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粽子散文【10篇】【完整版】

2023年度粽子散文【10篇】【完整版】

发布时间:2023-01-22 15:20:03 来源:网友投稿

粽子优秀散文1  早晨,下着雨,凉爽的空气。似乎一下子到了秋天,凉爽的秋风正吹着。昨天还是炎炎的烈日,在烈日里,我提着一篮从远方来的粽子,满脸的汗水,走在我曾经多么熟悉的地方,我将粽子送到了终点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粽子散文【10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粽子散文【10篇】【完整版】

粽子优秀散文1

  早晨,下着雨,凉爽的空气。似乎一下子到了秋天,凉爽的秋风正吹着。昨天还是炎炎的烈日,在烈日里,我提着一篮从远方来的粽子,满脸的汗水,走在我曾经多么熟悉的地方,我将粽子送到了终点站,一个安静的院子,浓浓的树荫,院子的主人不在,刚刚出去,隔壁的热心人将粽子留下了。

  我在烈日了里离开了,院子的外面是我曾经多么熟悉的花园,花园的小路上应该还留着我的脚印的,多想静静地走在小路上,看着我曾经多么熟悉的一棵棵绿色的树。我顶着烈日,转过身看着我曾经用手摸过的一棵棵高大的树,这些树现在已是这儿花园的主人了,它们在烈日下安静地待着,安静地生活着,多想一直待在这儿,看着这儿浓绿的树,看着花园里弯弯曲曲的小路一直伸向远方。

  有一天,当女儿长大了,我会再回到这儿,在这儿安静的生活,像这儿高高安静的树一样,我会陪着这些安静的树一起生活,我会再次摸着它们粗糙树杆,站在树下抬头看着它们的高大,它们的美丽的绿色。

  现在,安静的院子里应该有飘出的阵阵的粽香,院子里的老人应该正在品尝着粽子的甜蜜,感受着远方带来的关爱,那个从远方的大山里长途跋涉而来的爱。

  忽然觉得自己也很幸福,昨天我曾经是爱的传递着,我将一篮粽子从那个古老美丽的城市里带出,从老人的女儿那儿带出,他的女儿将粽子递给了我,带着淡淡的笑。我走远了,她还在远处目送着我,昨天的那一刻,我曾经觉得自己变得高大了,我要将一篮满满的爱提着,要送到爱要去的地方。那是她的婆婆包的粽子,要一定送给她的父亲的。

  篮子里还有三个热乎乎的粽子,是她热好了给我的。粽子是长方形的,沉甸甸的。叶子不是真正的粽叶,是一种黄绿色的的叶子,叶子带着花边,很皮实。带着一种淡淡的香味,有点儿像粽子的味道,里面是软软粘粘的糯米,一个粽子就放满了一碗,撒上白糖,甜甜的很香、很甜,那是我觉得自己也很幸福,吃着远方的大山里的粽子,一个带着大山的味道的粽子 。

  远方的大山里,一户人家的院子里飘出阵阵的粽香,一位老妇人认真地包着粽子,她的小孙女儿笑着说着围在她的身边,老人笑着,她正将自己的浓浓的爱包进了粽子里,她要将自己地对儿媳、对远方的亲家的爱包进粽子里。院子的四周都是高大的树,树下还应该有着厚厚的往年的落叶的了,踩上去应该是软绵绵的了,好像走在大山里,享受大山的安静和绿色。

  院子里还应该有一只雪白的羊,羊是专属于她的女儿的,她的女儿是吃羊奶长大的,她的女儿应该是有两个母亲的,一个是她,一个是羊妈妈。

  她的丈夫,端午节回家了,应该还是空手回家的,他带给女儿的只是山里人的朴实,他只将自己温暖而又宽广的怀抱带给了女儿。她曾经告诉我,有一次丈夫回家,她去超市买了两大袋水果和小孩子吃的食品,可她的丈夫却坚决不带回家,嫌麻烦,说家里什么都有。最后她将所有的水果和小孩爱吃的食品吃了。

  远方绿色的大山里有她的女儿,她的朴实的婆婆,这边安静的院子里有他的父亲,他们虽然离得很远,可他们中间却有绿色的粽子,甜甜的粽子……

粽子优秀散文2

  端午节的脚步由远而近,我仿佛已闻到了家乡的粽子香。

  江浙一带的粽子,从材料的多样性和程序的繁琐度,都远胜家乡。从鲜肉、板栗、蛋黄到豆沙等,五花八门,琳琅满目。可,一到端午,我怀念的依然是家乡的粽子。

  记得小时候,端午节前几天,母亲便开始着手准备包粽子。最先需要准备的是粽叶,可以从街上买,也可以亲自到山上采摘。兄妹几人就着这由头有了去山上疯跑的机会,哪里会谦让,一放学,便已没了人影,比赛摘粽叶去了。我人小,个子不高,只能在比较*坦的地儿摘几片别人挑选剩下的嫩叶,而哥哥姐姐却总能摘回大且韧性极好的粽叶,这样的叶子据母亲讲,经过蒸煮后,会发出浓郁的香气,并能渗透到煮熟的粽子里。根据战果,我被罚在家里洗粽叶。虽然眼里满是对哥哥他们能去山上的羡慕之情,但也只能乖乖地蹲在水池边,将粽叶洗净,叠好,以备母亲选用;母亲也会在端午前夕将糯米浸泡一个晚上以备用。到了端午节,每每看到母亲开始卷起袖子和洗手的时候,我便也摩拳擦掌,像个没头苍蝇似的在母亲身边乱转,想参与,想在桌边占有一席之地。母亲拗不过我,便手把手地教我包粽子,我信心十足地学着母亲的样子,以为十分地容易。可,粽叶到了我的手上,便十分地顽皮,不听我使唤,不是这个角漏米,就是那个角不够尖,或者就是三个角被我包成了四个角。看着母亲的漂亮而结实的成果,我才明白,看似简单的事物,其实一样需要技巧与熟练度。

  有时,母亲忙乎得太迟了,怕影响我们第二天上课,便让我们几兄妹先去睡,说等粽子一熟就叫醒我们。我们怕被父亲责骂,便一个个极不情愿地假装上床睡觉,眼睛却睁得比铜铃还大,心里计算着时间,只等母亲揭开锅,我们便呼啦一声全起床了,冲向灶台,冒着手被烫伤的危险,抓起一个粽子就开始品尝,母亲边笑骂着,边为我们准备着白糖。看着我们吃得津津有味,母亲也笑得咧开了嘴。那一刻,母亲的满足与幸福,全在那一只只冒着热气的粽子里。

  那时家里没有冰箱,为了让粽子能保存得长久些,母亲会将粽子一串一串地挂起。到放学归来,架着凳子扯下几个粽子来,还没等剥开,涎水已在舌尖打转,恨不得连粽叶一起吞下。一阵风吹来,那挂着的粽子在空中荡啊荡,像极了一串串风铃。只是,母亲的粽子风铃,飘出的不仅仅是美妙动听的音符,还有一缕缕醉人的zong香。以至于我在睡梦中,闻着那香味,还不停地砸吧着嘴和吞咽着口水。

  记忆中的粽子,除了母亲的白米粽,还有街边的碱水粽。碱水粽的特点是在白花花的糯米里加入些许碱水,改变了白米粽的原汁原味,却又别有其独特的风味。待煮熟,剥开后呈淡黄色,晶莹剔透,甚是诱人。放学回家的路上,听着街边老奶奶的叫卖声,我是禁不住诱惑的。来到摊前,拿个小板凳坐着,老奶奶便开始熟练地剥粽子,完全剥开后,用一根竹签穿起,蘸上丝丝甜润的红糖,放到嘴边,从一开始的假装斯文到后面的狼吞虎咽,是我全部的写照。夕阳的余晖,斜照着板凳上的一老一小,将我的馋嘴、开心和老奶奶亲切的笑容一一定格,成了我挥之不去,时时念想的记忆。

  家乡的粽子,包裹着儿时亲自参与的热情,包裹着母亲的爱,包裹着我路边童年的记忆,还包裹着我对家乡的思念与向往。

  等着我,我会回来。

粽子优秀散文3

  当月季花开得耀眼红的时候,就该过端午吃粽子了。

  母亲依然早早起了,悄悄扯扯我们其中的一个:哎,不是说好起来采“五树头”么?被拽出梦境的人揉着惺眼,猛然记起自已的使命,满脸惶急地穿衣下炕,趿着鞋就往外跑。母亲后边悄声喊,甭急,太阳出来还早呢。被喊的人却早跑没影儿了……

  “五树头”就是五种树木的嫩芽,端午节带露采回,扔在屋顶晒干,据说能驱邪治病。说是“五树头”,其实采的是树头还是草头无关紧要,采五种采十种也都随你,但要紧的事项有三个:一,不能见光,须在太阳出来之前采回;二,须由不过十二岁的小孩采撷,家里没有小孩的,可委托邻家小孩代劳;三,整个采撷过程不能接生人语。有此三项指标,“五树头”才保灵验。

  在乡里,不花钱又有大用的东西是没人错过的,端午节前的晚上,家里的大人把任务分派下去,第二天一大早,蒙蒙晨霭中的树口、河边、田野就倒处都是采“五树头”的孩子了。路上碰面,大家都不说话,只让眼睛亮亮地对闪一下,便错身而过,那情形犹如电影上的地下党秘密接头——这真是太有意思了,可是不能笑,你必须绷着,绷着跑回家,绷着把“五树头”交给母亲,绷着和母亲一起把“五树头”扔上房顶、墙头。然后,你就笑吧,像风摆杨柳也行,像喇叭花开放也行,想怎么张扬就怎么张扬。

  我是喜欢这个活儿的,我认为它远比睡懒觉划算。试想想,你怀揣着一个有点神圣的使命,去完成一个带点神秘的任务,你暗暗和太阳较着劲,你碰到最好的伙伴也不能说话……这样好玩的事情一年能有几次?因此,每年端午节采“五树头”都是我主动要求,不用母亲费一点儿口舌。

  我不喜欢那些无嗅无香粘粘糊糊的树头,我喜欢散发着药香的艾子、野菊,喜欢无嗅无香却开着胭色碎花的水红;喜欢有一丝丝清甜的蓑衣草,喜欢有一股怪味却修长优雅的臭蒲英……母亲也喜欢,接过去用力嗅嗅,顺手掐下一枝野菊或艾草别在鬓角,嘴里念念有词: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子,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

  母亲笃信“五树头”能治病,年年用“五树头”煮鸡蛋给父亲吃,用“五树头”煮水给我们擦洗蚊虫叮咬的夏疮。是不是管用,没人知道。因为夏疮好了,父亲的病却总不见起色。其实,擦不擦“五树头”夏疮总会好的,夏天过去了,它没有理由赖着不走,而我们更祈盼的是父亲快快好起来。可是,吃了好多年“五树头煮蛋”,父亲还是早早离我们而去了,这让我们采“五树头”的心也变得懒懒地……

  端午节的重头戏当然是包粽子、吃粽子。

  过节前几天,各家的女人就开始为粽子忙开了。上碾碾米,赶集买zong叶,把*日不用的大木盆拖出来洗刷干净,zong叶是干的,要用宽水浸泡,泡的片片如生才好用。米也要泡,泡得粒粒饱满才好吃;母亲总是把zong叶和米同泡,泡过的水用它添锅,说是原水煮原粽,叶的清香、米的馥香都在粽里了。这样的粽一出锅,清香濡甜、松软适中,蘸白糖而食,能让你吃蒙了鼻子。小孩子胃口好,更喜欢吃凉粽,凉粽香滑爽口,剥皮也不粘手,别有一番风味,吃着还痛快!

  老家的粽子都是苇叶三角粽,三、两片叶片顺排,折成三角,装米进去,顺角对叠,剩两段尾巴打成小结,一只玲珑三角粽就成了。看着容易做着难,不谙此道的人,折来折去,把苇叶折磨成条缕碎片,也难让米顺遂地待在叶里。抬头再看别人,一顺一折一结,简单得要命。低头效仿,却手僵指硬额头冒汗,怎么也不能把叶与米撮合成粽。因此,碰上家里“送闺女”,非提早请人不可。

  “送闺女”是端午节的一个风俗,新嫁女儿回门,做娘的好饭好茶供到端午节,末了,还得包一大宗粽子,带人连粽于节前给人家婆家送回去,谓之“送闺女”。

  “送闺女”粽子多多益善,越多越体面。家境好,又要脸面的人家一包就是十斤、二十斤米。新婚燕尔的闺女还不满足,仍撒娇耍赖地要娘多准备几份,说家里有一群小姑子等着呢!为娘的一边戳着女儿的额头骂“白眼狼”,一边屁颠屁颠积极筹备。米没有那么多,就向四邻八舍撮兑告借,反正大家都蓄有“白眼狼”,“赔送闺女搭上粽”是早晚的事儿。

  包这么多粽,要想不手忙脚乱,非请村里包粽的好手不可。我们胡同小锁娘就是这样一个好手。小锁的娘出名的好吃懒做,却生了双巧手,粗活重活脏活一概不会,精活细活艺术活却样样精通。比如画鞋样,比如绣鞋垫,比如剪窗花,比如给新媳妇开脸,比如做供馍喜饺,比如包粽子……同样一盆米,别人吭吭哧哧包半天,小锁娘说笑间就把一盆米婉转成两盆粽。而且,她包出的粽子三角匀称,大小相同,从没有“跑米”事故发生。因此,每年端午节,小锁的娘总要风光忙碌那么一次。帮忙的谢仪自然也是粽子,五只、十只不等。总之,有三、五家来请,小锁家的黍米基本就省下了。

  可叹的是,包了不知多少“送闺女”粽的小锁娘,轮到自已“送闺女”了,却没有排上用场。因为女儿小锁突然痴巴了!据说是因为一块花布,做新褂子的。端午节早晨凉在院子里,中午回来就不见了。花布没了,人就痴了。长大了,虽然也糊糊涂涂嫁了,可一个痴痴傻傻地闺女有什么好送的,“送闺女”原本是一件风光体面的事情!

  那时候,北方没有大米,我们的粽子只有黄米和红米两种。黄米就是黍米,比小米肥硕,油性大、粘度高,煮粥、发糕,都是难得的美食,用它包粽自是上上之选。只是黍米属低产作物,种植又不多,数量极少,*日里基本上吃不到,只有在端午节这天,它才作为粽子隆重登场。

  红米就是高梁米。老乡莫言在他的成名作《红高染家族》里把红高梁渲染得异常壮美,给人以极大的视觉享受与精神满足。秋野里的红高梁的确是美的,但说到吃,却难让人有溢美之辞。它枯涩干硬的颗粒好像小沙子,吃进去不仅不能安慰饥肠,还把胃壁原本不多的油脂也刮了去。一餐红米饭之后,胃便要灼烧好几天。现在说起,我的胃还有一种火剌剌的感觉。拿它来作填充粽子的材料,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粽”的无奈之举。可是,一家大小盼星星盼月亮似地盼来了一个吃粽的日子,却因为米少而不能以解馋吻,没有比这更让一家之妇沮丧难过的了。于是,惯于在粗茶淡饭中周旋的主妇们就拉来了红红的红高粱。她们发现,红米单独吃是糙糠,与黄米搭配却有质的不同。黄米的软中和了红米的硬,红米的艳又濡染了黄米的黄,两相搭配,天造地设,不只味美,还有色香。不过,红米的比例一定不能过半,三之一最好。

  原以为天下的粽皆如我老家的苇叶三角粽,精巧清丽如艺术品,不仅慰口腹,还可养眼目。因此,看到婆婆家巨大丑陋的波萝粽时,我真是大大地吃了一惊。那粽由波萝叶裹成老式枕头状,中间一道草腰子捆着,又黑又破又粘又腌脏。解开稻草,老枕头开了,竟是两只,两只枕头合抱——掂掂,足有一斤重!

  我把一只“枕头粽”放在一只*盘里,咧着嘴、翘着指,一层层扯它的烂外衣,扯了一盘子碎皮烂缕,粽子出来了,也是黍米,但米的金黄却被波萝叶染成了苔绿,混混浊浊,斑斑点点,看着实在可疑,里面横七竖八嵌满了花生大枣栗子核桃仁——实惠倒实惠,可,这也叫粽?我扎煞着两只手看着这毫无美感的“大枕头”说。

  那个吃“枕头粽”长大的人不高兴了,反唇相讥:不比你们的“三寸金莲”强?抠抠吃吃一丁点儿,还无滋无味!光好看,有啥用?

  丑陋粗糙的“枕头粽”味道果然不差,尤其是波萝叶的醇郁浓香,不单是闻,而是实实在在地吃到嘴里去了。我见过生时的波萝叶,阔大厚实,生机勃然,类似梧桐叶。它不像竹和苇那么有个性,吃完了粽,除颜色变褐了,还是原形原状。它太实在了,一煮就烂,一烂就化,不管不顾地把自已变成烂布片,滋滋味味全都渗入米里。这很容易让我想起一年年为儿女包着粽、又一年年老去的女人们。

  婆婆知我喜食她的波萝粽,总是于端午节前夕就包好,再托人辗转捎来。而且一捎定是一大包。我便上顿粽、下顿粽,一只只认真享受。吃腻了,吃够了,就塞进冰箱,什么时候想了,就去拎出一只。有时清理冰箱,能从角落里拽出黑黑的一坨,而那个“有时”,也许是第二年的端午节了。

  吃了若干年婆婆的“枕头粽”,渐渐地忘了它的丑,渐渐地觉得它就是粽、粽就是它了。有时候与母亲捎来的苇叶粽同吃,真觉得那曾经美味无比的苇叶粽有些寡淡。只是,这种感觉打死也不肯说出来。

  什么时候,粽已不是端午节的专利了,而是作为小吃的一种,随时随地供给那些喜食它的人。我虽然喜欢,却因为怕肥,极少碰它。但如出差外地,碰到新品种还是不会错过。一路尝下来,粗算也有十几种。像北京的糯米白粽、小枣粽,湖州的八宝粽、豆沙粽,上海的鲜肉粽,四川的椒盐四角粽……各地的风味不同形容不一,却各具其妙。其中,我最不能接受的是鲜肉粽,以为粽乃素具素食,或清丽或馥郁,皆属天然。裹进肉类,油乎乎意腻腻,便失却了粽子的本质原韵。

  吃过最难忘的粽是友人从遥远的屈原故里寄来的,因聊天时偶尔聊起,便寄来了。青竹紫米粽,20只,菱角大小,青碧碧串结成串。虽用的是特快专递,总是易变之物,辗转数千里,外缘已酶,仅中心可食,全部剥完,只有一小碗。

  吃着这样的粽,你好像只能望着天空发呆:千里寄粽,世上怎么还有这样的痴人呢?

粽子优秀散文4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端午节食品。

  清代乾隆皇帝,端午节在宫中吃了九子粽后,龙颜大喜,赞不绝口,欣然赋诗一首:“四时花竟巧,九子粽争新。”

  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子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并且用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五彩缤纷。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儿媳的礼物等。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说法。

  清代诗人吴曼云也写有一首赞美九子粽的诗:“裹就连筒米宿春,九子彩缕扎重重,青菰褪尽云肤白,笑说厨娘藕复松。”

  粽子不仅形状很多,品种各异,而且各地的风味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甜、咸两种。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蚕豆粽、枣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猪油粽、枣泥猪油粽等。咸味有猪肉粽、火腿粽、香肠粽、虾仁粽、肉丁粽等,但以猪肉粽较多。另外还有南国风味的什锦粽、豆蓉粽、冬菇粽等,还有一头甜一头咸、一粽两味的“双拼粽”。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使得粽子家族异彩纷呈。

  时至端午到来之际,满街满巷粽子飘香。有时候看着有些店铺现做现卖,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我凑上前去看个究竟,你看,他们首先,将两片竹叶叠起来,折叠成漏斗形状。旁边还有师傅提醒着,注意,卷的时候要尽量地紧,否则煮的时候会漏米。

  然后放入糯米,师傅又叮嘱:不要放得太满。如果喜欢吃红粽子,可以在里面放一两颗小红枣

  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撒点水,然后将余下的粽子叶盖在漏斗的大口上,现在粽子变成了一个三角锥形,再用剩下的粽子叶把粽子裹紧。最后用绳子或马兰叶把粽子绑紧。

  其中有一位小师傅一本正经的自言自语,这一步非常关键,说着简单,做起来难。小小的粽子叶很“调皮”,就是不听话,“捉弄”你好半天。就在你想把粽子裹紧时,里头总是有米漏出来,最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包好了粽子。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端午是纪念屈原的节日。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与屈原相关,屈原,名*,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秭归(今湖北宜昌),是战国时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楚怀王时,屈原官至三闾大夫,掌管王族事务。又任左徒,经常参与国家内政外交大事的决策。他提倡“美政”,主张举贤任能,修明法度,以图振兴楚国。但因受贵族排挤毁谤,被楚怀王免职流放于汉北山野。至楚顷襄王时,又被流放到湖南。

  屈原流放湖南后,先是过洞庭溯沅水西行,一直到达湘西的溆浦。溆浦是沅水中上游最大的河谷盆地,四周是崇山峻岭,中部是开阔的*地,物产颇为丰富,是楚国黔中郡的重镇。黔中郡位于楚国西南部,出产的黄金、丹砂、铜等物资,是楚国经济的生命线。同时,黔中郡又是阻挡秦国取道巴蜀包抄楚国的军事要冲,拱卫郢都的后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公元前311年,秦国曾提出用武关外的商於之地(今陕西商洛),交换楚国的黔中郡,被楚怀王拒绝。公元前299年,秦国骗楚怀王到武关会盟,将其扣为人质,逼迫他割让黔中郡和巫郡赎身,但楚怀王宁死不从,最后客死秦国。因此,屈原来沅陵、溆浦的目的,极有可能是想看看楚怀王用生命保护的这个地方。在溆浦待了数年之后,屈原经沅水返回到洞庭,又溯湘水而上,先后到达衡山和九嶷山。然后再回到洞庭,居住在汨罗江畔。汨罗江畔的罗子国遗民,与屈原同宗。

  屈原流放湖南十余载,辗转于沅水、湘水各地,沿途考察民情风俗,结合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悲惨命运,写下了许多不朽鸿篇巨著。其流传下来的作品共有23篇,其中《九歌》11篇,《九章》9篇,《离骚》、《天问》、《招魂》各1篇。

  公元前278年,秦国攻陷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楚顷襄王仓皇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消息传来,屈原悲伤至极,于公元前277年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一生忧国忧民,并为此而上下求索,赢得了人们的爱戴。传说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纷纷划船去捞救,但竞相营救的船只一直追寻到洞庭湖上,始终不见屈原的遗体。于是百姓又向江中投放食物,希望鱼虾吃了食物就不会去伤害屈原的遗体。此后,人们将农历五月初五这天定为端午节,并用划龙舟、包粽子等再现营救屈原场景的方式,来纪念屈原。

粽子优秀散文5

  再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妻说:你包些粽子吧,给亲朋好友送些去,免得他们到街上去买,也给自己的家里弄点过节的气氛。我欣然应诺。

  包粽子是端午节的一个古老的习俗,为的是纪念楚国大夫屈原,有着很浓厚很久远的传统文化底韵。然而,这一古*俗并没有随着时代的步阀与时俱进。相反,有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的可能。我已年近四十,会包粽子竟然成了一大奇事!确实,与我同龄的人群中,真的几乎没有会包粽子的。甚至于,我的父辈,大多不会包粽子。

  粽子送到了亲朋好友的家里后,一片赞誉之声,纷纷打来电话,说:这粽子包得好看极了,又秀气又美观,一个个大小几乎一样,且绝大多数只用了一片粽叶,解开来享用,一点也不费事,很是便捷。你们家江南真是奇人啊!他那学的?

  除了妻子一脸的幸福之外,我的心里也是受用不尽,美滋滋的,脸上却装着没有事似的,好象这样的事对我来说,很*常不过了。妻打趣说:你看,还是我对你好吧,我又成功地把你炒作了一回,现在亲朋好友都知道你是个奇人呢!等你发迹了,你可不要抛妻弃女哟!我笑笑,回道:你得了吧,谁还不知道你的愚夫之策?!你就是要让我再包一些嘛,去准备东西呀,我接着包就是了。什么时候你都没有忘记损我呀。

  也许是得益于遗传,对于传统的东西,总是有着深深的偏爱。酷爱古典的父亲,包起粽子来堪称一绝,又快又好,还能任意包出不脱离粽子主题形状的形状不一的粽子。我的手艺,便是父亲耐心教出来的结果。应该说,我是得到父亲的真传的。

  父亲一直是我的偶像,无论做什么物件,处理什么事情,总是很漂亮。他的聪明与能干,在十里八方无人不知,许多年前的一首童谣里,有一句,就是讲我的父亲的。可惜,这点父亲却没有很好地遗传给我。更可惜的是父亲去世的早,我没有机会认真地聆听他的教诲,小时候有机会,却又不懂事。

  由于父亲的重视,小时候的这些传统佳节总是过特别开心,特别有意思。如今,我也快四十岁了,女儿已是邻家有女初长,可我却没能给她营造一个浓浓的过节的氛围。包着粽子,QQ与UC则挂在网上,网友豆豆发来了信息。

  “忙什么呢?”

  “包粽子呢?”

  “你还会包粽子?”

  “对呀,很奇怪吗?”

  “不奇怪,真是好男人!”

  “呵呵”

  “我也会包呢,你信不?”

  “信!那你包些。”

  “不包!”

  “这什么?”

  “就我儿子一个人爱吃,包得没有劲!他要吃,我就去街上买好了。”

  “那怎么行?!现在是过节耶,以前,我从不重视这些的,过年过节的日子与*常的日子,没啥两样。今天早上,女儿对我说了好几遍快要过端午节了,我用惊奇的眼光看着她,在木然中明白,女儿已经长大了,现在有了过年过节的意识了,所以,我决定,要弄点过节的气氛来。强烈建议你去自己亲自动手为儿子包几个粽子给他吃,你是会包的,不要嫌麻烦!自己包的与在街上买的那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情感!现在正是你赚取儿子情感的最佳时机,若干年后,儿子一定会时常回忆你这个母亲亲自动手为他包的粽子。”

  “嗯,有道理,谢谢你,江南,我这就去办!886”

  豆豆在我的一番真情劝诱下,果然去买二斤糯米,做成各种糯馅。包给儿子吃。豆豆对我说:儿子乐坏了,看来你是对的!

  我与豆豆相识多年,她是个典型的江南水乡的小女子,生活美丽的扬州城。温柔贤惠一直是我对她的印象。会包粽子却让我大为诧异,殊不知,豆豆比我小好几岁呢。我不知道豆豆,她有个什么样的家庭背景。但愿她不是因为家庭原因,而是因为一种传承的风气使得她在这样的年龄还会一些古老的东西。

  如果真是那样的话,那扬州可就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粽子优秀散文6

  记得小时候,每到端午节,母亲都会包粽子。那时的粽子不如现在的讲究,也没有现在这么多种味道。母亲通常包的都是红豆粽子。

  母亲先是把糯米和红豆洗干净用清水泡起来,然后再把从集市上买回来的粽叶正反两面洗净,放在竹匾里晾着,再准备些捆绑粽子用的绳子,绳子通常都是用爸爸从单位拿出来的棉纱。母亲把棉纱一条条撸好,用一根棉纱扎紧撸好的一把棉纱一头,用的时候从棉纱的另一头一抽就能抽出长短一致的棉纱线来了。

  等把一切准备妥当以后,母亲便把泡好的掺了红豆的糯米连盆端过来放在厨房门口的地上,再把盛粽叶的竹匾也拿过来放在糯米盆的旁边,然后把那把棉纱线绑在厨房的门栓上。做完这些后,母亲从灶头上拿了把大汤勺,再搬了把小板凳在糯米盆和竹匾中间坐了下来。

  母亲先是把两、三片翠绿的粽叶叠在一起,将粽叶折成一个三角形的锥状,然后用勺子舀一勺糯米倒进锥形的zong叶里,然后用手把糯米按*,再熟练地折起粽叶长出的部分,折两三个来回后,母亲从门栓上抽出一根棉纱线在粽子中间拦腰一绑,粽子就被扎紧绑好了,于是,一个被绑得结结实实的三角形粽子便乖巧地被放进了事先准备好一个空锅里。拿粽叶、装糯米、折粽叶、绑棉线,这一系列动作母亲一气呵成,粽叶在母亲的手中柔软服帖,一团揉熟的面团似的,任由母亲折来叠去,不出一分钟的时间,一个秀气而又好看的粽子便被母亲包了出来。看得眼馋时,我会缠着母亲让她也教我学学包粽子。

  母亲包完手中的粽子后,便拿起一片粽叶递给我,她自己也拿起一片粽叶,母亲让我看她的动作,先折叠再拉紧,把粽叶折成三角形的锥状后,她又教我如何装糯米,如何判断糯米放得多少,如何折好长出的zong叶,如何扎紧棉线,照着母亲教的方法,一个有模有样的粽子经过多次的返工后在我的手中也慢慢成了形,但是和母亲饭粽子放在一起,一眼便能看出哪个是母亲包的,哪个是我包的。

  刚开始包的时候,我总是掌握不好折叠粽叶的大小,母亲便告诉我粽叶两头对叠,折出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形状,放后糯米后,母亲又告诉我要将两片粽叶再折叠成出一个直角来然后粽子就成了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形状。说时,母亲先是用自己手上的粽叶给我做示范,看我还是不会时就放下手中的粽叶,拿起我的手,手把手地教我她说的每一个步骤,直到了成功地包好我人生的第一个粽子子。母亲说,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性急,学习要有耐心,并且还要细心,做人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生活中要学会多倾听,多听才能多学。学会倾听才能学会思考,学会倾听才能学会尊重他人。家庭中,倾听有助于家庭生活的和睦;朋友间,倾听有助于赢得朋友的信任和重视。想要了解一个人,就得学会倾听他的看法;想成为别人的朋友,就得学会倾听他的烦恼与快乐。那时,我的专注力只在粽子上,对母亲的话似懂非懂,但却装作很认真的样子不停地点头,表示我在听着。

  粽子包完后,母亲挨个检查了一遍我包的粽子,扎得不结实的,母亲又让我拆了重新包过,直到她检查全部合格后,才把用剩下的棉纱线从门栓上拿下放在装粽叶的竹匾里端起来放在桌上,然后把刚才坐的板凳放在靠墙角摆好,最后才端起装粽子的锅,接好水后把它直接放在炉子上开大火煮。

  粽子煮熟大概要两到三个钟头的时间,那段时间对于贪吃的我来说,其实是倍受煎熬的,但无论我怎样围着锅边转,母亲都不会允许我开锅的,同时还会再次告诉我,要记得做事要有耐心。直到满屋飘满粽香时,母亲才会走到炉前揭开锅盖,用筷子夹出一个粽子剥开来放在盘子里,再倒些白糖放在zong子旁边,示意我尝尝粽子熟透了没有时,我才敢放肆地大口吃粽子。那时,夹一片粽子沾一点白糖,粽子入口,我便陶醉在了香甜美味的粽子世界里,清香软糯的粽子蘸上甜甜的白糖,我觉得人间的美味不过如此,一口粽子吃完,我会舔舔嘴唇说,嗯,真好吃。“慢点吃,小心烫!”看着我贪吃的样子,母亲站在一旁偷偷地掩嘴而笑的同时又不断地提醒着我,小心烫着嘴。如今回想起当时的温暖情景,画面依然清晰如昨日。

  每年粽叶飄香时,无论外面的粽子内容多么丰富,味道多么可口,母亲包的红豆粽子却依然是我心目中最渴望吃到的美食,因为它隐含了人间最无私的母爱与珍贵的亲情。想起端午,便又念起粽子,念起粽子,便又想到了母亲。每一次,一闻到浓郁的粽香味,对母亲的那份思念便会悄然而至,那是一种无比幸福的记忆,记忆停留在母亲巧手蒸就的粽子里,记忆里弥漫着漾满了母爱的粽子香味。

  不知不觉中,五月已过半,翻看日历,细数着一年中除了周末外的几个假期。其实从过完五一劳动节开始,我就已经在期盼着下一个节日端午节的来临,不是盼着zong子,也不是盼着那多一天的休息日,只是觉得这么盼着盼着,仿佛日子才会过得更充实。

  现在的粽子包装精美,花样繁多,口味独特,且不再是只有端午才能吃到的应节食品,一年四季只要你想吃,随时都可以在超市或街边的早餐店里买到粽子,但各种粽子无论怎么吃却都吃不出小时候母亲包的红豆粽子特有的那种清香味。

  粽子这东西,少吃是美味,吃多了却很难消化。虽说母亲告诉过我这些,但我却依旧对粽子情有独钟满是期待。小学时,端午节那天,我母亲会早早地煮好鸡蛋还有粽子,并用袋子装好放进我的书包里。那天,我会早早地赶到学校,操场上,三五个同学围着我的粽子和鸡蛋随意地往地上一蹲,欢快的笑声便传遍了校园里。初中时,我变得含蓄内敛了,端午节虽然也会带粽子,但却只是悄悄地和要好的同学分享属于我们的节日美食。高中,我开始住校,那时不比现在端午节有假放,因此,那些年,能在家过端午节便成了一种奢望,不过周末回去,母亲为我留的端午粽子却总是那么安安静静地躺在那口熟悉的锅里等待着我,那种见到粽子的惊喜,至今想起仍是内心甜蜜。再后来,大学、工作、离家,越来越少机会陪母亲过端午节,也越来越难吃到母亲包的端午粽子,每到端午节打电话回去时,母亲总会说起我小时候,也总会念叨起我的急性子,并告诉她又包了我爱吃的红豆粽子,她还说她已经把粽子放在了冰箱里,我随时回去都可以吃。那一刻,我的泪水又开始不听话地汹涌而出。

  想起读书时,每个端午节都能和母亲在一起过,吃母亲包的粽子,和母亲说自己开心快乐的事,那是段多么幸福的日子。可如今,为了生活,我不得不远离母亲,没有母亲在身边的端午节,吃不到母亲包的端午粽子,听不到母亲的叮咛,看不见母亲的身影,心中的思念无时无刻地不在提醒着自己,趁着你还年轻,趁着母亲还能听你唠叨,记得一定要常常回去陪陪母亲。

  从小到大,虽然对粽子情有独钟,且每当看到超市里琳琅满目口味不一的粽子时也会有种发自内心的欢喜,但是,内心深处,却一直爱着母亲包的简单却又装进了满满爱的红豆粽子,因为那是母亲用爱包出来的,即使不吃,闻起来也是香香甜甜的。

  如今,远离家乡多年,但母亲巧手包就的红豆粽子那粽香味,仿佛一缕香,一直萦绕在记忆里。想起母亲电话里的那句:“我又包了你爱吃的红豆粽子,有空就回来吃。”时,瞬间,我的眼泪又混进了口水里……

  有人说记忆是流年里的花,不曾绚丽,就已在风中寂灭,而我却以为回忆是含泪的微笑。每当我忆起曾经的点点滴滴,尽管眼中会噙泪,可嘴角却会上扬着露出淡淡的笑意。因为在那段挥之不去的记忆里,我不仅收获了亲情还收获了人生宝贵的处世哲理。

  每年粽叶飄香时,无论外面的粽子内容多么丰富,味道多么可口,母亲包的红豆粽子却依然是我心目中最渴望吃到的美食,因为它隐含了人间最无私的母爱!

粽子优秀散文7

  离端午节还有多半个月呢,今年不是第一次见到粽子了,其实超市里天天都有粽子,想吃随时就可以买上。那种粽子,在电锅里冒着热腾腾的白气,其实不到节令,吃什么都是没有滋味的,比如说西红柿,在大冬天吃就淡然无味了。

  今年最早吃到自己做的粽子就是在前几天,孩子的姑姑送来了的。宽宽的油绿绿的粽叶包裹着白白的糯米,软软的甜甜的,中间是红枣也是甜乎乎的。北方的粽子大抵如此,粽子中间多是白色糯米或者黄色黍米,添加之物多为红豆红枣。在南方第一次见到肉粽很是诧异。那种甜甜腻腻咸咸的味道总是不如北方的粽子耐人品味。

  前几天上午正在忙着,有一个家长打电话说是给孩子买了一身衣服。我告诉她等孩子下课再送,这是一个有故事的小孩子,妈妈不在身边,偶尔才可以看看他,所以尽管孩子在学校穿不着多少衣服,校服就够了,我还是允许这个家长探视的。

  十分钟的会面之后就是第四节课,我还在忙碌中,这几天一直都很忙碌,忙起来真是找不到东南西北,直到手头的东西处理的差不多了,也响起了放学的铃声。在教室前的走廊里,孩子用手指捏着一个粽子。

  “老师,给你!”他不敢看我,扭扭捏捏地晃动着身子,比我还高一头的男孩子一直低着头。

  “你妈妈给你送的,你留着吧!”

  “老师,好几个呢!就给你一个。”孩子有些着急,语速飞快。

  我还在犹豫。

  “是你妈妈让送给老师的,还是你自己送给老师的?”

  “是我自己送给老师的。”他说的很是坚定。

  我接过来这只粽子。被手捏的都有些变形了,粽叶外面还露着白白的糯米!想着就在昨天我还刚刚表扬他。因为月考时上午场次刚刚考完,家福就告诉我他在教室里丢了210元,我看看时间是11:40,这个时间之前都是其他班里的学生在我班考试,我班里没有一个学生在自己班里考。去哪里找?

  一边批评家福,告诉他让返校时把钱冲入饭卡,就是不听话。钱丢了,你自己说怎么办吧!你说气人不气人!

  班主任就是侦探和警察的化身。说归说,该找钱还得去找钱,尽管我一百二十个不情愿,还是在班里说了一下,并且问了学生,谁见到主动交上来。然后就去调监控去了,还没有找到我班监控,*一头汗水的跑过来。

  “钱找到了,在家福书包里呢!”

  “家福,看看你,自己放的自己都忘了,感谢*吧!”

  家福摸摸自己的脑袋低下了头。

  不管怎样,钱找到了,我是不再去追究什么了,这里面或许还有故事,为了保护孩子们,有些事情是不可以深究的,这个事情算是告一段落了。但是和家长通电话时我会把我的想法如实告诉家长的。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但是知错能改的孩子,在我眼里都是好孩子。

  粽子的故事还在继续,粽子就在我办公桌上放着,两个放学的孙二宝来到办公室里。

  “吃不吃粽子?”

  “粽子,尝一尝吧!”

  看着两个小女孩免为其难的样子,很是可爱啊!

  “我只有一个小碗、一个勺子,咋吃?”

  “姑姑,你真笨,我们俩猜拳!”大孙二宝嘻嘻笑着说。

  “阿姨,我俩一拳一口。”小孙二宝伶牙俐齿。

  “那好吧!”这一次是我免为其难了。

  “石头、剪刀、布。”一轮接一轮,小拳头比上了。赢的张着大嘴很夸张地去吃。

  “好不好吃?”嘴里都塞满了,只能点头,俩马尾辫也一点一点的。

  看我拍照,俩孩子顾不上吃了,跑到我这里看照片。

  “这张一看就知道谁是主角谁是配角,看拍的我多模糊哦。”小孙二宝有些不满意。

  “下一张你是主角,看你划拳多认真啊!”

  俩人一看自己的样子,更是哈哈大笑,快乐的小孩子会感染大人的情绪,连着几天的忙碌,也暂时忘却了。

  普通而*凡的日子因为一只粽子都连缀了起来,不是吗?

  那是亲情、师生情、友情的完美体现,有时间坐下来回想一天的事情,更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那么珍惜当下,珍惜眼前的人和事,有是多么值得庆幸的一件事情。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粽子优秀散文8

  端午节到了。

  每逢这个节日,我就会想起年少时,妈妈从山上,田野间或者岩边采摘半搂子粽叶,然后泡了糯米,装在一个带柄的木桶里,在木桶柄上扎一束粗粗的绵线,端一个矮凳子,在院坝里一坐就是差不多两个小时左右,包了好几十个综子,掉在木桶柄上,沉甸甸的,像丰收了的高粱杆上悬着的穂子,只是更沉、更大,也没有像掉弯高粱杆那样掉弯她的木桶柄,但却“吊弯”了妈妈的脊梁。

  妈妈慢慢地站起身,捶了捶她被粽子压弯了的背脊,将那一拢粽子从木桶柄上取下,放进我们那口直径足够有五十公分的铁锅里,舀了一瓢又一瓢直到漫过了所有粽子的足够深的水后,这才盖上锅盖,坐到灶前,卷起一把柴,划燃一根火柴,‘’茲‘的一声’点着手上的细柴,熟练的送进灶里,熊熊的炉火顶着锅底热烈地炙烤着直到这些个粽子在锅盖下被沸腾的水冲起来而疯狂地喘出的气息,弥散在我稚嫩的鼻翼四周并演绎着它的成熟。

  那个成熟的味儿,和着综叶的清香、糯米的优香和夹杂在糯米里腊肉的岁月浓香,把我的鼻孔拉得很低很低,眼看着我的头跟着鼻子一并要掉进锅里时,妈妈手上的一根稻草狠狠地却没有点点重量地拍在我的头上:

  “你猴急什么啊,小心烫着”。

  看着微笑着的妈妈,我调皮地赶紧把头收回去,一扭身跑到院里,拉开嗓门:

  “爸,老姐,弟弟,过端午节了,吃粽子了”。

  然后再折腾回去,帮妈妈把粽子用斗碗装了,端到桌上。

  看着被妈妈扎得结结实实的综子,还没等其他人上桌就拿了一个综子想要撕来粽叶(其实粽叶是用不着撕的,只是我不知道该如何剥离罢了),不曾想综子烫得我想丟却舍不得放下最后啪嗒一生掉在地上像石头一样在地上打了几个滚才停了下来。

  这个狼狈的样子,又被妈妈看见,她赶紧从地上捡起来用水清洗了下还裹着综叶的粽子,然后拨去粽叶替我放到碗里淋上红糖水,爱怜的笑着说:

  “吃吧,不急,多的是”。

  我感激地看了一下妈妈,就把筷子直接扎进粽子然后把筷子一挑就将粽子送到了嘴边。

  我闻了闻后,由于粽子太大已经大过了我的拳头,就把综子的一只小角送到嘴边,轻轻的咬了一口:

  “哇,好香”。

  我细细的,慢慢的品着,满口都是丝丝的惬意,牵绕着我一身的幸福。

  时过境迁,离开妈妈,外出读书、参加工作,后来有了儿子,为了儿子,相隔许多年,每一个端午节,就都再也没回家,没能再感受从前妈妈带给我的那股悠长悠长的节日幸福了。

  妈妈早已离开农村搬到了我身边。由于父亲突变去世,妈妈就一人与我和她的儿媳、孙儿一家四口共享天伦。

  许是父亲去世的缘故,几年了,妈妈极少很开心地笑过。

  今年端午节到了,突然想让妈妈给我们包粽子吃了,就给妈妈讲了。妈妈抽时间上街买了食材回来,端午节前两天,妈妈开始着手给我们包粽子。

  适逢我休假在家,就准备帮妈妈包粽子。

  但是几十年了,我从来就没学习过如何包粽子,所以从来就不会包。

  这次,我想是像妈妈学习的时候了,也是还继承她老手艺的时候了,于是给妈妈提出我的想法,妈妈就让我跟着学了。

  妈妈开始给我示范了两个。在我看来,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于是我拿了两张粽叶,叠好,两

  手拿着粽叶的两端,同时各自顺、逆时针由外向内合并在一起,先做一个漏斗形状但不能见孔,然后舀两勺子糯米~这次其间混合了腊肉和绿豆两个味儿,再用粽叶的末端包抄盖住糯米,还得做成三角型。就在我包抄和成型时,左手几根手指整么都协调不起来,要不是散了,就是漏了,或者干脆做成了一个四方型的用妈妈的话说叫住饼。

  这样,自己反反复复做了几个,妈妈也手把手教了几个,一个都没能成功。

  妈妈见我这样,没有埋怨,而是露出了十分开心的大笑。

  见妈妈这么开心,我也是愣了一下。

  近三年了,这是妈妈第一次开心、开怀、不带任何杂质、完全就是她年轻时候我所见到的那个纯粹的、单纯的、爽朗的,富有童心的笑。

  这笑声,传染给了我。我跟着笑了,除了我的脸上,我的内心也笑了。

粽子优秀散文9

  听说明日要举行包粽子,我们都很高兴,蹦蹦跳跳的。当然,我也做好了包粽子的准备。可就是我还不会包粽子呀!哎——!有了!在放学的路上我问妈妈粽子就是怎样包的,妈妈就把包粽子的材料和怎样包粽子的要领大概意思给说了一遍,我半信半疑。

  第二天,我高兴的来到了学校。我打开书包,那出糯米,在拿出粽叶,粽针、花生米、水、线……上课铃响了,老师走进教室,说:“我们此刻开始包粽子,不会的能够和我学。”说完,此时就走到唐子豪的面前。拿起四片粽叶,左手抓住粽叶的中心,右手抓住粽叶最粗糙的一头,一卷,卷成一个圆锥体的筒,老师说;“那里的顶端必须要尖。”之后,老师在用手托者粽叶,在里面放米,馅,在从上往下一盖,在按顺序转动,大约留下个四厘米的时候,在拿粽针向粽叶前面扎过去,在穿过粽针前面的孔,大约留一半下来,在从下一拉。这样,一个粽子就包好了。

  你们别看粽子这么小,可包它的时候,就是很麻烦的哦!

粽子优秀散文10

  快到端午节了,不由又想起小时吃粽子的情景。

  我家祖辈以农为生,没钱买糯米包粽子。*前,村里只有地主富农才包粽子吃。那时粽子是身份的象征。*后,我家分到土地和房屋,生活改善了。1952考入保定二中,阴历五月初的一个星期天回家,母亲从锅里端出一个饭碗,里面有粽子,我好奇地问哪来的?母亲说在保定城隍庙街卖布的汪义给他们家捎回二斤糯米,给了咱家一些。母亲到村西河边撇了些苇叶,包了枣儿粽子。母亲说今年全家算是过了个有粽子吃的端午节。又说,你爸要是还活着多好,到死都没吃上个粽子……

  后来每年过端午节,我都会想起上中学时吃粽子的这档事。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显著提高,每到端午节,南方北方的各地粽子口味不同,各种各样馅料的粽子应有尽有。枣馅、豆沙馅、肉馅、猪肉加栗子馅,甚至还有鱼翅、干贝、鲍鱼馅的,据说还有没馅的粽子。林林总总,想吃啥馅都有。*时也常见卖粽子的,早年稀罕的粽子已成大众食品。

推荐访问:粽子 散文 粽子散文【10篇】 粽子优秀散文1 粽子散文十篇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