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阿长与山海经知识点总结1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初二语文阿长与山海经知识点总结3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初二语文阿长与山海经知识点总结1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第一次使用“鲁迅”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本文是鲁迅先生于1926年9月18日在厦门写的一篇回忆性的散文。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
2.背景
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受守旧势力的排挤。在那种境况下,作者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于是写出了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文章),本文是其中第二篇:回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写于北京寓所。发表于1926年3月25日《莽原》半月刊上。
六、关于《山海经》
《山海经》共十八卷,战国至西汉初年的作品。内容主要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还保存了不少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鲁迅称之为“古之巫书”。
七、文章主旨和结构
作者通过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刻画出了一个真实、生动、鲜活的普通劳动妇女——长妈妈的形象。她饶舌多事、不拘小节,有许多繁文缛节,但为人诚恳、热情、乐于助人,有着淳朴、宽厚、善良、仁慈的美德。通过写阿长寻购、赠送给“我”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
全文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介绍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的外形特点。写“我”对阿长的称呼,表现了“我”对阿长又喜欢又憎恶的感情——喜欢她时称她为“阿妈”,憎恶她时就叫她“阿长”。
第二部分(第3~17段),作者“讨厌”长妈妈的事例。
第一层:写“我”讨厌阿长:背地里说人长短;不许“我”随便走动;晚上睡觉占全床。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个爱说、善良、朴实而略带粗鲁、不拘小节的农妇。
第二层:通过写除夕夜长妈妈教少年鲁迅吃福橘、讲吉利话和元旦清晨等待鲁迅“恭喜”的情景,表现了她渴望幸福、期待祝福的急切心情。阿长满肚子都是麻烦的礼节,说明无知的阿长中封建礼教的毒很深,达到迷信的程度。但从中可以看出她对少年鲁迅的要求,有的如“饭粒
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还是正确的。
第三层:阿长给少年鲁迅讲“长毛”的故事,少年鲁迅对她产生空前的敬意。虽然阿长讲的具有传奇、胡编和迷信色彩,只不过是哄小孩显示自己罢了,但在幼小的鲁迅心里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不禁对阿长肃然起敬。
第三部分(第18~29段),长妈妈为作者寻购《山海经》,作者非常感激她。
而真正使鲁迅对阿长产生感激和敬意的,是阿长给他买到了《山海经》。这是一部鲁迅渴望已久的`神话传说图画书,但一直难以得到。大字不识的阿长急小主人所急,想小主人所想,设法买回了《山海经》,这不能不让鲁迅感到意外、惊喜!“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又使我产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阿长不识字,错把“山海经”听成“三哼经”,她一定为买这几本小书下过不小的辛苦,她对小主人的热心、忠诚,通过这件事表现得十分充分。而正是这个偶然的事件,不仅满足了鲁迅的愿望,同时激发了鲁迅大量买书的热情,特别是作为少年鲁迅的一部文艺启蒙书,对他以后的创作产生过深刻的影响。这正是鲁迅对长妈妈念念不忘,几次在作品中写到她,对她充满了感激、怀念、敬意的原因所在。至此,一个有点粗俗、迷信、守旧,但却善良、热心、忠厚、真诚的阿长的形象就完成了。
作品的最后两段,表现了鲁迅对长妈妈的怀念、内疚、祝愿之情。在鲁迅的人生历程中,长妈妈曾起过那样重要的作用,但他竟不知道她的姓名和经历,这是多么叫人内疚的事情,他所能做的,只有祈祷仁厚的地母,安息长妈妈的灵魂。鲁迅对阿长的深沉感情在这里表现得深切感人。
从整体来说,本文诙谐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庄重。“切切察察”的神态,睡相的描写,吃福橘前的紧张心情,“长毛”的故事等,读后令人捧腹开怀,忍俊不禁。可是,当长妈妈为“我”买回《山海经》后,作者的感情变得深沉庄重,深切的怀念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这种色彩的变化,使得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表达得更加真实感人。
初二语文阿长与山海经知识点总结2
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骇(hài) 疮疤(chuāng) 掳(lǔ) 诘问(jié) 孀(shuāng) 惧惮(dàn) 玑(jī) 霹雳(pī lì) 震悚(sǒng) 懿(yì) 僧恶(zēng) 颈(jǐng) 灸(jiǔ) 矩(jǔ)
二、词语积累
悚:害怕。
掳:把人抢走。
疮疤:疮好了以后,留下的疤。
诘问:追问,责问。
惧惮:害怕。
郑重:严肃认真。
渴慕:非常思慕。
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雷电现象。这里指作者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惶急:惊慌急迫。
磨难:在困苦的境遇中遭受的折磨。
烦琐:繁杂琐碎。
空前:前所未有。
面如土色:脸色像泥土一样,形容极端惊恐。
深不可测:深得难以测量。比喻对人或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疏懒:懒散而不惯受拘束。
粗拙:粗糙低劣。
初二语文阿长与山海经知识点总结3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第一次使用“鲁迅”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本文是鲁迅先生于1926年9月18日在厦门写的一篇回忆性的散文。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
2.背景
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受守旧势力的排挤。在那种境况下,作者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于是写出了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文章),本文是其中第二篇:回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写于北京寓所。发表于1926年3月25日《莽原》半月刊上。
六、关于《山海经》
《山海经》共十八卷,战国至西汉初年的作品。内容主要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还保存了不少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鲁迅称之为“古之巫书”。
七、文章主旨和结构
作者通过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刻画出了一个真实、生动、鲜活的普通劳动妇女——长妈妈的形象。她饶舌多事、不拘小节,有许多繁文缛节,但为人诚恳、热情、乐于助人,有着淳朴、宽厚、善良、仁慈的美德。通过写阿长寻购、赠送给“我”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
全文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介绍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的外形特点。写“我”对阿长的称呼,表现了“我”对阿长又喜欢又憎恶的感情——喜欢她时称她为“阿妈”,憎恶她时就叫她“阿长”。
第二部分(第3~17段),作者“讨厌”长妈妈的事例。
第一层:写“我”讨厌阿长:背地里说人长短;不许“我”随便走动;晚上睡觉占全床。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个爱说、善良、朴实而略带粗鲁、不拘小节的农妇。
第二层:通过写除夕夜长妈妈教少年鲁迅吃福橘、讲吉利话和元旦清晨等待鲁迅“恭喜”的情景,表现了她渴望幸福、期待祝福的急切心情。阿长满肚子都是麻烦的礼节,说明无知的阿长中封建礼教的毒很深,达到迷信的程度。但从中可以看出她对少年鲁迅的要求,有的如“饭粒
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还是正确的。
第三层:阿长给少年鲁迅讲“长毛”的故事,少年鲁迅对她产生空前的敬意。虽然阿长讲的具有传奇、胡编和迷信色彩,只不过是哄小孩显示自己罢了,但在幼小的鲁迅心里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不禁对阿长肃然起敬。
第三部分(第18~29段),长妈妈为作者寻购《山海经》,作者非常感激她。
而真正使鲁迅对阿长产生感激和敬意的,是阿长给他买到了《山海经》。这是一部鲁迅渴望已久的`神话传说图画书,但一直难以得到。大字不识的阿长急小主人所急,想小主人所想,设法买回了《山海经》,这不能不让鲁迅感到意外、惊喜!“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又使我产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阿长不识字,错把“山海经”听成“三哼经”,她一定为买这几本小书下过不小的辛苦,她对小主人的热心、忠诚,通过这件事表现得十分充分。而正是这个偶然的事件,不仅满足了鲁迅的愿望,同时激发了鲁迅大量买书的热情,特别是作为少年鲁迅的一部文艺启蒙书,对他以后的创作产生过深刻的影响。这正是鲁迅对长妈妈念念不忘,几次在作品中写到她,对她充满了感激、怀念、敬意的原因所在。至此,一个有点粗俗、迷信、守旧,但却善良、热心、忠厚、真诚的阿长的形象就完成了。
作品的最后两段,表现了鲁迅对长妈妈的怀念、内疚、祝愿之情。在鲁迅的人生历程中,长妈妈曾起过那样重要的作用,但他竟不知道她的姓名和经历,这是多么叫人内疚的事情,他所能做的,只有祈祷仁厚的地母,安息长妈妈的灵魂。鲁迅对阿长的深沉感情在这里表现得深切感人。
从整体来说,本文诙谐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庄重。“切切察察”的神态,睡相的描写,吃福橘前的紧张心情,“长毛”的故事等,读后令人捧腹开怀,忍俊不禁。可是,当长妈妈为“我”买回《山海经》后,作者的感情变得深沉庄重,深切的怀念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这种色彩的变化,使得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表达得更加真实感人。
推荐访问:山海经 知识点 语文 初二语文阿长与山海经知识点总结3篇 初二语文阿长与山海经知识点总结1 初一下语文阿长与山海经笔记 初一语文阿长与山海经笔记 阿长与《山海经》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