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爆米花公开课教案1 活动目标: 1、尝试利用不同材质的纸张、团、捏出想象的爆米花。 2、乐意参与制作活动,体验快乐。 活动准备: 浆糊、各种材质颜色的纸、爆米花 活动过程: 一、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小班爆米花公开课教案,菁选3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小班爆米花公开课教案1
活动目标:
1、尝试利用不同材质的纸张、团、捏出想象的爆米花。
2、乐意参与制作活动,体验快乐。
活动准备:
浆糊、各种材质颜色的纸、爆米花
活动过程:
一、感受爆米花的声音
1、出示微波炉,它会发出什么声音?
在里面我放了一样好吃的东西,当微波炉转起来的时候就会发出有趣的声音,请你们用耳朵仔细的听一听哦。
2、什么声音?哇,发出这种蹦啪的声音会是什么东西呢?请你们用力闻一闻,还有香香的味道呢,猜猜我做的是什么好吃的?(引导幼儿猜测)
3、叮,好吃的东西做好了,看看到底是什么?(爆米花)
二、分享品尝爆米花
1、香香的爆米花什么样子的?(像什么呢?)
2、吃到嘴巴里会是什么味道的呢?
3、小结:爆米花是一粒一粒的,圆圆的胖胖的像开出的小花、空中的白云,吃起来香香甜甜的。
三、做爆米花
1、我有更好看的爆米花哦!(出示成品)我是怎么做的呢?(出示材料)
(小纸片手中拿,捏一捏团一团,噼里啪啦砰,爆米花变出来)我想吃甜甜的沾点蜂蜜,放在杯子里。
2、你们也来做爆米花吧。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作品展示,分享快乐。
小班爆米花公开课教案2
一、背景
我有幸参加了太仓市三年内青年教师教学研讨暨新教师培训活动,观摩了由来自小太阳幼儿园的沈玲群老师执教的小班科学活动《爆米花》,这个活动用玉米粒实物来调动幼儿各感官,先让孩子感受玉米粒的特点--软硬、颜色、形状等,很适合小班幼儿的直观形象性特点。然后,利用微波炉现场制作爆米花,再一次调动孩子们的嗅觉、视觉、听觉,让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来描述玉米粒前后变化,接着,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玉米粒受热膨胀的过程。整个活动从感官到语言,再从语言表现迁移到动作表现,动静结合,使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和动作表现都得到了的发展。下面我就具体来谈谈对这个活动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玉米粒和爆米花尝试用简单句子描述和身体动作来表现。
2.在玉米粒的变化中体验探索和发现的乐趣。
评析:该活动目标具有多维性,包涵了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和情感态度,活动内容难度适当,选择爆米花这一事物也很贴近幼儿生活,能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但是我对这个目标所反映的重点有所疑问,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已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及环境的积极交流和谐相处。在这一活动中,我认为应重在引导幼儿用观察的方法和通过幼儿与爆米花之间的互动,使幼儿自己建构起有关物体受热会膨胀的知识,体验探索和发现的乐趣。但是把用简单句子描述和身体动作表现放在目标的第一条,使得该活动的重点有所模糊。同时,目标制定也不够具体,要让幼儿用简单句子描述什么,和身体动作表现什么没交代出来。目标二应该是该活动的重点,但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始终都没有自己动手操作,只是远远地观察,“探索”从何体现。
三、活动准备
玉米粒(放在玻璃瓶中)、袋装玉米粒(每个幼儿一袋)、微波炉、与幼儿人数相同的一次性杯子。
四、活动过程
(一)观察感知玉米粒
1.师出示一个不透明瓶子,里面装着玉米粒
(1)师:老师这里还有一样宝贝?(摇一摇)你们猜猜这个小瓶子里面装着什么?
(幼儿回答:糖果、石头……)
(2)师:我们给瓶子脱去衣服,现在你们看看是什么呀?
(幼儿刚开始回答不出,师引导幼儿回忆昨天,幼儿说出玉米粒)
(3)师:噢!原来是玉米粒宝宝呀!我们来跟玉米粒宝宝打打招呼吧!想不想和玉米粒宝宝玩一玩呀?玉米粒宝宝还躲到了我们的小椅子下面,你们可以看一看、摸一摸、等会儿告诉老师玉米粒宝宝是什么样的?
2.引导幼儿观察感知玉米粒
(1)师:玉米粒宝宝是什么样的?
(幼儿:黄色的。师:他是从玉米粒的颜色上观察的)
(2)师:它摸上去是什么感觉?
(幼儿:硬硬的)
(3)师小结:玉米粒宝宝是黄颜色的,摸上去硬硬的。
评析:在这个引出玉米粒的过程中,教师用游戏化的情境引出了玉米粒宝宝,语言生动有趣,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在引出玉米粒后教师还渗透了礼仪教育,引导幼儿跟玉米粒打招呼。在引导幼儿尝试用语言表达所感知到的玉米粒时,教师采用了开放式的提问方式,“玉米粒宝宝是什么样的?”没有问“玉米粒宝宝是什么颜色的?”“摸上去什么感觉?”,这种开放式的问题更有利于幼儿自主地进行观察。在幼儿会答出了“黄色”后,她很及时的给予了积极的回答,“他是从玉米粒的颜色上观察的”,这是对幼儿回答的概括和提升,在无形中为幼儿总结了一种观察的方法。在这一环节中,我认为师引导幼儿对玉米粒观察不够充分,幼儿仅仅观察了玉米粒的外面是黄颜色的,没有注意到玉米粒的里面是白颜色的,因此对下面的引导的活动造成了一定得影响。)(二)爆玉米花,引导幼儿观察感知
1.猜想玉米放入微波炉后的变化
(1)师:现在我要来变魔术了,我让玉米粒宝宝变到了这个袋子里。今天,我们还请来了微波炉跟我们一起变魔术。
(2)师:下面老师要把它放在微波炉里变魔术了,你们猜猜玉米粒会变成什么样呢?
(幼儿:软软的)
2.引导幼儿观察感知爆米花变化的过程
(1)师:微波炉开始工作了,小袋子在里面干什么呀?
(幼儿:转。师:我们来跟他一起转一转。)
(2)师:听,炉子里发出了什么声音?(学一学:啵、啵、啵)
(3)师:袋子的肚子变成什么样的啦?
(幼儿:大大的。师:刚才是什么样的?幼儿:小小的)
(4)用小鼻子闻一闻,闻到了什么味道?
(幼儿:香香甜甜的)
3.取出爆米花,引导幼儿观察
(1)师:啊呀!我的手怎么啦?
(幼儿:烫到了。师:是啊,好烫,我们宝宝在家里可不能自己变这个魔术!)
(2)师:看一看,袋子的肚子现在是小小的还是大大的?(大大的)
师:你们猜猜里面的玉米粒变成什么样了?
(幼儿:软软的)
(2)师:那我来拆开看看,变成什么了呀?
(幼儿:爆米花)
(3)师:这么神奇呀!现在我要告诉你们一个秘密,玉米粒钻到里面,很热很热,慢慢变大,发出哔哔啵啵的声音,最后就爆炸了,变成了爆米花。
4.引导幼儿比较玉米粒和爆米花
(1)师:爆米花是什么样的?
(软软的)
(2)师:爆米花跟玉米粒比比是小小的还是大大的?
(大大的)(3)师:那我们可以怎么做玉米粒呢?
(请一个幼儿示范,教师示范:缩成一团,用手抱紧双腿。)
师:我们怎么做爆米花呢?
(请幼儿示范,师示范:张开双脚,伸出双手,向周围展开)
评析:这个爆米花的过程及取出观察的环节应该是这个活动的重点,教师引导幼儿猜想--观察爆米花过程--验证--比较观察,让幼儿亲身经历真实的研究过程,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在爆米花刚放进微波炉里热的时候,老师引导幼儿跟着玉米宝宝一起转,既避免了时间的消极等待,又为下面的游戏做了铺垫。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利用视觉、听觉、嗅觉进行观察,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各种感官。在取出爆米花的时候,教师又加入了安全教育的内容,引导幼儿在家不要自己爆米花。但是在取出爆米花,与玉米粒进行比较观察,教师只是让幼儿远远的观察他们的不同,没有给幼儿机会近距离的观察、触摸和比较,所以幼儿只能比较出玉米粒和爆米花在大小上的不同,这一重要环节有些遗憾。)
(三)游戏:玉米粒变身
(1)师:刚才我们看了“玉米粒宝宝”变身的游戏,现在我们也一起来玩“玉米粒”变身的游戏。
“小小的玉米粒在微波炉里转啊转啊转啊转啊,啵啵啵啵,变成了大大的爆米花。”
(在游戏时请另一个老师把爆米花倒在事先准备好的一次性杯子里。)
评析: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幼儿从语言表现迁移到动作表现,在游戏的情境中帮助幼儿感知玉米粒受热膨胀的过程。
(2)师:玉米粒和爆米花还有什么不同?
(幼儿都只能说出软硬和大小,没有想到颜色。)
师:刚才的玉米粒是什么颜色?
(幼儿:黄色)
师:现在爆米花的颜色呢?
(幼儿:白色)
师: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
(幼儿说不出来)师:我知道我来告诉你们好吗?玉米粒在微波炉里,很热很热就慢慢变大,在爆炸的时候衣服撑破了,就变成了白颜色。
(3)师:这个爆米花像什么?
评析:首先我认为师在这里引导幼儿比较玉米粒和爆米花的颜色,应该放到上面一个环节,不应在游戏后突然出现,令人感觉有些突兀。其次,由于幼儿在起初观察玉米粒时没有观察玉米粒里面的颜色,所以幼儿很难想到是玉米粒的衣服撑破了,所以变成了白色,如果幼儿能有仔细观察爆米花的机会,他们可能还会发现上面有残留的黄色,推测出是玉米粒撑破的衣服。新《纲要》中的科学领域的要求要从注重“掌握”知识到注重“构建”知识,而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我来告诉你们”是一个知识经验的灌输,幼儿没有自己建构起相关的知识经验。最后教师引导幼儿大胆想象爆米花像什么我认为意义不大,放在延伸活动中。
(四)品尝爆米花
师:你们想不想尝一尝爆米花呀?每人拿一个小杯子尝尝爆米花,等会告诉我是什么味道。
(1)嚼一嚼,感觉怎么样?
(幼儿:软软的,香香的)
(2)那我们请客人老师也来尝一尝爆米花吧!我们要跟客人老师说:“老师,我请你吃爆米花。”评析:这一环节引导幼儿通过味觉来感知爆米花,同时融入了礼仪教育,分享教育。
(五)延伸活动
师:现在我们回到教室看看我们爱吃的薯片是怎么变出来的吧。总体来说,这个科学活动环节环节清晰,层次分明,教师教态自然亲切,引导语生动形象,师幼互动较好。活动内容生活化,教师利用身边的事物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使幼儿体验到科学就在身边。活动中渗透了很多其他领域的教育,如安全教育、分享教育和礼仪教育。但美中不足的是,幼儿体验和了解材料,与材料相互作用的机会较少,只有开始的观察玉米粒和最后的品尝爆米花是近距离的互动,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远处观察。幼儿如果能有更多直接与玉米粒和爆米花相互作用的机会,应该会更有利于幼儿发现和感知他们的特性,发现和了解玉米粒在加热时会发生变化,进而主动建构起玉米粒受热膨胀变成爆米花的知识经验。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人是兴趣和探究欲望,在科学活动中,教师是儿童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儿童是主动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者,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儿童实际参加探究活动,只有让孩子们感觉到他们有新发现,是自己得到结果和找到答案的,他们才能真正体验到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快乐。
小班爆米花公开课教案3
一、活动目标
(一)倾听故事,了解有些食物经过加工,形态会发生改变,会变成另一种好吃的食物。
(二)乐意动手操作,进一步对食物的变化产生探究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一)爆米花、棉花糖。制作蛋框的原材料及工具。
(二)幼儿用书第4册第8~11页。
(三)挂图(逃走的爆米花》。
(四)语言CD(故事《逃走的爆米花》)。
三、活动过程
(一)回忆关于玉米和爆米花的原有经验。
1、小朋友,你们吃过爆术花吗?你们喜欢爆米花吗?
2、爆米花是用什么做的?
(二)倾听故事第一段,找出小玉米生气的原因。
1、小玉米为什么会生气地离开家?
2、爆米花要离家出走,你们猜猜会发生什么。
(三)听故事至倒数第二段,了解故事中其他食物变化的情节。
1、爆米花弟弟离家出走了以后,遇到了谁?
2、棉花糖妹妹是什么变的呢?她说了什么?
3、蛋糕哥哥是什么变的呢?他说了什么?
4、薯片叔叔是什么变的呢?他说了什么?
5、爆米花弟弟最后喜欢做爆米花了吗?为什么?
(四)分组进行操作活动,观察食物的变化过程。
1、我们也来帮助这些食物变一变魔术。(教师出示制作材料,讲解析操作要求。)
2、你发现了什么变化?
(五)分享并交流操作的过程。
把我们做好的食品给好朋友尝一尝,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变出这些好吃的。
(六)听故事最后一段,懂得“零食不能多吃”的道理。
1、零食宝宝们为什么都要逃跑?
2、爆米花、棉花糖、薯片、蛋糕虽然好吃,我们能不能多吃?为什么?
推荐访问:小班 爆米花 公开 小班爆米花公开课教案 菁选3篇 小班爆米花公开课教案1 小班爆米花公开课教案1分钟 小班爆米花公开课教案1-3 小班《爆米花》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