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角色游戏在幼儿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实践研究 (2023年)

2023年角色游戏在幼儿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实践研究 (2023年)

发布时间:2023-04-07 17:15:03 来源:网友投稿

角色游戏在幼儿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实践研究 角色游戏在幼儿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实践研究摘要:角色游戏是幼儿园主要游戏之一,是幼儿实现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可以帮助幼儿形成恰当的自我意识、摆脱自我中心化、提升幼儿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角色游戏在幼儿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实践研究 ,供大家参考。

角色游戏在幼儿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实践研究

  角色游戏在幼儿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实践研究

  摘

  要:角色游戏是幼儿园主要游戏之一,是幼儿实现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可以帮助幼儿形成恰当的自我意识、摆脱自我中心化、提升幼儿同伴交往的能力。通过观察法及访谈法,发现游戏开展时间空间与时间不足,影响同伴交往、游戏材料不足,同伴争抢材料、教师指导行为不当,降低交往欲望、游戏评价未关注同伴交往、角色分配欠公平,影响同伴互动。对此,通过保证游戏时间与空间、适当增加游戏材料与数量、寻找介入时机、评价关注交往行为、平等分配角色等策略,实现角色游戏对幼儿同伴交往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角色游戏;同伴交往;存在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3-6岁幼儿具备独立参与活动的能力,幼儿自信、自主,与同伴交往时,具备同情他人的心理,集体活动中要求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幼儿,教会幼儿与他人交往的方式,学会定位角色,养成与社会、同伴保持亲近的心理态度,学会如何与他人交往、帮助幼儿学习他人良好的交往方式,以此强化幼儿自尊、宽容的生活态度”[1]。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的游戏,通过角色游戏,幼儿可以创造性地再现现实生活与社会中常见的事件,体验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从而习得与同伴交往的经验。

  一、角色游戏的内涵及特征

  关于角色游戏,学者指出角色游戏情境的产生实际是幼儿选择扮演身份、在自身生活经验基础上,借助成人准备的设施设备环境刺激下对社会生活的探讨[2]。幼儿在游戏时产生的表现行为,在幼儿同伴交往活动中,遵照幼儿自身意愿,借助替代性人或物,来进行创设社会生活场景[3]。是在扮演社会上不同角色时,通过观察模仿他人行为,在发挥想象力基础上,有意识再现生活场景[4]。”角色游戏中教师应尊重幼儿,幼儿具备表演、自主、参与的能力,是将幼儿自主性的发

  挥到极致的游戏。角色游戏关注幼儿自身、在自身基础上独创的一类精神游戏[5]。在笔者看来,角色游戏是幼儿基于自己的兴趣需要,借助现实材料或想象替代性材料,通过语言、动作、神情等创造性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游戏,具有如下特征:

  (一)以熟悉现实的生活为源泉

  角色游戏是幼儿基于自己生活经验再现生活情境的活动,不论是游戏情节、游戏主题,还是游戏材料都需关注幼儿的实际生活,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如幼儿园设置的理发店、小茶馆、小超市、娃娃家等区域无不体现幼儿角色游戏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以和谐自主的环境为基础

  角色游戏是幼儿创造性的再现社会生活,具有灵活、创造性等特点。幼儿在参照教师或同伴建议上推动游戏情节,不存在固定情节发展[6]。教师在参照幼儿自主性的情况下,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内容,教师可以作为游戏的参与者,是游戏情节推进的重要人物,幼儿不断参照和领悟社会交往活动,在角色游戏中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参与活动变得更积极主动,幼儿在教师创设的和谐自主的游戏环境下不断产生游戏欲望,从而游戏活动达成度较高。

  (三)以丰富无限的想象为支柱

  角色游戏中的角色扮演和玩具使用都具有替代性,因而角色游戏的过程是创造性想像活动的过程[7]。幼儿能够在角色游戏时充分发挥想象与创造能力,幼儿在自主选择角色的基础上,具备真实与想象能力,幼儿对游戏的假想性,同时具备社会生活的真实性,是幼儿脑海世界中对游戏活动虚构与真实巧妙相结合的再现形式。

  二、角色游戏应用于幼儿同伴交往活动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好探究角色游戏应用于幼儿同伴交往活动存在的问题,笔者对广西A市B区某幼儿园角色游戏中的同伴交往活动进行观察,结合教师访谈,将角色游戏应用于幼儿同伴交往活动存在的问题归纳如:

  (一)游戏开展空间与时间不足,影响同伴交往

  角色游戏不应局限在狭小的空间,幼儿可能会因为空间不足而产生矛盾,导致幼儿攻击性行为逐渐增多,极大地阻碍了角色游戏中幼儿与同伴的交往活动[8]。观察发现,在《小茶馆》角色游戏中,一名幼儿大声叫着:“让一让”,但与之共同游戏的幼儿并没有听到他说的话,还在操作着手里的玩具,随后,在取茶叶时不小心将茶壶碰倒了,开水烫到了对面的一名幼儿,该幼儿便哭喊起来,角色游戏便终止了。拥挤的空间下这样的问题常有发生。角色区空间设计的不合理以及过于狭小容易影响幼儿与同伴的交往,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矛盾。

  幼儿游戏主题的确定、角色的分配、玩具的选择以及与同伴协商游戏的玩法等都需要一定时间作为支持,观察发现,教师在幼儿未能与同伴很好地商量游戏情节、分享讨论游戏玩法、体验游戏,教师就宣布游戏时间结束并要求孩子们赶紧收拾玩具材料。

  (二)游戏材料不足,同伴争抢材料

  幼儿对游戏过程中角色的满意程度会随游戏投放的材料及材料数量变化而变化,观察发现,幼儿园角色游戏区投放材料的数量与种类未满足幼儿个性化需求,教师一开始以投放全逼真或全替代材料为主,半逼真半替代性材料使用投放得最少,使幼儿获得的具体形象愈发减少,幼儿使用材料进行与同伴交往活动过程中,由于材料限制难以充分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并且产生争抢玩具的现象。教师通常认为,在投放材料时不太注重材料给幼儿带来的效果,只要角色游戏区有玩具给他们玩就行。教师在材料充足的基础上,指导幼儿与同伴开展交往活动,以此让幼儿学会协商与合作等互动行为,幼儿争抢行为次数会慢慢较少,相反,争抢行为次数增加。由此可见,幼儿游戏时产生争抢矛盾根源之一也在于材料的类型和数量的不足。

  (三)教师指导方式不当,降低交往欲望

  教师可以选择多种方式指导幼儿游戏时的同伴交往活动,观察中发现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时,教师指导的方式有平行介入、垂直介入,以后者居多,例如:扮演收银工作人员的幼儿,当顾客走进售货商店时,未与顾客打招呼,教师则使用

  强制性的语言介入告诉幼儿一定要和顾客打招呼。教师凭借主观臆断,打断正在游戏中的幼儿,幼儿主体地位未得到重视,幼儿在教师“权威”管控下,自主发起同伴交往活动的欲望大大减少,幼儿在游戏中显得被动。

  (四)游戏评价未关注同伴交往

  角色游戏结束时,教师都会通过评价的方式来总结游戏。评价过程中,教师首先会以提问者的身份向集体或某个幼儿发起提问,幼儿则按照指定的问题进行做答,最后再由教师总结。有时由于时间紧迫,教师评价仅关注游戏的完成进度、材料使用情况上,对于游戏时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幼儿在游戏中的愉悦感、幼儿与同伴交往矛盾解决、游戏中取得的进步、情绪变化等未能关注幼儿主体性,幼儿没有发言权。教师泛泛而谈,三言两语就结束了评价。

  (五)角色分配欠公平,影响同伴互动

  游戏过程角色分配未体现公平性性体现在教师分配角色时,往往会倾向于能力突出、社会经验丰富的幼儿,让其扮演主要角色,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往往分配其扮演次要角色。例如:在烧烤店的角色游戏中,两名幼儿都想当烧烤店老板,但是由于一名幼儿在平时的游戏活动中表现较好,经验较丰富,教师则优先考虑这名幼儿,另一名幼儿就失去了做烧烤店老板的权利,由于幼儿未获得心仪扮演角色,游戏过程中与同伴互动较少,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而经常获得扮演主要角色的幼儿,游戏过程与同伴积极互动,同伴交往能力越来越强。角色分配方式的欠公平、合理严重影响到幼儿的交往水平。

  三、角色游戏提升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策略

  (一)保证游戏时间与空间,促进幼儿交往

  盖伊·格朗兰德指出“充足的时间是角色游戏开展的前提条件”。角色游戏的开展以幼儿自主性为前提,教师应给每位幼儿都拥有自由选择角色的权利,在活动开始前预留角色分配的准备时间,充分保障角色游戏开展的时间,使幼儿尽快适应角色与环境,为幼儿同伴交往活动开展提供充足时间,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科学规划时间,提升角色游戏的质量。教师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

  幼儿角色游戏活动时间应达到30分钟以上,中大班幼儿角色游戏活动时间则应保持在30-50分钟之间。教师要充分发挥角色区的利用价值,实现幼儿与同伴友好互动地游戏,提升其交往水平。

  (二)适当增加游戏材料与数量,实现友好交往

  陈鹤琴指出:儿童成长的过程中,角色游戏起着重要作用,儿童开展活动的材料备受关注[20]。材料数量不足时,幼儿往往会争抢玩具,影响同伴交往,对此,一方面教师对游戏材料的使用应该杜绝固定、死板的用法,需要在角色游戏区为幼儿投入各种各样的游戏材料,或者是与幼儿共同探索游戏材料,科学合理安排游戏材料,充分挖掘材料潜在价值。另一方面,教师应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适宜的材料。通过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建构起幼儿与同伴的良好互动与交往。

  (三)寻找介入时机,恰当指导幼儿交往

  角色游戏的活动过程存在不可预测的突发状况,对此,教师需要干预。例如当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消极游戏或者捣乱游戏[9],教师可以介入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中,但需要隐性参与,而不是直接介入。教师首先需要在充分关注幼儿行为角色游戏进行的基础上寻找合适的时机介入,同时要兼顾全体,观察每位幼儿的游戏行为,不能打扰游戏的进行,并不断分析幼儿与同伴交往发起的因素。其次,教师要掌握多种指导方式,因为幼儿游戏过程中所发生的突发事件具有多元性,教师介入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幼儿继续与同伴进行游戏,使其体验到同伴游戏的乐趣并乐于与人交往。例如,角色游戏中出现独自游戏的幼儿,或因为被同伴拒绝不知所措,独自坐在一旁不参与游戏的幼儿,教师需要关注并介入帮助,教给幼儿与他人交往的技巧,引导幼儿同伴之间都是好朋友,好玩的游戏大家一起玩,从而营造幼儿游戏的和谐氛围,让所有幼儿都能体验到游戏的乐趣,交到朋友的成功感和喜悦感。

  (四)角色游戏评价关注幼儿交往行为

  游戏评价过程中,教师能够基本了解、掌握幼儿游戏时的状态与发展进度,教师科学的评价指导,是深化幼儿与同伴游戏过程中极其重要的部分[10]。游戏结束后教师应注重评价,赞美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表现出积极交往、热情礼貌、遵守

  游戏规则等优良品质,皮格马利翁效应表明当幼儿表现出的积极行为获得表扬与肯定后,幼儿会朝着教师的美好期望发展。同时要关注到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如幼儿间排斥行为,不经别人允许擅自拿别人游戏材料的行为、打人行为,教师借用评价手段引导幼儿反思自我与他人交往的不足之处,从而调整改变交往方式,获得同伴交往经验。除此之外,游戏评价要注重倾听幼儿的想法,倾听他们描述在游戏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的方法,面对幼儿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全体幼儿共同参与讨论寻找解决的方法,在这样的和谐民主评价氛围中,幼儿不仅提升了与同伴游戏的经验,还帮助幼儿获得语言、思维方面的发展。

  (五)平等分配角色,营造同伴交往氛围

  教师合理分配角色,有利于营造同伴交往氛围。有研究发现:角色游戏中扮演主要角色的幼儿与同伴交往与次要角色扮演的幼儿获得的交往次数不同,扮演主要角色的幼儿能够在游戏中迅速提升解决同伴交往问题的能力,而扮演次要角色的幼儿与同伴交流互动的机会大大减少,活动行为体现单一,则降低幼儿同伴交往能力[11]。对此,教师应平衡两者扮演的次数,让幼儿获取相同的扮演的机会。分配角色鼓励引导为主,注重角色分配公平,让幼儿都有机会尝试不同角色的扮演,体验到不同角色带来的同伴交往活动体验,以此来扩大幼儿与同伴交往的范围,除此之外,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增加幼儿自由选择角色的机会,以次要角色为辅助,使幼儿尽快进入角色、游戏情境,鼓励幼儿在游戏开始前与同伴协商,才能更好地升华游戏水平,愉快地进行游戏活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苏]亚德什科,索欣.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7.

  [3]姜浩.幼儿角色游戏水平的研究[D].甘肃:西北师范大学,2014:8.

  [4]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402.

  [5]边巴.谈幼儿自主游戏的组织以医院游戏节目为例[J].西藏教育,2012,(10).

  [6]贺慧.幼儿园教师角色游戏的指导能力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14-15.

  [7]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61.

  [8]周红梅.幼儿园角色游戏资源开发和利用探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34(7):70-73.

  [9]马媛.角色游戏在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4(4).

  [10]阎平,曹爽英.幼儿教师组织指导幼儿角色游戏应具备的能力素质[J].学前教育研究,2007(9):32.

  [11]张恋.基于角色游戏的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提升策略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18.

  [基金项目]

  该文系2018年度百色学院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幼儿游戏与指导》教学与实践研究”(2018JG32)研究成果。

  廖丽娟(1986--),女,壮族,广西柳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李陆云(1999--)女,壮族,广西来宾人,广西来宾市城南第二幼儿园老师,百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2017级本科生

推荐访问:幼儿角色游戏中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 角色游戏在幼儿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实践研究 同伴 交往 角色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