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美术书籍读书笔记,菁选3篇(2023年)

2023美术书籍读书笔记,菁选3篇(2023年)

发布时间:2023-03-19 16:50:06 来源:网友投稿

美术书籍读书笔记1  《美术的起源》  我国的古代的美术教育,在普通学校的教育中始终没能占一席之地。宫廷画家和在野的文人士大夫画家习画大都临摹入手,选择优秀的临本进行临摹,掌握笔法、墨法、并通过师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美术书籍读书笔记,菁选3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2023美术书籍读书笔记,菁选3篇(2023年)

美术书籍读书笔记1

  《美术的起源》

  我国的古代的美术教育,在普通学校的教育中始终没能占一席之地。宫廷画家和在野的文人士大夫画家习画大都临摹入手,选择优秀的临本进行临摹,掌握笔法、墨法、并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北宋设立画学,是*历史上第一个皇家美术学院,在招收制度、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已趋于完善,在*美术教育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地位。明代中叶以后,随着版画得到空前发展,画家传授画法的“画谱”大量出现,成为我国古代习画的教材。

  在近代美术教育中,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户肇始于清朝末年。在近现代的历史发展中,虽然,我国的教育经历了战火、天灾、人祸,经历了无数曲折和挫折,但一些美术教育先驱者们,在维护和弘扬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国外的美术教育经验,把西方美术中的色彩学、透视学、解剖学,设色、明暗等画法;以及设计、工艺制作中的一些新的理念引进了中小学美术教育之中,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美术教育体系,经过几代人不懈努力,普及了美术教育。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大陆推行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改革开放政策,短短的20多年间,大陆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令世界瞠目。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大陆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也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的中小学美术教育经历了恢复与建设、发展与提高这样两个时期。

  一、 管理系统的健全与完善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建立的一些组织和机构,形成了信息传播和反馈的完整系统。环环相连的各级艺术教育组织,在传达贯彻上级精神、反映基层艺术教育情况、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总结交流教学经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 教学大纲的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教育部曾在1956年5月颁发中小学图画教学大纲,这是我国建国以后的第一个图画教学大纲。1976年6月,国家教育部又颁发了建国后的第二个美术教学大纲《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试行草案)》。1985年,国家教委又一次组织人员起草《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1988年11月,国家教委颁发了《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大纲(初审稿)》初中美术教学大纲的目的任务是: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精神,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意志;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 美术教材的编写

  在教材编写方面有所突破:

  (1)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有所突破;

  (2)在改变以学科为中心组织学习内容方面有所突破;

  (3)在目标层次和课程多样性方面有所突破;

  (4)在评价方法上有所突破;

  (5)在研究成果向实验现实的转换方面有所突破。

  一、 高中设立了美术欣赏课,艺术教学体系逐步建立

  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学校普遍开设了艺术教育课程。高等院校开设的艺术课程门类多达数十门,其中内容涉及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书法、摄影、美学、文艺理论等方面。高中艺术欣赏课的开设与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为学校艺术教育教学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 学校艺术课开课率大幅度提高,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思想的进一步端正和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学校艺术教育逐步确立了面向全体学生,着重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开发学生的创造力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美术课加大了工艺设计教学课的比例,加强了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课程注重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这些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陶冶和艺术兴趣的培养,淡化了单纯知识传播和技能训练,充实了艺术文化教育的内容,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通过这些改革,使艺术课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与此同时,艺术教育科研有了一定的发展。

  三、 加强美术师资的培养和建设

  20世纪90年代后,各级*和学校把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当作衡量教师队伍水*的基本指标之一。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艺术教师队伍建设发展很快,艺术教师的素质不断提高。

美术书籍读书笔记2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的存在,要唤醒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必须让他们感受到美术的魅力。

  艺术教育的内涵是广泛的,在艺术教学中,我们不能停留在学校里,停留在固有的书本知识上。要大胆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及时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画下来,在原有画面的基础上加以创新。通过观察、思考把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融入到美术作品中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认识到美处处存在。我们要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去巧妙地,耐心地,愉快地激发,使学生用真实的心灵去感受、描绘。

  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时间能力,而创新性思维是学生创新的基石。其它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都很注意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的火花,创设适合创新性思维的情境,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发散思维,学生的思维呈现出开放、多样的特征。

  美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在课程讲授时理论联系实际是非常重要的。以前只在教室中讲授理论,最多再辅助一些模型示范教学,这样虽然也可以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可以学到一些知识,但总是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调动不起来,理论和实践是硬币的两面,联系不起来。学了理论在实际中用不上。

  针对这样的问题,我在上课时引导学生在自然环境中讲解手绘图像,在实践中教学,为学生设立情景,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给人带来的视觉的艺术美感,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感受娱乐之中的快乐,陶冶了学生的情感。与学生一起互动,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

  在对风景的讲解中,使学生学到了运用速写的方法绘画风景画,学会了如何取景构图,了解近景、中景、远景的虚实关系。抓住了事物的结构特征进行描绘。教师通过运用在真实景中绘画,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感受大自然的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如今的美术课不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美术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学生的人格的健全,素质的提高,并非光是技能技巧的掌握和赏心悦目的作业,即要学生在玩中有所学,更要让学生在玩中有所得,这里的“得”应是影响学生一生的良好品德和习惯等。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美化环境,美化生活的良好习惯;在收拾整理中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

  另外,以往和当前的美术教育,由于单一偏向绘画或工艺课的教学,还有许多方面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特别是还有许多阻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的因素存在:

  1、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审美视野狭窄、远离儿童的生活经验。

  偏向于写生编成的“图画本”,主要从写生的角度、以*的审美目光去考虑内容的编排,其缺点是审美视野狭窄,远离儿童的生活经验。偏向于想象编成的美术教材,展现了一定程度上儿童的生活世界,但仅以同龄儿童作品的呈现来启发儿童学习美术,也只能使儿童的审美水准停留在比较低的层次。无论是偏向于写生构成的“图画本”,还是偏向于想象编成的美术教材,都抑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2、学生体验活动不足,课堂教学方式单一。

  偏向于写生或想象的课堂教学,“纯写生教学法”强调学生以眼观察为主来对现实世界进行真实性地描绘,该教学法项目重于理性的分析和概括,难度大、枯燥,不利于儿童美术兴趣的养成;“纯想象教学法”强调学生用脑思考来表现幻想状态的图式。该教学法偏向于低层次的思维诱导,对现实生活的认识比较贫乏,对高层审美文化更是较少触及。

  因此,这样的想象活动的根基是不扎实的,脱离生活实际,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发展。无论是“纯写生教学法”与“纯想象教学法”,从而割裂美术文化本有的多元形态,最终往往会因学生感官缺乏足够的参与,而致使学生因缺少相应的文化支撑而无法得到很好的建立,更谈不上什么实践能力的培养。

  3、兴趣活动空间狭窄,作品的创造性存在明显的局限。

  传统的美术教学受图画课、美术专业课的影响,许多教师对“美术”这个概念缺乏思考与理解,从而导致一部分教师在辅导之中只注重客观对象的描绘或脱离实际生活的想象绘画,致使学生从小就形成依葫芦画瓢或胡乱想象涂抹的不良学习习惯。

  偶尔或许有几件令老师看了比较满意的作品,但由于创作时学生缺乏对生活主动的多元体验,作品中使人产生此画非童画的感觉,美术创作脱离了学生生活经验和实际,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长远看肯定是相当有害的。看来,如何从“纯写生教学法”与“纯想象教学法”的单一美术教育中走出来,构建一个有利于学生趣味学习美术的审美教育理论框架,并在教材内容、课堂教学、兴趣辅导上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操作途径,已成为当前美术教育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对此,近几年许多美术教育工作者,积极引进启发式教育、愉快教育、情感教育、体验教学以及成功教学法等的相关原理,在某些领域里作了许多探索与尝试,并获得了不少富有建设性的成果,为美术教育的新发展注入了活力。但由于许多研究缺乏儿童美术学习方式的足够考虑,且深受“纯写生教学法”与 “纯想象教学法”等教学方式的影响,因此,目前美术教学还未能找到一种较能体现现代小学美术学科特点,反映儿童审美心理发展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我们认为小学美术“趣味教学法”对于弥补传统美术教育的弊端以及吸收当前美术教育中的优秀成果是一个很好的结合点、切入点,对于激发学生美术兴趣,开发学生思维,提高审美能力,以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美术书籍读书笔记3

  看过很多国内教育名家的专着,假期特别找了一本外国的教育书籍《德国美术教育》,书中介绍了在德国文化大背景中,德国的艺术教育既保留了本民族思辩性、有序性的特点,又吸收了宽容性、多元性等优点,形成了具有相当伸缩力的教学模式。从我们的美术教育的角度看德国的艺术教育,它具有很强的个性,深受启发:

  一、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以启迪孩子的智慧。

  在德国,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外,还得用2—3年的时间来专修教育理论,通过教学实践才能确定。这样决定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完成具有相当伸缩性的艺术教育成为可能。在小学,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面对刚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孩子,学校对一、二年级实行包班,教师明确所教学科的教学大纲和内容,不设日课表(但应要求教师尽可能地向一个学科内容为一课时过渡),教师所教内容可随机应变,如:课堂内突然出现了美丽的蝴蝶,孩子的注意力自然随蝴蝶而转,这时教师的教学内容随蝴蝶而变,让学生观察蝴蝶飞的动态、形状,介绍有关蝴蝶的种类、习性等常识,然后要用语言来描绘蝴蝶;用彩色笔画蝴蝶。把常识、语文、美术等课结合起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这儿我体会到学科的横向联系,教学的灵活性,颇像我们的综合实践课,但在国内似乎缺少一个过渡的阶段,让教师从一个循规蹈矩的状态突然转变到一个随心所欲的状态,结果必然是混乱失败的。

  二、重视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给孩子以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孩子独立地用不同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应首先注意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是以发散性思维为特征的。关于发散性思维,美国心理学家基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指的是重新组织观念,而产生新的结果,并且在面对一个对象时,做出各种选择的假设。”在德国艺术教学大纲中从小学到中学始终强调创造力的培养,在教学中着重研究创造的行为过程。与自己的教学相比,我似乎更注重学生的作业效果,在以后的课堂上应该找到更好方法,既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又能有好的作品出现。

  三、师生之间提倡“帮助我,让我自己来做”,淡化教师的权威性,使教师由权威变为顾问,创造*等对话的关系。

  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启发学生如何感受和发现,使学生认识到事物本身美的潜在性,尊重学生对人和物的不同感受及表现。从小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根据不同对象具有多样选择的可能性。这一点与我们的教学观念不谋而合,淡化教师的权威性,与学生做朋友,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发现美,表现美。

  四、教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能力,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愉快中获得新的知识。

  对于色彩的基本知识,在德国的美术教学中表现为有序而轻松,色彩以心爱的事物为对象来认识;色环通过色板的游戏找色彩之间的关系;色调的联系通过一些故事描述等方法来出现。如:“一座房间夜里着火了”,(既形成色调,又认识暗与亮的关系);“公主希望城市变成红色”;“绿色宫殿里的红色巫师”等。表现有兴趣的内容促成知识掌握,不至于太理论化。

  组织参观当地的一些博物馆和参加一些传统节日,结合这些活动来表现印象最深、最喜欢的事。如参观汽车博物馆,画出不同时期汽车的风格;汽车比赛的场景;星期天的登山活动;为狂欢节制作脸谱等。这些对学生来说,有生活体验,丰富了知识,又能生动地在画面中体现。

  这些灵活有趣贴近生活的教学方法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而让学生死记硬背,甚至加以考试,还要在他们人生第一次重大事件中记录上一笔,不是学生没兴趣不爱学,是我们硬把学生踢出了艺术的大门,不是老师们教不好,而是我们赤足站在烧得火红的石头上,只有快步奔跑保命,无力顾及其它。

  除以上四大方面以外,德国艺术教育同时强调艺术教育的学科性,体系框架十分清晰,学科色彩很浓等等。总之,艺术教育始终是围绕最高教育目标,学生不仅是学会画画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创造力、审美力、动手能力及个性的发展。努力使艺术教育与工业发展和科技发展相适应,把美术造型观念和能力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与一切领域的活动相联系。德国对艺术教育的理解及其观念,对我们的艺术教育深受启发,值得我们借鉴。

推荐访问:读书笔记 美术 书籍 美术书籍读书笔记 菁选3篇 美术书籍读书笔记1 美术书籍读书笔记1000字 美术书籍读书笔记100字 美术书籍读书笔记150字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