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特征1 摘 要:*古代文学在世界文学长廊中是独具特色的,具有明显的审美特征。 这里从*古代文学对。 抒情性的重视,及表现在文学中的“韵”、“味”、“气”等三方面,试析*古代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中国古代文学审美特征,供大家参考。
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特征1
摘 要:*古代文学在世界文学长廊中是独具特色的,具有明显的审美特征。
这里从*古代文学对。
抒情性的重视,及表现在文学中的“韵”、“味”、“气”等三方面,试析*古代文学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古代文学;审美特征
*古代文学是一种审美性的文学,无论是从铿锵顿挫的--节奏形式上,还是从一唱而三叹的情感上,还是从鲜明的民族审美趣味上,我们都可以看出*古代文学的审美特征。
一,抑扬顿挫,节奏铿锵的诗词形式与独特的韵律。
*是个公认的诗的国度。
从《诗经》开始,*诗人代代辈出,诗歌创作成就实为壮观,当然也包括晚唐兴起的词。
*的古典文学,本来就有特定的格式以及固定的*仄,因此,*古典文学尤其是诗词自然表现出一种整齐而严谨,铿锵且具有音韵之美。
其实只要从唐诗及宋词中拿出那么一两首来,你就都能发现其中所蕴含的美乐。
譬如以“**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这四种押韵的方式为基础的近体诗,是*文学样式中特别的形式。
而这种文学样式,从形式讲,它有明显的抑扬的腔调和铿锵的音韵,是*诗歌史上独有的。
因此,这种独特的音韵美,显得十分婉转耐听,当然就更便于抒情了。
在诗歌的黄金时代4朝,不同的诗人呈现出了不同的诗歌风格,描绘出了一幅幅大唐帝国社会现实的图画。
唐初,俊爽风格的陈子昂高举旗帜,提倡“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盛唐的王维、孟浩然却创造出了一种静逸明秀的诗歌境界;王昌龄、崔颢则创造了一种刚劲爽健的诗歌风格: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创造了一种奇丽悲壮的美;中唐时期的诗人们则创造了一种冲淡*和的美;韩愈、孟郊创造了一种新奇险怪的美;自居易、元稹创造了写实尚俗的美:李商隐的风格则感伤凄艳。
唐代是个英才辈出的时代,具具代表性的作家――李白以其洒脱的人格,浪漫主义诗歌风格的运用,创造出自然、清新、俊逸的盛唐之美。
杜甫则因其悲天悯人的儒者情怀,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锤炼,创造了令后人叹为观止的沉郁顿挫之美。
在*文学中,除了诗歌这种独特的文学样式以外,同样因为音韵的要求而有了独特魅力的文学样式,还有骈文、赋、词、对联等等。
汉代有汉赋,汉赋的特点能表现大汉帝国大一统的思想。
当然也有“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
宋代把词推向了辉煌,把词这种文学形式的美表现到了极至。
元明清的戏曲、小说,同样也是满口余香、韵味悠长。
*文学以抒情为主,叙事方面不如抒情,这与*传统的文学形式――诗有着很大的关系。
翻开*古代文学史,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可看出,抒情诗占的比例很大,叙事诗的比重很小。
抒情诗比比皆是,而最著名的叙事诗却只有《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两首。
难怪*人喜欢抒情,这和*的文学特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古代文学就沿着抒情言志的道路,走出了自己的独特之美,并将一直走下去。
《左传》中“赋诗言志”的意思,“志”更多的是个人的思想、志向、抱负等后世许多诗论者如唐代孔颖达、自居易,清代的叶燮、王夫之,都坚持了这一种说法。
这是对“诗言志”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在*诗歌批评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位置,也可以说是对*古代诗歌艺术规律的总结性贡献,“诗缘情”的艺术特征在*戏曲方面表现较多。
比如在王实甫的《西厢记》、汤显祖的《牡丹亭》中,基本就是抒情诗的联缀,抒情的唱段很多,也很美。
不是有“诗剧”之称嘛!而在其他的舞台效果方面,则充分运用了古代文学中我们提到的写意的特点,时间和空间的处理是要灵活得当,所谓“三五步,行经千里;面对面,如隔重山”、“四个龙套,千军万马;几下更锣,长夜即逝”等。
很显然,这些诗意的抒情句子是文学中强调审美的一种模式,当然也是我们国家独有的文学之美。
二、审美上,追求“神韵…意境”等独特的审美风尚。
艺术风格在*文学的样式是及其多样的,而且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审美追求。
*古代文学中体现出来的审美可以说是一种中和美,是一种含蓄美。
这种美包含着三个方面即:“韵”、“味”、“气”。
比如,《邺》《庸》《卫》:“美哉!渊乎!”《齐》:“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豳》:“美哉!荡乎!乐而不淫。”我们从“泱泱乎”、“渊乎”、“广哉”、“荡乎”词语中可看出我国的先民们推崇崇高博大的美。
这种美从先民初期开始一直影响了数千年的*文学。
所谓“中和”,即“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所以*古代文学更多的是追求一种含蓄蕴籍的美。
如《诗经关雎》中所表现得那种中和和谐之美一样,“韵”、“味”、“气”就一起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审美特征。
“韵”,原指音乐诗歌的音调,后来干脆用到诗歌中,使诗歌音调和谐,富有节奏,并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说文解字》中的“韵”更多指音乐。
到了魏晋时期。
“韵”逐渐成为品评人物的一个标准,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绘画六法,第一点就是“气韵生动”,主要是把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能够在画中要表现出来。
那么“韵”就又被拿来品评画。
到了晚唐时期,文学家们就又开始用“韵”来评价文学。
清代王士祯提倡“神韵”,这样王士祯的提倡加上一些人的会意,自然把“韵”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扩大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至于影响了诗坛近百年之久。
我们说“韵”在文学中的作用是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的,,包括现代的人们。
曹丕说:“文以气为主”,庄子说:“通天下一气耳”(《庄子知北游》)。
刘勰《文心雕龙体性》中说:“气以实志,志以定言。吐纳英华,莫非情性。”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提倡了“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这可以说是一种风格论的认识。
方东树的说法是对一种创作论的认识。
皎然在《诗式》中说:“诗有四不:气高而不怒,怒则失于风流:……诗有四深:气象氤氲,由深于体势:……”这可以是一种鉴赏论的对“气”的认识。
我们祖先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当然在创造的过程中,他们探索性地借助于“气”、“意”、“境”、“中和”“韵味”等等的审美范畴,创造出了许许多多的文学作品。
这在*都是独具特色的,正是有了这些独具的审美范畴,才使我国文学在世界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使我国文学独具特殊的地位和独有的魅力。
以上可看到*古代文学的审美特征。
推荐访问:审美 特征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审美特征 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特征1 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特征 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特征是什么? 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特征分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