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老子名句(范例推荐)

老子名句(范例推荐)

发布时间:2023-02-09 15:10: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子名句(范例推荐),供大家参考。

老子名句(范例推荐)

老子的名句1

  1、希言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2、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正臣。——《道德经》第十八章

  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4、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5、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7、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第九章

  8、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9、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1、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12、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13、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14、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15、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道德经》第七章

  16、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1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道德经》第十九章

  1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第二章

  19、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20、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

  21、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22、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老子的名句扩展阅读


老子的名句(扩展1)

——老子的名言名句5篇

老子的名言名句1

  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自然而然为法则)–––––––*人以顺应自然为最高法则,西方人以战胜自然为最高法则,两者可以互补。

  2、“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于走路,不留痕迹;善于言谈,无可指谪)––––––––神出鬼没,滴水不漏,*人的大智慧。

  3、“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天下是神秘的,不能逆理而为。逆理而为必然会把天下搞乱,越是执着把持,就越会失去)–––––––为而败,执而失,这其中包含了辩证法的道理。*的思想主要是阴阳辩证的思想。

  4、“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以人间正道辅佐君主的人,不以军队逞强于天下。用兵会很快产生恶果;军队所到之处,荆棘丛生;大战过后,必有荒年)–––––––*的战争异常残酷,完全是为了政治上的夺权,所以对经济、环境肆意地破坏,对人民的生命财产肆意地杀掠。

  5、“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只要很好地达到了目的就算了,不要以兵来逞强。达道了目的不要自高自大,达到了目的不要自我夸耀,达到了目的不要骄傲,达到了目的而要认为这是迫不得已,达到了目的不要逞强。事物壮大了,必然走向衰亡)–––––––老子看到了物壮则老,物极必反的道理,所以,主张果而勿强,可现实中几个军阀能做到?

  6、“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古代思想境界高的人,微妙、幽玄而通达,深邃到无人可以琢摩)–––––––高深莫测,在*是褒义词,在西方却是贬义词。

  7、“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道规律,叫作明智。不知道规律,轻取妄动,其结果必凶)–––––––所谓“常”,就是“道”,就是欲取先予,欲张反敛,以反达正等谋略,老子深为谙之。

  8、“希言自然”(少说话是合乎自然的)–––––––孔子也说:“天何言哉!”“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因为在*,因言治罪,说话闯祸,是自古以来的通例。

老子的名言名句2

  1、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2、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3、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4、这句话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人应该懂得知足常乐,老子说,罪过没有比行私纵欲更为严重的,祸患没有比贪得无厌更为严重的,灾难没有比贪欲必得更为惨痛的。所以说懂的知足知止而心无贪求,才能经常适可而满足。

  7、因为事物都是互相对立而出现的,所以有和无由互相对立而诞生,难和易由互相对立而形成,长和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高和下由互相对立而存在,音和声由互相对立而和谐,前和后由互相对立而出现。

  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9、强大处下,柔弱处上不要以为弱势人家会瞧不起,其实,正因为人家看不在眼里,反而是生长的好契机。生命的原则是看内里的,不是看外表的.;是看生长的,不是看既有的。真正的强者是柔弱之人,是「骨弱筋柔而握固」,像婴儿一般!死板板的,有什么好;活生生的才好!

  1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1、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老子的名言名句3

  1、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3、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4、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第九章

  5、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6、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9、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0、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1、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1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3、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1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第二章

  1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6、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17、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18、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19、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20、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21、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22、希言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2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4、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5、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2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正臣。——《道德经》第十八章

  27、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8、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29、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

  3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31、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道德经》第七章

  3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33、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34、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道德经》第十九章

  35、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老子的名言名句4

  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自然而然为法则)–––––––*人以顺应自然为最高法则,西方人以战胜自然为最高法则,两者可以互补。

  2、“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于走路,不留痕迹;善于言谈,无可指谪)––––––––神出鬼没,滴水不漏,*人的大智慧。

  3、“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天下是神秘的.,不能逆理而为。逆理而为必然会把天下搞乱,越是执着把持,就越会失去)–––––––为而败,执而失,这其中包含了辩证法的道理。*的思想主要是阴阳辩证的思想。

  4、“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以人间正道辅佐君主的人,不以军队逞强于天下。用兵会很快产生恶果;军队所到之处,荆棘丛生;大战过后,必有荒年)–––––––*的战争异常残酷,完全是为了政治上的夺权,所以对经济、环境肆意地破坏,对人民的生命财产肆意地杀掠。

  5、“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只要很好地达到了目的就算了,不要以兵来逞强。达道了目的不要自高自大,达到了目的不要自我夸耀,达到了目的不要骄傲,达到了目的而要认为这是迫不得已,达到了目的不要逞强。事物壮大了,必然走向衰亡)–––––––老子看到了物壮则老,物极必反的道理,所以,主张果而勿强,可现实中几个军阀能做到?

  6、“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古代思想境界高的人,微妙、幽玄而通达,深邃到无人可以琢摩)–––––––高深莫测,在*是褒义词,在西方却是贬义词。

  7、“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道规律,叫作明智。不知道规律,轻取妄动,其结果必凶)–––––––所谓“常”,就是“道”,就是欲取先予,欲张反敛,以反达正等谋略,老子深为谙之。

  8、“希言自然”(少说话是合乎自然的)–––––––孔子也说:“天何言哉!”“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因为在*,因言治罪,说话闯祸,是自古以来的通例。

老子的名言名句5

  1、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2、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3、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4、这句话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人应该懂得知足常乐,老子说,罪过没有比行私纵欲更为严重的,祸患没有比贪得无厌更为严重的,灾难没有比贪欲必得更为惨痛的。所以说懂的知足知止而心无贪求,才能经常适可而满足。

  7、因为事物都是互相对立而出现的,所以有和无由互相对立而诞生,难和易由互相对立而形成,长和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高和下由互相对立而存在,音和声由互相对立而和谐,前和后由互相对立而出现。

  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9、强大处下,柔弱处上不要以为弱势人家会瞧不起,其实,正因为人家看不在眼里,反而是生长的好契机。生命的原则是看内里的,不是看外表的;是看生长的,不是看既有的。真正的强者是柔弱之人,是「骨弱筋柔而握固」,像婴儿一般!死板板的,有什么好;活生生的才好!

  1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1、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老子的名句(扩展2)

——老子名言名句

老子名言名句

  在*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常常会遇到需要使用名言的情形吧,多看多背一些名言可以丰富知识水*,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为了帮助大家积累更多名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老子名言名句 ,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老子名言名句 1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2、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4、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5、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6、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7、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8、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0、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1、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2、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13、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4、智不自智,而后人莫与争智。

  16、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17、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8、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9、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20、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2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2、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24、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2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6、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27、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28、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9、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30、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31、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32、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名言名句 2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智不自智,而后人莫与争智。

老子名言名句 3

  1、希言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2、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正臣。《道德经》第十八章

  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4、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5、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7、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第九章

  8、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9、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1、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12、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13、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14、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15、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道德经》第七章

  16、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1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道德经》第十九章

  1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第二章

  19、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20、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

  21、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22、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老子名言名句 4

  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8、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1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1、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2、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1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4、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1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老子名言名句 5

  1)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老子《道德经》

  2)圣人退起身而使其身先,外起身而使其身存——老子《道德经》

  3)吾心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老子《道德经》

  4)鹰立如睡,虎行似病——老子

  5)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老子《道德经》

  6)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 ——老子

  7)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老子《道德经》

  8)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老子

  9)困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老子《老子六十三章》

  10)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为道。 ——老子《道德经》

  老子经典名句精选

  1)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老子《道德经》

  2)清净则天下正——老子

  3)大道至简——老子《道德经》

  4)慎始如终,则无败事。 ——老子《道德经》

  5)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老子》

  6)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老子《道德经》

  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道德经》

  8)天长地久——老子

  9)使人行者,身先行之——老子

  10)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

  11)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老子《老子》

  12)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老子

  13)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老子《道德经》

  14)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老子

  15)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道德经》

  16)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老子《道德经》

  17)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老子

  18)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第八章——老子《老子第八章》

  19)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老子《道德经》

  2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

  老子经典名句

  1)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老子《道德经》

  2)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老子《道德经》

  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道德经》

  4)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老子《道德经》

  5)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老子《道德经》

  6)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老子《道德经》

  7)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老子《老子》

  8)“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于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于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于心,则烦恼之情增。” ——老子

  9)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道德经》

  10)江海所以能成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 ——老聃

  11)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老子

  12)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老子《道德经》

  13)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老子《道德经》

  14)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老子《老子》

  15)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注:原文老子第五十八章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老子第五十八章》

  16)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译文:一切要顺应自然。所以狂风刮不了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情形呢?是天地。天地造成的情形都不能长久,何况人的那点力量。所以,从事于道的人得到道;从事于德的人得到德;从事不道不德的人,得到不道不德。得到道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得到德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得到非道非德的人,非道非德也乐于得到他。为人诚信不足,自然就不被人信任。 ——老子《道德经》

  17)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道德经》

  1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解读: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节俭,第三件是不敢居天下人的前面。有了慈爱所以能勇武;有了节俭,所以能大方;不敢居天下人的前面,反而能得到天下人的爱戴。 ——老子

  19)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老子《老子·俭欲第四十六》

  20)出生入死。 ——老子《道德经》

老子名言名句 6

  1、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2、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3、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4、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5、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6、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7、智不自智,而后人莫与争智。

  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9、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10、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11、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12、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4、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5、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6、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17、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1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0、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21、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2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4、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25、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26、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27、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28、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29、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0、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31、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老子名言名句 7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强行者有志

  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天下大事当于大处著眼,小处下手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智不自智,而后人莫与争智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

  祸兮福气倚,福兮祸所伏

  大巧若拙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当我在空中建起楼阁,我就不再有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下言之,欲先民,必身后之。是以上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而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名言名句 8

  1、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老子

  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道德经》

  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道德经》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道德经》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老子《道德经》

  7、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老子《道德经》

  8、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聃

  9、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

  10、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道德经》

  11、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老子《道德经》

  1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道德经》

  13、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老子

  14、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

  15、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道德经》

  16、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道德经》

  17、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18、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经》

  19、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道德经》

  20、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李耳《江海能为百谷王》

  21、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道德经》

  22、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老子《道德经》

  23、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老子《道德经》

  2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为道。——老子《道德经》

  25、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道德经》

  26、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道德经》

  27、大直若曲,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老子》

  28、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道德经》

  29、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道德经》

  30、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老子《道德经》

  3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老子《道德经》

  32、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道德经》

  33、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老子《道德经》

  34、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老子《道德经》

  35、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道德经》

  36、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老子《道德经》

  37、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老子《道德经》

  38、"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老子《道德经》"

  3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40、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道德经》

  41、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42、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老子《道德经》

  4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道德经》

  44、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道德经》

  45、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老子《道德经》

  46、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老子《道德经》

  47、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惟道,善贷且成。——老子《道德经》

  48、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道德经》

  4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道德经》

老子名言名句 9

  1、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2、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3、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4、这句话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人应该懂得知足常乐,老子说,罪过没有比行私纵欲更为严重的,祸患没有比贪得无厌更为严重的,灾难没有比贪欲必得更为惨痛的。所以说懂的知足知止而心无贪求,才能经常适可而满足。

  7、因为事物都是互相对立而出现的,所以有和无由互相对立而诞生,难和易由互相对立而形成,长和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高和下由互相对立而存在,音和声由互相对立而和谐,前和后由互相对立而出现。

  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9、强大处下,柔弱处上不要以为弱势人家会瞧不起,其实,正因为人家看不在眼里,反而是生长的好契机。生命的原则是看内里的,不是看外表的;是看生长的,不是看既有的。真正的强者是柔弱之人,是「骨弱筋柔而握固」,像婴儿一般!死板板的,有什么好;活生生的才好!

  1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1、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老子名言名句 10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8.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1.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2.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4.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2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7.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8.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2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30.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老子名言名句 11

  1、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2、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 《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3、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4、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 《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5、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6、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7、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8、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0、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1、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2、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3、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4、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5、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16、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18、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 《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19、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20、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 《道德经》第五章

  21、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 《道德经》第七章

  2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 《道德经》第二章

  23、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24、希言自然。 --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2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2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27、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28、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正臣。(8月30日名言) -- 《道德经》第十八章

  29、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30、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31、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 《道德经》第九章

  32、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 《道德经》第十九章

  33、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 《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34、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 《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35、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老子名言名句 12

  1、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2、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3、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4、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5、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6、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7、大道自然,何须强自静。行无求而自松,饮无奢而自清,卧无欲而自宁。

  8、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9、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10、子不如父,留之何用。子强与父,留之何用。

  11、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12、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13、大国之攻小国也,则同救之。大国之不义也,则同忧之。

  14、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15、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16、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7、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18、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19、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功遂,身退,天之道。

  20、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21、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2、动为静之基;清为浊之源!

  23、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24、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5、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26、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27、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28、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29、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30、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31、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

  32、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33、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34、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35、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36、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37、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38、生而为人,你且修身,你且渡人,你且如水,居恶渊而为善,无尤也。

  39、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40、知不知,上矣;不知知,病矣。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41、圣人无死地,智者无困厄。

  42、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4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44、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45、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4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47、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48、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49、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50、水至柔而至刚,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为百谷之王,善处其下也。上善若水。

  51、良买深藏若,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52、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老子名言名句 13

  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自然而然为法则)–––––––*人以顺应自然为最高法则,西方人以战胜自然为最高法则,两者可以互补。

  2、“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于走路,不留痕迹;善于言谈,无可指谪)––––––––神出鬼没,滴水不漏,*人的大智慧。

  3、“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天下是神秘的,不能逆理而为。逆理而为必然会把天下搞乱,越是执着把持,就越会失去)–––––––为而败,执而失,这其中包含了辩证法的道理。*的思想主要是阴阳辩证的思想。

  4、“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以人间正道辅佐君主的人,不以军队逞强于天下。用兵会很快产生恶果;军队所到之处,荆棘丛生;大战过后,必有荒年)–––––––*的战争异常残酷,完全是为了政治上的"夺权,所以对经济、环境肆意地破坏,对人民的生命财产肆意地杀掠。

  5、“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只要很好地达到了目的就算了,不要以兵来逞强。达道了目的不要自高自大,达到了目的不要自我夸耀,达到了目的不要骄傲,达到了目的而要认为这是迫不得已,达到了目的不要逞强。事物壮大了,必然走向衰亡)–––––––老子看到了物壮则老,物极必反的道理,所以,主张果而勿强,可现实中几个军阀能做到?

  6、“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古代思想境界高的人,微妙、幽玄而通达,深邃到无人可以琢摩)–––––––高深莫测,在*是褒义词,在西方却是贬义词。

  7、“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道规律,叫作明智。不知道规律,轻取妄动,其结果必凶)–––––––所谓“常”,就是“道”,就是欲取先予,欲张反敛,以反达正等谋略,老子深为谙之。

  8、“希言自然”(少说话是合乎自然的)–––––––孔子也说:“天何言哉!”“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因为在*,因言治罪,说话闯祸,是自古以来的通例。

老子名言名句 14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3.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4.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5.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乎,似万物之宗。

  6.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7.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9.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10.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11.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2.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13.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4.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名言名句 15

  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2.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4.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5.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6.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7.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9.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0.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3.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7.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18.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9.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20.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老子的名句(扩展3)

——老子的名言名句

老子的名言名句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名言吧,名言作为一种引导、激活、推动教学的手段,具有释疑解惑、点拨诱导、强化联系、深化认识的功能。为了帮助大家积累更多名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老子的名言名句,欢迎阅读与收藏。

老子的名言名句1

  1)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老子《道德经》

  2)圣人退起身而使其身先,外起身而使其身存——老子《道德经》

  3)吾心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老子《道德经》

  4)鹰立如睡,虎行似病——老子

  5)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老子《道德经》

  6)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 ——老子

  7)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老子《道德经》

  8)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老子

  9)困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老子《老子六十三章》

  10)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为道。 ——老子《道德经》

  老子经典名句精选

  1)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老子《道德经》

  2)清净则天下正——老子

  3)大道至简——老子《道德经》

  4)慎始如终,则无败事。 ——老子《道德经》

  5)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老子》

  6)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老子《道德经》

  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道德经》

  8)天长地久——老子

  9)使人行者,身先行之——老子

  10)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

  11)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老子《老子》

  12)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老子

  13)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老子《道德经》

  14)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老子

  15)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道德经》

  16)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老子《道德经》

  17)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老子

  18)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第八章——老子《老子第八章》

  19)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老子《道德经》

  2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

  老子经典名句

  1)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老子《道德经》

  2)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老子《道德经》

  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道德经》

  4)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老子《道德经》

  5)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老子《道德经》

  6)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老子《道德经》

  7)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老子《老子》

  8)“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于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于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于心,则烦恼之情增。” ——老子

  9)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道德经》

  10)江海所以能成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 ——老聃

  11)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老子

  12)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老子《道德经》

  13)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老子《道德经》

  14)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老子《老子》

  15)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注:原文老子第五十八章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老子第五十八章》

  16)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译文:一切要顺应自然。所以狂风刮不了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情形呢?是天地。天地造成的情形都不能长久,何况人的那点力量。所以,从事于道的人得到道;从事于德的人得到德;从事不道不德的人,得到不道不德。得到道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得到德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得到非道非德的人,非道非德也乐于得到他。为人诚信不足,自然就不被人信任。 ——老子《道德经》

  17)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道德经》

  1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解读: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节俭,第三件是不敢居天下人的前面。有了慈爱所以能勇武;有了节俭,所以能大方;不敢居天下人的前面,反而能得到天下人的爱戴。 ——老子

  19)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老子《老子·俭欲第四十六》

  20)出生入死。 ——老子《道德经》

老子的名言名句2

  1、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2、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3、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4、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5、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6、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泰。

  7、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8、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9、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10、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11、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智不割。

  12、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3、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4、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5、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6、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17、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8、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19、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20、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21、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22、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23、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24、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5、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26、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27、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2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29、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30、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31、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32、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33、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34、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夫乐*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35、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36、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37、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38、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39、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40、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41、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42、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43、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4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4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46、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4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48、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49、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50、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51、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52、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5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54、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55、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5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57、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58、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59、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60、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61、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62、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63、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6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5、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66、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67、将欲取之,必先之。

  68、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69、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70、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7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72、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73、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74、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7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76、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7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78、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79、曲则全,枉则直。

  80、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老子的名言名句3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3.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4.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5.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乎,似万物之宗。

  6.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7.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9.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10.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11.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2.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13.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4.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的名言名句4

  1、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2、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 《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3、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4、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 《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5、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6、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7、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8、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0、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1、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2、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3、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4、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5、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16、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18、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 《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19、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20、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 《道德经》第五章

  21、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 《道德经》第七章

  2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 《道德经》第二章

  23、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24、希言自然。 --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2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2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27、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28、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正臣。(8月30日名言) -- 《道德经》第十八章

  29、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30、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31、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 《道德经》第九章

  32、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 《道德经》第十九章

  33、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 《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34、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 《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35、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老子的名言名句5

  1、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2、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3、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4、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5、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6、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7、智不自智,而后人莫与争智。

  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9、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10、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11、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12、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4、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5、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6、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17、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1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0、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21、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2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4、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25、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26、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27、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28、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29、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0、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31、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老子的名言名句6

  1、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2、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3、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4、这句话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人应该懂得知足常乐,老子说,罪过没有比行私纵欲更为严重的,祸患没有比贪得无厌更为严重的,灾难没有比贪欲必得更为惨痛的。所以说懂的知足知止而心无贪求,才能经常适可而满足。

  7、因为事物都是互相对立而出现的,所以有和无由互相对立而诞生,难和易由互相对立而形成,长和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高和下由互相对立而存在,音和声由互相对立而和谐,前和后由互相对立而出现。

  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9、强大处下,柔弱处上不要以为弱势人家会瞧不起,其实,正因为人家看不在眼里,反而是生长的好契机。生命的原则是看内里的,不是看外表的;是看生长的,不是看既有的。真正的强者是柔弱之人,是「骨弱筋柔而握固」,像婴儿一般!死板板的,有什么好;活生生的才好!

  1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1、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老子的名言名句7

  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8、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1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1、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2、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1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4、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1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老子的名言名句8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2、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4、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5、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6、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7、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8、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0、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1、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2、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13、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4、智不自智,而后人莫与争智。

  16、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17、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8、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9、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20、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2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2、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24、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2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6、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27、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28、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9、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30、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31、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32、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的名言名句9

  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2.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4.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5.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6.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7.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9.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0.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3.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7.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18.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9.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20.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老子的名言名句10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老子的名言名句11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强行者有志

  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天下大事当于大处著眼,小处下手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智不自智,而后人莫与争智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

  祸兮福气倚,福兮祸所伏

  大巧若拙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当我在空中建起楼阁,我就不再有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下言之,欲先民,必身后之。是以上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而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的名言名句12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道德经》

  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道德经》

  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道德经》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道德经》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老子《道德经》

  7、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老子《道德经》

  8、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聃

  9、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

  10、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道德经》

  11、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老子《道德经》

  1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道德经》

  13、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老子

  14、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

  15、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道德经》

  16、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道德经》

  17、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18、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经》

  19、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道德经》

  20、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李耳《江海能为百谷王》

  21、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道德经》

  22、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老子《道德经》

  23、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老子《道德经》

  2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为道。——老子《道德经》

  25、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道德经》

  26、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道德经》

  27、大直若曲,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老子》

  28、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道德经》

  29、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道德经》

  30、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老子《道德经》

  3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老子《道德经》

  32、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道德经》

  33、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老子《道德经》

  34、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老子《道德经》

  35、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道德经》

  36、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老子《道德经》

  37、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老子《道德经》

  38、"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老子《道德经》"

  3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40、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道德经》

  41、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42、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老子《道德经》

  4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道德经》

  44、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道德经》

  45、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老子《道德经》

  46、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老子《道德经》

  47、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惟道,善贷且成。——老子《道德经》

  48、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道德经》

  4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道德经》

  50、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老子

老子的名言名句13

  1、治大国,若烹小鲜。

  2、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4、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5、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7、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8、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9、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0、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1、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老子的名言名句14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8.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1.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2.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4.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2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7.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8.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2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30.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老子的名言名句15

  1、人们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时失败了,能始终如持之以恒.慎终如始,事情就不会失败了。成语“功败垂成”就出自这里。

  2、愈是让人喜爱的东西,想获得它就必须付出很多;珍贵的东西收藏得越多,在失去的时候也会让人感到愈难过。故人要知道满足,知道适可而止,如此方可长久。

  3、水无比的高尚,利养万物而于世无争,而且宁愿呆在世人所厌弃的地方,它的品质接无比的接近于高尚,做人就应当如一弯清泉,保持高尚的`节操。

  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5、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6、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7、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8、老子说,我有三件宝贝,持有而珍重它。第一件叫慈爱,第二件叫节俭,第三件叫不敢处在众人之先。

  9、了解别人是智慧,了解自己是圣明。战胜别人是有力量,战胜自己才是强大。知足的人就是富有。坚持而行的人就是有志。占有而不丧失才是持久,死亡而不被忘记的人才是长寿。不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人,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

  10、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1、天地有仁心,滋生了万物;老子则说天地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天地生了万物,并没有想取回什么报酬。也就是天地看待万物是一样的,不对谁特别好,也不对谁特别坏,一切随其自然发展!

  12、天下事物,在表观上总是分为真.善.美和假.恶.丑两个对立的方面。然而任何事物或善或美.或恶或丑都具有两重性和可变性,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把美的事物当成永恒的美,把善的事物视为绝对的善,必然事与愿违,导致恶的不善的结果。

  1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5、人说的话多,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还不如保持虚静沉默,把话留在心里。


老子的名句(扩展4)

——老子道德经的读后感3篇

老子道德经的读后感1

  其实我还是第一次读道德经呢,因着老师这此布置的作业,没办法硬着头皮去图书馆借了本道德经,从读书馆回来的路上,拿着那本道德经,我突然间觉得这本书该是我就应早去读的,看着封面上的几个大字,豁然间心境一片舒坦,究竟是何由,我至今也不懂?

  道德经就应说分成上下两部,上部道,下部德。(长沙马王堆出土过上德下道的版本,但是公认是上道下德)

  按照这种划分,我们来分开来看它。

  道,也就是天道,是自然的规律。

  它表现为几个方面,一是“易”,也就是变易的意思,道德经第一句就这样说,“道可道,十分道”,能够说出来的道,也就不是“常道”了。

  第二个方面就是“易”的规律,所谓“易”的规律,就是“道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这句话的大致意思就是,万物都是逐步成长,但是“物壮则老”,便要渐渐消减,于是又回到了它的初始状态。

  且不说老子写这部道德经上部道经的目的就是阐述道德规律,下部德经则主要讲的是人之道,也就是如何将天道应用于人事?我们就不难明白。其实老子写道德经的侧重点便是落在下部德经上方。

  读了《道德经》之后,最大的感受还是来自于心灵深处某处的弦被触动,。“天长地久。天地所以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意思是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们不为自我而生息,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才能长久。所以说圣人把自我置于后,反而受到推崇,把自我置之度外,反而保全了自身。这不正是由于圣人不自私吗?所以才能构成就了他自我。但是仅看当今社会,能做到将自我置之度外的又有几人呢?寥寥可数,高速膨胀的经济时代,让更多的人在利欲面前失去自我。不得不说,这是社会的可悲,更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道德经》仅小小的五千字,可只要你用心去读去理解,你会发现当中的道理我岂是区区五千字便能概括的。

  老子注重人的无为思想,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是辩证的。向社会推广无为,有助于国家的稳定,但如果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片面的无为是无助于人类的进步的,所以对于当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的无为论就应以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的看待,“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而无为思想用在为人处事的观点上来看,便是对人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则刚。”对人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则刚。”

  3)作为充分体现*古代朴素辩证法神韵的《道德经》,用不多的字数,阐述了道家对宇宙本原和基本存在方式,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及社会观、人生观的基本思想。虽然文章大部分用近乎诗体的语言,有些晦涩难懂,但用“博大精深”来形容它丝毫也但是分。我对《道德经》的理解主要是讲求“无为”,“尊重规律”。

  第一段“道可道,十分道,

  名可名,十分名。”是说作为世界本源的道是能够用语言来形容的,但并不是永恒的。“名可名,十分名。”说的是能够称呼的名不是恒常的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是说天地刚刚呈现时是没有名的,万事万物逐渐出现时才有了各自的名(但并不永恒)。“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意思是之所以经常在没有欲求时来探究它的奥妙,有的时候探究它的倪端。“此两者,同出而异名。”是说有和无这两方面都同出于道却有不一样的名称。“同谓之玄”都同样能够被认为深远微妙,难以把握。“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那里指的是这种玄而又玄的道是一切奥妙的门径。

  这一段作为《道德经》的起始,详细阐述了老子对规律的理解。在《道德经》里,道指的就是规律。而道家思想对规律的最根本的见解就是“规律是自然的,变化的,不为人所控制的。”对待规律的根本态度是“充分尊重规律,然后才是利用规律。”这是一种十分朴素的辩证思想。全面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大自然的探索与思考,而这种探索与思考不是盲目的,是十分有计划、有科学根据的,它不仅仅对*传统文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影响也远远超出了*的范围。

  老认为坚持按规律办事,一切都会顺利,而违背规律会得到大自然的惩罚。在第三十九章中,他是这样阐述的:“昔之得一者”古来大凡按规律办事的人,“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天下正。”这句话承接上句举了很多例证明尊重规律的好处。上天尊重规律能够清澈,大地尊重规律能够安宁,神灵尊重规律能够带来安宁,河流尊重规律能够水满,自然界万事万物尊重规律就能够生生不息,君侯大王尊重规律就能够得到天下。“其致之”推而言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说的是天空不清澈就可能会爆裂,大地不安宁就可能会塌陷,神明不显灵就可能会消失,河流没有水就可能枯竭,万事万物不能生长就可能灭亡,君王不能统治天下就可能颠覆。“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所以富贵以穷贱作为根本,高贵以低下作为基础。“是以侯王自谓孤、寡,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这局是举例说明上方一句,意思是所以说侯王都用孤、寡、不X这类贬义词自称。这难道不是以贱为根本吗?难道不是吗?“故致数舆与舆。世故不XX欲如玉,XX如石。”这是对上方的申论与例证的总结,说的是所以最

  高的荣誉就是没有荣誉,于是不要要求像美玉那样美丽,像石头那样坚硬。

  由此可见,以老位代表人物的道家学派对规律是十分尊重的,这在几千年前的*是很难能可贵的,这种辩证法虽然很不健全,但却具有十分强的科学性,这对此刻我们的唯物论十分有帮忙,为之后人们对唯物论的更深一步的研究奠定了一个十分坚实且广泛的基础。而且,从这一段中,我们也能够体会到老对无为的崇拜。

  在现实和一些文艺作品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云游四方的道人,他们虚幻而飘渺,空灵且高傲。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飘逸,感受到的都是那种无为。

  老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智。”所以说圣人的治理方法是让人谦虚,让人博学,减弱人的志向,增强人的体魄,让百姓没有知识和欲望,所以智者也不敢滋事妄为,以自然无为的态度治理天下便没有做不好的事。

  关于无为老在《道德经》第七篇里举了一个例。“天长地久。天地所以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意思是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们不为自我而生息,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才能长久。所以说圣人把自我置于后,反而受到推崇,把自我置之度外,反而保全了自身。这不正是由于圣人不自私吗?所以才能构成就了他自我。

  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是辩证的。站在老的角度,向社会推广无为,有助于国家的稳定,但如果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片面的无为是无助于人类的进步的,所以对于当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老的无为论就应以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的看待,“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对待竞争,我们要敢于去迎接挑战,对待失败和不*等我们要报以一种*常心,用适宜的方法去改变或适应,而不去盲目的争鱼死网破。这样有助于保全自我和取得最终的成功,只有厚积才会勃发。同样,“无为”用在当代待人处世上就是要对人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则刚。”

  《道德经》是一部*古代朴素辩证法的启蒙巨著,拉开了从古至今几千年来人类对自然规律进行探索的序幕。辩证的去看待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我们人生的指导是大有裨益的。

老子道德经的读后感2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意思是,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内含祸的因素。也就是说,好事和坏事是能够互相转化的,在必须的条件下,福就会变成祸,祸也能变成福。老子说的这句名言,是很有道理的。

  老子是*,也是全世界最早具有辩证法思想的哲学家之一。关于老子其人、其书及其“道论”历来有争论。根据司马迁在《史记》一书中给他写的一个简单的传记来看,他是春秋时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厉乡曲仁里人。“老子”是人们对他的称呼,“老”是年高德重的意思,“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他的生卒年月不详。

  老子做过周朝的“守藏室史”(相当于此刻的国家图书馆馆长或历史博物馆馆长),所以他谙于掌故,熟于礼制,不仅仅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并有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

  公元前520年,周王室发生争夺王位的内战,这年4月,周景王卒,大夫刘耿立王子猛为悼王。王子朝杀悼王自立。晋人攻王子朝,立王子匄为敬王。这次内战达5年之久,公元前516年,王子朝失败,席卷周室典籍,逃奔楚国;老子所掌握的图书亦被带走。于是,老子遂被罢免而归居。形势的变化,使老子的地位发生变化,使他的思想起了大转变,由守礼转向反礼。

  老子由于身受奴隶主贵族当权者的迫害,为了避免祸害,不得不“自隐无名”,流落四方,之后,他西行去秦国。经过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县西南)时,关令尹喜明白老子将远走隐去,便请老子留言。于是老子写下了5000字的《老子》。相传老子出关时,骑着青牛飘然而去。

  老子的思想主张,大都保存在《老子》一书中。《老子》共81章,分上下两篇,共5000多字。因为它所讲的是道与德的问题,之后人们又称它为《老子道德经》。此刻我们所见到的《老子》一书,并不是老子的原著,因有战国时人增益的文字,但其中的主要思想却是属于老子的。

  《老子》一书,文词简短,艰深难懂,因此后人作了许多注解。最通行的有西汉时道学家河上公(姓名不详)注,三国时魏国哲学家王弼注,还有清朝时魏源的《老子本义》,等等。下方我们就透过《老子》这本书,来了解老子的哲学和政治思想。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老子是我国第一个力图从自然本身来解释世界,而不求助于超自然的主宰——天帝的意志的哲学家。在老子之前,人们以为宇宙间的万物都有神在统治着,最高的神就是天,又称天帝。这种观念,到了社会大变革的春秋时期才开始了变化。老子就是较早的从哲学方面有意识地、明确地否认天帝的思想家。他在《周易》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老子“道论”的中心思想是:“道即自然,自然即道”。他说,“道”是万物之母:“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第一章》)这就是说,作为宇宙的本源就是道,它是永远存在的。道的运行是自由的、必然的,即按其自身的规律而运行。天地万物都是由它产生的,它是宇宙的母体。

  老子认为,道产生了天地,德是道的性能,天地生养着万物,万物各成其形,各备其用。所以万物没有不尊道而贵德的。道的尊崇,德的贵重,不是有谁给它爵位,而是自然而然的。所以道产生天地,德畜养万物,长育万物,成熟万物,覆盖万物。他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爵,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盖之覆之。”(《第五十一章》)这样,老子遂把自然创造的根源归于自然本身,从而摧毁了一切超自然的主宰,一切宗教和唯心论的基础。因此,老子的天道自然观,在当时有很大的进步好处,它打倒了宗教的天帝,否认了鬼神的威灵。当然,老子的“道论”刚从传统的宗教*出来,还未能完全摆脱宗教的影响;他的自然决定论,使人完全听命于自然,轻视了人对自然界的反作用。之后有的哲学家把它发展为定命论,为害颇大。

老子道德经的读后感3

  林语堂曾说:“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必须会大笑,然后笑他自我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此刻很需要这种学说。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我就是如此。”我想这也是每一个人读《道德经》的感受了吧。

  其实每个民族都会有智者,会站在人群前面,站在天地之间把他所能看到的世界告诉给他的每一个人。告诉后人,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我们要怎样样才能活得更好,更长久,如何才能不被别人,被自我灭亡。而老子便是这样貌的一位智者。

  老子将一切归咎于“道”,他认为道是宇宙的本体,世间万物都是由道衍生而成的,故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不殆,能够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于是我们后人再次基础上理解的“道”便是——道是混沌是无极,由此生出鸿蒙之气,内含阴阳,再生而为天地人三才,进而构成世间万物。但是老子又说了“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意思就是说道是不能用语言所说出来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就是天道关系。

  “道”生万物,但是“道”亦为虚幻。在恍惚虚幻中,它含万物之影象;有含形色之实体;其实老子的“道”,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它先于天地而生,周而复始。这天,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科学家们也证实了自然界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它存在于互不相同的形形色色的事物之中。此是此,彼是彼,任何事物都按其固有的轨迹运行。人们能够用必须的方法去认识它、体验它、并按照客观规律改造它。由此观之,老子在《道德经》中就已经揭示了宇宙的起初和自然的本源,这比之西方近现代的理论学说早了两千多年。

  老子的“道”,寓意精深,无法企及。使得我们只能用仰望的目光触及他深刻的思想。而老子所提倡的“徳”也被为后世奉行为处世哲学。

  “道”是事物固有的规律,是神秘难测而又隐蔽在事物内部的东西,是不可理喻的东西,是不可及的。而“德”则是“道之功”、“道之用”,是人们认知事物和改造事物的一种人为行为,是能够理解理解的,是人们可及的。

  “德”不是我们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之人必备的世界观、人生态度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他讲究“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上善若水”“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

  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认为水之德是最近于圣人之德的。而理想中的`“圣人”,是道的体现者。五行之体,水为最微,处于最末。善居道者,为其微,不为其著;处众之后,却常德众之先。以不争而争,以无私而私。这就是水的最显著特性。水滋润万物却无取于万物,并且甘心停留在最低洼、最潮湿的地方。宁处别人之所恶也不去与人争利,所以别人也没有什么怨尤。水有其种种美德堪比圣人,堪谓之“道”。但是在现实社会中,人人都往高处走,难免竞争,有竞争就有争斗,有争斗自然就有流血牺牲。水比人明智,甘居下位,滋润万物而不居功自傲,清净无为而又无所不为。“上善若水”,就是一种开朗乐观的人生态度。一种修德的必备境界,一种养身之术。我们心中有德,必然愈加崇敬自然和生命,我们离道就更近一层,更能体会到人生的终极哲理。

  老子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一言道破天下之事,看破人生之理。世上本无善恶贵贱,人与人本无争斗之意,天地万物本和谐融洽。但由于世人皆需追逐自我所需,觅求自我生存发展之本,于是不断于天地之间人世之中苦心经营、算计不已,一切仁义与邪恶也相反而成。天地本无*与害人之心,但却造就人际错综复杂,世间本无圣人之现,但却成就社会等级。一切本自然,但却一切又进入繁杂之社会,天地万物、圣人百姓本自然相处,无私无公、无善无恶;却人与人终究摆脱不了关系往来,免不了融于社会,因此一切纷争痛苦皆至。一切人之所想,一切人之欲,一切人之愿,一切人之求,但所有种种皆需要人自我内省不已,都需要自我能够达物达人进而才能达己。

  当然每本书都有瑕疵,《道德经》也不例外,他最大的弊病在于过于虚幻,有种避世的消极状态,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社会里,这种消极状态断然是不行的。但是只要我们采撷其长,也会有不少的收获。

  读罢此书,掩卷暇思,不禁叹服古代人民对自然崇高的敬意,对人生透彻的洞悉。这样如玑似玉的文字,清新畅怀的生活方式,高屋建瓴的理论,虽不尽善尽美,也无可颠覆了。

  又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层次不一样,领悟的道就有区别。道法自然,道亘古不变,看的就是不一样人不一样心境的理解。读此罢,书受益良多,无以为馈,愿共享此书之精华。


老子的名句(扩展5)

——道法自然--读《老子》有感3篇

道法自然--读《老子》有感1

  语文课上老师组织观看了百家讲坛之《老子与心理健康》,我心里颇有感触。

  穿越千年的时空,我来到老子身旁。他问:“名声和生命哪个更可爱呢?生命和钱财哪个更贵重呢?”我一时语塞,不知从何答来。可老子却又说了:“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意思就是说懂得知足的人就不会*,知道适可而止的人就不会受威胁。深刻,真是深刻。就拿和绅来说个例子吧,他原来是个很有才华的人,随着官位的升高,官欲四起,后来竟演变成“贪得无厌”,可结果又怎样呢?终究逃不过法网。正所谓“天风恢恢,疏而不失”。这就说明了“不知足,不适可而止”的人是不会很长久的,人不可有贪念,一有贪念,就会耍阴谋,施诡计,就不能免于罪恶。民间老百姓常说钱财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看似简单的俗语其实也蕴藏着高深学问。人从出生到成年到衰老,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有到大有,从贫到富,从富到豪富的阶段。最后呢?腿一蹬,人一死,就什么都没有了。难不成你还能带进棺材吗?所以老子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那我们到底该如何做才能使心理健康呢?

  老子又说了,“致虚极,宁静笃”。这“虚”就是“空”,“空”了就“通”了,“通”了就“灵”,“灵”了就“动”,然后就灵动,就聪明了。“静”字嘛,又是高智慧了,“静”就能“清”,“清”就能“明”,然后就清明,睿智了。的确,这些都是*常的道理,人的内心只要保持一快宁静的家园,面对滚滚红尘能够“我心不幼”,心理怎能不健康呢?

  再看当今社会,都市里的人整天喊“忙”,电话节奏加快,内心的不*衡也愈演愈烈。欲望让人头脑变得不清醒,甚至一步走错就有可能万劫不复。老子说了,“无为而无不为”,真是一语道破。人啊,只要摒弃世俗,用柔制刚,才能夺取最后胜利。

  简而言之,言而简之,借用诸葛亮的一句话就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只有这样才能拥有健全的人格,才能拥有美好的幸福生活。

道法自然--读《老子》有感2

  故唯有馁心*静有力的人,才能活的优雅、从容,活出生命的质感和丰富意义。

  《老子》读毕。《老子》凡五千余言。去年数次欲读,数次搁置。遂拖至今年始读。五千言,读来并不费事。然要真正悟透学懂,谈何容易!掩卷细思,颇多感慨。

  司马迁《史记》之《老子韩非列传》曰:"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由此可知,老子著书,其目的,乃是"见周之衰"老子所在之春秋时期,就学术而言,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就社会而言,则是礼崩乐坏,世风日下;各诸侯国战争不断,民不聊生。老子不愿意见到社会之如此。便倡导无为而治,返璞归真,崇尚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传世,两千余年。自其传世,则与儒家一道,对*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社会道德、政治理论、伦理教育方面,儒家占统治地位;然在哲学、美学和艺术创作方面,道家之思想的影响远远大于儒家。亦即,儒家文化在与现实社会联系紧密的学术领域中具有主导地位,然而,道家则在那些具有强烈思辨色彩和需要丰富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学术领域中发挥重要的影响。这一点,可在《庄子》中得到最好的证明。《庄子》其想象之丰富,语言之精美,于先秦诸子,当属第一流。

  以道家思想为主发展而来的道教,也是*本土产生的土生土长的宗教。在道教的发展过程中,与儒家、佛教,相互融合,相争相竞,最终形成了儒释道"三足鼎立"的局面,不可谓道家之作用和影响力之不大。

  两千年来,注述《老子》,成了一门没有尽头的研究领域。注述《老子》也成了古今许多研究者的终生事业。然很少有人能够真正诠释《老子》的真意。五千言之《老子》,后世注者恐怕不止五十万,五百万言。其精义之深之广,夫可见尔!

  《老子》无为而为,深奥难懂,作为道家的开山鼻祖,实在是玄之又玄。然而,不读《老子》,终将是一生之遗憾。读之而不懂,就像吾辈,则在意料之中。

  著名史学家吕思勉说,道家之学,实为诸家之纲领。诸家皆专明一节之用,道家则永揽其全。诸家皆其用,而道家则其体。寥寥数句,近言《老子》之真义。

  《老子》于我

  我读《老子》,只为知其大意,非为深入研究。故粗粗略读而已。与《庄子》、《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一样,该等经书,非长期研读、反复研读、静心研读,而不能知其精华者也。苦于古人著述,今人书籍,外加电子信息,浩如烟海,充斥各个空间,人目力之所及仅九牛之一毛而已!于是,感昔日光阴虚度之太多,慨人生在世时间之太短。唯有不再虚度,抓紧一切时间,日日研读经史子集,时时关注时事变化,方能读得自己称心如意之书籍,也不至于活在历史中而与当下决裂也!否则,真的成了活在当下的古人了,成了食古不化的古董了。

  由是,我倍感人生于世,经事之少,读书之少,学问之浅。又观世人宥于抱怨焦虑,徒耗时日,浪费生命,实是可惜可叹。故唯有馁心*静有力的人,才能活的优雅、从容,活出生命的质感和丰富意义。《老子》曰:"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又云:"致虚极,守静笃……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又云:"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此之谓也。

  人生的真义,到底为何?以守道不争处世,则天下莫能与之争,概为待人处事之原则。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概为生活之原则。功遂身退,上善若水,处众人之所恶,概为对功名利禄之原则。

  《老子》实为一本修身处世、待人接物、齐家治国之大百科全书,虽深奥玄黄,却一定能常读常新。经典之为经典,于此可见!

道法自然--读《老子》有感3

  老子著作的《道德经》只有五千二百五十四个字,很精炼。《道德经》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深刻的影响。雪漠老师写的《老子的心事》是对《道德经》每一章节的解说。他说,《道德经》是老子的境界呈现,是正量的东西,是学问,是知识,是老子的本意。不要走马观花地了解老子的智慧,要把它用在你的生命里,让它解决你人生难题,让你的心变得豁达一些,广阔一些,也在充满欲望的世界里,发现一种不一样的东西。在这个繁忙的社会里,拥有一个属于你自己的、自由的安宁的心灵空间,永远做自己的主人,永远忠于自己的灵魂。

  老子提出,以“信言”、“善行”、“真知”来要求自己,作到真、善、美在自身的和谐。老师们知道对学生、对孩子,要鼓励、欣赏、肯定学生,但我们就是做不到,遇到事情的时候,我们还是会批评、抨击、否定他们,虽然过后我们会后悔,会自责,事一临头,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伤人的话,会脱口而出。所以,道德经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要“行不言之教”。我们要做的就是落实到行动上。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这最后的一章句句都可以作为格言,可以作为人类行为的最高准则。圣人的伟大就在于她不断地帮助别人而不自私占有,就是为而不争,这种贡献他人而不争夺功名的精神,也是一种伟大的道德行为。我们的老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这一章的每一句话!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最美的事,给予和奉献。

  读了《老子的心事》,让我觉得读好书,读圣贤之书,要学圣贤的活法,这种活法指导着自己的生命,让自己对一种信念贯穿一生,让自己的生命有所守候。真正学会妙用老子的智慧。同时,也希望有更多人能改善自己的人生路,在生命绝望的那一刻,能够交出一份相对完美的人生答卷。


老子的名句(扩展6)

——老子的名言语录

老子的名言语录1

  1、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2、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3、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4、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5、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6、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7、大道自然,何须强自静。行无求而自松,饮无奢而自清,卧无欲而自宁。

  8、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9、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10、子不如父,留之何用。子强与父,留之何用。

  11、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12、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13、大国之攻小国也,则同救之。大国之不义也,则同忧之。

  14、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15、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16、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7、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18、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19、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功遂,身退,天之道。

  20、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推荐访问:名句 老子 老子名句 老子的名句1 老子的名句有哪些 老子的名句及翻译 老子的名句什么必寡信?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