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收入状况分析 第四十七期2010年8月18日西宁市统计局编签发:赵秋荣西宁市“十一五”以来城乡居民收入状况分析“十一五”时期,是西宁加快发展,富民强市,建设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城乡居民收入状况分析 ,供大家参考。
第
四十七
期
2010年8月18日
西宁市统计局编
签发:赵秋荣
西宁市“十一五”以来城乡居民收入状况分析
“十一五”时期,是西宁加快发展,富民强市,建设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西宁,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十一五”以来,西宁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提高和改善人民生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在国家一系列惠民政策和措施带动下,全市城乡居民收入保持持续增长态势。据国家统计局西宁调查队资料显示,2009年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911.03元,比2005年增长53.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698.63元,比2005年增长81.2%。
一、“十一五”以来城乡居民收入特点
(一)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据调查,2005-2009年分别实现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397.36元、9334.63元、10636.00元、11929.10元和12911.03元,增速分别达到10.1%、11.2%、13.9%、12.2%和8.2%,年均增速达到11.1%。
%25201513.811.710.111.215.216.119.2“十一五”以来西宁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速
12.28.2105013.920052006200720082009年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2005-2009年分别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592.77元、2950.99元、3397.70元、3943.60元和4698.63元,增速分别达到11.7%、13.8%、15.2%、16.1%和19.2%,年均增速达到15.2%。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缩小
随着各种惠农政策的实施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稳步推进,西宁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三农”的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农民得到的各种社会保障和补贴增多。粮食综合直补、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收入等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稳步增加,西宁农村居民收入快速增长,2005-2009年收入增幅均超过城市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缩小。城乡收入比由2005年的3.24∶1缩小为2009年的2.75∶1。
"十一五"以来西宁市城乡居民收入元120009000600030000200520062007200820092592.772950.993397.708397.369334.6311929.1010636.0012911.033943.604698.63年份农民人均纯收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三)工资性收入仍然是支撑城乡居民增收的主要动力
“十一五”以来工资性收入仍是支撑城乡居民增收的主要动力,2009年西宁城市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8226.32元,比2005年增长54.1%,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由2005年的58.8%下降到58.2%,下降0.6个百分点,继续占据城市居民收入构成的主导地位。2009年西宁市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054.41元,比2005年增加898.69元,增长77.8%。其中,外出务工收入1412.20元,比2005年增加972.34元,增长221.1%,占工资性收入的比重由2005年的38.1%上升到2009年的68.7%。
2005年农村居民家庭总收入构成转移性收入2.67%财产性收入4.95%2009年农村居民家庭总收入构成转移性收入6.55%工资性收入36.00%工资性收入35.97%财产性收入10.13%经营性收入56.41%经营性收入47.32%3(四)经营性收入推动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
随着西宁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居民从事个体经营的效益逐步提升,加之西宁各地不断完善就业和创业服务体系,切实减轻了个体工商户创业负担和经营成本,促使经营净收入快速增加。2009年西宁城市居民人均经营性收入930元,比2005年增长71.0%,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由2005年的6.0%提高到6.6%,提高0.6个百分点。随着以猪肉、蔬菜为代表的食品价格上游等利好因素的影响,西宁农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稳步增加。2009年西宁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2699.88元,比2005年增加888.1元,增长49.0%。其中,第一产业收入1927.62元,比2005年增加676.69元,增长54.1%;第二、三产业收入772.26元,比2005年增加211.41元,增长37.7%。
2005年城市居民家庭总收入构成转移性收入34.49%工资性收入58.80%经营性收入5.99%2009年城市居民家庭总收入构成转移性收入34.85%工资性收入58.24%经营性收入6.59%财产性收入0.72%财产性收入0.32%
(五)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得到新发展
“十一五”以来,西宁采取多项政策性增收措施,促进居民转移性收入增长。调查资料显示:2009年西宁城市居民家
庭人均转移性收入4922.06元,比2005年增长57.2%。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由2005年的34.5%提高到34.9%,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人均养老金或离退休金收入4509.24元,比2005年增长64.8%;人均赡养、捐赠收入223.47元,比2005年增长16.3%。随着资本市场波动,2006、2007年财产性收入由降转增,增速分别为9.2%、12.7%。2008、2009年城市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分别为48元、45元,增速有所下降。
政府对“三农”的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农民得到的各种社会保障和补贴增多,退休金和养老金、粮食综合直补、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收入等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稳步增加。调查显示,2009年西宁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374.02元,比2005年增加288.10元,增长335.3%;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577.79元,比2005年增加418.62元,增长263.0%。
二、西宁市城乡居民收入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工资性收入增长受经济环境、政策因素影响较大
工资性收入是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主要来源,其增幅大小直接影响到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十一五”前两年由于政策性增资因素影响,城市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较快。2009年我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比2005年低1.9个百分点,一是由于政策性增资幅度有所缩小,二是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市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困难较多,部分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严重影响企业职工
工资收入。因此,城市居民工资性收入增幅回落。但我市农村居民纯收入增速仍逐年保持小幅增长,2009年较2005年提高7.5个百分点。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基数较低,2005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62.23元,2009年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54.37元;2005年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95.64元,2009年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263.97元。较低的基数和较低的增速将影响我市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虽有所缩小,但差距仍然较大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得不到根本解决,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城乡收入差距一直较大。城乡收入比由2005的3.24∶1缩小为2009年的2.75∶1。差距虽有所缩小,但仍维持在2.75:1的高位上。如若考虑到城市居民的福利性收益和农民的实物性收入、扩大再生产支出,城乡实际差距更大。我市城乡居民收入的这一差距远高于国际上1.6∶1的一般水平。
“十一五”以来西宁市城乡收入比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397.369334.6310636.0011929.1012911.03农民人均纯收入
2592.772950.993397.703943.604698.63城乡收入比
3.24:13.16:13.13:13.02:12.75:1(三)物价水平不稳定,居民实际收入不确定因素增多
“十一五”以来,西宁城乡居民收入都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物价频繁波动,城乡居民实际
收入不确性增加。一是农产品生产价格。农产品价格对农民增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农民增收增加了不确定性。二是居民消费价格。2005年西宁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99.9、2006年为101.8,2007年为106.4,2008为108.2,2009年为102.2,居民消费价格波动,对居民的实际收入影响较大。三是通胀预期增加。随着扩大内需措施成效逐渐显现,以及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国内货币流动性增加,国内居民水、电、气价格上涨预期增加,加之国际经济的复苏,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开始大幅上扬,增加了通胀预期,将对居民实际增收带来一定的影响。
三、推动西宁城市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有利因素
一是西宁经济“十一五”以来发展的良好态势。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措施效果的显现和西宁强有力“保增长”措施的实施,西宁经济发展平稳增长。同时,伴随着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的出台,为西宁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和政策支撑,西宁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从根本上确保城市居民稳定增收,保障“十一五”目标的顺利完成。
二是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活动为西宁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西宁发展的新目标、新追求,是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工作。随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加快建设,将为西宁聚集更多的人气和商气,促进西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将逐
步获得改善。
三是市委市政府把“保民生”一直作为经济工作的“重头戏”。一是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发挥好政府投资、公益性岗位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对稳定就业的导向作用,努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不断扩大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逐步建立对低收入阶层补贴的长效保障机制,继续提高低保水平等等。这些保障措施的出台,将促进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
四、保持西宁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收的对策措施
(一)继续“扩内需、保增长”,扩大居民增收基础
西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居民增收的基础,在当前的宏观经济背景下,坚持“扩内需、保增长”的信念不动摇,一是合理指导投资重点,充分利用国家扩大内需的投资,将投资重点投向关乎国计民生方面,如医疗、教育、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就业等。二是采取有效措施,拉动城乡居民消费。采取措施继续激活城乡居民衣、食、住、行等商品性消费需求。三是想方设法“调结构、增后劲”。以产业规划为基础,积极支持优势产业和企业发展,出台扶持优势产业和知名企业的措施,引导企业立足西宁市场,面向国内市场,放眼国际市场。以研发为先导,引领产业升级换代,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综合经济实力。
(二)降低价格因素对城乡居民增收的影响
虽然“十一五”以来城乡居民的增收平稳增加,但价格波动造成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不确定性增加,因此降低物价水平对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增加意义重大。特别是当前市场流动性增加,国际大宗原材料价格上升幅度加快,通胀预期增强,要防止物价的大起大落,要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与防止通货膨胀之间找到平衡点。物价部门在控制价格时要在找准适当时机,特别是在通胀预期增加时涨价要慎重。控制物价水平过快上涨,要从基础性、资源性产品的成本控制抓起。当前特别要遏制工业品和农产品价格之间“剪刀差”趋势的进一步发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农产品价格的下滑和农资价格的上场,增强农业对农民增收的内生动力。
(三)增加就业,提高城乡居民增收能力
“十一五”以来面对经济增长转型的挑战,要增强我们的信心,除了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外,还要主动利用市场压力,变压力为动力,从提高就业技能入手,培养城乡居民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能力,促进城乡居民再次就业,实现持续稳定增收,当前要特别关注农民工和失业工人的就业问题。一是要摸清情况,掌握因企业关停导失业人员数量、技能、再就业倾向等情况;二是提供劳务与就业信息,搭建企业与待业者劳务交易平台,尽量缩短其待业时间;三是对就业技能专业不对口的按“阳光工程”办法进行再就业培训。
(四)效率优先,突出公平,再分配政策上强化对城乡低收入群体的倾斜力度
收入分配的问题,实际上是公平和效率的问题。公平和效率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必将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为了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寻找最优平衡点,求得社会和谐,需要在政策上有所调整。一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努力遏制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国民收入分配要向农业和农民倾斜,进一步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二是建立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努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失业、贫困、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加大对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的支持力度。
推荐访问:关于城乡居民增收路径探析 城乡居民收入状况分析 城乡 居民收入 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