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耕田》阅读答案1 农夫耕于田,数息①而后一锄。行者见而哂②之,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月③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夫耕田》阅读答案3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农夫耕田》阅读答案1
农夫耕于田,数息①而后一锄。行者见而哂②之,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月③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田之难也。”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谬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去。
【注释】①息:呼吸。②哂(shěn):讥笑。③竟月:满一月,整整一个月。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4分)
(1)气竭汗雨( )
(2)行者服而去(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此句:甚矣,农之惰也。
(3分)
【小题3】行者服而去中“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4】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农夫耕田的时候,“数息而后一锄”,说明农夫是个懒惰的人。
B.行者解衣下田,最后累倒在田里,表现出他劳动非常卖力。
C.“乃子之术谬矣”中的“术”具体指耕作的方法技术等。
D.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方法正确,再难的事也变得容易了。
答案
【小题1】(4分)(1)尽,完了(2)离开
【小题1】(3分)你这样做农活太懒惰了!
【小题1】(2分)行者认识到“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或行者认识到了自己当初对农夫耕田的看法是错误的`)
【小题1】(3分)C
《农夫耕田》阅读答案2
文言文《农夫耕田》,回答题目。(10分)
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行者①见而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终月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
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③,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
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④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退。
①行者:过路人;②所以:用什么方法;③未及移时:还没过多少时间;④术:方法。
【小题1】解释划线字词。(4分)
(1)农夫耕于田()(2)欲速则不达也()
(3)行者服而退()(4)人之处事亦然()
【小题2】翻译下列文言句子。(4分)
(1)甚矣,农之惰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发?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2分)
答案
【小题1】在完成/实现佩服这样
【小题1】(1)农夫太懒惰了。或:太懒惰了,农夫。(“甚”、“惰”各1分)(2分)(2)你何不给我做个样子教我耕种的方法呢?”(“示”展示/给……看;“术”方法各1分)(2分)
【小题1】示例一:做事情要讲究方法,不能急于求成,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目的)。(摘录原句“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只给1分)示例二:只有在生活实践中,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或: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示例三:实践胜于说教。示例四:事非经历不知难。(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各个加点词的意思有的取其常用意,有的需要从从课文中迁移过来。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翻译(1)句时除了注意“甚、惰”等字,还要注意倒装这种特殊句式。翻译(2)句时注意“示、术”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农夫、行者”的做事方式以及“农夫所说的话”来谈启示即可。
《农夫耕田》阅读答案3
农夫耕于田,数息①而后一锄。行者见而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月③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②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退。
【注释】①息:呼吸。 ②术:方法。 ③竟月:满一月,整整一个月。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行者解衣下田( ) (2)气竭汗雨 ( )
(3)谓农夫曰 ( ) (4)行者服而退( )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甚矣,农之惰也!
(2)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
10.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发?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2分)
参考答案:
8.(4分)(1)行者:过路的人 。 (2)竭:尽、完 。
(3)谓:告诉、对……说。 (4)退:走了、离开。
9.(4分)(1)译文:农夫太懒惰了。或:太懒惰了,农夫。(“甚”、“惰”各1分)(2分)
(2)译文:不是耕田难,是你的方法错误(不对)啊!(“乃”1分)(2分)
10.(2分)
示例一:做事情要讲究方法,不能急于求成,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目的)。(摘录原句“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只给1分)
示例二:只有在生活实践中,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或: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示例三:实践胜于说教。
示例四:事非经历不知难。(言之有理即可)
《农夫耕田》阅读答案3篇扩展阅读
《农夫耕田》阅读答案3篇(扩展1)
——《城市农夫》的阅读题答案3篇
《城市农夫》的阅读题答案1
城市农夫
①我的舅舅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几年前一个深秋的清晨,他挑着两个圆滚滚的蛇皮袋,踏上了开往城市的班车。舅舅在那里替人夯基、打桩、拉板车、搞装修,但他最容易找到的工作还是砌墙抹灰。一个半拉子泥工的浆砌技术毫不逊于那些泥匠师傅,他过硬的基本功得益于家里砌牛栏厕所时的自我实践。身高只有1.6米,体重不过l00来斤的他就像一座小型火力发电机,仿佛他每天吃下的不是白米饭,而是乌黑的煤。他一肩能扛两包水泥,一天能砌l00多*方米的墙,一板车能拉500多块砖。
②舅舅的文化水*不高,勉强称得上是一个小学毕业生。他深知没有文化的苦,下决心培养孩子。如今,三个孩子一个在江西农大读书,两个在县城上中学,这在农村可是相当少见的。舅舅的负担自然是够重的,每年得交一万多元的学费。好在孩子们懂事,他们一边在课堂上读着朱自清的《背影》,一边想念自己当民工的父亲。他们几乎不花零用钱,在意念中把自己不必要耗费的体能蓄积起来和思念一同寄给父亲,同时用优异的成绩来赢取奖学金,以此默默地帮着父亲。这些,使长年在外用苦力挣钱的舅舅欣慰无比,也使他更下定决心不让自己的孩子在知识面前失去尊严。
③来到城市,他从一幢高楼到另一幢高楼,白天和工友们在蛛网似的脚手架上出没,宛如一只蜘蛛,靠巨大的定力将身体附着在网上;夜晚把自己劳累了一天的身子卷进棉被,形如一节横卧在工地上的涵管,然后在梦中展开对故乡的思念……
④近3年,舅舅都没有回家过年。在农村和城市这两块地里,他各有收获:前者收获的是每亩一千多斤的粮食,但付出的是种子、化肥、农药等不低的成本;后者收获的是每月近千元的现钞,而唯一的成本只是汗水,“利润”可观,但高空作业,难免有风险。显然,舅舅还是从城市这片庄稼地里看到了更多丰收的希望。春节留守在城里工地,省下了一笔回乡的路费,寂寞自然也少不了,他常和未回家的民工守在电视机前,把节目看了一遍又一遍。当他看到今年春节晚会上民工子弟学校学生朗诵《心里话》的情景,不禁流下了泪水。
⑤站在高空展读大地的容颜,城市越来越高大,而故乡却越来越渺远。潜意识里,舅舅试图从城市与乡村所形成的夹角中探求自己及家人的命运。他从这个夹角中看到了什么?或许看到了一座城市的繁华,当然还有一种失衡的感恩。但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留在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每一扇窗上的体温。我想告诉你,一块光洁无瑕的美玉,往往是由一双粗糙斑驳的手来打磨;一座繁华似锦的城市,常常是由一群勤劳朴实的人来建造。一座城市因为有无数双这样的手、无数颗这样的心、无数个这样的人而倍感温暖。我的舅舅就是这样一名如候鸟般转徙于城市和乡村的普通的农民工。他有时想到自己一个月的收入还不及有些人挥霍掉的一顿饭钱,内心不免有些酸楚;但想到三个孩子的未来,又不由得宽慰起来。
⑥近日,接到舅舅的电话,说今年又不能回家过年了,他寄回了一年的劳动所得一万元钱让我转交给他家里。从银行出来,我感觉手上的一沓钞票特别重,并且有种浓重的潮湿感,仿佛一捏就能渗出汗来。
⑦如果有一天,在城市的街头有一个满身灰尘,大口嚼着开花馒头的农民工与你擦肩而过,请你一定要在心里微笑着对他说声:“辛苦了!”
城市农夫阅读题目:
1.如果把本文标题改为“我的舅舅”好不好?为什么?(3分)
2.②段写道:“他们一边在课堂上读着朱自清的《背影》,一边想念自己当民工的父亲。”孩子们
3.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1)④段:舅舅还是从城市这片庄稼地里看到了更多丰收的希望。
(2)⑤段:一块光洁无瑕的美玉.往往是由一双粗糙斑驳的手来打磨。
4.④⑤段的画线句都提到舅舅的收入,它们所表达的意思矛盾吗?为什么?(2分)
(1)后者收获的是每月近千元的现钞,而唯一的成本只是汗水,“利润”可观。
(2)他有时想到自己一个月的收入还不及有些人挥霍掉的一顿饭钱。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①段中“仿佛他每天吃下的不是白米饭,而是乌黑的煤”一句,表现了舅舅饮食恶劣,生
B.④段写“近3年,舅舅都没有回家过年”,这是因为舅舅一心投入城市建设,无暇顾及自
C.⑥段中“我”感觉“钞票特别重”,“一捏就能渗出汗来”,形象地表明“我”深刻理解舅舅打
D.本文的主旨在于表现城市和农村不可分割的关系,肯定城市建设带动了农村经济的飞
6.阅读④段中下面这句话,结合链接材料揣摩舅舅当时的心理,完成后面的填空。(3分)
链接材料:
要问我此刻最想说什么,我爱我的妈妈,我爱我的`爸爸。因为,妈妈把城市的马路越扫越
舅舅流下了()的泪水,因为他()
城市农夫阅读答案:
1.(3分)
不好。理由是:文章写了舅舅以及像舅舅一样的农民在城市这块“庄稼地”上的生活,用“城市农夫”这个题目就把城市和农*系在一起了。这个标题比“我的舅舅”更贴切。(意对即可)
好。理由是:可以把舅舅看作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的代表,用“我的舅舅”为标题,更为亲切。(意对即可)
2.(3分)《背影》中家境的艰难,父亲尽心尽力支撑家庭以及对子女的关爱引发孩子们想到自己的父亲。(意对即可)
3.(3分)
(1)每月收获近千元的现钞;使孩子在知识面前拥有尊严;使他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更好一些。(意对即可)(2分)
(2)繁华似锦的城市(1分)
4,(2分)不矛盾。两句话分别写舅舅的收入高低,比较参照的对象不同。(1)句说舅舅的收入可观,是相对于舅舅在农村的收入以及在城里打工的“汗水”成本而言;(2)句说舅舅的收入低,是相对于有些人挥霍掉的一顿饭钱而言。(意对即可)
5.(2分)C
6.(3分)示例:(1)舅舅流下了自豪(骄傲)的泪水,因为他从这些孩子身上想到了自己的孩子也是爱父母,有志气的。(2)舅舅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因为他从中看到了和自己一样的农民工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尊重。(意思符合情境即可)
《城市农夫》的阅读题答案2
①我的舅舅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几年前一个深秋的清晨,他挑着两个圆滚滚的蛇皮袋,踏上了开往城市的班车。舅舅在那里替人夯基、打桩、拉板车、搞装修,但他最容易找到的工作还是砌墙抹灰。一个半拉子泥工的浆砌技术毫不逊于那些泥匠师傅,他过硬的基本功得益于家里砌牛栏厕所时的自我实践。身高只有1.6米,体重不过l00来斤的他就像一座小型火力发电机,仿佛他每天吃下的不是白米饭,而是乌黑的煤。他一肩能扛两包水泥,一天能砌l00多*方米的墙,一板车能拉500多块砖。
②舅舅的文化水*不高,勉强称得上是一个小学毕业生。他深知没有文化的苦,下决心培养孩子。如今,三个孩子一个在江西农大读书,两个在县城上中学,这在农村可是相当少见的。舅舅的负担自然是够重的,每年得交一万多元的学费。好在孩子们懂事,他们一边在课堂上读着朱自清的《背影》,一边想念自己当民工的父亲。他们几乎不花零用钱,在意念中把自己不必要耗费的体能蓄积起来和思念一同寄给父亲,同时用优异的成绩来赢取奖学金,以此默默地帮着父亲。这些,使长年在外用苦力挣钱的舅舅欣慰无比,也使他更下定决心不让自己的孩子在知识面前失去尊严。
③来到城市,他从一幢高楼到另一幢高楼,白天和工友们在蛛网似的脚手架上出没,宛如一只蜘蛛,靠巨大的定力将身体附着在网上;夜晚把自己劳累了一天的身子卷进棉被,形如一节横卧在工地上的涵管,然后在梦中展开对故乡的思念……
④近3年,舅舅都没有回家过年。在农村和城市这两块地里,他各有收获:前者收获的是每亩一千多斤的粮食,但付出的是种子、化肥、农药等不低的成本;后者收获的是每月近千元的现钞,而唯一的成本只是汗水,“利润”可观,但高空作业,难免有风险。显然,舅舅还是从城市这片庄稼地里看到了更多丰收的希望。春节留守在城里工地,省下了一笔回乡的路费,寂寞自然也少不了,他常和未回家的民工守在电视机前,把节目看了一遍又一遍。当他看到今年春节晚会上民工子弟学校学生朗诵《心里话》的情景,不禁流下了泪水。
⑤站在高空展读大地的容颜,城市越来越高大,而故乡却越来越渺远。潜意识里,舅舅试图从城市与乡村所形成的夹角中探求自己及家人的命运。他从这个夹角中看到了什么?或许看到了一座城市的繁华,当然还有一种失衡的感恩。但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留在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每一扇窗上的体温。我想告诉你,一块光洁无瑕的美玉,往往是由一双粗糙斑驳的手来打磨;一座繁华似锦的城市,常常是由一群勤劳朴实的人来建造。一座城市因为有无数双这样的手、无数颗这样的心、无数个这样的人而倍感温暖。我的舅舅就是这样一名如候鸟般转徙于城市和乡村的普通的农民工。他有时想到自己一个月的收入还不及有些人挥霍掉的一顿饭钱,内心不免有些酸楚;但想到三个孩子的未来,又不由得宽慰起来。
⑥近日,接到舅舅的电话,说今年又不能回家过年了,他寄回了一年的劳动所得一万元钱,要我转交给他家里。从银行出来,我感觉手上的一沓钞票特别重,并且有种浓重的潮湿感,仿佛一捏就能渗出汗来。
⑦如果有一天,在城市的街头有一个满身灰尘,大口嚼着开花馒头的农民工与你擦肩而过,请你一定要在心里微笑着对他说声:“辛苦了!”
1.如果把本文标题改为“我的舅舅”好不好?为什么?(3分)
2.②段写道:“他们一边在课堂上读着朱自清的《背影》,一边想念自己当民工的父亲。”孩子们为什么会在读《背影》时想到自己的父亲?(3分)
3.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1)④段:舅舅还是从城市这片庄稼地里看到了更多丰收的希望。 舅舅“丰收的希望”有哪些?(2分)
(2)⑤段:一块光洁无瑕的美玉.往往是由一双粗糙斑驳的手来打磨。这句话里“光洁无瑕的美玉”用来比喻什么?(1分)
4.④⑤段的画线句都提到舅舅的收入,它们所表达的意思矛盾吗?为什么?(2分)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①段中“仿佛他每天吃下的不是白米饭,而是乌黑的煤”一句,表现了舅舅饮食恶劣,生活艰难。
B.④段写“近3年,舅舅都没有回家过年”,这是因为舅舅一心投入城市建设,无暇顾及自己的家庭。
C.⑥段中“我”感觉“钞票特别重”,“一捏就能渗出汗来”,形象地表明“我”深刻理解舅舅打工的艰辛和家庭责任之重。
D.本文的主旨在于表现城市和农村不可分割的关系,肯定城市建设带动了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
6.阅读④段中下面这句话,结合链接材料揣摩舅舅当时的心理,完成后面的填空。(3分)
当他看到今年春节晚会上民工子弟学校学生朗诵《心里话》的情景,不禁流下了泪水。
答案:
1.“城市农户”更能突出在城里打工的农民生活的艰辛,富有感染力。“我的舅舅”就显得一般,不能突出文章的主题。
2.因为作者把孩子们想说的话表达出来了,父亲在城里打工,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想念自己的亲人。
3.(1)舅舅“丰收的希望”有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材、能有比农村更高的收入、用自己的双手建筑的高楼。
(2)“光洁无瑕的美玉”用来比喻“一座繁华似锦的城市建筑”。
4.(1)不矛盾。
(2)前者是相对于农村的收入,后者是指相对城里的一些人的消费而言,它反映了我国城乡还存在很大的差别。
5.C。
6.舅舅流下的是感动的泪,因为他为孩子们的理解深深打动。
《农夫耕田》阅读答案3篇(扩展2)
——农夫和蛇优秀读后心得阅读感悟作文3篇
农夫和蛇优秀读后心得阅读感悟作文1
《农夫与蛇》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农夫与一条冻僵的蛇的故事。在一个极其寒冷的冬天,农夫发现一条冻僵的蛇,他非常可怜它,就把蛇放在自己怀里,蛇被温暖苏醒过来以后,恢复了它的本性,便咬了恩人一口,这使他受到致命的伤害。农夫临死前说:我怜恶人,应该受到恶报。”
当然,像蛇这么狠毒的人还是比较少,我觉得更多的是还算善良却也很在意自己是善良的人。你帮助他,他也会帮助你,仅仅是这样的话,善与善会相得益彰。可是,一旦受到伤害,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善良的本性受到伤害后,羞恼纠集起来,郁积在心灵暗处,酿成毒液,埋下仇恨的种子,于是开始制造新的伤害。这时候,好人就难做了,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怨抱怨,成为一种相对公正,有人把它看成是挽回自尊的必要手段。在恶与恶的“合理”对抗中,怜悯反被视为应得的`报应,作为人性证明和良心基础的恻隐之心,成为被谴责的罪行,想起来都令人感到悲哀。于是乎,新一轮农夫与蛇的故事重演的时候,蛇咬了农夫之后仍旧心安理得,而下一位农夫就会变得和蛇一样了。
所以说,爱的给与并不全然都是无私的,而是有分别的,它和恨相反相成,隐蔽着仇恨的危机,爱的付出要求等价的爱作为回报,这种爱转化成为仇恨的例子已经数见不鲜了。无私的爱是一厢情愿的,没有暗藏妒忌和怒火的,全然的爱,不要求回报的爱,即使对方以怨报德也无怨无悔,是只问付出,不问收获。俗语有云:只有瓜连子,没有子连瓜。说的就是这种爱。
农夫和蛇优秀读后心得阅读感悟作文2
《农夫和蛇》这个故事大家是在熟悉不过了,故事情节也是烂熟于心。农夫好心救了冻僵的蛇,而蛇却忘恩负义,反咬了农夫一口,最后农夫在刺骨的寒风中长眠了。
读了这个故事,你一定很气愤吧。因为这一条蛇竟然毒害了他的救命恩人。这说明了人一定要分清善恶,只能把援助之手给善良的人。对那些大奸大恶之人过于仁慈,他们的本性也不会变的。我们得到别人的帮助时,要心存感激,懂得回报。这种恶人,你对他付出,而他未必回报,甚至会害了你。
寓言中的农夫有爱心而蛇无情,初看起来农夫是一个善良而愚蠢的农夫,同情的爱心不分对象,可悲而可怜。其实不然,在现实的社会当中,人都是一样的五官一样的躯体,看不清的是内心。谁能分清谁是好“蛇”,谁是毒“蛇”呢?如果奉献爱心要区分清对象才可以,那有谁能在最短时间内分清对象是有没有毒的“蛇”呢?况且需要爱心的人通常都是在风雪之中,旦夕之间,焦急而迫切的时候,容不得深入的调查和考察。那怎么办?办法只有一个:宁肯相信它是一条好“蛇”而非毒“蛇”。结果要是好“蛇”,那爱心有所值,要是条毒“蛇”,最起码你可以无比坦然,不至于因为内心有愧而终日惶惶。 记得前几年,我看过一则新闻,大概内容是是有人去扶摔倒的老人,而老人却污蔑人家推倒他。这和蛇有什么不同。打那起,结果社会上没有人再愿意去扶摔倒的老人
恩将仇报的人将被世人永久的唾弃,做人应该懂得感恩,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别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不仅要播种感恩的种子,还要浇灌,使之发芽成长。对等像蛇一样的恶人,我们不有同情,不能心慈手软,要识破他们的诡计,千万不能上当,要狠下决心,要把他们置于死地,不然的话,吃亏的还是我们自己。请大家一定记住这一点。
《农夫耕田》阅读答案3篇(扩展3)
——农夫耕田阅读答案3篇
农夫耕田阅读答案1
农夫耕于田,数息①而后一锄。行者见而哂②之,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月③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田之难也。”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谬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去。
【注释】①息:呼吸。②哂(shěn):讥笑。③竟月:满一月,整整一个月。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4分)
(1)气竭汗雨()
(2)行者服而去()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此句:甚矣,农之惰也。
(3分)
【小题3】行者服而去中“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4】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农夫耕田的时候,“数息而后一锄”,说明农夫是个懒惰的人。
B、行者解衣下田,最后累倒在田里,表现出他劳动非常卖力。
C、“乃子之术谬矣”中的“术”具体指耕作的方法技术等。
D、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方法正确,再难的事也变得容易了。
答案
【小题1】(4分)(1)尽,完了(2)离开
【小题1】(3分)你这样做农活太懒惰了!
【小题1】(2分)行者认识到“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或行者认识到了自己当初对农夫耕田的看法是错误的)
【小题1】(3分)C
农夫耕田阅读答案2
农夫耕于田,数息①而后一锄。行者见而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月③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②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退。
【注释】①息:呼吸。②术:方法。③竟月:满一月,整整一个月。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行者解衣下田()(2)气竭汗雨()
(3)谓农夫曰()(4)行者服而退()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甚矣,农之惰也!
(2)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
10、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发?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2分)
参考答案:
8、(4分)(1)行者:过路的人。(2)竭:尽、完。
(3)谓:告诉、对……说。(4)退:走了、离开。
9、(4分)(1)译文:农夫太懒惰了。或:太懒惰了,农夫。(“甚”、“惰”各1分)(2分)
(2)译文:不是耕田难,是你的方法错误(不对)啊!(“乃”1分)(2分)
10、(2分)
示例一:做事情要讲究方法,不能急于求成,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目的)。(摘录原句“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只给1分)
示例二:只有在生活实践中,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或: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示例三:实践胜于说教。
示例四:事非经历不知难。(言之有理即可)
《农夫耕田》阅读答案3篇(扩展4)
——《春晚》阅读答案3篇
《春晚》阅读答案1
郡圃春晚
韩琦①
溶溶春水满方塘,栏槛风微落蕊香。
尽日杨花飞又歇,有时林鸟见还藏。
沉疴不为闲来减,流景知从静处长。
欲战万愁无酒力,可堪三月去②堂堂。
注:①韩琦一生以天下为己任,这是诗人晚年闲置相州时的作品。②堂堂:公然地。毫无顾及地。
(1)诗的颔联中又、还有何表达作用?(3分)
(2)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人愁的内涵。(4分)
参考答案
(1)前以尽日有时加以修饰,紧扣诗句中的闲字,表现景物的不断重复、单调可厌,(1分)表达出诗人心境的烦闷、孤寂。(2分)(或答:又、还,表现花鸟由飞而歇,先见后藏,突出了景物的衰飒、寂寞,体现了诗人心境的烦闷、孤寂。)
(2)春水满塘,春花坠地,浩荡春光正堂堂逝去,有伤春之愁;(2分)诗人桑榆晚景,因病戒酒,终日闲置,是一种难耐的折磨。
【解析】
(1)试题分析:尽日杨花飞又歇,有时林鸟见(即现)还藏。尽日,这是根据当时的观察作出的推论,从中隐隐可见诗人的闲愁。在用字遣词上,又、还,亦意在表现景物的不断重复,单调可厌,从而展示出诗人心境的烦闷、孤寂。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诗的最后一句,诗人用力点破这万愁的由来:三月去堂堂。这既是实写春水满塘、春花堕地,浩荡春光正堂堂逝去;同时,它又是虚拟,比喻诗人桑榆晚景,沉疴在身,这是愁的根源,自然界春天的逝去不过是愁的触媒。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赏析
宋代不设郡,但习惯仍称州为郡,故州中公署后的园圃亦称郡圃。韩琦晚年既老且病,连一般的公务也应付不了,只能终日闲居;这种生活,对于以天下为己任的韩琦来说,是一种难耐的折磨。而当他对着郡圃的一派暮春景色时,感物生情,这种愁情更抑制不住。因此,前半首就从这些景物着笔,但并非简单罗列,而是融合了诗人不断变化的情绪,表现出深厚的功力。
溶溶春水满方塘,一个满字,活画出春水方生的气象。当此碧波*岸、春深如海之际,诗人本应开口一笑,愁苦俱忘。但突然之间,微风送来几缕淡淡的清香,诗人敏感地知道:这是春花正在随风飘堕。芳时难留,烟景不再,该送春了。诗人目光所对是自然界的落花,心中所思则是生命的凋谢,于是悲从中来。但妙在诗人并不将这种愁情一泻无余,而是极为含蓄,暗寓于景物描写之中:尽日杨花飞又歇,有时林鸟见(即现)还藏。尽日,这是根据当时的观察作出的推论,从中隐隐可见诗人的.闲愁。在用字遣词上,又、还,亦意在表现景物的不断重复,单调可厌,从而展示出诗人心境的烦闷、孤寂。
第三联由景及人,关键在一个闲(静也是闲的意思)。韩琦本来是不闲的,他一向在朝廷或边关任职,政事繁剧,军务倥偬;当身染重病之后,为了调养,才申请回到故乡相州任职,因为这里是内地,要闲得多。后来病情加重,更是终日闲居了。但结果,沉疴不为闲来减,希望落空了;不仅如此,还因为过于闲散却又不甘闲散,既有生理的痛苦,又有精神的苦闷,更觉得时间难熬。所以,流景(即时光)知从静处长在字面上和上句是对偶,但意义并非*列,而是递进一层,抒写他的伤感。
最后一联直抒无可奈何的春愁。古人称酒为酒兵,谓酒能消愁,如同兵能克敌。说欲战,就暗含这个比喻在内。愁本不可数,加以万字,突出愁多,战字则从反面衬出愁多。愁情既如是之甚,诗人想借酒一浇,无奈因病戒酒,连这也不能做到。于是,一切防守的力量尽失,只好任凭万愁进攻了。
诗的最后一句,诗人用力点破这万愁的由来:三月去堂堂。这既是实写春水满塘、春花堕地,浩荡春光正堂堂逝去;同时,它又是虚拟,比喻诗人桑榆晚景,沉疴在身,这是愁的根源,自然界春天的逝去不过是愁的触媒。诗用五个字将这两层丰富的内容融为一体,所以极有分量;唯其如此,可堪二字才益显沉重,情调衰飒,诗人不胜其悲。
《春晚》阅读答案2
春晚山庄率题二首(其一)
卢照邻
顾步三春晚,田园四望通。
游丝横惹树,戏蝶乱依丛。
竹懒偏宜水,花狂不待风。
唯馀诗酒意,当了一生中。
1.诗歌的第二联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答:第二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日里昆虫活动的状态:吐丝的蚕儿自由自在地爬行,飞舞嬉戏的蝴蝶停歇在草丛间。一个惹字,一个乱字,生动地展现了春日里小动物活跃、繁忙又各得其所的自在场面。(意对即可)
2.诗歌最后一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诗人赋诗离不开酒,并决心以此终了自己的一生,表达了诗人面对逍遥自在各得其所的万物,却因自己怀才不遇,而产生伤感与失落之情。(意对即可)
阅读练习二:
1.本诗颔联中哪两个字比较传神?请简要赏析。(5分)
2.诗歌最后一联,将唯馀诗酒意,改为余亦诗酒意,诗人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否一样?(6分)
参考答案
1.①惹字和乱字(1分)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写出了春日里昆虫活动的状态:惹字描写吐丝的蚕儿自由自在地爬行(1分), 乱字描绘了飞舞嬉戏的蝴蝶停歇在草丛间(1分)。③一个惹字,一个乱字,生动地展现了春日里小动物活跃、繁忙又各得其所的自在场面。(1分) (意对即可)
2.不同。(1分)用唯馀诗酒意,尾联指只有诗人饮酒赋诗,并决心以此终了自己的一生,表达了诗人面对逍遥自在各得其所的万物,却因自己怀才不 遇,而产生伤感与失落之情。(3分)用余亦诗酒意,却指诗人甘心诗酒一生,表达的是诗人面对逍遥自在各得其所的万物的羡慕与向往之情。(2分)
赏析:
诗的头两句顾步三春晚,点明正是暮春三月,诗人不正面刻划春天的美丽,而用顾步两字,似乎春亦有灵性,顾影自怜,不忍离去,两个字将春天刻划得栩栩如生,新颖逼真。次句田园四望通,放眼四望,通达辽阔。这质朴的诗句,简洁地勾勒出一个*坦、畅达的山村背景。这种幽远宁静的小山村,最是为诗人们向往的。
游丝横惹树,戏蝶乱依丛,写的是昆虫活动的状态:那浮游的丝缕悬挂在树间,吐丝的蚕儿自由自在地爬行。那飞舞嬉戏的蝴蝶逍遥地停歇在草丛间,无拘无束。一个惹字、一个乱字,拟人化地表现出那些小动物的活跃、繁忙,而又各得其所的自在场面。这几句具体描写山村风光。竹懒偏宜水,花狂不待风,写的是植物的绚丽多彩的姿态。那慵懒的修竹在绿水旁舒展,那狂放的花心如痴如醉。懒字、 狂字,生动地表现了竹、花的繁茂与恣肆。这里所描写的景物,并非奇花异草、珍禽异兽,而只是山村常见的虫蝶竹花。诗人却将它们刻划得精灵可爱。
这四句诗紧扣春晚,将山村生机勃勃、恣态万千、逍遥自在的田园风光美。
面对自然美景,多愁善感的诗人却发出了迟暮的感慨:唯余诗酒意,当了一生中。诗人赋诗离不开酒,当了二字抒发心中愤懑之情。诗人在《释疾文序》里曾说:先朝(高宗)好吏,予方学于孔、墨;今上(武则天)好法,予晚受乎老、庄。彼圆凿而方枘,吾知龃龉而无当。..故吾甘栖栖以赴蜀,分默默以从梁。万物都逍遥自在各得其所,诗人却怀才不遇,未能展其志,这当然令人感伤与失落了。
《春晚》阅读答案3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半山春晚即事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每小息,杖屦或幽寻。
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1)简要概括“半山春晚” 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的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春花凋谢,树木清阴,鸟鸣山幽,环境恬静。
(2)以动衬静(或:以有声写无声)。用突然传来清脆悦耳鸟声,突出了幽静,流露出诗人闲适中的喜悦。 (意对即可)
附赏析
这首诗表现了王安石隐退生活的一个侧面。
起首二句至为奇妙,寥寥十字,摹尽春色的变化,显示了一幅绿肥红瘦的景象。陈衍说起二句本于唐人“绿阴清润似花时”,但安石的两句含义却深厚得多,感情色彩浓烈得多,韵味也胜过许多。常人写红花凋谢,会有惋惜之情,而使诗歌染上一层淡淡的哀愁。此诗却不然,诗人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来表达,所以在他笔下展现的是欣欣喜人的景象。春风是无法“取”将花去的,但若没有这个“取”字,就不能形象地表现自然景象之变换;春风也不会“酬”与清阴,但若没有这个“酬”字,就不能体现作者欣然自得的情怀。若无此二字,诗人的达观,春风的和煦,就不能跃然纸上了。
春风慷慨赐与清阴,诗人于是尽情去欣赏。所以三、四句以“清阴”为本,稍作敷展。“翳翳”,是形容树木茂密的状貌,“交交”,则是形容树木相互覆盖交加的样子。只见那小路沿着山坡在茂密的树林中蜿蜒曲折,伸向远处,一片静谧,在葱茏的深处,园屋隐约可见。这两句写静,略有唐人常建“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题破山寺后禅院》)的风味。然而常建的诗是禅寂之静,此诗用了“翳翳”、“交交”,显得更有生意。
五六句笔锋一转,顺势推出主体形象。床敷,即安置坐具,杖履,指扶杖漫步。二句截取两个生活片断来刻画半山园主人的风神。或居家凭几小憩,或寻幽拄杖独行。两者虽是一静一动,但同样表现了诗人恬淡安宁而又欣然自乐的心境。
在此宁谧的氛围里,突然传来阵阵清脆悦耳之声,抬头看去,原是北山一鸟,掠飞而过,留下一片“好音”。这两句极富韵味。北山即钟山,六朝时周颙曾隐居于此。此时的北山,除了诗人独步寻幽之外,杳无人迹,只有声声鸟鸣,偶尔来慰其岑寂。诗人在*夷冲淡的外表下,怀孤往之志、举世无人相知的感慨显示于言外。
《农夫耕田》阅读答案3篇(扩展5)
——《黄鹂》阅读答案3篇
《黄鹂》阅读答案1
黄鹂——病期琐事
(一)初次见到它,是在阜*县的山村。那是抗日战争期间,在不断的炮火洗礼中,有时清晨起来,在茅屋后面或是山脚下的丛林里,我听到了黄鹂的尖利的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啼叫。可是,它们飞起来,迅若流星,在密密的树枝树叶里忽隐忽现,常常是在我仰视的眼前一闪而过,金黄的羽毛上映照着阳光,美丽极了,想多看一眼都很困难。
(二)第二年春季,我到了太湖,在江南,我才理解了“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两句的好处。
是的,这里的湖光山色,密柳长堤,这里的茂林修竹,桑田苇泊,这里的乍雨乍晴的天气,使我看到了黄鹂的全部美丽,这是一种极致。
是的,它们的啼叫,是要伴着春雨、宿露,它们的飞翔,是要伴着朝霞和彩虹的。这里才是它们真正的家乡,安居乐业的`所在。
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就是它们的极致。
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这就是形色神态和环境的自然结合和相互发挥,这就是景物一体。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吧。 这正是在艺术上不容易遇到的一种境界。
1.作者“想多看一眼(黄鹂)都很困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两句的好处在于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在第(一)节中,作者说“听到了黄鹂的尖利的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啼叫”,在这里,“黄鹂的啼叫”的象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它们的啼叫,是要伴着春雨、宿露,它们的飞翔,是要伴着朝霞和彩虹的”形象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4.①作者在文段(一)中流露的情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在文段(二)中流露的情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②作者说“这正是在艺术上不容易遇到的一种境界”,那么,你认为艺术上应有的境界是什么?请结合文意简要回答,不超过30个字。(2分)
参考答案:
1.(2分)①它迅若流星,一闪而过。
②体现了“景物一体”。(或“美好事物的极致在一定的环境中得以发挥”)
2.(2分)象征抗战时期革命文艺在民族*斗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2分)环境对事物有很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4.①既高兴又遗憾 极度欣喜 (各1分)
②艺术创作必须有自由而美好的广阔天地,才能发挥自己的极致。(2分)
《农夫耕田》阅读答案3篇(扩展6)
——享受耕田生活的古诗3篇
享受耕田生活的古诗1
《击壤歌》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
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渭川田家【唐】作者: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田野:新晴野(一作晚)望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shǔ),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xiá)。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耕田鼓诗
诗人:可朋 朝代:唐
农舍田头鼓,王孙筵上鼓。击鼓兮皆为鼓,
一何乐兮一何苦。上有烈日,下有焦土。愿我天翁,
降之以雨。令桑麻熟,仓箱富。不饥不寒,上下一般。
享受耕田生活的古诗2
1、东坡
作者: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2、田舍
作者:杜甫
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
草深迷市井,地僻懒衣裳。
榉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
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
3、稻田
作者:韦庄
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稏肥。
更被鹭鹚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
4、田园乐七首·其五
作者:王维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5、初秋行圃
作者:杨万里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6、陆浑山庄
作者:宋之问
归来物外情,负杖阅岩耕。
源水看花入,幽林采药行。
野人相问姓,山鸟自呼名。
去去独吾乐,无然愧此生。
7、新凉
作者:徐玑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8、晚晴
作者:杜甫
村晚惊风度,庭幽过雨沾。
夕阳薰细草,江色映疏帘。
书乱谁能帙,怀干可自添。
时闻有馀论,未怪老夫潜。
9、出郊
作者:杨慎
高田如楼梯,*田如棋局。
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
10、春庄
作者:王勃
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
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
11、辛夷坞
作者: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12、春园即事
作者:王维
宿雨乘轻屐,春寒著弊袍。
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
草际成棋局,林端举桔槔。
还持鹿皮几,日暮隐蓬蒿。
13、雨过山村
作者: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4、山行
作者:项斯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15、春中田园作
作者: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16、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
作者:王维
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
却忆山中时,人家涧西远。
羡君明发去,采蕨轻轩冕。
17、十亩之间
作者:佚名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18、春暮西园
作者: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19、横溪堂春晓
作者:虞似良
一把青秧趁手青,轻烟漠漠雨冥冥。
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
20、答陆澧
作者:张九龄
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
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