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丹巴县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调研报告

2023年度丹巴县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3-10 13:0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丹巴县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调研报告 丹巴县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调研报告拉尔吾加;阿姆【摘要】丹巴县高中阶段教育现状可归纳为:经济地理限制,发展基础薄弱;校园占地面积狭小,无扩展空间;资金投入少,资源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丹巴县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调研报告 ,供大家参考。

丹巴县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调研报告

  丹巴县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调研报告

  拉尔吾加;阿姆

  【摘

  要】丹巴县高中阶段教育现状可归纳为:经济地理限制,发展基础薄弱;校园占地面积狭小,无扩展空间;资金投入少,资源配置不足;优质教师外流,优质生源外流;高中阶段普及率低,高考上线率低;学校缺乏竞争力,师生向心力不强.

  【期刊名称】《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020)001【总页数】4页(P100-103)

  【关键词】丹巴县;高中阶段教育;民族教育

  【作

  者】拉尔吾加;阿姆

  【作者单位】丹巴县教育体育局,四川丹巴,626300;丹巴县教育体育局,四川丹巴,62630【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40-058.1高中阶段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高级阶段,既是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口,又是整个教育体系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担负着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和为高等教育输送优秀合格新生的双重任务,是衡量一个地方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丹巴县县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相对滞后,严重影响了该县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丹巴县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地处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境内高山对峙,峡谷纵横,气

  候分明。全县幅员面积5649平方公里,辖14乡1镇、181个行政村。全县有藏、汉、羌、回等13个民族,总人口60136人,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8%。

  全县现有中小学校(园)51所,其中高完中1所、初级中学2所、乡(镇)中心小学16所、完小10所、村小21所、城区幼儿园1所;在校学生9596名,其中高中生395名,初中生2753名,小学生5562名,学前教育学生691名,幼儿园学生195名;有正式教职工611名,寄宿制工勤人员83名(属全县公开招聘)。

  目前,丹巴县仅有一所高完中学——丹巴县二中。丹巴县最初的高完中是丹巴中学,创办于1973年9月,校址在距县城3公里的水子乡二村。1995年8月,丹巴县因进行学校布局调整,将丹巴中学的高中部与丹巴县第二初级中学合并为丹巴县第二中学。丹巴县二中位于县城三岔河“大渡河畔第一桥”旁,依山傍水。占地面积20677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余平方米。现教室20间,理、化、生实验室、电教室和远程教育直播教室(初、高中合用)各1间。学校现有18个教学班(初中11个,高中7个),在校学生1381人(其中初中986人,高中395人),初中寄宿制学生740人,高中寄宿制学生232人。教职工86人,其中专任教师82人(其中高中教师29人)。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0%,有中学高级教师15人,中学一级教师33人。校长、主任均经岗位培训,取得合格证书。

  自1995年至2005年县二中共有896名高中生毕业,但尚无一名学生上一专及以上线。2007年,县委、政府加强了对高中教育教学的管理,调整充实了县二中学校领导班子,经过近几年的努力,高中教育教学有了明显的进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教育基础依然薄弱,办学条件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诸多因素仍制约着丹巴县高中教育可持续发展。

  丹巴县二中校址系原丹巴云母矿三岔河子弟校,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一些客观因素,学校校园及周边环境较差,学校四周尽是民房,缺乏拓展空间。校园被两条公路分割为三大部分:教学区和学生生活区、女生宿舍,学生每天至少要来回过六次公路

  学习、吃饭和休息,学校无法对学生实行封闭式管理。同时,县二中校内既有高中生、又有初中生,学生多,校园面积较小,学生的活动场地少,难免相互影响。另外,学校既有高中教师、又有初中教师,学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价标准不能统一,无法更好的调动教师的教学的积极性。这些客观因素都加大了学校管理的难度。

  近年来,随着十年行动计划和“两基”攻坚计划的实施,国家加强了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发展,但对高中教育的扶持力度不够。高中教育的投入主要要靠地方经济,而丹巴县地方经济发展滞后、县级财政收入不济,县级财政无力对高中教育有更多的支持和投入,导致高中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教学设施设备陈旧和不足,按新课程标准开设通用技术课程设备缺少,而新课改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许多新增实验无法开展,影响了高中的教学工作。

  虽然,近几年丹巴县在发展高中教育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教育事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扶持力度不够,保障有待完善,高中教育支持缺乏着力点,尚未建立一套符合丹巴县高中教育教学发展规律的长效机制和长远规划、阶段任务目标以及相配套的政策措施,制约了丹巴县高中教育发展。

  目前,国家对丹巴县高中教育的经费投入只有教师工资和教师公用经费(人均1300元)。高中教育经费投入主要由县财政投入,但近些年来丹巴县财政对高中教育基本无投入,学校只能按有关政策向学生收取适当的择校费和学费(每生每期收220元),来维持学校基本的教学工作。而本期仅高中教师用书就开支了近6千元,每个年级成绩前5名高中生的生活费,减免学杂费等支出近3万元,学校收入入不敷出,实难再保证高中阶段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教学经费的拮据,使得学校无法开展更多的教学活动。如外地许多普通高中都对各年级进行月跟踪检测,而县二中由于缺乏教学经费,不能未对高中生进行每月的跟踪检测。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占主导作用。但由于诸多客观原因,造成了丹巴县高中师资力量薄弱、结构不够合理。学校缺乏高学历、高水平的骨干教师,部分科目教师奇缺。

  据了解,目前县二中高中部缺乏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教师。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低,整体素质不高,有经验的教师不多,教师游动性大。许多优秀教师都因各种原因流失,2006年至今,县二中已有6名高中教师到外地任教或改行,教师的不稳定,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工作,甚至影响到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因此,师资问题是制约丹巴县高中教育发展的老大难问题。

  每年丹巴籍高中毕业生考上大学本科人数在50人左右,但基本上是外县就读生。由于丹巴县高中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水平等的不足,高中教育发展相对滞后,不能满足社会和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县内优秀初中毕业生纷纷到内地学校或康中、泸中就读,导致本县优质生源严重流失。县二中高中只能招到中等以下的生源,据统计,县二中2007年高一新生的最好入口成绩是全县的第120名,这批学生的平均入口成绩为322.02分,比当年全县中考总平均分(407.54分)低85.52分。2010年中考,丹巴县500分以上考生131名,进入县二中的仅5名。优质生源严重流失,还有一个原因是内地学校、康中、泸中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便以免学杂费、发奖学金、补贴生活费为手段争夺优质生源。本县招收的优质生源越少,到高考时上线率就越低,上线率越低,就越不能吸引优质生源。如此以来,久而久之,就形成恶性循环。

  50年代,丹巴云母矿、川地402、丹巴森工局、丹巴水运处四大厂矿在丹兴办学校,丹巴人民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非常重视教育,干部群众都把儿女的教育视为人生中的头等大事,支持儿女上学。浓厚的文化积淀为丹巴高中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几十年来,丹巴成为甘孜州教育发展的龙头,成为甘孜州两大重点中学

  (泸中、康中)的优质生源地,两所中学每年高考上二本线以上人数的20%为丹巴籍学生。几十年来,丹巴籍莘莘学子遍及甘孜州各县,成为甘孜州建设和发展的生力军。

  因丹巴县高中教育底子薄,教学地理环境差,效益低,很多家长和学生便选择内地或州内康中、泸中就学。但学生远离父母,家长无法与子女的沟通、交流,更无法很好的配合学校管理和教育子女,给子女的教育带来很多弊端。同时,到外地就读费用高,给家长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压力。因此,广大群众盼望县内有一所教学环境良好,高质量的高中学校,解决子女就读问题。

  2010年7月国家教育部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规定:“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采取多种方式,为在校生和未升学毕业生提供职业教育。”

  据此,甘孜州提出了发展高中教育的要求:办大办强康定中学、泸定中学两所龙头学校,推进康北高中、康南高中、丹巴高中、九龙高中和州双语语高中建设。藏区专项2010年第二批中央预算内投资高中教育项目资金600万元已到位,将新建教学综合楼3600平方米,学生食堂2800平方米。

  这给丹巴县高中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对高中教育快速发展的紧迫形势和新的机遇,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发展高中教育,作为加快全县教育发展的主渠道。提出“坚持以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带动全县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坚持以高中教育质量的提高带动全县教育事业整体水平的提高”的发展思路,达到了普通高中和初中教育资源同步优化的双赢目的。

  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终端,它承九年义务教育之上,启大学教育与社会就业之下,决定着一个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进步。“十二五”期间,丹巴县应当通过努力,实现基本普及高中教育的目标。实现这个目标,应当坚持国家政策与县内实际相结合,立足实际,建立有利于丹巴县高中教育发展的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举措;应当坚持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利用、重点发展,不但要扩大数量,而且要提高质量。

  要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合理布局教育资源,不断巩固“普九”成果,加强教育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要切实解决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基础教育

  管理,提高九年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夯实教育发展的基础,为高中提供优质生源,使丹巴县高中教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县二中实行高初中分离,在原丹林子弟校内新建丹巴县高级中学。县二中高中阶段学生分流后,把县二中高中校舍用于初中,面向格宗、梭坡、中路、岳扎四乡和章谷镇招收小学毕业生(丹巴中学面向聂呷、东谷、水子、巴底、巴旺五乡招生;半扇门中学面向太平桥、半扇门两乡招生),县二中年招生1200人。杨柳坪九年一贯制学校除招收丹东、边耳、革什扎三乡小学毕业生外,主要面向全县招收小学、初中双语学生,县内的4所初级中学即可容纳全部初中生;加大现有乡(镇)寄宿制小学建设,逐步实现完小的半寄宿制化。因此,这不仅是高中发展模式的思路,也是高中、初中、小学结构布局综合调整、整合资源、优化配置的思路。

  根据测算,未来9年里,丹巴县初中毕业生年均达900人以上,除“9+3”中职生年均200人,康、泸中高中生200人,五年制大专100人,尚有生源400人左右,若普及高中,将有400人就读县内高中,三年里高中规模将达1200人。同时,提高办学效益后,可吸引周边县的高中生就读县内高中。

  根据生源和高中教育之需,建议在高中的硬件建设上力求做到十年不落后。新建教学用房44间

  (即新建标准教室24间,标准理化生实验室各2间,通用技术室6间,音、体、美标准教室各1间,选课教室4间,计算机网络教室3间);容纳400人的阶梯教室1间,容纳200人的图书阅览室1间,容纳800人就餐的餐厅、厨房以及运动场地等。同时新修教师周转用房60套。

  根据高中办学规模和学科设置,合理调整高中教师结构,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在原有高中教师的基础上,引进一批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高中优秀教师,同时从师范院校招聘一批紧缺学科优秀教师,达到学科教师的配套,以保证各学科都有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要建立和完善高中教师继续培训和进修制度,县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高中教师的师资专业培训、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同时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教育教学评价和激励机制,完善高考质量奖励方案、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分配原则,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有效地调动教师积极性,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第一,政府要重点扶持高中,增加经费投入比例,为高中学校配备一流的设施设备,提高竞争能力。

  第二,实行校长负责制。考聘爱岗敬业、有能力的高中校长,落实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由校长招聘高中教师,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

  第三,政府拿出较高数额的奖金,用于对高中专任教师的课时津贴和教学成绩奖。

  第四,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正规本科以上师范毕业生和编制以外高水平教师到丹巴县高中任教。

  第五,取消“择校费”和分数线限制,让有上高中愿望的初中毕业生都能入学,变单纯追求升学率为全面提高普及率,不断提高升学率。

  第六,高中学生升高二、高三时,根据学生意愿,进行两次普职分流,以促进职业高中生比例的提升。

推荐访问:普通高中教育发展调研 丹巴县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调研报告 丹巴县 调研报告 阶段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