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 在课文语境中巩固第一课时对四字词语、关键词语的理解。 2、 通过品读文中词语与关键句子,使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在读中品味我和同伴的心理历程变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然之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供大家参考。
《自然之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 在课文语境中巩固第一课时对四字词语、关键词语的理解。
2、 通过品读文中词语与关键句子,使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在读中品味我和同伴的心理历程变化,与向导的心理活动作对比,学习人物的心理描写。
3、 本文叙事说理,通过读懂小幼龟接收了错误信息不幸被啄食的场面,体会课文题目“自然之道”所表达的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文中词语与关键句子,体会我和同伴、向导的心理变化,从中领悟课文如果我们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愿望相反的结果的道理。
教学难点:
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体会我和同伴因不懂自然规律而造成灾难的懊悔,以此领悟文题的“自然之道”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一)温习旧知,听写词语
在上新课前,老师读词语意思,请同学们听写出词语,请一个同学上黑板写(气喘吁吁、鱼贯而出、愚不可及、饱餐一顿、踌躇不前)。[检查指导易错字“贯”字书写]
在上新课前,老师读词语意思,请同学们写出词语:
1、形容气喘得厉害呼吸急促的样子
2、像游动的鱼一样一个接一个地出去
3、在课文中形容我们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办了坏事
4、指饱饱地吃了一顿
5、形容因徘徊不定而停留不前
(二)回顾主要内容,利用词语填写主要内容
(1)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方法去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要素串联法]
(2)填空回顾课文主要内容:把上面听写过的词语填入这段话里面
我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到一个小岛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我们看到一只( )的幼龟被嘲鸫啄食时,不顾向导劝阻,( )地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成群的幼龟接收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 ),结果让食肉鸟( ),我们( )拯救了一些幼龟,但还是不能解决问题,真是令人懊悔。
二、换位思考,走进人物内心
1、根据阅读提示自主学习。
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我”和同伴们心情变化的句子,用直线画出向导心情变化的句子。
大声朗读这些划线的句子,通过朗读表达出情感变化。
讨论:为什么我们会产生这样的心情变化?
同学们,我们为了能更好地走进人物的内心,咱们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一二组的同学当我和同伴,三四组的同学当向导。分别汇报一下你们的心情变化。
2、向“我”和同伴们提问:
(1)你们此行的目的是什么?一登上小岛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2)后来又发生了什么变化?紧张
(3)你是看到了怎样的一幕,变得非常紧张了呢?读读课文中相关的描写。
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4)在课文中读读看这一幕。在这个句子中,你从哪些词特别让你感受到紧张?试着把这些词语读好,读出紧张的心情。(突然、企图、啄、拉)
3、向向导提问:
(1)小幼龟探出头来,我和同伴们看到幼龟被嘲鸫啄食,心情非常紧张。那这个时候,向导们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呢?(若无其事)
(2)你能读读课文中的相关句子吗?
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到:“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3)提问:我听出了,话语非常冷淡。我和同伴,看到向导这么冷淡,你们有什么想要问他们的么?
(3)我们的向导是懂得自然之道的。向导是这样说的,但是他却是怎么做的?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
思考:向导的言行似乎不一致。这是为什么呢?
4、以读悟悔,向“我”和同伴们提问:
(1)这时候小幼龟得救了,但是你们心安了吗?这时候你们的心情怎么样?(震惊)
(2)为什么会震惊呢?读出震惊的语气来。
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
(3)课文中哪些地方还描写了这震惊的场面?
黄昏的海岛,阳光仍很明媚。从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的幼龟结队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
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3)默读课文中这两处描写幼龟的句子,文中用了哪些四字词语描写了幼龟入海的场面?
鱼贯而出争先恐后结伴而出成百上千
你们感受到这个场面本来应该是怎么样的?
就是这样一个壮观的场面,却因为人们的干涉,这些幼龟都要面临被吃掉的命运。读四字词语,你感受到这个场面本来应该是什么?现在的场面却意味着?
(4)引读:品读“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看着这些刚出生不久的小幼龟,他们满怀着对大海的无限向往,看着这些食肉鸟恶狠狠地扑向这些幼龟,我们意识到了——
看着这些小幼龟惊慌失措的样子,我们震惊地意识到了——
看着这些小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我们震惊地意识到了——
(5)课文中人们的心情是怎么样?从动作中感受到人们的心情是怎么样的?这时候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
(6)向导的心情有什么怎样的?
齐读第八自然段,读出悲叹的语气来。
三、语用拓展,感悟自然规律
1、走进侦察兵小幼龟的内心世界,为课文补白
想象一下,当向导捧起幼龟把它送向大海的时候,小幼龟会有什么反应呢?小幼龟向往大海,如果小幼龟会说话,它会对人类说什么呢?拿出笔来写一写。
2、是的,就像你们写的一样,如果不是我们拯救这个侦察兵小幼龟,很有可能他就牺牲了。但是正是因为他的牺牲,却给龟群带来了正确的信息,换来成百上千的小幼龟的生命,这就是幼龟的生存法则。同学们我们通过多角度的换位思考,感受了这个故事,通过这个故事你知道怎么一个自然之道?
结合我们这篇课文来说,人类应该怎样遵循自然规律?
3、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自然之道》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4、拓展阅读:这篇文章通过讲述一个小故事,来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这种写作的方法叫做“叙事说理”。接下来,同学们再来看看这个故事,看看这个故事又告诉了我们一个怎么样的道理?
5、读完我们的课文和这篇文章,结合我们的生活经历,还有没有见过或者听说过类似的事情?
总结:所以我们在探索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时候要遵循自然规律,不然就要像文中的我和同伴一样带着悔恨离开。
板书
8、自然之道
遵循自然规律 换位思考
我和同伴:紧张 →震惊→懊悔/后悔
向导: 若无其事→悲叹
《自然之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九课
【设计理念】
本文在看似普通地叙事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在有意无意地描写中饱含着深情,是一篇结构严谨、文字凝练的文章,尤其是课题——“自然之道”更是值得我们反复咀嚼品味。教学本课,我将遵循“长文短教”理念之一——“叩其一点,联结全篇”来进行教学。紧紧扣住课题“自然之道”,发展学生发展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核心素养。
【教学目的】
1、巩固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发展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核心素养。
3、通过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领悟文本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4、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向导的话,明白“自然之道”的含义,读懂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得到启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测
1、根据词意说出词语
(1)愚蠢得别人比不上。形容愚蠢无比。( )
(2)一个劲地责怪自己,特别后悔。( )
(3)像游鱼那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形容一个接一个地依次出去。( )
(4)形容呼吸急促,大口喘气。( )
(5)指大吃一顿。( )
2、本文记叙了一件( )的事,因为( ),导致( )。
3、自然之道指什么?
二、导
1、默读课文,全文一共8个自然段,你觉得哪些自然段直截了当地讲到了自然之道。
【幻灯出示】
① 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
② 男生读导游的话,女生读“我们”的话,注意括号中的提示语,读出对话当时的语气。
请女生代表说说,“我们”为什么这么着急,甚至要呼喊?
男生呢,派代表说说为什么这样若无其事。
你为什么不坚持自己的想法,还是极不情愿地抱起海龟朝大海走去。
2、看看大家的好心,究竟带来什么结果呢?
【幻灯出示】
① 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危害。”
② 想说什么?
③ (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不会受到伤害”
填空练习
向导说:“如果不是我( )这些海龟根本不会受到伤害”。
游客们说:“如果不是我们( ),这些海龟根本不会受到伤害”。
④ 你有什么感触?自然之道是什么?
小结:人类要顺其自然,不要刻意而为。
3、自由读5——7自然段。请找一找,这三段中哪些细节描写让你过目不忘,给你心灵深深震撼?也许是一个词,一句话或是一段经历。
这些都是正面描写,请大家看看这些地方,还有一种很特别的描写方法。
【幻灯出示】
黄昏的海岛,阳光仍很明媚。
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你觉得,为什么在这么惨烈的情况下,作者还要描写阳光的明媚,欢乐的叫声?请对比读一读这些语句:
【幻灯出示】
从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的幼龟结队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
这时,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
小结:今后我们也要注意描述事件过程,做好细节描写,激情激思,让读者有所触动。
三、写
想象,这个黄昏中,那些死里逃生的小海龟,会对人类说些什么?
这9个人,会对小海龟说些什么?(选其中的一个角色练写,直接用你、我对话的方式)
四、延
1、请你结合本课的学习,说说你对自然之道的理解
2、说说你了解的和自然之道有关的真实故事,可以是顺其道获得发展,也可以是背其道得到恶果的。
3、《最佳路径》谈感受
4、《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总结:自然之道,就要道法自然,天地人,实现三才合一。
【板书设计】:
9 自然之道
道法自然
《自然之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一、听写导入,回顾整体
1、同学们,听提示我们来默写几个词语,请两个有勇气的同学上黑板默写。
(1)争着向前,唯恐落后,形容十分积极。(争先恐后)
(2)像游鱼那样一个接一个地出去。(鱼贯而出)
(3)我们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办坏事。(愚不可及)
(4)形容呼吸急促的样子。(气喘吁吁)
(5)一个劲地责怪自己,特别后悔。(后悔不已)
(6)吃得特别饱。(饱餐一顿)
2、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选择刚才默写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括号中。
(出示课件)
我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一个小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地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成群的幼龟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结果让食肉鸟()。“我们”()地拯救了一些幼龟,还是不能解决问题。真是令人()。
二、细读课文,感悟“蠢事”
1、教师:在这一段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话中,有个词语是“愚不可及”。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到含有这个词的句子。
出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教师:蠢事已经说明事情是错误的了,为什么还要加上愚不可及呢?作者说这句话时包含什么样的感情呢?谁能来读一读。(指名读)
2、现在我们就是那一群游客,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从哪里看出我们的行为是愚不可及呢?请同学们细读课文的3—5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在旁边标出感受。
(学生自读批划,之后小组讨论)
3、学生交流展示:
(1)出示: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查外面是否安全……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学生谈体会,引导学生从“探”字和“欲出又止”体会到幼龟的机警,他有保护自己的办法,游客不知道。我们是愚不可及的。
从句子中体会游客只知道外面很危险,却不知道小龟有他重大的使命,要把自己的情况通知给其他同伴,还要救它,真是愚不可及。
指导朗读。
教师:当时有什么危险呢?(指读)是啊,小龟危险了,我们都很焦急,谁来读读这句
出示: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这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
指导朗读。
过渡:游客们不知道幼龟的生存方式,只知道着急,还要向导救它,真是愚不可及。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我们的愚不可及呢?
(2)出示: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
学生谈体会,引导学生谈出向导一点也不吃惊,他知道食肉鸟啄食幼龟,太*洋绿龟也要用这种方式来保护自己防御天敌,这是自然规律,向导心中有数,才会这样若无其事,我们不明白这个道理,还去责怪向导见死不救,真是愚不可及。
指导朗读。
教师:面对这样的情景,向导和游客们的态度截然不同,我们来分角色读读(分角色读向导和游客们的话)
后来向导是怎样做的呢?
(3)出示: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
把“极不情愿”去掉好不好,为什么?出示课件:为什么向导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他为什么不给“我们”解释呢?你同意向导的做法吗?
可是向导还是这样做了,他把小龟送入了大海。(板书:一只幼龟——被救)
教师:还有那些地方可以体会到我们的愚不可及呢?
(4)出示:课文第5自然段
学生谈体会,齐读
过渡:我们的愚不可及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呢?请大家自己读读第6——8自然段。
三、明白后果,指导朗读。
1、自由朗读课文的"第6、7、8自然段。
教师:我们的愚不可及造成的结果怎么样?
2、引读。
教师:尽管我们我们来回奔跑,尽管我们拼命拯救,还是给幼龟们带来了很大的伤害。看我们做了什么?
出示: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
学生读文
教师:一只幼龟得救了,无数只幼龟却丧生了。(板书:无数只幼龟——丧生)看我们做了什么?
出示: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的欢乐叫声,响彻云霄。
学生读文。
教师:一只嘲鸫飞走了,数十只食肉叫欢笑了——这就是我们做的蠢事。同学们看到这样的场面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引导学生说出,痛心,后悔,自责,带着这样的感情再来读读这两句话。
教师:别看这小小的绿龟,他们也有一套躲避危险、防御危险的办法!可这样的办法却被我们给破坏了。再出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1、我们已经认识到自己的愚不可及了,向导呢?
指读: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那样的伤害。”
2、把悲叹换成感叹好不好,为什么?向导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体会向导的心情齐读这句话
四、情感提升,联系实际
1、教师:现在回过头来,这“自然之道”你是怎么理解的呢?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启示呢?(板书:遵循自然之道)
2、违背自然之道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3、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违背“自然之道”的事情呢?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怎样才会不违背“自然之道”呢?
教师:自然万物都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在大自然面前,我们人类要想不犯错误,就要了解自然之道,遵循自然之道,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自然文化知识,用心探索大自然,走进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自然之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扩展阅读
《自然之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扩展1)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又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片段。
2、能理解并说出雾凇的形成过程。
3、感受雾凇的奇特美丽。
一、激情导入,回顾设疑
“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在1991年去吉林视察期间恰逢雾凇奇景,欣然写下了这样的赞颂之词。的确,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被誉为*四大自然奇观之一。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认识、理解了生字新词,还初步领略了雾凇这一最为独特的景观,今天,我们将随作者一道,去吉林,去细细品味,感受雾凇那独特的韵致。
还记得上节课提的那个问题吗?
二、自读自悟,与文本对话
1、出示问题:雾凇奇在哪儿呢?
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大家一边读,可以一边在文中勾勾画画,读到动情之处,还可以写上自己的一些感受。
2、小组交流,生生对话。师巡视指导。
三、汇报交流,多方对话
同学们,交流好了吗?我们大家一起来聊聊吧!雾凇“奇”在哪儿?
(一)雾凇“奇”在形成。
相机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引导。那我们现在就先谈谈它的形成过程吗?你觉得它的形成过程奇在哪儿呢?
1、同学们,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1)奇在它的形成条件。必须满足严寒季节,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指名说。注意过于饱和。对照吉林雾凇奇观的形成来说说看吗?
能理解过于饱和吗?从文中哪些词可以看出来?(弥漫笼罩淹没)指导朗读。
(2)同学们,雾凇的形成过程还奇特在哪儿?注意到这个字——“涌”,你仿佛看到什么画面呢?
指导朗读,读好“涌”。
2、谁来读?让我们一起再读。“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
还奇在哪儿?
出示句子:
师:此时“渐渐地,……镀上了白银。最初……”
雾凇形成的过程中,引读。(一生读)
生: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师:再读。出示这句话。
什么词是最重要的?(最初逐渐最后)
师:原来美丽的雾凇就是这样形成的。(配乐)
3、谁来说一说这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用上“首先接着然后最后”来说一说。
师:所以说吉林雾凇是闻名全国的奇观!生齐说。
(二)雾凇奇在“景色”
1、同学们,雾凇被成为奇观,不仅奇在它的形成过程,还奇在哪儿?
2、是的,雾凇的面纱就要拉开,奇在它的景色?你找到了哪些描写雾凇样子的句子?哪个词你印象最深?
3、“千姿百态”。可能有哪些姿态?“琼枝玉树”。师:就像用白玉装饰起来。
4、介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介绍这首诗)这是唐朝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一句话,诗人以奇特的比喻,使人既感到充满寒意又感到春意盎然。)
全班读诗句。
5、同学们,奇吗?谁愿意读一读。
6、生读1、3小节,指名读,齐读。(配乐)
(配乐)
7、同学们想欣赏一下吉林的`雾凇吗?配乐欣赏雾凇奇景。
8、难怪,在吉林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出示)“夜看雾,晨看挂,待到正午赏落花”雾凇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形成的过程又如此奇妙美丽,难怪作者说它是……(闻名全国的奇观。)
9、雾凇的“奇”此时在你的脑海里,你是怎样理解的?(神奇、奇特、奇妙、奇幻……)
四、比赛诵读内化语言
雾凇奇景,令人陶醉,优美的句段,令人回味。下面我们来进行一次诵读比赛,喜欢那个自然段,就背哪一自然段。
五、课后迁移,升华认识
1、课外阅读一些描写雾凇的文章,进一步升华对雾凇的认识。
2、阅读《补充习题》上的课外阅读。
板书设计:
22雾凇奇观
景色形成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课时重点:
讲读全文,知道野兔的勇敢机智,懂得在一定的条件下,弱者也能战胜强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字词。(防备、奇异、俯冲、敏捷、巧计、扑棱、盯住、警惕、弹出。)
2.选词填空。(选择复习中的词语,填入文中)
那只野兔竖起两只长长的耳朵,( )地趴在坑里( )前方。我悄悄地饶到它背后,伸手去抓。不料,它早有( ),只见它( )地往旁边一跳,飞快地逃跑了。我正要去追赶它,突然,眼前出现了一幕( )的情景——野兔居然用( )踢死了老鹰。
师:眼前出现的是一幕怎样的奇异情景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第三、第四小节。读了课文后,你想提些什么问题让大家讨论学习。
学生设疑,教师整理。
(1)课文中哪些词句写出了老鹰的凶猛?野兔的机敏又表现在哪里?
(2)野兔用怎样的巧计踢死了老鹰?
(3)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抓住词句,自悟解疑。
师:请同学们根据上面提出的问题,读读课文,想想意境,品品词句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用直线划出表现老鹰凶猛的词句
(1)一只老鹰在低空打了个盘旋,斜着身子,向野兔俯冲下来。老鹰张开了爪子去抓野兔的脖子。(俯冲、张开、抓)
(2)老鹰盯住野兔不放,扇动有力的翅膀朝野兔身上大去。(盯住、打去)
(3)那只老鹰猛扑到野兔身上,要啄它的眼睛。(猛扑、啄)
2.面对如此凶猛的老鹰,野兔表现得十分勇敢、机智,再读课文,用曲线划出表现野兔机智的词句。
(1)眼看就要抓住了,野兔敏捷地往旁边一跳,躲开了。(敏捷、一跳)
(2)它并不逃走,反而迎着老鹰跳过去,跳得比老鹰还高。(迎着、跳)
(3)忽然,野兔不动了,四脚朝天躺在地上。(不动了、四脚朝天)
(4)突然,野兔弹出后腿,重重地踢老鹰的肚子,一连几下,踢得老鹰扑棱着翅膀,一头栽倒在地上。(弹出、一连几下)
这句话的教学采用置换比较的方法。将“弹出”换成“伸出”好不好?为什么?将“一连几下”换成“踢了两下”行不行?为什么?
师:现在我们知道是怎样一幅奇异的情景了吧。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第四小节。(男生读老鹰的句子,女生读野兔的句子)
4.这只弱小的野兔在这场搏斗中能够打败凶猛的老鹰关键是什么?野兔用了什么巧计踢死老鹰?“巧”在哪里?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教材说明
这是著名作家赵丽宏写的散文,作者用第一人称对人说话的写作方法,在向我们娓娓道来。赵丽宏:著名诗人、散文家,*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协副*。1951年出生于上海,其散文创作被誉为“捕捉生活色彩和芬芳的诗”。代表作有《三峡船夫曲》《雨中》《雨中的"鸽子》《学步》。
教学目标
1、品读重点词句段,体会父亲对儿子的期望;懂得人生之路亦如学步,要独立地、勇敢地、脚踏实地地走。
2、积累重点语句。
教学重难点
品读重点词句段,体会父亲对儿子的期望;懂得在未来的人生路上要独立地、勇敢地、脚踏实地地走。
教学准备:学生了解作者,教师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齐读学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是一篇父亲写给儿子的寄语。那么什么是寄语呢?(学生回答后教师重复一次) 这位父亲是通过一件什么事情表达他对儿子的期望呢?(学步)接下来,让我们跟随文中父亲的回忆,看看儿子刚会走路的情景是怎样的呢?
二、引读第一部分感悟儿子学步时的快乐
1、出示那天,你被几把椅子包围着,坐在沙发前摆弄积木,我们到厨房里拿东西。你竟然推开包围着你的椅子,然后不依靠任何东西,自己走到了门口!我们看到你时,你正站在房门口,脸上是又兴奋又紧张的表情。看到我们注意你时,你咧开嘴笑了。
师:看到这个情景,父亲怎么说——
2、出示儿子,你居然会走路了!齐读
师:去掉“居然”读这句话;加上“居然”再读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带着你的感受再读
出示儿子,你居然会走路了!
师:从沙发到房门不就是四五步路吗?为什么父亲如此惊喜?
从沙发到房门不过四五步路,这几步路对你可是意义不凡,是你人生旅途上最初独立行走的路。
师:是怎样行走的路啊?(独立)板书
师:儿子能独立走路了,那就意味着,从此以后
出示靠自己两条腿,就能找到爸爸妈妈,就能到达你想到达的地方,那是多么奇妙多么美好的事情!
师:这种独立的行走是多么奇妙多么美好的事情!从那时起,你的生活有了全新的内容和意义,难怪父亲会发自肺腑的惊喜—
出示儿子,你居然会走路了!
小结过渡:这种独立的行走带给父亲惊喜,也带给我们奇妙美好。然而学步仅仅是奇妙美好吗?(停顿、沉思)还有什么?快速默读第4、5自然段。
三、读悟结合体会儿子学步的勇气、
1、快速默读第4、5自然段。除了快乐还有什么?
师:你读出来了吗?还有什么?
(危险、代价、纪念)
2、究竟学步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留下什么样的纪念?
屏幕出示要求
学步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留下什么样的纪念?
1、仔细默读四、五段,勾画出关键词句。
2、简要批注自己的理解。
3、小组交流讨论你的理解。
3、全班汇报交流
师:学步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呢?
学生汇报(受伤、碰痛的代价;乌青和肿块的代价;摔伤是一种代价;父亲的心痛是一种代价;流血的代价;伤疤就是代价。难道父亲的心如刀割不是一种代价吗?)
点评简单这是学步的代价。
师:在学步的过程中我们付出了这么多的代价,留下了什么样的纪念呢?
已经数不清你曾经多少次摔倒,数不清你头上曾被撞出多少乌青和肿块,每次你都哭叫两声,然后脸上挂着泪珠,爬起来继续走你的路。摔跤摔不冷你渴望学步的热情。(字体变红爬起来继续走你的路。)
预设一:
师:(轻轻地)第一次摔倒——
生齐读:(点击变红)“爬起来继续走你的路”
师:(语气略重)第二次摔倒——
生齐读:“爬起来继续走你的路”
师:(语气加强)第三次摔倒——
生齐读:“爬起来继续走你的路”
师:(语气很强)第十次摔倒——
生齐读:“爬起来继续走你的路”
师:已经数不清你曾经多少次摔倒,每次你都每次你都哭叫两声,然后脸上挂着泪珠——
生齐读:“爬起来继续走你的路”
师:这句话你反反复复读了五次,你从中感受到的是什么?
学生谈感受
小结:这种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爬起来的勇气正是学步留给我们的纪念!
你似乎对*坦的路不感兴趣,哪里高低不*,哪里杂草丛生,哪里有水洼泥泞,你就爱往哪里走。只要不摔倒,你总是乐此不疲。
预设二:
师:乐此不疲。乐?(快乐)那“此”在这里是指什么?(走路)走的是什么样的路?
生:高低不*的路;
生:杂草丛生的路;
生:有水洼泥泞的路。
师:刚才同学提到的这些路你用一个词概括?(困难、艰险、坎坷、不好走)
师:这样的路,孩子却喜欢走,走的乐此不疲。
师:请你们推荐一个同学来读这句话
学生个别再读教师点评
全班齐读。
小结:任何事情都是兴趣始,毅力终。这种对学步乐此不疲的勇气、热情和坚持,不正是学步留给我们最最珍贵的纪念吗?
过渡:学步,从蹒跚而独立的几步开始。从学步的那一刻起,独立和勇敢、好奇与探寻就存在于我们的天性之中。难怪父亲会说——
出示在你未来的人生旅途上,必然会遇到无数曲折和坎坷,儿子啊,但愿你不要失去刚学步时的那份勇气。
四、反复品读,从寄语中体会父亲的期望。
师:父亲还有着怎样的期望呢?自己读一读!
儿子,你的旅途还只是刚刚开始,你前面的路很长很长,有些地方也许还没有路,有些地方虽然有路却未必能通向远方。生命的过程,大概就是学步和寻路的过程。儿子啊,你要勇敢地走,脚踏实地地走。
1、自由读。
2、个别读(2人)(点评:意味深长啊!一种警醒!一种嘱托啊!)
师:父亲期望儿子怎样走啊?(勇敢和脚踏实地)板书:踏实
3、全班齐读
师:其实,天下所有父母对儿女都有着这样的期望。一起来读一读——
4、再次个别读。(点评:严肃、*静、激动)
师:其实这就是你的父母想要对你说的话!
师:同学们,在我们就要告别童年,就要小学毕业,踏上下一段人生旅途时,读着父亲这番意味深长的话!感之于外,受之于心!你的心里一定也有很多话想说。请联系自己的成长经历,用简明的语言写一写对父亲这几句话(或其中某一句话)的理解。
5、学生交流教师点评一边汇报一边回扣朗读
读了父亲的话,你对自己的过去有着这样深刻的反思!一个善于反思过去的人必然是能早未来走的更好的人!
我们经历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一个学步的过程,面对未来的道路我们要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路走下去。
然而,除了独立、勇敢、踏实还要怎样做才能让自己的人生之路走的更好更精彩呢?这一点值得我们所有人在今后的日子里思考!
深秋走一步是寒冬,寒冬再走一步是暖春。面对我们路上的困难,请你记住这句话!
路有弯弯曲曲才成其为路,人在路上有磨难才成其为人。
五、总结全文、延伸思考
师:让我们再读课题!父亲想告诉儿子人生亦如学步,我们每个人都要独立、勇敢、脚踏实地地走好人生每一步。
师:让我们把父亲的寄语留在心中!
《自然之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扩展2)
——白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白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2、在作者的眼中,白鹭是什么?(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过渡:作者为何把白鹭比作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
二、赏读课文第二段
1、作者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请朗读第二段,分别找出与白鹭是“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相对应的语句。
2、学生交流。(2、5小节与白鹭是“精巧的诗”相对应;6、7、8小节与白鹭是“韵味无穷的诗”相对应。)
3、再读第二段,边读边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这段是概括描写,哪小节对应这一节进行了具体描写?(第五自然段)
4、出示第五小节。
“颜色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读后有何感觉?
“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你有什么体会?
(身段精巧,颜色和谐,一切都很适宜,的确精巧如诗。)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
5、指导朗读,体会作者语言优美如诗。
三、精读第三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段作者为了表现“白鹭是韵味无穷的诗”,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白鹭?(觅食、栖息、飞行及白鹭不会唱歌)
2、其实这几方面在作者的笔下恰如几幅优美的画,让我们来品味品味。指名分节读6、7、8、9小节。你能概括这几幅画面吗?(白鹭钓鱼图、白鹭瞭望图、白鹭晚飞图)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小节,你最喜欢哪一幅图?说说你的体会。四人小组交流。
4、汇报:
白鹭钓鱼图:
作者联想丰富,用拟人的手法将捕鱼的白鹭想象成在钓鱼,以比喻的方法把整个清水田想象成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生动地描绘出白鹭在清水田里觅食时的迷人景象,韵味十足。
指导朗读。
白鹭了望图:
画面富有诗意:孤独、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不大安稳、却很悠然、一种嗜好。引导学生感受白鹭孤独站立在小树绝顶悠然自得的独特的美。
指导朗读。
白鹭飞行图:
指名读。你是怎么体会“偶尔”这个词的?(说明白鹭低飞并不常见)
“悠然地观看这情景,可说是乡村生活中的一大乐事”你体会到什么?(白鹭低飞给人以美的享受,带来无穷乐趣。)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体会悠然的心境,读出享受的情趣。
5、尽管白鹭的无声会让人觉得美中不足,但“无声胜有声”,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齐读第九小节。
你有什么体会?(白鹭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动那么高雅脱俗,它就是能给人们带来快乐的一首无声的歌。)
自由练读。
6、这几幅优美的图画令人沉醉,让我们把它们记在脑海中,指导学生背诵第二段。
四、回读第四段
现在你知道作者为何把白鹭比作韵味无穷的"诗了吗?(白鹭外形精巧,给人类美的享受;白鹭静静地“钓鱼”、悠悠地站立、低低地飞行,高雅脱俗,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带给人无比的快乐。)指导朗读。
这段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与第一段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五、总结全文
1、练读全文,将你读得最有意境的一节读给大家听听。
2、生活中有没有哪些情景也充满韵味?(竹涛声声;白鸽群飞;日升日落……)
3、白鹭是一首诗,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作者的语言也精美如诗如画,大家要反复咀嚼。
《自然之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扩展3)
——跳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跳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理解事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2、理解“跳水”为什么是唯一解救的办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这一段告诉我们为什么?板书:放肆(果)取乐(因)。
二、讲读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想边用不同符号分别圈出写猴、小孩、水手们动作神态的词语)
2、读后讨论:
(1)孩子们为什么哭笑不得?板书:哭笑不得。
因为①猴子把玩笑开到孩子身上,猴子的举动突然而且放肆。板书:摘、戴、爬;②水手们都笑起来,笑声使孩子显得很尴尬。板书:笑。
(2)孩子为什么脸红了?板书:脸红。
因为①猴子好像故意逗孩子生气。板书:摘、撕、逗,猴子的放肆激怒了孩子。②水手们更大声的笑,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板书:笑声更大。
(3)处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怎么想?会怎么做?板书:追、爬。
3、小结:这段故事情节由水手逗猴子发展成猴子逗孩子;地点由甲板转到桅杆,事物之间的联系发展了,变化了。(板书:发展)
4、指导朗读。
三、讲读第三段。
1、默读第三段,思考课后作业1后面的(1)(2)两小题。
2、讨论:
(1)孩子怎样追猴子,猴子又是怎样戏弄孩子的?
“生气”和“气极”有什么区别?你能想象一下当时孩子的心情吗?
(2)当孩子丢开桅杆走上横杆时,甲板上的人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板书:笑→吓呆→大叫一声)
人们为什么吓呆了?(读有关句子)这两名说明了什么?(说明孩子处境十分危险)
(3)孩子原来有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危险?从哪里可以看出?(板书:不由得发抖)是突然意识到危险表现出的本能行为。说明孩子刚才只是一心要追上孩子,拿回帽子,没有意识到处境的危险。)
3、师生共同小结:(根据板书)这段围绕帽子,使故事在孩子与猴子的联系中间向前发展,由于孩子走上最高的横木,随时有失足摔死的危险,因而使事物之间的联系由孩、猴之间发展成生与死之间。故事情节的发展到了高潮。
四、讲读第四段。
1、默读第四段,思考课后作业1中的(3)习题。
2、讨论:
(1)船长为什么要向自己的儿子瞄准,命令儿子跳到水里?
(强调情况紧急,时间不许,突出用枪逼孩子跳的明智。“跳水”是把孩子从险境中救出来的唯一办法,用枪向孩子瞄准是吓唬孩子,强迫孩子服从命令,使孩子转危为安。)
(2)结果怎样?
(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三层意思:孩子跳水;水手们抢救;孩子获救。领会①“孩子的身体像一颗炮弹似的……”这句话的意思,这句比喻句写出了孩子跳到海里时身体之沉和音响之大,反衬出孩子借以立足的横木之高,暗示出假如摔下来时后果之严重。②水手们是怎样把孩子救上船的?“已经”写出了船员动作的迅速,表现十分勇敢,也说明他们救孩子的心情十分急切。)
3、小结:这段写了在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船长急中生智,用命令儿子跳水的方法解决了问题,这就是事情的结果。(板书:结果)
五、根据板书,揭示分段规律。
讨论:我们把这篇文章分成四段,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1、根据故事情节的发生、发展、高潮、结果来分。
2、还可以根据地点的转换来分:甲板→桅杆→最高的横木→甲板。
3、还可以根据事物的联系和变化来分。
六、朗读全文。
七、作业。
填上适当的关联词:因为……所以……; 因而; 由于
1、()人们拿它取乐,()猴子就更加放肆起来。
2、猴子的放肆激怒了孩子,()引得孩子爬上桅杆去追猴子。
3、()孩子追猴子,使猴子更起劲地去逗孩子,把孩子引上了最高的横木。
板书设计:
摘戴 爬 哭 笑不得 笑
发展 桅杆
撕 逗 脸红 追 爬 笑声更大
逗 生气 追 笑→吓呆
高潮 最高的
横木 挂 扭 龇 气极 丢开 笑→大叫一声
走上
结果 大海 跳水 得救 命令 跳水
《自然之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扩展4)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0篇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理解下列词语:荷花、莲蓬、饱胀、翩翩起舞。
⑵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阅读想象能力;会背课文;积累优美语言。
3、情感目标:
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荷花、荷叶各种美丽的姿态,想象画面,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教学难点】
理解把眼前的这一池的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句的`意思。
【教学方法】
1、通过品词、析句,感情朗读,想象画面,让学生感悟语言生动形象和描写的优美。
2、通过让学生欣赏美丽的荷花,查阅资料,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学习了生字,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请同学们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荷花?哪几个自然段写我以为自己是荷花?
二、全文解读
1、第一自然段写什么呢?请一名同学读第一自然段。
你觉得这一段哪个词用得恰当?为什么?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师小结:本段作者直接了当,引起下文,引人入胜。
2、荷花开了会是怎样的情景呢?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出示挂图:你都看到了什么?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的呢?
3、学习二、三自然段:
自由读二、三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板书:荷叶、荷花)
指名读描写荷叶的句子,你觉得这句话写得怎么样?
(板书:挨挨挤挤、像大圆盘)这样的荷花给你什么印象?
师启发:荷叶就已经这么美了荷花会是什么样的呢?
指名读描写荷花的句子。问:这里一共写了几种样子的荷花?
(板书:半开、全开、含苞)指名分句朗读要求读出荷花的美丽。
对照图画朗读第三自然段讨论:
⑴ 这些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是什么姿势?
⑵ 一幅活的画是什么意思?
⑶ 文中的画家指的是谁?
4、学习四、五自然段:
⑴ 看到大自然这么美的画,我有什么感受呢?
听录音回答:我在干什么呢?我会这样说明什么?
(板书:荷花美)
师小结:作者看荷花已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把自己完全融入大自然中了,才产生了这种感觉。
⑵ 指导感情朗读体验感悟:下面我们也把自己当作一朵荷花融入其中,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⑶ 想象:蜻蜓会告诉我什么?小鱼呢?
(自由讨论)
三、总结全文
课文按照看荷花的顺序进行叙述,语言朴实优美想象力丰富,对荷花的描写形象逼真,赋予感染力,让人读后产生一种美感。
四、展示资料
将学生课前准备的文字图片等资料进行展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五、 作业
1、背诵课文。
2、我们也来当一回了不起的画家画一幅荷花图。
【板书设计】
叶:挨挨挤挤、像大圆盘
荷花 像一幅画(美)
花:半开、全开、含苞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联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2、3、4、5自然段;
3.练习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象一池荷花这一大幅活的画;
2.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教学准备:
录音;投影;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荷花》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和
第一自然段,作者一进门就闻到了一阵清香,是这种清香吸引他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于是,一幅优美、雅致的荷花图便映入眼帘,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去欣赏一下吧。
二、读读、贴贴,学习第二段
1.自由轻声朗读2、3自然段
2.谁来谈谈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
3.讲读第二自然段(投影第二自然段文字)
A.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写了什么?
B.指名读写荷叶的句子
a.这是一个什么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一个比喻句,突出了荷叶绿、大的特点)
b.“荷叶挨挨挤挤的”又说明什么?(密)
c.老师这儿就有几片绿色的大圆盘,谁来把它们挨挨挤挤地贴到黑板上?
d.集体朗读这句话。
e.小结:作者用了一个比喻句让我们感受到了荷叶的美丽,其实,荷花更美。
C.指名读描写荷花的句子
a.作者写出了荷花的什么?(三种不同的姿态)
b.你怎么知道是三种呢?(有的……有的……有的……)造句
c.作者写了荷花的哪三种不同的姿态?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
(结合图片观察)
D.作者用比喻句写出了荷叶绿、大、密,用三个“有的“写出了荷花姿态美。那么,他是怎样从写荷叶过渡到写荷花的呢?
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在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个字用得最好?(冒)
为什么?你用别的字代进去读读看。
白荷花是怎样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呢?(学生演示)
边演示边说:一朵()的白荷花在()的荷叶间()。
齐读这句话。
4.A.过渡:一池的白荷花是不是只有这三种姿态呢?你怎么知道?
B.比较: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看看这一多很美,看看那一朵更美。
怒放的荷花和欲放的荷花,它们的美是不一样的,怒放的荷花美在开得大,颜色鲜,欲放的荷花美在花骨朵饱满有力,我们无法说出谁更美一些,所以作者要说“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更美。”
5.指导朗读
三、读读、想想,学习第三段
1.过渡:好美的.一幅荷花图啊!让我们一起用心去体会,跟着老师飞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
2.(配乐)闭上眼睛,飞呀,飞呀,飞到了美丽的荷花池边,只见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挨挨挤挤的荷叶间,一朵朵婀娜多姿的荷花亭亭玉立,她们千姿百态,清香怡人,伸出手摸摸那荷叶,多么的油滑,摸摸那花瓣,多么的细腻,把鼻子凑近闻一闻,一股清香沁人心脾,我忽然觉得……(第四自然段)
你刚才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了?
齐读第四自然段
3.其实,我们都不是荷花,作者也不是荷花,我们都是在看荷花。齐读第五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将他闻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写了出来,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妙的世界,我们似乎也闻到了那股清香,看到了婀娜多姿的荷花,想到了自己变成荷花的情景。作者怎么能把课文写得那么好呢?(因为他对荷花充满了喜爱和赞美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一次欣赏那一池美丽的荷花,再一次品味作者生动优美的语言。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设计理念
《荷花》这篇课文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
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在设计中,我主要以通过读文章、想画面的读书方法让学生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感悟文章描写的细腻及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并积累语言,学会运用多种形式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述能力。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理解课文用词的准确,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几句话。
3、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4、学习中开展小组交流,提高学生的口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想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理解“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等语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词语复习
(1)(学生互读互查)
荷花 清香 碧绿 莲蓬 破裂 仿佛 衣裳
舞蹈 翩翩起舞 挨挨挤挤
(2)用上一两个词说说你所了解的荷花。
2、复习第一段导入
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第一段,你知道荷花有什么特点?(生:荷花是清香的)(板:闻、香)因此,闻到花香的作者赶紧——(往荷花池边
去)去干什么?(看荷花)(板书:看荷花)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一同去瞧瞧吧。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过渡:“我”迫不及待地来到荷花池边,看到些什么?
(示图)学生观察图后回答。(板:叶、花)
作者是怎样描写荷叶和荷花的?现在请你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然后用直线划出课文描写荷叶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课文描写荷花的句子。
(一)品荷叶美
1、请生读描写荷叶的句子。(出示句子)
2、比较句子:a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b荷叶很大很多。
师:老师把这句子作了修改,请看看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生:我喜欢第一句,因为第一句“挨挨挤挤”“一个个”写出了荷叶长得多、茂盛。“碧绿”写出了荷花的颜色,也说明荷叶长得茂盛。“大、圆”写出了荷花形状又大又圆的特点。作者还把荷叶当作了大圆盘呢,多生动形象。) (板书:多 绿 大 圆)
3、小结:简单的几个词、恰当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叶多、绿、又大、
且圆的特点。作者写得真美,我们是不是也能美美地读读?谁来试
试?(指名读)
(二)品荷花美
1、体会“冒”的"用字美
过渡:荷叶多美啊!其实,荷花更美(示图)你看,这朵白荷花在
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出示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1)我知道这个“冒”有几种意思。出示几种意思让生选:①向外透,往
上升。②不顾恶劣的环境或危险。③不加小心,鲁莽(mǎng),冲撞。④用假的充当真的。在这句中应选择哪种意思?(①向外透,往上升。)
(2)“冒”还可以换成什么字?(“长、伸、探、钻”)请把字代入句中
读读,尽管意思相近,但作者没用其它词,就用了这个“冒”字为什么?(再联系荷叶句子读读)
你认为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怎样地长出来,才叫做冒出来?
(迅速地长、争先恐后地长、使劲地长)
(3)这一朵使劲地长,那一朵也急着要长,谁也不落后,荷花“冒”出来,
似乎要干什么?(她想向人们展示她的美丽! ??)我们从中体会到荷花的一种什么心情?(高兴地、激动地、兴高采烈地)是的,同学们,作者不用“长、钻、伸”就用“冒”字,那是因为“冒”让我们体会到荷花的争先恐后、荷花的激动、荷花的兴高采烈、荷花努力向上和顽强的生命力啊。)
(4)你看作者的笔下,多美的荷花呀!大家用朗读赞美勇于向上的荷花吧!
2、体会荷花姿态美
师:荷花啊!我已经看到你美丽的姿态了。
(1)请看课文,哪些句子描写荷花的姿态?(请生读)(示句子)作者
具体写了几种不同姿态的荷花?(三种)哪三种?(板书:才开、
全开、将开)
(2)作者用了什么词把三种不同姿态的荷花连接起来了?(“有的”)几个?(三个)
所以这句子叫——(排比句)。
(3)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欣赏荷花的姿态美吧,可加上动作。(齐读)
3、师生配合读第二自然段
师:听到你们的读书声,老师也想来读读啊,来,我们合作,老师读你们接: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白荷花—— 有的—— 有的—— 有的——
4、荷花姿态拓展
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一池荷花。(千姿百态、亭亭玉立、仪态万千、婀娜多姿)
除了以上作者介绍的三种姿势的荷花,你认为还会有哪些姿势的荷花呢?
(提示:你看,有的荷花低着头,弯着腰,好像在欣赏自己的美丽。还有哪些姿势?)
请你们发挥想象的翅膀,在小组里交流,合作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填空。看哪小组同学说得最美。
5、体会“活”画
哇!这么多的姿势,真是千姿百态呀!怪不得作者说,看看这一朵,
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1) 作者为什么会把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画?画是怎样的?(美)
这一池荷花呢?(也美)再回顾课文,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到荷花的美?(生从内容中感受并体会句子的语言美。)
(2)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生:叶圣陶)
师:再想想,是叶圣陶吗?叶圣陶是来欣赏荷花的,老师来告诉你吧:是神
奇的大自然。
师: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这么美丽的画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
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精神的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由得你不去热爱她!不去赞颂她!让我们夸夸这位了不起的画家吧!(齐读第三段)
三、教学第四自然段
过渡: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你们也被荷花陶醉了,你们就像那一朵朵美
丽的荷花一样,绽放自己的美丽的笑脸,你们想把自己也变成一朵荷花吗?(愿意!)(板书:想 变)
1、请闭上眼睛,让我们静静地在荷花池中欣赏,你会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师范读第四段的内容,学生闭眼静听。)
2、可爱的荷花仙子们,睁开眼吧!把你看到的、或听到的、想到的跟大家交流吧,看谁说得最丰富、最奇妙?
3、如此优美的环境真让人如痴如醉。老师也变成了一朵美丽动人的荷花了,你看,蜻蜓、小鱼、等等的小动物都被我吸引来了,你们都想告诉我什么啊?蜻蜓,你好,很高兴见到你。(对话)小鱼、还有小鸟等等的小动物呢?哗,这么多的小动物都来了,这样吧,在小组里分配角色,对对话吧,注意礼貌用语啊。(小组合作)小组汇报评价
4、荷花仙子的魅力可真大啊。我怎么才记起跟作者一样自己并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啊。
四、总结全文,抒情表达
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将他闻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写了出来,把我们带入一个美妙的世界,走进一幅活的画(板书:活的画)。让我们看到荷花它不仅外表美,内在也很美,怪不得我国宋代的理学开山祖师周敦颐这样赞道:荷花(出示) “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那么纯洁,那么努力向上,让我们热爱荷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好吗?
五、作业布置
1、写一写: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一种花。
2、背一背:这篇课文写得很美,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六、板书设计 闻 香
叶:多 绿 大 圆 荷花 看 活的画 花:才开 全开 将开 想 变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设计理念】
1、用美育照亮孩子们的精神世界。语文教学应通过欣赏美、发现美、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活动,让学生体验语言的音韵美、节奏美、意境美。
2、让课堂成为真诚对话的生活殿堂。作为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用多种方式*等对待学生,给予学生主动参与、发展的机会,师生共同亲历发展认知、陶冶情操、引发创造的生命成长过程。
3、用多媒体构筑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2、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课时】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画面,感受美
1、以欣赏荷花录像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作者一起到公园里观赏了荷花,这节课,让我们乘着音乐的翅膀再次走进荷花的世界吧!
2、播放荷花录像,学生欣赏。
3、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你刚才看到的荷花。
二、赏读课文,发现美
1、同学们,我觉得你们就是诗人,能把荷花形容得这么美!你们看到的荷花是这样的,那叶圣陶爷爷看到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打开语文书,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拿笔勾画出你认为写得特别美的句子,把它多读几遍,并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互相交流:
好的东西应该在第一时间让好朋友与你分享,赶快找到你的小伙伴,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读给他听,告诉他你的感受!
3、集体交流:
来,把你们的快乐让我们一同分享吧!谁来读一读你认为最美的句子,并说出你的感受。
重点句:
⑴“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学生交流,从“挨挨挤挤”、“碧绿”、“大圆盘”这几个词看出荷叶的多、绿和大,并指导读一读这句话,将体会到的美在朗读中表现出来。
⑵“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指导学生感受“冒”就是迫不急待地、使劲地生长,并想象“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是什么样子。
⑶三种姿态的句子:
①师出示描写三种姿态的句子: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②请再仔细地读一读这些句子,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③同学们,你们刚才都说出了自己独特的理解。来,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些不同姿态的荷花吧!
(师边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不同姿态的荷花,边描述)
你们看,这是含苞欲放的荷花,它饱胀得快要破裂似的;这是才展开了两三片花瓣的荷花,瞧,她的样子多像一个羞答答的小姑娘啊;这就是盛开着,露出嫩黄色小莲蓬的荷花,它就像一个骄傲的公主亭亭地立在水面上。多美的荷花啊!同学们,用你们的声音将荷花的美读出来吧!
④指导朗读这几句。
三、想象画面,体验美
1、师过渡语:
读得多美啊!是的,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
(师范读第三段)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了不起的画家是谁吗?
(大自然)
3、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是她为我们造就了这么美丽的画卷。请你们把二、三自然段连起来再用心地去读一读,边读边想象,读着,读着,在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4、学生交流体验到的美。
四、创设情境,表现美
1、同学们,你们说得多好啊!看来,只要用心去体会,就能在我们心中开出一池属于自己的荷花。现在,请大家轻轻地闭上眼睛,静静地、静静地,让我们一起用心灵去看,用心去倾听,去感受荷花的世界吧!
放课文朗读第四段。师戴上荷花头饰。
2、同学们,睁开眼睛,看看我变成什么了?
是的,现在我就是一朵荷花了,而你们就是我的好朋友──小动物们,你们有什么话想跟我说吗?先想想你变成了哪个小动物,要来告诉我什么?
3、师生共同表演,创设情境,体验情趣美。
4、这么美的画卷,这么美的文字我们真应该美美地读读它。师播放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尽情地朗读这一段。
5、自由读、点读、评读、齐读。
五、拓展延伸,创造美
1、美丽的荷花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感受,那是因为叶老用生动的语言将他闻到的、看到的、想到的都写了出来。让我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地来看看这美丽、动人的荷花吧!。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它。
生再次欣赏荷花录像。
2、点名赞美。
3、有个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爱荷花呢,他还写出了一首小诗,来表达他对荷花的爱,想不想听?
师出示投影:
荷花
湖面那纯洁的小姑娘是谁呀!
她乘坐一艘碧绿的小船,
一张娇嫩的小脸儿,
一头长长的秀发。
她,像公主一样温柔、美丽,
衣着并不华丽,
却显出了她的妩媚。
她的发上有一只金黄色的蝴蝶,
丝丝小风吹来,
蝴蝶动了,
把她身上的清香送向远方,
这姑娘就是荷花。
听了他的小诗,感觉怎么样?
其实把你们刚才说的话整理一下,就是一首首优美的.小诗呢。有兴趣的同学在课后可一定要试一试哟。
4、布置作业:
请选择你喜欢的一题去完成:
⑴画一幅荷花的画。
⑵写一首赞美荷花的小诗。
⑶背一到两首(篇)描写荷花的诗文。
师总结:同学们,荷花是美丽的,它不仅外表美,内心也很美,让我们热爱自然,热爱荷花,热爱生活吧!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
设计理念
《荷花》这篇课文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
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在设计中,我主要以通过读文章、想画面的读书方法让学生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感悟文章描写的细腻及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并积累语言,学会运用多种形式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述能力。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理解课文用词的准确,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几句话。
3、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4、学习中开展小组交流,提高学生的口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想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理解“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等语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词语复习
(1)(学生互读互查)
荷花 清香 碧绿 莲蓬 破裂 仿佛 衣裳
舞蹈 翩翩起舞 挨挨挤挤
(2)用上一两个词说说你所了解的荷花。
2、复习第一段导入
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第一段,你知道荷花有什么特点?(生:荷花是清香的)(板:闻、香)因此,闻到花香的作者赶紧——(往荷花池边
去)去干什么?(看荷花)(板书:看荷花)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一同去瞧瞧吧。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过渡:“我”迫不及待地来到荷花池边,看到些什么?
(示图)学生观察图后回答。(板:叶、花)
作者是怎样描写荷叶和荷花的?现在请你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然后用直线划出课文描写荷叶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课文描写荷花的句子。
(一)品荷叶美
1、请生读描写荷叶的句子。(出示句子)
2、比较句子:a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b荷叶很大很多。
师:老师把这句子作了修改,请看看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生:我喜欢第一句,因为第一句“挨挨挤挤”“一个个”写出了荷叶长得多、茂盛。“碧绿”写出了荷花的颜色,也说明荷叶长得茂盛。“大、圆”写出了荷花形状又大又圆的特点。作者还把荷叶当作了大圆盘呢,多生动形象。) (板书:多 绿 大 圆)
3、小结:简单的几个词、恰当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叶多、绿、又大、
且圆的特点。作者写得真美,我们是不是也能美美地读读?谁来试
试?(指名读)
(二)品荷花美
1、体会“冒”的用字美
过渡:荷叶多美啊!其实,荷花更美(示图)你看,这朵白荷花在
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出示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1)我知道这个“冒”有几种意思。出示几种意思让生选:①向外透,往
上升。②不顾恶劣的环境或危险。③不加小心,鲁莽(mǎng),冲撞。④用假的充当真的。在这句中应选择哪种意思?(①向外透,往上升。)
(2)“冒”还可以换成什么字?(“长、伸、探、钻”)请把字代入句中
读读,尽管意思相近,但作者没用其它词,就用了这个“冒”字为什么?(再联系荷叶句子读读)
你认为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怎样地长出来,才叫做冒出来?
(迅速地长、争先恐后地长、使劲地长)
(3)这一朵使劲地长,那一朵也急着要长,谁也不落后,荷花“冒”出来,
似乎要干什么?(她想向人们展示她的美丽! ??)我们从中体会到荷花的一种什么心情?(高兴地、激动地、兴高采烈地)是的,同学们,作者不用“长、钻、伸”就用“冒”字,那是因为“冒”让我们体会到荷花的争先恐后、荷花的激动、荷花的"兴高采烈、荷花努力向上和顽强的生命力啊。)
(4)你看作者的笔下,多美的荷花呀!大家用朗读赞美勇于向上的荷花吧!
2、体会荷花姿态美
师:荷花啊!我已经看到你美丽的姿态了。
(1)请看课文,哪些句子描写荷花的姿态?(请生读)(示句子)作者
具体写了几种不同姿态的荷花?(三种)哪三种?(板书:才开、
全开、将开)
(2)作者用了什么词把三种不同姿态的荷花连接起来了?(“有的”)几个?(三个)
所以这句子叫——(排比句)。
(3)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欣赏荷花的姿态美吧,可加上动作。(齐读)
3、师生配合读第二自然段
师:听到你们的读书声,老师也想来读读啊,来,我们合作,老师读你们接: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白荷花—— 有的—— 有的—— 有的——
4、荷花姿态拓展
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一池荷花。(千姿百态、亭亭玉立、仪态万千、婀娜多姿)
除了以上作者介绍的三种姿势的荷花,你认为还会有哪些姿势的荷花呢?
(提示:你看,有的荷花低着头,弯着腰,好像在欣赏自己的美丽。还有哪些姿势?)
请你们发挥想象的翅膀,在小组里交流,合作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填空。看哪小组同学说得最美。
5、体会“活”画
哇!这么多的姿势,真是千姿百态呀!怪不得作者说,看看这一朵,
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1) 作者为什么会把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画?画是怎样的?(美)
这一池荷花呢?(也美)再回顾课文,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到荷花的美?(生从内容中感受并体会句子的语言美。)
(2)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生:叶圣陶)
师:再想想,是叶圣陶吗?叶圣陶是来欣赏荷花的,老师来告诉你吧:是神
奇的大自然。
师: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这么美丽的画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
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精神的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由得你不去热爱她!不去赞颂她!让我们夸夸这位了不起的画家吧!(齐读第三段)
三、教学第四自然段
过渡: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你们也被荷花陶醉了,你们就像那一朵朵美
丽的荷花一样,绽放自己的美丽的笑脸,你们想把自己也变成一朵荷花吗?(愿意!)(板书:想 变)
1、请闭上眼睛,让我们静静地在荷花池中欣赏,你会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师范读第四段的内容,学生闭眼静听。)
2、可爱的荷花仙子们,睁开眼吧!把你看到的、或听到的、想到的跟大家交流吧,看谁说得最丰富、最奇妙?
3、如此优美的环境真让人如痴如醉。老师也变成了一朵美丽动人的荷花了,你看,蜻蜓、小鱼、等等的小动物都被我吸引来了,你们都想告诉我什么啊?蜻蜓,你好,很高兴见到你。(对话)小鱼、还有小鸟等等的小动物呢?哗,这么多的小动物都来了,这样吧,在小组里分配角色,对对话吧,注意礼貌用语啊。(小组合作)小组汇报评价
4、荷花仙子的魅力可真大啊。我怎么才记起跟作者一样自己并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啊。
四、总结全文,抒情表达
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将他闻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写了出来,把我们带入一个美妙的世界,走进一幅活的画(板书:活的画)。让我们看到荷花它不仅外表美,内在也很美,怪不得我国宋代的理学开山祖师周敦颐这样赞道:荷花(出示) “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那么纯洁,那么努力向上,让我们热爱荷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好吗?
五、作业布置
1、写一写: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一种花。
2、背一背:这篇课文写得很美,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六、板书设计 闻 香
叶:多 绿 大 圆 荷花 看 活的画 花:才开 全开 将开 想 变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
设计理念
《荷花》这篇课文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
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在设计中,我主要以通过读文章、想画面的读书方法让学生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感悟文章描写的细腻及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并积累语言,学会运用多种形式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述能力。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理解课文用词的准确,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几句话。
3、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4、学习中开展小组交流,提高学生的口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想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理解“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等语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词语复习
(1)(学生互读互查)
荷花 清香 碧绿 莲蓬 破裂 仿佛 衣裳
舞蹈 翩翩起舞 挨挨挤挤
(2)用上一两个词说说你所了解的荷花。
2、复习第一段导入
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第一段,你知道荷花有什么特点?(生:荷花是清香的)(板:闻、香)因此,闻到花香的作者赶紧——(往荷花池边
去)去干什么?(看荷花)(板书:看荷花)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一同去瞧瞧吧。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过渡:“我”迫不及待地来到荷花池边,看到些什么?
(示图)学生观察图后回答。(板:叶、花)
作者是怎样描写荷叶和荷花的?现在请你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然后用直线划出课文描写荷叶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课文描写荷花的句子。
(一)品荷叶美
1、请生读描写荷叶的句子。(出示句子)
2、比较句子:a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b荷叶很大很多。
师:老师把这句子作了修改,请看看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生:我喜欢第一句,因为第一句“挨挨挤挤”“一个个”写出了荷叶长得多、茂盛。“碧绿”写出了荷花的颜色,也说明荷叶长得茂盛。“大、圆”写出了荷花形状又大又圆的特点。作者还把荷叶当作了大圆盘呢,多生动形象。) (板书:多 绿 大 圆)
3、小结:简单的几个词、恰当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叶多、绿、又大、
且圆的特点。作者写得真美,我们是不是也能美美地读读?谁来试
试?(指名读)
(二)品荷花美
1、体会“冒”的用字美
过渡:荷叶多美啊!其实,荷花更美(示图)你看,这朵白荷花在
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出示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1)我知道这个“冒”有几种意思。出示几种意思让生选:①向外透,往
上升。②不顾恶劣的环境或危险。③不加小心,鲁莽(mǎng),冲撞。④用假的充当真的。在这句中应选择哪种意思?(①向外透,往上升。)
(2)“冒”还可以换成什么字?(“长、伸、探、钻”)请把字代入句中
读读,尽管意思相近,但作者没用其它词,就用了这个“冒”字为什么?(再联系荷叶句子读读)
你认为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怎样地长出来,才叫做冒出来?
(迅速地长、争先恐后地长、使劲地长)
(3)这一朵使劲地长,那一朵也急着要长,谁也不落后,荷花“冒”出来,
似乎要干什么?(她想向人们展示她的美丽! ??)我们从中体会到荷花的一种什么心情?(高兴地、激动地、兴高采烈地)是的,同学们,作者不用“长、钻、伸”就用“冒”字,那是因为“冒”让我们体会到荷花的争先恐后、荷花的激动、荷花的兴高采烈、荷花努力向上和顽强的生命力啊。)
(4)你看作者的笔下,多美的荷花呀!大家用朗读赞美勇于向上的荷花吧!
2、体会荷花姿态美
师:荷花啊!我已经看到你美丽的姿态了。
(1)请看课文,哪些句子描写荷花的姿态?(请生读)(示句子)作者
具体写了几种不同姿态的荷花?(三种)哪三种?(板书:才开、
全开、将开)
(2)作者用了什么词把三种不同姿态的荷花连接起来了?(“有的”)几个?(三个)
所以这句子叫——(排比句)。
(3)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欣赏荷花的姿态美吧,可加上动作。(齐读)
3、师生配合读第二自然段
师:听到你们的读书声,老师也想来读读啊,来,我们合作,老师读你们接: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白荷花—— 有的—— 有的—— 有的——
4、荷花姿态拓展
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一池荷花。(千姿百态、亭亭玉立、仪态万千、婀娜多姿)
除了以上作者介绍的三种姿势的荷花,你认为还会有哪些姿势的荷花呢?
(提示:你看,有的荷花低着头,弯着腰,好像在欣赏自己的美丽。还有哪些姿势?)
请你们发挥想象的翅膀,在小组里交流,合作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填空。看哪小组同学说得最美。
5、体会“活”画
哇!这么多的姿势,真是千姿百态呀!怪不得作者说,看看这一朵,
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1) 作者为什么会把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画?画是怎样的?(美)
这一池荷花呢?(也美)再回顾课文,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到荷花的美?(生从内容中感受并体会句子的语言美。)
(2)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生:叶圣陶)
师:再想想,是叶圣陶吗?叶圣陶是来欣赏荷花的,老师来告诉你吧:是神
奇的.大自然。
师: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这么美丽的画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
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精神的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由得你不去热爱她!不去赞颂她!让我们夸夸这位了不起的画家吧!(齐读第三段)
三、教学第四自然段
过渡: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你们也被荷花陶醉了,你们就像那一朵朵美
丽的荷花一样,绽放自己的美丽的笑脸,你们想把自己也变成一朵荷花吗?(愿意!)(板书:想 变)
1、请闭上眼睛,让我们静静地在荷花池中欣赏,你会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师范读第四段的内容,学生闭眼静听。)
2、可爱的荷花仙子们,睁开眼吧!把你看到的、或听到的、想到的跟大家交流吧,看谁说得最丰富、最奇妙?
3、如此优美的环境真让人如痴如醉。老师也变成了一朵美丽动人的荷花了,你看,蜻蜓、小鱼、等等的小动物都被我吸引来了,你们都想告诉我什么啊?蜻蜓,你好,很高兴见到你。(对话)小鱼、还有小鸟等等的小动物呢?哗,这么多的小动物都来了,这样吧,在小组里分配角色,对对话吧,注意礼貌用语啊。(小组合作)小组汇报评价
4、荷花仙子的魅力可真大啊。我怎么才记起跟作者一样自己并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啊。
四、总结全文,抒情表达
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将他闻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写了出来,把我们带入一个美妙的世界,走进一幅活的画(板书:活的画)。让我们看到荷花它不仅外表美,内在也很美,怪不得我国宋代的理学开山祖师周敦颐这样赞道:荷花(出示) “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那么纯洁,那么努力向上,让我们热爱荷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好吗?
五、作业布置
1、写一写: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一种花。
2、背一背:这篇课文写得很美,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六、板书设计 闻 香
叶:多 绿 大 圆 荷花 看 活的画 花:才开 全开 将开 想 变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7
【设计理念】
1、用美育照亮孩子们的精神世界。语文教学应通过欣赏美、发现美、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活动,让学生体验语言的音韵美、节奏美、意境美。
2、让课堂成为真诚对话的生活殿堂。作为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用多种方式*等对待学生,给予学生主动参与、发展的机会,师生共同亲历发展认知、陶冶情操、引发创造的生命成长过程。
3、用多媒体构筑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2、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课时】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画面,感受美
1、以欣赏荷花录像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作者一起到公园里观赏了荷花,这节课,让我们乘着音乐的翅膀再次走进荷花的世界吧!
2、播放荷花录像,学生欣赏。
3、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你刚才看到的荷花。
二、赏读课文,发现美
1、同学们,我觉得你们就是诗人,能把荷花形容得这么美!你们看到的荷花是这样的,那叶圣陶爷爷看到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打开语文书,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拿笔勾画出你认为写得特别美的句子,把它多读几遍,并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互相交流:
好的东西应该在第一时间让好朋友与你分享,赶快找到你的小伙伴,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读给他听,告诉他你的感受!
3、集体交流:
来,把你们的快乐让我们一同分享吧!谁来读一读你认为最美的句子,并说出你的感受。
重点句:
⑴“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学生交流,从“挨挨挤挤”、“碧绿”、“大圆盘”这几个词看出荷叶的多、绿和大,并指导读一读这句话,将体会到的美在朗读中表现出来。
⑵“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指导学生感受“冒”就是迫不急待地、使劲地生长,并想象“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是什么样子。
⑶三种姿态的句子:
①师出示描写三种姿态的句子: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②请再仔细地读一读这些句子,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③同学们,你们刚才都说出了自己独特的理解。来,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些不同姿态的荷花吧!
(师边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不同姿态的荷花,边描述)
你们看,这是含苞欲放的荷花,它饱胀得快要破裂似的;这是才展开了两三片花瓣的荷花,瞧,她的样子多像一个羞答答的小姑娘啊;这就是盛开着,露出嫩黄色小莲蓬的荷花,它就像一个骄傲的公主亭亭地立在水面上。多美的荷花啊!同学们,用你们的声音将荷花的美读出来吧!
④指导朗读这几句。
三、想象画面,体验美
1、师过渡语:
读得多美啊!是的,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
(师范读第三段)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了不起的画家是谁吗?
(大自然)
3、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是她为我们造就了这么美丽的画卷。请你们把二、三自然段连起来再用心地去读一读,边读边想象,读着,读着,在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4、学生交流体验到的美。
四、创设情境,表现美
1、同学们,你们说得多好啊!看来,只要用心去体会,就能在我们心中开出一池属于自己的荷花。现在,请大家轻轻地闭上眼睛,静静地、静静地,让我们一起用心灵去看,用心去倾听,去感受荷花的世界吧!
放课文朗读第四段。师戴上荷花头饰。
2、同学们,睁开眼睛,看看我变成什么了?
是的,现在我就是一朵荷花了,而你们就是我的好朋友──小动物们,你们有什么话想跟我说吗?先想想你变成了哪个小动物,要来告诉我什么?
3、师生共同表演,创设情境,体验情趣美。
4、这么美的画卷,这么美的文字我们真应该美美地读读它。师播放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尽情地朗读这一段。
5、自由读、点读、评读、齐读。
五、拓展延伸,创造美
1、美丽的.荷花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感受,那是因为叶老用生动的语言将他闻到的、看到的、想到的都写了出来。让我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地来看看这美丽、动人的荷花吧!。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它。
生再次欣赏荷花录像。
2、点名赞美。
3、有个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爱荷花呢,他还写出了一首小诗,来表达他对荷花的爱,想不想听?
师出示投影:
荷花
湖面那纯洁的小姑娘是谁呀!
她乘坐一艘碧绿的小船,
一张娇嫩的小脸儿,
一头长长的秀发。
她,像公主一样温柔、美丽,
衣着并不华丽,
却显出了她的妩媚。
她的发上有一只金黄色的蝴蝶,
丝丝小风吹来,
蝴蝶动了,
把她身上的清香送向远方,
这姑娘就是荷花。
听了他的小诗,感觉怎么样?
其实把你们刚才说的话整理一下,就是一首首优美的小诗呢。有兴趣的同学在课后可一定要试一试哟。
4、布置作业:
请选择你喜欢的一题去完成:
⑴画一幅荷花的画。
⑵写一首赞美荷花的小诗。
⑶背一到两首(篇)描写荷花的诗文。
师总结:同学们,荷花是美丽的,它不仅外表美,内心也很美,让我们热爱自然,热爱荷花,热爱生活吧!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理解下列词语:荷花、莲蓬、饱胀、翩翩起舞。
⑵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阅读想象能力;会背课文;积累优美语言。
3、情感目标:
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荷花、荷叶各种美丽的姿态,想象画面,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教学难点】
理解把眼前的这一池的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句的意思。
【教学方法】
1、通过品词、析句,感情朗读,想象画面,让学生感悟语言生动形象和描写的优美。
2、通过让学生欣赏美丽的荷花,查阅资料,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学习了生字,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请同学们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荷花?哪几个自然段写我以为自己是荷花?
二、全文解读
1、第一自然段写什么呢?请一名同学读第一自然段。
你觉得这一段哪个词用得恰当?为什么?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师小结:本段作者直接了当,引起下文,引人入胜。
2、荷花开了会是怎样的情景呢?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出示挂图:你都看到了什么?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的呢?
3、学习二、三自然段:
自由读二、三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板书:荷叶、荷花)
指名读描写荷叶的句子,你觉得这句话写得怎么样?
(板书:挨挨挤挤、像大圆盘)这样的荷花给你什么印象?
师启发:荷叶就已经这么美了荷花会是什么样的呢?
指名读描写荷花的句子。问:这里一共写了几种样子的荷花?
(板书:半开、全开、含苞)指名分句朗读要求读出荷花的美丽。
对照图画朗读第三自然段讨论:
⑴ 这些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是什么姿势?
⑵ 一幅活的画是什么意思?
⑶ 文中的画家指的是谁?
4、学习四、五自然段:
⑴ 看到大自然这么美的画,我有什么感受呢?
听录音回答:我在干什么呢?我会这样说明什么?
(板书:荷花美)
师小结:作者看荷花已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把自己完全融入大自然中了,才产生了这种感觉。
⑵ 指导感情朗读体验感悟:下面我们也把自己当作一朵荷花融入其中,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⑶ 想象:蜻蜓会告诉我什么?小鱼呢?
(自由讨论)
三、总结全文
课文按照看荷花的顺序进行叙述,语言朴实优美想象力丰富,对荷花的描写形象逼真,赋予感染力,让人读后产生一种美感。
四、展示资料
将学生课前准备的文字图片等资料进行展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五、 作业
1、背诵课文。
2、我们也来当一回了不起的画家画一幅荷花图。
【板书设计】
叶:挨挨挤挤、像大圆盘
荷花 像一幅画(美)
花:半开、全开、含苞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理解下列词语:荷花、莲蓬、饱胀、翩翩起舞。
⑵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阅读想象能力;会背课文;积累优美语言。
3、情感目标:
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荷花、荷叶各种美丽的姿态,想象画面,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教学难点】
理解把眼前的这一池的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句的意思。
【教学方法】
1、通过品词、析句,感情朗读,想象画面,让学生感悟语言生动形象和描写的优美。
2、通过让学生欣赏美丽的荷花,查阅资料,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学习了生字,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请同学们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荷花?哪几个自然段写我以为自己是荷花?
二、全文解读
1、第一自然段写什么呢?请一名同学读第一自然段。
你觉得这一段哪个词用得恰当?为什么?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师小结:本段作者直接了当,引起下文,引人入胜。
2、荷花开了会是怎样的情景呢?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出示挂图:你都看到了什么?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的呢?
3、学习二、三自然段:
自由读二、三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板书:荷叶、荷花)
指名读描写荷叶的句子,你觉得这句话写得怎么样?
(板书:挨挨挤挤、像大圆盘)这样的荷花给你什么印象?
师启发:荷叶就已经这么美了荷花会是什么样的呢?
指名读描写荷花的句子。问:这里一共写了几种样子的荷花?
(板书:半开、全开、含苞)指名分句朗读要求读出荷花的美丽。
对照图画朗读第三自然段讨论:
⑴ 这些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是什么姿势?
⑵ 一幅活的画是什么意思?
⑶ 文中的画家指的是谁?
4、学习四、五自然段:
⑴ 看到大自然这么美的画,我有什么感受呢?
听录音回答:我在干什么呢?我会这样说明什么?
(板书:荷花美)
师小结:作者看荷花已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把自己完全融入大自然中了,才产生了这种感觉。
⑵ 指导感情朗读体验感悟:下面我们也把自己当作一朵荷花融入其中,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⑶ 想象:蜻蜓会告诉我什么?小鱼呢?
(自由讨论)
三、总结全文
课文按照看荷花的顺序进行叙述,语言朴实优美想象力丰富,对荷花的描写形象逼真,赋予感染力,让人读后产生一种美感。
四、展示资料
将学生课前准备的文字图片等资料进行展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五、 作业
1、背诵课文。
2、我们也来当一回了不起的画家画一幅荷花图。
【板书设计】
叶:挨挨挤挤、像大圆盘
荷花 像一幅画(美)
花:半开、全开、含苞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0
设计理念
《荷花》这篇课文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
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在设计中,我主要以通过读文章、想画面的读书方法让学生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感悟文章描写的细腻及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并积累语言,学会运用多种形式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述能力。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理解课文用词的准确,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几句话。
3、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4、学习中开展小组交流,提高学生的口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想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理解“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等语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词语复习
(1)(学生互读互查)
荷花 清香 碧绿 莲蓬 破裂 仿佛 衣裳
舞蹈 翩翩起舞 挨挨挤挤
(2)用上一两个词说说你所了解的荷花。
2、复习第一段导入
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第一段,你知道荷花有什么特点?(生:荷花是清香的)(板:闻、香)因此,闻到花香的作者赶紧——(往荷花池边
去)去干什么?(看荷花)(板书:看荷花)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一同去瞧瞧吧。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过渡:“我”迫不及待地来到荷花池边,看到些什么?
(示图)学生观察图后回答。(板:叶、花)
作者是怎样描写荷叶和荷花的?现在请你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然后用直线划出课文描写荷叶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课文描写荷花的句子。
(一)品荷叶美
1、请生读描写荷叶的句子。(出示句子)
2、比较句子:a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b荷叶很大很多。
师:老师把这句子作了修改,请看看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生:我喜欢第一句,因为第一句“挨挨挤挤”“一个个”写出了荷叶长得多、茂盛。“碧绿”写出了荷花的颜色,也说明荷叶长得茂盛。“大、圆”写出了荷花形状又大又圆的特点。作者还把荷叶当作了大圆盘呢,多生动形象。) (板书:多 绿 大 圆)
3、小结:简单的几个词、恰当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叶多、绿、又大、
且圆的特点。作者写得真美,我们是不是也能美美地读读?谁来试
试?(指名读)
(二)品荷花美
1、体会“冒”的用字美
过渡:荷叶多美啊!其实,荷花更美(示图)你看,这朵白荷花在
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出示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1)我知道这个“冒”有几种意思。出示几种意思让生选:①向外透,往
上升。②不顾恶劣的环境或危险。③不加小心,鲁莽(mǎng),冲撞。④用假的充当真的。在这句中应选择哪种意思?(①向外透,往上升。)
(2)“冒”还可以换成什么字?(“长、伸、探、钻”)请把字代入句中
读读,尽管意思相近,但作者没用其它词,就用了这个“冒”字为什么?(再联系荷叶句子读读)
你认为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怎样地长出来,才叫做冒出来?
(迅速地长、争先恐后地长、使劲地长)
(3)这一朵使劲地长,那一朵也急着要长,谁也不落后,荷花“冒”出来,
似乎要干什么?(她想向人们展示她的美丽! ??)我们从中体会到荷花的一种什么心情?(高兴地、激动地、兴高采烈地)是的,同学们,作者不用“长、钻、伸”就用“冒”字,那是因为“冒”让我们体会到荷花的争先恐后、荷花的激动、荷花的兴高采烈、荷花努力向上和顽强的生命力啊。)
(4)你看作者的笔下,多美的荷花呀!大家用朗读赞美勇于向上的荷花吧!
2、体会荷花姿态美
师:荷花啊!我已经看到你美丽的姿态了。
(1)请看课文,哪些句子描写荷花的姿态?(请生读)(示句子)作者
具体写了几种不同姿态的荷花?(三种)哪三种?(板书:才开、
全开、将开)
(2)作者用了什么词把三种不同姿态的荷花连接起来了?(“有的”)几个?(三个)
所以这句子叫——(排比句)。
(3)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欣赏荷花的.姿态美吧,可加上动作。(齐读)
3、师生配合读第二自然段
师:听到你们的读书声,老师也想来读读啊,来,我们合作,老师读你们接: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白荷花—— 有的—— 有的—— 有的——
4、荷花姿态拓展
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一池荷花。(千姿百态、亭亭玉立、仪态万千、婀娜多姿)
除了以上作者介绍的三种姿势的荷花,你认为还会有哪些姿势的荷花呢?
(提示:你看,有的荷花低着头,弯着腰,好像在欣赏自己的美丽。还有哪些姿势?)
请你们发挥想象的翅膀,在小组里交流,合作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填空。看哪小组同学说得最美。
5、体会“活”画
哇!这么多的姿势,真是千姿百态呀!怪不得作者说,看看这一朵,
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1) 作者为什么会把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画?画是怎样的?(美)
这一池荷花呢?(也美)再回顾课文,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到荷花的美?(生从内容中感受并体会句子的语言美。)
(2)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生:叶圣陶)
师:再想想,是叶圣陶吗?叶圣陶是来欣赏荷花的,老师来告诉你吧:是神
奇的大自然。
师: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这么美丽的画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
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精神的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由得你不去热爱她!不去赞颂她!让我们夸夸这位了不起的画家吧!(齐读第三段)
三、教学第四自然段
过渡: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你们也被荷花陶醉了,你们就像那一朵朵美
丽的荷花一样,绽放自己的美丽的笑脸,你们想把自己也变成一朵荷花吗?(愿意!)(板书:想 变)
1、请闭上眼睛,让我们静静地在荷花池中欣赏,你会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师范读第四段的内容,学生闭眼静听。)
2、可爱的荷花仙子们,睁开眼吧!把你看到的、或听到的、想到的跟大家交流吧,看谁说得最丰富、最奇妙?
3、如此优美的环境真让人如痴如醉。老师也变成了一朵美丽动人的荷花了,你看,蜻蜓、小鱼、等等的小动物都被我吸引来了,你们都想告诉我什么啊?蜻蜓,你好,很高兴见到你。(对话)小鱼、还有小鸟等等的小动物呢?哗,这么多的小动物都来了,这样吧,在小组里分配角色,对对话吧,注意礼貌用语啊。(小组合作)小组汇报评价
4、荷花仙子的魅力可真大啊。我怎么才记起跟作者一样自己并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啊。
四、总结全文,抒情表达
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将他闻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写了出来,把我们带入一个美妙的世界,走进一幅活的画(板书:活的画)。让我们看到荷花它不仅外表美,内在也很美,怪不得我国宋代的理学开山祖师周敦颐这样赞道:荷花(出示) “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那么纯洁,那么努力向上,让我们热爱荷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好吗?
五、作业布置
1、写一写: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一种花。
2、背一背:这篇课文写得很美,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六、板书设计 闻 香
叶:多 绿 大 圆 荷花 看 活的画 花:才开 全开 将开 想 变
《自然之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扩展5)
——《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
《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主动探究,团结合作,提高欣赏阅读及口语交际能力,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录音播放《小燕子》,全体同学跟着哼唱。
(二)、图文结合,体会小燕子的外形特点。
1、自由说说对小燕子的了解。
2、从文中找出具体描写小燕子外形特点的句子。
3、全班学生齐读。
4、对比读,体会形容词的作用。(突出了燕子的特点)
(1)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2)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尾巴,凑成了小燕子。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语调轻快,流露喜欢之情)
(三)、学习燕子的飞行,体会动态美,欣赏作者的遣词造句。
1、师导入:众多的燕子在春光中,在湖面上飞行,为湖光春色增添了活力,使早春更加生机勃勃。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认真地体会。
2、教师提供导学提纲,学生自由读文,反复吟咏体会。
(1)文中具体写了燕子的几种飞行姿势?
(2)文中有什么词将它们联系在一起?这说明了什么?
(3)用·标出燕子飞行时的动作词语,想作者用得好吗?
(4)读文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画面,用--画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3、逐题反馈,欣赏佳句。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并熟读成诵。
(四)、学习燕子的停歇部分,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领会中心。
1、教师一边板画一边说:燕子在春光中飞来飞去,累了就落在电线上休息。
2、自由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要求:
(1)批出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或句子。交流好在哪?
(2)画出你不理解的句子。
3、逐题反馈。
用得好的词语或句子:
落--写出了小燕子的轻盈、迅速。
痕--使得细线更具美感,远望去就像什么从天上飞过留下的痕迹。
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良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比喻手法的运用,使得句子更加的生动形象,作者把燕子比作符,把电线比作五线谱,更具体地写出了远看燕子、电线的特点。
含义深刻的句子。
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了一支正等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天的赞歌是指赞颂万物复苏、大地呈现一片生机勃过的歌曲。这句话以想象点明全文中心,即借描绘小燕子,赞美像征生机、活力的春天,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的朗读这一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1、总结文章的内容。
2、学了这篇课文后,你在写作上有何启发和收获。
(要求学生各抒己见)
3、教师归纳总结。
(1)点面结合。
(2)动静结合。
(3)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及动词运用准确。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附:板书设计
外形美 活泼机灵
燕子 飞行美 斜身掠过天空 掠过湖面
停歇美 谱出赞歌
三、教后反思
这篇课文文字优美,蕴含想象,为人们描绘了春天百花盛开、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的迷人景象。小燕子从南方飞来,给春天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在教学时,教师要从书中的图画入手,让学生整体感画面,试着描绘看到的景色,为学生学习课文作铺垫。教师利用句子的对比,按课文填空,以及小组讨论、全班汇报等多种方式来学习语言,让学生品词析句,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春天的美好,小燕子的可爱。
《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一 教学目标
1.学习2,3自然段,运用“单元提示”中的方法读懂长句。
2.指导感情朗读这两段。
二 教学过程
1. 复习朗读词语
俊俏 剪刀 吹拂 舒展 聚拢 伶俐
偶尔 光彩夺目 百花争艳 波光粼粼
2、齐读第一段,说说这段讲了什么。
3、回顾学法。
4、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这一段,想想这一段主要讲什么?数一数有几个长句子?(3句)
(2)挑选你喜爱的一句,多读几遍,并按“单元提示”上的方法自己学。
(3)反馈自学情况,相机点拨。
① 指名读自己喜爱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② 说说自己是怎么学的。
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
“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这些词有什么作用?(说明数量多、颜色美、新芽的可爱。)
(4)指导学生带着喜爱、赞美的情感去读句子。
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① 按“学法”学习句子。
草、叶、花形成了春天。
“春”、“绿”、“各种鲜艳”(颜色)“光彩夺目”(整体的特点)
“赶集似的聚拢来”(多)
② 指导感情朗读,并按上述方法同桌一起学。
伶俐可爱的小燕了从南方赶来了,加入这百花争艳的盛会,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5)感情朗读第2然段。
5、学习第3自然段。
(1)小组交流自学。
(2)汇报自学情况。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带着它剪刀似的尾巴,斜着身子在天空里掠过,卿的一声,已经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下。
① 燕子飞到高柳下。
② 其余的一些词写出了燕子飞行的环境及动作轻快敏捷。(与课后题2联系回答。)还有几只横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一下水面,那小圆晕就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③ 燕子的剪尾或翼尖沾一下水,小圆晕荡漾开去。
④ 掠过(飞行时的美姿),“波光粼粼”、“一圈一圈”(湖面美),“偶尔”(动作的轻巧)。
(3)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4)用自己的话说说燕子飞行是轻快敏捷的动作。
指名范说——自由准备——指名说
6、朗读2、3自然段。
(1)课文2、3自然段讲了什么?我们是怎么来学习的?(小结主要内容及学法)
(2)用赞美、快乐的语气来读这两段。
7.课堂作业:
(1)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2)缩句练习。
《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燕子,谁还记得它长什么样呢?
齐背第1节
这小家伙可真是活泼机灵(板书:外形活泼)那它什么季节和我们见面呢?
二、教学第2节:
1、师述:暖风扑面,大地更新。瞧,春姑娘悄悄的向我们走来了。(观看录象)
2、师:同学们,春天美吗?那你想用哪一句最美的话来夸赞她呢?
3、师:这迷人的春景的确令人陶醉。如果能给这幅画面配上一段优美的文字,那就更美了。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轻轻读一读课文第2节,找找哪几句话描写了这迷人的春光?
(学生自由轻声读第2节)
4、(出示第2节前三句)师:作者笔下的春天美吗?先别急着回答,这文字的美呀,可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来的。必须细细的读,细细的品才能感受到。下面就请大家好好的把这一段话读一读、品一品,然后把你感觉最美的地方介绍给同桌。
5、学生自由读,同桌相互介绍
6、师:谁愿意把体会到的美介绍给大家?
7、学生交流朗读
Δ从“吹拂”“洒落”感受到春风、春雨的柔和
那你觉得怎样读,才能把这种意思表达出来?(学生评议)
Δ从“展开”感受到柔柳的生机和变化
你理解的太好了,相信你会读的更好。
如果能边读边做动作,那就更形象了。大家一起来,好吗?(齐读)
Δ从“像赶集似的聚拢来”感受到花草长的旺盛、热烈。
古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百花盛开,确实给人以热闹的感觉。你能把这种闹盈盈的感觉读出来吗?
谁来向他挑战?
8、现在大家知道了吧,这样的春天就是(烂漫无比)的。(齐读生词)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这段话,把这份美深深的记在心间。(学生齐读)
9、下面我们就用这段话为刚才的录象配上音。注意:1、不能看书2、要跟画面合拍
(学生齐背第2节)
师激趣:同学们深情并茂的配音给春天增色不少。瞧,小燕子也被我们吸引来了,它的到来会为春光增添更多的生趣。
三、教学第3节:
1、自由读,思考:小燕子飞行时有什么特点?
2、学生交流(板书:飞行轻快)
3、默读第3节,分别找出描写小燕子飞行“轻”和“快”的句子读一读
4、(出示第3节)谁把燕子飞的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学生评议:听了xx同学的朗读,你们感受到“轻”了吗?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5、理解“小圆晕”
Δ板画:◎
Δ作者为什么不说“小圆圈”?“晕”是什么意思?
师描述:在作者的眼里,不但燕子美,就连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圈波纹也像七彩的光圈那么漂亮。咱们在读一读这句话,读出燕子飞行的“轻”和小圆晕的“美”。
6、学生齐读
7、谁再来读读燕子飞的快的句子?
8、学生评议:在xx同学的朗读中,你听出“快”的特点吗?
理解:掠动作演示
9、学生齐读
四、教学第4节:
1、师述:呀!我们光顾着看小燕子飞行啦。瞧,那边有几对小燕子已经飞倦了,正落在电线上休息呢。
Δ(出示插图1):你们看,小燕子休息时的姿势怎样?(板书:休息:优雅)
Δ看到这幅情景,令你联想到了什么?(五线谱)
Δ(出示插图2):你们看,像不像?
填空:( )像( ),( )像( )
2、让我们读读课文的第4节,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个场面的?(出示第4节,师生接读)
3、师:呀,这段话中有一个词用错了,明明是“几根”细线,怎么能说是“几痕”呢?(学生回答)
哦,老师懂了,谢谢你让我知道了用词准确,文章才更生动、真实。
4、(鸟叫声):听,这些小家伙在快乐的歌唱呢。你能听出它们在唱些什么吗?
5、怪不得作者要说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春天的歌。就让我们和着春天的赞歌,深情的诵读2、3、4节,再来感受一下春光的明媚和小燕子的可爱。(配乐朗读)
五、总结:
同学们,学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深深的爱上了这一群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呢,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和它交上好朋友。好了,就让我们在一曲《小燕子》的优美歌声中结束这堂课吧!(播放歌曲)
六、作业:
有感情朗读、背诵全文
外形:活泼
七、附板书:
燕子 飞行:轻快
休息:优雅
《自然之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扩展6)
——《琥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
《琥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正确读写“琥珀、飒飒”等词语。
2、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3、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继续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展开合理想象,领会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领会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展开合理想象,领会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所授对象是五年级学生,学生的年龄大多为10—13岁,此年龄段的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和求知欲望。教师应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使其在教师营造的浓厚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的学习。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因此,选择有利于改变单一、枯燥、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去思考、去质疑、去辨析、去释疑的教学方法,成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实践的重要方面。要想充分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效能,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必须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五、教学媒体和资源应用设计:
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特点组合教学,扬长避短,互为补充。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讲解、板书和直观教具的运用是不可缺少的,现代教育媒体与之结合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例如电视录像在表现活动的画面有独特的优势,但它呈显时间太短,学生的认知过程难以展开,但如果将它与投影教学或挂图教学相结合,则既能表现活动的画面,又能表现静止放大的图像,教学效果必然会更好。教师要不断增强意识,努力深入研究媒体的不同功能和特点,不断提高使用现代教育媒体的能力,这样才能发挥媒体优势,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质疑
1、揭题,板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琥珀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谁发现的?)
2、认识琥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琥珀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生字新词。
1、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1)学生自学生字。
(2)汇报自学情况。
你可以介绍自己记生字的方法,也可以提醒同学们注意某个生字的读音或字形。
(3)同桌互相读,并互相纠正。
(4)全班齐读。
2、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词读准,把句子读通顺,然后思考课文讲了有关琥珀的哪些内容?
3、小组内讨论交流。
4、集体交流。(推测琥珀的形成过程→叙述琥珀的发现→描写了琥珀的形态)
三、学习琥珀样子部分。
1、图文对照,认识琥珀的样子。
(1)出示琥珀图,学生仔细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块琥珀。
(2)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图画内容的语句。
(3)请大家自由读这个自然段,这个自然段除了写琥珀的样子,还写了什么?
2、感情齐读。
3、课文中所写的内容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作者想象的"部分?
明确:课文写这块琥珀的样子,“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有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这些内容是呈现在科学家眼前实实在在的事物,课文中的其他内容都是作者推测、想象的部分。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听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一块具有很高研究价值的琥珀,同学们提的问题还有一个没有解决: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出示)
二、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一)快速阅读课文,说说琥珀的形成经过了哪两个阶段?
(二)了解形成松脂球所需要的条件。
1、描写松脂球形成的过程是哪些自然段?(2—10)
2、认真阅读这部分内容,分析一下
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几个条件,并说说理由。
3、学生汇报、交流。
(1)夏天,阳光强烈。
(2)老松树
(3)苍蝇、蜘蛛巧遇松脂
(4)松脂继续滴下来
4、大家把形成松脂球的四个必需条件都找到了。作者对它们的交叉描述,使得故事情节不但合情合理,而且生动有趣。现在请大家再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找找看,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
5、学生独立赏析课文。
①“一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太阳光里快乐地飞舞。后来,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写出了小苍蝇的快乐劲儿)
②“忽然有个蜘蛛慢慢地爬过来,想把那苍蝇当做一顿美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小心翼翼)
③“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事情发生得巧极了)
④“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么美餐了。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语句幽默,让人感觉两只小动物很可怜;同时也写出了老松树的不忍心但又无可奈何。)
(三)了解松脂球变为化石所需要的条件。
讲得真好。看来,大家对松脂球的形成过程了解清楚了,下面我们来看看松脂球变成化石又需要哪些条件。
1、谁还记得古生物变成化石这一知识我们曾经在哪一课学到过?《黄河象》你还记得必需几个条件吗?
2、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松脂球变成化石是否也具备了这几个条件,如果是,请画出有关的句子。
3、这说明任何古生物变成化石所需的条件基本相同。这部分讲化石的形成,为什么又提到了苍蝇、蜘蛛?(如果说不出)师出示有关句子。(请你读有关的句子。)“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棵老松树上。”(时间那么长,苍蝇蜘蛛那么多,可唯有那两只被包住了,这主要是为了强调事情发生得太巧了,这颗琥珀太少见了。)
(四)软件展示琥珀形成的过程。
三、了解想象的依据。
1、引导学生阅读13—18自然段,讨论想象的依据。
2、师小结。
四、了解课文在叙述顺序上和《黄河象》有哪些不同。
1、(出示)动脑筋:《黄河象》这篇课文的叙述顺序是:先讲_________,再讲_________,最后讲_________。
《琥珀》这篇课文,作者是先讲_________,再讲_________,最后讲_________。
五、当解说员。
这一个罕见的琥珀现在就放在博物馆里,老师昨天上网,看到一则招聘广告,我想:假如我们班有同学被招聘上了,那该有多棒啊!同学们想试试吗?
1、(出示)招聘广告:
北京自然博物馆招聘优秀解说员,应聘内容:以“琥珀”为题材,运用优美语言,按一定顺序向参观者解说琥珀。
学生练习。
汇报。
2、假如你是馆长,你会招聘谁?
六、拓展延伸:
课文中描写的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你是怎样想象的,和同学交流。
七、板书设计
琥珀
松脂球
时间形成发现价值
八、练习设计
1、动脑筋:《黄河象》这篇课文的叙述顺序是:先讲_________,再讲_________,最后讲_________。
《琥珀》这篇课文,作者是先讲_________,再讲_________,最后讲_________。
2、课文中描写的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你是怎样想象的,和同学交流
《琥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琥珀》是德国作家柏吉尔写的一篇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作者用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发挥充分合理的想象,介绍了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从而判断了它在科学上的价值。教学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读、思、画、议、批注、交流等体验过程中感知、感悟课文内容。在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上,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琥珀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弄清这块琥珀形成的几个必要条件。另外恰当、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描写生动的词句,积累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情操。在课外拓展延伸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做到读与写的结合,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发展相得益彰,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l、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及在科学上的价值,懂得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2、体会作者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的?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
3、发展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学会有依据地合理地进行想象,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4、学习诵读要领,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关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在进行充分阅读基础上,说出自己对文章的感受,就文章内容发表见解。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
3、通过有感情朗读,借助电教媒体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树立热爱科学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2、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独立阅读和思考的好习惯,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2、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3、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教学难点:
理解科学家想象的依据。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琥珀资料图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入手,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琥珀》一课。
板书课题,强调这两个字都是“王”旁。学生齐读课题。
2、师:大家看见过琥珀吗?谁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资料?
学生介绍资料后,课件出示资料图片供学生欣赏。
3、师: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将会了解琥珀更多知识。大家想从课文中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很多问题:琥珀是怎样形成的?谁发现的?有什么用处?蜘蛛和苍蝇怎么会被包在里面?……)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悟。
1、师:大家想知道的问题真多,同学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读书吧!请打开课本以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学生读文,师巡视指导)
2、师:大家读得很认真,说说你们从文中读懂了什么?把读懂的地方告诉同桌,不懂的地方还可以向同学请教。
三、速读课文,理清脉胳。
1、师:请大家再快速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有关琥珀的哪些内容?
2、学生先小组议答再汇报,师引导并板书:
(形成时间形成过程发现过程科学价值)
四、汇报交流,品析课文。
1、了解琥珀样子,体会其价值。
(1)师:课文哪个地方集中描写了琥珀的样子及价值?(最后一段)
(2)师:请大家默读这一段,用直线画出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用曲线画出写它价值的句子。
(3)(课件出示琥珀图片)让学生用文中句子来描述琥珀样子。
(4)一齐说出这块琥珀的价值。(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样的苍蝇和蜘蛛了。)
师小结:这一价值为科学家研究昆虫的起源提供了有力的根据。
(5)师:这里有这样一个词语,(课件出示“推测”)
那什么叫推测呢?(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师:作者正是从现有琥珀的特点来进行推算估测,进行合理想象。
(6)师:那么课文中哪些部分描写了真实的情景,哪些部分描述了想象的情景呢?
(形成过程是作者想象的情景,发现过程是作者描写的真实的情景)
2、了解故事、欣赏故事。
(1)师:我们已经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了,但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还是来读读作者想象的这个故事吧。
(2)课件出示问题和相关句段,学生读后回答。
a、故事发生的时间: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莫算来,总有一万年了。
师:你怎样理解“约莫”这个词语?(大约,因为不能准确知道琥珀具体形成时间,只是推算出来的数字。)
b、故事发生的环境:师:交待这样的环境有什么作用呢?(太阳|、海、树)为下面琥珀的形成埋下伏笔。
(3)想想这块琥珀形成有几个过程?
学生答师板书:松树脂松脂球化石
2、品析句子
(1)师:文中有几个地方写到了太阳?
(一个夏天,太阳暖暖地照着。太阳照得火热。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2)文中怎样描写蜘蛛和苍蝇?
一只小苍蝇……飞进树林那只小苍蝇……身上沾满了灰尘小苍蝇……一点儿不知道……忽然,有个蜘蛛……越来越近了……它想……
师:谁来说说这是怎样的蜘蛛和苍蝇呢?
(这是只快乐的小苍蝇,它不知道蜘蛛想吃它;这是只贪吃的蜘蛛,小心翼翼地一心想吃苍蝇。)
(3)指导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读得要轻快,第4自然段要读出苍蝇悠闲自在的样子,第5自然段要读出小苍蝇将被蜘蛛吃掉时的紧张。指名读
(4)接下来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你是怎样理解“可怕”呢?(说明对于苍蝇和蜘蛛来说,这是一个悲剧。)你是怎样理解“刚好”呢?(说明这是难得的巧合。)
(5)师:作者为什么说“两只小虫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泪珠”里?(拟人,说明这是一个可怕的悲剧。)
小结:文章的语言是那么生动富有文学色彩,希望大家习作时也能让自己的语言生动点儿。
(6)这样的悲剧,大家能用一个成语来表达吗?(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7)让我们再来看看听听这个故事吧!课件动画播放故事。
五、小组讨论,探究问题。
1、琥珀形成条件。
(1)师:我们欣赏了这个故事,大家现在能说出这块琥珀的形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吗?
(2)学生小组讨论后再回答,师归纳板书。
a:炎热的夏天,强烈的阳光使松树分泌大量树脂。
b: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的巧合。
c:地壳变动、陆地沉、海水漫、时间长
2、琥珀发现过程。(课件出示问题,小组完成。)
(1)这块琥珀被埋在泥沙里,后来是怎样被发现的呢?(在海滩上被一个孩子挖了出来)
(2)渔民说这块琥珀很少见,这“很少见”说明了什么?(说明这块琥珀的价值)
(3)琥珀的发现过程?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好?(人物的语言动作)表现了父子怎样的心情?(惊喜)
3、文章从结构上来讲,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详略得当)
4、你觉得作者的想象是否合理?
(讨论后学生归纳:如因为他们的腿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所以我们可以想象他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
师:要想进行合理的想象,必须根据事物的特点创设情境。
六、总结谈话,课后延伸。
1、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有人说苍蝇和蜘蛛在这块琥珀里生命得到了永恒,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自由说,只要说得合情理就可以。
3、同学们,请大家回忆课文所讲的内容,也可以根据你自己的想象和推理,来编一个与课文里讲的不相同的故事。把这个故事告诉你的好朋友或者讲给你的父母听。
4、课外阅读《黄河象》、《白蝴蝶之恋》、《欣赏生命》
板书设计:
《琥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 学会课文中的生字。
2 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了解琥珀的特点与价值,认识它的形成过程。
教学准备:
一组有关琥珀的图片和装饰品图片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一 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解释课题
1 读课题之后,请学生交流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有关琥珀的资料。
2 老师补充介绍琥珀的资料。
3 出示课件,请学生欣赏一组不同样子的琥珀图片。
思考:它们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特点?(它们都是透明、光滑的,而且里面都有物体;不同的是里面物体不一样。)
在学生交流之后,老师过渡到新课:我们今天文中介绍的是哪一块琥珀呢?(学生找准图片后,再一起欣赏文中琥珀的样子。)谁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它是什么样子?(指多名学生进行描述,建议能够抓住物体的特点来说,老师及时给予点评)那文中具体写样子的是哪个自然段?
二 理解课文内容
1 打开课本,请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到描写样子的段落自由朗读,并做上记号。(最后一个自然段)
2 请学生一起读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这里除了写琥珀的样子还有其它描写吗?(价值)
老师过渡语:琥珀有这么大的价值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请大家再自由朗读课文,具体描写它形成过程有哪些段落。(2到12自然段)
3 分析琥珀形成过程
(1)琥珀形成必须经历哪两个阶段?(松脂球与化石的形成)
(2)仔细读课文,松脂球的形成应有哪些条件?化石形成又要哪些条件?
(3)比较琥珀与黄河象化石的形成有哪些不同?
( 4 )作者假想是什么依据?还有其他的故事发生吗?(启发学生大胆的想象,说出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
4 学习琥珀的发现:学生朗读相关段落(13到17自然段),思考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找出文中所描写的动词。
三 回顾全文,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1 对照板书,引导学生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再一次熟悉课文内容。
2 我们这一单元学习了有关化石的两篇说明文,想一想它们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不同?(倒叙、顺叙)
3 优美句段的品读(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并简要的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四 拓展:
1 欣赏由琥珀做成的各种装饰品,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 建议学生在课外多读这类型的书籍,去了解认识大自然的另一面。
五 板书设计
琥珀
松脂球
形 成:
化石
发 现:卷———踩———挖———识别
特点与价值:透明 光滑 内有物 ;装饰品 药用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空间,假想琥珀其它可能形成的过程。但在实际引导中没有原设计的流畅,当我的问题抛出以后学生们的思维不很活跃,连*时爱发言的陈洁、汪芯羽等都久久不见举手。大约十分钟之后,邓淞说:蜘蛛与苍蝇的巧遇有可能是苍蝇遇难在先,蜘蛛误会在后。紧接着张鑫说:也有可能是蜘蛛去营救啊。黄昊说:也许是在打架……这下可热闹了,有许多同学都假想了它们的巧遇。此时此刻我赶紧抓住学生们的思维,引导认真分析能成立的是哪些环节。然后通过再次对琥珀样子的朗读,学生们恍然大悟,假想不是空想。原来自己的假想没有建立在最原始的基础之上。文中作者的假想才是科学的,合乎情理之中的。
《自然之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扩展7)
——《船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
《船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精神。
2、背诵课文最后六小节。
学习过程:
一、导入课文: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面前,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灵魂。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就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伟大的灵魂。他就是——船长。
请同学们快速自读课文,把你心中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或者你心中还有什么疑问?(学生提问)
二、我相信同学们不仅勇于提问,而且一定善于思考,快速自读课文,在文中能找到答案吗?
1、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谁在书中找到答案了?学习课文最后一小节。
2、让我们一齐来读一下。
是啊!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他是一名英雄。他那舍生望死的感人事迹深深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下面就请同学们四人为一组有感情地读读课文,把你最感动的地方找出来读给你的同伴听,并说说哈尔威船长的精神具体体现在哪儿?。
三、学生交流:
预设1:课文第3小节,在危险关头,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而是指挥着救援工作。他想到的只有60人。唯独没有想到他自己。谁能读好哈尔威船长说的话。(指导读)茫茫黑夜,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中,“诺曼底”号轮船不幸被“玛丽”号巨轮剖开了一个大口子。人们的表现如何?(引读、看课件二)
预设2:课文第5、6小节,人们的呼号和嘈杂与哈尔威船长的镇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谁愿意来读一读他和手下的对话。(指导读)
预设3:课文25、26小节,你能把这部分读一读吗?让我们齐读一下。
预设4:课文29节哈尔威船长没有豪言壮语,他犹如一座丰碑屹立在船头,他以身殉职、舍己救人的精神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他那高大的英雄形象永远在人们心中定格。老师也想来读一读。(看课件三)谁也想来试试。
……
四、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读到这儿,你能回答刚才同学提出的问题吗?让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齐读。
五、看着这位船长,你想说些什么?回家想做什么作业?
《自然之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扩展8)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3、品读,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受到语言美的感染。
【教学难点】
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谈话法。
【学生学法】
合作探究、讨论法、朗读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件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这么动听的歌,这么美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3、今天让我们跟老舍爷爷一起去领略大草原的风情。
板书课题:
草原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
1、快速浏览课文。
2、思考:
哪一段是写草原风光,哪几段是写蒙古人的热情好客?
三、学习草原风光部分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了草原的哪些景物,都有什么特点?
2、交流反馈,品读佳句,朗读指导:
课件图片欣赏,生想象。
⑴品读佳句:
重点体会和想象以下词句:
草原的天空可爱。
天底下整体一碧千里。
羊群似一朵朵白色的大花。
小丘线条柔美。
⑵看到这样的情景作者有什么样的感受?
用你喜欢的方式赞美一下草原:
唱歌,自己做诗,赞美的话。
3、配乐朗颂第一自然段。
4、小结:
大草原的景色真美!
四、学习蒙古人的热情好客部分
1、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
朗读,找重点词句,表演。
思考:
课文中的哪些场面,地方体现了蒙古人的热情好客?
2、交流反馈,品读佳句体会:
“远迎”一段中重点理解“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相见”一段重点理解“也不知是谁的手……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民族团结互助”。
“款待”一段重点理解“谁都有礼貌……不拘束”;“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会心微笑”。
“联欢”一段人们的尽情尽兴体会。
3、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及表达的感情。
4、欣赏蒙古人热情好客录象片段。
5、小结:
草原人更美!
五、总结
1、我们随着老舍爷爷的笔触,到内蒙古大草原,欣赏了草原的绮丽的风光,感受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更加深刻地体会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2、我们五十六个民族的兄弟姐妹亲如一家,团结友爱,让我们一起载歌载舞齐唱《爱我中华》。
【板书设计】
景美,人更美
天空可爱,远迎
一碧千里,相见
羊群似花,款待
小丘柔美,联欢
推荐访问:之道 课时 教学设计 《自然之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 《自然之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自然之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