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吃饭》有感:活着就是为了好好吃饭1 很早以前,就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这样,吃饭只是一种本能的生理需求,并不是生活的重要内容;在这个世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读《吃饭》有感:活着就是为了好好吃饭,供大家参考。
读《吃饭》有感:活着就是为了好好吃饭1
很早以前,就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这样,吃饭只是一种本能的生理需求,并不是生活的重要内容;在这个世界上,许许多多的事情都比吃饭重要。
于是,在生活中,吃饭的时间总是被压缩,马马虎虎吃饭也几乎成了许多伟人的标配,偶尔犯了一点错误,也总是会被说上这么一句“就知道吃吃吃”,更不要说会吃、好吃很容易被人嘲讽了。而那些天天下馆子、胡吃海喝、大摆宴席更是成为了一种社交的形式,喝成酒精肝、吃成胃下垂的,早就超出了“吃饭”本身,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因此,当我读到乡贤陆文夫先生的小说《美食家》时,刚开始不太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讲这样一个故事,要塑造朱先生这样一个饕鬄之徒。在我之前的思想观念中,这样的人是不务正业的,也是不识时务的,他那样的出身,处于那样一个时代,难道不应该好好“改造”、向贫下中农学习吗?
随着年岁渐长,读书增多,慢慢懂得了一些生活的道理。其实啊,对凡夫俗子来说,吃饭就是人生的大事,能吃顿好饭、能好好吃饭,很多时候甚至是难以企及的愿望。陆文夫本人也是爱吃的,一杯黄酒,几个家常小菜,也曾让陆先生享受高朋满座的乐趣。他写这篇小说,某种意义上是在告诉人们,追求吃饭,吃好饭,这也是健康的、高尚的价值观。反之,饭都吃不上,又何来其他?
无独有偶,阿城先生的名篇《棋王》中主人公“棋呆子”王一生也是个吃货,这一段吃相的描写,让人看着心疼:“吃得很快,喉节一缩一缩的,脸上绷满了筋。常常突然停下来,很小心地将嘴边或下巴上的饭粒儿和汤水油花儿用整个儿食指抹进嘴里。若饭粒儿落在衣服上,就马上一按,拈进嘴里。若一个没按住,饭粒儿由衣服上掉下地,他也立刻双脚不再移动,转了上身找,吃完以后,他把两只筷子吮净,拿水把饭盒冲满,先将上面一层油花吸净,然后就带着安全到达彼岸的神色小口小口的呷,他对吃是虔诚的,而且很精细。有时你会可怜那些饭被他吃得一个渣儿都不剩,真有点儿惨无人道。”
对于一个身处饥饿年代的人来说,对于吃的追求是实在的,他说:“人要知足,顿顿饱就是福”。饱汉不知饿汉饥,这句话说得真好,站在食物链顶端的人,永远无法体会一个饥饿的人对吃的渴求和虔诚。然而,王一生又不仅仅是一个饭桶,一个纯粹的物质主义者,他痴迷于棋,并且是*传统文化“和为贵”的传承者。在一个物质和精神均极其贫乏的年代,王一生对于吃、对于棋的虔诚恰恰表现出了一个民族坚韧的生命力。对他来说,对许多人来说,活着就是为了好好吃饭,好好下棋。
前几年读到了靳以先生之女章小东的一本书,书名就叫“吃饭”。作者旅居海外,近距离地观察了海外华人的艰难生活,又有自身柴米油盐的艰辛体验,她以纪实的笔触创作了多部小说,描述了几代华人的“吃饭”问题。关于吃饭,章小东说,“人生起伏,无非吃饭”,“不管吃坏吃好,总归要吃饭”,“吃饭再辛苦,也要有尊严”。故事里的人们为了吃饭,为了吃好饭,漂洋过海,历经苦难,人世间的苦乐悲欢,就在锅碗瓢盆间表现得淋漓尽致。
写到这里,想起了刘若英的那一首《当爱在靠近》,里面唱到“真的想/寂寞的时候/有个伴/日子再忙/也有人一起吃早餐”,特别地让人感慨。我已经很久没有家人一起吃早餐了,上班太早;我一周难得有几天和家人一起吃晚餐,几乎每天总要很晚下班回家;午餐更不要说了,上班族有几个人能在家吃午饭呢?
我们天天忙碌,天天为了“吃饭”而奔波,然而好好吃饭的愿望,却总是难以实现。想起来,挺为自己悲哀的。
推荐访问:吃饭 有感 活着 读《吃饭》有感:活着就是为了好好吃饭 读《吃饭》有感:活着就是为了好好吃饭1 我们吃饭是为了活着 你吃饭是为了活着还是活着为了吃饭 为吃饭活着还是为活着而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