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党的党内外群众座谈会意见5篇
入党的党内外群众座谈会意见篇1
既有体育健康脉动场景关注人们的身体健康,又有文艺风尚品鉴场景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下面是蒲公英阅读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意见座谈会交流发言稿,希望大家喜欢。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全球城市的核心功能之一。成都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大会成功召开后,成都积极对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等国内高端智库,学习借鉴了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实施文件和经验做法,前后4次反复征求市级有关部门和区(市)县政府意见。同时,以人民为中心开门决策,向1000余名参会专家学者、国际友人、企业和行业协会代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对收集的意见建议进行了吸纳。
广泛征求意见后,成都明确,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目标路径分“三步走”,与2018年成都明确新时代“三步走”战略目标保持了一致。
《意见》指出
到2022年,进一步巩固西南生活中心和西部消费中心地位,形成万亿级消费市场;
到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吸引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到2050年,进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先进行列,消费市场的规模和能级跻身世界前列,在构建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上走在全球前列,成为全球消费市场的制高点、全球消费资源的集聚区、全球消费发展的风向标。
任务是什么?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最终目标是要让生活
工作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更加幸福
塑造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消费场景,《意见》提出要依托成都城市特质,坚持高端化与大众化并存、快节奏与慢生活兼具,融合熊猫、三国、金沙等特色元素,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8大场景。
这8大消费场景分别是——
地标商圈潮购场景、特色街区雅集场景、熊猫野趣度假场景、公园生态游憩场景、体育健康脉动场景、文艺风尚品鉴场景、社区邻里生活场景、未来时光沉浸场景。
成都创新塑造的8大消费场景几乎涉及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且颇具引领性。这其中——
既有以衣食住行为导向的商圈建设,又有彰显成都底蕴的特色街区打造;
既有体育健康脉动场景关注人们的身体健康,又有文艺风尚品鉴场景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既关注家门口的社区日常生活,又远眺未来以新兴技术引领生活。
同时, 大熊猫、公园城市作为成都靓丽的城市名片,同样被纳入其中并进行了精心规划。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构建引导消费的政策生态体系。为此,《意见》也给出了明确的指引,提出12条制度创新。
在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适应消费结构内涵调整和外延拓展的双重变革体制机制障碍方面,6条制度创新分别为:
大力发展消费金融
持续创新消费社会保障
积极探索产权消费融通
积极促进入境消费便利化
健全消费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方式
加快推进智慧消费基础设施建设
在围绕服务商业投资企业全球布局,建立符合超大城市功能需要的产品创新和消费拓展机制方面, 6条制度创新将汇聚起开放型国际化的消费供给主体。这6条制度创新分别是:
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
招引培育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
加大土地政策支持力度
降低消费领域企业运营综合成本
主动实施审慎包容监管
深化消费发展人才支撑
此外,《意见》还围绕构建“买全球卖全球”能力体系,打造全球消费市场的制高点、消费资源的集聚区、消费发展的风向标,提出 强化国际消费通道建设、实施国际消费供应链体系建设、深化国际消费货物和服务贸易、打造国际消费品牌展会、建设开放型消费平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国际贸易6项工作举措,打造融入“一带一路”的供应链服务链。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意见座谈会交流发言稿二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日前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实施意见」,重庆将对标国际一流消费城市,突出地域特色、文化特色、产业特色,打造国际标准、重庆特色的消费城市。加快建设国际购物名城、国际美食名城、国际会展名城、国际文化名城、国际旅游名城,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主要任务包括以下三十条:
1.打造国际消费核心区
统筹中央商务区规划建设,促进解放碑、江北嘴、弹子石互联互通。全面提升建筑品质、城市景观和夜景灯饰艺术效果,优化配套功能和商业业态,加快国际品牌、高端产业等要素资源集聚融合,打造重庆山水人文艺术地标性景观、“夜重庆”休闲文化艺术走廊,构建国际消费核心区。
2.打造国际消费商圈
加快推进解放碑等步行街改造提升,推进观音桥、南坪、三峡广场、杨家坪等成熟商圈提档升级,加快大坪、嘉州、金州、保税港等新兴商圈扩容升级,打造场景化、智能化、国际化的高品质步行街和城市核心商圈。
3.打造特色商业名街名镇
以推进主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和历史文化街区恢复重建为契机,加快较场口、磁器口、九街、南滨路等特色商业街、夜市改造提升。深入挖掘各区县(自治县,以下简称区县)历史文化和产业特色,打造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商业名镇。
4.打造国际品牌首选地
大力引进知名品牌“首店”、旗舰店、体验店和连锁店,鼓励高端知名品牌、设计师品牌、高级定制品牌等在渝首发新品。在解放碑、朝天门等地承接国际品牌首发、首秀活动。支持世界500强等企业在渝设立全球总部、区域性总部和研发设计中心、产品定制中心、采购结算中心、仓储物流中心、运营管理中心、展示交易中心,拓展高端消费服务功能。
5.打造世界消费品超市
加快布局进口商品集散分拨中心,做大做强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依托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跨境电子商务智能货物集散中心。发展O2O体验店,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园区建设。积极打造“国货精品”重要展示窗口。
6.传承振兴老字号
支持传统工艺传承和保护,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教学基地,设立技能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工作室。支持企业运用新技术提升老技艺,提升经营效益。鼓励老字号企业参展参会,申报“重庆老字号”“中华老字号”。
7.培育“重庆造”品牌
聚焦特色产业,支持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推进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完善产业生态体系。
8.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商业价值
加快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建设,推进石雕、版画等传统工艺产业品牌化集群化发展。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市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9.提升特色文旅消费
挖掘重庆特色文化,培育一批文旅精品景区和旅游演艺、特色节会。规划建设长江游轮游艇码头,创新发展“水上巴士”观光快船,发展旅游客运专线、包机业务。推动旅游观光巴士跨区域线网建设。拓展文旅消费信贷业务。引进高端酒店集团和酒店管理品牌,发展精品商务连锁酒店、文化主题酒店。推进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文化消费示范城市,举办“重庆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活动。
10.提升特色餐饮消费
加强特色美食文化宣传推广,完善特色美食标准体系,提升“重庆火锅”“渝菜”“重庆小面”等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深入挖掘各区县美食文化,打造特色美食之乡;引进国内外知名餐饮品牌、特色美食,打造国际美食名城。
11.提升特色体育消费
鼓励创建体育旅游示范区,开发沿江、沿山的体育休闲运动线路和体育旅游项目。推广登山、攀岩等山地运动,发展游泳、漂流等水上运动,培育野营露宿、拓展训练等林地运动,建设全国户外运动首选目的地。推进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完善商业文化配套,打造城市体育嘉年华。
12.提升特色康养消费
加强武陵山脉、七曜山系等森林康养基地规划建设,推动江津、石柱等区县康养产业发展。加快康养胜地标准化建设,打造森林康养特色品牌。因地制宜发展医养结合型康养产业,引进国际健康保险机构,提升保健服务能力。
13.提升特色教育消费
加快发展多形式教育培训服务,推进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专业人才培养。引导社会力量按照规范要求开办普惠性幼儿园和托幼机构。支持外商投资设立非学制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
14.提升特色家政服务消费
支持家政企业设置服务网点,建设实训基地,培育家政服务品牌。推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依法保障从业人员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开展家政服务业培训提升行动,加快行业标准体系建设,推动家政服务业便利化、品质化发展。
15.推进零售业创新转型
支持购物中心、商场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优化消费场景。加强产业联动、线上线下互动、内外贸易融合,发展智慧零售、无人零售,打造智慧商场、绿色商场。引进和培育品牌连锁便利店,发展便利消费。
16.推进商品市场平台化发展
鼓励商品市场创新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完善数字化交易配套服务设施,创新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应用,强化配套功能,向全渠道平台商、集成服务商、供应链服务商、定制化服务商转型。
17.加快供应链创新与应用
高效整合各类资源要素,打造大数据支撑、网络化共享、智能化协作的智慧供应链体系。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设立境外分销和服务网络、物流配送中心、海外仓等,积极融入全球供应链网络。
18.培育引进国际展会
提升智博会、西洽会、西旅会等现有展会规模和层级,引进国际展览业协会(UFI)会员大会等国际性展会活动,积极申办糖酒、药品等重点行业全国大型巡回品牌展会,扩大展会对消费的带动力。
19.积极承办国际赛事
加强与国际体育组织和国家体育主管部门的联系与合作,提升重庆国际马拉松、武隆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等赛事影响力。积极引进世界高水平体育赛事及赛前系列训练赛、巡回赛、热身赛和邀请赛。加快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积极申办国际国内高水平综合性运动会和单项顶级赛事。
20.打造特色消费节庆活动
联动国际组织等专业机构,提升夜市文化节、火锅美食文化节等特色活动,支持举办时装周、电影节等活动,支持区县、行业协会和企业开展消费促进活动。
21.完善国际化服务标准体系
积极参与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订修订工作,开展服务质量地方标准制订修订工作,鼓励制定、宣传、实施符合国际惯例的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
22.打造国际化服务品牌
完善服务评价体系,开展服务质量达标创建活动,支持企业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建立重点行业领域“优质服务企业名录库”,支持评选发布优质服务企业、优质服务店铺等各类榜单。
23.培养国际化服务人才
加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鼓励校企联合办学,支持举办服务技能大赛,构建完善政府、协会、企业多方参与的多层次培训体系,加强服务标准、外语、国际礼仪等教育培训,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
24.优化城市国际化功能
打造山清水秀城美、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园林城市。深化铁公水空融合,实现主要景区、商圈、商业综合体与交通站点之间的无缝接驳换乘。推进5G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主要消费场所光纤宽带、无线网络全覆盖。推进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公共厕所、停车场、无障碍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公共停车智能服务系统建设。加快公共场所国际化引导标识和便利化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推出多语种便民服务平台,推进国际化结算和货币兑换平台建设。合理规划布局离境退税定点商店,打造离境退税示范街。统筹规划建设国际酒店、国际学校、国际医院等,满足外籍人士在渝工作、生活消费需求。
25.优化营商环境
加强行政权力运行监督,进一步简政放权,提升企业开办、注销便利度,优化商业建设项目审批流程,适当放宽展销活动、商品促销临时户外广告的限制;加快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建设,推进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依法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完善消费维权机制,推进诚信体系建设,规范处理职业索赔人投诉举报,依法严厉打击有关违法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落实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保护外国投资者境内投资、收益和其他合法权益,营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
26.建设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
积极开展国际友好城市交往,加强与国际消费城市的交流和互动。依托现有对外交流平台,承接国家对外交流活动,争取一批国家来渝设立领事馆或商务机构,促进交流合作。实施“留学重庆计划”,深化“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支持引进名校师资来渝开展教学和科研合作,吸引各类人才来渝留学、创业就业。
27.深化与港澳台地区经贸合作
建立常态化合作关系,利用港澳资源增强我市对外开放的集聚力和带动力。拓展与香港在国际物流、总部贸易、金融服务等方面合作,推进与澳门在美食、金融、会展、旅游等互补性产业方面开展对接。鼓励我市与港澳地区企业共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依托“重庆·台湾周”等活动邀请台商来渝考察投资,深化两岸交流合作。
28.深化省际交流合作
加强与周边省(区、市)的交流合作,全面推进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协同联动发展,健全协同开放发展机制,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促进产业创新协同发展。
29.实施“重庆消费”全球推广活动
借助智博会、西洽会等平台,开展“重庆消费”全球营销推广。将“重庆消费”概念充分融入《重庆概览》、重庆形象宣传片等对外宣传中,融入重庆文旅品牌推广宣传中,不断扩大“重庆消费”的全球影响力。
30.加强城市整体营销推广
健全对外宣传和城市形象推广机制,加快“爱重庆”英文推广平台建设,办好“感知重庆”海外行等活动,借助重庆国际交流活动及平台传播“重庆消费”品牌形象,不断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
入党的党内外群众座谈会意见篇2
同志们:
刚才,市委第x巡察组组长x同志对巡察x情况通报了反馈意见,通报了x类x条问题,问题提得很具体、很全面,一针见血地指出了x在前期工作中存在的不足,x全体人员必须高度警醒与重视。x同志代表x作了整改表态发言,从发言中可以充分看出整改的决心,但更重要的是迅速抓好落实,立行立改。下面,我就如何抓好巡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再提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做好巡察整改工作的责任感
强化整改落实、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是十九届中央巡视释放的一个鲜明信号,也是中央巡视深化发展的工作重点,必须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两次讲话中将巡视整改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次是在审议中央巡视工作规划时强调,巡视发现问题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发现问题不解决,比不巡视的效果还坏。另一次是在听取十九届中央第一轮巡视情况汇报时强调,整改不落实,就是对党不忠诚。x月x日,市委书记专题会听取了x巡察情况综合汇报及相关专项报告,市委书记x书记对全面抓好问题整改和巡察成果的运用作出了强调。巡视巡察是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市委巡察是政治巡察,被巡察单的整改是政治任务,是落实“两个维护”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检验“四个意识”的试金石,更是衡量“两个责任”的重要标尺,整改不落实,就是对人民不负责。巡察整改工作不同于一般业务工作,x的全体同志要将整改工作当作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务必严肃对待,不允许有丝毫的麻痹和马虎。我们要把巡察反馈意见作为一面镜子,时时参照比对、时时自警自省,切实增强做好巡察整改工作的政治责任感。
二、明确目标任务,全力以赴抓好整改落实
发现问题是起点,解决问题才是硬道理。做深做细做实巡察“后半篇文章”,充分发挥巡察监督标本兼治功能,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x要把抓好巡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一要落实整改主体责任。主体责任能否落实,是整改能否落实的关键。x领导班子要切实肩负起巡察整改工作的主体责任,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整改工作,制定整改方案,要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要主动认领责任,查找原因、分析根源,带头落实整改,该谁整改的就由谁整改,该谁负责的就由谁负责,决不能把层层传递压力变成层层推卸责任。主要负责人要履行巡察整改第一责任人职责,对整改成效负总责,对整改质量严格把关。要亲自研究整改方案,亲自部署整改任务,亲自督查整改进度,及时协调解决整改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坚决防止“只表态不表率、只挂帅不出征”。x要建立问题整改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明确整改责任、措施及时限,做到真改实改。各责任人要紧扣问题和关键,细化量化整改时间表、任务图,做到措施到人、责任到岗、要求到位,全力推动整改任务落到实处。
二要增强整改日常监督。巡察整改能不能到位,不但要压实主体责任,还要强化对整改的日常监督。x纪委要做好x持续整改工作的日常监督,加强督查推进,对立行立改、即知即改的整改问题,要检查是否按要求整改到位;对需要在一定时限内完成的整改问题,在限期内进行跟踪督查,检查是否按期整改到位;对需要长期整改的问题,将其作为常态化监督内容,列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问题清单,持续跟踪,一抓到底。监督过程中要严格坚持“四个不放过”,问题原因查找不准确、不透彻的不放过,整改责任不明确、不落实的不放过,整改措施不切实际、没有力度的不放过,整改效果不明显、群众不满意的不放过。对整改结果要切实做到见人、见事、见处理结果,切实以严格的监督倒逼整改工作全面、真实、彻底。
三要明确整改时间节点。所有的整改项目都要有明确的时限要求,能立行立改的立行立改,能在集中整改阶段完成的要尽量完成;对于牵涉面比较广、情况比较复杂的问题,必须说明情况、列出计划,在半年内解决;对于牵扯面特别广、任务特别艰巨、需要较长时间消化解决的问题,要坚持实事求是、分类施策,推动尽快解决,但原则上要在一年内解决。所有问题的整改工作都要按照限定期限倒排任务、明确进度、加强过程管控,主要负责人要及时协调解决整改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所有问题都要明确期限,决不能无限期的拖延下去。
四要注重整改实效。巡察整改是一项政治任务、系统工程,要运用科学方法,统筹谋划、聚焦要害,标本兼治、注重实效。一是聚焦要害,全面落实。针对巡察反馈和社会反映的问题,开展集中整改、专项督查,切实解决一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确保形成整改成果。二是标本兼治、阶段突破。严格对照市委巡察组反馈的问题,深刻剖析根源,做到标本兼治,举一反三,对能迅速解决的问题,立行立改,迅速行动,确保第一时间整改到位;对情况较为复杂的问题,深度研究,限期完成,坚决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手、整改不到位不罢休。三是把握政策、科学处置。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精神,按照问题性质和整改要求,慎重稳妥对待,防止简单粗糙,真正做到既纠正问题,又不简单行事;既坚决纠正不规范做法,又在法律政策框架内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研究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既有利于解决好问题,又有利于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四是剖析原因、总结提升。有一些反馈的问题是多年存在、反复出现的,而且巡察的时间紧节奏快,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所以在推进整改的过程中,就要深刻的分析问题,剖析原因,将每一个问题深入研究、抽丝剥茧,既要把每一个问题立行整改,又要将整个同一类问题理清肃查,要注重由“点的整改”到“面的提升”,做到整改一个、触及一类、消除一片。
五要建立长效机制。抓巡察整改是一项务实工作、系统工程,而且越往后越是困难大,决不能前紧后松、虎头蛇尾,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建立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以整改的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以整改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能不能持之以恒抓整改,也是检验被巡察单位党组织特别是主要领导政治觉悟、政治责任和政治担当的关键时期。要敢于担当,创造条件、迎难而上,扭住不放、一抓到底。在整改的过程中,还要注意防止反弹、反复,持续跟踪、深化整改。老问题解决了,新问题还会冒出来,要跟进研究解决,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精神抓好整改。
三、强化巡察整改提升,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在推进整改工作过程中,我们要以落实巡察整改为契机,不断巩固和扩大整改成果,切实把新理念、新要求贯彻落实到完成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年度重点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落实到一个个具体的实实在在的工作项目上来,努力为x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补齐短板、增添助力。
一要完善体制机制。对于巡察反馈的问题,要把整改落地见效与长效机制建设结合起来,既提出“当下改”的举措,更完善“长久立”的机制,坚决杜绝避重就轻、点到为止的现象。对本单位体制、机制、政策、管理等方面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要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办法,扎紧制度笼子,筑牢监管堤坝。
二要促进高质量发展。围绕“特色产业生产、农业科技示范、加工物流配套、农业观光休闲、生态环境优美”的发展定位,统筹布局“生产、科技、加工”板块,着力聚焦在道路与水利设施建设、园区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种养循环绿色发展示范、主导产业融合发展、经济薄弱村富农基地建设等五个方面。着力建设大基地、集聚大企业、发展大流通、做强大品牌,从而将x建成“x”的现代农业建设样板区和乡村产业兴旺引领区。
三要开展警示教育。x要结合巡察反馈的典型问题开展警示教育,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引导党员干部汲取教训、引以为戒、举一反三、警钟长鸣。园区办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好各项工作,将巡察整改与基层党组织建设、x创建、重点难点矛盾化解、项目招引等中心重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巡察整改推动工作落实,以巡察整改的扎实效果推动x高质量发展。
同志们,以问题为导向,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动改革,促进发展,是推进巡视巡察工作的目的所在。希望x要把抓好巡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正确对待巡察反馈问题,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推进整改落实,形成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为我市x做出更大贡献。
入党的党内外群众座谈会意见篇3
强化国际消费通道建设、实施国际消费供应链体系建设、深化国际消费货物和服务贸易、打造国际消费品牌展会、建设开放型消费平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国际贸易6项工作举措,打造融入“一带一路”的供应链服务链。下面是呢子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意见座谈会交流发言稿。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日前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实施意见」,重庆将对标国际一流消费城市,突出地域特色、文化特色、产业特色,打造国际标准、重庆特色的消费城市。加快建设国际购物名城、国际美食名城、国际会展名城、国际文化名城、国际旅游名城,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主要任务包括以下三十条:
1.打造国际消费核心区
统筹中央商务区规划建设,促进解放碑、江北嘴、弹子石互联互通。全面提升建筑品质、城市景观和夜景灯饰艺术效果,优化配套功能和商业业态,加快国际品牌、高端产业等要素资源集聚融合,打造重庆山水人文艺术地标性景观、“夜重庆”休闲文化艺术走廊,构建国际消费核心区。
2.打造国际消费商圈
加快推进解放碑等步行街改造提升,推进观音桥、南坪、三峡广场、杨家坪等成熟商圈提档升级,加快大坪、嘉州、金州、保税港等新兴商圈扩容升级,打造场景化、智能化、国际化的高品质步行街和城市核心商圈。
3.打造特色商业名街名镇
以推进主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和历史文化街区恢复重建为契机,加快较场口、磁器口、九街、南滨路等特色商业街、夜市改造提升。深入挖掘各区县(自治县,以下简称区县)历史文化和产业特色,打造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商业名镇。
4.打造国际品牌首选地
大力引进知名品牌“首店”、旗舰店、体验店和连锁店,鼓励高端知名品牌、设计师品牌、高级定制品牌等在渝首发新品。在解放碑、朝天门等地承接国际品牌首发、首秀活动。支持世界500强等企业在渝设立全球总部、区域性总部和研发设计中心、产品定制中心、采购结算中心、仓储物流中心、运营管理中心、展示交易中心,拓展高端消费服务功能。
5.打造世界消费品超市
加快布局进口商品集散分拨中心,做大做强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依托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跨境电子商务智能货物集散中心。发展O2O体验店,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园区建设。积极打造“国货精品”重要展示窗口。
6.传承振兴老字号
支持传统工艺传承和保护,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教学基地,设立技能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工作室。支持企业运用新技术提升老技艺,提升经营效益。鼓励老字号企业参展参会,申报“重庆老字号”“中华老字号”。
7.培育“重庆造”品牌
聚焦特色产业,支持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推进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完善产业生态体系。
8.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商业价值
加快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建设,推进石雕、版画等传统工艺产业品牌化集群化发展。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市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9.提升特色文旅消费
挖掘重庆特色文化,培育一批文旅精品景区和旅游演艺、特色节会。规划建设长江游轮游艇码头,创新发展“水上巴士”观光快船,发展旅游客运专线、包机业务。推动旅游观光巴士跨区域线网建设。拓展文旅消费信贷业务。引进高端酒店集团和酒店管理品牌,发展精品商务连锁酒店、文化主题酒店。推进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文化消费示范城市,举办“重庆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活动。
10.提升特色餐饮消费
加强特色美食文化宣传推广,完善特色美食标准体系,提升“重庆火锅”“渝菜”“重庆小面”等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深入挖掘各区县美食文化,打造特色美食之乡;引进国内外知名餐饮品牌、特色美食,打造国际美食名城。
11.提升特色体育消费
鼓励创建体育旅游示范区,开发沿江、沿山的体育休闲运动线路和体育旅游项目。推广登山、攀岩等山地运动,发展游泳、漂流等水上运动,培育野营露宿、拓展训练等林地运动,建设全国户外运动首选目的地。推进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完善商业文化配套,打造城市体育嘉年华。
12.提升特色康养消费
加强武陵山脉、七曜山系等森林康养基地规划建设,推动江津、石柱等区县康养产业发展。加快康养胜地标准化建设,打造森林康养特色品牌。因地制宜发展医养结合型康养产业,引进国际健康保险机构,提升保健服务能力。
13.提升特色教育消费
加快发展多形式教育培训服务,推进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专业人才培养。引导社会力量按照规范要求开办普惠性幼儿园和托幼机构。支持外商投资设立非学制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
14.提升特色家政服务消费
支持家政企业设置服务网点,建设实训基地,培育家政服务品牌。推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依法保障从业人员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开展家政服务业培训提升行动,加快行业标准体系建设,推动家政服务业便利化、品质化发展。
15.推进零售业创新转型
支持购物中心、商场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优化消费场景。加强产业联动、线上线下互动、内外贸易融合,发展智慧零售、无人零售,打造智慧商场、绿色商场。引进和培育品牌连锁便利店,发展便利消费。
16.推进商品市场平台化发展
鼓励商品市场创新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完善数字化交易配套服务设施,创新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应用,强化配套功能,向全渠道平台商、集成服务商、供应链服务商、定制化服务商转型。
17.加快供应链创新与应用
高效整合各类资源要素,打造大数据支撑、网络化共享、智能化协作的智慧供应链体系。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设立境外分销和服务网络、物流配送中心、海外仓等,积极融入全球供应链网络。
18.培育引进国际展会
提升智博会、西洽会、西旅会等现有展会规模和层级,引进国际展览业协会(UFI)会员大会等国际性展会活动,积极申办糖酒、药品等重点行业全国大型巡回品牌展会,扩大展会对消费的带动力。
19.积极承办国际赛事
加强与国际体育组织和国家体育主管部门的联系与合作,提升重庆国际马拉松、武隆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等赛事影响力。积极引进世界高水平体育赛事及赛前系列训练赛、巡回赛、热身赛和邀请赛。加快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积极申办国际国内高水平综合性运动会和单项顶级赛事。
20.打造特色消费节庆活动
联动国际组织等专业机构,提升夜市文化节、火锅美食文化节等特色活动,支持举办时装周、电影节等活动,支持区县、行业协会和企业开展消费促进活动。
21.完善国际化服务标准体系
积极参与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订修订工作,开展服务质量地方标准制订修订工作,鼓励制定、宣传、实施符合国际惯例的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
22.打造国际化服务品牌
完善服务评价体系,开展服务质量达标创建活动,支持企业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建立重点行业领域“优质服务企业名录库”,支持评选发布优质服务企业、优质服务店铺等各类榜单。
23.培养国际化服务人才
加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鼓励校企联合办学,支持举办服务技能大赛,构建完善政府、协会、企业多方参与的多层次培训体系,加强服务标准、外语、国际礼仪等教育培训,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
24.优化城市国际化功能
打造山清水秀城美、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园林城市。深化铁公水空融合,实现主要景区、商圈、商业综合体与交通站点之间的无缝接驳换乘。推进5G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主要消费场所光纤宽带、无线网络全覆盖。推进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公共厕所、停车场、无障碍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公共停车智能服务系统建设。加快公共场所国际化引导标识和便利化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推出多语种便民服务平台,推进国际化结算和货币兑换平台建设。合理规划布局离境退税定点商店,打造离境退税示范街。统筹规划建设国际酒店、国际学校、国际医院等,满足外籍人士在渝工作、生活消费需求。
25.优化营商环境
加强行政权力运行监督,进一步简政放权,提升企业开办、注销便利度,优化商业建设项目审批流程,适当放宽展销活动、商品促销临时户外广告的限制;加快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建设,推进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依法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完善消费维权机制,推进诚信体系建设,规范处理职业索赔人投诉举报,依法严厉打击有关违法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落实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保护外国投资者境内投资、收益和其他合法权益,营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
26.建设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
积极开展国际友好城市交往,加强与国际消费城市的交流和互动。依托现有对外交流平台,承接国家对外交流活动,争取一批国家来渝设立领事馆或商务机构,促进交流合作。实施“留学重庆计划”,深化“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支持引进名校师资来渝开展教学和科研合作,吸引各类人才来渝留学、创业就业。
27.深化与港澳台地区经贸合作
建立常态化合作关系,利用港澳资源增强我市对外开放的集聚力和带动力。拓展与香港在国际物流、总部贸易、金融服务等方面合作,推进与澳门在美食、金融、会展、旅游等互补性产业方面开展对接。鼓励我市与港澳地区企业共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依托“重庆·台湾周”等活动邀请台商来渝考察投资,深化两岸交流合作。
28.深化省际交流合作
加强与周边省(区、市)的交流合作,全面推进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协同联动发展,健全协同开放发展机制,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促进产业创新协同发展。
29.实施“重庆消费”全球推广活动
借助智博会、西洽会等平台,开展“重庆消费”全球营销推广。将“重庆消费”概念充分融入《重庆概览》、重庆形象宣传片等对外宣传中,融入重庆文旅品牌推广宣传中,不断扩大“重庆消费”的全球影响力。
30.加强城市整体营销推广
健全对外宣传和城市形象推广机制,加快“爱重庆”英文推广平台建设,办好“感知重庆”海外行等活动,借助重庆国际交流活动及平台传播“重庆消费”品牌形象,不断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
入党的党内外群众座谈会意见篇4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日前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实施意见」,重庆将对标国际一流消费城市,突出地域特色、文化特色、产业特色,打造国际标准、重庆特色的消费城市。加快建设国际购物名城、国际美食名城、国际会展名城、国际文化名城、国际旅游名城,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主要任务包括以下三十条:
1.打造国际消费核心区
统筹中央商务区规划建设,促进解放碑、江北嘴、弹子石互联互通。全面提升建筑品质、城市景观和夜景灯饰艺术效果,优化配套功能和商业业态,加快国际品牌、高端产业等要素资源集聚融合,打造重庆山水人文艺术地标性景观、“夜重庆”休闲文化艺术走廊,构建国际消费核心区。
2.打造国际消费商圈
加快推进解放碑等步行街改造提升,推进观音桥、南坪、三峡广场、杨家坪等成熟商圈提档升级,加快大坪、嘉州、金州、保税港等新兴商圈扩容升级,打造场景化、智能化、国际化的高品质步行街和城市核心商圈。
3.打造特色商业名街名镇
以推进主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和历史文化街区恢复重建为契机,加快较场口、磁器口、九街、南滨路等特色商业街、夜市改造提升。深入挖掘各区县(自治县,以下简称区县)历史文化和产业特色,打造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商业名镇。
4.打造国际品牌首选地
大力引进知名品牌“首店”、旗舰店、体验店和连锁店,鼓励高端知名品牌、设计师品牌、高级定制品牌等在渝首发新品。在解放碑、朝天门等地承接国际品牌首发、首秀活动。支持世界500强等企业在渝设立全球总部、区域性总部和研发设计中心、产品定制中心、采购结算中心、仓储物流中心、运营管理中心、展示交易中心,拓展高端消费服务功能。
5.打造世界消费品超市
加快布局进口商品集散分拨中心,做大做强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依托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跨境电子商务智能货物集散中心。发展O2O体验店,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园区建设。积极打造“国货精品”重要展示窗口。
6.传承振兴老字号
支持传统工艺传承和保护,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教学基地,设立技能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工作室。支持企业运用新技术提升老技艺,提升经营效益。鼓励老字号企业参展参会,申报“重庆老字号”“中华老字号”。
7.培育“重庆造”品牌
聚焦特色产业,支持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推进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完善产业生态体系。
8.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商业价值
加快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建设,推进石雕、版画等传统工艺产业品牌化集群化发展。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市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9.提升特色文旅消费
挖掘重庆特色文化,培育一批文旅精品景区和旅游演艺、特色节会。规划建设长江游轮游艇码头,创新发展“水上巴士”观光快船,发展旅游客运专线、包机业务。推动旅游观光巴士跨区域线网建设。拓展文旅消费信贷业务。引进高端酒店集团和酒店管理品牌,发展精品商务连锁酒店、文化主题酒店。推进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文化消费示范城市,举办“重庆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活动。
10.提升特色餐饮消费
加强特色美食文化宣传推广,完善特色美食标准体系,提升“重庆火锅”“渝菜”“重庆小面”等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深入挖掘各区县美食文化,打造特色美食之乡;引进国内外知名餐饮品牌、特色美食,打造国际美食名城。
11.提升特色体育消费
鼓励创建体育旅游示范区,开发沿江、沿山的体育休闲运动线路和体育旅游项目。推广登山、攀岩等山地运动,发展游泳、漂流等水上运动,培育野营露宿、拓展训练等林地运动,建设全国户外运动首选目的地。推进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完善商业文化配套,打造城市体育嘉年华。
12.提升特色康养消费
加强武陵山脉、七曜山系等森林康养基地规划建设,推动江津、石柱等区县康养产业发展。加快康养胜地标准化建设,打造森林康养特色品牌。因地制宜发展医养结合型康养产业,引进国际健康保险机构,提升保健服务能力。
13.提升特色教育消费
加快发展多形式教育培训服务,推进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专业人才培养。引导社会力量按照规范要求开办普惠性幼儿园和托幼机构。支持外商投资设立非学制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
14.提升特色家政服务消费
支持家政企业设置服务网点,建设实训基地,培育家政服务品牌。推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依法保障从业人员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开展家政服务业培训提升行动,加快行业标准体系建设,推动家政服务业便利化、品质化发展。
15.推进零售业创新转型
支持购物中心、商场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优化消费场景。加强产业联动、线上线下互动、内外贸易融合,发展智慧零售、无人零售,打造智慧商场、绿色商场。引进和培育品牌连锁便利店,发展便利消费。
16.推进商品市场平台化发展
鼓励商品市场创新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完善数字化交易配套服务设施,创新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应用,强化配套功能,向全渠道平台商、集成服务商、供应链服务商、定制化服务商转型。
17.加快供应链创新与应用
高效整合各类资源要素,打造大数据支撑、网络化共享、智能化协作的智慧供应链体系。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设立境外分销和服务网络、物流配送中心、海外仓等,积极融入全球供应链网络。
18.培育引进国际展会
提升智博会、西洽会、西旅会等现有展会规模和层级,引进国际展览业协会(UFI)会员大会等国际性展会活动,积极申办糖酒、药品等重点行业全国大型巡回品牌展会,扩大展会对消费的带动力。
19.积极承办国际赛事
加强与国际体育组织和国家体育主管部门的联系与合作,提升重庆国际马拉松、武隆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等赛事影响力。积极引进世界高水平体育赛事及赛前系列训练赛、巡回赛、热身赛和邀请赛。加快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积极申办国际国内高水平综合性运动会和单项顶级赛事。
20.打造特色消费节庆活动
联动国际组织等专业机构,提升夜市文化节、火锅美食文化节等特色活动,支持举办时装周、电影节等活动,支持区县、行业协会和企业开展消费促进活动。
21.完善国际化服务标准体系
积极参与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订修订工作,开展服务质量地方标准制订修订工作,鼓励制定、宣传、实施符合国际惯例的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
22.打造国际化服务品牌
完善服务评价体系,开展服务质量达标创建活动,支持企业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建立重点行业领域“优质服务企业名录库”,支持评选发布优质服务企业、优质服务店铺等各类榜单。
23.培养国际化服务人才
加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鼓励校企联合办学,支持举办服务技能大赛,构建完善政府、协会、企业多方参与的多层次培训体系,加强服务标准、外语、国际礼仪等教育培训,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
24.优化城市国际化功能
打造山清水秀城美、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园林城市。深化铁公水空融合,实现主要景区、商圈、商业综合体与交通站点之间的无缝接驳换乘。推进5G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主要消费场所光纤宽带、无线网络全覆盖。推进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公共厕所、停车场、无障碍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公共停车智能服务系统建设。加快公共场所国际化引导标识和便利化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推出多语种便民服务平台,推进国际化结算和货币兑换平台建设。合理规划布局离境退税定点商店,打造离境退税示范街。统筹规划建设国际酒店、国际学校、国际医院等,满足外籍人士在渝工作、生活消费需求。
25.优化营商环境
加强行政权力运行监督,进一步简政放权,提升企业开办、注销便利度,优化商业建设项目审批流程,适当放宽展销活动、商品促销临时户外广告的限制;加快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建设,推进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依法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完善消费维权机制,推进诚信体系建设,规范处理职业索赔人投诉举报,依法严厉打击有关违法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落实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保护外国投资者境内投资、收益和其他合法权益,营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
26.建设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
积极开展国际友好城市交往,加强与国际消费城市的交流和互动。依托现有对外交流平台,承接国家对外交流活动,争取一批国家来渝设立领事馆或商务机构,促进交流合作。实施“留学重庆计划”,深化“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支持引进名校师资来渝开展教学和科研合作,吸引各类人才来渝留学、创业就业。
27.深化与港澳台地区经贸合作
建立常态化合作关系,利用港澳资源增强我市对外开放的集聚力和带动力。拓展与香港在国际物流、总部贸易、金融服务等方面合作,推进与澳门在美食、金融、会展、旅游等互补性产业方面开展对接。鼓励我市与港澳地区企业共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依托“重庆·台湾周”等活动邀请台商来渝考察投资,深化两岸交流合作。
28.深化省际交流合作
加强与周边省(区、市)的交流合作,全面推进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协同联动发展,健全协同开放发展机制,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促进产业创新协同发展。
29.实施“重庆消费”全球推广活动
借助智博会、西洽会等平台,开展“重庆消费”全球营销推广。将“重庆消费”概念充分融入《重庆概览》、重庆形象宣传片等对外宣传中,融入重庆文旅品牌推广宣传中,不断扩大“重庆消费”的全球影响力。
30.加强城市整体营销推广
健全对外宣传和城市形象推广机制,加快“爱重庆”英文推广平台建设,办好“感知重庆”海外行等活动,借助重庆国际交流活动及平台传播“重庆消费”品牌形象,不断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
入党的党内外群众座谈会意见篇5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全球城市的核心功能之一。成都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大会成功召开后,成都积极对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等国内高端智库,学习借鉴了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实施文件和经验做法,前后4次反复征求市级有关部门和区(市)县政府意见。同时,以人民为中心开门决策,向1000余名参会专家学者、国际友人、企业和行业协会代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对收集的意见建议进行了吸纳。
广泛征求意见后,成都明确,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目标路径分“三步走”,与2018年成都明确新时代“三步走”战略目标保持了一致。
《意见》指出
到2022年,进一步巩固西南生活中心和西部消费中心地位,形成万亿级消费市场;
到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吸引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到2050年,进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先进行列,消费市场的规模和能级跻身世界前列,在构建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上走在全球前列,成为全球消费市场的制高点、全球消费资源的集聚区、全球消费发展的风向标。
任务是什么?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最终目标是要让生活
工作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更加幸福
塑造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消费场景,《意见》提出要依托成都城市特质,坚持高端化与大众化并存、快节奏与慢生活兼具,融合熊猫、三国、金沙等特色元素,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8大场景。
这8大消费场景分别是——
地标商圈潮购场景、特色街区雅集场景、熊猫野趣度假场景、公园生态游憩场景、体育健康脉动场景、文艺风尚品鉴场景、社区邻里生活场景、未来时光沉浸场景。
成都创新塑造的8大消费场景几乎涉及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且颇具引领性。这其中——
既有以衣食住行为导向的商圈建设,又有彰显成都底蕴的特色街区打造;
既有体育健康脉动场景关注人们的身体健康,又有文艺风尚品鉴场景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既关注家门口的社区日常生活,又远眺未来以新兴技术引领生活。
同时, 大熊猫、公园城市作为成都靓丽的城市名片,同样被纳入其中并进行了精心规划。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构建引导消费的政策生态体系。为此,《意见》也给出了明确的指引,提出12条制度创新。
在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适应消费结构内涵调整和外延拓展的双重变革体制机制障碍方面,6条制度创新分别为:
大力发展消费金融
持续创新消费社会保障
积极探索产权消费融通
积极促进入境消费便利化
健全消费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方式
加快推进智慧消费基础设施建设
在围绕服务商业投资企业全球布局,建立符合超大城市功能需要的产品创新和消费拓展机制方面, 6条制度创新将汇聚起开放型国际化的消费供给主体。这6条制度创新分别是:
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
招引培育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
加大土地政策支持力度
降低消费领域企业运营综合成本
主动实施审慎包容监管
深化消费发展人才支撑
此外,《意见》还围绕构建“买全球卖全球”能力体系,打造全球消费市场的制高点、消费资源的集聚区、消费发展的风向标,提出 强化国际消费通道建设、实施国际消费供应链体系建设、深化国际消费货物和服务贸易、打造国际消费品牌展会、建设开放型消费平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国际贸易6项工作举措,打造融入“一带一路”的供应链服务链。
推荐访问:入党 座谈会 群众 入党的党内外群众座谈会综合意见 入党党内外群众意见座谈会记录 关于入党的群众座谈会意见 入党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座谈会发言整理 入党的党员和群众座谈意见 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征求党内外群众座谈会意见 发展同志入党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座谈会 入党征求党外群众意见座谈会记录 关于同志入党的党内外群众座谈会 入党的党内外群众座谈会群众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