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部长在文化艺术座谈会讲话稿 宣传部长在文化艺术座谈会讲话稿>对于静宁,在过去,从一些文字和与静宁人的交往中,给我的感觉是:静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学、书法爱好者众多;是人文始祖的诞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宣传部长在文化艺术座谈会讲话稿 ,供大家参考。
宣传部长在文化艺术座谈会讲话稿
>
对于静宁,在过去,从一些文字和与静宁人的交往中,给我的感觉是:静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学、书法爱好者众多;是人文始祖的诞生地,古城纪治所所在地,也是飞将军李广、大诗人李白的故里;葫芦河流经静宁,千百年来也形成了与这一吉祥图腾相关的葫芦文化;1935年红军长征途经静宁,宿营界石铺,又留下了宝贵的红色文化,等等。我来静宁之后,好多对静宁文化有研究和建树的老同志和我交流提建议,分别从不同层面上谈了各自对静宁文化的探索和认识,提出要挖掘整理静宁文化,形成体系等等,这使我对静宁这片热土、静宁文化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但是通过这一年的了解,我觉得对于静宁文化的挖掘和整理、体系框架的构成,以什么来统领静宁文化?静宁文化包含哪几个方面?如何补充完善各个方面的历史考证,补充实物内容等等,还需要发挥静宁
文化界各方面的人才力量,共同研究、一起探索。大家坐在一起畅谈,百家争鸣,每个人从各自研究的领域、方向和认识上进行交流,共同梳理。在此基础上,对静宁文化的整体框架、体系形成一个比较共同认可的东西更好。如果形不成,但起码我们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上对静宁文化进行了研究、归纳,最后形成会议纪要,以后再不断探索和补充。文化的发展过程,本来就是一个吐故纳新、不断调整、与时俱进的过程。
基于这个原因,我们今天召开静宁各方面、各行业的文化爱好者、研究者的座谈会,大家共聚一堂,共同探讨静宁文化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形成一个比较共同认可的体系,然后在此几乎上进一步推介静宁,宣传静宁、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为推动静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下面,我就我县的文化艺术工作的发展讲一些意见。
一、正确估价过去五年来的文化艺术工作取得的成绩
过去的五年,是我县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是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也是我县文化事业发展迅速的时期。这五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文化系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按照普惠、共享、全覆盖的要求,大力实施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和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十一五期间,全县文化
系统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原则,不断加大文化建设投入力度,服务城乡的公共文化体系初步建立。全县建成界石铺镇和八里镇两个规范性综合文化站,综合文化站总数达到10个,总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建成农家书屋193家,配套图书24.5万册;经营
性文化娱乐网点158处;各类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健全,为城乡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开展打造了良好平台。
二是文艺创作日趋活跃,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形成了一支高水准、门类全、有活力的创作队伍。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静宁的文艺创作活动一直非常活跃,而且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尤其是文学创作和书法创作,在全市乃至全省,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文学创作上,我县文学创作者的作品频频亮相在《人民文学》、《诗刊》《飞天》《星星诗刊》等国内中文核心期刊上,并且连续入选国内各种权威选本,甘肃省黄河文学奖第二届、第三届都有我县作家作品获奖,有一人入选了有中国诗歌界黄埔军校之称的诗刊社青春诗会,有12>
三是文化市场渐趋成熟,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全县现有文化经营户121家,从业人员1355人,其中网吧12家,娱乐场所3家,音像店4家,书店21家,印刷企业4家,业务剧团3家,打字复印部22家。文化市场管理按照整顿规范、引导培育、控制总量、优化结构、合理布局、规范经营、规划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以规范促发展,以管理促繁荣,每年组织网吧、音像等专项整治活动5次以上,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全县社会文化从业人员700多人,年经济收入1693万元,实现利润120万元。
四是文化服务面向基层,文化活动丰富多采。坚持每年举办10次以上全县性职工业余文艺汇演、文艺调演等大型活动。在大型活动的辐射、带动下,乡村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经常性开展图书阅览、社火表演、书画交流展览以及文体比赛等活动。坚持文化下乡常规化,除县上每年集中组织的三下乡活动外,县秦剧团每年送戏下乡演出300场以上,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生活。县文联组织的春天送你一首诗、知名作家看静宁等活动,为文化创作搭建了一个交流平台,营造了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向外界有效推介宣传了静宁。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教育系统每年组织的校园艺术节、教师节等文艺演出,为培养文艺人才、营造文化氛围做出了有效的探索和努力,今后要继续提倡和支持。
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在座的各位艺术家辛勤努力、部门领导鼎力支持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各位表示真诚的感谢!
二、客观认识不足,准确分析把握当前文化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机遇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看到当前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不足:一是文化投入总量过小。二是文化艺术人才严重短缺。三是文化体系没有形成,亮点不够明显。四是文化深度开发短腿。以上四个问题,其实大家刚才的发言里都基本涉猎到了,我就不一一展开来说。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文化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和许多有利条件:
一是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确定了文化建设和经济建
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共同推进的四位一体发展战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文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工作,着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刚刚闭幕的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了要以建设文化大省为目标,整合文化资源,加快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把文化产业培育成社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这为我们做好文化工作提供了广阔舞台和发展空间。
二是去年以来,国家和省上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我省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去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29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支持我省加快发展,建设工业强省、文化大省、生态文明省,将建设文化大省作为了三大主要目标之一。文化部贯彻落实国办29号文件精神,出台了进一步支持甘肃文化建设的意见,十二五时期将从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方面对我省给予重点支持。省、市委把文化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与经济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先后制定出台了文化大省建设、戏剧大省建设、农村文化建设的具体实施意见,并将文化工作中涉及保障人
民群众文化权益的项目列入为民办实事内容,作为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要举措,加大了支持力度。
三是随着全省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十二五时期,各级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强全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扩大文化产业规模。今年,省级财政进一步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安排新增1000万元文化产业发展改革专项资金,650万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古籍普查修复出版资金,500万元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资金,690万元乡镇综合文化站购置设备配套资金等,为进一步加快文化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可以说,当前,党和政府对文化工作的重视是前所未有的,出台了一系列的好政策,好措施,文化建设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在机遇面前,我们应该怎么办?这是值得在座的各位思考的。
三、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有效地做好今后的文化艺术工作
今后我县的文化艺术工作,要以全国文化先进县为动力,以实施弘扬成纪文化、建设特色文化大县为发展战略,按照打造亮点、突出特色、深度开发的原则,以项目为支撑,完善公共文化体系服务网络,建设一批设计先进、建筑规范、质量可靠、功能完善的重点文化体育设施。发展文化产业,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健全各类文化市场,繁荣发展文学艺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抓好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推动全县文体事业全面繁荣,文化生活丰富多采,优秀作品不断涌现。
(一)、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做好文化产业项目的争取和立项工作。
项目是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引擎,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地处西部的财政供养县来说,项目的带动作用更是意义非凡。在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前提下,县文体广电部门要克服等、靠、给的思想,充分利用国家和省上出台的有关支持文化方面的政策措施,结合我们自身的特色和优势,研究制定我县文化发展规划,积极申报、争取一些文化项目立项实施,着力改善我县基础文化设施不足
的问题。尤其是我县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上,基本还处于一个空白阶段,这就需要我们的文化管理人员思想上要解放、目光上要长远、行动上要探索,和本地有合作意向的企业家能联合起来,走研究、立项、开发、品牌化的路子,激活优势存量资源,延伸文化产业链条。支持具有地方特色的、刺绣、皮影、剪纸等民间工艺品的创新和发展,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和民间艺人自筹资金投资兴办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培育健康有序的文化产业市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突出地方特色,加
大研究力度,着力打造地方文化名片。
新时期以来,一些有眼光的地方、政府都把打造地方文化名片、大力发展旅游业作为培育地方经济新增长点的主要渠道之一,并且取得了不菲成绩。我们都知道,平凉金果的品牌,已经完全超越了原有的产业宣传品牌,而上升到了一个地方文化品牌,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无可替代。像平凉宣传已久的崆峒文化、今年提出的>
就我们静宁来说,有着丰富的传统历史文化资源,既有历史悠久的成纪文化、红色文化、李氏文化、葫芦文化,也有近些年兴起的教育文化、苹果文化等等,也是许多历史名人的故地,都是很有特色的。但是我们对这些历史文化的研究,对内我们自身的研究仍然处于浅条理、浅层面,不够系统,不成系统,没有真正深入进去开发省基本也是一片空白。如何挖掘、传承和弘扬好这些特色文化,如何让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我有个初步的想法,首先得解决一个问题,就是用什么来概括和统揽我们的文化的问题。伏羲文化天水已经做得风生水起,红色文化会宁比我们更有优势,葫芦文化兰州也很有特色……在这种情况下,我在想,能不能用成纪文化来统领我们的的文化,涵盖我们的其他子文化。在以后的宣传和开发中,着力塑造成纪文化这一名片,在此基础上,分门别类,逐一开发和展示我们的红色文化、葫芦文化、李氏文化和教育文化、苹果文化、等等。并由此带动书画、特色产品开发相关产业和物流的发展,从而起到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这个思路能不能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我们文化工作者责无旁贷,希望大家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真正担负起挖掘、传承和弘
扬地方特色文化的历史重任,群策群力,加快文化大县向文化强县迈进。
(三)、优化文艺生态,营造和谐氛围,推动文学创作迈上新台阶。
文艺创作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这种环境,不仅仅来源于政策层面的支持,更多的需要我们文艺工作者和文艺队伍从内部充分发挥自身能动作用,为文艺创作创建丰富、多样、积极的生态环境。一方面,要营造一种聚精会神搞创作、专心致志敢争先的风气,要投入真情、心无旁骛搞创作;要有定力,不随波逐流,要有责任与使命意识,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要有静心,要凝神静气,潜心创作,精心磨砺,打造精品。另一方面,要形成一个各展所长、团结和谐的发展局面。要提倡兼容并蓄、和谐共生的文化生态环境,积极倡导文艺界的团结协作,。文体广电部门要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引进一些编剧、音乐方面的专业人才,对现有的各类文化艺术人才要进行摸底建档,建立文艺创作人才梯队。对一些确实有文艺创作特长、有创作实力的好苗子,有
关部门在生活和工作上给予必要的关爱和支持。相信广大文艺工作者一定能珍惜时代和社会提供的难得机遇,坚守文化使命,树立创新意识、精品意识、市场意识,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作生产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文艺精品力作。
同志们:文化不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不仅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而且直接关系民生幸福;不仅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越来越大,而且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作用日益突出,文化和经济融合产生的综合竞争力正成为一个地区最根本、最持久、最难替代的竞争优势。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县上的决策部署,以更加负责的态度、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团结一心,抢抓机遇,埋头苦干,开拓创新,为加快我县实现从文化大县向文化强县的跨越,推动全县文化大繁荣和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文化市场管理座谈会讲话 宣传部长在文化艺术座谈会讲话稿 宣传部 座谈会 文化艺术