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教学反思论文,菁选2篇【完整版】

2023年教学反思论文,菁选2篇【完整版】

发布时间:2023-02-03 12:40:08 来源:网友投稿

教学反思论文1  摘要:  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高职体育教学必须更新理念,坚持以生为本,不断总结反思,充分调动师生的智能,提高教学质量,发挥高职体育的功能,担负好培养健康人才的重任。  关键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教学反思论文,菁选2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2023年教学反思论文,菁选2篇【完整版】

教学反思论文1

  摘要:

  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高职体育教学必须更新理念,坚持以生为本,不断总结反思,充分调动师生的智能,提高教学质量,发挥高职体育的功能,担负好培养健康人才的重任。

  关键词:

  高职 体育教学 健康人才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体育具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人们逐渐意识到个体生命健康需要体育,提高劳动者素质依靠体育,愉快的闲暇生活渴望体育,体育锻炼已经愈来愈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因而体育教育在现代社会显得尤为重要。承载体育教育重要环节的高职体育,担负着学校体育最后阶段的体育教育重任,是人生中学校向社会的转折和衔接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新形势,新要求下,如何有效地发挥高职体育的教育功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直为人们所关注。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体育教学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促使我们高职体育工作者必须进行深层次的再认识,再思考,“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

  1高职体育教学发展的状况

  高等职业教育虽然在高等教育中居功甚伟,但就体育教育发展而言,虽然在不同时期涌现了不少改革的观点和方法,在教学指导思想、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了不断的尝试,但现在从总体上来看,高职体育教育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还存在距离,其步伐落后于本科院校。

  在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历程中,经历了“放羊式”的松散教学,“传习式”的技能教学,“个性化”的能力教学,“综合化”的素质教学,课程设置从行政班的普通体育课,到低年级基础课高年级选项课,进而全部选项课(有些学校开设了康复保健课),发展到打破格局的体育课程学分制。尤其是近年来融入了“以生为本,为生所用”的新理念,随着“快乐体育”“素质体育”“终身体育”及“健康第一”等指导思想的提出,高职院校进行了不同形式的体育教学改革与探索,目前,多元化的教学指导思想,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终身化的教学形式和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占据主导,推动着高职体育教学工作向前发展。但在改革实践中,在成绩的背后,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新旧思想的碰撞、新旧观念的磨擦以及新旧理论的兼容,在现代与传统的继承和扬弃中存在着冲突与交融,在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与探索中存在着表象与痼习。

  2高职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体育课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系统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主要方式。反思多年来的体育教学实践,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由于传统模式长期的对体育教学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的影响,体育课堂教学还脱离不了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对重复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尤为反感,对枯燥的竞技体育技术技能教学内容没有积极性,感觉余暇娱乐项目少,欣赏体育的知识弱;传统的传授式、注入式教学方法仍未有大的突破,沿袭着“讲解示范+重复练习”的教学手段,组织呆板,满足不了学生需求;没有实施科学的教学评价,教学效果的个体评价主要以测试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技能成绩评判,结果是以偏概全;生师比失调,班级上课人数太多;高职学生缺乏对体育真谛的了解,对健康价值的理解也较为肤浅,他们认为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关系不是很大,现在“身体好”是理所当然。惰性强,怕苦怕累怕受伤,不能承受稍大一点的运动量,这是当前高职体育课存在的一大问题。

  学生只是把体育课内容当成任务完成,其余时间不进行体育锻炼;有部分学生很想体育锻炼,但课外时间总是被公选课和其他活动占用;零散无规律,没有养成锻炼习惯。

  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与体育教学改革要求存在差距,业务上偏向技术型和训练型,教研与科研能力偏低;部分教师缺乏敬业精神,得过且过;工作不安心,精力不放在业务上;职称第一,工作第二;教学随意性大,为了得到学生测评高分,给个好成绩。

  3高职体育教学思考与建议

  3.1高职体育教学应以课程改革为中心

  体育课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第一的思想、终身体育的意识,发展体育能力以及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知识与方法,满足终身受益的需求。因此,体育课课程设计非常重要,要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采用,组织形式的安排以及科学的课程评价等方面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进行改革与探索。

  教学内容中中小学体育竞技项目的重复,既造成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又导致高职体育课程沿着竞技体育方向发展,不利于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和体质的增强,也不利于体育能力的培养和终身体育思想的确立。因此,必须使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向多样化发展,开设尽可能多的选项课、保健课等等,内容注重呈现健康、运动、审美、闲暇及职业实用性等多方面的教育,要有时代化的趋势,这样贴近学生,使之喜爱且容易接受,如:健美操、形体、瑜伽,还有一些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如街舞、滑板,民族项目,如舞龙舞狮、腰鼓等都深受学生欢迎。教学内容还要注意特色化,要切合学校实际,符合学生特点,突出终身、实用和健身、娱乐,满足学生个体需求,内容可多选择具有延续性,衔接社会易于开展的,最好是适应职业需要,而又运动负荷与年龄限制不大的运动项目,使教学内容中竞技项目与健身、休闲、娱乐、职业相结合,让学生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基础差、体弱和伤残的学生也可以选择到适合自己水*和能力的运动项目。

  教学方法是顺利完成体育课程教学任务的保证,必须灵活运用,强调可接受性和科学性,应以培养高职院校人才质量为出发点,把体育教学实践与科学的方法论相结合,改变传统的枯燥、单一、传习方法为有趣、多种和引导,大胆运用培养学生兴趣、能力与功能的教学方法,如问题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能动教学法、声像教学法、运动处方法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以提高学生健康与科学参加锻炼为主的教法体系,高职教学过程中多采用表扬法,慎用斥责法和批评法,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教学。组织形式是实现体育课目的的途径,目前高职院校体育课多以教师为中心的呆板式组织形式,单向的灌输示范后,学生机械地练习,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造成为锻炼而锻炼,学生被动学习,体验不到运动的乐趣,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导致无法终身体育。运动负荷的安排是组织体育课的技能,现在的高职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稍许运动负荷就畏惧,“安全”与过度的自我保护意识,阻碍了体育课程锻炼效果的发挥。因此,教师在体育课堂上,要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中心,起到主导作用,科学合理地安排练习密度与运动量,使体育教学在师生交往、互动和合作中获得成功快乐的体验与彼此情感的分享,促使学生产生体育学习、锻炼的欲望,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终身延续。

  教学效果的考核评价体系,主要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教师教学过程的考核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仅要看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还应该包含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体育意识、锻炼习惯、合作能力等等,高职院校不要求每个学生都达到高端的运动技术,创造优秀的运动成绩,但要学生有终身体育的意识,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并具有锻炼的习惯和能力。要特别关注体育基础差与基础好的两种特殊群体,不能使之望而却步失去信心,也不能不需学习轻松过关;对教师的评价也是如此,不能只把技术、技能的教学,学生的考核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教学水*的主要指标,还要考虑课前教学研究与准备,课中的组织与管理,课后的总结与反思,包括体育观念、教学态度、敬业精神和业务水*等等。因此必须综合、全面、科学地建立教学效果的考核评价体系。

  传统的观念认为,课余体育活动与锻炼是一种群体活动,与体育课程没有太大关系,然而,一个学生在体育课外,不参与体育活动,其在体育课中学习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就得不到巩固,更谈不上锻炼意识与锻炼习惯的培养,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就常遇到学完丢光这种令人担忧与遗憾的现象。因此必须了解,课余体育活动与锻炼是体育教学的延伸与补充,应该将其纳入体育课程管理当中,把课内外体育活动与锻炼有机结合,形成课内外一体化的趋势,不能松散任意,最好在教师指导下有计划、有组织、有要求地进行活动与锻炼,可采用俱乐部体育、休闲体育、实践训练、拓展训练、体育健康知识讲座等,使体育教学得到延续和发展,促进学生更积极、更有效、更有兴趣地学习体育课程内容。

  3.2高职体育教学应以师资建设为抓手

  体育教学的根本是体育教师,体育教师的素质、能力、水*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近年来高职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有了较大提高,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首要问题是必须增强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杜绝应付工作,疲沓庸散现象,加强事业心和责任心的培养,注重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待工作,打造一支素质高、业务强、结构合理而又稳定的体育教师队伍。其次,体育教师必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钻研教材教法,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思维定势,勇于改革探索,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要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终身体育“授人以渔”,讲究教学艺术,做到能够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恰当的教学方法,精密的组织形式,展示体育的魅力,教师的魅力,运用精美的语言引导与赞扬学生,矫健的身姿吸引与激发学生,得体的神态鼓励与感染学生,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教学氛围。在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体育教师也应不断更新,进行在职或脱产的培训学习,掌握体育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以及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身体锻炼,达到江苏省体育教师体能、技能要求,确保自身素质与知识的先进性,并进行教学、科学研究,使运动技能、业务知识、科研能力综合发展,把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

  3.3高职体育教学应以提升学生为根本

  由于现在高职学生基本上都是在社会、家庭等呵护下长大,优越的环境和现代化的生活,特别是网络化的娱乐方式,使他们对参加体育活动的认识不充分,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程和体育锻炼的兴趣不高,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完善学生的体育价值观,了解体育课程与体育锻炼的功能与作用以及身体健康对人生的意义,认识到体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人生存、享受生活与发展的需要,其次要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掌握体育锻炼的知识和方法,包括观看和欣赏体育的能力,让学生了解一些人体生命科学知识和生理特征,懂得一定运动负荷才能产生生理效应的道理,愿意承受体育锻炼对机体的负荷刺激,通过体育课提升自身的素质、技能与参与热情,选择适合自己进行体育锻炼的项目与方法,形成自觉的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充分体验体育魅力以及运动带来的乐趣和快感。

  3.4高职体育教学应以学院投入为前提

  高职院校在体育教育教学方面需多方位的投入。学院领导必须重视体育教学,关注实际工作,在导向上投入与投资,使学院各部门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协调的开展工作;在学院教学管理中要提升体育教学的地位,针对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在体育教师教学评价、职称评聘、评优评先以及进修培训方面给予制度上的保障和政策上的`支持,按照江苏省高职高专公共体育课程标准安排教学班人数,合理解决学生实训与体育课程时间冲突以及公选课与体育锻炼时间的矛盾;学院体育经费的投入是关键,场馆、设施、器材是体育教学的物质保证,应在现有条件下加大投入,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改善体育教学的条件和环境;还要投入体育文化建设,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通过积极健康的体育文化环境,激发师生参与体育的兴趣,树立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观,让校园体育文化给体育教学改革注入活力。

  4结语

  高职体育教学的宗旨是为社会培养更加优秀的健康人才,为此,要坚持以生为本,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的,深入地反思与总结,感悟与体会,探索与创新,使高职体育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具有现代的教学条件与环境,多样的教学内容与模式,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做到学院理念先进化,师资队伍全面化,人才体育终身化。

  参考文献

  [1] 苏畅.论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7(5):128-131.

  [2] 盘成卫.高校传统体育教学反思及对策研究[J].**教育,2010(1):125-126.

  [3] 楚蕴源.我国高校体育*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2):119- 121.

  [4] 倪志华.加强教学反思完善教学艺术[J].读与写杂志,2013(1):174.

教学反思论文2

  摘要:

  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高职体育教学必须更新理念,坚持以生为本,不断总结反思,充分调动师生的智能,提高教学质量,发挥高职体育的功能,担负好培养健康人才的重任。

  关键词:

  高职 体育教学 健康人才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体育具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人们逐渐意识到个体生命健康需要体育,提高劳动者素质依靠体育,愉快的闲暇生活渴望体育,体育锻炼已经愈来愈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因而体育教育在现代社会显得尤为重要。承载体育教育重要环节的高职体育,担负着学校体育最后阶段的体育教育重任,是人生中学校向社会的转折和衔接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新形势,新要求下,如何有效地发挥高职体育的教育功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直为人们所关注。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体育教学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促使我们高职体育工作者必须进行深层次的再认识,再思考,“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

  1高职体育教学发展的状况

  高等职业教育虽然在高等教育中居功甚伟,但就体育教育发展而言,虽然在不同时期涌现了不少改革的观点和方法,在教学指导思想、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了不断的尝试,但现在从总体上来看,高职体育教育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还存在距离,其步伐落后于本科院校。

  在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历程中,经历了“放羊式”的松散教学,“传习式”的技能教学,“个性化”的能力教学,“综合化”的素质教学,课程设置从行政班的普通体育课,到低年级基础课高年级选项课,进而全部选项课(有些学校开设了康复保健课),发展到打破格局的体育课程学分制。尤其是近年来融入了“以生为本,为生所用”的新理念,随着“快乐体育”“素质体育”“终身体育”及“健康第一”等指导思想的提出,高职院校进行了不同形式的体育教学改革与探索,目前,多元化的教学指导思想,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终身化的教学形式和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占据主导,推动着高职体育教学工作向前发展。但在改革实践中,在成绩的背后,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新旧思想的碰撞、新旧观念的磨擦以及新旧理论的兼容,在现代与传统的继承和扬弃中存在着冲突与交融,在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与探索中存在着表象与痼习。

  2高职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体育课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系统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主要方式。反思多年来的体育教学实践,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由于传统模式长期的对体育教学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的影响,体育课堂教学还脱离不了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对重复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尤为反感,对枯燥的竞技体育技术技能教学内容没有积极性,感觉余暇娱乐项目少,欣赏体育的知识弱;传统的传授式、注入式教学方法仍未有大的突破,沿袭着“讲解示范+重复练习”的教学手段,组织呆板,满足不了学生需求;没有实施科学的教学评价,教学效果的个体评价主要以测试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技能成绩评判,结果是以偏概全;生师比失调,班级上课人数太多;高职学生缺乏对体育真谛的了解,对健康价值的理解也较为肤浅,他们认为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关系不是很大,现在“身体好”是理所当然。惰性强,怕苦怕累怕受伤,不能承受稍大一点的运动量,这是当前高职体育课存在的一大问题。

  学生只是把体育课内容当成任务完成,其余时间不进行体育锻炼;有部分学生很想体育锻炼,但课外时间总是被公选课和其他活动占用;零散无规律,没有养成锻炼习惯。

  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与体育教学改革要求存在差距,业务上偏向技术型和训练型,教研与科研能力偏低;部分教师缺乏敬业精神,得过且过;工作不安心,精力不放在业务上;职称第一,工作第二;教学随意性大,为了得到学生测评高分,给个好成绩。

  3高职体育教学思考与建议

  3.1高职体育教学应以课程改革为中心

  体育课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第一的思想、终身体育的意识,发展体育能力以及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知识与方法,满足终身受益的需求。因此,体育课课程设计非常重要,要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采用,组织形式的安排以及科学的课程评价等方面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进行改革与探索。

  教学内容中中小学体育竞技项目的重复,既造成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又导致高职体育课程沿着竞技体育方向发展,不利于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和体质的增强,也不利于体育能力的培养和终身体育思想的确立。因此,必须使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向多样化发展,开设尽可能多的选项课、保健课等等,内容注重呈现健康、运动、审美、闲暇及职业实用性等多方面的教育,要有时代化的趋势,这样贴近学生,使之喜爱且容易接受,如:健美操、形体、瑜伽,还有一些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如街舞、滑板,民族项目,如舞龙舞狮、腰鼓等都深受学生欢迎。教学内容还要注意特色化,要切合学校实际,符合学生特点,突出终身、实用和健身、娱乐,满足学生个体需求,内容可多选择具有延续性,衔接社会易于开展的,最好是适应职业需要,而又运动负荷与年龄限制不大的运动项目,使教学内容中竞技项目与健身、休闲、娱乐、职业相结合,让学生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基础差、体弱和伤残的学生也可以选择到适合自己水*和能力的运动项目。

  教学方法是顺利完成体育课程教学任务的保证,必须灵活运用,强调可接受性和科学性,应以培养高职院校人才质量为出发点,把体育教学实践与科学的方法论相结合,改变传统的枯燥、单一、传习方法为有趣、多种和引导,大胆运用培养学生兴趣、能力与功能的教学方法,如问题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能动教学法、声像教学法、运动处方法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以提高学生健康与科学参加锻炼为主的教法体系,高职教学过程中多采用表扬法,慎用斥责法和批评法,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教学。组织形式是实现体育课目的的途径,目前高职院校体育课多以教师为中心的呆板式组织形式,单向的灌输示范后,学生机械地练习,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造成为锻炼而锻炼,学生被动学习,体验不到运动的乐趣,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导致无法终身体育。运动负荷的安排是组织体育课的技能,现在的高职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稍许运动负荷就畏惧,“安全”与过度的自我保护意识,阻碍了体育课程锻炼效果的发挥。因此,教师在体育课堂上,要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中心,起到主导作用,科学合理地安排练习密度与运动量,使体育教学在师生交往、互动和合作中获得成功快乐的体验与彼此情感的分享,促使学生产生体育学习、锻炼的欲望,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终身延续。

  教学效果的考核评价体系,主要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教师教学过程的考核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仅要看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还应该包含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体育意识、锻炼习惯、合作能力等等,高职院校不要求每个学生都达到高端的运动技术,创造优秀的运动成绩,但要学生有终身体育的意识,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并具有锻炼的习惯和能力。要特别关注体育基础差与基础好的两种特殊群体,不能使之望而却步失去信心,也不能不需学习轻松过关;对教师的评价也是如此,不能只把技术、技能的教学,学生的考核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教学水*的主要指标,还要考虑课前教学研究与准备,课中的组织与管理,课后的总结与反思,包括体育观念、教学态度、敬业精神和业务水*等等。因此必须综合、全面、科学地建立教学效果的考核评价体系。

  传统的观念认为,课余体育活动与锻炼是一种群体活动,与体育课程没有太大关系,然而,一个学生在体育课外,不参与体育活动,其在体育课中学习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就得不到巩固,更谈不上锻炼意识与锻炼习惯的培养,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就常遇到学完丢光这种令人担忧与遗憾的现象。因此必须了解,课余体育活动与锻炼是体育教学的延伸与补充,应该将其纳入体育课程管理当中,把课内外体育活动与锻炼有机结合,形成课内外一体化的趋势,不能松散任意,最好在教师指导下有计划、有组织、有要求地进行活动与锻炼,可采用俱乐部体育、休闲体育、实践训练、拓展训练、体育健康知识讲座等,使体育教学得到延续和发展,促进学生更积极、更有效、更有兴趣地学习体育课程内容。

  3.2高职体育教学应以师资建设为抓手

  体育教学的根本是体育教师,体育教师的素质、能力、水*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近年来高职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有了较大提高,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首要问题是必须增强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杜绝应付工作,疲沓庸散现象,加强事业心和责任心的培养,注重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待工作,打造一支素质高、业务强、结构合理而又稳定的体育教师队伍。其次,体育教师必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钻研教材教法,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思维定势,勇于改革探索,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要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终身体育“授人以渔”,讲究教学艺术,做到能够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恰当的教学方法,精密的组织形式,展示体育的魅力,教师的魅力,运用精美的语言引导与赞扬学生,矫健的身姿吸引与激发学生,得体的神态鼓励与感染学生,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教学氛围。在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体育教师也应不断更新,进行在职或脱产的培训学习,掌握体育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以及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身体锻炼,达到江苏省体育教师体能、技能要求,确保自身素质与知识的先进性,并进行教学、科学研究,使运动技能、业务知识、科研能力综合发展,把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

  3.3高职体育教学应以提升学生为根本

  由于现在高职学生基本上都是在社会、家庭等呵护下长大,优越的环境和现代化的生活,特别是网络化的`娱乐方式,使他们对参加体育活动的认识不充分,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程和体育锻炼的兴趣不高,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完善学生的体育价值观,了解体育课程与体育锻炼的功能与作用以及身体健康对人生的意义,认识到体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人生存、享受生活与发展的需要,其次要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掌握体育锻炼的知识和方法,包括观看和欣赏体育的能力,让学生了解一些人体生命科学知识和生理特征,懂得一定运动负荷才能产生生理效应的道理,愿意承受体育锻炼对机体的负荷刺激,通过体育课提升自身的素质、技能与参与热情,选择适合自己进行体育锻炼的项目与方法,形成自觉的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充分体验体育魅力以及运动带来的乐趣和快感。

  3.4高职体育教学应以学院投入为前提

  高职院校在体育教育教学方面需多方位的投入。学院领导必须重视体育教学,关注实际工作,在导向上投入与投资,使学院各部门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协调的开展工作;在学院教学管理中要提升体育教学的地位,针对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在体育教师教学评价、职称评聘、评优评先以及进修培训方面给予制度上的保障和政策上的支持,按照江苏省高职高专公共体育课程标准安排教学班人数,合理解决学生实训与体育课程时间冲突以及公选课与体育锻炼时间的矛盾;学院体育经费的投入是关键,场馆、设施、器材是体育教学的物质保证,应在现有条件下加大投入,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改善体育教学的条件和环境;还要投入体育文化建设,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通过积极健康的体育文化环境,激发师生参与体育的兴趣,树立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观,让校园体育文化给体育教学改革注入活力。

  4结语

  高职体育教学的宗旨是为社会培养更加优秀的健康人才,为此,要坚持以生为本,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的,深入地反思与总结,感悟与体会,探索与创新,使高职体育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具有现代的教学条件与环境,多样的教学内容与模式,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做到学院理念先进化,师资队伍全面化,人才体育终身化。

  参考文献

  [1] 苏畅.论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7(5):128-131.

  [2] 盘成卫.高校传统体育教学反思及对策研究[J].**教育,2010(1):125-126.

  [3] 楚蕴源.我国高校体育*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2):119- 121.

  [4] 倪志华.加强教学反思完善教学艺术[J].读与写杂志,2013(1):174.

推荐访问:反思 教学 论文 教学反思论文 菁选2篇 教学反思论文1 教学反思论文100字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