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3篇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3篇

发布时间:2023-02-25 20:00:04 来源:网友投稿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概述伴性遗传,分析伴性遗传的特点。  2、举例说明与性别有关的几种遗传病及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1、伴性遗传的特点。  2、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伴性遗传教学设计3篇,供大家参考。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3篇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概述伴性遗传,分析伴性遗传的特点。

  2、举例说明与性别有关的几种遗传病及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1、伴性遗传的特点。

  2、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使用国际测试色盲图卡的视频来导入,使学生对于色盲有了初步的了解。

  2、新课讲授

  首先讲伴性遗传的特点及实例,通过实例中的红绿色盲引出对于红绿色盲的发现过程以及具体分析讲解。

  其次给予学生两张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内容分析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1)红绿色盲基因是位于哪类染色体?

  2)红绿色盲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Y染色体?

  (3)红绿色盲基因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是学生分析讨论出红绿色盲为伴X隐形疾病

  然后带领学生进行对色盲婚配方式进行图解,首先分析正常女性与男性色盲的婚配图解,其次分析女性携带者与正常男性的婚配图解,得出结论:

  1、男性的色盲基因只能传给女儿,不能传给儿子。

  2、男孩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于母亲。将另外两种婚配图解交给同学小组讨论后,派学生代表上黑板写出具体过程。

  最后使用色盲遗传家系图图片来具体讲解交叉遗传,给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红绿色盲男性患者远远多于女性患者,让同学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并让学生分析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通过对于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分析来讲解为什么红绿色盲男性患者远远多于女性患者。

  3、课堂练习

  PPT上展示出课堂时所做练习题

  4、课堂小结

  提问学生们有谁能来总结一下今天学了什么呢,随机提问一名学生进行小结,学生总结完毕后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总结。

  四、板书设计

  伴性遗传

  1、特点及其实例

  2、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

  3、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

  (1)交叉遗传

  (2)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3篇扩展阅读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3篇(扩展1)

——伴性遗传教案3篇

伴性遗传教案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性染色体类型,理解xy型性别决定。

  2.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

  3.掌握色盲致病基因的遗传方式,色盲遗传的特点。

  4.了解近亲结婚的危害。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对人类男女染色体组型示意图的对比、观察,xy型性别决定图解的分析,以及色盲遗传图解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同时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熟悉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原理的学习,破除封建迷信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通过了解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与人类遗传病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的意义,理解该项法规的科学基础。

  (四)学科方法训练点

  1.结合本课内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发现问题。

  2.对学生进行识图能力和遗传图解的训练。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

  色盲遗传。

  [解决办法]

  以人的色盲为例了解伴性遗传。在教学中可把色盲遗传的四种主要婚配的遗传图解归纳成一个总图解,这样就把知识化繁为简,便于学生掌握色盲基因的传递方式,归纳色盲遗传的特点,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

  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的遗传特点。

  [解决办法]

  (1)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分析色盲遗传图解,根据各种婚配子女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其比例,揭示伴x隐性遗传的一般规律。

  (2)通过讲解例题和练习,应用伴性遗传原理解决特定情境中的新问题。

  3.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

  伴x显性遗传。

  [解决办法]通过比较和练习有关习题,对以上遗传知识作一般的了解。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方法

  讲授、谈话和复习(注意启发式教学)。

  五、教具准备

  人类男女染色体组型示意图,x和y染色体的对应关系图。

  xy型性别决定图解,色盲检查图,关于色觉的四种婚配情况的汇总图解。板书内容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设备。

  六、学生活动设计

  1.授课前可组织课外活动小组的学生进行色盲普查,并对色盲患者作家谱调查。

  2.让学生在图中找出男女染色体组成的区别,认识性染色体的作用。

  3.分析xy型性别决定方式,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刚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4.引导学生动手写出色盲遗传的几种婚配的遗传图解,分析总结色盲遗传的特点。

  5.通过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和归纳小结。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通过银幕显示,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应达到的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是:

  1.以xy型为例,理解性别决定的知识。

  2.以人的色盲为例,理解伴性遗传的知识。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应在教学中体现。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引言:

  提问:生物界普遍具有的生殖方式是什么?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新个体发育的起点是什么?

  设问:同样是*的卵细胞,为什么将来有的发育成雌性个体?有的发育成雄性个体?为什么生物有一些性状在遗传时会对雌雄后代的影响不同?比如,人类中的色盲病,往往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物遗传的第三个问题: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一)性别决定

  讲述:性别决定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各种生物一般都有一定数目的成对的染色体。雌雄性别实际上是生物的一对差别明显的性状,受染色体的控制。

  在银幕上显示“人类男女染色体组型示意图”的课件。

  提问:人的细胞中有多少对染色体?

  在学生回答后补充一句:有23对同源染色体。

  (图中男女不同的一对染色体在不停闪烁,引起学生的注意。)

  提问:男女个体染色体组成中有什么区别?

  在学生回答后进行讲述:第23对染色体在男女间存在着差异,女性是,同型的,男性是xy,异型的,y染色体很短小。由于这对不同的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明显而直接的关系,所以把它叫做性染色体,而其它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叫做常染色体。因此,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应是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

  这时可让学生动笔在书中图63、图64下写出人的男女体细胞中染色体种类和数目的组成情况。(男性:22对常染色体+xy;女性:22对常染色体+)

  讲述:人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而这种性染色体类型叫做xy型。xy型性别决定在生物界中较为普遍,除了人以外,还有果蝇、马、牛、羊等很多高等动物以及*、色麻等植物都属于xy型性别决定。

  那么,性染色体是怎样来决定性别的呢?

  用计算机动态模拟“xy型性别决定的示意图”课件。

  同时教师应作一定的讲述:属于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是,只能产生一种雌配子,含x染色体;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是xy,能产生两种数目相同的雄配子,一种含x染色体,一种含y染色体。当含x染色体的雄配子和含x染色体的雌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含,它就发育成雌性;当含y染色体的雄配子和含x染色体的雌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含xy,它就发育成雄性个体。

  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先相互讨论,再回答。

  问1:一位不讲理的丈夫要他的妻子包生儿子,这事实上办得到吗?

  问2:生男生女是由母亲决定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小结:*的卵细胞将来发育成什么性别,取决于*卵中性染色体的组成,由含x的*与合x的卵细胞结合而成的*卵将来发育成雌性个体(人类是女性);由含y的*与含x的卵细胞结合而成的*卵将来发育成雄性个体(人类是男性)。后代的性别主要取决于雄配子的类型和雌雄配子结合的随机性。总之,后代是雌性还是雄性比例是1∶1。

  性染色体还有一种主要类型是zw型,比如,鸟类,与xy型性别决定刚好相反。雌性的性染色体是异型的zw,雄性的性染色体是同型的zz。

  过渡: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上都携带着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由于性染色体的组成在雌雄个体间存在着差异,因此,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伴随性染色体而传递就与性别相联系,所以,生物有些性状对雌雄后代的影响就不一样。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

  (二)伴性遗传

  讲述:以色盲为例进行学习。

  色盲病是一种先天性色觉障碍病,不能分辨各种颜色或两种颜色。其中,常见的色盲是红绿色盲,患者对红色、绿色分不清,因此,患者就不适合当司机,因为,交通信号是红灯和绿灯,无法判断是停车还是通行。全色盲极个别,在病人的眼里世界上任何物体只有明和暗的区别,根本看不到其它任何颜色,病人看彩电就象看黑白电视一样。

  银幕显示色盲检查图,让学生自我检查。

  设问:色盲基因是隐性的,它与它的等位基因都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这是为什么?

  在银幕上显示x和y染色体的对应关系图。

  指出:由于y染色体很短小,因此,在x染色体上位于非同源区段上的基因y染色体就没有,比如,色盲基因b和它的等位基因b就只存在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

  讲述:在写色觉基因型时,为了与常染色体的基因相区别,一定要先写出性染色体,再在右上角标明基因型。

  让学生在预先准备好的小黑板上填写有关色觉的女性男性的基因型(五种),然后说出六种婚配方式。

  讲述:在六种婚配方式中,男性色盲与女性色盲婚配子女全是色盲,男性正常与女性纯合体色觉正常者婚配,子女色觉均正常。另外四种婚配方式,情况较复杂,需要很好地分析。

  请四位同学在黑板上写出四种婚配的遗传图解。(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亲代的基因型,学生接着写亲代产生的配子和后代的基因型。)

  师生共同检查四位同学写出的遗传图解,

  银幕显示四种婚配情况的汇总图解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以上图解,共同总结色盲遗传的特点。

  讲述:如果第1例中的女儿作了母亲,她的丈夫是色觉正常的男子,这就是第2例了。

  提问:第1例中的色盲男子与第2例子代中的色盲男孩是什么关系?(回答:外祖父与外孙的关系)

  又问:色盲男孩的色盲基因是谁遗传的?(答案:外祖父)

  用彩色笔勾画出xb的传递方向。并指出,外祖父的色盲基因通过他的女儿遗传给了外孙。这是色盲遗传的一个特点,即隔代遗传。一般地说,色盲这种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遗传给他的外孙。(要求学生在书中p·186上勾画出。)

  进一步问:在第2例中,后代患病的可能性多大?儿子患病的可能性多大(答案:1/4、1/2)。

  继续分析第3例,提问:母亲色盲会有正常的儿子吗?

  (答案:不会有正常的儿子。因为,儿子中的x是母亲给的,母亲的基因型是xbxb。)

  分析第4例提问:女儿是色盲,可以肯定她的亲代哪一方一定是色盲?(答案:父亲一定是色盲。)

  又问:儿子是色盲,色盲基因是父亲给的?还是母亲给的?(答案:是母亲给的。)

  在学生回答了以上问题后,指出:色盲性状决不会由父亲传给儿子,父亲是把y染色体传给了儿子,而色盲基因是在x染色体上,因此,父亲的色盲基因只传给女儿,不传给儿子。这是色盲遗传的又一特点。

  再问:以上几种婚配的后代中,色盲患者是男性多?还是女性多?为什么?

  (答案:色盲是由隐性基因b控制的,b与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只要x染色体上有b基因,就表现出色盲;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必须两个x染色体上都有b基因,即隐性纯合体才表现出色盲,xbxb基因型的个体虽携带有b基因,但表现出色觉正常,所以男色盲多于女色盲。(要求学生在书中p·186上勾画出。)指出:男色盲多于女色盲这是色盲遗传的又一特点。

  讲述:根据我国社会普查资料得知,我国男性色盲发病率为7%,而女性色盲发病率仅为0。5%,实际情况,也是男性色盲患者多于女性色盲患者。

  色盲遗传与性别有关,是因为色盲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要伴随性染色体而传递,而男性与女性在性染色体上的组成又是不同的,因此,色盲遗传就表现出与性别相关联,这种特殊的遗传现象叫伴性遗传。(伴性遗传的概念,要求学生在书中p182上勾画出。)

  指出:色盲遗传病实际上是伴x隐性遗传病。

  指着图中第4例讲,如果近亲结婚,后代的发病率达到50%。

  讲述:近亲结婚,遗传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会增高。比如,我国湖南大庸市偏远地带有三个“傻子村”,其中的汪家小村,全村共500人,有250人智能偏低,其中呆痴58人。

  一般说来,在一个群体中,各种遗传病的患者尽管数量不多,但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却较多。近亲结婚者,往往有些基因是相同的,子代中隐性纯合体出现的可能性增加,所以发病率比一般群体高很多。所以,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为了提高中华民族的人口素质和质量,应坚决杜绝近亲结婚。可向学生打趣地说:在婚姻问题上,千万不能亲上加亲。

  (三)总结、扩展

  绝大多数生物的性别是由*时遗传物质的组成来决定的,最常见的是性染色体决定性别。根据生物的雌雄个体间性染色体组成上的差异,性染色体又主要分为xy型和zw型两类。属于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是xy,异型的,在进行减数分裂时能产生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即x型、y型的雄配子,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是,同型的,只能产生一种x型的雌配子,在*机会相等时,子代的性别比为1∶1。

  由于性染色体决定性别,性染色体在雌雄个体间又存在着差异,因此,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行为必然与性别相联系。以人的色盲遗传为例,学习了伴x隐性遗传。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是有区别的。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归纳起来有三点,第一是隔代遗传,一般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遗传给外孙。第二、往往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第三、父亲决不传给儿子。

  在伴性遗传中还有伴x显性遗传和伴y染色体遗传,比如,人类中抗维生素d佝偻病有伴x显性遗传,蹼趾及其它的轻微畸形是伴y染色体遗传,它们各有不同的遗传特点。

  (四)布置作业

  (银幕显示)

  1.果蝇的体细胞有四对染色体,它的一个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应是[ ]

  a.3对常染色体+xy

  b.3个常染色体+x

  c.3对常染色体+

  d.3个常染色体+y

  (答案:b)

  2.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儿子,问再生一个白化病女儿的可能性多大?

  (答案:1/8)

  3.有一个男孩是色盲患者,除他的祖父是色盲外,他的父母、祖母和外祖父母色觉都正常,该男孩色盲基因的传递过程是[ ]

  a.祖父——父亲——男孩

  b.祖母——父亲——男孩

  c.外祖父——母亲——男孩

  d.外祖母——母亲——男孩

  (答案:d)

  4.口答:为什么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五)板书设计

  (逐一显示在银幕上)

  三、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一)性别决定

  (二)伴性遗传

  1.色盲遗传

  (1)色盲基因隐性,位于x染色体上。

  (2)三大特点:

  a.隔代遗传

  b.色盲基因不能由男性传给男性

  c.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2.伴性遗传概念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它的遗传方式是与性别相联系的,这种遗传方式叫做伴性遗传。

  八、教学步骤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银幕显示使学生明确本堂课应达到的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的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有关知识。

  2.通过练习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更好地理解伴性遗传概念,区别常染色体遗传和伴性遗传,从而比较完整地认识性染色体基因的传递规律。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复习提问:

  1.与很多生物一样,人的性别由什么决定?女性和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有什么区别?

  2.人类中的色盲和白化病的致病基因分别位于什么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方式有什么不同的称呼?

  3.伴x隐性遗传有那些特点?

  以上问题请学生一一回答。

  讲述:在人类的遗传病中,还有一种血友病与色盲病一样,也是伴x隐性遗传。血友病患者血浆中缺少抗血友病球蛋白,所以凝血发生障碍,患者皮下、肌肉内反复出血,形成瘀血,在受伤流血时不能自然止血,很容易引起失血过多而死亡。

  银幕显示例题1:

  由于控制血友病的基因是隐性的,且位于x染色体上,以下不可能的是[ ]

  a.携带此基因的母亲把基因传给他的儿子

  b.患血友病的父亲把基因传给儿子

  c.患血友病的父亲把基因传给女儿

  d.携带此基因的母亲把基因传给女儿

  (答案:b)

  指出:血友病遗传与色盲病的遗传规律相同,不能由男性传给男性。

  银幕显示例题2:

  假若某一性状总是从父亲直接传给儿子,又从儿子直接传给孙子,那么这一性状是由什么决定的[ ]

  a.由常染色体决定的

  b.由x染色体决定的

  c.由y染色体决定的

  d.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答案:c)

  银幕显示例题3:

  决定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r基因控制红色,r基因控制白色,一只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红眼雄果蝇杂交,其后代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红眼雄果蝇

  b.白眼雄果蝇

  c.红眼雌果蝇

  d.白眼雌果蝇

  (答案:d)

  请学生在黑板上写出遗传图解(要求写出亲代、配子和子代的基因型)。

  银幕显示例题4:

  下列对右图中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答案:b)

  要求学生回答时说出判断的理由。教师再作以下分析:

  系谱中出现明显的不连续现象,可判断为隐性遗传。假设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后代女儿不会患病,因为父亲正常。因此致病基因不会在x染色体上,应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银幕显示例题5:

  女性色盲,她的什么亲属一定患色盲[ ]

  a.父亲和母亲

  b.儿子和女儿

  c.母亲和女儿

  d.父亲和儿子

  (答案:d)

  强调:女性色盲,她的父亲一定是色盲,她的儿子全是色盲。

  银幕显示例题6:

  杂合白色公牛所产生的*中,同时具有y性染色体和黑色基因的*占[ ]

  a.1/2

  b.1/4

  c.1/6

  d.1/8

  (答案:b)

  先让学生思考,再讲解:白色基因和黑色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与xy染色体自由组合,能产生4种比例相同的*,因此,同时含有y染色体和黑色基因的*占1/4。(含黑色基因*的可能性是1/2,含y染色体的*占1/2,两种均含的则占1/2×1/2=1/4。)

  银幕显示例题7:

  下图为某个色盲家族的遗传系谱图,色盲基因是b,请回答:(图中□表示男正常,○表示女正常,表示男色盲,表示女色盲。)

  (1)11号的色盲基因来自于1代个体中的______号。

  (2)在这个系谱图中可以肯定为女性携带者的一共有______人,她们是______。

  (3)7号和8号再生一个患病儿子的机率为______。他们极易生出病孩的原因是______。

  (4)6号的基因型是______。

  (答案:(1)2号(2)4人、ⅰ2ⅰ4ⅱ7ⅱ10(3)1/4、近亲结婚(4)xbxb或xbxb)

  (三)布置作业

  教材p·189中的复习题1、2、3、4。

  九、参考资料

  1.不同生物性别决定的机制有所不同大多数生物性别决定于性染色体的差异,主要分为xy型和zw型两种,少数生物取决于体细胞染色体的倍数性。比如蜜蜂,未*的卵发育成雄性个体,*卵发育为雌性个体。极少数生物的性别决定于个体发育所处的内、外环境条件。比如:温度变化能改变性别发育的方向,某些蛙类为雌体,xy为雄体,但若蝌蚪在20℃下发育,子代一半为雄性,一半为雌性,在30℃下发育,则全部为雄蛙。

  2.血友病患者寿命较短最多能活到22岁。血友病因症状严重,病人生育的可能性极小,所以几乎没有致病基因纯合型的女性患者,血友病患者基本上全都是男性。

伴性遗传教案2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性染色体类型,理解xy型性别决定。

  2.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

  3.掌握色盲致病基因的遗传方式,色盲遗传的特点。

  4.了解近亲结婚的危害。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对人类男女染色体组型示意图的对比、观察,xy型性别决定图解的分析,以及色盲遗传图解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同时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熟悉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原理的学习,破除封建迷信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通过了解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与人类遗传病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的意义,理解该项法规的科学基础。

  (四)学科方法训练点

  1.结合本课内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发现问题。

  2.对学生进行识图能力和遗传图解的训练。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

  色盲遗传。

  [解决办法]

  以人的色盲为例了解伴性遗传。在教学中可把色盲遗传的四种主要婚配的遗传图解归纳成一个总图解,这样就把知识化繁为简,便于学生掌握色盲基因的传递方式,归纳色盲遗传的特点,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

  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的遗传特点。

  [解决办法]

  (1)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分析色盲遗传图解,根据各种婚配子女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其比例,揭示伴x隐性遗传的一般规律。

  (2)通过讲解例题和练习,应用伴性遗传原理解决特定情境中的新问题。

  3.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

  伴x显性遗传。

  [解决办法]通过比较和练习有关习题,对以上遗传知识作一般的了解。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方法

  讲授、谈话和复习(注意启发式教学)。

  五、教具准备

  人类男女染色体组型示意图,x和y染色体的对应关系图。

  xy型性别决定图解,色盲检查图,关于色觉的四种婚配情况的汇总图解。板书内容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设备。

  六、学生活动设计

  1.授课前可组织课外活动小组的学生进行色盲普查,并对色盲患者作家谱调查。

  2.让学生在图中找出男女染色体组成的区别,认识性染色体的作用。

  3.分析xy型性别决定方式,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刚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4.引导学生动手写出色盲遗传的几种婚配的遗传图解,分析总结色盲遗传的特点。

  5.通过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和归纳小结。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通过银幕显示,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应达到的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是:

  1.以xy型为例,理解性别决定的知识。

  2.以人的色盲为例,理解伴性遗传的知识。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应在教学中体现。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引言:

  提问:生物界普遍具有的生殖方式是什么?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新个体发育的起点是什么?

  设问:同样是*的卵细胞,为什么将来有的发育成雌性个体?有的发育成雄性个体?为什么生物有一些性状在遗传时会对雌雄后代的影响不同?比如,人类中的色盲病,往往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物遗传的第三个问题: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一)性别决定

  讲述:性别决定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各种生物一般都有一定数目的成对的染色体。雌雄性别实际上是生物的一对差别明显的性状,受染色体的控制。

  在银幕上显示“人类男女染色体组型示意图”的课件。

  提问:人的细胞中有多少对染色体?

  在学生回答后补充一句:有23对同源染色体。

  (图中男女不同的一对染色体在不停闪烁,引起学生的注意。)

  提问:男女个体染色体组成中有什么区别?

  在学生回答后进行讲述:第23对染色体在男女间存在着差异,女性是,同型的,男性是xy,异型的,y染色体很短小。由于这对不同的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明显而直接的关系,所以把它叫做性染色体,而其它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叫做常染色体。因此,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应是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

  这时可让学生动笔在书中图63、图64下写出人的男女体细胞中染色体种类和数目的组成情况。(男性:22对常染色体+xy;女性:22对常染色体+)

  讲述:人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而这种性染色体类型叫做xy型。xy型性别决定在生物界中较为普遍,除了人以外,还有果蝇、马、牛、羊等很多高等动物以及*、色麻等植物都属于xy型性别决定。

  那么,性染色体是怎样来决定性别的呢?

  用计算机动态模拟“xy型性别决定的示意图”课件。

  同时教师应作一定的讲述:属于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是,只能产生一种雌配子,含x染色体;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是xy,能产生两种数目相同的雄配子,一种含x染色体,一种含y染色体。当含x染色体的雄配子和含x染色体的雌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含,它就发育成雌性;当含y染色体的雄配子和含x染色体的雌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含xy,它就发育成雄性个体。

  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先相互讨论,再回答。

  问1:一位不讲理的丈夫要他的妻子包生儿子,这事实上办得到吗?

  问2:生男生女是由母亲决定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小结:*的卵细胞将来发育成什么性别,取决于*卵中性染色体的组成,由含x的*与合x的卵细胞结合而成的*卵将来发育成雌性个体(人类是女性);由含y的*与含x的卵细胞结合而成的*卵将来发育成雄性个体(人类是男性)。后代的性别主要取决于雄配子的类型和雌雄配子结合的随机性。总之,后代是雌性还是雄性比例是1∶1。

  性染色体还有一种主要类型是zw型,比如,鸟类,与xy型性别决定刚好相反。雌性的性染色体是异型的zw,雄性的性染色体是同型的zz。

  过渡: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上都携带着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由于性染色体的组成在雌雄个体间存在着差异,因此,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伴随性染色体而传递就与性别相联系,所以,生物有些性状对雌雄后代的影响就不一样。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

  (二)伴性遗传

  讲述:以色盲为例进行学习。

  色盲病是一种先天性色觉障碍病,不能分辨各种颜色或两种颜色。其中,常见的色盲是红绿色盲,患者对红色、绿色分不清,因此,患者就不适合当司机,因为,交通信号是红灯和绿灯,无法判断是停车还是通行。全色盲极个别,在病人的眼里世界上任何物体只有明和暗的区别,根本看不到其它任何颜色,病人看彩电就象看黑白电视一样。

  银幕显示色盲检查图,让学生自我检查。

  设问:色盲基因是隐性的,它与它的等位基因都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这是为什么?

  在银幕上显示x和y染色体的对应关系图。

  指出:由于y染色体很短小,因此,在x染色体上位于非同源区段上的基因y染色体就没有,比如,色盲基因b和它的等位基因b就只存在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

  讲述:在写色觉基因型时,为了与常染色体的基因相区别,一定要先写出性染色体,再在右上角标明基因型。

  让学生在预先准备好的小黑板上填写有关色觉的女性男性的基因型(五种),然后说出六种婚配方式。

  讲述:在六种婚配方式中,男性色盲与女性色盲婚配子女全是色盲,男性正常与女性纯合体色觉正常者婚配,子女色觉均正常。另外四种婚配方式,情况较复杂,需要很好地分析。

  请四位同学在黑板上写出四种婚配的遗传图解。(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亲代的基因型,学生接着写亲代产生的配子和后代的基因型。)

  师生共同检查四位同学写出的遗传图解,

  银幕显示四种婚配情况的汇总图解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以上图解,共同总结色盲遗传的特点。

  讲述:如果第1例中的女儿作了母亲,她的丈夫是色觉正常的男子,这就是第2例了。

  提问:第1例中的色盲男子与第2例子代中的色盲男孩是什么关系?(回答:外祖父与外孙的关系)

  又问:色盲男孩的色盲基因是谁遗传的?(答案:外祖父)

  用彩色笔勾画出xb的传递方向。并指出,外祖父的色盲基因通过他的女儿遗传给了外孙。这是色盲遗传的一个特点,即隔代遗传。一般地说,色盲这种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遗传给他的外孙。(要求学生在书中p·186上勾画出。)

  进一步问:在第2例中,后代患病的可能性多大?儿子患病的可能性多大(答案:1/4、1/2)。

  继续分析第3例,提问:母亲色盲会有正常的儿子吗?

  (答案:不会有正常的儿子。因为,儿子中的x是母亲给的,母亲的基因型是xbxb。)

  分析第4例提问:女儿是色盲,可以肯定她的亲代哪一方一定是色盲?(答案:父亲一定是色盲。)

  又问:儿子是色盲,色盲基因是父亲给的?还是母亲给的?(答案:是母亲给的。)

  在学生回答了以上问题后,指出:色盲性状决不会由父亲传给儿子,父亲是把y染色体传给了儿子,而色盲基因是在x染色体上,因此,父亲的色盲基因只传给女儿,不传给儿子。这是色盲遗传的又一特点。

  再问:以上几种婚配的后代中,色盲患者是男性多?还是女性多?为什么?

  (答案:色盲是由隐性基因b控制的,b与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只要x染色体上有b基因,就表现出色盲;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必须两个x染色体上都有b基因,即隐性纯合体才表现出色盲,xbxb基因型的个体虽携带有b基因,但表现出色觉正常,所以男色盲多于女色盲。(要求学生在书中p·186上勾画出。)指出:男色盲多于女色盲这是色盲遗传的又一特点。

  讲述:根据我国社会普查资料得知,我国男性色盲发病率为7%,而女性色盲发病率仅为0。5%,实际情况,也是男性色盲患者多于女性色盲患者。

  色盲遗传与性别有关,是因为色盲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要伴随性染色体而传递,而男性与女性在性染色体上的组成又是不同的,因此,色盲遗传就表现出与性别相关联,这种特殊的遗传现象叫伴性遗传。(伴性遗传的概念,要求学生在书中p182上勾画出。)

  指出:色盲遗传病实际上是伴x隐性遗传病。

  指着图中第4例讲,如果近亲结婚,后代的发病率达到50%。

  讲述:近亲结婚,遗传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会增高。比如,我国湖南大庸市偏远地带有三个“傻子村”,其中的汪家小村,全村共500人,有250人智能偏低,其中呆痴58人。

  一般说来,在一个群体中,各种遗传病的患者尽管数量不多,但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却较多。近亲结婚者,往往有些基因是相同的,子代中隐性纯合体出现的可能性增加,所以发病率比一般群体高很多。所以,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为了提高中华民族的人口素质和质量,应坚决杜绝近亲结婚。可向学生打趣地说:在婚姻问题上,千万不能亲上加亲。

  (三)总结、扩展

  绝大多数生物的性别是由*时遗传物质的组成来决定的,最常见的是性染色体决定性别。根据生物的雌雄个体间性染色体组成上的差异,性染色体又主要分为xy型和zw型两类。属于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是xy,异型的,在进行减数分裂时能产生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即x型、y型的雄配子,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是,同型的,只能产生一种x型的雌配子,在*机会相等时,子代的性别比为1∶1。

  由于性染色体决定性别,性染色体在雌雄个体间又存在着差异,因此,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行为必然与性别相联系。以人的色盲遗传为例,学习了伴x隐性遗传。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是有区别的。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归纳起来有三点,第一是隔代遗传,一般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遗传给外孙。第二、往往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第三、父亲决不传给儿子。

  在伴性遗传中还有伴x显性遗传和伴y染色体遗传,比如,人类中抗维生素d佝偻病有伴x显性遗传,蹼趾及其它的轻微畸形是伴y染色体遗传,它们各有不同的遗传特点。

  (四)布置作业

  (银幕显示)

  1.果蝇的体细胞有四对染色体,它的一个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应是[ ]

  a.3对常染色体+xy

  b.3个常染色体+x

  c.3对常染色体+

  d.3个常染色体+y

  (答案:b)

  2.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儿子,问再生一个白化病女儿的可能性多大?

  (答案:1/8)

  3.有一个男孩是色盲患者,除他的祖父是色盲外,他的父母、祖母和外祖父母色觉都正常,该男孩色盲基因的传递过程是[ ]

  a.祖父——父亲——男孩

  b.祖母——父亲——男孩

  c.外祖父——母亲——男孩

  d.外祖母——母亲——男孩

  (答案:d)

  4.口答:为什么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五)板书设计

  (逐一显示在银幕上)

  三、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一)性别决定

  (二)伴性遗传

  1.色盲遗传

  (1)色盲基因隐性,位于x染色体上。

  (2)三大特点:

  a.隔代遗传

  b.色盲基因不能由男性传给男性

  c.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2.伴性遗传概念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它的遗传方式是与性别相联系的,这种遗传方式叫做伴性遗传。

  八、教学步骤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银幕显示使学生明确本堂课应达到的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的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有关知识。

  2.通过练习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更好地理解伴性遗传概念,区别常染色体遗传和伴性遗传,从而比较完整地认识性染色体基因的传递规律。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复习提问:

  1.与很多生物一样,人的性别由什么决定?女性和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有什么区别?

  2.人类中的色盲和白化病的致病基因分别位于什么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方式有什么不同的称呼?

  3.伴x隐性遗传有那些特点?

  以上问题请学生一一回答。

  讲述:在人类的遗传病中,还有一种血友病与色盲病一样,也是伴x隐性遗传。血友病患者血浆中缺少抗血友病球蛋白,所以凝血发生障碍,患者皮下、肌肉内反复出血,形成瘀血,在受伤流血时不能自然止血,很容易引起失血过多而死亡。

  银幕显示例题1:

  由于控制血友病的基因是隐性的,且位于x染色体上,以下不可能的是[ ]

  a.携带此基因的母亲把基因传给他的儿子

  b.患血友病的父亲把基因传给儿子

  c.患血友病的父亲把基因传给女儿

  d.携带此基因的母亲把基因传给女儿

  (答案:b)

  指出:血友病遗传与色盲病的遗传规律相同,不能由男性传给男性。

  银幕显示例题2:

  假若某一性状总是从父亲直接传给儿子,又从儿子直接传给孙子,那么这一性状是由什么决定的[ ]

  a.由常染色体决定的

  b.由x染色体决定的

  c.由y染色体决定的

  d.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答案:c)

  银幕显示例题3:

  决定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r基因控制红色,r基因控制白色,一只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红眼雄果蝇杂交,其后代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红眼雄果蝇

  b.白眼雄果蝇

  c.红眼雌果蝇

  d.白眼雌果蝇

  (答案:d)

  请学生在黑板上写出遗传图解(要求写出亲代、配子和子代的基因型)。

  银幕显示例题4:

  下列对右图中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答案:b)

  要求学生回答时说出判断的理由。教师再作以下分析:

  系谱中出现明显的不连续现象,可判断为隐性遗传。假设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后代女儿不会患病,因为父亲正常。因此致病基因不会在x染色体上,应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银幕显示例题5:

  女性色盲,她的什么亲属一定患色盲[ ]

  a.父亲和母亲

  b.儿子和女儿

  c.母亲和女儿

  d.父亲和儿子

  (答案:d)

  强调:女性色盲,她的父亲一定是色盲,她的儿子全是色盲。

  银幕显示例题6:

  杂合白色公牛所产生的*中,同时具有y性染色体和黑色基因的*占[ ]

  a.1/2

  b.1/4

  c.1/6

  d.1/8

  (答案:b)

  先让学生思考,再讲解:白色基因和黑色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与xy染色体自由组合,能产生4种比例相同的*,因此,同时含有y染色体和黑色基因的*占1/4。(含黑色基因*的可能性是1/2,含y染色体的*占1/2,两种均含的则占1/2×1/2=1/4。)

  银幕显示例题7:

  下图为某个色盲家族的遗传系谱图,色盲基因是b,请回答:(图中□表示男正常,○表示女正常,表示男色盲,表示女色盲。)

  (1)11号的色盲基因来自于1代个体中的______号。

  (2)在这个系谱图中可以肯定为女性携带者的一共有______人,她们是______。

  (3)7号和8号再生一个患病儿子的机率为______。他们极易生出病孩的原因是______。

  (4)6号的基因型是______。

  (答案:(1)2号(2)4人、ⅰ2ⅰ4ⅱ7ⅱ10(3)1/4、近亲结婚(4)xbxb或xbxb)

  (三)布置作业

  教材p·189中的复习题1、2、3、4。

  九、参考资料

  1.不同生物性别决定的机制有所不同大多数生物性别决定于性染色体的差异,主要分为xy型和zw型两种,少数生物取决于体细胞染色体的倍数性。比如蜜蜂,未*的卵发育成雄性个体,*卵发育为雌性个体。极少数生物的`性别决定于个体发育所处的内、外环境条件。比如:温度变化能改变性别发育的方向,某些蛙类为雌体,xy为雄体,但若蝌蚪在20℃下发育,子代一半为雄性,一半为雌性,在30℃下发育,则全部为雄蛙。

  2.血友病患者寿命较短最多能活到22岁。血友病因症状严重,病人生育的可能性极小,所以几乎没有致病基因纯合型的女性患者,血友病患者基本上全都是男性。

伴性遗传教案3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性染色体类型,理解xy型性别决定。

  2.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

  3.掌握色盲致病基因的遗传方式,色盲遗传的特点。

  4.了解近亲结婚的危害。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对人类男女染色体组型示意图的对比、观察,xy型性别决定图解的分析,以及色盲遗传图解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同时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熟悉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原理的学习,破除封建迷信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通过了解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与人类遗传病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的意义,理解该项法规的科学基础。

  (四)学科方法训练点

  1.结合本课内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发现问题。

  2.对学生进行识图能力和遗传图解的训练。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

  色盲遗传。

  [解决办法]

  以人的色盲为例了解伴性遗传。在教学中可把色盲遗传的四种主要婚配的遗传图解归纳成一个总图解,这样就把知识化繁为简,便于学生掌握色盲基因的传递方式,归纳色盲遗传的特点,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

  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的遗传特点。

  [解决办法]

  (1)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分析色盲遗传图解,根据各种婚配子女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其比例,揭示伴x隐性遗传的一般规律。

  (2)通过讲解例题和练习,应用伴性遗传原理解决特定情境中的新问题。

  3.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

  伴x显性遗传。

  [解决办法]通过比较和练习有关习题,对以上遗传知识作一般的了解。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方法

  讲授、谈话和复习(注意启发式教学)。

  五、教具准备

  人类男女染色体组型示意图,x和y染色体的对应关系图。

  xy型性别决定图解,色盲检查图,关于色觉的四种婚配情况的汇总图解。板书内容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设备。

  六、学生活动设计

  1.授课前可组织课外活动小组的学生进行色盲普查,并对色盲患者作家谱调查。

  2.让学生在图中找出男女染色体组成的区别,认识性染色体的作用。

  3.分析xy型性别决定方式,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刚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4.引导学生动手写出色盲遗传的几种婚配的遗传图解,分析总结色盲遗传的特点。

  5.通过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和归纳小结。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通过银幕显示,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应达到的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是:

  1.以xy型为例,理解性别决定的知识。

  2.以人的色盲为例,理解伴性遗传的知识。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应在教学中体现。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引言:

  提问:生物界普遍具有的生殖方式是什么?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新个体发育的起点是什么?

  设问:同样是*的卵细胞,为什么将来有的发育成雌性个体?有的发育成雄性个体?为什么生物有一些性状在遗传时会对雌雄后代的影响不同?比如,人类中的色盲病,往往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物遗传的第三个问题: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一)性别决定

  讲述:性别决定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各种生物一般都有一定数目的成对的染色体。雌雄性别实际上是生物的一对差别明显的性状,受染色体的控制。

  在银幕上显示“人类男女染色体组型示意图”的课件。

  提问:人的细胞中有多少对染色体?

  在学生回答后补充一句:有23对同源染色体。

  (图中男女不同的一对染色体在不停闪烁,引起学生的注意。)

  提问:男女个体染色体组成中有什么区别?

  在学生回答后进行讲述:第23对染色体在男女间存在着差异,女性是,同型的,男性是xy,异型的,y染色体很短小。由于这对不同的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明显而直接的关系,所以把它叫做性染色体,而其它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叫做常染色体。因此,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应是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

  这时可让学生动笔在书中图63、图64下写出人的男女体细胞中染色体种类和数目的组成情况。(男性:22对常染色体+xy;女性:22对常染色体+)

  讲述:人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而这种性染色体类型叫做xy型。xy型性别决定在生物界中较为普遍,除了人以外,还有果蝇、马、牛、羊等很多高等动物以及*、色麻等植物都属于xy型性别决定。

  那么,性染色体是怎样来决定性别的呢?

  用计算机动态模拟“xy型性别决定的示意图”课件。

  同时教师应作一定的讲述:属于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是,只能产生一种雌配子,含x染色体;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是xy,能产生两种数目相同的雄配子,一种含x染色体,一种含y染色体。当含x染色体的雄配子和含x染色体的雌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含,它就发育成雌性;当含y染色体的雄配子和含x染色体的雌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含xy,它就发育成雄性个体。

  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先相互讨论,再回答。

  问1:一位不讲理的丈夫要他的妻子包生儿子,这事实上办得到吗?

  问2:生男生女是由母亲决定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小结:*的卵细胞将来发育成什么性别,取决于*卵中性染色体的组成,由含x的*与合x的卵细胞结合而成的*卵将来发育成雌性个体(人类是女性);由含y的*与含x的卵细胞结合而成的*卵将来发育成雄性个体(人类是男性)。后代的性别主要取决于雄配子的类型和雌雄配子结合的随机性。总之,后代是雌性还是雄性比例是1∶1。

  性染色体还有一种主要类型是zw型,比如,鸟类,与xy型性别决定刚好相反。雌性的性染色体是异型的zw,雄性的性染色体是同型的zz。

  过渡: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上都携带着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由于性染色体的组成在雌雄个体间存在着差异,因此,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伴随性染色体而传递就与性别相联系,所以,生物有些性状对雌雄后代的影响就不一样。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

  (二)伴性遗传

  讲述:以色盲为例进行学习。

  色盲病是一种先天性色觉障碍病,不能分辨各种颜色或两种颜色。其中,常见的色盲是红绿色盲,患者对红色、绿色分不清,因此,患者就不适合当司机,因为,交通信号是红灯和绿灯,无法判断是停车还是通行。全色盲极个别,在病人的眼里世界上任何物体只有明和暗的区别,根本看不到其它任何颜色,病人看彩电就象看黑白电视一样。

  银幕显示色盲检查图,让学生自我检查。

  设问:色盲基因是隐性的,它与它的等位基因都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这是为什么?

  在银幕上显示x和y染色体的对应关系图。

  指出:由于y染色体很短小,因此,在x染色体上位于非同源区段上的基因y染色体就没有,比如,色盲基因b和它的等位基因b就只存在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

  讲述:在写色觉基因型时,为了与常染色体的基因相区别,一定要先写出性染色体,再在右上角标明基因型。

  让学生在预先准备好的小黑板上填写有关色觉的女性男性的基因型(五种),然后说出六种婚配方式。

  讲述:在六种婚配方式中,男性色盲与女性色盲婚配子女全是色盲,男性正常与女性纯合体色觉正常者婚配,子女色觉均正常。另外四种婚配方式,情况较复杂,需要很好地分析。

  请四位同学在黑板上写出四种婚配的遗传图解。(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亲代的基因型,学生接着写亲代产生的配子和后代的基因型。)

  师生共同检查四位同学写出的遗传图解,

  银幕显示四种婚配情况的汇总图解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以上图解,共同总结色盲遗传的特点。

  讲述:如果第1例中的女儿作了母亲,她的丈夫是色觉正常的男子,这就是第2例了。

  提问:第1例中的色盲男子与第2例子代中的色盲男孩是什么关系?(回答:外祖父与外孙的"关系)

  又问:色盲男孩的色盲基因是谁遗传的?(答案:外祖父)

  用彩色笔勾画出xb的传递方向。并指出,外祖父的色盲基因通过他的女儿遗传给了外孙。这是色盲遗传的一个特点,即隔代遗传。一般地说,色盲这种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遗传给他的外孙。(要求学生在书中p·186上勾画出。)

  进一步问:在第2例中,后代患病的可能性多大?儿子患病的可能性多大(答案:1/4、1/2)。

  继续分析第3例,提问:母亲色盲会有正常的儿子吗?

  (答案:不会有正常的儿子。因为,儿子中的x是母亲给的,母亲的基因型是xbxb。)

  分析第4例提问:女儿是色盲,可以肯定她的亲代哪一方一定是色盲?(答案:父亲一定是色盲。)

  又问:儿子是色盲,色盲基因是父亲给的?还是母亲给的?(答案:是母亲给的。)

  在学生回答了以上问题后,指出:色盲性状决不会由父亲传给儿子,父亲是把y染色体传给了儿子,而色盲基因是在x染色体上,因此,父亲的色盲基因只传给女儿,不传给儿子。这是色盲遗传的又一特点。

  再问:以上几种婚配的后代中,色盲患者是男性多?还是女性多?为什么?

  (答案:色盲是由隐性基因b控制的,b与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只要x染色体上有b基因,就表现出色盲;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必须两个x染色体上都有b基因,即隐性纯合体才表现出色盲,xbxb基因型的个体虽携带有b基因,但表现出色觉正常,所以男色盲多于女色盲。(要求学生在书中p·186上勾画出。)指出:男色盲多于女色盲这是色盲遗传的又一特点。

  讲述:根据我国社会普查资料得知,我国男性色盲发病率为7%,而女性色盲发病率仅为0。5%,实际情况,也是男性色盲患者多于女性色盲患者。

  色盲遗传与性别有关,是因为色盲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要伴随性染色体而传递,而男性与女性在性染色体上的组成又是不同的,因此,色盲遗传就表现出与性别相关联,这种特殊的遗传现象叫伴性遗传。(伴性遗传的概念,要求学生在书中p182上勾画出。)

  指出:色盲遗传病实际上是伴x隐性遗传病。

  指着图中第4例讲,如果近亲结婚,后代的发病率达到50%。

  讲述:近亲结婚,遗传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会增高。比如,我国湖南大庸市偏远地带有三个“傻子村”,其中的汪家小村,全村共500人,有250人智能偏低,其中呆痴58人。

  一般说来,在一个群体中,各种遗传病的患者尽管数量不多,但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却较多。近亲结婚者,往往有些基因是相同的,子代中隐性纯合体出现的可能性增加,所以发病率比一般群体高很多。所以,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为了提高中华民族的人口素质和质量,应坚决杜绝近亲结婚。可向学生打趣地说:在婚姻问题上,千万不能亲上加亲。

  (三)总结、扩展

  绝大多数生物的性别是由*时遗传物质的组成来决定的,最常见的是性染色体决定性别。根据生物的雌雄个体间性染色体组成上的差异,性染色体又主要分为xy型和zw型两类。属于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是xy,异型的,在进行减数分裂时能产生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即x型、y型的雄配子,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是,同型的,只能产生一种x型的雌配子,在*机会相等时,子代的性别比为1∶1。

  由于性染色体决定性别,性染色体在雌雄个体间又存在着差异,因此,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行为必然与性别相联系。以人的色盲遗传为例,学习了伴x隐性遗传。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是有区别的。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归纳起来有三点,第一是隔代遗传,一般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遗传给外孙。第二、往往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第三、父亲决不传给儿子。

  在伴性遗传中还有伴x显性遗传和伴y染色体遗传,比如,人类中抗维生素d佝偻病有伴x显性遗传,蹼趾及其它的轻微畸形是伴y染色体遗传,它们各有不同的遗传特点。

  (四)布置作业

  (银幕显示)

  1.果蝇的体细胞有四对染色体,它的一个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应是[ ]

  a.3对常染色体+xy

  b.3个常染色体+x

  c.3对常染色体+

  d.3个常染色体+y

  (答案:b)

  2.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儿子,问再生一个白化病女儿的可能性多大?

  (答案:1/8)

  3.有一个男孩是色盲患者,除他的祖父是色盲外,他的父母、祖母和外祖父母色觉都正常,该男孩色盲基因的传递过程是[ ]

  a.祖父——父亲——男孩

  b.祖母——父亲——男孩

  c.外祖父——母亲——男孩

  d.外祖母——母亲——男孩

  (答案:d)

  4.口答:为什么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五)板书设计

  (逐一显示在银幕上)

  三、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一)性别决定

  (二)伴性遗传

  1.色盲遗传

  (1)色盲基因隐性,位于x染色体上。

  (2)三大特点:

  a.隔代遗传

  b.色盲基因不能由男性传给男性

  c.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2.伴性遗传概念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它的遗传方式是与性别相联系的,这种遗传方式叫做伴性遗传。

  八、教学步骤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银幕显示使学生明确本堂课应达到的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的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有关知识。

  2.通过练习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更好地理解伴性遗传概念,区别常染色体遗传和伴性遗传,从而比较完整地认识性染色体基因的传递规律。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复习提问:

  1.与很多生物一样,人的性别由什么决定?女性和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有什么区别?

  2.人类中的色盲和白化病的致病基因分别位于什么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方式有什么不同的称呼?

  3.伴x隐性遗传有那些特点?

  以上问题请学生一一回答。

  讲述:在人类的遗传病中,还有一种血友病与色盲病一样,也是伴x隐性遗传。血友病患者血浆中缺少抗血友病球蛋白,所以凝血发生障碍,患者皮下、肌肉内反复出血,形成瘀血,在受伤流血时不能自然止血,很容易引起失血过多而死亡。

  银幕显示例题1:

  由于控制血友病的基因是隐性的,且位于x染色体上,以下不可能的是[ ]

  a.携带此基因的母亲把基因传给他的儿子

  b.患血友病的父亲把基因传给儿子

  c.患血友病的父亲把基因传给女儿

  d.携带此基因的母亲把基因传给女儿

  (答案:b)

  指出:血友病遗传与色盲病的遗传规律相同,不能由男性传给男性。

  银幕显示例题2:

  假若某一性状总是从父亲直接传给儿子,又从儿子直接传给孙子,那么这一性状是由什么决定的[ ]

  a.由常染色体决定的

  b.由x染色体决定的

  c.由y染色体决定的

  d.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答案:c)

  银幕显示例题3:

  决定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r基因控制红色,r基因控制白色,一只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红眼雄果蝇杂交,其后代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红眼雄果蝇

  b.白眼雄果蝇

  c.红眼雌果蝇

  d.白眼雌果蝇

  (答案:d)

  请学生在黑板上写出遗传图解(要求写出亲代、配子和子代的基因型)。

  银幕显示例题4:

  下列对右图中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答案:b)

  要求学生回答时说出判断的理由。教师再作以下分析:

  系谱中出现明显的不连续现象,可判断为隐性遗传。假设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后代女儿不会患病,因为父亲正常。因此致病基因不会在x染色体上,应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银幕显示例题5:

  女性色盲,她的什么亲属一定患色盲[ ]

  a.父亲和母亲

  b.儿子和女儿

  c.母亲和女儿

  d.父亲和儿子

  (答案:d)

  强调:女性色盲,她的父亲一定是色盲,她的儿子全是色盲。

  银幕显示例题6:

  杂合白色公牛所产生的*中,同时具有y性染色体和黑色基因的*占[ ]

  a.1/2

  b.1/4

  c.1/6

  d.1/8

  (答案:b)

  先让学生思考,再讲解:白色基因和黑色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与xy染色体自由组合,能产生4种比例相同的*,因此,同时含有y染色体和黑色基因的*占1/4。(含黑色基因*的可能性是1/2,含y染色体的*占1/2,两种均含的则占1/2×1/2=1/4。)

  银幕显示例题7:

  下图为某个色盲家族的遗传系谱图,色盲基因是b,请回答:(图中□表示男正常,○表示女正常,表示男色盲,表示女色盲。)

  (1)11号的色盲基因来自于1代个体中的______号。

  (2)在这个系谱图中可以肯定为女性携带者的一共有______人,她们是______。

  (3)7号和8号再生一个患病儿子的机率为______。他们极易生出病孩的原因是______。

  (4)6号的基因型是______。

  (答案:(1)2号(2)4人、ⅰ2ⅰ4ⅱ7ⅱ10(3)1/4、近亲结婚(4)xbxb或xbxb)

  (三)布置作业

  教材p·189中的复习题1、2、3、4。

  九、参考资料

  1.不同生物性别决定的机制有所不同大多数生物性别决定于性染色体的差异,主要分为xy型和zw型两种,少数生物取决于体细胞染色体的倍数性。比如蜜蜂,未*的卵发育成雄性个体,*卵发育为雌性个体。极少数生物的性别决定于个体发育所处的内、外环境条件。比如:温度变化能改变性别发育的方向,某些蛙类为雌体,xy为雄体,但若蝌蚪在20℃下发育,子代一半为雄性,一半为雌性,在30℃下发育,则全部为雄蛙。

  2.血友病患者寿命较短最多能活到22岁。血友病因症状严重,病人生育的可能性极小,所以几乎没有致病基因纯合型的女性患者,血友病患者基本上全都是男性。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3篇(扩展2)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知识要点归纳 (菁选3篇)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知识要点归纳1

  一、名词:

  1、染色体组型:

  也叫核型,是指一种生物体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观察染色体组型最好的时期是有丝分裂的中期。

  2、性别决定: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3、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做~。

  4、常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叫做~。

  5、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它的遗传方式是与性别相联系的,这种遗传方式叫做~。

  二、语句:

  1、染色体的四种类型:中着丝粒染色体,亚中着丝粒染色体,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端着丝粒染色体。

  2、性别决定的类型:

  (1)XY型:雄性个体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XY),雌性个体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XX)的性别决定类型。

  (2)ZW型:与XY型相反,同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雄性,而异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雌性。蛾类、蝶类、鸟类(鸡、鸭、鹅)的性别决定属于“ZW”型。

  3、色盲病是一种先天性色觉障碍病,不能分辨各种颜色或两种颜色。

  其中,常见的色盲是红绿色盲,患者对红色、绿色分不清,全色盲极个别。色盲基因(b)以及它的等位基因——正常人的B就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的相应位置上没有什么色觉的基因。

  4、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

  (在写色觉基因型时,为了与常染色体的基因相区别,一定要先写出性染色体,再在右上角标明基因型。):色盲女性(XbXb),正常(携带者)女性(XBXb),正常女性(XBXB),色盲男性(XbY),正常男性(XBY)。由此可见,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男性只要他的X上有 b基因就会色盲,而女性必须同时具有双重的b才会患病,所以,患男>患女。

  5、色盲的遗传特点:

  男性多于女性 一般地说,色盲这种病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不病)遗传给他的外孙子(隔代遗传、交叉遗传)。色盲基因不能由男性传给男性)。

  6、血友病简介:症状——血液中缺少一种凝血因子,故凝血时间延长,或出血不止;血友病也是一种伴X隐性遗传病,其遗传特点与色盲完全一样。

  三、难点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1)XY型的性别决定方式:雌性体内具有一对同型的性染色体(XX),雄性体内具有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XY).减数分裂形成*时,产生了含有X染色体的*和含有Y染色体的*.雌性只产生了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作用发生时,X*和Y*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所以后代中出生雄性和雌性的机会均等,比例为1:1.

  (2)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如色盲、血友病、果蝇眼色、女娄菜叶形等遗传)

  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②属于交叉遗传(隔代遗传)即外公→女儿→外孙

  ③女性患者,其父亲和儿子都是患者;男性患病,其母、女至少为携带者

  (3)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如抗VD佝偻病、钟摆型眼球震颤)

  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②具有世代连续现象.

  ③男性患者,其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

  (4)Y染色体上遗传(如外耳道多毛症)

  致病基因为父传子、子传孙、具有世代连续性,也称限雄遗传.

  (5)伴性遗传与基因的分离定律之间的关系:伴性遗传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性染色体也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伴性遗传从本质上说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记忆点:

  1.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可以分为两类: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XY型,另一种是ZW型.

  2.伴性遗传的特点: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具有隔代遗传现象(由于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一般是男性通过女儿传给外孙);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反之,男性患者一定是其母亲传给致病基因.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大多具有世代连续性即代代都有患者,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

  (3)伴Y染色体遗传的特点: 患者全部为男性;致病基因父传子,子传孙(限雄遗传).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知识要点归纳2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一、实验原理

  鲜肝提取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和Fe3+都能催化H2O2分*出O2。经计算,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和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相比,每滴FeCl3溶液中的Fe3+数,大约是每滴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分子数的25万倍。

  二、实验注意事项

  1.不让H2O2接触皮肤,H2O2有一定的腐蚀性

  2. 不可用同一支滴管,由于酶具有高效性,若滴入的FeCl3溶液中混有少量的过氧化氢酶,会影响实验准确性

  3.肝脏研磨液必须是新鲜的,因为过氧化氢酶是蛋白质,放置过久,可受细菌作用而分解,使肝脏组织中酶分子数减少,活性降低

  4.肝脏研磨要充分,研磨可破坏肝细胞结构,使细胞内的酶释放出来,增加酶与底物的接触面积。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三、实验原理与方法

  1.色素的提取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是有机物,不溶于水,易溶于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提取方法:用丙酮、乙醇等能提取色素。

  2.色素分离的原理:层析液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分离方法:纸层析法。用毛细吸管在滤纸条的下端沿铅笔线划一条滤液细线,待滤液干后再划一两次,然后将滤纸条插入层析液中(滤液细线不能接触层析液)。分离结果:滤纸条上从上到下出现四条色素带:橙黄色(最窄,胡萝卜素)、黄色(叶黄素)、蓝绿色(最宽,叶绿素a)、黄绿色(叶绿素b)。胡萝卜素与叶黄素之间距离最大,叶绿素a与叶绿素b之间距离最小。

  四、实验注意事项

  1.加SiO2为了研磨得更充分。

  2.加CaCO3防止研磨时叶绿素受到破坏。因为叶绿素含镁,可被细胞液中的有机酸产生的氢代替,形成去镁叶绿素,CaCO3可中和液泡破坏释放的有机酸,防止叶绿体被破坏。

  3.加无水乙醇是因为叶绿体色素易溶于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

  五、实验讨论:

  1.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

  答: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如触及层析液,滤纸上的叶绿体色素就会溶解在层析液中,实验就会失败。

  2.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什么?

  答:提取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①叶片要新鲜、浓绿;②研磨要迅速、充分;③滤液收集后,要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以免滤液挥发。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一是滤液细线要细且直,而且要重复划几次;二是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线。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知识要点归纳3

  1、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即R型细菌转化是S型细菌)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2、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遗传物质除DNA以外还有RNA。因是绝大多数生物(如所有的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及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生物(如部分病毒等)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4、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注意其半保留复制和边解旋边复制的特点)来完成的。

  5、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是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6、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7、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 *** 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8、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即转录和翻译过程)来实现的。

  9、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10、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m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m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 高中数学。所以,生物的一切性状都是由基因决定,并由蛋白质分子直接体现的。

  11、生物的一切遗传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一些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基因控制性状的另一种情况,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

  12、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13、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4、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15、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6、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XY型(即雄性有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XY,雌性有一对同型的性染色体XX,后代性别由父本决定),另一种是ZW型(即雄性有一对同型的性染色体ZZ,雌性有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ZW,后代性别由母本决定)。

  17、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18、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19、基因重组的两种方式:一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二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联会时,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所以,通常只有有性生殖才具有基因重组的过程。而细菌等一般进行无性生殖的生物的基因重组只能通过基因工程来实现。

  20、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中遗传重点知识记忆口诀

  1、减数分裂

  性原细胞做准备,初母细胞先联会;

  排板以后同源分,从此染色不成对;

  次母似与有丝同,排板接着点裂匆;

  姐妹道别分极去,再次质缢个西东;

  染色一复胞两裂,数目减半同源别;

  精质*分卵相异,其他在此暂不提。

  2、碱基互补配对

  DNA,四碱基,A对T,G对C,互补配对双链齐;

  RNA,没有T,转录只好U来替,AUGC传信息;

  核糖体,做机器,tRNA上三碱基,能与密码配对齐。

  3、遗传判定

  核、质基因,特点不同。

  父亲有,子女没有,母亲有子女才有,基因在细胞质;

  父亲有,子女也有,基因在细胞核;

  基因分显隐,判断要细心

  无中生有,此有必为隐;

  显性世代相传无间断;

  基因所在染色体,有常有X还有Y,

  母病子必病,女病父难逃,是X隐;

  父病女必病,是X显;

  传儿不传女,是伴Y;

  此外皆由常。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3篇(扩展3)

——广东高考生物伴性遗传知识点 (菁选2篇)

广东高考生物伴性遗传知识点1

  1、染色体的四种类型:中着丝粒染色体,亚中着丝粒染色体,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端着丝粒染色体。

  2、性别决定的类型:

  (1)XY型:雄性个体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XY),雌性个体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XX)的性别决定类型。

  (2)ZW型:与XY型相反,同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雄性,而异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雌性。蛾类、蝶类、鸟类(鸡、鸭、鹅)的性别决定属于“ZW”型。

  3、色盲病是一种先天性色觉障碍病,不能分辨各种颜色或两种颜色。其中,常见的色盲是红绿色盲,患者对红色、绿色分不清,全色盲极个别。色盲基因(b)以及它的等位基因——正常人的B就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的相应位置上没有什么色觉的基因。

  4、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在写色觉基因型时,为了与常染色体的基因相区别,一定要先写出性染色体,再在右上角标明基因型。):色盲女性(XbXb),正常(携带者)女性(XBXb),正常女性(XBXB),色盲男性(XbY),正常男性(XBY)。由此可见,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男性只要他的X上有 b基因就会色盲,而女性必须同时具有双重的b才会患病,所以,患男>患女。

  5、色盲的遗传特点:男性多于女性 一般地说,色盲这种病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不病)遗传给他的外孙子(隔代遗传、交叉遗传)。色盲基因不能由男性传给男性)。6、血友病简介:症状——血液中缺少一种凝血因子,故凝血时间延长,或出血不止;血友病也是一种伴X隐性遗传病,其遗传特点与色盲完全一样。

广东高考生物伴性遗传知识点2

  1.基本单位

  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每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脱氧核糖通过脱水缩合而成。由于构成DNA的含氮碱基有四种: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因而脱氧核苷酸也有四种,它们分别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和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2.分子结构

  DNA分子的立体结构为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具体为:由两条DNA反向*行的DNA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A与T通过两个氢键相连、C与G通过三个氢键相连),碱基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DNA链:由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的3号碳原子与另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的5号碳原子端的磷酸基团之间通过脱水缩合形成磷酸二脂键,由磷酸二脂键将脱氧核苷酸连接成链。

  ⑵5"端和3"端:由于DNA链中的游离磷酸基团连接在5号碳原子上,称5"端;另一端的的3号碳原子端称为3"端。

  ⑶反向*行:指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中,总是一条链的5"端与另一条链的3"端相对,即一条链是3"~5",另一条为5"~~3"。

  ⑷碱基配对原则: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配对时,A与T配对、C与G配对。双链DNA分子中,A=T,C=G(指数目),A%=T%,C%=G%,可据此得出:

  ①A+G=T+C:即嘌呤碱基数与嘧啶碱基数相等;

  ②A+C(G)=T+G(C):即任意两不互补碱基的数目相等;

  ③A%+C%=T%+G%=A%+G%=T%+C%=50%:即任意两不互补碱基含量之和相等,占碱基总数的50%;

  ④(A1+T1)/(C1+G1)=(A2+T2)/(C2+G2)=(A+T)/(C+G)=A/C=T/G:即双链DNA及其任一条链的(A+T)/(C+G)为一定值;

  ⑤(A1+C1)/(T1+G1)=(T2+G2)/(A2+C2)=1/[(A2+C2)/(T2+G2)]:DNA分子两条链中的(A+C)/(T+G)互为倒数;双链DNA分子的(A+C)/(T+G)=1。

  根据以上推论,结合已知条件可方便的计算DNA分子中某种碱基的数量和含量。

  3.结构特点

  ⑴稳定性: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使其结构相对稳定,一般不易改变。

  ⑵多样性:虽然构成DNA的碱基只有四种,但由于构成每个DNA分子的碱基对数、碱基种类及排列顺序多样,可形成多种多样的DNA分子。

  ⑶特异性:对一个具体的DNA分子而言,其碱基对特定的排列顺序可使其携带特定的遗传信息,决定该DNA分子的特异性。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3篇(扩展4)

——《可能性》教学设计10篇

《可能性》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列出简单试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让学生经历“猜想—实践—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让学生在同伴的合作和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4.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随机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学准备

  课件、盒子、节目签、乒乓球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探究新知

  通过趣味游戏,初步感知“可能性”。教师:老师知道,xxx班的孩子们最善于参与各项有意义的活动,这节课我们就从一场精彩的联欢会开始吧!聪明的同学们在联欢会中设置了一个激动人心的环节,那就是通过抽签决定要表演的节目类型。同学们想体验吗?

  学生:想!

  教师:先来认识我们的节目签吧!(课件出示节目签)

  学生:有唱歌、跳舞、朗诵。

  教师(课件显示节目签翻转至背面,并打乱位置):请一位同学来抽签。

  教师:请第一位同学来抽签,他会抽到什么节目呢?请大家先猜一猜。学生会对抽签结果进行猜测:可能是唱歌,可能是跳舞,也可能是朗诵,3种情况都有可能。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可能。

  教师(课件翻出中间一张:跳舞或其他签):第一位同学抽到的是什么节目?

  学生:跳舞。

  教师:为了节目不重复,被抽去的跳舞签就不放回去,还剩下两张签。接下来该第二位抽签了,她可能会抽到什么呢?

  学生:唱歌和朗诵都有可能。

  教师:确定吗?

  学生:不确定。

  教师:还可能抽到“跳舞”吗?

  学生:不可能(板书:不可能)。

  教师:理由是?

  学生:因为两张签里没有跳舞。

  教师:我请第二位同学抽取一张。(抽后汇报结果)(课件翻开第一张:朗诵)。

  教师:请第三位同学抽签。现在只剩最后一张了,第三位同学会抽到什么呢?

  学生:唱歌(一定是唱歌)。

  教师:能确定吗?为什么?(教师板书:一定)

  学生:确定,因为只有一张签,一定是唱歌。

  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来描述抽签的情况。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现象,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数学问题——可能性。(板书:可能性)(设计意图:“可能性”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是完全空白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已经具有一些简单随机现象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这里用学生熟悉的“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生活实例导入新课教学,让学生在猜测中感受,在活动中明晰,以形成对“可能性”的初步认识,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吸引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二、实践验证,领悟新知

  1.摸球实验

  教师:老师还为同学们带来了一个神奇的游戏盒子(出示盒子),从盒子里我们也能找到可能性的知识。

  教师:(摇动盒子,盒子里是什么?学生回答!再从盒子里拿出一个红色乒乓球)这是老师为同学们特制的——红色乒乓球。如果老师将这个红色的乒乓球放进盒子,你想摸出红色的乒乓球吗?

  学生:想!

  教师:如果盒子里一共有六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红色乒乓球,你从盒子里任意摸取一个,会有怎样的结果?

  学生:一定会摸到红色乒乓球。

  教师:理由呢?

  学生:因为盒子里全是红色乒乓球,只能摸出红色乒乓球。

  教师:如果游戏盒子变了(出示4红2黄),想从盒子里摸出一个红色的乒乓球,摸取一次会有怎样的结果?

  学生:可能摸到,也可能摸不到。

  教师:想试试吗?为什么?

  学生:想,因为结果不确定。组织学生体验摸球过程,每摸出一个记录一个,并将球放回去,摇匀后再进行下一次摸球试验。(引导学生摸球时不偷看,说明将球放回去是为了确保条件不变,摇匀是为了公*)

  教师:游戏盒子再变一变,变成了——3红3黄(课件出示),从盒子里任意摸取一个乒乓球,能摸到红色乒乓球吗?一定会摸到吗?

  学生:可能摸到,但不一定。组织学生再次体验摸球过程,并记录,如果连续出现几次红色球或者黄色球,提问:下一个一定是红色球或黄色球吗?让学生感受随机事件的不确定性,每次发生的结果与上一次结果没有直接关系。

  教师:变!——游戏盒子里面的乒乓球变成了这样,1红5黄(课件出示),从盒子里任意摸出一个球,还会摸出红色乒乓球吗?理由是?

  学生:可能摸到!因为盒子里有红色乒乓球。组织学生再次体验摸球过程,并记录,让学生再次感受随机事件的不确定性,体会每次发生的结果与上一次结果没有直接关系。

  教师:如果盒子里有10个黄球1个红球呢?还有可能摸到红球吗?学生:有可能。

  教师:如果盒子里有100个黄球1个红球呢?还有可能摸到红球吗?如果盒子里有1000个黄球1个红球呢?10000个黄球1个红球呢?还有可能吗?

  学生:有可能。

  教师:如果去掉这个红球呢?还能摸到红球吗?

  学生:不可能。(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猜测、试验、交流的机会。在交流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词语描述摸球的各种情况。)(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通过简单实验的对比,让学生亲历猜想、实践、验证、交流,丰富学生对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体验,初步感受随机事件发生的统计规律性和可能性的大小。)

  2.猜球实验。

  教师:盒子又变了,变成了……是老师直接告诉你们结果呢?还是我提供一个线索你们自己想办法猜出盒子里的球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提供线索,自己猜。

  教师:(出示课件)线索是,可能与A盒子、B盒子或者C盒子中的某一个完全相同,到底与哪个盒子相同呢?怎么办?

  学生:从盒子中摸出一个球。

  教师:试试看。(学生从盒子里摸出一个球,并出示所摸出的球)。知道是哪个盒子吗?学生:不能确定,可能是A盒子、或者C(B)盒子,但可以排除B(c)。

  教师:不确定,怎么办?

  学生:再摸一次。学生再次从盒子里摸球,并出示结果,判断盒子,如果还无法判断,就继续摸球,直到能够判断是A盒子为止。

  3.放球实验。

  教师:同学们还想继续玩吗?

  学生:想。

  教师:可是老师的游戏盒子变不了了,想请同学们帮忙制作游戏盒子,愿意吗?

  学生:愿意!

  教师:但制作游戏盒子需要遵守规则,请看!(出示课件)按规则作出第一个游戏盒子。(为了方便用此图代替盒子,用磁扣代替乒乓球)怎么放?请同学汇报放球方法。

  学生:放4个红球。

  教师:那第二个盒子该怎样完成呢?(出示课件)请同学们三人一个小组,用圆形纸片代替乒乓球,在桌子上摆一摆,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做好小组汇报的准备。请学生汇报。因为结果多样,老师在黑板上操作呈现,并订正。

  教师:用一句话概括所有的做法,可以怎样说?

  学生:只要盒子里不装黄色球就可以了。

  教师:第三个盒子又来啦!又怎样做呢?小组先摆一摆,先在组内交流讨论,再小组汇报。学生汇报,并评价。

  教师:用一句话概括可以怎样说?

  学生:至少要放一个蓝色球但不能全是蓝色球。(放1-3个蓝色球,再放其它颜色的球,直到放够四个球。)(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学习的可能性知识去判断如何放球,感知结果与条件的关系。)

  三、灵活运用,巩固新知

  教师:我们学会了游戏盒子的制作,自己设计一个更加有趣的游戏盒子,课余时间和同学尽情的去研究吧!现在我们运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吧!

  1.练习十一第2。

  教师:认真读题,独立思考,并分享你的结论。

  学生:可能是1、2、3、4、5、6,这6个数都有可能。教师:朝上的面可能是7吗?0呢?因为?

  学生:不可能,因为没有7,0这两个数。

  教师:如果老师想让掷出的结果一定是6朝上,可以怎样设计呢?

  学生:只要正方体的六个面都写数字6就可以了。

  2.出示第二题,判断对错。

  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描述的是否准确,学生用手势汇报判断结果,集体订正。教师根据问题适当拓展。第四小题,引导学生明确硬币有正、反两面,抛出后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是不确定的。(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们相互交流、评析,感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让同学们判断,是让学生认识到客观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与个人愿望无关。)

  四、交流归纳,全课小结

  教师:有一位聪明的将军通过抛硬币让一场战争取得了不可思议的胜利,想听这个故事吗?

  学生:想。出示故事,听故事。

  教师:我们抛出的硬币结果是怎样的?

  学生:可能正面、也可能反面朝上。

  教师:而将军抛出的硬币结果是?

  学生:一定是正面朝上。

  教师:聪明的将军巧妙将可能变成了(一定),从而激发了士兵的信心,战胜了强大的敌人。所以信心对我们每个人都非常重要,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要充满信心,通过努力去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就能成功!

  教师:这节课同学们表现的都非常棒!请同学们对自己优秀的表现做做简单的评价吧!学生自我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教师:在课堂活动中,我看到同学们个个信心满满,能积极的思考问题,大胆的汇报交流,让我们愉快的度过一节有趣的数学课,老师为优秀的你们点赞!也有一句话与你们分享(课件出示),请齐读(人人都有可能成功!)

《可能性》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44页主题图、例1、第45页“做一做”及相关练习,第49页“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能结合具体问题情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借助猜测、实验、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学生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的体验,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结合具体问题情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学准备:课件、节目卡片、抽奖盒。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活经验

  (一)游戏1:猜猜硬币在哪只手里。

  1.教师将枚硬币握在手中,并在背后交换位置,让学生猜一猜硬币在哪只手里。说一说你能确定吗?

  2.教师打开没有硬币的手,再让学生猜一猜硬币在哪只手里。说一说你能确定吗?为什么?

  (二)游戏2:猜猜抛出的硬币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1.教师将这枚硬币抛出,让学生说出可能是哪个面朝上,要求说出所有可能。

  2.让学生猜一猜是哪个面朝上。

  3.教师揭示结果。

  (三)揭示课题。在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为学生进一步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感知生活中的随机现象。

  1.课件出示主题图:联欢会抽签表演节目。

  2.指名回答(问题预设)。

  (1)同学们用抽签的方式表演节目,能事先确定自己表演什么节目吗?

  (2)有哪些可能?(此时由于不知道抽签的内容,因此有多种可能。)

  (二)活动探究,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例1情境)教师拿出三张卡片,上面分别写着“唱歌”“跳舞”“朗诵”(告知学生),放在桌上,选三名学生依次上来抽签,并分三步分析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逐步完成研究报告。

  剩下卡片张数

  确定

  不确定

  3

  2

  1

  1.桌上有三张卡片时的抽签情况。

  (1)让学生分析:第一名同学能确定抽到什么节目吗?他可能会抽到什么节目?请说出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此时有三种可能发生的结果)

  (2)让第一名学生抽签,展示抽到的结果,填写报告单。(假设抽到跳舞)

  2.桌上剩下两张卡片时的抽签情况。

  (1)让学生分析:第二名同学能确定抽到什么节目吗?他可能会抽到什么节目?请说出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此时有两种可能发生的结果)

  (2)进一步分析:他不可能抽到什么?能确定吗?(由于舞蹈已被第一名同学抽走,因此能确定第二名同学不可能抽到跳舞。)

  (3)让第二名学生抽签,展示抽到的结果,填写报告单。(假设抽到朗诵)

  3.桌上剩下一张卡片时的抽签情况。

  (1)让学生分析:第三名同学能确定抽到什么节目吗?为什么?(由于舞蹈和朗诵都被抽走,可以推断出剩下的卡片是唱歌,因此能确定第三名同学不可能抽到舞蹈或朗诵,一定抽到唱歌。)

  (2)让第三名学生抽签,展示抽到的结果,填写报告单。(抽到唱歌)

  剩下卡片张数

  确定

  不确定

  3

  可能抽到唱歌、跳舞、朗诵

  2

  不可能抽到跳舞

  可能抽到唱歌、朗诵

  1

  不可能抽到跳舞或朗诵;一定抽到唱歌

  4.对照研究报告分析、总结。

  (1)小组讨论:通过刚才的抽签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

  (2)引导学生得出事件发生有时是确定的,有时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如果是确定的,可以用“不可能”“一定”描述;事件发生如果不确定,可以用“可能”描述;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与剩下的卡片有关等。

  (三)游戏巩固,丰富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的体验

  教师拿出抽奖盒(事先准备好教材第45页“做一做”中的抽奖盒),规定:抽到绿色棋子为中奖。

  1.抽奖比赛,大胆猜测。

  (1)教师选两组学生依次在左边和右边抽奖盒抽奖,中奖人数多的为获胜。

  (2)猜一猜:左边盒子里放的什么棋子?右边盒子里放的什么棋子?

  (通过学生在左边盒子里摸出的均为红色,可以猜到左边盒子里都是红棋子;学生在右边盒子里摸出的有红、黄、蓝、绿各色棋子,可以猜到右边盒子里有红、黄、蓝、绿棋子。)

  2.教师展示抽奖盒中的棋子,验证猜想。

  3.分析提升。

  (1)小组讨论:为什么左边盒子没人中奖而右边盒子有人中奖?

  通过对比,可以分析出左边盒子里面均为红棋子,不可能摸出绿棋子,因此不可能中奖;右边盒子里有绿棋子,因此可能摸出绿棋子,就有可能中奖。

  (2)课件出示“做一做”,学生回答问题并分析下述问题。

  ①哪个盒子里肯定能摸出红棋子?为什么?

  分析:在左边的盒子里装的都是红棋子,所以一定能摸出红棋子,“在左边的盒子里摸出红棋子”这个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而右边的盒子里有红棋子,所以可能摸出红棋子,但不一定能摸出红棋子,“在右边的盒子里摸出红棋子”这个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②哪个盒子不可能摸出绿棋子,哪个盒子可能摸出绿旗子?为什么?

  分析:左边的盒子里没有绿棋子,所以不可能摸出绿棋子,“在左边的盒子里不能摸出绿棋子”这个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在右边的盒子里有绿棋子,可能摸出绿棋子,但不一定能摸出绿棋子,“在右边的盒子里摸出绿棋子”这个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③如果在右边盒子任意摸一个棋子,可能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分析:右边的盒子里有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棋子,所以摸出的棋子颜色有红、黄、蓝、绿这四种可能的结果。

  (四)联系生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课件出示教材第49中“生活中的数学”,了解身边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2.学生举出其他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设计意图】本环节首先创设“联欢会上抽签”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熟悉的生活经验感知有些事件发生是不确定的,接着让学生亲自参与“抽节目”的活动,逐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通过对研究报告的分析,学会用“不可能”“一定”和“可能”来对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进行描述,并能列举所有可能的结果。然后借助摸棋子游戏,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的体验,最后通过“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的理解,学会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升

  (一)基础练习

  1.判断下列事件是否可能。(一定的打√,不可能的打×,可能的打○)

  (1)三天后下雨。 ( )

  (2)爸爸的年龄比儿子的年龄大。( )

  (3)小明跑完100米只用了2秒。( )

  (4)地球绕着太阳转。 ( )

  2.以学生说一说的形式完成教材第47页第1、2题。

  (二)综合练习

  1.以学生独立完成的形式完成教材第47页第3题,学生交流答案,并说说为什么。

  2.以学生独立完成的形式完成教材下题,学生展示不同答案。

  【设计意图】练习分了两个层次。其中基础练习主要是巩固学生对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认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判断,并能列举简单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综合练习则是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一)学生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二)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学会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希望大家今后能更多地关注生活中的可能性,我们还将进行深入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说出本节课的收获,使学生自主回顾本课的主要内容,归纳本课获得的经验和方法,教师的.总结则是进一步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梳理,从而对全课进行总结。

《可能性》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教材104~10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本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能够列出简单实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新课

  击鼓传花游戏,鼓声停时一位同学上台抽签,签中内容有礼物、唱歌、猜谜。

  猜猜他抽中了什么签?

  (引出用可能、不可能等词来表达,揭示课题:可能性)

  二、自主探索,获取知识

  (一)教学例题1

  请同学们看前面,这里有个盆:1号盆、2号盆。(实物:例题上的装有不同颜色小球的盆)咱们来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颜色的球。

  展示两盆中球的颜色、数量。

  1、从1号盆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球,一定是红球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各小组都已讨论好了,谁想代表小组发言?(依次指名学生说)

  (依次板书:一定可能不可能)

  师:小朋友讨论得都非常好。下面,我们实际来摸一摸,验证一下。1号盆,谁来?(学生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摸下去,结果怎么样?)

  2、从2号盆里任意摸一个呢?请小组讨论

  请学生摸一摸(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措下去,能摸到红球吗?那可能摸出什么球?为什么?)(老师可根据盆里剩下的球随机提问,如:接下去可能摸出什么颜色的球?接下去一定能摸到什么球?)

  3、活动小结

  (二)教学例题2

  1、生活中有许多的可能性

  例如:(请学生举例几个)

  2、自已阅读书本例题2

  谁理解题目意思了,给大家解释一下。

  独立完成

  3、汇报、讲评

  4、练习

  108页练习二十四第一题。

  三、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可能性的知识,把今天所学的知识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是一定会发生的,哪些事是不可能发生的,而哪些事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呢?你能举出一些例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说吗?请同学们先下位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学生说)

  学生说完后全班交流。

  四、巩固练习

  P1082、3

  教学反思:

《可能性》教学设计4

  统计与可能性

  教学内容:课本第71-74页的内容。(奖牌给哪组)

  知识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均数的意义,体会*均数的必要性。

  2.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

  1.让学生通过讨论“奖牌给哪组”,了解*均数的意义,体会*均数的必要性。

  2.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了解*均数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一段录像:两个小组在相同的时间内进行投篮比赛,最后老师把比赛的结果用简单的统计图表示出来,并提出思考:到底奖牌要分给哪一组?

  2.学生讨论并汇报。有的学生说,第一组投中的总数多,应该发给第一组;有的学生提出相反意见,因为第一组的人多,第二组的人少,不公*。从而得出应该要看*均每个同学投中几个球。

  3.揭题。

  二、探索新知。

  1.让学生尝试解答。

  2.生汇报。

  第一种解法:分别用“总数÷人数”的方法,计算两个小组*均每人投中篮球的个数。

  第一小组*均每人投中(5+6+5+4+5)÷5=5(个)

  第二小组*均每人投中(6+5+6+7)÷4=6(个)

  第二种解法: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均数。

  3.师小结:通过研究奖牌发给谁这道题,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如何计算*均数?

  4.拓展:生活中,应用*均数解答的数学问题还有很多,谁能举例?

  三、巩固练习:

  1.做书本第72页试一试。

  本道题解题的关键是要分析前三天的销售量与今天的进货

  量之间有什么联系。根据前三天卖出冰糕的*均数来进货的",但不是唯一的。比如,可以联系气温的升高,可以联系休息日等问题。

  2.做书本第73页练一练第一小题。

  先让学生尝试解题,再汇报交流。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可以在统计表上直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均数。

《可能性》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可能性的大小》是属于[统计与概率]里中概率的起始知识之一,本节课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知道随机事件的可能发生的结果,并通过简单的试验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概括出初步判断可能性大小的方法,体会单次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并进行运用。其中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理解数量越多发生的可能性越大,数量越少发生的可能性越小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因为对于这点认识学生的生活经验高于数学经验,如果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生小概率事件,也就是说数量少的反而出现的次数多时,学生可能将生活经验与之相联系,产生认识的迷惘,一旦处理不好会使整节课陷入混乱状态。因此处理起来要慎之又慎,只要引导学生了解试验少的时候,试验结果不一定与预测的可能性大小相符,但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试验结果将越来越接近预测的可能性大小。

  学情分析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构建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基本设想,打算通过不同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去“猜想——验证——感悟”,最终建立起高于生活的可能大小的认识。

  从生活中来,就是尊重学生的原有的生活经验,创设“猜球”的情境,勾起学生已有的对于“可能性大小”的认知,初步判断出“数量多的发生的可能性大,数量少的发生的可能性小”。

  生活经验要通过验证才能上升到理论认识,而其中的“小概率”事件,是提升原有认知的关键之处。因此,我采用了4:2的比例放球,排除一切干扰因素,组织小组摸球,比较、分析数据,体验概括出当摸球次数少时,是有可能发生小概率事件的,但当摸球次数越多原有猜想就越明显,从而使学生站在了数学的高度。最后,通过“摸奖”游戏,让学生体验随机事件的不确定性,最终完成对“概率”的初步体验。

  到生活中去,就是尊重数学的基本使命——去指导,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我创设了“闯关游戏”,让数学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回归生活,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主动的去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教学目标

  1. 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概括出初步判断可能性大小的方法。

  2. 通过体会单次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初步体会频率与概率的区别。

  3. 通过猜测验证感悟,培养学生大胆的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

  4. 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简单的试验让学生感悟到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情况,并能作出判断,进行描述与运用。

  教学难点:当小概率时间发生时,如何抓住机会,引导学生知道“当试验少的时候结果可能与预测的可能性大小不相符,但当试验次数不断增加时,结果会越来越接近预测的可能性大小”

  教学过程

  一、引入可能性大小

  [课堂引入讲究快、趣,需要用最少的时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入课题。“猜球”引入可以既增加神秘感,引起兴趣。又可以用最少的时间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二、探讨可能性大小

  1、小组合作验证猜测结果:[这一环节的随机性很强,到底会出现什么情况我们无法料定。因此,我们能做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准备好比较合理的试验材料,布置好活动的具体要求。其次,就是预设好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有备无患。不断地引导学生将猜想和试验结果相结合,通过分析、比较得出猜想的正确性。]

  2、体验单次摸球的不确定性

  [这样设计,可以加大全班学生参与面,激发兴趣,培养发散思维。除了可以体验单次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还可以体验到可能性大小中,质不变量变的情况。]

  三、运用可能性大小

  [这样设计,除了调节气氛,还可以预留悬念,为后面的思想教育打好基础。]

  四、总结:

  1、在全班同学的努力下,我们终于闯过了三关。能说说你现在的感受和你的收获吗?

  2、师小结出示:知识会带给我们智慧和力量,有了它我们人类才能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把有可能的变成很有可能。希望小朋友好好学习,把获取知识的可能性变为最大。加油吧!

  [这样设计,既可以总领全课,又可以将收获延伸到知识之外。]

《可能性》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 104 页~ 105 页《可能性》。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和简单实验,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2、结合自己的经验对生活中的一些事件用“一定”、“不可能”、“可能”做出判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确定与不确定,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教学难点:用“一定”、“不可能”、“可能”去正确判断事情发的的确定与不确定。

  教具学具准备:正方体盒子;乒乓球;抽签卡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拿出硬币,和同学玩猜硬币在左手还是右手的游戏。教师伸出左右手,让学生猜,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说出硬币可能在左手里,也可能在右手,使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初次体验“可能性”,直接感受到可能性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然后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可能性”。(板书课题:可能性)

  二、探究新知,体验可能性

  1、创设“庆祝元旦”的情景,体验“可能”。

  2、开展摸球活动,体验“一定、不可能”.

  体验一:教师拿出已准备好的黑色口袋和乒乓球,和同学们一起玩摸球游戏。教师先让学生猜口袋里装的是什么,然后摇一摇主学生摸一个,学生看到了摸到的是黄色的,然后放进去,再摇一摇让学生再摸一个,又是一个黄色的,第三次摸之前先让学生猜一下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同学生都会一口同声说出是黄色的,摸出来验证一个果真是黄色的。这时教师问如果我们一直重复这个游戏的话,结果都是怎样的呢,学生会答出,结果是一样的,都摸出黄色的球,接着问,为什么。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板书:都是黄球一定)

  体验二:教师再拿出一个口袋,把白色的乒乓球放在里面,让学生来摸球,猜球。教师问,从这个袋子里有没有可能会摸到黄色的球,学生回答不可能,老师接着问,为什么不可能呢,随着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板书:没有白球不可能)。

  三、联系生活,内化提高。

  1、请同学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说一说生活中的这些现象,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小组同学认真听,看谁说的又对又多。然后各组总结选出一名代表全班交流

  2、请你当判官,让学生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判断几种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现象并说说理由。(课本105页例2)

  ( 1、地球每天都在转动; 2、我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东西; 3、吃饭时人用左手拿筷子; 4、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 5、地震的发生; 6、太阳从西边升起。)

  3、举手活动

  (1)让大家一定只能看到左手。

  (2)让大家一定不可能看到左手。

  (3)让大家一定可能看到右手。

  (在轻松愉快的举手活动中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升华新知。

  (1)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颁发“爱学习、会学习小组奖”,将“可能性”的研究贯穿整节课的始终,并使学生把学习兴趣延续到下一节课。

  板书设计:

  可 能 性

  可能 一定 不可能

《可能性》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04~111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会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判断并能简单地说出原因。

  2、学会列举记录简单事件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是不同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比较。

  4、能由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逆推比较事件多少。

  5、培养学生简单的逻辑推理、逆向思考和与人交流思考过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是不同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比较。

  2、培养学生简单的逻辑推理和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的能力。

  主要措施: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动手操作、实验研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5页例1、例2,练习二十四1~3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用一定(肯定)、可能、不可能做出判断叙述出来,并能简单地说明理由。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做出正确判断。

  教学准备:

  学具:(学生6人为小组)每组准备例1中装有八颗红棋子的纸盒1、装有红、蓝、黄、绿三种颜色棋子各两颗的纸盒2。

  教具:扑克牌、视频展示台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知

  1、猜牌游戏

  展示红桃a、黑桃a、方块a、梅花a各一张,然后洗牌,抽出一张,让学生猜这一张是什么a。

  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意见。

  师:你们有不同的意见,但谁有充分的理由说明自己是对的吗?(没有)因此,咱们应该在回答时加上一个什么词?(板书:可能)这张牌有哪几种可能?让学生加上“可能”再回答一遍。

  它可能是红桃k吗?(板书:不可能)

  展示四张红桃a,然后洗牌,抽出一张,让学生猜这一张是什么a。

  能说得肯定一些吗?为什么这么肯定?(板书:一定)

  它可能是黑桃a吗?

  2、小结展题

  可能、不可能、一定是判断事件发生可能性的三种情况,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板书:可能性)。我们要学会结合实际和自己的经验进行正确地判断,并能回答一些问题。

  二、自主探索

  1、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1)展台出示主题图引入:元旦节快到了,我们班要筹备开一个元旦庆祝会,会上每人表演一个节目,有唱歌、跳舞、朗诵、相声、小品、其它六种节目类型,怎样确定出谁表演那种节目呢?请观察图后说一说方法。

  (2)小组讨论:如果让你抽一次,可能有什么结果?

  (3)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汇报。

  (4)小结:每位同学表演节目类型是一件不确定的事件,有六种可能的结果。

  2、确定性事件

  (1)操作学具盒一

  小组长组织同学们依次从纸盒中取出一颗棋子,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10次。

  (2)你得出什么结果?从1号盒子里一定能取出红棋子吗?为什么一定能?还会取出其它颜色棋子吗?为什么?

  3、不确定性事件

  (1)操作学具盒二

  小组长组织同学们依次从纸盒中取出一颗棋子,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10次。

  (2)你能确定每次取出什么颜色的棋子吗?

  (3)指导自学例1主题图,回答书上问题。

  4、初步运用

  (1)练习二十四第2题

  ①小题只要不涂蓝色都正确,

  ②小题只要涂黄色数量不超过4个都正确。

  (2)师:在生活中判断可能性,我们可以用“√”表示“一定”,用“×”表示“不可能”,用“○”表示“可能”。(配合手势)

  ①“地球每天都在转”,请你对这句话的做出判断。师说明理时介绍课外知识。

  ②小组讨论学习。

  ③全班统一订正,说说理由。

  三、综合运用

  1、游戏:你说我判断

  ①师生游戏。师出题,生用手势判断。

  ②生生游戏。

  指导:两人一组,像课本108页3题图中两人那样。

  2、教育学生丰富自己的知识面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我们发现,判断得正确与否与自己的经验、知识联系得非常紧密,因此,同学们要多看书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在生活中积累经验,做个有心人。

  3、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说说自己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四、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知道了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几种情况:可能、不可能、一定。并且能结合实际情况对一些事件进行判断。其中“不可能”和“一定”是能够在完全确定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而“可能”是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它通常包含经常、偶尔两种情况。

《可能性》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

  《统计与可能性》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九单元第1课时的内容。《统计与可能性》是在学生学习过一些简单的可能性知识,知道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为下面学习可能性的大小打好铺垫。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与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体会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2)能力目标:经历试验的具体过程,能对试验可能发生的结果做出简单判断,并做出适当解释,从中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3)情感目标: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试验是获得科学结论一种有效方法,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学情分析

  本节课中,我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兴趣知识与经验的需求,设计教学,突破难点。“统计与可能性”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过一些简单的可能性知识,知道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些内容本班学生掌握得比较好。所以这节课的重、难点是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这个知识点不单单是统计就可以了,还要进行分析,为什么可能性的大小与不同颜色的球的占总数量的多少有关。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研究了学生的认知特点。三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而动手操作可以直观形象地反映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所以我通过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操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突破难点。我让学生通过活动学习数学,让活动贯穿始终,既有学生自主也有小组合作完成的数学活动,注意调动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口,多种感觉器官密切配合,协调活动,学生通过摸一摸、画一画、数一数等形式,在“做中学”、“学中做”,减轻了学习负担,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进一步发展。在问题解决,拓展应用这一教学环节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所以我认为在本次教学中,学生比较愉快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与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体会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2)能力目标:经历试验的具体过程,能对试验可能发生的结果做出简单判断,并做出适当解释,从中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3)情感目标: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试验是获得科学结论一种有效方法,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可能性》教学设计9

  统计与可能性

  教学内容:课本第71-74页的内容。(奖牌给哪组)

  知识目标:

  1.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均数的意义,体会*均数的必要性。

  2. 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

  1. 让学生通过讨论“奖牌给哪组”,了解*均数的意义,体会*均数的必要性。

  2. 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了解*均数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教师播放一段录像:两个小组在相同的时间内进行投篮比赛,最后老师把比赛的结果用简单的统计图表示出来,并提出思考:到底奖牌要分给哪一组?

  2. 学生讨论并汇报。有的学生说,第一组投中的总数多,应该发给第一组;有的学生提出相反意见,因为第一组的人多,第二组的人少,不公*。从而得出应该要看*均每个同学投中几个球。

  3. 揭题。

  二、探索新知。

  1. 让学生尝试解答。

  2. 生汇报。

  第一种解法:分别用“总数÷人数”的方法,计算两个小组*均每人投中篮球的个数。

  第一小组*均每人投中(5+6+5+4+5)÷5=5(个)

  第二小组*均每人投中(6+5+6+7)÷4=6(个)

  第二种解法: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均数。

  3. 师小结:通过研究奖牌发给谁这道题,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如何计算*均数?

  4. 拓展:生活中,应用*均数解答的数学问题还有很多,谁能举例?

  三、巩固练习:

  1. 做书本第72页试一试。

  本道题解题的关键是要分析前三天的销售量与今天的进货

  量之间有什么联系。根据前三天卖出冰糕的*均数来进货的,但不是唯一的。比如,可以联系气温的升高,可以联系休息日等问题。

  2. 做书本第73页练一练第一小题。

  先让学生尝试解题,再汇报交流。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可以在统计表上直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均数。

《可能性》教学设计10

  第1课时:可能性

  教学目标:

  1.结合掷硬币的游戏,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体验一些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

  2.能用可能、一定、不可能来描述简单事件发生的情况,并能够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教学重点:

  能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作出正确判断。

  教学难点:

  能用数学语言描述探索发现的过程和结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抛硬币,让生猜想哪个面可能朝上?生: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可能性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 转转盘,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1)猜想

  出示四个转盘:图

  猜测:转动①号盘,指针停在哪种颜色上的可能性大?②③④号呢?让生独立猜测,并说一说想法。板书 :可能性大,可能性小

  (2)体验:以小组为单位各做10次实验。

  (提示分工:一人转转盘,等指针停止后,把指针指向中央,其他人再转;小组学生轮流填表。全班分四个组,分别转①②③④转盘。)

  (1) 汇报,全班交流。

  2、 纸杯感受事件可能性有大小

  (1)猜想:抛出纸杯后,纸杯落地可能出现的情况。同桌交流并回答。

  (2)实验验证

  每人重复做5次,并记录表中。投影出示

  (3)、汇报交流。

  (4)、师生小结。

  3、摸球感知,进一步了解可能性

  (1)、出示盒子:出示问题:(要求:先读题,理解题意,独立填写)

  分组实验加以验证、结论。

  (2)、讨论: (课本76页)师:一次摸出两个球,可能出现哪些结果?先让学生看清楚箱子里放的球的颜色和个数。

  ① 填表 ②小组实验 ③结论。

  三、巩固练习

  P76试一试。抛出一枚图钉,可能出现什么结果?列举出来并验证。

  四、评价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2课时:摸球游戏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想实践验证,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 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可能性》中的不确定现象。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初步体验现实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

  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如下:

  (一)从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及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感受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的初始选取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新年联欢会的生活情境,运用联欢会上的游戏活动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的生活中的实例丰富学生对不确定现象的体验,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感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二)以学生试验操作为主,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台。 教材通过设计抽签、摸棋子等活动,丰富学生对不确定现象的体验,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从不确定现象中寻找规律,有利于让学生深入体会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学对象分析:

  (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本年龄段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思维方式是以形象直观为主,开始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能够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较短,喜欢在游戏当中学习。但是合作意识较弱,需要教师进行正确地引导。

  (二)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生活中事件发生的不确定现象应有一定的经验;对于一定可能不可能这些词语应有一定的理解;应具备一定的试验探究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能正确判断生活中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能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进行描述。

  (二)数学思考

  1.经历猜测实践验证的试验过程,体验事件发生的不确定现象。

  2.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能合理阐述自己的观点。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3篇(扩展5)

——可能性教学设计5篇

可能性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⑴通过具体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性;

  ⑵会用几分之一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使学生学会用概率的眼光去观察世界;

  ⑵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⑴通过探究游戏的公*性,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公*、公正意识;

  ⑵初步通过做游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性,会用几分之一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能按要求设计公*的游戏方案。

  教、学具准备:课件、硬币、实验记录表、骰子、长方体、正方体、小旗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设疑,引出新课

  1、师生谈话,引出活动: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班同学让我带来了他们最喜欢的游戏,想必你们也喜欢。

  2、布置游戏规则:全班学生按性别分成两个组玩摸球游戏,每组各摸10次,摸到黄球多得那组赢。

  3、每组各派一名学生摸球,其他学生统计组员摸到黄球的次数。

  4、师生讨论,揭示课题:可能性。

  教师揭秘,师生讨论:这样的游戏公*吗?为什么?

  二、提出猜想,活动验证

  1、观察例1足球比赛开场情景图,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

  师生谈话,引出足球比赛,学生观察,并发现足球比赛中的数学问题。

  2、师生讨论,提出猜想。

  师:你认为用抛硬币的方法确定谁先看公*吗?为什么?

  师生讨论,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引出抛硬币的实验。

  3、活动:抛硬币。

  ⑴活动一:教师示范抛硬币,学生观看教师抛硬币的方式,记录硬币落地时正反两面朝上的情况并展开讨论。

  ⑵活动二:学生抛硬币。

  要求:每4人一大组,2人一小组,每小组抛10次,并做好记录,完成4人大组的汇总表,注意抛硬币时要保持大约20厘米的高度,用力要均匀,一人抛硬币,小组成员要注意分工合作,看哪个小组合作的最好,完成得最快(限时3分钟)。

  4、收集并分析数据,初步体验。

  ⑴分析整理大组数据,并制成统计图表。

  ⑵分析观察数据,并针对数据特点展开讨论。

  5、展示几位数学家的实验情况。

  ⑴学生观看统计图表,发现硬币正、反面朝上的次数比较接近,可以用分数1/2来表示正、反两面出现的可能性。

  ⑵讨论:如果数学家罗曼诺夫斯基再抛一次,会是什么结果,怎么表示。

  6、小结:用抛硬币的方法确定谁先看是比较公*的。

  7、列举生活中用抛硬币决定先后顺序的例子:乒乓球、网球等比赛的开球。

  三、游戏激趣,拓展运用

  1、动手设计,探究公*

  ⑴巧改转盘,玩转盘,

  出示转盘,完成教材第99页做一做和教材第100第2题。

  ⑵巧改骰子,体验公*

  出示长方体骰子,完成教材第100页第1、3两题。

  ⑶回顾运用

  2、重温摸球活动,设计公*的摸球活动。

  四、总结全课,揭示课题。

可能性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04~111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会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判断并能简单地说出原因。

  2、学会列举记录简单事件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是不同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比较。

  4、能由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逆推比较事件多少。

  5、培养学生简单的逻辑推理、逆向思考和与人交流思考过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是不同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比较。

  2、培养学生简单的逻辑推理和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的能力。

  主要措施: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动手操作、实验研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5页例1、例2,练习二十四1~3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用一定(肯定)、可能、不可能做出判断叙述出来,并能简单地说明理由。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做出正确判断。

  教学准备:

  学具:(学生6人为小组)每组准备例1中装有八颗红棋子的纸盒1、装有红、蓝、黄、绿三种颜色棋子各两颗的纸盒2。

  教具:扑克牌、视频展示台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知

  1、猜牌游戏

  展示红桃a、黑桃a、方块a、梅花a各一张,然后洗牌,抽出一张,让学生猜这一张是什么a。

  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意见。

  师:你们有不同的意见,但谁有充分的理由说明自己是对的吗?(没有)因此,咱们应该在回答时加上一个什么词?(板书:可能)这张牌有哪几种可能?让学生加上“可能”再回答一遍。

  它可能是红桃k吗?(板书:不可能)

  展示四张红桃a,然后洗牌,抽出一张,让学生猜这一张是什么a。

  能说得肯定一些吗?为什么这么肯定?(板书:一定)

  它可能是黑桃a吗?

  2、小结展题

  可能、不可能、一定是判断事件发生可能性的三种情况,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板书:可能性)。我们要学会结合实际和自己的经验进行正确地判断,并能回答一些问题。

  二、自主探索

  1、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1)展台出示主题图引入:元旦节快到了,我们班要筹备开一个元旦庆祝会,会上每人表演一个节目,有唱歌、跳舞、朗诵、相声、小品、其它六种节目类型,怎样确定出谁表演那种节目呢?请观察图后说一说方法。

  (2)小组讨论:如果让你抽一次,可能有什么结果?

  (3)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汇报。

  (4)小结:每位同学表演节目类型是一件不确定的事件,有六种可能的结果。

  2、确定性事件

  (1)操作学具盒一

  小组长组织同学们依次从纸盒中取出一颗棋子,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10次。

  (2)你得出什么结果?从1号盒子里一定能取出红棋子吗?为什么一定能?还会取出其它颜色棋子吗?为什么?

  3、不确定性事件

  (1)操作学具盒二

  小组长组织同学们依次从纸盒中取出一颗棋子,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10次。

  (2)你能确定每次取出什么颜色的棋子吗?

  (3)指导自学例1主题图,回答书上问题。

  4、初步运用

  (1)练习二十四第2题

  ②小题只要不涂蓝色都正确,③小题只要涂黄色数量不超过4个都正确。

  (2)师:在生活中判断可能性,我们可以用“√”表示“一定”,用“×”表示“不可能”,用“○”表示“可能”。(配合手势)

  ①“地球每天都在转”,请你对这句话的做出判断。师说明理时介绍课外知识。

  ②小组讨论学习。

  ③全班统一订正,说说理由。

  三、综合运用

  1、游戏:你说我判断

  ①师生游戏。师出题,生用手势判断。

  ②生生游戏。

  指导:两人一组,像课本108页3题图中两人那样。

  2、教育学生丰富自己的知识面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我们发现,判断得正确与否与自己的`经验、知识联系得非常紧密,因此,同学们要多看书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在生活中积累经验,做个有心人。

  3、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说说自己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四、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知道了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几种情况:可能、不可能、一定。并且能结合实际情况对一些事件进行判断。其中“不可能”和“一定”是能够在完全确定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而“可能”是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它通常包含经常、偶尔两种情况。

可能性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知道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通过猜测验证感悟,培养学生的猜测、实验和观察能力。

  4、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及反思追问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确定与不确定。理解“一定”、“可能”与“不可能”。

  教学难点:

  理解可能性的大小与条件之间的关系。

  教具与学具:

  多媒体课件、箱子、乒乓球、统计表、彩笔、题卡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体验可能性。

  1、谈话: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老朋友,如果你能通过老师的描述确定他是谁,就快速地说出它的名字。

  教师描述:他是个充满智慧的人,总愿意帮助穷人,他生活在新疆,长着八字胡,总是愿意骑着一头小毛驴。(学生猜是阿凡提)

  师:在老师的描述中同学们确定了他一定是阿凡提。

  2、(出示图片)大家一定很奇怪,阿凡提怎么被关进大牢了?因为阿凡提总是帮助穷人,不小心冒犯了国王,国王大怒,决定将他处死。阿凡提被关进了死牢,按照法律,死囚在临刑前还有一次选择生死的机会,那就是大法官拿来一个盒子,盒子里有两张纸团,分别写着“生”和“死”。阿凡提如果摸到“生”则生,如果摸到“死”就死。

  3、你们认为阿凡提这时摸纸团结果会怎样呢?(先说结果再抽,说清为什么?)(既有可能生,也有可能死,看运气了。)

  4、可是国王偏偏要让阿凡提死,于是派人偷偷地把盒中的“生”字拿掉,换成了“死”字,而大法官并不知道。

  阿凡提这时摸纸团结果又会怎样?(先说结果再抽,2人,)还用抽吗?为什么?有可能生吗?(不可能生。)

  5、有人把这个情况悄悄地告诉了阿凡提。阿凡提想了一夜,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6、我们来看看阿凡提是怎么做的:临刑前,当大法官把盒子拿来要阿凡提选择生死时,阿凡提拿起盒中的一个纸团,看也不看迅速地把它吞进肚子里。在场的人不知道他究竟拿了哪张纸。大法官只好命人看看盒子中剩下的纸团,只见上面写着“死”。法官说:“阿凡提一定吞下了‘生’字,他不该死。”法官是怎样判断的呢?(吞下了一个,剩下的一定是“死”。)

  7、师小结:阿凡提的命运真是一波三折,盒子中是一生一死两个纸团时,他的命运是(可能生可能死,板书:可能);盒子中改成两个死时,他的命运变成了(一定死,不可能活,板书:一定、不可能);当吞下一个纸团,只剩下一个死时,他的命运变成了(一定活,不可能死)

  8、小结:“一定”、“可能”、“不可能”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数学中的可能性。(板书)

  二、判断、描述生活中的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

  1、师:生活中有许多事可以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指板书)来进行描述,出示例2

  2、选词填空,进一步感悟“一定”“不可能”“可能”

  3、学生举生活中确定或不确定事件的实例并描述

  过渡:刚才是书中收集了身边一些现象让我们来判断,那么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用“一定”“不可能”或“可能”来描述呢?

  三、游戏探索,理解“可能性大小”

  过渡:同学们说了那么多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老师也想到了一个游戏,想玩吗?

  我们来玩个摸球游戏。

  1、游戏一:

  (1)(出示一黄一白两球)问:你们喜欢那个颜色?(黄)那我们就来玩个摸黄球的游戏。

  (2)(出示四个盒子)问:要想一下子摸出黄球,你选哪个盒子?为什么?(一定会摸到黄球,不可能摸到白球)不可能选哪个呢?为什么?(4号。一定摸到白球,不可能摸到黄球)

  过渡:既然4号盒子中不可能摸出黄球,我们把它拿走吧!1号盒子中一定能摸出黄球,摸起来没有什么挑战性,我们把它拿走吧!

  (3)问:不可能摸出黄球的盒子和一定能摸出黄球的盒子都去掉了,中间两个盒子呢?(可能)中间的两个盒子都有可能,你选哪个?为什么?(4黄2白,可能性大。揭示可能性有大有小)板书:大、小

  (4)师:刚才同学们认为,2种球比较黄球数量多,摸中的可能性大,白球少摸中的可能性小。光猜测行吗?(不行,还要验证。)我们就用4个黄球、2个白球,小组合作研究一下我们所猜测的可能性大小。

  (5)小组活动:摸球规则:

  1)按顺序每人每次摸一个,记录员记录颜色之后放回,小组一共摸20次。

  2)摸球时安静不许偷看盒子里面。每次摸完后组长充分摇晃盒子。

  3)统计小组共摸到黄球()次,白球()次。能得到怎样的结论?

  汇总结果

  (6)现在请每个小组的记录员汇报你们这组摸球的情况。(生边说,师边填表)

  2、小结:在摸球游戏中,当盒子中是4个黄球,2个白球时,我们发现什么?(黄球比白球多,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就大)

  3、出示3号盒子,问:从3号盒子中摸一个球,摸到哪种颜色球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师:同学们,通过玩摸球游戏,我们一起经历了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下面我们再来玩一个摸球游戏。

  四、游戏二:可能性大小发生变化

  (1)出示摸球的盒子,(师:这是一个空盒子,)一个一个地放入3个黄球和3个白球。说一说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能确定吗?为什么?(学生猜一猜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请猜的同学摸一摸。多叫几人)

  (2)继续猜一猜,当学生摸出一个球后,把这个球拿出,让学生再猜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并摸一摸;当学生摸出一个球后,把这个球又拿出,让学生再猜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多找几人,问:摸到谁的可能性大?)再摸一摸……让学生感悟到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可能”也会变成“一定”或“不可能”,“一定”或“不可能”也会变成“可能”。可能并不代表一定。(渗透偶然性)

  (3)总结:看来,随着条件的变化,可能性的大小也会发生改变。

  五、设计游戏,应用“可能性”。

  1、师:设计师请你帮忙。中奖规则:转到红色区域就中奖,白色不中奖。

  2、师:如果你们是设计师怎样设计这个抽奖转盘呢?(让学生思考一会儿,自己完成)

  3、学生设计好后将设计结果贴到黑板上。学生汇报,说清理由。教师将不同设计贴到板书的相应位置。

  4、师:在全班同学的努力下同学们设计出了多种方案。看着黑板你能说说你的发现吗?(涂红色的部分多时,中奖的可能性就大;涂红色部分少时,中奖的可能性就小。)涂红色的部分和白色的部分一样多的时候,可能性就相等。是这样吗?在同学们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再来继续研究吧!

  六、全课小结

  今天通过游戏与学习,我们知道了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生活中的现象。下课前,老师再送给大家几句话:理性对待生活中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不要痴心妄想;对可能发生的事情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对一定发生的事情千万要做好准备。

可能性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猜球、摸球、装球等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

  能力目标:尝试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获得初步的概率思想,培养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活动准备:

  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准备1号、2号袋(分里外2层)、一个小篮。

  老师准备一个黑袋子、3个透明袋、得星榜、图片、转盘等。

  活动过程:

  一、猜球游戏

  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刘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做游戏,好吗?我们还设立了得星榜,要比一比6个小组中,哪个小组得星最多,合人得最默契。先来玩第一个游戏。猜球在哪只手里。

  学生有的猜左手,有的猜右手。

  提问:一定在右手吗?(不一定)从游戏中,你们发现“猜球”时会出现什么情况?

  小结:也就是说,在老师摊开手之前,你们只能是猜测,球可能会在右手,也可能会在左手,这就是我们生活中“可能性”。(板书课题)

  [析:着眼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有悬念的“猜球”游戏,让学生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使他们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二、摸球游戏

  1、用“一定”来描述摸球的结果,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

  谈话:刚才我们玩了猜球游戏,下面我们再来玩一个游戏,(拿出一个黑袋子,内有4个红球)猜一猜,这个袋子里的球是什么颜色呢?

  指导学习摸球:先搅几下,摸一个,拿出来。放进去。搅一搅,再摸一个,拿出来……

  引导:为什么在这个口袋中,XXX摸到的都是红球呢?(生猜测)同意他的猜测吗?我们一起业验证一下吧!(请XXX把里袋拎出来)

  小结:对了,你们真聪明,一下就猜到了。袋子里装的都是红球,(出示图)那任意摸一个球,会怎样呢?(板书:一定是红球)

  2、用“不可能”来描述摸球的结果,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

  谈话:你们也想来玩这个游戏吗?好,请组长拿出1号袋子。不过,在摸球之前先扣清楚摸球规则:由组长先摸,摸前手在口袋里搅几下,然后任意摸出一个,并告诉你们小组的同学摸到的是什么球,再把球放入袋中,依次传给其他组员摸,明白了吗?就让我们比哪组合作得最好?开始吧!

  (让学生分组摸球,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摸球情况:每组派代表说一说,你们一组摸到了什么球呢?(黄球和绿球)

  提问:那你们能在这个袋子里摸到红球吗?为什么?

  提问:请组长拿出里袋,看看是什么球?(黄球和绿球,随即出示图)

  提问:能摸到红球吗?为什么?(板书:不可能是红球)

  (请组长把黄球和绿球倒入小篮中,以供装球游戏中使用)

  3、用“可能”来描述摸球的结理想,体验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谈话:大家说得真棒!想不想继续摸球?请拿了2号口袋,试试你会摸出什么球呢?记住要按刚才的规则摸啊!

  学生分组活动。

  汇报摸球情况:你们摸到了什么颜色的球(黄球和红球)

  提问:猜一猜,老师在袋子里装了什么颜色的球请拎出里袋验证一下。

  小结:袋子里装有黄球和红球,(出示图)你能摸到红球吗?那一定是红球吗?那会怎样呢?(板书: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

  小结:通过摸球游戏,我们发现如果袋子里都是红球,任意摸一个,一定是红球。

  如果袋子里有黄球和绿球,任意摸一个,不可能是红球。如果袋子里有红球和黄球,任意摸一个,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

  [分析:通过三次不同内容的摸球游戏,学生主动亲历了摸球、猜想、验证、归纳等整个游戏过程,从中真切地体验了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理解了“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的含义。]

  三、练习巩固

  1、练一练。

  (1)(出示装有2个红球和3个黄球的袋子)瞧,在这个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一定黄球吗?那会怎样呢?

  (2)(出示有2个绿球和3个红球的袋子)那从这个袋子里一定能摸出黄球吗?么?

  (3)(出示装有5个黄球的袋子)这个袋子呢?为什么?

  小结:让我们来看看现在各小组的得星情况,问:猜一猜哪组有可能夺得今天的最佳合作奖?那这一组一定会是今天的冠军吗?对!在比赛还没有结束前,我们每个小组都有可能获胜,大家可要继续努力啊!

  2、转盘游戏。

  提问:在转盘转动之前,先猜一猜它会停在哪里呢?请你用力转动转盘,让它自然地停下,看看最后的结果。

  提问:通过这个转盘游戏你们发现了什么?

  (发现指针可能指在蓝色区域,也可能指在黄色区域或红色区域。

  3、装球游戏。

  谈话:前面我们玩了摸球游戏,接下来我们要来装球,根据老师出示的要求,请先在小组内讨论,应该放什么球,不应该放什么球。讨论好了请组长把小篮里的球装在透明袋里,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又好又快!

  安排3次装球活动,依次出示要求:

  (1)任意摸一个球,一定是绿球。

  (2)任意摸一个球,不可能是绿球。

  (3)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是绿球。

  每次装球后,请组长把透明袋举起,展示本组装球情况,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装球,老师相机引导、鼓励。

  4、联系生活。

  谈话:小朋友们,今天我们通过玩一玩、猜一猜、说一说,学会了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表述游戏中的各种情况,那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样有些事情是一定会发生,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发生,也有些事情可能会发生。下面请小朋友们举例说说!

  小结:我们来看看今天的冠军是哪一组?那下次他们也一定是冠军吗?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评析:安排四个形式各样、有层次,有坡度的巩固练习,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构建*等自由的对话*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够得到始料未及的自我体验,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总结

  总评:

  数学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阐述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的动词。强调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数学。这在“可能性”一课中得到了充分体同。课堂上以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过程为主线,设计了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让他们在有趣的学习活动中,获得对知识的体验、感悟。

  一、在活动中体验

  先从学生熟悉的、亲切的"猜球游戏中自然引出具有数学意义的关系和特征,让他们兴致盎然地投入学习。然后让学生通过摸一摸(摸球)、猜一猜(袋中装有什么颜色的球)、拎一拎(验证)、练一练(说说摸球的结果)、转一转(转转盘)、装一装(按要求装球)、说一说(生活中有关可能性的事件)等实际操作活动,以此强化学生的自我体验,达到知情合一;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获得对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直观感受;从而能够用语言来描述事件发生的三种情况:“一定”“可能”“不可能”。

  二、在活动中思考

  赞科夫提倡:“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在“可能性”的教学中;给予学生克分活动的同时,利用“最近发展区”的原则,设置一些“跳一跳、摘果子”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在学生进行摸球游戏时,让他们猜一猜:口袋里放有什么颜色的球?然后拎出里袋来验证,再让他们说一说:那任意摸一个球,会怎样呢?让学生经历“体验一猜想一验证一归纳”的过程,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的空间,养他们探究的能力以及科学的态度。

  三、在活动中应用

  “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个观点充分表明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学以致用。而且,学以致用不止于结尾或课后,只要运用得当、合适,同样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精彩效果。在“可能性”的教学伊始,教师就设立得星榜,看哪组合作得最默契,为新知的应用埋下伏笔。练一练后;教师小结各组得星情况;请学生猜一猜哪组有可能夺得最佳合作奖?这一组一定会是冠军吗?让学生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策略,而且把所学的知识灵活服务于课堂常规教育,顺势鼓舞每组的士气,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挑战欲。课尾时再次小结:今天的冠军是哪组?下次他们也一定是冠军吗?也是起到同样的效果。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可能性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能性教学设计5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兔子家族正在运动场上举行长跑比赛,推选出的6名运动健将个个雄心勃勃,想取得胜利,你们猜猜谁能得第一?(指名回答)要是再来一场比赛呢?

  是呀,在不同的比赛中,每一只兔子都有可能取得胜利,这就是可能性。

  (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动手动脑体会可能性。

  二、小组游戏

  师:接下去我们一起玩摸球游戏。每个小组里都有一个袋子,袋子里放有4个白球,2个黄球。摸球要求如下(小黑板出示):

  1、每组4个人,再分成两个小组,分别为白队和黄队。

  2、每次摸一个球,摸球时不可打开袋口看,摸完后再放回袋中。

  3、每组的2人中,一人摸球,共摸30次;一人记录,把结果记录在练习纸上。

  4、摸到白球次数多的算白队赢,摸到黄球次数多的算黄队赢。

  师:按这样的游戏规则,你们猜一猜谁赢的可能性大一些?

  学生游戏。

  同学之间交流结果。

  三、引导探究

  1、师:现在我要给赢的队颁奖,你们有意见吗?

  2、黄队为什么不同意?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师小结:黄队认为袋中的黄球个数比白球少,摸到的可能性就小;反之,白球的个数比黄球多,摸到的可能性就大,所以,这个游戏规则从一开始就是不公*的。对于这样的分析,大家同意吗?

  4、学生发表意见:比赛要公*,取胜才光荣。

  5、你们认为怎样修改这个游戏规则,比赛才公*?

  (小组讨论,修改规则)

  6、集体交流得出:在袋中再放入2个黄球或拿掉2个白球,使白球和黄球的数量一样多。

  7、学生根据新的游戏规则重新开始游戏,并统计结果。

  8、活动反思:通过刚才两组摸球游戏,你对游戏的公*性有什么认识或想法?在刚才的合作过程中,你们小组有没有什么好的做法或不足?

  四、巩固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1—3题

  2、阅读资料。

  学生先自己阅读再交流体会。认识到:随着实验次数的不断增加,正反面向上的次数会越来越趋向于相等,硬币正反向上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五、课堂总结

  用一句话说说这节课的收获或体会。

  反思:

  本节课我以游戏贯穿整堂课的探究新知中,使学生在好奇、有趣的情感体验中有序、有效地完成了新知的探究、尝试应用的学习任务。

  1、实践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往往会记忆深刻。因此,我在这节课中创设兔子赛跑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摸球的游戏形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摸球的实践活动中,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展开,问题才会自然而然地被学生发现并解决。

  2、课堂上时间分配比较合理,学生参与面广,游戏的广度深度符合学生的特点,整堂课气氛活跃,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虽然是一节实践活动课,数学的思维方法还是要渗透的。在第一次师生共同摸球时,就渗透了一些摸球的方法:摇一摇,不能偷看,为后面的小组实践打下了基础。

  4、尊重相信每位学生,给他们充足的探索空间。

  5、数学学习是充满这观察与猜想的活动,因此,运用观察、猜想这些策略是非常有价值的,本课的摸球游戏是按“现实情境——猜想——实验——验证猜想——分析原因”这一数学思考的线索展开的。经过两次的循环,帮助学生建构起正确的数学认知,同时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及自主探究新知的能力。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3篇(扩展6)

——“遗传”作文3篇

“遗传”作文1

  我一直有个问题:我到底是不是父母亲生的?哥哥说:“不是。”可爸爸妈妈又说:“是。”

  我打小就是班里边儿个子最高的,这可能是因为我爸,我爸很高,将近有185cm。我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很高,很多老师、同学、家长都来问我,你到底是吃什么,长这么高的.?每次放学,大伙儿都像记者一样,来盘问我问题,特别是开学那几天,我都挤不出教室的门槛了!

  我有一双随我妈一样的勤快小手,而且,我也很自觉。作业是大家共同的烦恼,大家着想,周末愉快地度过,在最后一个晚上创造出一个奇迹,变成一个“加班族”。但我总想把作业先完成了,这样,才可以无忧无虑地度过周末吧!妈妈觉得我很自觉,可能是把我和哥哥作对比吧?

  “怎么搞的!”这怒吼就是我脾气暴躁的爸爸发出来的,我和爸爸一样,脾气非常不好,动不动就生气,让别人认为我俩是神经病,别人的三言两语,就能把我给弄生气,说时迟,那时快,我的愤怒,像火山爆发一样,喷发而出。

  我有个和爸爸妈妈共同的特征,就是妈妈肚子上有颗痣,爸爸肚子上有颗痣,我肚子上也有颗痣,而且,位置也差不多,都在肚脐眼左边一点的位置上。可以说,就这个痣,我敢断言,我和爸爸妈妈这一世有种奇特的缘分。

  根据以上种种特征,我可以宣布:我是我爸妈亲生的!

“遗传”作文2

  每个人小的时候可能都会有一个共同的疑问:我真的是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吗?爸爸妈妈的回答不是“垃圾桶捡来的”,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直到长大以后,我才知道我确实是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每个孩子或多或少会遗传一些家长的基因,而那些“垃圾桶捡来的”只不过是哄骗小孩子的。

  我的外表是老爸身上取一点,老妈那儿取一点,长得黑是我爸的基因,而长得瘦又是遗传我妈的基因。剩下的"几点都是我自己“努力”而成的,才有我现在这英俊、潇洒、帅气,举世无双,独一无二,绝世仅有的face。

  在学习上,我大多是遗传我爸的,他“语数英科体美劳技”样样number one。自然“虎父无犬子”,我在学习上不算差,体育上,篮球可是校队主力啊!

  在有些方面,我也是遗传了他们不良的基因。比方说身高,我爸妈都不算高,我也长得不是很高,但有一句话完美的拯救了我的身高问题:“浓缩的都是精华嘛。”

  就连牙齿也遗传了!是的,你没有听错,牙齿也遗传了!我爸的牙齿有一颗非常的怪异,是向里生长的,我也一样,牙齿其中一颗向里生长,十分难看。

  我的性格不能说是遗传谁的,有时,我会像爸爸那样十分幽默,有时又像妈妈似的非常死板。

  有时候,我也恨不得去做个dna鉴定,看看我是不是亲生的,但我总能在很多事情上找到我们的相同点,看来是亲生的,一点儿问题也没有。

“遗传”作文3

  我是我爸妈亲生的,像他们是理所应当的,可我总觉得我身上有那么一点点的"基因突变。

  从身高上来讲,我遗传了我妈。我给我妈量过身高,只有158厘米。有时她进学校,跟我们班同学站在一起,那矮得不是一星半点,可以用“鸡立鹤群”来形容。一年级排座位,我坐在第五排,可现在不知不觉就坐到了第三排。打篮球的时候,我往往投篮还没出手,球就被抢走了。除了身高的烦恼,我还有一个——体重。我爸和我妈都不怎么胖,唯有我,现在已经42公斤了,这么大的“吨位”就是因为肚子上的那一大块肉。我爸和我妈都百思不得其解,饮食也很健康,难不成我连呼吸氧气都会胖?

  我在吃的方面大部分是遗传我妈的,不喜欢油腻食物,不喜欢肥肉,喜欢吃清淡的……只有两点遗传我爸:第一、一天不吃面,浑身难受;第二、啥菜都想吃辛辣的。有一点,可以说是隔代遗传,跟奶奶一样,特别喜欢吃甜食,因为甜食中含有更多的热量,据说利于人类生存。

  我爸的成绩非常好,小学、初中、高中都一直持稳定在段前几,我妈也还说得过去。虽然我的英语是我们班的“天花板”,数学也不错,可语文是最令我爸不满意的,成绩非常稳定,一直是90分,好像逆水行舟,力气刚刚好,所以我上的课外班基本都跟语文沾点边。我的确是我爸妈亲生的,但仍然感觉我有那么一点点的不同。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3篇(扩展7)

——《可能性》优秀的教学设计3篇

《可能性》优秀的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教材104~10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本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能够列出简单实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新课

  击鼓传花游戏,鼓声停时一位同学上台抽签,签中内容有礼物、唱歌、猜谜。

  猜猜他抽中了什么签?

  (引出用可能、不可能等词来表达,揭示课题:可能性)

  二、自主探索,获取知识

  (一)教学例题1

  请同学们看前面,这里有个盆:1号盆、2号盆。(实物:例题上的装有不同颜色小球的盆)咱们来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颜色的球。

  展示两盆中球的颜色、数量。

  1、从1号盆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球,一定是红球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各小组都已讨论好了,谁想代表小组发言?(依次指名学生说)

  (依次板书:一定可能不可能)

  师:小朋友讨论得都非常好。下面,我们实际来摸一摸,验证一下。1号盆,谁来?(学生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摸下去,结果怎么样?)

  2、从2号盆里任意摸一个呢?请小组讨论

  请学生摸一摸(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措下去,能摸到红球吗?那可能摸出什么球?为什么?)(老师可根据盆里剩下的球随机提问,如:接下去可能摸出什么颜色的球?接下去一定能摸到什么球?)

  3、活动小结

  (二)教学例题2

  1、生活中有许多的可能性

  例如:(请学生举例几个)

  2、自已阅读书本例题2

  谁理解题目意思了,给大家解释一下。

  独立完成

  3、汇报、讲评

  4、练习

  108页练习二十四第一题。

  三、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可能性的知识,把今天所学的知识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是一定会发生的,哪些事是不可能发生的,而哪些事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呢?你能举出一些例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说吗?请同学们先下位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学生说)

  学生说完后全班交流。

  四、巩固练习

  P1082、3

《可能性》优秀的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8~9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初步学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良好的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喜欢玩游戏吗?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玩游戏,高兴吗?老师希望小朋友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注意与小组内的小朋友合作,能做到吗?

  [说明:新课伊始,就抓住学生爱玩的心理,以游戏的方式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二、玩一玩

  1、游戏一:抛硬币。

  提问:这是什么?想知道用这枚硬币怎么玩游戏吗?

  介绍抛硬币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组内一名小朋友向上抛硬币,其他小朋友猜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教师在实物投影上说明硬币的正面和反面。)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游戏活动。

  交流:刚才在抛硬币时,出现了哪些情况?

  拿起一枚硬币,提问:如果老师把这枚硬币抛起,落下后结果会怎样?(学生猜结果)

  追问:一定是正面朝上或一定是背面朝上吗?(不一定)应该怎样说?(引导学生用“可能”“也可能”说说游戏的结果)(板书:可能)

  [说明: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到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并尝试用“可能”等词汇进行表达,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2、游戏二:摸球。

  出示3个红球3个黄球,谈话:(边说边演示)这里有3个红球和3个黄球,老师把它们放进袋子里,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从袋子中任意摸出一个球,结果会怎样?(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结果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可以摸一摸,看看是不是既有红球又有黄球。谁愿意和老师一起玩?

  示范:老师摸,一学生记录摸出的球是什么颜色。(摸3次)

  教师说明游戏规则,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玩游戏。

  提问:你们摸出的球是既有红球,又有黄球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袋子里既有红球又有黄球,所以摸出的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

  [说明: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小组内学生之间的摸球、猜球游戏,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游戏,再次使学生感受到了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设问:如果这个口袋里装3个黄球,3个绿球,任意摸一个球,摸出的可能是红球吗?(板书:不可能)

  学生在小组里进行摸球,验证结论。

  拿出装有6个红球的袋子,问:从这个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结果会怎样?(一定是红球)可能是其他颜色的球吗?(不可能)(板书:一定)

  谈话:请小朋友拿出这样的袋子,小组合作摸5次,看看结果怎样。

  反馈:从这个袋子里摸出的一定是红球吗?

  活动小结。(略)

  [说明:以“提出猜想—摸球活动—解释说明”的方式,组织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感受“可能”“一定”“不可能”的含义,明确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思考,伴着思考活动,探究意识得到了有效的培养,数学思考得到充分的发展。]

  3、游戏三:转转盘。

  出示转盘,谈话:这是一个转盘,分为红色、黄色、蓝色等三个区域,请小朋友想一想,转动指针,最后指针会停在哪里?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转动指针,看指针可能停在哪个区域。

  学生交流后,小结:指针可能停在蓝色区域,也可能停在黄色区域或红色区域。

  [说明:让每个学生动手试一试,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指针可能停留的区域,强化学生对“可能性”的感知,增强了合作意识。]

  三、辨一辨

  多媒体出示装有不同颜色球的三个口袋(①2个红球,3个黄球;②2个蓝球,3个红球;③5个黄球),以及蓝猫、淘气、菲菲判断从口袋里摸球情况的画面:

  蓝猫:从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一定是黄球。

  淘气:从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是黄球。

  菲菲:从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不可能是黄球。

  (1)小组讨论:蓝猫、淘气、菲菲各摸的是哪个口袋?先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2)全班交流。(略)

  [说明:以学生喜欢的卡通形象提出问题,增加了学习活动的情趣,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说理,学生对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感受得到了加深。]

  四、放一放

  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些红球和绿球,你们能按要求把球放在袋子吗?

  (1)往口袋里放一些球,从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一定是绿球。

  (2)往口袋里放一些球,从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是绿球。

  (3)往口袋里放一些球,从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不可能是绿球。

  学生分小组按要求完成操作,并说明理由。

  [说明:让学生根据事件发生的结果推想条件,又一次加深了学生对可能性的感受,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五、说一说

  提问:想一想,在生活中哪些事情一定会发生,哪些事情不可能发生,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能用“一定”“不可能”或“可能”说一句话吗?

  小结: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可能、不可能或一定发生的事情。只要我们*时多学、多问、多观察,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可能性》优秀的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列出简单试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让学生经历“猜想—实践—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让学生在同伴的合作和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4.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随机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学准备

  课件、盒子、节目签、乒乓球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探究新知

  通过趣味游戏,初步感知“可能性”。教师:老师知道,xxx班的孩子们最善于参与各项有意义的活动,这节课我们就从一场精彩的联欢会开始吧!聪明的同学们在联欢会中设置了一个激动人心的环节,那就是通过抽签决定要表演的节目类型。同学们想体验吗?

  学生:想!

  教师:先来认识我们的节目签吧!(课件出示节目签)

  学生:有唱歌、跳舞、朗诵。

  教师(课件显示节目签翻转至背面,并打乱位置):请一位同学来抽签。

  教师:请第一位同学来抽签,他会抽到什么节目呢?请大家先猜一猜。学生会对抽签结果进行猜测:可能是唱歌,可能是跳舞,也可能是朗诵,3种情况都有可能。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可能。

  教师(课件翻出中间一张:跳舞或其他签):第一位同学抽到的是什么节目?

  学生:跳舞。

  教师:为了节目不重复,被抽去的跳舞签就不放回去,还剩下两张签。接下来该第二位抽签了,她可能会抽到什么呢?

  学生:唱歌和朗诵都有可能。

  教师:确定吗?

  学生:不确定。

  教师:还可能抽到“跳舞”吗?

  学生:不可能(板书:不可能)。

  教师:理由是?

  学生:因为两张签里没有跳舞。

  教师:我请第二位同学抽取一张。(抽后汇报结果)(课件翻开第一张:朗诵)。

  教师:请第三位同学抽签。现在只剩最后一张了,第三位同学会抽到什么呢?

  学生:唱歌(一定是唱歌)。

  教师:能确定吗?为什么?(教师板书:一定)

  学生:确定,因为只有一张签,一定是唱歌。

  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来描述抽签的情况。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现象,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数学问题——可能性。(板书:可能性)(设计意图:“可能性”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是完全空白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已经具有一些简单随机现象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这里用学生熟悉的“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生活实例导入新课教学,让学生在猜测中感受,在活动中明晰,以形成对“可能性”的初步认识,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吸引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二、实践验证,领悟新知

  1.摸球实验

  教师:老师还为同学们带来了一个神奇的游戏盒子(出示盒子),从盒子里我们也能找到可能性的知识。

  教师:(摇动盒子,盒子里是什么?学生回答!再从盒子里拿出一个红色乒乓球)这是老师为同学们特制的——红色乒乓球。如果老师将这个红色的乒乓球放进盒子,你想摸出红色的乒乓球吗?

  学生:想!

  教师:如果盒子里一共有六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红色乒乓球,你从盒子里任意摸取一个,会有怎样的结果?

  学生:一定会摸到红色乒乓球。

  教师:理由呢?

  学生:因为盒子里全是红色乒乓球,只能摸出红色乒乓球。

  教师:如果游戏盒子变了(出示4红2黄),想从盒子里摸出一个红色的乒乓球,摸取一次会有怎样的结果?

  学生:可能摸到,也可能摸不到。

  教师:想试试吗?为什么?

  学生:想,因为结果不确定。组织学生体验摸球过程,每摸出一个记录一个,并将球放回去,摇匀后再进行下一次摸球试验。(引导学生摸球时不偷看,说明将球放回去是为了确保条件不变,摇匀是为了公*)

  教师:游戏盒子再变一变,变成了——3红3黄(课件出示),从盒子里任意摸取一个乒乓球,能摸到红色乒乓球吗?一定会摸到吗?

  学生:可能摸到,但不一定。组织学生再次体验摸球过程,并记录,如果连续出现几次红色球或者黄色球,提问:下一个一定是红色球或黄色球吗?让学生感受随机事件的不确定性,每次发生的结果与上一次结果没有直接关系。

  教师:变!——游戏盒子里面的乒乓球变成了这样,1红5黄(课件出示),从盒子里任意摸出一个球,还会摸出红色乒乓球吗?理由是?

  学生:可能摸到!因为盒子里有红色乒乓球。组织学生再次体验摸球过程,并记录,让学生再次感受随机事件的不确定性,体会每次发生的结果与上一次结果没有直接关系。

  教师:如果盒子里有10个黄球1个红球呢?还有可能摸到红球吗?学生:有可能。

  教师:如果盒子里有100个黄球1个红球呢?还有可能摸到红球吗?如果盒子里有1000个黄球1个红球呢?10000个黄球1个红球呢?还有可能吗?

  学生:有可能。

  教师:如果去掉这个红球呢?还能摸到红球吗?

  学生:不可能。(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猜测、试验、交流的机会。在交流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词语描述摸球的各种情况。)(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通过简单实验的对比,让学生亲历猜想、实践、验证、交流,丰富学生对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体验,初步感受随机事件发生的统计规律性和可能性的大小。)

  2.猜球实验。

  教师:盒子又变了,变成了……是老师直接告诉你们结果呢?还是我提供一个线索你们自己想办法猜出盒子里的球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提供线索,自己猜。

  教师:(出示课件)线索是,可能与A盒子、B盒子或者C盒子中的某一个完全相同,到底与哪个盒子相同呢?怎么办?

  学生:从盒子中摸出一个球。

  教师:试试看。(学生从盒子里摸出一个球,并出示所摸出的球)。知道是哪个盒子吗?学生:不能确定,可能是A盒子、或者C(B)盒子,但可以排除B(c)。

  教师:不确定,怎么办?

  学生:再摸一次。学生再次从盒子里摸球,并出示结果,判断盒子,如果还无法判断,就继续摸球,直到能够判断是A盒子为止。

  3.放球实验。

  教师:同学们还想继续玩吗?

  学生:想。

  教师:可是老师的游戏盒子变不了了,想请同学们帮忙制作游戏盒子,愿意吗?

  学生:愿意!

  教师:但制作游戏盒子需要遵守规则,请看!(出示课件)按规则作出第一个游戏盒子。(为了方便用此图代替盒子,用磁扣代替乒乓球)怎么放?请同学汇报放球方法。

  学生:放4个红球。

  教师:那第二个盒子该怎样完成呢?(出示课件)请同学们三人一个小组,用圆形纸片代替乒乓球,在桌子上摆一摆,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做好小组汇报的准备。请学生汇报。因为结果多样,老师在黑板上操作呈现,并订正。

  教师:用一句话概括所有的做法,可以怎样说?

  学生:只要盒子里不装黄色球就可以了。

  教师:第三个盒子又来啦!又怎样做呢?小组先摆一摆,先在组内交流讨论,再小组汇报。学生汇报,并评价。

  教师:用一句话概括可以怎样说?

  学生:至少要放一个蓝色球但不能全是蓝色球。(放1-3个蓝色球,再放其它颜色的球,直到放够四个球。)(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学习的可能性知识去判断如何放球,感知结果与条件的关系。)

  三、灵活运用,巩固新知

  教师:我们学会了游戏盒子的制作,自己设计一个更加有趣的游戏盒子,课余时间和同学尽情的去研究吧!现在我们运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吧!

  1.练习十一第2。

  教师:认真读题,独立思考,并分享你的结论。

  学生:可能是1、2、3、4、5、6,这6个数都有可能。教师:朝上的面可能是7吗?0呢?因为?

  学生:不可能,因为没有7,0这两个数。

  教师:如果老师想让掷出的结果一定是6朝上,可以怎样设计呢?

  学生:只要正方体的六个面都写数字6就可以了。

  2.出示第二题,判断对错。

  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描述的是否准确,学生用手势汇报判断结果,集体订正。教师根据问题适当拓展。第四小题,引导学生明确硬币有正、反两面,抛出后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是不确定的。(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们相互交流、评析,感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让同学们判断,是让学生认识到客观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与个人愿望无关。)

  四、交流归纳,全课小结

  教师:有一位聪明的将军通过抛硬币让一场战争取得了不可思议的胜利,想听这个故事吗?

  学生:想。出示故事,听故事。

  教师:我们抛出的硬币结果是怎样的?

  学生:可能正面、也可能反面朝上。

  教师:而将军抛出的硬币结果是?

  学生:一定是正面朝上。

  教师:聪明的将军巧妙将可能变成了(一定),从而激发了士兵的信心,战胜了强大的敌人。所以信心对我们每个人都非常重要,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要充满信心,通过努力去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就能成功!

  教师:这节课同学们表现的都非常棒!请同学们对自己优秀的表现做做简单的评价吧!学生自我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教师:在课堂活动中,我看到同学们个个信心满满,能积极的思考问题,大胆的汇报交流,让我们愉快的度过一节有趣的数学课,老师为优秀的"你们点赞!也有一句话与你们分享(课件出示),请齐读(人人都有可能成功!)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遗传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3篇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1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