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做一名坚定理论自信优秀共产党员(2022年),供大家参考。
做一名坚定理论自信的优秀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党课
根据主题教育计划安排,今天我和大家一起聊一聊理论自信这个话题。为什么要讲这个话题?一是因为总书记在主题教育部署会上首先明确提出:理论学习有收获,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我认为要想实现总书记提出的目标,必须学进去、悟出来、干成事,以理论自信带来头脑清醒,进而行动笃定。二是因为我们很多党员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还一知半解,在当前舆论斗争激烈的形势下,还存在有随大流、被带歪节奏的问题。我们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首先绕不开的就是比较。从社会发展来看,到底是国内好还是国外好,这是一种比较;
从国家属性看,是社会主义好还是资本主义好呢?或者说,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也是一种比较。这些既是老问题,也是新问题,还是最基本的问题,大家比较熟悉。但是,这些问题面临的挑战质疑和渗透影响很多。中外两股势力与我争夺激烈,我们不能在不知不觉地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问题。前三个分别宣讲一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第四和第五个重点讲一讲为什么要警惕和批判错误思潮和如何坚定理论自信。
一、关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习主席指出:“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道路问题关系党的事业的命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和积累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国梦、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完整表述。十八大报告对这条道路作了准的表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化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也就大家通常说的“五位一体”的建设和发展道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由来。道路,是建立在我国人民长期奋斗基础上,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接力探索取得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汉唐以降,从全盛到军事强、经济强、文化弱,再到军事强、经济弱、文化也弱,最后到经济、文化、军事都弱,甚至连海关总署署长都是英国人,而且一干就是一二十年。一代代仁人志士都想救国图存,特别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救国寻路、民族复兴,已成为近代中国的基本政治主题。各种政治力量进行了不懈探索,做过各种尝试。洋务派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康有为、梁启超“跪着造反”,孙中山推翻帝制,但都没理想结果。直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象一缕新世纪曙光,照亮了暗夜中徘徊的中国的前程。中国共产党,逐步明确了通过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并通过努力改变了中国。
1、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并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2、1978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奋力开拓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道路,实行改革开放,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从此,我们走上了一条崭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党和国家又充满希望、充满活力地踏上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3、1989年起,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成功处理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跨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必须逾越的关卡,中国在大踏步地追赶世界的潮流。特别是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进一步拓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到了一个关口,遇到了许多新的矛盾问题,经济规模大、增速快,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没有根本扭转;
社会结构、组织形式和利益格局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但社会管理和建设还跟不上,等等。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于2004年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主题,第一次科学界定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内涵,进一步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5、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通观世界大势,把握国家大局,戮力复兴伟业,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内在联系科学开放的思想体系。中国梦的提出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视野,彰显了中化民族的共同理想;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升华了党中央的执政理论和治国方略,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进一步完善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关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奋斗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创造、发展和积累的理论结晶。是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实际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坚持和发展、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任何理论都有自身特定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回答了在中国这样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灵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不仅有共同理论主题,而且有共同世界观和方法论,共同理论品格、共同核心价值。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人为本。这是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部内容的活的灵魂和精髓。
毫无疑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战胜艰难险阻取得胜利的根本思想保证,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指南。所以,我们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
三、关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和平崛起引起世人广泛关注和探寻。中国在充满各种风险、挑战和考验情况下,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成就。中国辉煌成功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解读。国家间竞争从表层看是经济竞争、文化竞争、科技教育竞争,从深层看是社会制度竞争,社会制度的优势才是根本的优势、持久的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是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艰辛探索的伟大成果。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涵盖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三个层面。根本制度层面有人民代表大会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这一制度作为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当家作主这一国家性质的根本体现、根本途径和最高最好实现形式。基本制度层面有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政治制度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其中,中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创举,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确立和发展;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制度形式。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指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是改革开放以来创造中国发展奇迹的重要保障。法律体系是文本体现、社会制度的规范表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的法制体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以及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解决了国家发展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本色的法制根基。具体制度层面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是社会基本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实现形式,既受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支配,又是这些根本、基本政治和经济制度功能发挥的依托。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制度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取决于是否顺应时代潮流、是否满足时代要求。社会主义是一个开放体系,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演进的结果,具有客观必然性和不可抗拒的历史逻辑。突出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有诸多特征,但最根本的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和生产资料公有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原则,鲜明体现出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体系科学合理。三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有机统一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过程。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和各种风险挑战。高铁八纵八横、走出国门,一带一路、亚洲投资银行…7800万人口的精准扶贫…谁能做到?
四、为什么要对错误思潮进行批判
当前,在我国影响较大的西方思潮很多,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宪政民主、历史虚无主义、公民社会、西方新闻观、军队非党化、质疑改革开放等等,2015年中办8号文件提出重点批判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宪政民主和历史虚无主义。因为这些错误思潮严重影响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严重干扰党的思想政治建设。作为中国共产党员,应该自觉亮剑,旗帜鲜明地抵制各种错误思潮。
(一)是把理想信念牢固立起来的需要。这是主要背景,目光短视、人心浮躁、价值扭曲、道德滑坡,核心是思想理念出了问题,思维判断出了偏差。有的以批评嘲讽马克思主义为“时尚”为“噱头”;
有的认为精神空虚,“不问苍生问鬼神”,热衷求神算卦,迷信“气功大师”;
有的心为物役,信奉金钱至上、名利至上、享乐至上,内心没有敬畏,没有底线。有些党员、干部,口中言必马列,私下蝇营狗苟,足以说明,精神缺钙、信仰迷失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有的表现为严重动摇甚至背叛,有的表现为消极暧昧怀疑动摇,影响很坏、危害很大。理想信念是目标、是方向、是志向、是支柱、是约束,如果党员对我党自身的主张都失去了信念、失去了敬畏,早晚有一天要么变质,要么动摇根基,被人民和历史淘汰。所以,我们批判错误思潮,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否则我们党的队伍就失去了精神支柱,党的性质就失去了进步支撑,党的基础就失去了民心支持。
(二)是积极应对西方意识形态挑战的需要。苏东解体后,西方敌对势力一刻也没有放松对我实施西化、分化、丑化、虚化战略,西方各种思潮不断向我渗透。“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邓小平文选》第3卷334页”。加上全球化和网络化共振,西方各种错误思潮趁虚而入,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发起了全面进攻,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西方国家如美国自由亚洲电台、英国BBC等每天不间断用汉语、维语、藏语等向我民从播放,特别是借助网络平台,不断向我推销西方发展模式、政治制度和核心价值观念。当前,我国正处于非常重要的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出现了不同社会阶层,就会有不同价值观念和利益诉求,今天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程度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有过的。有的人曾经做过统计,除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派外,至少还有以下七个派别:老左派、新左派、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儒学、民族主义、民粹主义等,都对治国理政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有的希望走邪路—全盘西化,有的希望走老路—回到文革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带来了严峻挑战。下大力气批判这些错误思潮,是捍卫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迫切需要。
(三)是排除干扰凝聚共识不断推进改革开放的需要。当前,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存在不同看法:比如,如何看待环境污染,如何看待正风反腐。按理说,出现不同看法是正常的,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用污染来质疑改革开放,用贪污腐败来质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国外错误思潮内外呼应,严重干扰亿万中国人民的伟大复兴梦。污染是发展中的问题,要通过发展来改进。有的同志讲,为什么欧洲天蓝海蓝空气清新?那是因为发展在先,或者是它们当年通过强权掠夺别国资源的结果。但也有人认为改革不照西方模式和标准进行,就是不“真改”、不“到位”、不“彻底”。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乱则行动乱,行动乱则社会乱。社会乱,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迫切希望看到的,处处想方设法在搞乱我们。我们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批判错误思潮,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如果,思想乱了、组织乱了,建设发展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或者一盘散沙,怎么可能实现中国梦!
五、如何坚定理论自信
欲亡其政、先惑其心。当前,面对各种错误思潮的干扰和挑战,我们如何应对呢?
一要充分认清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意识形态的渗透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无论是苏东剧变,还是阿拉伯之春,都是从意识形式领域的斗争开始的。苏联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思想理论界从否认斯大林的历史功绩到否认列宁领导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从否认布尔什维克到否认苏联红军,一个一个被抹黑,在1987-1988年全部销毁中小学历史教科书。最后,苏联老百姓不知所措,迷失方向,西方各种思潮趁虚而入,红色政权一夜间被瓦解,教训十分深刻。拿破仑曾经说过:“世界上两样东西最重要:一是刀枪,二是思想。从长远来看,思想一定战胜刀枪。”毛泽东也讲过:“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俄罗斯总统普京在2014年9月,又命令重建“捷尔任斯基师”。捷尔任斯基是谁?是原苏联的战斗英雄,1941年11月29日俄国女英雄卓娅,因点燃了德军的营房,后被割了乳房并被绞死,时年18岁。普京又意欲何为啊?为了重建信仰!中国要成为世界强国,必须要有自己的文化软实力。经济建设搞不好要出大问题,思想教育搞不好同样也要出大问题。
二要加强理论武装,坚守理想信念。“打铁还需自身硬。”若要批判和应对各种错误思潮,自己的理论素养必须要过硬。首先,要纠正模糊认识,增强理论学习的自觉性。人是有思想意志的人,人的活动不能没有思想理论指导。我们搞扶贫攻坚,不是手脚的自觉行动,而是在思想支配之下进行的。认知告诉我们,身为党员必须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幸福放在心头。怎样加强科学理论武装呢?当前,要着重学习领会习主席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带着感情学,集中精力学,真正做到学深悟透、入脑入心。其次,要坚持融会贯通,加深理论认识的科学性。最重要的,是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质”的规定。这个“质”就是“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一方面,要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界限。它们的指导思想不同,根本制度不同,不是补资本主义的课,不可能靠资本主义方式来发展,这不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划清与新自由主义的界限。所谓新自由主义,是主张经济绝对自由化,彻底私有化和完全市场化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我国有比较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集中攻击我国的国有企业。代表人物有张五常,1935年出生于香港,毕业于美国,退而不休,到处写文章,推崇新自由主义。宣扬新自由主义的实质是要改变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削弱政府对国民经济命脉的控制。我国是以公有制为根基,既强调市场的作用,又强调政府科学的宏观调控。推行新自由主义政策的主要危害,是导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拉美国家就是新自由主义的重灾区。还要划清与民主社会主义、教条式社会主义的界限。民主社会主义是主张改良的资本主义,都以私有制经济为绝对主体。用教条式的社会主义来指导建设,也是思想僵化和模式僵化的表现。另一方面,要准确把握“中国特色”。从精神实质上看,时代条件赋予了鲜明的中国特色;
从根本内涵上看,是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在实践中的统一,习主席讲过:“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从具体表现上看,中国特色,比如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已经得到彰显。
三要知行合一,贵在践行。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理论的目的也在于实践运用。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战斗力、说服力,要求我们每一名党员必须立足本职,从我做起,自觉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主动出击,抢占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自觉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践行者。马克思主义也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好,这些主流意识形态的生命力就在于通过无数共产党员的实践不断兑现其承诺。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不仅是学风问题,更是道德问题,说一套做一套的人是缺德之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必须进入到思想灵魂中、落实到指导工作中、体现在履行使命的具体实践中。每一名党员,都要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和依赖,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才能在各种错误思潮面前站稳脚跟,才能凝聚人心、赢得尊重,也才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实际效果。
推荐访问:一名 优秀共产党员 坚定 做一名坚定理论自信优秀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