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智能装备制造专业群建设总结报告(完整文档)

智能装备制造专业群建设总结报告(完整文档)

发布时间:2022-08-28 14:40: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智能装备制造专业群建设总结报告(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智能装备制造专业群建设总结报告(完整文档)

 

 1

 智能装备制造专业群建设总结报告

 一、建设工作概况 (一)组织管理 学校设立综合性项目管理工作办公室,下设学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项目建设工作组,实行项目负责人制。智能装备制造专业群以机电工程系为牵头单位,系主任 XX 任项目负责人,成立专业群建设项目组,成员包括信息工程系负责人及相关教师、企业成员等。项目组进行科学论证,制定建设任务书、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落实到人,全面完成项目各项工作任务。

 (二)工作策略 以 XX 科技城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链为依托,围绕创新驱动、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为核心,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为重点,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打造“双师”教学团队、完善实践条件、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建设专业质量保证体系、服务社会等方面,建成与产业对接紧密、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服务能力强的智能装备制造品牌专业群。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建设方案》和《任务书》进行建设,建设内容无变更,资金预算分年度实施。

 (三)完成情况 通过项目实施,组建了智能装备制造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健全了校企合作制度,搭建了产学研平台,形成了互动双赢的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通过实施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加大科研和教改力度,专业办学水平显著提高,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获批“国家骨干专业”;通过“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培养了专业带头人和一批骨干教师,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得到强化,教育质量、管理水平逐步提升;依托国家级“电子电气及自动化生产性实训基地”以及省级“制造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打造四级智能装备制造技术实训平台,实现专业群资源共享;围绕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全面对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切实增强了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2

 二、各项建设任务完成情况 智能装备制造专业群建设分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改革与资源建设等 7 个子项目,分三年进行建设,验收要点共计 90 个,截至目前共完成114 个,完成率达到 127%。任务完成情况见表 1。

 表 1 智能装备制造专业群建设任务统计表 序号 一级建设任务 任务书计划的二级建设任务数量(项)

 已经完成数量(项)

 完成率(%)

 1.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20 25 125 2. 课程改革与资源建设 15 19 127 3. “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16 21 131 4. 实训条件建设 10 16 160 5. 国际交流与合作 7 7 100 6. 专业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8 8 100 7. 服务社会能力建设 14 18 129 合计 90 114 127 三、子项目建设内容和效益 (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通过组建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成立专业指导小组,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把校企合作切实推向深入;与 XX 机械加工技能大师工作室、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西南自动化研究所等军工及军民融合企业共同构建“智能制造军民融合技术创新平台”,共同丰富“活模块、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开展军民融合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形成全方位开放型军民融合人才培养体系,机电工程系获“XX 市军民融合共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进一步完善“校企携手、全程共管”的校企合作管理平台,完善校外培训中心的运行管理机制;通过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学结合,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深化课程教学第三方评价机制,探索多元评价方式,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考核与评价等方面提出改进意见。

 3

 (二)课程改革与资源建设 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XX 京东方等企业深度合作,进一步优化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群课程体系;以智能制造产业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宗旨,加强专业群课程体系整合优化,将智能装备制造新技术、新工艺引入课程,围绕现代智能装备制造系统典型生产环节设计、仿真、加工、控制和维护等核心内容,构建以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创新创业能力为重点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充分体现课程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改革专业核心课程教育教学方法,使课程内容与产业技术发展相适应,让项目导向的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和实用;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库、网络课程等。

 (三)“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以建设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为基础,以培育专业带头人为龙头,制定专业带头人遴选和培养计划,明确目标和任务;鼓励教师积极申报科研教改课题,发表论文,参与各种高规格的专业技术、职教理论培训活动及国内外高校的学习交流活动等;建立“双师型”教师成长机制和激励机制、发挥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名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聘请行业企业能工巧匠和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改善专业师资结构,促进师资队伍素质提升,推动专业建设发展 (四)实训条件建设 围绕校企共建智能装备制造实训基地目标,优化完善制造技术、电子电气及自动化两个生产性实训基地资源配置,规范“校中厂”管理制度,充分发挥“XX 技能大师工作室”技术攻关及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功能,构建了“基础技能、专项技能、职业技能、创新实践”实训四级智能装备制造技术实训平台,打造专业群开放性、生产性实训基地。

 (五)国际交流与合作 通过邀请国外知名教授作学术报告,选派教师赴国外培训交流等形式,加强中外学术交流,增强教师职业能力;探索以成果为导向、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质量监控向持续改进转变的《悉尼协议》范式专业内涵建设,尊重专业个性发展,使专业群建设与国际工程教育互认体系早日接轨。

 4

 (六)专业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按照学校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部署,专业群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为试点,逐步展开专业诊断与改进工作;依托数据平台,适时采集专业状态数据,通过对状态数据统计、分析,监测专业建设、课程教学质量状态,开展自我诊断,找出问题与差距,形成专业诊改报告。每年进行 1 次就业市场分析、毕业生跟踪调研、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学生学业情况分析,撰写《毕业生调查分析报告》,作为专业设置调整、结构优化和人才培养目标修正的依据。对照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开展课程诊改,形成《课程诊改报告》。

 (七)服务社会能力建设 立足 XX 省和 XX 市区域经济发展,走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军民融合、产学研发展之路,加强应用技术研发和协同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行业企业的技术革新与发展,构建产业服务平台。充分利用本专业群“双师型”师资优势、生产性实训基地资源优势、“智能制造军民融合技术创新平台”技术优势为社会提供技术培训、技术研发、技术转化等服务,为中高职院校提供师资培训、对口帮扶等,增强专业群社会服务能力,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四、子项目建设资金执行情况 表 2 智能装备制造专业群子项目建设资金执行情况统计表单位:万元 序号 主要建设内容 预算/ 万元 实际投入/万元 实际支出/万元 资金使用率(%)

 小计 省级 财政 地方 财政 行业 企业 学校 自筹 小计 省级财政 地方 财政 行业 企业 学校 自筹 1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2 课程改革与资源建设

  3 “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4 实训条件建设

 5

 5 国际交流与合作

  6 专业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7 服务社会能力建设

  合 计

  五、子项目建设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一)夯实专业内涵建设,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获批“国家骨干专业” 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打造专兼职“双师”教师队伍、改革教育教法、产教融合、服务社会等途径,不断夯实专业内涵建设,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成功获批“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第三方“金平果中国科教评价网”平台评估数据显示: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 XX 省排名第 1 位(XX省开设该专业的学校 12 所),全国排名第 40 位(全国开设该专业的学校204 所)、位次比 19.61%、4 星,在全国具有优秀竞争力水平,该专业的声誉影响在全国排名第 2。

 (二)借助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资源,科研和教改并举 借助 XX 集团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优势资源,校企双方共建“XX 机械加工技能大师工作室”,该项目通过 XX 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验收。充分发挥该工作室作用,立足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推动企业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发挥技能大师在传承技能技艺和推动现代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为学校及企业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

 参与 XX 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机载二次雷达、敌我识别系统、北斗导航及空管产品关键零组件的生产加工,攻克了大量生产及在研产品的加工技术难题;与 XX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创建“科技智能传感器研发团队”,研制出多款国内首创、行业急需的新产品(如:弹丸激波压力传感器、发动机专用检测传感器、宽温低功耗大面积地质状态监测系统、高速冷墩机智能监控系统等)。

 6

 技能大师工作室每年完成《数控机床加工零件》、《普通机床加工零件》等不少于 5 门课程的教学第三方评价。通过建立课程评价体系及评价标准;参与课堂教学、实训指导;与教师、学生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课程评价;对课程的课程标准、课程设计、项目及任务选取、教学实施、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形成课程教学第三方评价资料集。通过国家技能大师的课程介入,教师的敬业精神进一步提升、教学过程进一步规范,学生的学习目的进一步明确、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增强、职业技能进一步提高、职业素养进一步养成。

 (三)依托国家级“电子电气及自动化生产性实训基地”以及省级“制造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打造四级智能装备制造技术实训平台 围绕校企共建智能装备制造实训基地目标,优化完善制造技术、电子电气及自动化两个生产性实训基地资源配置、规范 XX 长腾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校中厂”管理制度、充分发挥“XX 技能大师工作室”技术攻关及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功能,新建多轴数控加工、电气控制工程技术、电气综合等 6 个实训室,构建了基础技能、专项技能、职业技能、创新实践实训四级智能装备制造技术实训平台,打造专业群开放性、生产性实训基地。

 (四)成立“现代检测技术工程中心”,搭建省级“技艺技能传承”师资培训平台 成立智能制造军民融合技术创新产学研平台——现代检测技术工程中心。以中心为依托,搭建“XX 省职业院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紧缺领域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已完成平台 20 名成员 2018、2019 年度累计 320 学时的集中培训。组建技术创新科研团队,以现代检测技术工程领域产品设计及生产为引领,通过参与 XX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申报、产品研发与试制、专利申报、技术实施、软著开发等,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推动企业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提高教师及企业员工职业素养。成员通过集中研修和平时研学, (五)发挥学生专业社团优势,各级各类大赛成绩斐然 六、可以推广的工作经验 1.本专业群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XX 集团、XX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深度合作,共同构建“活模块、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按教育规律和企业需求,采用活模块、轮换制工学结合的模式组织教学,建立学校和企业

 7

 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关系,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2.充分利用“XX 机械加工技能大师工作室”资源及优势,一方面,技能大师带领团队成员进行技术研发,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另一方面,技能大师深入课程进行课程第三方评价,通过现场授课、对师生进行评价、考核等,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提高教学质量。

 3.通过整合校企及专业群资源,建立“现代检测技术工程中心”产学研平台,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攻关及创新,进一步提高师资水平。

 4.成立学生专业社团,规范管理,为学生专业社团的良性运转提供技术指导、场地和经费保障。学生采用以老带新的模式,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参与各级各类大赛,以赛促教,提升综合素质。

 七、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和工作打算 1.通过一带一路,拓宽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渠道,与国外同类院校进行学术交流、交换生培养等。

 2.进一步完善专业质量保障体系。一方面,以诊改工作为抓手,从专业层面、课程层面查摆问题,螺旋提升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参考国际工程认证标准,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培养方案,提高育人水平。

 3.加大课程思政改革力度,增强学生专业课学习的获得感;将专业理论内化为学生的德性之知,实现专业课教学最大的“初心”和使命,提升专业建设内涵。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