠的化合物
[板书]一、过氧化钠
[教师]由刚才的实验我们可知,na2o2可与h2o和co2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
[演示实验2—5]把水滴入盛有na2o2的试管中,检验生成的气体,并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讲解]由刚才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和溶液变红可推知,na2o2与水反应后生成了相应的碱naoh和o2,请大家写出该反应的反应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学生活动]
[教师板书]2na2o2+2h2o====4naoh+o2↑
[讲解]na2o2与co2反应时也生成了o2(支持了脱脂棉的燃烧),同时生成了na2co3。na2o2
[板书]2na2o2+2co2====2na2co3+o2↑
[补充实验]在盛有少量酚酞试液的试管中逐渐加入na2o2粉末,振荡。
[学生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讲解]上述实验说明了na2o2具有漂白性。实际应用中,我们常用其来漂白织物、麦秆、羽毛等。
[投影思考题]1.呼吸面具中常用na2o2来做供氧剂,说明理由。
2.na2o2应怎样保存?
设问:na2o2与盐酸反应产物呢?学生完成
[学生活动]2na2o2+4hcl====4nacl+o2↑+2h2o
[过渡]同样是由钠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na2o,却有着与na2o2不同的性质。
高一化学教学设计4
三维目标:
①巩固稀硫酸的性质;
知识与技能:
②掌握浓硫酸的特性及强氧化性;
③掌握二氧化硫气体的检验方法。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浓硫酸和碳的反应,了解实验设计的初步方法。
②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
通过实验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学会正确使用浓硫酸,树立
与价值观
绿色化学理念。
教学重点:
浓硫酸与铜和碳的反应
教学难点: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教学方法:
分析比较法和实验分析法结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验用品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引言]硫酸、硝酸和盐酸是我们常说的三大强酸,它们在组成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相似的性质,又有那些不同的性质?
酸的通性
稀硫酸
盐酸
硝酸
电离方程式
H2SO4==2H+ + SO42-
HCl==H+ + Cl-
HNO3==H+ + NO3-
指示剂
紫色石蕊变红
与碱反应
H+ + OH- == H2O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CuO + 2H+ == Cu2+ + H2O
与盐反应
CO32- + 2H+ == CO2↑+ H2O
与金属反应
Fe + 2H+ == Fe2+ + H2↑(HNO3不产生H2)
[练习]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Zn+H2SO4--- Zn+2H+ = Zn2++H2↑
NaOH+H2SO4----- OH-+H+ = H2O
Fe2O3+H2SO4---- Fe2O3+6H+ = 2Fe3++3H2O
BaCl2+H2SO4--- Ba2++ SO42— = BaSO4↓
[设问]实验室制氢气时选用稀硫酸或盐酸,而不用浓硫酸和硝酸,为什么?
我们在实验室制取氢气时,不用浓硫酸和硝酸来制取,说明它们除了具有酸的通性外还具有特殊性质。
二、硫酸的氧化性
[引言] 浓硫酸和稀硫酸在性质上有什么区别呢?
1、浓硫酸的特性
[案例]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先后两次用火碱、浓硫酸将北京动物园的五只熊烧伤,其中一头黑熊双目失明。这一故意残害动物的事件经媒体披露后,引起了公众的强烈愤慨!刘海洋为何用浓硫酸残害黑熊?浓硫酸又具有哪些重要性质?
①难挥发性:硫酸不容易挥发到空气中,属于难挥发性酸(盐酸和硝酸属于易挥发酸)。
[提问]实验室制取氯化氢,为什么用浓硫酸与固体食盐共热?利用浓硫酸什么性质?[学生回答]难挥发性。
②吸水性:浓硫酸可以吸收其它物质中的现成水,具有吸水性。
[思考题]在实验室里常用浓硫酸干燥气体,利用浓硫酸的什么性质?
[讲解]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作为干燥剂使用。
浓H2SO4
[板书]吸水性:吸收现存的水。
CuSO4·5H2O ====== CuSO4 + 5H2O
[思考与交流] ①因为浓硫酸难挥发,所以将一瓶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其浓度、质量都不发生变化,这样说对吗?
②浓盐酸和浓硫酸在空气中放置都会变稀,它们的变化相同吗?
③脱水性:浓硫酸将化合物(主要是有机物)分子中氢、氧两种元素按水的组成比例(2:1)脱去。
[演示实验] 蔗糖炭化:将一定量的蔗糖放入小烧杯中,加入浓硫酸。
[实验现象]:①蔗糖由白→黑;②体积膨胀,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黑色物质;③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解释现象]:①浓H2SO4与蔗糖(C12H22O11)作用,按水分子的组成脱去蔗糖分子中的H、O,生成C和H2O,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现象本质:加载中...
[分析] 蔗糖炭化现象:②③黑色物质疏松多孔(学生答有气体),气体是怎么形成的,生成的是什么气体?
[讲解] 浓硫酸使蔗糖脱水炭化后,又吸水放热,使其继续被浓H2SO4氧化。
2、强氧化性:
①浓硫酸与金属反应:
[实验4-8] 铜与浓硫酸反应,并检验生成的气体?
[观察现象] ①固:红→黑;②液:无→棕黑→蓝色;③气:无色有刺激性气味,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使品红溶液退色。
Cu+2H2加载中...O4(浓) 加载中...Cu(SO4)2+加载中...O2↑+2H2O
[思考与交流] (1)铜片变黑,黑色物质是什么?怎么生成的?(铜先变成氧化铜,再继续反应生成硫酸铜)
(2)怎样鉴别生成的气体?(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
(3)在上述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各是什么物质?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浓硫酸在反应中的作用?
[分析]产生了SO2和Cu2+,硫元素从+6价变成了+4价,化合价降低,被还原;铜从0价变成了+2价,被氧化。硫酸表现氧化性,作氧化剂;铜表现还原性,作还原剂。浓硫酸与铜反应除了表现氧化性,还表现酸性。
(4)酸本身可以和金属发生反应表现出氧化性,为什么说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这里的强表现在什么哪里?
[讲解] 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Cu是H之后较不活泼的金属元素,稀硫酸不能与Cu反应。实验证明,浓硫酸能把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之后的金属(除Pt,Au)氧化成金属硫酸盐,浓硫酸本身被还原生成SO2。盐酸和稀硫酸具有氧化性,但不能和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之后的金属反应。【顺藤摸瓜】请同学们写出浓硫酸与汞反应、与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设问】Cu,Hg,Ag是H之后的较不活泼的金属,那么H之前的金属是否就更容易被浓H2SO4氧化呢?
[结论]浓硫酸可以氧化大多数金属,生成物中金属显高价,同时生成二氧化硫。常温Al,Fe钝化。
[讲述]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教师启发钝化在实际中的应用:铝铁容器盛装浓硫酸。
[过渡]蔗糖炭化中的刺激性气味?
②浓硫酸与某些非金属反应:
C+2H2SO4(浓)加载中...CO2↑+2SO2↑+2H2O
2H2SO4(浓)+S====3SO2↑+2H2O
[问题]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某些非金属,又能氧化大多数金属,那么能否氧化具有还原性的化合物呢?如实验室为什么不用浓H2SO4制取及干燥H2S?
③氧化某些还原性化合物:
2NaI+H2SO4(浓)===Na2SO4+I2+SO2↑+2H2O;H2S+H2SO4(浓)==S↓+SO2+2H2O
说明:浓硫酸不能和亚硫酸及其盐反应,原因是相邻价态不反应。
[问题]为什么浓、稀H2SO4性质有这么大差别呢?
+6
[分析]浓H2SO4的氧化性由其分子中S(最高价)引起。稀硫酸也有氧化性,如Zn+2H+====Zn2++H2↑,由H+表现,而Cu+H2SO4(稀)不反应。可见,H+的氧化性比高价S的氧化性弱且还原产物不同。
[小结]略
[作业]P89 4 、5 、7
〖板书设计〗
第四节 硫酸、硝酸和氨
二、硫酸的氧化性
1、浓硫酸的特性
(1)难挥发性—制挥发性酸;(2)吸水性;(3)脱水性
2、强氧化性:Cu+2H2加载中...O4(浓)====Cu(SO4)2+加载中...O2↑+2H2O
〖教后记〗
高一化学教学设计5
—、气体摩尔体积
一、教材分析:
气体摩尔体积是在学习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学习的,它将气体的体积和气体的物质的量联系起来,为以后学习气体参加反应的计算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2、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3、掌握气体体积与物质的量之间的转换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从分析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入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通过设置问题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进行归纳,体验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对结论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和气体摩尔体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感受科学的魅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气体摩尔体积
教学难点: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气体摩尔体积。
四、教学过程
【引入】在科学研究和实际生产中,常常用到气体,而测量气体的体积往往比称量质量更方便。那么气体体积与它的物质的量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气体体积与其物质的量之间的桥梁——气体摩尔体积。
二、气体摩尔体积
【教师活动】播放电解水的实验视频。
【学生活动】观察、讨论、思考并回答问题。
1、阅读教材P13 —P14科学探究的内容,并填空。
(1)实验中的现象:两极均产生气体,其中一极为 氢气,另一极为氧气,且二者体积比约为 。
(2)
质量(g)物质的量(mol)氢气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氢气氧气从中你会得出结论: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1molO2和H2的体积。
2、下表列出了0℃、101 kPa(标准状况)时O2和H2的密度,请计算出1 mol O2、H2的体积。从中你又会得出什么结论?
物质物质的量(mol)质量(g)密度(g·L-1)体积(L)O211.429H210.0899结论: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
【过渡】1mol任何气体在同温、同压条件*积几乎相等,1mol固体或液体是否也类似的关系呢?【问题】下表列出了20℃时几种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请计算出1 mol这几种物质的体积。
密度/g·cm-3质量/g体积/cm3Fe7.86Al2.70H2O0.998H2SO41.83
结论:在相同条件下,1mol固体或液体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