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背景材料】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家庭生活,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到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看电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范例推荐),供大家参考。
《看电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背景材料】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家庭生活,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到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教学目标】
1、认识“全、奇”等14个字;会写“爸、全”等6个字。
2、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3、初步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教学重点】
1、写好6个字。
2、认识14个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你喜欢看电视吗?喜欢看什么节目?
(指名回答)
你知道爸爸妈妈喜欢看什么节目吗?
(指名回答)
老师发现你爱看的节目和你爸爸妈妈爱看的节目不一样,如果你们看的电视节目有冲突,你们会怎么做呢?
2、有一家人也爱看电视,不过他们看电视有些奇妙,想知道吗?赶紧读课文吧!
看电视是我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对看电视有许多亲身经历。教师通过“你喜欢看电视吗?你喜欢看什么节目?”这两个问题很快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很乐意回答,而且有许多话可以说。“你知道你爸爸妈妈喜欢看什么节目吗?如果你们看的节目有冲突,你们会怎么做?”这两个问题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到本文的学习中。这个引入设计可谓滴水不漏。
3、刚才大家都读得很认真,老师想听听你们读得标准不标准,一起来把课文读一读。
4、教师评点,总结:
只有过了生字这一关,才能把课文读流畅。
二、 认记生字
1、学生自由轻声读:
勾画出课文的生字。
2、出示带音节的生字卡片,指导认读:
齐读。
男女生对读。
小组读。
一排排读。
3、小组合作分析生字,交流认记的方法:
反馈:(课件)
全:人+王 奇:大+可 员:口+贝
妙:女+少 精:米+青 音:立+日
(生字卡片、归类识字)
宝盖头:赛、完
提手旁:掉、换
有特点的字的教学:
赛:上面一个宝盖头,下面一个贝,中间的部分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使学生更清楚它的笔顺和笔画。
掉:左边一个提手旁,右边是“朝”字左半个掉了一点,所以它读“掉”。
换:左边一个提手旁,右边上面一个刀,下面不是“央”,一撇没有长出头。 因为上面有个刀,就像同桌两个人坐座位一样,我们要互相谦让,不能长出去。
5、游戏活动,巩固生字:
摘果子游戏。
教学生字一般提倡随文识字,但是本文中的生字跟课文的句子或内容没有很大的联系,而是生字与生字之间有很多的相同点,于是我觉得还是集中归类识字比较好。比如可以用分一分方法来识记的生字就有全、奇、妙、精、员、音等,教师就设计了相应的练习,让学生自主地发现这6个生字的特点,教学效果良好。同时在生字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生动活泼,抓住生字的一些特点进行编故事或做游戏的形式使学生乐学愿学,记忆深刻。总之,低段的生字教学不一定要采用固定的、单一的形式,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符合儿童的学习心理进行教学才更有效。
三、 初读课文
1、把这些生字放到课文中,我们在来读读课文,你的感觉肯定会不一样。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指导有感情朗读。
4、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一个秘密,到底是什么秘密呢?刚才老师为什么教你们用那样的语气读课文呢?这些问题下堂课再解决。
四、写字指导
1、讨论:
要把一个字写好,我们要注意什么?
(指名回答)
2、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并指导。
3、学生练写,展示,评价,再练写。
4、教师个别指导。
书写指导一直以来是语文教师比较头痛的问题,很多教师都感觉书写指导时该如何把字写好,不能用很好的语言表达出来。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该怎么写,而是先出示这个字的不同写法,让学生观察比较,得出怎样写更好,再让学生形象地观察教师的范写,接着学生练写,最后展示学生作品评议并再度练写。通过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写好这个字应注意的地方。也有的老师会认为这样的教学太费时间,但是汉字很多地方是相同和相通的,教师举个例子,学生就能举一反三。
五、延伸
你关心你的家人吗?请你做个调查,并写下来。
《看电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扩展阅读
《看电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扩展1)
——《y w》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y w》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学会声母y、w,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习y、w和单韵母的拼法;
3、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i、wu、yu及它们的四声。
教学重难点:
掌握声母y、w的发音,记形和正确书写,整体认读音节yi、wu、yu的四声。
教学准备:幻灯、卡片
教学时间:二教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字母卡片i、u
2、说说i、u的名称(单韵母)
二、教学语境歌
1、出示语境图;
2、说说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3、师:妈妈这么关心宝宝,那么我们来看动物妈妈怎么做的说说圆圈内画了什么?它们在干什么?
4、教学语境歌;
(老乌鸦,叫嘎嘎,捉条虫子喂娃娃,秋风起,天气凉,妈妈为我做衣裳。)
师范读、领读
5、师:y和w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最后两个声母,这堂课我们们先学声母y。
三、教学声母y
1、教学声母y的读音
(1)、幻灯:图上画的是什么?
(2)、把“衣服”的“衣”读得轻短些,就是声母y,也叫大衣。发音时,同韵母i有点相似,但是声母y要读得响而长,韵母i要读得轻而短。
(3)、范读、自读、指读。
2、教学声母y的字形
(1)、声母y像什么?
顺口溜:古人衣领yyy大树杈yyy
(2)、声母y的写法,同桌讨论。
第一笔右斜,第二笔左斜弯,两笔写成yyy
四、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i和yu
(1)、声母y大衣,单韵母i小衣,小i小i胆子小,出门要由大y带,大y和小i在一起就组成了整体认读音节yi
(2)、比较yi和Y的区别
(3)、yi的四声(让学生当小老师教小朋友读)
yīyíyǐyì
医姨椅意
指名读、齐读
(4)、练习四声儿歌
妈妈是医生,阿姨来看病,坐在椅子上,妈妈注意听。
(5)、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u及四声
(6)、大y和小i、ü都是好朋友,一起组成整体认读音节,ü急急忙忙跑到y后面,组成整体认读音节时,连帽子都跑掉了。
(7)、yu的四声(让学生当小老师教小朋友读)
yūyúyǔyù
淤鱼雨玉
指名读、齐读
(8)、教学声母y和单韵母a组成的音节
y→a→ya说说ya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yāyáyǎyà
鸭牙哑亚
五、巩固练习
1、抽读音节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区别声、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yiyayuyi
六、作业
抄写声母y一行;
说明:对刚入学的儿童来说,学习汉语拼音是相对抽象枯燥的.。要提高汉语拼音教学效率,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在本课教学中我就恰当地运用了情境法、图片、故事,如声母y和韵母i发音相似,为了使学生区别这两个音,把声母y叫大衣,单韵母i叫小衣,这样给它们起个固定的名称后,学生就不会再混淆了。
《看电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扩展2)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教养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体会描写草原风景美、人情美的语句。
2、理解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情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育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认识保护草原资源,防止沙漠化的重要性。
发展目标:
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并能把阅读中的理解和感受说出来。
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风景美和人情美所构成的草原风情画。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带情入境。
2、同学们有到过或者见过大草原吗?草原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
过度:今天,我们就和老舍先生一起领略草原美丽、迷人的风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看看在作者心目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2、速读课文,思考:作者写了草原哪些方面的情况?
板:风景美人情美
过度:草原的风光和人情都这么美好,那么就构成了一幅草原风情画。
板:草原风情画
3、默读课文,对全文质疑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过度:指导朗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作者在写草原美景的同时,还
2、自由读,边读边划抒发了自己的感情的句子。
3、学生汇报。
4、找出句子,抓对比。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1)指导朗读。
(2)理解“高歌”和“低吟”两种不同的情调。
(3)理解“奇丽”,为什么他要吟这么一首诗?
5、者先是想高歌,后来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为什么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呢?如果把这两个抒情的句子调换一下位置,让他先“低吟”,后来他越看草原越高兴,然后“高歌”,行不行?
提示:“高歌”和“低吟”都是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往往都会受到外界的影响,那作者看到了什么,使他产生了这种情感,而要用这种方式表达?(讨论)
6、学生汇报。
点拨1:我们归纳一下,作者一开始看到了草原的什么?它的整体给人什么感受?(出示图)
板:开阔
点拨2:1)他当时的心情怎样?(激动、兴奋)
2)指导朗读
3)换词理解“清鲜”、“明朗”。
过度:接下来他看到了草原的什么?(部分)那他的感情起了什么变化?
指导朗读,读出草原的柔美。
点拨3:注意作者第二次写景的部分,他先总的说了一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茫茫”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里这样说呢?感情朗读。
点拨4:接下来分了两部分来写,先写了(草原的颜色),再写了(小丘的线条)。
指导朗读:
(1)先读这两部分,然后选你喜欢的读给大家听。
句1:“四面都有小丘,……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随机出示图:绿草衬白羊,多么雅致、清丽。指导朗读。
这里把_____比作________,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句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
随机出示图、出示两种风格的国画,理解“勾勒”、“渲染”。
点拨5:这样柔美的线条,缓缓地高起来,又缓缓地低下去,就像(波浪)。所以作者沿着这波浪般的线条,一直远望,就觉得好象整个绿色的草原在流动,所以作者说……
指导朗读。
7、自由读第二次写景的部分,读出柔美的感觉,把自己读沉醉。
四、总结:作者情景交融的描绘,我们看到了蒙古族同胞生活在风景如画的草原上,使人向往,令人感受到无限的乐趣。
1、看图,听音乐。
2、口语训练:做小导游,向你的朋友介绍一下内蒙草原的如画美景。
五、布置作业
1、向你的爸爸、妈妈介绍一下内蒙草原的自然风光。
2、背诵第一自然段。
《看电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扩展3)
——赶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赶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23个生字,其田字格上面的11个字只识不写。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童年时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来初步领会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大海的动态画面。
2、说说对大海的印象,出示( )的大海。
3、板书:海,用海口头组词。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与海有关的,题目叫赶海,板书:赶。
5、齐读课题,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
1、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你准备怎么学习呢?
2、 出示要求:
(1) 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 自学生字新词。
(3) 标好自然段序号。
3、 检查。
(1) 认读生字新词,师相机正音。
暑假 舅舅 努努嘴儿 束手就擒 夹住 痒痒的
大虾 一捏 俘虏 偏西 满载而归
螃蟹 嘿 不甘 东逃西窜 哎哟
大螯 咦 吹拂 哼
(2) 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句子最难读,读给同学们听听。相机出示难读的句
子.
4、 同学们已经读通了课文,刚才你们提了许多问题,现在请同学们读一遍课文,
看看哪些问题能自己解决。
5、 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有感情的读读。(配上音乐)
三、学习生字。
1、 出示生字,齐读,说说你认为哪个生字比较难写。
2、 指导学生记住难写的字。
3、 指导学生描红,注意坐姿。
四、作业。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抄写生字词语。
《赶海》教学谈
《赶海》是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叙述了“我”童年时代跟着舅舅赶海的一件事,抒发了“我”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真挚情怀。这篇课文的内容比较浅显,主要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来领会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语感。
一、激情入境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就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新知识的活动中去。
本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了有关大海的优美画面,唤起了学生对大海的美好印象,接着让学生用一个词来表达对大海的印象,最后自然地引入课题“赶海“,这样做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又为学习课文作了铺垫,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以读感知
在整堂课的学习中,我反复让学生进行朗读,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感悟课文。
在读书前,学生已经针对课题进行了质疑,所以他们迫切地想通过学习来寻求解答。一开始,我让学生自己来提出学习要求,在第一次读书中解决了生字新词和读通课文。第二次读书时,我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阅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初步理清了课文脉络。第三次,我让学生带着一定的感情,配上音乐来读书,学生进一步感悟了课文。
这样一次一次的阅读理解,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学生真正地成了学习的主人。《大纲》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学生自主学习,既避免了教师的烦琐讲解,又培养了他们独自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活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
同时,通过反复的阅读,学生逐步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和内化,促进了语感的积淀,并将感悟品位的文字通过激情朗读表达出来。
三、重视字词教学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识字、写字还十分重要。这堂课,我充分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来丰富识字教学,并留有时间让学生当堂写字,对于写字姿势正确的同学给予表扬,不正确的及时纠正,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看电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扩展4)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匆匆》一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以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刻画了时间流逝教材分析 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光阴感到无奈和惋惜,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从而警世人们应该珍惜时间和生命。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 学情分析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而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优美的语言中包含着作者浓郁的情感。这对于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的六年级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1、会写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挪移、
蒸融、游丝。
知识与
能力目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介绍作者,
便于学生的理解。
教学目标
过程与 2、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并提出自己不方法目标 能解决的问题,在读中思考、领会,再通过小组讨
论,解决问题。
3、有重点的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
教学重难
点 情感态通过学文感悟时光匆匆,懂得要珍惜时间,不度与价值观能碌碌无为,同时体会到散文的语言美。 目标 重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 领悟作者对时间流逝,光阴虚度的无奈
1.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倡导自主合作教学策略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与 设计说明2.架设生活与文本之间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
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重培养学生的知情行意。
3、让朗读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在读中思索,在读中探究,在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教学环
节(注明每个
环节预设的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同学们,请你们大胆猜想一
下。你的一生能活多少天?按80岁
计算,能有多少天呢?你们现在已经
过了多少天?过去的日子你留下了
什么?你又什么感受?
2、课件1播放时钟的滴答声,
学生保持安静,侧耳倾听。 引起学生对时光飞逝的思考,创设学习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
生的语文概括
能力和发现问
题的能力。3、课件2展示一个人的不同一、激趣
时期的照片:儿时的照片—青年时期导入(3)。
的照片—中年时期的照片。 通过资二、初步料交流,拓宽 (没有背景声音,速度变化:感知课文1、学生谈此学生的知识 慢--------渐快--------快)(5)。时此刻的感受。面,加深对文
(教师引导,顺势章历史背景的 4、课件3时钟的清晰的滴答三、精读板书课题 : 匆了解。 品悟(23) 声伴随照片的中速呈现。 匆)
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将朱四、配乐2、事先安排学生自主学习朗读,加深对自清的生*简介呈现在屏幕上,并且课前预习,学生介的权利和机文本的理解伴有男中音的旁白。另外,随着学生会,培养良好绍朱自清 (3)。 的介绍,将朱自清的代表性作品名呈的阅读习惯。 现,同时作品名旁附有相关的典型意
五、课后义的插图。 让学生延伸,拓展阅充分地自读、1、请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读(3)。 揣摩、细细品篇文章,用心去体会,看看你能知道味后交流,就什么,发现什么?
2、 交流文章内容及特点。(大
家读得真仔细,这篇文章写于1922
年,当时,正值新文*动期间,中
国文坛刚刚开始用写文章,所
以有些字词和现在的不太一样,但
是,只要你能用心去读,用心体会,能深刻体会文中词句所表达的意境,培养学生悟性。 通过改变文章的形式
和启发学生想充分给
还是能明白其中的含义的。)
3、交流作者资料。(刚才有同学说文章的语言很美,的确,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而且作者还是*文坛上有名的散文家、诗人---朱自清。看,这就是朱自清,(课件)谈谈你们对他的了解。看来,大家为了学好这一课,做了充分的准备。)
1、师:那么,就请大家再次用心去品味这篇文章,你觉得作者的哪些句子写的非常好,你特别喜欢或者觉得句子的含义很深刻,就多读一读,看看你能感悟到什么。
1、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理由和自己的感悟。
(2)体会语言的精妙
多么美妙的韵律和节奏啊,老师感觉你不像在读一段文字,更像是在读一首诗。老师把文章形式变一变,就更像一首诗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
是有人偷了他们吧:
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 象,学生更能体会到文章的语言美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给学生朗读方法,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给学生朗读方法,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抓住学习内容和生活实际的联系,鼓励学生仿写,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师生合作读,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通过拓展背景,更能体会作者当时的感情。
理解了
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
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有人评价朱自清的《匆匆》充满“诗情画意”,当他在读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
少年,看着又一个春天来临,作者心情如何?(当人们心情无奈与留恋时,说话的速度会变慢,语调低沉)带着作者淡淡的伤感和惆怅再来吟一吟这首诗
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文,谈喜欢的理由或感悟。
(2)这位同学很会读文,但朗读的声音不是越响亮越好,有的词句可以根据表达的意境读得轻一些,虚一些,有些则可以根据作者的感情读得重一些,看看这个句子,你认为哪些词句应该读的轻些呢,为什么?
(3)刚才有同学不明白“头涔涔”“泪潸潸”,现在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这两个词语的含义,从中体会到作者的心情如何?
(4) 再读这部分,读出作者心情。
学习第三段
(1) 看着八千多日子飞逝而过,作者“头涔涔而泪潸潸了”,那么,他的每一天的时光到底怎样过去的呢?有没有喜欢第三自然段的同学能够回答。
读第三段,谈喜欢的理由或感悟。强调拟人写法。 文章的感情后朗读,学生更能受到情感的熏陶。 配乐朗读渲染了课堂气氛,同时也使学生朗读激情充分流露。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畅所欲言,给学生表达的机会。
(2)你认为作者把时间当作什么样的人来写的? 为什么?所以,在读显示时间过的快的词语时,我们
可以读的重一些,快一些,指名练读。
(3)吃饭、洗手、默思,只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诗人却敏锐地看到时间的流过,让我们真切地触摸到了时间这个精灵的脚步。
(4)作者的时间步履匆匆,你们的时间又是怎样从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能不能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抓住你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的小事,赋予时间以生命,说一说。看谁说得最有朱自清先生的风格。
(5)我们听到了时间轻俏、活泼的脚步声,也听到了你和诗人心灵的颤动。再读这一部分,将你与作者的共鸣读出来。
精读第四自然段
(1)读文,谈喜欢的理由或感悟。
(2)指导朗读:找这一段的特点(6处问句),体会作者感情变化。(作者的追问在第四段喷薄而出,看看,共有几次追问?(6次)都回答了吗?师生合作读前两次追问,理解“徘徊”
(3)难道当时的朱自*的“没有留下什么痕迹”吗?老师告诉你:1916年,十八岁的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 1920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江、浙两省的多所中学担任国文教员。1922年,为生计所迫,他只身一人来到浙江台州第六师范学校任教。1922年,他和俞*伯等人创办了《诗》月刊,这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每到夜晚,他常常会因往事而陷入迷茫的愁绪中。有一回,他在给俞*伯的信中写道:“我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一、谈话导入,引出文本
1、同学们,知道老师的年龄吗?猜猜看!是的,光阴似箭,岁月匆匆,不知不觉我已经走过三十四个年头,弹指一挥间,人生的三分之一就悄无声息地过去了。我不禁想起几个成语。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逃去如飞、稍纵即逝
(齐读成语)读完有什么发现吗?对于时间,你们是怎样认识的呢?
2、是啊,时间真是个神奇的精灵!上个世纪的20年代,朱自清先生曾饱含深情地写下一篇关于时间的散文,题目叫“匆匆”。(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感知文本
1、引读:这是一篇优美而充满智慧的散文,读了以后,它会让你怦然心动、豁然开朗。想不想读?课文就在你们的手里,读起来吧!边读边划出本课的生字新词与大家分享。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倾听、指导。
3、初读感悟
同学们都非常认真、细致地读了一遍课文。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或者说从这篇文章中读出了什么?凭直觉,你觉得朱自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文章呢?你觉得朱自清先生写这篇散文的心情怎么样?
4、小结:虚度光阴、无可奈何、前途不明、伤感彷徨,这些复杂的心情,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朱自清有,其实你有,我也有。让我们把这份情感凝聚在我们的朗读中吧!
5、朗读展示,适时评议,注意评价的引导性、激励性。
三、探究阅读,批注文本
1、引导:
时间在我们的朗读中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同学们已经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但这是不够的!波尔克说过:“读书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吃饭要细嚼慢咽,读书也要认真阅读,细心体会。真正的阅读,应该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思考。
下面,让我们轻声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划出课文中写得精彩的地方,或者是你感受很深的地方,然后在旁边写上你最想说的话。可以是对优美词句的欣赏,可以是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体会,也可以是阅读时的感受和联想,还可以是对作者朱自清先生的质疑问难……每位同学可以重点选择2处,认真阅读,细心体会。
2、学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点、批注,与课文、作者对话;教师参与到学生的阅读、思考中去。
四、师生对话,解读文本
刚才的阅读过程,我们同学都非常投入。许多同学读得好,想得深,写得更是美。下面,我们就来交流阅读的感受和体会,老师非常愿意倾听你们心灵的声音!
五、言语运用,拓展文本
1、联想延伸:
一篇好的散文往往能让人浮想联翩。课文学到这儿,同学们想到了什么呢?(引导交流)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教师示范:“时间与生命同在。珍惜时间,我们的生命就会日益充实;善待时间,我们的生命必将走向成功。”──知道这段话是谁说的吗?告诉你们,它的作者就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我自己!
3、学生创作:
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对于时间都有一份自己独到的思考与理解。下面,就请同学们沉思一分钟,然后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你对时间的"认识。(交流、评议。)
六、总结全文。
1、课文学到这儿,同学们肯定产生了一些疑问。对于这些问题,下节课我们一起解决。时间就是这样的来去匆匆,不知不觉,40分钟的一节课就要结束了。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四个成语: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逃去如飞、稍纵即逝。
2、总结:
此时此刻,老师情不自禁地想起一段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知道这段话是谁说的吗?(奥斯特洛夫斯基)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教学理念】
以读为主,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读的兴趣,让学生在活泼、开放的课堂里自主发展。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生词,学习课文1~3自然段。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
2、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文章的语言文字之美。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师:**曾赞扬过一位作家,说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大家知道他是谁吗?对,他就是朱自清先生。谁还知道有关他的资料,给大家说一说。学生汇报所搜集到的资料。
2、朱自清一生写下了不少文字优美的散文,《匆匆》就是其中的一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匆匆》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想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汇报。
明确学习内容,出示学习要求:
1、学习1~3自然段,找出你自己喜欢的的句子,想一想为什么喜欢,有什么感受,写上批注,有不明白的可做上记号。
2、在小组内大声朗读,和同学们交流你的理解和感受。
三、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语言美
预设: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教学策略:教师问: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吗?读了这个句子有什么感受?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么?指导抓住重点词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评价,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师配乐范读,学生读,感悟语言美。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教学策略:
问:“八千多日子”有多长时间?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时间的什么特点?解释“头涔涔”“泪潸潸”,了解“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的原因,感受我的惋惜和感慨之情,指导学生朗读。
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教学策略:谈谈你的感受。你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吗?他读出了作者无奈的感情了么?谁还愿意读读?我看到还有很多同学想读?愿意读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一读好吗?随机学习“饭碗”“伶伶俐俐”。
老师:朱自清先生告诉我们:原来时间就在我们洗手、吃饭、睡觉,在我们不注意时不知不觉地流逝了。让我们相互配合来读读这一部分。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朱自清先生所举的这些例子,都是日常生活所必须的,想想我们自己,时间又是怎样过去的呢?出示仿写练习。
4、“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能根据你自己的感受再读一读这个句子?同学们在他的朗读 中听到作者在说什么?
四、学生质疑、释疑
五、从阅读中想开去,学生说学了这几个自然段后的感受
六、教师总结
七、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预习4、5自然段,有不明白的做上记号。
2、仿写练习:
____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_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_的时候,日子从____。
3、选做题:
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故事等。
【板书设计】
匆匆
一去不返
时间
来去匆匆
《看电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扩展5)
——《炮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
《炮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炮手为了国家的利益,从作战的全局着想,而牺牲“小我”的精神。
3、抓住人物对话,理解说话时的心情,从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体会炮手与将军间的对话,理解说话时的心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文中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炮手的语言、神态来体会他内心的变化与激烈的斗争。
导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
1、问炮手是干什么的?
2、播放炮声,随着一声声炮响,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跨越历史长河,走进一百多年前的一个冬日.(出示第一段文字,齐读,问你读懂了什么?)
3、师小结:德国军队侵入法国巴黎郊外,法国人民为了不让自己的国土被侵略,奋起反抗。这是一场正义的,保卫家园的自卫战争。
二、初读课文,认识文中生字词。
1、自读课文,画出文中不认识的生字。
2、检测生字,板书词语,指名认读。
三、学习课文。
1、再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明明知道是自己的房子,为什么还要瞄准开炮?
3、师创设情境:同学们,这间房子就是炮手幸福美满的家啊,他从小在这里生活,他的美好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现在让他亲自炸毁自己的房子,他的内心怎么能*静下来呢?我想,他肯定是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才做出决定的。
4、细读课文,在文中画出表现炮手脸色变化的有关句子,读一读。
(1)炮手脸色是怎样变化的?苍白、煞白、惨白这三个词语都是描写脸色不好的,你知道他们有什么区别吗?
(2)什么原因造成脸色发生这样的变化?由此可以推测出炮手紧张的心情也在加剧。
(3)你能想象出他当时心里想什么吗?结合将军和炮手的对话:当将军用望远镜瞭望河对岸的小村时,当将军特指那间红瓦白墙的房子时,当将军命令炮手向房子开炮时,炮手心里又是怎样想的?
(4)出示脸色惨白的段落:炮手心情怎样?此时,炮手又是怎么想的?体会炮手矛盾、痛苦的心情。并指导朗读。
(5) 最后,炮手做出了什么决定?此时你对炮手产生怎样的感情?
5、播放炮声:随着一声炮响,炮手的房子消失在浓浓的硝烟中。(出示句子)
此时,炮手和将军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当将军问炮手的时候,炮手有时怎么说的?他的话应怎样读?指名读,齐读。
6、当将军听到炮手的话时,将军怎么说的?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进一步理解课文,体会炮手无私奉献的
2、结合语文天地中“笔下生花”中的内容。
3、指导写字。
导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炮手无私奉献的精神。
1、通过学习课文,你觉得炮手是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内容谈。
2、有感情地读课文。
二、完成语文天地中的“笔下生花”。
1、想象战争结束后,炮手回到家乡以后会怎样?
2、同学之间讨论交流。
3、动笔写一写。
三、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生字,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
2、重点指导多音字“颤”。
3、抄写生字。
四、布置作业:
《炮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理解“苍白、煞白、惨白”等词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揣摩炮手当时复杂的内心世界。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炮手为了国家,为了人民的利益,默默奉献、牺牲自己利益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炮手当时复杂的内心世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你们听[课件:炮声]这是什么声音?这声音让你们联想到什么?是的,战争是残酷的。今天,就让这炮声,带着我们来到一百多年前的一个战场,认识一位无名的英雄吧。--炮手。[板题]齐读课题。
二、品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初读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P101,边读课文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我们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老师从课文中找到了一些难读的词语,你们能认清吗?【课件:词语】
3、大家预习的真不错。现在让我们回到课文读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二)精读
1、理解要点:出色完成任务
这是一场保卫国家的自卫战,本文的主人公炮手也参加了这场战争,他的任务是什么?他到底完成的怎样呢?请你们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
(1)师:再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
(2)指导朗读。谁来当这位将军,现场夸夸炮手?
2、理解难点:怎样的情况下出色完成任务
(1)学2—10段,心情极端痛苦的情况下。
①请同学们默读2—10段,画出最能说明炮手完成任务时神态变化的词语。
②在什么情况下炮手的脸色苍白?
③在什么情况下炮手的脸色由苍白变成煞白了?读一读这段对话,从中体会体会。
④在什么情况下炮手的脸色变成惨白?
⑤这道命令“这”指什么?房子里住着谁?此刻,炮手的心里会想什么?
⑥课文中还有一个句子特别能说明他此刻的心情?你发现什么?
⑦顶着巨大的压力,炮手是怎么做的?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什么?
⑧第十自然段这么精彩的段落,想读吗?齐读。
(2)非炸不可的情况下讨论。
师:现在说说炮手明明知道那是自己家的房子,为什么还要瞄准房子呢?
3、深化中心
(1)所有的将士们都沉浸在喜悦之中,这时炮手怎样?
(2)将军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忍不住在心里暗暗称赞,现在会称赞什么呢?
(3)我们分角色读读最后一部分吧?
(4)【课件:插图】炮手这颗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心感动着我们,感动着将军。
三、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炮手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榜样,越来越多的爱国人士学习他勇于奉献。【板画】
板书设计:(略)
《炮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炮手为了国家的利益,从作战的全局着想,而牺牲“小我”的精神。
3. 抓住人物对话,理解说话时的心情,从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体会炮手与将军间的对话,理解说话时的心情。
导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揭示目标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
1. 什么是炮手?看插图,图中的哪一位是炮手?
2. 质疑: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3、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找出文中表现炮手神态变化的词句,理解、体会炮手心情的变化,学习炮手为了国家的利益,为了人民的利益,默默奉献、牺牲自己利益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读要求
(1)自读课文,画出文中不认识的生字,独立识字学词。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检测。
(1)认读词语。
攻击 服从 瞄准 低沉 原谅 瞭望 财产 苍白 煞白 惨白 滚下 汗珠 流下 热泪 农舍 喝彩 打颤
相机指导认识多音字:舍 喝 颤
(2)初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课文讲的故事发生在一百多年前的法国。
故事发生法国巴黎郊外一个村庄。
相机出示资料:地图,理解“侵入”
小结:德国军队侵入法国巴黎郊外,法国人民为了不让自己的国土被侵略,奋起反抗。这是一场正义的,保卫家园的自卫战争。
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三、合作读议,解决疑惑。
1.明明知道是自己的房子,为什么还要瞄准开炮?
师创设情境:出示图片同学们,这间房子就是炮手幸福美满的家啊,他从小在这里生活,他的美好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现在让他亲自炸毁自己的房子,他的内心怎么能*静下来呢?我想,他肯定是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才做出决定的。
2. 合作读议:炮手明知道那是自己家的房子,为什么还要瞄准房子开炮?
(提示:①找出课文中表现炮手神态变化的词语和句子,画下来。②想一想各种神情变化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③读一读,体会炮手心情的变化。 )
细读课文,在文中画出表现炮手脸色变化的有关句子,读一读。
3、汇报交流
(1)生交流找出的词句。
(2)指导点拨
①炮手脸色为什么是苍白的?煞白的?惨白的?
②什么原因造成脸色发生这样的变化?
③结合将军和炮手的对话:当将军用望远镜瞭望河对岸的小村时,当将军特指那间红瓦白墙的房子时,当将军命令炮手向房子开炮时,炮手心里又是怎样想的?
④指导朗读,炮手矛盾、痛苦的心情。
⑤炮手也是一个普通人,他的内心矛盾着,痛苦着,寒风中
出示课件:这时,裹着大衣的军官们在凛冽的寒风中打颤,可炮手的前额上却滚下了大粒的汗珠。他服从了命令,仔细瞄准目标,开了一炮。
学习对比写法:炮手和将军的表现有什么不同?滚落的汗珠更加突出了什么?
这是一种对比的写法,寒风中的不同表现,更加突出了炮手内心的矛盾。
⑥随着一声炮响,炮手的房子消失在浓浓的硝烟中。
出示课件:将军连声喝彩,回头微笑着看看炮手。
可是,他吃了一惊:炮手的脸颊上流下了两行热泪。
读这两段话,你能发现什么?
仿写练习:你能用这种方法说两句话吗?
出示课件:
面亲自炸毁自己的家园,我会犹豫不决,可炮手却( )。
战争胜利了,战友们都( ),而炮手却 ( )
(3)小结,感情朗读。
是呀,炮手,一个普通的士兵,这间房子就是炮手幸福美满的家啊,从小在这里生活,他的美好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要他亲自炸毁自己的房子,他的内心怎么能*静下来呢?他的神情告诉我们,他也是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才做出决定的。但是,作为一名军人,他的回答又是清晰果断的,他的动作又告诉了我们他知道一名军人的职责,他把对祖国、对家园的爱、对敌人的仇恨化为行动:他仔细瞄准目标。开了一炮。
分角色朗读课文2-10自然段,再次体会士兵的心情。
四、总结升华,读写迁移
1、你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炮手?
(以国家利益为重、忠于职守的战士 ;牺牲小家 保卫国家的战士) 这就是奉献精神。
2、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的舍小家为大家,为了国家利益牺牲个人利益的人你还知道哪些?把这些名言送给我们心中敬仰、爱戴的他们。
3、读写迁移:将军会说什么? 你想对炮手,对将军,对这些英雄,或者对发动战争的侵略者说些什么呢?写一写吧。
4、积累关于奉献的名言
《看电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扩展6)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体会描写草原风景美、人情美的语句。
2、理解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情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育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认识保护草原资源,防止沙漠化的重要性。
发展目标:
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并能把阅读中的理解和感受说出来。
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风景美和人情美所构成的草原风情画。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带情入境。
2、同学们有到过或者见过大草原吗?草原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
过度:今天,我们就和老舍先生一起领略草原美丽、迷人的风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看看在作者心目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2、 速读课文,思考:作者写了草原哪些方面的情况?
板:风景美人情美
过度:草原的风光和人情都这么美好,那么就构成了一幅草原风情画。
板:草原风情画
3、 默读课文,对全文质疑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 过度:指导朗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作者在写草原美景的同时,还
2、 自由读,边读边划抒发了自己的感情的句子。
3、 学生汇报。
4、 找出句子,抓对比。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1) 指导朗读。
(2) 理解“高歌”和“低吟”两种不同的情调。
(3) 理解“奇丽”,为什么他要吟这么一首诗?
5、 者先是想高歌,后来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为什么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呢?如果把这两个抒情的句子调换一下位置,让他先“低吟”,后来他越看草原越高兴,然后“高歌”,行不行?
提示:“高歌”和“低吟”都是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往往都会受到外界的"影响,那作者看到了什么,使他产生了这种情感,而要用这种方式表达?(讨论)
6、 学生汇报。
点拨1:我们归纳一下,作者一开始看到了草原的什么?它的整体给人什么感受?(出示图)
板:开阔
点拨2:1)他当时的心情怎样?(激动、兴奋)
2)指导朗读
3)换词理解“清鲜”、“明朗”。
过度:接下来他看到了草原的什么?(部分)那他的感情起了什么变化?
指导朗读,读出草原的柔美。
点拨3:注意作者第二次写景的部分,他先总的说了一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茫茫”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里这样说呢?感情朗读。
点拨4:接下来分了两部分来写,先写了(草原的颜色),再写了(小丘的线条)。
指导朗读:(1)先读这两部分,然后选你喜欢的读给大家听。
句1:“四面都有小丘,……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随机出示图:绿草衬白羊,多么雅致、清丽。指导朗读。
这里把_____ 比作________,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句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
随机出示图、出示两种风格的国画,理解“勾勒”、“渲染”。
点拨5:这样柔美的线条,缓缓地高起来,又缓缓地低下去,就像(波浪)。所以作者沿着这波浪般的线条,一直远望,就觉得好象整个绿色的草原在流动,所以作者说……
指导朗读。
7、 自由读第二次写景的部分,读出柔美的感觉,把自己读沉醉。
四、 总结:作者情景交融的描绘,我们看到了蒙古族同胞生活在风景如画的草原上,使人向往,令人感受到无限的乐趣。
1、 看图,听音乐。
2、 口语训练:做小导游,向你的朋友介绍一下内蒙草原的如画美景。
五、 布置作业
1、 向你的爸爸、妈妈介绍一下内蒙草原的自然风光。
2、 背诵第一自然段。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
2.读懂第一自然段,领会草原的自然美,体会句中含着的意思.
3.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
领会草原的自然美,品味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交流,拓展
1.同学们,你们游览过祖国的大好河山吗?说说这些风景名胜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是啊,我们的祖国山河秀丽,江南妩媚,塞北雄奇,就像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这节课,就让我们到内蒙古大草原上去潇洒走一回。
3.板书课题,齐读。
4.老师来变一个小魔术(草原后加上?号)现在你再读读看,意思改变了吗?你又读出了哪些新意思?(师加上!)请你再读读看,有没有什么新感觉?(生自由谈)
二、整体感知,理清作者叙述顺序
1.草原之美让人魂牵梦绕,现在,赶快打开书,去读读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吧!有个问题请大家边读边想:课文围绕草原先后写了哪些内容?
2.生充分自读思考。
3.读后交流,师相机概括板书:风光美、人情美。
三、品读,感悟第一自然段,体会草原的美
1.过渡:老舍先生用他的一支生花妙笔,给我们“画”出了一幅美丽的草原风景画,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欣赏优美的音乐,一边听老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并在脑海中想像画面。听完后,告诉同学们,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2.师配乐范读课文。
3.说说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生自由说。
4.过渡:草原的美是如此与众不同,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用波浪线画出文中描写的最让你心动的景色,美美地读一读,并在学习小组内交流。
5.生自读交流,说说文中最让你心动的景色。
6.全班交流,师点拨引导,相机出示课件画面,图文结合理解“一碧千里”“小丘柔美”“翠xx流”等词的意思。
结合简笔画理解“勾勒”“渲染”等词的意思。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配乐赛读,师生评议。
8.面对如此美丽宽广的大草原,假如你置身其中最想做的是什么?
9.那么,我们来看看作者来到大草原的感受吧!用横线画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
10、交流读后感受,相机指导学生理解“高歌”“低吟”两词的区别。
这两种情调一样吗?如果把文中的两个词颠倒一下位置,好不好?
11.是啊,作者陶醉了,你们陶醉了吗?让我们带着赞叹,带着兴奋,带着陶醉来朗读第一自然段。
12.读了这么多,大家会背了吗?把你最心动的句子背下来。
13.拓展。假如你是一位来草原寻找灵感的诗人,你会低吟一首怎样奇丽的小诗呢?假如你是一位带团游览的导游,你又会怎样向游客来宣传草原的美景呢?想一想,你是当诗人还是导游?赶快写下你们的赞美吧!
14.生练笔。试写小诗或导游词。
15.指名生上台读自己写的小诗或导游词,师给予热情评价。
四、欣赏歌曲,升华情感
同学们,虽然这节课我们没有真正去美丽的大草原,但我们已经用心感受到了那儿的风景之美。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首献给草原的赞歌,来结束今天愉快的学习。至于草原的人性之美,下节课我们再去细细品味。(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教养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体会描写草原风景美、人情美的语句。
2、理解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情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育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认识保护草原资源,防止沙漠化的重要性。
发展目标:
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并能把阅读中的理解和感受说出来。
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风景美和人情美所构成的草原风情画。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带情入境。
2、同学们有到过或者见过大草原吗?草原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
过度:今天,我们就和老舍先生一起领略草原美丽、迷人的风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看看在作者心目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2、速读课文,思考:作者写了草原哪些方面的情况?
板:风景美人情美
过度:草原的风光和人情都这么美好,那么就构成了一幅草原风情画。
板:草原风情画
3、默读课文,对全文质疑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过度:指导朗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作者在写草原美景的同时,还
2、自由读,边读边划抒发了自己的感情的句子。
3、学生汇报。
4、找出句子,抓对比。“……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1)指导朗读。
(2)理解“高歌”和“低吟”两种不同的情调。
(3)理解“奇丽”,为什么他要吟这么一首诗?
5、者先是想高歌,后来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为什么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呢?如果把这两个抒情的句子调换一下位置,让他先“低吟”,后来他越看草原越高兴,然后“高歌”,行不行?
提示:“高歌”和“低吟”都是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往往都会受到外界的影响,那作者看到了什么,使他产生了这种情感,而要用这种方式表达?(讨论)
6、学生汇报。
点拨1:我们归纳一下,作者一开始看到了草原的什么?它的整体给人什么感受?(出示图)。板:开阔
点拨2:1)他当时的心情怎样?(激动、兴奋)
2)指导朗读
3)换词理解“清鲜”、“明朗”。
过度:接下来他看到了草原的什么?(部分)那他的感情起了什么变化?指导朗读,读出草原的柔美。
点拨3:注意作者第二次写景的部分,他先总的说了一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茫茫”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里这样说呢?感情朗读。
点拨4:接下来分了两部分来写,先写了(草原的颜色),再写了(小丘的线条)。
指导朗读:(1)先读这两部分,然后选你喜欢的读给大家听。
句1:“四面都有小丘,……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随机出示图:绿草衬白羊,多么雅致、清丽。指导朗读。这里把xx比作xx,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句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
随机出示图、出示两种风格的国画,理解“勾勒”、“渲染”。
点拨5:这样柔美的线条,缓缓地高起来,又缓缓地低下去,就像(波浪)。所以作者沿着这波浪般的线条,一直远望,就觉得好象整个绿色的草原在流动,所以作者说……
7、自由读第二次写景的部分,读出柔美的感觉,把自己读沉醉。
四、 总结:作者情景交融的描绘,我们看到了蒙古族同胞生活在风景如画的草原上,使人向往,令人感受到无限的乐趣。
1、看图,听音乐。
2、口语训练:做小导游,向你的朋友介绍一下内蒙草原的如画美景。
五、布置作业
1、向你的爸爸、妈妈介绍一下内蒙草原的自然风光。
2、背诵第一自然段。
《看电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扩展7)
——《阳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
《阳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阳光》是人教版一年级语文第一册课文第8课。全文共五个自然段,最后一自然段“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点明文章的主题。课文以抒情的笔调先给我们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与美丽——禾苗更绿了,小树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长长的锦缎……有形、有色,一幅色彩斑斓的图景,它让孩子们明白了这一切都是阳光的功劳,没有阳光,就没有生机蓬勃的世界,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阳光的美好与宝贵。课文插图色彩明丽,课文语言流畅,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儿童生活,能引起孩子们感受阳光的强烈愿望,生发对大自然无限热爱和珍惜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竖提、竖折”两种笔画和“双耳朵”1个偏旁
2、能积累一些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采用“个人读、自由读、开火车读、挑战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感悟语文美的同时,感受阳光的美好和宝贵;采用“加一加、减一减、组词、猜谜语”等方法,让学生认识生字、熟记生字。
情感目标:
在诵读和想象中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生发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教学重点】
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和“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这两句话的含义。
【学情分析】
班级学生年龄比较小,虽然是刚刚开始识字,但大多数学生已经从生活中认识了不少常用字,还有几位同学识字量不大;孩子们虽然处在阅读的起始阶段,但是对新鲜事物好奇与好问是儿童的天性,大多数孩子对阅读的兴趣比较浓厚,乐于接受新事物。根据班级实际确定上述目标。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公开课)
(一)猜谜激趣 ,导入课题
1、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课件出示谜语:“小朋友们想一想:
什么光,晶亮亮? 雄鸡见它唱三唱, 花儿见它齐开放。”(阳光)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探究热情。]
2、提问:阳光有什么作用呢?哪些小朋友能给大家讲讲?(引导学生感知:太阳给人类带来光明,太阳可以把衣服晒干,阳光晒在身上暖洋洋的,没有太阳植物就不能生长等。)
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阳光。(板书课题,学生读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阳光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本课要认的生字。
2、说一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
3、师范读课文。
(三)交流方法 认识生字
1、借助拼音,个人把会认的字读一读。
2、同桌对读,互相正音。
3、(课件出示12个生字)开火车读,检查读音,共同正音。(老师提醒前鼻音、后鼻音、翘舌音)
4、交流:哪些生字最难记?用什么方法记住?(加一加、减一减、组词、猜谜)
5、巩固生字:读生字卡片
(三)品读课文,积累词句
过渡:小朋友们读书多认真呀!是的,每当太阳从连绵起伏的"群山背后冉冉升起,大地上的万物便开始了生机与活力,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细细体验阳光的美好和宝贵吧!
1、学习第一段
(1)谁愿意读一读第一段
(2)“金”是生字,请一位小朋友带大家读一读,要连词读。
(3)你们见过哪些金子做的东西,请小朋友站起来自由发言。
(4)出示阳光洒满大地的图画,感受“阳光像金子”。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欣赏图画,有机地将语言文字与生活体验相结合,帮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阳光像金子”。]
(5)看!阳光多像金子呀!所以我们常说“金色的阳光”,谁再来读一读第一段?
(6)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段
过渡:阳光像金子,当阳光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那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1)课文哪一段描写了这一美丽的景色?
(2)自由读一读第二段。
(3)引导比较句子,学习欣赏品味语言。
A、(课件出示)句子:
①田里的禾苗绿了,山上的小树高了。
②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山上的树,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
B、自由读一读句子。
C、同桌讨论交流: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能发表一下你的意见吗?
D、全班交流。
E、点拨感悟:在阳光照射下,田里的禾苗比原来绿了,山上的小树比原来高了。
[设计意图:通过对句式的比较。引导学生品析感悟语言文字表现出的生动性,并抓住此契机适时地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F、指导朗读句子,读出感受。(用挑战读的形式进行,引导评议。)
过渡:小河在阳光的照射下是什么样的呢?
(5)合作学习
A、用“___”画出书上的描写小河的句子。(河面闪着阳光,小河闪着阳光,就像长长的锦缎了。用实物来理解“锦缎”)
B、想一想有不懂的地方吗?可以向老师和小朋友提出来,大家会帮助你的。
(6)谁是我们班上最能干的小朋友?请他来读一读这个句子。(指名读,适时评议。)
(7)你能读得比他好?大胆地来试一试。(指名挑战读)
[设计意图:“学而不思则罔”,质疑是思维的火花,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运用实物理解词语,更加形象直观。]
(10)指导朗读,强调“长长”一词。
请用你最喜爱的语气来读一读。
(四)拓展练习 说话训练(课件出示):
A.小朋友的脸蛋就像__________。
B.孔雀的羽毛就像____________。
C.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设计“我会说”,既是说话训练,又能帮助学生学会“______就像______。”这一句式,运用于以后的写作中,一举两得。]
《阳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认识笔画“竖提”和偏旁“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受阳光的美好和宝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读生字并练习朗读。
难点:理解“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这句话。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课件。
2、一条丝绸围巾
3、布置学生观察阳光,充分感受阳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课件:一幅阳光铺照大地图)播放《七色光》歌曲]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
师:同学们,请睁开你明亮的小眼睛,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块去寻找阳光。(板书课题)让我们出发吧!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翻开书本78页,(磁带)老师想给大家读读课文,好吗?(师配乐朗读)
2、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然后和你的同桌共同解决,想办法认识它。
3、生字小朋友也想和我们一块去寻找阳光,让我们看看它们都是谁呀?
出示课件:阳、像、金、野、更、面、长、早、晨、拉、进、谁
⑴请同学逐个拼读,师及时正音。
⑵开火车拼读,其他同学跟读。
⑶全班同学齐读。
三、读悟课文
1、接下来让我们看看阳光来到了哪?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金子”该怎么读?谁来读读这一段话?(想读的同学都让他们展示读)
2、太阳出来了,它给大地都带来了什么呢?请小组的同学共同学习第二自然段:想想在阳光的照射下万物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生合作学习后汇报,师相机引导理解并指导朗读)
⑴禾苗更绿了,谁来读读这句话?禾苗为什么会变得更绿了?你能读出绿吗?
⑵小树更高了,请男同学读读看,请女同学也来试一试,请全班同学一块来读读。
⑶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你见过锦缎?(结合实物和插图来理)。
河面闪闪的、亮亮的、显得更美了,所以作者说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谁能用“……像……”来说一句话?谁还想说?
谁能试试看,读出小河的美,老师也想读一读,也请想读的小朋友一块读一读吧!
3、练读第二自然段
请全班同学一块把第二自然段再读读!
4、小结:
今天,我们寻找阳光的脚步,知道阳光来到田野、高山、小河,使得禾苗更绿了,小树更高了,小河更美了,阳光还来到哪儿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寻找吧!
四,指导书写“也、长”
1、今天,我们还要写写生字,它们是“也”,“长”。
2、让我们一块看看生字每一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你来说老师来写,可要认真看噢,先写“也”,第一笔是横折钩,第二笔是竖,第三笔是竖弯钩,跟老师书空一遍。
4、看看“长”,认识新笔画“竖提”,看看怎么写,第一笔“丿”第二笔是“竖提”,第三笔是“撇“第四笔是“捺”,请书空。
5、跟老师做做写字操:抬头、挺胸、肩放*、脚放好,身子离桌一拳。(配乐)
6、学生描红书写,师巡视。
7、展示评议。
五、结束:
小朋友,下课后,让我们一块走出教室去找找阳光的脚步!
【板书设计】
阳光
禾苗更绿了
小树更高了
小河更美了
推荐访问:课时 看电视 教学设计 《看电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 《看电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健康看电视教学设计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